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打电话教学反思总结(精选12篇)

时间:2023-12-04 20:40:15 作者:雅蕊

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教学反思范文10:经过本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在评价学生作业和考试方面存在一些主观性和不公正性。下一步我将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作业和考试,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反馈。

新课改教学反思

在初中英语新课改之后,本人略有心得,作出如下教学反思,希望能对英语爱好者有所帮助:

1、新教材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实施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2、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语言素材典型,语言情景真实,语言表达规范,语言现象率高,符合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

3、在编排体系上突破了传统的模式,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整套教材中,语言技能,语言技巧,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跨文化意识等有机结合,紧密联系。

1、新教学观念

通过学习新课改的教学大纲和精神要求,以及在不断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

2、新课程观念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已经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代表与示范,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

通过实践新课改,我们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性格的,是发展的主体。

1、采用任务型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不感觉在“学”,而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英语学习变成了模拟交际,代替了枯燥的“句型操练”。比如unit 8的task要求学生调查班上多少同学家养狗、猫、鸟等宠物,并用英语汇报,这比当然替换练习吸引人了。

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起到组织、示范、引导作用,且上课模式不固定,而是根据每堂课的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知识竞赛、谜语猜测、问题辩论、动脑动手、故事大赛等。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1)学习成绩考试 它的目的方式在于检查学生在一个阶段内所学的材料,知识的掌握的情况,形式有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

(2)课堂表现的评价 它能调动学生的英语兴趣,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能力,听力能力的一种评价方式。

(3)单词评价 单词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关口,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材料,首先会读,然后会默写及运用。

(4)作业的评价 它是检测学生学习英语态度的方式,通过作业适时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优缺点,不失时机进行适当的指导。

4、新颖的练习方式

在课堂上有配套的课课练,课后有补充练习本,这些练习题一改以往的枯燥的面目,每道题创造适当的语境,有声有色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让学生通过学双语日记和办小报的方式加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在任教的班级创办英语角,为他们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

5、教师突出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我们做了以下努力:不怕出错培养学生大胆说英语的习惯;加强朗读训练;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加强固定表达方式的收集和整理;让学生主动参与口语交际。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如对话、做短报告、采访、讲故事、讲笑话、角色游戏、演短剧等等)。

6、 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

多媒体的运用大大提高了45分钟的效率,生动的画面以及地道流利的口语,很好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新课改教学反思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以学生什么样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行进方向。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有一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教学时,猛然发现我的一个学生在桌上趴着睡觉,我脑门一热当场真想“收拾”他一顿,可是我冷静地一想,走到他身边小声地对他说:“你是那么聪明,老师一直对你有很高地期望,充满信心,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令我失望!”然后,不动声色地回到讲台,那个学生听了我的话马上坐好,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课堂中。记得第一次平时章节测试他打了68分,其它好同学有好几个打满分120分,他就一直觉得很不好受,根据我平时的观察该学生确实很聪明,只是基础差了一点,这一次综合考试考差一点也是正常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放学后找到我,哭着要求我批评他,说他辜负老师。我心灵受到大的冲动,我没有想到他会有这么强的上进心,我没有批评他,相反就他的卷子找到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以后的学习中要仔细,严谨,好钻研,让他从中找到信心:尤其是老师没有放弃他。从此,他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实说真的,当时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学生,我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可见,赏识学生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影响。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点,发挥优势,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2)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4)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5)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评价学生时教师应真心、真诚地赏识学生和理解、钻研教材,去探索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和鼓励,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的改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改实验中去,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新课改教学反思

“课怡始,情趣生”在课的开始就创设情景,想法从学生身边及生活中的实力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物事例、游戏入手。熟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多想法学生就会乐学。在6、7的加减法学习时,可刚开始我就以故事导入,通过小花猫、公鸡哥哥,狐狸姐姐、山羊伯伯的对话及游戏,引入新课,让学生也如此游戏,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整个课堂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生掌握的也很好。另外还有巧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的产生情感和联想,从而自然获得知识和能力。如在加减法的练习中,我设置了一个:“小小售货员”的情境,让学生每人10枝铅笔,有的买铅笔,有的卖铅笔,售货员在顾客买完铅笔后要迅速说出自己还剩多少铅笔,或根据顾客手中的铅笔数以及自己手中剩的铅笔数算出,原来有几枝铅笔,并列出算式。如果售货员算错了,再互换角色继续进行。这样学生们都很专注的投入到计算当中,并且也训练了其应用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年龄小,数学又是很抽象的东西,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是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例如加减法的学习直接抽象出数与数的加减是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应让学生经历实物——图象——符号的认知过程,在实物或学具的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加减发的含义,最后抽象出数的加减。在8、9的加减法学习中,有两个知识点需要动手操作,一个是8枝铅笔,分别装在两个笔筒里,另一个是两只猴子分食9枝香蕉。我设计情境利用学具代替铅笔和香蕉,让学生去动手,“分一分”、“装一装”我们通过学具的操作,使学生在分、装的过程中掌握了8、9的分成,并抽象出了8、9的加减法。让学生把加减法的学习设置成了一种操作活动,加深了对加减法的理解与认知。

无论是数学的产生,还是数学的发展,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的课程理念改变了旧课程中“繁、难、偏、旧”和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例如一年级数学中有这样一种题型:共5个小朋友,2个杯子,差几个杯子的问题,学生们都知道差两个,但是对“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却有疑问,不明白。那我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现场演示:找5个学生,在讲桌上放2个杯子,学生们去拿杯子。如图:

使学生明白,5个小朋友同时拿杯子,肯定有两个拿不到的,5个小朋友,去掉2个拿到的还剩3个没拿到的,5-2=3。

另外,在教授《分类》这一单元时,也遇到了这种情况。分类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穿衣要分类,收拾物品要分类,连卖东西的超市也要分类。于是在学习这一章之前,我先给学生布了作业,大休的时候到超市、书店,衣服店、菜市场去逛一逛,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帮妈妈收拾一次家务,请教妈妈,该怎么收拾合适。大休回来后学生们的分类知识已经学习好了,根本不用再去教了。

数学源与生活,使数学的问题生活化,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且还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在生活中多去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教师,还需多领会新课改的精神与要求,多进行学习,我所说的只是一点个人见解,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新课改《打电话》教学反思总结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带给“做”数学的机会,本节课我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思考验证,在探索实践中获取新知,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猜测质疑中明确学习目标。

本节课初始,我用“老师打电话,通知我班的40名学生这天带工具到学校栽花,打一个电话需要1分钟,你们猜猜老师一共用了多少分钟”这个生活中学生能经常接触到的事例让学生猜想,然后透过“只用6分钟”这个结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学习数学的情境中。“想不想明白老师是怎样打电话的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如何打电话才能节省时间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重学习过程体验,在探究实践中落实目标。

合作探究时,在学生顺利完成“老师依次给15个学生打电话需要15分钟”这个方案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昨日老师用的是这种方法吗”激发学生寻找最优方案,从低层次的逐个通知到分组通知,从老师一人通知到一部分学生帮忙老师通知,最后到所有接到通知的学生都帮老师打电话。

学习目标呈现逐步递进的过程,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齐,自然的使学生进入创设的探究情境中。教学时,我还注重学生探究分析潜力的培养。当学生明确分组打电话,能够节省一部分时间,在学生自我验证后,我强调给40人打电话才用6分钟,学生明确老师不是用这种方法打的;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怎样打电话才能更节省时间呢当学生提出让更多的人帮老师打电话能够更省时间,引导学生明确:要想更节省时间就就应让每一个接到通知的学生都帮老师打电话。整节课探究活动为学生带给了充分思考的空间,学生经历了猜想、实践、验证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潜力得到了培养,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了数学生活,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潜力。

三、在实践应用中完成目标。

数学实践的最终目标是“构成数学潜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在“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两个步骤,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设计方案中的数据填表,填到“4分钟明白通知的共有16人”后,跳过5分钟,直接设疑提出“6分钟明白通知的一共有多少人”拓展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实现了思维跳跃。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根据表中数据发现隐含的数学规律----“每增加一分钟扩大2倍”,同时解决了实际问题;最后透过“通知65人需要几分钟”这个训练,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潜力。

新课改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科综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重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原大纲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强调按音乐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新《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它淡化了传统教育中那种单一的知识传递过程,强调音乐课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学生和小学生正处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在他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主动提问,这些方式都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爱国主义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各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以及各民族、民间的优秀音乐作品浩瀚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他们通过作品中所表现的赞美和歌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同一部音乐作品,识谱的人可以欣赏;不识谱的人也可以欣赏;本国的人可以欣赏;外国的人也可以欣赏。它可以超越种族、语言、信仰的界限,与人类的心灵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从而去激发他热爱音乐的情境。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学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从教学过程讲是“重结论,轻过程”,从学习角度将是“重学会、学好,轻会学、好学”。而新《课标》站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音乐本质来看,他具有愉悦性特点。人们通过听觉产生一种“审美情趣判断”。他是审美经验积淀的心理反映,是一种美感的享受。因此人们需要音乐,他是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变“要他学”为“他要学”,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因此音乐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参与音乐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愉悦,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并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新课改教学反思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实现了逐步融合,由此引发了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崭新视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新课改下,我们以“追求智慧的数学课堂”为办学理念,坚持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扎扎实实地开展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系列活动,努力构建“智慧的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

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我逐渐受了新的教学思想,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对课改很有兴趣,因此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进展。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我通过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教学中应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当真正遇到有挑战性、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而学生个体又无法解决时,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当把握住“积极互信、个体责任、有效沟通、反馈及时”这四个要素。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总之,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带着新的理念,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把新课程理念融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探究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新课改教学反思

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

一、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以学生什么样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行进方向。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有一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教学时,猛然发现我的一个学生在桌上趴着睡觉,我脑门一热当场真想“收拾”他一顿,可是我冷静地一想,走到他身边小声地对他说:“你是那么聪明,老师一直对你有很高地期望,充满信心,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令我失望!”然后,不动声色地回到讲台,那个学生听了我的话马上坐好,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课堂中。记得第一次平时章节测试他打了68分,其它好同学有好几个打满分120分,他就一直觉得很不好受,根据我平时的观察该学生确实很聪明,只是基础差了一点,这一次综合考试考差一点也是正常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放学后找到我,哭着要求我批评他,说他辜负老师。我心灵受到大的冲动,我没有想到他会有这么强的上进心,我没有批评他,相反就他的卷子找到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以后的学习中要仔细,严谨,好钻研,让他从中找到信心:尤其是老师没有放弃他。从此,他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实说真的,当时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学生,我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可见,赏识学生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影响。

二、多种多样的兴趣激励学生。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点,发挥优势,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2)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4)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5)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评价学生时教师应真心、真诚地赏识学生和理解、钻研教材,去探索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和鼓励,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的改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改实验中去,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新课改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教学反思

1、学生初中历史知识的储备十分有限。由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实,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学校、学生等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初中历史知识的储备十分有限。

2、高一新教材内容的时间跨度过大、体例新、容量多、学术性强、难度大、融通古今中外,且内在逻辑严密。它给历史教师展示才华带来了机遇,但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一节课45分钟根本讲不完,不是内容多而是新教材的内容好似压缩的太空饼干,再加上学生初中知识的“肤浅”,前后内容无法衔接。如在讲解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我们要介绍北宋为何要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那就必须花费不少时间来介绍唐中期的藩镇割据以及五代十国,如果不介绍这个过程,而大讲特讲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其结果事必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与新课改的精神是不符合。因此在课改的实践中就出现了拼命赶进度的现象,使得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也无法开展。

3、教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未更新。这个问题较为复杂不是一两句可以说完的。在教学上还是表现为“满堂灌”、“填鸭式”的旧的教学方法,这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听课的积极性。即便有讨论,也会由于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掌握的肤浅,而无法深入地进行讨论。

总之,讲好历史课,难。讲好新课改中的历史课更难。这就需要老师做好教学准备。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新的知识。

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在上课时才公布上课的内容,剥夺了学生的课前知情权,使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显得很被动。而开放式教学先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有的`同学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可能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而且学生能够在课前将所知道的知识等进行充分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的下一次课前探究做好准备。

2、加强方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学习尽管很有兴趣,也乐于听讲,尤其对历史故事、历史典故等特别感兴趣。但是,高中历史学习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兴趣、课堂的气氛热闹等上面,而应该注重历史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历史学习方法。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新的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讲述讲少了,学生的探究、学生间的合作,师生间的合作相对多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等旧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课堂教学的开放,为学生提供了足量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有效地延伸到课外,使每个学生获取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从而增强对历史的学习情感和学习体验。课后开放,提供自主学习空间。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就决定了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把某一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相信学生的问题是永远存在的,我们提倡把问题带出课外,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制订课后学习计划、学习内容等。

4、教师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力的综合。

历史课的特点在于既有大量需要准确记忆的内容,又有诸多需要理解领悟的东西,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而需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和理解历史的事实与规律。在这方面,我最成功的方法就是少下结论,多提疑问,少进行灌输,多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去理解历史、把握历史。

新课改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实施来,我们一线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确发生了可喜的转变。绝大部分的老师已经认识到数学的教学不仅仅只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而更多地关注让学生感受知识获取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掌握,而更多地应是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的。教师在课程观、教学方式、教学材观、评价观、学生观等方面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教师还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经过一段的实验,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减少定性评价,增加发展性评价;减少批评与否定,增加鼓励与表扬。在现在的课堂中,“你真棒!”、“你回答得很好!”、“真不错!”“再想一想”这样的词已经取代了“不对!”、“不要胡说!”,“没脑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保护了学生表达与质疑的勇气及尊严。

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自信、自强等品质也在逐渐形成。新课程改革的确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全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困惑与疑问,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问题及做法反思如下:

在多年的课程改革后,教师们往往对“双基”的落实问题感到困惑,往往担心学生的“双基”变得薄弱,知识点不能落实,运算能力减退,运算速度减慢等等。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既要照顾双基又要提高能力发展个性很难两全。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双基”?我们以前所讲的“双基”,究其根本只是“书本知识”而已,所说的“双基落实”,只是“书本知识落实”而已,并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对“双基”本身而言,我们应看成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课程标准》与《大纲》相比较,不再要求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计算”,而是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能力,同时在小学中将计算器引入,帮助学生进行较复杂的计算,这样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就更加降低。所以不能拿以往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学生,现在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有用的、必备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中,我们应该重温《课程标准》,更加准确地把握在课程标准下,对“双基”的新要求,新标准,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观念。

在课程标准中,我们提倡在数学教学时,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不提倡方法的单一性。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担心,让学生的多种方法存在,不优化方法是否会影响学生的运算能力?只使用自己的方法是否就是个性得到了发展我们认为,在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并不是不能优化方法,而是看你在什么时候优化?由谁来优化?强调方法的多样化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从不同程度上去体会成功,体会探究与创造·的快乐。但老师在学生充分挖掘方法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优化,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好方法的优势,从而接受并掌握。我们不提倡的是教师直接灌输的优化,而学生自主探究、比较后的优化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做法。

过度等。真正能够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活动两不误。

并不是在每一节都需要安排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形式,同样也要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要求适时、适度地采取各种教学形式,能够探究的就开展探究,不能开展或不必要开展的也不能强行安排。始终要明确一点,不管是教师的角色定位,还是教学形式的选择都要为教学的目标服务,就应该是有效的,有利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处理,而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思考,不全面,不准确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新课改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面对突如其来的课改,我们的载体——学生或如鱼得水,或有些盲从,而那些本来就性格内向,不愿表现自己的“不合作”的一群,无疑是雪上加霜,这对教师来说更是严峻的挑战。那么,教师应如何迎战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表现心理障碍进行诊断,然后对症下药,激活表现欲,更好地适应新课改。

学生的表现心理障碍,是指在某种环境下,心里通道受到某种阻碍,相应的表现欲受到抑制,从而使内在的心理意向不能及时转化为外显的行为方式。表现在学生身上可以分解为以下四种:

1、缺乏自信,害怕表现不佳,有损自己的形象,从而产生自卑,因而少说为佳,宁可沉默。

2、怕因己误人。俗语说,别占着茅坑不拉屎。自己可能不能充分表现自己,若争强好胜,不但不能很好表现自己,反而因此而耽误别人表现的机会和学习研讨的时间。

3、“枪打出头鸟”思想严重。有些学生误认为表现是出风头,不敢轻率发表意见。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麻木思想。认为自己的地位无足轻重,表现与否无关紧要,不在其境,自然不会关注“政事”,所以也就不爱表现自己。

那么,教师应如何激活学生表现欲呢?

大家都知道曹操“望梅止渴”取得胜利的典故,我们也不妨引为借鉴。每个官兵都很渴,每个学生也都很想表现自己。前面有梅,大家会抱定希望,把“渴”与“梅”两个意向结合起来,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而学生把“希望表现”与“现实表现”结合在一起,也会产生“望梅止渴”效应---------为了表现而表现。当然,教师不能完全学习曹操,要真正给学生“梅”,即给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得到的“梅”,学生尝到了目标的奖励,会大大增强自信心。

我们也不妨用典故来分析。韩信“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之论断包含着心理战术。教师也可摆几次“背水阵”,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若完成可以给学生强烈的震撼,他会激动不已,这是心理测试大关,它的表现欲会大有进展。

我国许多专家、学者乃至教师,在新的课改理念下都摒弃了“排名”,但笔者不愿苟同。俗话说的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学生评价仍要排名,它可以激发学生斗志,培养学生竞争心,只不过排名要有方法。河北电视台《激情久久》给了我们启示:“今天我最红”栏目排了名,“我”红在了某一方面;“超级宝宝秀”栏目排名出了“漂亮宝宝”、“可爱宝宝”、“爱哭宝宝”、“超级宝宝”……我们教学中,也应学习这一排名方法,如“爱动脑状元”、“作业工整冠军”、“善辩将军”、“”等等,这样的排名有何不好?对学生表现有有什么不利吗?所以笔者认为,排名仍可去,他会使学生表现更有激情,扩展开来,更会“激情久久”。

新课改教学反思

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的创新思维。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以学生什么样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行进方向。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有一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教学时,猛然发现我的一个学生在桌上趴着睡觉,我脑门一热当场真想“收拾”他一顿,可是我冷静地一想,走到他身边小声地对他说:“你是那么聪明,老师一直对你有很高地期望,充满信心,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令我失望!”然后,不动声色地回到讲台,那个学生听了我的话马上坐好,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课堂中。记得第一次平时章节测试他打了68分,其它好同学有好几个打满分120分,他就一直觉得很不好受,根据我平时的观察该学生确实很聪明,只是基础差了一点,这一次综合考试考差一点也是正常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放学后找到我,哭着要求我批评他,说他辜负老师。我心灵受到大的冲动,我没有想到他会有这么强的上进心,我没有批评他,相反就他的卷子找到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以后的学习中要仔细,严谨,好钻研,让他从中找到信心:尤其是老师没有放弃他。从此,他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实说真的,当时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学生,我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可见,赏识学生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影响。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点,发挥优势,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1)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2)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4)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5)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评价学生时教师应真心、真诚地赏识学生和理解、钻研教材,去探索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和鼓励,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的改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改实验中去,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