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乘法口决说课稿(汇总18篇)

时间:2023-12-10 23:47:27 作者:ZS文王

教案模板的使用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求。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教案模板,教师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7的乘法口决说课稿

2.初步熟记2,3,4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乘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乘法.。

教学难点。

乘法口诀的结构,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好16根同样长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加法算式:6+6+6+6=24。

分数乘法说课稿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纸。

重、难点。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2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2)。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2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

张纸的1/5,又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板书)。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板书)。

根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讨论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7的乘法口决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为后面自主探索8和9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过程,知道7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掌握口诀的特征。

2、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运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编写口诀,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类推能力。

2、在活动和游戏中记忆口诀,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并能初步学会用类推方法学习新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由于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因为口诀数量增多和积的增大,学生记忆困难,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

教学重点:编制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本着“思路让学生想,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小结让学生讲”的原则,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先学后教,当堂内化。

2、学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学会用已有知识类推出新知识。

其中主要渗透了两种数学思想:

一是利用知识迁移得到新知的类推思想;二是最后一题把复杂变为简单的转换思想。

六、教学程序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如下六个环节: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学生抢答。

2、根据七巧板说出上课标题。

1、出示提示语。

2、书写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猜一猜,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以已有知识经验尝试说出7的乘法口诀的特点。

(二)。

探究新知。

编制口诀。

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单,列出乘法算式,最后依据乘法算式和已有知识经验编制出口诀。

1、引导学生先完成前两句口诀的编制。

2、在教室巡回指导。

利用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让他们独立自主的编制口诀,在编制中进一步感受口诀的来源和含义,从而突出重点。

(三)。

多种形式。

记忆口诀。

1、学生汇报编制的口诀。

2、观察探索口诀的特点。

3、以齐读、对口令等形式记忆口诀。

2、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总结出口诀的特点。

3、指导学生进行记忆。

在汇报和探索口诀特点中进一步理解口诀的含义。

(四)。

应用口诀。

解决问题。

完成大屏幕出示的算一算、填一填、用一用等5道题。

适时点拨,讲解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在练习中,感受学习乘法口诀的价值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回顾知识。

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捕捉信息,适时给予加强。

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六)。

板书设计。

仔细观察。

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围绕“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展开教学的。刚开始采用“猜一猜”活动创设别有情趣的导入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7的乘法口诀,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7的口诀相对难记,我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规律后,再结合对口令、开火车、来加强记忆,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在对7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看“日历”计算天数、计算古诗的字数等,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将学生数学思维的触角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大课堂!

分数乘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13号,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一课《分数乘法(一)》。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

《分数乘法(一)》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意义以及分数加减法基础上教学。本节主要内容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相联系,并探索出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同时为以后分数成分数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我从三方面确立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2、在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能解决简单分数乘整数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定为:(目标1)。

根据生实际情况,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算理,掌握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生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通过观察探索,获取知识,激趣。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师引导下层层展开,使他们听有所思,做有所获。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突出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交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复习导入(约3)探索新知(约15)巩固应用(约20)课堂小结(约2)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出示:1、把9+9+9+9+9改成乘法算式2、列式计算:(1)5个12是多少?12×5让学生列式并说出整数乘法的意义。“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能不能用算式1/5×3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乘法(一)。”板书课题)(这样设计,通过复习旧知为新知的学习提供迁移准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多媒体出示教材2页情境。一个图案占整张纸的1/5,3个图案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有的学生是用画图的方法做的,先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1/5,就是一个图案,三个图案就是三份,也就是3/5。有的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做的:列式是1/5+1/5+1/5(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以前学过,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所以=1+1+1/5=3/5。还有的学生用乘法计算:列式3×1/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请同学交流讨论”。然后会发现3×1/5表示3个1/5的和是多少。也就是=1/5+1/5+1/5=1+1+1/5,分子是3个1想加,利用整数乘法意义=3×1/5=3/5师生共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的分数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设计,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接着多媒体出示教材“涂一涂,算一算”“2个3/7的和是多少?3个5/16的和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解决。学生根据涂一涂的结果会列出这样的算式3/7×2=6/75/16×3=8/1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的分子分母与得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有了想法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会发现:3/7×2=3×2/7=6/75/16×3=5×3/16=8/16也就是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这就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使新知识及时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我们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这样设计,通过教师及时的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分数乘整数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使知识既是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三)巩固应用: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教材3页“试一试”的1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2、提高练习:教材3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算式比较以及教师适当指导,总结出: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约分;最后结果应该是最简分数。

3、拓展练习:教材3页“试一试”的3。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再全班交流经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教师适时总结。

(让学生先总结,既梳理了学生的思路,又使所学的知识及时内化,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还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反思。)。

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解决了教学难点。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1/5+1/5+1/53×1/5。

=1+1+1/5=1/5+1/5+1/5。

=3/5=1+1+1/5。

=3×1/5。

=3/5。

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方法:分子和整数相乘做分子,分母不变。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7的乘法口决说课稿

教学反思:

8的乘法口诀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推导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刚开始我创设了蓝猫进课堂的情境,通过学生喜欢的蓝猫跳一跳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的兴趣;再后来探索新知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诀,在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中,寻找口诀规律,深化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我有意让学生看图提出数学信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和问题意识,在交流和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并引导他们联系到了现实中的螃蟹(八条腿),由此来编一首儿歌,在儿歌中使课堂更有情趣,把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到生活中,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7的乘法口决说课稿

一、关注学生的学需要找准学习的起点,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数学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而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活动。

: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师:(出示三组有联系的口算题)你能口答出它们的得数吗?

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怎么这么快呀?

生1:它们是有联系的!

生2:根据上面的乘法算式,能马上算出下面的两道除法式子!

师:(出示缺空的乘法口诀)你能补充这些乘法口诀吗?

生:(口中默默地试念)……。

师:(生答后)请帮忙点亮这些星?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想几乘6得24呢?4乘6得24,所以这颗星是4。

生2:我想四六二十四,所以这颗星是4。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比一比,看谁学得快。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经验,知道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比较简便,快捷的,课前也了解到学生对乘法口诀是相当熟悉,非常习惯用乘法口诀求商,可是学生在具体的计算时并不能想出相应口诀,并准确迅速地算出得数是几,如计算12÷2时,由于数据“大”,学生一时想不起用什么口诀,就顺着背口诀,但此题如果背2的乘法口诀,并不能背到“二六十二”,而且对于学困生来说,有时找到相应的口诀,还并不能马上写出得数,如二六十二,得数是多少,还是有点迷惑。因此本节课开课,我通过复习口算三组有联系的算式,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再复习口诀,渗透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的基本方法,并设计学生“点星”的变式的练习,让复习阶段非常有层次,为后面的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形成过程做好铺垫,同时,也能利用学习的正迁移,将前面学习过的内容进行类推,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之中,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教学例1)。

生:除法。

师:为什么?怎么列式?

生:求平均每行挂几面,就是要平均分,可以用除法:56÷8=7。

师:你是怎么算出56÷8=7的呢?先独立试做,再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2:等于7,我是想七八五十六。

师:还可以怎么想?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比较一下,用哪种方法最简便?

师:求56÷8的商,想乘法口诀中几八五十六?(齐答:七)所以56÷8的商是7。

…………。

师:如果“要挂成7行呢?”怎么列式?

生:56÷7=8。

师:怎么求出这个算式的商的?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还是想“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

生2:我是在想“七()五十六”呢?

师:仔细观察以上这两道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都用了“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

生2:用到的数字都一样,被除数是一样的,只是除数和商换了一下位置。

生3:用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个除法算式。

…………。

:新教材,将计算教学融入于解决问题之中,使得计算教学并不枯燥,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解决这一类问题可以用除法,除了可以感受除法的意义外,还可以促进解决问题的教学。本课主要讲计算,因而将重点放在计算教学上。虽然学生在列式后马上就能算出得数,但这个得数是怎样得出来的,能否说出思考的过程呢?此处,让学生之间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非常有必要,可是当询问几名学生后,他们的回答都一样:想口诀“七八五十六”。本节课的难点是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说出口诀并不能突破难点,那如何让学生经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呢?是先想乘法口诀,再想缺几,还是想“几八五十六”,得出应填“七”呢?乘法口诀学生已熟烂于心,学生也知道用乘法口诀求商简单,因此,要求学生想“()八五十六”就是让学生经历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这样在遇到较“大”除数的除法时学生能轻松地口算出结果。另外,将56÷8和56÷7两个算式进行比较,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乘法口诀与相应的除法的联系,从而熟练地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由于教师在此处关注了学生的学,让学生经历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效的。

二、关注学生的学需要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用好教材就应明确教材内容的层次结构和重、难点及习题要求。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联系师生的主要媒介。这就需要我们做智慧型的教师,灵活驾驭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元素,精心预设教学方案,发展课堂生成的空间。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解决主题图中另外两个问题)。

师:主题图上的另外两个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生1:用除法。

生2:49÷7=7。

生3:27÷9=3。

师:怎样求出它们的商?

生1:想几七四十九。

生2:因为七七四十九,所以等于7。

生3:想几九二十七。

生4:因为三九二十七,所以等于3。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算式,我们是怎样求出它们的商的?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计算除法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课前备课时,感到教学时间很紧,其实教学内容很简单,但由于对教材的钻研不深,总想着要把主题图中的问题都很好的解决,还要教学例1,如此一来,就相当于有三个例题了,给人感觉层次不分明,重点不突出,教学时间当然紧,前面讲得过多,学生练习的时间就不够了。课后仔细钻研教材,其实此处提供多余的信息是供老师选用的,并不需要花过多的时间去研究,还是应该以计算为主,不需要学生再次的研究,讨论,对于计算方法应该是通过例1的教学就应扎实地掌握的,此处只需要学生口头列式,口答出得数即可,这样节约下来的时间就可以给学生充分练习,因此课前应加强对编者编写意图的解读,这决定着老师对教材处理的方式,才能详略得当,游刃有余。

另外,对于练习的处理形式与方法,我也做了些研究。分层递进地设计练习,当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后,为了让学生能较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正确地求商,我加入了玩转盘的游戏,让学生的参与面广,扩大了练习的容量,密度;再完成课本p50页第1、2题就非常容易了;最后设计拓展题,让每名学生选一个写出算式,放在相应的得数下面。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笔者也有如下一些困惑:

2、将计算教学融入解决问题之中,那么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能用7—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到达要求。在教学例1之前,需要处理主题图,从而引出计算的教学,那么时间的安排上必然有一定的冲突,如何安排好时间成了一个问题。

分数乘法说课稿

《分数乘整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探究,合作学习的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的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可能已经会计算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式。但是,这节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多余。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凭借经验只知道怎么算,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尤其是对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为什么直接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而分母不变,学生不一定明确。因此,这节课不能仅仅满足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练一练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234的乘法口决

教学目标:

1.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3.发展迁移类推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熟记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7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那么要算出2个星期有多少天?3个星期有多少天?……要算出几个星期有多少天?怎样算最简便呢?如果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就能很快地回答出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动手用一组七巧板拼成一个图案,然后再与同桌交流,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请每小组挑选最满意、最美的图案,上台讲讲拼得像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用实物投影展出7个拼好的图案。

师: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拼摆了这么多优美的图案,那么你们能根据这七个图案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试试看能编几句就几句,并完成书中例1。

3.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如有的说乘法算式,有的写乘法算式,有的编乘法口诀等。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内容。

2×7=            7×2=                二七(      )。

3×7=            7×3=                三七(      )。

4×7=            7×4=                四七(      )。

5×7=            7×5=                五七(      )。

6×7=           7×6=                六七(      )。

7×7=                                  七七(      )。

提问: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7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的积都相差7呢?

5.学生活动:

2)你最喜欢哪一句口诀?不知道四七多少,怎么办?谁能想个办法?

3)熟记口诀。

同桌拍手背    四人小组背   开火车背    集体拍手背。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1、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抢答游戏。

2、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看图写算式。

3、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和第4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下课调查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哪能用到7的口诀的具体事例?

五、随堂练习。

口算乘法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王老师上的《口算乘法》这一课后,有以下的想法:

王老师让学生自主的从主题图中寻找信息,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王老师让学生自己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引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继而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然后在多种算法中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使算法得到了更优化,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探究口算算理时深入浅出,使学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这可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王老师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

《认识乘法》评课稿

9月30日,全体数学组成员听了于xx老师和王xx老师两位刚转入数学学科的老师执教的《认识位置》和《9的乘法口诀》两节课,两位教师经过精心准备,教学效果很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老师执教的《认识位置》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老师教态从容、大方,语言简练、又有亲和力,能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学生,值得我们学习。

这节课从游戏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于老师在自主练习环节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找一找、说一说、贴一贴,练习形式多样有趣,由易到难,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新知,而且潜移默化培养了了学生的观察、交流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王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在这节课的教学伊始,王老师用让学生欣赏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并提出在这首歌曲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字?当学生说到72和81时,张老师又提问:这两个数字相差多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自然出示情景图引出本课的教学。对有限的资源加以利用,不但引起学生的热情,也让学生体会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9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学习的前面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了,应该说学生对于9的口诀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在这里王老师也是让生自主编口诀,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并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自己的想法,完全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精神。

在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合作学习进行的。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王老师是因为留给了他们的足够时间去思考,又给予了他们充分展示发言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自己编口诀,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方法,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的乘法口决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能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编制口诀,培养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4、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五、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乘法口诀表、小黑板、64个小磁铁、胶棒。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我们给在坐的老师背一遍好不好?好,眯起你们的小眼睛,听我口令,一一得一,一二!

背的真棒!同学们在背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些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呀?()。

嗯,说的真好!口诀大家是掌握了,口算大家会不会呢?开火车吧?看谁说的又快又好。从你开始。回答完全正确。

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儿来表扬这些同学!(棒,棒,棒,你真棒!棒,棒,棒,你真棒!)。

(二)探索学习。

听说呀,我们班有许多又聪明又守纪律的好学生,马戏团的快乐小狗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要为大家表演数学节目呢!

2、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数,从左到右看有什么规律呢?从右到左看,又有什么规律呢?

(从左到右,每次多8;从右到左,每次少8)。

你们可真聪明,那同学们来猜一猜,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新内容呢?(8的乘法口诀)。

(三)编制口诀。

请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页,看上面的例5。

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个,老师要用他们来代表军乐队的成员,可以吗?嗯,我们来摆一摆军乐队的成员。

一行有几人?(8人,摆8个)。

这是几个8?(1个8)。

乘法算式怎么写?

你能说出口诀吗?

同学们非常聪明,我再摆一行。

那么两行有几人?(16人)是几个8?(2个8)。

说乘法算式。口诀怎么写?

摆出第三行,这三行一共多少人?是几个8?算式,口诀。

……。

同学们可真棒,一下子就把8的乘法口诀给编出来了,来,看着这儿,一起读一读吧?

(四)总结规律,帮助记忆。

下面小组合作把课本80页的空补充完整,完了之后,小组讨论一下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小组长负起责任,开始吧!

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注意要有顺序的观察哦!

从上往下看,第一个数每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八,积每次多8;

从下往上看,第一个数每次少1,积每次少8.

你觉得哪一句口诀比较好记呢?为什么?

你觉得哪一句口诀比较难记呢?如果忘了这一句口诀,应该怎么办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口诀记住,时间2分钟。

(五)检查口诀记忆情况。

1、记住了吗?现在同学们跟老师对口令。

2、好,今天我们又学习了8的乘法口诀,请你,把老师的口诀表补充完整,把他们贴在口诀表上。

3、接下来,三人一组做游戏,对口诀。谁愿意来?

远航提问,乔嘉怡对,王昊说式子。开始。

(六)拍手读儿歌,巩固知识。

同学们可真棒,不但自己编出了8的乘法口诀,还能用这么快的速度把口诀记住,老师真佩服你们!老师要送你们一个礼物,看看这是什么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只螃蟹有几条腿?(8条腿)。

一只螃蟹是8条腿,两只螃蟹呢?(补充完整儿歌)。

1只螃蟹(8)条腿。

2只螃蟹(16)条腿。

3只螃蟹(24)条腿。

4只螃蟹(32)条腿。

5只螃蟹(40)条腿。

6只螃蟹(48)条腿。

7只螃蟹(56)条腿。

8只螃蟹(64)条腿。

想吃螃蟹流口水,

钳子大大不是腿,

一下夹住你的嘴。

同学们拍手读一读吧。

还想读吗?这一次乔嘉怡站起来领着大家用对话的方式读一读。

七、当堂检测:

读得真好,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1、拿出一张5元,让学生算算2张、4张、8张各是多少元。

2、每斤草莓8元,买三斤草莓需要多少元?

3、懒羊羊运了7捆青草,沸羊羊运的是他的8倍,沸羊羊运了几捆青草?

八、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会背8的乘法口诀,会做关于8的乘法题。)。

同学们,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老师希望你们不仅能流利的背出8的乘法口诀,还要会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难题,发挥数学的作用啊!

《分数乘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分数乘法。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这一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分数乘法》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本节课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本章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学习分数乘整数,也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第二个层次学习分数乘分数。第三个层次学习混合运算,分数乘整数又是后两者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数学思考目标:学生通过体验,能够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所提高。

(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情感态度目标: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现状,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进而总结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由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模式,学会独立思考,积极交流,实现学习者自觉、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整个学习活动。

我准备的教具是:多媒体设备。

我准备的学具是:一张圆形的操作卡,目的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通过两组计算:

8+8+8=。

11+11+11=。

123111。

777555提问:怎样算简便?整数乘法怎么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热身,试想唤醒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加法计算的认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后面的例题教学作好相应的准备。

(二)导入新知。

(1)创设情境: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

(2)出示ppt,帮助同学理解题意。

(3)提问:每人吃个,你能在图中表示出这个已知条件吗?

(4)出示问题:三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呢?大家能不能在操作卡中涂色表示出了呢?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把计算与应用紧密结合,是新课标和本教材的特点。其次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解决这个这个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与交流。基础好的同学会提出加法和乘法两种解决方法。如果学生只列出加法算式,可以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的特点,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3个加数相同),提示3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怎么列式?引导出乘法算式。

最后在分数加法的计算熟练掌握的基础下,重点讨论3×如何计算,引导学生联系乘法的意义,通过加法计算的方法找到乘法计算的方法。在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因此22222323×就是三个相加,就是,等于,让学生明白分数乘整数的算9999理。

第一种方法是先计算,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再约成最简分数;第二种方法是先约分,再算出结果。说明: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但是“先约分再计算”的计算方法,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变小了,这样就便于计算,因此提倡同学们采用这种“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请同学们注意约分的书写格式:在约分时,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

(三)强化新知。

(1)一袋面包重,三袋共重多少?

109。

出示ppt结果是之后再强调一遍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10。

设计意图: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2)提出问题:一桶水有12l,3桶共多少升?桶是多少升?4桶是多少升?

设计意图: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分层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巩固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

练一练第一题。

2.巩固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以及如何正确约分的处理。

练一练第二题和第六题3.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八题和第九题。上课没有完成的留做作业。

2/9+2/9+2/9=3×2/9=1/3。

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和。

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作分子。

注意:分子、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小数乘法说课稿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简便算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则是: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3、集体讨论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精心选题,多层训练,——质疑总结,反思评价。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当然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很可能会不一样。)。

2、学生自己探究,验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原来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相等的。接着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我向孩子们提问: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孩子们可能有两种意见:能或是不能。针对不同意见,我会引导他们: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写,验证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尽量多让几组学生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学生汇报的同时,我会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在大家交流结束后,我这样引导他们:刚刚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再次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7。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0.65×202。

(1)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班内汇报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路,教师参与,适时点拨、引导,然后学生计算。学生完成后,教师抽取代表性的作业展示。

在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五、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交换率: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c+b×c。

o.25×4.78×40.65×202。

=0.25×4×4.78(交换律)=0.65×(200+2)。

=1×4.78=0.65×200+0.65×2(分配律)。

=4.78=131.3。

234的乘法口决

1、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1-5的乘法口决,进一步理解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2、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一句口决写出两个算式并熟记算乘加乘减混合式题。

3、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机、多媒体(乘法口决表)。

4、教学过程 :

步骤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3、4×3=3×2=。

3×4=2×3=。

口决:

4、下面每句口决,可以写出哪几个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一五得五四四一十六。

三四十二二二得四三五十五 1、 大家齐背1-5的乘法口决。

()五十五三()十二。

()四得八()四十六。

四()二十()五一十。

()三得九五()二十五。

3、列式计算。

1.5个3是多少?

2.4个5是多少?再加一个5是多少?应用题。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做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提问:这道题求什么?2个5的和是多少?怎样列式?

(3)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做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3)比较上面两应用题。 。

教学反思 。

教学《7的乘法口决》时的故事

本课是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再去编制7的乘法口诀,对于学生来说,并非难事,学生基本上知道了如何归纳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

我在教学中充分的利用了判断教学法,乘法算式的错误和乘法口诀的错误,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学习新知,并结合已经有的经验自己总结7的乘法口诀。并能帮助老师更正错误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计算1个星期、2个星期、3个星期、4个星期、5个星期、6个星期、7个星期有多少天。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学习新知,并结合已经有的经验自己总结7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总结并熟悉了乘法口诀而感到很高兴,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二、利用规律记忆口诀。

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引导学生利用上下两句口诀的规律来记忆。学生发现、总结出规律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7的乘法口诀”的局限性,达到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

三、在生活中找数学。

如:每条毛巾7元,家里每人要一条,一共要带多少钱?

它们都是来自学生所熟悉和喜闻乐见的事物,学生对之是愿意亲近的。这样就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再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这样就给单调的乘法口诀融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

本教学环节中,充分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每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牢牢抓住了每位学生的心,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活素材的挖掘,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对学生的评价不够,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收获。

教学《7的乘法口决》时的故事

一、3个“985”,求职不受苦;3个“211”,应聘都有招。

二、本科奔名校,硕士选专业,博士挑导师。

三、文科考生奔学校,理科考生选专业;无明确方向的考生奔学校,有明确方向的考生选专业。

四、一本重学校,二本重专业,三本重校名,专科重技能;重点大学看科研,普通本科看教学,三本以下看实践。

五、对于一般考生而言,有一个原则:高分考生,奔名校;次高分考生,奔特色;考分中上等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成绩一般考生,奔专业;成绩较低考生,奔实用。

六、其实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北清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

《认识乘法》评课稿

王老师的课带给我最大的体会是那儿童般的语言和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环节设计。本节课的亮点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

在导入阶段,教师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

2、在新知的教学中能突出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乘法的来历,在教学时,王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当学生列出了几个加法算式后,教师出示了2+2+2+2…+2=?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然后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乘法的来历就很明了了。

3、在练习中突破难点。

王老师设计的练习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尤其是后面的第4题,每竖行合作写算式时,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活跃的去做题。而老师在学生的反馈中也引导学生注意先想想是几个几,然后再列式,第六小题,涉及到了有加数不同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了不同的加数是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只是时间关系,要是再让学生说一说就更好了。

建议:1、在乘法的引入环节上。王老师引导大家列出了很多几个相同数相加的算式,然后又出示了几个算式去观察是几个几,最后由2+2+2+…+2=?引出了可以写成一个比较短的算式,从而介绍乘法。我觉得可以列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后,直接就介绍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再说说这是几个几,可以写成几乘几,这样会节省出后面练习的时间。

2、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体现的不太明显。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没有太多的体现。

3、在语言上要多强调是几个几相加,不要光说是几个几。

234的乘法口决

1、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教学重点、难点:比较熟练地口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教具、学具准备:

4、教学过程 :小黑板、投影机。

步骤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复习。

1、教师出示学过的乘法口决表,指名横背竖背、拐弯背。

2、教师板书:“二四得八”要求全班学生用小棒摆出这句口决的实物图,学生可能有多种摆法。

提问:这是几个几?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加法算式和乘算式应怎样列?让学生一一回答。

练习。

(1) 让学生用8个小圆片摆两行启发学生。

边摆圆片边想要算一共有多少个圆片,有几种算法。

(2) 引导学生先横看再竖看,然后让学生自己将结果填上。

(3) 让学生两个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小结: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教师让学生用8个小圆片摆2行,先横看,再竖看,各有什么结果?

小结:两个一位数相乘都可以用一句口决。

做练习十二的1-3题。

三、作业 、熟记口诀 。

教学反思 。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