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中班数学教案(汇总21篇)

时间:2023-12-27 00:21:47 作者:曼珠

中班教案中包含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评估方式的确定。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中班教案,它们结合了幼儿的实际需求和教育教学的要求。

中班数学游戏《比多少》教案

(2)愿意用语言讲述比较的结果,获得探索的乐趣。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讲述比较的结果。

准备一些粗细、宽窄不同的物体,如:铅笔、毛线、积木、宽窄卡纸等。

幼儿:……(引导幼儿说xx比xx粗,xx比xx细)。

幼儿:……(引导幼儿说xx比xx宽,xx比xx窄)。

b.再请二组小朋友比较宽窄(引导幼儿说通过比较知道的)。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7是多少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6、7的数量,认识数字6、7。

2.能胆表述自己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3.情绪愉悦地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毛绒玩具6个,汽车玩具6辆,笔7根,图书7本,6、7的数卡各两张(数卡贴在积木上,可立在桌上)。

学具:印有数字的操作卡片,,印章,3~7的数卡,高矮不同的.卡片5张,数物拼板4份,印有实物和数字的游戏纸各24张。

活动过程:

1.按物体名称分类。

教师出示玩具:幼儿园给我们班分了一些新玩具,看看有哪些玩具?这么多玩具怎样放才能让我们家数清楚?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的名称分一分。

幼儿给玩具分类,分完以后数一数每种玩具各有几个。

2.认识数字6和7。

教师与幼儿共同确认每种玩具的数量。

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来表示每种玩具的数量:6个毛绒玩具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以同样的方法助幼儿认识数字7,理解7的实际意义。

3.小组活动。

第一组:看数字印印章;第二组:看实物画短线。教师导语:今天,6和7跟数字宝宝玩游戏呢。小朋友要看清数字,印印章,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第三组:看实物数量和相应标记连线。

第四组:给数卡排队。教师导语:最小的数排最前,最的数排最后。

第五组:高矮排序。

第六组:数物拼板。

4.集体进行评价。

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业,引导幼儿集体检查数字与印的印章数量是否一致。

中班数学玩具有多少教案

1、正确感知6、7的数量,认识数字6和7。

2、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玩具图片(汽车、兔子、娃娃、图书),6、7的数卡各两张。

学具:印有数字的操作卡片,彩色皱纹纸,糨糊,动物印章,幼儿用书3――7的操作卡片,21页,数字印章,笔。

一,导入活动1,引导幼儿按物体名称分类。

教师出示玩具卡片,幼儿给玩具分类,分完以后数一数。

2、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和7。

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各种玩具的数量。理解7的实际意义。

3、小组活动。

第一组:看数字贴纸球第二组:看数字印点子。

第三组:看数字印小动物。

第四组:给数卡排队。排好后送回形针。

第五、六组:看图印数字,画点子或画短竖线。

三,集体进行评价教师展示幼儿作业,引导幼儿集体检查数字与物品数量是否一致。

活动反思:

1.由于为孩子们预先准备了数量颜色不均等的九盘实物玩具,带给孩子们的是动手操作的浓厚兴趣和快捷的数数速度。

2.对实物进行按群数数时,"2个2个"地数幼儿比较容易掌握;"5个5个"地数,对于幼儿较难掌握。但只要掌握规律多练,数数时还是比较容易的,如:2、4、6、8、10、12、14、16、18、20;或5、10、15、20、25、30……3.下次作业时需改进:让幼儿在操作卡上学习"按群圈数",这样数起来更清楚。

中班数学游戏《比多少》教案

1.学习观察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

2.能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掌握添1去1的方法。

3.在活动中学会等待和轮流。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1.课件:动物联欢会。

2.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一、游戏导入。

比比谁的反应快:出示两组物体不一样多的图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一样多,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不一样多,就用手抱住膝盖。

二、感知5以内的`数量。

师:“动物王国要举行联欢会,这几天长颈鹿和可忙坏了。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5个、绿气球4个)。

提问:

1.红气球和绿气球,谁多、谁少?”

2.你是怎么知道红气球多、绿气球少的?”(看的、数的……)。

师:“到底谁多谁少呢?我们给它们排队比一比。”

(两种颜色的气球一一对应摆放,再次引导幼儿观察并点数验证谁多谁少。)。

三、用添1去1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师:“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5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4黄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启发幼儿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它们的数量相等。)。

3.5个红灯笼去掉1个是几个?4个红灯笼和4个黄灯笼谁多谁少?(一样多)。

四、操作活动。

师:“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引导幼儿轮流操作摆放。)。

从幼儿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幼儿边说边做,在模仿、唱数中初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中班数学有多少玩具教案中班数学有多少不一样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6、7的数量,认识数字6、7。

2、能大胆表述自己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3、情绪愉悦地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毛绒玩具6个,汽车玩具6辆,笔7根,图书7本,6、7的数卡各两张(数卡贴在积木上,可立在桌上)。

学具:印有数字的操作卡片,,印章,3~7的数卡,高矮不同的卡片5张,数物拼板4份,印有实物和数字的游戏纸各24张。

活动过程:

1、按物体名称分类。

教师出示玩具:幼儿园给我们班分了一些新玩具,看看有哪些玩具?这么多玩具怎样放才能让我们大家数清楚?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的名称分一分。

幼儿给玩具分类,分完以后数一数每种玩具各有几个。

2、认识数字6和7。

教师与幼儿共同确认每种玩具的数量。

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来表示每种玩具的数量:6个毛绒玩具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以同样的方法帮助幼儿认识数字7,理解7的实际意义。

3、小组活动。

第一组:看数字印印章;第二组:看实物画短线。教师导语:今天,6和7跟数字宝宝玩游戏呢。小朋友要看清数字,印印章,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第三组:看实物数量和相应标记连线。

第四组:给数卡排队。教师导语:最小的数排最前,最大的数排最后。

第五组:高矮排序。

第六组:数物拼板。

4、集体进行评价。

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业,引导幼儿集体检查数字与印的印章数量是否一致。

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图形

通过让幼儿操作图形,感知二等分得分法,郑特大与部分的关系,以及图形守恒。在正方形分割操作过程中,进行比较顺利。但是在进行长方形二等分时,一个幼儿将一个长方形两条短边对着会变出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另一个幼儿将一个长方形两条长边对折会变出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等。总结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场边对折会变出两个小的长方形,长方形的两条短边对折会变出两个胖胖的小长方形。我引导幼儿讨论:长方形能否边三角形,提问:“刚才我们在正方形变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时,小朋友采用了什么方法?”经过回忆。一个幼儿说出两个角对折;另一个幼儿说出了两个对角折叠;还有幼儿认为长方形无法变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操作环节时,幼儿没能达到老师预想的.结果,只有个别幼儿能操作出来,但是多数幼儿对长方形边三角形不认可。

这次活动幼儿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在活动中得到了及时解决,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达到了原定的目标,还学习了对角线的有关知识。

中班数学教案7是多少反思

活动目标:

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判断物体的多少,认识数的不变性。

能熟练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灵活运用变成一样多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

活动准备:

气球、灯笼图片若干;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

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幼儿操作用白纸、彩笔。每人一份不同颜色的积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师举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是一样多的,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是不一样多的,就把手抱住膝盖。比比谁的应最快。

二、动物王国的迎国庆联欢会正在热热闹闹地准备着,这几天长颈鹿和象可忙坏了。象力气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6个)绿气球(5个)。

1、请幼儿分类并且对应排列。

打乱对应排列的形式,如:不绿气球挤在一起或把红气球变。

成竖形排列,

问:现在红气球和绿气球是不是一样多?

(引导幼儿知道不管怎么排列它们的数量没有变化)。

三、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4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6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去掉多的两个、加上两个或多的给少的一个)。

四、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

1、示范教幼儿对应记录比较的'方法。如红的和绿的比较,先确定记录符号,红的用红圆圈表示,绿的用绿圆圈表示。记录时,拿一个记录一个,强调要对应排列,进行比较。(师生共同记录)。

2、请幼儿进行记录:红的和黄的比较(教师边出示幼儿边记录)。分别用红笔和黄笔作记录。

3、请幼儿拿自己的一份积木,边拿边记录。得出比较结果。

《比多少》中班数学教案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在活动中会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1、娃娃图片。

2、帽子、围巾、口罩。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图片。

师: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出门要带上帽子、围巾好口罩。

二、帽子和围巾比较多少

1师:图上有什么?(帽子和围巾)

有几顶帽子?(2顶帽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2、几条围巾?(3条围巾)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帽子和围巾哪个多?哪个少?

三、围巾和口罩比较多少

1、各用数字几来表示?

3、围巾和口罩哪个多哪个少?

四、小朋友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位小朋友?(3)用数字几来表示?

2、有几只口罩?(3)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帮小朋友带上口罩。

中班数学有多少玩具教案中班数学有多少不一样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6以内数量,比较多少。

2、学习按数量来分配,感知6以内数量的相应物品的排列顺序。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用游戏的口吻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入语:“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啊,小动物们要出去秋游了。”

(二)感受6以内数量并比较多少。

1、出示小鸡与小鸭的图片各5张并整齐的排成两队,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请幼儿比较两者的数量关系。

2、出示小牛、小马的图片,仍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不同数量的小动物。

“小牛5头,小马4匹,哪个多,哪个少,多多少,少多少?”

3、操作活动。出示4张公鸡的图片请幼儿拿出与它一样多的雪花片并排成一队,幼儿摆好后举手教师请幼儿间相互检查。出示5匹马的图片请幼儿拿出比它多1的雪花片,幼儿间再次互相检查,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

(三)幼儿作业。结束活动。

中班数学游戏《比多少》教案

1.学习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在同一个起点上)。

2.能够按照高矮特征给三个物体进行正反排序。

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学习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在同一个起点上)。

能够按照高矮特征给三个物体进行正反排序。

1.教师熟悉故事《长颈鹿和山羊》。

2.高矮不同的长颈鹿图片三张,山羊图片一张。

3.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小红旗若干。

1.讲述《长颈鹿和山羊》的故事,自然引出高矮的概念。

(1)出示山羊和长颈鹿图片。教师一手拿着山羊图片一手拿着长颈鹿的图片说:"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两位动物朋友,我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幼儿分别与山羊和长颈鹿打招呼。教师边表演边说:"可是,山羊和长颈鹿怎么都不说话呢?它们两个怎么了?闹矛盾了?为什么呢?"(2)讲述《长颈鹿和山羊》的故事。

提问:"说一说山羊和长颈鹿为什么不开心呢?他们两个这样做对吗?他们应该怎么做?"(3)教师小结:原来山羊和长颈鹿不开心是因为高矮的问题,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方便,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不能嘲笑别人。

2.学习三个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1)教师:长颈鹿改掉了矮嘲笑别人的坏习惯,别的长颈鹿也愿意和它交朋友。(出示另外两张长颈鹿的图片)他们三个是好朋友,三个好朋友也是有高有矮的,我们来帮它们比一比吧!

(2)个别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大家说说比较高矮的方法。

(4)教师边演示边强调三个长颈鹿比较高矮的方法:让三只长颈鹿脚对齐,站在同一个平面上,先找出最高的那个,然后再将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这样我们就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帮它们排好队了。

(5)讨论:还可以怎么来排呢?(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从矮到高的排序。)。

(6)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我们要把物体放在同一起点上,可以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也可以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

3.幼儿三人一组比较高矮,并按一定的顺序排队。

(1)教师:你们想和长颈鹿一样也来比一比吗?

(2)教师请幼儿三人一组自由组合,排队比高矮,并说一说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还能怎么排。

(3)重复游戏,请幼儿换朋友,三人一组重新组合。

4.巩固练习,强化对高矮的认识。

(1)打开幼儿用书,教师交待操作方法,请幼儿按要求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

(3)请幼儿互相交流分享,体验成功操作的乐趣。

1.区角活动:引导幼儿把图书角的图书按照高矮的顺序排列。

2.家园共育: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比较周围物品的高矮。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中班数学游戏《比多少》教案

1.在玩、数中比较5以内的数。

2.通过剥一剥、玩一玩提高动手能力感受成功的快乐。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每人一个花生(大小不一);每人一张白纸;。

2、幼儿有剥花生的经验,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3、ppt。

1.出示花生,引出课题。

师小结: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花生,每个花生里面都有可爱的花生宝宝。

(评析:让幼儿带着疑问和好奇心进行第一次操作,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将花生宝宝剥出来,一边剥一边数有几个花生宝宝。提问幼儿:你剥到了几个花生宝宝?好,请你们把盒子放在椅子底下。

(3)通过故事“大比拼”对比5以内的数字师:在“花生王国”里面也有许多的花生,他们是花生先生和花生小姐,今天在国王的宫殿里面要举行一场“大比拼”的活动,他们要比一比谁生的花生宝宝多,参加比赛的有:胖胖、美美、帅帅还有多多,准备就绪,裁判员说:谁先来生花生宝宝,胖胖说:我先来,只听到“啪啪啪”的一声(播放ppt,提问幼儿:胖胖生出了几个花生宝宝?),紧接着谁来了,帅帅也来了,听“啪、啪、啪、啪”的声音。(提问:这是谁生的花生宝宝?生了几个花生宝宝?)“你们好了那就瞧我的,“啪、啪、啪、啪、啪”(是谁?生了几个花生宝宝?)接下来该谁上场了“啪、啪、啪、啪”(提问:是谁在生花生宝宝,生了几个?)下面我们来当小裁判帮他们比一比。

提问:

(1)用你们的小眼睛仔细的看一看谁和谁生的宝宝是一样多的?

(2)谁生的比美美和帅帅少?有几个?

(3)谁生的比美美和多多多?有几个?

多多在这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后来又有许多的花生先生和花生小姐去找他比式谁也赢不过他,他成了“花生王国”里的花生王。

2.串花生串,通过串串进一步感知比5小的数量。

师:你们想不想当花生王,请你们把花生一个个贴在这张白纸上,然后数一数,再和你们一组的小朋友比一比,谁的花生多谁的花生少,看看你们一组谁是花生王。(4人一组)。

3.送花生串教师:看看你的花生串和谁生的花生是一样多,老师和多多是一样多的,有5个,我就把花生串送到多多身边,现在也请你们来送花生串,作为比赛的奖品。(提出要求:送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数清楚,你是和谁一样多的)3.结束活动师:多多为了庆祝自己得了冠军,请我们一起去参加舞会呢,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出发吧。

纸板对于日常教学活动中是一件简单,又好玩的游戏器械。在日常的小器械活动中,取用方便,有非常安全。本节活动中,主要结合操作物体从而进行身体的位移,孩子们在初级阶段常常会发生手忙脚乱的现象,两块纸板拿错顺序,导致速度减慢。特别是多人合作时,更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

中班数学教案7是多少反思

三至四岁的孩子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越来越感兴趣,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选题不宜太难,请幼儿对物品进行分类,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操作、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幼儿的知识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

1.正确感知6、7的数量,认识数字6、7。

2.能胆表述自己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3.情绪愉悦地参加活动。

教具:毛绒玩具6个,汽车玩具6辆,笔7根,图书7本,6、7的数卡各两张(数卡贴在积木上,可立在桌上)。

学具:印有数字的操作卡片,,印章,3~7的数卡,高矮不同的卡片5张,数物拼板4份,印有实物和数字的游戏纸各24张。

1.按物体名称分类。

教师出示玩具:幼儿园给我们班分了一些新玩具,看看有哪些玩具?这么多玩具怎样放才能让我们家数清楚?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的名称分一分。

幼儿给玩具分类,分完以后数一数每种玩具各有几个。

2.认识数字6和7。

教师与幼儿共同确认每种玩具的数量。

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来表示每种玩具的数量:6个毛绒玩具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以同样的'方法助幼儿认识数字7,理解7的实际意义。

3.小组活动。

第一组:看数字印印章;第二组:看实物画短线。教师导语:今天,6和7跟数字宝宝玩游戏呢。小朋友要看清数字,印印章,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第三组:看实物数量和相应标记连线。

第四组:给数卡排队。教师导语:最小的数排最前,最的数排最后。

第五组:高矮排序。

第六组:数物拼板。

4.集体进行评价。

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业,引导幼儿集体检查数字与印的印章数量是否一致。

这个操作活动既要动手又要动脑,有一定的综合能力。三分之一的幼儿能力较强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将近二分之一的幼儿将实物数量与点卡匹配还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专注于点数实物而忘了与点卡匹配;六分之一的幼儿能力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他们选择了旁观。考虑到整个活动只有三分之一的幼儿达到目标,有待继续弥补和完善。

中班数学比多少教案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样多。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让幼儿利用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对应的方法,并通过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对应有两种方法,种是重叠,另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组物体应放成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定间隔距离的排积木,让幼儿用另种颜色的积木做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中班数学比多少教案

教材分析:

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是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的实现都为后续学习准备的,所以为了我们班在今后能把数学能力发展的更好,我设计本次活动《比多少》,让幼儿通过操作学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活动目标:

1.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个接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份;“等量判断”操作卡等。

活动过程:

经验准备。

游戏:抢椅子。

二、集体探索。

2、这里还有小鸭子和小鱼,谁来喂小鸭子吃小鱼?(幼儿个别操作)。

比比,小鸭子多还是小鱼多?小花片放在哪里?

三、分组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

我们先来玩“比多少”的游戏,小朋友把小筐里的两样卡片对齐排好,比比哪个多,用小花片做记号。

玩好后举手让老师检查,把卡片放回小筐,再到后面桌子上玩“哪两排样多”的游戏。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第次试教,由于材料的准备过于仓促,使活动没有达到预计效果,为了保证幼儿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更高的兴趣,我就修改了整个活动,包括材料的准备,活动环节的设计我都加以了修改,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中班数学比多少教案

1、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能进行简单的数量推理,发展数理逻辑能力。

3、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2、每名幼儿10个小猪纸偶。

2、请幼儿把10个小猪纸偶放在自己书中的椅子上,看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猪可以坐下来吃东西。

3、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1-10),请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

4、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但不直接给出数字,请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如:有比6多1把椅子或比8少1把椅子,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回答后,请全体幼儿用小指偶摆放,进行验证。

5、游戏:排排坐

·轮流猜拳,胜利的一方可将1个小猪纸偶放在书中的椅子上。

·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5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10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6、操作完成后,老师可即时创编一个小故事作为总结。

评价

·能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愿意合作进行游戏。

·能从椅子的数量推算出可以坐下的人数。

活动建议:

·教师可依据幼儿用书《排排坐》制作相应的游戏玩具,投放于活动区中,请幼儿自由地游戏,在反复的操作体验中,感知物品的数量关系。

·活动后,教师将此游戏玩具投放于益智区中,使幼儿在反复操作体验中发展数量和物品的一一对应,并在活动中感受到合作游戏的快乐。

中班教案《比多少》

1、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一个接一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等量判断”操作卡等。

游戏:抢椅子。

2、这里还有小鸭子和小鱼,谁来喂小鸭子吃小鱼?(幼儿个别操作)。

比一比,小鸭子多还是小鱼多?小花片放在哪里?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

我们先来玩“比多少”的游戏,小朋友把小筐里的两样卡片对齐排好,比比哪个多,用小花片做记号。

玩好后举手让老师检查,把卡片放回小筐,再到后面桌子上玩“哪两排一样多”的游戏。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中班数学比多少教案

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是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的实现都为后续学习准备的,所以为了我们班在今后能把数学能力发展的更好,我设计本次活动《比多少》,让幼儿通过操作学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1.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个接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能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份;“等量判断”操作卡等。

、经验准备

游戏:抢椅子

二、集体探索

2、这里还有小鸭子和小鱼,谁来喂小鸭子吃小鱼?(幼儿个别操作)

比比,小鸭子多还是小鱼多?小花片放在哪里?

三、分组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

我们先来玩“比多少”的游戏,小朋友把小筐里的两样卡片对齐排好,比比哪个多,用小花片做记号。

玩好后举手让老师检查,把卡片放回小筐,再到后面桌子上玩“哪两排样多”的游戏。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此活动的第次试教,由于材料的准备过于仓促,使活动没有达到预计效果,为了保证幼儿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更高的兴趣,我就修改了整个活动,包括材料的准备,活动环节的设计我都加以了修改,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中班数学比多少教案

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和比较事物数量的多少。

2、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插卡板一块;硬纸皮做的红、蓝花各六朵;1―8数字一套;大骰子一个;场地布置:红、绿两个大圆圈;录音带、录音机;幼儿学具:红蓝胶花各六个,小骰子一个共五套;1―8的纸牌五套。

1、数数游戏:1―30。

2、游戏:滚骰子

3、游戏:翻纸牌

4、游戏:占圈

每一环节都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以游戏化的口吻,使整节课循序渐进,在重点与难理解部分重复数数,让幼儿加深理解数字与数量间的关系。特别在操作探索与游戏中,我们都能看到幼儿好学、乐学的表情,对我来说,看着孩子这样的表现,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我已经很开心了。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孩子们也笑得更加灿烂。

中班数学比多少教案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数学7是多少教案

1、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

2、探索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的多与少。

3、在活动中能认真倾听教师与同伴的发言。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1、水果展示台,大数卡(5、6、7),大红布一块。

2、7个小桔子,6个苹果,5个大梨子;毛绒玩具:兔子。

3、水果标记卡,大范图一张。

4、学具:幼儿用书第23页《谁拿的水果最多》。

5、投影仪。

一、引导幼儿给水果分类。

1、师:秋天到了,各种各样的水果丰收了。兔子先生说:“我的水果店要开张了,可是这么多的水果混乱的放在一起,既不整齐也不好看,拿起来也不方便,顾客肯定不愿意到这儿来买水果,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2、幼儿根据水果图片标记分类摆放。

(评析:导入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幼儿尝试对水果进行分类,这个环节是非常简单的,分类对我们中班的幼儿来说是力所能及的。在活动一开始时,我采用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幼儿将混乱的水果进行分类及整齐的排放,孩子们做的非常好。)。

二、集体感知水果的数量。

1、引导幼儿观察:小兔的店里有桔子,苹果、梨子,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三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并把水果匹配数字。

2、“为什么不是大的更多呢?它排的`队伍最长呀?

小结:数量的多少不是根据物体的形状或大小来比较,是根据数量的个数来比较。

3、比较多少除了刚才的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了吗?(一一对应)。

总结:比较水果的多少,可以有三种方法:数数、一一对应和数量比较。

数量和数字是幼儿熟知的内容,但有部分幼儿对数字的大小概念并不清楚,因此幼儿只能通过数字感知数量,而不能通过数字大小对其进行比较)。

三、幼儿集体操作:《谁拿的水果最多》。

幼儿操作,师作辅导。

集体讲评,在投影仪上展示一幼儿的结果,集体核对。

(评析:此环节是对本次活动的效果做了检测,也巩固了以前的记录方法。)。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比多少》中班数学教案

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

3.学习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一、导入活动,老师扮演猫妈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你们能不能帮我喂喂我的猫宝宝呀?让我先来教教你们怎么喂猫宝宝吧……”

二、帮猫妈妈喂猫宝宝

1.教师示范给小猫排队

师:我们喂小猫的时候要说“一只猫吃一条鱼”。

引出多和少(猫的图片比鱼的图片多2张)提问:为什么这只小猫没有鱼吃呀?幼儿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2.幼儿喂小猫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情操作比较好的孩子到前边示范

4.请幼儿来说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做

三、巩固知识

1.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猫,部分幼儿扮演小鱼,让幼儿练习操作过程。

师:我请孩子们有的扮演小猫,有的扮演小鱼,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2.“送猫宝宝回家”

师:请孩子们把猫宝宝送回家吧。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玩具和器让幼儿更多的操作比较,加强记忆。

优点:

1.情境贯穿始终,真正吸引了幼儿。活动通过三个情境来让幼儿充分的利用视觉、触觉去感知,托班的孩子注意力时间段,利用情景贯穿,孩子就会比较感兴趣。活动之前,感觉孩子看到会乱,可是活动中教师明确要求了以后,大部分幼儿的表现都很积极,甚至有的幼儿表现的异常的好。所以,真实的“情境”能够真正的吸引幼儿。

2.幼儿的经验准备很有必要。活动前我让家长给孩子渗透了比较多少的知识,所以孩子活动中,比较积极,有初步的经验,孩子积极性高,活动比较顺利。

1.细节处理不够。请孩子们喂小鱼环节,孩子会有点乱,再就是有的孩子会不知所措,自己玩自己的,所以每个环节要求在前,让孩子带着任务去参加活动。

2.活动准备要充分。托班幼儿的注意力时间短,所以有的时候,一部分孩子会失去活动兴趣,所以我们活动前要充分设想活动中的每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使孩子在活动时,自始至终都有兴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