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教学设计大全(22篇)

时间:2023-12-11 07:01:47 作者:灵魂曲

教学计划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合理安排知识点的先后顺序,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深入理解。教学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计划的编写要点和注意事项。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

设计由本站会员“林辰慕”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口算除法》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体现主人公的地位。

二、教学重难点。

探索口算方法;掌握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三、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点击课件出现例1的情景图)。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请大家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好,谁愿意把这题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听?

生: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很好。请看大屏幕。(同时课件出现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纷纷举手,可指名答)。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0÷20。

师:怎样计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再互相之间说说口算方法。

(3)汇报,师评析。

生1:80÷20=4,我是这样想的:因为20×4=80,所以80÷20=4。

生2:对,80÷20=4。因为8÷2=4,所以80÷20=4。

2、教学例2。(出示课件)。

生:学校买来了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120÷30。

师:怎样算120÷30呢?可以小组间交流、讨论,然后汇报。

3、小结。

4、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

想一想:83÷20≈122÷30≈。

80÷19≈120÷28≈。

生:用估算求商。

师:请你选一题来试一试。将估算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2)交流,并。

总结。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谁愿意说一说?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生: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成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刚才我们学会的口算方法算出商。

生:是,要看成和被除数或除数最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

师:这样说就清楚准确了。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三)巩固练习。

1、小试身手。

“做一做”40÷20=143÷70≈。

360÷40=632÷90≈。

2、智力比拼。根据数字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并计算。

3、智力赛跑。三分钟内看谁最先做完30道口算题。

(四)全课总结。

好了,通过这节课,最后,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业:p80练习十三。

新课呈现: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平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习,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2人小组交流;练习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具体反思:

1、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让他们多练习,看到不同的情况。

2、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3、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4、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后面的练习还没有做完。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5、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口算除法》教学设计范文。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1.分一分。

第一课时:分一分(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平均分。并能够几个几个地分,通过动手作知道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分,分成几份。初步建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表象。

2.使学生通过操作,分析,综合。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二.新授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6只桃子。

提问:这里有几只桃子?如果要把它们分成2堆,你会分吗?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指名演示。(2)请同学们把6个分成3堆,指名演示。

(4)指示:像右边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2.试一试。

(1)请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如何把8个桃平均分,1。

文档来源为: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2)每四人一小组,学生们将自己分的过程,结果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3)指名汇报一下自己分的情况,并演示。

(4)提问:为什么我们说这样分就是把8个桃平均分了呢?(5)练习:课本第32页例题。

a.幻灯出示。学生分别说说图意。

b.学生判断,并说明为什么是平均分。c.小结: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称作“平均分”?3.教学例2。

(1)出示幻灯。提问:你在图上找到了什么?有几只小猴子,几只桃子?

教师边叙述,边出示题目。

提问:“每只小猴子分2个桃”,我们怎样分?几个几个地分?(2)教师演示:

a.把2只桃子分给一只小猴,提问:分完了吗?再拿几只桃子分给第2只小猴?

请学生自己一边分,一边说说分的过程。

4。试一试。

(1)教师示范操作分小棒:拿出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先拿出2根放一堆,再拿2根又放一堆``````一共分成6堆。说明:每2根放一堆,就叫“每2根一份”。

提问:这里的小棒可以看作几个几?这说明12里面有几个2?(2)照样子分一分,说一说。(3)学生填书。

1。完成课本第31页“想想做做”第2题。(1)第一幅图是什么?

说明:把5块饼干作为一份,就把它们圈在一起。

请学生照样子把剩下的饼干每5块一份,圈一圈,再填一填。提问:这些饼干我们是怎样去分的?(2)生独立完成第2幅图。

(3)提问“我们在分这些物品时是怎样分的?属不属于“平均分”?2。操作练习。

(1)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份,12里面有()个2。

文档来源为: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2)把12根小棒,每6根一份,分成了()份,12里面有()个6。3。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1)请学生看图,了解意。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什么叫做平均分?几个几个地分属不属于平均分?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和式商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格式,特别要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一、复习导入。

先来看几道题,看你们表现怎么样。

1.口算下面各题。

90÷30=180÷90=300÷50=。

83÷40≈123÷60≈720÷81≈师:你是怎样进行口算?

2.笔算下面各题。

47÷4132÷6(指名生板演,其他在下面写)。

(指名说算理)。

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们是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除到那一位就把商商到那一位,余数小于除数。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新授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阅读日”马上就要到了,学校要为各个班级购买一批图书,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阿姨,这里有什么书?

图书员: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老师: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140本故事书,还是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边说边出示字幕)谁来说一说,刚才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生1:我知道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屏幕出示两个问题。学生读题:

(1)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这两个问题你会求吗?谁能把算式列出来?(指名说)。

1指名说后师小结: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看总数里(指着92和140)有几个30,那就可以分给几个班,所以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1。

1、下面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指名说)。

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估算)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学生估算。

我们用估算求出了可以分给3个班,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呢?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笔算)。

师:对,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2、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竖式的书写问:商写在什么位置呢?

(a)生1:写在十位。生2:写在个位。

(b)生一致认为写在个位。

(a)到底写在哪一位上?

(b)是不是在个位上?我们来看小棒图,请看大屏幕。这里有92根小棒代表92本书,每30本分一个班,那么我们分一分!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再看还剩几本?(2本),还能再分一个班吗?(不能)。为什么?(不够30本。)。

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我们也知道可以分给3个班,你们说一说那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个位)写在十位上表示多少?(3个十)。

问:这里能分给30个班吗?连10个班也不够,十位上不够商1,也就是我们说的不够除,所以商3只能写在------个位上。

好现在请你把竖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指一名学生板书,完成横式后的答案)做完后师指着竖式问:你们是这样做的吗?学生都认可,点课件演示完整竖式。

师小结:通过计算,知道了92本连环画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边说边补充横式,粘贴口答)。

那,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教学例2。

1、我们来看----边说边板书竖式,请同学们想一想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2、指名说一说。生1:十位生2:个位。

商到底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作业,切换到展台上。

5、(请学生说结果)你是怎么分的?(学生介绍)通过分知道可以分给4个班,还剩20本。

这还没分完呢?能分给5个班吗?(不能)指名说。

指名说试商的过程板书:30×4=120﹤14030×5=150﹥140追问:咱们知道了商是4,请你告诉大家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个位)。

2刚才有同学说写在十位上,如果写在十位上表示什么?(40)可以分给40个班吗?(不能)。

完成板书:商4写在个位上,4×30等于120,140-120余20,(文字叙述:4×30等于120,我们分掉了120本书,还剩20本)补充横式答案。

140本故事书可以分给4个班,还剩20本。(粘贴口答)。

刚才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你们会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

三、巩固练习。

小精灵:这几道题,请你试一试吧!

(一)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黑板纸演板)。

2、订正结果。

(二)判断改错。

1、在我们班上我收集了这样一份作业,看一看,他做对了吗?课件出示作业,停顿,请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小声交流一下。

2、谁先来说第一题?学生说,教师注意纠正。后两题方法同上。

3、第1题小结:我们今后注意做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2、3题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

4、议一议:你认为在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小结:

一、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贴法则)。

3、小精灵:同学们今后可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啊!

四、解决问题。

下面,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吧!出示课本练习十四第4题。

1、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展台上讲评。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指名说)竖式计算的对不对?

3、集体订正。

五、布置作业。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希望同学们课下完成以下练习,巩固今天的知识。

出示课件:作业。

竖式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计算、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除法横式和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明白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与横式进行对比,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知道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重点:

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照操作过程,使学生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余数的除法)。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内容。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明白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之后进行教学的。这里的复习,既是为了对旧知的巩固,也是为了学生能够衔接前后知识,为新知铺垫。)。

活动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例3: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教师:请同学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学生读题,说说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

学生畅谈想法。(画一画,摆一摆等)。

2、教师:现在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方法,看看结果都一样吗,其他同学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汇报结果。

预设1:采用画一画的方法。

教师:请用画一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同学上来展示你的结果。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并说明是如何操作的,结果是怎样的。

将小棒4个一组画在一起,一共画了3组,还剩1根。

预设2:采用摆一摆的方法。

教师:请用摆一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同学上来展示你的摆法。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并说明是如何操作的,结果是怎样的。

先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就摆一组,一共摆了3组,还剩1根。

预设3:采用列式计算的方法。

教师:老师巡视的时候看到有同学用列式计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请用列式计算方法的同学上来展示你的算式。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算式。

13÷4=3(组)&&1(根)。

13、4、3、1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4:其他方法。

教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指名学生展示,只要合理即可。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不同的表征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三:教学除法竖式写法和各部分含义。

1、教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同样的结果,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可以分成3组,还剩1根。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用算式如何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用竖式该如何表示。

板书:除法竖式。

2、教师黑板演示竖式计算过程。

先用直尺画,在这个符号里写被除数13,表示要分的13根小棒;外面左侧写除数4,表示每4根一组。

教师:刚才同学们把小棒分成了3组,这个3写在哪里?

请同学们猜一猜,教师引导纠正,说一说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分成3组)。

教师:13根小棒,分成3组,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12根)。

让学生体会,从竖式中我们可以用商乘除数,也就是3×4表示12。

教师:这个12写在哪里?(写在要分的13的下面,要求相同数位对齐。)。

教师:从活动中我们知道,还剩1根小棒,想一想在竖式中如何表示。

3、回顾梳理。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如何写竖式的?对比除法算式13÷4=3(组)&&1(根)看看竖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小组里说一说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结合分小棒的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及各部分表示的含义。除法横式与竖式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

4、巩固练习一。

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

活动四:迁移对比。

1、教师:如果我们有16根小棒,每4根一组,结果会怎么样?竖式怎么写?请同学们先动手分一分,然后写出横式和竖式。

小组里交流比较,再请学生上台展示,说一说是如何想的,为什么这么写?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2、教师: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巩固练习二。

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

活动五:小结归纳。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师板演:422 522)

2、师:42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3、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学生讨论后得出。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6)指导看书质疑

1、完成p20 做一做 1。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p20 做一做 2。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除法教学设计

1、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对除数接近15、25的除法题,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自主探索灵活试商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除数是接近15、25的除法题的灵活试商方法。

难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知道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老师来我们班听课吗?因为老师们听说我们四(3)班的同学数学学的特别好,但是要眼见为实呀,你们能让老师们失望吗?(不能)那就好好表现,有没有信心?(有)。

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笔算除法。

1.直接说得数。

25×2=25×4=15×2=6×15=。

45×2=26×3=40×5=12×8=。

口算速度真快!如果举行比赛的话让你选一组,你会选哪一组呀?为什么呀?

2.笔算。

1分钟内能不能完成呢?186÷22272÷38。

这两题的除数都接近整十数,所以我们估成整十来试商比较方便。

通过做题老师发现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同学们学的还真是不错。不过老师今天准备了几道比较难的计算题,敢挑战吗?先来看第一题。

(3)学生板书并讲解你是怎么想出商的?(做的快的同学帮助验算一下)。

(26最接近25,那还接近27呢?为什么不用27试商呀?25好算好想,为什么好想呀?)。

(4)学生进行试做,体会25试商的方法。(没学会的可以打开课本再看一看)。

看来把26估成最接近的25,这种方法减少了试商的次数,更接近准确结果了,这种方法好不好?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一试!

出示162÷2496÷16。

(1)独立完成。

(2)学生板书并讲解你是怎样很快想出商的?(做的快的同学帮助验算一下)。

1、1分钟抢答游戏。

(1)一道一道的出示,然后抢答!

(2)分别汇报商是几。你是怎样快速想出商的。

(3)原来试商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呀!其实数学就是这样奇妙,可能啊!还有很多方法在等着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去发现它,你们愿不愿意做这个有心人呀?那成功一定属于你!

(4)师小结:虽然我们的试商方法很多,但是每个人因为计算能力的不同还是要灵活选择合适自己的来使你的计算又对又快。

2、接下来老师准备了三道题,我们来举行一个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的又对又快,成为前10名的小状元,起立站好。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和答案。

89÷14196÷38150÷25。

通过做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方法了吗?

300元最多可以买几套衣服?

31元36元39元24元。

1、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思路与方法。

3、谁获得了老师送给你的10分呀?

除数不接近整十的除法。

140÷26=。

除法教学设计

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与应用.本章的重点是整式的乘除,作为整式除法内容中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同底数幂除法性质的延伸,又是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与应用.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是本节的难点.在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计算过程中,既要对两个单项式的系数进行运算,又要对两个单项式中同字母进行指数运算,同时对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及其指数加以注意,这对于刚刚接触整式除法的初一学生来讲,难免会出现照看不全的情况,以至于出现计算错误或漏算等问题.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运算的实质是把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转化为同底数幂除法运算,因此建议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对同底数幂除法运算进行复习巩固.

(2)要熟练地进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必须掌握它的基本运算,幂的运算性质是整式乘除法的基础,只要抓住这关键的一步,才能准确地进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

(3)符号仍是运算中的重要问题,用单项式以单项式时,要注意单项式的符号和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及其指数.

1.理解和掌握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2.运用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总结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过法则的应用,训练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尝试指导法、观察法、练习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根据乘、除的运算关系得出法则.

1课时.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除法,请同学们回答如下问题,看哪位同学回答很快而且准确.

(l)叙述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

(2)计算:(1)(2)(3)(4)。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m,n都是正整数,且mn)。

【教法说明】通过复习引起学生回忆,且巩固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同时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注意要指出零指数幂的意义.

2.指出问题,引出新知。

思考问题:()(学生回答结果)。

由一个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运算.

师生活动:因为。

所以(在上述板书过程中填上所缺的项)。

结合引例,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否定、纠正,同时板书.

一般地,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如何运用呢?比如计算: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根据法则回答问题.(教师板书)。

【教法说明】教师根据乘、除法的运算关系,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教师给出,紧扣计算法则,在师生互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思维.

3.尝试计算,熟悉法则。

计算:(1)(2)。

(3)(4)。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尝试完成计算题,同桌互相帮助,然后与课本146页例题解答过程相对照,看自己的解答有无问题,若有问题进行改正.

【教法说明】教师结合的演算,使学生对法则的运用有了初步认识;例题由学生尝试完成,可以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法则、掌握法则、印象更为深刻;也让学生自己发现解题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4.强化学习,掌握法则。

练习一。

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指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

(1)(2)。

(3)(4)。

学生活动: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后,分别找4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肯定、否定或纠正.

【教法说明】(1)、(2)、(3)小题中的错误,均是学生在计算时常出现的错误,通过这组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法则对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引起注意,从而培养学生解题细心的习惯;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练习二。

计算。

(1)(2)(3)。

(4)(5)。

学生活动:5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讲评.

【教法说明】此题目的是使学生熟练运用法则进行计算,要求写清计算步骤,讲评时重复法则,并纠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教师提醒学生计算时要耐心细致.

练习三。

计算:

(1)(2)(3)。

(4)(5)。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5名学生板演,然后学生自评.

【教法说明】通过练习二,学生对法则已基本能够熟练运用,对一些容易出现的错误,也得到了纠正.适时给出练习三,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得到强化,学生自评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练习四。

把图中左圈里的每一个代数式分别除以,然后把商式写在右图里.

学生活动:学生理解题意后,分别由3个学生说出答案,其他学生给予判断.

【教法说明】此题目的是使学生在进一步运用法则进行熟练计算的同时,渗透集合与对应的思想,但教师不必说明.

(二)小结。

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归纳与总结,教师给予引导或补充.

【教法说明】课堂小结由学生来完成,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必做题:p148a组1.(3)(6),2.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九义教材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这块内容的安排是在第六册,其中口算除法包括三部分内容:一位数除两位数(42÷3)、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420÷3)、用整十数除(60÷10、150÷50)。与九义教材相比,课标教材把这内容编排在四上,比九义教材晚了一个学期,内容编排上,删除了一位数除两位数(42÷3)、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420÷3)的口算,因为整体计算要求降低,对于后续学习的作用不太大。保留了用整十数除(80÷20、120÷30)的内容,并把估算内容与口算内容结合起来一并教学,这样,既减少了课时量,又加强了口算、估算之间的联系。口算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更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把它安排在笔算之前。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中的起始课,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一个练习,把用整十数除与估算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旨在用口算来解决估算,重点还是对口算算理的理解与口算方法的掌握。对于新知教学则通过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寓算理于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在口算之后,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为给试商做准备。

教材安排的一个例题有两个小情境:

(1)是分气球(整十数除整十数)。

(2)是分红旗(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之后都安排相应的估算和做一做,教学的结构和方法基本一致。而两小题学生思维水平基本处在同一层面上,分开教学意义不大,因而我重组教材,把两部分内容置于同一情境中进行教学,集中突破80÷20的算理和算法,多给学生“说”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源于生活的体验,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这节课。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提供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小朋友们分气球,让学生从这一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置计算于现实的情境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口算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二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算理,掌握算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解决整十数除两位数、整十数除三位数这两个式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并通过问“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为学生与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再问学生“你喜欢哪种方法”使算法得到优化。在学生基本掌握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再通过情境信息的变换,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明白为什么要估算。对于估算方法的处理上,则重在转化,把估算方法转化到口算方法上来。让学生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数学思维品质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得到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高。

3、巩固算法,拓展应用。

在学生上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上,再通过一定量、趣味性的练习,加强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算法形成后,让学生用240元钱到体育用品超市购物,设计购物方案,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营造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又为学习计算找到落脚点,算用结合。

4、全课总结,知识升华。

通过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梳理,使所学知识在总结中进一步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力图体现以学生为本,变教师的“讲”为“引”,变学生被动听为主动探索,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商是一位数);并学会相应的除法估算的方法。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并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估算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校买了气球来布置环境。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2、认真思考,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谁能够把这些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4、怎样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这个问题?

5、你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算理,掌握算法。

1、探讨80÷20的算理。

(1)如何计算80÷20呢?

把你的计算方法跟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交流。

(2)反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学交流交流。(反馈算理,要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让算式回到图,使数与形结合起来,支撑学生算理的理解。)。

2、那如果是6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120个、100个,那分别又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请你在数学本上试试。

(1)学生小试练习。同桌互说口算方法。

(2)反馈时重点讨论:120÷20、100÷20是如何计算的?

(3)小结揭示课题:通过分气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这些算式时,我们把它转换成表内除法或想乘做除的方法,然后用口诀进行计算。

83÷20≈80÷19≈。

4、总结。

三、巩固算法,拓展应用。

1、小试身手。

20×3=60×4=80×5=。

60÷20=240÷60=400÷80=。

62÷20≈240÷61≈。

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组三题有什么联系,思考“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方框中可能藏着哪些算式?

2、争做计算小能手。

3、应用生活。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竖式除法教学设计

1.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与众不同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教师(出示题目):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么样?

教师:请你们读一读,并在小组内说说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审读题目后交流审题结果。

教师: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教师:结果会怎么样呢?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预设1:列式计算。

13÷4=3(组)……1(根)。

教师:

13、4、3、1分别表示什么?13÷4=3……1表示什么?

预设2:摆(圈)小棒。

教师:仔细观察,这位同学先做了什么?(先拿出13根小棒。)。

教师:接下来他又做了什么?(有4根就圈一个圈,有4根就圈一个圈。)。

教师:圈了多少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多少根?(圈了3个圈,一共圈了12根小棒,还剩1根小棒。)。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同学分小棒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可以分3组,还剩1根。

教师:摆(圈)的过程和算式的书写过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它们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符号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表征形式,但含义是相同的。)。

二、根据平均分的操作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明确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1.整体感知写法。

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摆或者画的方式,有的同学列出了除法算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平均分13根小棒。这个除法算式,我们叫它横式。除法算式还可以写成竖式的形式。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3叫商,4叫除数,13叫被除数,1叫余数”。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提问,理解12是4和3的乘积,即除数和商的积。

2.沟通平均分操作与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1)建立联系。

教师:知道了每个数的名称,那你们明白竖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教师:看来这对大家有些难度。下面我们就对照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一边分小棒,一边写一写除法竖式。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边分、边写、边说。

(2)沟通关系。

教师(板书):表示。

什么意思?

教师(边写边说):再写被除数13(要分的13根小棒)和除数4(每4根一组),表示什么意思?(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

教师:请你按要求把13根小棒,按照每4根分一组,再重新分一分。

教师:结果是可以分成3组,这个“3"写在哪里?

教师: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13根小棒,每4根一组,可以分3组。)。

教师:谁能边分边说说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教师:要分13根小棒,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你从哪里知道已经分掉了12根?

使学生体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组有4根,有这样的3组,3个4是12根小棒。从算式中我们可以用商乘除数,3×4的积是12。

教师:这个“12”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板书:12。)。

教师:我们画一条横线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板书:。)。

教师:这条横线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要分13根小棒,已经分掉了1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你是怎样知道的?

使学生体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还剩1根小棒。从算式中我们可以用要分的13根减去已经分掉的12根,还剩1根。

教师:这个“1”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它是怎样算出来的?(补充板书:1)。

3.回顾对比,理清写法。

教师:我们一边分小棒一边写出了这个除法竖式。请同学们认真地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分小棒的?又是怎样写竖式的?竖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想完后和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分小棒的过程与写除法竖式的过程之间的联系。通过边分小棒边写竖式这种对应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理解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为其今后进一步自主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奠定基础。在回顾对比的过程中,对横式写法和竖式写法进行比较,加深对有余数的除法的不同表征形式的理解。)。

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教师(出示第62页“做一做”第1题):请你边分边写除法竖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典型案例并组织交流汇报。

5.通过迁移学习表内除法竖式。

教师:如果我们有6根小棒,每4根一组,结果会怎么样呢?请你自己分一分,写一写。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这个除法竖式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2)竖式中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3)你发现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怎样表示?

6.巩固表内除法竖式。

教师(出示第63页“做一做”第2题):请同学们先自己读题,然后圈一圈,写一写。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选取典型案例并组织交流。

教师:这个竖式表示什么意思?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三、对比反思,总结全课,积累经验。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商的书写位置。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让学生理解算理。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你们知道植树节吗?是几月几日?

生:3月12日。

师: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

(设计意图: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进入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人类的生存的确是离不开树木。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

生1:我看到上面有三年级、四年级两个年级的同学在植树。他们有的挖坑,有的浇水......

生2:我想问大家,谁能算出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生3: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多少棵?

生4:我想知道: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师:哦,老师把她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解决她为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算式该怎样列?

生:求“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42÷2,求“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52÷2。

师:42÷2=?它可不象上面的加减法那么简单,也比我们前面学过的除法难一些。你会计算吗?现在请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交流,共同来探讨解决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二、小组合作,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42÷2”的方法。

(学生们有的在认真思索,有的在摆弄小棒,有的用笔计算。然后,各自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巡视或加入小组中不时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

2、师生交流过程。

师: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的交流,我想,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小组形成的方法。

小组a:我们小组,用口算得出结果的。

师: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口算的,好吗?

生:我这样想的:40÷2=20,2÷2=1,20+1=21。

师:真不错。

小组b:我们小组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

师: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们摆的过程好吗?

学生到讲台上,在展台上为同学们演示。先把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分成了两份,再把剩余的2根分成了两份,和原来的两捆合在一起。

师:同学看清了吗?老师再把他分的过程通过大屏幕演示一遍(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并重点对分的步骤做必要的说明)。

师:有用其他方法的吗?比如说笔算的方法。

小组c:我们小组用的是笔算。

小组d:我们小组也用的是笔算。

让学生把竖式板演在黑板上。在这里学生的竖式一般会出现两种: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的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尝试着用除法竖式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讨论笔算过程。

师:同学们出现了这两种列竖式的方法,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生:......

(让学生说理由,有的会赞成第二种,认为第二种能很好的看出计算的过程。教过这部分内容的老师应该知道在这里肯定有许多学生赞成第一种,因为学生觉得这样简单4÷2=2,商2,二二得四,写4。2÷2=1商1,一二得二,写2,没必要把2再落下来。)。

在学生大部分赞成第一种情况下,师:你们都这样认为,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一算“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52÷2。

生计算后反馈。

师:你们同意哪一种做法?各自说说理由。

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和第二种一样,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除以2。

师指着第二种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在这里学生能说下去最好,如果说的思路不清楚,说不下去时就可以分小棒,借助小棒帮助学生理顺思路。

在明确正确列竖式后,师应指着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余下来的1问,这个1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6,这个6怎么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通过52÷2的计算,想一想,笔算除法的竖式到底哪一种比较好呢?看看老师是怎样来列竖式计算42÷2、52÷2的。(有条件的可以电脑演示42÷2,52÷2)演算后让学生明白,第2种方法可以让大家清楚地看到演算过程。

师:谁愿意把老师的计算过程说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教过这一部分内容的老师应该都有体会,第一种方法是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误“我们一般只会怪学生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补救的办法就是给学生再讲一遍演算过程,或者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结果像这样的”错误“还是不能杜绝,这时老师只好用题海战术法宝,让学生反复练习。基于以上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学生在出现两种列竖式方法时,而且大多数学生认为第一种方法更简洁时,我们不能很武断地去让学生接受第二种方法,对于42÷2这一题来说,我们确实没有什么充分理由来证明课本上的方法是最佳方法,因而就出示了52÷2,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计算。这样把学生置身于新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认知冲突“中,初步感悟到第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和第二种方法的通用性。)。

4、比较52÷2和42÷2的计算方法上的异同。

师:52÷2和42÷2的竖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42÷2,十位上的4正好分完了,52÷2,十位上的数没分完。

生3:是。

师:那么,我们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如果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继续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突出”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三、实践与应用。

2、改错练习。

3、设计活动(练习四第3题)。

4、延伸。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81~82页例1(1)、(2)。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实践操作比较,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确定商的位置。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尝试探讨,初步感知试商的方法,理解写商的位置。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尝试探究。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体会生活的乐趣。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体会学习的乐趣。

1、旅游第一站——故宫。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教师将学生尝试的几种不同竖式用投影仪打出来。

让学生来评一评,并说说理由。

出示故宫图片,配上音乐和解说词。

2、旅游第二站——颐和园。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互相评一评。

小组汇报结果。

比较例(1)和例(2)两个式子的异同。结合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得出除数是两位数(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总结并编成歌谣。

除数两位看两位,

两位不够看三位。

除到哪位商哪位,

除数当姐,余数当妹。

[歌谣精简幽默,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

出示颐和园图片,配上音乐和解说词。

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知,体会应用的乐趣。

1、20分题——谁是最佳小老师

2、30分题——谁是最佳售货员

王老师带460元去商场买篮球,每个80元,可以买几个?

3、50分题——谁是最佳组织者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学会用口诀求商,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进一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

2、学生能够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利用乘除法之间的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3、在生活中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解决除法问题,增加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1、基础性学习包。

(2)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相关链接: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4)我学会了吗。

2、开发性学习包。

(1)秋季本地的各种作物收获情况。

(2)“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倍”的含义。

(3)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1)学生自制九九除法口诀表并互相欣赏。

(2)寻找生活中的“倍”。

1、学科单元内整合:将信息窗1“2--5的乘法口诀求商,认识除法竖式”和信息窗2“除法的竖式写法”整合到一起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乘法口诀表内的除法并融会贯通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思想。

2、学科间整合:品德课程中《秋天的收获》可以整合到本单元中进行学习,目的是让学生锻炼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校本课程的珠心算课程可以与本单元进行整合,珠心算的除法算法的加入让学生能更加明白除法的算理。

4、体验式活动:学生自己根据乘法口诀表制作除法口诀表并互相欣赏借鉴,提出秋天收获时遇到的包装问题并解决。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6课时。

在学习了平均分,初步认识除法之后,第一课时的学习就变得简单多了,主要让学生体会乘法口诀求商的简单算法以及除法的竖式写法。第二课时学生在乘法口诀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倍”,现在除法算式中再次出现,是除法平均分中“几个几”和“倍”间的关系,对以前知识的`一个逆向思维,进一步的说明为什么能用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感知乘除运算都是以“和”概念为基础的,这对于知识的联系性很强,也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之一。此处添加上线段图的表示等表达,会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学生更容易理解。

注:“几个几”和“几倍”用数字、线段图或者自己喜欢的图形表示,数学结合的思想使问题具体直观,学生更易理解。

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1。

(1)初步认识。

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

操作: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小猴子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分成两堆,有3种不同的分法。你能按每份个数的情况,把这3种。

分法分成两类吗?

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

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

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2)加深认识。

引导: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同桌小朋友先讨论讨论,然后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

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

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

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

1.教学例2。

谈话: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它一高兴,轻轻一变,变出了8个桃。它说: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出示例题,摆出8个桃)。

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

友了呢?

要求:请小朋友在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给几个小朋友,在()里填一填,再和大家交流。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让学生把填充的话齐说一遍。

追问: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回顾:请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指出:刚才平均分的分法是这样的: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

份。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小朋友能分吗?自己动手分一分,每次分完后看分成几份,并且记录下来:每()根一份,分成()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渲示分的过程,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并板书。

让学生一齐说一说: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交流分法和结果。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有错的订正。

提问: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

强调: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

2.操作平均分。

让学生摆出6个圆片。

要求按每2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并结合演示)。

要求按每3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并结合演示)。

说明:刚才大家的分法,就是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结果知道分成了几份。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请看图上,每人分3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填空: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把结果填在()里;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图里圈一圈.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再填一填。

交流结果。

追问: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

引导: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通过学习有哪些体会?

小结:今天学习了平均分。通过小朋友摆学具,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还通过分桃、分学具,知道了平均分的一种分法: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可以看分成了几份。同时,小朋友体会到,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是认识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好方法。

《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除法后的单元练习课,教材通过练习,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练习四里的实际问题,大致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第1~5题,每道题里都有两小题,分别是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在理解题意,操作学具或者从图画里获得问题的答案之后,写出除法算式。这些题让学生反复体会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是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一种运算。第2~4题配合图画的三句话,描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揭示了平均分的实质。第5题只有图画,让学生应用前几题的方式理解并讲述图意,再写除法算式。第二层次是第7~10题,分别从三个角度分析图画里的数量关系,灵活应用“认识乘法”和“认识除法”这两个单元里的知识,初步体会乘法与除法是有联系的,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

同时,也为用乘法口诀求商作些铺垫。第7~9题各设计了三小题,配合图画的文字叙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图意。教学可以分两步进行:先是边读文字边看图画,逐一列出算式;然后是只看图画,不读文字,反思刚才是怎样理解图意的,根据图画里的哪些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答的。这样,教学第10题时,就有了看图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图意,这道题可以列出许多算式,教材用“你能说出哪几道算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独立列算式和相互交流后,可以适当进行整理。如看了图画里的黄瓜能说哪些算式?辣椒呢?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因此,拟定了以下的教学设想:

充实教学情景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第一课时我根据教材题1~题6的设计意图,用课件呈现秋天来了,小动物们忙于收获的情景图。让学生们通过帮助小动物的妈妈解决难题,重温除法的特性――“平均分”;在写算式、说图意的过程中加深对“除法”的认识;在对两道除法算式的比较中,深刻理解除法的含义,同时回忆起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第二课时我依据教材题7~题10的'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参观了动物王国的西瓜园、芒果园、荔枝园等等,通过说理和列式,进一步了解乘除之间的关系。

总之,这两节课练习课力求在充分运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前期的学习现状,作适当的补充、调整和改变:情景的设计和游戏添加是为了让学生有更高的参与热情,改变题目的呈现方式是为了激发学生更多的思维动力和思维空间,最终实现“在回忆中整理,在练习中巩固,在运用中发展”的整体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以及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将来学习数除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几个小朋友有关分饼的问题,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人吃1/2块饼,4个人共吃多少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了多少块饼?

(3)有2块饼,分给每人1/2块,可分给几个人?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师: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7。

师: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4/7÷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7÷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师:对这种做法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儿是除法怎么变成了乘法?

师:老师也有这个疑问,你能讲讲吗?

师:谁能结合图来讲一讲呢?

师:很好!把除法转化成乘法,问题迎刃而解,你真棒!……。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7÷3=4/7×1/3=4/21。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7÷3”表示把4/7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7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7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7的1/3是4/21。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那像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一般可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小组活动,说算法。

师:通过研讨我们知道了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子除以整数,但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商,所以通常转化为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的方法来计算。

出示: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生:有,除数不能为0。

师:谁能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完善算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那象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约分!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

《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

1、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决求商,能根据道乘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初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类推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对问题解答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过程 。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教科书82页挂图引出问题。

请学生把图意说一说。然后分角色说出……。

长颈鹿:春天到了,南方的小鸟又回来了,我要为他们准备几间房子。

小鸟:谢谢您,长颈鹿大伯我们回来42只小鸟,您要给我们几间房子?

2、学习新知。

(1)用6的口决求商。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42只小鸟如果每间房子要住6只,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生:7只,……。

师: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42里面有7个6,所以是7只。……。

师:怎样列算式?用哪句口决?

生1:6乘以7等于42,口决:六七四十二。

生2:42除以6等于7,口决:六(七)四十二。

生3:42除以7等于6,口决:(六)七四十二。

师:到底是几只,哪个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呢?

生:第二位是正确的,应该是7只。

师:请观察以上三题,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

(2)如果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生:48除以6等到8,……。

二、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独自完成。

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用哪句乘法口决。

第三、四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第五题: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故事的情节,然后算出每一幅图"平均每人吃几个"。

《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决求商,能根据道乘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初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类推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对问题解答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教科书82页挂图引出问题。

请学生把图意说一说。然后分角色说出……。

长颈鹿:春天到了,南方的小鸟又回来了,我要为他们准备几间房子。

小鸟:谢谢您,长颈鹿大伯我们回来42只小鸟,您要给我们几间房子?

2、学习新知。

(1)用6的口决求商。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42只小鸟如果每间房子要住6只,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生:7只,……。

师: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42里面有7个6,所以是7只。……。

师:怎样列算式?用哪句口决?

生1:6乘以7等于42,口决:六七四十二。

生2:42除以6等于7,口决:六(七)四十二。

生3:42除以7等于6,口决:(六)七四十二。

师:到底是几只,哪个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呢?

生:第二位是正确的,应该是7只。

师:请观察以上三题,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

(2)如果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生:48除以6等到8,……。

二、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独自完成。

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用哪句乘法口决。

第三、四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第五题: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故事的情节,然后算出每一幅图"平均每人吃几个"。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5~56页。

1、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长方形纸片、彩笔。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以及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将来学习数除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几个小朋友有关分饼的问题,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人吃1/2块饼,4个人共吃多少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了多少块饼?

(3)有2块饼,分给每人1/2块,可分给几个人?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师: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7。

师: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4/7÷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7÷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师:对这种做法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儿是除法怎么变成了乘法?

师:老师也有这个疑问,你能讲讲吗?

师:谁能结合图来讲一讲呢?

师:很好!把除法转化成乘法,问题迎刃而解,你真棒!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7÷3=4/7×1/3=4/21。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7÷3”表示把4/7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7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7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7的1/3是4/21。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那像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一般可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小组活动,说算法。

师:通过研讨我们知道了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子除以整数,但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商,所以通常转化为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的方法来计算。

出示: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生:有,除数不能为0。

师:谁能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完善算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那象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约分!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五年级上的内容,是计算的关键,其关键在于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引导学生分别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转化为整数除法的两种思路进行解题。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的综合能力。由于把除数里的小数点去掉,是根据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来进行转化的,因此先设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接着让学生探究能不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从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所以,不论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或从学生已有知识的角度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除数是整数除法的发展。因此本节课围绕除数的转化展开教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我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到超市购买玩具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计算、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将其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自学讨论自主探索的过程,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

反思存在问题:

通过作业情况的反馈,学生对于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错误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次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二、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四、学生尝试练习中出现格式上错误,出现中间0漏写错误,出现商多添0错误,

采取的措施:

一、进行练习时将学生的错误作为新教学资源,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题让学生找错改正,效果大于让学生做书上改错题。把这些错误展示出来,让同学们判断、分析、订正即对新知的巩固练习,又起到学生间互相帮助效果,学生印象更深。

二、总结列竖式的过程进行细化:

1、移动除数的小数点,移动几次变成整数。

2、被除数也移动同样的次数。

3、在商的位置上标上小数点,与被除数对齐。

突出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不够时先在商的位置上写0,再移下一个数。

通过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分析,自己得出了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后面练习发现效果很好。

文档为doc格式。

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通过小数除法第一课时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计算小数除法时错误较多的题主要是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就商“0”和被除数添“0”再除这两种情况。中下层学生掌握情况一般。

第二课时,将学生习题或作业中出现的问题集合起来,对比各类型错误进行了分析讲解,效果不错。

学生常见错误有以下四种:

错误一:被除数整数部分小于除数,不够除,就商0。如:4.62÷22,有的学生用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先看被除数第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于是就用46除以22,商就成了21。

错误二:被除数的位数小于除数,不够除时,商0,再在被除数后添0继续除。如:1÷25。这类题是学生出错最多的.,一是有部分学生直接在被除数末尾添2个0就除,根本就不去考虑商0的问题,于是得到的商是4;一是有部分学生知道1除以25不够,商0,就直接在被除数末尾添两个0就除,于是得到的商是0.4。

错误三:被除数是整数,除数是小数,应把除数扩大一定的倍数,去掉其中的小数点,并把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后再除。如:123÷8.2。这类题学生做起来更是五花八门,一种是除数扩大了十倍,被除数却没有扩大相同的倍数,忘记添上末尾的0了,于是商得1.5了;第二种是除数的小数点根本就不去掉,直接当作82来除,于是商也得1.5;第三种是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扩大了十倍,除数的小数点没有了,被除数末尾也添了一个0,但是有少数学生还是把这个0想成是上面那类题中被除数不够除,添的0。于是也得到了1.5的商。

错误四:商中间有0的情况,如90.3÷6,此类题,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如上3除以6不够,就把后边的0一起落下来变成30算,于是商中间的0就没有了,商就成了15.5,依次落两个数来算这是很多学生都常见的错误。

错误五:商的小数点应与被除数“后来”的小数点对齐。很多学生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容易漏点商的小数点或将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相信许多老师都会遇见学生常犯这些错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我在课堂加强了对比练习,而且针对性地出示错题集,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并提醒学生一定要牢记法则,细心计算,还大力表扬作业全对的学生和细心改错的学生,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初步获了比较好的效果。

接下来,要进一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严谨的计算态度,扎实基础,使学生较好掌握新知识,提高计算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除法》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本套教材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教学除法。

二年级(上册)。

认识除法,口算表内除法。

用除法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

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并验算除法。

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把“和”或“剩余数”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

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

用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三段编写,先着重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算法,然后教学商里有0的除法,最后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单元复习整理并应用全单元的基础知识。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算法。(第1~5页)。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比,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是要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即先算几百除以一位数。所以本单元的第一道例题教学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教材从现实情境中引出600÷3,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思考算法并相互交流。表面上看,学生的算法各不相同,实质上各种算法是相通的。所以,通过交流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从6÷3=2类推出600÷3=200。教材在“想想做做”第1题里及时引导学生应用这种思考,并在表内除法、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之间建立一种结构性联系。

第二道例题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先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教材没有把算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估计986÷2的商是4百多,为应该先算900除以2作铺垫。教学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估计时的思考,引导他们清楚地看到,“4百多”是9个百除以2得出来的。这样,他们在笔算时就能自觉地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然后在学生尝试进行笔算时,通过“4为什么写在百位上”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想想做做”第2题采用了“先扶后放”的设计。

第三道例题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教材仍旧不把算法直接告诉学生,先让他们通过估计知道312÷4的商比100小。在学生估计时,要帮助他们弄懂两点:一是商为什么比100小,二是商应该是几位数。然后在竖式计算时让他们研究为什么先算31÷4,而且“7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的道理。学生初学除法的这种情况,容易写错商的最高位的位置,所以教材在“想想做做”中仍旧使用“先扶后放”的设计。

通过上面几道例题的教学,学生基本学会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材没有用文字语言总结计算法则,而是通过“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整理并体会笔算的方法。其中的四组题都是精心设计的,每组的两题中,一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大,应该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商是三位数;另一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应该先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是两位数。通过比较和估计,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练习一除了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练习,还注意加强估算。在学生已能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基础上,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这样的估算既巩固除法的法则,又培养试商的能力。学生第一次进行这样的估算,教材通过小卡通估算228÷3的商是七十多作了示范。教学时要让学生说说这个卡通是怎样想的,“七十多”是怎样得到的,从而得到启示。除了教学第2题要让学生估算外,在以后的笔算前,也可以先让学生估算,培养估算的习惯。第3题是利用估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让学生体会到估计的现实作用,增强估算意识。这道题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懂题意,“谁跳得快一些”是什么意思,使他们明白只要比较两个人每分钟跳绳的下数。其次要让学生清楚题目的要求是估算。在得到结论后,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一下,解决这个问题选用估算省力、方便。

2.商里有0的除法。(第6~10页)。

计算除法,在写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上商0。“不够商1”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某一位上遇到“0除以一个数”,另一种是某一位上被除数虽然不是0,但比除数小。商里有0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商的中间有0,另一种是商的末尾有0。

商里有0的除法分三部分教学:第一部分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第二部分教学除法中的某一步如果是0除以一个数,这一步要商0;第三部分教学除法中的某一步不够商1,这一步要商0。

(1)例题教学“0除以一个数商0”,编排上有四个特点:一是在现实的情境中由6÷3引出0÷3,使学生感到“0除以一个数”是可能遇到的问题;二是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自己得出0÷3的商是0,不是由教材或教师告诉他们应该商0;三是从0÷3=0很自然地迁移到0÷4、0÷9……发展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四是初步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个规律。教材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注意了方法和结论的科学性。关于除数是“任何不是0的数”在教学时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不能含糊,即除数必须是不为0的数;二是暂时不要求学生研究为什么除数不能是0,也不要对他们讲这是为什么,因为三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理解这一规定的条件。更不要出现类似3÷0、0÷0这样的式子让学生说它们都是无意义的。

(2)第6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有关的“想想做做”,在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应用“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知识。例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试一试”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

在教学306÷3时,教材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口算和笔算,通过估计306÷3的商比100大一些,口算300÷3=100、6÷3=2、100+2=102,体会到商中间有0是合理的。如果漏了商中间的这个0,就不是一百多一些,就不是三位数了。通过竖式笔算,着重体会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0÷3应该在十位上商0,即商的中间有0。然后教学竖式的简便写法,即被除数的十位上0÷3,只要在商的十位上写0,可以把0移下去、3乘0得0、0减0得0这些过程都省略不写。

教学这道例题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鼓励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先试算306÷2,帮助他们通过估算、口算、笔算实现教材的意图。第二,要把竖式的简便写法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写法上(即“萝卜”卡通那样的写法),让他们弄懂为什么可以这样写,体会其简便。

第7页的“试一试”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在计算前先估计商是几位数,能防止漏写商的个位上的0,体会商末尾有0是合理的。要提醒学生,竖式是不是也有比较简便的写法。

学生初次学习商里有0的除法,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为此,教材在“想想做做”第2题仍然采用“先扶后放”的策略。第3题选择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错例,让他们辨析并改正。第4题除了巩固商里有0的除法计算,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如508÷4,虽然被除数中间有0,但商的十位上不是0;440÷8,虽然被除数个位上是0,但商的末尾不是0;400÷5,虽然被除数末尾有两个0,但商的末尾只有一个0。教材设计这些题,希望学生进一步明白商里有0的原因不是被除数里有0,而是除到某一位上是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

(3)第9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继续教学商里有0的除法,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时,虽然不是0除以一个数,但这一步的被除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也应该商0。仍然是例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情况,“试一试”教学商末尾是0的情况。

432÷4的教学线索与306÷3相似,仍然先估计再笔算。不同之处是,让学生在笔算时形成一个新的认知冲突——十位上3除以4不够商1,接着由“豌豆”卡通解疑:“十位不够商1,就商0”,并出现完整的竖式。教学时,不但要告诉学生在十位上商0,还要让他们知道怎样继续除下去。

(4)结合除法计算教学,各次“想想做做”里都安排了一些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各有特点。有些问题的解法是多样的,如第2页第5题,既可以通过130×4=520、520540来思考,也可以通过540÷4=135、135130来思考。有的问题综合了其他数学知识,如第5页第5题里有路线图的内容、第8页第5题里有简单的时间计算。有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处理余数,如第10页第4题最多只能做206套校服。

3.用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第11~12页)。

这段教材有三个特点:一是选择的素材贴近学生,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二是呈现形式以图文结合为主,寓信息于画面和对话中,能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利用条件的能力。也有个别题是文字叙述的,个别条件较隐蔽,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和思维活动的质量。三是学习方式以学生独立解答和相互交流解法为主。

教师的作用应着重体现在组织学生进入情境、完整理解题意、有序地整理条件与问题、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上;组织学生交流解法、整理解题思路、提高思维水平,通过反思弄明白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先算、先算的这一步是怎样想到的。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应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但不要求他们一题多解。

4.练习二和复习里继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仅表现在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上,还表现在他们对计算的理解和全面掌握上。练习二、单元复习通过两个方面来落实这一教学目标。

(1)口算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第13页第3题里有两条教学线索:一条是“带”,即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带出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让学生在18÷6和180÷6、42÷2和420÷2这样的题组中体会后者的思考方法,以旧带新,教学新的口算内容。另一条是“比”,即把商是两位数与商是三位数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进行对比,体会它们在算法上的区别。

(2)整合笔算知识。第13页第2题的三组笔算题里,有商中间、末尾有0的比较,有商是整十数的有余数除法和没有余数除法的比较,还有商中间“0除以一个数商0”和“不够商1,商0”的比较。通过这些比较,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商里有0的除法。

第15页第2题是更大范围的知识整合,同组的三道题虽然各有特点,但都要遵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体现主人公的地位。

探索口算方法;掌握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点击课件出现例1的情景图)。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请大家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好,谁愿意把这题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听?

生: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很好。请看大屏幕。(同时课件出现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纷纷举手,可指名答)。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怎样计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再互相之间说说口算方法。

(3)汇报,师评析。

生1:80÷20=4,我是这样想的:因为20×4=80,所以80÷20=4。

生2;对,80÷20=4。因为8÷2=4,所以80÷20=4。

2、教学例2。(出示课件)。

生:学校买来了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120÷30。

(2)探索、讨论口算方法。

师:怎样算120÷30呢?可以小组间交流、讨论,然后汇报。

3、小结。

4、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

想一想:83÷20≈122÷30≈。

80÷19≈120÷28≈。

生:用估算求商。

师:请你选一题来试一试。将估算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2)交流,并总结。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谁愿意说一说?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生: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成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刚才我们学会的口算方法算出商。

生:是,要看成和被除数或除数最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

师:这样说就清楚准确了。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三)巩固练习。

1、小试身手。

“做一做”40÷20=143÷70≈。

360÷40=632÷90≈。

2、智力比拼。根据数字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并计算。

3、智力赛跑。三分钟内看谁最先做完30道口算题。

(四)全课总结。

好了,通过这节课,最后,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业:p80练习十三。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平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1、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让他们多练习,看到不同的情况。

2、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3、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4、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后面的练习还没有做完。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5、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