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专业18篇)

时间:2023-12-13 13:46:11 作者:紫衣梦

教学计划的编写应该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宇宙里有些什么。

年级:七年级课型:诵读欣赏课时:2课时执笔:韩云生。

审核:备课组长时间:-12-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宇宙的物质组成和特征。

2.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3.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读、议、展、点、练。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链接资料。

1.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2.说明文分类。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和两大类。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的说明文和的说明文两种。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3.说明的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图表、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等。

4.说明的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5.说明的语言。

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

二、自主学习,走进文本。

6.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炫()目:

得():

微不足道:

足不出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7.理清文章思路:

宇第1自然段:引出。

宙第2-9自然段:介绍第11自然段小结:

里第10自然段:介绍宇宙是的。

么第21自然段:说明宇宙是可以和。

8.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简明生动地介绍了关于恒星和星云、恒星系等天文知识,向我们说明了宇宙具有、、的特征。

9.明确本文采用了、的说明顺序。

好处是:

四、学(教)后感。

韩云生。

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教材依据: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长征》。

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共四句,第一句与后四句是概述与分述的关系。

编者意图,一是让学生把心放进文章去认真阅读,用心体会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二是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文本,领悟长征的艰难,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

设计理念:

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阅读感知文本至关重要。本课时,依据阅读的重要性来进行教学设计,先让学生自读文本感知律诗大意,了解长征中艰难险阻,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革命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再让学生细读、品读、精读文本、学词、学句,感悟长征的伟大,感悟红军战士的英勇豪迈,感知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了解长征中艰难险阻,感受红军战士的大无畏和英勇豪迈。

2、知识目标:在阅读中学词学句,体会诗中情感。

3、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律诗,在阅读中悟情悟感。

教学重点:

阅读律诗,体会长征艰难,感悟红军战士大无畏与英勇豪迈。

教学难点:

阅读律诗,学词学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从中受到教育。

教法选择:

1、阅读感知、理解律诗。

2、阅读感悟,互动交流对文本的感悟。

学法指导:

1、阅读文本法。初读、细读、精读、品读。

2、合作、互动学习律诗。

教学准备:

幻灯片若干张。

1、《飞夺泸定桥》、《倔强的小红军》、《丰碑》、《金色的鱼钩》相关幻灯片。

2、五岭山、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相关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学生讲述长征小故事而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长征吗?长征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知道的长征小故事。

生:《飞夺泸定桥》、《倔强的小红军》、《丰碑》、《金色的鱼钩》等。

﹙学生讲大意,师放相关幻灯片。﹚。

二、初读文本,感知律诗大意。

1、学生自读文本作感知批注。

2、分小组阅读,互动、交流、整理批注。

3、教师抽读,交流对文本大意的感知,教师启发、指导、帮助学生感知交流文本大意:

生1:红军经历了许多艰难的山山水水,但红军战士却看作是很平常的事,他们真勇敢,我真佩服。

生2:蜿蜒盘旋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得细小的波浪。﹙师放五岭山幻灯片﹚。

生3:高大雄伟的乌蒙山,就像红脚下滚动的泥丸。﹙师放乌蒙山幻灯片﹚。

生4:渡过悬崖峭壁的金沙江,红军心中欢快异常。﹙师放金沙江幻灯片﹚师同上放大渡河、岷山幻灯片,引导学生交流、感知文本大意与情感。

三、品读律诗,学词句,体会律诗情感。

1、引导学生用情感品读律诗,品读押韵。

难闲丸暖寒颜﹙韵脚为an﹚。

2、引导学生用感情品读律诗,体会关键词语含义:

只等闲:看作很平常的事。

逶迤:蜿蜒盘旋。

磅礴:气势雄伟。

暖:欢快的心情。

寒:令人心寒。

开颜:张开笑脸。

3、品读词句,领悟情感。

引导学生用感情反复品读,在感情阅读中体会领悟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勇气概。

三、品读拓展。

学生读诗,批注自我感悟,抽1-2名学生交流。

﹙围绕:学习红军长征大无畏精神,珍惜今天新福生活,努力学习,顽强拼搏。﹚。

五、小结课时内容。

师生互动小结。

六、作业:

学习了长征一文,谈谈自己对长征的感想。

板书设计:

11长征。

山水艰险红军战士。

五岭山蜿蜒盘旋细浪等闲视之。

乌蒙山气势雄伟泥丸大无畏。

金沙江悬崖峭壁欢快英勇气概。

大渡河水流湍急悲壮革命乐观主义。

岷山千里积雪开颜。

教学反思:

1、体现了一度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教学。

2、体现了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的教学方法。

3、突出了课时重点,突破了课时难点。

4、基本体现了三位教学目标。

5、幻灯片设计部具有动画性。

[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长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丑下鸭》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丑菊不丑,而且非常美丽,进而懂得做人要做内在美的人的道理。

2、体会课文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读短文,体会丑菊不丑,而且非常美丽。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

教师教法:

教师要发挥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自悟,讨论交流、合作解疑等多种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学生学法:

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学习课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春天来了,又到了鲜花盛开的季节。同学们喜欢花吗?你们都喜欢什么花呢?为什么喜欢它?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花的文章,板书课题:丑菊。

看到课题你会想些什么?(它和一般的菊花有什么区别?作者眼中的丑菊是什么样的?丑菊真的象它的名字那么丑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说一说自己在学习这类课文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把好的学习方法推荐给别人。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谈谈初读感受。

5、质疑问难。

(1)“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名可以丑,但是一定要美”?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组内研讨,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交流。

(1)感悟丑菊的外形美。

(画出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颜色美、形状美,娇小美丽。让同学们根据描写的样子画出丑菊的样子来。画完之后上台展示。)。

(2)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注意读出对丑菊的.喜爱之情。

(3)感悟丑菊开花时的特点美。

(4)感悟结尾句的深刻含义。

名:指姓名或外表。

实:指事物的本质或内在的特征。

(“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这句既是对丑菊的评价,也告诉人们,不管你的名字或外表如何,但内在的品质一定要美,不要华而不实。)。

(5)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受的启发。

(6)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总结:说说在写法上,你从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

五、延伸拓展。

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说一说。

(从知识上、思想上、写法上等方面谈)。

六、课后练笔。

用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写一种你喜爱的植物,写出它对你的启迪。

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2.理解林园园脸红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李丽为什么没接林园园的铅笔.。

教学准备: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课前预习:

读(读3遍课文)。

圈(圈生字)。

写(生字头上写拼音,为生字组2.个词语)。

勾(勾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

标(标出段落序号,用“?”标出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师:(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树叶),小朋友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生:一片蓝色的树叶.。

师: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这片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生:真有意思,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蓝色的树叶,这是怎么回事?

生:想.。

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齐读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有.。

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序号,划生字并相互认读).。

生:漂亮.。

生:(齐声)想.。

师:让我们以开火车的方式和它们认识吧.哪列火车开得最快?

生:这列火车开得最快.。

(师出示树叶生字卡,学生轮读.)。

师:小朋友再一起和它们打打招呼!

(师再次出示树叶生字卡,学生齐读.)。

生:(纷纷举手)我……我……。

(师指名认读)。

师:小朋友再一齐来一遍。

(师再次出示词语卡片,生齐读,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利用“做动作、举实例、换词”等多种方式来理解“惹人爱、吞吞吐吐、趴在、皱着眉头、不由得”等词)。

生:(举起右手,伸出五个指头)。

师:哪几位小朋友愿意合作,给大家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呢?

生:(纷纷举手)我……我……。

(指名串读,学生评议)。

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哪一位小朋友勇敢地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讲了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事。

生:课文主要讲了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事。

生:课文主要讲了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舍不得借给李丽的事。

(生边说,老师边板书:李丽林园园)。

生:我明白了,原来蓝色的树叶是李丽没借到绿铅笔时用蓝铅笔画的。

生:我明白了,原来是上美术课,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李丽只好用蓝铅笔画,所以画出来的就是蓝色的树叶。

师:(表扬)你真聪明,读书真用心,老师奖你一颗智多星。

三、朗读感悟。

生:她会非常着急.。

师:你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师生齐读)。

2.师:(过渡语)着急的李丽此时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发现她已经把树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于是就向林园园借绿铅笔.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把李丽和林园园的对话找出来做上记号,然后再读一读,看看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林园园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指导生字。

1.出示术、课、铅、由、笔。

2.说说用什么方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学生观察后说出识记方法。

3.学生观察每个字的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一说某个字怎样写才规范、美观。

4.学生找找横、竖中线上的笔画,教师用红粉笔标出。

5.教师范写,重点提示“由、笔”字的写法。

6.学生描红、临写,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多写两遍,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7.选出写得好的在全班展示。

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预习课导学】(自习15分钟)。

预习任务:

1、了解诗歌常识,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背诵并默写全诗。

3、理解诗歌主旨,学会赏析名句。

预习步骤:

1、背诵全诗。

2、了解每一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4、赏析名句。

【探究课导学】。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1.作家作品简介。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学情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组,巩固几遍,会写为止。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

【整体感知】:熟读全诗,,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自研自探导学】。

1、研读《观沧海》,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

(1)“”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4)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试作赏析。

2、研读《次北固山下》,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

(1)文中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试作赏析。(提示:赏析角度:炼字、修辞、手法、思想、情感、哲理)。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拓展延伸:把《次北固山下》改写为散文(提示:情感真实,语。

言流畅)。

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班级:

【检测矫正】。

(a)1、按要求写出《次北固山下》相应的诗句:

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

2、《观沧海》中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的句子是:

(b)默写全诗。

【归纳小结】。

第二课时《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学习目标】1、掌握白居易、马致远的文学常识。

2、学习《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2、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学情检测】。

1、《钱塘湖春行》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湖水、、早莺、、、浅草、,展现了一幅景色、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之情。

2、《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图,真切的表现出游子的之情。

【整体感知】:熟读全诗,,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自研自探导学】。

1、研读《钱塘湖春行》。

(1)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和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这是总写。

(2)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从觉和觉角度,描写了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颈联写,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通过“”和“”来表现早春的景象。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3)从炼字角度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该诗中的“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2、研读《天净沙秋思》。

色苍茫的图,渲染了的气氛;另一部分是骑着瘦马、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的剪影。两部分相互映衬,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尾句:“”点明主旨,集中表达了诗人情感。

【拓展延伸】在这幅绝妙的晚秋思乡图中,却出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美景,这与“断肠人”的愁情一致吗?谈谈自己的见解。

【检测矫正】。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归纳小结】。

惜缘。

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1、能找出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词句并说出其表达作用。

2、能复述捕鸟的全过程,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3、能复述美女蛇的故事,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模块一:明确课时目标。

教学板块1:导入。

教师出镜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梳理了课文结构。今天我们要继续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去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妙处。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ppt1。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词句并说出其表达作用。

2、能复述捕鸟的全过程,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3、能复述美女蛇的故事,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模块二:品味写景状物。

教学板块2:品味特殊句式。

ppt2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百草园尽管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在作者心目中却是他的“乐园”。作者紧扣“乐园”依次描绘了关于百草园的三件事:泥墙根的趣味、美女蛇的故事和百草园的冬天。

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泥墙根的趣味。

美女蛇的故事。

百草园的冬天。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齐读课文第2段,并思考问题。时间3分钟)。

ppt3聪明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这样一组句式:

品味写景状物: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就……。

请同学们用这个句式造句,说说它的作用。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造句,并交流作用,时间5分钟)。

ppt4大家一定能体会到这个句式,它的作用在于由整体概括到突出局部。作者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有无限趣味,那么百草园中的佳趣定然是比比皆是了。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就……。

(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有无限趣味,那么百草园中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了。)。

教学板块3:品味写景状物。

ppt5作者用这么个特殊的句式为我们描绘了哪些动植物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2段,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品味写景状物。

再读课文第2段:

1、划出文中所写的景物和它们的特点。

2、想一想,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景物。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看书,完成学习任务,时间3分钟)。

相信大家一定对百草园的动植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合上书本一起来回忆一下。

ppt6不必说,菜畦是碧绿的,石井栏是光滑的,皂荚树是高大的,桑椹是紫红的,这些都大多是春季的景物。

不必说春。

碧绿菜畦。

光滑石井栏。

高大皂荚树。

紫红桑椹。

ppt7也不必说,蝉是鸣的且在长吟,黄蜂是肥胖的且伏在菜花上,叫天子是轻捷的且是直窜向云霄的,这些大多是夏季的景物。

也不必说夏。

鸣蝉长吟。

肥胖黄蜂伏。

轻捷叫天子窜。

ppt8单是,就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和覆盆子这些秋季的景物。

单是秋。

油蛉何首乌。

蟋蟀木莲。

蜈蚣覆盆子。

斑蝥。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合上书本一起回忆,时间2分钟)。

好极了!相信同学们已经差不多记住了这段课文。这一段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特殊的句式串联,写了百草园春夏秋季的景物。由植物写到动物,先写静景,再写动景;写静景时,由低到高;写动景时,由高到低。使景物写得既井井有条,又错综交织,浑然一体。

教学板块4:看图背诵课文。

ppt9(百草园图片)下面,请同学们观赏一些具体的图片,边观赏边听老师把这段课文朗读一遍。

ppt10(菜畦图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ppt11(高大的皂荚树图片)高大的皂荚树。

ppt12(紫红的桑葚图片)紫红的桑葚。

ppt14(蜈蚣图片)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ppt15(何首乌图片)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ppt16(木莲图片)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ppt17(覆盆子图片)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超链接到ppt9)。

ppt9(百草园图片)同学们看得很认真,听得也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看着具体的图片一起来尝试背诵这段课文。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观看图片,背诵课文第二段。时间约5分钟)。

模块三:品味动词准确性。

教学板块5:研读捕鸟。

ppt18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7、8两段,用课文内容填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7、8两段,用课文内容填空:

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拍雪人和塑雪罗汉)的不相宜,突出雪地捕鸟的无穷趣味。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研读,填空,交流。时间约3分钟)。

这个填空肯定难不倒大家,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拍雪人和塑雪罗汉的不相宜,突出雪地捕鸟的无穷趣味。

ppt19通过刚才的填空,大家一定会发现,在作者笔下,冬天的百草园因为可以捕鸟而让作者乐在其中。

品味动词准确性。

细读课文第7段:

划出描写捕鸟的动词,然后用手边的物品做道具,边模拟捕鸟的动作,边复述捕鸟的过程。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时间约8分钟)。

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复述捕鸟的全过程,注意所用动词的准确性。

ppt20。

()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食,()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ppt2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用准确的动词填空: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通过复述,我们不但能感受到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的描绘了捕鸟的全过程,还能感受到作者捕鸟时的兴奋和惊喜,更能再一次的感受到百草园的“乐园”之趣。

教学板块4:复述故事。

ppt23阅读课文3-6段,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美女蛇的故事。(要求:情节完整,形象生动)。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时间5分钟)。

听完美女蛇的故事,请同学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

ppt24。

思考:

不难发现,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话的色彩,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感,更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感,

更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模块四:回顾小结。

教学板块5:回顾小结。

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百草园为什么被我称为是“我的乐园”?

ppt25回顾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后填空: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因为这里。

有()的景物可以();

有()的食物可以();

有()的动物可以();

有()的故事可以();

有()的捕鸟可以()。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完成填空并交流。时间5分钟)。

ppt26百草园的一年四季都是那么充满乐趣,请同学们在课后把课文第二段和捕鸟全过程熟读成诵,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妙处和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课后学习:

背诵课文第二段和捕鸟的全过程,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好。

惜缘。

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初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内容,掌握生字词。

教学重点:

研读童年生活中的两个片段,感受童趣与童真,初步体会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作者童年时代与学生童年时代的生活差异,作者故乡老北京与学生故乡的地域差异。

教学准备:

师:搜集老北京、骆驼队相关资料。

生:预习课文,了解林海音的生平,尤其是童年时的生活背景。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揭题,检测预习。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品味课题。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简介作者及作品。

3.说说课文与《城南旧事》的联系。

4.出示课文片段,理解作者想法。

第二板块:初读,感知全文。

1.书写生字:傻咀嚼。

2.默读全文,整体感知。

3.找到写“学骆驼咀嚼”的段落。

第三板块:研读片段,感受童真。

(一)“细”学咀嚼。

1.指名读,读正确。

2.自己读,﹋划出描写骆驼咀嚼的句子。

3.指名交流,随机归纳。

4.圈出重点词,再读。

5.指名读,评价提升。

6.骆驼在咀嚼,小英子呢?指名读。

7.她为什么会这样的表现?交流,指导读。

8.想象画面,整段连读。

9.补充“看金鱼”片段: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天真、可爱)。

10.回到课文,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读出你脑海中的小英子。自由练读。

11.指名填读。一起背诵。

(二)“趣”谈铃铛。

1.文中作者还回忆了哪些事?交流小结。是不是傻事呢?

3.指名交流。

4.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充满情趣)。

5.分角色朗读。

6.其实,“想剪驼毛”和“追问去向”这两件事也透着“傻”,“傻”中有小英子的善良与爱心。

第四板块:整体回顾,感情升华。

1.整体回顾。

2.感情升华。

3.总结结课。

板书: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咀嚼天真。

议驼铃美好。

怀念想剪毛傻?

问去向。

《冬阳童年骆驼队》作业纸。

姓名:

练习一:填一填。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的样子:那样()的脸,那样()的牙,那样()的态度。它们()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大鼻孔里()热气,白沫子()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练习二:写一写。

人教版七年级春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包含的浓浓亲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圈点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和优美的语句。

2、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四、法制教育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部分条款。

2、让学生意识到尊老爱幼、保障老年人权益,不但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是一个法律问题。

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课题:

单位:昆仑实验小学。

备课人:于长忠。

一、教学内容:教材98---100页。

二、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重点与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

下面我们就去看一看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

课件出示98页主题图。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收集到的信息。

教师有足球裁判为两个队开球的方法导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教材99页情境图。

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收集到的信息,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既然认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那掷出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

2、探究新知。

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抛掷20次,正面大约可能出现多少次?为什么?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做抛硬币20次的游戏并做好记录。

抛硬币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总计:

3、各小组展示交流。

提问:大家来观察一下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有这么多的发现,我们会发现有些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不一定是总次数的一半,有些小组少一点,有些小组多一点,但是全班加起来正面朝上的次数就比较接近总次数的1/2。

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数会怎样?反面朝上的次数会怎样?

4、小结: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当实验的次数逐渐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会越来越接近。

五、巩固提高:

1、教材99页做一做。

2、联系二十1----3题。

六、全课总结:。

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

单位:昆仑实验小学。

备课人:孙翠英。

一、教学内容:教材101---102页。

二、教学目标:。

2、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三、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2、如果盒子里有10个红球4个白球只许摸一次,摸出那种球的可能性大?

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新授。

1、出示101页情境图。

2、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收集到的信息。

3、学生在各小组内说一说游戏规则。

4、结合情境图学生说一说每人得到化的可能性是多少?

提问:男、女生分别得到花的可能性又是多少?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5、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7、小结(略)。

五、巩固练习:

六、练习二十一1---3题。

六、全课总结:。

学生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课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三课时。

单位:昆仑中心小校。

备课人:万睿。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不能直接计算出可能性,而要先罗列出所有的可能的结果,再计算可能性”的题目的思考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结合以前学过的排列组合知识进行思考。

3、培养学生逻辑思考问题,有条理地叙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罗列所有的可能性。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2、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吧!

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你认为用“石头、剪子、布”决定谁来跳公平吗?

两人玩可能会发生哪些种情况呢?

你能直接计算出小强和小丽获胜的可能性吗?,

该怎样找到可能性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2、学生思考讨论。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列表过程。

4、请学生汇报游戏的情况。

小丽石头石头石头布布布剪子剪子剪子。

小强剪子布石头剪子布石头剪子布石头。

结果小丽。

获胜小强。

获胜平小强。

获胜平小丽。

获胜平小丽。

获胜小强。

获胜。

5、学生进一步讨论上面的问题,然后汇报交流。

6、小结:经过分析用排列组合知识的方法来判断谁来跳是公平的。

(三)拓展练习。

1、学生完成书中的做一做,引导学生用排列组合法。

2、完成104页的1题,学生列出有几种可能性,说说怎样使之公平。

(结论是:必须换掉2或8,并且新加的数字卡片满足:该数字是不能被3整除的单数。如5。也可能把7换成是3的倍数。如9等)。

(注意说明:当两个数的乘积既不是2的倍数又不是3的倍数时也要重来。)。

3、完成104页的2题。

学生把表填完整,然后做判断。

4、开放题:完成104页的3题。

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游戏的规则,让全班同学判断是否公平。

(完不成时,机动作为课后作业。)。

(四)应用创新:

1、总结:这节课你对“可能性”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有些游戏规则是公平的,有些却是不公平的。

游戏中一共出现的可能性要我们认真地排列出来的。)。

2、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设计一个游戏的规则,让全班同学判断是否公平。

《丑下鸭》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眼中的丑菊,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及作者所要通过丑菊告诉我们的道理。

2、继续学习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3、朗读课文,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眼中的丑菊,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及作者所要通过丑菊告诉我们的道理。

2、继续学习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菊花?它美不美?你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它的美?

2、可是有人偏偏说它不美,还叫它丑菊,他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章《丑菊》。

二、初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

1、自由读文,通读全文。

2、划出文中描写丑菊外形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它的美。

出示相关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丑菊的?

(前三句是从静态方面来描写花的美,介绍了花的颜色、大小,是按时间顺序来观察的。

后一句作者抓住丑菊白天和夜晚的形状变化进行了动态的描写。)。

3、反复品读,读出它的美,读出你对它的喜爱。

三、再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丑菊的情感。

1、分组朗读,找出你认为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出作者的感情。

2、小组汇报朗读,教师相机知道朗读。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再读课文,明确作者喻的理。

1、划出文章中能点明中心的句子。

2、谈谈你的理解。

五、小结。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还知道了人世间,有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希望大家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六、课堂练习。

1、比较组词。

2、按一定顺序模仿第二段写一种植物。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你周围有像花生丑菊一样的人吗?请把他的事例写下来。

《丑下鸭》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本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寓理于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丑菊形态和习性的描写,告诉人们,“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从而说明在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与实并不相符:有的名字虽丑,却有着真善美的内在;有的名字虽美,却徒有虚名、有名无实。做人也是如此,“名可以丑,但是一定要美”。

课文围绕丑菊,先写种丑菊、盼开花;再写丑菊打苞、开花,作者赏丑菊;最后写议丑菊。内容的安排条理清晰,主次分明,重点写赏丑菊,写了丑菊开花时颜色和形态的特点。议丑菊部分则揭示了丑菊的品格特征,凸显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在表达上,这篇课文除了具有与《落花生》相同的寓理于物、主次分明的特点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作者对丑菊的情感贯穿全文::先是盼开花,花不开始“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接着,丑菊打苞“我高兴极了”;而后满心喜悦地“欣赏”丑菊与众不同之美;最后为有人给丑菊取了这样的“恶名”而忿忿不平,“觉得那人太不公平了”。随着作者对丑菊先抑后扬的感情变化,课文的主旨也逐步明朗。课文主次分明。作者把赏丑菊写得非常具体,既写了花苞的样子,又写了丑菊逐渐开放时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而对丑菊到丑菊开花前的情况和对丑菊的议论写得比较简略。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分清课文的主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按生长顺序把植物描绘具体的写作方法。

3、联系课文、生活实际理解从丑菊身上的得到启发,学习正确的看待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对思想内容的理解,继续进行重点训练项目“分清文章的主次”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课外阅读、生活实际,体会“名可以丑,但是一定要美”。

一、导入。

以描写菊花的词句导入,描绘菊花的美丽,从而与题目中的“丑”字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新。

1、直接切入文章重点:读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丑菊的样子和特点,批划下来,多读几遍,然后再跟组内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2、汇报时,学生都能找到相关语句。要让学生首先感知文本内容即写了什么,“起初”丑菊什么样,“长了几天”什么样,“又等了几天”什么样。

3、生练读,试读出丑菊的娇小、美丽。

4、通过评读,让学生赏析作者写法的精妙,同时也是朗读指导。

5、学习作者按植物生长顺序描写的方法,读写结合,仿写一种植物。先由师示范,再在组内练说,然后汇报,师指导。

6、带着对写法的感悟,再读课文,使生在更深程度上理解感悟丑菊的美丽。

7、学习文章第3自然段,了解丑菊夜晚、白天的不同特点,以读代讲,感悟丑菊的神奇、可爱以及作者对其的欣赏之情。

8、了解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开头的“种丑菊”和结尾的“议丑菊”。

9、练习课文内容、课外阅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思想上的升华,体会作者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三、梳理。

分清文章主次,把握文章重点。

四、积累。

读写结合,落笔训练。

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4、懂得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冬天你们最盼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盼望下雪,如果学生所说不合教师意图,教师可以从自己童年。

的角度引发学生对雪的回忆,并用多媒体出示瑞雪图,激发学生对雪的喜爱之情。)。

师:下雪了,多好玩!你们是怎样玩的?(学生回答)。

二、板书课题、读题。

1、教师用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课题――“看雪”,并指导学生看清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

2、学生读题,之后仿照老师在田字格习字本上书写课题――看雪。(写好后同桌比一比谁写得好。)。

三、激兴初读。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谁看雪?在哪儿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

师:带着你的问题阅读课文,比一比谁能找到答案?

[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初读课文阶段,此时教师巡回获取学生阅读信息。]。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吗?

师:课文除了讲这些,还讲了什么吗?请读读第三段以后的内容,想想这些是讲什么?

(生读课文,问答提示:讲老师告诉他们,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

(生答: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看雪呀?)。

师:在课文的哪儿讲了这个意思?

(生找到课文的第十段)。

四、练读课文。

师: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不破句、不指读。

(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字音、断句)。

师:我们来互相比着读,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地方,好吗?我先读第一、二段,请你们帮我指出错误。

(教师朗读第一、二段,可以有意出现一些学生能够发现并能帮助纠正的错误。比如:第一段把“是很难看到雪的”读成“是难看到雪的”;第二段把“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读成“孩子们在商店的窗子里看到了雪”。)。

(生评价略)。

师:请每个学生轮读一自然段,注意:尽量少被别人发现错误。

(每生轮读一段,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具体指导,薄弱之处教师范读并让学生跟读)。

五、练习对话。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数数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说”字,这是为什么?

(生答略)。

师:请你们先到课文中找出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划起来。

(生划,教师巡视,发现都没把第九段划上,引导学生回读上文“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使学生悟出这也是老师说的话)。

师:先同桌之间练习练习,每人做一次老师,当一回学生。(生练读)。

师:练得很认真。下面我当老师,你们做台湾小朋友,开始对话。(略)。

(对话练习中要着重进行问句和感叹句语气的指导。比如:

(1)“您//看见过/真的雪吗?”的“吗”宜用上扬的调值“35”;

(2)“您/是在哪儿见过的?”的“的”宜用平调“33”;

(3)“北京//离这儿/很远吧?”的“吧”宜用高平调“55”。)。

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人教版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营养物质。(膳食纤维为第七营养)。

2、三大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贮存在人体内的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并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1)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点滴葡萄糖液,这是因为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2)病人几天吃不下东西,身体明显消瘦了,这是因为储存在体内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消耗多而补充少。(脂肪是备用能源)。

4、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5、无机盐:钙:儿童缺乏导致佝偻病,鸡胸,o型腿,中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磷:缺乏导致厌食、肌无力、骨痛。

铁:构成血红蛋白,缺乏导致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或者儿童智力发育障碍。

缺锌: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6、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缺乏时,,夜盲症、

维生素b1:缺乏时,脚气病、

维生素c:缺乏时,坏血病,

维生素d:缺乏时,佝偻病、骨质疏松症(促进钙磷吸)收。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及肠腺)。

2、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3、消化道的功能。

4、消化腺。

(1)、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内含消化淀粉酶、可以分解少量淀粉;胃腺能分泌胃液,内含盐酸和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

(2)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它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促进脂肪分解;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肠液是由肠腺分泌的,胰液和肠液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5、淀粉(糖类)经口腔,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经小肠,在胰、肠麦芽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可直接吸收的葡萄糖。其过程总结为:。

酶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7、脂肪经小肠,在胆汁的乳化、胰肠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器官):小肠。其消化过程为:。

胆汁酶。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8、蛋白质经胃、小肠,在胃蛋白酶、胰肠蛋白酶的作用下,

分解成可直接利用的氨基酸。

其消化过程为:酶。

蛋白质氨基酸。

9、成人的小肠一般5----6米长,小肠内表有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10、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做到:(1)按“平衡膳食宝塔”进食;(2)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3)早中晚摄入能量分别占30%、40%、30%。

3、“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基到塔顶:第一层谷类;第二层蔬菜、水果类;第三层肉类和蛋类;第四层奶类和谷类;第五层油脂类。

4、食品安全。

5、我国于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6、在我国,将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第三章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3、呼吸道的作用:。

(1)保证气体流通:有骨及软骨作支架。xkb1.com。

(2)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达到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鼻内生有鼻毛----清洁空气;鼻腔内有黏膜,可分泌黏液-----清洁和湿润空气;。

气管壁内有纤毛及腺细胞(纤毛摆动使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形成痰,通过咳。

嗽排除体外;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湿润,并能抵抗细菌、病毒等物质。)鼻腔内的毛。

细血管-----温暖空气。

6、痰的形成: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纤毛,能不停的将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7、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食物和气体都要经过咽,通过咽后,食物进入食道,气体进入喉。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使气流畅通无阻。(边吃边笑时,会厌软骨抬起,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严重时使人致死。)8、声音的发声部位:喉部的声带震动所出。

9、咽:食物与空气的共同通道。喉:呼吸和发声的器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有节奏地吸气和呼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左肺二叶,右肺三叶。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吸气时各部状态:隔肌收缩,肋骨间肌肉收缩,隔顶部位置下降,胸廓上下、左右径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体压力减小,外界气体压力比肺内气体压力大,于是气体被吸入。

(2)呼气时各部状态:隔肌舒张,肋骨间肌肉舒张,隔顶部位置上升,胸廓上下、左右径减小,胸腔容积减小,肺收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外界气体压力小于肺内气体压力,于是气体被呼出。

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目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后进入细胞内的线粒体被利用;同时组织细胞产生二氧化碳也通过血液循环透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4、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量。

第四章第一节流。

动的组织——血液。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骨髓能不断产生新的红细胞。

种类形态特点功能病症红细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运输氧的功能贫血胞胞核。

白细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发炎胞保护作用。

血小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止血和加速凝血板。

3、血液的功能: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白细胞和血小板有防御和保护功能)。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功能分布结构特点。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较深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较深或较浅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四肢静。

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脉内表面有防止血液静脉瓣。毛细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分布广,遍布管壁极薄,血流速度最慢血管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全身各器官组织。

2、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它的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位于胸腔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由肌肉组成的中空的器官,内部有一道肌肉壁将心脏分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每一部分各有两个腔,上面为心房,下面为心室。心脏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构成。肺静脉连左心房,上、下腔静脉连右心房。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静脉内有静脉瓣。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x|k|b|1.c|o|m、心脏工作情况:?、心房收缩,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房室瓣关闭,心室收缩,血液2从心室经动脉进行体循环和肺循环;?、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流回心脏。3、血液循环途径: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

(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体循环过程中,动脉血(含氧高,血鲜红)变静脉血(含氧低,色暗红)。(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过程中,静脉血变动脉血。

4、血压: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量。常用“收缩压/舒张压”来表示血压。健康成人的收缩压为12—18.6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血压达到或高于18.6/12千帕的是高血压,低于12/6.7千帕的是低血压。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1、成年人体内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一次失血量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昏、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一次失血量超过1200,1500毫升,就有生命危险,就要及时输血。输血时必须首先知道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

2、血型发现人: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3、abo血型系统有a、b、ab、o四种血性。

4、输血原则: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xkb1.com。

5、异型输血: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血型的人,除可以输入o型血外,还可以接受少量的a或b型血。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6、成分输血:病人血液中缺乏什么成分补充什么成分。成分输血可以提高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避免了大量的血液浪费。

7、无偿献血制度: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一次失血量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所以,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色素,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

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玻璃体。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过程www.xkb1.com。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视觉神经?大脑一定区域?形成视觉。

3、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春教学设计

师: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

2.出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a.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b.品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初读,理清文章脉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b.边读边想,写了怎样的景,写了怎样的情。

2.写了怎样的景(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怎样的情(盼-------赞)看来同学们了解课文主要写的内容,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行文的思路也知道了,遵循怎样的顺序呢,(盼春--绘春--赞春)。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景。

1.听读课文,要求:a.注意停顿、语速、语气、感情等。b.边听边在脑海中想象描绘的春景。

(理解===朗读)。

2.自由品读。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语段有感情的朗读。

友情提示:品读感悟是多角度的,可从修辞的角度、词句的精妙之处、描写的角度、作者的情感、甚至可以是体会到的感受。

学法指导:细心品读--独立思考--圈点批注--互动交流。

3.品读收获。师生互动交流,评点妙处。

四、合作探究,悟写法。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下表:从特征、顺序、写法、语言、修辞方面比较各图的特点。

名称特征角度(顺序)写法修辞。

春草图嫩、绿、多、软由物到人正面与侧面结合拟人。

春花图多、艳、甜由高到低虚实结合排比、比喻。

春风图和悦触嗅视听觉多感官描写拟人、比喻。

春雨图细密、轻盈由物到人由近到远动静结合排比、比喻。

相同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都是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顺序和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语言生动,渗透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作用:其他四幅春景图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为写迎春图作铺垫。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多方面谈收获。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

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配乐、起立)。

六、作业设计。

《我眼中的--》,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本教案配套课件下载地址:/ftp/。

[朱自清《春》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体育教学设计

3、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练习,建立互帮,互学,相互鼓励地共同进步的团体。

4、对差学生,要有耐心,爱心和关心,交流和谈心。鼓励,大家都来关心的方式。激励他学习。充分激发他向上的欲望。

5、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出新目标,新要求。

六、教学措施:

1、逐步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学习兴趣。养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

2、要用体育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遵守纪律,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优良作风。

3、发展学生优良的个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在全面贯彻《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实施《新课程课标》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刚刚步入新学习环境的初一新生,由于他们来自各个校风不同、师资要求有异、体育风气有别、场地器材条件有差异的小学,这就自然形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深浅不一、基础不一、身体素质有差距等因素。另外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是很适应。感情丰富而强烈,表现为情绪波动性大、不稳定,不成熟。因此,在进行初一的体育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较好的同学能树立新的拼搏目标,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困难户”能在新的环境下树立自信,发挥长处,增强体质。

三、教学目标。

(一)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1、体育与健康课程解说,中学体育教学常规要求;。

2、田径运动简介与规则介绍。

3、体育锻炼对促进健康的价值。

4、常用运动负荷的测量与方法运用。

(二)、运动技能。

1、队列与体操:原地队列,行进间队列,第一套中学生广播体操,徒手体操。

5、球类。

(三)、发展体能。

1、发展速度素质:结合快速跑技能,运用各种跑的形式进行;。

2、发展耐力素质:结合耐力跑技能,运用不同距离的耐力跑练习,跳绳等;。

3、发展跳跃素质:结合跳高技术,运用不同形式的跳跃练习;。

4、力量素质:持重物的健身练习;。

四、教学措施。

(一)教学改革。

1、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2、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4、开展民主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评价制度。

6、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1、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2、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3、坚持班级体育锻炼,广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4、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坚持自觉经常锻炼身体。

(三)课间操:间操是学校的窗口工作,它能展示出学生的精神面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校与体育组相关人员一起督促广播操。

(四)开展探究索性学习。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去探索、去发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健康的思想观念、领悟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发现、学习、练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理解动作概念,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附:教学进度。

第一周至第四周:第一套中学生广播体操。

第五周:田径——快速跑。

第六周:田径——蹲踞式起跑。

第七周:田径——跨越式跳高。

第八周:足球——熟悉球性练习。

第九周:足球——简单的踢停球。

第十周:足球教学比赛。

十一周:篮球——胸前传接球。

十二周:篮球——原地及行进间运球。

十三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

十四周:篮球:教学比赛。

十五周:体操——技巧。

十六周:体操——单杠。

十七周:田径——中长跑。

十八周:期末考核项目练习。

十九至二十周:期末体育测试。

测试项目:400m立定跳远立位体前屈。

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感觉观察景物的方法。

2、探究欣赏语言美。

3、感情朗读。

教学重点:1、探究欣赏语言美。2、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1、精准用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朗读、讲解。

学情分析:学生少年烂漫,喜欢美丽的春天,喜欢语言生动的文章,《春》语言生动精彩,满含深情,富有诗情画意,适宜学生朗读背诵,学习他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描写春风、春雨的优美古诗句。

二、潜心精读:

1、春天的风。

(1)、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柔和(触觉)。

(2)、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哪些方面不定期写春天的风?--嗅觉、听觉。

(3)、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

2、春天的雨。

(1)、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

(2)、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3)、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

(4)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3、春天的人们。

(1)、以上几幅图都是写景,那么春天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春,感受春的美丽。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起的?--从“风筝”,引到了孩子,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3)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写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小结:文章一共写了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四、探究欣赏语言美。

1、叠词美(听写后欣赏)。

欣欣然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软绵绵嗡嗡地密密的。

2、句式美。

整齐、短小、对称。

3、修辞美。

拟人、比喻、排比、反复、引用。

4、用词精准美。

5、小结:语言美的特点,整齐美、音乐美、情感美。

五、教师小结。

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细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六、作业设计:

2、朗读背诵全文。

曹杰。

[《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自主阅读。

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既可个人准备也可小组合作共同打造推举一人),让学生积极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并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以全体学生掌声大小来对主讲者进行评价,然后再让个别学生以点评形式进行具体评价。这样让学生人人参与,共同激发阅读热情。

最后老师小结讲故事应注意的事项:情节要完整,表情动作要丰富,语气语调要有变化等。

三、合作交流。

1、将本文与《风俗通》上短文进行比较阅读从女娲造人动机,造人过程及人类诞生等方面对文本进行赏析,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力了解神话特点。

2、对文章存有的疑惑进行组内质疑探究、交流,认识到想象力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迫切需要的,因为“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雨果语)。

3、全班交流对小组内无法解答的疑惑提出来,通过组与组之间探讨,进行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

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创编神话故事。给出材料。《嫦娥奔月》:后羿从西王母那求到了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偷吃升入月宫,后来变成了月精白蛤蟆。

五、小结。

《女祸造人》反映了我们中国人早期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但它毕竟是神话传说,那“人,到底是从哪来的?”请同学们下去收集这方面资料,从科学角度进行解释。在“追寻人类起源”综合性活动课上再交流。

课后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为此,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了神话《女祸造人》作为本节课材料,对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力的训练。

成功之处:

4、有教育机智。当天,全年级学生都欢欢喜喜去财大看话剧,仅留下上课的这个班不能去,学生们老大不高兴,又加上突然下雨,天气很冷,学生冒雨跑到阶梯教室。我一下想到学生昨天刚兴高采烈地学习吟唱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即让语文科代表黄伊伊领唱。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1、点击了学生的兴奋点。

首先,选的文章是神话传说,是六年级学生最为感兴趣的。

其次,课前唱歌让学生情绪由阴转晴,进而让学生讲自己看过或听过的神话故事,课堂上晴朗起来,再由师以“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我的祖先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几个问题将学生阅读欲望撩拨到极致。

2、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以讲故事,创编神话故事等比赛形式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点带面,全体参与,让学生在竞争中各有所得。

3、联想、想象能力的迁移。最后环节让学生创编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个小组都热火朝天,七嘴八舌,更有几个小组提出创编课本剧,并当堂表演,将整个课堂气氛拉向高潮,学生潜能得到极大挖掘。

不足之处:

1、没有真正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几个教学环节皆在老师主观引导下进行。尤其当下课铃响起,而学生课本剧的表演正浓,学生们和听课老师们也正听得如痴如醉时,我却因为是公开课而打断学生的表演。后来虽然又让学生继续表演,但已影响了学生的情绪。没有很好贯彻“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观念。

2、课堂评价不到位。如有学生提出“女娲到哪去了?”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对以神话形式解答的学生,我没能给予肯定,只对一位回答“女娲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学生极其赞赏。这个评价说明我本身的教育机智不够,对问题的认识较窄。学生刘莫的点评非常不错,可我没能充分赞赏。

3、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

在学生质疑这个环节,学生问题较多,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直接过渡,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

文档为doc格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即“天圆地方”——张衡的“天之包地,犹地之裹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

2.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路线: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二、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三、地球仪。

1.几个概念:地球仪;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2.纬线与经线。

4.重要的经纬线:

(1)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起点线。

(2)180°经线:只有一条。

(3)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4)0°纬线:又称赤道,经过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5)北纬23.5°与南纬23.5°: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6)北纬66.5°与南纬66.5°:北极圈与南极圈。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60°——90°。

低中高。

6.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0°(20°w)向西到东经160°(160°e)为西半球。

8.相对应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之和为180°,符号相反。

三、经纬网:

1.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形成的网络。

2.作用:确定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的位置。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

从全球看:七分海洋,三分陆地(71%/29%)。

从北半球看:六分海洋,四分陆地(61%/39%)。

从南半球看:八分海洋,二分陆地(81%/19%)。

二、七大洲。

1.几个概念:大陆;大洲;岛屿;半岛。

2.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44,30,24,18,14,10,9)。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3.洲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三、四大洋。

1.几个概念:洋;海;海峡。

2.四大洋:太大印北(北冰洋最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四、绘制海陆轮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