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精选19篇)

时间:2023-12-01 21:00:11 作者:字海

教学计划是规划教学内容和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够有序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进程。教学计划是教师的教学良师益友,快来看看这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吧。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劳动的歌。

一、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积极参与结合学习号子的创造性活动。

(二)能够演唱具有浓厚劳动气息的《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并表现出这两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三)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哈腰挂》、《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四)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一)《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推炒面》是广泛流行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

内容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动、战斗生活,歌词中还以“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气氛,特别是第5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军民大生产》为c商调式,由六声音阶写成。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曲调健壮豪迈,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进行,有很强的动力感。节奏坚定有力,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显得紧张有力量。

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第1~4小节)分为两个乐节,第1、2小节采用重复主音的手法,第3、4小节强调“徵”音,形成模进。第二乐句(第5~9小节)的前三小节为快速的切分节奏及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前面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最后两小节铿锵有力,是全曲的归纳和总结。

张寒晖(1902~1946)作曲家、戏剧家。河北定县人。1922年入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学习戏剧表演,1925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学习表演和编导。1929年毕业后在北京、西安等地从事中学教育、戏剧演出、民众教育和报刊编辑等工作。1941年8月赴延安。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委员会委员等职。1946年在延安病逝。一生创作歌曲50余首,大多自己作词。并作有配合革命斗争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的秧歌剧。代表作品有:《松花江上》、《去当兵》、《游击乐》、《军民大生产》等。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朴素、洗炼,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二)《翁嘿呀》。

《翁嘿呀》是吉林延边朝鲜族的一首劳动歌曲,因歌中用了很有特色的衬词“翁嘿呀”而得名。朝鲜族农民在集体劳动中,合着劳动节奏,“一领众和”地歌唱,有利于调节精神,统一意志。歌词随兴而编,领唱者唱正词,众人唱衬词。表现了丰收时节的打谷场上,人们载歌载舞、喜获劳动果实的情景,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歌曲具有浓郁的朝鲜族民歌特色。歌曲为c羽调式、由、1、2、3四个音编织而成。2/4拍子。

这首歌曲具有明显的劳动歌曲特点,重音突出,节奏感强,唱腔短小,近似于自然劳动呼号,而且歌词常常是即兴而编的。

(三)《哈腰挂》。

《哈腰挂》是流行于我国东北林区的一种抬木号子。又称“吆号子”,流传较广,遍及整个东北林区。属于搬运号子类。1956年著名号子歌手赵希孟根据林区号子改编成男声合唱《森林号子联唱》,《哈腰挂》是其中一首,曾在全国音乐周上演出,得到好评。搬运木头时,木头两侧各站4个人,歌唱形式为一领众和,当领唱者唱出“哈腰挂呀”时(预备开始的号令),大家一起弯腰(哈腰)把挂钩挂在被抬的木头上,当挺起腰来开始起步时,左侧4人迈右脚,右侧4人迈左脚,形成相对的脚步,边走边唱,随着歌声的节奏齐步向前迈进。《哈腰挂》歌唱简便,气势雄浑,歌曲采用d宫调式。

肩负着几百斤的重量,精神需要高度集中,行进速度不仅减慢,而且唱时不可避免地带着粗重的自然呼喊声,领唱与和唱在接腔时常形成声部重叠。

(四)《连连夯》。

《连连夯》是一首在打夯时唱的劳动歌曲,属于打夯号子类。多为一领众和形式(也有少数是齐唱的)。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连连夯》就是连续不停打夯时所唱的号夯。词多即兴编唱,有时也引用某些戏曲唱词,唱词内容除与劳动相关外,也唱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之类的内容。节奏鲜明、铿锵活跃、节拍工整,重音突出,音调质朴开朗,雄壮热烈,高亢有力,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展现了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图景。歌曲为2/4拍子,五声徵调式。

色。

(五)《船工号子》。

《船工号子》是影片《旋涡里的歌》的一首插曲。歌曲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廖云、孑农作词,常苏民、陶嘉舟作曲。《川江船夫号子》是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由8首不同特点的号子联缀而成。

行船时,通过号工的领唱来指挥、协调大家的动作。领唱部分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多,常用远距离音程,和唱部分节奏富于变化,常与领唱交织重叠,构成多声部合唱。每种号子有不同曲调,可以独立唱,也可以联唱。其中,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有发现险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近似呐喊的急促紧张、气氛强烈的《上滩号子》与《拼命号子》。

式开始的第1小节是歌曲的引子,它把我们带进一个宽阔江面的意境之中。接下来的5小节,由慢板转入中速,其曲调好似“平水号子”中“号工”的领唱,豪放而有气势,间奏好似“船工们”的呼应,坚定有力;第7小节至第10小节的曲调进行,好似《见滩号子》,它告诉我们,前面就是险滩,要做好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准备,节奏紧凑,语气刚毅;第11小节至14小节的曲调进行,好似《上滩号子》,3/4拍,歌声与伴奏紧密呼应,随着速度的加快,情绪逐渐高涨,气氛越来越紧张。

第15小节至38小节的曲调进行,好似《拼命号子》,这是全曲最紧张的段落。表现船工们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顽强搏斗的场景,造成全曲的高潮;第39小节至43小节,速度渐慢,曲调的节奏拉长,表现战胜了险滩,闯过了滩关后的胜利喜悦心情;接下来的两小节的间奏,把我们带入《下滩号子》意境之中,第46小节至62小节曲调进行流畅抒情,船工们唱起舒展、悠扬的歌,驾船在涛声中平稳地航行,曲调结束在宫调上,把我们带进这美丽的江河景色中;第63小节至歌曲终了,是歌曲的尾声,从这个乐句起,用移位的方法,重复几次,最后停留在调式的徵音上,即:,而最后的这个在高音区的结束,表示船工们驾船远去,留下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景象。

三、教学时间(2课时)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

(一)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

1.学唱歌曲前应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录音或老师的范唱,以使学生对歌曲有整体性的感受,并激发其学唱歌曲的兴趣。

2.《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都短小、易学。可用听唱法直接学唱歌词。例如:可直接整体模唱,也可分句、分段模唱,还可以跟随录音先唱衬词、再唱全歌。学唱中应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表现歌曲的情感。

3.演唱中可鼓励学生设计演唱形式或参与表演。如: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军民大生产》;用表演唱的形式演唱《军民大生产》或《翁嘿呀》;为《翁嘿呀》编配朝鲜长鼓舞节奏,在演唱歌曲时作为伴奏。

4.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可适当引导学生学唱歌谱。如:在唱歌过程中,利用乐谱更好地表现歌曲情感或校正不准确的唱法;唱会歌词后,返回来视唱曲谱等。

5.演唱歌曲时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歌唱,防止大声唱歌及喊唱的现象发生。

(二)聆听《哈腰挂》、《连连夯》及《船工号子》。

1.要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作品,使学生感受、体验、理解作品的艺术特征特别是劳动号子的特征。

2.条件允许的话,可用录像、电影片段一类的媒介,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作品与现实生活的直接联系。

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

3.聆听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伴随音乐做表演性或模仿性动作;参与讨论、评价;搜集相关文字、图片、音响、录像资料等。

4.对本单元的音乐作品做综合比较,进而认识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基本特征,认识其风格上的异同。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

一、教材分析:

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

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任务。

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六、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七、教学进度。

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

第一周歌曲《爱的奉献》欣赏《欢乐颂》2课时。

第二周歌曲《歌声与微笑》欣赏《爱星满天2课时。

第三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欣赏2课时。

第四周歌曲《说拉弹唱》欣赏2课时。

第五周欣赏《梅花三弄》欣赏2课时。

第六周歌曲《阳关三叠》欣赏2课时。

第七周欣赏《嘎达梅林》2课时。

第八周歌曲《举杯祝福》2课时。

第九周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歌曲2课时。

第十周欣赏《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欣赏2课时。

第十一周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欣赏2课时。

第十二周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欣赏2课时。

第十三周欣赏《远航序曲》2课时。

第十四周欣赏《街头少年》2课时。

第十五周歌曲《同一首歌》2课时。

第十六周欣赏《告别时刻》1课时。

第十七周活动毕业联欢会。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青春放歌。

教学目标:

一、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二、能够依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

三、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之神》,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配画。

四、聆听合唱《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经过讨论、探究,理解音乐旋律特点。

2、在理解音乐主题的基础上,为其配诗、配画。

3、自己组织语言概括音乐特点。

教学时间: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配合《拉起手》的音乐,播放一些有关世界和平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再次聆听歌曲,让学生听清楚歌曲里是怎样要求我们从自己做起让世界和平的。

三、学习歌曲第一声部:

1、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2、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3、完整的演唱歌谱。

4、自由朗读歌词。

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

5、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6、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7、让学生只有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热情、欢快、载歌载舞)。

四、音乐练习:在()中填写出"do"音在键盘上的位置。

第二课时。

一、分别复习《拉起手》的高、低上声部。

二、学习歌曲第二声部:

1、让学生带着演唱第一声部的情绪来学习地第二声部的歌曲。

2、反复练习、纠错。

3、给歌曲选择合适的伴奏。

三、用和谐、统一的声音两声部配合。

四、音乐活动:

1、请根据书上四幅演唱照片,在括号内填出演唱形式。

2、以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分组演唱《拉起手》。

第三课时。

一、以复习《拉起手》的形式开课。

二、对比聆听《行星组曲》。

1、导入:你知道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名字吗?至今人类都登上过地球之外的哪些星球?

2、聆听《火星--战争之神》和《金星--和平之神》,比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

较这两首乐曲在节拍、节奏、旋律、速度、力度上有何不同?

3、让学生自由表达。

4、可老师总结,也可以学生总结。

三、单独听《木星--欢乐颂歌》。

1、初步聆听,想想它的主旋律你是否熟悉或听过。

2、反复聆听主题音乐。

3、试着唱一唱其旋律。

4、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为音乐配诗或配画。

四、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开课。

1、谈话导入:对于平时朝夕相处的老师,你们认为最能表达对老师敬意的是什么?

2、揭题: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表达对老师敬意的歌曲--《飞来的花瓣》。

二、聆听歌曲。

1、初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结构。

2、再次聆听,想想歌曲分为几个段落。

3、可跟着音乐试着哼唱。

4、试着为a段b段选择形容词。

三、布置作业: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请你们设计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

一组音乐节目,向老师送去你们的问候和祝福。

第五课时。

(随堂小测验)。

一、开课。

激情燃烧!青春放歌!通过对第一课《青春放歌》的学习,我们今天也以这个为主题,来一个与"幸运52"的亲密接触!

二、开展竞猜游戏。

1、邀请好朋友配合演唱《拉起手》。

3、观察题:请在琴上找出do的位置。

4、飞来的花瓣》歌曲分为几个段落。

5、聆听题:听听下面的主题是哪首乐曲的?

三、师生互动环节。

四、小结。

文档大全。

人教版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聆听《忆秦娥·萎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及《祝酒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诸,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二、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载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三、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专业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

教学内容:

一、欣赏《我和我的祖国》。

二、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三、欣赏《忆秦娥·娄山关》。

四、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

五、对比欣赏《祝酒歌》与《饮酒歌》。

教材分析:

一、《我和我的祖国》歌曲创作于1986年,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人民对祖国满怀深情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歌曲为二部曲式结构,圆舞曲节奏贯穿全曲,曲调流畅、激越、抒情、歌词真挚,亲切感人。

二、毛泽东词《忆秦娥·娄山关》作于1935年2月,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转回贵州改打黔军,抢占娄山关,歼故两个师,取得长征途中第一个大胜利。

忆秦娥为词牌名。娄山关,在贵洲省遵义市北的娄山上,是由黔入蜀的要道。娄山,横亘于遵义桐梓间,是乌江与长江的分水岭。“忆秦娥”词牌在结构上由上片和下片组成。曲作者在音乐上也随之而布局。在旋律上,曲作者吸取了我国民族音乐中戏曲与曲艺音乐的素材,以及进行曲的要素进行创作。

三、《谁不说俺家乡好》是电影《红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它吸取了山东民歌的音调,曲调优美、委婉。歌词朴实无华,通俗生动,真挚深情,唱出了家乡好,解放军好和解放区好的思想内容,表达了解放区军民对家乡自然风光和鱼水深情的由衷赞颂。

四、《祝酒歌》作于1977年。歌曲表现了粉碎“”举国上下、亿万群众欢庆十月胜利,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情景。歌曲为带再现的复二部曲式结构。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

五、相关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都是在不同的国家,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从歌曲本身说,并无截然不同的明确界限。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曲,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重点:

欣赏《忆秦娥·娄山关》和《谁不说俺家乡好》。

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学生在抒情流畅的圆舞曲节奏风格的音乐声中进教室。

师:请问同学们是否听过老师播放的这首歌曲?

生:……。

2、老师歌唱《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新中国伴随着歌声成长,歌声鼓舞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点题第十七单元。

二、欣赏《我和我的祖国》。

1、刚才你们听得《我和我的祖国》感受到什么样的音乐情绪呢?

2、生:……。

3、师:由调流畅,激越、抒情、歌词真挚,亲切感人,圆舞曲节奏贯穿全曲,歌曲创作于1986年为二部曲式结构。

4、介绍曲作者——秦咏诚:生于1933年,江苏菱榆人,1948年参加革命文艺工作并开始学习作曲。1952年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学习,1954年毕业后留校任都,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等职。作有《我为祖国献石油》等歌曲和声乐协奏曲,交响诗等作品。

5、欣赏乐曲(带问题:歌曲表达什么情感?)。

6、生……。

7、师总:歌曲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人们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也是人们发自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感的升华。第一乐段以叙述性的音乐语言展开乐思,运用比喻的手法诉说我和祖国的亲密关系。第二乐段曲调转入高音区激情迸发,情绪逐步高涨,最后结束在高潮上。这首歌属于声乐艺术中的群众歌曲。

三、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群众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其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它体现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表达人民群众集体的思想感情。它的曲调以雄壮豪迈者居多。音域不宽,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易于上口,适于群众集体齐唱。如《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我国群众歌曲的历史,可追溯到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抗日抗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群众歌曲都起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艺术歌曲源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其特点是歌词通常采用诗歌,着重个人感情的抒发和内心体验的揭示,曲调与歌词紧密配合,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深刻体现整首歌词和各句歌词的内容,感情细腻,优美感人,抒情性较强,伴奏不只是做和声的衬托,而常在渲染意境和刻画形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五四”以来,我国作曲家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如《玫瑰三愿》、《我爱你、中国》等。

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都是在不同的国家,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有时,很难严格地将它们区别开来,从歌曲本身来说,并无截然不同的明确界限。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曲,群众歌曲的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

四、重点欣赏的歌曲。

今天我们欣赏的几首歌曲分别创作于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等不同时期,因此,其风格不尽相同,并在类别上又可分为艺术歌曲与群众歌曲,有的特征较为明显,大家有共识即可,有的特征不明显,大家可以讨论研究,不一定下结论,不要纠缠在某一歌曲属哪一类。重要的是探究过程。

(一)欣赏《忆秦娥·娄山关》。

1、介绍作词创作背景: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转回贵洲攻打黔军,这次战斗,打了两天:2月25日黄昏,微雨阵阵,乍阴乍晴,直到26日拂晓,经过反复多次肉搏,击溃王家烈部四个团,再克娄山关,大雾弥漫,山黑月小,毛泽东的《娄山关》词,即作于此时。当时,娄山关战斗是胜利了,但长征的战略任务受到挫折,毛泽东的心情不免有几分沉重。忆秦娥为词牌名。娄山关在遵义市北,是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

2、出示地形图等。

3、学生朗诵《忆秦娥·娄山关》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仓山如海,残阳如血。

(提问学生词写的什么内容?)。

生:……。

师总:“忆秦娥”词牌在结构上曲上片和下片组成,上片是大军过娄山关的情景,有声有色。风吹声、雁叫声、马蹄声、嗽叭声、长空、浓霜、残月,下片是描写大军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

4、介绍曲作家——陆祖龙。

生地1928年,江苏常熟人。1946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并参加校管弦乐队吹单簧管,同时学钢琴及作曲。1949年参加解放军南下工作团。50年代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指挥兼创作组长,总政歌舞团指挥等职。曾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音乐创作。主要作品有合唱《祖国永远是春天》、重唱《三个战友》等。

5、师:忆秦娥词牌在结构上由上片和下片组成,曲作者在音乐上也随之而布局在旋律上曲作者吸取了我国民族音乐中戏曲与曲艺音乐的素材以及进行曲的要素进行创作。歌曲的前奏是全曲的概括,长短、强弱错落有致的音调三连音的号角声与连续附点马蹄声阵阵响起,一下子把我们的听觉视野引入紧张的战斗场景之中。

6、欣赏乐曲(带问题欣赏上、下片音乐如何表现?)。

7、生……。

8、师总:上片把战地紧张肃穆的气氛,红军战士慷慨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斗志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下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战士踏着前进的步代,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人民必胜的信心,接着重复歌唱“雄关漫道……真是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多么豪放劲健,把音乐推向高潮。在号角声的过门后,叠唱“从头越”昂首遥望,无边青山,像大海的波涛一般,一轮落日,垂挂西天,发出鲜红的血般光芒。音乐在重复“苍山如海”时出现了全曲的音、高八度的主音do,然后音域音量逐步淡出,令人回味无穷,其气象阔大而雄浑,神韵隽永而悠远。这正是视险如夷、无坚不摧的红军战士的抒情,伟大词人的革命精神和博大胸怀的形象显现。

(二)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

1、介绍作品:是电影《红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故事片《红日》是描写解放战争——山东孟良崮战役大捷的故事。这首歌曲是由在战争的硝烟中,为解放军送粮食的农村女青年唱出的。

2、介绍词曲作者——吕其明,安徽无为人。八岁入新四军文工团。1949年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从事音乐制作,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1959年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作曲和指挥。先后为《白求恩大夫》、《庐山恋》等近40部电影作曲,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歌曲广为流行。还创作管弦乐序曲、交响叙事诗等。

3、欣赏乐曲(带问题、曲调表达什么感情?)。

4、生:………。

5、师总:它吸取了山东民歌的音调,曲调优美、委婉,歌词朴实无华、通俗生动、真挚深情,唱出了家乡好,解放军好和解放区的思想内容,表达了解放区军民对家乡自然风光和鱼水深情的由衷赞颂。歌曲为一段体,加上衬字拖腔的运用,更显得民歌特色风味十足。“哎,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儿哟依儿哟”恰到好处,亲切自然,给人回味无穷。这是一首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它唤起了人们对家乡无限的眷恋之情。

6、同学们学唱《谁不说俺家乡好》。

7、请一些同学们站起来演唱。

五、拓展与探究。

聆听《祝酒歌》与歌剧《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加以比较,研究歌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祝酒歌》作于1977年,作者施光南,生于四川重庆,祖籍为浙江金华,1951年入北京一0一中学读书,开始学习作曲,1957年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59年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年调中央乐团创作组,1985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90年病逝于北京。他的代表作有《打起手来唱起歌》等歌曲,小提琴独奏曲、歌剧、芭蕾舞音乐,还有京剧等。

(二)、欣赏《祝酒歌》。

(四)、欣赏《饮酒歌》。

(提问学生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

师总:两者相同点:同是“酒文化”,

不同点:内容、形式、风格截然不同。

《祝酒歌》歌曲内容表现了粉碎“”,举国上下、亿万群众欢庆十月胜利,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情景。《祝酒歌》是歌曲形式,带再现的复二部曲式结构。风格是音调糅合了多种民歌风格的素材,即有新疆、西藏民歌调,又有江南民歌的风味,即有抒情歌曲、舞蹈音乐的风格,又有进行曲的特点。音调活跃、跳荡,很好地表达了欢欣、喜悦的情绪。

歌剧《饮酒歌》内容表现主人公阿尔弗莱德借酒抒发他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微噢莱塔的咏叹调,则表现女主人公复杂微妙的心理矛盾。《饮酒歌》是歌剧形式(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是单二部曲式为基础的分节歌。这是的歌剧合唱代表作。风格是轻快的舞蹈节奏,明朗的大调色彩和贯穿全曲的大六度跳进动机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六、课后作业。

列举你所知道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歌曲,并说明这首歌曲的体载(“艺术歌曲”、“群众歌曲”、“颂歌”、“进行曲”“抒情歌曲”或其他)。

人教版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筝曲《渔舟唱晚》,认记民族管弦乐器--筝的形状和音色;想象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丰收的渔民满怀喜悦,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复习。

我们以前欣赏了哪些民族乐曲?

请同学说说,它们各用了哪些乐器,表现了什么内容。

4、介绍民族乐器--筝。

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地上的流水。

二、欣赏筝独奏〈渔舟唱晚〉。

2、请同学们对照图片,指出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小结:《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3、复听:看书中的三幅图,边听边看,听听谈谈乐曲中描绘的内容,可分为几部分?

4、分段细听:

第一部分: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部分: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5、完整欣赏(配上一首古诗),回答课后问题。

【课后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以音乐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萌发了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使其中多数人在今后能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音乐欣赏者或爱好者。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初步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所带一年级1、2、5班音乐课,各班人数均在58人左右。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经过前个学期的教育以及生活中的诸多媒体的有意或无意之间的传播,使学生已经开始产生对音乐的认识和喜爱,再对抓好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对于部分学生因多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约束,不仅仅是对音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懂得少得不能再少,而且在思想认识水平方面也过于“闭关自守”,即不愿接受新事物式的思想理念约束着他们,对音乐课的开设丝毫不感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想将本学期的音乐教育教学抓出较为理想的成效确实不太容易啊!

2、双基情况: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首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例如听到音乐会做好课前准备,听到节奏会安静等,并从培养学生兴趣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二、教材简析。

1、教材内容:一年级下册共编6个主题单元和一个选唱单元。基本内容包括:音动画故事、歌曲、欣赏、器乐、歌表演、集体舞、音乐活动和音乐知识等内容。

2、教材分析: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基本理念:(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2)以审美为中心;(3)以文化为主线(单元主题);(4)加强实践与创造。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了。

教材是经过课该后的新教材,因此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课本共有6个单元,各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联系。以单元的形式进行教学单元内的教学内容是可以灵活组合的,这样就可以用相对长的时间来完成一个教学内容的学习;在教材内容上,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常遇到的内容,如“红灯停绿灯行”“小蚂蚁”“小雨沙沙沙”等;在学习方法上,是把音乐的学习渗透在音乐活动之中,设计了丰富的音乐活动。如“声音的强弱”“我家门前有条小河”等内容的安排。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

1.1通过学唱歌曲《洗手绢》,感受并能表现劳动的快乐,表达“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1.2指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情绪及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适当地加以表演。感受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1.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帮助来创编歌词及动作,并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表演、有信心的当众表演、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2教学难点。

2.1通过各种有利途径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劳动的乐趣。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教学重点。

3.1指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表演歌曲《洗手绢》。

4导入。

4、下面我们再看一遍,看一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5节奏练习。

5.1教师做洗衣的动作学生猜。(背景洗手绢伴奏音乐,哎啰)5.2同学们你们爱劳动吗?猜一猜:我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做劳动的动作,不说话,用动作告诉我们你做的是什么劳动,让我们猜一猜?猜对大家一起合着音乐做。

5.3老师在劳动的时候最喜欢打节奏,听一听擦地、洗衣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打节奏,你来模仿。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突出二拍子的强弱规律。加入打击乐器。

6歌曲新授。

6.1初听6.2复听。

6.3打击乐器伴奏6.4教师范唱。

7编创歌词。

7.1编创后小组讨论,展示。

8课堂延伸。

8.1手绢最初由头巾演化而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位小朋友带来的东北秧歌舞。

8.2跳的真好,我也忍不住想学一学,你们感兴趣吗?一起学一学,手绢的基本动作。

9拓展。

总结。

9.1要热爱劳动。播放音乐《喜刷刷》边表演边离开教室。

人教版中学音乐教学设计

南京南化二中吴媛媛本站网友wasamy推荐。

课时:二课时。

课型:欣赏课。

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

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b.欣赏《玉堂春》中《苏三起解》选段,并分析青衣唱腔特点。

c.女生学唱《苏三起解》的唱段。

d.欣赏《唱脸谱》,并分析净行唱腔特点。

e.男生学唱《唱脸谱》。

2、念:

a.京剧把“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但它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经常与“念”配合,互为补充。

c.很显然,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听赏《春雨沙沙》。

教学目标:

5、通过听赏歌曲能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6、聆听歌曲时,能随着歌曲的旋律,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教学重点:

能随着歌曲的旋律,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教学难点:

能随着歌曲的旋律,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齐唱《小雨沙沙》。

二、听赏新歌曲。

1、师:你想,小雨落下来的时候是这样的小声,沙沙沙的,那,你有听过春雨吗?他们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一听。

2、听赏《小雨沙沙》。

3、听完后,让学生汇报说说春天的雨是怎样的?

三、情感表演。

师:谁来扮演一下春雨,我们来看看春雨在落下来时是怎样的沙沙声,看哪一个同学扮演得最像,最棒!

学生扮演后汇报。

四、全班同学一起再来听赏一下《春雨沙沙》。

五、课堂小结。

听赏《春雨沙沙》。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

嘿呀》两首民歌,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并表现出这两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三)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哈腰挂》、《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1/18。

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曲调健壮豪迈,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进行,有很强的动力感。

节奏。

坚定有力,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显得紧张有力量。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第1~4小节)分为两个乐节,第1、2小节采用重复主音的手法,第3、4小节强调“徵”音,形成模进。第二乐句(第5~9小节)的前三小节为快速的切分节奏及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前面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最后两小节铿锵有力,是全曲的归纳和总结。

2/18。

编辑等工作。1941年8月赴延安。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

《翁嘿呀》是吉林延边朝鲜族的一首劳动歌曲,因歌中用了很有特色的衬词“翁嘿呀”而得名。朝鲜族农民在集体劳动中,合着劳动节奏,“一领众和”地歌唱,有利于调节精神,统一意志。

歌词随兴而编,领唱者唱正词,众人唱衬词。表现了丰收时节的打谷场上,人们载歌载舞、喜获劳动果实的情景,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歌曲具有浓郁的朝鲜族民歌特色。歌曲为c羽调式、由、1、2、3四个音编织而成。2/4拍子。

好劳动准备,就等一声号令开始干活。

3/18。

接下来是“一领众和”的演唱,领唱从高音开始,以兴奋的情绪唱出第一句,众人。

4小节又出现了与引子相同的曲调,但与引子效果不同的是,此处已告一个段落,这样的结尾便于在持续性的劳动中不断反复演唱。这种旋律特征也是许多劳动号子所共有的。

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

这首歌曲具有明显的劳动歌曲特点,重音突出,节奏感强,唱腔短小,近似于自然劳动呼号,而且歌词常常是即兴而编的。

(三)《哈腰挂》。

《哈腰挂》是流行于我国东北林区的一种抬木号子。又。

4/18。

式。

《连连夯》是一首在打夯时唱的劳动歌曲,属于打夯号。

内容除与劳动相关外,也唱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之类的内容。节奏鲜明、铿锵活跃、节拍工整,重音突出,音调质朴开朗,雄壮热烈,高亢有力,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展现了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图景。歌曲为2/4拍子,五声徵调式。

5/18。

留在调式的主音上,构成这个乐段结束。再接下来的4小节。

同特点的号子联缀而成。行船时,通过号工的领唱来指挥、协调大家的动作。领。

唱部分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多,常用远距离音程,和唱部分。

6/18。

节奏富于变化,常与领唱交织重叠,构成多声部合唱。每种号子有不同曲调,可以独立唱,也可以联唱。其中,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有发现险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斗时,唱近似呐喊的急促紧张、气氛强烈的《上滩号子》与《拼命号子》。

这首歌曲由多段不同的号子联缀而成。

构)。由羽调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

7/18。

(一)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

1.学唱歌曲前应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录音或老师的范唱,以使学生对歌曲有整体性的感受,并激发其学唱歌曲的兴趣。

段模唱,还可以跟随录音先唱衬词、再唱全歌。学唱中应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表现歌曲的情感。

8/18。

演唱《军民大生产》或《翁嘿呀》;为《翁嘿呀》编配朝鲜长鼓舞节奏,在演唱歌曲时作为伴奏。

4.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可适当引导学生学唱歌谱。如:在唱歌过程中,利用乐谱更好地表现歌曲情感或校正不准确的唱法;唱会歌词后,返回来视唱曲谱等。

1.要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作品,使学生感受、体验、理解作品的艺术特征特别是劳动号子的特征。

2.条件允许的话,可用录像、电影片段一类的媒介,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作品与现实生活的直接联系。

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

3.聆听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伴随音乐做表演性或模仿性动作;参与讨论、评价;搜集相关文字、图片、音响、录像资料等。

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

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

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三、教学任务。

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4、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四、教学要求:

10/18。

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

11/18。

文化主题组织教材。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

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12/18。

教学目标: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青春放歌。

一、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二、能够依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

三、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

--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之神》,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配画。

四、聆听合唱《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教学重、难点:

一、配合《拉起手》的音乐,播放一些有关世界和平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再次聆听歌曲,让学生听清楚歌曲里是怎样要求我们从自己做起让世界和平的。

14/18。

三、学习歌曲第一声部:

5、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6、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一、分别复习《拉起手》的高、低上声部。二、学习歌曲第二声部:

1、让学生带着演唱第一声部的情绪来学习地第二声部的歌曲。

2、反复练习、纠错。3、给歌曲选择合适的伴奏。

三、用和谐、统一的声音两声部配合。四、音乐活动:

1、请根据书上四幅演唱照片,在括号内填出演唱形式。

15/18。

2、以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分组演唱《拉起手》第三课时。

一、以复习《拉起手》的形式开课。二、对比聆听《行星组曲》。

较这两首乐曲在节拍、节奏、旋律、速度、力度上有何不同?3、让学生自由表达。

4、可老师总结,也可以学生总结。

三、单独听《木星--欢乐颂歌》1、初步聆听,想想它的主旋律你是否熟悉或听过。

2、反复聆听主题音乐。3、试着唱一唱其旋律。

4、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为音乐配诗或配画。四、老师小结第四课时一、开课。

1、谈话导入:对于平时朝夕相处的老师,你们认为最。

16/18。

能表达对老师敬意的是什么?2、揭题: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表达对老师敬意的歌曲--《飞来的花瓣》二、聆听歌曲。

1、初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结构。

2、再次聆听,想想歌曲分为几个段落3、可跟着音乐试着哼唱。4、试着为a段b段选择形容词。

三、布置作业: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请你们设计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

一组音乐节目,向老师送去你们的问候和祝福。第五课时(随堂小测验)一、开课。

激情燃烧!青春放歌!通过对第一课《青春放歌》的学习,我们今天也以这个为主题,来一个与幸运52的亲密接触!二、开展竞猜游戏。

17/18。

同?3、观察题:请在琴上找出do的位置。4、飞来的花瓣》歌曲分为几个段落。

5、聆听题:听听下面的主题是哪首乐曲的?三、师生互动环节四、小结文档大全。

18/18。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公鸡、母鸡》。

(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公鸡、母鸡的叫声,乐曲开始是公鸡叫还是母鸡叫?

(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公鸡、母鸡的叫声。

(3)听乐曲,分别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表演。

2、聆听《我的小鸡》。

(1)完整地聆听童声合唱,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比表现的小鸡的可爱处有哪些?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为课本上的小人头涂上颜色。

(2)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对小鸡的喜爱。

(3)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3、编创与活动:

(1)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怎样奏出长音?

(3)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有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三、结束部分:小结。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

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它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它就会像“和风催物、春雨润田”那样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学段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3、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4、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二、具体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人教版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二、重点、难点:

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

(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教参、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聆听、观赏的教学资料。

(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自、萧友梅的资料,查阅其主要作品的资料及贡献。

(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

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表现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行比照。

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音像资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础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问题。

3、努力用演唱、读谱、分析作品深刻体会作品的音乐表现。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教具:录音机、多媒体设备。

一、导课。

1、通俗音乐(ppularmusic)――把不表现重大体裁和思想内容的作品称为轻音乐,习惯上人们把通俗易懂、情调轻松的音乐,例如小斯特劳斯的那些圆舞曲等归属这个名词之下,以后,爵士乐、摇滚乐团、轻歌剧情、迪斯科等层出不穷的群众性的歌舞形式愈来愈多,而这些音乐虽然带有自娱的色彩,但有时亦有针贬时事,抨击现实的作品,原先的轻音乐的概念很难把这些都涵盖进去,有一些媒介把这些都为流行音乐,但这样就混淆了深受群众热爱的古典与这些音乐的界线。现在,理论家们一般都用通俗音乐一词概括这些音乐现象。

二、授新课。

1、布鲁斯。

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空虚”布鲁斯。同时配合讲解:

2、通俗音乐。

在通俗音乐的源起上,有的研究者认为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主要于西方,“一般主要指以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一些适合城市一般市民群众兴趣和爱好的音乐”

(1)这种观点也许与“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的提法来自于西方有关。应该承认,百年来西方政治、经济和军事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使本身有着多种属性规定的西方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开来。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伴随着西方音乐技术和理论的大量引进,各种各样的音乐思潮和诸如“音程”、“谱号”、“blues”、“pop”之类的音乐名词术语也都逐渐被介绍到了中国。时至今日仍然不可否认的是,从某种角度来看,现代意义上的通俗音乐仿佛的确是一个西风东渐带来的舶来品。因为直到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在通俗音乐创作方面不论从艺术手法、制作技术还是运作模式上都在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因袭着西方的一些东西。但同样必须承认的是,这些都只能说明音乐实践本身的方法问题,并不能成为对通俗音乐的内涵和外延探讨可以完全用西方社会历史文化来解释的理由。即使在西方,用来解释通俗音乐或者流行音乐的“pop”一词的内涵也是颇为复杂的,它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使用并不一致。法国学者亨利・斯科夫・托尔格在《流行音乐》一书里提到,“我们混用pop_music和musiquepop,不加区别:在法国,前一英文用语等同于后一法文用语;但在英国,尤其是在美国,通常的称呼只是roc(摇滚乐)”

(2)事实上,作为“音乐”概念范畴内的“通俗音乐”,它首先必然具有“音乐”的属性,然后才具有“通俗”的属性,而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的“音乐”并不是只在西方民族和国家中存在;同样,作为“音乐”形态之一的“通俗音乐”,也不是在西方民族和国家中发展起来后才在别的民族和国家里出现的。实际情况是,通俗音乐不只是在近现代才有,而是很早就已经存在,并且是在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里的客观存在,只不过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通俗音乐体现了通俗音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已。

欣赏《童年回忆》与《思念》,并请同学们在欣赏后发表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三、总结。

通俗音乐是现在流传范围最广,最易于流传的音乐形式,但是通俗音乐的层次有高有低,请同学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欣赏其中的精品。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教学思路:。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5、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6、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二、主要教学措施。

1、面向团体,因材施教;。

2、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4、、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合作的体验。

5、音乐教学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6、改革评价机制。

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

三、提优补差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2)、通过艺术节活动。

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四、各单元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具、基础训练内容。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本课选自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的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中第十五节《贝多芬》。这个单元主要探究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一共有两首,分别是《第23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和《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欣赏《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引导学生能够了解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及内涵,初步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启发学生把学习、生活和乐曲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紧密结合起来。

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对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有自我欣赏能力,但这种能力与认知基础却由于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而使学生对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存在一定鉴赏困难,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音乐作品不懂得如何进行欣赏。因此改变这一状况是上好本课程的关键,是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采用对比检验、模仿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古典艺术所带来的美。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感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首先是,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加强学生对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及贝多芬精神的认识。体会作曲家百折不挠的一直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

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讲解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基础知识,增加学生对于曲式结构的了解,为以后更好的鉴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及《热情奏鸣曲》的音乐片段,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古典主义的音乐特点;区别交响曲作品及奏鸣曲作品的不同,并能够试着演唱《欢乐颂》这个乐章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能够试着哼唱主旋律,掌握奏鸣曲式的结构是分为呈示、展开、再现三个乐章;以及贝多芬所创的交响曲的四个乐章的结构。

八下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

曾经是亿万中国人多年来的梦想。那一年香港回归,两年后澳门也走进了祖国温暖的家门。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段历史,感受那份喜悦,共同回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二、教学过程。

香港澳门的回归与一位老人的努力分不开,这位老人是?

老人一直在为中国的富强、统一而努力。他生前有一个心愿,让我们一起来听。

播放视频《小平会见李嘉诚》。

学生回答小平的心愿。

课件展示香港被割占的过程。

师:这是香港被英国割占的过程。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澳门问题的由来。

师:使用武力好不好?人民解放军几百万军队很容易夺回香港,但战争会带来灾难,危害香港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既然武力不可取,那么就要用和平方式来解决。

而用和平方式要考虑到香港和澳门的实际,怎样做才能照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实际呢?

师:邓小平以伟大政治家的智慧和胆略,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充分照顾到了港澳台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既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为祖国统一大业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提出的意义。

学生读书思考,回答问题。

无数年惊心动魄的交锋、无数次寸土必争的谈判、无数人呕心沥血的付出,.终于迎来了联合声明的签署请大家阅读课本66页,找出这两个声明签署的时间及内容。学生回答。

师展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中间两幅图片展示的是香港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下面我们就来观看视频,感受那一段激动人心的梦圆时刻。

师:看完视频,哪一画面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你有什么感受?(兴奋、激动、自豪)两年后,我们又迎来了澳门回归的梦圆时刻。

两个回归梦的实现由和历史意义?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8内容,讨论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我们为什么能迎来两个梦圆时刻,港澳回归的原因有哪些?有何启示?

师:全国人们的心愿是回归后的香港、澳门更加繁荣,回归后的港澳发展如何让呢?1995年美国《财富》曾预言:回归后的香港将完蛋,变成死港。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数字来看一下回归后的香港。你想不想去香港看看美景呢?(点击)同学们,当你真正踏上香港的土地,感受香港的繁华之时一定不要忘记开辟香港回归之路的老人(邓小平)。我们看到回归后的香港更加繁荣,更加美好。连《财富》杂志也不得不承认:啊,我们错了!这座城市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

你认为香港能够保持繁荣昌盛说明了什么?

师:著名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派代表发言。

师: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实现了很多梦想,奥运梦,世博梦,飞天梦,潜海梦,还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辽宁号。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圆了房子梦,车子梦。这些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当然,这也是中国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创造的结果。老一辈人创造了祖国辉煌的昨天,而祖国更美好的明天需要谁去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需要谁来完成?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努力吧!世界将见证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梦在我们手中梦想成真!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让学生理解爵士乐历史的推导过程,熟练掌握布鲁斯、拉格泰姆和爵士乐的基本关系,并能在已知音乐鉴赏的一般方式下情况下,懂得欣赏爵士乐。

课标分解。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描述爵士乐的风格特点;

2、熟练掌握爵士乐风格特点的基本节奏型。

了解美国历史对爵士乐发展的影响,熟练把握爵士乐风格特点,熟练掌握爵士乐特点节奏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养成选择聆听和欣赏有意义、有价值的音乐的习惯。

2、通过聆听爵士乐这类经典流行音乐,启迪养成乐观的学习、生活心态。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爵士乐的风格特点,与第13单元-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联系密切。本节内容设置丰富:运用ppt课件,教师示范演奏等直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爵士乐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并且使其正确理解和深入了解爵士乐的创作元素。

教学重难点分析。

从把握布鲁斯、拉格泰姆的.节奏特点来掌握爵士乐的风格特点。

爵士乐节奏型。

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音乐上的任何新知识,都是与旧知识有紧密联系的,让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愉快地自觉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论证后得到一般性结论,形成完整的音乐模型,再运用所得理论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为了完善这一新知识,使它更为严谨,启发学生要考虑到爵士乐的创作特点,在这个特定意义上才有可能完成创编、总之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探究活动设计。

本节教学共设计了三大探究活动:

一是借助美国历史探究爵士乐的起源和发展;

二是利用师生互动示范演奏让学生了解布鲁斯、拉格泰姆节奏风格;

三是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爵士乐节奏创编传统歌曲。

由旧引新,借助古典音乐发展和美国历史引出爵士乐雏形。

探究目的:通过对旧知的复习,经过探究找出古典音乐的发展、美国历史和爵士乐之间的关系。

探究步骤:

古典音乐产生的年代,代表人物;

相同的年代美国的音乐现状和美国历史发展;

预期效果:能推导出布鲁斯、拉格泰姆的产生条件。

由旧引新,利用教师示范演奏,师生互动演奏布鲁斯、拉格泰姆音乐片段。

探究目的:通过对旧知的复习,经过探究引出爵士乐起源。

探究步骤:

由教师请出有吉他演奏功底的学生共同演奏布鲁斯片段;

教师演奏拉格泰姆钢琴音乐片段。

预期效果:能顺利找出两种音乐的不同特点。

设计“知二可合一”的题目。

探究目的:通过了解两种音乐的特点,合二为一就是爵士乐。

探究步骤:

通过播放《南部之子》引出爵士乐的形成--融合了以上两种音乐;

爵士乐的创造者--爵士乐之父--阿姆斯特朗。

预期效果:学生马上抓住了爵士乐的特征。

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了新教材,增加了学生唱的和欣赏的内容。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2)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3)能够完整地背唱所学过的歌曲,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能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表演。

感受生活中的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歌唱方法的演唱特点。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歌曲有三种歌唱方法并能加以分辨。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间播放歌曲《我的太阳》。

新课教学。

1、美声唱法。

a、导入新课:歌曲《我的太阳》导入。

b、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一词出自belcanto,这是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一种歌唱方法,其目的在于造就美妙的歌声。

c、欣赏歌曲《黄河颂》片段。

d、结合实例讲解美声唱法的演唱特点:声音悦耳、圆润靠后,具有声音本质美的声音。要求声区统一,声音连贯不断,音准完美,讲究声音的位置、共鸣、气息。

2、民族唱法。

a、歌曲《歌唱祖国》导入(教师亲自演唱)。

提问:演唱的表情、音色?

b、民族唱法:“民族民间唱法”“中西结合”的统称,也成为中国唱法。

c、欣赏歌曲《大坂城的姑娘〉〈北京的金山上〉〈茉莉花〉片段。

d、了解民族唱法的特点:注重声音的民族性、音色真实、明亮靠前、语言十分讲究,注重声请并茂,韵味浓郁。

3、通俗唱法。

a、导入:同学们平时喜欢唱些什么歌曲。

鼓励学生积极上台演唱。

b、通俗唱法:即流行歌曲的唱法,也叫自然唱法,是以“自娱”为其表现的主要目的。

c、分析通俗唱法的演唱特点:无严格的技术规范,把“自娱”作为重要表现目的,强调其“倾诉性”和“宣泄性”力求演唱的生活化,大众化的口语化。

d、讨论,是不是流行歌曲都适合我们?

4、请学生分辨三种不同的演唱方法。

5、让学生尝试用三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唱同一首歌,再次体验各自特点。

6、小结。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