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教案(实用14篇)

时间:2023-11-28 16:42:58 作者:念青松

教案的编写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13-6=8+7=11-3=14-5=。

6+9=15-7=17-8=14-7=。

9+6=11-7=12-7=3+8=。

14-6=13-5=4+8=12-9=。

8+6=16-7=13-4=11-9=。

12-8=13-7=11-6=13-9=。

9+7=14-3=18-7=16-2=。

二、文字叙述题。

1.一个加数是7,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12,减数是4,差是多少?

三、应用题。

1.飞机场上有11架飞机,又飞来5架,现在有多少架?

2.盒子里的小皮球取出9个,还剩下7个,盒子里原来有几个小皮球?

3.张生种了6棵树,加上秋生种的`一共15棵,秋生种了多少棵?

4.大生有13个气球,里面有8个红气球,其余的是黄气球,黄气球有多少个?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8+3=9+5=7+6=8+5=7+4=9+2=9+8=8+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9+()=168+()=139+()=158+()=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8=28+4=122+2=412c8=4。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巩固破十法)]。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巩固“想加法算减法”)。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0-8=28+4=12。

2+2=412c8=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了十几减9一课作基础,学习十几减8就减低了难度。孩子们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圈一圈,摆一摆,从而使学生建立了减法的模型。为今后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个别同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有待提高,平时要加强口算训练。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寒假里,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个好朋友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

在这幅照片上,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

1、要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14-9。

2、14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预设:

a、一个一个的.减;。

b、做减想加,9+(5)=14,14-9=5。

c、14-4=10,10-5=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先减4?减去4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d、10-9=1,4+1=5。

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9?

板书:14-9=5。

4101。

+5。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4、质疑:

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5、练一练:

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3-8,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课间休息)。

三、巩固提高。

1、口算(开火车)。(课件四)。

13-6=14-8=15-7=。

18-9=11-8=12-7=。

2、小鸟找家。(课件五)。

(1)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面的数字。

(2)你想帮哪只小鸟找家?

(3)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谁来想办法帮助它?

(4)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鸟,那么我们大家就来给这只小鸟添一个家,好吗?

(学生齐答:15-9=6,课间添一个房子,小鸟回到了家)。

(有条理的板书: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看图列式。(课件六)。

详见教材p16。

4、发散练习。(课件七)。

-()=7。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一、十几减9(含用数学)本单元知识框架:口算十几减几(含用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数学(综合应用)。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1、9加几;2、8、7、6加几;3、5、4、3、2加几。4、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应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十几减9;

2、十几减几;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从期末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都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但由于中间间隔了一个假期,学生的遗忘比较快,为更好地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学习新知前还需进行经常性的口算训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前面学生计算比较粗心,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特点出发,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新年游园会、春游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讨论交流的活动中,探究算法。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把加减法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单元教学目标。

2、初步学会解答“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五、难点: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解答求总数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应用题。

六、单元评价要点。

1、掌握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口算;

3、能解答求总数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应用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1节。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4、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2整理和复习。

1、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不同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出示“投沙包比赛”情境图:比赛规定,在2分钟时间内,谁投进筐中的沙包数多,谁就获胜。按照这个规则,1、2、3号运动员同时在画有白线处的起点向同样标有1、2、3号终点处的筐中投沙包,随着比赛的结束,画面中呈现以下信息:1、2、3号运动员分别投了16个、11个、12个沙包,终点处的1、2、3号筐外分别有9个、3个、6个沙包。通过阅读画面,同学们对“谁赢了”这一问题的一致看法是:“算一算每人投中几个,就知道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探究每人投中几个的问题。

要求“1号运动员投中几个”,应该怎样列式?“16—9”得数是多少?学生想到的办法有:

(1)一个一个地减,既从16根小棒中1根1根地去掉,去掉9次,还剩7根。

(2)从16根小棒中先去掉6根,剩10根;再去掉3根,最后剩7根。

(3)先摆出16根小棒,把它分成两份,一份是9根,另一份是7根,去掉9根,还剩7根。

(4)把16根小棒分成两份,一份是10根,另一份是6根,先去掉10根,还剩6根;再从去掉的10根中拿回一根,合起来还剩7根。

随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你喜欢哪种算法?学生的看法不一,教师均给予了肯定,并指出: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

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号运动员投中多少个”和“3号运动员投中多少个”两个问题。

评析: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个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通过情境引出问题;对三个问题探讨后,回头再去解决“谁赢了”这一问题,并且教师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是新课程教学所需要的,也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同时课堂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对“你喜欢哪种算法”作总结时,教师肯定与鼓励的是“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以至于在课的末尾集中计算训练阶段让学生说思路时,学生的想法仍停留在课的开始对每一个问题思考的原始阶段,如“13-8=5”,你是怎么想的?有的学生回答:“我是从13里面先减去1得12,这样减8次,最后得5。”如果我们的学生经过40分钟的学习后,思维仍停留在刚上课时的水平上,学生得到的是什么?教师的教学价值又在哪里?在与执教教师座谈时,我们提出了这一问题。教师的解释是:“现在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吗,那就不能让学生按一种方法去思考。我们也耽心学生学完后会出现‘15—8’一个一个减去这种低水平的思考方法,但是一想到‘算法多样化’,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

教师的解释,反映了当前很多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算法多样化”的实质是什么?我们不妨对课堂作进一步剖析:

在课堂的前半程,学生不是在做计算,而是在“解决问题”,即为最终解决“谁赢了”这一问题而分别去研究“每个运动员投中多少个”的问题,为此学生至少想到了四种不同的方法。如果我们把这些方法称作是“算法”的话,“算法多样化”其实是“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是思维水平的“当前状态”。此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去选择“喜欢哪种算法”,而是要回头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与反思,通过对各种不同方法的辨析,来认识不同方法的特点与优势,以此来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目的,实现“优化选择”。学生之所以到课的结束时仍用“一个一个减去”这种低水平的方法来计算,是因为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反思与辨析,以至于学生仍旧对自己最初选择的方法“情有独钟”。“算法多样化”是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但绝不是“算法全面化”,所有能对问题解决的方法都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从解决问题方法中抽象出的算法并非都应得到鼓励,只有那些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帮助,能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持续发展,接近数学本质的算法,才是我们所提倡的。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考查目的:借助情境图提出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1-5=6(只)。答:还剩下6只小鸡。

解析:先根据图搜集完整信息再列式计算。

2.小青要练习写16个毛笔字,还剩下8个字没有写,他已经写了几个字?

考查目的: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减法意义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16-8=8(个)。答:他已经写了8个字。

解析:可通过画图来辅助分析数量关系,反映出问题的结构再列式计算。

3.动物园有兔子15只,羊8只,牛6只。

(1)羊和牛一共有多少只?

(2)其中白兔有5只,黑兔有多少只?

考查目的: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8+6=14(只)。答:羊和牛一共有14只。

(2)15-5=10(只)。答:黑兔有10只。

解析:题(1)求总数,用加法。题(2)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让学生体会提出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也不同。

考查目的:学习例6后的巩固练习。

答案:14-7=7(棵)。答:小丽比小文多植7棵树,小文比小丽少植了7棵树。

解析: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沟通“比多少”问题与原来减法模型之间的联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后一个问题可利用转化思想减轻思维负担,两题都可以用14-7=7来解决。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本节是节复习练习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本节课以几个最简单的环节进行复习,从一开始就逐渐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小组合作是最佳的学习方法,从最初的帮助老师解决困难,到单人完成老师拒绝检查,再到黑板上以对号多少评判小组成绩,没有比赛的比赛,学生们由最初的被动的有意识的合作逐步进入主动的无意识的合作.

2.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本功”_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长期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只适应一小部分学习有优势的同学,所以,本节课,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复习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较差的就被多提问几次,正是达到了复习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组也进行了多次练习,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从真正意义上复习到了旧知。再观察每一个小组,各个参与,少有的“大生产大合作运动”

3.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师以教材所提供的”减法表”为蓝图进行合理设计,再加工,使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不由自主的形成合作意识,从中逐步提高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到下课时,学生们已经在不断的合作中三次“加减了这张退位减法表”,充分的尝到了合作的甜头。有一学生没有同位,摆的较慢,从他艳羡的目光中,同学们为和同位共同努力而取得大胜利的无限自豪的神情中,所有学生全员参与,无一漏网,无一不时刻备战,无一不以对号荣辱与共,教师也尝到了事半功倍的乐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一年级数学75以内的减法教案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算法。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

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二、复习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3)列式解答。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

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通过两个周的学习,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的内容已经结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也有很多的收获。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减法关系、10减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3种,平十法和破十法为一个课时,想加做减为一个课时。在两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想加做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发现,在平时的计算中也用得比较多,因为加法是正向的运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可是,在过了一个寒假之后,孩子都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把口算练习都抛在脑后,上学期学习的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对这样一部分孩子来说,学习使用“想加做减”的方法特别难。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这三种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其实,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开展数学交流,鼓励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让学生在平时每天坚持练习口算,以10内的加减法为基础,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再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熟练后尝试用想加做减的方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数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1、9加几;

2、8、7、6加几;

3、5、4、3、2加几。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十几减9;

2、十几减几;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其应用。

从期末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都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但由于中间间隔了一个假期,学生的遗忘比较快,为更好地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学习新知前还需进行经常性的口算训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前面学生计算比较粗心,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特点出发,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新年游园会、春游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讨论交流的活动中,探究算法。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把加减法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解答“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解答求总数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应用题。

1、掌握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口算;

3、能解答求总数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应用题。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4、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教学课题: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39+79+49+69+99+29+59+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破+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0-9=19+6=15。

1+5=6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情景入手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几减9的不同算法,在比较中发现想加算减法是计算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本课是学习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利用20以内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意,选择相对应的信息解决问题,能根据情境中数量关系分辨出多余条件,排除多余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干扰。利用实际操作、分析理解,突出画图策略,解决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以学生已知经验为起点,激起兴趣激发思考,促进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展开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注重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进一步体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价值。

1、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乐趣。

教具:主题图、课件、图片。

会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根据情境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一、复习旧知,回顾经验

(课件出示)复习题

自主列式解答。指名回答,个别评价,促进交流。

教师:解答正确吗?指名回答。

师生小结: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入课题并板书。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一)理解图意,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1、有16人来踢球,

2、现在来了9人,

3、我们队踢进了4个,

4、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尝试列式,引发矛盾冲突

教师:你觉得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根据自己想法列出算式,教师板书。可能会出现:

16—9 16—4 16—9—4

教师:哪种算式是正确的?

(三)分析题意,筛选信息

师生合作,利用多种方式,逐一分析算式。

1、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相关条件读一读。初步判断哪个条件与问题没有关系。

2、摆一摆。利用信息条,进行重组

(1)16—9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2)16—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引导学生发现: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人数有关,与踢进的球没有关系。

师生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处,是多余条件。

3、圈一圈。把多余条件圈起来,将有用的条件和问题完整读一读。

(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画图策略,深化理解

教师:我们了解到的条件和问题,除了用文字表示,还能用什么方式让大家看到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表示。同伴合作,设计画图表示方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呈现不同的画图策略,可能会有:

如果有错误的画图,可根据生成资源进行分析讲解。

教师:根据图,用什么方法解决?

2、列式计算,建构意义

分析图中表示各部分的表示的意思,明确数量关系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

用加法验证,7+9=16(人),

语言表述:没来的7人加上现在来的9人,一共有16人。

在表述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利用加法的检验的意识来分析,都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分析信息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是不是所有的条件都与解决的问题有关?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先通过看图或看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分析清楚哪些条件与文图有关,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列出算式;最好要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

三、学以致用,升华认识

(一)教材第20页“做一做”。

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二)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2题。

此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解决问题的数量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会分析解决的?

教学问题诊断:

画图中如果发现错误的图意,教师该如何处理?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把与问题有关的条件表示出来,可能有学生不是很清楚该用什么方式,迟迟不能下笔;还有的学生会直接画出左边有9人,右边有7人,一共有16人,没有问题体现……,如果仅仅是抓住这样资源进行分析讲解,也许会有部分学生能明白进行修改(在老师辅导下修改),但是花费的时间影响后面环节正常教授,影响既定的目标。

小学一年级数学75以内的减法教案

本册教科书第45~46页及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背诵6、7的组成及分解。

二、新课引入。

1.教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大家会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6和7减几的减法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2.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图片,左边4个梨,右边两个梨。

师:同学们,老师把一些梨的图贴到了黑板上,你们看看,老师是怎样摆这些梨的?

生:左边摆四个,右边摆两个。

师:那么一共有几个梨呢?怎样列式?

生:一共有六个,4+2=6。

师: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

生:4表示左边4个梨,2表示右边2个梨,6表示一共有6个梨。

生:2+4=6。

比较:看的是同一副图,为什么却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呢?(先让学生自由讨论)。

总结:虽然看的是同一副图,但是由于看的方向不一样,梨的排列顺序不一样,从左往右看,梨的排列是4和2,从右往左看,排列顺序是2和4,现在请同学齐读两个算式。

师:这两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生:等号后面的数都一样。不同的地方是,2和4的位置调换了。

师:为什么4+2=6,你能从组成里想想吗?

生:因为4和2组成6,所以4+2=6。

师:你能从6的其他组成里,列出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吗?得数是7的呢?

(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7的组成,自己列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培养了孩子自主探究的能力)。

2、根据一副图列两道减法算式。

出示6个苹果,左边1个,右边5个,中间画一条虚线。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这副图和刚才那副图有什么区别?

生:中间多了一条虚线。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看看,这条虚线把苹果分成了哪两部分?

生:左边一个,右边5个。

生:减法?

生:6-1=5。

(板书:6-1=5)。

师:刚才老师是去掉左边的一个苹果,如果我现在去掉右边的五个苹果呢?怎样列式?

生:6-5=1。

师:回答得真棒。同学们,我们计算6-5和6-1时,怎么想比较快?

生:6可以分成5和1,6-5=1,6-1=5。

三、巩固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左边画3颗星星,右边画四颗星星,先请学生根据图意列两道加法算式,再在中间画一条虚线,请学生列两道减法算式。之后小组交流,请小组派代表起来说结果。

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6和7的加减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根据一副图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今天,我们又掌握了新知识。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设计

1。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培养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师: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要考考大家前面的减法学得好不好?

(出示口算卡片)11—5= 36—4= 29—3= 16—8= 12—4= 13—6=。

学生根据口算卡片很快地说出结果。

教师:看来前面的知识我们学得不错!今天我们要在这些基础上继续学习减法。

板书(减法)。

1.教学例1

出示改编后的例1情景图。

教师:这个数学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学生:38-6。

教师板书这个算式在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会算38-6吗?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个位上8—6=2,再加上30就是3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还剩多少个乒乓球?

学生:32-6。

教师板书(32-6)在黑板上。

教师:比较38-6和32-6这两个算式,它们有哪儿不一样?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说出:38-6个位上的数够减,32-6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教师:像这种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减法,我们把它叫做退位减法。

教师边说边补充完整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师:32—6也要用被减数个位上的2去减6吗?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是的,因为是减去6个一,所以要用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去减6。

教师:但是在计算用32个位上的数去减6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这次用个位上的2去减6时不够减。

教师:是呀,不够减时该怎么办呢?让我们还是借助小棒来帮助我们思考吧!

要求学生先摆出32(即3捆零2根),然后同桌商量着从中减去6根。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教师不加任何提示,以充分体现放手。教师注意行间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摆法,最后全班汇报。

教师:从32根小棒中减去6根小棒后还剩下多少根小棒?

学生:还剩下26根。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回答:2根小棒减6根小棒不够减,可以打开其中的一捆小棒,这样就有12根零的小棒了,用12根小棒减去6根小棒还剩6根小棒,和刚才剩下的2捆小棒合起来,还剩26根小棒。

多媒体课件随学生回答一一演示。

教师:是呀,在遇到个位上的数相减不够减时,我们要拿打开一捆小棒,打开的这一捆小棒由原来的1个十变成了现在的10个一,这叫做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在十位上退1作10,再减。

多媒体随教师的讲解演示退1作10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地方表现了退1作10的'过程。

教师:这种算法具体在竖式上是怎么表示的呢?

多媒体课件在小棒图旁边出现竖式,教师也在黑板上板书竖式。

教师:退1作10,首先要考虑退,在哪一位上退,向十位借的这个1应不应该作个记号,作个什么记号?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十位上打一个点表示退1。

教师:然后怎么想呢?

学生:这一个10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12—6=6。在竖式的个位上写6。

教师:然后呢?

学生:在算十位上的数的时候,要注意还1。

教师:这个计算过程我们结合小棒演示图来理解就更直观了。

多媒体课件演示小棒图和竖式图。

(1)打开一捆小棒的同时在竖式十位上打一个小圆点退1;

(3)十位上的两捆小棒闪动同时演示十位上的2落在十位的得数上。

学生:这种减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个位不够减,要在十位上退1作10再减,但是在计算十位上时,要注意减去这退掉的一个十。

教师:是呀,在做这类退位减法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这句话: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板书这句话。

教师:这道题除了这样算,还有没有别的算法呢?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可以先用退位的10减去6得4,再把4和原来被减数个位上的2相加,这样个位就得6,十位上被退1后还剩下2,所以合起来就是26。

教师:不管用哪种算法,都涉及一个退位的问题。类似这样的退位减法的题你会做了吗?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50-8。

抽一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用竖式完成,然后集体订正。重点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他计算的过程。

2.教学例2

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会算这类减法了!下面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吧!

多媒体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你能根据情景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挑一个板书在黑板上,如:35-7,让学生列出算式后并请他用竖式进行计算。同桌之间再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教师:在这节课上,同学们你又学到了什么?在计算退位减法时,我们都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