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落花生第课时教学设计(模板21篇)

时间:2023-12-25 10:29:33 作者:温柔雨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借鉴这些范文中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落花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联系生活,正确理解“所以你要像花生……”“那么,人要……”的含义。懂得不能只讲体面,而要对他人、对社会有用。

2、了解“落花生”笔名的含义,对许地山用生命践行理想感到钦佩。

3、归纳学法、写法,能将自己从身边受到的启示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文章重点写什么?那你觉得最重要的是那句话?

把书读成一句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同学们真会读书。

二、理解“父亲”的话。

a、像花生,像花生的的什么呢?(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b、花生怎么不好看了,你从哪里读懂的?(跟桃子、石榴、苹果对比)。

可是在“爸爸”的眼里,花生这“不好看”却成了什么?(最可贵之处,体会“好”与“贵”的不同。)。

c、它最可贵指的是什么呢?(藏而不露、不炫耀自己)。

d、那么父亲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呢?通过虽然……可是……的`句子描述,在理解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

虽然……可是……更可贵的是……,感受“可是”后面更为重要,更是作者的核心观点,如:虽然他有些懒,可是他却十分的聪明,虽然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得出核心观点,重点不是美与不美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用的问题。

三、理解“我”的话。

1、我们理解父亲的话,那“我”理解父亲的话了吗?

出示:“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你从哪里看出“我”理解了父亲的话?(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父亲说:对……)。

2、你们也理解“我”的话了吗?

a体面、讲体面好吗?那只讲体面呢?重点是什么:做有用的人。

b你的观点呢?

c联系生活举例谈谈你所看到具有“落花生”这中品格的事物。

四、升华,小结,练笔。

1、读最后一段,理解“印”字的深刻含义。(结合许地山的平生去理解)推荐他的书目。

2、小结学法和写法。

学法:抓重点词句,谈自己理解,找例子印证,联系生活说说。

写法:详略得当,对比鲜明,借物喻人,重点语言描写。

五、作业。

小练笔:仿照第10段的写法,试着选身边的一种事物,写一写自己领悟到了什么?

《落花生》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并初步体会作者详略得当地来写花生的好处。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想想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又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做人的道理,进而学习作者借花生来领悟做人道理的这种写作手法。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11自然段,然后讨论:

(1)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味儿美、榨油、价钱便宜、果实埋在地下)。

(2)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之处?父亲为什么用花生和它们作比较?(精讲: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为了说明花生并不注重外在的美丽,而有内在的可贵之处,那就是不求虚名、默默无闻、踏踏实实。)。

(1)父亲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2)你怎样理解“体面”?从我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精讲: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用。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板书:花生借物喻人做人。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把“印”字换成记好不好?为什么?

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从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写了落花生,详写议花生这一部分,其它部分都是简单带过,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板书: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完成练习册61页精要交流。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春蚕、橡皮、铅笔、扫帚)。

课文《落花生》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落花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理解“父亲”和“我”的话,并进行说话练习。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词语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大段,着重理解重点段中父亲说的话。对了,大家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作者的名字叫许地山(板书),是现代著名的作家。许叔叔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落华生”,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你们知道吗?我们这节课就从课文中解开这个秘密,看谁肯动脑,最聪明。

二、整体感知第二段。

师:同学们各自读第二段,完成填空。

这篇课文描写了()、()、()、()、()五个人物,描写时又重点抓住人物的.()去写,其中又重点描写了()的语言,他说了()次话,其中第()次和第()次最重要。

三、重点学习父亲的话。

1、谁先来读父亲第一、二次的话。

2、姐姐、哥哥和我是怎样回答的?

(1)我们三姐妹的话分别从花生的哪些方面来说它的好处的?

(2)把我们三姐妹的三句话合成一句,怎样说?

3、师:我们三姐妹是从花生的味道、用途、价钱来谈花生的好处,而且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父亲第三次说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课文《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这篇课文,教学时我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教师可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同时,新课程理念提到的关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问题。

《落花生》这篇课文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当然我们在评析时要赋予落花生以一种主体性,或者说它是主体精神的某种体现。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在地下结果。炫耀自己是一种自我欲望的满足,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却是十足的贡献。苹果在生长的同时由于其颜色,芳香吸引了羡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在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中满足了自我的'欲望。但它毕竟还是有果实的。那些只炫耀自己,只满足自己,没有果实,丝毫不贡献的主儿,大概许地山连提也不愿提到它们。也许,落花生的默默奉献并没有要以此贬低别的什么,甚至由此引起纷争,斗争,它也许只要我们品尝它,而不要我们去拿它跟别的植物比较。所以我们如果把这种奉献扩展到人际关系的斗争,社会的贡献,甚至到增加许多道德,伦理的内容进去,那就违背了作者的原意。

《落花生》没有要我们把它的哲学当作工具,而只是讲了一种人生的意义,传达一种极高尚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又是那么一种极普遍的植物——花生,那么一块极普通的闲地,普通的父亲母亲,普通的故事所产生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通俗。课文重点是在深入理解文章说的几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种“东西”只会炫耀自己,哗众取宠,而无真才实学,外表好看心灵却不美,对别人,对社会没有好处,甚至有害,那绝不是美的,有价值的东西。我认为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最后我引导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身边向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事例,进一步理解课文借物喻理的内涵。

《落花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落花生。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回顾一下作者围绕花生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种、收、吃、议)。

2、一次小小的花生节,让许地山把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心上,并且以落华生为笔名。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跟随作者重温一家人议花生的场面。

二、再读课文,阅读感悟。

(一)默读课文3-15自然段,思考:

1、我们兄弟姐妹是怎样评论花生的?父亲又是怎样说的?

2、父亲写了哪几种事物?

3、父亲通过花生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二)反馈交流。

1、兄弟姐妹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2、生交流: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三)研读第10段。

出示句子: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摹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想一想:父亲是从一哪方面谈花生的好处?

2、说一说:这句话除了写花生的生长特点,还写了哪几种事物的生长特点?

3、找一找:默读这句话,找出花生和石榴、桃子、苹果的生长特点分别是什么?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

(四)研读第12段。

出示句子: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思考:

1、父亲说的“要像花生”是什么意思?

2、父亲这句话是怎样赞美花生的?

3、父亲仅仅是在赞美花生吗?

(五)研读第13段。

出示句子: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思考:

1、“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

2、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关系呢?

3、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在生活中有哪些人也像花生那样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呢?、

(工人,农民,教师,警察……各种工作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三、明白道理,感悟写法。

1、课文以谈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为了突出中心,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借物喻人:在写作中,往往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四、辩论升华。

2、师小结:文中的父亲读懂了花生的可贵之处,我们也读懂了。原来,花生的可贵之处,不是华丽的外表,而是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埋头苦干、不计名利的品格。

五、小练笔。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课后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落花生》第2课时教学设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作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二、自主诵读、感悟体验。

(一)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思考: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作者发出了什么人生感慨?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3、找出你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现在,谁愿意读读你画的句子)。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a、谈谈你的感受。(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b、结合你画的句子,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过渡:是啊,从这些句子中作者体会到了时光流逝的踪迹。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叹息、惋惜。

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谈体会,朗读,说理由。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进修;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3、

(1)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吗?(你真善于学习)老师也查到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组合,大家来读读吧。

(2)请你再读读最后几句话,体会到了什么?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吗?

(3)相信大家读了这段文字后,会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4)下面,请大家带着你的这种体会,放开声音读读这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者认为不能虚度此生,应该有所作为,他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唤醒人们。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一起来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渡: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想一想读了这篇课文,使你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可以是一些关于时间的文章、诗词、格言、警句、故事,或者是自己、他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也可以是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的。)。

四、学生超市。

(1)认真去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4)办一期珍惜时间的手抄报。

(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落花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落花生。

2、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3、翻开书,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6、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姐姐说:_____,哥哥说:_____,我说:_____,爸爸说:_____。

7、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8、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孩子勾画出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9、全班齐读。

10、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1、从这里可看出爸爸将=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乡比较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12、自己想一想,读一读。引导: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读,读出这种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因此,父亲接下去说:引读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呢联系爸爸的话,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摹虚名,默默奉献。怎么读爸爸的话?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16、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所以,他说:引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引读:人,要做:不要做:

19、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21、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议花生这部分,作者为什么把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22、这篇课文朴实无华,使读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相信也感染着你,把你感受最深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再练习背一背。

板书:

种花生。

收花生。

准备过节。

议花生可贵:果实埋在地里{默默奉献不炫耀}。

课文《落花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认识“茅”,会写“亩”、“尝”等7个生字;会用“居然”造句。

2、学习课文,知道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课文主要抓住什么内容展开叙述。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5、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教学重点:

1、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作及其所喻的道理。

2、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花生生长示意图;石榴、苹果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简介作者。

1、师板书课题“落花生”。“落花生”是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文章,学习第四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师:“落花生”就是大家熟悉的花生,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生介绍后,师出示花生开花结果的示意图,加以说明:花生是一年一生草本植物,花黄色,花受粉后垂落到地上才生出花生,所以也叫“落花生”。

3、师:同学们喜欢吃花生吗?喜欢什么口味的?(让生畅谈。)。

4、师:文中的作者许地山,(同学们通过资料袋了解作者。)作者也喜欢吃花生,而且在他母亲的带领下在自家的空地上种花生。嘿!居然收获了,他们一家人高兴地聚在一起过收获节。同学们愿不愿意和作者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呢?(生答)。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落花生。

二、自主学习。

1、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开辟:本课指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茅亭:用草一类的东西盖的亭子。

爱慕:由于喜欢或尊敬而愿意接近。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榨油: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实用:本课指有实际使用价值的。

居然:表示出示意料;竟然。

三、探究训练。

1、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思考课后第一题,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生答,师做相应的板书。

(全文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顺序写。)。

3、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到最会),写我们和父亲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的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

4、小组讨论后汇报,在4个方面的内容上,“种、收、尝”写得很简略,而“议花生”写得具体。因为作者写作的重点放在“议”上,想从“议花生”中引出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种、收、尝”写得很简略。

5、师小节:全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拓展训练(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

(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五、品读课文,研析重点。

师过渡:(是啊,一次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这收获哪里是花生,分明收获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啊!)。

2、读一读3—15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

再次分角色朗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师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默读父亲的话(小黑板出示父亲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1)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2)挂苹果、石榴示意图,抓重点词展开对比理解(师相机板书)。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明确花生的可贵之处:有用却默默无闻。

(4)生谈自己的看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4、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地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联系生活,先想一想“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的各自含义,再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应此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七、指导课后练笔。

1、明确练笔要求。

以《梅花魂》为例子,谈谈从中你悟到的做人道理。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

2、师生共同开拓思路。

(1)扫帚:它拥有默默无言,宁可自己一身脏,换来环境干净清洁的特点,表现不为名利的精神。

(2)蚕:它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特点,写它的献身精神。

(3)粉笔:它拥有一再掏出心来工作的特点,写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选择以上或其他生活中的事物写一个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清该物寓含的道理)。

八、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3、注意观察生活中像花生这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板书设计:

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种收过程:收花生:居然收获了。

尝花生:做成好几样食品。

好处:味美、榨油、便宜。

议花生不好看。

特点:埋在地里很有用。

课文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其中,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的一、二、三自然段是本科的教学重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多媒体可见。

一、检查复习第一自然段。

1、回顾主要内容。2、指名背诵。

二、学习第二、三两个自然段。

1、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示)。

2、小组交流。

3、师生议答。

(1)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活动的?

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体会相关的动词。

“贴”——低,动作轻盈。

“疾飞”,“眨眼”——很快并且轻盈。

(2)作者有是怎样具体描写翠鸟捕鱼的?

a、理解“悄悄的”“露”“吹”体会小鱼的机灵。

b、理解“难以逃脱”“锐利”“尽情……还是….”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稳重写小鱼c、理解第三句》(描写捕鱼时)齐读句子: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让学生出补语时的动词。理解、体会翠鸟补语动作的熟练连贯,迅速敏捷。出示翠鸟补语的动化,让学生描述。

d、理解第四句(捕鱼后)“摇晃”“荡漾”——捕鱼迅速敏捷,眨眼之间。

(3)出示问题;翠鸟捕鱼的本领和他的外行有什么关系?

4、有感情地朗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1、自由读,:西*我们的梁为什么发红?

2、教师小结:保护鸟。

3、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撒谎功能多听一会儿?

4、有感情的朗读。

收集各种鸟儿的资料,课后开展评会。

背诵课文。

课文《称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生字的学习要注意倡导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2、教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比如:喜欢哪个动物就读哪个动物说的话,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在受到别人称赞后发生的变化及产生的意向不到的结果。

3、抓住课文的趣味性,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示。

4、注意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刺猬、小獾相互称赞带来的欢乐。

3、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明白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学习重点:能主动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

学习准备:刺猬、小獾头饰,生字卡片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称赞。

播放课文录音并配图片。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谁因受到称赞而非常快乐或因受到称赞而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语句进行品读,体会、感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出示重点语句并配有图片进行品读、体会)。

(1)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

(2)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受到称赞而树立了自信)。

(3)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好心情带来的奇效)。

(4)略。

4、找榜样:

在这个故事中,小刺猬和小獾谁是你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往往善于称赞别人。即使别人存在问题较多,也能给予应有的肯定。你看,本课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那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呢?谈一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受到称赞时的心情及受到的意外收获)。

三、学一学、夸一夸。

1、我们也来向小刺猬和小獾学一学,称赞一下我们班的同学,你看看你要表扬谁,表扬他什么?(指名发言)。

2、看到班里同学有进步时,我会说。

3、在家里,我会这样称赞家人。

当妈妈做了我喜欢的菜时,我想说。

当时,我想说。

三、再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

四、课堂小结。

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要先学会称赞别人。

教后小结:

板书设计:

(消除疲劳)刺猬---称赞----小獾(自信)。

教后小结:

上完这节课我的感觉还是不错,尽管很多内容没有处理好,句子的处理不到位,有很多废话,很多细节的处理出现了问题,好的课件没有应有等等。总之,问题很多很多。但是,自我感觉整节课我还是都和学生紧紧在一起,一起交流,一起探讨问题,师生融为一体,一起走进了教材。

重建:

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总的思路不变,我会在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上下功夫,多读、多体会、感悟,体会小刺猬、小獾互相称赞带来的收获,从而懂得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往往善于称赞别人。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即使问题较多的人,我们也要给予应有的肯定,这样才能使人不断进步或因受到称赞而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引导学生再次欣赏课文或朗读全文后,提出质疑,全面理解全文内容。

衷心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谢谢!!

课文《鸬鹚》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练习用秀丽、流连忘返造句。

3、学习二三节,体会总分段式。

4、情感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美的教育。

一、导入:

1、见过山吗?凡是山都会有什么?

2、这些,庐山都有,可它为什么与其他山不一样,显得很神秘呢?(山,多幻变,敢把天刺穿。)。

抓变幻无常。

3、你知道什么可以称之为变幻无常。

二、抓抒情句导读全文。

出示:云雾笼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流连忘返?

作者流连在何处,流连着何物?相信你读了全文会明白的。

三、自读全文,思考,不懂的打?

全班交流。

1、流连在何处?(山上、山道、山腰)。

流连着何物?此物有何神秘?

2、学第二节。

(1)你最喜欢读哪一句?读中议。

(2)还有什么姿态?

(3)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第三节。

(1)它的第一句与其它几句也是总分结构,全节都是围绕瞬息万变: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你感到最富瞬息万变:

(4)还有什么变化?

4、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小结。

1、齐读最后一节。

2、作者忘记了回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课文《称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感知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3、通过表演,进一步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18课。

学生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

师:课文中带来了两位小动物它们是谁?(小刺猬和小獾)。

师:刺猬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苹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先展示小苹果,认读生字,再点开大苹果,认读生词。)。

〖三边读边悟,读懂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谁称赞谁?(小刺猬称赞小獾,小獾也称赞小刺猬,它们互相称赞)。

(2)学生用笔勾画出小刺猬、小獾相互称赞的句子。(老师相机用多媒体展示)。

(3)学生互相称赞的句子,读出称赞的`语气。

(4)读1~4自然段,你发现小獾的板凳做得怎样?(粗糙)。

(5)粗糙的板凳是什么样的?(老师引导学生用教室里的课桌椅进行比较,学习粗糙的近义词精细)。

(6)读小刺猬的话,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把学生的问题打在电脑上)。

(7)学生读2、3自然段,自己去解决问题。

(8)学生读小刺猬的话,读出心中的称赞。(老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比一个好,并让学生练习说话。)。

(9)快乐地读课文5~10自然段,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互相读一读。

(10)指名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相机启发学生学着相互地称赞)。

(11)学生齐读7自然段。

〖四练习,读写结合。

老师多媒体展示:

我会说:闻了闻了()。

一次比一次好!一()比一()()。

用这样的句子写一写身边的人,称赞他们!

课文《鸬鹚》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詹天佑的事迹,体会他是一个出色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国作。

贡献的思想感情。

2、知道詹天佑怎样克服种种困难,最终使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的。

3、通过关键词的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通过具体事例的理解,体会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课前预习:詹天佑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不顾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重任,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下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三段。

1、反馈预习:这一段讲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学习第一层。

(1)在勘测线路中,詹天佑是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用不同的记号划出。

(2)詹天佑说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3)小组讨论:从詹天佑做的和想的体会到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小结。

3、学习第二层。

(1)詹天佑在开凿隧道中遇到哪些困难?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2)让学生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两种开凿法。

(3)师小结。

4、学习第三层。

(1)齐读思考:詹天佑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2)小组交流。

(3)请学生上黑板边画边讲解火车怎么爬坡的。

5、学生质疑、解疑。

6、师小结。

(三)学习写作方法。

1、第一层从说、做、想三个方面来写詹天佑,但这三个方面都能突出什么?

(四)形成性练习。

(五)作业。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

活动二:品读感悟“花生”的可贵之处。

1、分角色朗读。

2、自由读。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活动三:领悟父亲所说的话,懂得做人的道理。

1、自读课文,找出父亲的话,多读几遍。

2、对比交流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的特点。

3、全班交流。

4、谈谈你对“不好看但很有用”的理解。

5、你听了父亲的话明白了什么?活动四: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1、回忆《梅花魂》。梅花象征什么?

2、本文借花生来比喻像花生一样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这种手法就是借物喻人。活动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2、小练笔:《家乡的土豆》。

《落花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朴实无华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学会写作时主次分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作者作了介绍,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许地山,他的原名叫赞坤,昨天有同学问为什么他会给自己的字叫地山,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名与字往往有一定的联系,坤的意思就是地,经常有个词叫乾坤,意思就是天地,他的父母给他取名坤可能就是希望他长命百岁。

明确:尝花生,论花生(板书)。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1,指名六位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独白,父亲,母亲,姐姐,哥哥,我)朗读要注意身份,父亲要有长辈的口气,孩子要有孩子的`气息。其他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花生的好处有哪些?”

明确:a味美b榨油c价廉。

学生的回答预设:父亲很少回家,或者家人很少团圆。

资料补充:本文的创作时间是1922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官,平时公务很繁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

明确:不是,父亲的到来,a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与我们共同分享快乐b借机教育子女。

[4]。

课文《称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刺猬一句称赞的话给予做木工的小獾以自信,小獾的一句称赞的话消除了小刺猬一天的疲劳。故事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称赞能给别人带来愉快,要想得到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学情分析:

1、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学生,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常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过错,对他人缺少宽容之心、欣赏之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在学课文时,进行多形式的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3、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2、细细品味重点语句,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板书:称赞)随机表扬:你的坐姿真端正!老师称赞你!你的眼神真专注!老师称赞你!你的精神真饱满!老师称赞你!听了老师的称赞,你的心里感觉怎么样?(高兴、快乐、兴奋??)。

2、拓展:老师知道你们都非常爱学习,平时一定积累了很多词语,能不能给“称赞”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呢?(表扬、赞扬、夸奖??)。

3、出示词语: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字词宝宝还记得吗?(师生复习生词)。

二、走进课文,细细品味:

(一)、生自读一遍课文,找出小獾和小刺猬互相称赞对方的语句,用横线划出来。

“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1、多媒体出示不同大小的物体,理解“一个比一个??”,练习说句。

2、抓住重点词“真”、“极了”、“从来”、“这么”,再读句子。

(二)、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小獾和小刺猬互相称赞对方的原因。

“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傍晚,小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苹果,往家里走。”

1、让学生摸桌椅,相机理解“粗糙”一词。

2、抓住“但是”一词理解小獾做板凳的认真。

3、抓住“清晨”到“傍晚”的时间变化理解小刺猬采果子的辛苦。

4、师:既然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劳动都不容易,我们该不该称赞他们的劳动成果?引导学生带着钦佩之情再读小獾和小刺猬互相称赞对方的语句。

(三)、生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找出小獾和小刺猬因称赞对方而产生了神奇的效果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

“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1、想一想,他们在受到对方称赞后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2、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高兴的感觉再读小獾和小刺猬互相称赞对方的语句。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

1、是呀,“称赞”的魅力真大呀,它让小獾有了自信,帮助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同学们要记住一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和快乐,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

2、学生、师生之间互相称赞。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称赞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

五、板书设计:

课文《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这种对话就是情感的互动、心灵的呼应和思维的撞击。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以“爱”为教育主线的课文。因此,我抓住情感这条主线,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研读语言,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英子的情感变化,进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我立足文本而又超越文本,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身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华,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3、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通过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多媒体课件。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2、复习几个重点句子。

(一)理解英子给人的最初印象。

1、英子最初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指导读段。

(1)哪里看出她文静(或忧郁)?体会“总是”、“默默”。

(2)她为什么那么文静、忧郁?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理解英子最后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

1、英子后来又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指导读段。

(1)出示自然段,提问:哪里看出她性情开朗?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情境,领悟到人物的喜悦。]。

(三)小结质疑:引导前后对比,提出问题,过渡。

(一)初步感知:是什么使英子有这么大的变化?

(二)抓住重点,指导读懂第三自然段。

1、默读: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划出来,把你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梳理)。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出示1、2句:

a、“犹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犹豫”?“犹豫”时表现怎样?

b、她为什么“终于”走上讲台?心里怎么想的?

c、指导朗读。

(2)提问:从英子走上讲台那一刻起,同学们共响起了几次掌声?

b、英子为什么流泪了?

c、指导读句。

d、第二次掌声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同学们为什么又一次鼓掌?

e、这时候英子有什么表现?她可能会说些什么?

f、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

1、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英子,是因为这掌声里有爱心。

(板书:)。

2、在你们的生活中,你有得过掌声吗?你给过别人掌声吗?

3、过渡: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4、读英子给我写的信,给英子回信(先说后写)。

1、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29、掌声。

忧郁。

英子鼓励赞扬。

开朗。

掌声。

落花生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读题。

3、介绍落花生:因为它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落花生”。花生的老家在南美洲的巴西、秘鲁一带。大约在15世纪末或16世纪初,花生传到了中国。

4、介绍许地山。

【许地山】。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正音。

2、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2、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第一、二段。

1、默读,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懂?

2、学生回报。

3、理解“开辟”“居然”

4、用“居然”造句。

5、指导朗读。

五、课堂小结。

《落花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二、学习重点,理解话语,明白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把三姐妹说的花生的好处用上关联词说上一句话。

(1)读一读第一处议论,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学习小组讨论。

(2)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交流。

适时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果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d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花生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吗?(板书:藏而不露)。

(4)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

(5)父亲向我们讲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质是为了什么?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出示“我”的话: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理解“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6)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三、《落花生》一文借物喻理,包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但这些道理的领悟要得法地引导,从而使学生大胆思维,各抒己见。

四、提供辩题练口才。

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

2.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

以“我要做那样的人”为题写一二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

课文《称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六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及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阅读“期待视野”。

2、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学中围绕角色间的对话来学习。理解什么是称赞?谁对谁的称赞?为什么要称赞?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五、重点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介绍獾的图片文字资料,词语卡片。

3、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刺猬、小獾的头饰以及板凳、椅子等道具。

八、教学流程。

乡镇意见。

教师体会。

(一)导入新课。

学生:什么是称赞?

课文中谁称赞谁?

因为什么而称赞?

称赞的结果怎样?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让我们共同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打开书)。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

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读的怎么样?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指名汇报。

(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5、把生字带回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

同学思考: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什么是称赞了吗?

2、如果你得到别人的称赞心情会怎样呢?

3、课文中是谁称赞谁的事?怎样称赞的呢?为什么呢?

4、学习小刺猬称赞小獾。

指名朗读课文,

回答:他们是怎样称赞的?

指导朗读。

5、学习小獾称赞小刺猬。

小组自学汇报。

6、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为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吧!

(四)分角色表演读。

小组练习,指名汇报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读,然后在向大家汇报。】。

(五)写字指导。

学习本课中的“采”、“背”

指名认读,组词。

师范写,学生写仿。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