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论文(热门17篇)

时间:2023-12-11 08:06:56 作者:薇儿

范文范本通常来自于优秀的作家或经典名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大家可以借鉴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论文

研究发现,光纤设备纳米程度的不同,具有差异化的类型和特点。以1310nm光纤设备为例,光发射机、接收机、光纤传输干线是其主要组成。光发射机的核心主要是dfb激光器,将直接调制的方式运用过来,且光纤链路技术指标紧密联系着光发射机指标。根据实践表明,传输系统组合三价失真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光调制指数的影响。要想对组合三价失真和组合二价失真指标有效控制,就需要对光调制指数合理限制,以便促使两者关系得到坚固,进而对选择指标合理优化。一般来讲,组合三价失真、组合二价失真不会受到光纤传输链路损耗的影响。而1550nm的设备与1310光线设备在光发射机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主要是应用恒定光源灌输光波强度外调制方式,在外调制时,调制电压选择的是多频道信号,这样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光发射机的ctb指标失真问题。

1.2光纤设备的相应指标。

研究发现,有线电视网包括光纤干线、前端、电视分配网等诸多组成部分,因此,在分配设计网络指标时,需要充分考虑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如果有线电视网具有不同的规模,那么在具体要求方面也会出现差异,那么自然会有不同的指标。以1310nm光纤设备指标为例,在设计一级光纤链路时,就需要充分重视cnr指标;要借助于相应公式来科学计算光分路由器的比例。

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论文

建好“村村通”搭好“民心桥”

**市是一个有23个乡镇、707个行政村、20.9万农户的农业大市,2046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部分属丘陵地带。近几年来,**市把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作为惠民利民的一件大事来抓,以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架通了全市19个乡镇的有线电视光缆传输主干网络,有线电视市(县)联通率达到91.3%,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达到486个,有线电视入户数达到3.5万户,农村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8%和98.5%,较好地解决了广大农村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最近,省广播电视局以**为现场,重点推介了其先进经验。

一、争取重视,形成合力。搞“村村通”建设,仅靠广电部门一家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5月,**市广电局研究制定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可行性分析报告,由局长牵头,集体向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汇报。5月底又邀请市委、人大、政府、政协主管领导去祁东等地参观、学习,让几大家的主要负责人切身感受到建设农网的可行性、紧迫性,增强市委、市政府对建好农网的决心和信心。取经回来后,市委、市政府分别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以市委的名义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的通知》,成立了以分管的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委宣传部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广电局、发改局、财政局、物价局、公安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各乡镇相应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把“村村通”工程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建好“惠民网”,实现“村村通”的良好建设氛围。

二、理顺体制,稳定队伍。实践证明,过去实施的“县乡共管”体制,条块分割,难以协同,严重制约着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为此,该市在“村村通”工程启动时,成立了“**市农村广播电视宽带网络中心(公司)”,从广电局单列出来,[本篇文章来源于大*秘*书*网-网址为-www.d-未经过本网网站同意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成为独立法人,对乡镇广播电视站实行垂直管理,让长期游离在管理边缘的乡镇广播电视工作人员有了归属感,得到大家的广泛支持。柏坊镇的老广播员夏先志说:“做了十几年,现在终于找到了娘家。”不少老广播员在公司成立时,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他们纷纷掏钱买鞭炮,庆祝自己的.公司成立。一些多年在外打工的人员也纷纷赶回,报到上岗。原来由乡镇广播电视站个人筹钱建设的小网也主动交给公司管理。象蓬塘、柏坊、洋泉这三个乡镇的电线电视站,在此之前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效益也较好,但他们都认识到不加入大网,事业难以进一步发展、做强,“村村通”工程在本乡也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现有的一点利益也会一天天萎缩,前景不大。公司成立后,马上为全体乡镇广电人员办理了医保、社保,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尽心在各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在人员管理上,公司进行大胆改革,打破了传统作法,以事管人,实行绩效工资制,按月核算,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如胜桥镇广播电视站去年完成有线电视入户1200余户,为任务数的153.4%,其中元月份就完成了300余户的入户,站里员工全年平均工资达到2500元以上。如今,各乡镇广播电视站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态势,发展形势十分喜人。不少乡镇站都是晚上开车到公司领取入户材料,白天走村串户,上门安装。

三、三管齐下,筹措资金。“村村通”工程线长面广,投资额度大,依靠广电局本身“单打独斗”,是极不现实的,必须调动广电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群策群力,走多元化筹资的路子。**市农村广播电视宽带网络中心(公司)在政府没有投资一分钱的情况下,多管齐下,先后筹措资金1600万元,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一是向职工集资。公司成立之初,将农网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发到每一个员工手中,并向员工算好投资帐,公司支出帐和入户、服务收入帐,让广大员工树立信心,积极支持农网建设。他们有的拿出全家多年积蓄,有的向亲朋好友告借,先后筹集资金320万元;二是向银行贷款。广大工作人员以大局为重,拿出自家的房产证到银行作财产抵押,共贷款400万元;三是请企业支持,延付货款500万元。通过这些措施,打破了资金的“瓶颈”,顺利地启动了“村村通”工程。

四、科学管理,确保效果。为确保“村村通”长期通、优质通、广泛通,该市在技术层面上采用最新、最先进的传输方式,将全市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方案设计为高速宽带、双向,光缆和电缆混合,星型和树型相结合的模工,并做到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线路架设、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验收,确保在几十公里之外的偏远乡村信号不衰减,画面不失真,收视效果不打折扣。对农户居住相对分散的地区和一些边、远、穷、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按照“大网为主,小网为辅,地面卫星设施为补充”的发展思路,注重小网建设和地面卫星设施建设,使原计划用三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第一期网络建设任务,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超额完成,创造了该市广播电视发展史上的奇迹。在精心铺好网络的同时,注重保障维护工作。全市每个乡镇都设有维修站,每个村都设有维修点,做到及时上门维护,限时排除问题。光缆网络出现故障,由中心网络维护队在24小时维修处理好;各乡镇电缆网络出现故障,由各乡镇维修站在12小时内排除;坚持定期对乡、村维护管理员进行技术培训;每月召开“村村通”工作调度会,及时解决具体问题。

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论文

7月下旬,笔者就“推进农村有线电视建设”专题在大仪镇进行了调研,先后座谈、走访了部分镇村干部、文广电中心负责人、广电管理人员和部分农民群众代表,听取了他们对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内容及分析。

近几年来,大仪镇党委、政府一直将农村有线电视建设视为“朝阳产业”和“无烟工厂”,积极规范运转机制,努力培育发展空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止到6月底,全镇有线电视通村率为85%,入户率为35%,居全市各乡镇前列,镇文广电中心也已走出运转难的困境。大仪镇有线电视发展尽管已开始走上规范管理的轨道,但依然属于低水平的发展,存在的弊端还很多,如入户率低、村组发展不平衡、发展后劲不足等等。通过对大仪镇有线电视发展过程的解剖分析,我们发现我市农村有线电视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制约因素:

(一)资本投入有顾虑。有线电视是高投入、高消耗的行业,网络线缆的放装和维护需要相当可观的资金投入,而我市丘陵山区农村大都地貌复杂、住户分散,无形增加了有线电视建设的成本。以大仪镇为例,目前发展的重点村组都离集镇较远,由于线路长,有线电视放装需要投入的成本相对较大,网内农户的发展十分缓慢,其主要原因还是590元的初装费门槛过高,成为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壮大的拦路石。如果投资者能解放思想,放眼长远,尽量少收或不收初装费,那样用户的数量必然激增,投资人也必将受益无穷。然而投资者最大的顾虑是:投资有线电视是一项长期长效行为,下一步有线电视管理的方向难以确定,万一投下去刚有收益就被市局收上去怎么办?大都承包经营者观望态度比较明显,不愿过多投资,因而对快速放装形成制约。

(二)经营运转有压力。目前大多乡镇文广电中心存在基础薄弱、投入的成本过高、利息负担过重而运转困难的压力。就大仪镇而言,由于初期有线电视投资成本较高,而实际用户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在内部实施承包经营时总负债达190万元,这部分负债绝大部分属于内部集资和社会集资,年付息达5万多元,同时由于有线电视普及率不高,文广电中心在支付贷款利息后,收入无几,给正常运转带来相当的压力,中心根本无力积累资金用于再投入。

(三)管理体制有障碍。目前我市各乡镇文广电中心属地管理,各自为战,因财力和发展情况不同,各乡镇的有线电视建设极不平衡。由于市广电局对乡镇文广电中心仅是业务指导关系,市里对乡镇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奖励机制,因而各乡镇领导干部对有线电视的建设也不够重视,缺乏有力的行政推动手段和措施,取得的实绩也不明显。同时文广电中心内部人员管理上也存在障碍,其职工属事业编制,而经营上又相当于企业性质,人员管理介于事业与企业之间难以操作。大仪镇广电口有5名编制,除1名技术人员外,其余4人虽然联系各承包组,而真正从事实际操作的都是编外用工人员,管理上有些无奈。

(四)群众发动有难度。在调研中我发现,已安装了的农户对有线电视都比较认可,认为有线电视与自来水、电话一样成为农户“达小康”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广大农民普遍负担重,思想守旧,消费倾向不足,这是农村消费的大环境,再加之许多村组农户由于地处偏僻,经济水平不高,又有住房、教育、生病等因素的制约,给农村有线电视的平衡快速发展带来难度。同时无线电视免费接收与有线电视的有偿安装与收视也形成了较大的反差,无线电视对农民群众更具有“亲和力”。此外,有线电视网络自身的局限性也失去了一部分农村用户,如受电力限制、雷击对网络设施存有威胁、线路老化以及故障维护不及时等等,这些非正常因素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群众安装有线电视的积极性。

三、调查建议。

基于我市农村有线电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如何进一步做好培育引导工作,促进农村有线电视健康快速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及早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

我市各乡镇处于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状态,很难发挥广电系统的整体优势,不适应有线电视交互性、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的需求。体制的不顺畅和“放收”方向的不明,已成为我市农村有线电视难以起飞的最大障碍。因此,及早明确体制变革的方向并迅速行动已成为当前广电系统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如果要“收”,可由市广电局成立网络公司独立经营,由原有的行政机关管理转变为企业集团集约化管理,实现全市联网,上下贯通,优势互补,共同所有,共同受益,以解决系统内部存在上下脱节、管理分散的.问题。如果要“放”,要制定并完善民间资本的引入机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有线电视建设,谁投资谁维护谁受益,并签订5—的合同以保证投资者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打消民间资本注入的后顾之忧。

(二)加大政府宏观政策的扶持和推动力度。

政策无疑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我市广电系统要在体制改革、资产重组和网络的企业化改造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这都需要政府提供相关的政策依据才能得以启动。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事业既然已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也是创建“文化先进市”的重要举措,更需要市政府采取切实的行政推动措施,把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对乡镇层层落实,纳入镇村干部的考核目标,同时建立对乡镇发展有线电视的考核奖励机制,对有作为的乡镇给予表彰并推广其管理经验。此外,还要做好广电、供电、金融部门及相关企业的协调联动工作,让他们加大对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扶持力度,给予优惠政策,确保服务到位,为发展农村有线电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多种渠道开辟资金投入来源。

大仪镇文广电中心有线电视投入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内部集资和社会贷款两大块,目前这两块的筹资都达到了承受的极限,特别是每年的利息包袱已给中心运转带来压力,金融企业也不愿承担借贷风险,再想筹资已无门路。农村有线电视建设要想取得质的飞跃,单凭广电力量还不够,各乡镇广电中心自身要敢于打破行业垄断,进行市场化运作,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勇于吸纳社会资金,健全投融资体制,鼓励社会办传播产业,形成政府投资为主,集体、个体、合资等多种形式的多元投资格局。要敢于走企业化和股份制的道路,促进企业资本与有线电视产业的有机结合,对引入的新资本按“存量不变,增量分成”的原则推进业务的增值,使农村有线电视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四)用有效的手段引导推动农民消费。

绝大多数农户已习惯无线收视的一劳永逸,同时对有线电视的节目丰富、信息广泛的优点不够了解,更多的是对有偿收视一时难以适应,这都需要广电系统及地方政府部门作宣传和推动工作。一方面广电工作人员要走村串户进行宣传动员,让农民了解有线电视并逐渐接受;另一方面市广电局要办好仪征地方电视节目,特别要增加农村专题节目容量,甚至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农村生活频道,让农民看到更多的农业科技信息和生活常识,让农民觉得有线电视是生活中不可忽缺的部分,同时还要加强对乡镇广电中心所办频道的检查指导,提高乡镇自办节目质量。对于有线电视初装费和收视费的收缴,既要灵活机动,又要体现更多的人性化管理,对特别家庭如五保户、单亲户、困难户等给予一定优惠政策,让农民更多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五)建立满足农村消费需要的运行维护机制。

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经营,要结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既注重经济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如在初期只注重发展,忽略了维护管理,加之网络长期的运行中,经受了自然的老化、人为的损伤,故障率往往会很高,而传输质量的优劣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有线电视用户的积极性。广电工作人员要树立优质服务的理念,在服务质量水平上作出承诺,如6小时解决一般事故、24小时解决重大事故等,做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此外,文广电中心还要通过规范管理、建章立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维护维修技术水平等,确保工程设备高质量运行,从而不断扩大入户率,达到“以网养网”的目的,使“村村通”早日实现,并逐步达到“户户通”和“永久通”,为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农村“全民奔小康”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论文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有线电视网络安全管理要完善监控系统,它作为网络安全检测手段实现了实时的监控。监控系统能够与本地有线电视前端实现联网,并且能够对有线电视网络播出的信号进行及时的、实时的监控,在此基础上,对网络运行的情况实现了全面的掌握,如果存在未经授权的频道或者干扰信号,系统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有线电视网络安全管理要不断加强,此时对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前端实现了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对于不法分子的反动宣传能够全面的打击,对于停播或者劣播事故等实现了及时的处理,此时,不仅保证了有线电视传播的健康与和谐,还保证了事故的处理质量,在此基础上,有线电视的播出与传输具有了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因此,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建立是必要的,它是有线电视发展的重要保障。有线电视网络安全监控系统使有线电视的播出更加安全,主要是由于系统的设计为模块化,此时的设计易于扩展,对于非法入侵的节目信号能够进行及时地辨别,并对网络的质量实现了实时的报告,此时的报警具有快速、准确等特点,同时对于信号的监测回传十分便捷,从而满足了不同通信网络的需求。安全监控系统的构成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远程可控监控器、远程监控、数字台标机与信息回传网络和监控管理中心,该系统借助了加密技术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安全性,它不仅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还保证了频道信号的安全,通过实时的监控,利用远程监控器、回传网络,对于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节目与传输状态实现了准确的识别,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其得到有效的处理。

2.2利用服务器技术。

对于任何系统或者网络而言,服务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网络中服务器位于核心位置,其安全直接影响着整个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线电视网络为了保证频道的质量与信息的共享,要不断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稳定性与实时性,各个业务与信息的传递要保持较高的质量,在此基础上,需要利用服务器技术,主要的技术为群集技术与磁盘阵列技术,两种技术的采用保证着系统的可用性、稳定性与可扩展性。

2.2.1群集技术。

群体系统的构成为两台以上主机,该系统中的主机处于并行或者分布状态,它对所有主机的资源可以进行统一的计算。服务器群集技术借助多台服务器构成了服务器集合,在此基础上,不仅提高了服务器的性能,同时其服务具有了不停机的特点,在群集技术中,每台服务器均承担着相应的计算任务,因此,服务器群集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与单台服务器相比,前者的计算能力是显著的,其处理的速度也相对较高。同时,服务器群集中的每台服务器承担着一定的容错处理,如果其中一台服务器存在故障,系统会将其提供的服务转嫁到其他服务器中,并能够发出报警,此时,一台服务器的故障未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2.2磁盘阵列技术。

磁盘阵列属于外存储系统,它具有快速与大容量的特点,它是由于多个磁盘机或者光盘机构成的,其遵循着分条、交叉与分块存储的原则,此时磁盘阵列的容错能力相对较强。虽然磁盘阵列的组成部分较多,但它可以作为一个盘来看待,其容量接近千gb。有线电视网路中运用磁盘阵列技术,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与系统的高效性,它属于数据备份技术,由于其构成为多块磁盘,即便一个磁盘出现损坏,其中的数据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2.3安装防火墙。

在网络安全维护中,最基本的、有效的、经济的方法为防火墙的安装,它有效解决了来自外网的安全问题,对所有访问实现了严格的控制,通过对内部与外部网络通信的.监视、更改与控制,使网络间的访问得到了控制,减少了外部网络用户对内部网络的入侵与破坏,从而保护了内部网络的资源,为内部网络操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但防火墙对于新的攻击不能实现完全的防止,因此,要借助其他技术,对主机的入侵进行实时的检测。有线电视网络为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借助防火墙技术实现了对外网安全的维护,此时防火墙技术主要包括电路网关、应用网关、病毒防火墙、过滤技术等,它严格控制着用户对网络的使用,对访问发挥着允许、禁止、报警与控制等作用。

2.4更新杀毒软件。

病毒主要来自于电子邮件附件、网络下载的文件及盗版光盘等,此时的病毒能够入侵内部网,一旦网络中的主机感染病毒,其他主机将被感染,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为病毒程序的传播具有较快的速度,在网络主机感染后,极易造成文件的丢失、信息的泄露与死机等。面对此情况,有线电视网络要对所有主机安装、更新杀毒软件,保证每台服务器的安全,才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

2.5保证网络物理层的稳定性。

网络物理层的稳定性主要是由设备电源保护、抗电磁干扰与防雷击构成的。有线电视网络运用的措施主要为二路供电,并且为配电箱连接了稳压器与不间断电源,并且将网络设备放在了机箱中,此时的机箱进行了接地的设计、接地工作是必要的,它减少了静电对设备的影响,提高了网内硬件的安全性。

2.6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有线电视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因此,要提高其安全意识,并要增强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此基础上,网络安全的工作才能够得到高效的开展。

3总结。

综上所述,有线电视网络安全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相信,在各项措施落实的基础上,网络安全管理的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论文

简单来讲,传输媒体设备的物理布局即为网络拓扑结构,且实践研究表明,网络运行效率会直接受到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因此,有线电视光纤网络设计实践中,就需要明确光纤网络拓扑结构,保证其适应实际情况。目前来讲,出现了三种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分别为环型、星型和星树。环型拓扑结构主要是按照环状连接所有用户,被广泛应用到局域网中。在环型拓扑结构中,连接用户和相邻端的两个用户,按照固定的方向流动网络中的信息,这样就不需要过分控制路径。其中环中节点数量会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输速率,进而延长网络响应时间。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比较传统,采用星型的方式连接工作站,其中,工作站、中央节点、服务站等都是星型网络结构的重要组成,工作站和服务站由中央节点所连接。在本网络结构中,端用户通信工作由中心站来开展,一般需要集中管理中心站,以便如果有用户设备故障问题出现,及时进行维护,避免影响到其他端用户的通信。有线电视的前端则为星树网络结构的核心,借助于数条光缆向周围辐射,将光分路器设置于电缆中途,以便有效分路光信号,然后向不同光节点中输送。本种星树结构具有一对多的特点,成本支出能够显著降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本种网络结构需要将较多数量的光分路器给运用过来,这样众多的光节点就会共享频率资源,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网络维护工作的开展。

2.2认真勘察现场。

现场的勘察在有线电视光纤网络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现场勘察,可以对光纤网络设计走向、光缆长度、光节点位置等数据合理把握。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就需要仔细调查街道两侧的分布情况,记录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家乡杆等数据,对光纤网络经过街道的宽度进行测量,以便对立杆高度、类型、杆间距离等合理把握,对光节点位置合理确定。通过初步确定房屋分布以及居民数量之后,详细记录光缆的路由情况。最后,还需要整理归档现场勘察信息,绘制成图表,以便更加直观,促进光纤网络设计工作有效开展。

2.3对光纤网络的.路由合理选择。

现场勘察完成之后,需要科学分析获取到的各种数据,然后科学编号图纸上测量得到的光缆布线,根据这些测量数据,对光纤干线中最合适的分线点进行确定,且对各个分线点与前端的距离进行仔细计算。结合光节点对纤芯数的需求,计算每一段光纤的实际纤芯数,且将光纤网络的路由画在图纸上。2.4光纤设备材料的准备实践研究表明,光纤网络设计质量会直接受到光线设备、材料的影响。因此,为了促使光纤网络设计质量得到保证,就需要将较高质量的设备材料运用过来。其中,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光缆等都是光纤网络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材料,在购买过程中,需要对商家、品牌合理选择,且深入了解市场价格,以便获取到物美价廉的设备材料。此外,还需要考察设备的实际应用情况,对光纤网络情况、实际资料等科学了解和收集,以便更好地开展设备选型工作。

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论文

农村中小型水利建设对于农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此其建设是具有必要性的,从其根本目的与作用来讲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中小型水利建设有助于农村的生态建设。水利设施对于农村区域水源具有明显的涵养作用,同时能够改善一定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现状。在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周边生态建设的物种多样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并在一定情况下起到调节区域微气象的目的,进而对于农村区域的整体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二,农村中小型水利建设有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利项目的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对于农村的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水源保障。在其具体功能与作用应用的过程中还能够在保障农业生产用水的基础上,为地方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助力。从而使得地方经济结构由单一的农业向包括畜牧业、林业、渔业、食品加工、旅游、住宿等多维度的经济体系转变,进而进一步调整农村的经济生态结构,为地方经济的综合发展提供条件与平台。第三,农村中小型水利建设有助于农村的民生改进。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在生态建设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还能够在包括休闲、生活用水保障、公路建设、就业环境与岗位提供等多方面民生指标上提供一定的保证,进而客观推动农村区域内的民生建设进展。

2农村中小型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上文对农村中小型水利建设的研究进展、作用及其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其施工目的与对地方发展的推动已经受到了普遍的认可。而具体的施工是保障水利工程有效性与质量寿命的客观保障。为此,我们需要从施工管理的角度对其施工合规度进行探究。从目前的施工管理建设现状来看,其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施工管理体系的建设相对迟缓。一方面由于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承建单位相对规模较小,自身缺乏科学的`现场管理体系与施工管理要求。这一现象使得在施工过程中自上而下缺乏对于施工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从客观条件上来看,包括管理人才、管理体系、绩效与追责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客观限制水利施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其次,施工管理体系项目单一。现阶段的中小型水利项目施工多以分级管理的方式来进行。如原料的采买、成本的预算、施工的现场管理、质量检测与保障体系等管理措施缺乏或者“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或者独立的部门。这种组织模式容易形成各个部门之间的人力雍余与权责不明。此外,在多部门共同管理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之内的信息公开与共享还存在一定的瓶颈,信息获取的时效性与成本相对较大也是限制了现阶段施工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因素。最后,施工管理缺乏统一的制度与标准。面对中小水利工程不同工段的分包情况,各个阶段的施工管理没有可执行的必要制度与标准。常常造成一个部门审计合格的项目与管理标准而在另一个部门内则由于不符合部门规定形成了阻碍;或者由于各个部门的质量保障与管理体系流程的不同形成了具体事务无法推进等问题。上述问题如果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将面临着缺乏施工管理或者施工管理效能极低的尴尬局面,不利于提高水利工程质量与功能有效性。

3施工管理控制措施优化。

施工管理控制措施的不足造成了现阶段农村中小型水利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混乱。进而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现场管理水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切实保障工程安全与质量,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具体的施工管理控制措施进行优化:首先,构建完善的施工控制管理体系。在具体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可以从组织优化与定岗分责两个方面来进行。在组织优化层面,需要建立统一的施工管理机构,将现行的多部门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整体。并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之上提供更为广泛的信息沟通与共享的可能,为后续进一步推进施工管理与控制工作奠定基础。在定岗分责优化层面上,一方面应该做到响应人才的储备,将施工管理融入到施工单位的企业管理体系中去;另一方面则需要根据管理需求通过分部管理,权责分明的管理模式,并适当引入管理绩效的模式来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其次,优化设计方案,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对具体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并采用设计方、施工方、使用方,三方协商的方式进行沟通,并由施工管理部门出具相应工程造价成本一共相关协商提供可靠依据。而施工过程中则应该监督保障成本落实到位,并严格控制以及测算的成本体系与质量,切实保障施工的落实。最后,统一管理标准,建立整体控制措施。建立严格的统一质量标准。通过对工艺、技术保障等系统的研究。对原料进厂、施工流程、过程质量检测、工程质量验收等环节提供完善的管理模式与具体的体系标准。只有如此,才能够切实发挥施工管理在施工成本与质量体系中的真实作用,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由于施工不遵从而造成的成本浪费与施工不合规现象。

4总结。

农村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根本保障,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该区域内的水利工程多以中小型为主,而该类别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体系的缺失以及人员素质的不足容易产生各类施工不遵从现象.本文以此为背景对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管理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在充分探究其必要性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从存在的问题与根本原因的角度结合相关的管理实践提出了优化方案。希望同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相关施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并为后续的体系执行提供可行参考。

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论文

今年9月,我市组织各镇乡(街道)干部进村入户,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兰溪市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辖六个街道六个镇三个乡646个行政村,末全市总人口66.8万人,其中农户176239户,农业人口537821人。据调查,20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21189户54045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0.1%。其中: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有9567户22549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2%;1001元至1500元的有11622户31496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5.9%。贫困人口主要分布黄店、梅江、马涧和柏社等四个经济欠发达乡镇。2006年底四个经济欠发达乡镇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有8999户25622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8%,为全市贫困人口的47.4%。

二、贫困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造成农村贫困人口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因缺少生产资金造成贫困的有2815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3.3%;

2、因自然灾害造成贫困的有43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2.1%;

3、因残丧失劳动能力造成贫困的有2138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0.1%;

4、因子女读书造成贫困的有2474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1.7%;

5、因病造成贫困的有3233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5.3%;

6、因缺少劳动力造成贫困的有1943户,占贫困户总数的9.2%;

9、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贫困有43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2.1%;

10、因思想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低等原因造成的贫困有310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4.6%。绝大多数贫困户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意识较浓,依赖思想严重。贫困户中文盲、半文盲的有3299人,占贫困人口的6.1%,而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了67.6%。

从以上情况分析,因缺少生产资金、因病、因子女读书、因残丧失劳动能力和因孤寡老人多而造成贫困的有14518户,占贫困户的68.5%,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

三、措施对策。

1、切实加强扶贫工作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低收入弱势群体的扶贫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专人分管负责,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继续坚持和加强部门单位联系贫困村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2、加快人口集聚和产业转移步伐。认真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下山移民搬迁计划,用5年时间,力争在前对因自然灾害频繁、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恶劣的高远山区等地区的27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1484户5282人分期分批下山转移,梯度推进,逐步实现穷人下山,富人进城的预期目标。在下山移民中的贫困农民建房、生产、就业及子女就学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和扶持。并积极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转产转业,组织发展来料加工、农家乐、劳务输出等非农产业,真正让下山农民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3、认真开展农业产业化扶贫。牢固树立“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就是发展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开展结对贫困户活动,从而带动贫困农户提高经济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吸引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使贫困农户早日脱贫致富。

4、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整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低是贫困家庭致贫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整合资源,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突出农民转移技能培训重点,组织和引导群众向身边的致富典型学习,全面提高我市劳动力素质和转移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

5、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贫困群众就医难、就学难问题普遍而突出。一是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工作,在提高参保率的同时,提高医疗费报销标准,同时积极探索对特困户实行医疗救助制度。二是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减轻和免去贫困家庭子女读书所交纳的学杂费、插班费。三是继续办好敬老院,将孤寡老人吸收到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让他们既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又能安度晚年。

六、加强小额信贷支持力度,重点解决生产资金问题。在农村建立以贫困人口为对象,提供免担保贷款(小额信贷)为主体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发展生产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投资理财,是一种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信贷机构可以将贷款支持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积极指导贫困人口投资,鼓励他们储蓄,帮助他们理财,提高他们的素质,最终实现扶贫、高还贷率和机构持续发展三者的协调。

苏北农村初中物理教师现状调查分析论文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是关键,为农村学校配备优秀教师,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是前提。目前农村教师的现状如何呢?现对苏北某县初中物理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供领导决策和同行参考。虽然样本的范围和数量有限,但调查结果真实地反应了目前我国农村教师的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该县现有初中物理教师310人,总计收回279位教师的反馈信息,其中男教师199人,女教师80人,这279位教师的基本情况如下。

该县初中物理教师年龄段的人数比例比较合理,31~40岁年龄段的教师比例超过50%。这个年龄段应该是教师的黄金时期。但由于该县初中教师总数超标,6年来基本没有招聘新教师,造成30岁以下的教师人数偏少。没有新鲜血液的源源输入,不仅会影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不断优化,更会导致教学的衔接和学校的朝气。

该县初中物理教师的起始合格学历(专科和本科)为81.4%,应该说是比较高的,但物理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52%,其余48%的教师中有40人(占14.3%)是高中或中师毕业后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另有87人(占31.2%,涉及21个专业)是改专业从事物理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师队伍,很难保障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应有的质量。

教师进修理科的比例下降,进修文科的比例增加。这充分说明:(1)部分教师的进修目的不是为了提高所从事专业的业务水平,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用于评职称晋升工资。(2)物理、数学等理科专业的进修难度远大于文科专业,所以,部分教师避难就易,选择进修中文等专业。(3)进修后物理专业教师总计161人,只占57.7%,这样的教师队伍仍然不能满足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实施新课程后,开放的课堂,非物理专业教师更感到困难重重。

在教学视导中能明显地感觉到这部分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教学方式方法的死板,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窄,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该县初中物理教师的职称比例比较合理,中级、高级职称的比例占60%以上。随着初中教师评定高级职称指标的不断提高,该县初中物理高级教师的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从教学视导和交流中了解到,高级教师指标的提高,有效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积极进取的热情,特别是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模范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

1.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议政府部门适度增大教师的编制,储备一定数量的人才,实行竞聘上岗,增强教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吸引更多城镇的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送教和从教。人事部门深入学校,做好调研工作,严格执行新教师的选聘程序,建立教师合理的流动机制,逐步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和专业化水平。

2.加强教师培训。希望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把教师培训纳入经常化的工作,使教师培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采取离职或在职进修、专家讲座、教学研讨、异地考察、专题研究、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加强教师进修管理。进修既是为了提高学历层次,更是为了提升专业化水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教师进修提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教师选修自己从事的专业,提高教师进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适时做好调配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的流动性逐渐增大,使各校的学生数量和教师数量及学科教师的比例随着变化。希望教育主管部门,提前做好教育统计工作,根据需要及时调配教师,保障各校教师配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学科的匹配率,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功能,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和谐、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尽快缩小以至赶上城市教育的水平。

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论文

下文以某县为例,分析有线电视光纤网络设计。

3.1现场勘察。

在设计阶段内,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调研用户需求和现场勘察;只有结合勘察资料,方可以对设计文件科学编制,促使工程造价得到降低,技术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升。现场勘察实践中,需要对收集到的资料及时整理,对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施工环境、用户数量等因素科学掌握,且详细认真地记录,根据这些内容,开展用户需求分析工作。

3.2区域划分设计。

不同城市具有差异化的发展情况和功能,因此,在光纤网络覆盖密度、服务要求等方面也会出现差异,通过区域的合理划分,能够更加灵活地开展网络设计工作。以本县城为例,综合考虑了地理特征、网络维护、网络建设等各个方面因素,将城区分为了5个区域。从逻辑上来讲,五个区域互相独立,如果有故障问题出现于某一个片区,那么就不会对其他区域的运行造成影响,这样可以更加快速地查找和排除故障,网络故障时间得到有效缩短。且对于施工建设也有很大的帮助,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地区原有信号不受影响,分区域进行改造施工,只会影响到较小的范围,且本区域内施工中剩下的网络硬件资源也可以被应用到下一区域的施工中,提升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整体成本。

3.3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在有线电视光纤网络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为网络拓扑结构。在设计过程中,除了要将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要求纳入考虑范围外,还需要充分考虑以后设备安装调试、系统维护工作是否能够得到顺利开展。结合本城区的实际情况,将一环两星拓扑结构给运用过来。分前端设置于城区收费站附近,然后对两条光缆主干线路合理敷设,这样与中心机房就形成了环网关系。如果有故障出现于一条线路中,光开关会向另一条通道切换信号,促使信号的畅通性不受影响,网络的自愈功能得到满足,这样中心机房可以更加安全稳定地运行。

3.4光节点分布和路由设计。

本县城将光纤到楼、光纤到家的设计理念充分贯彻落实下去,普通居民用户的光节点设置四芯,两芯备用,另外两芯分别满足上行和下行需求。而部分地区具有较多业务光节点,如学校、医院等,则将六芯配备过来,两芯备用,两芯数据,另外两芯满足上行和下行需求。按照200m的距离严格控制光节点到用户端的电缆距离;当用户数量达到200左右时,对光接收机合理设置,且一般不要对街道进行跨越,否则会增加电缆敷设的复杂度。一般情况下,要在服务区的中心位置设置光接收机,且整个服务区内都要覆盖同轴电缆,这样可以对放大器级联数有效控制。同时,光节点设置位置,除了要满足取电和维护需求之外,还需要避免受到外界的影响和破坏。在光缆路由走向设计时,需要均匀分布整个光节点,且尽量缩短光缆路由,以便促使资金成本得到有效节约。其次,光缆路由设计中,需要降低施工难度,且控制其安全系数。结合本县城的实际情况,将杆路架空、墙吊架空、地埋管道等多种方式给运用了过来。然后,要对前端到光节点之间的光缆野外接头数量尽量减少,如果光缆需要到达不同光节点,尽量将多纤共缆模式运用过来,促使投资成本得到节约。

3.5光纤网络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如果采用1550nm光纤网络设计,其具有60多km的传输距离,但是需要保证其入纤功率在17dbm以内。1310光纤网络设计点对点传输距离在38km左右,如果设计中光节点到前端的距离在38km以上,就需要将1550nm设计运用过来。其次,光纤网络设计实践中,分光比不能设置得过小,且控制每一个光分路器所分路数在12路以内,严格控制各路光链路中的光缆长度差异。通常情况下,结合路由距离合理确定光缆距离,一般将人工测量的方式运用过来,这样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距离数据。

4结语。

光纤网络设计水平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有线电视整体传输质量,而光纤网络设计又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在具体实践中,需要科学运用设计方法,做好基础工作,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设计方案,从设备、人员等细节着手,控制有线电视光纤网络设计质量。同时,在未来发展中,也需要加深理论研究,更加有效地指导有线电视光纤网络设计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作者:徐亮亮刘洋李科单位:湖南省有线电视网络。

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论文

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基本保障。因此,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阶段,针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研究相对繁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针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研究,包括了建设必要性、施工方法、设计选择、环境影响等诸多方面。此类研究更多的从理论出发,为后续的指导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第二,针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作用、具体施工方法与具体施工工艺与技巧。此方面研究为后续的具体施工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也通过技术的融合与优化切实的推动了我国水利建设的相关技术进步。尤其是针对农村区域内的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对策探究更是结合了我国施工的实际情况为我国水利的发展贡献了力量;第三,针对施工管理进行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与工程施工安全保障奠定了基础。从上述的研究现状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农村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已经相对城市,而管理层面上的体系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这正是本文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农村机耕便民道的建设分析论文农村机耕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阐述了小城镇建设滨水绿道多功能兼容性设计的理念及定义。通过对小城镇滨水绿道相关案例及国内外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分析了小城镇滨水绿道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滨水绿道建设需要注意的要点,并以实际项目为依托,从功能性角度出发提出了滨水绿道的分类方式和建设模式。

1小城镇滨水绿道的定义与类型。

滨水绿道顾名思义,即穿越的区域以河流、湖泊或者海洋等自然水体为主,以木栈道、湖堤、滨水步行道等作为载体的步道。

笔者研究的小城镇滨水绿道是都市型绿道的一种,主要针对小型城市为主,在水域附近建设滨水线性空间。它的建设主要满足人的使用功能,但如何兼顾生态保护、社会关系、交通组织、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等功能,是小城镇建设面临的迫切问题。小城镇居民希望居住环境能够有所改善,但又不希望建设造成生态的破坏。

2小城镇滨水绿道建设存在的问题特性。

生态设计理念近些年在国内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小城镇居住环境建设也颇受其影响。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绿道的建设,但由于对理念没有真正的认识与解读,在实际探索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长距离借城市道路,违背了绿道的真正含义;绿道建设功能性单一,不能满足多样性活动;只规划道路,忽略了绿色控制区的划分;人工化太过浓重,缺乏生态性;滨水驳岸类型繁多,建设样式过于单一等。

3多功能设计理念。

绿道之所以能够迅速大规模发展,来源于绿道多功能性。little认为绿道源自19世纪的公园道(parkway)和绿化带(greenbelt)的融合,其最初的功能是提供风景优美的车道以供休闲之用。在其后的一战和二战期间,绿道便出现了更加有层次结构、组织结构和专门化的休闲项目;到了20世纪60~70年代,更加注重了绿道开发的经济功能,但同时也唤起了环境教育、历史和审美功能;20世纪80年代以后,绿道更加关注生态价值,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最近,随着后现代思潮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关注其社会功能[1](图1)。绿道功能的总体趋势是越来越复杂,单一目标的绿道往往很难实现。但多目标的绿道其各功能之间常常存在冲突,尤其是生态保护和休憩之间,需要通过加强管理、限制使用等手段协调冲突。

绿道具有多功能兼容性,比如生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境稳定等;游憩性:作为居民徒步旅行、游玩、聊天、散步等休闲娱乐开敞空间;社会与教育性:保护历史人物遗址、古村落,为居民提供交流,科教普及等;经济性:促进旅游业、提供就业机会、提升土地价值等。

滨水绿道的建设,改善滨水线性空间环境与功能,大大的促进了线性空间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类型的滨水空间在其使用上拥有不同的偏向。按照这种偏向,根据绿道的.功能特性,把滨水绿道形式分为以下4类:生态保护型、休闲娱乐型、交通集散型、文化保护型。

4台州市黄岩区永丰河上游段滨水绿道多功能性设计。

4.1背景。

在浙江省推出“五水共治”的背景下,各市级地区开始相应河流,水域的整治。永丰河就是在此背景下进行改造设计,位于黄岩区高桥乡与埠头镇镇域内,永宁江支流永丰河上游段,涉及永丰河两岸河道区域,全长约7.2km,两岸边为基线,两边向外宽10m为设计基数,涉及周边10多个村1.5万多人,总规划面积约30万m2(图2)。

4.2基地分析。

4.2.1有利条件。

区位优势:基地位于建成区内,尤其是中游段,位于城镇中心,绿道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附近居民的休憩游玩活动,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优势:基地自然环境优越,西南面山体层峦耸翠,中部永丰河自南而北缓缓流经瓦瓷窑村、胜利村、大埭村等村落,山水交融,浑然一体。

建设优势:基地内部略有起伏,但基本平坦,同时,内部用地以农林用地为主,兼有农居点,征地难度小,限制条件少。

4.2.2存在的问题。

环境质量:河道常年没有得到维护,生活垃圾、废水排入河内,严重污染水体质量。

植物现状:河流两岸植物以自然生长方式植物为主,部分地段有所改造,参差不齐。周边以农田、果林、河滩、林地为主,多为单一栽植,植被景观平淡。

道路交通:设计区域内现状城市道路网不成体系,次干路、支路网和滨水步道严重缺失。纵向联系仅通过乡村道及少量现有城市道路,且道路不连续,等级较低,可达性较差。

4.3多功能性设计。

依据现状以“一带三区三核”为整体结构布局,针对生态保护型、休闲娱乐型、交通集散型、文化保护型4种不同滨水绿道的不同特征的功能偏向进行绿道设计(图3)。

4.3.1生态保护型滨水绿道。

主要分布于自然资源较好的地段,结合现状地形、地貌,通过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滨水绿道环境之中,使整个滨水岸线,更富有文化气质。通过植物丰富水岸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增强驳岸抗干扰能力,使水域与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的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稳固的群落系统。根据其人工因素,主要分为2类:即自然型滨水绿道、台阶式人工自然滨水绿道的形式。

(1)自然型滨水绿道。指原有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适当的人工改造建设,不做过大的破坏,若路段条件较好,可将原有人行道直接改造成滨水绿道(图4);若路段条件较差,可以将原有人行道改造成自行车道或建设悬挑的景观木栈道(图5)。

(2)台阶式人工自然滨水绿道。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是对于防洪要求较高且腹地较小的湖段,在建造时要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图6)。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人性化的坡度、踏步宽度、阶梯的高度等,迎合大众的亲水戏水的行为。其设计应考虑现状的水文资料,了解水体的常水位和洪水位的高度以及发生的频率,并采用一定的相应措施处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4.3.2休闲娱乐型滨水绿道。

游憩性主要体现在亲水性上,亲水通过2个方面的体验,包括身体的亲水以及精神上的亲水。具象的亲水指通过人的亲水行为,如划船、游泳等。精神上的亲水,是对大自然水景的感受,而有所触动[2]。根据亲水程度把休闲娱乐型滨水绿道分为3类:亲水型滨水绿道、邻水型滨水绿道、观水型滨水绿道。

(1)亲水型滨水绿道。人处于亲水型滨水绿道可近距离与水接触,伸手即可与水发生亲水行为,并感受自然的魅力,如临近于驳岸的亲水平台、亲水广场,建造在水面的构筑物、游船码头等均是引人入胜的直观的亲水环境。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人与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亲水空间氛围。

(2)邻水型滨水绿道。邻水型滨水绿道位于水域附近,但人体不能与水直接触碰,伴随着一些驳岸的游憩活动,如水岸散步、游玩、嬉戏等。完善的滨水基础服务设施有利于保证邻水型行为的安全性和娱乐性,可建设一些亭廊、座凳、观景平台等(图7)。

(3)观赏型滨水绿道。可以远距离观水,一般发生在地势由高到低的观水位置,在植景设计时,尽可能的避免视线与水域间的阻挡。在一些地势平坦的半封闭空间,也尽量不要隔断与水域的视线关系,可通过镂空或者植物的疏密关系,保证视线可达,获得远距离亲水感受。

4.3.3交通集散型滨水绿道。

沿着河流、湖泊等水体建设而成,其功能主要体现在“集散”二字,绿道的建设连接各个空间节点,使破碎的空间整合为一个整体,包括水路与路域的连接。而绿道集散场地的布置按照“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进行,主要体现在驿站的设计与布置。绿道的建设使城市水体与城市居民联系变得紧密起来,交通作为绿道最基本的功能,增强市民出行的可达性[3]。

永丰河慢行系统的建设,将建立一个高效便捷且满足行人感知和体验的绿道网络。将自行车与步行2种绿色出行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并相互转换(图8)。

通过合理的竖向设计、驳岸设计、流畅的交通设计、丰富的植景设计,结合场地点缀园林建筑及人性化的景观小品,以及慢行设施的空间布点对场地内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方式相互转换,通过驿站设置与布点,合理的转换,形成滨河绿地与生态景观融为一体的完整的绿道系统(图9)。

4.3.4文化保护型滨水绿道。

绿道若不赋予其文化内涵,将失去生命和活力。滨水绿道的建设过程中,尽可能挖掘当地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绿道环境之中,实现文化内涵从无到有的转化。因此在绿道规划中应该把握城镇个性、彰显地域特色、继承历史文脉。使绿道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特色的窗口为游客提供感受历史文化的场所。

滨水绿道的设计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多功能使用,结合周边用地及文化文脉,上游突出和彰显青瓷窑址的独特魅力(图10),中段靠近集镇中心应加强健身娱乐休憩功能,增添市民文化,下游桔树成林,凸显“桔”文化,打造赏花闻香、采摘蜜桔的农业观光项目。使该河段成为一条连接城区的精神长廊,并可供城里和乡村同时休憩、养生的福地,形成一幅动物、植物、人和谐相处的自然画卷。

5结语。

由于建设者生态理念意识的淡薄,小城镇滨水绿道的建设常常陷入设计误区,追求一时的效果,忽略区域性的生态关系,加之滨水区域往往破坏后很难恢复,对于滨水沿岸的历史文化区域也是一种不必要的破坏。绿道建设恰到好处地弥补了上述问题,而绿道之所以能够迅速大规模发展,也来源于绿道多功能性,在一个空间里能够同时满足多功能相互融合而不受制约。

绿道的多功能主要体现在能满足人们的多方面使用需求,兼顾多种活动行为的发生,并不因设计者的设定而存在,也不因为绿道的建成而拥有[4]。在倡导生态城市、海绵城市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营造,滨水绿道的建设,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健康游憩的平台。多功能性的建设旨在为人们营建一个舒适、安全的绿道生活网络,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对小城镇文化的提炼与展示。

新农村建设的环保困境与成因分析论文

摘要: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正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但在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方面工作还不到位,给农村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文章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环保所面临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新农村;保护环境;污染;困境。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新农村建设中暴露出的污染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走向城市发展建设的老路上去,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不利于新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仔细研究新农村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所在,分析其成因。

1我国新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的现状。

农民环保意识薄弱,生活垃圾处理不及时。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是很多农村地区常见现象。农民养成了随意倾倒和排放生活垃圾的习惯,而且多数垃圾处置不及时、不彻底,造成更多垃圾进入河流,引起河水污染,水质大幅下降。长此以往,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农民为达高产目的,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致使土壤环境逐渐恶化,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残余下来的农药化肥不经过处理随意丢弃,造成更严重的`污染。此外,家禽、牲畜的养殖产生大量的排泄物,不经处理随处堆积或排入河流,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乡镇工厂产生大量残渣废气。新农村的发展引进了较多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这些企业在没有经过专业环保措施的处理情况下,任意排放生产中的残渣废气。工厂中的污染排放是农村环保困境中严重的问题,排放量大、种类多,治理成本较高。此外,一些旅游项目和产业的开发,在刺激当地经济发展的背后,又产生了新的污染源,并且有扩大蔓延的态势。

环保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力度不足,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不清。当地环保和执法部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对于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没有严格的约束。尤其农业生产的随意性较大,产生的污染难以进行有效的追责。而且受限于生产水平和技术层面的制约,一些污染和不合理排放现阶段难以彻底扭转和改变。城市污染产业与过剩产业落户农村,将大量污染也带到了农村。城市中一些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将大量工厂设施搬迁至农村地区,利用当地廉价的土地和发展政策,随意生产、排放,丝毫不顾环境的污染。这种产业迁移带来的污染是加速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当地政府为吸引投资和招商,在环保问题上放松了要求,致使很多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保护环境的内容,宣传力度不足。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在各农村地区实施以来,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有利条件制订了适合当地发展的策略,但其中很少涉及如何在生产和发展中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当地农民的环保观念和思想还比较落后,环保意识比较薄弱,造成了发展理念和规划上的不健全。

3结语。

文章分析了新农村建设污染的由来和原因,希望当地相关部门将农村脱贫致富与农村环境的保护并举,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环保问题的思考.江西能源,,(4)。

[2]马淑珍,唐跃军.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对策.河南农业,,(6)。

[3]李惠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和对策.应用能源技术,2011,(9)。

新农村建设的环保困境与成因分析论文

1.1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走访调查,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出路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去向也是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调查显示,近年来理工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比较理想,大多数理工科毕业生选择去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的工作。相比而言,文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甚理想,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大多通过考试进入政府机关或者事业单位。

就专业而言,目前一些人才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机械自动化、医药和师范类等毕业生就业率高,毕业生供不应求。而对于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较少,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

从地区来看,北上广等发达地区人才较为饱和,就业竞争激烈,而中西部地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但是其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往往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于是就出现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矛盾,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从院校类别来看,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高达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机遇并存。虽然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但是也不乏机遇,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动力,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在努力扩大就业,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尽力完善就业服务和劳动力市场,充分实现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自动调节劳动力的供需平衡,加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职业培训计划和再就业培训计划,使得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调节供需矛盾。另外,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日益完善,国外先进技术、资本也在不断涌入,这也为增加工作岗位提供了可能。同时大学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开发程度在不断加深。将大学毕业生安排到基层去工作,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而且能够培养大学毕业生的吃苦耐劳精神,磨练他们的意志,近年来国家推出“大学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而且未来工作的力度将不断增大,这成为开发大学毕业生人才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进行西部大开发的一项措施。

1.2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

目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也选择了创业,近五年来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上升,2014年约有21万大学毕业生选择了创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互联网为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大多创业毕业生选择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开发app,开网店,做微商等都成为不少学生选择的职业,还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选择开餐厅,开甜品店,农业院校的学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展种植养殖业。

2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成因。

2.1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经济下行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就业压力。近年来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加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家企业倒闭,农民工返乡。外资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裁员,至少开始调整和大幅压缩招聘进人计划。这使得本来严峻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但也出现了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以致带来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矛盾。

(2)高校扩招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带来的就业压力。高校的扩招增加了大学毕业生家庭的教育成本,提高了他们的就业预期。许多人认为,上大学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份,只有找一个好工作才能算实现就业,就业预期的提高,无疑带来了就业的压力。如果他们没上大学,就不会有那样高的预期,或许更能够从容地就业。此外,不少学校因教学资源不足,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各学科领域和专业之间很少发生联系,致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普遍过窄,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3)大学毕业生的过高期望带来的就业压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或者说找不到期望值高的工作,然而毕业生只是拥有高学历,只有浅薄的课本知识,并没有丰富的经验,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或者根本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一切都得重新学习,所以用人单位不会给毕业生支付很高的工资。低工资水平与高期望值的冲突,也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2.2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原因。

(1)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支持。政府扶持和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建设了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毕业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大学里开设了创业培训课程,加强了同学们的创业兴趣,还为创业大学毕业生提供创业资金和无息贷款。在金融、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给予扶持。通过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就业,积极创业。(2)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通过政府的大力宣传和自身的.学习,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不少人开始认为自主创业是不错的选择,通过自己寻找项目,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开店当老板,这一观念的转变带动了一大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多个行业注入了年轻的血液,极大地促进了多个行业的发展。

3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对策。

3.1政府方面。

在创业方面,通过财政补贴、税收等减免措施,鼓励青年大学毕业生创业。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拨发专项资金用于大学毕业生创业培训,使得大学毕业生拥有自主创业的能力,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贷款和资金上给予照顾,在税收方面也给予减免,同时政府还要加强信息服务行业的发展,信息服务机构的发展和各种咨询服务机构的设立,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计划的可行性。此外,国家还要大力发展借贷业务向学生创业倾斜,大学毕业生还可利用信用卡借贷来创业。

3.2企业方面。

在就业方面,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不能仅仅依靠学历就判定一个毕业生的能力,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真正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单位寻找合适的人才,也要开展相应的工作培训,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工作的要领,尽早地投入工作,发挥自己的价值。在创业方面,一些成熟的企业要有责任担当意识,对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给予技术上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创业初期可能面临的困难,企业要勇于帮助大学毕业生渡过难关,业务上加强与大学毕业生创业公司的合作,帮助毕业大学毕业生将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企业还应建立自己的大学毕业生创业见习基地,使得有兴趣创业的同学可以先通过在创业基地的学习,增长知识,为今后的创业积累经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农村建设的环保困境与成因分析论文

有的村由于农田水利设施瘫痪,灌溉能力不足,为了种植水稻,利用水管抽水灌溉,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也极大地浪费了水资源。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并没有真正解决水利系统“最后一公里”的梗阻问题。农田水利建设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由于投入渠道分散,运行环节繁多,造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从农业发展实际来实施项目,项目监督和评估难度加大,重复建设和管理主体缺位的情形并存,难以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力和效率。在项目安排上,标准农田建设等这样的项目偏少,没有也不可能在一定区域性内全面实施。在项目落实上,受已有农业生产条件限制,一般都落实到生产条件好的乡镇、村,真正急需改善生产条件的村却得不到项目支助。在项目实施上,并不考虑农田设施的后续使用和修缮,加之大部分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设施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存在一边建设排灌设施,一边被作业机械破坏的现象。综上所述,如果不迅速扭转农田水利老化失修的严重局面,切实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梗阻问题,而任其发展下去,将影响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乡村组织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职能有待发挥。乡村组织退出农村生产环节。农村税费改革前,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基于其行政性的公权力,组织农户共同进行农业生产。而在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组织退出农户生产环节,使农田灌溉丧失了组织基础与体制的支撑,农户的.思想很难统一起来。何况当前农村的主要劳力外流现象严重,留守的大多是老幼或是缺乏劳动力的妇女,难免使“一事一议”流于形式。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水利结构失衡,不同性质的水利未能有效衔接与合理配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对水利工程的投入重点是对大江、湖泊、主干河流和大中型水库的防灾加固,能够分给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费用就更微乎其微。农户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能力和积极性大大降低。农村基层水利设施产权不明。

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

提高认识,增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感。要高度重视兴修农田水利工作,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

建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建议县、区要从耕地开垦费专户划出10%—15%,设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修复,并对农田水利所需节水机具及材料、用水、用电等实施适当补贴。

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建议在积极争取国家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各级政府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增加安排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同时,按渠道的大小分类进行维修、维护。

建议县、乡两级承担的农田水利设施修复等投资应以乡镇为主,合理确定县级与乡镇投资的比例。此外,可通过部分产权制度改革引入商业模式,吸引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农田水利建设。

统一规划,实施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发展计划。建议由水利局牵头,根据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做好全县农田水利发展规划,并明确部门和县、乡镇的责任。水利局要在业务上给予指导,督促规划的实施。

深化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考核制度,加强管理。建议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纳入县政府对各县、县区考核内容。同时,加大对偷盗农田水利电网、水泵等设施的打击力度。

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要协调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关系。建议在工业园区的规划区域内,保护好具有地方特色且具规模的优势农业产业,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保护好优势产业基地的水利等基础设施,切实做好工业废弃物排放处理,防治农田二次污染。

新农村建设的环保困境与成因分析论文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出现混凝土裂缝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影响了公路工程建设的开展。因此,混凝土的裂缝应该受到重视。我们必须要对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根据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80年代以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基本处于人工管理模式,即:根据人们长期工作的实践经验,借助常规的工具、机电设施和普通的通信手段,采取人工观测、手工操作等工作方式,处理工程建设管理的各类图表绘制、数据计算和文字编辑,进行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等控制,发布水情、工情调度指令和启闭调节各类工程建筑物。到90年代初期,通信、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开始得到初步应用,但也只是作为一般的辅助工具,主要用于通讯联络、文字编辑、图表绘制和打印输出,最多作些简单的编程计算,通信、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未能得到全面普及和应用,其技术特性和系统效益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近几年,随着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设管理开始由传统型的经验管理逐步转换为现代化管理。各级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在抓紧骨干性工程措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非工程性措施的建设,并着手利用通信、计算机、程控交换、图文视讯和遥测遥控等现代技术,配置相应的硬、软件设施,先后建立通信传输、计算机网络、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水工建筑物的自动控制,作业现场的远程监视,工程视讯异地会商及办公自动化等。

二、系统初步解决方案。

工程建设管理虽具有相应的国家管理规定和基本建设程序,但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具体标准,也缺少现成的经验借鉴。如何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制定临时(建设期)与永久(运行期)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十分关注和急需的课题,也是涉及水利信息化建设战略实施的关键。

根据长期的工程实践,我们认识到工程建设管理应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基础,结合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并应用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择优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构成一个技术先进、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系统开放、扩展灵便和实用的综合业务现代化管理操作控制平台,提供信息交互、资源共享的网络服务环境,将是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发展方向。

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方案拟借助于现代的通信、计算机、遥测遥控、图文视讯等先进技术,建立专用的通信传输链路、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实时的信息采集网络、动态的远程监视监控网络和实用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配置和研制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监测、水工建筑物的远程监视监控、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工程建设管理办公自动化和工程管理视讯异地会商等综合业务的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鉴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系统中通信传输链路的建设拟采用有线、无线兼容,多链路迂回的基本原则,其骨干性传输链路拟选择技术先进成熟、性能稳定可靠的光纤、卫星或数字微波等通信方式,以确保通信畅通、传输可靠和安全运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拟根据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客户终端和网络管理等硬件和应用软件,并研制开发相关的工程建设管理专用软件,完成工程建设管理局域网络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做好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计算机网络的汇联,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建设管理广域网络。信息采集网络的建设拟选择无线扩频、数字超短波等通信方式,建立区域性信息传输专用通信链路,配置相关的vhf数传电台、rcu遥测控制终端、scada应用软件和水情、工情遥测传感器,由此构成一个基本的实时信息采集网络。远程监视监控网络的建设拟采用4c技术(即:控制control、通讯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图形显示crt),集影像、语音等视讯和远程水工建筑物控制于一体,借助于有线无线传输媒体,配置相关的摄像、录像、数字解压缩、信号切换、图像显示和远程控制等设备,实现对工程建设管理范围内水工建筑物和作业现场的远程监视监控。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主要完成相关的专用工程建设管理应用软件的研制开发,预报分析水情、工情动态趋势,建立各类工程建设管理模型,制定相应的.优化管理和调度方案,提供工程建设管理业务办公、计划财务、材料物资、工程合同、施工监理、政策法规、技术文档等管理自动化的服务环境,满足建设、监理、施工和管理等单位网上办公、资源共享的需要。

通过上述各网络或系统的建设,由此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建设现代智能型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成熟性和实用性,也是一个较为实际且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系统基本技术特性。

1、双向全双工自动或手动拨号通信,实时数据传输及图文交互。

2、水情、工情信息实时自动采集、分类、处理、打印、显示、查询、存贮、检索、转发和语音报信等。

3、系统信息共享,数据库数据调用、、、预报和自动装载等。

4、非自动测量参数人工置数输入和编程设置。

5、水情、工情状态实时图形动态显示。

6、故障越限报警及自动数据保护。

7、本地intranet互联。

8、技术文档、图文编辑、公务邮件、分析预报、调度决策、计划控制、质量监督、数字统计和报表生成等业务计算机办公自动化。

9、水情、工情动态监视和近场或远程自动控制。

四、系统建设一般模式。

以某水利工程为例谈一下关于水利工程系统模式的建设情况:水利工程建设枢纽化管理系统由通信传输、计算机、视频监控管理等3个子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和视频监控子系统的拓扑结构。

通信传输子系统由程控交换、无线通信和综合布线等部分组成,主要为工程建设管理通信和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子系统提供专用传输链路。计算机网络子系统在局域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集数据库管理、邮件、多媒体通信和网络互联等技术于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该枢纽工地在网计算机及各类网端设备已达40多台套,与常规文档同步建立的电子文档已成档1000m。视频监控管理子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控制设备和显示记录设备等4个部分组成。

1、前端设备:作为图像和数据信号采集处理设备,由安装在现场的高分辨率的彩色摄像机、全方位云台、三可变镜头、室外专业防护设备等组成。系统根据工程施工、管理范围的特点,分别在立交地涵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角和工程建设处院内各设置1套日本松下公司wv-cp430高分辨率彩色全方位摄像机,通过配置日本computar公司h16z7516ams型16倍两可变镜头和美国ad公司ad1240型或利凌公司pih-301型全方位多功能室外云台等设备,其视觉范围基本可以覆盖地涵全部,以及该枢纽国道桥全线施工范围,工程建设处院内的前端设备则可覆盖项目业主和立交地涵、国道桥两个监理部的办公区等范围,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可实现对半径300m范围内进行监视。前端设备至工程建设处监控中心的最远直线距离达3km。

2、传输设备:作为图像和数据信号传输媒体,即:前端设备与集中控制设备汇联专用传输链路。系统除工程建设处院内前端设备采用有线同轴电缆传输方式外,其余4个监控点则通过深圳科卫泰公司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传输。

3、集中控制设备:作为前端设备旋转方位、角度、焦距调谐和视频切换,以及图像检索、处理等专用控制设备。前端设备中全方位云台、两可变自动光圈镜头的控制信号通过深圳亚奥新ya100-ptm云台镜头解码器的rs-485总线传输。系统监控中心则根据泰州引江河高港枢纽工程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该枢纽视频监控实际需求,另配置图像控制主机、ya100-avsu视频切换矩阵、9画面分割器和长延时录像机各1台,主要用于视像信号的控制管理和画面切换、图像存储、多画面分割的控制等。

4、显示记录设备:作为视讯显示、存储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显示器、投影大屏幕和录像机、存储器、刻录机等。系统通过配置数台监视器构成电视屏幕墙,使值班人员能够在监控中心同时监视5个前端监控点的任意几路或画面分割的图像。另外,在建设处三楼会议室作为系统的图像管理中心,配置34英寸彩色电视机和图像服务器各1台,用于视频监控图像的显示、处理、检索、存储、控制和管理。

系统监控中心由一个主控中心和两个分控中心构成,其中主控中心具有最高权限,既能对所有前端设备的云台、镜头进行操作控制,也能对系统管理参数进行修改设置,主控中心在操作控制过程中其他分控中心不能作任何操作。分控中心则根据管理职权而设置不同权限。

该枢纽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在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为我省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控制进行了初步尝试,并为其它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系统的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满足了工程建设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符合关于“加强信息化、促进进步和创新”的精神要求,适应了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现代信息的。

农村机耕便民道的建设分析论文农村机耕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农村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建设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信息化建设就无从谈起。从目前我国的形势来看,整个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落后的状态,由于各个地方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们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同,所以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要想真正建成农村的信息网,使农村的信息化系统化,除了农村自己建设之外,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

2.加大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

在信息化的建设中,技术性人才是关键,农村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大批经验丰富、业务水平精湛的技术人才队伍。这些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要对所有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人员进行培训。对他们进行业务水平的交流和加强,进行工作流程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为信息化建设服务。并且做好村民的沟通工作,让村民配合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且使村民体会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和方便。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