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调查报告(模板16篇)

时间:2023-11-19 11:30:41 作者:笔尘 教育工作调查报告(模板16篇)

调查报告通常包括问题陈述、样本选择、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等步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和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我市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和辽北现代化小都市步伐。我于8月在文化局领导的陪同下,对我市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听取了文化局领导的情况汇报,深入文化基层单位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我市文化建设由宣传部指导,文化局主抓,文化局及各乡镇所属文化站21个,图书馆2个,文化馆1个,书店1个,电影院2个,文化室16个,从业人员230人;现有音像、书刊、娱乐、电子游戏、网吧等文化经营业户300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

随着开原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文化的职能和作用越来越大,文化在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实现辽北现代化小都市“文化繁荣”建设目标,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为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市基层文化建设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态势。

1、以争创先进为动力,推动文化建设。

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积极争取省、市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且主动协调乡镇党委、政府,卓有成效地开展省级乡镇“文化中心”、“文化先进村”创建工作,到目前,已建成省级“文化中心”2个,省级文化先进乡镇3个,省级文化先进村5个。此项工作成绩显著,排在铁岭市前列。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工作实践中,全市掀起了城乡共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热潮。通过开展城乡共建活动,基层的文化设施、设备明显改善;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开展文化活动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农村文化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2、全市文化活动走向市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工作逐渐向社会化、市场化迈进。我市举办的一些大型演出活动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部实现商务动作,为我市文化活动提供了资金保证。全市民营文艺演出团体及音像、书刊、娱乐场所、电子游戏、网吧等个体文化经营户有了新的发展。各乡镇通过互相沟通,加大了改革力度,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把乡镇文化事业推向文化产业运作的新路子,并已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庆云镇文化中心通过产业化经营,年创收2.5万元,不仅解决了文化活动资金问题,减轻了乡镇政府的经费负担,而且促进了全镇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为解决全市农村文化站活动经费不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3、以精品创作为重点,大力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

今年,我市已举办大型文化活动20多次,而且多次组织人员参加中央、省、市举办的大奖赛,分别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辽宁省及辽宁电视台举办的比赛中,获金奖9人次、银奖10人次、铜奖2人次,文化局获优秀组织奖。文化局创研室两部二人转作品获铁岭市参赛奖。随着《马大帅》一、二部的热播,今年赵本山又在开原拍摄了《乡村爱情》电视剧及正在筹折《马大帅》第三部,这必将进一步增加开原的文化艺术品位,推动开原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更提高了开原的知名度。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中看到我市文化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基层文化建设仍有不到位之处。一是发展不平衡,市区内与广大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差距在拉大,农村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差距也在拉大。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5个省级文化先进村都集中在西部,东部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呈逐年下滑趋势。二是资金匮乏,农村文化场所被挤占、卖掉的现象十分普遍,文化站站长几乎全是兼职,农村文化阵地破坏严重,市内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培养人才工作也因资金、场地限制难以开展,目前开原的文艺人才已出现青黄不接、难以为继的局面,这与铁岭建设文化名城,开原建设小都市的要求很难适应。

2、基础设施仍有不健全之处。全国文化先进县对硬件设施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备五个以上大型封闭文化娱乐场所,而我市却没有相应配套设施。此外,还有一些文化站舍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已不能使用。文化设备短缺,陈旧落后,文化馆、站、室均缺少用于工作和开展活动的必要设备。有些乡、村图书室,至今还在书架上摆放着相当数量的80年代的中小学辅导教材及不符合当前形势的政治性图书和没有利用价值的图书,以充当图书册数。

3、文化市场监管仍有不到位之处。从目前调查的情况和群众反映的情况来看,对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不到位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是网吧吸纳未成年人进入和超时营业两个问题虽然经过多次集中专项整治,但仍然存在并且比较突出。在每天中午休息,晚上放学的高峰期内,全市70家网吧几乎个个爆满,每天上网的中小学生不少于1000人次。“未成年人养活网吧”已经成为业内心照不宣、家长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市内销售的音像制品、书籍盗版严重,有的产品盗版率高达50%以上。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三是歌厅、茶社噪音扰民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市内投入资金装备了隔音板的歌厅、茶社不多,大部分都存在噪音超标问题,受到噪音影响的群众意见很大。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个别乡镇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仍然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要,不检查时不要的现象。定期研究、部署、检查基层文化工作不够,帮助文化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少,影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由于经济欠发达,市乡两级财政对文化投入的资金总量偏少,比例偏低,未能达到国家关于“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规定。必要的文化活动经费及人员开支难以保证。困扰、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3、陈规陋习改变难。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穷不思变,富不思文”,思想守旧落后,对文化和科技不求学、不求用,仍然是走东家串西家,个别地方仍存在搞封建迷信或以打麻将为主要的娱乐形式。这种陈规陋习一时还难以转变,这给基层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三、对加强我市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当前妇女教育工作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特点是具有写实性、针对性、逻辑性,下面是一份当前妇女教育工作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对海岛来说,妇女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渔农村妇女占渔农村总人口的半数,在全县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生力军作用,妇女的观念、能力高低直接关系着其所在的家庭和渔农村的发展,也关系着其子女的未来前途,渔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加强渔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引导和帮助渔农村妇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县妇联发挥组织优势、阵地优势,健全教育培训网络,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以教育促素质提高、以培训促技能提升,深入实施“女性素质工程”。

(一)依托妇女教育培训阵地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利用乡镇社区村三级妇女学习阵地举办基层妇女科学文化健康教育等理论培训班,借助县内党校、县外妇女干部学校阵地举办妇女干部业务培训班,开设“半边天学堂”为广大妇女提供广泛、便利的学习服务,做好“稳”字文章,提高妇女教育培训的普遍性。

(二)针对不同妇女群体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面向广大妇女开展礼仪礼节、婚姻家庭、普法维权、母亲素质教育培训,面向职业妇女开展岗位技能、岗位成才培训,面向创就业妇女开展种养殖加、手工制作、渔农家乐、家政等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基层妇女干部,开展业务知识和综合能力培训,做好“实”字文章,提高妇女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三)整合资源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整合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使之成为我县广大妇女定期学习技能、传播文明、提高素质的空中课堂;整合专家学者资源,聘请专业人员成立妇女创业咨询团、家庭教育讲师团,根据不同妇女需求进行多方面知识的推广与普及;整合政府部门资源,联合劳动、科技、渔业、教育等部门拓展教育领域,办实事、求实效,做好“联”字文章,提高妇女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一)教育培训的授课对象意识不强,影响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一些办班单位为了完成任务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学历,不顾喜好、需求召集一班人上课,导致目前大部分参加教育培训的人员往往不一定是真正有需求的。年轻人学习意识不强,认为培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不愿意参加培训。参加培训的闲散妇女多,老年人多,在家带孩子的妇女多,对培训教育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大流,别人学什么也跟着学什么,课上完了就上完了,没有后续,存在着一些教育误区。

(二)教育培训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影响培训的效果和质量。虽然妇联千方百计为渔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提供服务,但由于渔农村妇女人多面广,思想政治教育多以传统的口授心传、零巧碎打的课堂教育,灌输式的培训形式居多,导致接受教育的妇女听过就算,思想素质提升程度不高;实用技能培训也多是单一的应需、应时、初浅的入门培训,没有技能鉴定和资格证书,即使有证书,也是与实际能力有差距,甚至有的'上一两天就可拿本证书,技术含量不高,难以与市场需求接轨,没有市场竞争力,导致培训缺乏吸引力。

(三)教育培训的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长效机制。由于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广大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培训计划安排,多头培训现象严重,导致重复培训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适合妇女参加的技能培训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培训力量不足,难以调动妇女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乡镇办培训的对象多是老面孔、熟面孔,导致受训的范围狭窄,比例不高,培训的效果与上级的目标要求相差较远;由于承担渔农民教育培训的教育、劳动、农办、农业局等职能部门不能统一统筹协调,教育培训没有归口管理,资金分散,没有列入财政计划,都是各自为政,各招各的生,各办各的班,各种教育资源不能整合和利用,导致现有的渔农村教育培训效果总量不足,档次不高,政府资源浪费。

1、安于现状。大部分渔农村妇女感到现在的生活不太困难,小富即安,不求进取,她们心安理得地尽“贤妻良母”的职责,对缺少文化知识的现状显得无所谓,有的甚至麻木不仁,要她参加各种学习,不如搓麻将打牌看电视,花费时间听课又怕耽误接送孩子、回家做饭的时间,缺乏自尊、自强、自立意识。

2、墨守陈规。有些女性懒惰怕苦、徘徊观望,对生产、经营、创业、用人机制不理解,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甚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基调上,看到许许多多有文化的人,初中、高中、中专甚至大学生还要自己去自谋职业,也有不少乡镇企业滑坡而下岗又另谋职业,认为这些有文化的人都闲散待业在家,无所事事,自己所以也就没有参加教育学习的必要性了,自我封闭,心甘情愿地铆死在一个僵化了的固定框架之中。

3、失去信心。有一小部分女性,有求学求知的愿望,看到别人发家致富,心理也会痒痒的。由于没有学习的有利条件和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没人去组织,或者舆论宣传的不力,教者的责任心不强,学习流于形式等原因,也造成了一些女性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1、政府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够。正规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不足,学校数量较少,规模小,培训力量薄弱。部分公共技能培训的针对性较差,培训内容缺乏市场需求,理论性太强,实效性不足,妇女不愿学,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使得仅有的培训资源无法充分利用。

2、妇女享受政府技能培训优惠政策程度不够。为了帮助弱势群体提高技能和素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作为补充,但在执行过程中,有的职能部门执行监督、管理、考核不到位,致使有些培训机构和单位,没有将培训的重点放在提高学员技能上,而是流于形式,停留在举办应付培训,落实培训名单,争取培训费用上,使得国家的培训政策收效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因政策不透明、手续烦琐,群团组织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为弱势妇女群体广泛开展的免费培训,因无法享受补贴、缺乏资金支持,而无法长期开展。

3、社会对于妇女技能培训补充不到位。由于国家激励政策不到位,门槛太高,导致社会培训力量不强,投入有限,只能开展简单的初级培训,而且受利益驱使,社会上常见的培训多是适合年轻妇女的电脑、烹饪、美容、礼仪等培训,而适合经济基础较差、技能水平较低的40、50人员参加的培训少之又少。

各级党委、政府对渔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要给予重视和支持,把提高渔农村妇女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从经济上、工作上多形式、多渠道地解决渔农村妇女受教育难的问题,建立新型的渔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渔农村妇女受教育培训的良好环境。

(一)追求实用性,使培训内容与妇女需求相结合。通过调研,明确妇女的培训需求,开展分类培训、分层培训,提高妇女培训的参与度。重点开展六类培训:一是开展创业培训,引导妇女发展壮大,提升渔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开展务工技能培训,促进妇女转移就业;三是开展种养加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妇女发展现代渔业的本领;四是开展营销知识培训,帮助妇女把握现代营销知识和技能,增强网上销售的能力;五是开展基层妇女干部培训,让她们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六是开展文明教育培训,现代妇女不仅要有新技能,更要有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样妇女才能全面参与新渔农村建设,更好地发挥渔农村妇女的作用。

(二)追求实际性,使培训形式与妇女自身情况相结合。通过重心下移,把培训地点设在乡村,方便妇女参加培训,降低培训成本;把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让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的技术,使妇女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来向广大妇女宣传创业典型、致富典型,通过典型户的示范带动,用妇女身边的典型来教育妇女,打消渔农村妇女长期以来形成的从众心理,提高妇女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追求实效性,使培训目的与创业增收相结合。通过开展定单培训、定向培训、致富项目培训及农业新技术培训等,使妇女培训后能直接受益。让妇女通过劳务实践,外出考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会各种实用技术和现代企业的经营治理经验,把握技术,积累资金,创办经济实体,带动渔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为新渔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追求突破性,使培训效果与城市资源对接。妇联与农业、劳动、教育等有关职能部门在联合开展妇女技能培训的过程中,要按照部门要求开展规范培训,使妇女培训后能够达到相关技能标准,拿到社会认可的技能培训证书,增强学员的社会竞争力。针对渔农村各类资源不足,要采取“内引外培”的形式:在内引方面,要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各类企业加强联系与合作,引进人才、技术和项目,开展妇女的教育培训;在外培方面,要有重点的组织妇女参加外出培训,如科技项目培训、实用技能培训等,带动更多的妇女提高技能和收入,不断增强妇联培训的综合实力。

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调查报告

经过努力,截止xxxx年底,全市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1.1亿元,在342所中小学建成计算机教室515个,配备计算机20594台,建成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1873个(含城区中小学、农村完全中学、职中、电大等学校),建成校园网的学校55所,接入互联网的学校290所,泾川县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全市农村中小学基本实现了校校拥有远程教育接收设备,建成计算机教室的学校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普遍开展。

一、主要工作。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从xxxx起,我市每年将教育信息化工作任务纳入市政府与县(区)签订的教育工作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确保年度任务顺利完成。除实施国家和省上项目以外,全市采取多种方式累计自筹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6500万元,建成计算机室386个,配备微机1.3万台,建成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近600个,为争取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奠定了基础。

2、争取项目,整体推动,促进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十五”以来,全市争取并实施国家和省上教育信息化项目13个:(1)教育部多媒体教学设备项目60套;(2)教育部李嘉诚西部远程教育项目175校;(3)世行及“贫三”项目贷款计算机教室项目;(4)欧盟援助建设教育卫星宽带网站34套;(5)华亭、静宁两县403项目;(6)省上投资建设从兰州到xxxx的光缆传输线路;(7)省上视频会议系统补助项目;(8)省上分配教育卫星宽带网站设备2套;(9)省上补助市教育信息中心和灵台、崇信、庄浪、静宁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项目;(10)省上补助xxxx市教育城域网前端设备及教育信息化传输平台项目;(11)省上投资市教育信息中心和县(区)教育局教育卫星接收站项目;(12)省上投资的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教育信息化示范镇项目;(13)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以上项目共争取国家、省上投入近5000万元。

其中xxxx-xxxx年全市七县(区)整体实施的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总投资4624万元(中央、省上投入3986万元,县级配套638万元),为全市129所农村中学装备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为1262所农村完全小学配备了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为74个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了光盘播放点。通过实施项目,推动了我市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

3、强化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按照“校长要懂、骨干要精、全体要会”的要求,坚持国家、省、市、县(区)和校本全员培训五级培训,全市累计培训教师达2万人(次)。同时,以教学应用为目的,坚持“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大力提倡、鼓励教师制作教学课件,举办信息技术示范课、优质课评赛活动,组织省、市、县级教学课件评选。农村学校积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为当地党员干部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服务。

4、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效益。近年来,相继树立了以庄浪县为代表的县级示范典型,以崆峒区四十里铺镇为代表的乡镇示范典型,以xxxx一中、静宁一中、庄浪一中、三中、崆峒区西大街小学、静宁阿阳小学为代表的城区学校示范典型,以灵台县独店中学、庄浪南湖镇小学、杨河马寺小学、静宁威戎下沟小学为代表的农村学校示范典型,以xxxx市职教中心、静宁职教中心、华亭职教中心、庄浪职教中心为代表的职业学校示范典型,形成县、乡、村、校四级联动、各具特色的先进群体,带动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5、健全制度,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市教育局先后制定下发了《xxxx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配备标准》、《xxxx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规范》、《xxxx市中小学计算机室建设标准及管理规定》、《xxxx市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管理办法》、《xxxx市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估细则》等文件,规范、指导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

我们体会到搞好教育信息化必须坚持以下四点:一是坚持超前思维,抢抓机遇,大胆创新的精神境界;二是坚持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三是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四是坚持重在应用,以用促建,稳步推进的建设原则。

二、存在问题。

1、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发展较快,中小学教师经过普遍培训,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技术专业能力培养,利用信息化环境实施教育教学的意识薄弱,实验研究能力欠缺,应用的效果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2、农远项目的实施对我市学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项目对农村初中和中心小学的设备配备数量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和教学应用的需要。

3、教育城域网建设工作滞后。

三、今后工作打算。

1、积极争取政策性支持和新的教育信息化项目,加快市县两级教育城域网建设步伐,鼓励各县区、学校自筹资金购置增添设备,更新换代升级旧有设备,推进乡(镇)中心小学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建设,扩大农村学校互联网接入率。

2、争取培训应用方面的项目,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深化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加强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为信息化资源运用和共享创造条件,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创设条件,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3、应用工作:按照《xxxx市远程教育项目管理办法》和《xxxx市中小学信息化应用评估细则》,加强项目管理和应用,组织中小学信息化应用评估,落实“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树立应用典型学校,以点带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

作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已成为学校重要的基础设施。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变,与之相适应的校园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针对我校在信息工作的要求,我们确立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总则和总体目标,并制定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实施方案,以期对今后进一步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之路。

一、抓领导,确立岗位分工责任制为特征的管理机制。

围绕学校信息化发展方案,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信息技术水平,深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保持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活力。创建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的数字化环境,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加速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推动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进一步完善我校数字化建设步伐。

1、组织保障。

实施信息化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通过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形成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网络。领导小组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和信息技术教师组成,共同研究制定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制度。

2、制度落实。

将数字化学校创建作为我们学校发展的增长点和奋斗目标,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学校的制度建设、教学改革、教育科研、教师学生成长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首先,将目标分解成每个学期的具体目标,经常向教师宣传,使之成为全校教师追求优质共同发展的共同愿景,扎扎实实分步实施。其次,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对老师进行培训,注重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的能力。

二、抓建设,确立优化资源配置为特征的执行机制。

为了使学校真正实现教育教学活动全面实现信息化,营造数字化环境,学校加强信息化设备的投入,现已做到每位教师有一台工作电脑,每个教室配置了一套多媒体电脑设备、实物投影机,营造了学校数字化环境。有了硬件的保证,现在教师的每堂新授课都能保证应用多媒体,基本上所有老师都能利用电脑查阅资料、电子备课、制作课件等,学校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资源库。电脑和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必备,实现了办公的电脑化和网络化。

三、抓应用,确立构建数字化为特征的校园氛围。

学校在初步完善校园网络的平台建设之后,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如何让它充分的发挥作用,让全体师生充分感受数字化校园的魅力。

1、搭建学校网站系统,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20xx学年我们对学校主页的美观和功能性方面进行了全面改版,目前主要有学校概况、行政管理、教工之家、书香校园、艺教舞台和控烟专栏等栏目。

2、抓好资源建设,支撑新的课程改革。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运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连续几届的淞南中心校三真杯教学评比都将多媒体制作和运用作为评比内容之一,促进教师制作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化发展水平。

3、在用好教育局为我们提供的资源库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学校特色资源库的资源添加和收集,网站改版的同时我们对校老资源库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启用,积极调动教师们参与建设和使用资源库的积极性,学校资源库内容越来越丰富,目前我校已初步建设了分学科、分年级、分学期、分类别的校资源库。做到资源共享,减负增效,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4、通过网络建立家校沟通和教师间的沟通:

1)家校互动平台:利用市政府“家校互动平台”作为家校互动的主要工具。并采用多渠道方式加强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紧密沟通。

2)教师办公信息群的建立:20xx学年起学校还建立了qq工作群,通过群建立工作全校老师各种通知和信息的交流。

四、抓培训,确立人才第一资源为特征的培训机制。

教师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主力军,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队伍是当务之急,学校通过抓校本培训,有计划的实施步骤,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支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队伍;一支熟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的信息技术骨干队伍;一支能运用电脑网络进行简单管理的学生队伍。

保证观念先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老师们也越来越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的广泛性实用性,我校邀请老师对我们全体老师进行了教育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以及通过教师的外出听课学习等手段,让教师们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对教学所带来的冲击,使老师们获益匪浅,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引导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更新。我们根据老师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力争做到青年教师要过硬,中年教师要过关,老年教师要适应。为此结合教育技术中级考核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全校100%的老师顺利通过了考核,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全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信息化运用有了比较大的改善和发展,为积极争创实现数字化校园更上一层楼。

我市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报告

8月26日、27日两天参加了学校组织的“z小学优秀教师———九型人格教育应用工作坊”。回顾两天的课程,收获多多,感悟多多。

爱别人,爱自己。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时总是认为某个人怎么会这样?怎么这样不懂尊重别人?我们总希望他人跟我们一样,这样我们就能被理解了,那这个世界就和谐多了。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性格特点,其性格决定了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这样,我们就能换汤不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呼其言,观其行;这样,就能使得我们在平时能够多一些理解别人,多一些来爱别人。

同时,通过学习,我了初步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类型。对于今后如何更好地与领导相处,与同事相处?如何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不断地来爱自己,不断地来进行自我改善,自我提高,自我修炼。

爱学校,爱团队。

成长发展的平台是学校给我们的,而增长的经验,取得的成绩,个人的提高又是个人的。所以,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爱学校,爱团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个人的进步成长来回报领导的关爱,回报同事的帮助,回报我们这个和谐、进取、高效的z小学完美团队。

我市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报告

20xx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周期性规律影响,我市农民增收形势严峻。日前,市委农工部就今年农民增收问题组织人员深入xx等地进行调研。

一、不利因素。

1、农民工大量返乡,务工收入减少。工资性收入一直是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尤其是现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纯收入的40%。从20xx年9月份开始,沿海地区一些外向型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导致我市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在外务工农民75.8万人,同比减少4.2万人,返乡农民工减收10.2%。预计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加深,农民工返乡将持续增加,这将极大地影响今年我市农民增收。

2、农产品价格全面下滑,农民存在“惜售”心理。进入20xx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农产品价格几乎呈“普跌”态势。我市主要农产品平均收购价为:晚稻86元/百斤,比上年同期下跌7%;籽棉2.6元/公斤,下跌54%;黄豆3.4元/公斤,下跌48%;花生3元/公斤,下跌53%;椪柑0.8元/公斤,下跌43%;生猪13元/公斤,下跌28%。农产品价格下跌,造成部分农民对农产品“惜售”。

3、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基本冲抵种粮补贴。20xx年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虽然补贴力度有所增加,但难以冲抵农资上涨所产生的价差。如奉新县20xx年早稻肥料成本由20xx年的每亩95元上涨到20xx年的170元,增加75元;农药成本由每亩50-70元上涨到70-80元,增加10-20元。该县农民仅农药、肥料两项成本就增加近100元,加上人工成本、运输费用的上涨,与每亩100多元的补贴基本相抵。

二、有利因素。

1、农业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中央将进一步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力度,预计补贴资金将增长10%以上。同时,还将增加产粮大县、油料大县的奖补资金,扩大农机具补贴范围和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并逐步完善补贴办法。

2、粮食最低保护价大幅度提高。今年中央决定粮食最低收购价在去年的基础上平均每斤提高0.11元。此项政策有望带动农副产品价格上扬。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今年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农村能源、交通、人畜饮水、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将为我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新的机遇。

三、几点建议。

1、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农业各项补贴政策,确保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户。

2、加大水稻“单改双”力度,增加播面,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提高单产。

3、规范农资市场,稳定农资价格,建立农资信息网络,推进农资连锁配送。

4、加大“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转岗再就业技能。

5、引导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可侧重考虑使用农民工和下岗再就业职工。

6、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给予支持。

我市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报告

目前据我们了解体罚学生手段包括粗略统计:

1、罚站、罚跑、罚跪、罚下蹲、罚晒、罚做府卧撑、罚静力练习、面壁、罚抄写、罚款;。

2、以打击为主的有揪耳朵、扇耳光、脚踢、教鞭抽;。

3、以语言暴力为主的有威胁、呵斥、讽刺、挖苦、辱骂、刁难、侮辱谩骂学生……。

为反醒、反思;讽刺、挖苦等语言为主的——名为“心理疗法”……。

二、体罚的危害性。

教师总以为自己在校园的绝对权威不容冒,而他们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处罚,则是因为学生的行为妨碍了自己预设程序的进行,所以他们就在课堂内外频频实施体罚,给教育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危害性极大。

1、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这种体罚与变相体罚显得相对无效。

2、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

3、体罚与变相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严重的会使学生的人格尊严、身体健康权、受教育权等等受到侵害。

4、体罚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这既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

三、体罚的原因。

我认为导致教师师德失落而产生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教师法制观念淡薄。

《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也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但是,这些法律条款并没有受到重视。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法制观念非常淡薄。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第一,不学法、不懂法。很多教师反映,从没认真学习过教育法规,也不认为自己体罚学生是一种违法行为。有的教师说:“这样打一下有什么关系?又没有把他们打得怎么样?”有的教师说:“体罚一下学生还不是为他们好,为他们今后能更好地成长,这是关心,怎么叫违法呢?”。第二,对“法”的认识存在偏差。个别教师认为违反《刑法》是违法,而违反《教育法》则不算违法。教师们只强调自己的良好愿望,而忽视了体罚行为本身已违背了教育法规,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观念的陈旧、落后。

体罚现象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农村广泛存在,一方面反映教师素质不高,另一方面也是传统的中国教育思想“严师出高徒”的表现。多少年来,“戒尺底下出人才”一直作为信条而为许多人所接受。受封建残余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中小学教师把体罚这一旧学校中流行的对待学生的非人道的处罚方法作为管教学生的主要手段,认为体罚学生是教师理所当然的权力。有的教师直言不讳地说:“不打,哪能教育”、“打人也是一种教育”、“不打不成器”、“不打何已成规矩”。尤其是农村中的一些中小学,有部分教师至今信奉古训“黄荆条子出好人”,“不打不成材”的陈旧思想和观念。“我打他是为了他好”这是在帮助他,他的父母还要感谢我。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反差:身在二十一世纪,网络现代化、知识一体化的今天。传授着现代文明的科学知识,却信奉着十几世纪甚至几十个世纪前的教育观。很难想象一个在“黄荆条子”鞭策下的少年还能成长为具有优良品德的劳动者吗!

3、工作上的压力。

班主任在工作中承受着层层压力:学校对你说,学校把五六十人学生交给你,你要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习规范》变成学生行为;总务处对你说,要管理好桌椅、门窗……你班损坏特别严重;教务处对你说,你班的学习成绩下降,你怎么管理的;政教处对你说,你班学生迟到、早退、旷课、打架、赌博……;团委对你说,你班的公共卫生、寝室卫生、纪律,三操一活动的开展怎么差,是什么原因……。面对这些属于常规性的压力,没有正确对待,心理上发生偏差。当学生作出“管而不服,说而不听”或极为恶劣的行径时,老师可能会“火冒三丈”,把工作压力发泄在学生身上,其实教师这样“教训”学生,它的危险性更高,更容易给学生造成危害。

4、教师缺乏良好的师德。

除了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外,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的师德,素质不高也是产生体罚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中小学教师对本职工作不甚热爱,缺少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学生缺乏起码的爱心和耐心,尤其是对一些“差生”。有的教师教育水平低下,教育思想陈旧,在学生管理方面常常以“罚”代教。认为这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教育手段。

5、升学考试的压力。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认然是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因为社会都把它作为衡量学校与教师的标准。君不见一但高考、中考结束铺天盖地的广告、电视的点歌、家长的颂歌、学校的庆功会、上级部门的表彰会向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的宣传。在此背景下,学校为了生存只能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将这一重担压在教师身上,并将之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连。

6家长的支持和孩子的赞成。

一些父母,总是觉得现在依然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时候,所以将老师对学生的打骂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是他们成才路上所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只要不会有大的身体上的伤害,除了默许,甚至还有些许的鼓励,至于心理上他们则很少有人会去关注。更有甚者,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也赞成老师对他们体罚,因为在他们,他们则将这个理解为一种鞭策,不然他们也不会时时地将学习记挂在心上,当然,也就不会有他们如今的成绩。

四、教师应该实施有效的教育。

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一名教师,我总觉得作为教师应有一种奉献精神,以“护花者”来对待学生,不要以什么“不打不成材”的观念来对待学生。工作中,不妨采用以下几招:“软方法”处理、表扬式教育、即兴教育等。而实践也证明,每个同学都会犯错误,但希望老师用科学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材。而我在实习的时候甚至就有学生来给我道歉,让我再接下来的日子里平添了一种成就感!

就让我用摘抄来得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这篇文章:“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中,他就学会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同时也用这段话来自勉,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时时记得并自觉地贯穿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教育调查报告

根据今年常委会工作安排,7月上旬,xx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燕带领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委员,在区教育局有关同志的陪同下,先后深入火花三小、陈寿中学、伟才幼儿园、xx一中等城区学校,就我区城区教育工作进行了调查。

目前,xx城区共有大中小学、幼儿园44所,其中:大学1所、高中学校2所、初级中学5所、纯小学5所、中职学校5所、幼儿园25所;现有在校学生(含幼儿)36487人,其中:大学8450人、高中3620人、初中5095人、小学7820人、中职5848人、幼儿5654人。城区学校占地总面积约14.2万平方米(不含民办学校),教室373间。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区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城区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学校网点布局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区政府在制定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时,要按照《义务教育法》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优先考虑教育发展需求,把教育用地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合理规划调整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要立足长远,不因地块的商业价值而随意更改学校规划,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建议区政府要根据我区财力状况,逐步增加教育经费预算,优先保障教育支出。要结合我区国贫实际,认真编制、精心谋划、积极争取国省投资的教育项目,以项目实施助推城区教育快速发展;要积极探索建立教育事业开发式投融资机制,制定优惠奖励政策,广开门路,吸引更多民间资金参与教育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建议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在建项目的进度,确保火花三小扩建、伟才幼儿园建设及陈寿中学维修项目秋季安全投入使用。另一方面,要超前做好拟建项目的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南荣路小学、思源实验学校、xx二幼儿园建设,有效解决城区学生入学难、“大班额”和学前教育参差不齐等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建议区政府要建立常态化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根据学校教师编制情况和教学需要,通过公开招聘和考调等方式引进优秀人才,解决学校专任教师缺编、学科不配套的问题。要强化教师继续教育,开展教师培训,不断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要积极探索、创新绩效考核的机制与方法,认真分析和解决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和推广绩效考核的典型经验,真正把绩效工资用好用活,努力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教育调查报告

学习支持服务是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障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提高,对远程学习产生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评价是远程教育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在市场营销领域,对各种服务的测评转向“以顾客为中心”,以追寻其满意度作为评价服务的重要依据。在远程教育中,学生的满意度是评价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从远程教育服务的主体--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广州电大校本部和三个分校的学生进行了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对我校学习支持服务工作方面的特点、优势、存在问题和有待改进的方面有了较全面、系统、清晰的认识,对进一步改善和促进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有一定意义。

(一)研究假设。

现代教育的内涵已经从“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远程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延伸,以实践需要和个人发展为重点。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学习的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和保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对学习支持服务过程以及对服务结果的具体体验、感知和满意程度,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现有的学生支持服务系统的质量。

(二)核心概念。

1.学习支持服务。

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学习支持服务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学习过程中的扩展,是远程教育院校及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旨在支持其学习的理念和服务的总和,从两个维度进行理解,一是远程教育院校及教师的理念和主张,二是学习支持服务的实际功能和种类。它不仅仅是各种设备、资源和人员的服务集合,更反应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观、学习观,突出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2.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学生满意度。

本文所说的学生满意度,是学生顾客对所期望的学习支持服务质量与学生实际体验到的服务之间的差距。

本研究以学习者为核心,既关注学习者对某项服务的期望和绩效感知,也关注对学习支持服务的整体满意度,从学术、资源、设施、管理和咨询等五个维度对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1.问卷设计。

在问卷调查编制的过程中,笔者走访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在读的电大学生,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现有学习支持服务的评价,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希望得到的学习支持服务。

问卷采用自填式,通过学生对事先设计好的问卷的回答,获取学生对研究问题的具体评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被测者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被测者对学习支持服务的需求,第三部分是对实际的学习支持服务的感知评价,问项采用莱克特等级制(likertratingscale)计分,即从5分=“非常满意”到1分=“不满意”。初步制定形成后先在学生中进行了试用,并邀请相关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形成最终问卷。

2.样本选择与抽样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广州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具体样本中确定选取校本部、番禺分校、海珠分校和侨光分校等作为研究本。广州电大在专业建设、资源建设、招生数量等方面均走在全国电大的前列,在20xx年教育部对开放教育试点的总结性评估中别评为优秀,是广播电视大学首批进行远程接待系统、远程教育资源库及国家数字化学习中心的试点单位。而选取的几个分校,前两个教学单位为广播电视大学示范性基层电大,第三个教学单位则在招生数方面位居广州电大系统分校的前茅。选取广州电大校本部及其有代表性的分校,作为研究样本,获取第一手资料,便于了解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进展和真实情况,进而提出存在问题并加以解决。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问卷的发放于20xx年4月6日,5月15日回收。共发出学生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4份,有效率为80.7%。

4.数据统计。

本文利用spss14.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并使用朱祖林(20xx)所提出的dlssq(distancelearningsupportservicesquality)远程学习支持服务质量测评模型,测评学生对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期望和感知,以便了解现在的学习支持服务质量,找出差距,提出建议。

(二)学生访谈。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访谈,进一步验证和深化测评结果,了解学生的愿望、需求和建议等。

(一).对各维度的实际需求和评价。

从表3可以看出,总体来讲,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各方面支持服务都是比较满意的,这说明广州电大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肯定。学习支持服务的高效、到位,将会大大提升远程学习的效果,也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1.对管理支持的评价。

管理服务是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对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控制、管理与服务。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管理方面的支持服务评价最高,他们认为,学校在对入学咨询和注册、教学管理、实践安排、对远程成功学习的方式、实践管理等方面的介绍讲座等感到非常满意,但是学术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访谈中,学生希望导学教师能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对学校、专业、课程和远程成功的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给予更详细的介绍和指导,学生对于学校的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资源、各类教师的职能不清晰,不知道在学习过程发现问题的时候如何在第一时间找到对口的部门和教师进行咨询和解决,这需要引起关注。

2.对学术支持的评价。

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认为除了通过“重难点讲解”和“网上答疑”方式给予指导,还需要“系统地讲授”课程的内容,对于“学习方法指导”的需求也高达63.98%。

从表5可以看出,对面授辅导教学的满意度最高,选择满意以上的学生达95.96%,对作业满意的学生占93.53%,对教师提供的个别化指导达到92.23%,对网上辅导答疑表示满意的学生达83%,这表明,学生对学习支持的认可度很高,也表明教师能够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做出有效的反馈,面授辅导、个性化指导等都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但对于网上的辅导答疑,学生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他们希望网上答疑主题能够更突出,更有针对性。

3.对情感支持的评价。

远程教育中,师生处于分离的状态,学习中的孤独感一直是困扰大多数远程学习者的普遍问题,也是远程教育研究者一直试图探讨解决的问题。情感支持包括学习小组的组织、学习社区的创建、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组织优秀学生评比、学校文化介绍等学生活动。在对学生的座谈中,学生认为聊天室、论坛和学习小组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超过70%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学习中感到孤独,希望学校能够在解决各种心理和情感、就业管理和职业促进等问题方面提供多种途径的帮助,可以看出,对学生的情感支持服务缺失比较严重。

4.对资源支持的评价。

从表6可以看出,学生92.80%对于及时拿到学习材料感到满意,88.80%对网上教学资源的及时更新和数量表示满意。我校除向学习者发放纸质教材外,还向学习者提供了包括网上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指南、教学计划、网上课表查询、多媒体课件等)、视频点播、数字图书资源(包括学术期刊、专业文献、素材、案例等素材库和拓展资源)等类型多样的丰富资源,使学生在远离校园的时候,身边也有可以利用的实际资源。

(二).学生对学习支持服务总体“感知-期望”分析。

根据dlssq计算方法,笔者用spss14.0软件得出的被测者对问题的感受方面的平均数值和期望方面的平均数值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各维度在被测者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及其感知差异、偏好。以下为作为数据统计分析所使用的三个公式:

其中,dlssq分数=学校总体支持服务的数量指标;n=问题差距项总数;pi=对第i个问题的感受方面的平均数值;ei=对第i个问题的期望平均数值;wi=第i个问题的“感知-期望”差距的权重。通过不同权重求的评价结果,能够动态地反应各测评指标、各维度在学习者心中的重要程度及其感知差异、偏好,可以为学校改进服务质量提供指导。

当dlssq分数〈0时,表明pi〈ei,学校提供的支持服务质量低于学习者的期望,学习着感到不满意,学校应该在后续的工作中加以改善。

通过问卷得出的学生感受和期望方面的平均数值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广州电大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五个维度的dlssq分数均值均〉0,表明学校提供的支持服务质量超过学习者的期望水平,服务质量水平较高,师生满意。

2.学习支持服务总体“感知-期望”的差距。

根据公式二和三,各维度权重w学术=0.26,w资源=0.22,w管理=0.20,w设施=0.16,w咨询=0.14,广州电大学习支持服务的dlssqp=95.34,与等权重服务质量dlssq值相比,两者之间的cv=0.40%,存在较小差异,这表明,学生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导学最为重要,其次是资源、管理、设施和咨询服务,而数据也表明,学生对广州电大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总体来讲比较满意。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1.校园文化的营造。

在访谈中,学生表达了他们的希望和感受,他们希望能够更多地和其他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多参加体现校园文化的活动。然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大多是在职学生,他们除了学习还担负着家庭、工作以及社会的种种压力,精力和时间都有限,如何营造一种适当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集体,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笔者认为可以建立专业环境下学习文化为目的的网上学科频道,建立校园文化部、校外学习中心、校园文化建设组织等,促进学习热情的同时,营造文明、健康、高品味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充分展示其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2.情感需要。

从问卷和座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情感支持的评价是最低的,也是他们最希冀学校改进的。远程教育的学生面对工作、家庭的压力,还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希望老师能够给予更多的情感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因此,除了学习论坛外,建议在网上平台开设例如“学习管家”、“情感交流”的交互平台,通过心理引导和咨询,疏导不良情绪,提供各种心理帮助,使学生在学习情感和学习方法上的普遍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建立良好健康的学习心理。

同时,针对情感有其自身独特的活动规律,不易量化,难以精确控制的特点,建议定期开展学生学习情况跟踪和困难调查等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特征和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和心理上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组讨论、论坛等学习社区互动,加强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排除学习孤独感,增强学习动机和持续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强烈的受服务意识。

在日常工作和调查的过程中,笔者也收到学生对学校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一些投诉,虽然有些问题是由于学生误解而造成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是由于某些方面沟通不到位造成的,从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远程教育学生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受服务意识。

应对这种接受服务的意识,笔者认为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相对稳定的导学教师队伍,选聘的导学教师应该熟悉远程教育特点、掌握远程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大学学历的老师,定期进行培训,帮助导学教师提高服务理念、态度和服务水平,将导学教师工作渗透到每一个细节。同时构建完善的促学、导学、助学体系,实行全过程管理,以制度建设和激励措施为抓手,构建有效的促学体系,保证多数学生受益,完善促学体系,激励并促进学生平时学习,构建个性化导学体系,以满足学习者不同需求,构建完善的助学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保证网络资源对学习的实用性,确保学生在丰富教学资源的支持下,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现代远程教育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远程教育也从单纯的“关注技术,关注名气,关注成本”向“关注大众,关注规律,关注教学”转变。要把支持和服务作为电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把提升学习者的满意度、用人单位的赞誉度和社会的认可度作为打造开放教育品牌的关键要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和有支持的服务。

[1]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丁兴富,远程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郑明雪、荆斋荣,学生支持服务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4]肖俊洪,英国开放大学的学生支持服务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的研究【j】,20xx,(2)。

[6]朱祖林,远程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测评模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xx,(4)。

[7]王小梅、丁新,学习支持服务的调查与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xx,(3)。

教育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顾名思义,一是调查,二是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现象中的客观事物或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之后,将获得的成果写成的书面报告。它是教育调查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反映教育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文体。

(一)如实地将教育调查的基本情况,准确地系统地反映出来,提供数据和材料,作为制订教育政策的依据,作为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资料。

(二)及时地提供教育实践中的典型经验、典型事例,作为指导教育工作、解决问题的现实依据,发挥榜样的作用,推动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通过调查材料,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一)针对性。

针对性是教育调查报告的灵魂。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通常都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或者是总结推广某一个典型经验,以带动整个“面”上的工作;或者是对某方面的工作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依据;或者是收集情况,加以必要的分析综合,以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或者是对有关的教育现象进行理论探讨,即分析各种教育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因果关系,以及通过对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或归纳,达到检验理论和构造理论的目的。尽管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应该从实际出发,但是,调查的目的越明确,针对性越强,调查报告的作用也越明显。

(二)指导性。

教育调查报告的指导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调查报告不只是客观教育现象的叙述,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和概括,对于教育现象的内在规律的探求。因此,高质量的教育调查报告能够深入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调查报告的运用广泛,形式灵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在进行教育调查以及在分析调查所获得的材料时所使用的研究与描述方法,可以将教育调查报告分为两类,即定量调查报告和定性调查报告。

(一)定量调查报告。如果在调查研究和在分析调查所获得的材料以及描述调查的结果时采用的是定量研究的方法,则此类型的调查报告称为定量调查报告。从典型意义上说,定量调查研究报告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对象,而不是仅仅用语言文字。

(二)定性调查报告。如果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以及在分析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和描述调查的结果时采用的是定性研究的方法,则此类型的调查报告称为定性调查报告。与定量调查报告相反,从典型意义上说,定性调查研究报告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和量度。

应该指出的是,在实际教育调查研究中,绝对的、纯粹的定性调查研究或定量调查研究是不多的,更为常见的是,在调查研究中,常综合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种研究方法,而以其中一种方法为主。相应的,纯粹的定性或定量调查报告也是不多见的,一般是综合运用文字和数据及量表来描述对象,而以其中一种方法为主。实际上,它们通常是相互支持的。

(一)明确调查目的,编制调查计划。

明确调查目的,是搞好教育调查研究的基础;编制调查计划,是开展教育调查活动之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也是搞好教育调查研究的有力保障。调查计划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步骤、调查项目和调查方法等。

(二)搜集资料,初步分析。

在开始教育调查之前,调查人员应围绕调查目的,多渠道地搜集有关资料,以熟悉和掌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初步分析,确定教育调查的重点和主题。

(三)作好准备,实地调查。

根据不同的调查方法,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采用访谈方法所采用的访谈提纲或访谈表格等,然后进行实地调查,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情况。

(四)资料汇总,分析研究。

在大量地全面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汇总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以一定的理论或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得出结论。

把调查研究的结果写成调查报告,这标志着调查研究的结束,但又是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调查报告的产生,就无法体现调查的目的,无法反映调查的结果,也不可能发挥调查报告所具有的指导作用。

教育调查报告

为此,利用暑假时间,我走访了家乡黑龙江省黑河市管辖的五县四乡,最近的乡距离黑河市区不过二十里,那里没有城市高楼林立的压抑,也没有马路上的喧嚣,是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

带着调查农村孩子受教育情况,问问他们现在的成绩和学习状况,今后的打算,他们自身能力素质与城市差距,教育设施等问题,我选择了关西村十个组中的两个组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10—20岁的年轻一代,主要以谈话或间接询问等方式进行了解,具体情况如下:

小学(10—13岁)47(人)。

初中(14—16岁)34(人)。

高中、职专及其他(17—21岁)34(人)。

对于小学生,我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简单的了解,比如:“上学累吗?”“想不想上学”“作业多不多”等问题,当问到将来想不想上大学等,结果有90%以上的孩子很想留学校里,他们根本没有城市里孩子的那么多课外习题,更不用去什么补习班,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而每个孩子都流露出对“成为大学生”的向往,家长们也有80%左右希望孩子们能接受高等教育,问其原因,无非是“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这些孩子年龄尚小,家长也尚未真正意义上考虑孩子的将来,只是简单的一种希望和憧憬罢了。

对于初中生,也只问他们“学校老师上课好不好”、“有没有搞素质教育”,“课外习题多不多”,“有没有能力考上高中”,“现有知识的广度、深度如何”,“课余都干什么及毕业后的打算”。50%的学生觉得,虽然老师上课讲时能听懂,但有时看书却看不懂;另一半同学甚至听课都有些吃力。对于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令人失望,只有十多个同学从电视上听说过有这回事。34名学生中只有三四个对四大名著有所了解,他们家中没有购买很多好书的经济实力,便互相交换着看或去老师家借书看。大部分同学读过的课外书只有小说。对于为什么不看名著的回答,有20%的同学反映“看不到”,而80%的学生竟说没意思、不喜欢。95%以上的同学平时不关心国家大事,对于世界局势则更无从说起。那他们平时都在干什么?在被调查者当中,有90%以上的学生回家要做家务、干农活,其中有一半的同学却并不是这样,听其他人讲,许多人都是地地道道的网虫,据调查,有些家长是“赌王”,天天都坐在牌桌上,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学会了,真是“无师自通”。其中竟有一位18岁的女孩,这是一个本该不倦汲取知识的年龄,可孩子们却走向与自己不相称的赌桌,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高中学历34人上高校继续就读14人。

毕业后打工14人。

已成家5人。

因身体状况欠佳辍学1人。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里的苦是经济上的贫穷,对于不能上学的孩子,应该重视;考上高校的学生,应该为其,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这样等他们不久学成归来又可以带动村里的发展,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这里的苦还有知识上的贫乏,学校老师是否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制定一个合理的课程计划,确定适中的授课难度,并且在课外给确实有困难的同学“开开小灶”。在城里各学校相继进行素质改革时,村里的老师是否也能加点儿紧,哪怕是赶末班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多听听新闻,多看些好书,应针对老师们的牺牲做出相应的报酬和补偿。

无力为困,无计为困,无智为困。困则穷,穷又困……,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

再困不能困家长,家长的教育对子女的学习,以及今后人生道路方向的选择上起了很大的作用。10—20岁的学生自觉性本来就不强,若家长再不加以正确引导,“任其自然”,那怎能奢求其“努力学习”呢?我认为应该对家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让其参与到教育行列中去,并为他们进行“教育交流”创造条件,使一部分家长“以教育为本”的想法为其他父母所接受。若能把牌桌上不良“竞争”转变为“看谁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

当前妇女教育工作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习**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20xx年年底,夏宝龙书记在宣讲十八大精神时强调,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和劳动者收入,是实现省委提出“四个翻一番”目标的必由之路。

为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和省市先后就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师资建设和校企合作等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进一步加快我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市人大常委会把职业教育调研列入20**年调研计划,组织专题调研小组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先后听取了市教育局、人力社保局、经信局有关情况汇报,召开了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和部分用工企业负责人座谈会,视察了部分中职学校。期间,还组织教育、财政、人力社保等部门负责人和中职学校校长赴先进地区考察职业教育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中职教育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每年都能够为高等院校和我市生产一线输送约20xx名左右的合格毕业生,中职毕业生现已成为我市实现“开放融合,创新实干,奋力实现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大跨越”的奋斗目标,和打造“科技智慧临安、生态宜居临安、文化活力临安、和谐幸福临安”的一支生力军。

总体来看,我市职业教育主要以打造区域特色为主,实行错位发展,服务当地。到目前为止,我市现有公办职业学校5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昌化职高、交口职高、教师进修学校职高部、电视中专(20**年停止招收新的全日制学生)。民办职业学校1所:金盾职高。部门办职业学校2所:技工学校和卫生进修学校。其中中职技校和昌化职高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是省一级重点技校。共有省级示范专业3个,分别是中职技校的工艺美术专业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昌化职高的机电应用专业。杭州市示范专业4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市级实训基地3个,市级优秀校外实习基地3个。在专业设置上,全市中职学校开设了机电、汽修、数控、机械加工、电子电工、烹饪、旅游、财会、电子商务、美术、学前教育、保安服务、护理、计算机、文秘等近20个专业。其中机电机械类专业学生占最大比重。

至20xx年底,临安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408人,其中专任教师386人,专业课教师17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28人,占专业课教师的75.3%。近年来,普职招生比例保持大体相当,中职教育共有在校学生5084人,我市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达到99%。

二、目前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我市职业教育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我市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青山湖科技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新型业态积极涌现等,职业教育仍是我市教育工作的薄弱领域,整体水平与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教育质量、办学规模、结构布局、办学效益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体来讲,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统筹发展力度还不够大。近几年,受传统思想观念、大学扩招和从众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社会上还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轻职重普、重学轻术的意识,政府统筹管理明显不足,职教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体制、机制支撑。表现在:一是在组织领导上,我市尚未成立由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和协调小组,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快速便捷的工作机制没有真正形成。二是在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上,扶持中职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到位。三是在管理体制上,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问题。如:教育局管理电大、职业高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及有关职业培训、社区教育,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技工学校、技能鉴定和有关职业培训,科协(农培办)又负责农村劳动力培训,卫生局管理卫校等等,没有形成大职教的管理体系。由于缺乏政府统筹和宏观管理,中职教育资源的整合、职教经费的统筹安排、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劳动就业准入制度落实等等一些重大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决策和协调。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目前我市中职学校数量过多,办学规模偏小,教育资源分散,专业设置重复,已经成为制约我市中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中职教育资源整合已迫在眉睫。

2.校企合作机制还未建立。职业教育说到底是就业教育,技术培训与经济、社会发展最贴近,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受市场制约并与劳动力市场变化密切相关。但从整体上看,我市中职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还不够紧密及时,中职教育的市场针对性还不强,服务能力和培训提升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门、学校、企业还未建立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仍然停留在学校通过自身资源去寻找企业、企业无奈去学校被动的短时合作模式。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信息、人才、技术、物资交流平台还没有建立,双向交流不通畅,导致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相脱节。同时,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因资金短缺建设滞后,实训设备落后,严重制约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难以胜任新技术条件下的现代企业需求,无法输送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发展要求的人才。校企合作办学“学校热、企业冷”。尽管《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加上有的企业用工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及技术工市场无序竞争,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市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没有专门的实习实训场地和经费,不太愿意将先进的设施设备供学生培训之用,所以就出现学校需建符合新技术标准的实训基地,但缺乏资金,而企业需要符合新技术标准的熟练工,但又不愿意拿出场地设备和提供适当的资金扶持,导致“两需两难”的尴尬局面。

3.队伍建设还相对比较滞后。目前,我市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我市职高有专任教师379人,其中文化课教师209人,专业课教师170人,专业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44.9%左右,低于杭州市提出的60%的要求,而技能型专业教师又恰恰是职业教育最迫切需要的。二是专业教师技能水平不高。大多专业教师是从文化课教师转型和近年对外招聘而来,“双师型”教师特别是高技能“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现行的教师人事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相对特殊的中职教育发展,事业编制身份的限制和年龄上的要求,使得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技工无法由企业向学校流动。另外,由于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本身就不足,一旦离岗培训就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计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培训,专业水平难以有明显的提高。

三、职业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

当前,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我们要牢牢抓住机遇,依托现有基础,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浙江省制定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我们提出新要求:到20**年,建立基本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质量、规模、结构、效益比较协调,达到基本现代化标准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2.临安经济转型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临安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为建设“四区”,加快实现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建设大跨越提供强大动力。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全面实施产业发展提升计划,集中扶持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工业“3+1”产业,做强科技服务、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软件与信息六大服务业产业,大力推进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腾笼换鸟,改造提升绿色照明、电线电缆、复合装饰材料、精密元器件、坚果食品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实施新一轮农业产业发展六大工程,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等。这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性人才。当前,我市技能人才总量缺口还比较大、结构不合理,“技工荒”已成为产业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可以说,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

3.群众自身发展对职业教育的依赖不断提高。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同样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支持。未来几年是我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将不断加速,新农村建设也将全面扎实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失业人员、外来进城务工农民,这些都需要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来提升技能水平。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也需要通过职业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即便是从事务农的农民也需要通过培训来掌握先进的机械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种养技术,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因此,职业教育的任务很重,发展空间很大。

四、意见和建议。

临安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为建设“四区”,加快实现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建设大跨越提供强大动力。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增强抓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统筹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情况和就业需求预测来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有关政策措施,为我市中职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成立临安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职业教育管理办公室,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工作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形成教育、人力社保、经信、财政等多部门联席例会制度。要统筹管理中职学历教育、成人技术培训,打破现有“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管理格局,建立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实行“职前、职后教育两轮驱动”的一体化管理,为中职教育发展创造体制优势。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加快发展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和中职教育在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的作用意义,广泛开展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技工人才和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引导群众正确认识职业教育,转变择业观念,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是要进一步优化职教布局。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走集团化办学之路是职教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目前我市职业教育条块分割、规模偏小、专业重复、多头培训的状况,进一步调整我市职业教育的学校布局,精简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以临安中职技校和昌化职高为基础整合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理由如下:

1.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全省以设区市为单位,到20**年基本完成中职教育专业结构阶段性调整任务,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中职教育专业发展新格局。到20**年,全省中职学校数量调整至350所左右,校均规模达到20xx人以上,逐步形成设区市市本级以专门化学校为主体、县(市、区)综合性学校与专门化学校相结合的格局。临安周边县市的职业教育都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如富阳整合成2所职业学校,淳安整合成1所职教中心,桐庐整合成2所职校,余杭临平职高和技工学校合并等。适时减少我市职业学校数量,优化组合职教资源,有利于促进我市职业教育转型升级。

2.临安生源数量不断下降:我市现有户籍人口53万余人,初中毕业生数已降至每年4000人左右,且逐年减少;按照普高招生比例约占55%,再加上每年近300人的外流生源计算,我市职高的生源每年大约只有1300人左右。如果职高数量过多,会导致每所职高都出现招生困难,更谈不上职业学校上规模上档次,且教学资源严重浪费。

3.临安狭长的地理区域特征:我市东西横跨100余公里,区域跨度大,经济发展各具特点。根据区域经济特点,保留2所职高,合理调整专业结构,既能满足百姓和学生就近入学的愿望,也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促使我市职业学校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

方案一:保持昌化职高的现有规模;做大中职技校,把交口职高、技工学校、电大中专部等整体并入中职技校,过渡时期暂时设立全日制教学部和培训部。

方案二:保持昌化职高的现有规模;建设职教中心,把中职技校、交口职高、技工学校、电大中专部等整体并入职教中心。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要调整公共财政的教育投入结构,提高教育经费支出中职业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为职教发展提供经费保障。要多渠道筹措职教经费,督促各类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成本费用,专项用于职工培训;调整农业、科技、扶贫经费和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结构,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统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和其它各类职业培训。要落实中职学校创建项目配套经费。以创建促发展是目前国家、省市各级部门推进中职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调动各校创建积极性,为临安中职教育快速发展搭建平台,对创建省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级实训基地、省级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等上级部门有建设经费和配套要求的项目,市财政应按照相应比例予以经费配套,实行专款专用。要统筹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和管理,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建模式,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集中财力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实训基地,不断满足我市中职学校学生实训和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的需要。另外,要及时化解职业学校的债务负担,助推职教事业在挖潜提质上取得更大成效。

四是要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继续完善我市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工作。专业结构调整根据“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和“做特、做精、做强”的要求,强化主体专业建设,大力扶持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相关的专业,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坚持“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做大做强中职技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工艺美术专业;昌化职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国石雕刻专业;交口职高烹饪专业等骨干和特色专业;积极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力度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专业,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中职教育专业发展新格局。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现有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教学、课程开发和学生管理能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教师工作评价体系。改进和完善专业课教师培训机制丰富教师培训模式,推进与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师徒结对、外出进修等途径培训的开展,增强培训的自主选择性。构建校企人力资源交流共享机制。通过政府引导、部门配合、行业支持、校企合作,建立专业教师进企业锻炼和企业优秀技术人员进课堂支教的工作机制,打造一支致力于培养企业适用人才的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同时,拓宽职校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健全社会“能工巧匠”和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机制,切实解决中职学校技能型教师短缺瓶颈问题。

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师。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父母要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是不可能单独把孩子教育成才。为充分了解我区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现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就社区居民家庭教育指导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进社区指导活动,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关注儿童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促使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本次参与调查150人,其中独生子女123人,家有二胎27人。就读状况:还未上学的孩子36人,占24%,上幼儿园26人,占17%,小学1-3年级29人,占19%,小学4-6年级15人,占10%,初中7-9年级11人,占7%,高中7人,占5%,大学13人,占9%,其他13人,占9%。居住方式:核心家庭(夫妻二人与子女)51人,占34%,三代同堂90人,占60%,隔代家庭(只有祖父母与孙辈)1人,占1%,单亲家庭4人,占3%,其他方式4人,占3%。经常抽空陪孩子玩或与孩子交流的家长119人,占79%,偶尔31人,占21%。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和孩子商量146人,占97%,打骂孩子4人,占3%。为人父母之前,接受过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和指导的有30人,占20%,未接受过的有120人,占80%。29%与孩子经常沟通,53%比较了解孩子,14%偶尔沟通,3%了解一些沟通非常少,1%基本不了解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困惑的问题,67%是教育方法错误,12%是教育观念陈旧,15%是教育能力匮乏,5%则是相关知识不了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18%关注健康安全,10%关注人际交往,1%注重学习成绩,71%则关注性格发展。

被调查人员中,对于社区将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活动,41%非常愿意参加,55%愿意参加,4%则无所谓。涉及的家庭教育内容,32%希望提供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与方法,75%想学习家庭教育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与其处理方法,23%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根据调查问卷,家长常为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操心,32%的家长担心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23%的孩子胆小自卑,意志不坚定,16%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为他人着想,15%的家长担心孩子不善与人交往。由此,76%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状态。在非智力因素方面,74%的家长侧重发展孩子的自信心,67%侧重发展独立性,46%侧重发展持久性,37%则侧重发展孩子的忍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由“重智”向“重德”转变,91%的家长认为孩子教育应该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47%的家长倾向给予孩子快乐的生活,对于学习读书技能和知识技能则相对较少,只占32%与43%。

周末或者节假日,53%的孩子会在家看电视,55%选择外出游玩,39%的孩子则会看书,而23%的孩子会帮父母做家务。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1.独生子女占优势,家庭教育失衡。目前独生子女在被调查人员占了很大比例,而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到太多的呵护与钟爱,家长往往用“情”替代了“理”。因此当今孩子“只知受爱,不知爱人”的思想非常严重;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学习怕吃苦,知难而退等现象习以为常。

2.隔代教育普遍存在,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据调查,60%的家庭为三代同堂,34%的家庭为核心家庭。当父母上班后,这些孩子的教育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有些年迈的祖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老人都会以溺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成长,只顾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至于教育问题,认为自然是父母的事,管不了也不会管。由此,“娇”气严重,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

3.父母和孩子缺乏交流,思想“代沟”严重。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身心发展还不是很健全,思想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还不成熟,特别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长期缺乏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对其正确引导的机会。有的家长表现为只关心学习成绩,其他的一概不问,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缺乏交流沟通的环境中,感受不到爱与关心,缺乏爱的安全感,容易形成自闭和自卑心理;而有的父母想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趁孩子不在时,乱翻孩子东西,偷看日记等。这种以爱、关心为借口不尊重孩子隐私权利的错误行为,必然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不仅容易引发矛盾冲突,而且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4.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家庭教育无从下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也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怎么教育,如何教育,仍是众多父母所困惑的。有些家长信奉棍棒教育,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有些家长则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

1.深化家庭文明建设,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各级妇联协调配合,发挥合力,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如微信、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宣传专栏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评选先进、树立典型,如从各乡镇(街道)选送“最美家庭”、“十佳母亲”、“十佳好儿女”等,征集好家风好家训,使辖区内的居民以优秀典型为榜样,引导广大市民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树立文明风尚。

区妇联也为辖区居民搭建教育平台,“幸福课堂进基层”自送课以来受到广大居民热烈欢迎。另外,区妇联与各乡镇(街道)妇联定期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亲子实践类活动,如“五彩夏令营”、“晒晒我的家庭幸福”、“全家总动员”家庭巧手大比拼、“美德在家庭”亲子绘本剧大赛、“为童心插上爱的翅膀”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3.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新北区妇联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家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抓好示范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对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加大对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培训的投入,保障家长学校的培训经费,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从而保证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4.建立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德育基地。各级妇联要加强社区电子阅览室、书画室等场所建设等,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可去之处。各村(社区)妇联提供场地和各方面的条件,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孩子搭桥铺路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垂范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家教知识,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作为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教育调查报告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在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调查资料显示,仅连云港市就产生了近16万的留守儿童,其中父母都在市外的0-14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52675人,祖辈照料的43188人,其它亲朋照料的8731人,无人照料的756人。部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突出,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家庭教育状况堪忧。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的"瓶颈"。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连云港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办好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学校。一些农村学校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培训。灌南县妇联举办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培训班。市妇联组织编写、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呵护青青草》农村留守儿童家长读本在农村免费发放,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二是搞好亲情交流活动。市妇联、市文明办举办暑期亲情快车,利用暑假让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的城市团聚,增强相互感情。市移动通讯公司、网上家长学校还利用电话、网络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情感,利用手机、网络平台,进行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三是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组织社会妈妈、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建立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四是搞好留守儿童学校和寄宿班,免除留守儿童的后顾之忧。五是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学校就读,使更多的留守儿童享受亲情的关怀。

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停留在生活照顾上,客观地说,留守儿童的家境并非一样,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有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高于农村家庭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家庭教育却是匮乏的。很多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教育,一些父母看看孩子的成绩单就算是一种关心,以至很多留守儿童有话无处讲,心情忧郁。二是留守儿童缺乏心理疏导,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亲情,对周围的亲友又缺少信任,很多留守儿童心理封闭,难以打开心扉。对父母的长期不在家,产生怨恨心结。在调查中,海州锦屏镇一留守儿童说:"我想妈妈,就因为我家中没有钱,妈妈远离我,我将来要去赚很多很多的钱,让妈妈永远陪伴在我身边。"一些留守儿童有厌学、离家外出打工的想法。三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观念陈旧,一些留守儿童由祖辈抚养,只负责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很少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方法滞后,特别是重男轻女、封闭保守思想严重地制约留守儿童的成长。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成了为留守儿童兴办的一件实事。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的流动人口儿童学校访问参观时说,"同在一个蓝天下,享受国家的教育和关怀".表达了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怀。其实留守儿童的父母除了思念之外,对留守儿童的最大担心是"别学坏了".这就是教育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显重要。其特点一是时代性。留守儿童作为新农村发展的预备力量,其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新农村建设。也许,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变贫困状态,但是培养一代有高素质的农村生力军,更具有不可低估的时代意义。放弃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就会延缓或推迟新农村建设。二是现实性。要把留守儿童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康心理的儿童,是当务之急。3000万留守儿童是占全国少年儿童十分之一的人群,教育好留守儿童能使3000万家庭充满幸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三是针对性。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着个性特征,如留守儿童相对缺少亲情,性格比较封闭,需要开展个案的研究,找出适合留守儿童教育特点的方法。四是特殊性。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他们是在改变农村面貌时,出现的阶段性问题。要解决短期的阵痛,就要对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制定有益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政策,如入学政策、户籍政策等。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要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温家宝总理说:"孩子经常见不到爸爸妈妈,这是现在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关爱是留守儿童家庭的主题。关爱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医疗、安全等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保障制度,使他们健康成长,也使外出打工父母无后顾之忧。应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外界环境。

要让留守儿童感触社会的温暖。一是让留守儿童有生活保障机制。让留守儿童吃饱穿暖。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将留守儿童的生活费放在学校或指定监护人手里,让留守儿童不为生活发愁。生活问题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一个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孩子,是很难把学习搞好的,也无法快乐健康地生活,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更无从说起。某留守儿童家境不好,外出打工的父母几个月都没有寄钱给孩子,迫使孩子偷窃,最终因盗窃电线而落下终生残废。

(二)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家长学校。

顾秀莲同志指出,教育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机制。她解释说,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家长素质要提高,现在我们全国妇联牵头成立了家长学校,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法律观念,科学基础知识,让他们寻求用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一是利用父母打工回乡或在父母打工的地方举办家长学校,让父母接受新理念、新方法、新经验,自觉地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二是办好监护人家长学校,监护人要系统学习家教方法,特别是接受新观念,用适合留守儿童特点的方法教育孩子。对于留守儿童的祖辈更要通过家长学校提高他们对孙辈教育的水平和责任感。三是要有一本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教材。由连云港市妇联编写、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呵护青青草—留守儿童家长读本》,是一本浅显易懂的教材,通过事例讲解了许多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对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搞好家庭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三)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心理课堂。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仅局限于生活的照顾,更应该体现内心世界的关怀。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开启,也需要向别人倾诉。由于监护人缺乏心理关怀,一些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自闭、交友早恋等问题,需要得到心理的疏导。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应该进行情感沟通,市妇联"四个一"做法,值得提倡。即打工父母每周要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打工父母每月给监护人、班主任打一次电话,打工父母每年至少回家一次。灌南县光明实验学校"留守儿童快乐家园"、新浦区开展社区老少亲子乐夏令营活动、海州区开闸爱心聊吧,都加强了家长和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一些学校还举办了心理课堂、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热线,这些做法都打开了留守儿童的心扉,让留守儿童活泼开朗起来。

(四)组织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志愿者队伍。

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完善一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队伍。这支队伍一是农村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老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五老"队伍。灌南县组织"五老"义务留守儿童辅导站,从生活、学习、思想、安全上关心留守儿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组织在校教师搞好代理家长工作,根据班级中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分片包干、定点到人。三是妇联组织社会妈妈为周边的留守儿童做好生活和安全上的照顾。四是组织假期回乡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队伍,为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和思想交流。

(五)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多彩生活。

活动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留守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是要继续搞好"亲情之旅"幸福快车活动,让更多的留守儿童通过假期探亲的方法,感受亲情和接受城市的信息,同时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二是要搞好留守儿童的信息服务活动,如为留守儿童开设亲情服务电话、在网上开设视频、开辟留守儿童对话专栏。开通留守儿童心理热线,让留守儿童在现代信息中体会到关怀。三是开展留守儿童读书征文活动、组织留守儿童流动书库、进行留守儿童网络短信、演讲、文娱、体育比赛,让留守儿童愉快地生活。四是让留守儿童感触农家生活,学会家务劳动,学会感恩。赣榆县沙河二小利用农家小院,让留守儿童了解更多的农家生活。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利用中秋节为五保户做月饼,都让留守儿童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六)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措施。

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措施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保障。一切有条件的地方,都应采取政策倾斜的方法制定有益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政策措施。一是方便入学政策。为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学提供方便,在城市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开办农民子弟学校,提供随时转学、就近入学的条件。二是开办寄读学校,住宿由政府提供补助,学校配备专职的生活教师。三是建立留守儿童健康保障制度,定期给留守儿童体检、实行看病统筹制度。四是开通留守儿童上学车,在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政府补贴的方法,为留守儿童提供交通安全车辆。五是提供免费活动场所。如提供免费书屋、免费观看影视片、免费进入电脑室、发放免费游园票、书券,还可为留守儿童进行劳动、生活知识培训,使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多元化。省、市妇联现开办的"儿童快乐家园"让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尽一项社会责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灿烂。

教育调查报告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澄西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和多次与教师、学生座谈的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6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32%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8%的中学生没有考虑。另外,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许多学生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考大学”意识的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高中生厌恶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教育调查报告

20xx年3月15日我很荣幸到三明华昌中学进行为期12周的教育实习,我所在的班级是高一(1)班,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学教学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老师请教,同时,在实习期间我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数学这门课而言的。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结果,谈谈对中学数学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数学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相关例题,以便上课时练习,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数学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数学这门课,认为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 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效果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数学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在调查中, 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数学。他们认为数学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没有特殊的用处。那是因为许多学生不明白学习数学的用处,而且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数学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能锻炼思维灵活性。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

调查中,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 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数学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课文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图片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课文,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接受。

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 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教育调查报告

作为人师,我兢兢业业,倍感骄傲;我付出了很多,收获了更多。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金渠中学体育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的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和平中学体育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体育教育的情况。

学校创建于1960年,校园占地面积32786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教职工81人,在校学生712人。1995年“普九”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学校进行了扩建和改造。如今的金渠中学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建筑清雅,环境优美,部室完备,内设充实,结构健全,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先进,现代化气息浓厚。

近年来,学校秉承“明道重志、育材达德、隆师亲友、自强不息”的育人传统,坚持“以人为本,德法兼治”的管理理念,围绕创办优质教育、精品教育、人民满意教育的奋斗目标,本着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原则,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施“强师兴教、质量立校”工程,狠抓教育科研、教师培养,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以规范汉字书写、蛋奶工程实践教育、经典诵读活动三大实践活动为载体,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档次,努力打造有特色的学校,培养有思想的教师,造就有个性的学生。不断完善管理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创新办学思路,为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级“示范家长学校”和市级“文明校园”、“绿色学校”、“平安校园”、县级“教育科研强校”、“体育教学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连年被评为县局“双线”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学校的管理经验先后被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和眉县电视台专题报道。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体育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强度大的内容,以便学生达到运动量,达到有运动负荷的目的。调查中有的体育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体育锻炼不是很重视,尤其是田径类,认为体育锻炼跟学习成绩没有多大的影响,和其他身体素质好的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体育锻炼辛苦,就算坚持一段时间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练力量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练的。因此上课要多样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体育可的兴趣,特别是多做游戏代替枯燥的素质训练,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刻苦训练才能出成绩,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新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该地区也较难普遍使用,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中考体育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短跑和弹跳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就是跑和跳,而且学生对跑和跳简单容易成绩比较容易上去。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重复的跑、跳,然后在原地做辅助练习,很少有老师采用游戏的教学手法,多是位移的跑跳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提高体育成绩。而技巧教学则相对薄弱,只注重跑跳,而对学生的兴趣不太注重。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活跃。老师说本校的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控制能力较差,游戏的应用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体育课的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体育不感兴趣,不想上体育课。他们认为体育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上,以前上体育可放羊式,到现在的专门训练,心态上还没有完全接受,只是应付中考体育。学生对游戏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游戏过量,造成运动量上不去。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游戏方法太土,因此影响了对体育积极性。

调查中,学生希望体育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体育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努力去训练。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有的学生说上体育课就训练没有其他知识学到的,只是训练跑跳的内容,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体育兴趣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劳逸结合,不单单局限于体育成绩。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体育课开心而又有运动量的体育课,体育老师不爱大声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体育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另外,有部分学生表示,对体育考试的内容难以理解。我觉得体育考试无非就是体现一个人的身体素质了。

该校放学时间为5点20分,6点50分又要上课,由于较晚,学生没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大多数学生回去就冲凉和吃饭,然后回教室上课,这也是造成体育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喜爱的项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体育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篮球赛之类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做游戏、创新的教学,而不仅仅是跑跳上的枯燥运动。多说关于体育的名人故事已经具有教育性的例子。

二、正确对待学生的兴趣,添加多点的体育设备让学生除身体素质外,多练技巧性的运动,培养学生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能通过体育的教学使学生应用到生活当中。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体育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认真练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习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体育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