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捉迷藏说课稿(通用13篇)

时间:2023-11-29 18:56:39 作者:雅蕊

教案模板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的一种工作计划,它可以系统化地指导教学过程,实现有效教学。我想我们需要一个教案模板来规范教学工作吧。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些优秀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捉迷藏说课稿

一、活动背景:

这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用拟人、夸张的手法,将黑夜、太阳和各种颜色都赋予了生命,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述了太阳被黑夜蒙住眼睛来找,各种颜色来躲的捉迷藏游戏的全过程。散文诗短小精悍,结构简单,意境优美,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又不乏大胆、奇特的想象,能将孩子带进一个无限遐想的世界,又能激发孩子欣赏和学协的热情,很适合中班的孩子欣赏、学习。中班的孩子开始留心周围美的事物,对自然界的变化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但往往无法用好的词句进行表达。《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根据以上分析,我指定如下目标:

1.在欣赏散文诗的基础上,理解散文诗内容。

2.初步感知拟人的表现手法,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

3.能结合已有经验,创编散文诗内容。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丰富的玩“捉迷藏”游戏的经验。

物质准备:散文诗多媒体课件,红、黄、绿、蓝、白颜色标记每人一个,草丛、菊花、天空等场景。

三、教学法:

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其声、形、色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散文诗,感受其意境。

四、活动程序:

本活动我主要安排四个环节展开,第一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第二环节: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第三环节:游戏情境,尝试朗诵。四、创编诗歌,拓展延伸。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孩子,机智灵活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提升语言,在与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以朋友等身份走进孩子,以亲切交流,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踊跃发言。下面具体谈谈每一个环节的开展。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活动开始,组织幼儿回忆游戏“捉迷藏”的玩法,并和幼儿玩一玩这个游戏,以游戏导入,不仅能让孩子体验游戏的快乐,更直接地唤醒孩子的游戏经验,为理解散文诗的游戏情节奠定基础。

第二步:捉迷藏真好玩,太阳也想来玩这个游戏,他会和谁玩呢?怎么玩呢?这里幼儿的回答可能是希奇百怪的,教师给与幼儿充分思考、大胆想象的空间,鼓励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最后以:让我们来听一段好听的话,听听太阳到底和谁捉迷藏,怎么玩?进入下一环节。

第二环节:欣赏散文诗,理解散文诗的内容。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部分,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欣赏散文诗。

教师结合动画,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老师的直接朗诵,其丰富的表情,合适的体态,贴切的语言能深深吸引孩子,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感受散文诗。

第二步:初步理解散文诗。

教师提问:你听到这段好听的话里都有些谁?这里估计幼儿能顺利说出太阳、颜色这两个形象,如果一时说不到黑夜也没有关系,可以在下面的问题中解决。接着,教师呼应第一环节幼儿关于游戏的猜测,以释然的神情,好奇的口吻:原来太阳是要和颜色们玩捉迷藏的的游戏呢,那他们是怎么玩的呢?这个问题比较的宽泛,幼儿通过第一遍倾听肯定没法将这个问题说清楚,但是没有关系,我主要是反馈一下幼儿倾听散文诗的程度,估计幼儿能结合听到的,看到的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出一些零碎的片段,这是教师是一个微笑的倾听者,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大胆交流自己听到的内容,让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教师机智地抓住孩子的回答,帮助孩子理清太阳来找,颜色来躲的游戏关系。最后,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听的很认真,在这段好听的话里都说了些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

第三步:再次欣赏。

第2次欣赏了,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边放录音边欣赏画面,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结合的手段感知效果最佳,通过多媒体直接作用于幼儿的眼、耳等大大增加幼儿的感官刺激,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同时,老师专注的倾听态度在无形中给幼儿倾听起到了示范作用。

第四步:加深理解,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第2遍欣赏后,教室提问:在这段好听的话里,你最喜欢什么地方?这又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这里有3个要点:

(1)如果前面关于“黑夜”的问题没有解决,那么教师有必要引导幼儿再说说散文诗中捉迷藏的玩法,理清楚是黑夜蒙住了太阳眼睛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延伸提问:太阳被蒙住眼睛是什么时候?睁开眼睛又是什么时候?通过看动画演示,用自己的手把眼睛遮一遮等方式引导幼儿感知黑夜与白天的奇妙变化,同时感受散文诗的趣味性。

(2)帮助幼儿理解“静悄悄”的躲,在交流喜欢的地方是幼儿肯定会说到颜色的“躲”,太阳的“找”,那这里就可以创设一个黑夜的情境,教师作太阳幼儿作颜色来形成一个师幼互动,通过游戏体验,切实感受静悄悄的意思。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说说散文诗里的句子。

(3)关于颜色们躲的地方。幼儿说到这里时,教师提问:颜色躲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颜色们都躲在跟自身颜色相同的东西里,这里理解没有难度,重点可以放在用诗歌里句子说一说,通过图片提示,帮助幼儿按散文诗里的顺序说一说,最后教师小结:这段话可真好听,把太阳、黑夜、颜色说成是可爱的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还告诉我们白天和黑夜的区别,真奇妙呀!以教师浅显、精练的总结、提升,帮助幼儿感知拟人的文学手法。

第三环节:游戏情境,尝试朗诵。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这一环节教师就创设游戏的情境,让每位孩子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标记,集体玩一玩这个游戏,边玩边尝试用散文里的句子说一说,并根据幼儿兴趣可以交换颜色卡组织幼儿2-3次游戏。每次游戏后教师都要对幼儿在朗诵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逐步提高的要求,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在玩玩、说说中感受诗歌意境。

第四环节:创编诗歌,拓展延伸。

绿色除了躲在草丛里还会躲在哪里?黄色除了躲在菊花里还可以躲在哪里?那我们去户外找一找,看能不能一下子就把他们都找出来!带领幼儿到更自由、开阔环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看看、说说、创编诗歌。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捉迷藏

1、分析教材的内容地位:

1)、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捉迷藏"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对此更是感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2)、3-4岁的幼儿活泼好动,且是语言迅猛发展时期,但对方位词的理解、掌握、运用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用到,如"请你把玩具放到桌子上面"、"把盘子放到小桶里面"等等,为了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我想通过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地学会运用方位词,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依据《纲要》目标中指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表达中指出:积极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对教材进行创编(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获得发展。

2、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和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发展的4个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掌握方位词,并初步学会正确、灵活运用。

2)、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

3)、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共享游戏的快乐。

4)、通过游戏让幼儿懂得要听妈妈的话,做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3、活动的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此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正确地运用方位词表述出小动物所在的位置。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是: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找朋友"的游戏,初步感受方位词;再通过"找小猫"的游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小猫所在位置,掌握、理解方位词,从中建构了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从而让重点得以解决。

2)、难点:是能在创造性的游戏中灵活的使用方位词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述。

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是: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采用鼓励、表扬、引导以及个别指导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在游戏中让难点得以解决。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体验性等。

1、知识经验的准备: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环节,初步让幼儿感受方位词,并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

1)、多媒体电脑课件、录音机、磁带(音乐磁带和录有教师讲话的磁带)2)、课前与幼儿一起玩毛绒玩具,并让幼儿记住它们的名字。

3)、创设游戏的环境:将毛绒玩具藏到活动室各角落。

4)、为幼儿提供各种藏身的道具。

1、教法:

1)、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课件演示法、观察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再加上形象、生动、直观的课件,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在教学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语言活动中渗透"识字"教学;在找小猫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数的概念;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感受体育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等。

3)、另外,此活动是老课新上,活动的结构是递进的关系:兴趣-游戏-创造,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游戏的形式学习方位词,解决重点;最后在创造性的游戏中让幼儿的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与提高。

2、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归纳法来获得知识。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嘴说、动脑思考、用动作表现,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创造性游戏中,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情以及与同伴合作表现出自己所藏的位置,充分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3分钟)游戏"找朋友":

教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4位)咦?他们到哪去了?让我们一起找一找好吗?看看他们藏在什么地方?"此环节中,幼儿在课前已经认识了毛绒玩具,利用"找朋友"的形式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在交流中初步学习使用方位词,如在……上面、在……下面、在……里面、在……后面等,此游戏可进行两遍。另外在这其中将数学知识渗透在活动中,通过找一找、数一数,让幼儿感知数的概念。

2、欣赏课件,以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方位词。(5分钟)教师:"听,谁来了?(猫妈妈)引导幼儿听录音,教师提问:"猫妈妈为什么那么着急呀?它的小宝宝到哪里去了呢?"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帮助幼儿理解的内容,并用启发式的语言进行提问,以引导幼儿掌握、理解方位词。

在这一环节中,课件的展示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找小猫,让幼儿理解、掌握了方位词,而且在这其中,让幼儿的情感得到发展,懂得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知道不应该到处乱跑,在家中要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另外,在找小猫的过程中,猫宝宝的名字藏在其中,渗透了识字教育。

3、游戏活动:(7分钟)1)、游戏:捉迷藏教师:"现在我是猫妈妈,你们是猫宝宝,让我们一起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听音乐进行游戏)教师将角色转变,以妈妈的角色贯穿游戏始终,与孩子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并提出游戏的规则(听音乐开展游戏,利用道具让宝宝藏起来,当妈妈找到后宝宝要迅速的告诉妈妈自己藏在什么地方),游戏中教师注意听幼儿使用的方位词是否正确,及时引导、纠正。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练习正确、灵活的运用方位词,通过与老师游戏,幼儿的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2)、创造性游戏:

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示出自己藏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还可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表现,要求幼儿不光用动作、表情来表示,而且还要用准确、恰当的方位词进行表述。

在此环节活动中,幼儿有模仿、有创新,不仅巩固了幼儿对方位词理解、灵活运用,而且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同时也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充分体现了自主、创造、合作的现代儿童的学习方式。

4、结束部分:

孩子们,玩了这么长的时间天都快黑了!咱们该回家了,快到妈妈身边来,可千万不要走丢了,否则妈妈会很担心、很着急的!(听音乐离开)5、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物体所在的方位,让幼儿对方位词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此活动的设计完全是从幼儿的实际出发,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捉迷藏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的内容地位:

1)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捉迷藏”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对此更是感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2)3―4岁的幼儿活泼好动,且是语言迅猛发展时期,但对方位词的理解、掌握、运用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用到,如“请你把玩具放到桌子上面”、“把盘子放到小桶里面”等等,为了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我想通过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地学会运用方位词,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依据《纲要》目标中指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表达中指出:积极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对教材进行创编(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获得发展。

2、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和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发展的4个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掌握方位词,并初步学会正确、灵活运用。

2)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

3)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共享游戏的快乐。

4)通过游戏让幼儿懂得要听妈妈的话,做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3、活动的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此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正确地运用方位词表述出小动物所在的位置。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是: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找朋友”的游戏,初步感受方位词;再通过“找小猫”的游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小猫所在位置,掌握、理解方位词,从中建构了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从而让重点得以解决。

2)难点:是能在创造性的游戏中灵活的使用方位词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述。

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是: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采用鼓励、表扬、引导以及个别指导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在游戏中让难点得以解决。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体验性等。

二、说教具、学具:

1、知识经验的准备: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环节,初步让幼儿感受方位词,并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

1)多媒体电脑课件、录音机、磁带(音乐磁带和录有教师讲话的磁带)。

2)课前与幼儿一起玩毛绒玩具,并让幼儿记住它们的名字。

3)创设游戏的环境:将毛绒玩具藏到活动室各角落。

4)为幼儿提供各种藏身的道具。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1)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课件演示法、观察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再加上形象、生动、直观的课件,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在教学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语言活动中渗透“识字”教学;在找小猫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数的概念;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感受体育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等。

3)另外,此活动是老课新上,活动的结构是递进的关系:兴趣―游戏―创造,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游戏的形式学习方位词,解决重点;最后在创造性的游戏中让幼儿的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与提高。

2、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归纳法来获得知识。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嘴说、动脑思考、用动作表现,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创造性游戏中,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情以及与同伴合作表现出自己所藏的位置,充分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捉迷藏》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捉迷藏的昆虫》。以下是我对该活动的分析: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中班幼儿对动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动物有着浓厚的探索欲望。在《有趣的昆虫》主题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昆虫”的活动。一方面让幼儿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幼儿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

(一)目标定位:根据《纲要》指导和活动的内容,结合中班幼儿年龄段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情感目标: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3)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二)重点和难点。

本着建构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原理以及方法。重点的依据:只有了解保护色的原理以及方法才能帮助幼儿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教学难点:理解保护色,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难点的依据:保护色是较抽象的概念;幼儿没有利用保护色、伪装等方法进行自我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幼儿能够达到本活动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了解一些昆虫的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了。激发幼儿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基于本活动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活动探究法:引导幼儿通过捉迷藏的游戏,找找藏起来的昆虫,从这种游戏情景中获取知识。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集体讨论法:针对观察发现“不容易找到的昆虫”提出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讨论,认识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原因。促使幼儿在学习中思考,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幼儿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次活动中指导幼儿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1、自主探究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产生了兴趣。

2、分析归纳法:当幼儿对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想法,讨论为什么部分昆虫不容易被发现,讨论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的原因。进一步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可以预防敌人的攻击。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该活动的教学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交流讨论——操作体验——本领迁徙——活动延伸。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和昆虫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观察并寻找哪些昆虫藏起来了,从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交流讨论:告诉幼儿还有一些昆虫没有找到。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些昆虫不容易发现,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的方法以及原因。激发幼儿的积极思考的愿望。产生了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3、操作体验:让幼儿在了解保护色的基础上,根据“保护色”的方法为一些昆虫寻找合适隐藏的地方。通过操作体验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

4、本领迁徙:通过图片,了解人类也会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

5、体验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通过了解一些昆虫、人类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与教师同伴之间玩捉迷藏的游戏中体验自我保护的快乐。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保护色”来进行。本次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幼儿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纵观本次活动,各个环节都是围绕着目标层层递进地展开。我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获得发展。从幼儿的参与情况及其反应来看,本次活动设定的目标还是比较合理的,幼儿也都能达到预设目标。这个活动所传授的知识点,由于幼儿平时接触的比较少,所以他们比较感兴趣;另外活动中课件的制作、电脑的使用,都能很好地吸引幼儿,整个活动从头到尾,幼儿的参与性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再次利用游戏将本节活动的核心内容提升,并与开头的游戏相呼应,使幼儿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下达到了预设目标要求。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当然,在活动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在活动过程中,我总是急切地想告诉幼儿答案,没有让幼儿尽情地回答;环节设计方面,感觉还是不够新颖,这些都需要我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继续完善。

《捉迷藏》说课稿

《艾玛捉迷藏》是被称为“现代寓言大师”的大卫﹒麦基的系列作品之一,他十分了解孩子的心理,“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编绘得妙趣横生。捉迷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贴近孩子生活,是孩子熟悉的事情,而且情节、画面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独特的心理状况、思维方法和语言特色,在视觉形象上绘本以艾玛与小鸟捉迷藏的形式展开故事,不仅让孩子感受到色彩变化的美妙与绘画的乐趣,而且还能强烈地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在捉迷藏寻找过程中又符合幼儿好奇、猜测、想象等心理特征,能让中班幼儿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持久的兴趣。

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故事情节,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处是五颜六色,绚丽多彩。

2、原定目标(能大胆积极得讲述自己的发现,并学说故事角色中的对话。)现定目标:发现动物体色(外形)和环境的关系。

3、在躲藏过程中感受捉迷藏游戏的快乐。(后来加的目标)。

前面几次老师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孩子对模仿小鸟和动物们比较困难,在情感上也没有很好的和老师引起共鸣,那么我们后来就觉得通过运用角色扮演法,先是老师做小鸟,小朋友做小动物。于是我们的把活动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艾玛和小动物之间的对话。但是整个活动下来,发现这样的教学过于单一,封闭。于是现定重点:通过阅读绘本,了解故事情节,能大胆积极得讲述小鸟把哪些东西当成了艾玛。

原定目标难点定在帮助幼儿理解“我哪里都没有找到你”,开始时我们为什么把这句话作为难点呢?因为在前面几次试教的过程中,小朋友对这句话理解不了,因此我们把请幼儿猜测讨论“小鸟为什么不能找到大象?因为大象哪里都没有去,”

现定难点:理解动物体色与环境的关系。

物质准备:

彩色艾玛的拼图,通过活动开始部分和孩子玩的拼图游戏,加深幼儿对绘本中艾玛的认识。

在我们柴老师第一次在试教时,因为在活动前捉迷藏的游戏没有和孩子们玩过,后来组织下来我们老师发现孩子们虽然以前已经玩过捉迷藏的游戏,但对捉迷藏的理解不够深入,(根据心理学上儿童的遗忘规律的现象,觉得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我们提出在要进行经验上的准备,活动前再和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游戏。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整个活动分为四大部分,先是通过拼图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了解大自然中小动物躲藏的秘密--再次通过游戏,迁移经验。

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一)、开始环节,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第一次、第二次试教的时候,是老师出示不完整的艾玛拼图,请几个幼儿自己到黑板前来拼一拼,猜一猜,说一说怎么来拼?为什么?可是等待拼图完成的时候。我们发现这样对孩子来说有点困难,时间有点长,也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于是我们组的老师就提出请幼儿来说怎么拼?老师来帮助他们来粘贴,这样一来时间上就缩短了,难度也降低了。

当拼图完成的时候,教师马上进行追问:你们发现原来是什么啊?

幼1:哎呀,是一只花格子大象。

幼2:身上五颜六色的真好看。

师:“对,今天我们讲的就是这只花格子大象的故事。引出主题。此环节安排用心良苦,有两点巧妙之处:利用游戏法很自然的导入关于”大象“的阅读活动,吊足了孩子的胃口;”拼出的大象“与绘本相吻合,将大象的特别之处前置,一目了然。

第二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这里我们根据原来的目标,通过逐一出示ppt,教师主要通过运用直观法和提问法,对每一张图片都详细阅读。这样的教学过程感觉很罗嗦,出现多重提问体现不出层次和梯度,逻辑不够严密,重难点不够显现,感觉停留在对绘本表面的解读,没有把绘本蕴藏的信息挖掘出来。于是我们又通过自己的认真解读,却惊喜的发现《艾玛捉迷藏》不仅能引领孩子们来到了精彩的游戏世界,孩子们在和小鸟一起寻找艾玛的过程中,还感受艾玛五彩斑斓的体色与森林环境的关系。于是我们及时的调整了目标和过程,并对ppt做了修改。

ppt2:现在轮到艾玛藏起来了,谁来找?你怎么知道的?(这个追问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现在轮到艾玛躲起来了。我们数到10就去找大象吧。(数到十虽然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它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感受捉迷藏游戏的有趣。)。

(这两个图片,老师与幼儿一起详细的解读,挖掘出绘本中蕴藏的信息。)。

ppt5、6:

1.那个花格子是不是艾玛呢!

2.小鸟还把什么当成了艾玛?(风筝)(这个问题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就是围绕这个问题来开展的。)。

3.那艾玛在哪呢?我们来帮小鸟找一找。依次点击出示小船、韦伯、旗子、帐篷、衣服和袜子。(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严谨性。如果像原来设计的提问,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幼儿带来生机,反而对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

4.(同时出示帐篷、衣服袜子、太阳伞、小船画面)。

师:刚才我们和小鸟找了好多地方,把哪些东西当成艾玛了呀?为什么会把他们看成是艾玛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针对性,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拓展幼儿的视野)。

第三部分:了解大自然中小动物躲藏的秘密。

1.师:小鸟找了这么多地方也没找到艾玛,于是它决定先去找其他小动物,看这里!藏着谁呢?(找找说说螳螂、知了、枯叶蝶)(这里很自然地过度到动物体色(外形)和环境的关系上,让孩子们理解:要让自己藏起来,得找一个和自己身体颜色很接近、样子很像的地方,才不容易被人发现,为后面的游戏做好准备。)。

最后一个环节: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容易接受也是最喜欢的活动,把活动中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游戏当中,促进孩子的情绪情感的体验,使活动达到最高潮)。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们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幼儿园小班生活说课稿《捉迷藏》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生活说课稿范例《捉迷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分析教材的内容地位:

1)、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捉迷藏”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对此更是感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2)、3—4岁的幼儿活泼好动,且是语言迅猛发展时期,但对方位词的理解、掌握、运用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用到,如“请你把玩具放到桌子上面”、“把盘子放到小桶里面”等等,为了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我想通过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地学会运用方位词,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依据《纲要》目标中指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表达中指出:积极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对教材进行创编(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获得发展。

2、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和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发展的4个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掌握方位词,并初步学会正确、灵活运用。

2)、引导。

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

3)、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共享游戏的快乐。

4)、通过游戏让幼儿懂得要听妈妈的话,做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3、活动的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此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正确地运用方位词表述出小动物所在的位置。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是: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找朋友”的游戏,初步感受方位词;再通过“找小猫”的游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小猫所在位置,掌握、理解方位词,从中建构了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从而让重点得以解决。

2)、难点:是能在创造性的游戏中灵活的使用方位词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述。

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是: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采用鼓励、表扬、引导以及个别指导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在游戏中让难点得以解决。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体验性等。

1、知识经验的准备: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环节,初步让幼儿感受方位词,并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

1)、多媒体电脑课件、录音机、磁带(音乐磁带和录有教师讲话的磁带)。

2)、课前与幼儿一起玩毛绒玩具,并让。

幼儿记住它们的名字。

3)、创设游戏的环境:将毛绒玩具藏到活动室各角落。

4)、为幼儿提供各种藏身的道具。

1、教法:

1)、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课件演示法、观察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再加上形象、生动、直观的课件,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在教学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语言活动中渗透“识字”教学;在找小猫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数的概念;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感受体育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等。

3)、另外,此活动是老课新上,活动的结构是递进的关系:兴趣—游戏—创造,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游戏的形式学习方位词,解决重点;最后在创造性的游戏中让幼儿的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与提高。

2、学法:

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嘴说、动脑思考、用动作表现,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创造性游戏中,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情以及与同伴合作表现出自己所藏的位置,充分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3分钟)。

游戏“找朋友”:

教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4位)咦?他们到哪去了?让我们一起找一找好吗?看看他们藏在什么地方?”

此环节中,幼儿在课前已经认识了毛绒玩具,利用“找朋友”的形式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在交流中初步学习使用方位词,如在……上面、在……下面、在……里面、在……后面等,此游戏可进行两遍。另外在这其中将数学知识渗透在活动中,通过找一找、数一数,让幼儿感知数的概念。

2、欣赏课件,以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方位词。(5分钟)。

教师:“听,谁来了?(猫妈妈)引导幼儿听录音,教师提问:“猫妈妈为什么那么着急呀?它的小宝宝到哪里去了呢?”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帮助幼儿理解的内容,并用启发式的语言进行提问,以引导幼儿掌握、理解方位词。

在这一环节中,课件的展示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

趣,通过找小猫,让幼儿理解、掌握了方位词,而且在这其中,让幼儿的情感得到发展,懂得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知道不应该到处乱跑,在家中要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另外,在找小猫的过程中,猫宝宝的名字藏在其中,渗透了识字教育。

3、游戏活动:(7分钟)。

1)、游戏:捉迷藏。

教师:“现在我是猫妈妈,你们是猫宝宝,让我们一起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听音乐进行游戏)。

教师将角色转变,以妈妈的角色贯穿游戏始终,与孩子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并提出游戏的规则(听音乐开展游戏,利用道具让宝宝藏起来,当妈妈找到后宝宝要迅速的告诉妈妈自己藏在什么地方),游戏中教师注意听幼儿使用的方位词是否正确,及时引导、纠正。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练习正确、灵活的运用方位词,通过与老师游戏,幼儿的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2)、创造性游戏:

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示出自己藏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还可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表现,要求幼儿不光用动作、表情来表示,而且还要用准确、恰当的方位词进行表述。

在此环节活动中,幼儿有模仿、有创新,不仅巩固了幼儿对方位词理解、灵活运用,而且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同时也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充分体现了自主、创造、合作的现代儿童的学习方式。

4、结束部分:

孩子们,玩了这么长的时间天都快黑了!咱们该回家了,快到妈妈身边来,可千万不要走丢了,否则妈妈会很担心、很着急的!(听音乐离开)。

5、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物体所在的方位,让幼儿对方位词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此活动的设计完全是从幼儿的实际出发,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捉迷藏》说课稿

本班幼儿已有浅显的仿编经验,而对于用颜色与物品的对应关系进行仿编还有待提升,因此本节活动利用游戏对幼儿的积极促进作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欣赏散文诗的优美,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学会仿编句式“xx躲在xx里”。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散文诗《捉迷藏》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将黑夜、太阳和颜色都赋予了生命,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述了太阳被黑夜蒙住眼睛来找,各种颜色来躲的捉迷藏游戏的全过程。散文诗短小精悍,结构简单,意境优美,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大胆、奇特的想像,能够将孩子带进一个无限遐想的世界,又能激发幼儿欣赏和学习的热情。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本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仿编基础,在原有的仿编基础上,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活动目标制定如下:

1、认知目标:在欣赏散文诗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拟人的表现手法;

我班幼儿对于这首散文诗中的“藏”“静悄悄”等拟人手法的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将认知目标设定为感知拟人的表现手法。

2、技能目标:能用“xx躲在xx里”的句式进行仿编;

本首散文诗整体重复句式都是“xx躲在xx里”,本班幼儿之前有仿编的经验,所以将技能目标设置为固定句式“xx躲在xx里”的仿编。

3、情感目标:体验仿编活动的快乐。

按照句式“xx躲在xx里”进行仿编,幼儿的切入点是多种多样的,在本次仿编活动中可以体会到用句式“xx躲在xx里”仿编的快乐。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用句式“xx躲在xx里”进行仿编。

难点:能够结合已有经验,能根据颜色宝宝和物体颜色的对应关系按照句式进行仿编。

以下教法:

1、情境创设法

2、直观演示法

通过多媒体演示散文诗,使幼儿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颜色们与环境的对应关系。其声、形、色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散文诗,感受其意境。

3、朗诵法

教师通过朗诵,使幼儿体会“静悄悄”这一拟人表现手法的概念;通过教师语音语调的变换,幼儿感受散文诗的变换以及黑夜与白天的区别。

4、提问法

通过向幼儿提问“这些颜色为什么会躲在这些地方”“还有哪些颜色躲在xx里”使幼儿了解颜色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优势:

不足:

1、幼儿并未深度理解“静悄悄”等拟人词语的含义

对于此不足,我的修改是在二次教育活动中,用声调的变化和游戏中的情境使幼儿感知静悄悄的含义。

2、幼儿并未表达颜色宝宝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教师朗诵完诗歌后,及时提问幼儿“这些颜色为什么要躲在这些地方”,以此来引导幼儿表达并述说颜色及物体的对应关系。

本次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本次活动幼儿运用了以下学法:

1、观察法

幼儿通过观看情景表演直接获得散文诗的最初印象。

2、倾听法

幼儿通过倾听教师朗诵,了解诗中“藏”“静悄悄”等拟人表现手法。

3、表达法

4、游戏法

幼儿通过游戏,更加直观地感受捉迷藏的意境以及“静悄悄”的拟人手法。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及重难点,针对我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个性特点和前期经验,我设计了本节活动共分为导入、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

一、导入

本次活动借助幼儿已有的玩捉迷藏的经验提问导入

二、基本

1、第一环节

感知散文诗的内容和优美意境。

运用朗诵法和情境创设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为幼儿创设捉迷藏的情境,使幼儿直观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2、第二环节

学习关键词“蒙”“静悄悄”

运用直观演示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观察学习关键词“蒙”“静悄悄”,幼儿通过倾听教师语音语调的变换,再次感知“静悄悄”这一关键词的含义。

3、第三环节

仿编句式“xx躲在xx里”

运用提问法,提问幼儿“这些颜色为什么会躲在这些地方?”引导幼儿知道颜色与物体的对应关系。在仿编环节,幼儿最初通过多媒体课件上的颜色进行仿编,唤起经验后,能根据句式进行仿编,仿编时语言丰富,具有逻辑性。

三、结束

利用捉迷藏游戏再次巩固“静悄悄”

通过捉迷藏游戏,使幼儿再次感知“静悄悄”的含义,同样也加深了颜色与物体对应关系的理解。

将活动延伸至户外活动,使幼儿充分感受游戏规则和散文诗中的含义。

《捉迷藏》说课稿

我执教的《捉迷藏的昆虫》是一节科学活动,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中班下册主题五《奇妙的动物》。《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中班幼儿对动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动物有着浓厚的探索欲望。“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日常生活中我发现中班幼儿对动物特别感兴趣,善于模仿;同时,夏天到了,各种各样的小昆虫飞出来了,自然界中的昆虫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生物,有趣的昆虫会引发孩子无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我以“郊游”贯穿活动,以情景“昆虫捉迷藏”展开,围绕着什么是动物的保护色,动物如何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环环相扣。环节设计为:情境导入——观察图片,初次寻找——个别介绍,再次寻找——讨论交流,经验梳理——游戏巩固,激发兴趣——生活链接,丰富拓展。通过情境渲染法、探索操作法、直观形象法、谈话法、游戏法等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珍惜生活的情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活动中幼儿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活动设计说明。

《纲要》科学领域中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昆虫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趣味,夏天身边昆虫的增多吸引着幼儿去探索和发现。

同时《纲要》还指出“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

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草地上的蚂蚱、花丛中的蝴蝶对中班幼儿并不陌生,已有初步的认知,但对昆虫“保护色”的经验积累还是零散的,需要借助集体教育活动进行梳理和提升,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捉迷藏的昆虫》选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用书》中班下册主题五《奇妙的动物》,是一节科学活动。在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非常亲密,活动一《谁的本领大》中幼儿初步了解、发现了动物各种本领,并表现出对动物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活动三《捉迷藏的昆虫》中得到了充分的实现,《捉迷藏的昆虫》为我们提供了几种不常见但保护色特征突出的昆虫如: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虫等,使内容新颖,具有吸引力、挑战性,通过图书、图片、视频、游戏等多样的形式促使幼儿主动探索,此外还在发现区提供了拓展参考内容:《会保护自己的动物》,为幼儿发现、归纳动物更多自我保护的方法提供了条件,为次主题二中的活动七续编故事《谁丢了尾巴》做了知识方面的铺垫,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表达能力。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昆虫世界充满了生机、趣味,对中班的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兴趣的环节中我针对孩子的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的特点运用课件、情景、游戏以及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的使用,吸引幼儿注意力,获得经验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有了学习的欲望,便会产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在为幼儿创设的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空间里,幼儿通过看、听等方式,积极运用感官去探索了解新事物。游戏“哪里最安全”使在幼儿通过自身或与同伴的学习中顺利获得经验并得以提升、巩固。

中班幼儿连贯性语言开始发展,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时刻要求孩子回答问题完整,能说一整句,就不说半句,能说半句,就不说两个字,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幼儿智力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对所学的东西有简单的思考,幼儿虽然对动物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经验少、较为零散,在提升孩子经验的同时,使孩子在活动中大胆、自信,获得成功感也是很重要的。

(一)目标定位:根据《纲要》指导和活动的内容,结合中班幼儿年龄段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枯叶蝶、木枝虫、花螳螂等昆虫利用“保护色、拟态”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知道如何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2、能力目标:能够仔细观察、大胆表述、勇于探究。

3、情感目标:感受探索的乐趣,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本着建构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原理以及方法。

重点的依据:只有了解保护色的原理以及方法才能帮助幼儿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教学难点:理解保护色,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难点的依据:保护色是较抽象的概念,幼儿没有利用保护色、伪装等方法进行自我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

纵观整个活动,所有环节都是围绕“保护色”来进行的,体现了“整合”的思想,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贯彻了《纲要》的理念,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通过以音乐导入,创设生动的情景,调动幼儿积极参与的情绪。

2、展示课件,幼儿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寻找藏起来的昆虫,成功的吸引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思维力,为实现了解昆虫保护色打好基础。

3、视频《动物的保护色》的观看,使幼儿深化了对于保护色的认识,打开了视野,了解了拟态的本领。

4、游戏“哪里最安全”的操作体验,帮助幼儿巩固了对保护色、拟态的认识,促使幼儿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以及运用礼貌用语合作交往的好品质。

5、最后通过迷彩服引出人类也会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并在延伸的游戏中得以体现,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探究。

活动准备:

1、音乐。

2、游戏活动材料(大树、小花、小草服装、各种昆虫图片),

3、课件。花园的图片(画面上有蝴蝶、七星瓢虫、蜻蜓、螳螂、枯叶蝶、木枝虫等昆虫)猫头鹰、变色龙、青蛙、狮子、解放军等图片。

4、各色服装、头饰。

一、引导阶段。

1、音乐入场带幼儿进入情景。

师:今天苗老师要带小朋友去郊游,请大家排好队,随着音乐拍手随我出发!

二、观察图片,初次寻找。

师:(展示课件草地图片,)真漂亮,我们休息一下吧!好安静呀!原来小昆。

虫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戏,你能找到它们吗?(请幼儿观察图片,找到并说出自己发现的昆虫是什么?在什么位置?教师小结幼儿找到的所有昆虫。)。

三、个别介绍,再次寻找。

(2)、师:瞪大眼睛再试一次把它们都找出来。它们藏在了呢?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谈话、课件引出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虫三种昆。

虫,并通过再次寻找知道保护色的作用,发展了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四、交流讨论,梳理经验。

1、师:为什么第一次它们没有被你们发现?(幼儿讨论、表述然后观看视频)引出“保护色和拟态”。

小结:这些昆虫身体的颜色和环境的色彩很相似,我们叫它“保护色”,刚才你们看到谁能用保护色保护自己?不仅身体颜色和它们生活环境的颜色很像,长样子得也像它们生活环境中的东西叫拟态。枯叶蝶、木枝虫都是拟态高手。

2、师:保护色能干什么?有什么用处?

保护色能使它们不容易被敌人发现,更好的来保护自己。

3、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五、游戏巩固,激发兴趣。

1、游戏:哪里最安全。

指导语:老师邀请了许多小昆虫,需要小朋友的帮助,请你帮它们找一个最隐蔽的位置藏起来。

玩法:

师:螳螂藏在哪里最安全?

幼:螳螂藏到草丛里,我们欢迎小草宝宝,

(小草入场,与小朋友打招呼“大家好,我是小草”依次用不同的方式请出大树、小花)。

(2)每个幼儿选择一只昆虫,和身边的小伙伴说说自己要帮助的是谁?准备怎样帮助它?分组操作为昆虫寻找合适的位置进行隐藏。

(3)教师扮小鸟验证幼儿的操作。

师:任务完成得很出色,我都差点儿找不到它们了,我们要继续赶路了,和它们再见吧!

六、热爱自然,继续探究。

师:出示一件迷彩服,你认识这种衣服吗?解放军叔叔为什么要穿迷彩服?(观看课件幼儿寻找答案。)。

师:看,我给小朋友准备了这么多保护色,音乐响起时小朋友们把选择的。

的服装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武装好,(幼儿自评、互评)。

师:你要藏在哪儿,为什么?小朋友还有其他好的建议请说一说。

小结:大家都能很好地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太了不起了。

七、拓展。

现在我们可以更安全的到大自然中郊游,发现并学习小动物更多的保护自己的方法了,随音乐出发!

《捉迷藏》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捉迷藏的昆虫》。以下是我对该活动的分析: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中班幼儿对动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动物有着浓厚的探索欲望。在《有趣的昆虫》主题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昆虫”的活动。一方面让幼儿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幼儿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

(一)目标定位:

根据《纲要》指导和活动的内容,结合中班幼儿年龄段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情感目标:

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二)重点和难点。

本着建构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原理以及方法。重点的依据:只有了解保护色的原理以及方法才能帮助幼儿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教学难点:

理解保护色,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难点的依据:保护色是较抽象的概念;幼儿没有利用保护色、伪装等方法进行自我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幼儿能够达到本活动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了解一些昆虫的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了。激发幼儿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基于本活动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活动探究法:

引导幼儿通过捉迷藏的游戏,找找藏起来的昆虫,从这种游戏情景中获取知识。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集体讨论法:

针对观察发现“不容易找到的昆虫”提出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讨论,认识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原因。促使幼儿在学习中思考,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幼儿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次活动中指导幼儿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1、自主探究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产生了兴趣。

2、分析归纳法:当幼儿对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想法,讨论为什么部分昆虫不容易被发现,讨论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的原因。进一步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可以预防敌人的攻击。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该活动的教学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交流讨论——操作体验——本领迁徙——活动延伸。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和昆虫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观察并寻找哪些昆虫藏起来了,从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交流讨论:告诉幼儿还有一些昆虫没有找到。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些昆虫不容易发现,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的方法以及原因。激发幼儿的积极思考的愿望。产生了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3、操作体验:让幼儿在了解保护色的基础上,根据“保护色”的方法为一些昆虫寻找合适隐藏的地方。通过操作体验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

4、本领迁徙:通过图片,了解人类也会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

5、体验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通过了解一些昆虫、人类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与教师同伴之间玩捉迷藏的游戏中体验自我保护的快乐。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保护色”来进行。本次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幼儿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捉迷藏》说课稿

这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用拟人、夸张的手法,将黑夜、太阳和各种颜色都赋予了生命,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述了太阳被黑夜蒙住眼睛来找,各种颜色来躲的捉迷藏游戏的全过程。散文诗短小精悍,结构简单,意境优美,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又不乏大胆、奇特的想象,能将孩子带进一个无限遐想的世界,又能激发孩子欣赏和学协的热情,很适合中班的孩子欣赏、学习。中班的孩子开始留心周围美的事物,对自然界的变化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但往往无法用好的词句进行表达。《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根据以上分析,我指定如下目标:

1.在欣赏散文诗的基础上,理解散文诗内容。

2.初步感知拟人的表现手法,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

3.能结合已有经验,创编散文诗内容。

经验准备:幼儿有丰富的玩“捉迷藏”游戏的经验。

物质准备:散文诗多媒体课件,红、黄、绿、蓝、白颜色标记每人一个,草丛、菊花、天空等场景。

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其声、形、色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散文诗,感受其意境。

本活动我主要安排四个环节展开,第一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第二环节: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第三环节:游戏情境,尝试朗诵。四、创编诗歌,拓展延伸。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孩子,机智灵活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提升语言,在与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以朋友等身份走进孩子,以亲切交流,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踊跃发言。下面具体谈谈每一个环节的开展。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活动开始,组织幼儿回忆游戏“捉迷藏”的玩法,并和幼儿玩一玩这个游戏,以游戏导入,不仅能让孩子体验游戏的快乐,更直接地唤醒孩子的游戏经验,为理解散文诗的游戏情节奠定基础。

第二步:捉迷藏真好玩,太阳也想来玩这个游戏,他会和谁玩呢?怎么玩呢?这里幼儿的回答可能是希奇百怪的,教师给与幼儿充分思考、大胆想象的空间,鼓励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最后以:让我们来听一段好听的话,听听太阳到底和谁捉迷藏,怎么玩?进入下一环节。

第二环节:欣赏散文诗,理解散文诗的内容。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部分,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欣赏散文诗。

教师结合动画,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老师的直接朗诵,其丰富的表情,合适的体态,贴切的语言能深深吸引孩子,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感受散文诗。

第二步:初步理解散文诗。

教师提问:你听到这段好听的话里都有些谁?这里估计幼儿能顺利说出太阳、颜色这两个形象,如果一时说不到黑夜也没有关系,可以在下面的问题中解决。接着,教师呼应第一环节幼儿关于游戏的猜测,以释然的神情,好奇的口吻:原来太阳是要和颜色们玩捉迷藏的的游戏呢,那他们是怎么玩的呢?这个问题比较的宽泛,幼儿通过第一遍倾听肯定没法将这个问题说清楚,但是没有关系,我主要是反馈一下幼儿倾听散文诗的程度,估计幼儿能结合听到的,看到的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出一些零碎的片段,这是教师是一个微笑的倾听者,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大胆交流自己听到的内容,让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教师机智地抓住孩子的回答,帮助孩子理清太阳来找,颜色来躲的游戏关系。最后,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听的很认真,在这段好听的话里都说了些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

第三步:再次欣赏。

第2次欣赏了,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边放录音边欣赏画面,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结合的手段感知效果最佳,通过多媒体直接作用于幼儿的眼、耳等大大增加幼儿的感官刺激,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同时,老师专注的倾听态度在无形中给幼儿倾听起到了示范作用。

第四步:加深理解,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第2遍欣赏后,教室提问:在这段好听的话里,你最喜欢什么地方?这又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这里有3个要点:

(1)如果前面关于“黑夜”的问题没有解决,那么教师有必要引导幼儿再说说散文诗中捉迷藏的玩法,理清楚是黑夜蒙住了太阳眼睛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延伸提问:太阳被蒙住眼睛是什么时候?睁开眼睛又是什么时候?通过看动画演示,用自己的手把眼睛遮一遮等方式引导幼儿感知黑夜与白天的奇妙变化,同时感受散文诗的趣味性。

(2)帮助幼儿理解“静悄悄”的躲,在交流喜欢的地方是幼儿肯定会说到颜色的“躲”,太阳的“找”,那这里就可以创设一个黑夜的情境,教师作太阳幼儿作颜色来形成一个师幼互动,通过游戏体验,切实感受静悄悄的意思。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说说散文诗里的句子。

(3)关于颜色们躲的地方。幼儿说到这里时,教师提问:颜色躲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颜色们都躲在跟自身颜色相同的东西里,这里理解没有难度,重点可以放在用诗歌里句子说一说,通过图片提示,帮助幼儿按散文诗里的顺序说一说,最后教师小结:这段话可真好听,把太阳、黑夜、颜色说成是可爱的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还告诉我们白天和黑夜的区别,真奇妙呀!以教师浅显、精练的总结、提升,帮助幼儿感知拟人的文学手法。

第三环节:游戏情境,尝试朗诵。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这一环节教师就创设游戏的情境,让每位孩子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标记,集体玩一玩这个游戏,边玩边尝试用散文里的句子说一说,并根据幼儿兴趣可以交换颜色卡组织幼儿2-3次游戏。每次游戏后教师都要对幼儿在朗诵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逐步提高的要求,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在玩玩、说说中感受诗歌意境。

第四环节:创编诗歌,拓展延伸。

绿色除了躲在草丛里还会躲在哪里?黄色除了躲在菊花里还可以躲在哪里?那我们去户外找一找,看能不能一下子就把他们都找出来!带领幼儿到更自由、开阔环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看看、说说、创编诗歌。

《捉迷藏》说课稿

1、分析教材的内容地位:

1)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捉迷藏”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对此更是感兴趣。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2)3―4岁的幼儿活泼好动,且是语言迅猛发展时期,但对方位词的理解、掌握、运用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用到,如“请你把玩具放到桌子上面”、“把盘子放到小桶里面”等等,为了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我想通过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地学会运用方位词,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依据《纲要》目标中指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表达中指出:积极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对教材进行创编(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获得发展。

2、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和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发展的4个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掌握方位词,并初步学会正确、灵活运用。

2)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

3)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共享游戏的快乐。

4)通过游戏让幼儿懂得要听妈妈的话,做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3、活动的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此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正确地运用方位词表述出小动物所在的位置。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是: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找朋友”的游戏,初步感受方位词;再通过“找小猫”的游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小猫所在位置,掌握、理解方位词,从中建构了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从而让重点得以解决。

2)难点:是能在创造性的游戏中灵活的使用方位词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述。

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是: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采用鼓励、表扬、引导以及个别指导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在游戏中让难点得以解决。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体验性等。

1、知识经验的准备: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环节,初步让幼儿感受方位词,并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

1)多媒体电脑课件、录音机、磁带(音乐磁带和录有教师讲话的磁带)。

2)课前与幼儿一起玩毛绒玩具,并让幼儿记住它们的名字。

3)创设游戏的环境:将毛绒玩具藏到活动室各角落。

4)为幼儿提供各种藏身的道具。

1、教法:

1)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课件演示法、观察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再加上形象、生动、直观的课件,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在教学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语言活动中渗透“识字”教学;在找小猫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数的概念;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感受体育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等。

3)另外,此活动是老课新上,活动的结构是递进的关系:兴趣―游戏―创造,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游戏的形式学习方位词,解决重点;最后在创造性的游戏中让幼儿的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与提高。

2、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归纳法来获得知识。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嘴说、动脑思考、用动作表现,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创造性游戏中,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情以及与同伴合作表现出自己所藏的位置,充分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捉迷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六课歌曲《捉迷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展开。

首先第一是说教材,在说教材方面我又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来进行讲解。

一、教材分析。

歌曲《捉迷藏》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歌曲是3/4拍,f宫调式,为四个乐句构成的二段体结构。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形象生动,充满童趣,也表现儿童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情感,孩子们非常喜欢,但是这首歌曲速度稍快,附点八分音符频繁出现,演唱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但是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常识。例如:他们已经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积极健康、优美动听的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一定的编创能力。他们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在别人的评价中获得自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基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流畅地唱好歌曲,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唱、示范、比较等方法使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迷藏》。

3.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3/4拍的强弱规律及附点音符演唱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熟悉掌握三拍子的节奏及律动感。

【教学难点】准确演唱附点音符。

以上是我说教材的部分,接下来是我第二部分的说课,说教法学法。

为了能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和学习歌曲,帮助学生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使用创设情境法,启发诱导法,小组合作法以及教唱法来进行我的教学,尽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始终贯穿教师作为引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一个原则来进行教学。

以上是我说教法学法的内容,接下来是我第三个部分的说课,说教学流程。

说教学流程方面,我将从导入,新歌教学,拓展以及欣赏部分来进行我的教学。

一、组织教学(3分钟)。

首先,我会让学生听着《捉迷藏》的伴奏音乐进入教室。让学生提前感知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接着,因为附点是本首歌的难点,所以师生问好的环节,我用了歌曲中包含三拍子附点节奏的旋律进行了简单的改编。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附点节奏的感知。

师生问好以后接下来是我歌曲教学中的导入部分。

二、导入部分(5分钟)。

导入部分我会直接开门见山地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四个好朋友,他们分别是春夏秋冬娃娃,但是现在它们跟老师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老师找不到他们了,你们来帮老师找找,他们躲到哪去了。此时课件上出现四季娃娃躲藏在不同地方的界面。我会用改编的歌词来提问,什么藏在草丛中?什么躲到大树下?以此类推,让学生把各个娃娃找出来。每找一个娃娃,我都会唱一遍。让学生既在游戏中,又把后半部分歌曲旋律熟悉了一遍。最后,四个娃娃找到以后,从屏幕中跳出来给我们打招呼,用的是附点节奏改编的歌词:同学们呀,你们好呀!接下来我会用双响筒敲奏来回应:春夏秋冬,你们好呀!并让学生学一学这句来回应四个娃娃的打招呼。在学习中,同时注意附点和重拍的表现。

三、新歌部分(20分钟)。

第一个环节,我会把歌谱贴在大屏幕上,播放《捉迷藏》的歌曲伴奏,用“lu”来哼唱旋律,一边哼唱一边画三角打拍子。告诉学生,这是四个娃娃在玩捉迷藏的时候喜欢哼的一段旋律。让学生都来学一学。目的在于完整地熟悉一遍旋律。在这学的过程中,注重画三拍子以及重点落在重拍部分。这一遍模唱旋律结束以后,我会让孩子们找一找大屏幕上的歌谱第一二乐句这两句相似乐句的差别,我唱前半部分相同的,让同学们接后半部分不同的乐句。以此来了解整首歌曲前半部分的结构以及熟悉旋律。

第二个环节,听旋律找卡片。我会拿出一堆打乱的歌谱卡片,贴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这些小卡片啊,也跟老师玩起了捉迷藏,谁能帮我把他们找出来呢?接下来,我唱一句歌谱旋律,让学生上来找一句。每找到一句,都让学生唱一遍,验证对错,如果唱错了,老师再范唱一句。所有找到的卡片都按顺序贴在黑板上,正好形成一个歌谱。而学生也在游戏中再次熟悉了整首歌曲的旋律。

第三个环节,按节奏读歌词。在找完旋律卡片以后,我会让孩子们完整地聆听一遍歌曲,每一个乐句完了以后,就把歌词的卡片也贴上去黑板,整首歌曲完了以后,正好黑板上就是一篇完整的带歌词的歌谱。我会让学生像刚刚跟四个娃娃打招呼的节奏方式一样,跟着老师用双响筒,把这首歌的歌词按节奏读一遍。

第五个环节,完整教唱。在教唱过程中,首先采用师一句生一句的方式来学唱,接着利用黑板上歌词卡片的两种颜色,来进行师生接龙唱,例如第一遍,我唱蓝色的乐句,学生唱绿色的乐句,第二遍,则反过来。接龙唱以后则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整地演唱一遍。最后,我会让他们带着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以上五个环节是我歌曲教学的部分。

四、拓展部分(7分钟)。

这一部分我主要让孩子们分组对歌曲的后半部分进行歌词创编。例如,春天除了藏在花丛中,还可以藏在哪里?而四个小组刚好是春夏秋冬组,每个组探讨出一个词来进行创编。最后将新歌词改进去课件中,让孩子们自己来演唱自己创编的新歌曲。

五、欣赏部分(5分钟)。

音乐中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歌曲有很多,在音乐欣赏的部分,我会让孩子们通过点击课件中的四季娃娃,欣赏其代表的不同的四季音乐,最后进行简单的小结。

以上是我教学流程的内容。

至此,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将虚心听取意见,再接再厉!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捉迷藏》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捉迷藏的昆虫》。以下是我对该活动的分析: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中班幼儿对动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动物有着浓厚的探索欲望。在《有趣的昆虫》主题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昆虫”的活动。一方面让幼儿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幼儿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

(一)目标定位:根据《纲要》指导和活动的内容,结合中班幼儿年龄段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情感目标: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3)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二)重点和难点。

本着建构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原理以及方法。重点的依据:只有了解保护色的原理以及方法才能帮助幼儿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教学难点:理解保护色,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难点的依据:保护色是较抽象的概念;幼儿没有利用保护色、伪装等方法进行自我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幼儿能够达到本活动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了解一些昆虫的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了。激发幼儿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基于本活动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活动探究法:引导幼儿通过捉迷藏的游戏,找找藏起来的昆虫,从这种游戏情景中获取知识。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集体讨论法:针对观察发现“不容易找到的昆虫”提出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讨论,认识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原因。促使幼儿在学习中思考,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幼儿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次活动中指导幼儿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1、自主探究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产生了兴趣。

2、分析归纳法:当幼儿对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想法,讨论为什么部分昆虫不容易被发现,讨论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的原因。进一步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可以预防敌人的攻击。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该活动的教学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交流讨论——操作体验——本领迁徙——活动延伸。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和昆虫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观察并寻找哪些昆虫藏起来了,从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交流讨论:告诉幼儿还有一些昆虫没有找到。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些昆虫不容易发现,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的方法以及原因。激发幼儿的积极思考的愿望。产生了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3、操作体验:让幼儿在了解保护色的基础上,根据“保护色”的方法为一些昆虫寻找合适隐藏的地方。通过操作体验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

4、本领迁徙:通过图片,了解人类也会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

5、体验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通过了解一些昆虫、人类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与教师同伴之间玩捉迷藏的游戏中体验自我保护的快乐。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保护色”来进行。本次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幼儿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纵观本次活动,各个环节都是围绕着目标层层递进地展开。我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获得发展。从幼儿的参与情况及其反应来看,本次活动设定的目标还是比较合理的,幼儿也都能达到预设目标。这个活动所传授的知识点,由于幼儿平时接触的比较少,所以他们比较感兴趣;另外活动中课件的制作、电脑的使用,都能很好地吸引幼儿,整个活动从头到尾,幼儿的参与性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再次利用游戏将本节活动的核心内容提升,并与开头的游戏相呼应,使幼儿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下达到了预设目标要求。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当然,在活动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在活动过程中,我总是急切地想告诉幼儿答案,没有让幼儿尽情地回答;环节设计方面,感觉还是不够新颖,这些都需要我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继续完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