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时代楷模事迹材料(优质16篇)

时间:2023-11-23 05:28:11 作者:GZ才子

通过事迹材料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工作能力、领导才能、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表现。这些事迹材料是对真实事件的记录和呈现,它们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力量和奋斗。

时代楷模事迹材料

20xx年9月新学期,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一(2)班来了一名特殊的学生,他坐着轮椅,由妈妈在教室陪着一起读书。他有专门的课表,除了一(2)班,一年级的所有教室都向他开放。

他是一名渐冻症患者。按照之前的病情发展,他也许只能活到6岁,由于家长的精心照料,他的生命得以延续。他有一个愿望:上学。

孩子的愿望能实现吗?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毫不犹豫地答复:不应该剥夺任何一个孩子求学的机会。

于是,卢湾一中心小学便在暑假期间开始为这名学生的入学做准备。年级组长、班主任提前家访,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并为他定制了课表:学籍在一(2)班,但每天到一个班级进行相应的教学。无法上体育课?为了他,学校把整个一年级的课程进行了调整,让他享受到所有在教室里可以享受的课程。

他拿着为自己专门定制的课表说着:“课表上的每门课我都很喜欢,都想上。”他甚至燃起了希望:某一天能够在专业指导下参加体育课,“体育课时哪怕不能参与,就在旁边看看小朋友玩,我也觉得很高兴。”

让特殊孩子随班就读,在卢湾一中心小学并不是个例。作为一所公办小学,该校实施全纳教育,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此前也曾经接受过患脑瘫的学生等特殊孩子随班就读。

渐冻症孩子的笑脸深深打动了吴蓉瑾。“我们去关心他,孩子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这对每一个孩子难道不是一种教育吗?”在吴蓉瑾看来,情感教育的精髓就是情感互动交流。

情感教育,是卢湾一中心小学的特色,吴蓉瑾常年推动情感教育,用自己滚烫的情感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充满爱的学校”。

什么是情感教育?这是吴蓉瑾的徒弟、卢湾一中心小学教师贺春秋在20xx年成为一名新教师时奇的问题。吴蓉瑾的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离开健全人格和丰富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情动人,用情育人,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

20xx年起,吴蓉瑾和同事们探索构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体系,探索研发的情感教育课程,惠及学生近10万人次。她将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表达能力。每周的学校课程之余,她都利用15分钟的时间,亲自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与学生们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

如今,情感教育已开辟出三条育人途径:课程、活动、交际。用民俗文化滋养孩子心田,是情感教育品牌活动之一,主题每五年轮转一次,包括中国年俗老上海风情主题、中国戏曲主题、中国发明创造主题、中国四大名著/中国动画主题、中华美食主题。

十几年来,亦师亦友,耳濡目染,贺春秋眼里的吴蓉瑾,既是师傅,更是一位有爱的智慧姐姐。

让贺春秋印象深刻的是,有段时间,吴蓉瑾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戒咖啡的第一天打卡”,“当时我挺好奇的,因为身边人都知道她酷爱喝咖啡,而且她有偏头疼,每天必须拿一杯浓咖啡镇定。后来得知,毕业生里有一个孩子病了,不吃饭,师傅便跟孩子做了一个约定:我戒掉咖啡,你把你不想吃的东西多吃一口。从那之后,校长就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发戒咖啡打卡。大约是第400天的时候,我看到了她最后一次打卡:为了一个美好的,我戒了400天咖啡,尽管这段时间很难受,但是为了这份小美好,非常值得。”

这个孩子也说:“‘云朵妈妈’(指吴蓉瑾)把戒咖啡挑战当作一个仪式,和我一起调整状态,一段新生活即将开始,‘云朵妈妈’会和我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在教师和学生的眼中,吴蓉瑾就是这样深爱着学校,爱着每一个孩子,拼尽全力,而且乐在其中。

时代楷模事迹材料

城壕镇余家砭村燕刚今年27岁,20xx年父亲病逝,20xx年母亲因病瘫痪,燕刚和妹妹守着母亲靠低保生活。“我不知道出路在哪儿,看不到未来。”燕刚说,“就在我感觉无法撑下去的时候,邱大哥来了。”

20xx年底,一个笑容可掬、平易近人的大个子走进燕刚家,这个人就是邱军。了解情况后,他多次上门,一面鼓励燕刚振作起来,参加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一面联系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等定点帮扶单位,为像燕刚这样的农村青年找出路。

在他的努力下,20xx年4月,华池县第一期焊工技术培训班开班。燕刚和华池20余名青年走进课堂,经过3个月的专业培训,获得资格认证。有了一技之长的燕刚,在邱军的推荐下,找到了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

在一次次的家访和电话联络中,邱军渐渐成了燕刚家一员,燕刚家不管大事小事都要事先给邱军打电话商量。邱军也像兄长一样,时常打电话关心燕刚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38岁的饶晓恩是城壕镇庙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近些年他几乎都是在外漂,因懒、因“浪”,日子过得一贫如洗。这两年,乡亲们发现——饶晓恩变了!他家硬化了院子,住进了新房,务工收入也增加了,还摘掉了“穷帽子”。

饶晓恩的变化,离不开“贵人”邱军的反复鼓励和支持。

“年轻人不应该自暴自弃,生活要不断向前看、向前走”“无奋斗不青春”“要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次次、一遍遍的鼓励让饶晓恩幡然醒悟。

20xx年6月,经邱军介绍,接受了培训的饶晓恩找到一份月薪4500元的工作,成了“有薪”一族,饶晓恩从里到外也变得精神起来。

不只燕刚、饶晓恩,在邱军的多方协调争取下,多种“订单式”技能培训在华池及周边县展开,先后有千余名贫困农村青年参加培训,掌握了“看家本领”。

扶上马,送一程。开展培训之余,邱军衔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及所属企业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面向华池县、环县开展招聘,优先录用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别是未脱贫的贫困户。先后有175名大学生、23名贫困农村青年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所属企业稳定就业。

在邱军的努力下,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所属东华公司还与华池县建筑企业签订了2个帮扶项目,以“央企+民企+贫困户”的形式,秉持“就近、集中”原则,带动劳动力就近输转,进一步拓宽了当地贫困群众的就业渠道。

铁路时代楷模事迹材料

张xx,中共党员,1978年出生,现任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供电段动力设备车间接触网作业车工区工长,先后获得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10月份的xx,秋风瑟瑟。在京哈线一间堡站接触网施工改造现场,一名身穿橙蓝相间工作服的中年男子全神贯注,熟练操纵着接触网起重吊车的手柄。不一会儿,接触网钢柱基础稳稳落到基坑里,所有操作一气呵成。

他叫张xx,今年43岁,是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供电段动力设备车间接触网作业车工区工长。参加工作以来,他安全起吊1万杆,安全出车5000余台次,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了无私忘我的责任担当。

“工作就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张xx出生于铁路世家,爷爷、父亲和母亲都在铁路工作。小时候,张xx经常缠着爷爷,让他讲述当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抢修钢轨的故事。爷爷的故事,让张xx从小就有了“铁路梦”,并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铁路人。

1998年,年仅20岁的张xx从锦州铁路司机学校毕业,来到原xx水电段任电力工。实习一年后,他正式调到xx供电段xx北电力工区工作,先后担任电力工、接触网工等。

上班之初,工长就告诫他:“无论你做什么工作,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句话成为张xx的人生格言,至今仍影响着他。2002年3月,张xx考取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正式成为一名接触网作业车司机。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张xx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工作初期,他也经历了许多坎坷。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接触网作业车司机,不仅要学习车辆专业知识,要全面掌握各种规章制度并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还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及时应对作业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

一次作业途中,作业车突然失去动力,这让刚刚上岗的张xx乱了阵脚,情急之下只好打电话求助师傅,在师傅的电话遥控指导下,成功排除了故障。

“接触网作业车司机临时性、突发性任务较多,只有掌握过硬的业务技术和高超的机车驾驶能力,才能出色完成任务。”张xx回想起那时的场景,至今仍然感慨万千。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尽快提升业务能力,张xx一有空闲,就到作业车上研究机车构造,熟悉电路图,揣摩操作要领,模拟各种故障并自检自修。同时,他还与师傅探讨车辆设备原理、应急处置知识,拆解组装车辆部件,结合说明书反复研究,熟悉掌握常见故障,看着图纸找设备,对着设备想原理。

有心人,天不负。很快,张xx就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接触网作业车的行家里手。

2003年7月,张xx考取了特种设备操作证,成为接触网作业车和轨道起重车司机“双料”司机。2010年,因工作表现出色,他被任命为xx供电段动力设备车间接触网作业车工区工长,成为工区的“领头雁”。2012年,在xx局集团公司供电系统接触网作业车司机职业技能竞赛中,张xx一路过关斩将,将“技术状元”称号收入囊中。

“我要冲在前、干在先、作表率!”

“机车也是有生命的,你对它好,它就会加倍对你好。”翻开张xx的工作日志,字迹工整的话让人眼前一亮。他把对机车和工作的热爱,写在工作日志扉页,也写进了自己心里。

接触网作业车经常要在封锁区间反方向行驶,并频繁进行调车作业,安全风险高、危险系数大。为保证安全,张xx严格执行作业标准。作业前,他组织召开施工例会,向职工布置作业的走行径路、内容、封锁范围等内容,绘制施工车辆走行径路图,标注停车次数和地点;作业中,他坚持与职工同出库、同运行、同入库;作业结束后,他与当班司机一起探讨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同类问题不再发生。

“每次应急抢修出车,工长总是坚持参加出车监控,确保作业安全万无一失。”工区职工于洪涛说道。

一次,在xx北站转线施工现场,由于岔区密集,当班司机在瞭望信号时发生误判,正在监控的张xx及时发现信号机尚未开放,果断采取停车措施,避免了由于车站进路开放不到位造成的冒进调车信号事故。

张xx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总是冲在前、干在先,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2018年12月,张xx参加中国中车xx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供电线施工改造。施工现场邻近既有线,且地面障碍物多,组立支柱距离远,接触网线错综复杂。为了将1。2吨的钢支柱稳稳立在基础当中,他多次到现场观察环境,在心中模拟作业,预判安全风险。

回到工区后,他冒着零下20℃的严寒反复练习提钩、起吊、放绳等作业环节,一练就是两个多小时,直到手指冻得麻木。最终,他克服了极寒天气下吊车钢丝绳性能降低、风雪天气视线不良等不利因素,在1个多月的施工中吊放钢支柱118根,根根精准入位。职工们十分敬佩,戏称他为“神吊大侠”。

工作多年,张xx先后参加过xx供电段曲线改造、xx站站改等大型施工会战,成为段里参加施工作业最多、完成任务最好的人。

“把技术传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张xx说:“身为工区工长,我要以身作则,要带领大家安全、优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岗位变动后,张xx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安全盯控和传帮带上。他不仅把“安全高于一切”当成自己的工作标准,还把这种责任意识传导给班组的每一名职工。

张xx所在班组共13人,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有的青工年龄小、学习劲头不足,张xx便与他们谈心事、谈理想,引导他们珍惜岗位、努力工作。

他还组织老职工与新职工签订师徒合同,将年龄较小的青工赵旭带在自己身边,手把手教技术、传经验。在他的引导下,赵旭很快成为工区的业务骨干,并在段里举办的技术比武中获得了好成绩。

为提升接触网作业车司机技术水平,张xx与车间技术人员共同努力,按照1:1的比例研发制作了接触网作业车模拟教学车。教学车主要包括制动系统、电气系统、gyk设备等,全部采用真车零部件制作,各管路、线路连接方式和原理与实际完全一致,既方便职工学习原理、熟悉部件,还能模拟故障,让职工在动态处理中提高实战能力。这种教学设备的研发填补了该段作业车司机实作教学的空白,为有效开展实作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职工实作技能提供了探索和借鉴。

几年来,在张xx的努力下,工区学技练功蔚然成风,职工多次在xx局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其中3名职工获得“技术状元”称号、3名职工获得“技术标兵”称号。接触网作业车工区安全出车5000余台次,从未发生过一起线上作业车途停故障和人身安全险情。

“两坚守两实现”攻坚战打响后,张xx带领工区职工紧盯安全生产和节支降耗,开动脑筋,担当作为。一次,dx2型接触网架线作业车的力矩限制器出现故障,张xx立即联系厂家,得到的答复却是无法修复、只能更换。更换零件不仅需要产生额外的费用,还影响秋季设备整修与正常行车。

张xx对照车辆图纸反复琢磨,又找来同类车型比对,决定自己修复。在车间支持下,他带领团队成员反复试验、测量,仅用一周时间就修复了dx2型接触网架线作业车的力矩限制器,不仅节约资金3。8万元,而且保证了施工生产不受影响。

奋斗即精彩,实干结硕果。参加工作以来,张xx先后获得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光环之下,他不骄不躁,继续以忘我的工作热情,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

在行车生涯中。

他始终保持对安全的敬畏之心。

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

他一步一个脚印。

用奋斗实干成就梦想。

张xx的故事再次证明。

把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

就是不平凡!

铁路时代楷模事迹材料

中共党员,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工务段杨连第桥隧工区工长,曾获得全国铁路“最美春运人”、xx省“xx好人”、xx局集团公司“安全功臣”等荣誉。

处暑后的豫西山区,秋雨绵绵。8月30日6时许,“天窗”点开启,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工务段三门峡桥隧车间杨连第桥隧工区工长李xx,带着3名职工登上杨连第大桥,检查护轨、螺栓、枕木等设备。

桥上的355根枕木,李xx每根都熟。他拿着检修锤认真检查,雨水顺着雨衣帽往下流。常年在户外作业,李xx的皮肤被晒得黝黑,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哪怕是颗小螺丝钉,都要保证安全。”李xx说。

今年是李xx守桥的第13年。他的爷爷、父亲都在这儿工作过。李xx手握接力棒,发扬杨连第“登高精神”,精检细修、攻坚克难,用忠诚守护着大桥的安全畅通,确保桥梁设备优良率始终保持在100%。

心中住着英雄桥。

“我在这块土地出生、长大、工作,这里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提到杨连第大桥,李xx难掩激动。

杨连第大桥地处xx省三门峡市,位于陇海铁路观音堂至庙沟区间,以“登高英雄”杨连第的名字命名。它的原名为陇海铁路8号桥,1921年由法国、英国、比利时专家共同设计,历时4年建成。大桥高45米、长172。5米,东接槐沟隧道,西连陇海铁路最长的硖石隧道,四面峭壁环绕。李xx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这座桥的守护者。他们不仅留给了李xx铁路人的血脉,而且留给了他“登高精神”和铁路人的情怀。

1957年,李xx的爷爷李德旺来到杨连第桥隧工区,在没水、没电、没路的艰苦环境中坚守了18年。1975年11月,李xx的父亲李长贵来到杨连第线路工区工作。1979年3月,李长贵结婚后把家安在了工区。30多个春节,他都留在工区值守,把团圆机会让给其他职工。

1980年,李xx出生。在少年李xx的眼里,父亲总是严肃而忙碌的。短暂的亲子时光中,父亲最常讲的就是杨连第烈士的故事。从儿时起,一颗守护英雄桥的种子就种进了李xx的心田。2000年,李xx从部队退役,成为一名铁路职工。2008年,他主动申请离开条件好的地方,来到杨连第桥隧工区工作。第一天上班,父亲就叮嘱李xx:“到了桥上,班要接好,工作要干好,更要把杨连第‘登高精神’传承好。”后来,李xx才知道,这是当年父亲到杨连第线路工区上班时,爷爷嘱咐他的话。

以前,每次经过杨连第大桥,李xx总会想起儿时的故事和父辈们巡视检查桥梁的场景。当真正从事这项工作后,他才认识到守桥的不易。

“工作中,除了检修养护桥面、桥肚子里的各种零部件外,还有一项高难度的高空作业。”李xx说,对桥梁钢构架、托架进行检查、除锈、刷漆时,需要蹲或坐在一块悬吊于桥下的狭长木板上,稍微一用力,木板便在高空中晃动,就像荡秋千。第一次“荡秋千”,李xx吓坏了。“师傅不让干活,只是坐着体验,我的腿就一直哆嗦不停,两手紧紧地抓住安全绳。”李xx说。

恐惧出于本能。李xx想尽快克服恐惧。下班后,他来到桥下的“英雄登高处”。看着桥墩上一块块铁夹板,想到杨连第烈士登高的情景,他的心里渐渐有了勇气。“我也曾是一名军人,他能做到的,我也能!”此后,再有“荡秋千”作业,李xx总是冲在前面。

45米相当于15层楼高,普通人走在桥面上,免不了腿软目眩。“空中作业最大的特点是缺少支撑点,有劲儿使不上。地面十几分钟的作业,悬在空中要付出几倍的时间和努力。”李xx说。在杨连第“登高精神”的感召下,李xx专心跟着师傅学习业务,不仅战胜了恐惧,而且迅速掌握了标准化作业技巧,能够从容淡定地规范作业。他也因此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为“秋千哥”。

经过10多年的历练,李xx从一名初级工变成了技师,从一名桥隧“菜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工长。他守好英雄桥的底气越来越足。

用心守护英雄桥。

李xx所在的工区只有7个人,他们担负着47座桥梁、10座隧道和107座涵洞的养护维修任务。其中,养护维修杨连第大桥是最重要的任务。面对繁重的工作,李xx合理安排分工,让有限的人力发挥最大作用。在执行高空作业、隧道打冰、山体挂网等急难险重任务时,他总是冲在前面。

陇海线车流密度大,繁忙时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安全是李xx最挂心的事。“高处作业一定要正确系好安全带,切莫心存侥幸。”在工区的安全警示室,李xx每月都要对着图片展板向工友逐一讲解,进行警示教育。李xx将典型案例与本工区实际相结合,帮助大家熟练掌握新版十大违章行为、九个“十不”措施等内容,从思想上筑牢安全防线。

作业前,李xx总要充分做好安全预想,提前一天找准次日工作的安全关键点,对工友们进行安全教育和有针对性的提示。“每次出车前,李工长都会嘱咐我检查车辆。尤其当前正值汛期,【】我们必须保证车辆状态时刻保持良好,做到接到险情后10分钟之内就能出发。”负责驾驶工区工具车的马志铜说,“有工长督促,我们心中警钟长鸣呢。”

相比于夏季高温作业,冬季作业对李xx来说压力更大。杨连第大桥地处峡谷,位于两山之间的一处风口地段,冬季经常出现大风天气,低温常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这时大桥钢梁和连接零件极易出现安全隐患。冬季,李xx带领工友们加密检修作业频次,全方位检修大桥梁体连接部件、枕木和桥梁下部的墩台、支座等,确保大桥安全。

“严寒天气,漏水的隧道一周内就能形成超过1米长的冰柱,如不及时处理,将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李xx介绍。冬季,他和工友们每周都要克服道路积雪、路滑和施工场地狭窄、照明不足等困难,在10座漆黑狭长的隧道里徒步检查洞壁和线路道床结冰情况,及时消除各类隧道设备病害。2018年春运,李xx在观音堂隧道检查时,发现壁顶附着一个大型冰柱。李xx率先拿起工具、爬上梯子,刚一敲击,整个冰柱突然掉落,险些把梯子砸翻。“‘天窗’只有60分钟,大家抓紧把冰清理出去!”李xx第一反应不是个人安危,而是线路安全。他和工友们一起把冰柱打碎,用最快的速度将100多公斤重的冰块搬出了隧道。

在实践中,李xx总结出了“严、全、细”三字工作标准,即执行标准化作业程序要严、桥梁设备检查要全、桥梁设备整修要细。他组建了qc小组,就大桥木枕防腐技术、钢梁连接部位防锈处理等课题进行攻关,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大桥设备质量。班长刘冬说:“李工长工作标准高,我们也主动向他看齐。大家劲儿往一处使,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020年6月,观音堂隧道口风化石较多,存在落石风险。李xx带领4名职工在山体上挂设防护网。他们每天6时出发,20时返回,连续作战50天,在山体上挂了近2000平方米的防护网,有效确保了汛期行车安全。同年9月,在为期半个月的杨连第大桥“美容”施工大会战中,李xx带领党员施工突击队克服作业场地狭窄、高空危险等困难,对钢梁、墩台、支座等设施进行清洗、除垢和刷漆,圆满完成了任务。

多年来,李xx和工友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守护大桥安全,先后消除多起安全隐患。2010年3月19日13时30分,杨连第大桥北侧山腰发生火灾,着火面积达70多公顷。李xx第一时间带领大家赶到现场,和守桥武警官兵一同连续奋战3个多小时,将大火全部扑灭,确保了大桥安全。今年1月11日,职工在外出作业途中发现大风把多片6米长、1。6米宽的彩钢瓦吹到了路堑边坡上。接到通知后,李xx立刻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赶到现场,迅速将彩钢瓦拉走,并找到相关居民,提示其做好固定,保障行车安全。

百年过去,大桥依旧,风笛声声,列车飞驰。望着杨连第大桥,李xx心中有说不出的自豪。

讲好英雄桥故事。

“坚守奉献、认真负责、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这是新时期杨连第‘登高精神’的内涵……”放下检修锤、拿起麦克风,李xx又是个“讲故事的人”。

“登高英雄”杨连第的事迹,李xx早已烂熟于心。李xx当起了杨连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义务讲解员,带领大家建设好教育基地,传承好英雄精神。多年来,李xx定期带领职工去杨连第烈士纪念碑祭奠、清扫,到杨连第烈士纪念馆讲述英雄故事,坚定大家干事创业的理想信念。每年清明节前夕,许多游客和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杨连第烈士纪念碑前缅怀英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李xx先后接待路内外参观人员1万多人,义务讲解300余场次。“每一次讲解不仅是对烈士的缅怀和纪念,而且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和激励。”他说。

41岁的李xx爱桥护桥,讲述着大桥的故事,已然把大桥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他的小家在三门峡市区,离工区不足50公里,但他却很少回家,节假日常在工区值守。在大家眼中,李xx是个细致人、实在人。工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工友相处的时间比家人还要久。为了让职工团结起来,李xx时刻留意职工的思想情绪变化和家庭状况,经常与职工谈心,深入了解职工实际需求。职工有困难时,他就自己顶岗,让职工安心处理家事。工区职工吃粮、吃新鲜蔬菜要到10公里外的镇上采购,李xx主动担当义务采购员,每隔几天就开着私家车去采购生活必需品,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

如今。

杨连第在这里完成的登高壮举。

已过去70多年。

一代又一代铁路人。

用奉献和担当丰富着。

杨连第“登高精神”的时代内涵。

站在杨连第烈士纪念碑前。

李xx坚定地说:

“英雄桥的故事,我会一直讲下去!”

铁路时代楷模事迹材料

中共党员,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电化电信院通信信息所高级工程师,曾获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连获两届xx市“海河杯”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因见义勇为事迹获得xx市道德模范提名奖。

“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挺千尺而恒冒雪凌云……故其劲节可佳。”博士李xx可谓人如其名。他奋不顾身跳进冰河勇救落水者的事迹在xx广为传诵。作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电化电信院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他在工作中奋勇当先,与同事共克难关,是铁路建设大军中的一名“四电”设计尖兵。

勇字当先。

时间回溯到今年1月19日。那天,xx最低温度达到零下6摄氏度,寒风刺骨,河里的水已经结冰。

当天中午,李xx与同事沙玉林和赵留俊外出办事,途经xx市东丽区东四道与环河东路附近时,听到河边有人呼救,赶紧上前查看,发现有一名男子落入河中,仅剩头部露在水面上,挣扎时还呛了几口水,情况十分危急。由于天气寒冷,河水大面积结冰,男子落水位置距河岸较远,周围群众只能拨打紧急救援电话。生死关头,李xx毫不犹豫,迅速脱下外套,走向冰冷的河水中。

“救人要紧,当时来不及多想。”事后,李xx回忆道。下水后,他迅速游到落水男子附近,一把将其抓住,拼尽全力往上拽,最终将男子带到了岸边。随后,沙玉林、赵留俊把二人拉上了岸。此时,李xx已经被冰冷的河水冻得浑身发抖。

上岸后,李xx不顾疲惫和寒冷,和同事一起对男子进行紧急施救。当听到男子说出“谢谢”时,李xx揪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当天回家后,李xx洗了个热水澡、换了一身衣服,轻描淡写地向妻子讲述了事情经过,收获了妻子的点赞。第二天早上,他如平常一样来到单位上班,像电影里的侠客,“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然而,通过在场群众提供的视频,人们很快锁定了这位勇敢的施救者:xx市民李xx,36岁,博士研究生学历,职业为通信工程师。

“博士冰窟救人,这事彻底瞒不住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和xx市各大媒体纷纷对李xx见义勇为的英勇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获得网友数万点赞和留言。

干就是了。

在日常工作中,李xx是踏实勤奋、深受领导和同事信赖的“排头兵”。在设计集团工作的10年间,他先后担任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杭州地铁9号线、杭绍台铁路、匈塞铁路等项目专业负责人和宣绩高铁“四电”总工程师,啃下了许多“硬骨头”。

“干就是了”是李xx的口头禅,更是他的工作态度。面对问题和挑战,他总是笑笑说:“沉下心来,干就是了。”项目总是一个叠一个,难关总是一重又一重……除了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干劲,李xx还具备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3月5日前,宣绩高铁‘四电’施工图务必送交咨询公司。”2020年2月11日,一项紧急任务不期而至。作为该项目的“四电”总体兼信息防灾专业负责人,李xx的压力可不小。那时,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更加困难的是,宣绩高铁是中国铁设的epc项目,初步设计不是我们做的。”李xx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四电’施工图设计基本要从零开始。”

当领导询问“四电”总体工作还有什么疑问时,李xx只是确认了一下3月5日的收口时间是否是刚性要求。得到肯定答复后,李xx立刻召开“四电”相关专业视频会,传达要求、统一认识,当晚就完成了技表编制及专业反馈。2月18日中午,本站按照总包事业部要求,“四电”专业集中人员全部到位,在酒店集中隔离办公。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他们24小时不能离开酒店。

根据平台技表时间节点要求,李xx组织大家赶进度、指挥现场有序配合、召开技术会,每天都要熬到很晚。犹如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没有一点儿抱怨的声音,大家心里就一个字:干!

李xx回忆说:“那段时间,我真的感觉同事们的热情在燃烧,每个人都在发光。”最终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在3月5日如期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咨询公司、业主单位和上级管理单位都没有提出大的方案性调整意见,一次通过。“我们在投资控制上优化了3。2个百分点,完美收官。”李xx说。

“他专业基础扎实,工作严谨认真,善于总结。”同事眼里的李xx细心又热心,“他常常将工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工程案例做成一个又一个专题,和大家分享。”他梳理的相关设计标准、技术条件累计达1008个,还总结编制了《通信可研、初设、施工图文件模板》《通信各系统技术规格书模板》,为高质量开展铁路通信设计提供了遵循。

秉承赤子心,心怀家国梦。李xx用严谨的专业态度和极强的协调能力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一次次设计任务,用正视挑战、迎难而上的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份满意答卷。

新的起点。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这句话契合了李xx的心态与行为。在他看来,过去的成绩与荣誉只是前进路上的起点,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他坚信:“做好手中事,做好当下事,明天会更值得期待。”

救人之后,面对纷至沓来的掌声与鲜花,李xx对当时的“壮举”没有过多描述,只是反复强调:“都是过去的事了。这份荣誉不完全属于我个人,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能够顺利把人救上岸是现场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李xx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女儿刚刚两岁多。当被问到家人对此事的看法时,一向风趣幽默的他略显伤感:“我还从来没有跟我女儿讲过生和死的概念,她只是从奶奶那儿懵懵懂懂地知道爸爸救人了。原本以为爱人会责备我,但是没想到她很支持我的行为,这也让我觉得更加亏欠她。”妻子一直全心全意照顾家庭,对他的事业给予了很大支持。作为一名铁路设计工程师,李xx要经常出差,加班更是常事,最久的一次在巴基斯坦驻扎了8个月。

生于普通工薪家庭,成长于xx市井,李xx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李xx自幼爱好游泳,大学期间曾坚持每天游泳1个小时。在xx大学求学期间,李xx不但是一个潜心科研的博士,还是一个热心服务他人的“多面手”。他先后担任辅导员助理、学院博士生会主席,认真处理班级各项事务,出色组织了多项校园活动。读博士时,对李xx影响最大的人是导师金杰。“金老师教导我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不能急功利近和浮躁。”李xx说,“多年来,这些教诲弥足珍贵,让我在逆境中不崩溃、在顺境中保持平常心。”

今年4月,李xx应邀回到母校作报告时,给了师弟师妹们一些建议:“任何一份工作需要的能力都不仅仅来源于书本,要在大学积极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救人,让李xx迎来一次人生的高光时刻。他在媒体的聚光灯下,获得了今年xx市道德模范提名奖。李xx说:“这是社会各界对我的鼓励和认可,但我不会因此而浮躁骄傲。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会继续秉承诚信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与企业同成长、共进步。”

向榜样致敬。

向榜样学习。

让梦想绚丽绽放。

铁路时代楷模事迹材料

中共党员,现任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货运中心乌西营业部经理,曾获xx自治区青年岗位能手、xx局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42岁的马xx双鬓已经斑白。“不管在哪里,都应该留下一点让人怀念的东西。”无论是在戈壁大风中的准噶尔盆地,还是在繁忙的中欧班列xx集结中心,马xx就像一个陀螺,不停地旋转着。为了货运上量,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为了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他全身心扑在生产一线,夯基础、跑营销、查隐患、解难题,在岗位上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上量攻坚。

厉兵秣马抓营销。

2021年2月11日,农历大年三十。20时,天完全黑了下来。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将军庙至黑山铁路红沙泉站铁路环线自动装车控制室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本是和家人团聚、品尝佳肴的时刻,但大家都还没吃晚饭。

当日10时,自动装车线试装开始,马xx紧盯着操作全过程。每出现问题,他都逐一去解决。每装完一个敞顶箱,他都要爬上箱顶,测量平顶后煤炭距离箱顶的距离,指挥正面吊车进行抓举称重,然后提供数据让矿方操作人员进行调试。“太敬业了!”煤矿负责人对马xx的工作态度十分叹服。

22时,历经12个小时的调试、改进和试验,这条环线的自动装车功能正式开通使用,每日可装运6列。没有什么比提升运量更让马xx高兴的事了。怀着愉悦的心情,他赶到将东营业部,发现做好的年夜饭一口未动,大家都在等他回来。这顿年夜饭,让马xx湿了眼眶。

2020年6月,马xx担任xx货运中心将东营业部经理。2019年,将黑线发运煤炭1073。7万吨。2020年,xx局集团公司下达了年运量2276。4万吨的目标。面对112%的增量,马xx履职第一天就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时间就是效益。马xx立即组织管理人员、客户营销代表,重点对辖区内北山矿、将二矿等大型煤矿企业进行深入走访调研,准确掌握各大煤矿的煤种、煤价定位、矿层分布和煤种的市场流向,摸清上游供给量和下游客户的需求变化,做到了16家企业“一矿一档”,为营销货源、打开市场奠定了基础。

运量在逐步攀升,将黑线装车数也从最初的“保三争四”到日发送15列、18列……进入2020年8月份,马xx带领团队成功冲刺日发送24列,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加216%。他们一次次打破将黑线运量纪录,并在2020年连续四个季度获得xx局集团公司货运增量劳动竞赛优胜集体第一名。2020年10月,将东营业部捧回了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的火车头奖杯。

服务货主。

马不停蹄抓运输。

“师傅您好,这车煤运到哪里啊?”“师傅您跑这一趟运费是多少?”2020年底,将军庙戈壁地带气温降至零下30摄氏度。在通往xx的一个公路检测处,马xx蹲守了5天时间,调研公路运输的行情和运价。随后,他测算相关费用,为用煤企业节省物流成本的同时,设计配套的装车方案及物流方案。他带着方案一遍遍与“公转铁”企业对接,成功与8家企业签订了2021年的运输协议,同比吸引货源回流1375万吨。

有了货源,就要保障客户利益,满足客户要求。将东营业部辖区共有将二矿、北山矿、黑山矿、红沙泉矿等6条企业专用线,其中有两条为环形自动装车线。由于新开不久,部分车站之间没有信号联锁,又因为属于单线运输,设备状态、人员素质等因素都给快速上量带来了挑战。马xx开始在提升装车效率和货物短驳效率上想办法。

煤矿自动装车线煤炭平顶工作一直是人工操作,装满一辆车只需3分钟,而平顶工作需要20至25分钟才能完成,严重制约了装车效率。马xx多次和矿方沟通,提议使用机械装置进行平顶作业,但矿方并没有此项设备。“没有就自己造一个,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他查阅资料、打电话咨询,带着职工设计制作装载机平顶装置,几经试验,不断改进……经过十几天的努力,装载机平顶装置成功投入使用,将平顶作业时间压缩至两分钟,极大提升了运输生产组织效率。

自1999年参加工作后,马xx一直从事货运系统的工作。在阿拉山口从事装卸工作时,他就改装过一个木头抓装机械头,解决了机械头抓木头困难和容易抓烂木头的卸车难题,这项小发明至今还发挥着作用。

“解决客户的困难,其实也是解决了自己的问题。”马xx说,要想客户更满意,就必须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针对风季影响装车和雨季影响汽车短驳运输的问题,他根据将东片区每条货运线的不同特点,制订装卸车“一线一方案”,帮助装卸公司完善司机作业流程,并与短驳运输车队联合对150名新增司机进行业务培训。他还帮助企业从社会上吸纳专业人才,扩充车队驾驶人员和装卸车辆规模,解决了企业迫在眉睫的难题。“有困难找老马”一时成了煤矿、物流企业货主的口头禅。

每日18时,马xx雷打不动地与车站对接日班计划,第一时间掌握卸车到达情况,根据货物品类协调入车时间,合理分配车数、流向,确保当日订车的准确率。“他忙前跑后,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困难,把我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新疆力泓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专用线经理魏凯生说,老马身上真正体现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和宗旨。

2021年5月,马xx担任xx货运中心乌西营业部经理。一到任,他就组织技术人员解决八钢钢材运输装载的安全问题。装载钢材的货车要经过驼峰编组,加固时常常会造成货物位移。经过一个月的细心调研,马xx重新修订和完善了企业站的装载加固标准,制订了货运人员“三不放过”原则,彻底解决了货物位移问题,为客户减少了损失,提升了企业信誉。

应对疫情。

一马当先勇担当。

“昨晚有一批抗疫紧急物资需要发运,在现场盯控了一夜。”10月14日早晨,马xx两眼通红地说。乌西营业部业务范围涉及中欧班列、多式联运、危化品运输等,运输品类有十几种,装车方案有200多个。

xx国际陆港区集结中心开行21条中欧班列线路,通达中亚及欧洲19个国家、26个城市,货物品类有200多个。针对四条线装车卸车互相制约的问题,他确立了就近装车、货物组织全面优先装车的原则,并与xx国际陆港区、乌昌海关三方通力合作,抓好疫情防控。

为确保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他勇挑重担,积极对接政府防疫指挥部,优化流程,协调解决汽车短驳运输、装卸人员机具,快速安排发车,互通信息,开通“中欧班列申报绿色通道”,实现数据及时对接,确保班列随到随验,通关“零延时”。

在将东营业部时,面对长期制约乌将环线运量的瓶颈,马xx以党内课题攻关为抓手,成立《将黑线货运增量兑现率》的党内课题攻关项目,组织10名党员技术骨干,重点针对设备操作、系统设定、吨位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通过现场专题调研、数据分析、集中研判等方式,制订了准确的解决方案。

为提升装车效率,马xx从列车进入站内开始逐步摸索压缩时间的办法,制订了同步检查、封堵和装车平行作业法,使北山专用线日均装车数量从4列提升到了6列。

“他早晨来上班时,天还黑着,下班回家时,天也是黑的,有时候太晚了就在办公室住一宿。”乌西营业部部员谢军说。

“营业部成立时管理基础薄弱,马经理上任后,把基础管理、安全管理、作业流程、权责定位都搞扎实了。”将东营业部副经理曹锐说。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马xx就像一匹永不疲倦的千里马,在“两坚守两实现”攻坚战的主战场上奋斗着、奉献着。

敢闯敢拼才会赢。

马xx没有豪言壮语。

他沉在一线摸爬滚打。

通过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

打破制约装车效率的瓶颈。

保障企业货主的利益。

守护中欧班列高质量开行。

时代楷模事迹材料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干部、华池县原挂职副县长邱军,在挂职的两年多时间里,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扶贫答卷。他以生命赴使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心系老区,心系百姓。

8月31日,中宣部追授邱军“时代楷模”称号。他的先进事迹在甘肃省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楷模为镜,向先进看齐,认真学习邱军心系群众、亲民为民的赤子情怀,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坚定信念,一心为公、舍身忘我的敬业精神。

山东青岛赴甘肃定西挂职干部、定西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吴戈说,“邱军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他以生命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脱贫攻坚精神,作为一名挂职干部,我将以他为榜样,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民的情怀,着力找准挂职工作与协作帮扶的契合点和突破口,为定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马东柱曾是山纳合成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今年5月,他被派驻到甘肃省古浪县挂职副县长,负责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邱军同志将央企优势和地方实际相结合,抓项目、育产业、解难纾困,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将以邱军同志为榜样,学习他脚踏实地、勇于奉献的精神,为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古浪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马东柱说。

天津赴甘肃平凉挂职干部、平凉市崆峒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黄清乔已经挂职两年多时间,他被邱军的事迹深深打动,“邱军同志用大爱忠诚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用年轻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本色。我要以邱军同志为榜样,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尽心、尽力、尽情投入到东西部协作工作之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邱军同志将生命化作笔墨,在陇原大地上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和为民情怀。我将沿着楷模的指引,立足本职岗位,投入全部精力,将个人力量汇聚到推动乡村振兴的队伍中,与全镇干部职工及各级帮扶单位一道,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用实干推动发展,用实干展现担当。”甘肃省金昌市委直属机关工委选派永昌县东寨镇的挂职干部张生琛说。

“邱军同志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脚踏实地、一心为民的情怀,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甘肃省嘉峪关市挂职兰州新区的干部赵陆峰说,“我要学习和继承邱军同志的崇高精神,不负韶华,用心谋事,努力干事,为兰州新区实现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城市建设新标杆的‘四区两新’目标而添砖加瓦!”

时代楷模事迹材料

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她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黄文秀同志的事迹激励年轻一代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时刻牢记作为党员的使命,不忘初心。文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敬佩,在遇到困难时,文秀毅然坚守,从不畏惧,为当地的村民们谋求幸福,创造好的条件。

当看到她遇到危险时做出的举动真的很令人感慨,敬佩,遭遇洪山前她发给家人的短信,前后洪水夹击着她,她发给家人都短信是,我遇到洪水了,为我祈祷吧。明知危险已经来临,但却很从容的面对,我感觉到她一点都为曾后悔过的心情,但是她就这样走了,那么壮烈,心怀着老百姓,满心想着扶贫攻坚,但就这样牺牲了,献出了自己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的前列,她是平凡而又普通的,她又是光荣的而又伟大的,她是值得人们敬佩学习的。

年时代楷模事迹材料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每天到校时都会给清晨的校园拍照,入夜时再拍一张学校的走廊。她将这些照片配上“爱的学校”“爱的走廊长又长”等文字,发在微信朋友圈,表达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

在27年的教学生涯里,她以春风化雨般的关爱,滋润学生的心灵之花,当好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耕耘者,用真情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是主动适应数字时代教育改革实践的先锋人物;她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宗旨,在全国率先组建小学生红色讲解员社团,16年来培养千余名小讲解员,让“红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让爱党爱国的校园文化蔚然成风。她一路走来的足迹,映照出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育人初心。

“以情育情”,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丰富情感。

在同事、学生、家长的口中,吴蓉瑾有着不同的称号。在同事心中,她是大爱无疆的“种子教师”;在学生心中,她是能认出全校上千名学生并准确叫出每个人名字的“云朵妈妈”;在家长心中,她是手机24小时在线的“秒回校长”。

当初作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一名年轻班主任,吴蓉瑾率先在学校里开设情感教育课,“以情育情”,目标是摆脱片面追求智能发展的教育,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丰富情感。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步该往哪走?吴蓉瑾想到曾给孩子们布置作文写“一件难忘的事”,当时班里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捡手表”“陪盲人过马路”等,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我手写我心”?她尝试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的“阴晴雨雪”,在被称作“晴雨表”的随笔簿上,学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老师不给评分,只写批复。批复不是简单的一个“阅”字,细细密密的红字传递着吴蓉瑾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今天为什么折手工纸呀?老师十分支持!”“宝宝今天做了一件错事,但你在‘晴雨表’里告诉了我,老师很欣慰。”……孩子们一天天写,吴蓉瑾一篇篇回,在有来有往的交互中,学生们渐渐打开了心扉。

从帮助学生宣泄情绪,到积极情感引导,再到培养人格,吴蓉瑾的情感教育课已开设了17年。每周她都利用15分钟时间,坚持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并写下了几千篇案例以及两本研究专著。

“我觉得爱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平常种种细节中呈现的。”吴蓉瑾经常跟周围老师说,不爱孩子就不要做老师。课堂之外,吴蓉瑾经常会把班上一些学生带回家。这些学生不用发愁家长出差或是家里的老人身体不好,她会给孩子们做饭、补习功课。20__年的一天,向来爱喝咖啡的吴蓉瑾在微信朋友圈发起了戒咖啡“打卡”,连续发了400多天。原来她在践行与一名学生的约定——这名学生因为生病吃不下饭,吴蓉瑾同其商定:“我戒掉喜爱的咖啡,你也要把吃不下的东西多吃几口,我们一起调整。”每当学生毕业,吴蓉瑾都会给孩子们送上一张小卡片,上面留有她的微信号,“有困难找‘云朵妈妈’,任何烦恼都可以”。

吴蓉瑾说:“这27年里,我每天不知疲倦、永葆激情地投入工作,因为这是我身为人师的一份责任。我想跟我的教育同行分享——爱孩子、尊重孩子,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我们的心头至宝。我想跟家长沟通——把那双小手交到我手里,给予我充分的信任支持。在我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我会以爱和尊重守护他们这段历程,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快乐。”

时代楷模个人事迹材料汇报

当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号角吹响之时,业务能力出色的严玲被鞍钢委以重任,调入钢铁产品所造船和海工用钢项目组。“第一次接触到海工用钢材料的设计与研发,也第一次发现原来我们国家在材料领域有这么多的空白。空白意味着未知,也意味着有更多可能。”面对横亘在面前的一道道技术沟壑,严玲看到的是“钢铁报国”的机遇。

我国最大的海工企业计划建造全球第一座也是最先进的超深水钻井平台——“蓝鲸一号”按照设计寿命25年满足在全球95%的海域工作并且能够承受12级风浪等严苛标准准备在平台最关键的支撑部位选用f级超高强钢。然而这却是当时国内钢企的空白产品。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状况,心急如焚的建造单位经过调研发现,只有鞍钢有这个研发生产能力。因此,企业迅速派人到鞍钢进行深入沟通交流。经过仔细研讨产品特性、辨识技术条件,双方签订了供货协议,鞍钢在3个月内交付钢板。

接到任务后,严玲带领团队迅速投入攻关。熟悉科研工作的人都知道,高端产品的研发从材料设计、工艺制定、生产到性能评价,都是需要周期的。在试制进行到1个月时,面对材料强度、厚度和质量等级均大幅度提升的严苛指标,研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钢材表面的韧性已经达到要求,但钢板芯部的韧性和强度始终无法达到理想指标。”严玲回忆说,“受到厚度效应的影响,随着钢板厚度的增加,芯部的强度和韧性指标会相应恶化,钢板在承受载荷时就可能导致整体发生脆断……”

面对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失败,严玲和团队成员从未想过放弃,内心的激情让他们忘记了隆冬的寒冷,迸发出一股股奋进的力量。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通过仔细分析排查冶金流程中的所有技术参数,找到了性能波动的原因。在多个关键工艺上做出创新性优化后,产品获得了优异的性能,实物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生产一线不分昼夜摸爬滚打两个月后,鞍钢成功突破这一关键材料生产技术,实现了钢板的稳定化生产和按期交付。

“时代楷模”朱陈同志事迹材料

朱陈曾做过12年教师,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大专、本科文凭,后来又考上公务员。他深深体会到奋斗的艰辛,非常珍惜拥有的一切。

朱陈常说:“人不能忘本。”他不抽烟、不喝酒,衣服是从网上淘的,鞋子破了补补继续穿。为了孩子上学,2007年在市区买了套房,好几年才还清借款。直到今天,房子还保留着当初简陋的装修。

然而,对自己很“抠”的朱陈,却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帮助他们考上大学,直至研究生毕业。在自己买房欠债时,朱陈仍挤出钱来接济生活困难的聋哑人。直到去世后,妻子在他办公桌抽屉里发现一封泛黄的感谢信,才知道事情原委。

从进入纪检监察机关第一天起,朱陈就给家人立下规矩:“我们自己不违规送礼,也绝不收别人礼!”有人趁着夜色想到他家拜访,朱陈义正词严地拒之门外:“谈工作,请到办公室。”在家里接到工作电话,他会避着爱人,到阳台接听。“我们要守规矩,不该知道的事,就不要知道。”妻子因单位改革下岗,一直打零工贴补家用。朱陈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要求,也没有找关系为妻子安排工作。他常说:“我在纪委工作,如果咱自己都找关系、开后门,怎么去监督别人?”

“照顾好老人,好好学习……”这是朱陈生前留给妻子和两个女儿最后的话,话里充满了遗憾,也充满了不舍。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区,群众有难事、烦心事,遇险求助,找“社区(乡村)110”,短时间内,“社区(乡村)110”队员赶到现场处置,大量矛盾纠纷被化解在基层,群众得到及时帮助。这是记者近日在福建漳州采访时遇到的新鲜事。

今年以来,针对基层治理资源分散、机制不畅、成效不明显等难题,漳州探索城乡社区网格治理模式,在每个社区(乡村)配备1名网格员+1名警员,并建立若干工作队的形式,整合治理力量,回应群众诉求,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治安环境明显向好。

漳州平和县芦溪镇地处大山深处,治安形势一度较为复杂。

“警力少,管辖范围广,及时处置、有效管控有薄弱环节。”芦溪镇派出所所长张文伟说,长期以来,村民建房,农地、山地产权等引起的纠纷多发,一些纠纷没有及时处置,民事转刑事案件多发。

“村里不缺治理资源,有村‘两委’,有党员、有退伍军人,有的村还有联防队,但是这些资源没有被有效整合起来。”芦溪镇党委书记吴毅锋说。

今年以来,芦溪镇探索在各个村建立由村干部、村小组长、退伍军人等组成的巡防队,这些巡防队在网格员、警员(两员)直接调度下开展巡逻、治安管控、纠纷调解、险情处置等工作。

两名巡防队员编为一组,轮流在村委会值班,负责接收、处置群众诉求。记者在芦溪镇芦丰村村委会看到,每天的工作情况、每一次接处警都在《巡防队工作簿》上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7月15日19时20分,值班人员接到派出所通报的警情,两户村民发生纠纷,聚集不少村民,矛盾可能升级。接警后,最近的两名巡防员5分钟内赶到现场展开调解,随后,多名巡防员和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妥善处置了纠纷。

从治安管控、纠纷化解、风险排查到村里孤寡老人办证买油等琐事,村民拨打“乡村110”或网格员、巡防员电话,都能第一时间得到处置。吴毅锋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全镇各类案件及信访件下降了80%以上,不少矛盾纠纷多发的村子实现“零发案”。

化解群众身边的难事、急事。

漳州市芗城区东园社区组建了小区物业、楼管人员、社区干部等在内的21人巡防队伍,过去是公安机关自己去排查隐患,发现案件线索,现在通过“社区(乡村)110”平台,问题、隐患、矛盾主动提供上来,治安水平显著提升。

芗城区巷口派出所副所长陈云介绍,今年以来,通过这一机制,公安机关打掉了辖区多个电信诈骗、传销窝点,抓获多名在逃人员。

在芗城区君临天下小区,记者看到,每栋居民楼外都张贴了“社区(乡村)110”联系牌,上面有小区网格员、社区网格员、社区警员的姓名、电话及微信二维码,可直接取得联系。

“群众拨打110或直接跟网格员、警员联系,就能获得帮助。”芗城区东园社区主任许新红告诉记者,以前社区一共3个网格员,每个网格员分管多个居民小区,服务能力较弱。现在每个居民小区的物业人员、楼长、热心群众等组成了一二十人的巡防队,统一工作机制,在“两员”带领下工作,矛盾、隐患刚出现苗头,就能通过巡防员、网格员细致有效的工作加以化解。

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

目前,漳州已经在全市建立社区(乡村)治理队伍支共1.5万多人,实现全覆盖,选配网格员2216人,专职警员2744人。

“两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承担采集基础信息、收集社情民意、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律法规等职责和任务。

各个社区因地制宜,从“两委”干部、物业保安、小区楼长、退伍军人、人民调解员、律师等人员中,选任组建治安巡防队、法律援助队、志愿服务队等队伍。

“通过‘两员+n队’,整合基层群防群治资源,打破了以往出现警情才能拨打110求助的局限,把百姓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解决在家门口。在社区一级,实现矛盾纠纷有人化解、违法查处有队伍配合、服务群众更加贴近。”漳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黄华安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漳州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0%、入室盗窃警情同比下降35%,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8.23%,创近年来新高。

时代楷模个人事迹材料汇报

1971年出生的严玲现任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海工用钢研究所船用钢研究室主任,是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

从业近30年来,严玲始终坚守“钢铁报国”的坚定信念,潜心科研、淡泊名利、无怨无悔。她先后承担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工信部、辽宁省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40多项。主持研发九大系列200多个船板海工品种,形成20项独有关键技术,53个关键品种填补国内空白,多项科研成果打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壁垒,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突出贡献。

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号召全社会向严玲同志学习,深入学习贯彻____,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谱写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辽宁篇章。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高考录取结果出来后,张桂梅不断收到学生发来的喜讯,又一批大山里的女孩子考上大学了。

12年来,她全力推动发展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已经有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所学校走出,走进大学,走向她们更广阔的人生。半生坎坷半生贡献,张桂梅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带进大山,她坚信,帮助一个女孩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

9月4日,张桂梅当选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她谦虚地说:“我个人获得的荣誉,是由后面无数的无名英雄支撑的,荣誉是全县人民的。”

“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说‘同学们,请坐’”

1957年,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满族家庭。17岁那年,她随支援边疆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后来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镇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平和喜乐的一段时光。

幸福的日子很短暂,,丈夫患胃癌去世,这个打击几乎使张桂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一年后,她决定离开令她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华坪——这座小县城接纳了她。

张桂梅先是在华坪中心中学任教。正当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抚平心中的伤痛时,厄运再次降临。

4月,她感觉腹部疼痛,肚子也越来越大,像怀上了5个月的娃娃。到医院检查发现:肿瘤,需要手术。

“老天怎么就对我这样不公平?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难道还不允许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吗?”张桂梅整整哭了一夜,但哭过以后,她决定,这病先不治了——马上要中考的学生更重要。

第二天,她一边吃止痛药,一边像常人一样工作,直到3个多月后把学生送进了中考考场,才向学校说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达两公斤的肿瘤。

常人无法想象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肠子粘连贴在了子宫后壁上。医生要求张桂梅休息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但术后24天,她就匆匆赶回华坪,来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学任教。

不幸的是,不久后,她未痊愈的身体再次出现病症,肿瘤以极快的速度生长。学生们知道老师的病情后,哭着说:“是我们把你累病的。”而张桂梅心里清楚,是学生一直支撑着她站在讲台上,给了她生命的火光,“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说‘同学们,请坐’。”

7月,直到把民族中学的又一批学生送往中考考场,她才去做了第二次手术。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__x,10月出生,是一名90后,9月入伍,中国共青团员,现任消防特勤一中队战斗班长一职。今天,我非常荣幸在这儿做报告。

209月我怀着对军人的崇敬和对绿色生活的憧憬我应征入伍来到了消防大队特勤一中队,步入了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页。

现在我还记得带我们的班长说过的一句话:“什么叫特勤,那就是训练的特别勤快的部队”,我把这句话牢记在心,每天早晨四点多钟我都会准时起床把内务卫生整理好后,就开始跑步训练或脚绑沙袋或身穿沙背心一跑就是几十圈,每天的业务训练我都倾尽全力,皮磨破、脚打泡、汗水浸湿衣衫对我来说就是家常便饭。努力的耕耘总会有收获,从刚到军营的平淡无奇到年后的出类拔萃,我获得了全大队的认可,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集训结束后,我回到了中队,将培训合同制消防员的有关事宜向中队领导做出报告,领导对我的表现非常满意,并认命我为消防大队特勤一中队合同制消防员的班长。这是对我的认可,也是对我的挑战,他们将要步入真正的“”战场“”他们将要真正的去灭火、去抢险救援,而不是业务训练、演练,他们的心理是否能转变的过来,是否能接受得了这份光荣而伟大的任务,他们刚到大队是否能适应环境,和大队的现役军人是否能打成一片,这些都是我需要考虑的。经过一晚上的反复思考,加上中队领导的意见,我做出针对性的安排,心理方面我安排了学习教育,平时多上课,多交流,让他们认识到消防救援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适应环境方面我安排他们和现役军人一块学习、训练,让他们从陌生到熟悉。业务转变方面让他们跟着现役军人一块出警打下手,外围警戒,尽快的熟练业务…几个月下来我带领的合同制消防员成功适应了新的工作,干活、训练、出警争先恐后,获得了大队领导的一致认可。

近4年来,我先后参与了开发区及周边部分地区400余次火灾扑救,以及170余次抢险救援工作,虽然我在灭火救援中做了大量工作,但我知道,我的工作与党组织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必须更加努力学习文化,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提高自己的火场应变能力,必须努力训练业务,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才能更好的完成国家赋予我们的任务。

记得在__化工厂变压器火灾扑救战斗中,我又一次深入险境,成功完成了祖国赋予我的重任。207月17日,__化工厂,因变压器问题溅出火星发生燃烧,变压器燃烧生成的刺激烟雾笼罩了整个厂区,该厂周边有很多化工厂,且距变压器不远处储存了几千吨的原煤、焦炭,情况十分危急,如果燃烧扩大,灾害蔓延,将这几千吨引燃,可能引发邻近工厂发生事故,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关键时刻,我随首批出动力量第一时间达到现场,这样的场面对于我来说也是第一次,许多新同志都有点发懵,但我清楚的知道不能乱了阵脚,一切听从中队指挥员的命令。现场浓烟滚滚,情况不明,处置事故无从下手。我整顿好自己带领的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主动请战,同中队长一起前往火场深处进行侦察。高温和浓烟还可能带有漏电让我们难以靠近,但还是初步了解和熟悉了燃烧的基本情况。得到燃烧区域的一些宝贵情况,我们决定首先出水进行强攻,力争先灭火。我带领本班人员把满腔热血转化到了周围的水枪阵地上,对着火的变压器不断强攻,以掩护工人对煤厂进行清理隔离。火场是千变万化的,危险随时会发生,由于现场风向改变,空气流动加剧,变压器燃烧迅速,瞬间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燃烧的带电火花四处飞溅,火势瞬间增大,我和战友占据的水枪阵地受到威胁。中队指挥员“转移水枪阵地,确保人身安全”的命令传来,我和战友们翻越重重障碍,把水枪阵地转移到上风方向的沙堆上,继续战斗。30分钟过去了,大火灭了又燃,燃了又灭,供电局通过了我们的请求对变压器所在的地域进行停电,我们又用泡沫反复近战强攻,最终历时4小时才成功灭火。

消防部队作为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部队,我非常清楚,当一名消防战士,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水与火,时刻都要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两勇相遇,智者胜。面对恶魔般凶猛的火灾救援,光靠硬冲是行不通的,需要更多的是智慧和经验。我需要更加努力学习、训练,一如继往,才能再创佳绩,更好的为祖国的消防事业添砖加瓦。

年时代楷模事迹材料

红润的脸庞,爽朗的笑声,饱满的精神……这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就是独自筹建经营养猪场,照顾瘫痪丈夫六年、照顾有神经病大哥十年、拉扯三个孩子长大,历尽了人世沧桑的吴__。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丈夫瘫痪在床已经有六个年头了。二千多个日日夜夜,多少辛酸苦辣、风风雨雨。苦过累过,困难时的无助、成功时的喜悦……当让吴__回忆时,一时间她竟沉默了,只觉恍如隔世。在我们看来,她身上所背负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承受的,而从她眼里,我读到的是不断向命运挑战的坚韧与毅力。

20__年夏天,身患小儿麻痹症的丈夫郝天新,左半边身体突然无法动弹,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屋漏偏逢连阴雨,几天后,大女儿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着几千元的学费,本该欢喜庆祝的事情却让吴__一筹莫展。然而,吴__明白,现实无法逃避,哭泣解决不了困难。只有迎难而上,才能捕捉光明。她东拼西凑,欠下了几万元的外债,在亲朋邻里的帮助下,把女儿送进了大学校园,丈夫也住进了医院。

在经历过阵阵剧痛与变迁之后,吴__明白,仅靠大伙的帮助是无法走出困境的,必须自己想办法再创业,提高收入,撑起一片天。经过四处打听和悉心研究,她决定在村里办一个养猪场。当__把这个想法告诉村党委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后,立即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村委会决定在村养殖区给__1亩多地建养猪场,让她无偿使用;同时发动群众出钱出力,帮助__建养猪场。猪场建好后,没钱买猪仔,村委主任就从自家猪圈里给__挑了10只猪仔。就这样,吴__走上了养猪谋生之路。

万事开头难,当小猪长到60多斤时,却遭遇口蹄疫,10头小猪一下死了8头。这对于风雨飘摇中的吴__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心里难过焦急,却不敢在丈夫面前表露丝毫不安。回家睡一觉,第二天她就又重新振作精神,为新的一天的生活努力打拼。吴__靠着自己的刻苦钻研,不怕脏、不怕累,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仅仅一年时间就掌握了基本的养猪技术,_年就赢利5000余元。从此,__养猪脱贫的信心更坚定了,干劲儿也更足了。金秋,养猪形势看好,要不了多久,她家的外债就能全部还完,吴__觉得是社会和群众给她伸出了一张巨大的、无比温暖的援助之手,未来一片光明。

多年的辛苦操劳,让吴__的生活背离了正常的规律,她的身体大不如从前,有人说她付出太多了,可她却不这样想,她感觉做人要上对得起父母,下对得起良心。为人妻,照顾丈夫义不容辞;为人母,供养孩子上学责无旁贷。作为女人,她有过泪、也有过委屈,但她从来都没有后悔过。吴__是个爱好文艺活动的人,闲暇之余,她还组织村里的妇女们一起唱歌、扭秧歌、跳集体舞……她所带领的舞蹈队在全市都小有名气,还获得了不少嘉奖。说到这些,吴__的脸上抑制不住的骄傲。吴__的日子是苦的,但她硬是活出了一丝甜味儿。

吴__说,“其实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只不过,我这人有点倔,不服输、不愿低头而已”!

多么质朴的话语啊!这饱含着苦中作乐、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刚刚听完了她的讲述时,我的脑海里只想到一句话:在困难中站起,只手也能撑起一片天!

许多干部群众表示,从赵志全身上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时代担当,激发起实干兴邦的精神共鸣与创业豪情。

“一名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应优先于追求个人财富的累积。企业发展得越好,社会责任就越大。”作为赵志全的接班人,鲁南制药集团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贵民表示企业会继续发展实业,坚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一点实现局部的突破。

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是制药行业的特点。张贵民认为,行业发展走向高精尖,更离不开赵志全所追求的工匠精神。“赵总珠玉在前,我们这些后继者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把事业追求、企业发展与造福社会结合为一。”张贵民说。

鲁南制药集团职工管丽认为,赵志全的精神已成为企业内在性格,引发基层员工精神共鸣。“他为我们一线员工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高度,来审视这份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时光越久,越理解他生前说过的话。”管丽说。

“看了近来对赵志全同志事迹的报道,既令人感动又催人奋进。他能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取得今天的成绩,我们还有什么裹足不前的理由呢?”山东临沂费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士学认为,赵志全将个人志向与社会发展结合,为国家建设者们提供了标尺与榜样。他也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平添干事创业的底气与动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