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论文小班范文(22篇)

时间:2023-12-01 15:28:06 作者:笔舞

幼儿园小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挑选的幼儿园小班教学资源推荐吧。

幼儿园小班教育论文小编整理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根据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的问题,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方面做出了一些探讨。

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养成。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平衡的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物质基础,而良好的进餐习惯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有传统美德,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可同现代文明相结合寻求指导理论,叶圣陶先说过: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可见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也正是幼教事业如此受到世人重视的根本原因,幼儿园里,都是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从小班开始就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吃饭不说话,保持安静的进餐习惯。

一、不良习惯的形成的原因。

1.病理因素。

某些幼儿体弱多病,经常肠胃不适,上呼吸道感染,这些都会引起幼儿食欲不振,幼儿的肠蠕动速度缓慢,胃内排空时间长,从而导致食欲减退。

2.饮食不当。

幼儿食品琳琅满目、层出不穷。酸奶、巧克力、可口可乐、果冻„„,无不刺激着每一位幼儿,而他们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每家都这么一个宝贝,孩子想吃啥,就给他买啥,营养没问题,致使他们无节制吃零食的现象有增无减。

3.教养不当。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活动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幼儿的食欲和进餐量。有的幼儿个性文静,喜静不好动,活动量过小,且活动内容单调,从而影响了他的消化吸收功能;有的幼儿个性好动,活动量大,活动时间长,也影响了幼儿的进餐量和食欲。

5.教育方法不当。

有的家长也曾意识到幼儿有不良饮食问题,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往往采取强硬手段,在幼儿园里,也会经常听到老师要求幼儿快点吃饭,不快点吃完就不让妈妈来接,恐吓幼儿,这无疑给幼儿带来一种恐惧心理,产生厌食的情绪。让幼儿加快进餐速度,是可以保证老师的工作进度,但进餐过快会导致食物没有经过细嚼慢咽就进入肠胃,影响了健康,不利于消化。

二、创设温馨、愉快的用餐气氛、环境。

营造熟悉的环境而当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后,一般不容易摆脱对家人的依恋,会经常哭闹,而这很显然是不利于常规的培养的。因此在幼儿第一天入园后,就要为他们营造—个熟悉的环境,通过玩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玩具,稳定幼儿情绪,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生活。当孩子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环境往往感到不知所措,这时告诉他们“做什么,怎样做”,他们都会比较容易接受,而这第—次的印象会成为良好习惯的开端。

餐前安静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餐前的谈话活动可以使幼儿从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餐前玩具可以使幼儿将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状态;通过注意力的转移使心情不好的幼儿把负面情绪降到最低„„这一系列的举措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带着一个愉悦的心情去用餐。

合理组织而在日常的幼儿园生活中,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合理组织,使得幼儿有良好的进餐情绪。教养员要注意幼儿吃饭时的取暖和降温,在过冷、过热的天气应调节室温。餐室的清洁卫生一定要在饭前打扫干净,尤其应注意将玩具、教具收整齐;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播放曲目应是幼儿熟悉的小夜曲、轻音乐、钢琴曲等。同时教师在幼儿进餐前不要处理问题或批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打了人,做错了事,老师要等他吃完饭再做处理,以免影响幼儿的食欲。教师要保证幼儿的进餐愉快,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着进餐,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更不能用禁止吃饭作为体罚的手段。

三、幼儿常规的培养。

一个宽松的进餐环境不等于放任自流。维护其他幼儿享受自由的纪律是必要的。让幼儿在吃饭中体验着如何去吃才不会引起呛食洒汤,对幼儿也是十分有利的。由此,教师必须明白何时何事需要维持纪律。在进餐活动中,幼儿喜欢说话,愿意相互交流或是自言自语,只要他的活动没有妨碍其他幼儿吃饭,没有破坏整个进餐活动,个体行为就不应当成为纪律问题而受到束缚。我在观察中也看到有些幼儿喜欢干扰别的幼儿吃饭,如扯扯别人的衣服,踢人等,这时老师应给幼儿讲自由活动是不能影响别人的。幼儿只有了解纪律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并逐步学会自控。幼儿园中,老师不希望幼儿说话,源于幼儿吃饭不专心,吃得过慢。如果每个幼儿都能在四五十分钟内吃完饭,而且吃得很快乐,并形成类似于工作餐的氛围,相信比硬性“快吃饭,少说话”的纪律对幼儿的发展更有利。

在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之后,我们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纠正已有的坏的习惯并养成良好的新习惯。在这过程中,老师应该以引导为主。

在我们幼儿园,要求幼儿在餐前玩一些楼道里的玩具;让动作慢的孩子先洗手做准备;扣手坐在椅子上,等着老师去分饭;吃饭的时候胳膊肘不能上桌,以免孩子趴在桌子上;拿勺子的方法正确,盯着自己的餐具吃,不能东张西望的;饭菜要一口饭一口菜的吃,而且不能直接拔到嘴里,要舀起来吃;还想添饭的孩子,要把勺子放在盘子里举手;想要添菜,要把勺子放在碗里举手;都吃好了,准备喝汤,就把勺子放在盘子里举手。所有的过程要求幼儿少说话,以免幼儿引起呛食、洒汤。最后幼儿扣手起立,放好椅子,去送盘子和碗,然后拿纸擦嘴,漱口完成后,出去散步。

四、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通过讲故事、学知识、做游戏等方式引入,同时加上一些多媒体资源的使用,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幼儿接受并尝试更多可以作为食物的东西,同时还可以认识到一些现有习惯的错误和危害。幼儿园经常会吃蘑菇,很多幼儿都不爱吃,把蘑菇扔在了公用盘里,我们给幼儿讲了《小兔乖乖》的故事:兔妈妈去采萝卜和蘑菇,回来小兔们都爱吃。这时介绍萝卜、蘑菇,并且还介绍了其他几个相关的菜肴,让小朋友也来假装的吃萝卜和蘑菇,吃了变得很聪明,战胜了大灰狼。激发小朋友想尝一尝的欲望。等到幼儿园再吃蘑菇的时候,老师把故事提出来,调动了幼儿的食欲,挑食的现象明显的好转了。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组织幼儿去厨房看厨师怎么把食材变成美味的菜肴,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对菜肴有了期待,从而增加了幼儿的食欲,幼儿在进餐的时候食欲特别的好,都是大口的吃饭,挑食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变。

点滴的进步来之不易,一定要保持住。这时抓住孩子“爱表扬”、“好表现”的心理,给予孩子一些言语上、物质上和行动上的奖励,不但会让他的好习惯养成,还会让他更自信。在一日的活动中,因为他的进餐表现,多给一些在活动中的表现机会或者优先权,调动他的积极性,这会更加增强他克服挑食的信心。

从幼儿进入幼儿园小班第一天起,我们要通过家长了解每个幼儿在家的进餐情况,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制定一份计划,以月或季为单位,确定好要培养这一阶段幼儿所要达到的进餐习惯目标。同时在日常根据各个幼儿自身的特点,正确对待不同的幼儿。对生病的、个别食欲不好的幼儿应为他们提供清淡可口的饭菜,不要强迫他们吃掉全部的食物。若幼儿长期饭量不大,但精神状态良好,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意愿,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五、对于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进行纠正,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在现代生活一般都比较优越的情况下,家长们对于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难,但幼儿的偏食挑食现象却是非常的普遍,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如何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呢?我做了以下几点:

1.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

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如个别小朋友不喜欢吃茄子,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原因是他的父母不喜欢吃茄子,所以家里从来都没有烧过茄子。

2.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习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的氛围感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我班有一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海带,一碰上“骨头海带汤”,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海带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海带,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自编的故事“猪八戒的粗脖子与海带”,让他们知道海带对人的好处可多了,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做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海带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座位安排法。以前,为了老师的便于管理,我把因偏食而吃得特别慢的幼儿集中在一、二张桌子上,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我改变了方法,把他们安排在要好又能吃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3)“打预防针”的方法。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我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4)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的杨寅,不吃绿色蔬菜,开始我给他少乘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地逐渐适应,不感到很痛苦,现在他已能吃很多的绿色蔬菜了。

(5)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六、对于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养成的成果要加以维护和推广。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好的习惯养成一生受用,良好习惯一旦见效应及时地推广应用,在实践中,要摸索规律,寻找教育方法,及时把好的教育经验,做法推广到面上,以达到快速、高效的效果。同时也能让幼儿在好的习惯当中茁壮的成长。

健康是人们的本钱,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也正是幼教事业如此受到世人重视的根本原因。幼儿园里,都是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从小班开始就十分的注意有的进餐习惯,吃饭不说话等等。所以从小班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改变幼儿的行为一方面是消除不良行为,另一方面是增进积极的行为或形成新的、期望的行为。虽然同过一系列的措施,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我们还要运用日常生活行为训练、自我控制训练等方法进行强化,当他们获得一些进步时:要用无形的、有形的奖赏来激励幼儿,如红五星、糖果、拥抱、微笑等或从事喜爱的活动等。通过这样的结合就比较容易取得较好多的效果。参考文献:

2、陈艳《幼儿进食中存在的教育与心理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

3、空直幼儿园《儿童教育与保健问答》国家出版局1991.7。

4、吴颖莹《幼儿进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

5、唐华《幼儿的进餐环境及其创设》武汉教育出版社2003.5。

6、阎汝莹《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

幼儿园小班教育论文范文

首先是良好常规的培养,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老师们的要求一致,孩子们就有了标准。整治纪律,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得老师能顺利正常的开展教学工作。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小班幼儿收玩具,总是随便乱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锦菜一样,每一种都有,老师具体提出要求并做示范,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块一块地拿。幼儿学会轻放的方法后,我再逐步要求幼儿快,并学习收得快的方法:两只手同时收;将几块相同的积木叠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帮别人收……。

小班的宝贝自控能力比较弱,如何培养出孩子们的自控自理纪律的良好习惯是关键。可以想象如果老师在上课,有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个不停,还有幼儿不时的向教室外跑,老师怎么能进行得下去!所以要让孩子们养成在上课时能安静遵守纪律的常规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还需要长时间老师们认真的教导。

其次,沟通也是无极限。这一点我的感触最深了,每一天和宝贝们在一起,都要抓住机会尽可能的和每一个孩子说话,因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能融入他们的世界中,能很好的洞悉他们的想法。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孩子的伙伴,使他们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让生活洋溢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机会。所以,在平日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我尽量与孩子们多沟通多交流,和他们说话,和他们嬉戏,了解他们的需求。

然后,要尽量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受新奇好玩的东西的影响,所以,要准备好每一次的活动,从活动内容到活动目标再到活动准备,都要充分,让孩子在活动中行为习惯、思想品德以及语言、思维等都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此外,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和鼓励呦。把“爱”融进一天活动当中,比如吃饭、睡觉、做操、区角活动、游戏活动等,捕捉宝贝们在园的一点点进步,用语言、动作、表情、奖励小果子等不同方式表示对他们的鼓励、肯定和表扬。: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肯动脑筋,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就一定会让他们越来越喜欢你,信任你,并喜欢上幼儿园的学习和说话的,呵呵。

幼儿园小班教育论文范文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这个学期来了有一位叫甜甜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姥姥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姥姥,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甜甜满眼含泪地松开姥姥的手。甜甜的姥姥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甜甜的鼻子不好,要靠嘴来呼吸,吃饭时要用嘴一边呼吸一边吃,这样吃饭的速度就较慢,她害怕老师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甜甜。在活动区游戏时,甜甜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甜甜,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甜甜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甜甜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甜甜,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你愿意把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甜甜讲故事,甜甜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甜甜进餐的紧张心情,李老师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甜甜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甜甜,你怎么啦?”“我吃不下”,“甜甜,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甜甜,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甜甜和姥姥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姥姥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她对我说:”饶老师,太谢谢你们了,甜甜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姥姥,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甜甜姥姥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育论文范文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发展孩子口头语言是培养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笔者认为小班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抓好口头语言训练的最基础部分,即正确发音和短句的表达。

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是发展幼儿口语的基础。语音是发展语言的基础,要发展幼儿语言,第一步就应该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只有发准了音,幼儿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

幼儿的发音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幼儿语言发展,还会影响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今后升小学,学好汉语拼音,正确朗读,书写汉字甚至对双语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

在小班语言教学中许多幼师只注重抓发音练习和丰富词汇两项。使得很多孩子只会一些单词,不会表达意思;有时个别单词发音纠正了,但在语句中单词的发音又错了,所以,这一时段内不应单抓语音、词汇,而应该结合短句进行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大胆的表达出来,拿出一件让他描述,孩子从的各部分特征进行概括,从而使孩子从不会说、不愿说过渡到大胆地说。

注意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对小班幼儿口语训练的中的重要一环,模仿、实践、训练、创造、运用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这一过程的基础阶段首先要解决幼儿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听、说能力的培养中笔者认为首先要教会幼儿注意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所以,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们创造适当的语言的环境。我在培养小班幼儿听的方面提出了两点要求,即:能注意倾听老师和同伴讲话;注意坚持给孩子创造听读的环境!

幼儿园小班教育论文范文

摘要小班幼儿正处于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不但爱问“为什么”,更想知道“这是怎么样的”、“这是怎么来的”、“这是怎么做的”。面对这些祖国的未来,教育他们热爱科学,对科学教育产生兴趣,并逐渐形成科学的意识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班幼儿科学教育兴趣。

当前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的增强,以及幼教改革的深入,科学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功效被纳入幼儿教育体系中,成为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纲要》中不仅明确提出了科学教育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还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小班幼儿正处于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不但爱问“为什么”,更想知道“这是怎么样的”、“这是怎么来的”、“这是怎么做的”。面对这些祖国的未来,教育他们热爱科学,对科学教育产生兴趣,并逐渐形成科学的意识意义重大。

一、内容贴近生活。

3岁的幼儿对于周围世界中新奇的事物、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很自然而然的去感受和关注事物的联系、发展与变化,特别是对那些和生活经验有关的,幼儿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百问不倦。新《纲要》中也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活动的内容就要取材于幼儿身边感兴趣的内容上,这些内容是合适的环境、适度的、新鲜的刺激物潜移默化的结果,教师要考虑到的是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筛选出合适的内容,再有目的地组织各类活动引导提炼,让幼儿进一步去思考为什么、怎么办,去大胆的求证事物的发生与后果。他们在观察感知、操作尝试中去了解,开阔了眼界,发展了观察、思维、操作和创造等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如在活动《糖不见了》教学中,我给幼儿提供了糖、盐、沙子等让幼儿知道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的问题,通过让他们自己做小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幼儿们非常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开展《小兔乖乖》、《吹泡泡》等紧密联系幼儿园生活的活动,也可以随着不同季节进行《堆雪人》、《春天》、《迎春花开了》等活动。这些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幼儿不但可以从中感受周围事物,体验和领悟到科学教育无所不在,而且还能保持持久的对周围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活动渗透游戏。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注意力不够稳定,活动中情绪波动较大,因此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废弃枯燥的说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

如在了解水的特征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几个大水盆,让幼儿进入水中玩小船,玻璃球,海绵等玩具。在活动中幼儿能够发现水是透明的,可以流动,还能发现玩具在水中的沉浮,海绵的吸水现象。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样幼儿不但能玩好,也学得轻松。

三、方法鼓励探究。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必须要借助于对事物的直接操作,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和桥梁才能认识物质世界。如在早晨桌面游戏时,我提供了师幼共同收集的各种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化妆品瓶子,让幼儿自己拧下来,再拧上去。幼儿先是盲目的匹配,经过一次次的操作、探索,幼儿逐渐发现了颜色、大小、形状与瓶盖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大小一致的瓶盖才能拧在一起这一般经验。后来幼儿就能很快地根据经验配出一对对瓶与盖。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充分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形式开展多元。

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与形式应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要因地、因时、因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常用的形式有观察、体验、操作、讨论、制作等。教师还可以结合不同季节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如春天踏青、捉虫、夏天玩水、秋天拾落叶、冬天堆雪人、冻冰花等;又如在《感知声音》教学中,我为幼儿提供了纸、石头、水、碗、塑料瓶等物品,让幼儿通过敲击碗、石头、塑料瓶等物品,倒水、撕纸、手弹纸盒、弹碗等动作,让幼儿感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还把幼儿带到室外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中聆听各种各样的声音,使幼儿能初步感受到什么是美妙的声音,什么是噪音。这样幼儿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爱护环境、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小班的科学教育活动以及培养小班幼儿的科学意识和兴趣,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开阔视野,博览群书,吸取信息,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开展有关的科研工作,在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宜幼儿发展的新路子。同时以幼儿主体为先,以幼儿发展为重,还要与家庭、社区紧密配合,整合多方面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幼儿园小班教育论文范文

小班孩子年龄小,基本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如果一味帮他们做,就会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使他们失去锻炼机会,要是让孩子们都自己做,孩子们又实在做不了。

为此,在日常生活中我采取了从“留一半给孩子”的做法,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比如在午睡起床时,大部分孩子不会穿鞋,都嚷嚷着让我帮他穿,我就帮每个孩子穿上一只鞋子,并要求他仔细看老师是怎样穿的,留下另一只让他自己学着穿,看谁先学会穿鞋子,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就有了,都抢着自己穿另一只鞋子,我一边帮助指导,一边及时鼓励和表扬每个孩子,不长时间,孩子们就会自己穿鞋子了。

生活方面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教师正确引导,留一半让孩子自己做,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了孩子们的成长,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2创造性及时的培养才能发展起来。

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曾指出:“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在激发出来。

“如:张衡数星星、曹冲称象、骆宾王作诗、爱迪生孵蛋、牛顿自制小风车等这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才,都是在童年时期表现出了独特的创造性。

然而,没有培养创造性的环境和教育,富有创造性的“小神童”不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创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起点也必然是创造性的萌芽,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使命。

教师要正确对待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思想,要报有宽容之心,如果一味死板的要求幼儿去“创新”,势必会把孩子引导上另外一条模式化的道路,是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出现同样的“创新”思维,其实这根本不是“创新”,而是另外一种因袭。在引导孩子们活动时,不要对他们过多的干预,不要提过多的不合实际的要求,更不能以自己的思路去引导孩子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创新”,这样反倒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尊重幼儿,尊重他们创造力的自然发展,尊重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这是我们教师在面对幼儿创造时最重要的任务。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孩子创造性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过分关注创造的结果,要使幼儿在创造过程中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发展。

比如:孩子画了绿色的太阳,蓝色的大树,怪物一样的人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敢于去尝试,保护孩子的创造的兴趣,尊重他们创造的过程,孩子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杂乱无章的涂抹,正是他们感知色彩、形体的阶段,也是孩子不同与成人的可爱之处。幼儿阶段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让他们画得像,而是如何让他们大胆的画,要好好珍惜和培育他们的创造力,而不是用成人的所谓正确观念去扼杀他们的创造本能。

从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改变了孩子的思维方式,给孩子插上了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3巧妙引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因为小班孩子小,做事又缺乏耐心,收拾玩具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往往是收拾了一部分就又想去玩了,那些掉在桌子底下、板凳底下的不太显眼的玩具,就更无人问津了。为了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利用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整理玩具。我说孩子们你们喜欢玩具吗?想和玩具成为好朋友吗?孩子们都点点头说“想!”借机对孩子进行教育:玩具宝宝也喜欢很多小朋友在一块玩,不喜欢自己躺在地上玩,会感到很冷……。

孩子们听了都赶快把玩具收回玩具橱!例如:玩插片时,幼儿掉的满地都是,孩子收起来困难大,我就让幼儿以“帮小插片找家的游戏”,看哪个幼儿能尽快的帮小插片找到家。并奖励那些先帮小插片找到家的小朋友,幼儿的积极性很高,不一会儿,地上的小插片就被幼儿送回了家,我及时表扬了幼儿。这样一来,玩具收拾的又快又好。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孩子的良好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幼儿园小班教育论文小编整理

幼儿园的教育研究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研究活动,其组织形式有多种类型,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幼儿园教育研究的基本形式之一,在多种形式的研究中起龙头作用。幼儿园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可以有多种渠道,这里只介绍其中有代表性的两种。

1.各级规划课题。

规划课题是由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简称教育科学规划办),在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根据教育科研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研究的教育科研课题。

以北京市为例,幼儿园可以申报的规划课题有三个层次的,一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为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为各区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的级别越高,获得批准的难度也越大。

幼儿园应有专人或机构(如科研室)负责园级课题的管理,以避免因为没有管理部门的检查和督促而使课题研究流于形式。

其他研究活动。

1.研究性教学(或游戏)活动。

研究性教学(游戏)活动是指围绕某一教学(游戏)活动中的具体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活动(有的教师习惯于称此类活动为“研究课”),它由示范、观摩、研讨等一系列研究行为组成、研究性教学活动的承担者既可以由园里指定,也可以通过教师自愿报名产生。

研究性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对一次教学或游戏活动的优劣进行判断,而是通过对具体教育行为的分析。探索如何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将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是通过分析一个人的教育行为使更多的人受到启发。因此,园长要引导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分析教育行为及其背后的教育观念上,而不是对个人能力的评判。

每一次研究性活动都应有明确的主题,所选择的教学活动的内容,也要根据主题而定,也就是说,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出所要研究的教育行为的内容。如,为了研究启发性提问,可选择语言、数学等教学内容;研究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可选择小组合作游戏或表演游戏等。此外,园长应让所有参加观摩的教师事先清楚研究的主题,这样,可使教师的观察具有目的性,获得的信息更为系统和详细。

观摩只是研究性教学活动的第一步,重要的是观摩后的研讨,即根据研究主题,就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教育行为进行讨论,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哪些教育行为体现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哪些没有。例如,研究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那么,分析的焦点就集中在教师的哪些行为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哪些行为压制了幼儿的主动性。而教师的行为既包括对学习材料的准备,也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态度、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等。研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活动结束后,应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理论,并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进行实践探索,以使对一个问题的研究更有深度、更有实效。

2.专题研讨会。

根据本园工作的实际需要,就教师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是幼儿园教育研究活动的另一种重要形式。研讨的主题应具有普遍性并来源于教育实践,如,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如何进行家园合作等。

专题研讨会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在园内营造开展研究和讨论问题的学术氛围;二是通过对一个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拓宽教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

为了开好专题研讨会,会前应做好两方面准备工作。一是理论准备,即每位教师根据研讨会主题学习有关理论或资料,这样,参加研讨时就不会对问题一无所知,这是使研讨会能够开起来的重要基础。二是可以指定1~2位教师(具体人数根据情况自定)作为主发言人。主发言人在会前要做好准备,如,可预先写好发言提纲或发言稿。主发言人陈述自已的观点其他与会人员进行质疑或讨论。在这里,主发言人有点类似于射击场上的靶子,亮出自己的观点,是为了引来别人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一个好的研讨会,需要有不同观点的争论,争论越激烈,研讨可能更接近问题的本质。因此,研讨会往往难以产生一致的结论,但有了争论,有了不同的声音,研讨会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幼儿园环境教育论文

[摘要]幼儿环境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幼儿环境教育,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境意识,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幼儿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模式,认为进行渗透式教育是幼儿环境教育的最佳模式,并提出了进行幼儿环境教育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幼儿 幼儿教育 环境教育随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显现,保护环境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自己的环境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律这是保护环境的基础。环境教育是一项终身教育,它始于幼儿阶段。近年来,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环境教育(尤其是幼儿环境教育)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拟就在学前教育中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粗浅的研究和探讨,以寻求切实可行的幼儿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幼儿环境教育的必要性“环境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它不仅在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和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做出了显着的成绩,而且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极具活力的新鲜内容。”“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环境基础教育,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普及环境知识,努力提高年轻一代的环境意识。”把环境教育纳入学前教育体系,这一举措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一方面,一个人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需要从娃娃抓起,环保知识和环保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另一方面,现在的幼儿,将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当中还将有一批人会成为未来的决策者,其环境意识的强或弱,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下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如何让他们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作用,从不知到初步有所知,做好其环境启蒙教育工作,我们责无旁贷。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只有提高全民族的环境素质,才能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而环境素质的培养,最根本的是从教育抓起,尤其应当重视儿童的环境教育,使其适时学习环境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具备一定的环保技能,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这既是现代儿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职责。

二、幼儿环境教育的内容和基本模式幼儿环境教育就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针,立足启蒙教育,使孩子们获得初步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幼儿环境教育因其对象不同,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和一定的特殊性。必须以其生活实践为基础,使孩子们认识和熟悉他们的生存环境,了解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现象,启发孩子们哪是好的,哪是坏的,哪是美的,哪是丑的,规范他们的环境行为,提高他们的环境修养,树立良好的环境风尚。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美好的,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美的熏陶,必须以正面教育为主,强调环境中美的事物和现象,使孩子们逐步体会到作为自然中的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让孩子们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并变为自觉的行动。

环境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包含自然科学又包含社会科学。结合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和我国国情采用渗透式模式进行环境教育是最佳途径,可以潜移默化地深入幼儿的内心世界,更容易被接受,对孩子们的影响也更深入,这正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三、幼儿环境教育的具体思路1.创设环境教育的氛围,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教育功能营造环境教育的氛围,可以自然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首先应当采取多项措施美化、净化校园环境,如提高校园的绿化率、坚持垃圾分类等。同时,要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们整洁美好的环境来之不易,必须规范个人行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来关爱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环境,然后再由小环境推而广之至我们生存的地球,提高幼儿的环境素质;其次,应当在教室、活动室、起居室里精心布置环境教育素材(如墙饰、板报、专栏等),使孩子们能随时随地接受环境教育。有条件的话,还可开辟一些环境教育园区,如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等,培养幼儿的爱心、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小班教育论文小编整理

幼儿园小班教育论文-----幼儿园小班特点社会教育尝试当前,幼儿园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忽视了情感、习惯、社会性等的发展。美国教育家罗宾森说过:“对我们成人来说,社会生活,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居住在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等等,都是习以为常的现象,但儿童需要学习。”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热爱幼儿园,认识自我,养成好习惯,爱家庭,了解他人,学习有关社会知识、技能等等。其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渗透人际智力的培养,即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能力,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发展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帮助幼儿理解社会。

幼儿离开家庭,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为帮助幼儿减少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如知道喝水、上厕所、上课的地方。开展“大带小”,即让幼儿参加中、大班的活动等。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帮助幼儿自己协调、解决交往中发生的矛盾冲突及各种问题,以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如看图书,两三个幼儿争看同一本新书,教师随机引导全班幼儿共同讨论,尽可能想出各种解决方法:三个人一起看,主动让给别人看,交换看,轮流看等。问题解决了,幼儿既学习了社会交往技能,又提高了交往能力。

认识自我、养成好习惯应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务开始。我们从认识小手开始,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独立生活能力。学习文明行为时,我们教育幼儿要走路轻,说话轻,放东西轻,懂得动作轻不妨碍别人活动,做事时想着别人。让幼儿学会关心人,帮助人。

幼儿园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爱的氛围里。他们认为,被爱是天经地义的,理所当然的。但是如何爱父母,爱他人,却是许多独生子女所欠缺的。在爱家庭活动中,我们让每位幼儿带一张“全家照”,让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的过程中认识家庭主要成员,体会“家”的快乐,了解父母的辛苦与爱,启发幼儿回报父母的爱,引导幼儿尊敬老人,热爱父母,学习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热爱。很多孩子都爱玩“娃娃家”的游戏,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重要的是如何渲染孩子对父母真挚的爱,以及他们愿意用同样的感情去爱伙伴的真诚愿望。

此外,我们还通过其它方式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看清马路上的来往车辆,慢慢走不乱跑,见车会避让,到街上跟着父母或老师,不单独出去,如果找不到父母和老师,要去找警察叔叔,不在马路上玩等。这样做,有助于幼儿接触新事物,增长知识,益于培养幼儿敢于尝试和遇事不慌的好习惯。秋天,我们带领孩子去拾落叶。在拾落叶的过程中,孩子们认识各种树木,培养了劳动习惯,同时,在劳动中细心观察自然现象,学习自然知识,增长保护环境整洁的意识。通过拾落叶,蹲下、弯腰等一系列的动作既增强了活动能力,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小动物,我们要珍惜和培养他们这种感情。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要爱护自己生存的环境。教育幼儿爱护小动物,正是培养环保意识的启蒙课。在幼儿园,我们教育幼儿怎样饲养了小金鱼、小兔子、鸽子等动物,让幼儿参与喂养,增强他们对动物的感性认识,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同时培养了责任心和关心保护小动物的感情。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孩子从小养成观察,动手动脑的习惯,也是一生受用的。

我们根据幼儿的性格、能力、接受快慢分别对幼儿进行不同的教育,让他们在幼儿园这中环境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秦平。

2009年12月28日。

幼儿园小班教育论文范文

本教期小班共有幼儿名,个中男生著名,女生著名,年夜部门幼儿皆是从托班升下去的,个中也有一般幼儿是第一次去幼儿园的,他们去自差别家庭,糊口行动风俗各没有雷同,年夜部门幼儿正在家倍受痛爱,以本身为中间,对怙恃、祖辈的依附性很强,正在战幼儿的打仗战攀谈中我们收现幼儿的自理才能战行动风俗广泛较好,为了使那些孩子们尽快不乱情感,顺应幼儿园散体糊口,养成优越的行动风俗,构成优越的惯例认识,我们学生将同心合力,联结互助,把更多的粗力投进到任务中去,使每位幼儿皆能兴奋的糊口,获得可喜的提高。

二、成长目的。

(一)讲授教诲。

本教期有七个主题内容,讲授举止凭据幼儿的年纪特色采与散体举止与地区小组举止相分离的方法,引发幼儿的进修兴致,面向全部,针对一般好同采与多种灵巧的方式,发掘幼儿的潜能。

1、创设班级情况,更新墙面拆饰,给幼儿一个新的进修糊口情况。

2、造定各种讲授计划,按计划停止各科讲授举止。

3、熟悉教员节、国庆节、中春节。开端培育种植提拔对教员、对故国的好好感情!

1、开端标准幼儿的各项糊口惯例,自动表达对别人的爱,教会分享。

2、熟悉春天,理解春天的气候特性,实时减加衣服。

1、抓好幼儿的平安卫生等惯例任务。

2、分离时节特色,展开“好吃的火果”、“落叶飘飘”的主题举止,培育种植提拔幼儿得到个圆面的常识及脱手操纵才能。

3、班内脱衣服竞赛,停止糊口技艺年夜比拼。

1、主动加入体育锤炼,实时增加衣服。

2、熟悉冬季,感知战理解冬季的气候特性。培育种植提拔幼儿没有怕热的大胆肉体!

3、展开庆除夕举止。

1、展开主题举止“冬季去了”,熟悉一些罕见的蛰伏植物及过冬方式。

2、写好幼儿成长讲述单,做好完毕评定任务。

3、班级产业盘点,做好期终卫生消毒任务。

1、教会饭前便后洗手,教会利用毛巾、当真洗手没有玩火。

2、培育种植提拔幼儿没有挑食,没有偏偏食,没有剩饭菜,没有弄净桌面的好风俗。

3、教会本身的事变本身做。

4、让幼儿晓得小朋侪之间要联结友好、相互赞助,不克不及治拿别人的物品战玩具。

三、故里共育。

1、使幼儿获得片面的成长,我们应用进园战离园的长久时光,主动自动的与家长相同,使家长理解本身的孩子正在园的状况,正在家长的合营下完成故里共育,增进幼儿的片面成长。

2、应用宣扬栏、德律风和家庭短疑箱等门路,与家长相同联络,实时向家长反应幼儿正在园的进修糊口风俗。

3、实时理解幼儿的家庭教诲情况,耐烦听与家长公道准确的定见战倡议,相互合营配合教诲幼儿,使幼儿可以康健发展!

幼儿教员的任务是噜苏的,但是幼教任务无大事,我们要具有老鹰一样灵敏的视察力,注重视察幼儿的言止、举行、模样形状,而且要永久用一颗童心去感触感染幼儿心灵的深处,正在尊敬、懂得幼儿的同时,用一颗平凡心去与每位幼儿交换,那是我本身做好幼儿教诲任务的条件。以上,是我本教期的计划及目的,我必然勤奋去完成,也盼望列位同事及带领减以督导战斧正。

幼儿园安全教育论文

幼儿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直接传递;另一种是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实践证明,后者的教育效果更为显著。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探索性活动区,通过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让幼儿在不断的游戏活动尝试中获取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如在益智区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设计“交通安全迷宫图”、“交通牌”等,让孩子们以游戏的方式,手脑并用地操作这些材料,不仅培养了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还潜移默化地认识了许多交通安全标志,从而懂得了“过马路要走人行道”、“不能在马路上玩耍”等交通规则。这样的活动区游戏,开阔了幼儿的视野,拓展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了幼儿的交通安全知识。

表现性活动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应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活动区,创造性地开展“寓教于游”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第一,装扮区。

装扮区即角区,是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场所,是幼儿最能够自由表达意愿和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活动区域。他们对生活常规的认识,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对情感的宣泄和补偿,都将在这里得到实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角色游戏中渗透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渗透安全过马路及乘坐各种交通工具的安全小常识等:“妈妈”带“宝宝”上街,过马路时提醒“宝宝”要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不能横穿马路等。在《车车租赁公司》游戏中,通过扮演客人租赁各种交通工具,学到安全乘坐各种交通工具的方法,如坐摩托车要戴头盔,避免脚被卡在车轮里。总之,我们要充分地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游戏主题,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增强安全意识。

第二,表演区。

表演区是幼儿自发地进行故事表演和歌舞表演的游戏场所,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我们要经常以故事、童话剧为脚本,选择适宜幼儿表演的角色,让幼儿在设置的情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帮助幼儿积累自护经验。例如:在故事《三颗星星》中,幼儿在与同伴合作表演的过程中,了解红绿灯的作用,知道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了解红绿灯的重要作用。在表演《森林交通安全曲》中,学习警察指挥交通时的各种动作,使幼儿在演练中发展自护的技能,同时帮助幼儿懂得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可打120急救等。

第三,建构区。

百闻不如一践,单纯的安全说教是不会被幼儿所接受的。因此,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大胆地尝试应用结构游戏中的模拟空间效应来弥补幼儿的思维感知。如在开展结构游戏《大马路》中,引导幼儿通过用积木、雪花片、插塑等建构材料,搭建马路上的各种事物,如马路、人行道、斑马线、红绿灯等。这样让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切身感受多变的交通场景,体会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的危险。孩子们在游戏中亲自发现问题,获得经验,要比老师无数次的说教印象更为深刻。这样,幼儿在看似游戏性质的建构中获得了最为深刻的感性认识,安全过马路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第四,美工区。

美工区是幼儿自主地进行绘画、手工制作,为游戏活动准备道具的场所,它既为幼儿提供了精细动作练习的机会,也为幼儿审美表征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更是创造性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此过程中,孩子能根据活动区游戏的需要积极地去探索,以多种途径去收集资料,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使安全教育化被动为主动,在幼儿心中开花结果,根深蒂固。

我们在探索性活动区和表现性活动区中,通过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丰富了幼儿的交通安全知识,增强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并积累了丰富的自护经验。但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提升他们的交通安全的实践能力更重要。因此,我们可充分利用富有野趣的自然游戏场所,在草地、石子小路、坡地上设置一些交通标志,如在草地上设置红绿灯,幼儿在草地上自由奔跑时碰到红灯会自然停下,碰到绿灯又继续向前;在坡地上贴上慢行地标志,提示幼儿在坡地上奔跑时要放慢速度;在栏杆上贴着禁止攀爬的标志,提示幼儿不能攀爬栏杆等,让幼儿在奔跑、追逐的游戏过程中,既体验如何调控自己的身体,机智灵活地避开障碍,又提升了幼儿的交通安全实践能力。

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却一定是学习。因此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游戏环境,帮助幼儿消除平时学习中的紧张、厌烦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将安全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安全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把安全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极大地激发幼儿对安全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安全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安全教育论文

幼儿园是幼儿进园以后,活动、学习、休息场所,幼儿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年龄小、意识差、可塑造性强,在园活动、学习、休息期间,幼儿的生命保护尤显重要。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教师专业能力”中要求教师“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对管理者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范。为确保幼儿在园活动、学习、休息安全,必须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防范意识。

幼儿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幼儿在园健康成长是幼儿园管理的首要任务。全园师生思想必须高度重视,树立“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理念。在幼儿平时的活动、学习、休息中,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做到大会小会讲安全,黑板墙壁画安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安全意识,让每一个小朋友都“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纲要》第二部分)安全是幼儿园开展工作的前提,培养幼儿健康是幼儿园办园目的。没有安全,谈不上健康。只有认识提高了,思想重视了,在幼儿的活动、学习、休息中才会提前做好思想防范工作,切实做到人人心中有安全,警钟长鸣,有备无患,明确职责,管理到位,确保活动安全,为创建平安和谐幼儿园,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营造浓厚的安全防范氛围。

幼儿园要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转变教师观念,教育教职员工牢固树立幼儿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意识,加大安全工作教育力度,时时、处处、事事讲安全,开展教职工班前班后安全会,旨在提醒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排除隐患,把安全工作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教师正确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创设安全、和谐、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得到身体及心理上的安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我们将幼儿安全教育纳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计划中,将安全教育活动融入幼儿游戏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简单知识和方法。

1.将安全教育纳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安全图片、看图说话、诗歌、故事等,使每个幼儿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说说、涂涂、画画中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实践证明,它是幼儿安全教育非常有效的途径,是幼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基本手段。

2.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游戏中。安全知识最终要转化为安全行为才是教育的根本。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安全知识、自救及逃离躲避危险的技能,组织幼儿通过游戏学习了解正确拨打特殊电话号码:110、119、120等。

我们将安全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根据幼儿生活需要和社会化人的素质要求,在生理和心理上确立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幼儿在他们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其次要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技巧。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我们再细心也无法预见到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所以安全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

三、活动器材专人管,定期检查保安全。

幼儿园活动器材是幼儿开展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应指定专人管理。室内器材应分类妥善保管,要做好室内器材日常检查和保养工作,对影响幼儿活动安全的器材,及时维修、报废、更新。室外器材要定期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维修或更换,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确保幼儿在园活动安全。幼儿园的房屋布局合理,水、电、气、暖所有设备安全、环保,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教具、玩具绿色、环保、安全,符合幼儿特点。平时,都是我们担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总是告诉他们“当心!这样做危险!”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把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如:喝水时不拥挤、不打闹排好队有序接水,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饭不嬉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我们平时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细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从而让孩子在生活中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我们精心创设了相应的安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

四、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保证。

建立切实可行的幼儿园安全体系,落实分工负责制。签定各种安全责任制,层层签定,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五、组织幼儿必要训练和各种事故应急演练安全、演练是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有效手段。

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开展幼儿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安全主题活动,通过训练、实践活动,让孩子在感知操作、领悟、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安全意识,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体验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幸福。

六、制定安全预案,实行超前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幼儿园每学期,要根据本园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幼儿活动、学习、休息安全预案,做好安全预防准备,实行超前管理:

1.在园内各项活动、学习和午休中,凡出现伤害情况,班主任或值日教师要在第一时间了解伤情,及时向园领导汇报,并及时送园医室观察治疗或打120急救。

2.及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妥善做好沟通工作。

3.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好有关记录并保护好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县教育局和地方党委。

总之,安全教育管理是幼儿园工作的首位,这是毫无疑问的。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措施得力、责任清楚,有幼儿园全体幼教工作者的尽职尽责,为幼儿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让孩子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人生毅力,从而拥有快乐、成功的人生。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全社会及幼教工作者神圣职责。

幼儿园舞蹈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在高校开展公共舞蹈教育是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对改善和提高舞蹈教学的现状,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文关键词】:高校公共舞蹈教育;必要性;发展方向。

引言。

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的栋梁之才,将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推行素质教育的重任。因此,当代大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而舞蹈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校开设舞蹈课(以形体课为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同时也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和现实状况,提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的必要性,改善和提高舞蹈教学的现状,以及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一、公共舞蹈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从公共舞蹈的特点和表现力方面来看。

形体舞蹈课,通过对上肢、下肢与躯干的规范训练,掌握身体运动的规律,并在一定的音乐节奏与旋律中能够协调自如地运动。而大学生在学习了舞蹈语汇后,可以支配自己的躯体,抒发情感、宣泄激情。当他们需要歌唱抒发情感,就更需要通过肢体来加以演绎。舞蹈是一种易普及的艺术,它比音乐具体形象,比戏剧简单容易,适合表现他们的学习生活。大学生通过舞蹈可以协调肢体,调节文化学习造成的不动状态,更重要的是还能增强自信心,使人摆脱腼腆和拘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情操,充分展示当代学校的校园风貌与当代学子的思想、生活和情感。

舞蹈训练是一种肢体训练过程,它不但可以使人的形体优美,而且还因为舞蹈经常是双人或多人配合的活动,所以舞蹈过程也是培养舞蹈者关注他人、关注配合、注重协调的过程。我国老一辈舞蹈家郭明达先生,在美国学习和考察后,作出了如下介绍:“几十年来,美国教育系统里的舞蹈设置目标,认为舞蹈活动可以强身健体,纠正姿态,调理肌肉,使动作准确。在心理方面,舞蹈对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有帮助;对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益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舞蹈课的训练,这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要求。

(三)我国高校普及艺术教育的良好发展势头。

1、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组织学生观看舞蹈音像资料,以“画面”中那些优美舞姿,丰富的情感表达,来传达对美的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学习,进入自然的舞蹈学习状态。

2、教学方法的多变性。

“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的基本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用形象、精炼的语言讲解舞蹈动作要领,再通过肢体示范教学,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动作,使得同学可以直接模仿,并用心理解和体会动作要领。但是随着高科技慢慢渗入教学,有了多媒体、电视教学等,更能成为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毕竟舞蹈是表演艺术,它是通过肢体来表达的,在教学中加以电视教材,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把握需要传达的意思。

3、结对帮扶教学。

根据高校公共舞蹈的特点,是由全体学生参与的舞蹈学习。虽然不是高难度的舞蹈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一些同学领悟掌握得快一些,就可以进行结对帮扶,把领悟慢一些或动作出现错误的与掌握得快一些的同学组成一组,互相纠正错误,避免动作的错误出现。

经抽样调查,全国90%以上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大学生舞蹈队。而这些团队中的同学多是通过公共舞蹈教育的课程学习后,涌现出的一批骨干分子。因对舞蹈的.热爱,自发成立的舞蹈团队。近几年,高校非专业同学参加全国各类舞蹈大赛的比比皆是。就拿江西第二届大学生舞蹈大赛来看,共48个节目进入复赛,非专业组23个节目,比例占了一半。虽然这部分学生可能在表演上达不到准专业的水平,可是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自信地表演,充分展示当代学子的思想、生活和情感。并有效地推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遇到的“瓶颈”

1、学校领导的认识不到位,管理职责不明确。

迄今为止,还有部分高校领导同志一直对艺术教育的作用持怀疑的态度,甚至认为公共舞蹈教育可有可无,只不过是供休闲娱乐而已。艺术教育机构只是团委工作下的文艺干事兼管,没有设立专门的舞蹈教研室,据不完全统计,设立了艺术教研室等艺术教育专门机构的高校只占高校的18%。

2、资金短缺。配备不齐全。

经调查,有些高校用在舞蹈教育上的经费严重不足。有一所学校每年投入自然科学研究上的经费达8000多万,而投入人文科学研究的经费仅有100多万,而真正用在普及艺术教育上的经费那真是少得可怜。一般高校进行舞蹈训练的场地,通常只是普通水泥地面的教室,没有铺设专门的地板、地毯、把杆,更没有镜子了。最多只是用普通迎宾用的地毯铺设在水泥地上,那样活动极容易受伤,更是无法达到训练的效果。

3、师资力量缺乏。

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指导方案》中强调,各高校应重视艺术教育课程,加大配备专职的师资力量。就说北大、清华的专职公共艺术课教师都不到十名,那普通高等院校就更是无法按国家规定来配备;再从学历上看,从事高校公共教学的研究生教师的比例也只占25%,可见学历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五)提几点高等学校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构想。

结语。

有人曾经说过,科学使人求真,道德使人向善,而艺术使人尚美。没有对美的认识、没有具备审美能力、不懂得美育的价值,就创造不出绚丽缤纷的艺术世界。舞蹈训练作为是一种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因此,舞蹈教育对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高校开展公共舞蹈教育必要性和发展方向的阐述及做出的深刻理解,舞蹈教育势必得到进一步的重视,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将中国高校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推进一大步。

幼儿园课程教育论文

摘要: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建立幼儿秩序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幼儿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教师在培养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便更加重要。在幼儿发育初期对其进行有意识的规则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身心发展,更能够从小培养他们的秩序感、道德观、与他人相处与沟通的方式。

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情景教学,培养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自觉遵守规则;以儿歌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自发强化规则意识;注重体育游戏的评价,培养幼儿自觉遵守规则。

让孩子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协调发展,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规则意识,培养,小班,体育游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没有规则意识,不懂得遵守规则的人,是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什么是规则?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规则意识就是一个人对于社会行为准则的自我认识和体验。

游戏是幼儿自主参加的上一项快乐活动。它既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又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游戏对幼儿来说,并不只是一种消遣和娱乐,而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教育者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指出了我们在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时,应该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让幼儿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技能、技巧,锻炼幼儿身体、促进身体各机能发展以及增进健康。它的情节有趣,形式活泼多样,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参与的兴趣和愿望。

3至4岁的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喜称赞、喜成功、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性格特点。而体育游戏既能够满足他们这些特点,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完善健康的人格。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与人沟通的能力、建立秩序感以及面对逆境时的应变能力。但是如何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呢?针对不同幼儿的情况,我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制定规则是有很大难度的,但他们有很多感兴趣的事情。在游戏过程中,遵守规则能让游戏顺利进行,幼儿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得到自我的奖赏。

在组织幼儿体育游戏时,我们常通过各种游戏形式,或富于它情节、或营造竞争氛围,使运动器具和材料“活”起来。孩子们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的确,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对低龄幼儿尤为重要,因为具有一定情景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孩子迅速进入境界、进入角色,既有可感性、加深记忆,同时又可提升运动兴趣。良好的情绪体验、规则的自觉执行,更好的激发幼儿对体育的兴趣。这是幼儿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基础,也是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运动兴趣的先决条件。

情景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小班幼儿行为的目的意识较差,游戏过程能使孩子情绪愉快,潜能得到开发。例如为了发展幼儿跳跃和奔跑的能力,我先是以故事的形式创造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孩子们以“快乐的小兔子”这一可爱的动物身份,听音乐跳到“草地”上,分散练习向前跳。还如在“打蚊子”的游戏中,分散练习向上跳,鼓励幼儿大胆跳跃。还有当听到“大灰狼来了”的信号时,快速跑回家里,庆幸自己跑得快,充分体验遵守规则的快乐。还有专为幼儿跳跃设计的“摘苹果”游戏,苹果充分提高了幼儿运动兴趣。整个活动,孩子们沉静在童话般的情景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规则意识逐步得到发展。

2至3岁的孩子处于对新异事物的探索阶段,此时他们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我们需要合理的创设游戏环境、投放材料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喜爱。如在《小猫运鱼》这一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小猫头饰、筐2个、小鱼图片若干。我不急于去教会他们玩的方法,而是先让“小猫”自由学本领,耐心的看孩子的反应,看看他们在游戏环境中会用那些材料干什么、怎么玩,让幼儿“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同时个别指导一些孩子进行比较薄弱环节的练习,如身体协调的走和跑,引导他们自己进行练习,通过自己的尝试培养他们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当幼儿尽情的玩耍后,我让孩子们带上小猫头饰,组织集体进行练习游戏“小猫运鱼”又一次把活动推进高潮。我将参与到游戏中,因为当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孩子们会很高兴,他们会模仿老师做动作。可见,教师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是很重要的。同时教师需要做活动中的协助者、总结者。

以儿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主动探索,这一形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获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把体育游戏规则及动作要领以琅琅上口的儿歌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可以边说边做、边唱边做,以儿歌形式表现游戏规则,促使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

围中得到了锻炼。游戏熟悉后,再让幼儿尝试不同的角色,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又如体育游戏《木头人》,能锻炼幼儿灵活性、快速反应的能力与幼儿大肌肉群的发展。游戏开始前,我首先把歌曲教会幼儿,因为儿歌的内容和韵律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很喜欢。然后我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让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边唱歌边组织游戏,很快孩子们就都掌握了游戏玩法和规则。老师与幼儿共同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我评价能力低,教师应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平等地参与幼儿的评价活动,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这对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里所说的评价主要是指对幼儿参与体育游戏活动遵守规则的表现及成果的评价。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树立崭新的评价观,把评价作为体育游戏活动中重要部分,让评价充分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活动评价的时间不受限制,随时根据需要都可以进行。游戏开始时的评价多为全面性评价,意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游戏中的评价,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意和进步要予以肯定的评价,使幼儿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更加努力向上。但同时也要注意评价的时机是否适宜,如幼儿正在大胆尝试时,尽量不给予评价,以免打断创新的思路。这时需要教师不断支持、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教师评价幼儿时,要有论据,论据要清楚、具体、明确,幼儿能理解并达到,如:“×××小朋友锻炼认真,能遵守游戏规则,老师要求的每个练习都认真完成”。在老师的具体示范下,幼儿不仅明确了体育活动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达到目标,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发展。同时,教师应注意在言语和行动上处处照顾好每一个幼儿,不仅要运用语言评价,同时要善于运用非语言评价。一缕关爱的目光、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甜蜜的微笑、一份热烈的拥抱,都能够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成为孩子们活动的源泉和动力。“不错,有进步”“没关系,再努力一下就行了”“如果你能,那就更好了。”肯定、鼓励的话语既能淡化幼儿的挫折感,也能使幼儿保持对后继活动的成功期望。在这种爱的氛围中,孩子们与老师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克服困难。

幼儿园教育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教育初探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老师只要从心出发,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自觉学习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一、注重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通过设置小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教育发展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首先能吸引人眼球,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小游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有效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使幼儿在欢快的节奏中边玩边学,轻轻愉快地学习数学。例如在小班数学“识数”教学活动中,可以在教室放几件商品,上面标着价格。教师扮演商店的售货员,把幼儿化名为小动物或小植物的名字,分给他们每人一个小钱袋,里面装着不同数量的人造币,上面写着不同的数字,让幼儿去自己购物,可以是一个人一组,也可以是几个人一组,在购物游戏中,学习数字,了解数字的大小与事物的关系,做到边玩边学。再比如:同样是分角色的游戏,小班孩子应该以直观、有趣味为主题,如“小猪除草”“抓蝴蝶”“为小朋友找妈妈”等,从而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为中班、大班的幼儿设置游戏时,就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所需要的素材,进行群组游戏活动。幼儿在各种游戏互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兴趣,更重要的是增进幼儿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使课堂教学氛围浓厚,兴趣盎然。

三、贯彻自主性确立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改指令为设疑,引发幼儿自主探索。幼儿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需要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方法,还需要有正确的导向。教师在幼儿操作时不能只用指令性指导,也不能“随意放羊”,需要通过对材料的美化、适当的设疑、引疑,既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又对幼儿操作目的有积极的引导,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很好的发挥主动性。如:学习4的组成。提供给幼儿4片双色花片(花片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白色)和一张印有花朵图案可让幼儿涂色的纸。请幼儿玩“撒花片”游戏,每撒一次就根据花片停住后颜色分布的数量在纸上涂色。只要落下的花片颜色分布的数量与前几次不同,就可依次画在纸上。这样每次撒后,幼儿就要比较对照,做出是否要涂色的判断。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还会发现一些问题,如:4片花片撒出去,出现了都是同一种颜色的情况,就会提出怎么办?有的孩子会发现涂了三次后再要涂的话,总是与其中的一组情况一样,从而产生疑问,这样有利于幼儿独立性、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四、学具操作多样化,乐于“玩”中学数学。

教师是幼儿的主导者,幼儿的学习以听和看为主,他们的操作也大多是为了验证教师传授的知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学习数学的论述中言:“数学首先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他告诫教师,过早强调图画表象和抽象符号教育将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变成纯粹的记忆,而提供实物操作材料――不只是停留在教师将材料进行短暂的示范,而是让幼儿手脑并用全神贯注地进行操作的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思维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师自制的,如数学棋谱、大转盘、等;也可以是和师生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如小石子、纽扣等。多样化的学具,激发了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如:为了巩固对形状的认识,老师设计了“喂食”的游戏,请小朋友把正方形的小卡片喂给正方形娃娃吃,把圆形片片喂给圆形娃娃吃,真是在这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习得了相关经验。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如门。

五、及时反馈,及时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

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能激发起幼儿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知道结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的态度更加投入,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通过教师反馈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大班幼儿),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继续前进。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给予适当的评价,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鼓励,使幼儿保持一种积极的进取心理,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及时评价,使幼儿进一步产生改进学习的愿望;再配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对幼儿学习成果和态度加以肯定,可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感。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促进幼儿学习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幼儿有更大的收获。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幼儿园数学活动是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抽象活动,并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从而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幼儿园课程改革虽然轰轰烈烈,但主要是跟风,一会是瑞吉欧,一会是田野课程、蒙台梭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人认为,目前,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其重要作用的发挥,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够。

目前幼儿园数学教材琳琅满目,近年来虽然《纲要》已明确指出了教学内容和目标,但不够具体。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基本上还是沿用八九十年代的全国教学大纲的数学教学内容。其内容浅、容量少,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能满足今天幼儿智能发展的需要。而且内容重复较多,教师难于把握。由于现代社会数字化和各种信息的增大,幼儿受多种信息的刺激,其智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如:中班学了10以内数的守恒、比多少、相邻数,到了大班还要学习数的守恒、组成分解和比多少,学前班、一年级也还得学。这种无深度的反复教学,不但激发不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对教师的教学探讨也没有动力,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目标单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教学,幼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的目标只是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忽视了诸如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目标。

(三)操作材料单一、乏味。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材料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然而,由于有的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加上怕麻烦等原因,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而且给孩子操作的材料很少。陈旧枯燥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倦学习的情绪,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

(四)教学方法和形式简单。

有的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依赖幼儿用书,仅以幼儿用书和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直接给幼儿。其次忽视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教幼儿“10”的加减法时,教师直接出示分合式,让幼儿看着分合式列出算式,然后逐一指着算式让幼儿创编应用题,大量的时间花在编应用题上。第三,采取“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脑子里灌死知识,造成幼儿被动接受知识。

本人根据多年的幼儿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革数学教育内容,统一教材。

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由教育部门统一部署,组织专业人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系统地加深数学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避免重复无效的教育。

1.集合数:除《纲要》中规定的10以内的数字书写、认读、计数与取物外,应延伸到20以内的认读、计数与取物,增加数群与个位的计数、目测数群、数量层次认知等。

2.单、双数:由10以内的单、双数顺数、倒数认知扩大到20以内的顺数、倒数及单双数的认知。

3.组成分解:除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分解组成、创编应用题外,还应注重多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另外,从时空观念、逻辑观念等方面也应扩大知识面,增加难度,注重幼儿分析、综合推理的技能、数学语言的运用、表达的技能及多项思维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二)转变观念,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发展需要。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

(1)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

(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幼儿教师应转变观念,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发展需要。

1.创造主题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每一个情境的创设,我们都要考虑和体现幼儿学习的“六个性”,即:主动性、自主性、参与性、合作性、独立性、选择性。幼儿喜欢听故事,在教授新的数学知识前,我们可以根据幼儿所需要掌握的相关数学知识,设计编写一些生动有趣、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数学故事和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通过听故事、阅读欣赏故事、表演故事等方式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去主动理解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幼儿学起来轻松愉快,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充分调动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设计开放式的有效提问。

教师的引导和提问直接影响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开放式的有效提问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地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那么,如何设计开放式的有效提问呢?首先,应从结果入手,结果往往是幼儿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常规思维中,我们常常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正向思维,若反道而行之,效果会不同,更引起幼儿的注意。再次,从对比入手。对比是一种让幼儿发现所观察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从中找出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按大小分类》的教学中,“为什么大书要放在大筐子里,小书要放在小筐子里呢?”这些问题的设计,都是从两物间的对比入手,从而激发了幼儿主动思维的积极性。最后,从难点入手。如“大小积木混在一起怎么办?”“小动物们去看电影不知道按什么顺序坐,他们该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虽有些难度,但答案不止一个,具有更广阔的开放性,从而使幼儿的思维向纵深层次发展,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和个别差异性。

3.把数学教学融于游戏中去,让幼儿在玩中学。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学习单双数时,可让10个小朋友排好队,并给他们编上号,让他们单号或双号出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可请10个小朋友表演乘车,上车几个人,车下还剩几个人,合起来一共几个人;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和找相邻数,可让他们玩扑克牌、找朋友等游戏。实践证明,幼儿对这种教学方法很感兴趣,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东西。

(三)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纲要》要求“幼儿园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数是抽象、概括的。幼儿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逻辑思维能力差,他们只有在摆弄物体时,才能很好地进行思维。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教具外,还特别注意采用直观式教学,提供足够的教具、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教师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情景,提供学具让幼儿动手操作,能使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充分表现出来。

总之,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是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抽象活动,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的思维充分得到发展,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主动去学习和掌握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充分体现出幼儿在数学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幼儿一定会对这门抽象的学科感兴趣。

对幼儿开展数学教育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思维训练的价值,由于数学是抽象的过程,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学习思维,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的方法;另一方面,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关键在于让幼儿亲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真实地与物体打交道,获得真实的认识和体验;“解决问题不再是解答简单的应用题。数学正在成为孩子自我锻炼成长的工具,因为他需要这些工具。它们的意义直接来自于应用中的经验。”

(一)教学活动目标单一。《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然而,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活动计划,只提出有关学习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

(二)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然而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不会理想的。

(三)数学概念模糊。

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错误的情况。例如在教中班幼儿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时,先按一个特征分一次,再按另一个特征分一次,活动就结束了。其实,这一活动还应该有一次对同一批物体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

(四)教师的语言不严谨。

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效果,影响到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语话不作推敲、颠三倒四、前后矛盾等缺乏逻辑性、表达不明确的现象随处可见。

(五)忽视评价的教育作用。

我们这里所说的`评价,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幼儿发展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等实际情况,而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三、引起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

(一)适合幼儿水平的学习内容。

(二)能引起幼儿积极思维活动的活动形式和方法。

(三)多种多样的直观材料、玩具和教学形式的新颖性。

(一)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如运用各种材料(纽扣、信核)进行计数:有各种几何形状的塑片(或硬纸片)、积木等比较核认识几何形体,进行形体的拆拼、分合;亲手拨动玩具钟盘上的长、短针,以获得关于正点、半点的概念等等。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基本方法。幼儿期各年龄班儿童的数学教学都应充分地运用这一方法。

操作法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儿童在头脑中构建初步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儿童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类别。运用操作法应强调几点:1.明确操作目的。2为幼儿操作活动创设必要的物质条件。3.给予儿童充分的操作时间。4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应向幼儿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方法。4.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要观察儿童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5.讨论操作的结果。6.操作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年龄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游戏法。

1.情节性的数学教学游戏。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游戏。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按照游戏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

3.运用各种感观的数学教学游戏。通过不同的感官进行数学学习,发展幼儿对数、形的感知能力。

4.口头数学教学游戏。对发展幼儿数的抽象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的作用较为突出。

5.竞赛性数学教学游戏。

6.数学智力游戏。以发展智力为主要任务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的游戏。

(三)比较法。

比较是思维的一个过程、是对物体之间的某些属性上建立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思维进行着较复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因而,比较又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在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要组织幼儿进行观察,使幼儿细致地观察到物体的数量或形状特征,在充分观察基础上,再进行数或形方面的比较。

2.尽量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比较。

3.在比较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幼儿进行比较、引导幼儿积极地思考。

4.在运用重叠、并放、连续等比较形式时应有意识地指导儿童理解对应(配对)的含义并掌握正确进行对应的技能。

5.比较形式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年龄班儿童的具体水平来确定。

(四)启发探索法。

主要通过教师的具有启发性的提问进行,通过提问来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探索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儿童通过积极的思维,独立地去探索并获取新地知识。

(五)讲解演示法。

这是一种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地方法,就是边讲解边演示。

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必须突出重点。

2.讲解时语言要简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和准确。

3.演示直观教具要真实、美观、整洁并为幼儿所熟悉的物体,以免用新奇的教具分散幼儿的注意。

(六)归纳法和演绎法。

幼儿数学教学的归纳法是指在幼儿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一些简单的本质特征或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这是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在幼儿中、后期的数学教学中引导幼儿运用归纳和演绎法进行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两种促进幼儿初步推理能力的方法。

幼儿园素养教育论文

信息素养教育scpt培养模式通过技能培养层、能力培养层、思维培养层、实践培养层4个层次,充分利用大学生个性、自信、功利、碎片、多线程等个性特征,通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任务参与、交流与共享等教学方式,实现信息素养水平的整体提高。

“信息素养”ski提出,后经美国图书馆学会归纳总结,确定为“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1]这个定义明确了信息素养的实现过程和能力总和,即:一是判断何时需要信息;二是怎么样获取信息;三是如何评价信息的好坏;四是如何高效利用获得的信息。

信息个体如果在每个环节都能准确无误地实现对应的目标,那么最终能够高效地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以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

xx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在以上4个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探究兴趣、创造性表达、知识创新等内容,以不断完善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继而xx年颁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提出信息素养是所有素养的基础和源泉。

自媒体信息素养教育模式[7]、多维信息素养教育模式[8][9]、嵌入教学信息素养教育模式[10][11]、融合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整合模式[12]等,或利用新的技术平台、或采用新的思维方法、或利用新兴的媒体方式、或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但万变不离其宗,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特定时期特定群体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模式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只有了解和研究这个时代大学生的特殊性方可保证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1“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信息行为特征。

1.1个性彰显与过分自信的矛盾。

能够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勇于表达自我,不满足现状;追求公平与效率;但另一方面,国内外多元文化冲突造成信仰无所适从;自我价值为中心,从自身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现实功利性强,缺少长远规划。

这些个性特征造成大学生对自我的过高肯定与认同,对老师或上级存在叛逆与怀疑,做事缺少明确的标准与原则,注重短期效果,忽略大局与长远性。

表现在信息行为方面则是多遵从自我认同的信息检索途径;接受同龄或网上出现的新方法,忽视或抛弃基本的信息原理和方法;注重单一问题的解决,忽视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对其他人有较高的衡量标准,却将自己排除在外;喜欢解决问题的轻松性与娱乐性,但严谨性不足。

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我们需要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探索适合大学生个性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1.2碎片阅读与高效解决问题需求的矛盾。

电子出版、internet资源的出现与推广,让喜爱便利、接受新事物和渴望交流的大学生快速进入电子化、数字化时代,课堂、食堂、寝室,甚至交通工具上随处可见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碎片化阅读。

但碎片阅读在具有快捷、高效、及时等优点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系统性差、表面显性知识多、隐性知识少、知识创新不足等缺点,这对于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系统深入地解决问题是致命的缺点,且容易助长大学生的急功近利思想。

由此,信息素质教育模式要解决大学生碎片阅读的习惯和逻辑系统解决问题之间的矛盾。

1.3“多线程”信息行为与单一检索的矛盾。

信息检索手段和方法也在不读地扩充,对某个问题的解决,同时可以借助图书馆、专业数据库、搜素引擎、internet资源等多种信息源,甚至通过交互方式向行业专家、学者或兴趣者等寻求帮助。

甚至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信息行为过程中,可能还进行打开视频、音乐等与信息目标无关的信息活动,一方面说明大学生信息行为存在多元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学生喜欢沉浸在一种无压力的通过信息解决问题的环境中。

但是,比较矛盾的现象是,80%以上的大学生仍然习惯利用搜索引擎这种单一的检索途径。

1.4信息能力与预期的矛盾。

根据mahmoodk,tellaa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因性别、专业等因素存在差异。

理工科如物理、计算机、软件、化学、自动化等专业的大学生信息能力普遍较强,反之,音乐、美术等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弱。

结合我国实际,高等院校及其专业的学风对大学生的信息能力水平也存在一定影响[14]。

grossm,lathamd的研究表明,信息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能够客观评价解决问题的程度,反之,信息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往往存在较高的信息预期,即会高估自己的实际能力。

这也说明,正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缺乏系统的信息素养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导致他们无法客观正确地评价自身的信息能力,造成“无知者无畏”式的盲目乐观[15]。

信息素养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技能、能力、思维、实践综合培养螺旋上升的过程,且内在相互之间融会贯通,共同打造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如图1所示,信息素养教育scpt培养模式通过技能培养层、能力培养层、思维培养层、实践培养层4个层次,充分利用大学生个性、自信、功利、碎片、多线程等个性特征,通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任务参与、交流与共享等教学方式,实现信息素养水平的整体提高。

2.1技能培养层。

中外主流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技术;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免费学术资源获得技术;信息资源交流与发布技术等。

该层次的主要任务是让大学生了解搜索信息的不同途径并能熟练使用,其学习可通过学校开设的共同信息检索课程,或通过图书馆设置的游戏、竞赛、mooc、视频课件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大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但须注意的是避免学生学习流于形式,单纯地掌握表面信息,可与实践能力培养层进行交互,将相关内容嵌入专业教学中,或采取独立开设任务领取(如华盛顿大学“本科生图书馆资源研究奖励计划”)[16]等方式,鼓励或调动学生将所学技能进行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实际体验到学习内容所带来的利益。

2.2能力培养层。

(capacity-building)能力培养层是指大学生在掌握各种相关的信息技能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个人的信息需求分析与确定、信息搜索、信息判断、信息理解、信息评估和信息应用等能力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教育论文

摘要:感恩是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承担起对父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很重要。通过多年的实践,本文总结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有益经验,使幼儿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学会回报,学会责任。

关键词:幼儿感恩感恩教育。

感恩是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施恩的人,未必图报。但受恩的人,应心存感激。学会感恩,才能承担起对父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然而,自古以来,中国的父母一直把“一切为了孩子”看作是自己最大的人生目标。而当今物质条件极其富有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宝贝,这个最好吃,都给你吃!”“宝贝,这个衣服最漂亮,爸爸妈妈给你买!”“宝贝,你想要什么,爸爸都满足你”……而稍微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就大哭大闹。加之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里六个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围着他一个人转,这些小宝贝、小皇帝、小太阳的身上,很多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性格是“自私、霸道、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教育有直接关系。

洛克的《教育漫画》中指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出来的。”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教师和家长来说,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在潜意识里影响孩子,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除了组织正常的感恩教育活动以外,在平常的其它活动方面也应该树立榜样。如老师之间,师幼之间在文明礼貌用语上的使用。让“你好”“谢谢”“不用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语时常挂在嘴边,对于小朋友对老师的帮助,要非常诚恳的对幼儿说一声:“谢谢”,小朋友受到老师的尊重,也会不自觉的去尊重别的小朋友、父母或是老师。

作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孩子的的健康成长。父母对老人孝顺,孩子长大后就对父母孝顺。因此,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时主动带着孩子回去看望老人,表达对老人的关心和想念。父母也可以让孩子一起做做家务,一方面体验劳动的快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辛苦与艰辛,要让孩子学会分担,并感恩所得到的幸福生活。如到了4岁以后就可以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吃饭的时候摆好碗筷,帮父母打好饭,下班回家给父母提鞋子,让孩子端杯水等等。同时家长还应该培养孩子主动对他人施恩的意识,如跟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要学会谦让,引导他们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可以带领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友好的一起玩耍,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总之,生活在充满感恩和爱的环境里的孩子就更有爱心,责任心,就会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鼓励是孩子实现某种活动的催化剂。当孩子的感恩活动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鼓励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儿感恩活动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时常关注幼儿的生活事件,关注孩子们的言行,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如小朋友在午睡的时候,小惠小朋友裙子后面的拉链拉不下来,很是着急。这时,琦琦小朋友看见了,就过来主动帮助她把拉链拉下来,小惠非常高兴的对琦琦说:“谢谢你”,琦琦说:“不用谢”。看见他们互相帮助而且还主动道谢,我对他们两个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了表扬。从那以后,像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班就越来越多,如帮别人端饭,拿纸呀,互让玩具呀,小朋友之间的争吵少了许多,并且孩子之间的相互友爱之情正慢慢蔓延开来,不仅在班上,对侍家人也是如此,上学期的半日开放活动,我们班的张祥镇小朋友见妈妈来了,就主动把小椅子抬到妈妈那里,让妈妈座。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的观察要仔细,对他们的行动做出肯定,这让感恩活动才能持之以恒的继续下去。

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因此要重视游戏对幼儿感恩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如在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这个活动中,我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对故事进行触角扮演,体会故事中小动物们处处想着别人,感受爱和温暖。在健康活动“为小企鹅搭房子”这个活动中,体会无家可归的可怜,并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小企鹅,体会帮助别人后的快乐。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这样的角色体验能使感恩教育能够在实践层面上“活”起来,逐步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我们要注重利用各种节假日,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三八妇女节、儿童节、重阳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这些节日都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契机。在节日时,给他们讲讲节日的由来,通过讲一些感恩的故事丰富他们对这些节日的认识,深化他们对节日的了解。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类感恩主题活动引发幼儿感恩行为,例如在这些节假日里,指导幼儿亲自为教师、同伴制作卡片,或用图画来表达对父母、老师的感谢之情。这些节日活动的长期开展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由关爱单独的个人扩大到关爱个人所属的集体和社会,为将来自发感恩行为的实现奠定基础。

在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家园联系,使幼儿感恩教育双管齐下,收到双重教育效果。

首先,幼儿园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向幼儿家长宣传感恩教育相关知识,如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感恩教育的意义,向家长发放关于如何引导幼儿学会感恩的宣传单,面对面的交流感恩教育的小窍门等等。做为幼儿教师,不仅只停留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更应该成为幼儿教育专家,为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排忧解难,你的帮助能为家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家长信服你,那么,你所宣传的教育理念才会被家长认可,家长才会主动积极的配合你的工作。

其次,定期开展半日开放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半日开放活动,在活动中组织感恩特色主题的亲子游戏。教师有意识的让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到一些感恩主题活动当中,从中共同体会感恩,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家长、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幼儿终生发展,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幼儿园教育论文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

(一)、真实感知细致引导,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

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2.幼儿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如有一次,班里要玩球结果不够,我请了一向比较胆小的妞妞去其它班借借看,她当时就显得有些胆怯但还是去了。我用双眼余光瞥着小家伙只见她径直往隔壁班走去,快走到门口时,妞妞终于忍不住回过头来搜寻我。眼看着她几乎就要退缩了,我故意别过头去,假装没有看见。朴老师满面笑容地招呼着妞妞,她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说了要借皮球。当拿着自己借来的皮球给我时,她呵呵呵地笑了,没想到平时与人说话都不敢今天还帮老师做了事。我轻轻拍拍妞妞的头,随后又向她竖起大拇指,将她大大地夸奖了一番。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

(二)、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幼儿对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练,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比如说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三)、树立榜样增强信心,树立孩子必胜的信念。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游戏走“独木桥”时丁丁会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四)、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都会造成幼儿的依赖思想,要让幼儿在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本领。

幼儿园教育论文2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制定本规程。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幼儿园适龄幼儿为3周岁至6周岁(或7周岁)。幼儿园一般为三年制,亦可设一年制或两年制的幼儿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幼儿园可分为全日制、半日制、定时制、季节制和寄宿制等。上述形式可分别设置,也可混合设置。

幼儿园每年秋季招生。平时如有缺额,可随时补招。幼儿园对烈士子女,家中无人照顾的残疾人子女和单亲子女等入园,应予照顾。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设置的幼儿园,除招收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子女外,有条件的应向社会开放,招收附近居民子女入园。幼儿入园前,须按照卫生部门制定的卫生保健制度进行体格检查,合格者方可入园。幼儿入园除进行体格检查外,严禁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查。幼儿园规模以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便于管理为原则,不宜过大。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至4周岁)25人,中班(4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6或7周岁)35人。混合班30人,学前幼儿班不超过40人。寄宿制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酌减。幼儿园可按年龄分别编班,也可混合编班。

供便利条件。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不得限制幼儿便溺的次数、时间等。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一小时。加强冬季锻炼。要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以及本地自然环境,有计划地锻炼幼儿肌体,增强身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对体弱或有残疾的幼儿予以特殊照顾。幼儿园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防止中暑和冻伤。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育目的,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组织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感官作用,灵活地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尤应注意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幼儿为主的幼儿园,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幼儿园安全教育论文

3~6岁是幼儿一生健康发展的奠基阶段。由于幼儿年龄偏小,缺乏生活经验,自我保护能力及保护意识不强,缺少防范意识,最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因此幼儿园必须将幼儿的安全教育与保教工作有机结合,并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到幼儿园安全教育无死角。

一、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晨检记录、幼儿用药记录,家长和教师共同填写,以消除误食、漏吃药品的隐患;严格午检制度,仔细检查幼儿的衣袋;值班领导对每个班级的幼儿进行午休巡查并详细记录;幼儿喝水,吃饭,如厕时,教师细心组织幼儿排队,防止因拥挤滑倒摔伤。同时,学校组织幼儿室外活动时,对场地、幼儿的穿戴、活动器材以及活动量都做出详细要求。

1.户外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在户外活动中,教师要支持幼儿的创新玩法,有些游戏从成人角度观察似乎不太安全,但是幼儿对自己的创新玩法很感兴趣。这时教师不要轻易制止,要鼓励幼儿的创新意识,还有必要参与到幼儿的新奇玩法中,成为幼儿的知心伙伴,为幼儿加油,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就感,以便在游戏中向幼儿潜移默化地渗透安全意识,提升其自我保护能力。

2.在游戏中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如在“找朋友”“我家住在哪儿”“小羊落入虎口”等游戏中,教师教育幼儿外出不要随便离开集体,不要随便离开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求幼儿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以及电话号码。如果幼儿走失,可以通过这些有效的信息获得帮助。

3.在游戏表演中提高幼儿的自护技能。例如,组织幼儿参与表演“小交警的故事”“乘公共汽车去小学”“过马路”等游戏,使幼儿懂得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过十字路口要按红绿灯信号走,乘公共汽车要遵守秩序,依次上下车,不拥挤,在车内不喧哗、不乱跑,不把头、手伸向窗外,注意安全。在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启发幼儿想出一些具体、合适、有效、操作性强的脱险自救方法。

以消防安全教育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幼儿展示消防器材及其用途,让幼儿有了感性认识后,再讲解消防安全知识,以及遇到火灾如何疏散,如何逃离火灾现场。为了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可以组织幼儿模拟制作灭火器、灭火水管等;或组织幼儿观看火灾录像,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幼儿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培养,这也是实施安全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周日组织幼儿到企业生产现场,由安全员讲述安全生产故事,让幼儿在实践中了解安全事故带来的危害,增强幼儿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加强锻炼,提高安全自护能力。

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幼儿在园内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体质差、体能弱。幼儿园中一些保护过度的幼儿在活动中最容易受到伤害,这部分幼儿体质较弱,四肢协调能力不强,平衡能力较差,遇到意外反应较迟钝,容易受到伤害。相反,活泼好动的.幼儿身体素质好,反应灵敏,遇到意外能够采取紧急措施,受到伤害的概率较小。为此,在幼儿园中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提高幼儿的体质,是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

六、改善生活环境,减少不安全因素。

据统计,幼儿园中由于客观环境和不安全因素造成的事故频频发生。某幼儿园,五年内在卫生间里发生的事故有五起,原因是厕所地面太滑,而且便池台的棱角锋利。此外,楼梯拐角棱角、桌椅楞角易造成碰伤;卫生间门、卧室门容易造成手指夹伤。鉴于这种情况,我园的桌椅、书柜的边角都是圆弧形,个别有棱角的物品都用泡沫和胶带包裹。同时教育幼儿不随便用手摸门。卫生间要求保育教师保持地面干燥,棱角用橡胶带粘好,并张贴温馨提示,告诉幼儿如厕要有序、安静,确保幼儿在园内的安全。

七、优化教育行为,保证情感安全的自护教育。

今年,我园邀请家长来园陪伴幼儿,并安排了一系列适应性教学活动,这样有利于缓解幼儿焦虑、不安、烦躁的情绪,使幼儿、家长都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节假日前我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以免放假期间幼儿、家长由于放松、兴奋而发生不愉快的事情。遇到突发事件或家庭中的重大变故,教师应在情感上对幼儿进行疏导,减少他们的恐惧和不安,积极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

我校积极与家长沟通,开通了安全教育微信群,鼓励家长参与进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同时,我校还开通了家园在线,每天及时反馈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另外,一些家长也积极献言建策,为学校安全教育提供有价值的意见。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我园在安全教育方面一直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

幼儿园教育论文范文

‘团队模式’新型教研组织”特指教研组,教研组是教学研究小组的简称。“团队模式”新型教研组的概念,就是要力争把教研组建设作为教师自主、创新、合作、发展的专业成长的沃土,幼儿园以有效教学为依托,以科研兴园为枢纽,使教研组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的中坚力量。经过一年的时间我亲自参与“团队模式”新型教研组织的实践研究,我从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身上都学到了长处,也得到了团队成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我在教学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跃。

一、参与“团队模式”教研,提高备课水平。

以前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大都是备课组长把下一周要上课的内容说出来,并把每一节活动的大体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重难点说出来,每一位老师再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对这几方面的内容加以调整,如果有个别不清楚的地方再向备课组长或是其它组员请教。但是参与“团队模式”新型教研组织的实践研究以来,改变了集体备课的模式,把备课内容分发给每一位教师,这样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性,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先备出自己的课,然后在集体备课时间把自己的备课思路说一遍,其他教师再根据这节课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改进意见,再根据别人的意见,结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经验多了,预设问题的能力也强多了,能预设出来就想好了解决办法,所以上起课来效果就好很多。我就是在不断地备课——说给别人听——被别评——再备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备课能力的,而且隔一段时间就会变换不同领域的内容进行备课,现在让我备每一个领域的内容都很有信心。

二、参与“团队模式”教研的“一课三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一课三研”活动,即针对一节课,先是大家集中研究教学活动的思路、过程、方法等,然后由一位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活动后讲课教师本人与大家共同对其进行反思、分析、研究,制定出新的教学案例,最后教师再重新组织教学活动,之后大家再进行反思、研究,确定该课型的模式、方法等。201x年12月针对小班数学活动《数得真棒》这节课,我们大家集中研究了教学活动的思路、过程和方法,然后由我组织了这节教学活动,活动后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优点:环节清晰、过渡自然;情境设置很有情趣,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幼儿操作常规很好,能有序的拿放各种操作材料;教学过程基本能为完成目标服务,幼儿基本掌握点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点数5以内的数。

缺点:1.这是一节复习点数5以内数的课,幼儿在学习到点数5的过程当中有些厌倦了,每节课虽然情境设计不同,但是点数的方法都是千篇一律的。2.在讲点数圆形排列物体的方法时,我有些着急了,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探索时间,而是急于告诉孩子方法,应该允许孩子在探索中失败,再在继续探索中找到答案,体验成功。3.幼儿在用已学会的不同方法自己操作点数的时候,我没能够及时的做到完全检验,只是出于节约时间的考虑看了一部分,事实上我应该在检验上想个办法,可以让幼儿先互相检验,看到有错的互相提醒,教师再检验;或是在前面的投影仪上让幼儿做出—个正确的答案,让幼儿再对照自己的做一下检验。

三、参与“团队模式”教研的“以赛促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评优课是我园一直坚持不懈的`“以赛促研”的教学管理形式,本学期我们在201x年10月9日-10月12日的四天时间开展教学评优课活动。根据园里的《幼儿运动艺术特色活动的研究》课题,我们班选择了《幼儿手指灵活性的培养的研究》子课题,并对孩子进行剪纸的特色研究活动。我把课程和此项科研内容进行整合,上了一节中班艺术领域的《剪窗花》活动。本节活动是在幼儿学会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三次对角折”和“两次对边折再对角折”的三次折纸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折纸剪纸。上完本节课,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优点:1.我的备课能力又提升了一个层次。2.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常规要求。3.预设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

缺点:1.在幼儿操作剪纸的过程中忘记放背景音乐了,让幼儿在美的音乐中进行创作美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能让幼儿的身心都得到放松,达到最佳的创作状态。我当时只想着快点看一看孩子们剪得如何,就把放音乐的事情忘记了,这说明统筹分配的能力差了一些,今后一定会注意。2.在示范剪法的时候我只用了直白的语言告诉幼儿剪下的洞洞可以是图形或是线条,但是我发现示范的效果不是很好,应该用一个小情境或是小故事来配合示范,例如:小剪刀要去旅行了,他来到了小河边(剪出波浪线),跨过了一座拱桥(剪半圆形),听说前面可以挖洞找宝贝,就挖了一个又一个三角形的洞洞……这些有情境、吸引幼儿的语言,一定会更有效果。3.部分幼儿在互相评价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说谁的作品好看,但是具体好看在什么地方说不出来,说明幼儿的评价评议语言匮乏,而且对于怎么样评价不同的作品没有固定的答案,我通过我们滕园长给我们下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说课评价标准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提示,我们可以告诉幼儿从哪些方面评价剪纸作品,例如从图案美、色彩美、对称美、镂空美等这几方面进行评价,谁的更好一些,幼儿学会了评价,也从中掌握了剪纸的特点。这样的活动我还参加了好多次,通过不断地以赛促研活动,我的反思能力大大增强,并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综上所述“团队模式”新型教研组织的作用显而易见,我的教学水平确实在逐步地提高。以上是我幼儿教师生涯专业成长史上的一页,我会继续在“团队”教研的帮助下努力学习,快乐成长,并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素材加以和反思,使自己也能为“团队”教研尽一份自己的积极力量。

幼儿园教育论文2

文文来我们班时间不算长。她是一个很文静的女孩子,又可能是因为刚到了陌生环境中的缘故,所以她平时很少说话,和同伴也几乎没有什么交往,上课时更不爱举手发言了。

可是,文文很喜欢画画。每次上美术课时,她都非常投入,每当一幅画完成时,她都会特别的高兴,自己看了又看。有时候,我也会走过去,搂搂她,问问她:“你画的是什么,能讲给我听听吗?”渐渐的文文会主动地与我打招呼、说话了。

文文也是一个很爱劳动、很细心的孩子。有一次玩具区的玩具很乱,就问:“谁愿意把的玩具整理一下?”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举手,文文也举起了小手,我连忙抓住这个机会,请她来整理。整理好后,我在大家面前表扬了她,小朋友们也为她鼓起了掌,文文显得很高兴。从那以后,午餐时、喝水时,她主动地帮忙;帮老师整理图书、区角„„这个时候,我都会给她一个甜甜的微笑,笑意也会马上在文文的脸上荡漾开来。

一段日子过去了,我发现文文渐渐的能主动举手、在集体面前发言了,特别是在一节识字课上,文文举手好几次,而且每次的回答都很大声、都答对了。我们都为文文的进步而高兴,文文也逐渐活泼开朗了,与同伴、老师间的交往也更多了。

看着文文的变化,我感到很欣慰。我想:我们在集体活动中应该更加注意让幼儿获得成功,有愉悦感。我们的盈盈笑意、深情拥抱或抚摸,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就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微笑开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