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实用18篇)

时间:2023-12-02 10:29:40 作者:书香墨

教学改革是指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对教育教学体制和教育教学内容进行的改革和创新。这些教案是经过多位优秀教师精心编写和实施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

使学生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算理,学会求两个数的饿最大公约数的饿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和互质数,举出一组互质数。

2、写出36的约数,60的约数,36和60的公约数,36和60的最大公约数。

二、教学新课。

2、教学例3。

观察、比较、议论:

(1)36和60的公有约数是几,全部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的积是多少?

(2)36和60的公有质因数与他们最大公约数12的质因数相比,有什么发现?

(3)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议论。

3、巩固练习。

4、试一试求下面两题的最大公约数。

5、教学例4。

(1)求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2)引导学生探求观察思考。

观察上面三组数和他们各自的最大公约数,发现什?

6、教学例5。

(1)求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2)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这些数的最大公约数。

(3)教师学生共同。

(4)练一练。

(5)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三、布置作业。

反思:我认为这几点我做的不好:

1、没有让学生真正懂得为什么两个数全部共有质因数连乘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所以在下面的练习中学生知识照搬照抄。缺乏灵活性。

2、对于有特点的两组数:互质数和约数关系时的教学缺乏举例,与学生的自我思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4)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运用知识。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拿几个学生的上投影仪上长方体讲评。

(二)游戏:比一比。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小组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练习三3—6题。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

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练习:

第3题:

分一分,说一说。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梨,动手分一分,

然后说说分的过程,

最后填空:一共有()个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

每盘放()个。

第4题:

圈一圈,说一说。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提出问题: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空,集体订正。

说说是怎样圈的,圈的结果怎样。

问:除了圈一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想乘法。

(4)、除法初步认识(一)。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62、15、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

(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17、45。

四、结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大家所提的数学问题中有2个涉及“9加几”,我们就先解决饮料瓶数问题(课件呈现主题图中饮料图)盒子内有9瓶饮料,盒子外有3瓶饮料,如何求饮料的总瓶数?请同学们想想怎么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9+3。

教师:谁来说说结果是多少?(继续板书:9+3=12)。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9加3等于12的?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饮料瓶,摆一摆,看看你能用哪些方法计算9加3。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或者小组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然后全班交流。

师:哪一位同学说一说你的算法?

(1)把9看作10,10+3=12,3—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红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2):接着往后数3个,10,1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蓝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3)9和1组成10,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得10,再用10加2得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小男孩的方法。

教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鼓励学生大胆说。

学生:我这样算……。

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例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师小结算法。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算法算起来又快又准?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说一说。(师注意组织课堂中的小组讨论,避免一个孩子说其余的都在玩的情况出现)。

谁到展示台上演示这种算法?

指名演示,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时评议。

师:我们可以把这种算法写出来,大家注意看。(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写出算法,这个观点我不同意,费时费力难度不是一点的大)。

师:先把3分成1和2,再把9和1凑成10,最后10+2得12.师边写边示范。

师:这个方法就是叫做“凑十法”。你们学会了这种方法吗?下面再来试着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吧。

课中活动。

唱歌:青蛙跳水歌。

1只青蛙跳下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跳下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跳下水,6只眼睛12条腿。

4只青蛙跳下水,8只眼睛16条腿。

设计意图】消除课中的疲惫现象,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利于学习后面内容。

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已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用和小动物捉迷藏的形式出示5以内的数的分与合卡片,让学生猜小动物们身后藏的数字。(设计意图:小学生比较喜欢小动物,用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复习旧知,既为本节课的学习辅垫,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师结: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4、学写算式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算式(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算法: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了,也是对简单数量关系的渗透)。

5、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提问:要算出一共多少人,就是把左边1人和右边2人怎样呢?

(3)追问:把1人和2合起来,可以写出什么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算出得数。(设计意图:有前一例题的基础,这里可以简单一些,并且多进行同桌交流,给每个人更多的`锻炼机会)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6、小结“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1+2”呢?可能怎样算它们的得数?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3、送信游戏(“想想做做”第5题)动物王国国王送来了许多奖品,要想得到奖品,必须把信送对(准确计算出信封上的加法算式)(设计意图:课将结束,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把本题设计成答对题得奖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把加法计算从看图算到脱离图进行计算,从计算到课堂都达到了高潮)。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再次带学生回忆加法的含义、加号、等于号,算式的读法,加法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6题。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知道如何看整时和半时。而本节课则是教学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从而构建学生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时间、表示时间,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会正确读、写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在认、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蕴含的时间观念。

3、通过时间与生活联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宝贵,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时、分的认识。

几时几分的认读。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学具——小钟。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想认识她吗?(课件出示婷婷的录像)。

师:看一看婷婷在干什么?

生:起床、吃早餐、上学、上课。

师:她什么时间起床?你是怎么认的?

她什么时间吃早餐呢?怎么认的呢?(学生一一口答)。

师:婷婷上学和上课的时间你们都会认吗?跟你同位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归纳: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二、指导探究。

1、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2)是几时几分呢?谁会认?(学生尝试认读,并指导写出9:15)。

(3)分针指着3,为什么不是3分,而是9时15分呢?(学生尝试说)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

师归纳: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4)分针指着数字3是15分(出示钟面模型),分针指着其他的数字是多少分,你们知道吗?同位互相说说,并在书上填出来。(学生先讨论,再独立填,然后集体反馈,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指着模型)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2)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板书:1时=60分。

3、新课小结。

除了能认几时整、几时半,我们还会认几时几分了。为我们的进步鼓掌!

三、实践运用。

1、小游戏。

小游戏——“我来拨钟你们说”

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是几分吗?(师生互动)。

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生生互动)。

2、婷婷特别喜欢参加学校里的活动。老师给她拍了几张照片,想看看吗?(课件出示:跳舞——2:40,捏橡皮泥——3:05)。

师:她在什么时刻参加什么活动?(学生说)。

这两个时刻你们还会写吗?(学生独立写,重点指导3:05的写法,集体反馈。)。

3、拨一拨,说一说。

(1)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课件出示),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有时刻2:55的钟面)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2)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

4、连线。

(1)电视节目这么好看,有几只小动物也想来看呢。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座位,请同学们帮助他们找一找,要求动物身上的时刻和座位上的时刻一样。(课件出示小动物身上的钟面和凳子上面的时刻)。

(2)拿出作业纸,自己找一找、连一连。

(3)小狗怎么没有座位啊?这儿还有一个空位置,谁能说出它的时间?(学生说,课件出示并完成连线)。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婷婷的学习和生活。你们喜欢跟她交朋友吗?我们不仅跟她交上朋友,还要向婷婷学习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附: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1时=60分2时40分3时5分。

2:403:05。

五、教学反思。

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

师:(课件出示图片)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生:做操。

师: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出示钟面9:15),你们还会认吗?是几时几分呢?

生1:9时15分。

师:你还会认这个时刻,真了不起!

生2:还可以说9点一刻。

师:你还知道9点一刻呀,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妈妈跟我说的。

师:你是怎么认的呢?

生1:时针走过了9,就是9时多了。

生2:分针走1大格是5分,走2大格是10分,走3大格就是15分了。

师:可我看到了分针指着3啊,为什么不是3分而是9时15分呢?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

师:分针怎么走的啊?

生1:分针走了15下。

生2:分针走了15个小格。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那么分针走了15个小格,就是15分。

反思: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结合婷婷做操的情境引出认时刻的教学。在认9时15分这个时刻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认时刻。孩子们各人说着各人认时刻的方法,当老师肯定他们认对了的时候,学生的喜悦之情真是无法言喻。

活动一: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指着模型)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师: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生:可以用等号表示。(教师板书:1时=60分)。

师: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活动二:从钟面上认读时间。

师: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对应的是几分吗?(教师拨钟学生认)认得真快!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学生相互开展活动)。

活动三:从实际生活中认读时间。

师: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课件出示),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有时刻2:55的钟面)同学们请你猜一猜。(生猜,并说说如何认的)。

师: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吧。(学生活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唐老鸭博士(电脑演示).唐老鸭博士:我是唐老鸭博士,你们看,这里是数学王国,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数学王国呢?但是要打开这扇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要你们能闯过三关,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怎么样,小朋友们,有信心闯过三关吗?那就开始吧!

(1)54=50+( ) 68=8+( )

这两道题都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成了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

学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

学生:秋天。

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进入新课。

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

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

学生:3朵/4朵。

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

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

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很对,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知识目标: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图案为圆形)。

2、能力目标: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并能独立画出圆形。

3、德育目标:利用观察法、操作法等来引导幼儿学习。教学重点:

1、指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能在图案中找出圆形。教学难点:

1、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出圆形。教学方法:

1、观察法2、示范法3、提问法4、操作法等。

1、若干个圆形实物图(硬币、眼镜、手表等)

2、铅笔、白纸(学生自备)

3、几张缺少轮子的图片

1、引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告诉我这些是什么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认识这些东西,那大家看一看这些东西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嗯,对了,大家真聪明,这个就是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圆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师学习画圆啊?拿出大家带来的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好不好呀?小朋友们,注意哦,画的时候不要弄伤自己的.小手哦!”(教师提醒小朋友安全问题)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呀?这些车子能开吗?为什么能开或者不能开呢?”(师生互动)呀?教师:“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大

家都学到了什么是圆形,那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圆形,然后指给爸爸妈妈看,好嘛?那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馈:

1、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学习,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所学知识。

2、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一、创设学习情境。

二、6、7的基数含义。

1.观察主题图。

2.教学6和7。

(1)、认识6。

师: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还有数量是6的事物吗?

6张桌子、6个小朋友,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6个小朋友,6张课桌,6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6像什么?

(2)、认识7。

师:图上有数量是7的`事物吗?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7个人,7把椅子、7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个新朋友,6和7。

(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3、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们先拿出6根小棒,请你用这6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快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

4、拨一拨。

师:请一位小朋友认真看,仔细数,看他拨的对不对。

师:回忆一下你刚才拨珠子的过程,5添上31是几?6添上1是几?7比6多几?……。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你能把这把直尺补充完整吗?为什么这样填?

填完后让同学拍着手读一读。

5、比大小。

三、教学6和7的序数。

1、教学金鱼图。

提问:左数第一瓶有几条鱼?左数第六瓶有几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几瓶?左数第7瓶有几条鱼。

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几个问题?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戏。

师:请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前面扮演小动物。

(1)、老师提问题,下面的同学注意听,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好。

四、总结。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两个朋友啊?

五、教学6和7的写法。

同学们认识了6和7,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写6和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4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第2——5页(数一数)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实物投影仪一台。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

2、正确地掌握10以内连加的计算。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课型

运用图理解连加含义

教具

小棒等

板书设计

5+2+1=84+3+1=8

复习时反复巩固两个数相加表示把两个数和起来的意思,由此自然将知识迁移到三个数相加,也表示把三个数和起来,从算式意义的理解上就容易多了,再将计算弄懂深化,效果较好。

环节设计说明或修改

1、口算。

8+2=10-3=8-7=6+4=0+9=

5+5=10-8=2+5=3+7=10-2=

4+3=7+1=

2、看图写算式。

(手绘图)

提问: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加法计算?

1、教材72页小鸡图(1)

电脑显示:先出现地上有5只觅食的小鸡,然后,从竹林后面跑来2只小鸡,然后再出现1只小鸡,观察完动态画面后,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提问:地上的小鸡由哪几个部分组成?(3个部分)

      再把7只小鸡和最后跑来的1只小鸡加起来,(把7和1用线连起来,成5+2+1,就是8只小鸡,在算式后面写“=8”)

让学生说一说连加应该怎样计算?

小结:三个数连加,要先加前面两个数,再把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

2、教材72页做一做左边第一道题。

摆小棒。在自己的课桌上先摆4根小棒,再白3根小棒,(与前面4根要分开距离)最后再摆1根小棒。

根据自己摆的图,想一想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板演。4+3+1=8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连加的时候要怎样计算呢?这些问题先让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的是3个数连加,计算连加的时候,要先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再把得数加第3个数。

1、教材73页练习十一的第一题。

2、教材73页练习十一的第二题。

引导看燕子图,先把题意理解清楚。

问:电线上停着几只小燕子?又飞来几只?后面又再来几只?让学生填写算式。

问:3+4表示什么?再加2又表示什么?

3、教材7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三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评讲,对个别题进行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4、教材7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四题。

要求: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都要占一小格两个算式之间要空两个小格。然后让学生独立练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1.观察主题图。

2.教学6和7。

(1)、认识6。

师: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还有数量是6的事物吗?

6张桌子、6个小朋友,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6个小朋友,6张课桌,6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6像什么?

(2)、认识7。

师:图上有数量是7的事物吗?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7个人,7把椅子、7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个新朋友,6和7。

(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3、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们先拿出6根小棒,请你用这6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快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

4、拨一拨。

师:请一位小朋友认真看,仔细数,看他拨的对不对。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你能把这把直尺补充完整吗?为什么这样填?

填完后让同学拍着手读一读。

5、比大小。

1、教学金鱼图。

提问:左数第一瓶有几条鱼?左数第六瓶有几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几瓶?左数第7瓶有几条鱼。

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几个问题?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戏。

师:请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前面扮演小动物。

(1)、老师提问题,下面的同学注意听,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好。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两个朋友啊?

同学们认识了6和7,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写6和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教师都能按照要求提前备一周的课,课时量充足。能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二次备课,逐步完善预设的过程。如王校长《识字6》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请你向外国友人介绍一处景点”的活动,让学生将词串表现的情境用语言描述出来,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夏金侠老师《识字8》教学预设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了“我做你猜”的游戏和“看图说句话转转盘”的预设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陆璐老师设计《朱德的扁担》一课时通过具体语境和插图理解“山高路陡”,显得扎实有效。

2、多数教师教学目标明确,能运用新理念设计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能注重关注学生个体,注重情境创设和兴趣培养,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内化,注重实践性与拓展性。如:丁礼秀、石德芬老师在备课中进行了很好的体现。

3、教师们能重视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使板书真正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张灵宁老师让学生画一画秋姑娘写的信的样子,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王越越老师设计“秋姑娘的信还会写给谁?”鼓励孩子想象写话,捕捉了文本中生成点;毕言琳老师设计让学生编课本剧演一演,注重了语文的实践性。陈晓飞老师的《梅兰芳学艺》板书设计抓住“勤学苦练”突出从“没有神儿”到“有神儿”的变化,理清了文脉。

4、教师们对教学的反思态度,比以前更认真了。很多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总结得失,撰写课后反思,写得实在,具体,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进一步改进。如杨霞兰老师能从指导朗读方面反思了《我叫神舟号》的成功做法;刘暄老师在《江南》一课反思时不仅反思了自己的教法还反思学生的学法;周寰寅老师反思《识字7》时围绕“图文结合识字”深入展开,针对性强;潘成越、朱小力老师的课后反思详实、丰富,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一读。

5、手写备课的教师态度认真,页面整洁、清楚、美观。老师们备课态度认真,工作扎实。母案中圈圈点点,并且对现成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地增、删、改、批,留下了老师辛勤耕耘的串串足迹。如王越越老师、陆璐老师的备课笔记看着真是一种享受。

6、方余顺、周寰寅和满斌三位教师的工作态度更是值得学习,他们不仅要备好自己主学科的课程内容,在兼职学科的备课上也毫不马虎,教案备得非常认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