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专业19篇)

时间:2023-11-14 06:36:42 作者:飞雪 四世同堂读后感(专业19篇)

读后感是阅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灵的收获和体验的一种表达形式。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四世同堂读后感

区区一个小羊圈胡同,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却映射了那个年代全中国各色类型的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有年过七旬只求享受清净过消停日子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良好教育、有思想有抱负,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朴的不屈服谄媚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卖国的,最终遭到恶报的大赤包、祁瑞丰……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但最终经历了这么多震惊、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此书中由显突出的一类人,便是汉奸。老舍先生对于汉奸的描写,真可谓是入木三分。他们让人读后深恶痛绝,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他们因诶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存在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为冠所长,仍一直坚信日本人一定会就她出去,一直做着风光无限的梦,致死还保留着西太后的气焰,最后惨死在狱中。冠晓荷,我一直觉得他对日本人着了魔,无论何时何地,他对日本人永远是毕恭毕敬,鞠大于九十度的躬,对他们笑脸相迎。他对日本人就像当初臣民暴君,就连提起都会心惊肉跳。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就连日本官兵调查他时,都称之为“百分百良民”。蓝东阳在烧得说胡话的时候,都在喊“万岁”,日本人夸他是个最最忠于的中国人。甚至医生都将他全身的x光片带回国,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肉体能这样善于谄媚与效忠。

还有祁瑞丰、胖菊子,这些都是中国的败类啊!而当我读到他们最后的惨状时,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当中国没有被侵略的时候,他们无权无势。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国、俘虏中国。他们知道只有凭借汉奸的贪婪以及中国腐朽的思想才能达到目的。这样便给了汉奸们升官发财的机会,而汉奸们又意识到了是日本人给他们带来了钱与权,理所当然他们更加拥护日本人,而还没得到这些的,便会更使劲各种手段去讨好日本人,这便成就了中国汉奸前赴后继的情况。汉奸们对利益的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们直接通向死亡。

然而,老舍在小说中并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八年抗战,终于胜利了,小羊圈胡同的人们仿佛从地狱里走出一般迎接这一天,然而就在胜利的这一天,祁老人的重孙女小妞子却因为始终不肯吃日本人发的混合面而饿死了。小羊圈胡同的人们想到了胡同里还住着一户日本人,“找她说理去”,祁老人抱着重孙女和众人一起去找那个日本老太太。然而,日本老太太儿子被征入军中战死,儿媳妇被抓去当了慰安妇不知下落,她也是战争受害者,她对中国人民充满了同情,此时她也正想把日本投降这一喜讯告诉胡同里的中国人,他们在胡同里相遇了,祁老人不假思索就高声喊起来:“站住,你来看,来看看”!他把妞子那瘦的皮包骨的小尸体高高举起,小羊圈胡同的人们看到日本人怒火万丈,想吐唾沫,想大打出手,老太波坦然温顺地低下了头,这时候祁老人的大孙子瑞宣站出来,他向大家解释:“她是咱们的朋友”,这是一句多么振聋发聩的话啊!这一句话把日本人民和日本军国主义划分得清清楚楚,人民的心是相通的。难怪丰岛与志雄先生说:“《四世同堂》是全日本人必读的书。”《四世同堂》在日本被当做战争反省教科书来看待,看来绝非偶然。

终究是胜利了。尽管看似毫无英雄气概的人最终是胜利了。谈们经受了最冷酷最严峻的摧残和折磨,没有跪下,没有死绝,他们高傲的站和挣扎着,宁死不屈的反抗着。小崔,孙七,小文夫妇,尤桐芳,妞子……他们死得光荣,死得悲壮,死的高大!

“民族,带着鞭痕,悲壮的生存着。

国家,带着创伤,骄傲地屹立着。

人民,带着鲜血,顽强地站立着。

正义,他带着庄严,神圣和人道,光荣的战胜了邪恶,侵略和野蛮。”

《四世同堂》,每个中国人都该读一读!

四世同堂读后感

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一口气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无悔这近乎不眠不休的一日一夜。

老舍先生是我非常欣赏的中国作家,之前也不过看过他的话剧茶馆和几个短篇,‘马裤先生’、‘抱孙’、‘眼镜’ ... 他那不着痕迹的幽默让我彻底折服,他笔下的人物仿若一幅幅漫画肖像,看似夸张滑稽,可是琢磨之下却又发现如此神似。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许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产物,可是却也会一代代遗传到今天的我们身上;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塑造了中华民族这一特殊的民族,在先生的笔下,总会看到活生生的自己,让人掩卷深思......

花了几个星期,断断续续读完了《四世同堂》。老舍真是个北京人,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写出神韵来了。说看这书能激发出什么爱国热情是假的,我就是觉得做人要有做人的准则。

北平沦陷了,日子还要过,大家都死了不是就怎么怎么好,死也是为了活。我开始就奇怪,为什么逃出去就是好的,留下来的就是懦弱无能。在我看来,乱世中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能够保全自身、保全家人,还能为别人多少也做些贡献,也是一种抗争。而且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容易做到的,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毕竟,绝大部分人心里都有善良,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到最后,连瑞宣也想通了,不象以前那么矛盾了。

我说,小说写得残酷。我以为像尤桐芳心地善良,又有勇气,必会有一番作为。结果呢,就稀里糊涂地被钱诗人炸死在台上了。什么都没能做,心中怀着那么大的仇恨,什么都没做成,还不是让日本人害死的,是让大家最最敬重的钱诗人。大家说钱诗人是导师,太言过其实了。他做那些事,有多少是为了爱国,又有多少是因为仇恨。如果他没有钱仲石那么个儿子,没有冠晓荷那么个邻居,谁知道他会不会像牛教授那样啊。因为国仇家恨把他逼到了那个份上,任何人都会去反抗、去斗争。老舍也没想把他写成完人,他为了报仇害死了无辜的人,日后也必要为此而忏悔。

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人品质低劣是罪有应得。而像冠晓荷和祁瑞丰,老舍简直都不愿意去批判他们,只说他们是无聊。他们是北京文化的极端产物,下场可算是滑稽。一心做汉奸、做特务、做日本人的走狗,最后还是叫日本人给弄死了。北京人的性格,在太平岁月是最好的,对谁都那么客气有礼。可是到了战争年代,却只懂得忍,逆来顺受、不敢反抗。

我不是不喜欢钱诗人,我对他就没什么感觉。但我喜欢他的一句话,大意是:到什么时候都不许灰心,因为一个人要是灰了心,就只能看到别人的不好,而看不到自己的堕落了。什么时候都要怀着希望,不能绝望。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就是要有待后生的信念。信心也是一种美德。

磕磕绊绊读完了《四世同堂》,如果我说自己被激起了什么爱国主义热情那是假的。我看了太多东西,我没办法恨,我只觉得他们可怜,只觉得悲伤。最让我难过的是书以外的东西——老舍本人。他有多么爱他的北平,仿佛那里每一条河都是他的血脉,每一掊土都是他的身体,每一阵风吹都是他的呼吸。我知道他是真恨,他写道日本人怎样糟蹋北平,汉奸怎样无耻,他恨得咬牙切齿。

他一时温柔地回忆起北平的种种传统和小买卖,一时痛心地描述北平的萧条,一时冷笑讽刺着日本人的恶劣,一时又陷在瑞宣式的矛盾里无法自拔。老舍就是所有人物的集合。是祁老人的圆熟温和,是天佑的老实沉默,是瑞宣的儒雅挣扎,是钱诗人的铮铮铁骨。一种文化到了熟烂的地步,人们就会陷入一种无法言说的分裂。北平太熟了。老舍骂的是外敌,恨的是外敌。即便对于汉奸,他不过说他们“无聊”。他费尽苦心给小说安排了一个尚为和美的结局——他仍是爱,爱北平,爱北平的老百姓。他也相信自己这份爱,他想如果没有日本,北平人就会和和美美地过下去,祁家就会一代一代,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谁曾想,他就是被他所深爱的北平推向了绝路。那天老舍被打得皮开肉绽之后,已经站不起来,有人怕他当场被打死,就把他拖到附近一个派出所。几个红卫兵听说他是“反革命”,马上又进屋你踢一脚,他踹几下。我知道消息已经是晚上了,到派出所把他扶回了家。第二天,听说我离家不久,老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拿上一本《毛主席诗词》就出去了。走到院里,他见4岁的小孙女在那里玩,还把小孙女叫到面前,拉着孩子的小手说:“跟爷爷说再见。”老舍出门后,就一直往北走,走到太平湖(此湖今已不存,改建成地铁停车场)边,坐在那里读起了《毛主席诗词》。整整读了一天,天黑以后,他头朝下、脚朝上投进了那一汪平静的湖水。

四世同堂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四世同堂,全书是围绕着小羊圈内生活的祁家、钱家、冠家在日本人入侵北京时所做的一切。

老舍详细描述了祁家4代人的经历。通过祁老人、瑞丰、瑞宣、韵梅、钱诗人、小文夫妇、李四爷、常二爷、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娣、冠晓春以及蓝东阳等等数个有血有肉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

表现出来了在战火纷飞,民族存亡之际,真善美和假恶丑之间的斗争。当你阅读这本书,是你仿佛置身于那令人哀痛的时代。其中我最喜欢的角色瑞宣,他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既想“尽孝”又想“尽忠”,在他身上体现传统家庭观念和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是非常强烈的,但,还好,最终还是从矛盾、苦闷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我最敬佩而又心痛的角色是钱诗人,我始终忘不掉最开始描述钱诗人时,钱诗人的形象,尤其是那一口结实整齐的牙。可在钱诗人经历了敌人严刑拷打之后,他满口牙都被拔光。我不能想象他有多疼,但是看见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经历的此般事件后,我无法掩盖我心中的痛惜。这仅仅是北京城里一个小胡同里发生的事,却是中国千千万万人在那个年代里的缩影。

《四世同堂》读后感

书里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小羊圈胡同中人物的遭遇。黑白颠倒,暗无天日的世界也体现出了当事人的懦弱。在作者笔下,格外真实。那一幕幕的场景,一次次生离死别都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代表北平的广大平民百姓。

在那样的世道下,忠厚老实的人被逼跳河,善良的人被残忍x害。单纯的无辜少女一步步走下没落,可狡猾奸诈的小人却能一步步走向辉煌。

八年,有无数无辜的人丧生,他们祈求光明,希望未来能够还他们一个公道!

一个个汉奸都心甘情愿为日本人服务,当中国城池沦陷后非但没有因此伤心,反而阻止人们游行庆祝。他们的死不但没有让人感到悲痛,反而让人觉得悲哀惋惜。

一个个生命因受不了日本人的欺压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曾经拳打汉奸痛恨汉奸的金三爷,因为日本人带来的好生意而感激,甚至出卖了钱默吟,成为了以前他最痛恨的汉奸;年轻貌美的招娣,堕落成一个出卖肉体的女人,却还引以为荣,不禁让人惋惜。

一想到这,我就想起了以前的我。那时候的我,很不自信,认为自己没有闪光点,没有人会注意到我。但是我慢慢的用一些时间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我开始发扬自己的优点:领操员比赛,跳舞比赛,钢琴比赛,联欢会表演节目……我用微笑面对所有人,向所有人展示着自己,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不仅佩服那些能在困难中坚持下来,不被金钱和权力所诱惑的人,为中国争光!也让我更深刻地体回到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真正意义。

我慢慢地睁开眼睛,那一幕幕在我眼前就想放电影一样,让我回味无穷。

《四世同堂》读后感

读完《四世同堂》,有一种释放感,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问:为什么中国人那么逆来顺受呢?为什么中国当时仅在短短半年内就沦陷了大半个?答案还是在这个封建社会制度上。三皇五帝,加上旧社会的黑暗腐败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老百姓。

他们胆小的只求自己平安,对国事漠不关心,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愚昧无知,但是我们能去怪他们吗?为什么鲁迅先生那么喜爱青年?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喜爱接受新事物,求进步,反传统,想改造社会,有自己的是非观,不会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比如老三瑞全。日侵略者占领了北平,征服了大半个中国,却永远征服不了中国心。他们找来了一群汉奸走狗,去散播什么“中日亲善”的鬼话,更加深了老百姓对侵略者的厌恶。我想在这里说,中国不会亡,只要有一个有胆魄、有知识、又爱国的人,中国就永远不会亡,不会被征服!北平就是个例子。虽然它被占领了,但是还有像钱先生、祈瑞宣和瑞全这样的爱国者在,他们是属于中国的,只要他们在,中国的脊梁就不会弯!

只要有一个人站起来了,就有千千万万个人站起来了;只要千千万万个人站起来了,中国就站起来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疯狂地杀了许多人,还企图美化他们的战争,消灭他们的罪证,殊不知,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活生生的证据。他们杀不尽所有的中国人,只会引来更多的仇恨!看看汉奸的下场吧,大赤包在狱监狱里得精神病而死,冠晓荷被活埋,瑞丰被特工打死,蓝东阳被核弹炸死。这就是出卖中国的下场!

最后抗战胜利了,中国人民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推翻了旧社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一个充满了理想与实干的中国!如果说旧中国是一个垂死的老人,已日薄西山,那新中国就是一个充满朝气的青年,如日中天。中国,从有记载开始,历经过十余个朝代,几千次饥荒,大大小小几万次战争,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看看过去,为什么中国会落魄到如此地步,因为守旧的制度,千年不变的、一潭死水的“思想”。人家在那里大闹工业大革命的时候,中国在干什么?人家推翻了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时候,中国又在干什么?永远在沉睡!所幸,现在终于醒了,为时还不晚!

如今的中国已逐步奔向小康,前途一片光明!中国的未来,将更好!

《四世同堂》读后感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共分为三部——惶惑、偷生、饥荒。故事发生在七七事变到抗战胜利这八年之间,讲述了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侵华日军的铁蹄践踏着古老的北京城,小羊圈胡同的十几户人家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这些普通的中国人,一夜之间被迫进入了一个梦魇般的世界。小羊圈胡同的人们或抗争,或被出卖,或苟且偷生,或被屠杀……这条胡同发生的一切,成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缩影,《四世同堂》展示了一部平民百姓的抗战史。

老舍在小说里总会用大段大段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民俗风情画。

如中秋节:“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送礼了。街上的`店铺用各色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个新娘子。”中秋节即将来临的北平是热闹的、华丽的、艳丽的。“以花为粮的丰台开始一挑一挑地往城里运送齐苞大的秋菊……良乡肥大的栗子、高粱红的河蟹、只有北平人才叫得出名字的水果、身插彩旗的兔儿爷……”北平的中秋节是由酒、月饼、鲜花、水果、工艺品等集会于一体的民俗节日,是亲朋好友走动、联络感情的好机会。

如祝寿:祁老太爷的愿望就是能够过上四世同堂、岁月静好的生活。只要是过寿,必定把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请来,做上几桌很体面的酒席。

如庆生:有新生儿出生了,像祁老太爷这样的寿星探望,可以给孩子添福添寿,左邻右舍也必定要拿一些红鸡蛋、新衣裳之类的礼物去探望、恭贺。

但是,所有的这些,在日本人进城之后全变了,中秋节不再热闹繁华,祁老太爷给小曾孙买兔儿爷是反复思量,一选再选,最后选了个小的兔儿爷;生日那天,城门都关了,亲戚们都进不了城,只有常二爷来贺喜,家里准备的寿宴也只是简单的酒菜;人们拿不出礼物给新生儿贺喜,由开始听到新生儿生命啼哭的喜悦变成了静默的羞愧,最后是李大妈找了五个鸡蛋,让马老太感动得无以言表,因为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凭着领粮证领“共和面”过日子的平民百姓能有五个鸡蛋是多么奢侈的啊!

老舍用他那充满京味的语言,一面向我们描绘了老北京悠久的民俗文化和平民百姓的善良淳朴,一面又无情地讲述了这一切的美好被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的残酷。

四世同堂读后感

老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很多,除了骆驼祥子,就是《四世同堂》了,这部小说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遇到困难时应当勇敢的站起来,遇到外地时应当奋起反抗,而不是顺从,否则就是自掘坟墓。在我们国家遭遇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和欺负是,很多老百姓为了得到一时的利益就放弃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让更多的同胞遭受困难,这些人必将受到人民的唾骂!

故事讲述了北京沦陷区里祁家、钱家、冠家等各阶层普通人为了生存而做出的不一样选择,祁家人和钱家人对日本人十分痛恨,钱家二少爷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而冠家人去出卖自我的同胞,从日本人手中获得好处,当胡同里所有的老百姓都艰难的生活着时,冠家却因为勾结日本人生活的有滋有味。之后的钱家人为了报仇去和日本人周旋,进行了反抗。

在书中,我们看到冠家人一开始讨好日本人,做出了禽兽不如的事情,而之后对日本人没有利用价值了,变被日本人无情的抛弃和迫害,他们种下的恶因也所以收获了恶果。可见,对待敌人,我们应当团结一致,哪怕是做出些牺牲,也不能改变自我的意志,这是民族存亡的精神信仰。

在日本侵华的时候,个人与国家命运的选择摆在了所有人面前,而此时,国难当头,却仍然有很多意志力不坚定的人为了个人利益出卖民主和国家,为敌人做事,这是我们国家的耻辱!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向我们展示了面临外辱的时候,哪些人能够坚定信念,不忘国耻,哪些人会出卖同胞,卖国求荣,这些汉奸必将遭受惩罚!

四世同堂读后感

老舍在北平陷落、抗日战争的巨大压力下,能写出这样一部鸿篇巨著,叫我钦佩不已。小说围绕着一个名叫“小羊圈”的胡同展开故事。战争的硝烟早已在中国荡然无存,但从他的文字中,我却认识到了曾经倍受折磨的中国,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平民百姓,还有只为自身利益而遭到报应的卖国贼。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老舍也常用带着讽刺意味的语言,批判“刁民”。虽说书中有许多“意难平”,但结尾总是好的——抗战胜利。

“园内的灯光照到大槐上,大槐的绿色又折倒她的白绸袍上,给袍子轻染上一点灰暗,像用铅笔轻轻擦上的阴影。”老舍细节的描写,让读者的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夜晚寂静,柔和的画面。有影子,但不直接写出来,而是比作铅笔擦出来阴影,更是增添了艺术性,有一种优雅,轻盈的感觉。

“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这是中秋节前后的北平,热闹的、富饶的北平。看到“清香甜脆”,我已经垂涎三尺;看到海棠木瓜,仿佛空气中已经飘散着香甜味;再看到“枕形西瓜”,猜测它一定和枕头一样,又大又方。老舍文字的魅力是,仅凭描写就能勾勒出你的想象——各式瓜果,五颜六色,琳琅满目。

“天上已有了星,很小很远,在那还未尽失去蓝色的天上极轻微的眨着眼。”天渐渐地黑,送葬的一行人却迟迟未归,主人公瑞宣在门口张望着。天空仅剩的蓝色,以及“很小很远”的星星,仿佛微弱的希望,是瑞宣,也是北平的。星星“极轻微的眨着眼”,读起来是俏皮的,却也暗含着无力,像极了被日本欺辱的北平人。

“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地在摇曳,起风了。”以一句话作为文章结尾,有意犹未尽之感,也引发了我的联想。“起风了”,也许北平的风吹过,带走了凋零的枯叶,拂去了人们心上的惆怅,苟且偷生的人也随风而去,小羊圈重新焕发出它顽强的生命力。

“乱世出英雄”,在我眼里自然是指钱默吟钱先生了。钱先生是个诗人,从不惹事生非。可儿子撞死了一车日本人,专讨好日本人的冠晓荷,告发钱先生并让他入了狱,受尽毒刑,他有骨气,坚决不出卖别人。期间,儿子和老婆也相继去世。小羊圈里的人都以为他已死在狱中。他却出来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钱先生即使奄奄一息,依然去找冠晓荷,宣告自己活着。邻居们扶着他,撞进冠家的门,那些寻欢作乐的冠家人倒吓了一大跳。钱先生靠着特有的智慧,骨气和果敢,活到最后。我敬重他永远不会退缩的意志,出生入死,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信念,骨子里刻着中国人的魂。

合上厚厚的《四世同堂》,我只想告诉自己:无论什么时候,不要依赖依附于他人,万事唯有靠自己努力,而最重要的是——活着就一定要有骨气。

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籍,没日没夜的看了几天,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我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这本书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在日寇铁蹄下,那黑白颠倒,暗无天日的世界。当时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们的惶惑与软弱,民族的精神与气节……在作者的笔下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书中,老舍先生用一个个形象的词汇生动的描述着每一位主人公,这些词汇不仅能描绘出不人物颇具特点的相貌,更能准确的勾勒出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

老舍一生经历了两次重大战争的洗礼,一次是八国联军侵华,那时他才一岁多,没有什么记忆,但父亲在战争中的惨死和妈妈常讲述那场战争的往事,战争的残酷已在老舍记忆中埋下了深根;二是他亲身经历的抗日战争,无法抹灭的记忆又呈现在眼前,这使他对战争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情愫。

老舍先生并没有用十分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述,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透过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老舍先生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杯具。人们一向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就是要有待后生的信念。信心也是一种美德。

我慢慢吁了一口气,轻轻合上书的最后一页,背负着历史的厚重,仿佛自我正置身于这个颠倒是非,硝烟弥漫的北平……。

《四世同堂》读后感

我是用了不出一个星期读完的,虽然这本书真的'长,却非但没有冗余质感,读到结尾竟有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感,这是唯一一部名著给我比网络小说还好看,还畅快的书。

这本书的任务形象的塑造尤为成功,每一个人名,背后都像有一个活生生的人,各个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转场自然,人物也十分熟悉,根本没有不认识,陌生的情况,闭上眼睛,肯恩个并不能想象处样子,但性情是那么鲜明,每一个人都不能代替,每一个人又那么普通。

这无疑让人感到真实,读完之后,真的让人有在胡同中住了好几年的感觉。

作者的语言有鲜明特色,是正宗的白话文,非但不让人有粗俗之感,在嬉笑怒骂的笔调中,又带着对人类的温情。

在《四世同堂》中的坏人,做的那么丧尽天良的事情,却不得不让人感到可怜,那是愚蠢的可怜。在每一个汉奸家庭中,都有战士,在一个四世同堂的老实家庭中,也处理一个汉奸,每一个汉奸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都有可怜可恨之处。

书中的北平,又可爱之处,又可怜之处,《四世同堂》甚至可以比拟一本地方志,可说从各行各业各阶层描写了日伪统治下的北平,再从人物的各个事件中描写北平的人和事。那些庆祝广州失陷的游行,哪些舞台上的粉戏,日本发的混合面,街头的消毒。

结尾的突然,当然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也释然了,这是从地下组织反抗日本的行动结束来着,多么美好的结束。《四世同堂》真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

四世同堂读后感

随着整本书临近尾声,心中不禁感叹人的本性在经历那样一个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练后,展现得如此真实,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同心态的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但最终,经历了这么多震惊、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写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齿、紧缩双眉,但使我钦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通过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老舍先生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

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冠所长,仍一直相信日本人一定会就她出去,一直做着风光无限的梦,但梦终究还是梦,最后她还是惨死在狱中。冠晓荷,我一直觉得他对日本人照了魔,无论何时何地,他对他们永远是必恭必敬,鞠大于九十度的腰,对他们笑脸相应,他对日本人就像当初臣民对皇帝,就连提起都会心惊肉跳。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就连日本官宾查他档案的时候,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祁瑞丰,蓝东洋,胖菊,这些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而当我读到几位汉奸的惨状后,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的边缘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当中国没有被侵略的时候,他们无权无势,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国,俘虏中国,他们知道只有凭借汉奸的贪婪以及中国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达到目的。这样便给了汉奸们升官发财的机会,而汉奸们又意识到了是日本人给他们带来了钱与权,理所当然他们更加拥护日本人,而还没得到这些的,便更会使劲各种手段去讨好日本人,这样便奠定了中国汉奸前赴后继的情况。“君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汉奸们对利益的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们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其实不仅是汉奸,当今社会那些腐败官员都是对自身的放纵,仅一“贪”字,便可至人于死地!

钱与权对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老舍在揭示当时一些人性的堕落的同时,也反思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会被日本欺辱?作者把问题的根源指向了中国古老的家族文化。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而这个堡垒却容纳了包括等级观念、宗法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家族文化的诸多内容。祁老人、韵梅他们都是受这种观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虽然是个博士,但在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会受之波及,这应该就是他后来一直生活在自责与痛苦之中的原因吧!四世同堂是传统中国人的家族理想。

《四世同堂》读后感

祁家老大和老二,瑞宣和瑞丰,他们一样:生活在祁家,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但他们也很不同。瑞宣愿意全心全意去为别人着想,尽力帮助身边的人;而瑞丰,更多的是去巴结有势力,有前途的冠家,图的是地位与财富。瑞宣拥有祁家祖传的纯朴,那么瑞丰更多的就和冠家一样,名利与地位,虚伪,不为别人着想,只想着让自己更加厉害。

这是兄弟,也不是真正的兄弟,他们还会是兄弟吗?

《四世同堂》读后感

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品一杯茶,沁人心脾,口中留存着淡淡的幽香;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听一首音乐,曲调歌词,依旧在耳边萦绕;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看一副美画,虽然只是短暂的瞬间,却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永恒的美丽。一本好的书籍,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滋润我们的心灵。

前段时间我在空闲的时间阅读了老舍的《四世同堂》这本书籍,这本书籍很长,从最初看时到最后看完将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一直沉浸在老舍为我塑造的那个世界,仿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旁观了世界的沧海桑田、变化多端,与书中的人物共同历经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当阅读完书籍中的最后一句话,故事戛然而止,心中却依旧萦绕着众多的感叹。

《四世同堂》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主要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在日本的侵略下,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和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通过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作者真实的为我们表露了在战争期间中国的社会现状,再现了那段满目疮痍的历史。

阅读这本书籍时其中的汉奸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那个前途一片黑暗、黑白颠倒的世界,很多人物在权势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自己的祖国,为日本人做事,例如曾经拳打汉奸的金三爷,最后却因为日本人带来的生意好转而对他们心生感激,甚至还出卖了钱默吟先生,这前后之间的转变,令人唏嘘感慨,在利益面前,似乎一切都是脆弱的。然而我认为总有一些东西比生命还重要,那就是祖国,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不能丧失自己的气节、不能背弃自己的祖国,因为国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和平幸福。

结局的一句“起风了”,虽然故事戛然而止,然而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时间永远不会停止,我们的国家也终于一步步历经了那些坎坷挫折,从沉睡中苏醒,变得繁荣富强。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风雨之后便是晴天,黑暗之后将是黎明,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满怀希望,相信正义和光明总会到来。

成语酸甜苦辣:指各种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境遇。如:《鹖冠子·环流五》:“阴阳不同气,然其为和同也;酸咸甘苦之味相反,然其为善均也。”又如: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搅和在一起,索性任情地倾吐。(叶圣陶《微波》)。

四世同堂读后感

我是一个常看书的人。在我的书架上,摆满了很多小说、著作,它们伴随着我的成长,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快乐。书,是我能随意涂写的天堂。

人皆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我呢,最喜欢的书,就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了。

相信很多同学也读过这《四世同堂》,书里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北京城,当时的北京是叫“北平”的,日本人侵占了北京城,故事从北平小羊圈胡同一户姓祁的人家开始,以及胡同里的钱家、冠家等等发生的故事。在故事里,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祁家祁瑞全、钱家二少爷,也有甘当日本侵略者走狗汉奸的冠家冠晓荷,还有性格耿直的常二爷、胆小怕事的祁老人、用心良苦的白巡长,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小羊圈胡同里,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命运……但可惜当时北平城在日本侵略者的黑暗恐怖统治下,它们折磨中国老百姓,三天两头地不是关城门,就是禁街,老百姓们生活非常困难,吃不饱穿不暖,连冬天烧暖气的.煤都没有了。于是就有了反抗压迫,勤劳、聪明的中国人最终打败了日本人,赶跑了侵略者。

读完了《四世同堂》,我被老舍先生笔下写的精彩故事深深吸引。抗日战争时期,当时那种国破家亡的凄凉、悲惨和对日本侵略者的可恨、可耻。老舍先生用自己的笔变成了“机关枪”,向不知羞耻的日本侵略者“扫射”。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亡国的耻辱,亡国的悲哀!老舍先生的笔尖让我明白了,国家不能落后,落后了就要被挨打,做亡国奴,任人宰割,一点尊严都没有。读后感·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欺负中国。同时我也深深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每个人都幸福地生活着,不会再出现故事里那种饥寒交迫的情景。

老舍先生在文末写祁老三带着成功的光荣归乡时,也写出了瑞全衣锦还乡的变化:可是,他说不出话来。身旁的老三,他觉得,已不是他的弟弟,而是一种象征什么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革命的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

《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于1944年初开始创作。全书包括《惶惑》《偷生》和《饥荒》三部,是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沦陷后的北平为背景,通过住在西城一条偏僻的小胡同中的一些普通市民家庭的不幸遭遇和兴衰沉浮,描绘了日伪统治下北平社会的广阔画面和北平人民痛苦、屈辱、悲惨的生活情景,歌颂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勇敢的抗争精神,鞭笞了日寇的凶残和汉奸走狗们的罪恶,同时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像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沉浮,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事态。《四世同堂》,塑造了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人物形象,以及另外住在小羊圈胡同的人家。北平沦陷后,小羊圈胡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心理的变化。老舍先生通过小羊圈一群人的性格,生活,心态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沦陷后整个北平人的动态过程。

一个中国式的四世同堂,也是当时中国人既传统又在变化中的写照。祁老人是代表着清朝人的,天佑太太是代表着清朝与民国之间的,她还保留着一些老的规矩,可是也挡不住新的事情的兴起。瑞宣纯粹是民国人的,他与祖父虽只相差四十年,而在思想上却相隔有一两世纪。在日寇的统治下,瑞宣宁可冒着风险在夜晚走十几里路,去友人家听南京的广播。“南京的声音教他心中温暖,不管消息好坏,只要是中央电台播放的,都使他相信国家不但没有灭亡,而且是没有忘了他这个国民——国家的语声就在他的耳边!”,“南京的声音足以使他兴奋,狂笑或落泪。”瑞宣以自己的方式关心着、分析着国际和国内形势。小顺儿和小妞子是将来的人。书中最让我钦佩的人物形象是瑞宣的妻子韵梅,和诗人钱默吟。韵梅即会持家又懂规矩,还为祁老太爷生了一双重孙,深得老太爷的喜欢,婆婆又病弱,韵梅理所当然的担起了一家老小的吃喝穿戴。她是天生的好脾气,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家庭责任感任感,促使她任劳任怨的照顾着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极尽所能的让全家人过得顺心。北平沦陷,抗日战争爆发,动荡的社会,生活的贫困和折磨,让一个纯粹的家庭妇女走出了家庭,她的心里不再只有小家,而是国家。她们虽然不能象男人一样亲临战地,但她们的勇敢和坚定,是对家人和亲人的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在这么多人物中,我最感动的是钱先生。在胡同里的人看来,钱诗人有些清高和高深莫测。在沉默中爆发的钱诗人,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积极做着抗日的工作,他劝说年轻人离开北平,参与到抗战的队伍中,他的行动感染着更多的人。钱诗人的人物形象,代表了千千万万知识分子,由只喜自己闲情逸志,到主动参与抗日,可以说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转型。他的家人接二连三的被日本人伤害,连自己也被日本人打得奄奄一息,但这些却没有使他丝毫的退缩。两个外国人的形象在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一个是英国使馆的富善先生,一个是后来住进小羊圈胡同的日本老婆婆。富善先生是个喜欢北平,中国化了的英国人,但他到底不是中国人,对中国人的一些文化,观念和思维不能理解,他是个善良的老人,同情沦陷后的中国人,同时也佩服日本人的武力。有这样一段话:“富善先生似乎一眼看到了一部历史,一部激变中的中国近代史。还有住进小羊圈胡同的日本老婆婆,日本老太婆是位居住在北平的日晒反战者,她同情中国人民认为侵华战争给日本人民同样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她说自己是日本人的奴隶。她对瑞宣说:“我都知道。我们日本人在北平所做的一切,当然你也知道。我只须告诉你一句老实话:日本人必败!没有另一个日本人敢说这句话。我从一个意义上来说不过去---并不是日本人。我不能因为我的国籍,而忘了人类与世界。自然,我凭良心说,我也不能希望日本人因为他们的罪恶而被别人杀尽。”“对于日本人,我只愿他们因失败而悔悟,把他们的聪明与努力都换个方向,用到造福于人类的事情上去。战争,给人类造成了灾难和毁灭,我只认为战争是可恶的,只要有战争,老百姓就要遭罪。说句不知深浅的话,如果人类的发展要靠不停的战争来继续,我宁愿只要和平,只要全世界的人都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胡同里的居民已经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纷纷涌上街头,奔走相告,跳跃欢呼,他们一下子发现了孤单一人的日本老太婆和托着死妞子的老人,一股复仇的心理突然爆发了,人们围上了她,老太婆知道自己的处境,她温顺而坦然地地下了头,故事到了高潮,气氛极为紧张。

民族,带着鞭痕,悲壮的生存着。

国家,带着创伤,骄傲的屹立着。

人们,带着鲜血,顽强的站立着。

正义,带着他的庄严,神圣和人道,光荣地战胜了邪恶,侵略和野蛮。

这就是老舍的《四世同堂》的基调,老舍真实地描写了沦陷区人民的八年艰苦岁月,老舍的结论是清楚的,中国人民觉醒了,中国大有希望,以北平人们为代表的沦陷区的男女来经受了一场沉重的大灾难,这场灾难既摧毁了中国人民,也教育了中国人民。

《四世同堂》是以整个抗战的历史为背景的作品,但老舍没有写解放区,也没有写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场和功勋,他只是解剖了一个小细胞,一个沦陷了的小胡同,透过这个小胡同看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对于现代人来说,“四世同堂”是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的代名词,它是一种幸福,一种美好:老人含饴弄孙,悠闲自在;小孩子轻松愉快、茁壮成长。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就是描写了一个北京普通老百姓祁老太爷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但不幸的是,由于战争,他的这种幸福被敌人强行夺走。这场战争直到今天提起来仍令人毛骨悚然,它就是日本侵华战争。日本侵华,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日本侵略这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想必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倒背如流。毕竟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毕竟我没有经历那一场屠杀。直到我读了这本书,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是勇于反抗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千千万万个爱国青年。只有国家富强,我们才会有尊严,我们才不会受欺侮。国难当头,最能反映出来的就是一个国家人民的爱国心。总之,这本书市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藏的民族记忆。

中华民族才能历经五千年而不衰,毅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里,作为祖国的人民,我们要时刻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积极地奉献祖国。只有国家富强,我们才会有尊严,我们才不会受欺侮。

四世同堂读后感

“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北平城也是这样,它顶美,若是被敌人占据了,它便是被折下来的花了。”

“假若北平是树,我就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是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再活下去。”

就是这样朴实而又非常到位、形象的话语,深深吸引着我,引领着我一口气读完了老舍先生的巨作《四世同堂》,四世同堂,是中国这株文化古树上鲜亮的花,家丁兴旺、和平和顺,就像今年的花谢了明年还要开,一代一代安安稳稳传下去。老舍先生把这株古树栽植在北平这座文化古城,栽植在中华大地饱受日本侵略的大幕之下,虽然北平城里没有硝烟、没有枪炮,可始终笼罩着被欺辱、被践踏、被扼住咽喉的窒息里,这株古树的儿女在这种环境下挣扎,它却无法保护,枝枝叶叶七零八落,四世同堂,成为了幻想。

古老的北平、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城楼,美丽的三海、白塔,都成了别人的玩物。

然而,被压迫百多年的中国产生了这批青年,他们要从家庭与社会的压迫中冲出去,成个自由的人。他们要打碎民族国家的铐镣,成个能挺着胸在世界上站着的公民。到国家呼救得时候,没有任何障碍能够拦阻的住他应声而至;像个羽毛已成的小鸟,他会毫无栈恋的离巢飞去。钱默吟老人是一位横草不动竖草不拿的诗人,在和平时期,他以花草、诗词和酒为伴,过着隐士一般的日子,可当国难当头,他挺起诗人并不健壮的胸膛,昂起头毫不畏惧的应战,“他须把血肉之躯掷给敌人,用勇敢和正义结束了这个身躯。”当他在狱中遭受非人的折磨,他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紧拴在一起,他告诉自己,“须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去保全性命,好把性命完全交给国家”,钱诗人就这样宁死不屈,把生命像一口唾液似的,在要啐出去的时节,又吞咽下去。爱和平的人没有勇敢,和平便变成屈辱,保身便变成偷生。他从此忘记了原有的安逸,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抵抗侵略的战斗中,用抵抗来为世界保存一个和平的、古雅的、人道的,文化。老人像一部中国的古书,厚重、正直、庄严,他所表现的不只是一点点报私仇的决心,而是替一部文化做正面的证据。他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是会带着他的诗歌、礼仪、图画、道德,为一个信念而杀身成仁的。从钱诗人、瑞宣、瑞全等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真正中国文化的力量。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阻止了中国这艘巨轮被狂风吹走。

读《四世同堂》,我被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所震撼、所感染。北平沦陷,这朵民族之花就会变成木头,为了让这株文化古树长青,它的枝枝叶叶、它的每一条根,哪怕只是细细的一小条,都拼命的抗争,虽然这株古树历尽摧残,但是终于没有枯萎,多少炎黄子孙用生命之血浇灌它,留住了文化之根。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中华民族的子孙要牢记这耻辱,决不让祖国在受他人欺凌!

四世同堂读后感

白巡长,不用说,是小羊圈一带的巡长,作为一个巡长,他也有着对应的能力:他有一张利口,可以将醉汉唬回床上睡觉,这证明凡事他都有镇场之力;能将格格不入的李四爷和一个汉奸型的人物——冠晓荷磨合在一起,让他们担任正副里长一职,说明他有一定的说服能力和组织能力;他知道每个人的性格,说明了他足够心细,善于观察;最重要的一点,他的心在中国人民这一边,愿意帮助他人。这就是为什么巡长是他,而不是人脉最广且乐于助人的李四爷。

自打北平陷落后,白巡长仍是白巡长,李四爷当了副里长,可是大家骂的人不是巡长,而是后者。不骂白巡长是因为:

3、大家都怕他的利口,说不过他;

4、四爷自从有的人在槐树下骂他时,他不去解释,大家就认为他心虚,不敢出来。

自打四爷死后,白巡长被炒了鱿鱼,他就一心一意地接下跑腿传反动文字的要务,他一心一意为了中国,为了国家和民族而奋斗下去。

最至关重要的一点:他幸运,运气好,没有像钱先生一样家人全死,自己入狱两次;也没像天佑一样投河自尽;也没像瑞丰一样,被人诬告;也没像小崔一样,被人怨而死;也没像晓荷一样被“消毒”。

我敬佩他,能在北平活着直到胜利,没入狱,没死,并且他是有着国家和民族觉悟的人,为国家办事的人也就只有他一个了。一个人,他经历了挫折后的表现就能够展现这个人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小与其性格。这么看,他的能力与性格是优于其他在北平的人的,我敬佩他,心服,口服,外带佩服!

四世同堂读后感

在一个民族危亡之际,才能体现出它的优劣。这是现代作家老舍写的《四世同堂》让我感触颇多。这本书同时也昭示古老民族的浩然正气,是我们小学生必读的书。

故事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日本将北平城占领。住在小羊圈的祁家四代在日本侵略时发生的巨大变动。其实,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祁家第三代—祁瑞恒,他自始至终没有投靠任何势力,做了一位普通人授课老师,看着自己身边一切变化之快,日新月异,却又在授课之时来教育学生,精忠报国,成为国家的能人贤士栋梁。

读完《四世同堂》之后,我若有所思地想着,是什么力量,让祁家(除祁瑞丰)和钱老人不被金钱和权利腐蚀,不会像别人放弃尊严来获得权利,而他们用尊严和一死来捍卫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亲人。是什么样人信念让他们如此对待呢?这,便是坚持一件事情,到死也不会退让半分的信念吧!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好吃好喝的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这种信念。

在平时,我写不好的题目,往边上一去,就不理了。可我读完《四世同堂》之后,我便想试一试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感受。

我写了一道很难的奥数题,写了五遍都没想好,我急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无奈之下,我又理清思绪慢慢想,呵!灵光一现,有了!急忙写了下来,验算一下,对了!我果然可以写好!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不畏惧困难,勇敢前进,就一定会战胜困难的。

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

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同心态的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但最终,经历了这么多震惊、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

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冠晓荷,我一直觉得他被日本人照了魔,无论何时何地,他对日本人永远是必恭必敬,鞠大于九十度的腰,对他们笑脸相应,他对日本人就像当初臣民对皇帝,就连提起都会心惊肉跳。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就连日本官宾查他档案的时候,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

祁瑞丰,蓝东洋,胖菊.,这些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而当我读到几位汉奸的惨状后,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的边缘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当中国没有被侵略的时候,他们无权无势,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国,俘虏中国,他们知道只有凭借汉奸的贪婪以及中国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达到目的。

这样便给了汉奸们升官发财的机会,而汉奸们又意识到了是日本人给他们带来了钱与权,理所当然他们更加拥护日本人,而还没得到这些的,便更会使劲各种手段去讨好日本人,钱与权对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是善良、纯洁,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的女人!在妈妈的引导和妓女们鬼混中,她堕落了。

在妈妈的惨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再是那个纯洁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事变之前,招弟的任务是监视西洋人,她干这种事很在行。她,不光能盯住美国人、英国人,还能弄得德国人、意大利人、法国人、俄国人,一古脑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的肉体已经国际化了。正所谓“时代造英雄”,时代也可以灭英雄,多少心地善良的人都因为金钱权利的诱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点一点地堕落!野求,曾几何时他也是一位有知识的爱国志士,可为了维持生计,给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两难境地,自我堕落,钱先生说得好,他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坟墓。

战争给人们带来多少灾难,造就不计其数的汉奸,也涌现数亿万计的民族英雄,让后人歌功颂德。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