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先进材料汇报(精选13篇)

时间:2023-12-03 11:25:11 作者:BW笔侠

汇报材料的语言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所需信息。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有关汇报材料的参考,那么请阅读以下这些精心挑选的范文,或许能够帮到你。

驻村第一书记疫情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只要心怀暖阳,何惧x不灭。在当前全民抗x的关键时刻,面对x防控物质紧缺难题,他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急忙从村里赶往省城,自掏腰包、千辛万苦联络货源购买了x万只口罩赠送给所驻镇村用于x防控,他就是x镇x村驻村第一书记x同志。

x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大年初五,一接到归队“抗x”的通知后,还正在老家过年的他,马上自驾x个小时,一路奔波一路逢检赶到村里报到,并立即投身到所驻x村的x防控工作中。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被推举为x村x防控党员先锋队队长,每天坚持与其他党员干部一起进组入户进行宣传动员,认真开展相关情况排查,积极向群众宣传x防护知识,动员农村老党员、乡贤寨老发动村民共同参与x防控。

可以说,无论是在之前的脱贫攻坚战场,还是当前x防控一线,x同志都能时刻擎起迎风飞舞的“党旗红”,展党员担当,保一方平安,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信赖,更得到当地党委、政府送予一面锦旗:最美书记关键时刻有情怀,大爱无疆x面前显担当!

面对x,x同志率先垂范,冲锋在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x与使命,有力彰显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红色力量!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xx,男,39岁,20xx年8月被选派到卢氏县狮子坪乡下庄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真情走访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使下庄科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其本人第一书记的形象得到广大认可,赢得普遍赞誉。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xx在20xx年担任下庄科村第一书记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调查了解下庄科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下庄科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情况,找到下庄科成为全乡、全县重点扶贫村的原因所在,除地域偏远、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过差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

xx深知自己入村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安下心、扑下身,有过皱眉、有过叹息,但没有报怨,没有泄气。首先与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促膝交谈,共商良策。其次组织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使散兵游泳的个体党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之中,抱团取暖,信心倍增。紧接着分任务加压力,共产党员包户扶贫,荣誉感、使命感激发了热情。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执行,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的建设。改变了过去的“只会不议”的不良会风,为民而议,为议而会。党支部的提议要求支部书记放下“土皇帝”的架子,做出为民谋事的样子;党员大会审议,帮助每个党员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振了精神,提升了责任;两委商议促进了团结,形成了合力;村民决议确保了方向形成了动力。决议公开和结果公开,更加彰显了党组织的坦荡胸怀,密切了党群关系,不少年轻人递交了,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村两委的后备梯队,呈现出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真正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工作,xx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下庄科要项目跑资金,先后修通了4条到自然村的公路,总里程10.2公里,入户路的硬化结束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杨灰路的历史。26万元的文化广场及配套器材,丰富了下庄科的精神文化生活。120万元资金帮助40户居民改造了房屋,向美丽乡村跨进了一步,使下庄科成为卢氏旅游廊道上的一颗明珠。80万农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了生产动力难题。72万元建设了红庙湾、草沟口、寺而沟三个通讯基站,消灭了信号盲区,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捕获信息更为便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第一书记担负的重要任务,xx耗费了心血,想尽了办法,找准了路子,做出了成绩。在澄清家底,确定对象之后,关键是上项目、上产业。没有产业来支撑,攻坚脱贫嘴上功。xx一边宣传护林政策法规,一边联系外购原料,帮助群众稳定发展传统产业代料香菇。在争取县林业局提供14.3万株连翘苗,1.6万株核桃苗发展林果产业外,自筹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4000株大樱桃苗、20xx株猕猴桃苗,建起了特色水果基地。为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xx与村两委一班人马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54个贫困户养殖优质黑猪270头,单项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户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xxx万元的可观收入。

民生基础的改善,扶贫产业的发展,帮助下庄科20户8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同时为持续发展,奔赴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串户温暖民心。

驻村工作像回家,走罢东家串西家。xx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民的感情之缘可想而知,加上随和爱动的性格,走村串户成了工作常态和必修课程。

刚到下庄科村的时候,一切都很陌生。xx就抓紧时间到村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也给他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党建工作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聚集在支部中,党旗下,长期弱化放任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模范意识、纪律意识、组织观念日渐淡化,对党建活动冷漠。xx就登门拜访,逐一交谈,回忆历史,谈论现在,展望未来。老党员李国泰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并且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修路架桥,本是惠民利事,但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之时,就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下庄科村近两年新修的几条公路,都是xx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才得以实施的。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精准识贫。而把“精准”这个动听悦耳的词语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从最初不愿当贫困户脸上无光,到后期的不愿退出怕收益受损,从开始不愿上项目怕担风险,到随后膨大规模挤占份额。不管是调查计算的结果,集体研究的决议,还是张榜公示的内容,都是变成xx一次次“访问”的谈资,晓情喻理,才可以变成可以总结的成绩。

工作的事认认真真,群众个人的事也尽心竭力,学生上学,看病求医,xx有忙必帮。虽然他是“外来户”,“过路客”,却把自己当成下庄科的一员。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他都登门帮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九百多天的交流融合,xx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遵纪守规塑造形象。

xx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看似喜喜哈哈,实则细致入微。虽然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却时刻紧崩着纪律之弦,坚守岗位,严于律己,把组织要求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演变成“5+2”,“白+黑”。两年多时间从没有脱岗漏岗受处分,也没有迟到参会挨批评。有时晚上开完会驱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出现在下庄科。群众戏称“夜猫子”,妻子嗔怪“像野人”。

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xx很注意生活纪律,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不仅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殊,还自掏腰包买礼品,中秋、春节慰问老党员,自己赢得了口碑,维护了党的形象,树起了“第一书记”的大旗。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第一书记,xx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中其中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执着奉献不言悔倾心为民显作为。

驻村第一书记疫情先进事迹材料八

xxx防控阻击战的号角吹响后,x县x镇驻村“第一书记”立即行动,及时响应党中央和总书记号召,第一时间返回驻村岗位组织开展x防控工作,与村干部迅速构筑起群防群治的“红色堡垒”,再一次扮演起“主心骨”的角色,而x市科技局派驻x县x镇x树村的“第一书记”x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x感染的xx来临之际,x书记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与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抗击,义无反顾地冲锋在抗“x”前线。

腊月二十六日至春节前夕,他坚守岗位与村干部对x防控进行安排部署,严防外来人员进出,彻底切断传染源。正月初二,他主动放弃假期,到村与党员干部一起义务值班,战斗在防控第一线。“作为一名第一书记,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努力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打赢x防控阻击战做出自己的贡献”,x书记这样说。

x书记坚持每天利用村广播对x防控知识进行宣传,并和村干部、党员志愿者一起挨家挨户排查x区返村人员,提醒群众不要出门,叮嘱他们做好防护工作,在家勤洗手、出门戴口罩、家里常通风。主动捐助村里x元人民币用于防控物资保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截至目前,仅有x户村民的x树村的在外贤达、能人和村民共捐款捐物合计人民币x元,为x防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一名“第一书记”,他通过自己的方式默默无闻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他所作的每一件事看似平凡而又普通,却无不彰显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乡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我们必须抓好领导班子、第一书记、乡土人才等“关键人”,充分发挥“领头雁”“主心骨”“带头人”作用,为发展创造动力源泉,共促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

乡镇领导班子“担使命”,当好“领头雁”。

俗话说,“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班子队伍的建设对地区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抓好领导班子“关键人”。一方面,领导班子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其位,谋其政”,履行好自身职责,秉承“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价值追求,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攥指发力、久久为功,确保条条落地、项项落实。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抓牢班子队伍建设,选拔任用要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提高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建立“班子队伍”政治素质档案,对政治不合格、廉洁不过关的“一票否决”,探索“班子队伍”函询回复分析、抽核工作等机制,确保班子队伍过得硬、靠得住、不偏向、不走样。

驻村第一书记“亮身份”,当好“主心骨”。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第一书记给贫困落后的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群众“主心骨”。如今,中共中央继续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为的是让这根“主心骨”持续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抓好第一书记“关键人”。一方面,第一书记要坚决杜绝“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的基层混乱现象,把基层当成学习成长的大熔炉和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抛弃“镀金”想法,沉下心来找准自身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目标,增强看问题的“眼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成效。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情况,定期进行摸排调查,探索建立“到村打卡”“群众监督”等灵活机制,对“不到位”现象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督促相关单位将任职工作落实抓细。

农村乡土人才“强责任”,当好“带头人”。

基层干事创业环境与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吸引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要走好“筑巢引凤”这条“路”难度颇大,乡土人才是农村的宝贵人才资源,因此,必须抓好乡土人才“关键人”。一方面,组织部门充分发挥选人用人职能,抛开“唯学历论”,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以深入一线调研、村镇举荐等形式,持续发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建立健全农村种养等行业的人才信息库,选拔群众认可、敢挑重担、技术经验丰富的乡土人才作为带头人。另一方面,政策上要给予乡土人才支持,做好资源“倾斜”,建立公平、公正、灵活的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长效机制,对成绩突出的乡土人才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探索开辟“专属通道”,并适当考虑纳入镇村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人选,让乡土人才能够放开手脚“使劲干”,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材料

“在**村帮扶这一年多来,我深刻体会到,对于个别贫困户来说,脱贫还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每个贫困户的情况都不一样,应该因户施策,而不是简单复制别人的经验。”银河镇**村“第一书记”**如是说。

沉下身子摸底数。

“你跟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知道,和群众打交道,最重要的是与群众建立真挚的感情。他一户一户人家上门走访,召开村民大会,真诚地与群众沟通,听群众怎么说、了解群众怎么看、理解群众怎么想,努力摸清群众所需、所急。**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把群众看作自家人,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家事,尽己之力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好事,为**村的发展寻找突破口。渐渐地,**村的村民和他熟悉起来,走在路上,好远就有人亲热地和**打招呼。“吴书记经常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刚来的时候,白白净净,现在人都晒黑了好多。”**村村委会委员钟云峰说道。

真情奉献暖民心。

“妻子要长期照顾我,无法外出务工贴补家用,吴书记为了帮我们解决这些困难,他多次联系工厂,并带我妻子到芦溪学习手工制作,将手工艺品带到我家,手把手教会我们,这样我们足不出户每月能赚到300多元。”一提起驻村“第一书记”**,贫困户钟丁期就不停点赞。

“帮扶就要用真情”,这是**一以贯之的工作理念。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总是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得知贫困户辛洪福的老婆张平华因病行动不便,不能正常行走,家中却没有轮椅时,**立刻多方联系,及时为辛洪福家解决了轮椅问题。**还结合村里贫困户自身实际,加强政府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帮助多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2019年元宵节,**自掏腰包来到全村近70户贫困户家给他们送汤圆,保障每户贫困户能够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更送去了一腔真心与真情。

理清思路谋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第一书记”,**立足**村实际,不断增强村级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履行好“第一书记”推动发展、服务人民、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职责。他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利用多种形式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向群众宣讲,带领群众学政策。针对贫困户“等、靠、要”的“精神短板”,多次组织开展贫困户励志教育培训,增强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为改变村里基础设施薄弱和集体经济落后的情况,**积极带领村干部向上级有关部门跑项争资,推进县道升级改造工程加宽道路、打造新农村建设点、村庄点亮工程、文化设施建设等项目;仅一年多时间,**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村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我深知,只有帮助贫困户发展固定的产业,让他们有了固定的收入,才能真正摆脱贫困。在脱贫致富的行程中,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表示,下一步,他将指导和帮助农民发展乡村旅游、果蔬种植等长效产业,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只有扛起责任苦干实干,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篇二】。

年近六旬,本已内退开始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却在组织需要他时,选择回到村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他就是**镇**村党支部书记**。

带强班子。

抓好党建引领。

从小在**村长大的**,退伍后担任过集体企业的厂长,之后一直在县人武部工作。2015年,组织上考虑颜到建明年龄偏大,安排他内退。内退后**与妻子来到长沙,帮忙照顾孙子。

由于**村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2018年5月被莲花县委组织部评定为软弱涣散村。为改变这种状况,**镇党委、政府想到了**,请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我是个老党员,村里经济不发展,乡亲们日子过得苦,我这心里真不是滋味!”面对党委的重托、百姓的期待,**毅然挑起了**村的“大梁”。

为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内生动力,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先从抓班子入手,按程序调整村干部队伍,与村“两委”共同制定全年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实行责任到人;定期组织村干部接受党性教育和专题培训,并组织交流讨论学习,从思想上引导村干部树立服务意识。

村里很多年没有发展一个党员,**看到这一点,他通过支部确立发展党员的目标,着力发展年轻人入党,在入党的过程中,突出党员政治标准,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结合发展对象的学习能力、奉献意识、责任担当等方面综合考察,今年新发展培养对象3人,通过“组织培养+自我提升”的方式,不断提升新入党员整体素质,为党员队伍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情牵群众。

振兴乡村经济。

发展才是硬道理,**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琢磨怎么发展村集体经济。他认真研读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全面客观分析本村发展形势,在与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老党员等多次探讨后,决心对村庄实施旧村改造。

“把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让愿意做事的贫困户都有事可做。”**在工作日志里写道。**四处奔波,与村“两委”干部筹措资金10万元,修缮了村里的旧礼堂,引进客商建起了扶贫车间,让30多位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其中贫困户7人,他们每月最低收入有1500多元、最高的有4000多元,扶贫车间还每年为村集体带来7000元的租金。

**还积极争取在**村的荒山上建起了占地20多亩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万余元的租金收益,同时**村的贫困户每年可从光伏发电收益中分红60%。

心系乡亲。

办好民生实事。

**村原来的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村民们对此很不满意。“这里太需要一条平坦的公路了!”**下定决心,不管怎样,一定要为乡亲们修路。于是,**与挂村领导、村扶贫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四处筹措资金60余万元,修建了1600余米长、5.5米宽的柏油路。

长期以来,一到冬天,村里的供水就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与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主动对接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农饮工程,新修建水井一座,并进行自来水管网改造,终于解决了全村236户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此外,在修缮礼堂、兴建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交钥匙工程”等事务中,**更是一马当先,联合村“两委”干部攻坚克难,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

**时刻把村民的事放在心上,逢年过节都会组织村干部看望慰问贫困家庭、孤寡老人,并对考上重点高中和大学的学生发放奖学金,这些点点滴滴的关爱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篇三】。

“把他们视作自己的亲人,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大家劲往一处使,争取早日脱贫。”来自**区八一街的扶贫干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他为贫困户传政策、送温暖、办实事,跟贫困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今年85岁的**是**结对的两户帮扶贫困户之一,老人年老体弱,靠每月400多元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维持生计。**第一次来“认亲”时,老人家里的情况深深震撼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帮助老人解决困难,**可没少动脑筋,多次和村委会沟通协调,由村里出资帮助老人盖了新房。今年1月,**又联系爱心人士向老人捐赠了一台冰箱,帮助老人解决了食物无法储存的难题。

**老人的儿子年过五十,至今未婚,由于对生活迷惘,他每日消沉度日,不愿出去工作。**第一次跟他接触时就暗下决心,不能让他一直这样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对家庭的希望。“扶贫先要扶志,治贫先要治懒”,本着扶贫扶志的原则,**无数次地找他沟通交流,鼓励他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经过**坚持不懈的开导,他终于幡然醒悟,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贫困现状,现在每天在各处工地打工,家里也多了一份收入。每每谈及**,**老人总是激动不已:“他对我们家来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是**的另一户结对帮扶贫困户,年近六十,身患疾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一家六口全靠儿子打工养活,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了解情况后,积极帮他出点子、想对策,希望他早日走出困境。考虑到**是因病致贫,**每次上门走访时,总是细心询问他的身体状况,主动出钱为其购买药品,不时邀请当地卫生院医生上门免费体检,并想方设法帮他筹集爱心捐款。在**的关怀和帮助下,**身体状况有了好转,可以打零工贴补家用了,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篇四】。

“10月8日,上午8:20从巡防大队出发到**镇组织委员郭党委处报道后到**处听取指示;到**村召开简短见面会;下午在村扶贫办公室完善资料,学习一些基本知识,了解扶贫政策……”这是**镇**村“第一书记”**的扶贫日志,每天记得密密麻麻、满满当当,有文字、有数字,这记得虽是一桩桩扶贫事,但每一件无不显示着扶贫工作的“纸短情长”。

驻村又驻心,满腔热忱温暖全村人。

“既然组织选派我作为‘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我就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说道。来到村上后,他看见村部周边环境不理想,为了让村民来村上办事有个干净的环境,他和村长组织了村上的义务巡防队和党员志愿者,对村部周边进行了一次大扫除,村部面貌焕然一新。

**深知自己初来乍到,人地两生疏,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俯下身子,把自己如融到村民群众之中。在走访时,他随身不离记事本,将走访对象的家庭生产、生活、贫困状况、主要困难等等情况一一记录下来,以便接下来开展针对性的帮扶。贫困户、党员、五保户、低保户,他的脚步一一走到;困难事、烦心事、期盼事,民情民意如涓涓细流般汇聚起来。

驻村也住村,同甘共苦服务全村人。

**村地处**镇西部,东与**镇新建村相连,西南与湖南省醴陵市富里镇交界。**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97人,已脱贫23户,还有8户暂未脱贫。根据上级要求和为了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个星期要住在村上四个晚上,往日都是由他去接下晚自习的女儿,现在考虑到安全问题,女儿也只好在家里上晚自习。都说女儿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有一次女儿感冒了,**也只能通过视频通话安慰女儿,要妻子辛苦多照顾下女儿。

**通过参与学校护校、巡逻等义务巡防队日常工作来开展群众工作,让更多的群众在工作中认识、了解他。每当**住在村上的时候,他把晚上义务巡防和上户结合在一起,加紧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掌握群众最迫切的想法和愿望。特别是在“十个扫一遍”过程中,他利用夜晚时间巡逻,对全村空心房进行了摸排。针对有农户反映晚上被人偷走鸡鸭、栗水河**姚家江桥段有人非法电鱼、乱倒垃圾等情况,他特意安排晚上开展义务巡防。

驻村更助村,齐心协力帮助全村人。

**自2018年10月8日任**镇**村“第一书记”以来,他就把自己当做一名“村里人”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用真心,动真情,情系群众,激情干事,整天穿梭在贫困户中间,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积极协调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支持,深入研究村内问题及发展。全村总面积6.68平方公里,共5000余人,在工作中,不但深深体会到了驻村工作的繁琐细微和压力,更深切地感悟到身为一名驻村书记的责任和使命,贫困户分布于村各个地方,在村上的日子,他一有时间就奔走于贫困户家之间,来来回回,风里雨里,就是这样踏实的工作作风,让他对村情了然于心,对贫困户情况更是如数家珍,也得到了贫困户的认可。

**从“机关人”迅速转变角色成为“村里人”,每天的“扶贫日志”虽是“纸短情长”,却写不尽对扶贫事业的“人间大爱”,他真蹲实驻,真帮实干,让驻村“第一书记”成为真正的助村“第一书记”。

【篇五】。

2018年9月,驻村“第一书记”**任期结束后,市商务局人事科副科长**接过了**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对于他来说,从市商务局机关到偏远的乡村担任“第一书记”,不仅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工作对象也更加复杂,驻村工作对他来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他没有退缩,更没有气馁,用脚步丈量民情,走遍了**村的每一个角落,用实干赢得了民心,成为了该村党员群众人人都夸的“好书记”。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走进**村,一幅民富村美的画卷映入眼帘:错落有致的房屋、平整洁净的沥清路……村内绿树成荫,处处整洁干净,房子外墙上绘制的移风易俗宣传画,给这座小村子增添了亲切、温馨之感,道路两旁绿油油的千亩沃柑树长势喜人,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饱含着“第一书记”**的辛勤付出。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及早熟悉掌握**村的基本情况、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他随村“两委”干部进村入户,进行走访调查,向村干部请教,与广大群众交心,听取群众的呼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便摸清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为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在走访烟家冲贫困户时,他发现77岁的吴某还居住在一栋老旧土坯房里,两个儿子50多岁在家务农,至今未婚。每逢梅雨季节,吴某家的住房安全问题成了他和村“两委”干部的“心病”,他和村“两委”干部建议吴某将土坯房拆掉,在原址上新建,政府补助一部分,自己出资一部分。不想却遭到了吴某儿子的反对,不同意拆旧建新。想着他们家的光景,他急在心里。在随后的日子里,**同村“两委”一起,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土坯房终于在去年12月拆除,如今,吴某的新房即将竣工,他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了。

在驻**村的几个月里,帮助吴某家解决住房问题只是他为众多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村多少贫困户,谁家缺劳力,谁家老人行动不便需要上门讲解政策……他都一一熟记于心。

**村作为“十三五”期间的省级贫困村,他认为:要想群众富,集体经济是“龙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发展中的“重头戏”。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他带领村“两委”到强村学习取经,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造血”项目,实现**致富梦。以“村集体+公司”“村集体+基地+贫困户”等运营模式,光伏发电、江西沃多丰有限公司、广寒宫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寒寨加油站等产业项目先后在**村落户,项目的引进不仅拓宽了群众就业增收的渠道,更提升全村的扶贫“造血”功能。

一任接着一任干,真心帮扶促脱贫,**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村百姓谋实惠,为**村解难题。该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不断加强,村容村貌不断改善,打造了美丽乡村“**样板”。

【篇六】。

**,中共党员,2018年8月被**区公共政务管理局下派到**镇**村担任“第一书记”,上任以来,他积极践行“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的要求,履职尽责,奔忙于脱贫攻坚第一线。

**村地处**镇的西面,东与云泉村相邻,西与**镇石板村相连,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该村主要以水稻、蔬菜等农作物为主导产业,大部分村民从事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由于农业自然条件一般,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主要支柱产业等原因,村集体经济薄弱,严重制约了**村的发展。全村辖12个村小组,总人口753户27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86人。

扎根农村勤调研。

哪里最困难,我们就到哪里去帮扶。**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被组织派到**镇**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着刚刚立下的“军令状”,**与驻村工作队迅速投入到**村脱贫攻坚战场,走访群众、访贫问苦、迅速走遍全村的39户贫困户,访贫因、挖穷根,并结合实际“把脉问诊”,按照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智障致贫、因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致贫等原因进行逐一分类,做到心中有数。

用心用情暖民心。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人忠厚朴实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做群众的知心朋友、贴心人,与群众打成一片,经常帮贫困户打扫卫生、找工作、干农活、销售农产品、资助贫困学生、并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加强与上级各部门的沟通、加大与相关企业及爱心人士的交流,广泛组织号召并邀请爱心人士为**捐款捐物,助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和关心。

服务民生真扶贫。

贫困户的困难,**看在眼里,忧在心里。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好精准扶贫惠民政策;与村“两委”及市场主体联系,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村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就业;村上设置公益性岗位,安排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协调银行部门,落实小额信贷,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食其力,艰苦奋斗精神,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共同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此外,他还深入调研,规划产业、发展经济,一个个项目洽谈落实,一件件实事感动村民,一项项规划正在绘就。

自任职**村“第一书记”以来,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整个**村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努力践行“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理念,切实帮助和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勤于学习、廉洁自律,时刻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领导干部应有的清正廉洁形象,在全村广大党员干部中作出表率。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胡红宝,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xx年4月份到双龙湾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15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走进xx,一条条水泥硬化的入户路和通村路延伸到农户房前屋后,到处干干净净……。每当夜幕降临,xx的广场上总会响起欢快的音乐,人们在这里翩翩起舞,而这些村容村貌的改变和热闹背后,却源于一个人带来的改变。

xx是xx省xx县信丰垦殖场东南边的一个贫瘠的小村落,过去可以用四个来概况“边、远、散、穷”。

xx,20xx年担任8月,按照组织的委派,担任信丰垦殖场驻xx第一书记,36岁的xx一肩扛起扶贫的重任,等待他的却是xx几个简单数据:典型偏远的穷村落,省定“十三”贫困村,总人口342户148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共62户,248人,良田低洼,常年受捞,粮食产量不高,交通又不发达,村内村外全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泥巴路,农产品市场严重受阻,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村民收入非常微观,怨声载道,苦不堪言,生活极为困难。

近年来,驻xx第一书记xx,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到xx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就应该将全部热血倾洒在这个神圣岗位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带着这样的信仰,xx为了老百姓能吃得饱、穿得暖、睡得好,他的脚步从未停止奔走,全力做好“六种人”,引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村民,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水改厕、危房改造、电网改造等举措,多管齐下筑就脱贫路,脱贫步伐越走越欢,预计今年可以摘掉贫困的帽子。

做好脱贫政策的宣传人 扶贫先扶智,脱贫先脱思想。xx时常利用晚上和早晨时间,进村入户,给贫困户发放《脱贫政策宣传手册》,面对面与贫困户谈心交流,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讲解国家扶贫政策,让贫困群众知晓当今的脱贫政策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正面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参与扶贫事业,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迸发出村民的谋事创业热情,从思想上实现了由“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形成了不等不靠自己动手的脱贫氛围。结合移风易俗,广泛宣传党的好政策,号召大家爱党爱国,相信科学,相信党,是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使群众形成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做好脱贫政策的落实人 脱贫好政策,贵在落实。为使脱贫政策落到实处,显成效,xx围绕基本医疗、义务教育、住房安全“三保障”的脱贫要求,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讲解“三保障”脱贫政策,并逐一核查“三保障”的落实情况,对脱贫政策没落实的或没落实到位的,力求与上级部门做好政策对接,确保脱贫政策落实到位。如xx贫困户张国新家,去年他孙子在xx治病,医疗费花了12万多元,可医疗报销仅4万多点,健康扶贫政策远没落实到位。得知这情况,他立刻与分管领导汇报,并与县医保局主要领导取得联系,要求核查此事,按政策要求落实到位,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了群众的满意称赞。

做好脱贫攻坚的帮扶人 有没有尽力帮,有没有尽心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也是帮扶工作群众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的关键所在。为此,xx经常深入基层,走访贫困户,交心谈话,及时了解贫困户情况,并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一户一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因户施策,精准发力,增强其自身的“造血”能力。在贫困户需要帮助的时候,xx责无旁贷的为贫困户提供服务帮助,如贫困户生病治疗、子女上学、加入合作社等提供服务帮助。

做好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每周xx都会利用休息的时间,深入贫困户家中,体恤民情,与贫困户身挨身的同坐一条板凳上,心交心的嘘寒问暖,拉起家常,谈心谈话,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家庭状况,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在节日之际,开展慰问走访,结合输血帮扶,我自掏腰包,为贫困户送上大米、食用油、慰问金,解决贫困的燃眉之急,让贫困户感受到大家庭的爱和温暖。

改造了污水排水沟7000余米,防止污水横流;

新建了综合文化活动室一所、村级卫生室一所,极大地提升了村组公共服务功能;

拆除了无人居住空心房23栋;

实施了垦区危房改造原地重建16栋,确保了村民居住安全,彻底改变了过去制约贫困村发展的旧面貌。

做好产业发展的引领人 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关键是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持续稳定增加贫困户的收入。xx把发展产业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积极争取上级产业项目,利用xx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产业。结合“党建+扶贫”理念,抓好村委班子,带好队伍,加强村组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服务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积极培育和壮大发展产业,加大翅翔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金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增强其支撑功能,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加入合作社,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去年合作社产业发展带动30户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今年继续发展产业,争取上级支持,培育菌菇种植优势产业,运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大力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引导了48户贫困户参与加入合作社,通过基地就业、合作社入股分红稳定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傍晚时分,村民相约来到广场,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虽说是深秋时节,但走进xx县xx乡xx村,处处生机勃勃。

整治环境,破解难题,发展产业,xx村“第一书记”xx驻村两年后,昔日的软弱涣散村、落后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xx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民心书记”。

xx村地处xx乡西部,是xx县西大门,毗邻xx古埠镇,全村行政规划面积8.1平方公里,有13个自然村,人口3082人,总户数620户,其中贫困户51户,贫困人数为137人,有耕地3228亩,林地4700亩,水面170亩。村党支部有68名党员,其中女党员23名,支部委员3名,下设6个村党小组。xx村虽然不是一个贫困村,但它的落后程度不逊色于“十三五”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少发展依托,生产和生活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村经济收入主要靠零星种养和外出务工,村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小农经济思想严重。

近年来,xx村党支部在驻村“第一书记”xx的带领下,系统运用“党建+”的思维,做到加一项实一项,抓一项成一项,使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人面、地面、村面、业面”四大变化:

“人面”变化。为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更好的开展工作,xx村党支部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述职”活动,新创立了“每周畅谈”制度,xx带领村“两委”干部每周都必须走访入户,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畅谈,倾听群众内心的真实想法,并记录下群众的意见建议以改进支部的工作。通过走访畅谈并落实,解决了沈坊村组抗旱灌溉变压器、沿昌万公路排水沟、变压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党员认领“护绿责任区”活动,由村学员分别认领护绿责任区,以此影响群众,树立先锋模范作用。此外,依托村部设立了便民服务厅,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站”和微信党支部,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等工作,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如今的xx人心集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地面”变化。为扎实推进环境卫生整治,xx发动党员带头示范,两委班子身体力行;

建立全省唯一由台商捐助的村级垃圾兑换银行;

成立环境卫生监督志愿服务队13支,对发现乱倒垃圾的行为,合理劝导和制止;

通过身体力行提高村民环境卫生的良好意识和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感,日渐美丽的家园、快速推进的新农村建设,一切都在展示xx的全新变化,县内外边40多个乡镇、近百个村到xx村考察学习环境卫生工作。

“村面”变化。xx带领村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拆三房、建三园”活动号召,按照县委“党建+秀美乡村”的工作思路,加大了对农村危旧房、空心房的拆除力度,形成了拆“三房”(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和建“三园”(菜园、果园、花园),变闲散宅基地为财富乐园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在拆“三房”过程中,村、组各级党员干部不仅带头拆除自家“三房”,并建立了“拆三房建三园理事会”,让理事会引导村民自愿主动地拆“三房”建“三园”。通过近几个月拆“三房”建“三园”活动的开展,全村已清理拆除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67处,折合土地17亩。如今,漫步在xx,道路两旁种上了果树,错落有致的房屋,雅致的篱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xx俨然成了一幅美丽画卷。

“业面”变化。为软弱涣散村“输血”,提升村级“造血”功能才是硬道理,才能真正实现脱贫。于是xx带领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先后到xx各地参观学习先进发展经验,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到村考察指导,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地制定了符合实际的xx村《十三五产业规划》,科学规划水果种植产业和千亩优质稻生产基地,精心编制互联网+u型千亩农业观光水果产业园发展规划,成立了xx四季果业合作社,发展村级产业,并采取“党支部+技能人才+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建成一期党员示范果业基地300亩,吸纳贫困户36户63人就业,12户贫困户入股,已栽种的杨梅、猕猴桃、蓝莓树长势良好。为了打造生态农业、绿色农业,xx还动员村民开阔思路,走生态、绿色农业之路,并多次带领村两委干部跑省农业厅争项目。今年9月份,省农业厅免费送来价值13万元的6吨紫红英种子和15吨化肥,明春三千亩连片紫红英将把xx村打造花的“海洋”游客的观光休闲地,也为xx村走生态绿色农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村盘活土地1500亩,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大棚蔬菜产业,其中,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了一个占地1000亩油茶基地,为村民年创收每亩200元,占地面积6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一个,解决剩余劳动力150人,实现年人均创收7500元。

和谐、秀美、富裕,这是xx驻村之初为xx村描绘的美好前景,如今这个梦想正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__是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副主任,今年5月份,他被委派到__区__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到任以来,他严格落实驻村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用心为__村解难题、办实事,村民们称赞他“踏破鞋底真扶贫,扎实干事谋发展”。

__村一直戴着软弱涣散党支部的“帽子”,__就任后,坚持把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作为首要任务,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2名公道正派、想干事、群众信任的村干部吸纳为村委会成员,短短半年时间,整个__村党支部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此后,__便全身心投入到__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磨破鞋底,白天奔走__村各个角落,晚上挨家挨户开展调研工作,在找准了制约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因素和要害问题后,先后帮助__村董静雄、董开生等4户贫困户引入了光伏产业,帮助李森盛、周琦、胡春妹等48名贫困人员和边缘户解决了公益性岗位就业问题。__一次又一次为__村争取到了建设“福利”,如巩卫经费12万元,垃圾清运环卫车15辆,治安维稳巡逻车1辆。联结福返热带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__龙源泽水产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办起了合作社,彻底改变了__村长期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尴尬局面。

先进事迹简短300字。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xx,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xx年4月份到xxx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xxx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

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xxx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沙湾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组部、中央农办和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要求,择优选派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工作作风实的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因村制宜“派”。

按照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牧区工作、敢于担当、善于做群众工作、开拓创新意识强的要求,严格把关、好中选优,从各县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优秀干部中选派,有农村牧区工作经验或涉农涉牧方面专业技术特长者优先,择优选派212名干部到全县212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确保了选派干部全覆盖。在选派人选确定上,充分考虑各村实际情况和选派干部的学历、经历及能力特点,坚持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责。

贴近实际“训”。

紧贴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重点围绕深入学习党建专业知识、涉农涉牧政策、法律法规、扶贫攻坚、“十个全覆盖”等重点工作相关的内容,组织全体驻村第一书记轮训了一遍。同时,县委还拓宽培训锻炼形式和途径,通过外出参观学习、邀请专家教授讲学、参与重点工作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对下派书记的培训和锻炼力度,不断提高了他们精准扶贫工作的能力水平和全面掌握群众工作方法。

主动作为“干”。

一是重点帮助推进软弱涣散级党组织转化升级,选拔培养后备干部,着力促进班子团结、增强组织活力、提升工作水平,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努力把软弱涣散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二是重点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强牧、惠农惠牧、富民富牧政策,带领村开展“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工作,协调落实金融资金,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重点协助落实“十个全覆盖”工程、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是全面推广运用嘎查村民主管理“532”工作法,健全和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构。

健全机制“管”。

明确选派干部由县委组织部、各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严格落实共同管理责任,通过采取定向抽查、电话督查、随机抽查以及征求乡镇主要领导意见等方式,随时掌握驻村第一书记到岗、出勤及履职情况;建立工作保障机制,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必须驻村工作,由各乡镇创造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选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落实交通费、伙食补助费等费用,并坚持做到驻村期间,原单位人事、工资和福利待遇三个不变。同时注重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充分利用沙湾县电视台和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加大对驻村第一书记的宣传报道。

强化管理“考”。

第一书记参加派出单位年度考核,由组织部根据嘎查村评议结果和各乡镇党委考核建议提出意见。任职期满,派出单位会同组织部进行考察,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对任职期间表现优秀的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给予批评教育,造成不良后果的及时调整和处理。对派出单位的考核,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一同进行,作为评价派出单位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2015年2月,刘永林同志受组织选派到梁山县赵堌堆乡董花园村担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牢记省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包工作中,先后在梁山县精准扶贫工作动员大会上代表省派第一书记表态发言,梁山县电视台今日梁山播放了典型事迹专题片,先进事迹材料被选报省委组织部。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作为省派第一书记,从省城刚一到完全陌生的村庄开展工作,刘永林同志面对的情况简直是千头万绪,难以着手;他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按照“五必访五必问”的要求,到老党员、退休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终于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

为拓宽党员群众发展经济的思路,他带领村里10余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潍坊、威海和青岛等地考察农业种养殖项目,学习借鉴外地的致富经验;在多方征询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地制定出董花园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村级制度建设汇编》、《村级党建工作规划》、《2015年党建工作要点》、《2015年党员教育培训计划》等相关规划制度,为帮包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组织带领村党员学习党章,领会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掌握省、市、县、乡的有关政策文件,鼓励带动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找寻好的发展思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党员找准自身在思想、工作、纪律、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在工作开展中,他以开展活动为契机,很好地将党员群众团结在党支部周围:

一是召开三八妇女节暨创业交流座谈会,就该村党的建设、村庄规划、村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致富、妇女搞创业等议题广泛征询意见建议。

二是在“六一”儿童节时,为全村120多名小学生每人赠送了一件爱心书包、一只文具袋和书籍,在为孩子带去欢乐的同时,进一步拉近了与村民群众的距离。

三是在“七一”建党节、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9户特困户党员购买米、面、油等慰问物品,并组织全体党员召开座谈会,重温入党宣誓,加深党性教育。

五是开展关爱特困户过暖冬活动,为7户(11人)送去取暖煤1吨/户、棉大衣1件/人、棉被1床/人、花生油1桶/户、面粉1袋/户。

六是多次召开村“两委”和党员代表会议,同委员和老党员进行了座谈,深入了解帮包村特困人员的情况,他利用民政扶贫政策,为孤儿董圣杰争取住房整修款3万余元。

针对该村一穷二白的村集体状况,他认真研读学习省、市、县扶贫政策及有关文件,熟悉扶贫精神,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全力为帮包村办实事、办好事。

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打造高标准农田。为解决群众普遍反映的农田水利浇灌难问题,他发挥水利工作特长,不辞辛苦地全方位考察了全乡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对董花园村每一条田间路、每一座涵桥都进行了调查,找准了董花园村的水利困结所在;牵头完成了《赵堌堆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赵堌堆乡董花园村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并争取将董花园村纳入到“国家千亿斤粮食项目工程”。组织引导村民成立了“黄河金粒有机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黄河滩区土地416亩,用于种植有机小米;向省水利厅申请专项资金40万元,新打深水机井7眼,铺设地下管道2400米,安装变压器1台,架设农业用电缆3200米,使整片农田实现插卡式灌溉,届时亩均年增收将达2000多元,同时也为村集体带来3.1万元的年管理提成收入。

建设经营场所,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为破解村集体收入薄弱、贫困户致富无门路的问题,经多方研究论证,他多方筹集资金178.35万元,在德商路西侧村集体土地上,建设上下20间共计1547.06平方米的沿街门市房,用于对外出租,贫困户也可就近就业打工;此项目建成后年租金收入可达24万元,其中8.5万元用于村集体收入,15.5万元用于补贴39户74名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门面房租赁,将使村集体年增收11.6万元,贫困人口年均增收5100余元,年底,村里精准扶贫对象全部实现脱贫。

为响应上级美丽乡村建设有关精神指示,改变群众出行难、缺乏文化娱乐场所的现状,他多方奔走,四处“化缘”:协调资金17.01万元,对村庄6300余平方米的。小街巷、胡同进行“户户通”硬化,使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行路难时代;筹措43.64万元,修建面积达2000余平方的高标准文化广场,配套建设围墙、厠所、篮球场、文化长廊、文化墙、舞台、健身器材和景观绿化等,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好去处。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刘永林同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团结带领董花园村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奋斗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杨松茂,男,39岁,2015年8月被选派到卢氏县狮子坪乡下庄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真情走访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使下庄科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其本人第一书记的形象得到广大认可,赢得普遍赞誉。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杨松茂2015年担任下庄科村第一书记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调查了解下庄科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下庄科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情况,找到下庄科成为全乡、全县重点扶贫村的原因所在,除地域偏远、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过差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

杨松茂深知自己入村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安下心、扑下身,有过皱眉、有过叹息,但没有报怨,没有泄气。首先与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促膝交谈,共商良策。其次组织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使散兵游泳的个体党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之中,抱团取暖,信心倍增。紧接着分任务加压力,共产党员包户扶贫,荣誉感、使命感激发了热情。

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村两委的后备梯队呈现出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真正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工作,杨松茂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下庄科要项目跑资金,先后修通了4条到自然村的公路,总里程10.2公里,入户路的硬化结束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杨灰路的历史。26万元的文化广场及配套器材,丰富了下庄科的精神文化生活。120万元资金帮助40户居民改造了房屋,向美丽乡村跨进了一步,使下庄科成为卢氏旅游廊道上的一颗明珠。80万农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了生产动力难题。72万元建设了红庙湾、草沟口、寺而沟三个通讯基站,消灭了信号盲区,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捕获信息更为便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第一书记担负的重要任务,杨松茂耗费了心血,想尽了办法,找准了路子,做出了成绩。在澄清家底,确定对象之后,关键是上项目、上产业。没有产业来支撑,攻坚脱贫嘴上功。杨松茂一边宣传护林政策法规,一边联系外购原料,帮助群众稳定发展传统产业代料香菇。在争取县林业局提供14.3万株连翘苗,1.6万株核桃苗发展林果产业外,自筹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4000株大樱桃苗、2000株猕猴桃苗,建起了特色水果基地。为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杨松茂与村两委一班人马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54个贫困户养殖优质黑猪270头,单项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户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可观收入。

民生基础的改善,扶贫产业的发展,帮助下庄科20户8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同时为持续发展,奔赴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串户温暖民心。

驻村工作像回家,走罢东家串西家。杨松茂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民的感情之缘可想而知,加上随和爱动的性格,走村串户成了工作常态和必修课程。

刚到下庄科村的时候,一切都很陌生。杨松茂就抓紧时间到村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也给他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党建工作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聚集在支部中,党旗下,长期弱化放任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模范意识、纪律意识、组织观念日渐淡化,对党建活动冷漠。杨松茂就登门拜访,逐一交谈,回忆历史,谈论现在,展望未来。老党员李国泰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并且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修路架桥,本是惠民利事,但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之时,就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下庄科村近两年新修的几条公路,都是杨松茂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才得以实施的。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精准识贫。而把“精准”这个动听悦耳的词语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从最初不愿当贫困户脸上无光,到后期的不愿退出怕收益受损,从开始不愿上项目怕担风险,到随后膨大规模挤占份额。不管是调查计算的结果,集体研究的决议,还是张榜公示的内容,都是变成杨松茂一次次“访问”的谈资,晓情喻理,才可以变成可以总结的成绩。

工作的事认认真真,群众个人的事也尽心竭力,学生上学,看病求医,杨松茂有忙必帮。虽然他是“外来户”,“过路客”,却把自己当成下庄科的一员。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他都登门帮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九百多天的交流融合,杨松茂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遵纪守规塑造形象。

杨松茂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看似喜喜哈哈,实则细致入微。虽然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却时刻紧崩着纪律之弦,坚守岗位,严于律己,把组织要求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演变成“5+2”,“白+黑”。两年多时间从没有脱岗漏岗受处分,也没有迟到参会挨批评。有时晚上开完会驱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出现在下庄科。群众戏称“夜猫子”,妻子嗔怪“像野人”。

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杨松茂很注意生活纪律,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不仅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殊,还自掏腰包买礼品,中秋、春节慰问老党员,自己赢得了口碑,维护了党的形象,树起了“第一书记”的大旗。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第一书记,杨松茂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中其中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先进事迹简短300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