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论文(汇总22篇)

时间:2023-12-05 06:58:32 作者:QJ墨客

通过研究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到不同写作风格和技巧的运用。范文是指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主题下已经成型且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它可以作为写作参考或者学习的榜样。如何写一篇完美的范文是许多人所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的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写作时有所帮助。

小学化倾向幼儿教育论文

目前我国在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缺少良好的衔接机制,部分小学校为了提高办学质量、获得良好的生源而违规举行入学考试,在小学入学时根据学生的分数进行分班,因此将幼儿园置于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之下,为了使孩子们能够进入更好的小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幼儿园不得不提前进行小学教育。

2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相关对策。

幼儿教育作为幼儿身心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因此应当摒弃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做好幼儿教育宣传工作,纠正片面强调文化知识的功利化、应试化的错误教育思想,须知过分追求智力教育会在很大程度上忽略掉其他方面的发展,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所在,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使日后的教育更加有利于人生规划和发展,科学的幼儿教育应当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为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是关键所在,在幼儿教育中,应当将幼儿视为教育的主体,尊重其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使其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到适合的文化教育,又能够促进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导向性作用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整体走向,当前之所以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的不作为造成的,为端正幼儿园的教学宗旨和目的,政府应当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幼儿教育实施细则,对幼儿教育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做出相关规定,并督促各幼儿园遵照执行;其次政府应当对当地教育机构的教育行为进行监督,防止幼儿园违规开设各种小学课程,防止小学校在招生时开设各种入学考试,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坚决处罚。

2.3提高幼师队伍的素质。

幼师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只有使幼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抑制并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对所有在职幼师进行培训指导,端正幼师的教学思想,使其将幼儿的身心发展置于日常教学的首位。其次,严格幼师从业的资格准入制度,适当提高从业准入门坎,将幼师对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另外,对于在职的幼师,应提倡其对幼儿教育的钻研能力,使幼师能够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研究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摒弃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幼儿教育水平的观念,研究全面的、科学的幼儿成长评价办法,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幼儿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4完善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机制。

一方面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幼儿教育又不等同于小学教育,因此一定要处理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使幼儿教育为小学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幼儿教育使孩子具备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健康的体魄以及健全的人格,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小学教育做好准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幼儿的成长带来很大危害,为此社会各界人士应当共同努力,相互配合,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小学化倾向幼儿教育论文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然而,目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明显,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不相符,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增强幼儿教育的科学性,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然而,目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明显,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不相符,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所采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小学教学接近。由于学前幼儿年龄尚小,接受能力有限,如若教学难度过大,既不利于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影响幼儿智力发育,又会挫伤幼儿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增强幼儿教育的科学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笔者研究发现,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难度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作为幼儿接受的第一次系统教育,一般难度不高,通常接受最简单的计算、认识汉字、认识拼音等,幼儿只需掌握100个常用汉字即可。然而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难度水平逐渐增强,幼儿除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外,还要掌握100以内的运算,学习300个常用汉字,给幼儿学习成长增添诸多负担。

(二)教学方法小学化。

幼儿园教学方法和小学教学方法差异较大。通常来说,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主要采取的是学玩结合,通过游戏来帮助幼儿认知,幼儿更需根据教师的指导来完成任务。然而大部分幼儿课堂教学中氛围严肃,如同小学生课堂秩序,这对幼儿学习兴趣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幼儿启蒙教育的实施。

(三)课程长度小学化。

小学课堂教学通常一节课40分钟,幼儿园每堂课则在30分钟左右。按照幼儿生理特点分析,幼儿的注意力一般只能保持10~15分钟。而有些幼儿园对课时不断延长,甚至在40分钟左右,幼儿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严重挫伤了其学习兴趣。

(一)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管理。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实施的主体,首先应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管理力度,不断规范教学制度。幼儿园应明确规定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难度要求等,使教师有据可循,确保幼儿教学的规范进行。为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幼儿园还应明确奖惩制度,科学评定教师的工作,如若教师教学难度较大,对幼儿造成一定负担,应给予批评引导。

(二)严格控制教学课时。

合理设定课时,确保活动时间在25~30分钟左右。由于幼儿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有限,教师的活动设计要注意把握幼儿生理特点,包括游戏活动在内,课时设定为30分钟较科学。

(三)转变家长错误观念。

据笔者分析,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部分原因是受家长对教育孩子的急切心理影响。许多家长认为早接触小学知识可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种错误观念对幼儿园教育造成了负面压力。对此,教师应合理引导,扭转家长的错误观念。通过丰富的亲子教育活动,加强家园联系,把科学、合理的教育意识不断渗透给家长,使家长意识到教学内容过难、过多会对幼儿学习兴趣造成影响,对幼儿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让家长意识到智力培养的重要性,懂得幼儿教育是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促进幼儿教育效果的提升。

(四)创新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意识。

3~6岁是幼儿脑力发育的重要时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样,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起着关键性作用。幼儿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其认知能力有限,缺乏明确的.是非判断能力。创新游戏活动对开发幼儿智力至关重要。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潜能和动手能力。如益智类游戏,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行为特点,若发现问题及时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营造和谐宽松的游戏氛围,着力培养和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意识。

(五)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需要在德、智、体、美、劳以及身心等方面和谐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给予幼儿良好的指导。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教师技能水平的要求也更高。幼儿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开展教育活动,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积极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很多家长并不懂幼儿教育规律,又受到了社会攀比风气的影响,于是在孩子回家后,问得最多的就是:吃饱了没有?吃的什么饭?学什么了?认识几个字?学了几个单词?背了几首诗?家长这种对幼儿园教育的盲目、错误需求,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

很多民办幼儿园或是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错误需求,更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违心地去搞幼儿教育小学化。比如,凸显幼儿的外显行为,多学习语言、识字、英语、速算等知识,让幼儿看起来掌握了很多知识,显得幼儿园的素质很高,很负责任,让家长对幼儿园更加信任。但是,这些外显行为都是经过短期培训就能看出效果的,而幼儿的良好习惯、智力潜能等却需要长期培养,也不容易看出效果。这种功利性较强的办园目的导致幼儿教育逐步小学化。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教学理念、教育素养对幼儿园教育有着直接影响。但是,一些幼儿教师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理论素养不高,还有一些幼儿教师甚至就是从小学退休老教师中返聘的,他们的教育理念比较传统,教学方法不灵活,使得小学化倾向非常明显。四是监管不到位。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的师资要求比较宽泛,培训较少,监管力度不到位,也导致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

首先,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展。幼儿的身体处于发展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学习导致幼儿的大脑容易出现疲劳。而且,幼儿的眼睛比较娇嫩,容易对视神经系统造成一定伤害,出现近视等眼科疾病。幼儿的骨骼发育还在进行中,如果不注意,长时间的规范性学习容易导致出现驼背、消瘦等身体问题。其次,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发展。对幼儿园的幼儿实施小学教育是不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因为他们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教师提前对幼儿进行超前教育,幼儿的学习可能会很吃力,导致幼儿不愿意学习,甚至产生抵触、畏惧心理,对以后的学习不利。再次,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时期就进行专项教育,不仅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得不到有效发展,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

我们要多宣传幼儿教育的宗旨,让社会对幼儿教育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扭转家长的错误认识,让大家都认识到,幼儿园的教育,学习知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集体意识、自理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方面,对幼儿教师的聘任要严格把关,保证期素质、水平达到相关要求才能进入幼教领域;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幼儿教师要加强培训力度,促使他们继续接受相关教育,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幼儿园加大指导、监管力度,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教师职称评定、教学用书和玩具的管理等进行指导,禁止幼儿园随意增设课程,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并对幼儿园教师的资质进行考评,以便更好地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是不利于幼儿教育长远健康发展的,必须要进行严格的纠正,按照教育规律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好幼儿教育,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作者:张力云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夏官营镇包官营完全小学。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论文

一、必须明确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6岁的幼儿正是培养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丁性品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最佳时期,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和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该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1、教育部门监控力度不足。

面对日益严峻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行政部门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没能及时对这种错误倾向予以制止和纠正,更有甚者,还从活动组织、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不自觉地为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进行推波助澜。

2、办园宗旨不端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们对幼儿园提前学习写字、算算术等呼声较高,特别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迎合家长的需要,教授一些小学的学习内容。向幼儿提出过高的水平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要求,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家长把学前教育单纯的理解为智力开发。

使幼儿家长对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知识、技能的关注度远高于量化的,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审美、情绪等非智力因素。

三、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良好的教育是一个人性格、习惯、能力、自我意识等的初步形成阶段,如果这一时期能够接受规范的学前教育,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将会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必须做好“三个转变。

一是必须转变办园理念。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小学化”,而园长是幼儿园课程的领导者,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起决定作用,园长有什么样的办园理念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因此,园长首先要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以“幼儿发展为本”,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不能只注重办园的功利性,更不能因迎合家长的错误需求而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二是必须转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政策、法规的培训学习,把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让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开展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专题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共同分析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

三是必须转变家长的错误认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和需求加大了幼儿园办园压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开设一些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程,因此,家长对“起跑线”错误认识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一大助力。作为幼儿园,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教知识讲座、请家长走进课堂等多种活动,帮助家长了解《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阶段幼儿的培养目标和班级教育教学计划、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带给孩子一生发展的危害性等知识讲座,使幼儿家长懂得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赢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四、克服“小学化”倾向的有效策略。

一是早期阅读策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幼儿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书面语言,获得全方位的早期阅读的经验,从而知道文字的具体意义。

二是数学教育策略。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和数有关的问题,如分类、比较、测量甚至加减运算。幼儿的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

三是书写活动策略。幼儿的前书写活动具有游戏性、图画性、过程性、兴趣性等特点,与小学的书写活动有明显的不同,不考虑幼儿兴趣和需要的机械训练是不可取的。

四是游戏活动策略。游戏是促进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通过游戏儿童能够获得情感、认知、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创造力及自我表现能力,使幼儿体验到自豪感、成就感。

五是幼小衔接策略。可采取召开“幼小衔接”专题座谈会、邀请小学校长或一年级优秀班主任给家长进行“幼小衔接”专题讲座等活动体验小学生活活动,促进幼小衔接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习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等。总之,学前教育是区别于小学教育的独立阶段教育,应本着以幼儿为本的思想,热爱每一个幼儿,接纳每一个幼儿的个性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设计趣味性浓、活动性强的、渗透于生活、游戏中的各种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去探索,争取把每位孩子都培养成一个活泼开朗的,有自己个性特色的儿童。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论文

幼儿教育的主体是3—6岁的幼儿,往前看,幼儿教育与婴儿教育衔接,往后看,幼儿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可以说,幼儿教育是早期教育的后半段或学前教育,是个人成长和发展中一个重要又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幼儿需要接受的教育不包括各种应试教育考查的内容,比如:汉字、拼音、英语和心算等课程,更有甚者将小学教材发放给幼儿园的孩子们,当作其上课内容,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一辈子都在和人比,那才是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教育手段会过早地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在之后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打不下良好的心理建设。

1、扭曲的幼教理念,固化的办园观念。

扭曲的幼教理念主要体现在家长和老师身上。有的老师急于求成,为了让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只重视应试教育,不重视素质教育,具体表现为:重外在表现,轻内在培养;重成绩,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在老师自身的影响下,家长们也开始急功近利,放学回家检查作业,热衷于教孩子唐诗三百首、数学心算和手算等等应试教育的考查内容。除了扭曲的幼教理念,还有幼儿园方面固化的办园理念。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少的幼儿园关心儿童的内在心理感受,反而以家长评价和社会风气评价来决定幼儿园的体系架构、办学形式和幼儿管理理念等基本管理方式,忽视了儿童的成长轨迹。有的幼儿园还以儿童掌握数学运算的速度、难度为儿童是否聪明的判断标准,这是教育水平的倒退与不成熟。

2、教学内容过载、课余学习过重。

为了应付高考,很多家长准备从娃娃抓起,抱着“打好基础,提前准备”的理念,无形中掠夺了孩子本该轻松愉快的童年。随着家长和教师理念的转变,应试教育准备时间的前移和高考压力的下移,各个商家也看准商机,积极迎合大人们急于求成的心态,开办了一系列所谓的“幼升小”辅导班,内容涵盖五花八门:加减乘除,长单词,展示科学的化学实验等等,多种多样离奇的手法,无所不用其极,而且教材难度随着时间推移逐届递增,无视儿童的接受能力和范围,无法融入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去。

3、教育方式简单、教学体系混乱。

教育方式简单主要体现在幼儿数目过多的情况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幼儿数目在教育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多,随着国家开放二孩政策,这样的状况会在各地频繁出现。在幼儿园规模庞大的地区,儿童多,教师少,即使教师有良好的教学资质,有满腔的教学热情,也无法顾及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很多生活式的、游戏式的教学无法展开,也就只好作罢。在教学体系上,有的教师不具有专业资质,没有受过专门训练,通常会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而采用较为小学化的教育手段——班级授课、满堂讲解。在有些地区甚至同时进行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复式教育,大大地影响了幼儿教育的质量。

1、非理性竞争意识持续蔓延。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竞争下,各行各业都不断向前发展推进,同时各个行业也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建筑业、金融行业、计算机行业等等,教育业当然也不例外。随着教育园所体制的改革,公立幼儿园受到冲击,大量民办幼儿园如繁星般涌现,大大加剧了幼儿园之间的竞争。为了提高自身幼儿园的竞争水平,扩大自身知名度,幼儿园不断扩招彰显实力,而且不断提高幼儿教育难度以期能够吸引拔苗助长的家长的眼球,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幼儿园行业的非理性竞争。除了幼儿园方面的作用,家长也在幼儿园的非理性竞争中添了一把火,正是他们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心态才使不良竞争趁虚而入,破坏了孩子们健康的成长环境。

2、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幼儿教师的素质也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有一定的责任。现在很多幼儿教师都是从小学教师转变过来,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幼儿教育培训,缺乏有效的幼儿沟通技巧,缺少必要的幼儿管理经验,所以一定程度上他们这批教师还是沿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容易忽略幼儿在这个阶段的娱乐性特征,易用对待小学生的一套来对付幼儿,这是不科学的,也过于简单粗暴,不关注儿童内在态度。

3、应试教育的影响。

当前的幼儿教育出现了很多误区,多数家长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滋生了一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的错误思想,这样不知不觉地就会用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期望他们在幼儿阶段就学习小学知识,加入了小学阶段的内容。这样不当的做法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信息——学习无趣,为了家长学习,为了父母学习等。其实孩子的童年应当是美好的,无忧无虑的,不应过早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幼儿教育的资源分布不均也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虽然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一直在增加,但是中国地域宽广,不能保证面面俱到,更不能保证下发资金用到实处。在一些教育资源十分匮乏的地区,缺少充足的幼教师资力量,教育设施和教育手段等都不能称之为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幼儿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外来务工子女与当地城市子女差异等等。

1、组织有效合理的教学。

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育需要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好的幼儿教育在儿童的成长及智力开发中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启蒙引导作用。所以,必须要总结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合理的去展现出儿童在成长中的特质。在组织教学方面需要尤其用心,需要合理有效的安排一天中需要存在的活动内容,劳逸结合,既要让小朋友有一定的纪律性,又不能过分要求遏制他们的积极性,要以辅助开启儿童的自然天性为主,让他们尽可能的自由发挥,这样就能更早的凸显出自己本身所具有的天分,所以要尽可能多的设计一些有趣的、自主性强、团体配合性强的活动,培养小朋友的团队意识。

以笔者真实的实践为例,在小班的教学活动中,上午安排的活动课,会组织小朋友玩跳跳球和呼啦圈做晨间活动,接下来就是趣味性比较强的科学活动“豆豆变啦”和户外观察活动“小蝌蚪的生活”,下午则是收工活动和听音乐做游戏环节。幼儿阶段本身有着其独特的主要特征,所以,幼龄教育要结合其本身具有的特征去作出相应的合理设计,力争科学有效,保证教育在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起到自己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当然,幼儿教育应该多元化,启蒙化以及趣味化。应该具有科学性和适当性。在幼儿到小学的这个衔接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幼儿教育独立的重要性,幼儿教育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小学教育为进入小学打基础,更应该意识到是为了培养幼儿独立发展,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因此,要制定多样化的活动去适应儿童的特点,培养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使其对学习充满兴趣,为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奠定优质的心理基础。

2、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国家需要制定严格的要求幼儿园的规章制度,提高幼儿园质量,在幼儿的教育中,要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能过于看重结果,应该强调过程的重要性,要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幼儿园样让孩子养成自助学习的优良习惯,不应该单纯盲目的开设一下生硬的小学课程,惊醒强制硬性的知识灌输。对于老师的遴选方面,一定要严格要求,必须持有国家认可的教师从业资格证,要定期的对园内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保证其专业技巧科学合理化,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在当前,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不是很好,大多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这里面很多都来自小学教育专业,有的甚至是通过个人关系走进来的非专业老师。

3、重视宣传引导,提倡科学幼教。

科学幼教,需要从家长和老师做起,热门需要保持积极的好心态,摒弃以前的狭隘观念和竞争意识,要注重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兴趣爱好的培养,丰富其成长途径,意识到儿童发展的长远发展。需要强调科学幼教在全社会的认知,注重实践为主,规范引导,减少在儿童培养中的竞争性比较。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推广符合儿童发张的有效的科学的教育方式,让科学幼教的理念走进人们的内心。

4、深入开展落实幼教体制改革,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需要长远执行发展的政策,需要不断持续的推进,不仅仅要淡村的将高等教育方式向多元化拓展,而且应该强化职业教育的发展,让成长成才的渠道更加的丰富,慢慢的去轻化各级考试的前移影响,从源头上解决为了考试升学去学习为中心的功利化教育格局,必须要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尊重其基础地位,形成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合理的幼儿教育招生宣传,避免园区间的相互比拼而加大幼儿的学习压力,形式化教学模式,应该强调幼儿的素质教育。

5、提高幼儿教育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改变传统观念。

绝大多数家长都在意孩子在幼儿园里面学习了什么传统的有用知识,诸如,熟背九九乘法表,唐诗三百首,却没有在意孩子在学校这一天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望子成龙心切。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所以,社会和学校应该对家长进行相关的育儿知识培训,让他们尽快摒弃传统就思想的束缚,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相应的进行孩子的辅助教育工作。

幼儿阶段是一个重要又特殊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和教育都应具有娱乐性质,目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有违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规律的。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家长需要转变观念,更新观念,重视孩子发展过程,淡化结果的影响;幼儿园需要理性面对不良竞争,培养具有专业幼儿教育资质的教师团队;国家应完善合理科学的幼儿教育评估系统,弱化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孩子们一个美好的童年。

幼儿教育小学化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各界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有些幼儿园在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时,过分强调智力教育,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不太重视幼儿的情感培育和德育素质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就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转变对策进行研究。

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在很多学校都有存在,而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受到传统教育思想中过分看重智力教育的因素,也受到很多家长和幼儿园教育功利化心理的影响,所以无法对素质教育理念进行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因此,对于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问题,必须首先实现教育理念上的积极转变,然后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共同探索更加科学的幼儿园教育范式,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幼儿园办学宗旨的功利化。

随着各地民办幼儿园的大量兴起,很多幼儿园为了快速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存在很多盲目迎合家长传统教育思想,过分强调智力教育的倾向,加上国家教育部门的监管不到位等,致使一些幼儿园的培养方案如同“揠苗助长”,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

(二)家庭及社会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由于我国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唯成绩论”对学前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在一些家长和社会机构的推动下,很多幼儿园开设的课程内容主动向小学课程靠拢,表面上看似乎有助于幼儿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体验。

(三)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相对低下。

在很多地区,由于幼儿园及其教师资源相对紧张,所以在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建设上还不够完善,甚至有些幼儿园教师还没有获得从业资格证书伍,所以形成对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教育教学思想相对落后,习惯于一味迎合家长的各种教育要求,在教育实践中盲目追求知识的传授数量,以幼儿智力水平的高低作为幼儿教育评价的唯一标准,无形中推动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一)转变传统的幼儿教育理念。

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一教学弊病,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幼儿教育理念。传统幼儿教育理念中,幼儿教育以智力教育为主,忽视素质教育,应该采取措施转变幼儿园及家长的传统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幼儿教育的新气象。例如,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开展幼儿教育新理念的宣传活动,使幼儿园的管理者、施教者和家长都能够认识到幼儿教育不能一味追求智力教育,应该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另外,幼儿园和家长应该加强合作沟通,使幼儿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政府部门加强监督与管理。

学前教育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对幼儿园教育的开展加强监督管理与引导,以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顺利规范的开展。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明确划分职责,制定详细的监督管理细则,按照细则定期对幼儿园教育进行考核与评价,在考评过程中,一旦发现幼儿园的教育有小学化倾向,要坚决纠正和制止,这样主管部门的监督才能达到效果。在具体操作上,由于各地的幼儿园教育水平不一,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自身情况,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等相关文件,规范幼儿园教育的方法、形式、内容、作息时间、评价制度等,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幼儿园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并对社会公布,以此来规范管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例如,对于幼儿园强制学生参加兴趣班、提高班等行为要坚决制止,只有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全面监督管理,才能防止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三)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幼儿园教师队伍。

要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归根结底需要幼儿教师来落实。因此,幼儿教师的培训对幼儿园来说就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幼儿园应经常性的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让教师能够学习到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丰富幼儿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同时,不同的幼儿园之间要加强相互的交流,学习其他幼儿园优秀的教育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各个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共同提升。此外,幼儿园不但要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还要积极引进其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队伍更加优秀,结构更加优化。

(四)实现科学的幼小衔接。

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并不是忽略了幼小衔接的问题。针对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及幼儿教育的客观规律,幼儿园应该采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体现幼儿教育的启蒙性,丰富性,基础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幼儿园启蒙教育中,幼儿个人主体意识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及生活习惯的养成,学习和活动适应能力的培养,这些方面的学习显然比小学教育的小学化更有意义。

总之,对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幼儿教育而言,要想避免小学化的教育倾向,需要对幼儿多一份关爱,少一分功利,要充分尊重幼儿成长与学前教育的客观规律,制定真正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模式,还幼儿一个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在淡化智力教育的同时,提高对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课程比重,以实现幼儿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1]吴龙。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2]索长清,姚伟。文化价值观视角下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4(01)。

[3]李立新,胡耀岗,李艳丽,马晓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与建议———以河北省幼儿园为例[j]。教育探索,2014(03)。

小学化倾向幼儿教育论文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典型表现如下:1.幼儿教育中,智力教育被列入教育的主要目标,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则放到了次要地位;2.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多采用的是知识传授的方式,而忽略了幼儿自学能力的培养;3.幼儿教师单纯地认为幼儿教育就是给未来的考试教育打基础,在教学中侧重于知识教授,忽略孩子的身心发展。

一、幼儿教育倾向于小学化的根本原因。

(一)家长的原因。

在当下的教育模式下,应试教育被国内大力推广。这种教育模式在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中渗透极深,如今甚至蔓延到了幼儿教育中。应试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习各类知识,学校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以考卷形式进行检测,得分优异的学生则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得分低的学生则可能失去良好教育的机会。应试教育的理念已渗透到了每位家长的心中,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异的学生,遵循“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从幼儿教育开始,便一味要求幼儿园给孩子灌输更丰富的知识。由此,小学化倾向在幼儿教育中逐步形成。

(二)幼儿园的原因。

目前,公办幼儿园越来越少,民办幼儿园却随之增多。民办幼儿园几乎都是将盈利作为开办幼儿园的唯一宗旨。因此,为了谋取高额的利润,幼儿园会尽量迎合家长的`心理需求。由于幼儿园深刻了解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倾向,又深刻了解当今的教育模式。因此,幼儿园会刻意在幼儿教育中加入小学教育内容,让幼儿从小便接受更多的知识教育。此外,幼儿园为了节约成本,对外招聘的幼儿教师也是一些素质偏低的教师,这些教师对幼儿教育的本质没有深刻的理解,也是单纯地认为幼儿教育就是给未来的考试教育打基础,在教学中侧重于知识传授,忽略孩子的身心发展。

(三)教育机制的原因。

教育部现有的教育机制中规定: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衔接的过程中,小学学校要遵循自然过渡的方式,不得以成绩为核心来择优录取。但是,现实中依然有不少小学学校为了获取更加优质的生源,私下出考试题依据成绩高低录用学生,并依此给学生进行分班。在这种现实背景的影响下,幼儿园不得不注重幼儿的知识教育,让幼儿能更好地升入小学学校。

(一)家长需做的改善工作。

家长要充分意识到两点。第一,成绩并非评判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家长既要看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又要关注孩子身心在成长中是否正常发展;第二,幼儿阶段是一个孩子最无忧无虑的阶段,孩子接受知识也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不是强行灌输,这样会让孩子从小就承受过多压力,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受不良影响,家长要关注孩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同伴交往等综合层面的发展情况。

(二)幼儿园需做的改善工作。

幼儿园需做的改善工作侧重于三方面内容。首先,幼儿园要从意识上进行彻底的改变,不只是关注自身的盈利问题,而是要将教育视为己任,对幼儿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教学。其次,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家长做好日常的沟通工作,沟通过程中,幼儿教师不仅要告知家长孩子的学习情况,还要告知家长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情况,让家长对孩子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同时要将应试教育的不足之处告知家长,让家长慢慢转变观念。再次,幼儿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转变模式,不可将知识强加给幼儿,而是要以兴趣引导的方式让幼儿自然接受,同时关注幼儿在同伴交往、身体健康及性格发展等各方面的表现,逐步改善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不良现象,完成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自然过渡。

(三)教育部门需做的改善工作。

教育部门需做的改善工作也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教育部门要对目前的小学进行整顿,严禁小学入学考试,对违反规定的学校要予以重处。第二,教育部门要对当下幼儿园的教育模式进行具体的要求,包括教育形式的要求、教育内容的要求和教育目标的要求,让幼儿园依据要求来办学。第三,教育部门要对当下的幼儿教师提出要求,规定幼儿园招聘幼儿教师的门槛,对幼儿教师的学历、素质和教育观念等各方面认真进行考核,只有合格的幼儿教师才能够加入幼儿园进行教学。

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方式、教学和评价方面,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幼小衔接的存在、幼儿家长不合理的期望、幼儿园自身办学理念以及政府部门监控不力是造成这一倾向的主要原因。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幼儿园、家长、政府部门通力合作,来扭转这一不良局面。

幼儿教育主要是为儿童们提供一个适宜的活动环境,为其今后终身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启蒙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1]但是,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它背离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对其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其不好的影响。我们应认真分析其表现形式以及形成的原因,采取措施纠正这一不良现象。

目前,人们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概念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基于不同的角度和认识标准,学者们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有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指幼儿教育背离幼儿身心发展的趋势,漠视或忽略幼儿学习的特点,让幼儿学习一些小学阶段范围的内容,并让他们以小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2]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片面追求知识的数量和难度,仅注重对幼儿进行智力教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3]如有的幼儿园注重教给幼儿一些拼音、识字、算术等方面的知识,而忽视对幼儿诸如品德礼仪、日常生活习惯、审美和劳动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其次就是幼儿教学内容超越了幼儿的承载量,过度开发早期专业特长。

如有的幼儿园除了每天正常的活动外,还会进行一些诸如钢琴、舞蹈、英语等兴趣活动班,使得幼儿的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从教学方式上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不以游戏为主,以纯粹的知识学习为课堂主要内容。同时忽视幼儿自主学习,以知识灌输为主。教师忽略了幼儿的生理特点及认知特点,以及幼儿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的特点,很可能使幼儿产生厌学的情绪。从教学管理上来说,谢玉坤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用管理小学生的制度来约束幼儿的行为。[4]例如,幼儿上课时要昂头挺胸双手背后,在规定时间进出教室,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座位,随意跑动。从教学评价上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为用小学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幼儿教育。例如重视对幼儿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等方面的评价,忽视对幼儿品德礼仪、日常生活习惯、情感的评价。

幼儿教育“小学化”局面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幼小衔接问题的存在、幼儿园自身的问题、家长对幼儿不合理的期望或观念、政府对幼儿教育监管不到位。

(一)幼小衔接的存在。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一般都是在幼儿园大班后期开始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幼儿园大班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的教学活动时,这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幼儿园小中班教师。此外,部分幼儿园采用教师轮回带班模式,带过大班的教师非常容易把她们在教幼儿大班阶段所形成的一些教学习惯用到幼儿园中小班幼儿上,这直接导致了幼儿低年龄阶段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二)部分幼儿园自身问题。

近些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促使一大批民办幼儿园发展起来,它们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这些私立幼儿园的办学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幼儿园园长几乎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系统学习或缺乏从事学前教育的经历,因此,在这样一个园长的带领下,就很难使整个幼儿园有一个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其次,有的幼儿园招收的幼儿教师质量不高。

有些幼儿教师没有学过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缺乏对我国幼儿教育目标、任务及实施的了解,认为幼儿教育主要就是教孩子写字、算术、读书,因此,就用一些简单的小学知识来教幼儿,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再次,有些幼儿园教授幼儿较多的文化知识,用他们的成绩作为噱头,来满足家长的心里虚荣,以此来吸引更多家长的目光,招收更多的幼儿,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促使幼儿教育趋向“小学化”方向。另外,幼儿园硬件设备的不足也导致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特别是农村等偏远地区的幼儿园设施水平太低,幼儿园内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适合儿童游戏与活动的教具,儿童不能进行游戏和锻炼,没有一些关于音乐,美术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具备必备的儿童教具,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家长不合理的期望。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一呼声使人们将知识学习提前到幼儿阶段,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天才儿童”、“神童”等事例更是刺激着部分家长的细胞,家长们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早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孩子能认识多少字,背多少首古诗,会数多少数字,以及会说多少英语而自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长这种攀比、急功近利的想法使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们的这种心理,而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这条道路。

(四)政府部门监管不力。

我国幼儿园办学形式主要有公立和私立两种,且私立幼儿园数量占绝对优势,成为我国幼儿园的主要办学形式。幼儿教育不在我国义务教育范围之内,政府对幼儿园的管理以及监管不严格,关于幼儿园的审批条件、考评工作等方面的机制不健全,使得幼儿教育随意性很大,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加剧。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仅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违背教育的了国家制定的幼儿教育目标和任务。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更不利于儿童的后期学习。张云蕾就此种现象对一名小学教师进行访谈,这名小学教师认为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从长远来看,是弊大于利的,这对幼儿园和小学都不好。[5]因此,我们急需找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纠正这种错误倾向。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评估体系。

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评价,目前我国主要是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几个文件。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联合幼儿教育专家明确幼儿教育内容的合理界限及范围,使教师们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适合幼儿学习,这些内容以何种形式教能促使幼儿健康发展。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把幼儿教育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进而遏制其“小学化”倾向。

(二)制定一套合理的幼小衔接课程。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专业的幼小衔接课程,使得部分幼儿学习的内容和小学低年级学习内容出现重复状况,这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降低。相关部门可以考虑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编写一套适合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的课程,明确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学习最适宜的课程内容,并以合适的方式帮儿童做好心理及学习上准备和过渡,使得从幼儿园到小学课程实现较好的对接,从而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

(三)促使家长正确认识游戏教育的价值。

部分家长以为让孩子在早期多学点知识才能促进发展,认为孩子参加游戏、活动等只是单纯的玩,浪费时间而已,不能促进其发展。殊不知,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最主要途径。陈鹤琴曾经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和意大利的蒙台梭利都肯定了游戏的重要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有利于幼儿肌肉和骨骼的发展,能增强他们的体质;游戏能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索、感知事物的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思维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游戏使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促进其情感发展;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增强其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四)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政府应该在以往基础上更加重视幼教事业的发展,通过投资兴建一批标准的、规范的、设施齐全的幼儿园,选拔一些优秀的幼儿教师,创建一批示范性幼儿园,带动其他幼儿园的发展。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督导力度,不定期检查和评定幼儿园教育工作和幼儿的发展,如果发现错误地方立即指正,并督促其改正。同时,加强幼儿园审批工作的力度,应严标准高要求。

(五)加强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逐渐重视,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中设立的学前教育专业也逐步发展、成熟起来,可以让该专业的学生和一些幼儿园建立联系。高等院校具有物力、人力、财力等科研优势,可以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可以把幼儿园作为自己的科研基地,把研究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幼儿教育工作之中,使学生能够到这些幼儿园进行参观、实习,以弥补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同时,高校也可以鼓励这些工作在一线的幼儿教师参与到自己的科研中来,发挥她们自身的优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

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其今后一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幼儿园教育对于其以后的教育也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应引起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采取各种措施使幼儿能快乐地度过幼儿时期,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论文

(一)教育理念僵化扭曲。

在当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社会、家长和幼儿园的自身理念出现了扭曲。一方面,一些幼儿园为了广泛招揽生源,扩大办园规模,将儿童掌握知识的难度和数量作为办园的特色和商业宣传的亮点,忽视了儿童基本成长和幼儿教育规律。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及幼儿教师急于求成,秉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重成绩、轻素养,重外在表现、轻内在心理感受,以识字、写字、背诗、背英语单词、掌握数学运算的多少和难度来衡量评价孩子是否优秀和进步。

(二)学习内容过高过重。

一些家长在幼儿教学内容上为“提前准备,打好基础”,将小学的学习任务加给幼儿,造成应试教育和上学压力的前移。一些培训机构也为了迎合家长的迫切需求,积极创办幼升小的培训班。为了追求知识的多与高,逐年增加教材难度,很多小学的学习内容都以各种离奇的方法、手段,融进了当前幼儿教育之中,超越了儿童年龄特征的学习难度和水平。

(三)教育方式抽象简单。

在课程设置安排上,幼儿教师授课满堂灌,忽视了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在偏远地区,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无专业资质,他们本身教育经验缺乏,再加上受教学设施和条件的限制,只能应付日常的教学工作。在一些城区,幼儿教师的资质和水平都很高,但有的幼儿园教育的规模巨大,幼儿教师无法开展各方面的教学工作,忽视游戏式、生活式的幼儿教育,从而产生小学化的倾向。

(一)竞争意识错位。

一些幼儿园为彰显自我实力广招生源,在行业之间展开了教育水平的激烈竞争,幼儿教育和教学难度不断加强。很多家长受思想偏见和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不对孩子的发展作整体长远考虑,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望子成龙式的超前教育需求所形成的竞争意识错位思潮,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二)资源配置不均。

由于地域差异、城乡差距、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间的差距,各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使幼儿教育的分布、配置、待遇等依然不平衡,特别凸显的问题是围绕城乡二元户籍体制和偏远山区乡村留守儿童众多,很多幼儿园师资匮乏,教育设施和教育水平根本无法达到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教育评价单一。

当前,由于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评估体系,家长和学校对幼儿教育的评估主要是单方面的,他们更重视获取掌握知识的难度与数量,将计算、单词、拼音、字词字义、笔顺笔画等作为全部幼儿教育的评价标准。这种底层基础的评估体系如果不能改变,“治标又治本”就成了一句空话。

(四)队伍参差不齐。

一些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理论理解肤浅,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忽视幼儿教育的娱乐生活性特征,缺少教学实践的锻炼,有些教师只通过简单学习和培训就直接从教,常以小学生的标准教育幼儿,简单粗暴地处理日常教育工作。

(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树立科学幼教观念。

要大力引导家长、教师树立科学幼教观念,正确对待幼儿教育的思想和途径,打破“赢在起点”的狭隘竞争意识,明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丰富和拓展儿童的成长成才渠道,把儿童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真正重视起来。要在全社会强化科学幼教观的认知,注重从幼教的管理和教育实践中引导规范,减少教师、家长对幼儿之间的竞争性比较的错误认识。尊重和提倡适龄儿童的性格差异和个性发展,让科学促进儿童成长发育自然规律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在全社会不断推广,让科学幼教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推进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科学构建评价体系。

要持续深化当前幼教体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方式向多元化方面拓展,成长成才的途径和渠道更加丰富。要逐步消除淡化幼入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的不良因素和前移影响,彻底改变和破除以应试教育和升学目的为中心的教条化、功利化的教育格局。要把幼儿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真正重视起来,科学构建幼儿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规范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宣传和招生制度,杜绝以单纯的知识储备为标准和应对入学为目的的幼儿教育,避免幼儿教育机构盲目给孩子超前的知识,形成恶性竞争,从而使幼儿受到生动活泼的、以寓教于乐、游戏为主的素质教育。

(三)均衡投入幼儿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幼教师资的整体水平。

各级部门要加大幼儿教育的投入,促进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开拓和繁荣幼儿教育市场,严格准入管理制度,使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要特别关注幼儿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在政策、资金、师资上对偏远、贫困、落后的地区和幼儿园给予倾斜,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支持。要积极、大力改善幼儿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配齐配全合格的师资队伍,使幼儿教育的基本条件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让适龄儿童在符合科学规律的幼儿教育的环境里茁壮健康成长。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作为的主导,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切实关照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

小学化倾向幼儿教育论文

(一)幼儿园小学化会扼杀幼儿天真烂漫的个性。

随着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越演越烈,幼儿园逐渐忽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少幼儿园甚至没有玩具玩耍,没有游戏时间,幼儿成天不是识字背课文,就是整天写字做算术,甚至造成少数幼儿只会认字算数,缺少理性思维。那些背离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超出幼儿理解能力的知识,逐渐扼杀了幼儿天真烂漫的个性,让幼儿对生活产生了厌倦感……因此,过早强化幼儿知识性教育,不仅背离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扼杀他们天真烂漫的个性,也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影响的是下一代人的未来成长。

其实,过早让幼儿接受学前知识性教育,并不是一件好事。四川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的宋老师表示,由于幼儿身心特征,幼儿在0-6岁期间,还并不适合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而只能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的经验,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学龄前期不断地灌输各种知识,很有可能让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变得厌学情绪,最难教的幼儿不是上学前知识准备不足的幼儿,而是缺乏学习兴趣的幼儿。因为幼儿如果过早接触了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等到真正入学的时候就会对所学的知识丧失兴趣点,久而久之养成“老师教的东西自己已经掌握”的思维习惯后,容易让幼儿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对新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这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成长是相当不利的。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其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还不宜长时间坐着读书、握笔写字。过早、过长的规范性神经系统的损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好多幼儿学习姿势正确率很低,其错误率达70%以上,其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幼儿时期过早长时间学习。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着对幼儿过早地进行以语言、数学为主的所谓的学前教育,而不注重幼儿形体感知、想象力、创新力的培养的幼教误区,结果使幼儿左脑的智力发育比右脑超前,影响幼儿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具体表现为幼儿的逻辑推理较强,而想象力、创新力和动手能力较弱。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有效纠正,将可能导致幼儿左右智力的畸形发展,影响幼儿今后的成长发展。

二、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的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素质教育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但目前为止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仍没有完全退出中国教育舞台。我们现行的考试模式仍是以书本知识的考察为主。然而这些书本知识的掌握、积累到灵活运用要一个很长的积累过程。于是,为了幼儿将来的前途、迫于今后的升学压力,幼教小学化就不可避免了。因此,只要现行的应试教育存在,幼教小学化就不可避免,幼儿就无法享受到一个快乐的童年。

(二)家长望子成龙观念的错位。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家长都希望幼儿能在幼儿园学到的他们所认为的有用知识知识越多越好,但他们却并不知幼儿的特长、喜好,也不知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幼儿的教育。殊不知这种幼教方式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都非常不利。

(三)市场经济的催化作用。

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的下令取消幼儿特长班,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然而为了迎合幼儿家长的胃口,以获取高额利润,仍有一批一批的幼儿园纷纷打出特色班、兴趣班的招牌,不断开设小学课程,教授幼儿语文、数学、英语等小学一年级课程。而不少家长愿意选择私立幼儿园的原因正是幼儿可以在幼儿园的特色班、兴趣班学到很多公立幼儿园所学不到的应试文化知识。

三、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政府加强引导监管。

遏制幼儿园“小学化”,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正确引导。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多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大胆揭露幼教“小学化”弊端,给人们正确的舆论引导。

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还应加强对学前教育质量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教师、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监管,并及时将结果公布于众;对一些机构的错误宣传观念,要及时制止。政府还应尽快出台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对学前教育内容做出科学明确规定,对不合规范的办园行为予以法律制裁。

(二)幼儿园坚持正确理念。

幼儿教育重在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游戏、玩耍中培养他们的习惯和能力,鼓励他们个性化发展。幼儿园,首先应坚持正确理念,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学要求、纲要的教学思想来办园。”

幼儿的语言、品质、习惯都是在生活中习得的。在玩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礼貌、分工、合作、责任。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生活、游戏中的每个环节教育幼儿,这样不但幼儿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幼儿还可以在生活、游戏中得到很多收获。这无疑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虽然很多老师是学幼教的,但时间长了思想也会变得过时,因此,应不断加强幼教师资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幼教职责,教育好幼儿。

(三)重新设计教育制度。

据了解,很多好的理念由于家长不配合常常贯彻不下去,由于家长一味重视知识性教育,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卷土重来,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也屡禁不止。

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教育,但不懂什么是正确的教育。很多时候家长认为幼儿游戏玩耍是在瞎玩,与其这样还不如多学点知识。因此,幼儿园应定期向家长开放——家长只有亲身参与教学,体会到游戏、玩耍的价值,才会转变观念,配合学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不过,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的根本在于教育制度的改变,只要应试教育导向不变,“幼升小”考试存在,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很难真正改观。只有将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二年级合并、衔接,减轻幼儿学业负担,实行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才能扭转幼教“小学化”趋向。

幼儿教育论文

[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经过了很多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并且形成了很多问题。幼儿教育小学化方面标准不统一,有很多标准不明确、现在幼儿园教师水平普遍不高、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方面的政策较少等等都是都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形势作出问题分析,提出建议。

[关键词]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合理路径;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中存在的很多想要解决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需要通过学校、家长、社会等等各方的关注,是一个长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的时候,政府要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虽然不认同幼儿教育小学化,但幼儿教学小学化的问题并没有禁止,可见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存在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情况的原因。

(一)家长存在攀比与从众心理。

大家都知道,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别人的夸奖,所以家长的攀比与从众心里是造成如今幼儿教育中出现小学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家长在小班的时候就会让孩子学习读书认字,或者在小时候让孩子学习多种语言,让孩子在外面展示自家孩子的优点,让一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给孩子增加了学习的压力,告诉幼儿老师多教一些知识给自家孩子,正是家长的攀比与从众的心理会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十分严重,长期下去,不仅不能让孩子进步,还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二)传统考试的限制。

中国应试教育是几千年封建文化的演变,学习的好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的重要因素,在封建传统影响下,成绩成为了学习好坏的主要因素,并且这一现象从中学延伸到幼儿园。众所周知,幼儿园老师会给表现好的学生一些奖励,这样的奖励虽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却在潜移默化中提早让幼儿进入到了小学化教育之中。

(一)提高师资力量。

面对一些老师轮换教学,有弊有利,利端就是,孩子还太小,本能地会对熟悉的人产生依赖心理,积极参加学习,弊端使如果让孩子面对新环境时会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应该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

(二)提高家长思想认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老师应该多与家长沟通。家长互相攀比为的也是希望自家孩子更优秀从小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让他们认识到攀比在很多时候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我认为,家长们会成为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遏制幼儿小学化的发展需要我们因材施教,需要学校、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积极面对。对中班小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确保不能与小学化产物挂钩,以免给予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大班学生则需要接触小学化内容,为步入小学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张志磊.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学周刊,.03.

[2]曹馨月.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01.

[3]张海艳.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11.

幼儿教育论文

美国散文作家兼诗人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由此可见,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成长以及发展的重要性。幼儿阶段是个性以及品质可塑性非常强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该文章主要探讨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

例如:幼儿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善于与幼儿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幼儿教师会将幼儿在课堂上的一些表现拍照留念并发放到与家长共同的微信群里面,让家长清晰地了解到幼儿在学校的活动。而且,幼儿教师在平时也会将幼儿成长中的一些优秀表现告知家长,让家长对自己对幼儿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样一来,家长会用更加尊敬以及充满希望的目光看待幼儿,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多多表扬幼儿,而尽可能不去批评幼儿,这对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上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有其意义,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一个个体都具有其自身的闪光点。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赏识幼儿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多多用夸赞的语言来与幼儿进行交流,这样能够让幼儿变得更加自信。并且,在幼儿犯错误的时候,幼儿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胸怀,尽量用鼓励以及相信的语气来对幼儿进行教育,而不能够劈头盖脸地对幼儿进行批评。因为幼儿的心灵非常得脆弱,如果幼儿教师总是批评幼儿,就会让幼儿产生畏惧的情绪,不仅不利于幼儿以及教师之间良好关系的培养,而且也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发展。

例如: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的时候,有一些幼儿的自理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因此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并且学习得也非常慢。对于这部分幼儿,幼儿教师没有用批评的方式对待他们,而且没也有嫌弃他们拖累了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而是一遍一遍地为这些幼儿演示。并且,让这部分幼儿慢慢地尝试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妥当。如果幼儿在整理的过程中比前一次的表现有了进步,幼儿教师就会立马表扬这位幼儿。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并且整理得一次比一次优秀。

例如: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系鞋带”的时候,幼儿教师通过教室里面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幼儿演示了几种系鞋带的方法,并且又为幼儿做了亲身的示范。之后,幼儿教师让幼儿将自己的鞋带解开,并且尝试着自己将鞋带系上。在幼儿系鞋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很快班级里面的幼儿都能够熟练地将自己的鞋带系起来。幼儿教师看到幼儿掌握知识掌握得非常迅速,对幼儿进行了表扬。幼儿教师对幼儿说他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得强,每一位幼儿非常聪明,很快就能够将这么困难的知识学会,并且还能够动手操作,真是非常得优秀。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结语:总而言之,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往往能够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够用更加乐观向上的态度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以及挑战。幼儿阶段作为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以及提升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幼儿以后顺利适应社会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可以充分联合家长的力量,为幼儿不断创设成功的机会,并且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通过这些方式都能够更加高效地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3]张玉芳.幼儿教育中激发与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策略[j].新课程.20xx(50):168.

幼儿教育论文

现在的家长非常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几乎所有的家长从孩子牙牙学语就教孩子识字、数数、背唐诗,还有些家长将孩子送去学英语、学舞蹈、学音乐,恨不得把孩子培养成全能手。孩子的早期教育的确值得重视,但是,不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有点拔苗助长的味道。如果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就觉得读书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从而对学习产生反感情绪。本来很好的教育目的却走向了反面,这种适得其反的教育方法是我们值得反思的。“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过家家、搭积木、听故事、讲故事、捉迷藏……这些游戏是孩子们热衷于玩的,是百玩不厌的游戏。看起来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对周围的事物毫不在意,恰恰相反,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对周围人、事物的认知就是从这里启蒙的。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是无师自通的,没有人教,他们在刻意模仿别人的言语表情行为。一岁以前的婴儿就能模仿出成人的脸部表情,两岁的婴儿会打电话,模仿着大人的各种行为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想象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比如他们可以将一块积木当成照相机,这就是想象力的表现。他们还可以在玩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出各种具体的情节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更有耐心,更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去。游戏对于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及时选取与游戏有关的物品,为幼儿的思维发展提供了物质寄托,各种物质的外在条件又能创设很多不同的幼儿活动的情景,各种情景又能产生不同的问题,一系列的活动场景为幼儿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景,所以,游戏中的各种场景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经常开展各种智力游戏,组织幼儿进行比赛,这样大大提高了幼儿思考问题的速度及思考问题的灵活程度。在教学中,我不问:“小朋友们,算算看1+3等于几?”如果这样上课,用不了几天,他们就不愿上课了。如果用一副扑克牌来认识1-10的数字,那么小朋友们肯定是乐于接受的,在玩中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数的运算。

二、放手也是一种教育。

有天早上吃完小点心后,有个小朋友问:“老师,现在到院子里去玩,好不好?”“好的,你们可要听话哟!”玩了一阵阵时间,有些孩子为了活动区域,争抢了起来,都要争着玩刚添置的过山车。这时我想,不参与他们的争抢,看看他们怎样处理,他们处理不了我再参与处理。结果,他们采用“石头、剪刀、布”方法,决定谁先来玩。我及时表扬了孩子们的做法。在院子西北区域的数学区里,我放置了我制作的“玩具”。“这是用什么来做成的呀?”几个孩子边玩边好奇地问。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我只是微笑,尔后点点头,以示他们自己发表各自的想法看法。于是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猜测开始了大胆的尝试,看着他们有点笨手笨脚的样子,我从内心里担忧起来,很想过去帮他们一把。可是我没有这么做,这是静静地等待他们自己探索。日常教学活动中,像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举不胜举。假如我们教师一味地约束孩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生怕孩子离开教师的手天就会塌下来。他们认为只有在教师的控制下,让孩子们去做事,才是合乎规范的逻辑的。殊不知这种教学行为限制了孩子模仿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这样的教育,培养出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来是一事无成的。以上就是“放手”带给我的感悟。放手不仅让孩子有了自我发挥的空间,还能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能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大胆放心地施行“放手”的原则,让他们的个性在阳光下快乐地张扬,让他们都能享受创造的乐趣。

三、让孩子充满自信。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的父母说“这孩子不行”。此类的话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挫伤了孩子的进取心。所以,听到此话的小朋友的表现就是失去信心,对自己感到失望,没有拼搏的精神气,有的甚至通过骂人打架来展示自己是个强者,抚平自己的失望情绪,摆脱“我不行”的评价,换取“我能行”的看法。我教过的学生里面,刘振东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父母习惯于在别人面前数落刘振东,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总认为孩子小听不懂他们的话,殊不知久而久之,刘振东的自信在父母的打击的话语下丧失殆尽。上学第二年,他做事的时候经常怕这怕那,好像凡事他不会做,也不想做,看上去自信心一点儿都没有。别的小朋友获得成功时,他便会讽刺地说:“真没意思!”我感到奇怪,这样小的孩子,怎么能如此冷漠无情,不求上进呢?起初我认为他在情绪上还没有成熟,后来他经常这样对他人的事说三道四,还经常和自卑的孩子混在一起,一起指责他人的所作所为。于是我就通过各种方式对这个孩子进行了解,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父母的无端指责,他性格怪异是直接原因。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天真活泼,快乐无比,不应该是优柔寡断,不思进取,好像这个世界不属于他们,而是别人的。所以,当父母絮絮叨叨地埋怨孩子,实际上是反反复复地告诉孩子:“你不行!”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出,在实际生活中不论是父母还是教师,实施鼓励教育刻不容缓。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及时送上鼓励的话语,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泼凉水,说风凉话,甚至斥责孩子。孩子幼小的心灵,正是需要靠大人的细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的。大人鼓励的言语犹如一泓清泉,滋润孩子成长过程中干涸的心灵;父母的一句温暖的话语,犹如一缕春雨,抚慰孩子创伤的心灵;教师一句话犹如一缕春风,抚过孩子渴望知识的心头,温暖孩子求知的童心。让我们一起手挽手,给孩子们搭建起避风的港湾,给他们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给他们一个张扬个性、快快乐乐生活的平台。幼儿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因人、因时、因事而有各自具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灵活多样地去采纳最适合的办法,来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教育效果。

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12研究内容与意义。

13文献综述。

21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注意事项。

五、总结。

参考文献。

[6]王巍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9]陈爱芬上海市幼儿园儿歌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幼儿教育论文

对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成因进行研究,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其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从表2—1可以看出,有58。7%的家长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28。9%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持一般的态度,仅仅只有11。3%的家长不是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见,家长最重视的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是依据学习成绩。

从表2—2可以看出,家长送孩子来幼儿园的目的,有50。5%的家长是让孩子学习学科知识,为以后进入小学尊准备。另外,32。9%的家长送孩子来幼儿园的目的是让其与其他孩子接触,以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而以照顾孩子为目的的送孩子来幼儿园的家长只占14。4%。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标准就是看哪家教的拼音多、会写的字多,他们入园前考察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你们幼儿园教给孩子认字吗,写拼音吗。”若教师回答不教,那谈话就不会深入,直接走人。

xx幼儿园招生时,家长们第一个问题就是:“老师,你们教小学知识吗?你看人谁谁家幼儿园都教拼音、教识字、教算数,你们为什么不教,你们不教这些干什么,成天让孩子疯玩啊?而且人家学了,我们没学,到了小学我们会吃亏跟不上的”。幼儿园也会为了生源不断的对家长的要求一再妥协,明知是不对的,还是一直在行动,觉得好像大家私下都是如此,双方都满意,何乐而不为呢?访谈中一位老师说:“农村的家长,大部分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不懂幼儿教育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幼儿的园中生活,家长更倾向于孩子能学到知识,而对于技能,不太重视”。观察中我发现,每天下午孩子放学,很多家长来接孩子,关心最多的是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识了几个字等。如果孩子回答,今天没有识字,老师带我们玩来,家长便会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还会说,幼儿园就是管吃管玩的地方。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很多幼儿家长不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家长们希望幼儿园能够多教授幼儿基础知识,更希望幼儿园能把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纳入幼儿园。尽可能的让孩子学习汉字、拼音、数学等知识,不顾孩子的兴趣,强制性的让孩子学习他们不喜欢的东西。有些家长觉得交了钱上幼儿园就得有效果,每天要看见点实在的东西,要不就认为老师就会领着耍,还不如在家玩又不浪费钱。教拼音的幼儿园就是好幼儿园,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身体和心理的关心太少。

总拿孩子跟“别人家”孩子进行比较,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也是拼尽全力,报辅导班,请家教,盲目要求给孩子灌输各种拼音、心算、写字、数学等知识,甚至主动要求老师每天晚上布置作业。农村年轻家长外出打工的相对较多,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隔辈亲可不会亲,他们根本不懂什么五大领域,不管什么素质教育,在她们的意识中,幼儿园就应该学拼音学算题,每天送孩子就一句老话:“好好听话,好好写字”。家长盲目攀比,还把幼儿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幼儿的手段,作为衡量办园好坏的标准。家长的“力”用反了,“亲”错位了,爱的不智慧,不能透过自己的心看懂孩子的心,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伤害了孩子。而幼儿园只能按照家长的意愿,服从家长的要求,不顾幼儿教育的本质幼。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许多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严重影响了将来孩子的学习。

目前,一些幼儿园受利益的驱动,不按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按幼儿年龄特点,只让让孩子写字、算术,孩子没有游戏时间和机会,失去了幼儿的天真和快乐,扼杀了幼儿的天才和创造力。访谈中一位老师说道:“我们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并不是按照国家标准的办园理念进行,在办园过程中,并不是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而是会根据家长的需求进行调整,争取迎合大多数家长的观念,以实现最大化的招收。”因此,幼儿园在办园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办园宗旨,遵循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导,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坏孩子,只有坏老师”说的也就是教师的重要性,教师的观念直接决定幼儿园的活动内容。本次研究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调查,具体情况见表2—3。

从表2—3可以看出,有31。9%的幼儿老师为大专学历;14。2%的老师学历是本科。虽然幼儿老师的学历和专业素质与老师的知识能力不成正比,但在很大程度上,任课教师专业合格率偏低会直接影响幼儿教育质量。许多教师抱着老本不放,不爱学习,一直在用自己的错误惩罚一批一批的孩子。幼儿园活动内容广泛,需要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幼儿园组织形式多样有趣,备课要下深功夫,这和教几个拼音认识几个字比起来太累,而且又没有明显的外在成绩,所以许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就乐此不疲的助长小学化的歪风。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老龄化严重,大部分老师因其原先为代课老师,所以惯用小学老师的那一套教学方式去教孩子,没有或者少数受过此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专业知识不足,又缺少外出学习和接触新知识新视野新发展的机会,思想呆滞不前,无法创新和改变。同时年轻的幼师力量因各种原因不愿走进农村园。许多幼儿教师是小学教师的临时转岗老师。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幼教事业缺乏理性的思考,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传授给幼儿的知识是正确的,那就越多越好,完全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没有尊重幼儿的教育规律。前几年幼儿教育管理滞后,各种私立园泛滥,教师门槛太低,各家幼儿园为了抢夺生源,绞尽脑汁,违背规律,牺牲孩子的幸福童年博取家长的欢心,也是导致小学化倾向遗留的一个重要病根。

办园经费不足,尤其是用于教育研究、师资培训、教育活动的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教师素质的再提高进程。专用教室、大型玩具、图书资料、现代化电教设施及幼儿活动空间不足,制约了幼儿的活动。农村幼儿园教师成分复杂,正式公办教师少,大多是非公办教师,工资待遇较低,影响工作积极性。

总之,(1)农村幼儿园教育的教学内容存在小学化倾向。幼儿园为了让幼儿多学习知识,错把识字、拼音、算术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而忽视了游戏等其他活动。

(2)农村的幼儿园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存在小学化倾向。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并非灵活的采取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采取单一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其教学组织形式的小学化明显。(3)农村的幼儿园教育的教学管理存在小学化倾向。农村的幼儿园,在生活上制定统一的作息时间、在学习上以班级集体教学活动为主,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其小学化倾向都十分明显。

(4)农村的幼儿园教育的教学评价存在小学化倾向。以幼儿的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实质是重视知识的学习。幼儿教师过分重视幼儿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

(5)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这种超前教育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是一项学问深远的教育,随着家长对于早教的重视程度提高,幼儿过早的接触音乐、游泳、数学等项目,虽然培养了人才,但是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兴趣,适得其反。笔者认为,对于幼儿基础教学和技能学习过程中,游戏的开展有助于幼儿个性的培养,增加其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就目前幼儿教育中游戏开展现状展开分析,阐述了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

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效果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为此,应在这一教育阶段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尤其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于满的内容安排,进行改革。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教学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结合游戏这一教学方法,应制定完善的教学措施,才能推进教学的开展。幼儿教学应正确的选择游戏的形式,游戏的内容,将其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以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顺利发展。

有效形式的选择要从幼儿的需求出发,正确选择幼儿游戏,使游戏能够激起孩子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完成教学目标。具体应从幼儿的兴趣和与教育内容相关两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孩子的兴趣是教育的起点,只有满足兴趣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幼儿阶段,错误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走神,甚至是哭闹。因此要正确发挥游戏的作用,使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我国大量的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些适合孩子的教学课程,当然幼儿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之一,还应在教学中针对孩子的个性正确地运用,对游戏内容进行调整。一方面使游戏具有可行性,不可难度过大,要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使孩子既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通过伙伴们的相互帮助完成,总之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

(二)选择与教育内容相关的游戏形式。

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虽然幼儿阶段学生要学的东西本应不多,但是依然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正确的游戏形式,使其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如选择看图识字,可以选择与孩子年龄段相符的图片内容,并且采用举手竞猜的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起到引导和助推作用,完成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同时,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游戏较多,应正确分析,采用具有指导意义的游戏,并采取游戏的形式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应采用合理的内容,当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对游戏的重视程度,并且要与教学相结合,明确教学目标,并丰富教学内容。

(一)游戏教学应明确教学目标。

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幼儿的发展和喜好,来调整基本的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更加合理,保证其执行效果。游戏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贯穿始终,否则浪费孩子的精力,又不利于其知识的掌握。

(二)游戏教学应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对于幼儿阶段的教学内容,应坚持多样性,游戏不断的变化才能满足幼儿的喜好,并且在内容选择上应循序渐进,不应起步就选择过难的游戏。根据幼儿的年龄,游戏的选择也应不同,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另外游戏还应体现团队的作用,独立完成的作用,要具有多个环节,丰富的内容才能保证这一教学效果。

对于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应具有针对性,明确教学对象是幼儿,从幼儿的特点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合理,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因此明确教学对象是游戏教学实施的基础。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于幼儿游戏教学做出如下要求和调整。

(一)游戏教学应以幼儿为主要对象。

将幼儿作为主要的对象,可以保证教学效果。一方面,将幼儿作为教学对象才能促进下一步教学的实施,也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在游戏和其他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始终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对游戏的足够重视不代表所有的教学内容均以游戏开始和结束,而是要灵活运用,教师除了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应对幼儿学生具有指导和管理能力,保证课堂纪律和学生的安全,是以幼儿为对象的教学要求之一。将幼儿作为教学对象也是其兴趣被挖掘的主要手段,每个幼儿具有自己的兴趣,尽早的挖掘孩子的兴趣,对于其特长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游戏教学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不仅在幼儿阶段,小学阶段,甚至在高中阶段均使用,但是幼儿阶段也处于特殊阶段,游戏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十分重要,重复的游戏最容易使孩子失去兴趣。当然,教师的重点还应放在孩子的应变能力、思考能力提高上,而不是刻意的去编制游戏,经过验证的游戏可以根据现实需求进行适当的修改,甚至可以引入,只要能够满足幼儿需求,并且能够促进教学的发展便可以应用。

(三)分层次的进行教学。

我国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这一部分,尤其是家长,甚至将早教作为培养孩子的唯一出路,这种过于重视的教育使得幼儿教育走入误区,现代很多幼儿园开始大量的学习英语,游泳甚至是钢琴等教学内容,对于这种现象应正确对待,一方面教师和家长都应认真对待这种现象,根据孩子的能力去选择项目,并且尽量不要多项选择项目,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不偏离主方向的基础上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才符合幼儿教育的发展。

幼儿教育阶段,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游戏过程中,应注意方式和内容,才能符合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师作为重要的组织者,要对游戏正确的掌握,并对幼儿起到引导作用,顺利完成游戏,并在游戏中掌握教学内容。

幼儿教育论文

摘要:情境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潜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进步和成长。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为幼儿选择适合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情境游戏;氛围;创新。

幼儿教育中应用情境游戏是教学创新的表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开发幼儿的智力、锻炼幼儿的能力是每一名幼儿教师需要关注的实际问题。所谓情境游戏就是通过形象的描述或教学环境的设置和模拟,引导幼儿积极开展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激发情感,达到一定目的的教育方式。许多教学成功的案例说明在幼儿教育阶段应用情境游戏可以很好地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养成从小爱学习的好习惯。游戏化的教学能够改善幼儿教学的氛围,对于幼儿的语言培养和思维方式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实,在幼儿阶段就应该重视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提升。另外,通过游戏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让幼儿更加具有活力。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应用情境游戏。

一、合理设计情境游戏的内容和步骤。

通常幼儿园中进行的游戏主要有班级集体游戏和学生自由游戏以及定向游戏等,不同游戏的选择所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幼儿教师在设计情境游戏的时候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要求和教学内容,合理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对于情境游戏的内容则需要幼儿教师仔细进行斟酌,既要符合幼儿的特点,还要发挥幼儿的特长,还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而情境游戏的步骤一般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幼儿的见识和能力,我会经常给幼儿设置各种角色情境游戏,让幼儿体验不同的角色,了解不同角色所具备的特点。比如在模拟“美食城”的情境游戏中,我会实现准备一些带有角色名称的卡片,让不同的幼儿分别扮演“厨师”“餐厅老板”“服务员”“客人”等角色,然后把卡片贴在相应的幼儿的胸前,然后进行模拟游戏,“客人”来到美食城会找“服务员”点餐,然后“服务员”会把菜单交给“厨师”,然后“厨师”把菜做好以后由“服务员”端给“客人”,最后“客人”吃完饭会找“餐厅老板”结账,然后走出美食城。通过这个模拟游戏的进行,使幼儿学会了如何进行点餐和结账等交际用语,也使幼儿能够明白不同角色在生活中的工作是不同的,让幼儿在多样的情境中广泛进行交流,提高角色游戏的互动性。

二、在情境游戏中融合课堂教学知识。

幼儿教学中应用情境游戏不能脱离课堂,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达到游戏的目的。幼儿教师所选择的情境游戏要能够加深幼儿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然后让幼儿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游戏,在游戏中还可以对生活上的知识进行拓展,达到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当孩子们在游戏中尽情的玩耍的时候,还可以提高他们之间的默契程度,让幼儿更喜欢上幼儿园。幼儿教学需要用心,要平等看待每一名学生,让幼儿都能健康的成长,不区别对待,也不能分三六九等,这是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幼儿园整体教学宗旨的一个考验。在幼儿园里教师经常教小朋友要尊老爱幼,要孝顺父母长辈,这也是对幼儿进行德育的一种方式。我在实际教学中会通过情境游戏来增强幼儿对道德的理解,让幼儿从小养成好习惯。比如我会设计一场名为“我带爸爸妈妈去郊游”的情境游戏,因为日常生活中周末的时候有的家长就会带着孩子去郊游,孩子们也会观看爸爸开车的动作。所以我让幼儿模拟成为一名司机,带着爸爸妈妈去郊游,目的地有幼儿自己选择,我会给幼儿提供一些场景和模拟道具,让幼儿在郊游中多与爸爸妈妈交流,好东西要与其他人分享,不能任性和自私。通过组织这个情境游戏,小朋友们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平时要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要听爸爸妈妈的话。

三、科学的设置情境游戏的难易程度。

在设置情境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对游戏的难度进行考虑,不能设计一些幼儿无法完成的游戏内容。同时,教师还要淡化幼儿在游戏中的评比和嫉妒心理,要从小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幼儿园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学历不高,技能不强,对于幼儿教育理解不透彻,所以也就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幼儿的发展。幼儿园需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考核力度,招聘一些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教师为幼儿授课,从而使幼儿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选择情境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多听取其他教师的经验和建议,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心得,选择有利于幼儿的游戏内容,并且要避免游戏难度多大导致幼儿出现心理压力。比如幼儿手工制作的时候,我会设计一场“我是小小制作家”的情境游戏,让小朋友们可以发挥优势,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会假设小朋友家里来了客人,小朋友要给客人包饺子(用橡皮泥制作)。把幼儿分为若干组,每组给予同样的橡皮泥,让幼儿在一起“包饺子”,然后教师对幼儿的劳动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当然,可能小朋友对于饺子的包法并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我会提前给小朋友做示范,让小朋友跟着我一起学,在学包饺子的过程中给幼儿讲解饺子的历史,丰富幼儿的知识面。

四、情境游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现在许多幼儿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时往往是凭借自己的感觉进行授课,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幼儿教师会在网络上搜索一些情境游戏,在进行简单改编之后就应用到幼儿教学中,这些游戏有的是日常教学无法完成的,有的是脱离现实生活的。所以,在选择情境游戏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选择贴近生活的游戏,这样才能够让幼儿更加喜爱做游戏。另外,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灯,注重对幼儿的个性化培养,创造一切有利于幼儿成长的条件。幼儿教学中有个语言故事叫《小兔学跳绳》,幼儿对这个故事都很感兴趣,这也使我产生了一些教学灵感。公园里有假山、有长凳、有流水,有健身器材,可以利用具有生活化的景观来进行故事表演。我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中进行情境游戏,以楼梯当作山坡,以长凳为独木桥,以流水当河流,以健身器材当作小动物的家等等,然后让小朋友们以故事中角色的出场顺序进行语言描述练习,孩子们会踊跃的参与到游戏中,还会打破传统教学缺乏创新的尴尬。通过组织这个情境游戏能让全体幼儿参加到活动中,极大地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幼儿对生活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更好地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论文

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是每一个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的环境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入手,精心地布置、巧妙地创设,才能做到让每一块墙面说话,每一个细节育人。

1.小标志,大用途。

孩子的天性好奇好动,对每一个房间、每一个角落都有探索的欲望,而幼儿园的厨房、开水间、配电房等都是孩子禁足的地方,我们在这些地方,设置与孩子视线相应的“禁止入内”的卡通图标,并且统一使用黄色的警示色,让孩子们了解标志的含义,知道黄色是禁止的意思。幼儿园每天都要开展集体活动,在幼儿园的楼梯、卫生间等处最容易发生拥挤摔跤现象。我们在楼梯上、卫生间设置了彩色的小脚印,看到这些脚印,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跟着小脚印走,知道按脚印排队,不拥挤、不推搡,有效抑制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2.宣传画,常提醒。

进入校园,我们就在走廊里设置了幼儿常规培养系列图画:“我会排队滑滑梯”、“饭前洗手讲卫生”等,让幼儿能经常看到幼儿园的安全常规要求,知道遵守幼儿园的常规。我们梳理了幼儿意外事故发生率较高的情况,结合园内经常开展的安全教育案例,在校园门口设置了宣传栏,用生动的图画和照片的方式告诉幼儿“如何安全过马路”、“着火了怎么办”,通过这些安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人人重视的育人氛围,让大家谨记“安全第一”。

3.小举措,防隐患。

对于校园环境,我们除了常规的安全检查外,还组织教职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发动大家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改建方案,通过一些小举措,杜绝安全隐患。如给带棱角的活动器械装上海绵套,就像毛毛虫的小脚,孩子们很是喜欢;在铁制的下水道口盖上半个皮球,告诉孩子这是下水道的帽子,要尽量避开;调整教室的布置,尽量留给孩子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对孩子容易碰撞的地方设置防撞条等等。

二、创新安全教育途径。

安全教育的形式较多的是以老师的说教和反复的叮咛为主,有时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如何让安全教育更容易为孩子接受,就需要我们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创新安全教育形式。

1.朗朗上口的安全儿歌。

念儿歌是幼儿喜爱且容易记忆的形式。我们在小中大阶段结合主题活动,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安全课程,将一些正确的行为方式变成朗朗上口的安全儿歌。例如在小班的儿歌:“上下楼梯不打闹,手扶栏杆要走好,一步一步慢慢走,小心脚下别滑倒。”大班的儿歌:“小朋友,捉迷藏,汽车后面不能藏。发现汽车要开车,尽快走开不停留。”通过这类儿歌巩固孩子的安全意识,指导他们的具体行为。

2.情景逼真的模拟演练。

我们定期开展各类安全演练活动,如火灾演练、地震演练等。在火灾演练中,从警报响起,幼儿知道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毛巾捂住口鼻,有序快速地离开教室,通过走廊、楼梯,安全到达空旷地点,观看消防员叔叔的灭火展示,从而掌握火灾的逃生技能;在防诱拐演练中,老师设置了陌生人来园利用食物、玩具诱骗孩子的情景,通过演练,让小中班的孩子提高了自控能力,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逐渐增强了安全意识。

3.简单有趣的标志制作。

对幼儿来说,参与性活动更能充分地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大班幼儿中我们开展了制作安全标志活动,带领幼儿参观校园的各个角落,寻找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回来后自己绘制简单易懂的“火柴人”安全标志。比如为栏杆设置“禁止攀爬”的标志、为电源插头处设置“禁止触碰”的标志等。在孩子们自己制作标志过程中,对自己亲手贴标记的地方就会特别注意,很少需要老师提醒,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在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家长对安全习惯方面重视不够,对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不知情。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多种手段和形式,加强家长的安全教育意识,将其纳入安全教育实施者的队伍。

1.内容丰富的安全讲座。

为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规章制度,通过新生讲座,我们将幼儿园的晨检、带药、安全应急等内容向家长进行讲解,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制度。还针对日常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开设家长讲座,如“儿童交通安全”讲座,指导家长平时带孩子外出时,引导幼儿观察马路上的交通标志,并遵守交通规则;指导幼儿明白走失时怎么办。通过讲座,让家长提高了安全意识。

2.形式多样的家长参与。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活动,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到幼儿园安全教育中。在家长开放日中,请家长做一次妈妈老师,挑选相关的安全课题参加“家长助教”活动。通过亲身的参与,让每一个家长更加重视安全教育。组织家委会成员为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献计献策,针对放学时大门口比较拥挤的现象,大家自愿成立了“家长护卫队”,共同来维持秩序,指引大家有序入园,形成绿色通道,解决了拥堵的安全问题。

3.新颖有趣的网络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还通过安全教育平台,组织家长利用网络来进行安全教育。网络教育涉及的教育面更加广泛,有关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网络安全等多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家长全面了解安全防范点。而且平台中还有适合孩子的图画、动画片等,寓教于乐,有针对性的对孩子实行安全教育,同时使家长的安全意识得到不断地提高。幼儿园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家庭、社会都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也是一项细致、复杂而又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要利用一切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防患于未然,科学、合理的开展安全教育,为孩子撑开一片安全的天空。

幼儿教育论文

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面对的是3-6岁的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我们的爱护似春阳般的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爱是一种信任。

用语言来交流,用汗水来培育用爱来传递,让孩子感受爱接受爱,正是因为爱仿佛给孩子绘画出了斑斓的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老师的爱心以及博大的胸怀,那张开的双臂给孩子的是温暖,是鼓励、是信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怀着炽热的心去爱他们,去了解他们,去跟他们真心的去做手拉手的好朋友,使他们对自己不在产生距离,感受师生之间的友好,真诚、依赖、这样的教育才会为成功迈出第一步。

游戏。

游戏。

是因为小朋友也并没有邀请老师参加啊!然后甜甜跑过来说;老师那我请你跟我一起比赛吧!看着孩子们盼望的目光我毫不犹豫的同意了,然后把马用力的拉在我的面前,我骑了上去,看到孩子们拍着小手大声说加油的时候,我把所有的顾忌都抛在了一旁,当时的我真的感觉很激动也很开心,因为我不在是他们心中那个产生距离的老师了..我变成了他们可以相信的朋友,自那次以后跟他们走的更近了,于是我常常用好朋友的身份平视的告诉他们好朋友之间的友好与团结,正确的引导他们在家园共育中学会体谅别人,在每一次的感情交流中萌发了他们对我的依赖和信任。同时也让我感到爱的力量真的是如此巨大,教育的责任至关重大。我用真诚的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孩子们的骄横、多疑、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气象。孩子们互相帮助,师生们谈笑风生,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我们班成了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乐园。让我惊讶的是在让他们感受爱时,他们也回赠给我真诚的爱。记得有一次在户外活动中陪他们踢球的时候,猛的摔倒在地上腿一下流血了,孩子们赶紧跑过来扶我,当时我的泪顺着就流了出来,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我的孩子们这么懂事!孩子赶紧把医务处的老师叫过来给我清理了伤口,生怕我会摔倒赶紧围着我,孩子们说郭老师我们进教室去阅读课外书吧!我们会跟乖的~知道平时调皮的他们竟然会这么懂事,我欣慰的回想这不就收获的爱吗?真的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好孩子,的确爱是一种交流一种传递,把你的真挚的爱传递给孩子的时候,才会得到孩子给你的爱,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

二、爱是一种行动体验。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撒种爱心,用爱的行动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当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时,我会亲手用纸巾将他擦拭干净;当孩子离开父母哇哇大哭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他,给他温暖给他安慰……我用我的行动表达着我的爱意,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哭闹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们哭着找妈妈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触动了,每每这时我便走过去把他们抱起来,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午睡对于有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们班的潘忆便是如此。中午午睡时,孩子们都躺下了,只有潘忆眼里含着泪的默默坐在床边,我走过去问道:“宝贝,你怎么了,不舒服吗?”,她没有说话,眼泪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她的头,没事啊。于是我有耐心的对她说道:“宝贝,是不是想妈妈了?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让我当你的妈妈,看着你睡觉,好吗?”潘忆抬头看看我,用小小的声音说道:“我想妈妈,睡觉的时候我都搂着妈妈的胳膊,我要妈妈……。”为潘忆擦干眼泪,哄她躺下后,我从她耳边说:“老师就是忆忆的妈妈,你搂着我的胳膊睡好吗?”看着潘忆搂着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时,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以后的日子,每到午睡时,潘忆总是搂着我的胳膊缓缓睡去。一天,潘忆高兴的跑到我跟前大声说:“老师像妈妈,老师就是妈妈。”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兴奋了,妈妈,妈妈的叫个不停,听到孩子们甜甜的叫声,我的眼角泛出了泪花,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这时教师不仅要用行动爱孩子感染孩子,同时更应用行动榜样影响孩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通过模仿来认识感知世界,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认识世界。教师正是孩子们的榜样,她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正像有人说的“幼儿是一面镜子,是谁的镜子呢?是我们每位老师的镜子。”其实,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所以当你生气想发火时,当你的言行没有为人师表时,请想一想,一面面小镜子正照射着你!”于是,我在孩子们面前非常重视榜样作用。例如早上幼儿来园时我都会站在班门口迎接,主动说“小朋友早上好”,当他们离开时我也总会说一声“小朋友再见”;每次在教室里,我要坐下我都会轻轻的移动板凳,轻轻的坐下,这时我也会要求自己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当小朋友帮我拿东西时,我也总会说声“谢谢!”我自己这样做,我也要求孩子们这样做。长期以往,孩子们受教师长期行为影响,他们逐渐也养成了良好的品行。

除了自己做榜样,在教育过程中,我还在孩子们中间找榜样,谁爱劳动?讲卫生?谁守纪律?谁讲文明?谁就餐文明不挑食等……我都时时关注,时时表扬给予肯定,在每周一次的评选会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并做出评议,由教师执笔整理,最后和孩子的照片一起陈列在荣誉栏中,比如:被子叠的好、吃饭不挑食、有礼貌、对小朋友友好……同时,也会对榜上有名的幼儿提出新的要求。幼儿在这种环境中都愿意积极展现自己的优点,主动改正自己的不足,自然而然的孩子们的习惯好了。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我也不忘时时把爱融进学习里。我把烦琐的管变为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把过分的控制变为更多的交流和对话。把过于集中的教育教学全分散给孩子们,用他们的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的一切。记得,在一次“动物过冬”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它们会冷吗?小动物吃什么呀?带着疑问我们分头去收集资料,丰富知识、去感知这个神秘的世界,也使孩子们多了一份对动物的爱。

三、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的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孩子犯错时,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会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孩子最好的帮手游戏时最好的伙伴最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友善的态度,一颗充满的爱心……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结果事与愿违,遭到孩子的反对,造成关系紧张。我们应该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值日生”制度正是针对此而设的,即每天安排两个幼儿维持班级纪律、负责班级的简单事务,如:分发碗勺……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不仅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事务,变的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了,而且增强了幼儿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因而成人应该看到,幼儿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强加和包办代替就会使幼儿失去选择的主动权,使幼儿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出现事事处处依赖成人或者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幼儿健康心理和思维能力都十分不利。成人应该重视孩子的想法,不应用成人的看法去评价孩子。相应地,幼儿的生活世界也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看待事物,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可不可爱、自己喜不喜欢。他们往往凭借这种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赋予变化的。这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的是在我初为人师时,那时的我没有太多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的只是一颗热爱这份事业,热爱孩子们的心。当时在大班实习,心里有一丝紧张,有一丝好奇,在面对那些调皮、上课不爱听讲的,中午不爱睡觉的孩子起初显得束手无策。为这些,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向老教师取经,慢慢地我发掘了孩子们心理的渴望,知道了只有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才是师生间沟通的前提。有一次,孩子们在绘画时,我发现我们班的晨晨画了一幅很美的图画,可是他画的海水却是红通通的,虽然以前在书本上我也看到过类似的例子,但我仍忍不住问他:“晨晨,你的图画好漂亮,可是,为什么你的海水是红通通的呢?”晨晨见我没有责备他的意思,便大胆地说:“柴老师,傍晚了,太阳照在海里,海水就是红红的呀。”噢,原来是这样……我微笑地点点头。事后我想,如果当时我没有问清楚事情原由,采取训斥的态度,强令他马上改正,那么我就无法找到与他沟通的机会,也无法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了。所以,教师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孩子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每个幼儿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可能和潜力,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在与孩子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的交流。

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共识。愿所有的教师心中都充满真爱,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孩子,让我们把真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相信它能生根、发芽,并结出喜人的硕果。

幼儿教育论文

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的家长越来越爱给孩子买一些很高档的、很新奇的现代化玩具。那种电动的、会发光、会讲话的,甚至一些家庭中很多孩子都能熟练的玩ipad,平板电脑上的游戏。长时间的玩这些玩具,孩子越来越少的能接触大自然,失去和同龄伙伴一起玩耍的机会,有的甚至小小年纪就已经戴上了近视眼镜。然而民间游戏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其实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很多民间游戏还有很强的名族特色和地方特点。因此,幼儿园充分挖掘开发民间游戏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

一、民间游戏的特点。

1.民间游戏有浓厚的趣味性和较强的娱乐性民间幼儿的内容丰富,没有固定的模式,使儿童在自发的状态下也十分乐于游戏,让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学中有创。而且很多的民间游戏还配有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以及游戏口令。如小时候很爱玩的丢手绢的游戏,一块简单的手绢,配以朗朗上口的儿歌,让玩的人始终处于快乐的情绪状态中。

2.民间游戏开展的随机性民间游戏在玩的时候常常是想玩就玩,不受场地、地点,人数、年龄等的限制。只要你想玩,教室的角落、走廊、空地都可以。如,跳房子的游戏,地方有粉笔或是小石头,画上几个格子就可以开展。还有丢沙包,小小的一个沙包,可以你丢给我,我丢给你,还可以利用沙包开展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游戏。

3.民间游戏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民间游戏来源于民间,流传在民间的游戏自然也是多种多样,有着各自的特色。很多的民间游戏,可以配上当地的方言或是当地的歌谣,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旋律优美。

二、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1.民间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感知能力的发展。民间儿童游戏内容丰富多样,深受幼儿儿童喜爱。其内容不仅涉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还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儿童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动作迅速等而且还需要充分调动身体各个部位的参与,如手、眼、脚、头等。

2.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的个性品质。而游戏则是幼儿园开展日常教学的重要手段。开展民间游戏幼儿可以帮助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而许多的民间游戏在玩的时候,就取决于幼儿是否会和他人合作。比如我们开展的抬花轿的游戏,玩的时候需要两个人互相用手搭一座轿子,参与的另一个人则是坐在轿子上,这个游戏要想顺利开展,就需要与他人的合作,配合。只有玩的人同心协力,才能走向成功的终点。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逐步增强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互相配合,团结合作。

3.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很多的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这让幼儿在幼儿的过程中会品尝到成功与失败。如玩跳绳、跳皮筋等游戏时,当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则是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反之,如果在玩的过程中没有顺利完成。比如跳绳,当幼儿跳不过去时就会产生挫折感。但跳绳本身的乐趣会让幼儿忽视这个小小的挫折。因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通过不断练习,克服自己的不足不害怕困难,继续参加游戏。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耐挫能力,还有助于形成乐观、开朗的的个性品质。

4.开展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很多的家庭往往生活在自己的独立的圈子里,缺少和他人沟通交流。孩子也是一样,家长往往一放学就将孩子接回家中,很少有机会能和其他家庭一起接触。如:我园开展的“爸爸,宝贝向前冲”的活动,我们就特意为工作繁忙的爸爸们加入民间游戏“拔河”,爸爸在这项活动中发挥自身力量的特长,团结协作,而且很多的爸爸感觉找回了从前儿时伙伴们一起快乐游戏的感觉。在这个活动中,取胜也许不是关键,难能可贵的是大家一起交往机会,民间游戏发挥了其他游戏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由于民间游戏,幼儿园、家庭、社区,有了共同的话题,人们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幼儿园、家庭、社区在民间幼儿的开展下,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都会参与其间,体验这其中的乐趣。让现在的孩子不局限于只在自己的家中跟父母,独自玩。而是更多的走出家庭,拉动孩子与孩子、家庭与家庭之间良好的感情,增进彼此的交流。民间游戏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优秀的民间传统游戏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优秀教育智慧的结晶。对那些质朴,诙谐,活泼及深爱幼儿喜欢的民间游戏,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以改进,将这些游戏资源巧妙地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让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和幼儿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d].华东师范大学,.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纲要园教育指导纲(试行),2001.

幼儿教育论文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我国在幼儿教育事业上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幼儿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除了取得了一些成绩外,同样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师资力量整体来说较为薄弱,师资水平也都有待提高,管理的方法也不够科学,城乡幼儿教育的发展不平衡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我国的幼儿教育也就能够更进一步,还能为幼儿的教育与成长带来很大的帮助。

幼儿的好奇心都比较的强,凡事都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有一些看似幼稚、可笑的问题在幼儿那里却成为了积极探究的体现。幼儿刚走近学习的大门,走近生活,缺乏一定的生活与学习的经验,犹如一张白纸,对于他们提出来的各种各样且稀奇古怪的问题我们也就不足为奇了。教师切记不要显得不耐烦,也不要当面指责孩子们笨,因为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教师要不断地满足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在教育上多给予一些耐心和爱心,能耐心地与孩子们交流,对于幼儿提出来的问题要认真的解答,不要怕孩子多问“为什么”,也不要怕他们总是出错。教师要与小朋友们一起探讨,引起孩子们的探究好奇心,用小朋友们能接受话语让他们都能够学得进去,让孩子们也都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思路。

每一位孩子的脾气秉性、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都不相同,这也就使得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个体,在教学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有些孩子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有些孩子却学不进去。

对于不同的科目,同一个学生们会有不同的学习表现。因此,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到每一个小朋友的学习情况,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不要把孩子都看成是一样的、相似的,不要用相同的教育要求、方式方法来对待不同的儿童,要有区别地对待。首先,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孩子的个性特点,在日常的点滴观察中,去挖掘他们的学习需求,进而再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这样也利于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其次,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也要争取家长们积极配合与支持,这对于幼儿教育也是很有帮助的。教师也要及时地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地跟每一位家长都交流一下幼儿们在园的具体情况,和家长争取共同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要想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最有效的渠道就是组织孩子通过语言活动进行训练。幼儿园的语言教材充满着意趣、图文并茂,而且还向幼儿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教师们除了依据语言的教学目标、儿童的兴趣以及发展需求选择一些充实教材外,也要在引导儿童理解感受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地挖掘其内涵,进而再引发迁移的作用,以此来不断地拓展儿童语言的表达空间。

比如,小朋友们在午餐的时间闹哄哄的,这样既会影响孩子们进餐的速度,也不利于他们的肠胃健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专门与小朋友展开讨论,然后再组织小小辩论会,请正、反两方阐述一下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这样既能够发展、锻炼孩子们的口语表达的能力,而且还能够收到品德教育的效果,比起教师单一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

幼儿时期的教育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习惯的养成。国家素质教育也倡导要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建设人才。在幼儿阶段教育中,需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各项技能,比如说加强对歌唱、跳舞、运动、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意识。当然,还要一项是不能够忽视的,儿童的纪律观念以及规矩意识的养成。对学习知识来说,帮助儿童养成一个好的生活或者是学习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一旦养成了良好习惯,在他们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就不至于会剑走偏锋,更不可能成为问题少年了。所以说,儿童一旦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总而言之,幼儿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加强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力度,加强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幼儿教育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注重幼儿教育,既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同时也关乎着国计民生的事业,我国的执政党以及行政机关,还有一些从事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的发展,因此要注重对幼儿的科学有效的教育培养,促使幼儿都能够健健康康地成长,促使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

[1]郝丽红。简论当前幼儿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xx(06)。

[2]李艳。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职业教育,20xx(8)。

[3]魏珊珊。关于学前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05)。

幼儿教育论文

[关键词]教育技能;专业发展;幼儿教师。

过去,人们衡量一位幼儿教师教育水平的标准就是看这位教师弹琴、唱歌、跳舞、说普通话、绘画的技能如何。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种教育技能观越来越为实践所淘汰。人们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能有了更深入与开阔的理解。[1]总的来说,幼儿教师应善于抓住情、趣、恒、细、诚等关键点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才能不断适应社会飞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一、在建立师幼关系上应善于抓住一个“情”字。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儿童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重要前提,[2]而要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就需要教师像父母那样付出真诚的爱,才能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重。为此,教师每天都应高高兴兴地、面带微笑地接待每一个孩子,蹲下身来摸摸孩子的头,亲亲、抱抱他们,平时用温和、亲切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话,即使孩子们做错了事,也不大声责备、训斥,而是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自己找找错误的原因。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教师更要给予加倍的关心与照顾。如入园前,力邀家长带孩子到幼儿园来试读,参加亲子活动,开展游戏活动,玩玩具等;正式入园编班后,教师应特别注意观察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和各种需要,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给他们擦鼻涕,帮他们提裤子,为他们梳头发,替他们剪指甲,午睡时拍拍那些难入睡的幼儿,并来回不停地巡视,给他们盖被子等,让孩子们真实而充分地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以此改变孩子们不安的心理状态,稳定情绪,因为依恋教师而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在组织教育活动上应善于抓住一个“趣”字。

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教师选择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将对幼儿的兴趣与教育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在选择和组织教育活动时应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营造充满趣味的环境,[3]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如数学活动对孩子们来说通常是很枯燥、抽象的,如果教师善于运用游戏的形式,使之变得生动有趣,比如用找伙伴的游戏学习比较数的大小,用图形娃娃找家的游戏学习区分各种图形,用小猫钓鱼的游戏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孩子们就能很快掌握基本的数概念,并形成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数概念体系。

为给予孩子们轻松、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机会,教师还应善于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征,激发幼儿参与,共同创设适宜的富有趣味的活动区。如小班孩子恋家,教师就可以为他们设置“电话亭”“娃娃家”等活动区,满足他们与家庭联系的心理需要。大班幼儿的生活比较丰富,教师可以为他们设置“小超市”的活动区,根据孩子能力和水平为他们提供具有不同难度的趣味操作材料,并鼓励幼儿自主分配角色,以促使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在培养儿童常规上应善于抓住一个“恒”字。

幼儿每天在园时间通常比较长,要使幼儿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生活得充实、愉快,并且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地发挥教育作用,除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外,良好的常规是有力的保证。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具有好模仿、易学、易忘等特点,为此教师首先应对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引导幼儿理解这些要求的具体内涵与意义;其次,教师应不厌其烦地时时提醒幼儿遵守各项规则,对常规教育常抓不懈,使幼儿知道什么时侯做什么,什么事情该怎样做,从而保证各项活动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教师应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与独立性的发展,使常规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要求与行为,最终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的良好常规,并发展独立做事、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特别在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应在争取家长理解与配合的前提下,坚持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让幼儿从小坚持自己吃饭、擦嘴、漱口,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自己喝水、盥洗、大小便等,以促进幼儿独立自主性的良好发展,同时懂得如何照顾自己,如何保护自己。

四、在观察评估上应善于抓住一个“细”字。

观察评估幼儿的目的,在于为幼儿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幼儿均衡发展。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其内心想法常常通过外部动作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的观察记录必须是深入细致的,才有可能是准确的。为此,教师应重视每天的观察记录,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随时系统地记录幼儿的发展变化,并根据观察结果,不断变化教育对策,以有效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重视天天观察记录。

为了如实地记录幼儿成长中有价值的事件,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老师可随身携带照相机,以便随时拍下幼儿精彩的瞬间和有趣的现象,下班后再追记为文字。由于班上幼儿人数多,不可能同时对每一位幼儿做详细记录,教师可以每个月选择6名有代表性的幼儿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并保证每月对这6名儿童分别记录4次,其他幼儿做一般记录。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都应随时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表现,如他们在活动中的兴趣、情绪如何,对教师的引导有何反应等,同时对幼儿的各种表现做出评价,以此分析和判断教育活动的效果。

在记录幼儿活动的同时,教师也可记下自己的反思或与幼儿的讨论,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途径或策略等。(二)为每个幼儿建立“小天使档案”。

为确保对所有幼儿都进行了一定量的观察与评估,教师应为每个幼儿建立“小天使档案”。为此,教师首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拟定观察目标及评判标准,设计观察记录表格,并印刷成册。观察评估的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即学习、生活、生长发育,然后再确定每个领域的具体指标,及每项指标的水平等级,从而方便教师确定幼儿在某一阶段的发展状况,并采取富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或补充策略,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均衡全面发展。这种高度个别化的、内容丰富综合的幼儿成长档案也有助于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发展变化,从而促进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更好地开展家园合作。

五、在家长工作上应善于抓住一个“诚”字。

只有家庭与幼儿园在教育上取得共识,形成合力,才能取得高效而高质的教育效果。为此,在开展家长工作时,教师应特别注重一个“诚”字,即用诚心打动家长,赢得家长的信赖和支持。当今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在入园之前通常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备受祖辈与父辈的宠爱与呵护,因此大大加剧了当今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难度,他们在入园初期通常都有着强烈的情绪反应,对上幼儿园很抵触,有的幼儿甚至会出现一上幼儿园就生病,一回家就好了的怪现象。不知其根源的家长,特别是祖父母通常难以接受这种局面,甚至会将幼儿的生病归罪于教师照顾不周。此时,教师就必须能换位思考,不计较家长的猜疑与不信任,一如既往地无私细致地照顾幼儿,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与方式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向家长及时反映孩子在园的点滴进步,同时鼓励孩子坚持上幼儿园。通过这样诚心诚意的交流与沟通,绝大部分家长都会逐渐认可和支持教师与幼儿园的工作,并愿意配合教师的要求,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为更好地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教师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如在幼儿园的家园合作园地里设立“育儿妙招”的小栏目,由教师根据家长们普遍存在的育儿困惑,给予解答。一封又一封说理而又传情的书信一定会深深打动家长们的心;在教室门口,教师可以设立家长信箱,鼓励家长向教师反馈有关儿童成长与发展方面的任何意见与建议;每学期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开办家长座谈会,举办家教讲坛;通过《家园联系册》建立日常性家园联系等。无论何时何地采取何种方式与家长沟通,教师都应态度诚恳,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以心交心,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总之,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改善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育技能作为教师顺利完成教育任务的行为方式,只有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实践的磨练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幼儿园应根据本园条件与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多样化的研讨方式与途径,[4]促进全园教师对教育技能的深刻认识,在相互交流成功经验中促进自身教育技能的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幸军。幼儿园教师教育技能。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6。

[2]黄慧兰。要加强对幼儿教师教育技能的培训。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1)。

[3]金艳。幼儿园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途径与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xx,(9)。

[4]石艳,潘虹岚,于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园本教研管理。学前教育研究,20xx,(4)。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