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热门17篇)

时间:2023-12-21 10:40:02 作者:紫薇儿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风格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

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介绍【】

总得来说,南昌起义背景是很复杂的。在这场起义发生的一年前,共产党本来是和国民党一起联合对嚣张的军阀开始作战的。后来,国民党的第一人孙中山突然生病离世。这让党派的内部局面变得很混乱,党内的两个人蒋介石和汪精卫开始了争夺权力的战争。因为政府其实是有两个的,一个在武汉,一个在南京,权力的分裂导致了党派内部的不和谐。

这个时候,两人一心开始权力的追逐,为了更好的掌握权力,汪精卫最先开始叛变了。他杀害了非常多的共产党的党员,当初为了保证两个党派之间的合作,几乎所有的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因此在汪精卫反叛之后,造成了共产党党内非常大的损失。几乎是同时期,蒋介石也开始了叛变,他驱使军队将大量的共产党员驱除出党外。两个党派之间合作的破裂,对共产党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为了对国民党的反抗进行反抗,把控国家的局势,共产党的领导人领导的南昌起义应运而生。

以上,就是南昌起义背景的分析。虽然说南昌起义背景比较复杂,但是就分析来看,当时之所以发生南昌起义的主要原因依旧是社会动荡。

母亲节由来历史意义

1、您是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给我生命,把我哺育,教我做人,护我成长。您的爱,伴我一生。母亲节,真心祝愿亲爱的妈妈永葆青春,健康长寿,幸福无忧。

2、母爱如天空般蔚蓝,给了你我翱翔的空间;母爱如太阳般温暖,给了你我人生的灿烂;母爱如海洋般深湛,给了你我停泊的港湾。衷心祝我们的母亲节日快乐。

3、表表我的孝心,弥补您多年的劳心,让您永远开心;敞开我的真心,去除您无名的担心,让您永远放心。妈妈,您多年的付出只为我健康的长大,母亲节到了,谢谢您所做的一切。

4、母爱像春天的暖风,吹拂着你的心;母爱像绵绵细雨,轻轻拍打着你的脸面,滋润着你的心田;母爱像冬天的火炉,给你在严冬中营造暖人心意的阳光。

5、妈妈,虽然我老跟您发脾气,但我真的爱您!

6、母亲永远是我心灵的港湾,祝亲爱的妈妈健康快乐、

7、妈妈我感谢你赐给了我生命,是您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无论将来怎么样,我永远爱您!

8、妈妈:这十几年来您辛苦了!希望在这特别的日子送上我特别的问候!祝您健康长寿!永远年轻!天天快乐!

9、捋开额前的细发,便可以惊见星星点点银丝,孩子,是我的青春转嫁到了你的身上么?

10、辛劳一辈子的您虽已银发如雪,可您在我心目中仍是那么的青春靓丽!妈,祝您永远年轻快乐!

南昌起义历史意义心得体会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于1927年8月1日发动的一次重要武装起义,被誉为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深远,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从起义的背景、意义、影响、启示以及个人心得体会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起义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不久,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内部的各路人马纷纷撤离上海,南京国民政府对共产党人展开大规模的迫害,逼使革命力量不得不重新组织。而在这种背景下,南昌起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重建工农红军的历史节点。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革命将趋势活动,不再局限于城市地区。

南昌起义的最大意义在于它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奠定了基础。起义后,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同年的秋天,毛泽东和朱德等在井冈山领导了秋收起义,标志着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红军走上了游击战争的道路,从而奠定了抵抗敌人侵略的基础。此后,工农红军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最终取得革命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南昌起义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起义是以工农红军为主力,团结了各个革命力量,形成了统一战线,使得中国共产党在乡村地区获得了广泛的支持。起义也极大地鼓舞了工农群众的革命意志,使得他们意识到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够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同时,南昌起义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得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辅助和支持,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南昌起义对当代中国革命仍然有重要的启示。起义中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能够传递出坚定的信号:只有对人民极端负责的领导力量,才能够获得广泛的支持,形成强大的力量。革命精神、集体主义和对抗压迫的意志是中国革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南昌起义也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严酷的条件下,以小部队的力量有条不紊地进行革命斗争。这给予我们启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不忘初心,坚持真理,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战。

个人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历史,深感到其重要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它不仅创造了工农红军,使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同时也鼓舞了民众的革命意志。南昌起义的影响和启示也引起了我对中国革命的思考和反思,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

总之,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于1927年8月1日发动的一次重要武装起义,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为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启示也对当代中国革命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激励着每一位革命者坚持初心、坚守信念。

左联文学的历史意义

左联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面,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人都做了不少翻译介绍工作。左联从一开始就重视理论批评工作,其成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武器,对于“新月派”、“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自由人”、“第三种人”及“论语派”等的资产阶级文艺观点,进行了批评。对国民党当局的反动文艺政策,进行了批判和斗争。他们很重视文艺大众化的问题,先后在《大众文艺》、《拓荒者》、《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文学月报》以及其他报刊上发表文章,展开热烈讨论,形成很有声势的文艺大众化运动。

左联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在创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革命作家在左联刊物和其他进步刊物上发表了大量作品,鲁迅的《故事新编》以及他和瞿秋白的杂文,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丁玲、张天翼、叶紫等人的小说,田汉、洪深、夏衍等人的剧作,中国诗歌会诸诗人的诗歌,都以其思想上艺术上新的拓展,显示了左翼文艺的实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左联的培养下,涌现了沙汀、艾芜、叶紫、周文、蒋牧良、艾青、蒲风、聂绀弩、徐懋庸等一批文学新人。他们给文坛带来许多生气勃勃的作品,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力量。创作方面的巨大成就还在于出现了许多新的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和主题。革命者在白色恐怖下的英勇斗争,工人群众对资本家剥削的猛烈反抗成为许多作品描写的内容。农村生活和斗争的题材也进入了许多作家的创作视野,不少作品以真实生动的艺术画幅反映了农村贫困破产的景象,显示了广大农民的觉醒和斗争。此外,30年代动荡不安的城市生活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真实、集中的反映。所有这些作品都体现着强烈而鲜明的时代色彩。

“左联”也存在一些缺失,主要表现在:政治上的激进盲动,不注意利用公开合法斗争方式,却在国民党当局控制很严的中心城市组织“飞行集会”、“节日游行”等,不仅造成革命力量的损失,而且吓跑了一些本来同情与靠近“左联”的民主作家们;理论上有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倾向,未能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文学运动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组织上犯有一定的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没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中不少作品流露出严重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有些作品违背了文艺创作规律,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

从左联的理论纲领和工作方针中,我们看到了列宁的“每个民族都有两种不同文化”的学说的运用,看到了革命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及其与被压迫阶级联系的观点。它的鲜明的阶级观点和强烈的革命热情,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它对于左联的反文化“围剿”的斗争,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它在现代文学史上,也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但理论纲领也有缺点,主要是没有提到作家的思想改造问题,也没有提到团结广泛的作家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文艺活动。其中所谓我们的艺术是“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如果作为左翼作家思想改造的自我要求来说,是正确的;但纲领指的乃是我们的艺术所担负的社会斗争任务,这就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不利于团结一般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作家。理论纲领的缺点,反映了党内的左倾路线的影响。鲁迅在成立大会上所作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对左联的理论纲领的有力补充。

在充分估价左联的伟大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看到它还有着一些缺点和错误。在左联存在期间,白色恐怖非常严重,党内又出现李立三、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国际上还有苏联的“拉普”和日本的福本路线的影响,党内的错误路线虽然受到很多左翼革命作家不同程度的抵制和斗争,但不可否认它对左联工作还是有影响的。比如,左联的某些指导性文件,对于革命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力量对比的估量,就有左倾的错误观点。首先是对革命性质的认识不清楚,认为当时已经是社会主义革命,没有提统一战线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这就会吓跑一些人。又如左联本来是文学家的组织,但在领导思想上却混同于政治组织。每逢纪念日,左联都搞游行示威,或飞行集会,散传单,写标语。有些成员对于鲁迅、茅盾抵制这些作法,还想不通。政治上理论上的教条主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文艺上的公式化概念化,这些毛病都不利于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健康发展。后来由于事实的教育,加上瞿秋白从1931年夏天开始参加领导文艺工作,上述错误才逐渐有所克服。自然,“左联”的缺点错误在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下是不可能完全克服的。从主观条件说,作家的思想改造这个关键问题,在左翼文艺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虽逐渐有所认识,但仍未得到普遍的应有的重视。

高三历史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中央政治局委员。

秦邦宪(19—1946年)又名博古,1926年留学苏联,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朱德(1886年—1976年)清末秀才,曾留学德国进修社会学和哲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

陈云(19—1995年)学徒工出身,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治委员,遵义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

张闻天(19—1976年)又名洛甫,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任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893年—1976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毕业,中共一大代表,中共三届中央局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周恩来(18—1976年)曾留学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王稼祥(19—197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邓发(1906年—1946年)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

刘少奇(1898年—196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长征开始时为红八军团中央代表,黎平会议后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

何克全(1906年—1955年)又名凯丰,共青团中央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九军团中央代表。

参加会议的其他人员。

刘伯承(1892年—1986年)红军总参谋长、军委纵队司令员,遵义警备司令部司令员。

李富春(1900—1975年)中央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林彪(1907年—1971年)红一军团军团长。

聂荣臻(18—1992年)红一军团政治委员。

彭德怀(1898年—1974年)中央候补委员、红三军团军团长。

杨尚昆(1907年—)中央候补委员、红三军团政治委员。

李卓然(1899年—1989年)红五军团政治委员。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首先,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极力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辩护。

接着,周恩来作了副报告,主要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战略战术及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作了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着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以及博古在总结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辩护的错误观点。

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等多数同志在会上发言,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委托张闻天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由常委审查通过。决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博古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战胜川、滇、黔的敌军,在那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当时应无常委之说),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会后,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在行军途中,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至此,遵义会议以后的中央组织整顿工作大体完成。

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后来在长征途中的扎西会议上通过。

(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

(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5)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

历史有意义的故事

一说是元代蒙古人有个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

二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屁股,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纵马而去。

三是蒙古人爱马,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

2.黄脸婆。

古代女性所用的化妆品落后,一般所用的搽脸粉含铅,有毒性,长期使用会导致脸色变黄。

所以年纪愈大的女性,受害时间愈长,受害愈深。故年长一些的女性就会呈现“黄脸婆”的症状。

3.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来历。

早年,有父子俩开了一个小茶馆。知县白老爷是一个贪财好利的主儿,经常来白吃白喝。虽然父子俩受不了,但也没办法。

有一段时间老掌柜病了,小掌柜司炉掌壶。等老掌柜病好以后,发现县太爷再没来了。问其缘由,小掌柜一笑说:“我给他沏茶,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4.百家姓开头四姓为什么是“赵钱孙李”?

明清文献记载,《百家姓》是宋朝初期,由一位吴越地区的儒家学者最先编辑。所以他用了当朝皇帝的姓氏为第一姓;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李“是后唐皇帝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百家姓》开头四姓”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5.乱七八糟。

发生在西汉时期的同姓王联合大叛乱”七国之乱“和西晋时晋朝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社会生活被搞得一团糟。后来人们便将这两次叛乱联系起来,构成了”乱七八糟“这句成语。

6.二百五的来历。

苏秦一直努力说服六国联合抗秦,史称”六国封相“。但苏秦在齐国的时候被刺客杀了,齐王为了抓出刺客,特贴出告示,声称苏秦为大内奸,刺杀苏秦者赏金千两。

告示一出,立刻有四个上钩,声称是自己所为。齐王正恨刺客牙痒,怒:千两黄金每人二百五,顺便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砍了!

7.犬子的来历。

”犬子“本是司马相如小名,《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他长大后,也觉得名字不好听,加上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自己便更名为相如。但司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断为人所知。人们便争相效仿,谦称自家儿郎,用上了”犬子"一词。

母亲节由来历史意义

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于1905年世纪,在母亲去世时,amanm悲痛欲绝。两年后(1907年),amanm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amanm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第一个母亲节于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举行,在这次节日里,康乃磬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并以此流传下来。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文化记忆很大一部分是节日的记忆。多年后,许多往事都淡忘了,但过节的情景却历历在目。同时,节日具有广泛覆盖、不断重复、寓教于乐的特点,对人影响至深,所以重大的人伦节日对培养民族精神和凝聚力都是至关重要的。真正的母亲节应该扎在心里面,去体悟母亲的爱。我们中华母亲节一面提倡母爱、母教;一面提倡爱母、孝亲。另一方面,父母给予子女生命,对子女有一种出于本能的无私的慈爱。设立中华母亲节,就是为了让天下父母的爱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让人认真体认的节日;让天下子女的孝心有一个受到唤醒、并精致表达的节日。

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事件介绍【】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1927年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下旬,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

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在九江具体组织这一行动,但发现张发奎同汪精卫勾结很紧,并在第二方面军中开始迫害共产党人。随即向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暴动”。

7月25日起,第11、第20军分别在叶挺、贺龙指挥下,陆续由九江、涂家埠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来等到达南昌,组成前敌委员会,领导加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

此时,国民党武汉政府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主力位于樟树、吉安、万安地区,第9军主力位于进贤、临川地区,第6军主力正经萍乡向南昌开进;第二方面军的其余部队位于九江地区;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军警备团和第3、第6、第9军各一部共3000余人驻守。中共前委决定赶在援兵到来之前,于8月1日举行起义。

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介绍【】

武昌起义和南昌起义这两场起义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联系,甚至连时间也是相差甚远,但是若是说真的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大概就是这两场起义都是中国内部的斗争。

武昌起义和南昌起义的时间分别是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和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

首先南昌起义是由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组织发起的反抗,在起义中的领导人有周恩来、谭平山、刘伯承等共产党人领导。南昌起义的原因是因为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蒋介石的不合作,所谓的“宁汉分裂”,而这种影响也在持续扩大;甚至从四月起南京政府开始大量的逮捕共产党人进行处决,而武汉的国民党也决定开始“清党”。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南昌起义爆发;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告诉广大人民,中国共产党势要把革命进行到底。而武昌起义是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在湖北武昌发动的起义,起义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可以说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武昌起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保路运动,因为清政府擅自将铁路归国所有并且将铁路擅自卖给将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而激起民愤,众多人民开始上街请愿反抗。但是四川总督却将保路同志会的代表罗纶等抓了起来,甚至强杀了上百的请愿百姓,武昌起义也因此打响了第一枪。

可以说武昌起义和南昌起义在本质上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2019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3周年纪念日,192019年的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下面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或君主专制政体)。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主共和意识深入人心。

4.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5.为资产阶级发展客观创造了条件。

6.是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年来,对辛亥革命已有了深入的研究,尽管对它的性质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说”,有“全民革命说”以及最近的“民族民主革命说”,对它的领导阶层的属性有着不同观点。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这场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在政治上、思想上解放了中国人民,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无论是对这即将过去的百年,还是对我们的当代,乃至正在来临的下一个百年,它都有着伟大的意义。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国内外形势的共同促成之下,发动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结束了数千年的王权专制,在中国也是在亚洲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在广袤的中华大地树起了民主共和的大旗,建立了现代民主国家体制的框架,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旧制度的垮塌,新体制的搭建,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成了中华民族的不懈的追求。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的民众,推翻了压在民众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国家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面临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还需要在这条复兴之路上奋斗不息。因此,我们必须更加珍惜历史,统一思想,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新篇章离不开我们对辛亥革命所奠定下来的民主国家体制及其发展历程的研究和深入总结,离不开这场伟大革命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辛亥前后,不断为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直至他逝世前夕,仍然明示“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后来的中国人民继续扛起民主共和的大旗,沿着孙中山先生开拓的革命道路不断前行。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继承了这一斗争精神,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整个革命历程中形成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伟大精神就是辛亥精神。它是一种为了理想、为了大多数民众的利益不屈不挠奋斗一生的大无畏精神,是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进行精神探索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对于辛亥精神的研究,对它的吸取,是过去的百年,未来的百年,乃至更长时间,都是必须的。这种奋斗精神,需要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无论是在苦难的战争岁月,还是在艰辛的创业时期,还是在当前的和平发展阶段,我们都应该从辛亥精神中汲取和吸收精神食粮。面对当今不少人热衷于追求物质满足、感官愉悦和张扬财富、特权的社会现象,加强研究、讨论、宣传和弘扬辛亥精神,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孙中山先生一生对革命、建国、国家发展的研究成就,不论是三民主义,还是新三民主义,无论是辛亥前的革命理论,还是辛亥后的斗争、建国理论,都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思想,而是整个革命群体总结国内国际现有的革命、建国、国家发展经验的最终结晶。后来的革命者、建国者、当政者都需要研究、学习,从中吸取各种经验。当前,为了促进我国发展中面临的反贪腐、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等问题的解决,不妨深入研究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例如节制资本、平均地权、土地流转等主张,以供借鉴。

辛亥革命是一场全球华人追求民主、共和、国家富强的革命。辛亥革命的军事胜利离不开海外华侨慷慨解囊、出力、出人,离不开各少数民族的积极参与和响应。这场胜利,是中华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台湾一直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和“国父遗嘱”,中国共产党人也认为“我们都是孙先生的继承者”,海外各国华人华侨亦以各自的方式纪念着孙中山先生。深入研究参加辛亥革命的各个群体、各个民族、各个区域,彰显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和强大凝聚力,纪念辛亥革命,有利于加强全球华人的大团结,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合同的历史意义介绍

重视形式转为重视缔约人的'意志,从而使商品交换从繁琐的形式中解脱出来,并且成为现代合同自由观念的历史渊源。

《周礼》对早期合同宋、元、明、清各代,法律对合同的规定也越来越系统。还有一种说法,现代的合同都写有一式两份,因为以前民间订制合同时就是一张纸,写好后从中间撕开,一人拿一半,有争执的时候在合起来,所以就有了合同和一式两份的说法。最早的时候,合同被称作“书契”。《周易》记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对人易之以书契。”“书”是文字,“契”是将文字刻在木板上。这种木板一分为二,称为左契和右契,以此作为凭证。“书契”就是契约。周代的合同还有种种称谓:“质剂”,长的书契称“质”,购买牛马时所用,短的书契称“剂”,购买兵器以及珍异之物时所用;“傅别”,“傅”指用文字来形成约束力,“别”是分为两半,每人各持一半;“分支”,将书契分为二支。“判”就是将分为两半的书契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够看清楚契约的本来面目。现在代词汇中的判案、审判、判断、批判等等都是由此而来。“合同”即合为同一件书契,这是“合同”一词的本义。今天签订的各种合同都是在纸张上,在古代却是实物。由此看来,古今意义上的合同已不可同日而语。

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事件介绍【】

南昌起义,它发生在1927年的八月一日,那个时候正好是民国时期。它是共产党所领导的第一次武装反抗的斗争。秋收起义,它同样发生在1927,只是它发生的时间要比南昌起义晚一个多月,它是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武装反抗斗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一前一后发生。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领导者都是共产党的党员,这两场起义是同时代发生的,而且发生的时间非常的接近,因此有着非常多的类似之处。首先,这两场起义都是失败的。这两场起义失败的原因是有类似之处,在某个层面上说,甚至是如出一辙。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都有领导有失败之处、斗争经验不足、谋划有缺失、对当时的社会认识不足。

领导的失败之处在秋收起义体现得非常的明显,军队叛变,斗争受到挫折,战略领导有问题,实战有缺陷。斗争经验不足在南昌起义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国民党的军队开始进攻南昌之后,起义的军队只能无奈离走,而且起义的消息保密程度太差了。谋划有缺失、对当时社会的认识不足这两场起义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虽然这两场起义失败了,但是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它们的失败,使得共产党转变了发展方式,变得更加成熟,并且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虽然表面上是失败了,但是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它们其实是成功的。

猜你喜欢:

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事件介绍【】

南昌起义非常的成功,而且造成的伤亡其实是很少的,南昌起义那么成功跟它有个好的领导人是分不开的。南昌起义领导人是南昌起义的重要一环,因为那个时候起义军队差不多是共产党的大部分力量的集合,因此那个时候的领导人几乎都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其中包括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

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那个时候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几乎都是那场起义在军事上的指挥。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有刘伯承、朱德、叶挺、贺龙、李立山等八个人,其实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不止八个的,因为几乎所有的共产党首领都成为了领导人。因为这几位的贡献比较大,在起义中的位置十分的重要,因此被人们列为主要领导人。南昌起义领导人在这次起义的把握上可谓十分的到位,因为南昌起义发生的时候,在南昌的敌军比较少,武装夺取的过程也会比较轻松。

南昌起义领导人对这次起义的成功几乎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假如没有他们的贡献,可能这次起义从一开始就会失败,而且因为他们能够随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因此最后他们能够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

五一口号的历史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中国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书中全面系统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趋势和途径。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打开通向未来的大门,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路径,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数千个版本,成为世界上发行量大的书籍。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这个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1848年至1850年间,《宣言》曾多次翻印、再版,并被译成很多种西欧国家的文字。《宣言》的英译文在1850年发表在宪章派领导人乔·哈尼出版的《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在这一版上才首次标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宣言》的作者。到19,在《宣言》问世后的第72年,由陈望道从日文译成中文出版。

〈〈〈返回目录。

时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由马克思、恩格斯合著,1848年2月以德文在伦敦发表,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用鲜明透彻的语言阐述了一个新的世界观,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法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行动指南。《宣言》不仅对西欧而且对世界,不仅对发表的那个时代而且对当今时代,都产生影响。《宣言》科学解答那个时代的基本问题。资本主义在西欧萌芽之后,经历长时间的发展;18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资本主义进入狂飙突进阶段;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基本实现生产方式与社会结构的双重转型。在生产方式上,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和农业,工业社会真正来临。在社会结构上,与传统生产方式相联系的阶级和阶层日益没落,与机器大工业相联系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主要阶级。

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年版)》。

〈〈〈返回目录。

宣言结构。

《共产党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七篇序言简要说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作了补充和修改。

《宣言》引言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

《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

《宣言》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分为1、反动的社会主义。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宣言》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返回目录。

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事件介绍【】

八一南昌起义,其中的八一说的是八月一日,因为南昌起义是在八月一日那一天发生的,因此人们在称呼南昌起义的时候会习惯性的带上“八一”二字。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南昌起义”其实就是在江西的著名城市南昌发生的。

八一南昌起义不仅对于那个时候的共产党来说非常重要,对于那个时候的中国也是迫切需要的。这场起义是由共产党人发起的,这场起义对于共产党来说非常的不容易,为了使得起义可以成功,共产党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这场战役是在1927年发生的,在许多共产党的党员被国民党的人残杀了之后,共产党内部就开始反省了,认为军事武装对于一个党派的前期发展非常的重要,同时为了反抗国民党人的残忍手段,南昌起义就此爆发。

但是这场起义并不是共产党人为了反抗国民党,脑袋一热就开始的,在这场起义开始之前,共产党做了非常的严谨的安排,乘着时机好开始的。武汉是中国近代十分重要的大城市,国民党派有许多的军地把守着,南昌虽然跟武汉比较近,但是保护城市的敌军却不多,据说只有3000人。抓住了这个机会,共产党一举攻破了南昌。

八一南昌起义对共产党的发展非常的重要,这场起义狠狠的挫伤了敌人的锐气,对中国革命的局势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后来,为了专门纪念这个日子,还将八月一日定为重要的节日,以此牢记这场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事件介绍【】

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

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1927年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

1927年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1927年8月3日起,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计划经瑞金、寻邬进入广东省,先攻占东江地区,发展革命力量,争取外援,尔后再攻取广州。

1927年8月25日,先头到达瑞金县壬田以北地区。这时,驻广东的国民党军第8路军总指挥李济深,调钱大钧部9000人,由赣州进至会昌、瑞金地区,并以一部前出至壬田,阻止起义军南下。

当日,起义军向壬田守军发动进攻,歼其一部,于26日攻占瑞金县城。接着,集中兵力进攻会昌的钱大钧部主力,激战至30日,攻占会昌县城。

9月初,起义军一部在会昌西北的洛口地区,击退黄绍竑部的进攻。

9月22日,第11军第25师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主力继续南进。

9月23日占领潮安、汕头。

9月28日,起义军主力在揭阳县山湖附近地区同东路军遭遇,将其击溃,继向汤坑推进,在汾水村地区与敌再次激战,至30日,起义军伤亡2000余人,无力再战,遂向揭阳撤退。

10月3日,起义军主力在流沙与由潮汕撤出的革命委员会会合,继续向海丰、陆丰地区撤退,在经过流沙西南钟潭村附近的莲花山时,再次遭到东路军的截击,激战不胜,部队大部溃散。

10月5日在饶平县境同由潮汕撤出的第3师一部会合。

此后,这两支部队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800人,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五一口号的历史意义

(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扩展资料:

遵义会议[1-4]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5]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6]。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会议背景。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力量遭受的严重损失,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错误的领导。同时,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对执行王明军事路线的一些领导同志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很快觉悟过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西征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根据黎平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同志的努力促成下,红军占领遵义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