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学技术局工作计划(实用24篇)

时间:2023-12-14 15:14:12 作者:文轩

工作计划书是对工作任务、目标和要求进行详细规划和说明的书面材料,它能帮助我们明确工作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在阅读范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组织思路、提炼关键信息、明确目标和任务,从而更好地写出一份完美的工作计划书。

科学技术局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召开了全县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临会议并做重要讲话,评选产生201x年度优秀科技特派员11名,发放奖金10万元,从精神上、物质上鼓励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为农民服务。先后开展了省派科技特派员项目中期检查、省派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价、xx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绩效评价、省市科技特派员项目验收,提升科技特派员工作绩效。由省派科技特派员——斯金平教授牵头召集,召开了全国铁皮石斛农旅结合现场会,探讨铁皮石斛栽培新技术,助推乡村振兴。今年以来,19名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19个,建立特技特派员基地21个,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30项。15年来,我县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

科学技术局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1、科技项目申报及获批完成情况。今年共申报并入库自治区重大重点研发、沿黄科技创新专项、科技金融专项、科技创新后补助、农业科技园区专项等13类104个科技项目,较去年实现翻两番。共获批项目40个、资金1612.65万元,较去年实现翻三番,其中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300万元,科技创新后补助项目资金419.51万元,科技金融专项资金212万元,重点研发项目资金470万元。

2、全社会r&d投入完成情况。截至9月底,初步调查归集,全县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15家,较去年增加1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31.2%,撬动企业新增研发投入达1.567亿元,同比增长30.5%。2020年全县r&d经费投入1.8154亿元,较2020年增长48.6%(2020年r&d经费投入1.22亿元),r&d投入占gdp比重为1.21%(2020年r&d投入比重0.91%),较2020年提高0.3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年底全社会r&d经费投入达到2.4亿元,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较2020年提高0.3个百分点。截至9月底,县本级r&d经费各类支出3112万元,完成年度支出的69.2%,预计年内r&d经费支出达到4500万元,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

3、专利申请完成情况。截止8月底,专利申请达到426件,其中发明专利59件、实用新型253件、外观设计114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倍,位列全区22个县市区第五位,位居沿黄6县区首位。专利授权量111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倍,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47件,外观设计6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9件,预计年底达到2.03件,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末任务指标。

4、科技型企业培育完成情况。年内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家、自治区级“星创天地”2家。截至目前新中磁、杞乡、御萃坊、天仁、全通、杞鑫苗木等6家企业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6家,较去年增长100%。

5、科技扶贫完成情况。为进一步提升我县科技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从全县165名科技特派员中择优选派31名科技人员配合自治区科技厅派驻的20名科技扶贫指导员到我县喊叫水乡、徐套乡、太阳梁乡20个深度贫困村开展“一对一”定点帮扶,结合深度贫困村主导产业确定了“中部干旱带红葱高效种植”、“妇女手工技术培训及家畜养殖”和“枸杞、硒砂瓜高效种植”3个技术示范与推广服务科技扶贫项目,项目资金92万元。截至9月底,共举办科技培训班10场次、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发放提质、增效、增产优质肥1000公斤,全面完成年度科技扶贫任务。

科学技术局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一)创新意识薄弱。今年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局机关干部职工仍存在不会抓科技创新,思路不够清,创新举措少,落实力度还不够大,政策激励作用未充分发挥。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推进,科技部门肩负的使命和任务更加艰巨,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和加强。

(二)科技投入不足。虽然我县2020年财政科技投入为4464万元,但大部分都是为完成年底自治区效能目标考核的过帐资金,2020年预算科技投入仅为30万元(科技“三项”经费),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资金尚未列入县财政预算,达不到自治区提出的“各级财政r&d经费投入年增长速度30%以上”效能目标考核要求。

(三)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究开发,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重模仿轻创新,全县48家规上企业,有研发活动的15家,占三分之一。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少,高新技术企业仅有2家,占4.2%,技术创新还没有真正成为大多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全县科技专利总量偏少,特别是发明专利偏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少,企业发展长期停留在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企业缺乏通过自主创新做强做大企业并实现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县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仍占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偏少,产业科技技术含量不高,经济效益平平,致使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脆弱,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五)自主创新人才匮乏。一些企业长期对人才价值的认识不足,缺乏开展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特别是具备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能力、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极度匮乏,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人才政策吸引力不够强,已出台的政策规定在人才团队生活补助、引进重大项目资助、平台一体化建设还缺乏较强的吸引力。

科学技术局年工作总结与年工作计划

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省创新型领军企业推荐(全南通3家)。南通爱尔思等3家企业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评价优秀。京海公司参与的“优质肉鸡新品种京海黄鸡培育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我市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回力橡胶参与的“废旧轮胎连续绿色生产环保高品质再生胶的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海扬黄鸡配套系创新研发及产业化”获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发明专利“一种自升式钻井平台悬臂梁轨道的制作方法”获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xx慧聚药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10月全市发明专利申请达到1959件,新增有效发明专利716件,均创历年新高。

科学技术局年工作总结与年工作计划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服务链。以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创新体系为目标,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让科技服务贯穿于企业创新全链条。在规模以上企业的范围内建立起企业自主可控研发体系。从“电子信息、现代家纺、现代建筑”三大传统产业入手,逐个制定创新转型行动方案。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契机,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产业,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在“3+3”产业中深入推进企业创新能力体检工作,建立适合企业科技创新的个性化研发决策系统、研发要素系统、研发绩效系统,突出绩效导向,优化研发资源配置。根据企业实际创新需求,帮助企业明确创新目标,建立创新规划,确定创新方向,细化创新路径,补齐创新短板,增加研发投入,建立适合企业创新的研发体系。

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转化链。以培育“独角兽”企业、上交所“科创板”企业、标志性科技成果为目标,延伸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建立“独角兽”企业、上交所“科创板”企业培育库,补齐企业核心关键指标短板,逐步形成“独角兽”培育企业、“科创板”拟上市企业队列。深入开展“百博进百企,名企进名校”、“百企高校院所行”等活动,推进政产学研金合作,深化上海教委科发中心、江苏技术交易市场的合作对接,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采取小分队产学研活动和重大产业(项目)专题产学研活动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加大企业技术需求的挖掘和分析,提升靶向解决企业具体技术难题的能力,切实提升产学研合作成效。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加强生物医药、大健康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人才精准对接。

科学技术局年工作总结与年工作计划

推进万众创业载体建设。扎实推进创业载体建设,不断丰富全线创业载体。推进载体布局建设。持续推进区镇创新创业载体全覆盖建设,构建多元结构层次丰富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謇公湖科创中心、复旦复华科技园建设。全力推进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大与高校院所合作,巩固前期与同济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等院所建立的合作关系,尽快实现项目落地。临江生物医药科创园要进一步厘定发展目标,争取建设生物医药细分领域的国家科学中心。发挥研究院服务中枢作用,围绕企业创新要素资源,广泛集聚专业化骨干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建设集创意开发、人才培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科技大市场等为一体的“一站式”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创新载体的绩效管理,载体建设从数量扩张向绩效提升转变,制定载体建设的绩效评价体系,财政扶持资金与载体的运行绩效挂钩。丰富创新服务内涵。鼓励骨干企业牵头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以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加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xx示范区和省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农业星创天地和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农业科技推广作用。力争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和省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实现突破。进一步强化现有各类载体的服务功能、强化服务能力,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咨询、提供研发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产品设计服务和技术成果,提供产品性能的检测、提供员工的技术培训等系列服务。

科学技术局年工作总结与年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企业培育。从年初开始摸排了100家企业作为今年的高企培育申报对象,列入“小升高”企业培育库,指导企业对照高企申报条件,对企业专利、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完善,组织专家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预审。今年以来,累计组织300家次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研发经费归集业务培训。

二是加强核心技术挖掘布局。组织多家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对60家企业的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加强企业专利布局,开展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等高端知识产权服务。在六个园区分别举办了六场知识产权专题培训会,全市近100高新技术企业、高企后备企业、“金、银、铜”牌企业参加培训活动。今年以来,有20个企业通过了省知识产权绩效评价,6个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科学技术局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调研、“两增两送”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园区、乡镇、农村,了解企业发展情况、科技需求,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努力培育创新主体。出台了《xx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xx县人才创新券实施细则》《打造“创意谷”(科技类)实施细则(试行)》,兑现科技政策奖励资金990万元,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今年以来共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净增3家,累计达到29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达到110家。同时,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省专利示范企业各1家,认定市高新技术企业4家,认定市级以上农业科技企业2家,认定市级研发机构4家,认定市专利示范企业5家,有效增强了我县科技型企业总体实力,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同时,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321件和41件,同比分别增长291.8%和124.2%;鼓励企业使用创新券,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今年以来共发放创新券157.5万元。

科学技术局年工作总结与年工作计划

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9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6.22%,在南通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二,完成南通“四个全面”考核计划目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为38.0%,超南通“四个全面”考核任务28.0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为2.66%,县市区排名第四;提高幅度为0.03个百分点,排名第三。

全年共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91家,根据目前获得的公示信息,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1家,全市高企数量达到156家,超额完成南通“四个全面”考核工作任务。

累计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80个(不含创新挑战赛达成的合作协议),完成考核任务的103.9%。

全年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3个,2个省企业院士工作站,已完成南通“四个全面”考核任务。

1-10月全市专利申请完成6854件,pct申请完成106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8.51件/万人,提前完成南通“四个全面”考核任务。

科学技术局年工作总结与年工作计划

打牢研发投入基础。以加大企业研发投入为基础,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的各项活动都直接或间接与科技投入有关,企业研发投入已成为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多措并举打牢企业研发投入基础。一是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通过实施企业研发投入补贴政策,科技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加大落实上级科技政策力度,激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二是拓展企业研发投入来源。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争取财政科技资金的支持。进一步扩大科技金融覆盖面,增强“苏科贷”对中小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探索建立科技专项基金,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充分发挥产业+平台+资本的资源整合优势,完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三是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全面落实省降低企业负担28条政策。

放大科技产出成效。以提高科技产出数量和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壮大科技企业队伍,提升科技产出质量。一是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补充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做好与招商部门衔接,把新落户科技型企业及时纳入培育库管理,按照高企认定标准提前进行分类辅导,制定高企申报计划,充实高企后备资源。树立科技创新导向,制定科技型企业新产品产出、研发机构建设、知识产权拥有情况、科技人才引进等量化评价指标,实施创新“积分管理”,开展“创新型领军企业三十强”评比活动,充分发挥领军企业示范带动效应。二是提升企业专利质量。调整完善专利资助范围及资助标准,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导向,进一步优化调整专利申请结构,突出专利质量的提升,积极推进高质量专利的挖掘布局工作,引导企业开展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培育形成“杀手锏”产品;建立产业链创新与专利供需平台,通过企业与高校院所及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合作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平台;在企业中推行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有明显技术优势的重点企业和园区,重点在“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方面吸引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加速落地转化。紧盯国防科技成果产业化方向,大力引进一批“军转民”“民参军”式的重大军民融合产业项目。

区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今年以来,区科技局以聚力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为引领,紧紧围绕全省三大科创高地及全市“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创平台建设,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培育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创新资源汇聚,提升区域创新氛围,持续释放科技创新“幂数效应”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积极推动x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中展现科技担当。

一、亮点工作。

(一)荣获省科技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再获省年度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优秀单位。全面推进各项科技创新工作,组建“夺鼎”工作专班,逐项对照评选要求分析研究,谋深落细行动方案,全程跟进评选过程,多次赴省科技厅对接汇报,畅通信息,借势借力成功夺魁,率全市之先夺得省“科技创新鼎”,全省仅x个县(市、区)获此殊荣。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x%,增速排名全市第x。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行动,编制五年行动计划,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和属地镇街攻坚目标,新增第一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x家,审核推荐第二批x家,预计全年完成数超x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在库企业数突破x家,均创历史新高。

(三)省级高新园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以x经济开发区东片发展园区为依托,以生命健康小镇特色产业为基础,全面推进x生命健康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加速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园区空间布局优化。从严从细对照创建标准要求,会同开发区、高教发展中心等组织召开园区创建方案研讨会,经多轮论证修改,编制完成《园区创建总体方案》,目前方案已由区政府行文上报市政府。

(四)科技生态进一步优化。做实产业创新服务,发挥眼镜、智能锁具等省级创新服务综合体作用,成立智能眼镜产业技术联盟,组建智能锁具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引进专业质量检测机构威凯公司,落地省级智能锁产业标准服务平台。做细科技人才服务,通过编制政策汇编包、设计情况排摸表、完善科技人才库、搭建平台中介网、筹办创新创业赛“一包一表一库一网一赛”五个一模式精细编织服务网,浙大研究院叶志镇院士x支团队入选市级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做活科技金融服务,发行全国首个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帮助我区x家企业x项技术产权获x万元融资,并通过财政补贴、中介机构让利等方式降低最终年化率至x%,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五)科技领导体制机制坚强有力。成立并实体化运作科技强区领导小组、区人才和科技咨询专家委员会,举办人才和科技发展大会,拟定《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和创新首位战略,聚力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的实施意见》,制订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专班方案,组建五大攻坚组,明确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x项任务清单,切实形成科技部门牵头抓总,x多家成员部门高效协同的科技工作机制。

二、2022年重点工作。

(一)充分激发科创主体活力。一是做好高企申报后半篇文章。集聚税务、财政等部门合力强化申报材料指导,同时聘请专家实行“一对一”针对性辅导,提高高企申报率,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x家,其中规上企业超x家。二是做实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在现有企业研发机构后备库基础上,重点辅导华联机械、天球电器、兴机电器、百珍堂x家单位,力争实现省重点企业研究院零突破,新增省企业研发机构x家以上。三是做优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以实施区级重大科技计划攻关(含“卡脖子”)为重要抓手建立项目后备库,择优遴选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力争国家级项目申报x项、省级项目申报x项立项x项以上。协助锁具龙头企业合作申报数字化安防和物联网融合项目,完成智能安防创新联合体建设,谋划推进生命健康、智能眼镜等其他优势产业申报创新联合体。

锁具综合体落地与威凯检测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实现智能锁具产业全链条本土化,确保完成场馆改造升级并投入使用,全年引进创新项目和服务机构x家以上、开展合作科研项目x个以上。

(三)迭代升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以x科技大市场x版为核心载体,打造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孵化”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中心,搭建技术交易系统、企业数字化创新服务系统、区域科技创新管控系统三大功能模块,集成专家库、成果库、需求库等六大数据库,强化科技成果中试、孵化、加速等成果落地保障,常态化推进技术经纪人培训会,探索科技经理人制度,健全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全年力争培育高水平、专业化技术经纪人x人以上、科技中介x家以上,带动实现成果转化落地超x项、发明专利产业化超x项、科技成果成交额超亿元。

(四)走出科技金融“新路径”。总结提炼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经验,争取全国推广,建立科技企业技术产权融资储备库,发行第二单技术产权证券化产品。深化推进科技金融中心建设,优化“镜新贷”等金融产品,为科技企业开辟融资绿色通道,帮助企业争取贷款超亿元。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会、融资洽谈会,形成“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实体企业”信息无缝衔接。

(五)涵养科技人才“蓄水池”。搭平台拓渠道,加快集聚科技领军型人才。开展专班化服务,组建青科孵化器服务专班,有力支撑青科基金落地、人才及项目招引。大力推进重大人才特支计划,全年力争培育市科技创新创业人才x名以上、海外工程师海外智力项目x个以上、市高水平创新团队x个以上。

科学技术局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一)实施重大科研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紧盯自治区传统产业升级、特色产业品牌、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提档等“四大产业工程”,以沿黄科技创新改革实验区建设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自治区重大、重点研发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实施,联合区内外企业、院校集中攻关,重点围绕铝基新材料、锰镍及其上下游、精细化工、新能源、枸杞深加工等五大产业集群集中攻关,支持产业链延伸和向高端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深化科技创新引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及中卫市、县委、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围绕创新发展的优先领域、重点任务、重大项目,与县发改、财政、工信、工业园区密切配合,将我县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明确安排的1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支持重点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创新后补助等政策落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力争2020年全社会r&d投入达到3亿元以上,投入强度达到1.8%。

(三)搭建创新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紧盯自治区已经召开的“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和科技部与宁夏科技会商会议确定的政策支持导向,进一步利用好东西部交流合作平台,争取科技厅大力支持,引进科技型企业、科研平台、科技人才和团队、科技成果落地中宁。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家发展的良好环境,吸引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引导创新创业人才聚集,把中宁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四)推进农业科技惠民,为脱贫富民提供支撑。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扎实推动自治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撑作用,针对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科技短板,加大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实际,抓好选派的20名科技扶贫指导员和31名“三区”人才的管理服务工作,全方位开展科技服务、新技术推广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喊叫水、徐套、太阳梁等贫困地区农民技能素质,以创业式扶贫带动产业发展。

科学技术局自查报告

我局财务室的计算机是保密重点部门,针对这个重点部位,科技局加强管理,确保不出现泄密问题。在财务室管理上,我们对于财务资料建立财务档案,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进行审查存放,除了财务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的查阅,如因特殊原因需要查阅,必须经分管领导签字同意。

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办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狠抓设施蔬菜建设和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初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我办制定的任务指标。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全年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2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3.6万吨,蔬菜总产值达5040万元。

2、在全县指导新发展设施蔬菜700亩(其中日光温室350亩,春秋大棚350亩)。

3、牵头组织成立了xx县蔬菜协会。

4、建立本地蔬菜批发市场工作目前正在选址洽谈中。

5、对于基地蔬菜进社区工作,今年我们在对全县小区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后,在部分小区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6、根据农时季节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全年培训菜农1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

7、对全县蔬菜基地进行蔬菜质量安全跟踪检查,确保我县本地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山西省百万棚设施蔬菜行动计划出台以来,设施蔬菜建设就成了我办每年的重点工作。今年,为完成市农委给我办下达的新建700亩设施蔬菜基地的建设任务,我办多举措推动,全方位引导,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典型带动”的模式来推动我县设施蔬菜生产的发展。截止20xx年底,已顺利完成700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任务。全县设施蔬菜面积累计达到3300亩,设施蔬菜产量达1.4万吨,设施蔬菜产值达3080万元,设施蔬菜收入占蔬菜总收入的61%。设施蔬菜从业人员达1600余人。设施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县的北留、润城、东城办、西河、白桑、次营等乡镇。设施蔬菜基地的建设,对我县蔬菜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农户从事设施蔬菜生产的积极性,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00—400个。

设施蔬菜建设作为一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基础性工程,我办始终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推动发展。20xx年,我们紧紧抓住从上到下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的契机,坚持高起点定位,园区化布局,走规模园区建设之路。今年全县新发展的700亩设施蔬菜基地,大都是集中连片建设,规模较大的主要有:xx县安鑫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xx县鲜惠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xx县丰硕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xx县皇城相府生态农业园,xx县鑫农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xx县丰农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xx县喜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xx县南树设施蔬菜园区等。规模园区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园区自身的生产效益,而且增强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今年,我们在园区建设方面遵循“高标准、严要求”的方针,全面提高我县蔬菜园区的整体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在已建园区中,我们通过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和强化内部管理来提升园区的标准化水平。同时,我们按照《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围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五化”建设标准来指导我县蔬菜标准园区的创建工作。20xx年,我县被上级部门成功认证部级蔬菜标准园1个(xx县丰硕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园区);省级蔬菜标准园1个(xx县鲜惠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区);市级蔬菜标准园2个(xx县金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示范园区、xx县皇城相府实业有限公司生态农业区)。

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我办从上到下高度重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今年,我们采用不同形式对蔬菜基地进行质量安全监管。一是通过开展专题技术培训会、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基地、菜农宣传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二是在全县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基地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督促菜农对“五簿”(种植基本情况登记簿、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记录簿、投入品进货情况登记簿、投入品领用发放登记簿、农产品销售情况登记簿)进行认真记录,全方位抓好产前、产中、产后的蔬菜质量安全工作。三是结合市纪委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我办技术人员分点包片,每月至少一次深入所包基地,严查生产过程中有无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并每月将检查结果填报在《xx市食品安全责任监督网格化信息系统》中。四是每个节假日来临之前,我们都对全县蔬菜基地进行巡查和重点抽查,确保蔬菜生产源头的安全。今年,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我县蔬菜园区中随机取样30余个进行检测,无一例超标,合格率为100%。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蔬菜产业化进程,增强本地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增效、菜农增收。今年2月份,我们连续召开了几次基地负责人座谈会,针对成立蔬菜协会进行深入探讨,以寻求解决菜农在蔬菜生产中遇到的技术、信息、蔬菜销售和物资供应等方面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经过几个月的组织、筹备、宣传等工作,由我办牵头,成立了xx县蔬菜协会。全县14个蔬菜基地,48名菜农首批加入了蔬菜协会。协会成立后,将从技术指导、销售、生产资料供应、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等菜农最迫切需要帮助的方面为菜农服务,逐步引导菜农进行标准化生产,从而带动全县蔬菜产业的更好发展。

为改善我县蔬菜品种结构,提高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今年我们从山东寿光、省农科院等地引进了蔬菜新品种5个:步利塔(茄子)、德澳特302(西红柿)、法拉利(西葫芦)、津园11号(黄瓜)、瑞克斯旺36—76(辣椒)等,这几个蔬菜品种今年在xx县鲜惠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区内进行了试验,均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特性,明年就可以推广全县。

我们在部分蔬菜园区内推广了几项高产增效新技术。分别是:集约化育苗技术;平衡施肥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膜下滴灌、防虫网、遮阳网、杀虫灯等无公害蔬菜栽培配套技术。

为加快我县设施蔬菜建设步伐,今年我们根据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对于新发展的设施蔬菜园区,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对园区进行不同级别的资金补助;对于今年新建的日光温室和春秋大棚,在年底验收合格后,我们分别给予日光温室每栋(0.5亩)5000元和春秋大棚每栋(0.6亩)3000元的补助。对于老基地,我们在资金上给予适当的巩固性补助。

为促进我县蔬菜基地健康持续发展,今年,我们为全县规模较大的蔬菜生产园区统筹配备了1名技术人员,对于规模小的园区根据地理位置,2、3个园区配备1名技术人员,年底给予园区技术员一定的工资补助。

蔬菜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今年我们结合农时季节,采用多种方式对菜农进行培训,全年培训菜农1000余人次,发放蔬菜栽培技术资料2000余份。

科学技术局半年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五中、六中全会和县委、县政府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企业主体、产业布局、工程模式、集成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建设创新型都安为统揽,积极推进科技产业化、创新自主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全县科技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一、以科技行动为重点,集中全力抓项目。

把项目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生命线,依托项目,推进创新,提升产业,促进发展。一是实施科技富民推进行动,促进科技兴农。安排实施水稻和玉米高效规模种植新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都安山羊品种改良与养殖技术示范、葡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安阳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中药材新品种引进示范等科技兴农项目6项,引进推广农业名特优新品种、新技术16项,新增产值1000万元,农民增收500万元。二是实施产业化科技推进行动,促进科技兴工。安排实施高档黄酒研制与开发、野生毛葡萄酒降酸关键技术攻关与新产品研发等科技兴工项目2项,新增销售收入800万元。

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坚持整合资源,上下联动,深入研究国家、省、市的政策,积极向上申报争取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局争取到自治区、市项目8项,其中自治区级项目5项,获得项目资金支持113万元,市级项目3项,获得项目资金支持20万元。

二、以试点示范为先导,整合资源抓创新。

把科技试点示范作为推进科技工作的重要手段,以试点示范带动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一是开展特色产业集约发展试点示范。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发展,在地苏乡建立了“都安山羊品种改良与养殖技术示范基地”。基地的建成标示着都安山羊科技品改工程又翻开崭新的一页,基地借鉴广西咪咩波尔山羊有限公司与贵州晴隆模式结合,开展山羊科技品改示范,分别从山东、河南及广西咪咩波尔山羊有限公司引进被称为世界“肉用山羊之王”的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品种进行杂交改良,有效解决了我县山羊品种生长慢、体型小、成品率低等问题。基地现种植牧草200亩,山羊300头,基地的建成,为我县打造“百万只山羊养殖基地县”打下坚持的科技基础;在澄江乡八仙社区建立了“葡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将建成以示范推广1000亩“桂葡1号”两性花毛葡萄改良种;研究酿酒葡萄疏花疏果、绿色食品病虫害综合防治、避雨栽培、降酸、配方优化施肥和节水滴灌等配套栽培技术措施;通过推广应用以上技术集成,全面提高酿酒葡萄原料的质量,从而制订出两性花毛葡萄新改良新品种“桂葡1号”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为一体的投产综成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建设三个,建成两性花酿酒葡萄新品种原料生产核心示范基地100亩,产年原料果160吨以上,优果率达到90%,原料浆果各项理性化指标符合葡萄酒酿造企业酿制中高等级葡萄酒的要求。以健全和完善山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和科技培训,使农民掌握先进适用的酿酒葡萄生产栽培技术,获得及时的市场、技术信息为目的的农村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一个。整合科技资源,开展科技攻关,加强种养殖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集成研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二是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点示范。在安阳镇、高岭镇、地苏乡、澄江乡、大兴乡建立“水稻和玉米高效规模种植新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开展玉米免耕、秸秆还田、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密度等技术种植集成示范3万亩,引进推广的新品种桂单589、正大619、迪卡008等玉米杂交良种亩产超550公斤。今年以来,共计向项目区农户发放优质玉米杂交种子600公斤,化肥3000公斤,开展新技术培训5期,受训群众500多人,发放各类生产资料1000多册;在安阳镇益梨社区建立“安阳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项目将建成以整合设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等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形成新农村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开展100亩无公害生产示范;引进、推广蔬菜优良新品种5个;集成推广高效低耗无公害瓜菜滴水灌溉栽培技术;设施农业瓜菜生产模式研发,开展有土与无土栽培瓜菜的水肥控制技术、用药技术、高产技术与科学化田间管理技术对比,探索有土栽培与无土栽培增产、减药、节水、省肥“一年四糙瓜菜”(两糙哈密瓜,一糙西瓜,一糙青瓜或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为一体的建设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和科技培训,使农民掌握先进适用的无公害瓜菜标准化栽培技术,获得及时的市场、技术信息。今年引进试种的“丰蜜二号”哈密瓜生育期95天,肉质爽脆清甜,中心平均可溶性因形物含量15.36%,商品瓜率96%,平均商品瓜单瓜重1.53kg,折合1783.7kg/亩,亩产值9000元;在高岭镇、地苏乡建立“中药材新品种引进示范”。项目根据新农村科技示范试点其岩溶山区山脚宜林宜草地带的资源,继续引进适销对路且国内外市场短缺的中药材鸡血藤10000苗,在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地苏乡大定村和高岭镇建立了2个鸡血藤人工种植科技示范基地,为培育新农村示范试点新的增长极提供了产业支撑。三是开展重点企业科技创新试点示范。重点指导和支持县内企业申报国家专利,开展新产品试验、检测和鉴定,实施企业技术改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今年以来,都安密洛陀公司的野生毛葡萄酒降酸关键技术攻关与新产品研发及宏慧黄酒公司的高档黄酒研制与开发项目分别得到自治区和市项目资金支持20万元和10万元。四是开展工业集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为进一步加强全县知识产权工作,提高县内企业创新能力和全县科技人员、科技管理干部专利申请方面的知识水平,推进专利工作科学发展,今年10月,我局组织永鑫公司、密络陀公司、宏慧黄酒公司、都安虹达桑菌科学种植专业合作社、建兴公司等5家企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5名到河池市参加《河池市专利申请培训班》。1-9月,全县专利申请量7件。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2项。授件量4件,授权专利均为实用新型专利。另有3项专利正组织申请中,年内完成申请专利10项,比去年增长25%。

三、以宣传活动为载体,面向基层抓科普。

把科普宣传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重要手段,按照扩声势、创特色、增影响的原则,扎实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一是广泛开展科普集中宣传活动。今年11月,在组织参开展了的以“关注公众安全健康,建设和谐生态社会”为主题的“十月科普大行动”中,我局组织技术员深入企业、合作社、种养专业户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收集疑难问题,并在县科技局培训室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2期,培训企业职工100名;在县城文体广场通过科技成果展览、开展科技知识咨询、赠发科普资料等形式,开展科普集中宣传。共展示科普板报展板8幅,接受群众咨询500多人次,赠发科普资料1万余份。二是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多个部门和单位先后深入到全县各个乡镇,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把科技法规、专利知识、实用技术和科普知识送到广大农民手中。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我们结合实际,为县城各中小学、县级机关和部分乡镇赠送《抗震救灾科普知识》读本2500余册。三是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今年5月,组织开展了以“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的都安瑶族自治县知识产权宣传周,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方面的典型企业、人物进行了重点宣传,全县上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四是加强科普基地建设。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注重衔接课程,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相互结合,全方位、系统地为青少年学生创造了享受科技教育平台。目前,中心建立科技活动场500平方米,设有计算机40台、四驱轨道车40套、汽车模拟驾驶1套、天文望远镜一台、光电星象仪一套、日月地运行仪一套、世界钟一套、小气象站有机包埋标本一套、智能机器人套装4套、小机床10套等科普活动设施一应俱全,今年,中心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成为河池市首个自治区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今年十月,中心申报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及机制建设”项目得到市级科技项目经费支持5万元。

四、以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宗旨,统筹兼顾抓防震减灾工作。

加强地震应急系统建设工作。一是起草并报县政府下发了《都安瑶族自治县地震应急预案》,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在不断完善,地震局内部也制定了详细的地震应急预案。二是起草并上报了《都安瑶族自治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各种相关。三是落实并举用了宏观观测点,聘请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观测员,并与其签定聘用合同,为其配备观测仪器、记录表等;完善了“三网一员”防震减灾体系,每个乡镇都配有防震减灾分管领导、防震减灾助理员,防震减灾分管领导都由乡镇党委或政府副职兼任,每个行政村(社区)的村主任担任地震知识宣传员和防震灾情速报员;落实地震紧急避难场所。四是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结合科技活动周和科技下乡活动,展出防震减灾知识挂图和赠送地震灾害防御知识小册子;起并报县政府下发了《都安瑶族自治县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方案》。做好震情上报工作。今年以来,我局认真实行值班与震情上报工作制度,今年两会及国庆长假期间,累计向市地震局、县委、县政府上报“零报告”28期;板岭乡永仁村发生ml3.0级地震后,向县政府上报震情汇报6期。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切实把“2.28”地震震后应对工作落到实处。202月28日上午10时57分,我县板岭乡永仁村(北纬:24.44,东经:108.09)发生ml3.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我局立即启动有感地震应急响应,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切实把震后应对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了震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了社会稳定。1、快速反应,措施得力。年2月28日上午10时57分,我局接到河池市地震局震情报告:我县板岭乡永仁村(北纬:24.44,东经:108.09)发生ml3.0级地震。接到报告后,我局第一时间形成文字材料汇报县委、县政府,及时与三只羊乡、板岭乡、下坳乡政府联系,调查周边各村屯情况,密切监视震情发展。即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本部门参与防震减灾应对工作,于当天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现场地震调查工作。成立了以地震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科技局副职领导为副组长,科技局机关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防震减灾工作小组,制定了震情应急保障方案,指派专人负责地震短临跟踪、密切监视震情。一是措施到位。坚持实行由局领导带班,双人双岗震情值班制度,24小时领导带班的值班、值宿工作机制,累计落实应急值班46人(次)23天;二履行职责。地震发生后,我局切实担起自治县“2.28”地震防震减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协同区、市地震工作部门开展震情分析、判断地震趋势,组织地震后宏观异常观测,与上级地震部门保持联系,汇集、上报震情灾情和防震减灾进展情况,及时将地震情况情况汇报县委和县人民政府。2、稳妥处置,工作到位。为详细核实震区震情灾情,遵照谢志刚市长的批示要求,我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分别于3月1日、3月2日和3月14日,配合区、市地震工作部门,分别深入三只羊乡上年村、板岭乡永仁村进行现场调查,开展台基勘选与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实现了与自治区监测台网中心信号的联通,脉冲标定正常。现场调查工作中,我局联合区、市地震工作部门向学校老师和当地村民宣传防震避震知识,指导群众做好可能出现的余震的预防工作,消除了群众恐慌心理,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不折不扣抓技术转移。

今年以来,我县科技部门按照《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加速技术转移、促进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结合,推动产学研联合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措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促进了县域科技创新。一是能过“科技兴工”项目促技术从高校向企业转移。《野生毛葡萄酒降酸关键技术攻关与新产品研发》项目实施以来,密洛陀野生葡萄酒专业酿造企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开展科技合作,就野生毛葡萄酒降酸关键技术攻关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开发新产品以及建立实习科研基地等达成了共识并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毛葡萄科技示范推广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今年1月,我县科技部门成功协办《糖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共性技术推广应用技术交流会》,会议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组织全区糖厂到我县永鑫糖业有限公司召开现场交流会,推广永鑫糖业有限公司“糖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共性技术”,该技术实现了生产零取水、标准煤耗达到3.843%、白砂糖产品质量一级品率达到99%以上,预计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通过“科技兴农”项目促技术从科研院所向当地农户转移。()实施的“玉米”“葡萄”、“大棚瓜菜”、“中草药”、“山羊”项目中,分别从广西玉米研究所、广西葡萄与葡萄洒研究所、广西蔬菜研究所、广西花红药业、广西咪咩波尔山羊有限公司引进推广农业名特优新品种、新技术16项,向当地群众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魅力;以实施城乡风貌建设为载体,在登金移民点建成智能双向视频咨询诊断服务系统,当地种养专户能通过视频与专家对话,生产技术难题直接得到专家的诊断与解答。

六、以强化执行为保障,紧扣中心抓工作。

把全面贯彻执行县委、政府决策,强化内部管理作为抓好科技工作的根本保障,健全单位管理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六中全会和县委、县政府会议精神。组织职工学习相关文件材料,准确把握会议精神实质;结合工作开展讨论,统一全局思想;切实解放思想,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用以指导全县科技工作。二是认真抓好联系点工作。落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员;做好“走千村访万户”活动;狠抓计生工作。认真开展帮村生产技术指导工作,指导安阳镇益梨社区做好抗震救灾、村两委换届选举、农村医疗保险、安全信访稳定等工作。三是认真抓好各项共有工作。积极做好单位绿化美化工作,认真整治卫生死角。加强档案规范管理,本局把档案落实到专人专处管理。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信访稳定等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科学技术局半年总结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兰坪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有关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有关精神,紧扣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科学规划发展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项目为引导,巩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积极探索农业体制改革与创新,加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全面完成上半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全面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xx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xx年上半年经济总收入达47572万元,比上年同期40918万元增6654万元,增16.26%。农民纯收入总额2568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20672万元,增5008万元,增24.23%。人均纯收入1431元,比上年同期1163元,增268元,增23.04%。主要得益于以下措施:

(一)狠抓农业科技推广,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确保“小春损失大春补”

20xx年小春总播种面积19.766万亩,较上年同期19.6066万亩增0.1594万亩,增幅0.8%,但由于受持续旱灾影响,产量只达2.4209万吨,较上年同期2.4505万吨减0.0296万吨,减幅为1.2%。20xx年大春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6.1万亩,其中:水稻面积3.4万亩,玉米面积13.2万亩,优质食用豆8.99万亩,(其中:大豆面积5.47万亩,芸豆2.46万亩,其它杂豆1.06万亩);高山优质杂粮1.97万亩;马铃薯1万亩(其中种薯基地400亩);药材5万亩;蔬菜0.5万亩;辣椒1万亩,以及2630亩红高梁种植试验示范,(其中:石登1250亩、营盘80亩、通甸500亩,河西800亩),为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力争“小春损失大春补”创造了机遇。

2、积极调运农用物资,确保基础保障。

一是不违农时,及时足额就位全县大春生产所需的水稻种、玉米种、农药、肥料、农膜等农用物资。共就位玉米杂交良种301吨,农膜205.5吨,大棚膜10吨,水稻良种20吨,油菜种500公斤,大正金时豆9000公斤,芸豆29500公斤,水稻良种“滇屯502”公斤,生物药材种子2100公斤,各种肥料224吨;其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肥料64000公斤和高稳产农田建设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肥料160000公斤。

3、强化科技支撑,狠抓高产创建和示范样板。

20xx年共推广杂交良种20万亩,比上年增15%,其中玉米杂交良种13万亩、水稻良种3万亩、脱毒马铃薯4万亩;实施玉米地膜覆盖8万亩,比上年增14.3%;电脑农业5.5万亩;玉米高产创建3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1万亩,水稻高产创建1万亩,杂粮高产创建1万亩,地膜覆盖玉米12万亩;间套种15万亩,示范样板1.6万亩,玉米、水稻、杂粮、马铃薯示范样板1.6万亩。

4、测土配方施肥取得新成果。

20xx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万亩,(其中玉米12万亩、水稻2万亩、马铃薯1万亩)以及2.2万亩配方肥的推广(水稻8000亩、玉米11000亩、马铃薯3000亩),同时在全县8个乡镇测土配方施肥田间示范安排实施完成同田对比测产点8点。小春完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70000亩,施用配方肥面积马铃薯3000亩,小麦7000亩,肥料用量370吨。化验室完成土样51个、306项次,植株、籽粒样84个,252项次,共化验样品135个,558项次。

(二)生物产业蓬勃发展。

20xx年计划全县完成新增50000亩的任务目标,截止目前已完成35987亩,其中秦艽26000亩,木香3200亩,续断1250亩,桔梗2077亩,其它3460亩。完成30个蔬菜大棚的修复及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中央财政支持农业蔬菜项目、云南省生物产业园区示范基地等项目的申报工作。

(三)狠抓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提高病虫防控效果。

截止6月30日,我局共开展了小春19000亩小麦条锈病、18300亩蚕豆蚜虫及3500亩蚕豆锈病、8300亩小麦蚜虫、2600亩蔬菜蚜虫、1300亩蔬菜根肿病、2700亩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为小春作物病虫害发生挽回损失1100吨,同时对5800亩的大春水稻螟虫、1000亩的水稻粘虫、3100亩的玉米粘虫进行了指导防治,将病虫害发生损失降到最低点,切实为20xx年稳粮增收提供了保障。

(四)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全县总人口2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4.9万人;20xx年任务目标是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7500人,目前,已完成了15500人,其中,转移到省外的有10075人,占65%,转移到县外省内的有2325人,占15%,转移到县内的有3100人,占20%,全县劳务输出累计创收达11625万元(平均按5个月计算,月收入每人按1500元计算)。

(五)强化农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

半年来,我局始终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工作目标,切实纠正农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上半年共办理登记注册160台拖拉机,转籍11台,过户19台,共转移培训农机驾驶员和操作手101余人,阳光工程受训人员150人,安全责任书签订率达100%,共完成购机补贴项目资金14.44万元。共录入农机具120台,受益农户共计119户。“六月安全生产月”期间共出动监理车16车/次,编写板报5次,张贴标语120余条,悬挂横幅16条,发放农机手操作手册1200余册,安全宣传材料1000余份,宣传画报1000余份,电视报道四次,由于今年的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提前部署,认识到位,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了广大农机手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六)乡镇企业经济运行良好。

1至6月,全县乡镇企业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突破口,着力培植龙头企业,巩固规模企业,发展骨干企业,以吸纳城镇下岗职工,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为目的,各项经济指标均比去年同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总产值累计完成31478万元,其中工业企业累计完成16178万元;营业收入累计完成29041万元,其中工业企业累计完成14079万元;利润总额累计完成2674万元,其中工业企业累计完成1429万元;上交税金累计完成2849万元,其中工业企业累计完成1003万元。劳动者报酬累计完成3266万元,其中工业企业累计完成1147万元;企业单位数112个,其中工业企业52个。期末从业人员数3531人,其中工业从业人员数1798人。

(七)养殖业生产健康发展。

截止目前,全县大小牲畜存栏达到50.3万头、只,与去年同比增长0.2%(下同);全县大小牲畜出栏达到8.14万头、只,增长2.5%;肉蛋总产量达到2467吨,增长2.8%。畜牧业产值达到2.498亿元,增长6.3%,畜牧业经济收入9530万元,增长14%。并通过实施季节集中免疫、日常补免和开展动物免疫整村推进工作,全县实现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八)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是积极在农贸市场开展蔬菜检测工作。上半年共检测蔬菜叶菜类、葱蒜类、水生类、根茎类、苷蓝类及其它类538个样品,其中合格蔬菜样品527个,不合格的11个,合格率97.96%;二是加强屠宰检疫工作力度。共检出病害猪40头、禽77羽;屠宰猪36144头,牛45头、羊561只、驴1匹、禽97973羽,检出病害猪16头、病害禽44羽,检出的病害肉均按《病害肉及其它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作了无害化处理,为我县群众吃上“放心肉”把好了关口。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执法和宣传力度。截止6月30日,全县共开展农产品市场检查整治工作5次,配合县食安委开展食品市场检查整治工作3次。深入各大超市、生猪定点屠宰场、养殖场、县城、金顶农贸市场,以种养殖环节、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畜禽屠宰环节、农药、兽药、饲料销售门市等为重点,以水果、食用油、米、面、蔬菜类、乳制品、水产品和肉制品等为重点品种进行了集中检查,并派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动物卫生监督所、种子管理站、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等站所共14名农业科技专家、1辆农业科普宣传车、1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车、在县民族文化广场设立了5个宣传咨询台、向过往群众认真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九)科普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以金顶“二月会”为契机,组织相关站所,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展示展板67块,发放科普宣传资料10000余册(份),接受群众咨询18人次。并完成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等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期,受训人数达500余人。

(十)不断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和村级财务审计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面推行涉农收费公示制度,坚持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制,强化“一事一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有效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二是认真开展村级换届财务审计工作。完成对全县八乡镇105个行政村(社区)村级换届财务审计工作,审计资金总额为3380.59万元,涉及村干部318人。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认真排查土地纠纷。四是积极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项目申报和验收工作。

(十一)着力抓好项目申报和实施。

1、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项目:投资284.4万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623亩,完成农田水利引排灌溉沟渠23千米,其中三面光19千米和预制品“u”型槽安装4千米,完成增施有机肥、山基土、堆沤肥、磷肥等农艺措施面积5623亩。

2、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项目:完成金顶镇、通甸镇、中排乡、河西乡等四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与办公设施购置,项目完成总投资110万元。(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央财政资金88万元和地方配套资金22万元)。

3、畜牧产业项目建设情况:一是总投资500万元,中央投资200万元的现代农业生猪产业项目涉及2个乡镇、10个示范村、150户农户和2个生猪养殖场,目前正在组织实施。二是总投资300万元,中央投资110万元的20xx年生猪标准化项目。(共扶持5个生猪养殖场)三是中央投资100万元的草原生态绩效考评资金畜牧业发展转变项目》,计划在河西乡大羊场建设牛圈50户,种草2000亩。同时还加大了对规模养殖场(户)的资金投入,在全县规模养殖场(户)总计投入了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资金110万元,截止目前全县养殖重点户由去年的4750户发展到今年的4960户(增加210户),其中养猪2347户、养羊1402户、养牛401户、生态土鸡及肉蛋鸡养殖810户。规模养殖场由去年的.103个场发展到今年的123个,(新增20个场)其中养猪场62个、养牛场11个(其中牦牛养殖户5个场)、养羊场27户、生态土鸡及肉蛋鸡养殖23户。

4、科技项目:上半年共申报项目19个,其中:国家级科普项目3个,省级科普项目5个,科技计划项目4个,州级科技计划项目7个。申报各种认定14个(名),其中:云南省优质种业基地认定2个,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云南省科技特派员认定1名,云南省农村科技辅导员认定4名,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认定2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认定2个,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名。目前,已争取项目资金5万元,其他项目评审均为待定,但所有项目申报材料质量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

5、村集体经济组织项目:20xx年我县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申报项目为中排碧玉河和兔峨江末,项目扶持资金共计20万元。在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同时,积极准备对金顶金龙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项目进行项目验收,对项目完工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差、装备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抗灾能力弱,全县相当一部份地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靠天吃饭,雨养农业的生产现状,粮食持续稳定增长的压力很大,畜牧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产业化程度低,分散经营仍长期存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比较突出。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严重滞后。龙头企业少、规模小、效益差、辐射带动能力弱、产业发展与供销矛盾突出、支撑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较少。

(三)投入不足。农民自我投资能力弱、投入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际需要,粮食生产能力的发挥仍然受到制约。

(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压力大。随着动物及其产品的跨区域流动加快,周边县区动物疫情时有发生,给我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今后工作的侧重点和目标。

(一)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保障粮食安全。一是努力提高实用增产技术措施的组装应用水平。在玉米种植上主要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杂交种三项技术推广;水稻上主要采取旱育稀植、规范化条栽、水稻良种推广;二是认真实施好高产创建工作,做好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辐射区的建设工作,通过高产创建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群众科技意识和种粮水平;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层层开展各项实用技术、新技术的培训宣传,把高产关键技术普及到广大干部群众中去,做到良种、良法结合,良壤、良制配套,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四是强化管理,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把病虫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为粮食增产打下坚实基础;五是认真做好农用物资的市场监管工作,杜绝假、伪、劣农资进入市场,防止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二)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农民持续增收的切入点。一是大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按照“东西两杆”的农业产业布局,在啦井、河西继续发展旱作农业,重点发展以蔬菜、畜牧、中药材和优质小杂粮为主的特色农业;金顶、通甸重点发展特色蔬菜、药材、畜牧和高山优质小杂粮。中排、石登、营盘、兔峨澜沧江干热河谷地区重点发展水稻、水果及畜牧产业。重点抓好中药材、高山优质杂粮和优质豆、马铃薯、蔬菜、水果以及商品畜六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基地的规模和水平,构筑起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二是积极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三是积极引导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和中介组织。

(三)搞好科普宣传和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对农民群众进行现场科技指导;二是认真开展科技入户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科技示范户工程,提高农村科技入户率;三是大力开展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四)努力完成与州级签订的百万头商品畜基地建设目标任务。

(五)加快乌骨绵羊、绒毛鸡扩繁力度。20xx年末实现乌骨绵羊存栏10000只,做大兰坪绒毛鸡畜禽遗传资源,加大中心产区保护开发力度,20xx年末实现绒毛鸡存栏1.5万只。

(六)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境内无疫情,为畜牧业健康发展、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七)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和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州有关部门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

(八)把部门的职能与“四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扶贫挂钩点成为扶贫挂钩、促进落实四群教育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窗口。

(九)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科技服务、科技承包,努力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加大体制创新,充分发挥工、青、妇、党支部的作用。

总之半年来,兰坪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开展部门工作职责和职能,在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收上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但离县委、县人民政府,全县人民的要求还有距离。同时,当前农业工作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变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措施,在“创业兰坪、绿色锌都”建设过程中,不断开创兰坪农业工作新局面。

科学技术局半年总结

2017年是县委、县政府提出“大干新三年、建设新”的起始年,半年来,乡党委、政府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以“绿化、亮化、美化”为目标,紧扣发展主题,大力夯实基层基础,团结和依靠全乡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有力推进了本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全面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预期目标。今年上半年,全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9万元,同比增长99.8%;完成税收421万元,完成全年指标任务的52%。

一、特色工作标新立异,精品亮点异彩纷呈。

半年来,乡党委政府、依托的地理优势、气候特点、产业特征等实际,创新工作思路,挖掘内部潜力,竭力做好特色产业这篇文章,实现了特色工作异彩纷呈。一是凝心聚力,创建绿色生态。采取“八个到位”措施,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发动全民参与植树造林,创新性摸索出了“先植树、后流转”造林方式和“梳子式”造林方法,实现荒山植树造林2620亩,占当年任务的163%,绿化攻坚成效显著。二是依托科技,培育主导特色产业。引导永吉公司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并促成该公司与省农大联姻,加大了产品研发。今年5月,公司立足市场需求,新上马了一条红薯粉生产线,形成了红薯干、粉、酒一体化发展格局,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推动了特色农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三是发挥优势,发展水稻制种基地。利用洞区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大、耕地大面积连片、群众基础好等优势,采取大户连片开发、集中发展模式实现了科制种公司先后落户,连片租赁、城头等村1600余亩水田进行科学制种。目前,两家制种公司基地的水稻父本已全部移植成功,禾苗长势良好。

二、经济运行平稳协调,各项指标稳中有升。

一是农业基础地位稳固。常规农业生产稳定。近年来,在国家粮食种植综合直补政策的激励下,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了普遍提高,上半年通过切实抓好水落岱、等村为科技示范点的粮食生产工作,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科裕隆、隆平高科通过土地流转进行水稻制种,有效遏制了大面积耕地抛荒,为确保粮食生产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半年全乡种植水稻面积达3900多亩。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全力推进了鸡公坦村600亩红薯种植基地和田舍村300多亩蔬菜种植基地的发展,形成了本乡特色规模农业的新亮点。水利建设多点开花。启动了集中供水项目二期扩网工程,有望解决乡中心区域5000多人的饮水难题。投资520多万元的川门、老岩山水库防渗补漏加固工程分别于去冬今春先后进场,其中川门水库已经清淤准备灌浆,老岩山水库坝体已完成防渗灌浆,正在进行坝体加高加固施工。计划投资300万元的李家塘山门口山塘维修扩建工程,已经投入200万元开通进塘公路,进行了清淤、坝体加高加固等工程。为农服务不断改善。半年来为农民提供农机补贴67500元。继续抓好了畜牧防疫工作,实现了防疫工作的全覆盖。实现了烤烟生产稳定发展。全乡完成烤烟种植面积133亩,全面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数,目前各烤烟种植户正在进行烟叶收烤。二是工业经济势头良好。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矿业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战略、调整班子,产值实现开门红,规模工业增加值创造了新高,上半年完成工业总值2160万元,实现利税421万元。顺利推进了永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质增容。对工业企业进行了6次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落实整改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等各类安全隐患16项。三是项目建设进展有序。乡2013年纳入县委、县政府“1318”计划项目的总共有4个,目前所有项目进展情况良好:

1、红薯深加工建设项目,已经建设完成农副产品深加工厂房(二期)及场地基础设施建设。

2、塘山门泽湖种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建了栏舍1000㎡及维修了3公里道路等基础设施;承包了10亩水库进行特种水面养殖,现存栏牛100头、山羊200只。

3、水稻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已经种植1600亩的制种基地良田。

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生质量不断提高。

1、计划生育有序推进。按照年初制定保类进位的工作目标,实行分片包村,细化任务,落实责任的工作方法,强化依法行政,落实优质服务,确保计生工作成果更上新台阶。在今年春季集中服务月活动中共完成结扎34例、上环22例、引流产13例、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县计生委下达的任务数。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组织人员对辖区近千人的流动人口进行全面清查(特别是矿、两个标段、采石场),建好了台帐,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工作实。加大了对违法生育的打击力度,对违法生育一个子女的,首征由原来的3000元,提高到了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

2、科教文体卫事业统筹推进。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巩固“两基”成果,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不断提高。积极申报和实施好学校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加强对中学校舍安全的监督检查,做到措施具体,责任明确,检查全面,监管有力,落实到位,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目前,学校的校园安居工程已全面启动。加强了村级农家书屋文体设施的服务和管理,督察指导农家书屋达标验收工作;对本乡8家重点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进行了指导检查。

3、“民生大爱行动”稳步推进。健全和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应保尽保。上半年发放各类民政资金224286元,发放各类救助对象春节一次性补助金共1.3万元,为4位残疾人申请了免费轮椅车。对全乡的低保、低收入户的危旧房进行了调查摸底,核定占地面积,为下一步的危旧房改造工程打下了基础。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新建农村沼气池项目、农村电影免费放映项目等都已按照目标完成任务。、月梅等6个村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经明确,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4、重点实事工程强势推进。按照把实事项目的实施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套机制、一抓到底的制度。乡机关大院改造;采取b+t模式,投资900多万元的至苦珠山9公里联网公路建设;乡敬老院的建设和街道亮化、净化工程;集中供水项目二期扩网工程建设项目都已进入紧张有序的施工建设阶段,预计所有项目将在今年11月底完成。

四、平安建设成效显着,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上半年,我乡稳定工作始终坚持以工农纠纷调处为核心,以平安乡镇创建为抓手,狠抓措施落实,全面加大社会面管控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健全了治安防控网络和应急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了“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了“打非治违”日常巡查,对非法违规生产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同时持续推进了公路“治超”和客运市场等整治工作。积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切实保障了8023部队和79兵等特殊人群的切身利益,实现了特殊人群零上访。尤其是快速、有效地安排部署了上半年民调工作,为群众和投资者营造了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实现了全乡无群体性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党建工作全面深化,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以基础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半年来,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思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全乡形成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良好局面。一是以“三个结合”为抓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注重把乡、村两级党建结合起来。乡党委与各党支部签订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重点抓基层、抓基础,通过提高基层工作,促进全乡整体工作水平。月梅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点的各项任务已正在启动建设。二、注重把组织建设与党员发展结合起来。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严把党员入口关,保证党员质量。上半年,共发展党员6名。三、注重把现代教育设备配置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结合起来。全乡13个远程教育点每月都按时按质完成远程教育学教任务。二是以开展活动为载体,激励广大党员创先争优。把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围绕“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确定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设富裕和谐”的活动主题。在机关党员和村支部书记中以“三诺四评,互联整推”活动为载体,积极承诺,全力践行承诺,认真开展点评和评议。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了“党员四争当”、“建设新农村、党员争先锋”等活动。三是以作风建设年为契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六个一律免职”规定,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建设各项规定,深入推进效能政府四项制度,成立了乡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乡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及细则,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搭建现代化政务服务平台,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于2013年3月启动了便民小超市。

六、半年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半年来,我们在各项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不少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瓶颈突现。主要表现乡域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没有支撑经济发展的小城镇建设企业和乡镇企业;乡税源有限,财政增长乏力;农贸市场狭窄,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不强,水利设施有待整治;乡村公路、民房改造、人畜饮水问题有待解决;农民人均收入没有明显提高。二是村级经济薄弱。个别农村党支部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造成村集体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成效不高。三是乡、村干部在抓工作上思路不活,工作标准不高、效率低下,习惯于凭老经验、老思维办事,工作没有创新,自己没有决心,群众没有信心,干工作不上心上手,真正没有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四是党员带动致富的意识不强,部分党员、村干部先富了起来,但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意识不够,不能很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些致富能人意识不强,群众推荐其为村级组织后备干部,但他推诿,不想参加组织和当村干部。个别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认为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这些现象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巩固。以上这些问题,我乡党委、政府将认真分析研究,在以后的工作中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促进全乡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七、下半年工作总体思路。

下半年,我们将在保稳定的基础上,除把好“一事一议”工程质量,搞好联网公路的施工环境,加快各项水利工程的建设外,还将在项目建设方面启动一批,特色农产品方面打造和包装一批。乡、村两级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上强化教育一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三化工程”,建设居。以“绿化一条走廊、亮化一片区域、美化一方环境”的指导思想扎实推进“三化”工程。借助三年绿化攻坚的契机,保质保量完成好“三边”植树造林任务和中心街道绿化廊的建设;为点亮,在下半年我乡将加大力度持续投资,完成中心街道路灯安装工程,彻底告别打着手电上街的历史,同时抓好李家塘、月梅部分自然村农网改造的收尾攻坚战;抓住热点、难点问题,迅速完成街区生活垃圾的处理,目前我们正处于选址建设垃圾处理池阶段,年内将改变脏、乱、差的形象,达到保持一方净土,美化一方环境的目的。

(二)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生态。一是转变模式。引导永吉公司、旺达合作社、马阵湘南黄牛基地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带动全乡红薯系列产品开发和发展。在培育月梅、田舍等村蔬菜规模化、科学化种植大户的同时,采取土地流转“打捆”模式,引导科裕隆、隆平高科制种公司联合协作连片租赁、城头等村1600余亩水田进行科学制种,实现双赢。二是做强品牌。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确保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扩大。三是开发产品。白辣椒、萝卜干也是我乡的特色产品,如何实现对白辣椒、萝卜干等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推广,打响特色品牌是我乡下半年将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从宣传、包装、品质上下功夫,力争现有农产品上规模、上档次。

(三)狠抓作风建设,打造活力。一是要在思想上有进步。重点是教育干部要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二是要在工作上有效率。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内容,按照“亲民、务实、高效、廉洁”的要求,将乡、村班子建成有朝气、有干劲、有作为的坚强堡垒;三是要作风上有转变。认真开展作风大整顿活动,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鼓励干事者,宽容失败者,严惩慵懒者。大力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努力营造高效、务实的良好政务环境。真正建设一支能干事、干成事、善共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进一步提高乡村组织的执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让干部队伍充满活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科学技术局半年总结

xxxx年,衢州市科技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科技厅的悉心指导下,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围绕“环境、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我市“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和科学跨越”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我市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考核先进市称号,连续六年获此殊荣。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强化服务意识为着眼点,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一)加强市县科技工作联动。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并讲话,对全年重点科技工作进行部署。全市各地科技工作亮点纷呈:柯城区启动了专家工作站建设,柔性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为企业开展技术指导30人次;衢江区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和各类创新载体14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龙游县启动省级特种纸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创建工作,该平台已被列为省重点培育对象;江山市围绕省科技强市、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和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三项创建,成功创建了省区域知识产权示范市;常山县申报国家创新基金取得历史性突破,有两个项目首次获得资助;开化县大力优化创新环境,出台了《关于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业高新的若干意见》,高新技术领域单个项目最高补助200万元。

(二)深化科技考核与宣传工作。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被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综合考核。完成xxxx――xxxx年度全国市县科技进步考核工作,6个县(市、区)全部通过考核,我市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称号。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进一步浓厚各级各部门合力抓科技工作的氛围。开展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和“4.26”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特别是第九届科工会期间,邀请了新华社、科技日报、浙江日报等20多家省内外主流媒体参加,进行了会前会中会后一个月的宣传,报道我市自主创新、产业转型、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典型和成效,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深入开展科技帮扶促调。开展“深化作风建设暨服务提升年”活动,全局干部分为7个小组,共挂联100家市本级重点联系企业,采取多项措施为企业排忧解难。一是加强宣传,在《衢州日报》刊登一个整版,向全市经济主体广泛宣传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型企业的申报认定条件、办理程序;二是提升服务,组织力量编写《科技服务简明手册》,汇总科技计划、创新平台、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和服务平台等科技服务项目的申报办法;三是建立平台,整合网上技术市场、工业110及科技信箱,建立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经济主体提供更及时、更有效、更便捷的科技信息服务,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网上科工会”。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我市还出资1000万元参股组建浙江科技金融服务公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

二、以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为抓手,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一)成功举办第九届科工会。按照“规模小型化、内容专业化、形式多样化、活动经常化、成果实效化”的要求,第九届科工会专门聚焦新材料产业,举办了开幕式、成果展示与对接洽谈、专家企业行、新材料高层次紧缺人才洽谈会、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新材料发展趋势报告会、科技金融与创业投资报告会等七大活动,邀请了来自中科院系统、浙江大学等国内37所知名高校院所的160多名专家教授参加,提供最新科研成果和可供合作项目300多项,全市500多家企业1000多人参加对接洽谈。我市企业与高校院所签约项目130多个(其中共建创新载体8个),合同金额8000多万元。

(二)稳步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在外出学习考察先进经验和多次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衢州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方案,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目标要求,突出科技优势,体现衢州特色,服务我市主导产业,以中科院相关研究机构、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为技术依托单位,与浙江大学科技园、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两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联合共建。xxxx年9月,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批复,同意在衢州建立省级大学科技园。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科工会开幕式上,浙江大学科技园衢州分园、浙江国家大学科技园衢州分园和衢州省级大学科技园正式挂牌。

(三)加快氟硅技术研究院发展。在省科技厅、省编委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衢州氟硅技术研究院顺利升格为浙江氟硅技术研究院,并建立了我市首家院士工作站。完成二期科学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和安装调试、三期试验中心的方案设计,与跨国公司罗地亚共建了衢州氟化工联合研发中心,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共建了衢州技术转移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开展了纯度up级电子化学品氢氟酸技术开发等项目,为企业开展专业咨询和产品原料的分析测试服务400余次,在氟硅生产工艺研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氟硅新材料检测中心。

(四)积极推进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企业的研发主体地位,调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积极性。全年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0家、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浙江开关厂、江山化工和捷马化工建立的研发中心被评为浙江省优秀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浙江开关厂企业研究院被列为省级企业研究院建设计划。全年新增市级创新载体5家、省级4家。继续实施“创业素质工程”,举办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班和专题讲座10期。会同市委人才办做好引进海内外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的落地和服务跟踪等工作,配合市委组织部和人力社保局做好“115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考核和日常管理。

三、以项目实施和科技型企业培育为重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积极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全年共组织实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0项、国家火炬计划6项、星火计划8项,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6项、省公益科技计划7项、省重大科技专项5项、厅市会商项目2项、开发省级新产品56个。全市获得上级科技经费3623万元。组织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进行验收,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18项,安排科技项目经费2440万元。

(二)进一步深化厅市会商制度。举行了市政府和省科技厅第二次厅市工作会商,全面推进我市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浙江中宁硅业有限公司的“电子级多晶硅项目”和浙江开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高值利用技术集成示范”两个项目列入厅市会商专项资助,资助金额分别为170万元和260万元。

(三)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全年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省创新型示范企业4家、省专利示范企业6家、省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1家。新认定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1家。

四、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导向,加快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一)开展知识产权宣讲培训。承办了全省专利行政执法培训班,全省120多名专利系统执法人员参加培训。举办xxxx年“浙江省知识产权宣传巡回演讲”衢州专场报告会,组织各县(市、区)开展知识产权进社区、进企业宣传活动,全市累计举办各类知识产权培训10期。特别是首次举办了“衢州市专利成果展”,全市22家企业带来了24个专利项目,较好地展现了我市新材料产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得的专利技术成果。

(二)强化专利行政执法与保护。一是开展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制订了《衢州市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全市累计检查专业市场55个,检查产品6000多件。二是健全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与市公安局签订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亮剑”专项行动联动协议书,就案件移送程序、召开联席会议等作了议定。三是组织开展省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江山市左邻右舍便利商店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单位,浙江万众商贸公司获得省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单位项目经费补助。

(三)认真落实专利资助政策。全市共对xxxx年获得的989项授权专利、7家省专利示范企业、1个软件产品,以及4项专利产业化项目和1项引进专利实行了专项资助,资助184万元。全市专利申请量1945件,授权量1522件,同比分别增长23.8%和9.1%;发明专利授权量93件,同比增长55%。

五、以科技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加强农业与社会领域科技创新。

(一)抓好农业科技进步。实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11项,“竹黄、金针菇珍稀食药菌资源开发关键技术中试及产品加工示范”项目被列入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获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1名、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4名。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常山县“油茶产业提升工程”新一轮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已列入省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衢江区“衢州崭滩业提升科技示范及推广”项目通过验收。

(二)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省第九批省科技特派员、第四批市科技特派员和各县(市、区)科技特派员93人均已按要求派驻各乡镇基层开展工作。法人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特派员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和优势,创新服务方式,有力地推进了区域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据统计,xxxx年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开发项目96个,共推广新技术72项,引进新品种11个,建立基地6000余亩,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56期,发放科普资料10000余份。

(三)继续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对全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进行筛选,向6个单位的工程建设项目发放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通知书。完成大型水库地震安全工程调查工作,并及时上报省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组织开展了“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地震应急逃生避险演练和科普讲座等活动,并在全省率先完成防震减灾“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

(四)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根据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要求,督促江山市淤头镇、开化县华埠镇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指导江山市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果。有3个项目被列入xxxx年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重大科技项目。

六、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为基石,不断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一)加强日常学习和教育。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继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制定了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干部(党员)年度学习计划,召开40余次“学习会”和4次全市科技系统工作例会,深入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和省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重要会议精神,组织向“最美教师”学习,争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不断提高科技干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由我局选送的两个节目分别获得全省科技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晚会二等奖和三等奖,展示了我市科技系统热情踊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加强廉政和效能建设。学习换届纪律和廉政准则,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制定下发《关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局机关全体干部和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中开展廉政风险点自查,绘制权利运行流程图11个,查找廉政风险点227个,制定防范措施126条,做到廉政风险防控全覆盖。热情接待群众来访,正确处理群众诉求,做好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的答复工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共办理群众诉求30件,其中咨询5件、建议23件、其他2件,均按时答复。

xxxx年,全市科技系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和任务,全市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但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距离市委、市政府和经济主体的要求,我市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仍然偏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对缺乏,科技经费投入还不能满足创新的需求等,这些问题都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加以解决。

xxxx年工作思路。

xxxx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市加快在全省“后发崛起”和四省边际“率先崛起”的关键一年,我市科技工作要坚持以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市委五届十四次全会为指导,紧紧围绕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和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年度建设目标,坚持“环境、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市建设“两地三城”、支撑“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加快科技创新大平台建设,着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一)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坚持创新发展战略,完善创新政策环境,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同时,坚持重心下移,积极开展创新型乡镇建设,推动科技工作向乡镇延伸。

(二)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园区,支持市高新园区做好以升促建工作,完善现代产业、综合服务、高端城市和一流生态“四大功能”,努力建成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现代产业新城。推进衢州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开展大学科技园设计建设、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扶持奖励政策研究等实质性工作,加快项目落地和人才引进,把衢州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三)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好浙江氟硅技术研究院和浙江省衢州氟硅新材料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发挥好上海有机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的作用,积极申报成立国家级氟硅材料检测中心,争创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谋划建设特种纸、空气动力机械等其他行业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我市优势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四)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紧紧围绕省里提出的“六个一批”(即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科研院所、孵化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机构)的`要求,结合衢州实际,重点抓好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创新载体等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科技人才引进的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二、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一)加强科技政策落实和宣传。继续落实完善各项科技惠企惠民政策,深化科技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大干部挂联企业力度,深入企业、深入基层,为经济主体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科技服务。加强对全市企业科技政策的宣传和辅导,扩大科技创新政策的知晓面,让企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制定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更多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大科技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等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培育更多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大企业服务外包,扶持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创业者,建设一个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风险和金融服务机构群体。

(三)继续完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工业110、科技信箱、网上技术市场和市科技局门户网站等网络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量大、扩散面广、交流成本低等优势,建立面向全市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网上信息发布、网上多媒体洽谈与交流、网上中介服务等功能,构造方便快捷的产学研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世界浙商大会”和“浙江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等中心,吸引浙商来衢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或科技服务型产业,以科技推动山区经济发展。根据衢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产业和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加快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头羊。

(二)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型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聚更多的科技资源,研发更多的高新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进而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科技型企业。加快国家氟硅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空气动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扶持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和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三)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组织实施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专项计划,重点提升建材、机械、轻工、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产品的设计制造水平,明显提高传统产业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努力形成一批以高端产品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促进我市传统支柱产业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四、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着力集聚优质科技资源。

(一)完善厅市会商制度。在创新型城市建设、山区经济发展等重大课题方面积极争取省科技厅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围绕我市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确定几个重大科技专项与优先主题予以重点支持,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着力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提升区域主导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深化产学研合作。深化市校合作机制,不断加强与市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设好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个衢州技术转移中心,充分发挥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围绕企业需求,采取“小分队、多批次”形式,组织邀请专家到企业发现解决技术难题、洽谈合作项目、转化科技成果。围绕产业需求,采用“市县两级联动”的方式,有重点地举办产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有效解决产业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三)创新办好第十届科工会。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聚焦主导产业,突出专利展示与交易,进一步改进办会模式,及早部署,争取办出新特色、取得新成效;按照“规模小型化、内容专业化、形式多样化、活动经常化、成果实效化”的思路,推进科企合作,努力促进科企双方从单项技术难题解决逐步向合作研发、引进专有技术或专利技术、联合共建创新载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合作转变,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五、围绕改善民生,着力加快农业农村和社会领域科技创新。

(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科技进步。以贯彻落实xxxx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省农业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大力扶持农业科技创新,加快衢州农科院建设,深化与省农科院、林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不断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继续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扎实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两区”(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做好种子种苗、农业先进技术推广等科技项目攻关,培养一支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实施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和集成推广项目,构建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助推新农村建设。

(二)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围绕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重大民生科技问题,加快组织实施重大疾病防控等一批民生类科技项目攻关,建设一批示范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民生类科技成果和成熟技术的推广转化,加强培育民生科技产业。

六、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和人才战略,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积极创建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制定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方案,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与落实,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实现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的建设目标。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加大知识产权投入,提高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同时,积极争取成立市专利行政执法支队,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加大专利宣传和保护力度,及时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引导企业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的比例。配合抓好引进海内外领军型创业人才工作,重点做好“四个一百”项目技术评审工作;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实施、重点产业和基地建设,捆绑式引进创新团队。重视人才的柔性引进与共享使用,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工大、杭电的人才培养合作,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重点加强创新团队建设,鼓励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激励。

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科技管理绩效。

(一)继续完善科技管理体系。牢固确立自主创新的核心战略地位,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健全考核、评价、奖惩体系,加大对科技和人才的投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经济转型升级作用。贯彻落实《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两高于”,即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十一五”增长幅度。

(二)继续提高科技经费使用绩效。完善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三审一决策”制度,加强科技项目的中期评估、结题验收和绩效考评。调整优化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结构,重点支持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重大科技项目的主动设计,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实施的监督检查,提高经费使用集中度和绩效,更好地发挥政府科技计划项目与经费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科技项目申报、评审等办事程序、行为准则,提高科技计划立项和科技成果评审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水平。

八、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加强科技干部队伍建设。

(一)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充分利用山海协作、互挂互派等合作机制,加大干部上挂下派交流力度,密切与各级部门的联系,服务企业服务园区,促进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深入开展“进村入企走基层、科技服务促转型”大走访和以“三治三比”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全面落实“两项工作”和“三项制度”,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执行意识,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机关效能。

(二)坚持加强学习和推动工作相结合。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深化完善学习制度,努力提高科技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工作能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研究科技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切实增强开展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党风廉政和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和“三重一大”各项规定,完善岗位风险防控机制,遵守廉政准则各项规定。结合省里开展的“深入基层谋发展、心系群众惠民生”创先争优蹲点调研活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一线形成科技发展思路,在一线了解科技需求民意,在一线兴办科技惠民实事,倡导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争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争当一个“最美科技干部”。

科学技术局自查报告

一、是我县科技经费不足,制约了农业科技经费的投入。我县目前由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项目经费(科技三项经费)只有40万元,在全市排倒数第一(江山最高,每年300万元,其它各县(市、区)都在100万元以上)。虽然我县今年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占比达到35%,但绝对数量依旧很少。

二、是农业科技项目雷同,难以呈现特色优势。我县各乡镇自然条件基本相同,农民的种养殖等生产习惯也基本相同,加上信息闭塞,缺乏闯、干精神,导致要申报、实施的科技项目也雷同,难以呈现特色优势。

三、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渠道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宽。

科学技术局自查报告

1.科技项目。实施科技项目3项分别为:xx县汇农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的“生猪养殖循环利用技术”、xx县黑河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的“xx乌鸡生态养殖循环利用技术”、xx县盛唐矿业有限公司实施的“伟晶岩中高附加值白云母选矿工艺开发”。其中汇农公司在接官亭镇建设200立方米沼气池一处,存栏母猪35头,销售子猪200头。

2.技术交易额。我局尽早谋划,积极联系有技术需求的企业,计划近期与康县达成桑黄菌种植协议,完成技术交易额100万元。

3.专利。整理20xx年度我县申报和授权的专利数量,及时兑现专利申报补助。重点联系陕西煎茶岭镍业有限公司、孔令国等专利申请量大的企业和个人,为完成专利任务做好前期铺垫工作。

4.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我局深入企业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到陕西煎茶岭镍业有限公司、陕西邦田化工有限公司、xx县金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宣传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截止目前,填报科技研发费用的企业已由原来的1家增加到3家公司。

科学技术局半年总结

xx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之年。年初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区的战略目标,抓住开展“科技创新深化年”活动的有利契机,加大科技投入,开展产学研对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五大工程,积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三大产业,为加快全区自主创新步伐、实现钟楼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现将xxxx年上半年的主要科技工作和下半年主要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营造氛围、注重全社会科技创新。

区委、区政府将xxxx年确定为“科技创新深化年”并召开了动员大会,贯彻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总结表彰、理清思路,明确“科技创新深化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措施,会上,还对钟楼区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奖励,在全区范围内再次营造起了注重创新、注重知识、注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开发区和各街道也结合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科技创新工作。开发区重点开展创新创业平台的完善和区内重点企业的产学研对接工作;新闸街道积极为企业争取国家、省和市科技项目经费扶持;五星街道对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了重新规划;永红街道首次将科技创新目标考核纳入对各村委的经济考核体系之中;西林街道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南大街、荷花池街道将科技创新与楼宇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等等。这些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区域科技创新工作,共同形成了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全区已开展“省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测评”、“专利申请与知识产权保护”等4次大型科技创新培训,累计参训660人次。根据“科技创新深化年”的活动安排,我们对上年汇编制作的《科技创新服务手册》进行了修订,将最新的国家、省和市科技优惠政策收录其中。同时,我们还在钟楼区公共信息网上“科技创新深化年”专栏中,累计宣传报道全区科技创新活动21次,向全区基层单位和企业宣传最新的科技动态。

二、有效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随着近两年来区政府科技经费的杠杆引导作用不断加强和一批产学研对接项目的全面启动,全区企业科技资金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投入达10.6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3%,占全区工业投入的比例达50.6%。“今天的投入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西电常变的“超特高压大容量交流变压器”、朗生生命科技的“高分子中空纤维膜”、常松讯汇的“年产15万吨的热浸镀铝锌示范生产线”等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和投产,必将为全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支撑点。

今年上半年,全区企业技术开发费投入达5.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9%。格力博工具、宝钢轧辊、东风农机等12家企业超过了1000万元。企业重视研发投入,带来的最显著的效果就是企业新品研发速度明显加快、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利税明显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区166家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实现利税6.96亿元,同比增长69.9%,高新技术对地区经济和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

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13.6亿元,同比增长38.5%,高于全区规模工业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例达到50.8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72个百分点。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尤其是输变电、工程机械、农业装备和装备关键零部件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明显。

今年以来,全区企业新申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30只,“sl-d0062槽针床数控动柱式双主轴铣床”等21只产品已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今年5月,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进行重新测评才能享受税收优惠,针对这个新情况,我们召开了动员大会,严格按照新的标准进行了重新申报,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资源对接,实现校企所合作共赢。

根据区委、区政府倡导的“技术难题提得出―对接资源找得到―合作项目对得上―校企共赢做得好”的产学研方针,我们再次公开征集了全区企业产学研课题65项,并根据主要研究领域确定了今年产学研对接工作的重点方向。

上半年,区内20余家企业随常州市党政企业代表团参加哈尔滨、长春、大连、合肥等“四地四校七所”产学研对接活动,达成合作意向35项,其中的一些项目合作推进迅速,如洛克电气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对接活动后的一个星期内就达成了共建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4月,区委、区政府组织了钟楼区党政企业代表团赴西安交通大学开展产学研活动,40余家企业与西安交大9个科研院所对接洽谈,现场提出技术课题55个,达成合作意向41项。其中,燎原机械与西安交大联合建立了设计研究所,华电变压器的“节能低耗型高压变压器”、弘禄华特的“永磁同步风扇电机及控制系统设计”等一批项目已经开始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对接活动后,西安交大还专门组织6个科研机构的18位专家来钟楼回访,在跟踪项目推进的同时走访企业、全面了解了钟楼的科技创新详细情况,为今后钟楼与西安交大的长期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xxxx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期间,全区组织了190余名企业家参会,与大专院校洽谈60多个项目,并有23个项目在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上签约,协议金额(技术开发费)1478万元。“数控技术应用及装备研发”、“500kv及以上超高压交直流变压器专用绝缘材料”等一批合作项目的实施,解决了我区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电子信息领域的多个关键技术问题,打破了技术瓶颈,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展示洽谈会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柳百新也专门来我区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并考察了钟楼区部分新材料领域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

经过我们的积极引导,逐步形成了一批自主创新意识强、产品技术含量高、沟通联系较紧密的核心企业,这些企业正成为全区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企业对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高科技产品的引进、研发和产业化流程、如何利用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等都有了较强的认识,产学研对接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日前,常松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又与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签约共建常州常松新型材料技术研发中心,进一步推动校企双方在复合材料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成果产业化、技术改造、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合作。

常州科教城是常州地区科技研发、科技中介、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的集聚区,为加强钟楼区政府与科教城管委会、钟楼企业与常州科教城研发机构的联系,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选派我局汤奕如同志驻科教城挂职,负责协调钟楼与科教城之间的产学研对接工作,学习科教城管委会科技处有关科技创新的新思路、新举措。

四、努力发掘,积极申报各类科技项目。

今年以来,全区企业共申报国家火炬计划8项、国家重点新产品8项、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6项;省科技计划项目33项(其中:工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9项;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6项;省重要标准支撑计划项目9项;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项;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项)。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89项(其中:工业攻关项目24项,农业攻关项目2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7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知识产权项目11项;软科学研究项目2项;青年人才培育计划项目2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5项;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项目2项;工业成果转化项目1项;农业成果转化项目3项;社会发展项目9项;产学研补助项目8项);目前这些项目正在评审过程中,有一大批项目已通过初审、有望立项。目前,已确定立项的包括:明景电子的“一体化智能高速云台摄像机”等3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裕华电子的“防爆监控系统”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天鹅科技的“gps/phs双重定位及phs图像传输监控系统”等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以东风农机和宝钢轧辊为依托单位的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立项建设;通力机电、创捷防雷等20多家企业的项目被列入常州市科技发展计划。

上半年,亚美柯、赛迪电气、格力博工具、兆隆合成材料、科试中心、明景电子、涂料院等7家企业成为常州市第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区现有市创新型试点企业总数达12家。

五、加大力度,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今年以来,各街道(开发区)加快推进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常州市首批“知识产权示范乡镇(街道)”之一的五星街道,继续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发区在全市开发区中率先制订了《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关于鼓励申报专利的奖励意见》与《专利权和软件著作权奖励实施细则》,;永红街道将专利申请纳入了对各村委的考核体系中。

上半年,全区知识产权培训已达到550人次。结合“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各街道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全区累计参加活动达到1400余人次。我们还在19家大型商场、超市建立了专利监督员队伍。切实开展打击专利假冒侵权行动。

好的专利必须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这也是我们今年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我们优选了一批项目申报了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目前,帝殷照明的“新型高效环保节能磁电无极灯”和双固纺仪的“电子织物强力机”已被市知识产权局列入专利产业化项目;赛迪电气和格力博工具则成为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实施单位,这些企业均获得了经费支持。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将研发的高科技项目申请专利保护,如三利精机的“电梯导轨阴阳榫卧式数控铣床”因及时申请了发明专利,美国澳普默本资本集团愿出资2000万元,与三利精机共同组建合资公司进行该专利产品的产业化。

作为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评定标准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指标,随着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重新测评工作的逐步展开,专利申请工作被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一方面给全区企业享受科技优惠政策带来了难度,另一方面也促使全区企业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全区共申请专利331件(其中发明65件、实用新型156件、外观110件),同比增长37.9%;授权专利204件(其中发明24件、实用新型103件、外观77件),同比增长54.5%。

六、相互配合,加快建设创新服务平台。

在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正式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后,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创新创业平台的作用。我们和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相互配合,积极招才引智。今年以来,已在创业中心注册的企业达到18家,正准备进驻的企业有21家。这些高科技创业型企业落户钟楼,将会为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带来新的增长源头。

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新的模式:依托津通工业园的品牌优势、招商网络和创新平台,积极整合壹地软件园,全面提升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引入风险投资基金服务中小科技企业,从而更好地发挥区级创新平台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中的应有作用。

七、通力合作,积极引进海归高层人才。

年初以来,我们与组织、人事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多方沟通信息、积极洽谈争取,并根据市“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的总体部署,开展了第3批海归创业团队的引进工作。我们还借助旅法博士留学生中国(常州)创业基地、在日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等交流平台,以中国留学生回国创业为主、通过留学生引进投资为辅,积极引进海归创业团队,主要涉及生物制药、医疗设备研发、能源工业与环境保护、汽车工业、微电子、现代金融业等领域。在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已注册的企业中,海归团队创业企业有9家。正准备进驻的企业中海归团队有13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为这些领军型海归项目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做到政策兑现到位、支持到位、帮助到位、服务到位,帮助他们尽快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八、打好基础,建立健全科技数据台帐。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摸清全区科技创新的家底,分析归纳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各领域的优势和不足,形成科技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我们将“钟楼区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查”作为上半年的一项重点基础工作,该调查将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成长型科技企业都纳入了统计范畴,总数达到480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新产品研发、人才引进、产学研对接、项目申报等科技创新活动情况。该项工作从四月份开始,目前已基本完成,在三季度将建立相关动态数据库。

这项科技数据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完成后,我们将利用科技局网站等平台,初步形成区---街道---企业三级科技资源共享模式,一方面在项目申报、专利申请和产学研对接时,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另一方面根据资料库收集的相关动态数据,及时调整科技工作的阶段性重点,并为区委、区政府科技方面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九、关注民生,体现科技促进社会发展。

今年以来,为真正体现科技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我们加大了民生科技的工作力度。首先,帮助宣塘桥豆制品市场、五星禾绿、五星禽蛋、红梅乳业等一批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农副产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争取科技项目支持。目前已确定有8个项目正式立项,获得科技资金共计144万元。其次,根据市民生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重点开展水环境整治专项科技计划工作。现代金属表面处理公司、金梓科技公司等均开展了相关研发和产学研对接工作。同时,我们还继续做好医院、学校的科技攻关和新成果推广工作,“骨保护素和成纤维生长因子基因腺病毒重组体的构建鉴定”、“青少年机器人活动俱乐部建设”等一批科技项目顺利开展。

科学技术局自查报告

我局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与全县科技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谋划、共部署。年初,在谋划项目包装、申报、实施的时候,就将农业科技经费使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和培育农业科技企业、农业企业研发中心等工作结合到全局工作中去。10月初,我局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回头看”,对没有完全落实的工作,再次提出了工作要求和必须完成时限,确保全年各项任务指标圆满完成。

科学技术局自查报告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明确责任分工,务求落到实处,我局成立了科技局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并对任务指标进行了分解,落实到管理科和信息中心两个科室,将其列入到局年终工作考核中。

科学技术局自查报告

xxxx年以来,所收到的涉密内容及相关秘密文件,都能按《保密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妥善的处理,保证了涉密文件、记录、信息等在传递、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从未出现过失、泄密问题。按照上级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和不足,做好保密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强化对涉密内容的管理,力争保密工作取得新成绩,确保xx区科学技术局工作顺利开展。按照《x市xx区区委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xxxx年度机关、单位保密自查自评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严格按文件要求对年度的保密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做如下汇报:

我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保密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保密宣传工作,强调保密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安全,要求认真做好保密宣传,加强保密法规学习,强化保密岗位教育,确保国家秘密。xx区科学技术局始终把保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今年以来,我们根据人事变动,进一步调整了分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主要领导刘平同志任组长,综合办公室主任陈俊为副组长,综合办公室人员为小组成员。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今年,我局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内部保密制度,在办公室重点部位将保密守则装裱上墙,全体干部职工进行集中学习,以防止泄密、失密事件发生。

2、对文件及时收归档案室管理,相关涉密文件在局长阅后立刻退会,保证秘密文件不外泄。

3、加强对文件收档和文印的管理。严格规定了文件管理人员如有泄密、失密事件,对文件管理人员予以调离并追究相关责任。综合办公室涉秘事项多,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教育,并要求其做出绝不泄密的承诺。

我局财务室的计算机是保密重点部门,针对这个重点部位,科技局加强管理,确保不出现泄密问题。在财务室管理上,我们对于财务资料建立财务档案,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进行审查存放,除了财务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的查阅,如因特殊原因需要查阅,必须经分管领导签字同意。

我局认真学习保密法律法规,组织本单位工作人员在学习会议集中进行保密法规及党和国家保密方针、政策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夯实了保密理论基础,强化了保密法纪意识。同时,以严格遵守《保密法》为基础,坚持“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的方针,强化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强化技术防范能力,严格防止泄密问题的发生。重点学习了中央、自治区、x市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会议及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强化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我局在宣传月活动期间以“学习保密法规,养成保密习惯”为主题,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多种宣传。一是组织全体人员系统学习《保密法》和保密管理知识,并在办公楼前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横幅,进一步扩大保密宣传教育面;二是以涉密工作为重点,大力加强对干部职工的保密宣传教育。三是通过将《保密法》列入普法宣传重要内容,进行大力宣传,四是在干部职工中开展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通过丰富的教育活动,强化和培育了工作人员保密意识和责任意识。

迄今为止,全局上下无一失、泄密事件发生。虽然我们在保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保密规章不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保密措施不健全等问题。今后科技局将继续努力,巩固和发扬过去已取得的成绩,积极探索研究新时期保密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力争保密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