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人民当家作主的心得(通用16篇)

时间:2023-10-31 06:55:56 作者:翰墨 优质人民当家作主的心得(通用1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记录自己成长轨迹的一种方式,也是对自己所走过的路的回顾。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人民当家作主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的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国家性质、公民、人民、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体制等概念和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虽有所接触,但非常有限,往往是一知半解,特别是从法律角度的理解更是非常缺乏,另外,初中生是弱势群体,又缺乏法律知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去保护。有的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但顾虑到对方是成年人,甚至是家长和老师,所以只好忍气吞声,用法律维权的意识比较淡漠。

2.学生的需要。

作为当代中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国家性质、能区分公民与人民的不同,树立起公民权利受法律保障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常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

1.情境激发入新课。

播放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片段。(附录2)。

教师小结:新中国的成立宣告,倍受压迫剥削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导入新课。

2.畅所欲言话主人。

(2)观察硬币上的国徽:理解国徽的内涵。由此引申出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范畴这一知识。

3.人民公民我来辨。

在学生阅读教材及教材漫画、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每人画一幅体现公民与人民关系的图示。

4.公民权利谁赋予。

设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谁赋予的呢?

学生回答——宪法和法律。引导学生用宪法中的条文来印证自己的回答。

总结出公民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两个概念。强调公民权利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赋予的。

5.公民权利谁保障之“你猜我猜谁是保护神”

课堂活动:猜一猜谁是保护神?

出示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所保障权利相关的法制漫画四幅。学生分析与漫画反映权利相关的的法律保护神是谁。

总结并引导学生理解立法保障的含义。

6.公民权利谁保障之“你说我说话维权”

课堂活动:列举自己或他人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后是如何维权的案例。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并明确维护合法权利最有力的武器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司法保障的含义。强调宪法是权利保障体制的核心。

7.总结升华“法斗士”

播放flash“法斗士”,引导学生讨论回答flash所反映的道理。

总结升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是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宝,是我们维权的利剑。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这把利剑,你便是一位“法斗士”。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教材中出现的很多知识均较抽象,初二学生还较难接受,如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等。另外教材在阐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时,p5最后一段由“人民”引入到“公民”感觉比较生硬和突然。教学时如何处理比较自然是一个问题。

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新推

《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好诠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是共产党人联系群众的一惯宗旨,是支撑国家兴旺发达的主要根基,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座佑铭,又是温暖千万民心的一盏灯塔啊。下面是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坚持“三心三问”,在从政为民的职业生涯中永葆“人民至上”情怀,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不懈奋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心中装着人民,时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忧人民之所忧体现了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以百姓心为心,切实关心群众疾苦。要带着一颗真心,深怀为人民服务的真情,从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要多到偏远贫穷落后的山区、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群众诉求强烈的区域去了解实情,去化解矛盾,多听群众的真心话,多办为民的实在事。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把群众的所盼、所愿、所求作为为民服务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一些雪中送炭的“为民真情”,少一些“锦上添花”的无用之功,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实效温暖民心。

要善于倾听,认真分析群众所提意见和建议,在群众的不同意见中拓展视野、开拓思路;

要吸纳借鉴,对群众提出的好的意见建议,要吸纳到推进落实工作和决策部署中来,汇聚形成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磅礴力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眼睛最雪亮,群众的评价最公允。问政于民方知得失。工作机制是否建立健全,工作方式是否严密妥当,工作成效是否体现民心,这些都需要问政于民,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积极接受群众的监督。问政于民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是转作风、立新政、闯难关的重要法宝。要大力发扬调研务实之风,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以闻过则改的态度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愿望,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从政施政成效的标准,依靠人民群众的认同不断修正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让改革政策、措施更顺民意、得民心,确保改革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最能描绘出党和国家的新气象新风采。基层干部作为抓好基层工作的核心力量,与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深,交流最多,必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用“真、情、实、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基层干部要铆足“丁是丁,卯是卯”的真劲,把提升政治素养摆在首要位置,始终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学习劲头,自觉学党章,按时上党课,并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在知信行中深刻领悟百年党史的波澜壮阔,把“真学习”当作解决好“我是谁”问题的重要抓手。将增强服务本领放在关键环节,甘当小学生,向领导同事学习,向人民群众请教,精准把握群众意愿,全面掌握解决群众问题的“小技巧”,不做“糊涂虫”,不办“糊涂事”,用“真本领”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基层干部要时刻把手放在群众的“脉搏”上,不断扩大与群众的接触范围,在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困的基础上,真正深入群众生产生活,与基层群众建立最直接的感情。也要常备“脚入三尺泥土”的激情,坚决防止“作秀式”调研,自觉加强斗争历练,不断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切实当好解决群众问题的“主攻手”。更要拥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性情,始终坚定拒腐防变的理想信念,筑牢政治纪律“高压线”,勇于将刀刃“向内”,勤于做政治“体检”,敢于向群众“亮牌”,做百姓信得上、靠得住的基层干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基层干部作为关键“枢纽”,要厚植实干精神,铆足“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劲,不让群众“雾里看花”,不给群众开“空头支票”,压实压紧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责任,抓牢抓细基层安全工作,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让群众的道路变得更宽,路灯变得更亮,水、电、网的使用变得更方便,娱乐活动变得更丰富,并持续完善扶贫机制,促进扶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全面降低返贫风险,切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用实干的姿态与作风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筑就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群众满意度是检验干部能力的“试金石”。俗话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干部要时刻抱有“感受力”,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当成老百姓,多交几个能交心的基层朋友,经常坐一坐百姓的板凳、吃一吃群众的窝头、干一干农民的农活,用实际行动缩短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也要时刻拥有“感染力”,能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党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到群众心里,不断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切实增强党员群众凝聚力,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就是要始终怀着人民公仆的初心,践行服务人民的使命。浓厚的“人民公仆情怀”,是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的表现。党员标准要求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在风浪面前抱持坚定立场,在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始终坚如磐石。

面对工作中的各种诱惑要勇于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守住底线,坚守初心,时刻警醒自己。以清廉之帚扫思想尘霾,以淡泊之心克内心欲望,以清源之气驱攀比之心。在干事谋发展上忠诚坚定的信仰信念,主动讲政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常常保持严苛的态度,修身严己,明礼诚信,将党员的模范形象在一言一行中描摹镌刻。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党的事业归结到最后就是为民谋发展,在为民谋幸福上要善打“攻坚战”,勇涉“深水区”。面对实际问题,面对人民发展,要常怀为民之心,锤炼迎难而上的勇气,锻造攻坚克难的本领,敢于为民承担棘手的事,敢于为民顶着压力干、冒着风险拼。有聚焦困难不放松,在工作中奋进拼搏的无畏精神。

“老老实实终究在。”党员干部要努力践行“踏石”之举,务“抓铁”之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谋划好、落实好每一项实际工作。要有不拒“细壤”之砌,不畏“背水”之侵,不惧“加固”之重,从严从实、狠抓“细末”筑牢工作之实。党员干部在落实工作上要敢于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事事为民想在前头、处处为民赶在前头,在为人民的发展上不计个人得失,勇当“拼命三郎”。

“人民是永远的靠山、永远的主心骨”,天下为公,人民最大。党员干部要倡议“公仆本色”拂拭初心,以“公仆行动”换得民心,恪尽为民之责,真正为群众生活谋幸福。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人民至上、做到清正廉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做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年轻干部要自觉补充精神上的“钙”,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时,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斗争、敢于亮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要认真做事情,不能只说不做,讲起来头头是道,抓落实虎头蛇尾;

要主动承担责任,该抓的抓、该管的管,不能遇事敷衍或推诿扯皮;

要虚心向领导和老同志请教学习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本领;

要吃苦耐劳,不怕环境艰苦,不怕任务艰巨,不怕工作复杂,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党和人民的信任,让年轻干部有了干事创业的舞台,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年轻干部当懂得感恩,学会珍惜,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先,看事业重如山,把心思放在工作上,立志干大事,躬身抓小事,埋头做实事,立足本职工作岗位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干好事、干成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年轻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实际行动造福人民群众。

要管好自己、约束家人,扣好为官从政“第一颗纽扣”;

要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和气节,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干事,做到无愧于心、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党。

基层干部身处民生工作一线,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呵护人民健康,当好人民健康的“保护神”。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最紧要的民生。基层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执行者和实践者,要充分认识保护人民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用心呵护人民健康。在导致贫困的诸多因素中,与健康相关的问题较为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更是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如果把人民健康保障工作做好了,不让“病根”变“穷根”,无疑会为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基层干部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心中重要位置,带着深厚感情、政治责任、敬畏之心深入实际,了解群众疾苦,关心百姓健康,多为群众健康创造有利条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卫生、体育锻炼等活动,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健健康康的美丽新农村。

心中有真情,脚下有力量。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有关群众健康的一件件“小事”,都是构成国计民生的大事。人民群众关心的健康问题是什么?是环境卫生好不好、食品安不安全、就医治病方不方便、养老服务顺不顺心,等等“小事”。着力解决好这些“小事”,就能真正贴近百姓的心。基层干部要以人民健康为己责、以人民甘苦为己任,始终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护民、惠民之心,察民情、接地气,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以一腔热忱为群众健康服务,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去办,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把小事办精致、把难事办稳妥,把“分内事”做出高水平,把“分外事”做出高境界,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任,更能体现一个基层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工作能力。

保护人民健康是共产党人职责所在、义不容辞。“岁月不居当初心依旧,为民情怀当抱朴为心。”基层干部要秉持赤子情怀,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顺应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向往,时刻把人民群众关注的卫生、健康、医疗等问题放在心上,引导群众树立卫生观念、健康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创造更美生活。要以百姓心为己心,以百姓事为己事,笃行实干、奋勇拼搏,以饱满热情聚焦为民健康服务解难题,着力疏通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环保、卫生、食品等方面损害群众健康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心得体会

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根本特色。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落实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能力。

第二段:自我认识与思考。

实践证明,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逐步走向基层民主,各级人大代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的逐步发展等,都是促进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社会效应不明显、参与度不够等不足之处,应进一步完善。

第三段:完善制度,发挥群众作用。

要提高人民当家作主的能力,必须完善我国政治体系,使之更加符合和适应人民群众现实需要。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拓宽人民参与政治的渠道,发挥群众的主动作用,使群众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权力和责任感。

第四段:增强法制意识,弘扬民主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增强法制意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司法公正、规范权利制度的实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也能够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加强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在国家治理中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同时,我们也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寻求技术及制度的创新,不断提高民主素质和情感认知,进一步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参与政治生活,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为我国的发展赢得更加良好、稳健的环境。

人民当家作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选用:合作教学。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解法相结合。

教学流程:

1、5分钟时政演讲,学生互动、教师点评;

2、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哪三个方面?本节课,我们就要在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相关内容。

学习新课:

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板书)。

学生回答: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讨论: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义务;(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教师:对。这种方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可以用个图示来把它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设计图示)。

(学生出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示意图)——略。

教师:点评(略)。

教师:该示意图表明: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出的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从面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性质,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要点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区别?(是不是只是开会而已——开会只是其工作方式之一;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出的代表组成的国家权力机关;)。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性质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板书)。

教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哪些职权?(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95第一段)。

教师:你能举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实例吗?

提交审议、通过《物权法》、选举法等,并请学生说出其中的变化。

教师:还有哪些职权?指导学生阅读p94材料;

归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活动:国家大事知多少?

2、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这些法律是由谁来制定的?

学生活动:略;

教师:

2、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板书)。

教师: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1)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板书)。

教师:如何理解法治?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请同学们各抒已见。

提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教师:(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你觉得我们国家还应制定或修改哪些法律、法规?为什么?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体现了我国公民权利的什么特点?请举几个例子。

依法法国,建设法治国家,首先政府要依法行政。

(3)政府要依法行政。(板书)。

教师:引用教材相关内容。

你身边有违法行政的事例吗?

今后,你碰到这类事情,该怎么办?

(4)个人要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板书)。

学生:议论,商讨。

教师:这幅漫画反映的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归纳: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离开人民的参与,支持,监督,要实现依法治国是不可能的。

(5)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板书)。

学生: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实施都离不开人民的参与、支持、监督。法律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法律是否得到真正的遵守、严格执行和公正、公平适用,需要人民支持、监督。总之,没有人民的参与、支持、监督,依法治国就是一句空话。

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人民代表依法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第个同学都要从小树立法治观念,认真学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人民当家作主

释疑: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不可能人人都亲自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人民行使权力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这就是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因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的权力通过选举、监督、罢免人大代表来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

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释疑: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形式多种多样,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制度来实现、来保证。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政体,是全国各族人民管理国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们党在政权建设中走群众路线的最好的、最有效的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一是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二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集中人民的共同意志,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是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总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是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国家经受风险考验、克服各种困难的可靠保证。

3.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之间有何区别?

释疑: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1)两者解决的问题不同。民族自治区是根据我国的民族政策为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妥善解决香港、澳门、中国台湾问题,为实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设置的。

(2)两者实行地区不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定地区,特别行政区是在香港、澳门、中国台湾等特定地区。

(3)两者权限不同。民族自治区有民族自治权,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

(4)两者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友情提示。

讲练互动。

【例题1】某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按预定程序进行大会表决,一项项议程顺利通过。当进行到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决议表决时,参加表决的474名代表中只有218人投了赞成票,没有超过半数。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未获得大会通过。

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说明了什么?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可以看出材料大意是: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决议申请在本市人大进行表决时,由于没超过半数而被否决。联系所学知识,体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及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等方面。

答案: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说明了: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是代表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人民不满意,人大代表不赞成就是人民不赞成;体现了人大代表的民主意识增强;体现了人大代表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职责的意识增强;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接受它监督,向它汇报工作。

绿色通道 此题属于说明、反映类试题。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或“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等,多用于考查我们的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类试题的解答对策是:先回答出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

变式训练:

1.(四川广安中考)xx年3月5——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和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通过了其他一些重要报告、决议。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c.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解析: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和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通过了其他一些重要报告、决议,表明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a项与题干无关;材料中没有表现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有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b。

【例题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党和国家实施了(   )。

a.科教兴国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解析: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

答案:b。

绿色通道 当前试题的题型很开放,结合时政、贴近生活,材料新颖、趣味性强。但是开放的同时仍然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式训练:

2.(江苏南通中考)背景:xx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跨入崭新的社会主义时代,少数民族自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百万翻身农奴过上了当家作主的幸福生活。

辨题:确保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利就能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和发展。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作用。西藏自治区40多年的发展历程,充分显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成功实践。

答案:(1)我国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能够调动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和发展。

(2)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和发展还必须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也少不了国家政策的扶持,当然更离不开少数民族人民自身的努力。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懂得公民权利的实现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主人的地位;公民的权利是怎样得到保障的。

教学难点:人民和公民的关系。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讲授法。

导入新课: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青少年作为中国公民,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权利,正确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知识。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板书)。

1、国家的性质(板书)。

教师提问:

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了解我们的国徽吗?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多媒体出示或请同学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划书。

教师小结: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不是任何场合都可以悬挂,国徽的图案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维护国徽的尊严。

2、我们的人民(板书)。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划书。

教师小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范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人民当家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板书)。

1、公民基本权利(不是)。

大家都属于人民,我们自己就是国家的主人。在我国作为人民,宪法赋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各项权利。

阅读p5材料,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提问:

(1)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公民权利的含义(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

(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举例: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板书)。

看漫画,思考问题。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是不是年满18周岁才成为公民?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是,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

教师讲解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1)含义不同。

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我国,公民的概念与国籍相一致,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以,确定是不是我国公民的唯一条件,是看他是否取得了中国国籍。人民是指国家的主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2)范围不同。

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却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公民。

(2)性质不同。

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3、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板书)。

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p6(小品表演)。

(2)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3)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教师小结: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它包括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板书)。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提问: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怎样的?(p7写一写、说一说)。

案例分析p7。

(1)阅读案例。

(2)讨论:傅某把6名同学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什么权利?(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利。)。

(3)6名同学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教师点评及小结,略。

4、司法保障的含义(板书)。

教师讲解并指导学生划书。

课堂小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课堂练习:见练习册。

人民当家作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重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难点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具。

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程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1)、含义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3)政治自由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的两个观点,并思考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才是正确的?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自由是相对的,以法律为基础的。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因此,观点一错误,观点二正确。(4)监督权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2、公民的政治义务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10页,看看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教师活动:大家可以看课本p10页,思考公民履行政治义务应该做什么?二、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教学过渡:知道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呢?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的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教师点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从执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不是绝对的平均。(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对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如何结合: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三、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页,思考图中反映了我国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权利,履行了哪些政治性义务?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略)。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缓和的产物。国家是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

2、国体即国家的政治体制。政体决定国体和政党制度。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4、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全民性和平等性。

5、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具有制度保障。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6、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专政职能不断弱化。

7、(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2)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民主。

8、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都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

9、民主是与专政相对立的政治制度。

10、民主是专政是保障,专政是民主的基础。

11、选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权利。

12、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体现了公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13、监督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14、没有法律的地方就没有自由。   。

1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和立法上的平等。

1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17、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

18、在我国,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19、公民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同时,国家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

20、崇尚民主和法制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

2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         )。

二、主观题基础知识梳理。

(一)、人民民主专政。

1、(1)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是什么?

(2)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或我国人民民主)的两个特点?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

2、为什么我国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公民应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参考p9上小字部分)。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哪三个基本原则?

理解这三个基本原则。

(三)、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1、我们公民政治生活的有哪些主要内容?并分别对四点简要理解。(教材p12——13)。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板书)。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板书) 。

1、国家的性质(板书)。

教师提问:

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了解我们的国徽吗?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多媒体出示或请同学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划书。

教师小结: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不是任何场合都可以悬挂,国徽的图案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维护国徽的尊严。

2、我们的人民(板书)。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划书。

教师小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范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人民当家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板书)。

1、公民基本权利(不是)。

大家都属于人民,我们自己就是国家的主人。在我国作为人民,宪法赋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各项权利。

阅读p5材料,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提问:

(1)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公民权利的含义(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

(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举例: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板书)。

看漫画,思考问题。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是不是年满18周岁才成为公民?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是,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

教师讲解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a含义不同。

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我国,公民的概念与国籍相一致,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以,确定是不是我国公民的唯一条件,是看他是否取得了中国国籍。人民是指国家的主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b范围不同。

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却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公民。

c性质不同。

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3、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板书)。

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p6(小品表演)。

(2)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3)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教师小结: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它包括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板书)。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提问: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怎样的?(p7写一写、说一说)。

案例分析p7。

(1)阅读案例。

(2)讨论:傅某把6名同学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什么权利?(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利。)。

(3)6名同学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教师点评及小结,略。

4、司法保障的含义(板书)。

教师讲解并指导学生划书。

【小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课堂练习:见练习册。

高一新课程《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案

[课标要求]课标对这一部分没做要求。

[知识体系]。

一、国家的基本知识。

1、国家的产生。

2、国家的含义。

3、国家的类型。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的国家性质。

二、民主与专政。

1、民主的含义。

2、民主的特性。

3、我国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4、我国民主的特点。

5、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

[教材设疑提示]。

1、教材第4页: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1)比较两次洪灾发生的不同时代,从社会制度方面思考: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提示:1931年发生洪灾时,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发生洪灾时,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

(2)比较两次抗洪救灾的过程,从国家政权方面思考: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提示:1931年发生洪灾时,国家政权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为其阶级利益服务。19时,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政权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

提示:(列举事实略)通过事实,我们可以看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人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许多方面,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生存权和发展权,要保障和发展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入手,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人权事业还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人权状况会得到不断改善。

3、教材第7页:请你根据上面的论述对以下两种观点加以解析,并说明理由。

提示:观点一和观点二都是片面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同其他类型的国家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1)相同点:从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来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同其他类型的国家都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2)不同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同其他类型的国家不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它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教材第7页: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阐明“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这一道理。

提示: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着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高一新课程《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案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是真正的大多数人的统治,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五教学建议。

本框题是政治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概念、原理有较大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

六、课前准备。

1、热点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

一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新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完善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2从侧面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与广泛性。

3农民工畅所欲言,反映民生史我国民主管理的新发展。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专家点评”,了解国家性质的有关常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教师活动: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最大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上。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现阶段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包括,工、农、知、干、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说课稿

1、思想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这种本质上的确定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不能仅定位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应该侧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要达到这一目标要通过回归生活方式来实现,这个生活指的是社会生活,要做到教育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点拨讲解疑难问题,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等方面。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地教师决不代办,要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我国,人民怎样管理国家的?怎样实行依法治国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很清楚,甚至有的认识还是错误的,所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1、情感价值态度观:认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觉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3、知识与技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及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依法治国的含义、要求和意义。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意义。

情境教学法阅读归纳法案例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出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长龙图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最根本要坚持“一个统一”,引出大课题。

教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今天,我们在学习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基础上,走进政治建设。在我国发展民主政治最根本的要实现“一个统一”——把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矛盾,引出探究问题。

出示:龙井市举办梨花节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梨花节的决策过程,激发思维矛盾,引出探究问题一。

教师说: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看看这是我们龙井的什么节日?出示图片。

教师说:阅读这段文字,提炼出龙井市决定举办梨花节经过一个怎样的决策过程?(一生阅读之后找一生提炼决策过程)。

教师布置任务:同学们阅读教材74页第一段文字,完成图示内容。(找一生完成)。

教师提问:

1、是谁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呢?

2、人民代表是怎样产生呢?

3、人民代表通过哪些国家机关行使职权?

4、归根到底是谁在管理国家?

教师总结:龙井市举办梨花节为什么由人大代表提议,再经人大会决定,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把人民管理国家的这种方式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也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完成板书)。

过渡:人民代表通过国家机关来行使职权,国家机关之间会存在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观察中央国家机构图,总结出来。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中央国家机构的关系。

出示图示,学生观察总结。

过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呢?请同学们阅读75页正文归纳出来。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学生阅读归纳,教师出示图片资料,学生辨别。

教师总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如此之高的职权,由此可以看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四)连连看。

用连连看的形式区分易混词语。

(五)王维忠。

同学们边读边思考,王维忠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学生阅读并表达思想情感。

设计意图:在探究一这一环节中,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阅读归纳法两种教学方法,将时政资源、乡土资源等生活资源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丰富充实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病魔使王维忠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议案给我们启发,他积极倡导完善国家法律,这对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有什么作用呢?(保障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探讨第二个问题:

探究问题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国策。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76—77页正文,完成自主学习八个习题,将书中具体位置标记清楚就可以。

(二)成果展示。

同学们将困惑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三)合作探究。

1、公安部重拳打击瘦肉精犯罪活动。

同学们可以从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和公民等角度考虑,前后左右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教师总结:要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而且缺一不可。同时还要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过渡:在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出现了很多新鲜事物,我们去看一看。

3、网络问政和听证会。

出示图片和资料(学生读材料)。

教师设疑:同学们结合77页小字内容,讨论两个问题。

教师总结:广大公民积极参政议政,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机关依法行政,目的还是执政为民,也体现了人民是国家主人。所以不管是网络问政还是参加听证会都说明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个道理。

(四)知识梳理。

教师说:下面我帮助大家对依法治国梳理一下知识体系。我们学习了依法治国的含义,解决了什么是依法治国的问题,这是是什么what;清楚了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解决了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的问题,这是为什么why;学习了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解决了怎样推进依法治国的问题,这是怎么样how。我们是用3w的方法来认识依法治国的。今后认识一个事物从3w方法入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借鉴。

1、学生谈启发。学习完这节课,相信同学们会有一些思想感悟,谈谈看。

2、教师谈启发。我把我的感受用一副对联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读一下。

上联:关心国事参政议政恪守职责;下联:学习法律守法用法造福社会;横批:当家作主。

希望这节课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感谢同学们!下课。

高一政治知识点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的本质: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2)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4)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5)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6)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的表现:依法打击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及犯罪活动。

(7)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两个只有。

(8)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

(i)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的基准: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

(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6)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树立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

(7)如何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1)关于政治生活的信念:崇尚民主与法制。

(2)政治生活的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

心得体会人民

第一段:介绍人民的重要性和主题的重要性(200字)。

人民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和力量源泉,他们是社会的主体,是国家的主人。因此,人民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必须高度重视和尊重。心得体会人民主题,是一个关于人民的思考与总结,是对人民地位和作用的深入认识,也是对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完整的解读。通过对人民主题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地认识和理解人民,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第二段:分析人民对国家发展的贡献(200字)。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他们用鲜血和汗水创造了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的辉煌。不论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还是文化传承,人民都是推动力量。他们勤劳智慧,艰苦奋斗,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人民是国家发展的最大红利,广大人民群众蕴藏着巨大潜力和活力,只要给予他们机会,他们就能创造奇迹。

第三段:阐述对人民的执政理念(200字)。

人民至上是一个好的执政理念。领导者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帮助人民解决实际困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领导者要走进人民,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苦,制定出更好的政策,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切实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只有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人民才会事事相信和支持领导者,社会才会和谐稳定。

第四段:发表对人民力量的思考(200字)。

人民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人民不仅在政治上有巨大力量和决定权,也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人民的力量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历史上,大量的人民群众通过团结斗争,推翻了封建制度和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因此,人民群众的团结和力量是无与伦比的,只有人民团结起来,才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梦想。

第五段:总结心得与展望未来(300字)。

通过对人民主题的思考,我深刻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和力量。人民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计划和目标都是空谈。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有正确的政策和机会,人民就能够创造奇迹。因此,作为一个领导者或公民,我们应该时刻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关注人民的诉求和困难,积极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同时,也要倡导人民参与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发挥人民智慧和力量,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和国家。

通过对人民这一主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人民的作用和力量,强调人民的地位和作为社会主体的决策力,实施与人民心意相搏的政策和制度,取信于人民,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富强,以及广大人民的幸福安宁。

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读后感集合

读了《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以后,越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而言,坚持“人民至上”、贵在“自觉践行”。唯有如此,方能在新征程上蹄疾步稳、砥砺前行,更好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再立新功。

党的创新理论是照耀新时代的思想灯塔。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用党章党规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检视自己、要求自己、改造自己、提升自己,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的“定海神针”,把提升党性修养作为人生的“必修课程”,把为党的伟大事业奋斗终身作为人生的“靓丽底色”,把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人生的“第一准则”,矢志不渝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新征程上续写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新辉煌。

众所周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常言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时刻谨记“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要求,深刻明白自己只是“人民的公仆”,切实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履职尽责上,谋长远发展大计,增千家万户福祉,让广大群众满意。特别是处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继续按照党中央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精准高效把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干得更好更出色,真抓实干把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之事谋得更深更扎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切实为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立身做人、为官从政提供了基本遵循,对于把党的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发挥了重大作用。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接续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必须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为党工作、为民用权;牢记纪律规矩底线、法律法规红线,秉公办事、依法用权;常怀敬畏敬仰之心、为民利民之心,谨慎行事、廉洁用权;坚持党务依规公开、政务依法公开,规范透明、阳光用权,切实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彻落实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读后感集合

党员干部当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根植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坚持“人民至上”,要坚定不移顺民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群、干群关系好比鱼和水关系,只有鱼水情深,国家这条大河才能长治久安。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任何时候、任何环境,共产党人都不能忘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扛在肩膀上、落在行动上,像“扶贫之花”黄文秀那样,心怀贫困群众,用心用情、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忧所盼的问题。要着眼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站在人民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至上的观念,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坚持“人民至上”,要持之以恒听民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只有走出去、沉下去,把调查研究的主阵地放在基层一线,深入实际调查问题,才能真正摸清群众所思所盼、所急所难。党员干部要学会倾听群众的家常话,要学会倾听群众的牢骚话,要学会倾听群众的苦水话。从家常话、牢骚话、苦水话中找准群众的关注点和新要求,提炼带有普遍性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查找不足和原因,明确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的方向、措施和责任。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会放下架子,不以领导干部自居,保持客观立耐心倾听,与群众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坦诚相见,让群众敞开心扉诉说,从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中听出鞭策和警戒,在工作中顺民意、解民忧。

  坚持“人民至上”,要凝心聚力实民生。***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必须见诸于实践和行动。在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至上落实到行动中,把初心使命融入工作中,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上面,俯下身子察民情、解民忧、纾民怨,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