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案例15篇)

时间:2023-11-15 16:40:32 作者:碧墨 专业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案例15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下是小刘在参加活动后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启示。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收到《国学常识》一书也有一段时间了,由于放假外出,书评也就提交的有些晚了。

说实话,《国学常识》一书并没有看完,里面的东西太多,包含的知识太杂,可以说是中国的一本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书中讲到了很多典故,习俗的来源,每个里面都包含这中国上下五千年中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包含了职官典制、法律文化、民生礼俗、衣食住行、体育娱乐、哲学宗教、语言文学、书画艺术、戏曲曲艺、建筑园林、中华医药等方面,可以说涵盖了生活中得方方面面,好多问题可以毫不费力的在其中找到答案。

但是,我想说的却是,这些文化,现在知道的人又有几个呢,有几个人会关注呢,社会是进步了,我们的知识面再不断扩展,不断的在接受新的知识,可是对于我们的传统,我们却一直在忽视,茶道起源于中国,而现在却流行于日本,韩国也在申请中秋节,而中国人在干什么,在过圣诞,过2.14,我并不反对洋节,但是在过洋节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难道就要丢掉吗,你问问现在的8090后,100%知道2月14情人节,但对于七夕知道的就估计不多了吧。当然这好像与本书无关,但至少从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知识是很缺乏的,是该补补的时候了。

这本书可以说是现在图书市场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了,题目吸引,而知识点也很多,每篇都很短,茶余饭后看上几篇,很是惬意,非常感谢《好书抢抢看》栏目!

国学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存亡的根本。了解并认识国学,使国学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是当今每一位炎黄子孙应尽的光荣义务。

本书即是一本很好的帮助您认识国学、了解国学的入门书。什么是野史?《康熙字典》是怎样编成的?达鲁花赤是何意?斋醮是怎样的仪式?人有哪七情六欲?古代有“立子杀母”的俗制吗?八段锦是一种丝织品吗?被“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是谁?……诸如此类的国学问题你都了解吗?如何从博大浩瀚的国学中找到入门的捷径?本书内容涵盖广泛,庞而不杂,繁而不乱,系统精选了20__个国学常识,贯通古今,包揽政治、经济、文化、礼俗等各个方面,条理清晰、语言简明活泼,是帮助您进入国学大雅之堂的捷径。

这本书总体感觉不错,很厚,五百好几十页,内容算比较全面了,分了十个部分:国学名家、经史子集、名典名句、哲学思想、传统宗教、政治军事、古典文学、礼仪民俗、文化艺术和医学科技,基本囊括了传统中国历?、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佛教、道教等等学术范畴,比一般理解儒家的国学的范畴大了很多。

每一章的问题设置都很不错,内容既有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也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内容,感觉作者选择问题时是经过了精挑细选的,回答也非常详细,有些我很熟悉的内容,如孔子、论语等这些问题,不但回答了是怎么回事,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一些我不太清楚的问题,如佛教、禅宗等哲学宗教问题,讲的也很透彻。

还有就是这本书的插图是相当多,真正是读图读国学,而且其中还有一些以前不曾见过的古?的珍贵书画作品,这对好古的鄙人来说绝对是一个惊喜,可惜的是书本采用单色印刷,如果是彩色就更完美了。不过前面的彩色拉页算是多少弥补了这一缺陷。

拉页正面是一幅唐寅的《西园雅集图》,本书编者借名画将传统国学中最高雅的琴、诗、书、画、隐逸佛道等内容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置身于文化昌盛的传统社会。拉页背面作者对儒释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图解介绍,观点非常新颖,通过这个明晰的图解,让我对中国古代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

总之,本书是一个本值得推荐的,了解传统文化的好书!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读中国古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班黑板报上的一句话,但我不同意。那些诗真的有这么大的效果吗?今天看了青春经典阅读大赛,让我改变了主意。

第一步是让年轻选手根据拟写的汉字写出相关诗句。五个小辈轮流回答。虽然他们只有5秒钟的思考时间,但他们并不紧张,这需要扎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恐怕我家的“大秀才”老爹——回答不了这个难题。然而,这些“小学者”在脑海中像取之不尽的记忆一样相互回答,让他们储存知识。而且音准铿锵有力,古朴典雅,或者激昂悲壮,让我充分领略了古典诗词的魅力。

下一步:伟大的道德考验。测试方法是什么?看了规则,才知道所谓的“道德测试”,其实就是和评委吃饭。但是,这顿饭也是“有组织的”。一共六份,但是每道菜只有五份。应该怎么分?一进房间就看到一个大姐拿着水壶给大家倒了满满一杯水。另一个哥哥拿起筷子放在别人的碗里。别人觉得不合适,就把菜放到别人的。孔融先于其他人,让梨和微小的地方释放正能量。或许,这也是国学的馈赠吧。

这一集结束的时候,我也陷入了沉思:我们都是少年,生活在红旗下,有大大小小的梦想。为什么他们那么懂古诗词,那么有学问,那么讲究礼仪和道理?他们更聪明?不对。他们过得更好?也是不对的。那到底是什么?我知道,这是因为他们热爱国学经典,从其中汲取更多营养。他们能做到,为什么我们不能?祖先的东西不能丢。我们要年轻有为,努力工作,读经典,讲礼貌,用古人的智慧和今人的长处提升自己,影响周围的人,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它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了解国学,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更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操和素养。通过学习国学,我深刻体会到,国学是我们追求真理、修身养性的一把利器。

学习国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努力。而我所借助的方法主要有三方面:诵读经典、悟读经典和涉猎其他相关的文化知识。诵读经典可以帮助我熟悉古文,理解古人的智慧;悟读经典则是通过深入阅读,深入思考,领悟其中的道理;涉猎其他相关的文化知识,则可以给我提供更多的视野和知识资源。

学习国学,对我来说既有智力上的提升,也有道德上的熏陶。在智力方面,我通过学习国学,掌握了一些古人的智慧和知识经验,这些知识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在道德方面,国学教导我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义为中心,培养了我忍让、尊师重道的品质。

学习国学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我遇到了不少的挑战和困难。首先是古文的繁琐和深奥,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理解;其次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对阅读的影响,尤其是大量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人们越来越缺乏耐心和时间去学习和思考;此外,古人的思想方式和现代人有所不同,需要我们进行跨越,融会贯通。

第五段:总结并展望未来。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收获颇丰,对国学充满了热爱和敬畏之心。国学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积淀,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未来,我将坚持学习国学的道路,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我还将努力将国学的精髓传递给下一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国学,共同为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是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坚守的信念和行为准则。我们要通过学习国学,研读经典,思考古人的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努力。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共同演绎中华民族的辉煌。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供你选择借鉴。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在国学各个学术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写信人生真谛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作为中华子孙,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这笔精神财富吸收和传扬。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尽管其教育思想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但对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论语》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教育遗产,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收益。只有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洗净内心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学习就要掌握技巧,也不是死学要与世界上的万物联系在一起,古人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无止境的。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学识是不断深化人的精神。三经里说到:“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国在很久前就十分注意教育,人在失败中长大,每个名人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陈平忍辱苦读书》、《陆羽弃佛从文》、《少年包拯学断案》、《万斯同闭门苦读》这些伟大人物都经历了艰辛、寒窗苦读圣贤书、辛勤学习才得到这番作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识以求融会贯通。是呀,也许我们买来的书,有些人只看一遍,就把它丢弃在一旁了。其实,书中的奥秘之处不是一遍就能看出来的,你得看五遍、六遍,甚至一百遍,每一边吸收的知识都是不同的,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之一。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信用,就代表他讲文明,讲诚信,处处受欢迎;不讲信用的人,人们会把他当成空气,忽略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如果人不讲信用,在这社会上就不会有他的任何一处立足之地,什么事都做不成。讲诚信,不是说说这么简单,很多人都是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如果讲诚信,在商场上的竞争也就都不会存在了。在生活中,我们并不缺什么,就缺了人心、诚信。我们要讲诚信,因为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

学了《国学》,我懂得了许多,体会到了无穷的知识。人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知识与诚信。古人为我们创造了无止境的知识,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下去,让这笔“财富”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国学》是世界的瑰宝,他教会了我们一切,它是历史的领袖,是中国历史上的骄傲。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一、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这一句就是教导我们学习文化知识要用心,要努力,要刻苦,要实践,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习到真正的学问,我们才能够真正起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作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只重力行,对学问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这一句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即:用心记,眼要看,口中读,三者同步,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到真正的学问。读书时要有规范,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另段,这段还未读完,就跳到另一段。学习某一科目知识,就不能羡慕别的科目知识,这一科目的知识还没有学习完,还没有完全掌握,就不能学习其它科目。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这一句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一定要有计划,一定要刻苦用功,绝对不能投机取巧。遇到难通的地方,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如果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面墙壁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所用的笔、砚、台要摆放端正。磨墨磨偏了,就表明这个人读书的目的心术不正,乱写字的学生,就表示这个学生的学习心态有问题。我们一定要爱护好自己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环境维护得井井有序,才有益于我们的学习。懂得从人的微小动作去观察每个人是否有用,有才,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为一个学子,从小就要立志读圣贤之书、学圣贤之教、行圣贤之道,不是圣贤之书,则千万不能看,若在学习圣贤之教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时,绝不能自暴自弃,而是应以圣贤为老师,为楷模,长期熏习圣贤之崇高品德,做“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榜样。这一句教导我们一定要接受圣贤之教,学以致用,做人决不能自暴自弃,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改变命运靠自己的力量。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小时候知道孔子,好像是在批林批孔和打倒孔家店开始的。那个时候才刚刚记事,还未结束。我是在大字报和标语中知道了孔孟之道,孔孟之道作为维护封建皇权和伦理的理论基础,是大毒草,是被革命的对象。对孔子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封建旧制度的代言人,是一个蒙蔽中国老百姓几千年的伪君子、大坏蛋。那个时候,我们把他叫做孔老二,对他只有蔑视和憎恶,没有尊重,没有一点点好感。

真正的对孔孟之道精髓的理解,是看了《国学的天空》这一本书。应该说,我们对于孔子学说的学习和教育还是确实存在很多偏见和不足。傅佩荣老师对于孔子学说的演绎,深入浅出,他总结了孔子学问的三个特点。即学习传统、学思并重、学行并重。

否则一味接受外来的资料和信息,没有一个中心思想予以统一,难免导致混乱。在这一点上,就要按照哲学中的“扬弃”处理,对任何事物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不能犯片面性和绝对化的错误。既要有发扬、保留和继承的“扬”的过程,也要有抛弃、克服的“弃”的过程。既要要去其糟粕,也要取其精华,要有批判,也要有继承。学行并重,是要注重实践,特别是道德实践、社会实践。好学首先要降低物质的欲望,还要在言行上磨练自己,然后在向良师请教的基础上使自己走上正途。我们要认真对照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胜任本职、服务社会的能力。

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胜任本职、服务社会的能力,就要从自身做起,珍惜宝贵的时间,利用一切时间来学习,象书中讲的老人粘蝉一样,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在有限的生命区间里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本领,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成就一份事业。成就一番事业,还应该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研读经典的目的,就是要在学习中了解过去几千年社会发展的历程,从经典学习中学习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主动把握自身走向人生正途的同时引领大家一起造福社会,担负起社会的责任。这也就是学到了儒家的入世情怀。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国学经典,不仅仅是读了一本书,更不是把其中的只言片语拿来运用,而是在学习中领会书中的精髓,读经典,悟人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对照自己的责任,每日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反思自己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而在创先争优实践中自觉地修改不足,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国学常识》一书并没有看完,里面的东西太多,包含的知识太杂,可以说是中国的一本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书中讲到了很多典故,习俗的来源,每个里面都包含这中国上下五千年中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包含了职官典制、法律文化、民生礼俗、衣食住行、体育娱乐、哲学宗教、语言文学、书画艺术、戏曲曲艺、建筑园林、中华医药等方面,可以说涵盖了生活中得方方面面,好多问题可以毫不费力的在其中找到答案。

但是,我想说的却是,这些文化,现在知道的人又有几个呢,有几个人会关注呢,社会是进步了,我们的知识面再不断扩展,不断的在接受新的知识,可是对于我们的传统,我们却一直在忽视,茶道起源于中国,而现在却流行于日本,韩国也在申请中秋节,而中国人在干什么,在过圣诞,过2.14,我并不反对洋节,但是在过洋节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难道就要丢掉吗,你问问现在的8090后,100%知道2月14情人节,但对于七夕知道的就估计不多了吧。当然这好像与本书无关,但至少从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知识是很缺乏的,是该补补的时候了。

国学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存亡的根本。了解并认识国学,使国学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是当今每一位炎黄子孙应尽的光荣义务。

本书即是一本很好的帮助您认识国学、了解国学的入门书。什么是野史?《康熙字典》是怎样编成的?达鲁花赤是何意?斋醮是怎样的仪式?人有哪七情六欲?古代有“立子杀母”的俗制吗?八段锦是一种丝织品吗?被“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是谁?……诸如此类的国学问题你都了解吗?如何从博大浩瀚的国学中找到入门的捷径?本书内容涵盖广泛,庞而不杂,繁而不乱,系统精选了20__个国学常识,贯通古今,包揽政治、经济、文化、礼俗等各个方面,条理清晰、语言简明活泼,是帮助您进入国学大雅之堂的捷径。

这本书总体感觉不错,很厚,五百好几十页,内容算比较全面了,分了十个部分:国学名家、经史子集、名典名句、哲学思想、传统宗教、政治军事、古典文学、礼仪民俗、文化艺术和医学科技,基本囊括了传统中国历?、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佛教、道教等等学术范畴,比一般理解儒家的国学的范畴大了很多。

每一章的问题设置都很不错,内容既有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也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内容,感觉作者选择问题时是经过了精挑细选的,回答也非常详细,有些我很熟悉的内容,如孔子、论语等这些问题,不但回答了是怎么回事,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一些我不太清楚的问题,如佛教、禅宗等哲学宗教问题,讲的也很透彻。

还有就是这本书的插图是相当多,真正是读图读国学,而且其中还有一些以前不曾见过的古?的珍贵书画作品,这对好古的鄙人来说绝对是一个惊喜,可惜的是书本采用单色印刷,如果是彩色就更完美了。不过前面的彩色拉页算是多少弥补了这一缺陷。

拉页正面是一幅唐寅的《西园雅集图》,本书编者借名画将传统国学中最高雅的琴、诗、书、画、隐逸佛道等内容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置身于文化昌盛的传统社会。拉页背面作者对儒释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图解介绍,观点非常新颖,通过这个明晰的图解,让我对中国古代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

总之,本书是一个本值得推荐的,了解传统文化的好书!

强国学习心得体会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一件活到老学到老的事,“学习强国”这个平台为党员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让大家在工作之余能零距离聆听党的声音,学习党的精神。

作为一名国企的党员职工,我在树立更高的责任意识的同时还需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分享在单位的学习群里,通过“学习强国”平台,我了解到更多行业以外优秀人士的先进事迹,每一个职业中都有那么多人在奉献,才有我们今天的国泰民安。我要以先进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服务好读书购书群众。

习总书记说过:“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在学习和积累中进步成长。我定当不负嘱托、牢记使命、努力奋斗、争做强国一代新青年。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强国学习心得体会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重要指示精神,强化新形势下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不断深入,中宣部开发建设了“学习强国”平台。该平台运用网言网语、图表、音视频等手段,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进行全面梳理、解读,并配以图文并茂的宣传报道,既“搭天线也“接地气”。

为推广使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平台,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脑入心,提升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觉悟,文明素质、科学素养,所以*平利县县委宣传部要求“学习强国”平台全覆盖。要说学习“强国”,中国肯定是榜上有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部分得益于中国传统教育受孔子和儒家的影响。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文武艺技得家传或师门而传承学习,即便是在中国发展相对较晚的现代科学(包括航空军工等),中国人的学习能力与举一反三应用能力也是极高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积极推动用好平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随时随地学习,培育学习新风尚;以建设推广平台为契机,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建设上新台阶而努力。

1月1日“学习强国”平台正式上线,这一平台的上线为广大党员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党大学习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截止至12月27日,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党支部全体党员就已经全部下载安装了“学习强国”测试版软件,开始通过这一软件进行学习。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中心党员们明显感受到在学习过程中这一软件所带来的便利性:

一、信息丰富,类型多样。

1.内容全面,信息海量。

“学习强国”app为党员提供了大量内容丰富的学习内容。其中不仅包括了重大会议精神和重要讲话文件,更包含了党、政、军在全国各方面建设上的要闻时事。信息内容具有很高的思想性、新闻性、综合性和服务性,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可以说是一个全面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重要思想,帮助党员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息库。

2.个性化设置,素材形式多样。

除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供党员们选择,中心党员通过客户端的“学习”和“视频学习”两大板块下的诸多频道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阅览。频道中还聚合了大量可免费阅读的期刊、公开课、歌曲、电影、图书等资料,以多样的呈现类型吸引党员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引导党员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主学习。

3.每日一学,养成学习习惯。

客户端通过“每日一句”“每日一曲”“每日一星”等每日学习栏目,每天推送相关信息,内容篇幅不长,但贵在精悍,主题突出,便于党员们利用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帮助培养党员不断学习的习惯。

二、时讯及时,互动性强。

“学习强国”软件可以为党员们及时提供最新的新闻资讯和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强国”手机客户端,可以将重点的讯息第一时间推送到党员手中,中心党员可以及时掌握最新时政动态。

除此之外,客户端还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党员们可以在学习、浏览之后通过发表评论,与他人共同讨论学习内容,分享学习感受。这也使得这一软件为中心党员们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的交流互动平台,促进了党员之间的交流,在中心党支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功能全面,实用性强。

在中心党支部党员探索、学习使用“学习强国”手机客户端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这不仅是一款为党员提供学习素材的app,更是一个集实用性、辅助性和服务型为一体的综合软件。“学习强国”内置的通讯功能和学习辅助功能可以更好地为支部工作服务。其中“专题考试”和“答题活动”等模块可以让党员通过答题对学习中的问题查漏补缺,巩固学习效果。学习积分机制更是让党员间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激发党员学习积极性。

目前虽然还有部分功能尚未开放,但“学习强国”应用已经开始在支部学习生活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下一阶段中心党支部会进一步围绕宣传部工作,努力提高党员思想觉悟、文明素质、科学素养,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丰富学习内容和资源,创新学习方式和组织形式,为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作出贡献。

较之快速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学习的“高性价比”更为凸显。

思想田野里的每一寸躬耕,总能在实践中寻得收获。

“自学专业知识,读书30本”“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发表至少一篇专业论文,工作研究两不误”……迎着新一年的阳光,许多网友晒出自己的“愿望清单”,学习、读书当仁不让占据主角。“崇尚学习、加强学习”,为铺陈下特别的奋斗底色。

元旦这一天,许多党员干部欣喜地发现,一个内容、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理论平台——“学习强国”正式上线。登录细览,“学习强国”不仅开设了“新思想”“十九大时间”这样的重磅栏目,也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等“强国号”提供的原创优质内容。海量、免费的图文和音视频学习资源,让“学习强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面的信息平台,打造出一个干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强魄铸魂的精神家园。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正如一位“学习强国”使用者所说的,“大家一起学习进步,一起努力奔跑、奋斗追梦”。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对*人而言,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才谈得上拥有“看家本领”。新年改版后的《求是》杂志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其中就指出,如果守着我们对过去中国实际的认识不动,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我们就难以前进。无论驾驭复杂局面,还是开辟发展新境,辩证思维能力不可或缺,思想与时俱进必不可少。惟有强化学习、打磨理论思维,才能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从而更好指导实践、推动事业发展。这正是我们用好“学习强国”等平台的重要意义所在。

学习之于信仰和才干,犹如运动之于健康体魄,持之以恒、行之愈远愈受益。在手机端上,“学习强国”支持创建学习组织,设有“学习积分”“在线答题”“日程提醒”等管理和激励机制。让学习变得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有服务,更多样、更个性、更智能、更便捷。从这里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学习强国”一经上线便受到党员干部追捧。利用的技术、打造的平台、提供的服务,“学习强国”本身就犹如一个生动“提醒”:主动变革、创新学习,永远是掌握时代主动的关键。较之快速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学习的“高性价比”更为凸显。让学习的航道更加宽阔,未来会有更多精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勉励领导干部,要有知识不足、本领不足、能力不足的紧迫感,自觉加强学习、加强实践,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僵化、庸俗化,就可能陷入盲目状态甚至误入歧途,就容易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无所适从。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是避免“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必然选择。善于挤出时间学习,持之以恒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方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抵达人生与事业的“诗和远方”。

思想田野里的每一寸躬耕,总能在实践中寻得收获。新一年,从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到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再到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学习和实践中找思路、想办法都是一条重要方法理论。对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通过学习增进理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涵养理想信念,更是一种先进性的体现。

崇尚学习、改造学习、强化学习,推动全党大学习,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我们就能掌握历史的主动,推动“中国号”巨轮驶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我叫xx,是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的一名教师,很高兴被评为市“学习强国”的“学习达人”,对这个称号感到很荣幸也很自豪,也激励我在“学习强国”的路上更加努力。通过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学习,我的工作、生活、家庭都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现在我把学习感悟分享给大家,以期共勉。

学习获得能量,激发工作热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学习强国”app上有着太多利于工作的资讯信息,有着太多富含正能量的人和事,通过学习能净化我们的精神世界,能强化我们的职业道德,能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能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能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能让我们历城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在20更上一层楼。

学习充满乐趣,新年更添喜庆。新年新事新气象。“学习强国”喜逢新年,于是给新年增添了乐趣,往年我回老家过年的时候,只能和家里的老人看电视节目,但今年可就丰富多了:各地过年的美景图片美不胜收、各地过年联欢晚会节目琳琅满目、许多精品快闪《我和我的祖国》动人心魄,既有喜庆又能学习,app上每个学习内容就像年夜饭让人难忘。

1月1日,元旦佳节,辞旧迎新,沐浴着新一年的阳光,清早习惯性的打开手机,一个与众不同的平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这天,“学习强国”正式上线,为我们广大党员带来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理论平台,同时也给我们党员更好的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党大学习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通过在“学习强国”平台上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收获很多,最明显的就是觉得人生处处充满正能量,app上有很多积极向上的资讯,有太多富含正能量的人和事,总能让人不自觉的想以他们为榜样;想净化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也有利于强化我们的职业道德,激发工作热情,更新学习理念。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

xx在十八大报告中首先提出“美丽中国”,它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十八大之前,我国是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即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十八大之后,在四位一体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以及全程之中,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从“人定胜天”到“顺应自然”再到“美丽中国”,可以看出我党执政理念的新变化、新发展。“美丽中国”是指什么?是说山明水秀但贫穷落后?是说国富民强但环境恶略?显然答案均不是这些,“美丽中国”绝不是那个样子,未来中国的发展将更加倾向于爱护环境尊重自然,构建更适宜人类居住的美好家园。“美丽中国”是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与保障,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方式,又是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美好愿景。

“美丽中国”就是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天地人的美妙结合,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成就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之美。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充分体现了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深刻认识,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高度负责的精神。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具体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愿望。“美丽中国”,美在山美在水更美在人;“美丽中国”,唱响中国美丽进行曲!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人生就像一条平坦的大道,大道上会分出许多岔路,而我们正是在这条大道上行走,目标是"成功",但离开这条大道进入了岔路,就很容易迷路了,就会再也回不到大道,所以必须有人提醒你,而这个"人", 我觉得就是国学中的智慧,因为它汇集了所有已经到达"成功"的人的经验。所以,我们要想走向成功,就要学好国学,用他来净化我们的心灵。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也有责任将中华民族这笔精神财富吸收和传扬。

通过16周的国学智慧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了国学的深邃,同时更让我看到了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人生真谛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有老师系统地讲解诸子百家,又分别讲了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如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让我感受到了老子的悠闲自在,孔子的君子之风,孟子的能言善辩,庄子幽默善喻,墨家的防守之术······通过讲解圣贤们的生平来了解他们的主要学说思想,通过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思想,探索他们对人生,对自然,对君子,对大道的理解。而我们学习国学并不是要复古,而是从圣贤那里学习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大道、自然的关系。吸取他们的精华,服务于人类现代文明,服务于中华之腾飞。

什么是人与人的关系,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什么是人与道、与自然的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庸》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这看似是不一样的观点。然而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有了不同的理解.....通过视频教程的学习,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名家的对国学不同学派异同的理解。

什么是儒道之相生相济?于丹教授在“大道与自然“中如是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倡礼仪,让每一个人凭外在的行为规范,以礼仪应对他人去周旋社会,以外在的规矩准则去缔造世界的和谐。而道家提倡,每一个人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而不必有外在的任何的刻意。可以说儒道相生相济孕育中国人格。但儒家教给我们在世间的进入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在土地上扎根。道家教给我们在世间的出世,也就是说人格的超越,让我们在天空上有飞翔的翅膀。这些解开了我们印象中的儒道互斥,其实儒道也有很多相同。正是他们的相异才造就了中国人格。

学习了国学,可以像翟鸿燊教授说的那样,我们不论处于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努力做到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有些人认为,作为学生,只要学好数学,语文,英语就可以了,有一个好的工作是生活的唯一追求。可是,有谁注意过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呢?一个学生,就算他的学习成绩再好,如果他的品性除了偏差,是否还算好学生呢?就像曾子在《大学》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他又告诉了我们这样做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无不体现修身的重要性。所以我相信,无修身不能称为现代社会的人才。甚至就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说:21世纪,人类要想生存下来,就要回到中国古代,要向孔子学习。

国学中的智慧就是道,而道是无处不在,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而我们要做“上士 ”,诵读圣贤经典,使我们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迈向圣贤之道。国学的智慧是博大精深的,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完全体会到的,在课堂上我们只是了解了国学智慧的很小一部分。国学中的智慧远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参透,是要用我们一生去体会,用一生去实践。让我们用国学智慧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吧,让我们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吧!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几点体会:。

第一、让国学经典教育走进校园,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把国学教育与早间操活动、早晨读、环境创设、校园活动、民间游戏等各个方面相互渗透和整合,走进了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在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规范着孩子们的日常行为,同时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培育高尚德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开展国学活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传承文明是教育的重要责任。良好生活行为习惯是健康生活的基础。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在开展小学国学经典活动时,我坚持古为今用,挖掘潜在的积极因素,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我班有一位孩子上学经常迟到,家长生气的跟我说这几天早上起床他总是磨磨蹭蹭的,还闹着不洗手,不刷牙不洗脸,于是我抓住契机,将《弟子规》纳入健康教育,除了让其诵读《弟子规》外,还讲其中涉及到行为习惯养成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孩子明白了应该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习惯会成就好人生。

除此之外,我还通过讲国学故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国学故事能让小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我借助蕴含中国经典文化要义的故事的叙述,让小学生逐渐熟悉、理解和掌握中国经典文化。国学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它蕴含有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而科学文化也正是其生命躯干上的一个有机活体。其中《三字经》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还包括着天文、地理等。在科学领域中,我将《三字经》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渗透到科学领域中,让小学生感受优秀的文化精神和智慧结晶。通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学生学生要善待他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从语言活动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小学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国学经典内容丰富,往往简短的几句话就包含了很深的意义。因此我又丰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与国学经典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此来促进小学生语言的发展,也达到强化复习与记忆国学的效果。

第四、让音乐与国学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国学由于以古文化为主,枯燥无味,不但学起来较难,而且学生对这些也不感兴趣。因此,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编节奏,把那些国学经典作品很长,读起来拗口的句子编成歌曲,让小学生在节奏中轻松学会诵读国学,感受音乐的美妙。通过将音乐教育与国学经典教育融合为一体,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情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学习国学,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掌握小学生的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培养与训练,主要在于通过听、读及直接感知来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听、读是基础,“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释,自晓其义也。尽管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然而通过听教师范读,小学生跟读乃至自读,把经典著作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个过程还是有利于小学生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直接感知是关键,也就是要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国学学习环境,丰富小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知。结合生活情境讲解国学,经典来自于生活,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小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小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使他们更加喜爱学习国学,更深切体会国学的深意。故此,在小学开展国学课程建设必须立足小学生的视野,才可能取得成效,不然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使小学生从小产生枯燥乏味的国学认知体验。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

变化气质,涵养德性。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国学》里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较深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知其言,而并非一定要知其意。xx老师说过校园里每天听一段国乐,读一段圣贤书,做一段国学保健操慢慢熏陶,慢慢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间久了就能熟读成诵了,她还推荐了《菜根谭》一书。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幼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我原以为国学就是《老子》、《孔子》。这一次培训听了xx教授的《在听中领悟世界———中国人的听道》的讲座让我知道原来听也是国学,再听到xxx老师的笛演奏,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并且连续不断的吹奏了两个多小时,让我震惊。国学里居然蕴含着那么多动听的国乐,我真的是太浅薄了,这让我深深感到我作为教师国学知识的匮乏。国学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沉淀,历尽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教师有既定的教学任务,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增加阅读量,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训等手段来提高我们的国学认知水平。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这几天的国学培训,让我深刻领略到国学的魅力。《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老师是很好的传承者,我们应当做学生的导航者,为他们打开这扇门,让他们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吸取营养,构筑自己人生美好的诗篇。

国学学习心得体会

观众们在观看后感慨道,这两个小名士各种带“月”的诗词张口就来,且淡定从容,可以说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最佳注解。网友们也自我调侃,对比这两位才女,“觉得自己像个文盲”,“我的书白读了”,“这几分钟说出的诗,够我一辈子读的了”。

文化类节目也能实现病毒式传播效果。

电视在传统文化传承上的新成果。

“飞花令”,这种观众并不陌生的诗词游戏又被“小名士”们玩出了新的高度,而这场对决的视频也在刷新着文化类节目网络传播的新纪录。包括央视、《人民日报》在内的主流媒体发布的微博、微信阅读量和转发量开创文化类视频新高,这一条视频的播放量更是迅速破亿。

媒体和网民对“飞花令”的集体关注,让人再度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力量。“最强飞花令”登上热搜、实现病毒式传播效果,从一个侧面证明文化相关内容也能达到大众传播、全民热议的现象级反响。这或许是以往文化类内容生产者所无法想象的。

年初,《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代表性节目集体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文化被卸掉了曲高和寡的包袱,走进了大众视野。而后接棒的文化类节目承担的使命是,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电视化演绎,带动全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喜爱,真正让传统文化沁入心骨,甚至活学活用。

《国学小名士》的这一役,让网民集体聚焦诗词文化的同时,有了成功带领全民领悟中华诗词之美、学用传统文化的意味。视频在网络的刷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作为文化类节目《国学小名士》使命与目标的达成、文化内核向大众传递的阶段性成功。

从网友“中华古典诗词就是美”、“感觉自己要去读书的请举手”之类的评论中不难看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古为今用”的节目诉求已然有所实现。

而以18岁以下的国学少年为主角,体现了《国学小名士》“弘扬国学,启迪少年”的主旨。扎根于“最能让国学在当代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少年群体,更体现了山东卫视引领青少年学用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决心与担当。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