苏教版三年级(汇总13篇)

时间:2023-11-26 11:36:10 作者:梦幻泡

优秀作文具备深刻的主题和丰富的内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片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它们的魅力吧。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苏教版

一、划分段落层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

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2、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这一段前后两部分分别介绍了面对许多读物和一本读物时不同的读书方法。前后显然是并列并系的。

3、总分式。

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

如《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在强强的相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

再如《夹竹桃》第三个自然段。先总述我们家常见的花应有尽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儿依次开放的景象,最后总结园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盛景。

4、转折式。

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

例如《灰椋鸟》第一自然段。“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这一段可概括为:原以为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自从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决定去看看。有时,前后两部分内容间没有转折词,但其中的转折关系仍显而易见。

如《烟台的海》第一个自然段: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这一段前后两句问虽无转折词,然转折关系一读便知。

转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转折后的内容概括段意。上面这段可概括为由于烟台是我国少数北面临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1.出示:“盯、鹂、竿、裂”四个字,说说这四个字的形旁和声旁。

1)师:“盯”:“目”(形旁),“丁”(声旁),“目”表示“盯”的意义与眼睛有关,“丁”表示读音。

2)指名分别说出其他三个字的形旁和声旁。

2.观察这四个汉字的形旁和声旁分别在什么位置。

1)指名说。

2)教师总结“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

3)齐读。

3.讲解“内形外声、外形内声”。

1)出示“闷”字,指名读。

2)说说“闷”字的意思。

3)指名说它的形旁和声旁,分别在什么位置,总结出“内形外声”。

4.同法学习“阁”,总结出“外形内声”。

5.教师小结形声字的六个结构类型。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在什么时候收到过亲人送的什么礼物?(学生交流)。

2、师小结:当你过生日时,当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家人都会满怀关爱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礼物。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正确流利,困难的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然后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三)再读课文,初步体验。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分小组合作解决,筛选出难解之疑。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四)品读课文,体会发现。

1、读一读:

(1)自由读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说一说:

(3)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亲人的关爱之情。

(4)你觉得家人对你还会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五)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2、师生交流。

3、让我们仿照课文1—4自然段作诗。

4、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自由作诗。

6、评选班级“小诗人”。

(六)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三、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教师重点指导:博、套、绵、)。

2、抄写文中好词(7页抄一抄)。

3、选用抄下的好词造句。

四、指导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横中线上的笔画。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3遍。

2、背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6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和课后习题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识字、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字;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写字;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有关蝈蝈的知识;课外读物《金色的草地》。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播放蝈蝈发出的声音,猜一猜这是那种昆虫发出的声音?

2、介绍蝈蝈的有关知识,如果让你给蝈蝈的歌曲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会去什么样的名字?

3、板书课题《绿色的歌》,为什么歌是绿色的?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感悟,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自然段的序号。

2、小组合作识字,学文。

3、检查识字情况。

4、巩固月字旁的字,找出“真挚”的近义词,“朴素”的反义词。

三、朗读评比:

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做好竞赛的准备。

2、学生汇报朗读课文,全体参与评价。

3、老师评价朗读情况,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朗读。

四、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仔细观察。

2、自由发言: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为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4、独立练习,揣摩,老师巡视,指导。

5、书写评价。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想想你还听过哪些小动物的歌声?

3、积累形容词。

()的晚霞()的月亮。

()的秋天()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

1、认读生字卡。

2、出示本课学习任务。

二、精读课文: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说说每一段写了什么?有哪些小动物唱歌?

3、哪一段写了蝈蝈的歌好听?画出各个时间蝈蝈的歌有什么不同?找出比喻句。

4、自由发言:小歌唱家在什么地方歌唱呢?

5、讨论:为什么说是“绿色的歌”呢?

飘着“金色的梦”又是怎么回事?

三、指导朗读:

1、激趣:谁愿意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重点指导朗读方法。

3、师生一起读感悟。

四、语文实践活动:

1、想想,你还听到过哪些昆虫的歌声?由此你会产生什么感受?

2、抄一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写得非常优美,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写作顺序来写作文。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推荐学生阅读《金色的草地》。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苏教版

原文:

嫦娥(唐代: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

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一、预习指导。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课前自己先自学教材,这是听好课的前提。在这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特点大致按如下步骤进行预习:

第一,浏览教材,了解框架。

要达到这一目的,并非一定要对新教材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精研细读,只需浏览教材醒目的字句和每段的首尾概括句。这样,学生在几分钟内就可将这一工作完成。

第二、联系旧知,质疑设问。

第三、查阅资料,思考讨论。

发现问题后应积极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前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首先需要老师教给学生利用工具书、网络解决问题的方法。字典是工具书的一种,是学生学习上不开口的“老师”。查阅工具书能解决预习时遇到的字词读音及意义上的问题。网络知识更是丰富多彩通过查阅书籍及网页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然而,当学生遇到以上两种方法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该怎么办呢?因此老师还要教给学生切实可行的课前交流讨论的方法。此时讨论的对象是很广的,亲人可以、朋友可以、同学可以、老师也可以……只要确定对方对此也感兴趣就行。如讨论后仍有疑问就做好记录,以便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解。若是课堂上还未解决这一疑点时,下课及时询问教师。

苏教版三年级期末作文范文

二、按要求写词。

三、词语搭配。

一位将领一阵疾风一块巨石一片松林一枝白羽一片草丛。

四、多音字组词。

藏(西藏、藏民、宝藏)(躲藏、捉迷藏)。

种(种田、种植、耕种)(树种、种子、品种)。

觉(睡觉、午觉)(感觉、知觉、觉得)。

少(多少、很少、减少)(少年、少先队)。

都(都是、都有、全都)(首都、都市、都督)。

应(应该、应有尽有)(答应、回应、反应)。

教(教书、教给)(教学、教育、教堂)。

没(没有、没事、没空)(出没、沉没、淹没)。

尽(尽力、尽情、尽兴)(尽管、尽快)。

朝(朝霞、朝三暮四)(朝代、唐朝、朝着)。

扎(扎花、扎营、扎实)(扎彩、扎裤脚)。

塞(软木塞、塞子)(边塞、要塞、塞翁失马)。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课前准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什么?

2.仔细看插图,四人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

5.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6.同学们开始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

8.学生评议。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说课稿

1、固体的性质是(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会流动)。

2、面糊、牙膏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3、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4、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5、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6、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

7、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

8、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

9、在渔网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轻的物体,下面拴铁块等重的物体,可让渔网立起来。

10、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比露珠的形状)等。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说课稿

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开行着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山在后退。

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刘翔参加的是(110米栏),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风向)。

13、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也在缓慢(生长)或(运动),如指甲的生长等。

14、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15、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6、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17、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

18、可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19、在一个摆中,重物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一次)。

20、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得越快。

21、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摆角大小)没有关系。

22、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冷与热”等六个单元。

(二)、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1、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2、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4、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5、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6、冷与热单元:是由“冷水与热水”、“热胀冷缩”、“温度和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部分组成。本单元主要引领学生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他们将获得“冷与热”的有关知识和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一些技能,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植物的一生”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种植和养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五、基本措施:(略)。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说课稿

第一单元:

2、(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5、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7、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8、纸鹦鹉这所以能站在手指上是因为(保持平衡)的原因。

第二单元:

1、校园里(花草)、(树木)、(小鸟)、(蝴蝶)、(蚂蚁)、(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

2、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等。

3、(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动物中又包括我们(人类)。

4、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小生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

5、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

6、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7、蜗牛的身体分为(壳)、(头)、(腹足)、(尾),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可以运动。

8、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9、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对刺激有反应)等。

10、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有:(1)萝卜不能改变自身位置,兔子可以运动(2)萝卜依靠阳光独立生活,兔子所需营养由外部供给。

第三单元:

1、(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我们可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称一称重量,就能知道它含有多少(水)。

3、人体(65%)是水,一个鸡蛋中含有(76%)的水,一条鱼(85%)是水,蔬菜中(90%)是水。

4、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5、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6、认识物体,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用手摸)等方法。

7、像水这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8、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孔隙(越小),水爬得(越高)。

9、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10、水有(压力)。水(越深)压力(越大)。

11、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12、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水能(溶解)许多物质。

13、水可以溶解的物质有:(白糖)、(食盐)、(奶粉)、(洗衣粉)等。

14、水不能溶解的物质有:(面粉)、(沙土)、(塑料)、(石头)、等。

15、水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海洋)、(冰川)和(地下)等许多地方。

16、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

17、、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水),(淡水)只相当于(一汤匙)水,(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滴水)。

18、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19、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20、我们周围的一些活动会污染到水资源,如:(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

21、、要获得更多干净的淡水,人们想的办法有: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咸水)变(淡水)。

22、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有:(水龙头关不紧)、(马桶漏水)、(用流水洗漱)、(冲厕所)等。

23、节约用水的方法:(用完水关紧水龙头);(刷牙、洗碗不用流水);(洗衣、洗澡后的水用来冲厕所、洗车)等。

第四单元:

1、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

2、直接来自大自然的为(天然材料);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性质特点发生了改变的,为(人造材料)。

3、天然材料有:(木材)、(石料)、(棉花)、(蚕丝)、(羊毛)等。

4、人造材料有:(纸)、(铁)、(玻璃)、(塑料)、(尼龙)等。

5、造纸术由(蔡伦)发明,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6、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

7、同一张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不一样。

8、不同用途的纸,其(吸水性)和(透明度)不同。

9、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节约用纸)。

11、常见的纺织材料有:(棉)、(麻)、(丝)、(毛)和(人造纤维)等。

12、看(纺织品成分标志)可以认识纺织材料的不同种类。

13、(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它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14、棉布与尼龙的不同:棉布属于(天然纤维):(1)比较结实(2)吸水性强(3)燃烧时散发焦肉气味,燃烧后灰烬分散,颜色发白。尼龙属于(人工合成纤维):(1)很结实(2)吸水性弱(3)燃烧时散发刺鼻气味,燃烧后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15、我们采用(砂纸磨)、(加热)、(敲打)等方法,发现了金属的性质有(表面有光泽)、(易传热)、(易变形)等。

16、一般用(铁)做炒锅,因为(便宜)、(坚硬)、(铁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17、用(铝)做易拉罐,因为(便宜)、(轻)、(易加工)。

18、首饰用(金银)做,因为(昂贵)、(光泽度好)、(不易氧化)。

19、塑料的优点:(轻便可塑)、(牢固有弹性)、(透明隔热)等。

20、塑料的最大缺点:不易(分解),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极为有害。

21、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不好的影响有:(占用土地)、(威胁海洋生物)、(影响市容)。

22、(白色污染)是人们大量使用(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

23、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3)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4)购物尽量用布袋或纸袋。

第五单元:

1、(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2、问题从哪里来:(1)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2)对流行说法提出怀疑(3)科学小制作时提出问题。

3、(亚里士多德)认为:同样材料的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的重量决定。

4、(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5、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6、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1)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彼得最后说的话。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梦想引入课文。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

四、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

(2)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五、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及时评价。

2、通过认真的聆听,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3、回答上面的问题。

六、作业:

1、写字。

2、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名言,你最喜欢哪句名言,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同学们知道的名言可真不少。从名言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很多知识,而且懂得了不少道理。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懂得更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起读。板:22金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板:梦想。

3、过渡:那么,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二、整体感知,学生质疑。

1、轻声读读4-7自然段,想:他的梦想有没有实现?

2、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初读彼得的话)。

(1)轻声读这句话。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4)小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老师想了想,其实你们的问题都可归纳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的“真金”指什么,他是怎么找到“真金”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让我们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读。

三、突出重点,读议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

(1)轻声读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出示)。

(3)指导读好第一句。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4)师描述:

(5)想象:看到这些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呢?

(6)过渡:彼得又是怎么想的,一起来看看。

2、感情朗读,感悟彼得的想法。

(1)哪位小彼得来读读?

(2)赛读:哪位小彼得敢于挑战,再来读一读?

(3)从彼得的想法中,你听出了什么?

(4)小彼得们,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想一想。

(5)过渡:信心和希望,使彼得留下来。

3、理解“真金”,懂得道理。

(1)出示前半句:谁来读读这句话?

(2)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体会:全部精力)。

(3)齐读前半句话:彼得留了下来,他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4)过渡:彼得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什么?

(5)出示后半句: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齐读。

(6)瞧,鲜花盛开了。(出示鲜花图)。

(7)亲爱的小彼得们,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鲜花,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学到这儿,你认为“真金”是什么?

过渡:是呀,彼得找到了“真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板:梦想。

4、再读彼得的话。

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生接)。

5、故事学完了,老师很受启发,你有启发吗?

四、畅谈梦想,愿梦想成真。

1、其实,不仅彼得有梦想,老师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活到一百岁,在100岁的生日时你们都来祝我生日快乐。

2、那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五、作业: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