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案(通用21篇)

时间:2023-12-12 01:08:42 作者:XY字客

三年级教案是教师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所制定的一份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通过学习这些教案,教师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案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教师课件。

1、你能猜猜是什么成语吗?(课件出示图片)。

3、你知道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4、你想知道什么?

1、猜成语: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3、惊:害怕。弓:弓弦声响。之:的。惊弓之鸟: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

4、质疑: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大雁最后怎么样了?

(20’)。

1、仔细听故事,你从故事里听懂了什么?(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2、哪个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况怎样?(课件出示图片)。

3、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5、指名分段读课文。

6、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听故事录音。

2、看图回答问题。

3、自读课文。

4、同桌互读、开火车教读、男女生赛读生字词。

5、分段读课文,正音。

6、课文主要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15’)。

1、出示写字表生字。

2、扩词、造句练习。

3、指导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如:射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身”,右边是“寸”。

2、用这些字扩词,并选词造句。

3、先在书上田字格描红,再在拼音本上练习写字。

1、“惊弓之鸟”主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课件出示词语。

1、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2、开火车认读语。

3、齐读课题。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哪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

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3、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来。

4、为什么说“嘣”的一声响,就置大雁于死地?

5、你能学一学更羸的动作吗?

6、我们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吗?

7、引导:听到那么响的弦声,大雁肯定很害怕,就会拼命往高处飞。

8、魏王看到了,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10、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11、哪一段告诉了我们原因?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怎样进行分析的?

12、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1)大雁因为,所以飞得。

(2)它因为,所以叫得。

(3)它一听到弦响,因为,所以。

(4)因为,所以伤口。

(5)因为伤口,所以。

13、现在我们假设,如果是魏王拉弦,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14、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雁并不是被更羸射下来的,更羸的本领也并不是真的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那么更羸的本事到底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填空:更羸的本事不在于(),而在于()。)。

15、我们也要向更羸学习,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16、读了更羸的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17、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

18、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了吗?

19、我们学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

20、你知道和“惊弓之鸟”类似的事情吗?

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2、读出更羸的气魄。

3、默读,思考,圈画:“嘣”的一声响。

4、讨论汇报: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5、表演动作:左手拉弓,右手拉弦。

6、模仿“嘣”的声响。

7、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8、大吃一惊。

9、表演读:惊讶的语气和表情。

10、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

11、自读第八自然段,边读边画。

12、完成填空,并练习用“因为……所以……”说句子。

13、会,不管是谁拉弦,只要发出“嘣”的一声,大雁就会害怕,就会掉下来。

14、更羸的本事不在于射箭射得准,而在于仔细观察、善于分析、仔细判断。

15、齐读第八自然段。

16、自由发言。

17、交流探讨:大雁自己吓死了自己。

18、“惊弓之鸟”用来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2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1、课件出示故事:

晋朝有一个叫乐广的人,非常喜欢结交朋友。一天,乐广做了一桌子的好菜,请朋友到家里喝酒聊天。一位客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条游动的小蛇,但碍于众多客人的情面,他硬着头皮把酒喝下。

过了好几天,乐广一直没有见到这位朋友。乐广很想念他,于是就亲自登门去看他。谁知这位朋友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而且病得很厉害。原来他一直怀疑酒杯里有一条蛇,他感到很害怕,也觉得很恶心。回到家里以后,他感到全身都不舒服,总觉得肚子里有一条小蛇。就这样,他一病不起了。

乐广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弯弓,他猜测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请到家中,邀朋友举杯,那人刚举起杯子,墙上弯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条游动的小蛇,他惊得目瞪口呆,这时,乐广指着墙上挂着的弓,说:“都是它在作怪,杯中的蛇是这张弓的影子!”随后,乐广把弓从墙上取下来,杯中小蛇果然消失了。这位朋友恍然大悟,病立刻就好了。

2、你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在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时,我先问学生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读懂了吗?喜欢吗?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成语故事的内容和含义。然后我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接着我告诉学生这幅画也包含一个成语故事,大家想知道吗?这样学生的兴趣激发了。

然后我就让学生自己去读故事,看谁可以用自己的话把课题说明白。这样大家都充满渴望的去自由读课文。学生读完后,我问学生,课题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知道惊弓之鸟就是受到惊吓的鸟。然后我问这里的鸟之谁?学生马上说是大雁。

接着我让学生再和伙伴一起分角色去读课文,看文中有几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这样学生通过读书后,不仅知道了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还知道了他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了。在学生知道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射下大雁后,我问学生,更羸真的为什么会这样自信呢?然后再引导学生读第九节,这样学生就能够边读边思考,知道更羸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加以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只大雁因为受过一次箭伤还没有好,很害怕再次受到同样的伤害,所以只要它一听见弓箭的响声,就会拼命往高处飞,这样伤口一裂开就掉下来了。

其实它不是箭射下来的,而是被吓下来的。

学生理解了更羸的分析,然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有无类似的经历。有学生就说,自己以前被狗咬过,所以只要一看见狗就感到很害怕,还有的说怕蛇,有的说怕马蜂等等。学生会用这个成语了,在让他们自己归纳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现在的喻意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这节课,我在想,只要老师在课堂上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掌握,学生在充分读书以后,就可以把书中的知识弄明白。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原文及教案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案

一.根据课文填空,补齐标点符号,再完成后面的练习。更羸说它飞()慢,叫()声音很悲惨飞得慢,( )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 )悲惨,( )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听到箭响,心里很害怕,()拼命往高处飞它()使劲,伤口又裂开了,()掉了下来1.用“一……就……”和“……因为……”各写一句话。                                                               2.回答:更羸是依据什么情况进行分析的?他是怎样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的? 二. 回忆一下你做的哪件事最漂亮,把做事漂亮的原因写下来让别人知道。                                                                         学习小结:课文 惊弓之鸟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思考.练习1.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3)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 认真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 3. 读读写写,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划线词语的意思。魏国   能手   本事   孤单失群   悲惨   愈合   拼命   大吃一惊 4. 复述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认识14个字,以及两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讲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今天我们又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揭示课题:8小英雄于连。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快速识字。

分组做“生字妈妈找宝宝”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最快。

3、教师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说一说识字方法。

4、学生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5、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指名说说。

三、感悟课文。

1、创设情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今天我们到一个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去游览观光。

(2)出示图片。

看到这个撒尿的小男孩,你有什么话想说,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自主发言。

(3)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找出描写这个铜像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

(4)知道朗读。

2、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学生质疑解难,教师讲解,指导朗读。

3、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体会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读课文。

二、语文实践。

请你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于连的铜像。

1、自由练习。

2、分组说。

3、全班反馈。

三、总结。

你从于连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一说识字方法,给生字交朋友。

3、观察生字的位置。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作业:

1、写字。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案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使天边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本课时教师将放手让学生质疑、朗读、感悟等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来理解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寓意,进而明白道理。

【背景材料】。

由于本班学生平时对古代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古代诗文等传统文化较为感兴趣,因此教学前我便布置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做好预习作业。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个记号,上课时勇敢、大胆地质疑。

【课堂实录】。

〖片段一〗。

生:我想知道这只大雁为什么听到拉弓的声音就自己掉下来了呢?

生:我想知道更羸是怎么判断这只大雁受了箭伤、孤单失群?

生:为什么更羸明明知道大雁受伤了,还要去射它呢?

生:为什么魏王一开始不相信更羸说的话,后来又相信了呢?

生:……。

师:老师非常高兴,经过这一、两年的学习,你们的质疑问难能力提高了。“善于思考”,我相信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一定会更快、更深。

反思: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果断地将学习的主动权抛给学生。亲切随和的话语,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从题目入手既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还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转变为“学生问,学生答”。我始终认为,开启学生知智慧的大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告诉他们答案更有效。

〖片段二〗。

师:同学们,你们相信可以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这样的事?

生:不信。

师:魏王也不相信。听了更羸的话,他有什么反映?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直喊:“我来,我来。”师指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魏王说的话。)。

师: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到魏王的怀疑。

(再次指名朗读)。

师:请注意,这时候魏王是用疑惑的语气在问更羸。你对事情感到不可思议的时候,你会怎么说?请你试着用疑惑的语气读给同桌听。

(学生与同桌练习读:“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

师:哪位大王愿意再来试一试啊?

(学生朗读)。

师:你读得真好。看得出你对更羸的话是半信半疑。让我们也学着他这样朗读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说课稿

本课从中反应出更羸善于思索,并能凭据所见所闻作出准确阐发。全文不但用字极为准确,并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便是:小至更羸对大雁阐发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布局摆设,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干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但反应出更羸善于视察、善于思索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2、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文本的以上解读,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把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作为教学的重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法肯和学法:

1、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始终让学生带着“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更羸是个怎样的人”这两个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因为任何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儿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促进读写技能的发展。

2、图解文字法。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的两个“直”含义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图解文字法,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体验法。在第四板块的教学中,我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在不断的角色体验过程中,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到实处,我想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第二课时的重要人物是通过研读1-5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下面我着重来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本课教学共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第二板块——研读1-5自然段,明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第三板块——研读第9自然段,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第四板块——角色朗读,深化主题。

第一板块——复现问题,导入新课。

第二板块——研读1-5自然段,明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1、我让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第一个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反馈:学生可能会说: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这是一只孤单的大雁等等。

2、我顺势追问: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请你自由地读课文,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在引导学生反馈之后,课件出示句子:“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和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3、研读第一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读句,然后启发: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告诉你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学生能够很快找出是“慢慢地飞来”和“边飞边鸣”,我相机板书这两个词。最后指导朗读,相机点评:如果学生读得很精神,很有力时,我会说:你这只大雁一点儿都不象受伤的样子;如果学生读得很到位,我会说:看来你上次一定伤得不轻。同时让全班学着他的样子读。

4、研读第二句:“和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个句子中的两个“直”字,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的第一步。我是这样突破的。

首先指名读,课件点红两个“直”,提问:这两个“直”的意思一样吗?用心读读这句话,然后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

学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只要能说出自己这样画的理由,对两个“直”的理解比较正确,都应予以肯定。同时,我会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板书,形成付板书。

上飞直。

直往掉。

边飞边鸣下。

5、请大家把这两句连在一起读一读,仔细想一想“惊弓之鸟”应该是什么意思呢?有了这两个句子的铺垫,学生应该能够明白“惊弓之鸟”的字面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于是,我又进一步启发: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惊弓之鸟”这样的事情呢?估计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体验:比如,有一次手被开水烫伤了,现在看到开水就害怕;有一回被小狗咬了一口,现在很怕小狗等等。最后我总结:对呀,这个“惊弓之鸟”的成语,后来就引申为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的样子。

第三板块——研读第9自然段,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过渡:那天,和魏王一起出去打猎的人一定不止更羸一个,为什么其他人都没有发现,而更羸却能发现这只大雁呢?预计学生会说:因为更羸仔细观察。(板书:仔细观察)其实,更羸不仅仔细观察,而且非常善于分析呢。(板书:善于分析)课文哪一自然段写更羸非常善于分析呢?快找出来读一读。

1、默读第九自然段,用划出更羸善于分析的句子,并引导反馈,课件出示。

这两个句子是突破本课难点的一个突破口,我是这样来教学的。

2、研读句子: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得不到帮助。

这个句子不难理解,因此我采用句式变换的方式,让学生在说话训练的过程中感受更羸善于分析的特点。

3、研读句子: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4、朗读第九自然段,加深理解更羸是怎样分析推理的。

5、听了更羸的分析,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预计学生会说:更羸你真会观察分析。

更羸,没想到你真有这样的本领。

更羸,听你这么一分析,我才知道射箭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第四板块——角色朗读,深化主题。

1、放声朗读更羸的话,读出他的特点。

指名陈诉请示,相机点评。

2、快速欣赏课文,找出魏王的话,引导朗读,读出他的信不外,读出他的大吃一惊。

3、分脚色朗读,加深明白。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案【】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学会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含义。

如何正确运用读书记号。

理解更羸为什么能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从成语故事中概括出比喻意义。

1、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能运用读书记号预习课文。

2、通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新词。

3、讲读课文。

1、出示课题,理解“之”。

2、故事中的“鸟”是哪一种鸟?

1、比较“羸”与“赢”,“嘣”与“崩”。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1、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很多人都知道他。

2、默读第一段,做读书记号,讨论思考题。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边飞边鸣。

这只大雁有什么特点?与平时你们知道的大雁有什么不同?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为什么一听到“嘣”的声响,忙往上飞?为什么飞了两下就直掉下来?

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带着问题自学第二段,做好读书记号。

(3)要求学生用上“因为……所以……”展开讨论。

(4)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

他不但箭术炉火纯青,更是熟悉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规律。他能从大雁的飞行速度推断它的健康状况;从大雁的声声鸣叫推断它的快乐忧伤,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1、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1、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出更羸、魏王的不同语气。

(2)分角色朗读。评议中引导学生说说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从而领会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很有把握。)。

“你有这样的本事?”(惊讶,难以置信。)。

“我可以试一下。”(虽有把握,但很谦和。)。

“真有这样的本事!”(吃惊,赞叹。)。

(1)这幅图画的是更羸拉弓前还是拉弓后,为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看图展开想象,复述故事。

3、揭示喻意。

(1)“惊弓之鸟”什么意思?(被弓箭吓怕过,一听到弦响就十分害怕的鸟。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

(2)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读到的故事中看到过这种人吗?

(3)小结: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经不起挫折,是不可取的。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原文及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一)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6、齐读1—4自然段。

(二)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3、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三)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4、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

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案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教师课件。

(第一课时)。

1、你能猜猜是什么成语吗?(课件出示图片)。

2、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也是一个成语故事。(课件出示题目)。

3、你知道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4、你想知道什么?

1、猜成语: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3、惊:害怕。弓:弓弦声响。之:的。惊弓之鸟: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

4、质疑: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大雁最后怎么样了?

二、

1、仔细听故事,你从故事里听懂了什么?(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2、哪个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况怎样?(课件出示图片)。

3、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5、指名分段读课文。

6、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听故事录音。

2、看图回答问题。

3、自读课文。

4、同桌互读、开火车教读、男女生赛读生字词。

5、分段读课文,正音。

6、课文主要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三、

1、出示写字表生字。

2、扩词、造句练习。

3、指导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如:射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身”,右边是“寸”。

2、用这些字扩词,并选词造句。

3、先在书上田字格描红,再在拼音本上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引入。

1、“惊弓之鸟”主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课件出示词语。

1、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2、开火车认读语。

3、齐读课题。

二、

细读勾画,自主探究。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哪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

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3、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来。

4、为什么说“嘣”的一声响,就置大雁于死地?

5、你能学一学更羸的动作吗?

6、我们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吗?

7、引导:听到那么响的弦声,大雁肯定很害怕,就会拼命往高处飞。

8、魏王看到了,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10、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11、哪一段告诉了我们原因?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怎样进行分析的?

12、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1)大雁因为,所以飞得。

(2)它因为,所以叫得。

(3)它一听到弦响,因为,所以。

(4)因为,所以伤口。

(5)因为伤口,所以。

13、现在我们假设,如果是魏王拉弦,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14、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雁并不是被更羸射下来的`,更羸的本领也并不是真的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那么更羸的本事到底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填空:更羸的本事不在于(),而在于()。)。

15、我们也要向更羸学习,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16、读了更羸的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17、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

18、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了吗?

19、我们学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

20、你知道和“惊弓之鸟”类似的事情吗?

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2、读出更羸的气魄。

3、默读,思考,圈画:“嘣”的一声响。

4、讨论汇报: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5、表演动作:左手拉弓,右手拉弦。

6、模仿“嘣”的声响。

7、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8、大吃一惊。

9、表演读:惊讶的语气和表情。

10、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

11、自读第八自然段,边读边画。

12、完成填空,并练习用“因为……所以……”说句子。

13、会,不管是谁拉弦,只要发出“嘣”的一声,大雁就会害怕,就会掉下来。

14、更羸的本事不在于射箭射得准,而在于仔细观察、善于分析、仔细判断。

15、齐读第八自然段。

16、自由发言。

17、交流探讨:大雁自己吓死了自己。

18、“惊弓之鸟”用来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1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2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赢善于观察、分析中受到启发。

2.理解更赢说的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1.理解更赢说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更赢的分析是正确的。

2.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课时。

1.指名让学生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话回答。

2.“能手”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能称为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3.谈话导入:更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呢?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2至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准备回答。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体会更羸是如何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

(1)请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更羸是怎么做的句子。

(2)请学生边读句子边做动作。

3.让学生从第5自然段中找出大雁是怎样从天上掉下来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句中两个“直”的不同含义。

“直往上飞”的“直”表示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的。

“直掉下来”的“直”表示“垂直。”

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至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魏王看到这一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

5.引导学生讨论魏王说的“本事”指什么?

1.请学生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谈话导入:更羸的本事就只是指不取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谜团。

1.默读第9自然段,按照以下思考题自学。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每句话说了什么内容?

(3)用“______”标出更羸看到听到的,用“”标出更羸的分析。

(4)分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

4.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1.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2.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叙述顺序。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结合板书,同桌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课时:两课时。

1、学生熟读这两首诗,能背诵更好。

2、通过读注释,能大体了解诗意。

3、教师准备春景电子图片。

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天的美景,有“诗画交融”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在脑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景色。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这篇课文收录《咏柳》《春日》两首描写赞美春光的古诗,《咏柳》作者贺知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辞。《春日》作者朱熹,这是一首春游诗,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2、理解并能运用比喻修辞,体会比喻修辞的生动。

教学难点:以诗句中绚丽的色彩为媒介,在脑中想象出每句诗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以诵读法为主。

(一)、导入新课:春天是美丽的,许多诗人都在赞美春天,你们知道哪些描绘春天的诗?找学生回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背诵中追问:春天是什么颜色?春天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红的花、绿的叶、蓝的天、白的云,浅黄、嫩绿,鹅黄。

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描写春天的新诗,大家已经预习了,已经背下来的学生来背诵。感知诗人贺知章、朱熹笔下的春天呈现出的色彩。

(二)、初读感知。

1、背诵的同学注意停顿,纠正字音。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多找学生反复读,读至抑扬顿挫。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在诵读中识字。

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讲解: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

“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比较“载”、“栽”;。

“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

“妆”,梳妆,女人爱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教师重点提醒:“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精读分析《咏柳》。

1、自由读,指名一个一个读,将诗的韵律读到位。

2、请你再看看注释,边读边想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想象碧玉一般的树叶。参照百度图片:“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在头脑中想象千万条垂柳的情景。百度搜索图片地址:

“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把春风比作善于裁剪的剪刀,更加生动。

学生读,心里想象着每一幅图画,有感情的自读、同桌互读、点名读。至能有感情有节奏的背诵。

(四)、精读分析《春日》。

我们学习的《咏柳》颜色是是春天柳树的碧绿,下面我们再读一下另一手描绘春天的诗。

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

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根据学生回答点评,如说花草,可问什么样的花草,让学生想诸如“姹紫嫣红”之类的形容词。再齐读诗,心中想象着你看到的春天。

参考百度搜索图片:

(3)、“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

“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

(4)、《咏柳》中我们知道是谁把柳树裁剪成碧玉一般?(生回答:春风)那《春日》这首诗中又是谁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答:东风,即春风)。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不同之处:景物不同,颜色不同。

相同之处:都是春景,都很清新,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都像一幅画。

(六)、小结:春天是五彩缤纷的,你们也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学着诗人,描绘一下你们眼中的春天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整体感知,重点体会;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思疑,互动释疑。

1、认识6个字,会写14个字。

2、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让学生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培养质疑能力。

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怀。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是谁吗?周恩来总理是一位深受我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好总理,也是国际上很有影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这位伟大人物的一个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读准确。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4、指导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默读课文,试提问题。

1、提出问题,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2、交流问题。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什么叫“元首”

(2)周总理的右臂是怎么负伤的?

(3)周总理为什么不抬起左手?

(4)周总理为什么不让工作人员为他撑伞?

3、梳理问题。学生提问题的类型一般有:词语的意思不懂,如问题(1);资料背景不清楚,如问题(2);内容不理解,如问题(3)、(4)。

4、解决问题。问题(1)、(3)比较简单,教师稍加解释即可;问题(2)可查找有关资料;问题(4)可留在下一课时讨论。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归类指导:“陪、祥、伤”要注意左大右小,“集、慈”笔画较多,要注意写得紧凑一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指名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词语朋友,还记得它们吗?一起读读吧!(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希腊国王麦得斯最喜欢金子,当听到神灵赐给他点金术时,他心花怒放地说――――(生齐答)。

过渡:麦得斯真的成了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了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第4自然段,用“______”画出麦得斯做了什么?用“﹏﹏”线画出描写麦得斯心情的句子。

2、师:画好了就放下笔,举起手。谁来把你画的句子大声读给大家听一听?

3、指导朗读。(体会:神奇、富有、高兴)。

4、来,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

(一)学生自学。

(二)交流学习情况。

过渡:谁来把你的学习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

第5自然段:

生:我学的是第5自然段,找到的句子是……。

(1)师:麦得斯兴奋地来到花园,睢,你们看到了什么?他摘了一朵玫瑰变成了金的,又摘了一朵又变成了金的,所以——这使他有点扫兴,因为他喜欢色彩缤纷的鲜花。

(2)三次引读:

a、他的确有点扫兴,因为他喜欢有香味的鲜花,而现在的花没有了香味,摸起来冰凉凉的。(女生读)。

b、他喜欢色彩缤纷的鲜花,而现在花不再艳丽,只剩下金色了。(男生读)。

c、他喜欢有生命力的带着露珠的鲜花,而此时的花没有了生气。(全班读)。

过渡:谁还想把你的学习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6自然段:

生:我学的是第5自然段,找到的句子是……。

(1)师:牛奶、面包都变成的金的,麦得斯有了这么多的金子,但却肌肠辘辘,所以他闷闷不乐。谁来读读。

(2)指导朗读。

(3)师:来,让我们拿起书,一起读读这一段。

第7、8自然段。

过渡:你看,麦得斯喜欢的鲜花变成了金的,吃的面包和喝的牛奶都变成了金的,他闷闷不乐。当他饿着肚子,又一次来到花园,亲吻了美丽可爱的小女儿,小女儿立刻变成了一座金雕像。这是一座怎样的金雕像?想一想,和同座说一说。

(1)个性读。

(2)是啊,面对着没有生命、冰凉凉的、不会喊爸爸的女儿,麦得斯痛苦地说:——“我这么喜欢金子是很愚蠢的,把金子都拿走,还我的女儿吧!”

(3)三次引读:

a、他拥有了这么多金子,却失去了最心爱的女儿,他痛苦地说:——(1、2组读)。

b、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愚蠢,后悔极了,他痛苦地说:——(3、4组读)。

c、他为自己的贪得无厌忏悔不已,乞求神灵收回点金术,他痛苦地说——(全班读)。

同学们,我们通过抓住了关键词句,进行赏析品读的方法,一步一步走进了麦得斯的内心,体会了他的心情变化。下面分组读读吧。

过渡:麦得斯这样痛苦不堪,那他的愿望实现了吗?自由读一读9-11自然段。

2、三次引读:

麦得斯忘不了这个教训,我们也会忘不了这个教训。所以:

a、当麦得斯失去了点金术,抱着美丽可爱的小女儿时,他高兴地说:——。

b、当麦得斯失去了点金术,却得到了金钱也买不到的亲情,他高兴地说:——。

c、当我们学了这个故事,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们也能高兴地说:——。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中“阅读期待”为新术语,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学会拥有宽厚的期待,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益,让课堂更加精彩。

金明东老师在浙江省第二届阅读教学大赛上执教的《惊弓之鸟》,创设情境,利用阅读期待,共同构建学生的期待视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阅读审美认同能力,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师:上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惊弓之鸟》,读读课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生:找线索。

师:对,我们先找第一条线索:更羸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这条线索怎么理清?我们先去倾听作者是怎么告诉我们的,自读后讨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自读自悟后组内分工讨论。)

师:好,下面请各位“小福尔摩斯”发表意见!

生: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伤口没有愈合,又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用波浪线画下这些句子,这是依据。(出示课件梳理领悟)

更羸怎么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1、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2、大雁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所以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师:还有别的理由?

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快速读一遍课文,合上课本,敢接受挑战吗?

师:将 “弦响”、“害怕 ”、“高飞”、“裂开”、“掉下”这几个词贴在黑板上的方框内。

师:用上“因为 ……所以……”来说一说大雁直掉下来的经过。

生:因为大雁听到弦响,所以心里就害怕,一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生:因为它拼命往高处飞,所以伤口就裂开了,结果从天上直掉了下来。

赏析:破案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神奇而富有刺激。这一引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创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究情境。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更羸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在期待中强烈地激起学生“倾听” 文本的欲望,既“倾听”文本作者的言说,又“倾听”自己(同学)的言说,作品的.意义在两种言说的交融中得以构建与生成。

生:当然可以

师:(满腹疑虑地)只拉弓不用箭大雁就直掉下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生:那是因为大雁很害怕。

师:不错,可为什么会那么害怕呢?

生:因为它第一次受过箭伤。

师:有道理,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述大雁第一次受箭伤的情景。

生:一天,大雁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听得“嘣”的一声响,以为是什么,没去理会,说时迟,那时快,一支箭正中它腹部,幸亏不是要害,但还是吃尽了苦头。

生:那天,大雁在天上飞,瞧见地面上有许多人朝它指指点点,很开心,以为人们在赞美它,防备之心一点儿也没有了。没想到会遭此厄运,大难不死,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啊!

生:刚才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我要说的是正因为它第一次受过箭伤,知道箭的厉害,吃尽了苦头,一听到弦响,以为又有箭射上来了,所以才会那么惊慌失措。

师:嗯, 现在这些内容可以擦掉了吗?

生:可以,真的可以了!

师:但一个真正令人信服的警官,弄清案情后,应该向人们陈述报告,交代说明案情的前因后果。(让学生结合板书自读课文,小组内陈述。)

生: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可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伤口裂开,就掉了下来。

生:这只大雁边飞边鸣,孤单失群。因为它受过箭伤,现在一听到弦响,以为又有箭射来,心里害怕,于是使劲往高飞,伤口就裂开,直掉了下来。

赏析:教学实践说明,如果学生的“期待视野”超越了教学内容的水平,即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对阅读就会失去兴趣;如果“期待视野”远低于教学内容,即教学要求过高,学生也会无法接受,阅读就会遭到冷遇。课堂上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学生就会分心,课堂上就会出现骚动。金老师在学生第一次阅读期待得到满足后,质疑过渡,反思引入,自然地生成“只拉弓不用箭大雁就直掉下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它为什么那么害怕?”这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之间构成了一种协调的张力平衡,学生的“期待视野”与教学内容水平相当,教学又一次强烈地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冲动,在新一轮的阅读期待下不断地扣击文本,反思文本。

师:大王有一次到郊外去,看到一只边飞边鸣的大雁,也学更羸的样子,拉动弓弦,但大雁不落,这是为什么呢?(有哪些可能 ' 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

生:这只大雁根本就没受伤,从来也没有过中箭的体验。

生:也许这只大雁有边飞边鸣的习惯,此时此刻它思想正开着小差,悠闲着呢!

师:那么,这样反过来,大王是不是更佩服更羸了呢?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地告诉我们,一起读。(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刚才更羸跟大王说话是在大雁边飞边鸣的时候还是大雁掉下来的时候?

生:是在边飞边鸣的时候。

师:那我们如何读更羸说的这几句话?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练一练。

师:(读得不错)更羸的话要读得胸有成竹。那么大王的话该怎么读呢?

生:(练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这是魏王不相信更羸的话,表示怀疑,所以读“是吗”语调要向上扬一点,“这样”两字读得要稍重一些。我再读一遍。

生:我读的是:“‘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这句话,我认为要读出大王“大吃一惊”的味道。

师:范读,让学生看老师读。(看老师的表情)

师:我们班朗读最好的“三剑客”在哪儿?站起来读。

(让学生上讲台分角色朗读、表演)

赏析:当弄清楚更羸只拉弦、不用箭射下大雁这一问题的症结后,学生的期待欲望得以满足,教学也因此进入松弛阶段。此时此刻,教师大胆创设情境:大王拉响弦射边飞边鸣的大雁却不成,与更羸拉弦却大雁落地的成竹在胸形成反差,在对比中透彻领悟大王对更羸由衷的钦佩之情,从而在这种情感催动下激发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和激qing,师生在互动、合作的平台上激活文本,读活文本。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惊弓之鸟的含义,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做出正确的判断。

3、认字9个,写字7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理解“能手”“疑惑”“本事”“愈合”“孤单”“大吃一惊”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2、能结合课文的`学习,学会使用一些关联词语。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将目光锁定在 两千多年前的那一天。

(出示课件)猜猜,图上这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文哪一段是描述这幅图的内容的?(第四自然段)

(出示课件)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a、 这段话中有两个“直”,“直往上飞”的“直”怎么理解?(拼命)直掉下来的直又怎么理解?(快速)试着将你的理解读出来。(相机板书)

b、 齐读,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问的?

(大雁直往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

师: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

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害怕……

师:这在课文第(八自然段)课件出示,齐读。

师:我们用“因为……所以”说一说。(指板书,因为什么,所以直往上飞;因为什么,所以直掉下来)

师:对,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话。

师:归根结底,置这只大雁于死地的事——(弦响,嘣的一声)

师:如果你也能拉动这弓,让弦发出嘣的一声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也就是说:不管谁拉弓,只要有嘣的一声响,大雁就会掉下来。那更羸有什么本事?他的本事到底是什么?想一想,同位交流一下,试着用“更羸的本事不是——,而是——”说一说。

师:更羸是根据什么识破这是一只惊弓之鸟的呢?自由读文,思考回答》

指生交流,相机点拨:

有一天,……一只大雁……边飞边鸣。(边飞边鸣的原因是——)(课件出示)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我们合作读第二句,“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接下去“所以——”

“因为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男女生合作读。现在变序,看看大家还能不能合作得这样好:它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之所以叫得悲惨……(是因为)

师:小组合作读这两句话,一、二、三组读第一句,这是更羸(观察到的)四五六组读第二句,这是更羸(的分析)最后还有两句,这是更羸想到的办法(判断)

师:学到这,大家说说看更赢有没有本事。更赢的本事是……(课件出示)谁能按这个要求说话。请准备一下,写在课本旁边。更赢不但()而且()。

师:更赢有这样高超的本事,在魏王面前表现得怎样呢?快速读文,思考回答。

生:谦虚,有分寸。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相机:我可以试一下。明明一眼就识破这是一只惊弓之鸟,明明有把握,却十分谦虚地说:(请你说一说)

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更赢谦虚。

(课件出示)更赢有高超的本事。 更羸在魏王面前表现得十分谦虚。

谁能用关联词语将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师:现在,我们来练习“对话”了。你们喜欢演更赢,还是喜欢演魏王?

生:更赢!魏王!(意见不一)

师:要不,我先演更赢,我们不读提示语,就开始“对话”了:“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师:我们读完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讨论——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讨论一下。

那么,我们学这个成语故事有什么意义?

生:(立即接)不要当惊弓之鸟!(众笑,你是鸟吗?)

生:我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师:不错,我想这就是编者叔叔阿姨选这个故事让我们读的目的吧。

请看大屏幕,这道题你们能做吗?请写写看。

这只受箭伤的大雁,只要(),就()。

师:课文已经学完了。能总结一下,我们学会了什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知识与技能 :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侦察,通讯,探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太空科教片,互相交流太空知识,激发探索太空的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在探索太空奥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引导学生了解太空知识

了解人类在探索太空奥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制作课件。布置学生查阅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侦察,通讯,探测”。了解人类在探索太空奥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一、激趣到入

同学们,你知道太空中有什么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太空科教片片段)

二、看图认读

指名认读学习小组内认读游戏认读。

三、交流学习资料

1.学生之间交流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土星地球这些星体以及彗星环形山的资料。

2.认识了解了这些星体天体月表地貌特征,你有什么感受呢?

3.学生交流火箭观测卫星侦察卫星宇宙卫星通讯卫星航天探测器等人造太空物和机器人以及宇航员们(讲讲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三位航天英雄的.事迹)的资料。

4.了解了这些知识你有哪些体会呢?

5.关于太空你还有哪些疑问?(学生质疑,由其他学生帮助解疑)

四、作业设计

学生制作航天手抄报。

五、板书设计

大屏幕飞向太空

太空还想知道什么?

录像片用心探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巩固识字。

一、多种方法识字.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太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听老师读文中的词语,注意听准字音。

接下来,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词语,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

2.老师指读词语,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看看他们的字音读的准不准。

二、读一读,写一写

坚贞不屈侦察兵通讯探测

宇宙机器

三、作业设计。

1.写生字。

2.查找天文知识方面的资料。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1.互相交流天文方面的知识。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由于开课时创造性地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听新闻,论新闻,使学生有较强的期待心理,学习兴趣陡增。

巧设情境,让学生以“小探长查案”为主线学习探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整个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课堂精彩哪里来?学生精彩哪里来?我觉得巧妙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出彩”的重要原因。

我们应当从学会只是转向教会方法,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扎实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注意听、说、读、写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教学中设计的论坛答记者问,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越大,他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像“杯弓蛇影、谈虎色变、闻风丧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之类的词语也能随口说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在学生畅谈学文文的感受后进行小结颁奖,与课的开头相呼应,既评价了学生又总结了全课,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真是一举三得!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长安附近的游览胜地。

[向晚]傍晚。向,将近,将要。

[意不适]心里不舒畅。

[驱车]赶车,驾车。

[古原]指乐游原。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对本诗素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只是”无转折之意,而是“就是”“正是”之意,那就无伤感惋惜之情了。

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

1.掌握生字和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3.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联系全文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4.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1.理解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2.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1自然段,理解词语“能手”、“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

三.学习(2—5)段,引导学生通过四读、自读、自悟、自得。

1.读,边读边用“——”画出更羸说的话,用“~~~~”画出魏王说的话。

2.边读边想,更羸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魏王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这样读,找出依据。

3.自由读,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4.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读,加深理解。

四.交流学习长句子的经验。

1.遇到长句子,你该怎么读。

2.出示句子。

3.通过课件演示,再现情景,理解句中两个“直”字的意思。

五.比较句子。

1.你有这样的本事?

2.你真有这样的本事?

引导学生抓住标点符号理解句子,并有感情朗读。

六.引导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学习,理解更羸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七.联系第五自然段,前后对比,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八.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

2.你从这个成语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九.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看一些成语故事。

板书设计:

飞得慢:受箭伤。

叫得惨:离同伴。

更羸观察:分析进一步分析。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