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习时代楷模钟杨的心得体会范文(18篇)

时间:2023-12-04 07:52:21 作者:薇儿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往后面翻,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别具一格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创作的灵感。

学习时代楷模钟杨的心得体会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钟杨,9月25日清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将他逐梦、拼搏、风险的一生定格。3月29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复旦大学教授钟扬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钟杨精神”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事业,怀揣梦想、践行教育、探索种子,不惧艰险、不怕困难,为社会发展、民族复兴无私奉献。

通过学习钟扬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深地体会到优秀教师、党员干部钟扬同志的优秀品质和精神,他是我们不断学习和追随的榜样。作为基层青年党员,学习“时代楷模”,就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新时代”要有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要让中国这艘轮沿着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航道前进,就一定要大力学习党的理论来武装自己,并努力把它们付之于实践,向先进典型靠拢,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争做合格党员,努力在工作中做到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

首先,在思想上,要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除了自觉学习党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外,要经常性地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得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使自己能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鉴定好与坏、甄别正与邪;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在学习上,要专心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做到理论实践两手抓,终身学习,提高业务能力,争取做到独当一面,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要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把最新最实用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以便在生活中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更加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在工作上,要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在基层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个平凡的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和新时代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学习时代楷模钟杨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钟杨教授作为西藏大学的援藏老师开始了他对青藏高原植物的调查之路。15年间,他几乎走遍了整个青藏高原,对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相关物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和学生花了3年时间,将全世界仅存的、在西藏的这3万多棵巨柏都登记在册;在4000多米海拔高峰找到了全新的拟南芥生态型,在海拔6100米以上的北坡采集到了高山雪莲。15年间,他为国家和xx的种子库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四千万颗种子,为青藏高原植物资源分布状况和青藏高原的生物进化做出了突出贡献。钟扬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更是奉献的一生,从出生到离世,他无时无刻不想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无时无刻不想着为他人的幸福生活而奉献着自己青春乃至生命。

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践行者。“他的头脑里,考虑更多的是社会、是国家,关注的不仅是当下,还有长远的未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心系天下,把国家和人类的需要变成自己的追求,为人类事业的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他把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他培育的每一粒“种子”,在他的用心浇灌下,早已经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相信一定会携带着钟杨同志的精神和梦想,奋力前行、开创新时代的美好未来。

他是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创新者。钟扬曾说,“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的植物资源从来没有进行过彻底盘点,即使在全世界最大的种质源库中,也没有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钟扬为了摸清“家底”,放弃了在一线城市安稳的教学生活,义无反顾亲身前往西藏,梦想能够盘清青藏高原植物种质的资源,为后代留下珍贵的宝藏,并为之奋斗十几年。

他是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实干者。“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的事都干了,就能不负人生。”在钟杨同志的字典里没有享乐,只有工作,只有他的热爱。科学是他毕生的追求,奉献是他毕生的信念。他严谨务实、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他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教学生言传身教、厚以载德,无怨无悔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他从不考虑眼前利益,一心扎根西藏,一生都在为祖国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诠释了共产党人的精神。

钟扬同志是一个伟大的追梦者,更是点亮无数人追梦之路的明灯。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以钟扬同志为榜样,脚踏实地,发挥余热,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来,推进各项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钟杨,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卓越的科研工作者、杰出的人民教师。2017年9月25日,钟扬意外遭遇车祸,不幸辞世,年仅53岁。他用自己的一生忠诚地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斯人已逝,精神永存。2018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钟扬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钟杨精神像一颗种子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像一盏明灯照亮无数人的前行之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学习钟杨播种精神,不忘初心,忠于理想。在钟杨短短的53年人生历程中,他援藏16年,在世界第三极上收集到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这也成为他留给世界的最珍贵礼物。2010年xx世博会英国馆创意卓异的种子殿堂,令无数观览者惊艳。但鲜有人知道,这其中约有40%的种子是钟扬奉献的。成就的背后是钟杨每天只休息3、4个小时,长期与17种高原反应不断抗争,不知疲倦地与时间赛跑,是他时刻秉怀作为党员、作为教师、作为科研者的使命和责任感。他短暂而又充满光辉的一生都是在书写着不忘初心,矢志不渝,教书育人,科研报国。

学习钟杨播种精神,勇于攀登,甘为先锋者。钟杨曾说“一名党员,要敢于成为先锋者,也要甘于成为奉献者。”所以,为保护种质资源,打造国家生态屏障,钟杨毅然踏入青藏高原“生命禁区”,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别人嫌苦叫累不愿意去的地方,他都抢着去。不管是遭遇山石滚落,还是露宿野外,他都坦然接受,将自己的所学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痛风发作,腿痛难忍的时候他仍咬牙坚持爬到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采集种子,以忘我的精神投身西藏建设。

学习钟杨播种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钟扬以“我愿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愿接受党的一切考验”为人生追求,完全彻底地奉献给西藏建设,并且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要像钟扬同志那样,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动力,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远离追名逐利的彷徨,不谋一己之得失,而忧事业之兴衰;始终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奋敬业、任劳任怨,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干出一番事业,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大批像钟扬这样的播种者和筑梦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学习英雄,让我们做一颗像钟扬那样的“种子”,播撒希望,成就梦想。

钟扬同志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为了祖国的科研、教育事业忘我耕耘、播种未来,钟扬同志用他的崇高精神和他的作为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知识分子的时代风采。“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钟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钟扬同志的一生可以凝练“追梦”二字。

钟扬教授,生前担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西藏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组部第六、第七、第八批援藏干部。他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近30年,在分子进化研究和生物信息学领域有较长期的积累和独创性成果,多年来坚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在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生物信息学和进化生物学是国际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

在援藏的十五年中,他培养出了一批藏族科研人才,为西藏大学培养的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如今已成为了教授,其高端人才培养“造血”模式也成功复制到了其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期间为国家和xx的种子库,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四千万颗种子,储存下了绵延后世丰富的“基因”宝藏。为西藏大学申请到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帮助西藏建立起的科研“地方队”,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位长江特聘教授,培养出了西藏大学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已在进化生物学等研究方面,与日本、欧美鼎足而立。

十五年栉风沐雨,他却说,“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所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钟扬教授用自己的多年来的成就证明了自己,他的头脑里,考虑更多的是社会、是国家,关注的不仅是当下,还有长远的未来。那么多的艰苦,那么多的危险,也只有他,说起这些能云淡风轻,也只有他,扎根进去,就毫不犹豫,绝不回头。也许待在xx,他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但是他就是这样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这条道路,他无私的精神,无数人为之动容,更值得我们学习。

“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

他16年坚持学术援藏,不畏艰险盘点世界屋脊的植物家底,寻找生物进化的真实轨迹。从藏北高原到喜马拉雅山区,从阿里无人区到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江畔,到处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粒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

像那颗名叫“钟扬”的种子一样,在祖国广袤大地上生根发芽。

钟杨,新时代的践行者,他怀揣梦想、践行教育、探索种子,让科研项目与科普知识丰富了我们世界。钟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事业,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事业,发扬“钟杨精神”不惧艰险、不怕困难,努力迎接一切挑战,顽强生长。

学习钟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敬业精神,做新时代的践行者。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事,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为社会做事,为时代做事,就是最大的意义。钟杨老师心系天下、科研报国的家国情怀,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高尚品质,修身律己、甘于奉献的人格风范,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身为基层公务员,更要以钟扬老师为榜样,学习他以实际行动及科研成果服务祖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崇高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作好本职工作。学习他立志于科研事业务实敬业,不畏困难,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献身精神。

学习钟杨亲力亲为,无畏艰险的奉献精神,用永恒的生命铸就了一座丰碑。身为共产党人,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要以钟扬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坚定信仰、心系国家、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以扎扎实实的实际行动,把“忠诚、干净、担当”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为我们党筑牢执政之基,汇聚无穷力量。

学习钟杨兢兢业业,甘为人梯的忘我精神,做新时代合格党员。他一天睡3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钻研种子。忘了吃饭、忘了睡觉,成为家常便饭,在他心里,装的是科研,没有逾越的山峰。工作在他眼里,永远都是第一位。“钟杨”的大爱与责任。谁有困难,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把自己工资用于科学研究。坚守西藏、坚守理想,为自己的初心奋力前行,始终认为自己担子重,还有许多种子需要探索,用有限的生命做了无限的大事。

以钟扬老师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鼓舞激励自己,立足本职,拓宽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向钟杨老师学习,服务奉献、严谨务实、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新时代模范党员。

“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30余年从教、16年援藏、10年引种红树……钟扬的名字总是和植物联系在一起,他把自己比作裸子植物,像松柏,在艰苦环境中生长起来的植物才有韧性,生长得慢却刚直虬劲。2017年9月25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植物学家钟扬教授,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因车祸遇难。曾经,这个在多少人眼里陌生的名字,在他英年早逝后,才得以广为人知。生前,作为“国宝级”的科学家,钟扬援藏16年,采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也在无数人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去世后,他的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高标。

更让身边人难忘的,是他时刻不灭的乐观精神。事实上,没有这种充满想象力的乐观精神,那些艰苦卓绝的工作根本无法继续……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他才能笑谈起种子的作用,“假设一百多年以后还有癌症,假设那时候大家发现有一种植物有抗癌作用,然而由于气候的变化,这个植物在西藏已经没有了,但是一百多年前有个姓钟的教授好像采过了。”

搞植物研究注定是一场孤独的“逆旅”。与位高权重绝缘,也不会令自己身家丰厚,投身其中,凭的就是满腔热血。钟扬的学生拉琼曾到过他xx的家,“真是令我特别心寒,他的那个房子,包括房间里面的设施,还停留在1970年代的水平,一个复旦大学的教授,又是在xx那么发达的一个地方,不是说钟教师没钱,但他的钱都没有花在自己的身上。”

最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他在无数人心中播下的信仰的种子:无论是沃土千里的平原,还是滴水成冰的极寒地区;无论是莘莘学子的人生蓝图里,还是无数心存愿景的人的期待中,这些被撒下的科学的种子,也是人类未来的种子。他延续的是,生生不息的希望。

他身为植物学家,坚信“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他身为党员,矢志不渝地把余生献给西藏建设事业;他身为教师,倾注全部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他身为勇士,不忘初心,致力奉献,在青藏高原绽放出一朵最美丽的雪莲花。

“海拔越高的地方,植物的生长越艰难,但是越艰难的地方,植物的生命力越顽强。我希望我的学生就如这生长在世界屋脊的植物般顽强。”钟扬说。

学习时代楷模钟杨的心得体会

5月14日下午,数学教研室(一)所有老师一起观看了钟杨同志先进事迹的纪录片,大家被钟杨老师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

钟杨老师在援藏出差过程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从2010年开始,钟扬老师入藏支援,他培养出了一批藏族科研人才,为西藏大学培养的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如今已成为了教授。他在植物学界从事科研教学30多年,为国家生态环境做出巨大贡献。他曾说,“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从钟扬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一丝不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钟杨老师心系天下、科研报国的家国情怀,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工作中,应该以钟扬老师为榜样,学习他以德立教、爱岗敬业的崇高境界,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的学生们。最后,我们要学习钟杨老师以实际行动及科研成果服务祖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崇高精神,学习他不畏困难、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攀高峰的献身精神,让钟扬老师的精神激励自己,立足本职,为我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时代楷模钟杨的心得体会

钟杨教授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钟扬老师在援藏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

在援藏的里,钟杨教授带领团队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为发掘可能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特有植物,冒着生命的风险长期在青藏高原上奔波探查,倾尽心血收集了4000万颗种子,为我国的科研事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以实际行动及科研成果书写了他服务祖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拳拳之心。

在平凡岗位中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在有限的生命里诠释着无限的价值!钟扬教授,就是这样一名平凡却不平庸的人。从他的身上,看到的是那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决心,看到的是那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胸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有着钟扬教授平凡而伟大的壮举,有着钟扬教授心系天下,科研报国的家国情怀,爱岗位敬业、潜心育人的高尚品质,我们深受鼓舞,更要以钟扬教授为榜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不忘初心,牢记责任。

学习时代楷模钟杨的心得体会

在建党97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钟杨同志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16年如一日把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了祖国雪域高原,倾心培育少数民族科研教学骨干,帮助西藏大学将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推向世界。

他曾经说过,“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同样,一种精神也可以鼓舞亿万人民。斯人已逝,精神永存。钟杨精神像一颗种子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像一盏明灯照亮无数人的前行之路。钟杨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学习钟杨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他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后分配到武汉植物所,本来可以养尊处优,悠哉游哉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但他却在2000年放弃了副厅级的岗位,选择成为一名普通老师。为了投身植物研究,他更是远离家乡和亲人,带着面包、榨菜加矿泉水,数年如一日,秉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执着为祖国的科研事业作奔波忙碌,为培养下一代植物学研究人才而不懈努力。

学习钟杨动真碰硬、苦干实干的精神。为保护种质资源,打造国家生态屏障,钟杨毅然放弃xx舒适的工作环境,一脚踏入青藏高原“生命禁区”,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别人嫌苦叫累不愿意去的地方,他都抢着去。不管是遭遇山石滚落,还是露宿野外,他都坦然接受,将自己的所学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学习钟杨不忘初心、忠于理想的精神。人生53年,援藏16载,每年在西藏工作150天,共计跋涉50多万公里;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桃李满天下;参与筹建xx科技馆、xx自然博物馆,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义务服务17年,这些工作的背后是钟杨不知疲倦地与时间赛跑,是他时刻秉怀作为党员、作为教师、作为科研者的使命和责任感。

虽然钟杨同志已远去,但他的精神将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学习时代楷模钟杨的心得体会

上周五,我有幸参加了在575报告厅举办的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先进事迹报告会。听完整场报告,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我的内心只有感动,我感觉到他仿佛并不属于这个喧嚣而利己主义横行的时代,他就像教科书中的典型人物,身上有老一辈革命家的朴实、艰苦奋斗和牺牲精神,他的出现让我们重新去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这场报告显得意义重大。

工作以来,每当我备课到较晚时,内心总会有些许焦躁,而当我听到钟扬在西藏做研究时每天两点多睡,早上五点多又起床这一细节时,我感到惭愧。当他因为多年而来的高原反应触发脑溢血之后,所有人都以为他会放慢脚步,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反而加快了工作节奏,想要尽快在西藏建立起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这让我想到了六次北伐的诸葛亮,殚精竭虑,为汉室收复江山,最终积劳成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家国情怀。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社会栋梁,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

感动之处还在于钟扬对于植物科学事业的热爱,他是一个有崇高理想且脚踏实地奋斗的人。在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植物生态的多样化使他神往,因而他在援藏任务结束之后主动留在当地,成为藏大的特聘教授,用脚步丈量着雪域高原。更触动我的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讲座中,他的妻子回忆道:钟扬感到最自豪的不是他杰出的科学研究成果,而是老师这一职业,他不仅在大学校园中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更热衷于开办公益讲座,为不同人群普及植物学知识,上海的自然博物馆里就留下了他精彩演讲的身影。的确,教师的主阵地是学校,是三尺讲台,但谁说在广泛的社会环境中,没有我们传道授业的舞台呢?这也值得我们思考。

崇高的精神不仅仅是用来仰望的,更是值得我们学习效仿的,我更愿意将钟扬教授视作一个我们身边的前辈,一个先行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靠近他,追随他,去践行青年人的社会责任,去实现属于我们自己的教师职业理想。

学习时代楷模钟杨的心得体会

我独自远航,为了那些梦想。我坚信,一个基因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希望,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距离复旦大学援藏教授钟扬车祸逝世已经过去数月,但是他的音容却永远留在了世人的心中。

钟扬的学生扎西次仁是首位藏族植物学博士。他回忆初次见到钟扬的场景说,“当时他就是穿着一件很破的牛仔裤,办公室也很普通,我就想怎么一个xx来的大教授是这个样子的。后来,他拿自己的工资给我们垫付很多方面的花销,我才知道他总是考虑到我们,而对自己没有那么讲究。”扎西次仁说,钟扬血压高,身材又胖,刚到西藏时高原反应厉害,头晕、恶心、无力、腹泻。但钟扬从不抱怨,为装更多采样,出门只带两个面包、一袋榨菜、一瓶矿泉水,几乎天天如此。

学习时代楷模心得体会

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这样的功名足以让人震撼,让人对功名的主人肃然起敬。可以想象,张富清同志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是何等的英勇顽强,是如何的奋不顾身。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劳苦大众的解放,他用鲜血书写了爱国主义的伟大华章,体现了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

然而,张富清同志却将这样伟大而光荣的功名“雪藏”,甚至连身边最亲近的亲人都不知道。也许在他看来,功名再大再响亮,都已经属于过去,需要从新开始;也许他在这样想,相比起那些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战友,他已经很幸运,功名不值得一提。

“第二战场”,继续发挥他的革命斗志,实现他的革命理想。

这一“隐藏”一“选择”,彰显了张富清同志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革命者情怀。在部队,他冲锋陷阵舍生忘死,为了保家卫国不怕流血牺牲;到地方,他又心系群众冷暖,身先士卒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他用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实际行动,书写了精彩的人生篇章。

张富清同志把党的事业、党员责任和群众利益看得很重,总是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他把把金钱名利、个人得失看得很淡,只讲付出,不求回报。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守初心、不改本色。要不论身披何种荣誉头戴何种光环,不论何时何地,都始终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和责任,不忘艰苦奋斗的党员本色,始终以国家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学习时代楷模朱彦夫心得体会

2014年1月9日,当朱彦夫的大女儿朱向华从家中的一个柜子里翻出14本父亲的日记后,边读边流泪,她说:“我爸太不容易了,一辈子没享过多少福。他是严父,也是慈父。”

朱向华说,父母对他们要求很严格。记得有一年,他们兄妹六个到地里帮大人摘棉花、刨地瓜,但就是不让他们收花生,怕他们忍不住偷着吃。

“我妹妹当时很小,饿得实在受不了,把两个地瓜偷着烤了吃,后来被爸爸知道,狠狠批评了一顿,还让哭成泪人的妹妹把钱送到生产队会计手里作为赔偿。”朱向华回忆。

而在四女儿朱向欣的记忆中,母亲陈希永对父亲付出的最多,没有母亲,就没有这个家,就没有父亲的今天,“我妈当年很漂亮,很多人不理解她为啥能看上一个残疾人。”

记者了解到,朱彦夫跟妻子结识于医院。当时,朱彦夫正在沂源县东里医院住院,陈希永刚到医院工作不久,听说了很多朱彦夫的英雄事迹,敬重朱彦夫的同时,更是细心照料起他来。

后来,在他人撮合下,两人建立了恋爱关系,陈希永顶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勇敢地与朱彦夫结合在一起,从此,她悉心照料丈夫直至2010年去世。

“那些年,我爸带领大家整地、修蓄水池,双腿被沉重的假肢一次次磨破,我妈常常哭红眼为我爸包扎。”让朱向欣印象最深的是,母亲经常背着父亲去厕所,有时候背不动,就喝上一大口白酒,借着酒劲背起来。

“那几年,队里分鱼分肉,我们家都是最后一份,我妈没有半句怨言。”朱向欣回忆。

朱彦夫的儿子朱向峰告诉记者,那些年,他们家常年是吃地瓜干煎饼、地瓜玉米粥、地瓜秧小豆腐。而村里来了客人,一般都是他们家招待,最高级的菜是“全兔萝卜丸子”,野兔是他们几个孩子下套逮来的,但最后他们只能喝点汤。

“我们当时很不理解父亲,现在慢慢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父母用行动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对别人要勇于奉献,对自己要严格要求。”朱向峰说。

1月11日上午,记者见到81岁的朱彦夫时,患有血栓、半身不遂等重症的他,说话有些含糊不清,需要家人在一旁“翻译”,他说:“我现在依然在挑战生命。”

是什么力量,使朱彦夫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向自己挑战,向人生挑战?是自立,是自强,是奉献,是责任……或许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但对人生的启迪,却是相同的。

学习时代楷模李恒英心得体会

李恒英同志是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通过毕生的努力,制定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重大策略,解决了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更可贵的是,98岁的高龄还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是什么让她在如此高龄还努力奋斗着,我想这就是内心深处那份责任、使命与担当。通过学习完李恒英同志先进事迹后,使我备受鼓舞。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岗位是平凡的,一年一年也是在平凡中度过的,如果我们始终在原地踏步,就会对工作缺乏热情,产生倦怠感,学生就不会受益。因此我们要坚定向李恒英同志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眼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坚守初心。

李恒英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我将以她为榜样,做到潜心育人、无私奉献,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献给教育事业,当好一名人民教师,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李恒英同志数十年的坚守令我备受感动,我会以这样优秀的人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深入落实到行动中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让我所教每个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风貌面对自己的工作,脚踏实地、不求名利,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还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广博的学识,就不能很好地为学生解惑、传道。我要努力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

教学。

方法,努力走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顽强拼搏,勇于开拓,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时代楷模学习心得体会

和平方舟会议室仍挂着20xx年访问澳大利亚时,昆士兰华人联合会赠送的书法作品。每到一国,医院船都会受到当地华人华侨的欢迎。许多华人华侨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提供翻译、补给等帮助。

20xx年11月,57岁的菲律宾华侨林阿龙带着儿子赶到台风重灾区,参加和平方舟前置医院的志愿服务。他说:“祖国军舰远道而来救灾,作为菲律宾华人,我们感到非常光荣。”

20xx年的美国圣迭戈,一位华人老妪久久站在医院船甲板上。旅居异乡数十载,老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再回祖(籍)国,只愿能在“流动的故土”上多站一会儿。

20xx年10月14日,和平方舟结束对莫桑比克的访问后启航离港。当地华人华侨乘坐租来的.小艇,不停挥舞着五星红旗,伴航十几公里为“大白船”送行。

医院船陈洋阳表示,和平方舟的到来让许多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不止一次,当医院船离港时,船上官兵与码头送行的华人华侨同声高唱《歌唱祖国》,场面令人泪目。

学习时代楷模心得体会

重读张富清老人的生平经历,于平凡中感悟身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伟大;体味张富清老人的动人话语,于点滴中催发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使命。

“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现在,他95岁,仍然坚持学习。他说:“人离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离休。”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张富清用自己的行动见证了自己的铮铮誓言,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身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朴实纯粹,淡泊名利。深藏战功63年,因为一次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这位老人才重新被人们认识。谁曾想这位平时默默无闻的张富清竟是立下赫赫战功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这让当时负责信息采集登记人员都为之震惊。每当提起70年前牺牲的战友,老人泪眼婆娑:“我的战功,和他们的贡献相比,差得很远;我现在人还在,生活等各方面都比他们享受得多,还有什么理由向组织提要求?”甘于贫苦,淡泊名利,装修、家具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老样式,平日生活更是将勤俭节约融入了生活的点滴。在面对儿女工作时,时任革委会负责领导的张富清毅然让儿女下乡锻炼,到祖国更需要的地方历练成长,甚至在晚年患白内障进行手术时也只是选择了一副的晶体,而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老人用他的淳朴淡泊彰显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

……为来凤县带来了新气象,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见证了共产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新中国成立72年来,正是有无数像张富清老人一样的人为我们负重前行默默付出,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捍卫了我们的建设成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无限忠诚,这一切的一切也将不断地激励着我们新的一代继续向前,以无数英模先辈为榜样凝聚成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为祖国的明天不懈奋斗!

时代楷模张富清学习心得体会

95岁人生,71年党龄,深藏战功63年,每一个数字,都是不平凡的岁月刻度,都是实实在在的寒来暑往,风雨阴晴。张富清选择扎根苦境,艰苦奋斗,始终以突出队员的姿态,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树立起一段让普通人无法企及的英雄高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xx《榜样4》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部队军营,战功赫赫。1948年,24岁的张富清离开陕西汉中洋县的家,光荣入伍,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的一名战士。先后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子战场冒着枪林弹雨,不顾自身安危保家卫国,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他正是时代最可爱的人,可歌可泣,可爱可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代需要凝心聚力,需要奋勇当前的开拓者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老革命们的流血牺牲,现在是我们这代人奋斗的时刻,每个人都应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做时代弄潮儿。

退役转业,低调奉献。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他克己为国,国家开展精简退职工作,张富清首先动员的,竟是自己的妻子;他辗转多个岗位,一直默默地做着一颗螺丝钉;他年逾八旬截肢,自己锻炼用义肢走路,没给国家添过一份负担。

他正是时代最需要的人,克己奉公,兢兢业业。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全体党员干部要奋勇朝前,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将政策做细、做小、做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开局之年,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呼唤更多的改革先锋、汇聚更多改革力量,接棒继续跑好伟大复兴的接力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学习张富清事迹。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他是时代最可爱的人,谦逊,务实。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向老英雄张富清学习,立足当下,充满斗争精神,永怀爱国情怀,为国家披肝沥胆,奉献一切。

学习时代楷模朱彦夫心得体会

朱彦夫去县城请来水利工程师帮助测量和规划选址,修建水池。朱彦夫带领村子里的壮劳力大干了两个冬天,建成了两个大水池,保证了来年的春播用水,附近的村子也跟着受了益。

1969年又是大旱,水池附近的土地能浇到,而由于人力有限,远处山地里的庄稼还是旱死了,100多亩地绝产。

看着枯死的庄稼,大家伙很心疼,朱彦夫下决心一定要把水利灌溉搞好。此后,他六进省城,十进县城,来回奔波,一年后,他的努力有了结果,水渠一直修到了山上,山上的农田也不用担心旱灾了。

“去省城里跑灌溉设备时,为了节省费用,他每天花10多个小时走50多里路,对于一个没有双腿双手的重度残疾人来说,这种艰辛可想而知。”刘文合说,晚上为了省下住旅馆的钱,朱彦夫常常卸下17斤重的假肢当枕头,天为被地为床躺在路边睡觉。

朱彦夫的外甥赵圣贵说,舅舅就是用他的残臂、假肢支撑着,开山劈岭,治山改水,历经艰难,把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绿山果园,把瘠薄的土地变成了肥沃高产的农田;打机井、修道路、搞副业,带领全村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时代楷模”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全国“时代楷模”金春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松原市、白城市和省军区举行.其中,在省军区的报告会还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在军区所属部队同步观看.金春燮为让烈士更有尊严,执着传承弘扬抗战精神的先进事迹,引起强烈共鸣.

金春燮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关工委主任.来,他胸怀传承历史、告慰英灵、教育后人的责任担当,克服重重困难,执着挖掘抗战英烈事迹,努力重现抗战历史遗迹,倾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和退休领导干部的崇高价值追求.今年8月,中宣部确定金春燮同志为全国“时代楷模”,并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

报告会上,金春燮作了题为《做抗战精神的传承人》的报告,并与观众分享了11年来修建抗战遗址纪念碑、编撰抗战书籍资料、创办汪清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经历和感受.报告团其他成员以《自觉担当的时代楷模》、《让我敬佩的好搭档》、《红色教育的领路人》、《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为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讲述了金春燮的先进事迹,让在场听众深受感染和教育.

“金春燮的先进事迹,平凡中透着伟大,细微处彰显忠诚,为传承抗战精神如何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了最新的注解.”松原市纪委宣传部副部长闫冬对“时代楷模”金春燮要为抗联烈士树碑建陵的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说,这场报告会让人细细品味,荡气回肠.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共产党员,他有责任、有义务把红色的火种代代传承.作为纪检监察干部,他更要把代表抗战精神核心的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优良传统继承并发扬下去,更要身体力行地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金春燮同志作为一名退休的党员干部,致力于培养红色接班人,推动抗战精神传承延续,这种精神值得肯定,更值得我们学习.”松原宁江区长宁街道办事处主任刘孟哲谈出了自己对金春燮一定要让抗联烈士牺牲的有尊严精神的理解.他说,大家无论身处哪个岗位,肩负怎样的职责,都应该像金春燮同志一样,以实际行动弘扬抗战精神,把先辈开创的事业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白城洮北区宣传部新闻科干事于派骅对报告会体会颇深.他说,金春燮为了弘扬抗战精神发掘英雄呕心沥血,他也是英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像他那样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扎实工作.

“金春燮老前辈的事迹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特别当听到他用十年时间修建了77座抗战遗址纪念碑,令我肃然起敬.”白城市师范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大三学生王家平说,他对抗战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激励着当代大学生,要学习他的那种崇高精神,铭记历史,做抗战精神的传承者,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金春燮主任的事迹感染了我们每名官兵,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我们也要传承这种抗战精神,把这种抗战精神融入到我们每一名官兵的血液之中.金春燮主任在退休之后还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作,作为一名党员以身作则,利用11年时间建成了77座纪念碑.作为我们年轻一代的边防军人,我们也要把这种精神继续传承和弘扬下去.在我们日常的站岗值勤中继续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守边固防.”来自省军区某边防部队的战士屈雷宇如是说.

来自省军区通讯站的曹琦谈起对报告会的感受也很激动:“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报告会,更是抗战精神的传承会,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革命军人,我们觉得这种抗战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地传承这种精神,争取当一名真正的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那段抗战的历史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忘记,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惜和平、开创未来.”

学习时代楷模心得体会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不容易,偏远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更不容易,没有到过偏远艰苦乡村工作的人可能很难想象,下派第一书记工作的艰苦和危险。知悉广西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在回村防汛抗洪工作途中突遇山洪爆发遇难,年仅30岁,内心十分沉痛。建设家乡的优秀人才,如此年轻就牺牲在驻村工作的岗位上实在太令人惋惜,原本她可以用她的智慧和才华为村民做更多的实事好事,原本她有着自己美好的人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可以为党和人民做的更多,但这一切却戛然而止、一切都定格在2019年6月17日凌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扶贫一线的青年干部更应该学习先进,发扬模范精神,坚持在最艰苦的地方,扎实推进工作。

要敢于涉险滩、走泥路。脱贫攻坚是新时代的长征路,要把每一步都走踏实,无论多么艰苦都不能忘记初心,都要担起使命,永远走在最前列,“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黄文秀说:“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

生命没有长短,只有宽度。黄文秀的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很好的诠释这句话。6月16日,黄文秀的生命定格在了30岁,在观察百色洪灾情时牺牲。黄文秀作为优秀选调生,服从国家安排到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第一书记,怀抱着投身国家扶贫工作的决心,投身基层扶贫工作。用自己毕生所学所学努力改变农村贫困面貌,深入群众中,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认可。她的一生过的短暂而热烈,为我们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思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守初心担使命,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项接着一项落、一关接着一关闯,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学习时代楷模朱彦夫心得体会

除了规律的作息,现在的朱老每天仍然坚持学习。“早晨吃完饭以后再睡半小时,醒了就开始读报、看电视,看的一贯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中午11点再睡一会,下午从1点一直到4点,除了吃饭的时间,还是读报、看电视。看到好的东西就记下来,每天都写。”张德良说。

而被问及老人最近最关注什么时,张德良说,朱老最关心是中央和各省市开展的反腐倡廉工作,以及各类民生类新闻。特别是前不久主席自己去快餐店吃包子的新闻,朱老看后,连着两晚都没睡觉。

“头一天早晨我问他昨晚睡得怎么样,他说一晚上没睡。我问为啥。他说:‘你看到主席吃包子的新闻了吗?我高兴的一晚没睡着觉,大好事啊!’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一去,又问他睡得怎么样。他说吃了三次安眠药都没睡着。他说:‘我是从旧时候过来的,是靠要饭才活下来的,主席带头节约,这是好事啊!’”讲起当时的对话,张德良仍记忆犹新。

学习时代楷模心得体会

每天的闹钟将我从睡眠中叫醒的时候,总是带着一身的抗拒,自从产假后回来上班,每天都是忙忙碌碌,脚步匆忙。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孩子,哪边都懈怠不了,唯有不断地“快跑”。而我的心里也有一个标杆——“时代楷模”张黎明,向楷模学习。

我们从事的建设行业是引以为傲的职业,为祖国筑路修桥,我总把这比如成另一样的“保家卫国”。而我们恰好是这团队的一员,平凡地如一颗砂砾,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信守着自己的平凡。

张黎明同志30多年如一日,奋战在电力抢修的第一线,累计巡线8万多公司,完成故障抢修作业近2万次,被誉为电力抢修的“活地图”。他的工作难吗?累吗?我觉得答案都是肯定的。他的工作平凡吗?我觉得答案也是肯定的,万千的电力抢修者中,他也是平平凡凡的一个,但是他用自己的坚持,用自己的创新突破工作的瓶颈,在平凡中铸就了自己的不平凡。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多少人害怕脸上的汗水,多少人害怕脚下长长的路途。困难遮住了视线,逃避成了冠冕堂皇的借口,却依然抱怨着不公平。我镇定了一下,这曾经出现的念头就这么赤裸裸地摆出来,还真得有点羞愧难当。

风轻轻地舞动窗纱,这一天又要过去了。纵横交错的轨道上,在地图上,那小小的一段,却总能让我骄傲;茫茫的建设者,头顶安全帽,我也只是那众多红色“钢盔”里的一个,却总能让我自豪。

时代的楷模,当标杆竖起,我们便又增加了一份学习的动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