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语文教案及反思(实用14篇)

时间:2023-12-12 08:01:47 作者:笔尘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的节奏和进度,提前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小学语文春晓教案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长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学习方法: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教师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诗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眠:睡眠、睡觉。

闻:听到。

啼:叫。

四、练习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

2、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3、教师说诗意,学生念出诗句。

4、同桌互背古诗。

5、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小结: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时光,爱惜时间。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班内交流。

小学语文春晓教案

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赅,情真意切。

1、知识目标:

认识“古、诗”等生字,会写“古、声”等生字。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背诵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对课文中两首古诗的学习,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1、识记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体会诗的意境,感悟春天的美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生字卡片、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你能说说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春天吗?(学生结合实际自由说)。

2、课件出示: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

(师适时解说)师: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多么诱人的春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啊!

(播放停止)师:古时候,诗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精彩的诗篇,《春晓》就是其中的一首。

3、理解题意。

4、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反复认读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三、深入理解,体会意境。

1、(出示第一句古诗)指名读一读?

2、你有哪些字或词语不理解?(学生发言,全班探讨)。

3、理解整句诗的意思: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

5、出示后三句古诗。

6、小组讨论,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7、自由读古诗,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8、配乐朗读,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情感。

9、全班背诵古诗。

四、拓展思维,积累运用。

1、春天这样美好,很多人曾经赞美过它!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己的想象,以《春晓》为题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写下来或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语文教案反思

1、从自身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中,感受初春的到来,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通过小燕子的眼睛,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从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让幼儿尝试创编故事,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表现力。

3、在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现,让幼儿享受创意作画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春天。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知道燕子与春天密不可分的关系。

难点:能说出小燕子在空中看到的花草树木的变化。

1、燕子北归的大图片。

2、图画纸、蜡笔。

3、儿歌磁带。

一、儿歌引入《小燕子》。

三、1、出示有关燕子北归的图片,让幼儿欣赏并描述图片内容,请幼儿说说想到了什么。

2、老师提示幼儿假想燕子北归的途中会看到哪些春天的特征,请幼儿尝试创编故事。

四、1、自由分成几组,请幼儿将刚刚创编的故事在画纸上表现出来。

2、教师讲解要求,如:保证画纸干净、整洁;幼儿要合作完成;发挥想象创设作品。

4、完成创作后,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5、请幼儿把自己创作的画挂于展览区,和其他伙伴共同分享。

6、活动结束。

从整节课来看,孩子都能比较好的回忆和发表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的样子,也都能发挥想象把自己所理解的春天的样子,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

小百科:时至立春,人们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小学一年级语文《春晓》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晓、眠、觉、闻、啼”这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知道“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6。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会说和写,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写下来。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决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及语言美。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自学生字。

2.动笔描绘春天的美景。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第一课时使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图意,明确字词的意思。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第二课时学会生字,让学生练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这篇讲读课文是一首古诗。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和鸟在空中飞翔,正是诗的意境。

这首唐诗有四行两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窗外传来了一片婉转悦耳的鸟叫声,这是通过所闻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讲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这是通过所想来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解题:

人们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春天的早晨则是一天当中最宝贵的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丽景色,板书3.春晓(齐读)。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启发想象:从图上看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美景?图画中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春天,桃花开了,几只鸟站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处是被风雨打落的花瓣。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有顺序地叙述图意。

过渡语: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介绍作者。

1.借助拼音,读熟古诗。

“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6”。

2.教师范读古诗。

3.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古诗、理解内容。

1.解题:从图上看作者描绘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

春晓:晓,天刚亮的时候。本课指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齐读古诗)。

3.学习前两小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仔细读,小组讨论你能读懂哪些词的意思?哪些没读懂,大家一起商量。

(2)重点体会:

眠:睡眠,睡觉。

不觉晓:晓,天亮。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3)试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4)早晨醒来,作者听见了什么?看见了谁?结合挂图齐读“处处闻啼鸟”。

体会:处处:到处。

闻:听到。

啼鸟:鸟叫。

想一想,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5)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第二小句话的意思:“早晨醒来,听到外面到处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

过渡语:春天的景色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齐读后两句)。

4.学习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出示挂图,观察:地上有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2)试着说说“夜来风雨声”这句话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

过渡语:经过了风吹雨打,花儿怎样呢?结合图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3)“花落知多少”: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4)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

5.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练习背诵和默写:

注意节奏和重音: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六)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扩展: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你们一定要珍惜春光,爱惜时间。

(七)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课文。

(八)板书设计:

3春晓:春天的早晨。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背诵,默写古诗。

(二)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在了解字义的基础上分析字形:

1.重点指导:

晓:从日不从目,日出而晓。与烧比较字形,右上没有一点。

眠:目字旁,闭目则眠。

闻:与问比较字形,课文中是“听到”,现在的意思是用鼻子嗅气味。

2.请学生说说字义。

(三)练笔:

1.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春晓,看到作者把景色描绘得这么美丽生动,你们想不想写一写呢?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美景。

2.出示挂图(画面是春景),再听听音乐,想象春天是什么样的,小组互相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3.师生共同点评。

(四)布置作业:抄写字词。

语文教案反思

1、学习用色块表现树林,并尝试把笔横过来直接画形状的小技巧。

2、能按自己的喜好并用前后遮挡组织成一片美丽的树林。

3、懂得节约资源的道理,知道运用自己的智慧变废为宝的好处。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重点:学习用色块绘画的方式,巩固涂色时的遮挡关系。

难点:如何让幼儿掌握用色块绘画树,并初步画出树林之间的前后遮挡关系。

树林的课件、教师范画、各种色块色树、油画棒。

幼儿了解多种树的形态特征、并会画树。教师能很快画出一些不同的树。

对于幼儿来说,短短的旧蜡笔头随处可见,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幼儿养成了不懂得节约资源的坏习惯,为了帮助他们纠正这个错误观念,我设计了这节活动。但在活动中我并不是一味地强调节约,而是尝试用幼儿较感兴趣也较能接受的方式,通过变废为宝的办法从而渗透我想传递给幼儿的信息。

这个活动描绘的侧重点在树林的五彩缤纷的颜色上。甚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表现色彩我首次让幼儿尝试舍弃掉勾画轮廓这一个步骤,这对幼儿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多次活动中我也发现幼儿喜欢新事物,乐于尝试新的事物,而这次的活动正是为他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

一、感受新的绘画技法。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盒蜡笔,可是我们发现这盒蜡笔太旧了,都变得很短了。那我们是不是就把他们扔掉呢?千万不要哦,今天陆老师就来教大家怎样变废为宝。

师:如果蜡笔太短,竖着捏不牢的话,那我们就来试试可不可以把蜡笔平躺下来画,效果肯定很特别,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颜色,我们现在就来在小纸片上试一试。

(教师先示范,幼儿小练1)

师:老师还知道以前我们画画都会先画外面的这条轮廓线,再在里面涂上颜色,就像现在我画的这棵树一样。

师:但今天我们不画轮廓线,而是直接把笔横躺下来画出树的形状

(教师边讲授边示范,幼儿小练2)

师:你们看,这样画的树是不是很特别呢?

二、感受树林。

师:今天我们就来用这种特别的方法画树林,画什么?

幼:树林。

师:什么是树林?

幼:有很多树的地方。

师:老师这里就有几张树林的图片,我们来看一看,树林里的树都一样吗?(ppt图)

师:树林里的树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那都有什么颜色、形状?(根据幼儿的答案出示教具)

三、遮挡关系的阐述

师:老师这里有许多已经用今天学的方法画出来的`树,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想办法拼贴出一片树林(出示教具,个别幼儿操作)

师:用拼贴的方法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在一片树林中,有的树在前有的树在后,为什么?

幼:遮挡关系,大小等。

师:那这种前后关系要怎么画出来呢?

四、幼儿小组操作练习。

师:我看待许多小朋友都已经坐不住想要去试一试这种新方法了,好,我们现在就来画一片美丽的树林。

五、作品展示

六、教师总结

师:这么美丽的树林图片就是用我们原本想要扔掉的短蜡笔画出来的,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多动脑筋,就能变废为宝的!

在活动前采取了几个策略:策略一:活动前的社会实践活动--捡树叶,主要考虑到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和孩子在实践中观察了小树林里各种颜色的树叶,不同形状的树木,有了情感的体验,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为活动的开展铺垫了基础,使幼儿有话可说。策略二:重难点的前置--色块绘画的方式及遮挡关系。我们还在美术区设置了五彩的树叶,通过实物和范例欣赏,丰富了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如:对好朋友色彩的理解--相近色的认识。通过幼儿的欣赏,帮助幼儿理解色块绘画。通过对活动的梳理,使得我对美术活动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导入活动更精彩。

我们平时的美术活动中,很多采用ppt、图片欣赏、情景导入、谈话导入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其实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采取更多的形式。如:视频的形式,让孩子观察春天的风景,发现春天的色彩;用特写的形式,欣赏不同形态的树。即帮助幼儿发现秋天色彩的丰富性,感受春天的美;发现树的独特性,又建构了幼儿的知识经验,为幼儿活动做准备。

小百科:树林通常范围比树丛大而比森林小的成片生长的许多树木。

小学语文春晓教案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1、认识本课生字。

2、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成诵。

本课两首古诗,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教学时,首先出示课件的精美画面,感受春天,从视觉上抓住学生,为诗文的理解做好铺垫。教学时不要对诗句作过多的分析。诗的内容和意境,结合课件,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古诗文,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熟知诗文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细致学习,可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字的联系,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想出识记的方法,在小组内实行,比一比看那个小组识记的快,选出最好的识记方法,激发学生动脑、自学的意识。《春晓》一课,生字较少,且部分学生可能已会,可以先学习古诗,在处理生字;《村居》一课生字较多,可先学习生字,后学习古诗。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两课时。

(学习《春晓》)。

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

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课题)。

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师: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春晓”的意思就是——?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出示卡片理解诗题)。

语文教案反思

4、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观察力,逐渐养成勤于记录的学习习惯。

活动设想

1、将全班分为三个大组,由各组同学民主选举组长,负责本组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2、各组要将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经过作详细记录,并以档案袋形式提供作业;

活动分工:

第一小组:编一辑自然日志;

第二小组:谱一支“春天的赞歌”;

第三小组:创作一幅“诗画”。

活动过程

1、看一段录像:

一段春天的景像。

2、听一段乐曲:

播放《春江花月夜》或《春之声圆舞曲》。

设问:听了这一段乐曲,让你想到哪一个季节?为什么?

3、背一首古诗:

各组依次派组员轮流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背不上者淘汰出局。

1、布置任务,明确分工;

2、各小组研究活动实施方案;

3、各小组开始运用相关手段进行资料收集;

4、各组汇总资料,并进行分析,为得出研究结论作准备;

5、各组撰写活动研究结论。

1、为各组提出相应的查找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2、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予以点拨,但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各组组长作活动总结交流;

2、各组展示本组探究成果(鼓励学生交电子作业或多媒体作业);

3、教师进行点评:主要从活动参与度、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作业的创意等角度进行点评。

1、各组提交一分手抄报;

2、选题作文:

题目一;“我心目中的春”

题目二: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

《春晓》欣赏音乐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教学重点、难点:。

1、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2、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让学生自由演唱。

3、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美春天的古诗呢?

三、古诗文化。

1、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

——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提问: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

——师配乐朗诵。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想听听吗?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出示歌单,老师做示范演唱。

3、老师逐句教唱。

4、老师唱词,学生唱la音。

5、轻声演唱歌词。

6、解决难点:。

1)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听、听、看、摇头。

2)最后一句附点节奏。

7、再次轻声、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领唱,男声伴唱。

9、男生领唱,女生伴唱。

10、分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11、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五、歌曲处理。

1、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2、排练合唱《春晓》,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

六、小结。

感谢二()班全体同学,你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小学语文教案:《春晓》精选

画有古诗中景象的图片一幅,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复习古诗《清明》,请全体幼儿一起朗诵1—2遍。

(二)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1、小朋友有没有记得《清明》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啊?(春天)。

2、对了,春天到了,那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发现春天带来的变化呢?(幼儿自由回答)。

(三)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2、地上和河里的花瓣是怎么来的呢?它怎么会落下来的啊?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

教师小结:这是因为,在春天的一个晚上,下了一场雨,到了早晨的时候,树上的很多花瓣就飘落了下来。当时呢,就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他就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幼儿一起跟教师跟读两遍。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让我们来听听看这首诗到底是怎么写的。(教师播放课件)。

(四)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1、小朋友们都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啊?(春晓)。

2、教师讲解诗的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于是他就想到要写一首诗,古人写诗常常能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

3、下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来读一遍。教师朗诵第一遍。

4、教师朗诵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联想诗人所写的景象。

(五)幼儿学习朗诵。

1、古诗中有的词语有很多意思,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朗诵时要慢一点,音要拖的长一点,别人才能听的懂。

2、幼儿师范朗诵诗3—4遍(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朗诵等)。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在家学会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并要求幼儿回家后把今天学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在家还可以学一些古诗。

《春晓》音乐教案及反思

通过一首《春晓》的歌曲,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让每个孩子感受音乐的快乐,在教学中,注重幼儿间的同伴学习,发展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感。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用手之舞感知四个乐句。

2、模唱唱名旋律,肢体感应唱名旋律,以游戏的方式感知四个乐句。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用手之舞感知四个乐句。

2、模唱唱名旋律,肢体感应唱名旋律,以游戏的方式感知四个乐句。

1、音乐。

2、彩色纱巾。

3、游戏。

4、唱名泡泡。

一、歌曲记忆。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学了一首好听的诗,你们还记得这首诗的名字吗?

(帮助幼儿回忆已学过的《春晓》的题目)。

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首好听的诗!好吗?

(教师引导幼儿依诗词意思用手舞出动作。)。

提问:

1、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

2、上节课我们用纱巾当作毛笔,水袖模仿过古人写诗,这节课我们用纱巾做什么呢?

二、感应乐句——游戏《纱巾开花》。

师:纱巾会跳舞,还会听歌歌曲来开花,瞧!

1、教师示范,每个乐句开始时就搓纱巾,句尾开花。

2、幼儿模仿。

3、播放音乐,幼儿与教师一起玩游戏。

(第一遍幼儿单独开花,第二遍幼儿找朋友开花)。

三、模唱唱名。

1、我们认识了很多唱名泡泡,他们都是谁呢?(出示已经画好的唱名泡泡),让幼儿有顺序的念出唱名。

从低到高(声音越来越高是什么行?上行)从高到低(声音越来越低是什么行?下行)。

3、肢体感应唱名。

师:现在唱名泡泡要和我们的身体玩游戏,看看泡泡是怎么和我们的身体玩游戏的。

(教师肢体示范唱名高低:la-扬手、sol-摸头、mi-拍肩、re-腰、do-拍膝、la-拍小腿)。

教师带领幼儿用肢体逐个感应每个唱名,再边唱乐句边做肢体感应。

四、听音乐排队放回纱巾,结束。

在上节课的儿歌学习中,孩子们对《春晓》的内容已经掌握,并且在教授儿歌时,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所以在手之舞那一环节,进行的非常顺畅,旋律模唱对我们小班孩子来说,一直都是个难题,唱名是记住了,而且唱得很好。但是画出唱名泡泡,让孩子们自己唱,很多孩子就不会。他们还是没有掌握每个不同音的唱名,所以很难边指边让孩子们自己唱,还是得有老师带领。

在感应乐句的环节,我们用纱巾开花游戏来完成的,清唱时孩子们都能依乐句表演,一旦播放音乐,能力强的孩子在游戏中,都能依乐句开花。还有个别孩子们就开始乱了,还是不能独自完成,还需要锻炼与培养。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教案《春晓》含反思

1、通过图片,理解并感受古诗的意境,初步学习古诗。

2、在音乐的伴奏下,按古诗的节律进行朗诵。

3、激发幼儿对春色的'喜爱之情。

教学挂图60—14,磁带。活动过程:

1、教师:这幅画上有什么?鸟儿喜欢什么时候在树上鸣叫?为什么花瓣落了一地?你知道这是春天的什么时候吗?(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小结:古时候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这位诗人写了一首古诗,古诗的名字就叫《春晓》。

1、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古诗里说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晓”、“眠”、“闻”等)。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

3、播放录音幼儿再次欣赏古诗。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古诗2——3遍。

2、再次欣赏录音,感受古诗的韵律: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录音里是怎么朗读古诗的。

3、教师和幼儿再次按节律朗诵古诗。

4、幼儿集体朗诵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语文教案反思

教师板书课题:囫囵吞枣,提醒大家注意“枣”字。

谁能为我们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

指名参照给出的提示,完成主要内容的概括。

在你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你一定有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大家现在小组内交流,组内能解决的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由组长归纳整理在问题纸上,我们班上解决。

1、小组内提出质疑,组长归纳整理。

2、全班交流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问题预设:

a什么是囫囵吞枣?

b年轻人为什么要“囫囵吞枣”呢?(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出这个办法的?)。

c年轻人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a、什么是囫囵吞枣?

今天我们要学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默读(说一说什么是默读)。

请大家用默读的方法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什么是“囫囵吞枣”?

b、年轻人为什么要“囫囵吞枣”呢?(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学生从主人与年轻人的对话中体会文章内容。

找到主人的话语,读一读,从主人的话中,你读懂了主人要表达什么意思嘛?

主人为何要这样劝告年轻人呢?(引导学生抓住年轻人吃东西的动作描写来体会)。

为了年轻人的健康,主任客气地说:(生接读主人的话)。

年轻人听到主人这样说,他是什么反应?(愣住了)。

假如你是那个年轻人,你为什么愣住,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从年轻人的想法来看,你认为他听懂主人的话了吗?

面对怎么吃梨和枣,年轻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

出示语段:“哈哈,我有办法了,……这岂不是两全齐美吗?”(指名朗读)。

练习将“这岂不是两全齐美吗?”换一个说法。说说对“两全齐美”的理解。

年轻人所说的“两全齐美”的办法,具体指怎么做呢?有哪两个方面的好处呢?(出示课件)。

讨论:这个办法真的就两全齐美吗?

在场的人听了他的想法后,有什么反应呢?理解“前仰后合”的意思。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组长安排好角色,一会儿,我们要进行小组展演。

小组内分角色表演。

小组展演,其他小组给出评价。

讨论:

1、在年轻人说完后,在场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他们在笑什么?

2、年轻人为什么会闹出“囫囵吞枣”这样的笑话呢?

如果你在场,你想对年轻人说些什么呢?

年轻人不进行分析理解,只顾着主人的劝告想出“囫囵吞枣”的办法,真是可笑。大家要记住,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想办法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多动脑筋,对知识,对情况多加分析与理解。)。

1、向父母讲述文中的故事。

2、阅读其他的成语故事。

《囫囵吞枣》是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这篇课文较长,生字也较多。读起来可以说是有难度的。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前一天留了预习的作业,要求学生晚上把课文读5遍以上,读通顺。把不懂的字词画下来,查字典弄明白。我想,如果学生按着预习要求认真的去做,第二天的课讲得也会顺利多了。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先板书了课题,因为已经布置了预习的任务,所以,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囫囵是什么意思?课题为什么叫“囫囵吞枣”?我认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孩子们却给了我一个啼笑皆非的答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孩子们踊跃的举手,叫起来一个后,大声的回答说:“因为课文里有一个年轻人叫囫囵,他吃的枣,所以叫‘囫囵吞枣’!我问:“他这样回答对吗?”孩子们齐声说:“对!”

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这就是回家预习的结果?是没把作业当回事儿?

我说:“下面,你们认真的读一遍课文,告诉老师课文中哪里写着年轻人的名字叫囫囵。”孩子们大声的读起来,读完后,再问:“谁能告诉老师你是从哪句话看出年轻人的名字叫囫囵的?”王鑫伟站起来读到:“吃枣只咽不嚼,这不成了囫囵吞枣了嘛!”原来如此,她们不是没好好预习,而是理解上出了偏差,不明白囫囵是什么意思,就把它当成了人的名字。

我说:“先不管这个答案对不对,拿出字典来,大家查一下囫囵是什么意思。”同学们查完后大声说:“是完整的,整个的意思。”再问:“它是人的名字吗?”孩子们一起回答:“不是!”接着问:“根据它的意思想一下囫囵吞枣应该是什么意思?”孩子们答:“是整个的把枣吞下去。”我再接着说:“那好,大家再仔细读一遍课文,想想这个故事到底说了一件什么事儿?”孩子们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看来,孩子们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的思维方式有时很简单,有时很独特,在引导他们理解知识时,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思想为主导,要多想一想,孩子们会怎么想,多问一问,他们在想什么,根据他们的理解程度再去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劲儿才能使在刀刃上。

一年级语文古诗《春晓》教学反思

本首古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众所熟识的名诗。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他从听觉角度着笔,写出了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再加上“处处”二字,鸟叫声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感觉满眼春色无限,让人有应接不暇之感。

1、从朗读入手,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由于,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没有学习接触过。因此,他们还不知道应该怎么把古诗读得抑扬顿挫。因此,我先进行了范读,读的时候也要让学生注意听,哪些字读重,哪些字读的轻,接着让学生根据教师划得斜线来有节奏的读诗。指名几个学生再读,学生们就会知道朗读在语文中的重要性。

2、从理解诗意入手,体会作者对爱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理解诗意的`教学过程中,我先以同伴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小结的方式进行的,学生学习效果不错。如:在分析本诗的“晓”字时,我是这样做的。哪位同学可以讲一下“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同学们都在思考,但是谁也没有肯定的回答。我提示到:“晓”字是什么偏旁?学生马上想到是日字旁,想到与太阳有关。这时候学生们举了小手。韩沐纯说:“晓”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意思。”是呀,太阳刚刚升起,天空也就就亮起来了。其它的学生也都恍然大悟,“晓”是天亮的意思。我又接着问到,那本诗的题目《春晓》是什么意思?也是天亮的意思?学生们都说:“春天里天亮了”后又感觉不对,然后说:“应该是早晨!”就这样孩子们不但学会了本诗中的“晓”的两个意思,也加深了古诗的理解。

一年级语文《春晓》教案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1、布置学生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

2、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1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草》。

2、揭示课题。认识“晓”,读准课题。

二、简介作者和课文。

1、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2、以故事形式介绍古诗。大意是诗人夜读入睡,半夜被风声雨声惊醒,一会儿又睡了。直到鸟鸣声传来才发现天亮了。起身后,边听鸟鸣边吟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忽然,他想起夜里听到的风声、雨声,走到窗前,边张望边吟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由此,留下了一首好诗《春晓》。

3、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读通古诗。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认识的生字,读正确。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一、二行中的生字,眠、觉、啼,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齐读)。

2、认读三、四行中的生字:夜、雨、声、知、少(注意三个翘舌音的字),再读一读三、四行诗。(指名读——齐读)。

3、连起来读一读古诗。

五、指名朗读、背诵。

1、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背诵课文。(指名、分组、齐背)。

六、指导写字。

觉:“学”下面的'的“子”换成“见”。

夜:第四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注意指导笔顺,提示不要漏写第七笔“点”。可与熟字“衣”比较字形的异同。

雨:仿佛隔窗观雨。里面左右各两点,上下排列,像檐下滴水。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的最后一笔是“丿”,不是“竖弯钩”,不能写成“巴”。

知:左边是把“午”的“竖”改撇,再加一点。右边是“口”表示知道了要用口说出来。

少:上面与“小”不同,第一笔是竖,没有钩。

七、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八、巩固练习。

1、填空。(完成课后练习3)。

指导:先数一数每个字的笔画,边数边在字下注上笔画数,再把相同笔画数的字写在一起。

2、朗读、背诵课文,填空。(完成课后练习4)。

3、补充诗句吟诵。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写下了不少咏春的诗句,我抄了几句,你们想读吗?(出示诗句,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推荐朗读的诗句:

(1)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以上诗句都注上拼音,供同学自由朗读,不必讲解。

《春晓》是一首清丽的小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和对春花被风吹落、被雨打落的惋惜之情,实质上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学生学习这首诗,不仅仅是识字、解词、理解诗意,更重要的是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中华民族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要把这种情深深地根植于学生心底,让学生以这种情感、这种心态面对学习、面对工作、面对整个人生。这就是说,要给学生打下情感的底子,打下精神的底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到了以下两点:

1、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古诗的教学要让学生进入优美动人的诗境,在诗境中学习,在诗境中感受和创造。《春晓》的诗境清新、淡雅,人物的情感含蓄而真挚。为了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我采用了讲故事、听音响、看图画等方法,结合学生对诗句的逐步深入的理解,创设了优美的情境,使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参与学习过程。

2、学生联系自身经验体会诗中的感情。

《春晓》一诗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学生难以深入体会到的,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在自己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与诗人交流、对话。我让学生通过看图、回忆等方式唤起自身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与诗人交流,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