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教学设计(优质16篇)

时间:2023-12-16 20:07:42 作者:QJ墨客

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阅读、实践等方式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者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

2、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者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培养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3、通过观察和反复训练,使学生做到:读书写字时坐姿端正,身体重心落在坐骨和凳(椅)支撑点范围内,眼睛和书本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胸部与桌缘距离保持在6~8厘米之间。读书时要使视线与书本平面所成的夹角接近直角;写字时手臂平放在桌上,笔杆与练习本平面呈60。夹角,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笔点与笔尖距离保持3~4厘米。

二、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三、教具准备:

挂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正确的读书、握笔姿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已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心里感到高兴吗?

作为一名小学生,读书、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如果姿势不对,不仅字写不好,还会影响我们的视力。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来学习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了。

二、看图:

1、在书的每一页的左下角或右下角,都有一个小数字表示书的页码,能帮助我们尽快地找到需要找的那一页。现在打开书,找到第一页。

2、我们先来看第一页的图。说一说:上面的两名学生在干什么?(读书、写字)中间的两名学生在干什么?(在做眼保健操)下面有几位学生?他们在干什么?(医生在给他们测视力)。

3、师小结:读书、写字都要有正确的姿势,怎样坐,怎样拿书、怎样执笔等等,都很有讲究。它直接关系到书是否能读得好,字是否能写得好。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骨骼能否正常发育,视力能否保持正常等等。总之,读书写字姿势正确与否对自己一生的成长关系重大。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视力,除了保持读写姿势正确以外,还要认真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长大后才能对国家有更多的贡献。

(过渡:那么正确的读写姿势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二页,第三页的插图)。

4、学习正确的读书姿势:(出示挂图):我们先来看第一排的图。图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读书)仔细观察:图上的学生读书时是怎样坐的?(腰挺起来,坐得很端正)手臂的怎样放的?(平放在桌上)胸口离桌缘有多远?(一拳)眼睛离课本有多远?(一尺)。

5、练习:

(1)教师示范。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检查纠正。

(3)分组练习,评比做得标准的。

(4)选出好的同学示范给大家看。

(5)同座位互相检查。

6、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

(2)重点指导握笔方法:握笔时大拇指和食指抓住笔杆,食指的位置稍低,中指顶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靠着中指。笔尖出头大约一寸,也就是在削铅笔印的位置稍上。教师示范。教给学生儿歌:大哥二哥在上头,三哥在下头,四哥五哥靠指头,笔尖伸出头。

7、练习:

(1)学生练习正确的握笔姿势,教师巡视检查。

(2)分组练习。

(3)同座位互查。

(4)选做的标准的学生上台示范。

三、小结:

读书和写字时坐姿要求大部分是一致的,如身子坐正,两臂平放,胸口离桌边距离都是6~8厘米(一拳),两眼离课本距离都是30~35厘米(一寸),课本和练习本都要放在胸部正前方。不同的是写字时有握笔的要求。

四、作业:

练习正确的读书、握笔的姿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爱情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1、复习读书姿势。

2、复习写字姿势。

二、看图:

1、出示挂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2、总结:我们从上学那天起就背上了书包,怎样整理书包里的东西大有学问。如果书包是分层的,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盒可以分开放,如果不分层,也要把它们归归类,便于拿出来使用。把课本和练习本放进书包时,要注意不要把书角、本角弄卷。

3、检查自己的书包,按要求整理。

4、看左上角的小图,说说那位学生准备干什么?(写字)她正在干什么?(用手帕擦手)。

5、小结:写字和看书之前,应把手擦干净,免得弄脏书本。

6、看右下角小图,说说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把书本的卷角抹平)。

7、检查自己的书本有没有卷角的,如果有,也把它抹抹平。

8、看第5页左上角的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削铅笔)教师小结:用转笔刀削铅笔不能用力过猛,笔尖不能削得过细或过粗。用小刀削铅笔要注意安全。右用一张较厚的纸片(板)垫在桌面上以免在课桌上留下痕迹。削好后要殷铅笔屑包起来丢进垃圾桶。

9、看右上角的图,并仿照样子整理自己的铅笔盒。

10、看中间的插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教师小结:写完字以后,应当把笔尖。

部分套起来,笔尖就不易折断。

11、观察下面两幅图:我们应爱护自己的文具、书本。铅笔盒要保持干净,表面不。

要刻画,里面的笔、小刀、转笔刀、尺、橡皮等要按一定顺序摆放。课本应尽。

可能包上书皮。所有的文具、书本放进书包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大的书放在一起,小的书和本子放在一起。)。

三、练习:

1、比赛整理文具盒。

2、比赛整理书包。

四、作业:

1、练习整理铅笔盒和书包。

2、给书本包皮。

教后记:这节课上的还算顺利,学生基本上能按照我的要求坐好,整理书包、铅笔盒等,但缺点之处在于:时间把握的不好,中途耽误的时间多,因为我检查了每个小朋友的姿势和书包,应该充分利用小组长和做的好同学的榜样作用。还有中途纪律维持的方式不够好,应该向老教师学习。

一年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讨论:如何写好作文?

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讲明写日记的意义。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分组讨论。

交流。

小结。

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交给写日记的方法,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

怎样才能写好日记?

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日记的书写及格式。

讨论交流。

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作业:

按照写日记的要求、格式练习开始坚持写日记。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讲明爱护图书的意义。

指导看图。

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

指名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位同学是什么样的学生?

为什么要爱护图书呢?

怎样爱护图书。

说说该怎么翻看图书、怎样摆放、怎样整理图书?

说说自己今后打算怎么做。

同学们,听了这些破书的哭诉,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如何修补图书呢?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图书的意义,该怎样保护图书,希望在你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从爱护课本做起,爱护书、读好书。

作业:

给新课本包上封皮。

做书签。

把办公室图书分类整理好。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指导看图,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了解小学阶段应使用哪些工具书和为何使用这些工具书。

2、能力目标:学会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养成认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要认真、专注,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学以致用,能写出初具样式的读书笔记。

一、旧知导入:

去年我们开学时要求同学们读书时做到哪些要求?

二、讲故事,使学生明白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1、师讲故事《汪得净的故事》。

2、学生谈谈自己听了故事后的感受。(联系自己的读书情况谈谈。)。

3、引导学生明白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四、指导看图,掌握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1、看三幅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

2、教师就学生所谈,引导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态度认真。

二、要准备好书、钢笔、卡片或采蜜本。

三、要保持正确的写字姿态,用钢笔做笔记,书写工整,笔记做在专用的卡片或本子上。

四、读书笔记的方法有:读后感、摘抄、编写提纲。读后感重点写自己的收获与感想;摘抄则记生动的词语、形象的句子,精彩的片断等,且要分门别类;编写提纲则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认真学习,学会写读后感。

1、仔细读读〈给予是快乐的〉这则读后感。

2、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感受?

3、谈谈自己假期中读了哪些书?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4、试着写下自己的感受。

5、修改成一篇很好的读后感。

六、师巡视指导写读后感,并请写得好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文章。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一、谈话导入: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

二、学生活动,互相交流。

1、说说自己有哪些工具书?

2、自己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遇到过什么困难?

3、你还想拥有哪些工具书?怎样的方式去拥有?

三、指导看图,掌握使用工具书的常识。

1、以同桌为学习小组,说说自己看到了些什么?有何感想?

2、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看了图后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方面?

3、今后我们该如何使用工具书?

四、学生表演购书,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五、实践操作。

1、每人准备一本新华字典。

2、自学第一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使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3、师巡视检查,并进行个别指导。

六、作业:

a:每个人准备一本预习本,养成每篇课文预习的习惯。

每人牢固掌握三种查字典的方法。

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定期摘抄。

b:一周完成一篇读后感。一篇提纲式的读书笔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知道学生认真观察2~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1、齐读:

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日: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

3、学生试说句意。

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

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生答:更应该)为什么呢?

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牛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四、继续观察第1贝下面的图。

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生答:图上是同学们在认真地修改作文。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巩固基本的学习习惯)(1)坐姿端正。(2)握笔姿势正确。(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4)专心致志。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

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懂得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使学生了解学会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使学生了解学会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懂得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

2、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1、齐读“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后指名回答。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在干什么?

(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

(3)第3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

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人们正在干什么?

(4)看第4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

二、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

1、看完第1页的4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问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讨论: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么样?

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请学生说说今后的打算?

三、总结。

同学们,不懂就要问,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书本上的、自然界的一切,只要自己有疑问,都可以向别人请教;如果自己动了脑筋不能解答,随时随地都可以问。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相互之间都可以成为老师,谁能解答问题,他就是老师。其实“不懂就问”,就是“多问”,这是与“勤学”联系在一起的,平时我们常说“勤学多问”,就是这个道理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使学生了解学会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

2、逐步养成勤于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学会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优秀资料若干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使学生明白搜集资料的重要性。

1、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

(2)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她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等。)。

2、引导学生谈谈搜集资料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搜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让学生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2页的图。

(1)第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在干什么?

(2)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3)下面一幅图上的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2、讨论:在公共场所查阅资料时应注意些什么?

小结:如果在公共场所查阅资料,应做到言行举止文明,保持室内安静,还要注意爱惜资料。

3、指导观察第3页上的图片。

(2)结合实际,想一想: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搜集资料呢?

同桌讨论后指名全班交流。

(可以通过看报刊,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等来搜集资料。)。

4、讲授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

(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

(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

(4)编辑剪报,把搜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三、观摩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

1、展示优秀的搜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

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搜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

四、引导学生尝试搜集资料。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

2、学生阅读材料,搜集资料。

要求:

(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

4、学生小组交流所搜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同学们搜集资料的成果。

五、教师小结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

重在鼓励,希望同学们贵在坚持,养成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教学设计

这一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勤查字典”;第二是“主动识字”。前者侧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则侧重思想意识的强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侧重操作层面的内容,除了要注意具体方法的指导之外,也要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而对侧重思想意识培养的内容,除了要充分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之外,同样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导和练习。有的东西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却一辈子有用;有的东西一时有用,但它却一辈子无用。诸如“勤查字典”、“主动识字”之类的习惯大概都属于前者。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勤查字典和有关工具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态度,了解主动识字的途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指导看图,知道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的重要性。

要求: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重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运用。

一回顾,导入新课。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个好习惯:勤查字典(板书、齐读)。

1、出示第一页的三幅图,自己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了解这三幅图是老师在教同学们查字典。

2、你知道都有哪些字典吗?(教师出示字典、词典)你用过哪些?对我们有什么用?

3、出示第二幅图,自己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了解这三幅图是同学们自己在认真地查字典。

4、练习查字典。

教师出示一段文字,学生拿出自己的字典查出不认识的字。

三总结:

今后我们在看书学习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又多了一个好老师——字典,让我们在它的帮助下,一步步迈上知识的高峰。

第二课时。

内容:指导看图,知道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的重要性。

要求: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重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运用。

一回忆,导人。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好习惯?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好习惯:主动识字(板书,齐读)。

二学习第二个好习惯。

1、出示第一幅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生字的?

这就是主动识字的内容。

2、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给老师讲他们学习的结果。

3、出示第三幅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两个同学在放学的路上读路边的商店招牌。

4、你在主动识字方面是如何做的?

三总结。

教学反思: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地、不懈地训练、坚持。我结合本学期的目标之一——学习部首查字法进行教学,使得空洞的说教变得丰满起来,变得有血有肉,孩子动起来了,注意力更集中,效果更好。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者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

2、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者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培养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3、通过观察和反复训练,使学生做到:读书写字时坐姿端正,身体重心落在坐骨和凳(椅)支撑点范围内,眼睛和书本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胸部与桌缘距离保持在6~8厘米之间。读书时要使视线与书本平面所成的夹角接近直角;写字时手臂平放在桌上,笔杆与练习本平面呈60。夹角,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笔点与笔尖距离保持3~4厘米。

二、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三、教具准备:

挂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正确的读书、握笔姿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已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心里感到高兴吗?

作为一名小学生,读书、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如果姿势不对,不仅字写不好,还会影响我们的视力。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来学习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了。

二、看图:

1、在书的每一页的左下角或右下角,都有一个小数字表示书的页码,能帮助我们尽快地找到需要找的那一页。现在打开书,找到第一页。

2、我们先来看第一页的图。说一说:上面的两名学生在干什么?(读书、写字)中间的两名学生在干什么?(在做眼保健操)下面有几位学生?他们在干什么?(医生在给他们测视力)。

3、师小结:读书、写字都要有正确的姿势,怎样坐,怎样拿书、怎样执笔等等,都很有讲究。它直接关系到书是否能读得好,字是否能写得好。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骨骼能否正常发育,视力能否保持正常等等。总之,读书写字姿势正确与否对自己一生的成长关系重大。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视力,除了保持读写姿势正确以外,还要认真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长大后才能对国家有更多的贡献。

(过渡:那么正确的读写姿势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二页,第三页的插图)。

4、学习正确的读书姿势:(出示挂图):我们先来看第一排的图。图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读书)仔细观察:图上的学生读书时是怎样坐的?(腰挺起来,坐得很端正)手臂的怎样放的?(平放在桌上)胸口离桌缘有多远?(一拳)眼睛离课本有多远?(一尺)。

5、练习:

(1)教师示范。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检查纠正。

(3)分组练习,评比做得标准的。

(4)选出好的同学示范给大家看。

(5)同座位互相检查。

6、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

(2)重点指导握笔方法:握笔时大拇指和食指抓住笔杆,食指的位置稍低,中指顶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靠着中指。笔尖出头大约一寸,也就是在削铅笔印的位置稍上。教师示范。教给学生儿歌:大哥二哥在上头,三哥在下头,四哥五哥靠指头,笔尖伸出头。

7、练习:

(1)学生练习正确的握笔姿势,教师巡视检查。

(2)分组练习。

(3)同座位互查。

(4)选做的标准的学生上台示范。

三、小结:

读书和写字时坐姿要求大部分是一致的,如身子坐正,两臂平放,胸口离桌边距离都是6~8厘米(一拳),两眼离课本距离都是30~35厘米(一寸),课本和练习本都要放在胸部正前方。不同的是写字时有握笔的要求。

四、作业:

练习正确的读书、握笔的姿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爱情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1、复习读书姿势。

2、复习写字姿势。

二、看图:

1、出示挂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2、总结:我们从上学那天起就背上了书包,怎样整理书包里的东西大有学问。如果书包是分层的,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盒可以分开放,如果不分层,也要把它们归归类,便于拿出来使用。把课本和练习本放进书包时,要注意不要把书角、本角弄卷。

3、检查自己的书包,按要求整理。

4、看左上角的小图,说说那位学生准备干什么?(写字)她正在干什么?(用手帕擦手)。

5、小结:写字和看书之前,应把手擦干净,免得弄脏书本。

6、看右下角小图,说说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把书本的卷角抹平)。

7、检查自己的书本有没有卷角的,如果有,也把它抹抹平。

8、看第5页左上角的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削铅笔)教师小结:用转笔刀削铅笔不能用力过猛,笔尖不能削得过细或过粗。用小刀削铅笔要注意安全。右用一张较厚的纸片(板)垫在桌面上以免在课桌上留下痕迹。削好后要殷铅笔屑包起来丢进垃圾桶。

9、看右上角的图,并仿照样子整理自己的铅笔盒。

10、看中间的插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教师小结:写完字以后,应当把笔尖。

部分套起来,笔尖就不易折断。

11、观察下面两幅图:我们应爱护自己的文具、书本。铅笔盒要保持干净,表面不。

要刻画,里面的笔、小刀、转笔刀、尺、橡皮等要按一定顺序摆放。课本应尽。

可能包上书皮。所有的文具、书本放进书包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大的书放在一起,小的书和本子放在一起。)。

三、练习:

1、比赛整理文具盒。

2、比赛整理书包。

四、作业:

1、练习整理铅笔盒和书包。

2、给书本包皮。

教后记:这节课上的还算顺利,学生基本上能按照我的要求坐好,整理书包、铅笔盒等,但缺点之处在于:时间把握的不好,中途耽误的时间多,因为我检查了每个小朋友的姿势和书包,应该充分利用小组长和做的好同学的榜样作用。还有中途纪律维持的方式不够好,应该向老教师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字典的用途,掌握基本的查字典的方法,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初步养成主动识字、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培养学生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及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学习。

二课时。

2.本学期还要重点培养两个学习习惯,其中一个为勤查字典(板书)。

1.看第一页上面的插图,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3.仔细看上面的小图:图上的老师在向我们推荐什么?(字典)。

4.看下面两副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字典呢?

5.从整体入手,仔细看下面的小图,完整地说说图上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

6.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说说同学们在干什么?

7.看第二页图,说说还有哪些情况下我们经常用到字典的?{在学校,在家中}。

8.谈谈你平时是如何使用字典的?

1.说说新学期里自己准备怎样培养自己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小组交流)。

点评: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既可以在别人的讨论中得到启发,也可以由小组长组织同学们在学习中展开竞赛,更快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2.阅读课外读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他曾经给一位小学生写过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就如同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乐于课外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我们的字典朋友,可是如果不认识的字太多的话,那就肯定会影响我们的阅读效率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书。

1.看第3页上面第一幅图,从照片上你看出了什么?

2.第2、3幅图画了什么?

3.他们通过什么途径识字呢?

4.看下面第一幅图,同学们在干什么?(津津有味地聚在一起看图识字)。

5.看下面第二幅图,两位同学在干什么?(在大街上看铺名识字)。

图上的同学挑选适合自己的,自己喜爱的方法识字。字识的多了,阅读课外书籍、报刊也就方便多了,这样就可以从中学到许多课本里没有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

1.你想读课外书吗,有什么困难?(大家交流解决。)。

2.谈谈你平常读了哪些课外书?有什么收获?

3.今后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主动识字?

4.布置一个月后进行识字比赛。(分“个人奖”和“小组奖”)。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教学设计

小升初衔接,是家长重视的一个阶段,做好小升初衔接能让孩子快速适应初中生活,告别小学时代。小升初怎样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出主要有三点,督促孩子上课认真记笔记;鼓励孩子给家长讲题;建立错题本,进行错题的积累。具体如下:

孩子是有惰性的,不抄笔记往往也不会认真听讲。如果说一个孩子认真听讲和记好笔记是冲突的话,那一定是孩子的学习方法有问题,这个问题是要正视和改正的。建议家长从现在开始督促孩子认真记笔记。因为当孩子升入初中、高中,笔记的量是很大的,上课听不懂的知识要依靠笔记来消化,后期还要依靠笔记进行复习。

另外,抄笔记能锻炼孩子很多方面的能力。举个例子,有的孩子开始记笔记的时候发现自己写字太慢了,通过把字写好把笔记记好。有的孩子写太快,字就容易潦草,连自己都看不明白,于是他就通过记笔记把字写的干净整齐了。还有的孩子,在开始的时候老师说什么,在黑板上记什么他都全部抄下来,发现笔记根本抄不完,后来他发现自己要提炼精华,记下自己需要获得知识就够了,于是他就获得了提炼和总结的能力。所以说记笔记是一门大学问,锻炼孩子记笔记也是对孩子多项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多应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家长学会做一个旁观者,在孩子摔倒的时候扶她一把,放手让他自己去成长,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什么叫给家长讲题呢?一个孩子,一般上完课你问他听懂没有,孩子一般都说听懂啦,真的听懂了吗?怎么检验?其实通过做题只是一方面,而给家长讲题则是更高层面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不仅要听懂,还能讲得出来,这样的孩子肯定是特别牛的孩子,是真正把知识学懂的孩子。如果孩子听了近三个小时课,回家能给家长讲上一个小时,您放心这样的孩子他的学习效果一定很高。

讲题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讲题可以保证孩子把题真正弄明白、搞透,就能不断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因为只有真正把题搞明白、搞懂的孩子才能讲得出来,他讲的是道理,而不是记的公式、不是记的题目和答案。所以给家长讲题是值得家长鼓励孩子坚持做的。

为什么建立错题本呢?有的孩子做了很多的题目,但是成绩提高的不多,比如老做题的孩子,如果他做了100道题,对了90道,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如果想要进步和提高,应该怎么做呢?就要把自己错了的那几道学会。所以说做错了的题比做对了的题更重要。他更能让孩子进步,那么我们就要把这些知识记下来,建立错题本。并且在考试之前,孩子可以围绕着错题本去复习。把做错的题目在研究一遍,如果你把他们都做对了,那就证明把知识漏洞都补上了,就可以踏踏实实进考场了。

否则,如果只是追求题量,遇到难题、不会的题就放弃,那么学习就变成了简单的重复劳动,而只有把所有不会的都学明白的时候,学习才是一个圆满的过程。不放弃每个问题,把每件事做好的原则是教育的理念,通过这样做,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这个做事的原则。

小升初是孩子重要的阶段,提前帮助孩子做准备,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孩子快速进入初中生活,家长应做好小升初衔接,当然这也需要学校的配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设计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和“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1.优秀资料若干。

2.课外阅读材料每生一份。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使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

(收集有关资料等)。

2.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

(1)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在干什么?

(2)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3)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么?

2.指导观察第2页上的图片。

(2)认真观察第2页下面的图,然后,清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收集资料)。

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资料呢?

(小组讨论,交流)。

3.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

(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

(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

(4)编辑剪报。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三、引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畅谈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一、观摩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

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

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收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

二、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

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

要求:

(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

4.学生小组交流所收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

第三课时。

一、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1.齐读“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

(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页左上方的一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

(5)看第5页右上方的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矧在做什么?

二、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

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卜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

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

三、发出号召,希望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彩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勤查字典和有关工具书。

教学难点:弄清题意、明确要求,通过实际事例让学生懂得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字典、词典和有关工具书。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指名交流。

2.教师小结:看来小朋友很会学习。字典已经是你们的好朋友了。

3.指导观察第一页彩图。

指导观察圆形彩图,让学生说清图意:图上有谁,她手里拿的什么。学生按“这是一位老师,她手里拿着一本字典,向全班学生介绍字典。”的句式说话。

4.字典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是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好帮手。

5.板书:勤查字典。

6.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勤”和其他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7.学生交流是怎样查字的。

8.教师小结:在何时用音序查字法。这学期我们还将学习一种新的查字法——部首查字法。

9.观察第一页下面两幅小图。让学生弄清:左边一幅小图,画的是一位母亲指导女儿查阅字典。右边一幅小图是一位老师在校园内的草坪上指导学生查字典。

10.指名交流。学生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说话。教师相机给予鼓励。

三、教师总结。

1、学生说说勤查字典的好处。

2、教师进一步讲解勤查字典的意义。

板书设计。

勤查字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彩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学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勤查字典和有关工具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态度,了解主动识字的途径。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工具书儿歌小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观察图意,指导说话。

1、观察第二页彩图。

(1)观察上面彩图,弄清彩图上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人物的态度怎样。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名说话,用“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

2、学生谈谈自己读过哪些课外书,遇到的问题中有哪些是通过查字典解决的,自己有什么感想。

指名交流。

3、教师小结:通过本页插图,联系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字典是我们的好朋友,好老师。我们在课内外的学习中,如果遇到问题,就应该向它请教。同时我们还懂得了查字典时的态度要认真,就像对待老师和朋友一样。老师带来了一首《勤查字典歌》,请同学们读一读。

教师出示儿歌卡片,学生自读,教师指名读。齐读。

三、总结。

1、归纳学生学习情况,表扬为主。

2、归纳勤查字典的几点要求:

地点:课内或课外;方式:独立或合作;态度:认真。

板书设计:勤查字典。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彩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学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勤查字典和有关工具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态度,了解主动识字的途径。

教学对策:弄清题意、明确要求,通过实际事例让学生懂得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勤查字典,还学习了《勤查字典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勤查字典的几点要求,指名说说。

3、查字典是一种主动识字的形式。

4、板书:主动识字。

二、指导观察第三页彩图。

(1)观察图画之前,可先请学生读一读标题“主动识字”,简单说说自己对主动识字的理解。接着让学生交流认识的字中,有哪些是自己主动学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的。

(2)观察上面的彩图,让学生交流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着什么,然后指名读卡片上的生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

三、观察第三页下面的小图。

让学生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指名交流。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指名说。

四、总结。

1、表扬主动识字的学生。

2、小结主动识字的几种表现。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主动识更多的字。

板书设计:

主动识字。

课前思考:。

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过程中,我认为主要是学生能看懂图画的内容,明白有关要求,知道勤查字典和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老师在课前要作好有关准备,如字典、生字卡片等,以便现场创设情境、现场操练示范。课堂中教师可利用实例,让学生明白勤查字典和主动识字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养成这些好习惯对现在和将来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良好习惯的培养还要因人而异,突出重点,反复强化,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前思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是一堂或者是几堂课的功夫,而是在于平时的训练和积累。所以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时主要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知道图片上的内容,指导说话,从而让学生懂得字典是我们的好朋友,好老师。在课内外的学习中,如果遇到问题,就应该向它请教。同时还要懂得查字典时的态度要认真,就像对待老师和朋友一样。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课前思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着重了解意义,操作示范,特别是要让学生看懂图画的内容,明白有关要求,知道勤查字典和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准备,教学时创设情景,操作训练。

课后反思:

教学中要解决“怎样查”,即形成“操作技能”的问题。关于这一步的教学,特别需要我们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查字典?教学中,我们不妨创设一个与实际的阅读高度相似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字典这位“不开口老师”的功能和魅力,让学生从心里明白为什么要学会查字典的道理。第二,要通过实际的翻检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查找、检索的步骤、方法。正如陆放翁所说的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许多方法是在实践中掌握的,“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第三,要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强化“字典随身,只要是遇到了不认识或不理解(包括拿不准的)字,一定要动手翻一翻”的意识。坚持这样做,久而久之,“勤查字典”的习惯就一定能够养成。

有的东西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却一辈子有用;有的东西一时有用,但它却一辈子无用。诸如“勤查字典”、“主动识字”之类的习惯应该都属于前者。

教后反思:

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查字典方法,但不一定能在生活、学习中主动使用字典,这就需要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白勤查字典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在课堂的提问中我发现孩子们有自己的很多有效的识字方法,但仍存在不能坚持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通过这几节课,我就是想让孩子进一步明白要利用各种识字方法进行主动识字(勤查字典是一个很有效很重要的方式),增加自己的识字量对自己的发展有重大作用。

课前思考:这一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勤查字典”;第二是“主动识字”。前者侧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则侧重思想意识的强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侧重操作层面的内容,除了要注意具体方法的指导之外,也要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而对侧重思想意识培养的内容,除了要充分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之外,同样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导和练习。

课后反思:。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今后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良好的习惯的教学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观察图上小朋友的姿势如何:好在什么地方等。先请他们说一说,给他们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新学期学生拿出了新的面貌,给人的是一种新的气象。学生常规复习非常积极,而且能说出说到关键地方,有的学生而且用词非常准确恳切,用上了“我提醒同学……”、“我上学期……,新学期我长了一岁应该更加懂得如何上好课,这个学期我决定改正……应该……”。

学生用一个非常好的精神状态来进行学习,自然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使得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比较浓厚。开学就以常规训练作为起点,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调整。

课后反思:记得刚开始学查字典时,孩子们每天都带上字典,特别是杨秦凯、支悦和房烁琳同学,每次查到一个生字都会兴奋地告诉我。在这次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勤查字典》时,他们说出了很多查字典的好处。由于他们的鼓动,其他孩子也纷纷表现出了当初的兴致,再和后面的“主动识字”联系,课堂气氛较活跃。虽然个别孩子已经不能熟练查字典,但他们迫不及待地问老师,最后查到生字时的那高兴劲,感染了所有同学。在主动识字教学中,我有了另外一个惊喜:很多孩子喜爱看课外书,他们在课外书中学到了不少生字。看来习惯的培养在于平时。

课后反思:

1、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两个主题“勤查字典”和“主动识字”,让学生逐步掌握查字典的方法,了解主动识字的途径,充分享受查字典和主动识字的乐趣,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流、讨论的效果就很好。能初步地培养这方面的习惯。2、习惯的养成要立足课堂,延伸课外,整体强化。勤查字典和主动识字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情,重要的是可课外和生活中的体现,因此,需要整体强化,养成习惯。3、创设一些贴近的情景,鼓励学生参加,如:查字典比赛,汉字大比拼等,强化学生对学习习惯的认识。

课后思考:本课应在观看图画、弄清图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查字典的方法,结合教师讲解、现场操练,使学生明白有关要求,知道查字典的各项基本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要整体把握习惯要求,又要因人而异,突出重点,反复训练,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并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写字的姿势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举一反三,重复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多赞许,少责备。

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懂得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使学生了解学会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使学生懂得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使学生了解学会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2课时。

第一课时。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懂得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

2、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懂得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挂图。

1、齐读“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后指名回答。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在干什么?

(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

(3)第3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

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人们正在干什么?

(4)看第4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

1、看完第1页的4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问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讨论: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么样?

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请学生说说今后的打算?

同学们,不懂就要问,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书本上的、自然界的一切,只要自己有疑问,都可以向别人请教;如果自己动了脑筋不能解答,随时随地都可以问。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相互之间都可以成为老师,谁能解答问题,他就是老师。其实“不懂就问”,就是“多问”,这是与“勤学”联系在一起的,平时我们常说“勤学多问”,就是这个道理呀!

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使学生了解学会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

2、逐步养成勤于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了解学会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优秀资料若干小黑板。

1、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

(2)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她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等。)。

2、引导学生谈谈搜集资料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搜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1、指导观察第2页的图。

(1)第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在干什么?

(2)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3)下面一幅图上的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2、讨论:在公共场所查阅资料时应注意些什么?

小结:如果在公共场所查阅资料,应做到言行举止文明,保持室内安静,还要注意爱惜资料。

3、指导观察第3页上的图片。

(2)结合实际,想一想: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搜集资料呢?

同桌讨论后指名全班交流。

(可以通过看报刊,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等来搜集资料。)。

4、讲授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

(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

(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

(4)编辑剪报,把搜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1、展示优秀的搜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

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搜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

2、学生阅读材料,搜集资料。

要求:

(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

4、学生小组交流所搜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同学们搜集资料的成果。

重在鼓励,希望同学们贵在坚持,养成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要:态度决定一切,习惯决定生存。

习惯教学一直是一个很空洞的教学,有时课堂上纯粹是为了讲习惯而习惯性的教学,导致几年下来,学生的学习习惯仍然是“涛声依旧”。

好习惯是一种生命的召唤,而并非是硬性的灌输。好的习惯是养成的,是需要时间的保证以及悉心的养护的,所以说,习惯篇的教学并不是一踔而就的“急就章”。

对主题单元一直存有好感,并也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着。把习惯放到具体的文章中或者是场景中去学习,是否可以事半功倍,实现教学的高效呢?一直在探索着,今天受凤凰网有启发,遂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摘要:主题单元。

一个主题就是一个篇章。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在通读全册教材的基础上。我教学的大致思路是:

板块一:将“不懂就问”与《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一起教学;

板块二:将“勤于收集资料”与《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和《综合性学习》联系一起。

(意图:这样的目的,并不难于理解。不懂就问,《学与问》就是要学生指导学与问的重要意义;而《大自然的文字》就是最好的实践。同样,关于收集资料,虽然内容很多,但是读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和最后综合性学习有着很多的联系。以往的教学中发现,综合性学习最后因为没有提前至开学初而落空。此外主题单元的教学还节约了时间,增强了主题性。)。

习惯篇:

板块一:

第一课时。

一、看懂图意,猜想图中表达的情景。

二、学习《学与问》。

(一)自主读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二)检查读文。纠正读音,理解部分词语。

(三)课文主要写了上面内容?每一段写的什么?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通读课文,说一说,学与问有什么关系?

(1、5段)理解:铺路石、金钥匙;相辅相成。

二、学与问同样重要,课文主要侧重写的是什么?这样体现相辅相成的。

默读思考。

围绕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

三、想一想课文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说明的?

15节是作者最想说的,中间例举了事例。

用先说……;然后,……,……;接着,……;最后……说明课文的步骤。

四、仿写“学与玩”习惯篇:

板块二:

第一课时。

二、读报是积累知识信息资料的主要途径。

三、自主学习《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自主读文。

2、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阐述了哪些问题?

每一个问题与什么作用?

3、读报有哪些方法值得借鉴?读刊呢?

四、本学期读报读刊的要求。

师生共同交流确定。板块二:

第二课时。

一、自主阅读综合性学习。

二、交流其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重点布置:

1、一句话新闻。

2、剪报。

剪报本,读书笔记。

三、约定,计划。确定以后的评比时间好内容要求。

(意图:根据具体的课文教学设计思路,开展教学,目的就是要把学习习惯巧妙地融合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看得见,摸得找,做得到。无非就是要渗透学习习惯的诸多要求,夯实这几个学习习惯。)。

有关习惯的习惯。

开学第一课,与学生接触就讲八个字,也是不是习惯的习惯。

1、静:安静,静思默想,静悄悄也是一种美。课堂该静时却静不下来,那是非常可怕的。

2、净:干净,书面干净,桌椅干净……不留“尾巴”,不留“灰尘”,作业不用擦字灵等一切“拐杖工具”。

3、境: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

4、镜:镜象,“以我为镜”,做学问也要做人。

5、敬:尊敬,互相尊重,营造和谐的氛围。

6、竞:竞争,要有竞争意识。适者生存。

7、径:路径,寻找学习的最佳路径。

8、劲:使劲,“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

要想让学生做到这些,我知道是很难的,但是必须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意识,所以说这也是不是习惯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设计精选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意义,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懂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个人发展终身有益,并能坚持,最终形成习惯。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些科学家的话、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就要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今天要讲的(板书课题:自主修改作文)。

二、引导学生看课本第一页插图,明白本课学习的内容是——要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并自主理解插图及文字的意义,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请同学说说自己对文字及插图的理解,并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梳理。

(一)学生说说自己对文字及插图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但不能替代学生思考)。

1、文字方面:

(1)文章不厌百回改——“厌”,满足,“百”,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章写完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2)“小花猫……小花猫每天都要洗两次脸……”——文章出现了词语多余、缺少词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句序颠倒、别字等问题,使用合适的修改符号对文章进行修改,使文章语句更加通顺,表达得意思更为清楚明白。

2、插图方面:

(3)插图一,教师在讲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4)插图二,同学们正在认真地修改作文,他们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书本、文具盒摆放整齐。

(二)梳理问题。

1、为什么要自主修改作文?

2、怎样进行自主修改作文?(有哪些基本的方法?)。

3、怎样才能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4、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与其它学习习惯的关系?

四、就梳理的问题展开讨论,统一认识。

(一)为什么要自主修改作文?

根据学生讨论,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1、事例。

例1: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最初选取的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例2:唐代僧齐已《早梅》一诗中有这样一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认为数枝不能算早,改为“一枝”才是“早梅”,所以被称为“一字师”。

例3:苦吟诗人贾岛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谁来讲讲贾岛改诗的故事(五年级上册学过的《推敲》等)。

2、名人名言。

“我想应当把不必要的话、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删去,像农人锄草那样。”(老舍)。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写作材料拉成小说。”(鲁迅)。

“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契可夫)。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何其芳)。

“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托尔斯泰)。

3、引导学生小结。

我们小学生学习作文的时间不长,我们的作文称为习作,肯定存在不少问题,

当然需要进行反复的修改了。

(二)怎样进行自主修改作文?(有哪些基本的方法?)。

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并补充出以下几点:

1、自己读自己的习作。当学生完成自己的习作后,自己静下心来,细细地把文章读一读,最好出声读,因为不出声读,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可能会一带而过,不易发现,可以等训练一段时间再默读。一路读下来,学生会发现自己习作的疏漏之处,简单的可以及时修改,一时拿不准的可以先做上记号,等想好了再进行修改。张中行先生说:“我的经验,写文章,写了一些,尤其中间停一会的时候,继续写常常要念念前面的,以期意思和语气能够顺下来。念,会发现一些小的不妥,要随发现随改。”可见,习作写好后自己先读一读是个好方法。

2、对照每次习作要求,从选材、中心、段落、内容、结构等方面找问题,检查自己是否能用通顺的语句、清晰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当鲜活的语言真实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想,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3、因为是自己的文章,很多问题自己一时看不出来,意识不到,可以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力量,请他们帮助修改,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己再认真参考别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修改。注意有些意见也不能全盘接受。

4、把自己的习作放置一段时间再修改。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习作,可以让你更为客观地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5、欣赏同学的佳作或教材提供的范文,这样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

6、对自己修改后的作文要反复朗读,品尝自己劳动的果实,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树立修改习作的自信。

最后,以本班一个学生的习作为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用正确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略)。

(三)怎样才能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习作实践谈体会,交流经验,最后归纳出以下几点:

第一,要循序渐进,说到做到。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

第二,学会约束自己。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要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制定适合自己的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步骤,严格执行。不因为外界的诱惑少做一步两步。

第三,及时调整偶尔出现的问题。小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

第四,自主修改的习惯一旦形成,就要坚持下去。不因为外界的干扰随意改变自己已经养成的良好习惯。

(四)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与其它学习习惯的关系。

五、归纳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多种渠道学语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世界上著名的“铁娘子”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及习惯时说,“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毕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这是习惯。”撒切尔所说的“想都不用想”,实际上就是受习惯支配着的下意识在发挥作用。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吃完早饭准备上学,刚一走近自行车便随手掏出钥匙,接着打开车锁,然后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这些动作几乎连想都没有去想。这是下意识在发挥作用。看来,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今天我们要讲的另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种渠道学语文”。(板书课题)。

二、说说通常你所认为的“语文”是在哪里学的?

1、强调语文课堂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2、在生活中寻找学习语文的渠道。

三、引导学生看图思考回答:书上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1、课堂上。

2、参观工厂。

3、同学们认真地听辅导员讲解飞机模型。

4、同学们参观军事基地,听解放军讲解。

5、同学们到田间学做农活。

6、同学们可以借助电脑检索。

7、同学们在图书室选书。

8、同学们在阅览室读书。

9、在家里同学们收看电视讲座。

10、同学们做现场采访、摄像。

11、同学们在教室里开讨论会。

五、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得要清楚、明白,并分类归纳:

(一)学校内:

(二)家里:

看电视、听广播、阅读课外书籍、和家人交流、学做家务……。

(三)校外:

参观工厂、军事基地、深入农村学做农活、采访、访问、调查、旅游、与人交流……。

学生汇报时一定要结合实际事例来谈。教师可以根据平时积累的资料,适当地向学生介绍:

例1:我觉得收听收看广告是一个语文学习的途径。比如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广告——“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一语双关,告诉大家平时你要参加保险,每次交的费用不多,一旦有困难时就会有大的回报。

例2:同学们学习语文各有各的高招,有的喜欢借助电脑,有的喜欢旅游,我最喜欢静静地看书。我觉得看书学习语文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通过看书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妈妈告诉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进行对话。有一次老师第二天要讲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刚刚读过介绍唐朝诗人的书,对李白和孟浩然的生平和诗歌有一些了解,回到家我又认真看了看,并且把相关的内容摘抄在课本上。第二天上课,听到我的侃侃而谈,同学羡慕,老师夸奖,可把我给乐坏了。从此,我更喜欢读课外书了!

例3:我特别喜欢和人聊天。以前,我爸爸总觉得是我的一个毛病,他说我天天不停地说,不嫌烦?可我,就是改不了。不过,后来,语文老师找我聊天,我才明白,原来聊天也可以学习语文呢!我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和人聊天时一遇到有趣的话题或者听到别人说的有意思的话,我就赶紧掏出小本记下来。有的时候还能用在我的作文里面。老师都夸我的语言有生活气息呢!现在连我爸爸也夸我是个有心人呢!

例4:我觉得参加学校活动也是语文学习的一条渠道。上次学校举行演讲比赛,要求稿子必须自己写,内容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我不仅查阅了很多资料,还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中间做了小调查,经过我的精心准备,最后参加比赛,评委一致认为内容真实,注重实际,语言流畅,富有激情,给了最高分。我也觉得通过这次比赛,收获很大,锻炼了胆量,语文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也变得更加自信。

六、总结。

有一句话,我想同学们一定听说过——“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养成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你的语文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有句话说得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同学们,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两天的工夫,它需要我们有耐心、信心、恒心,有的时候,你甚至会觉得枯燥,但是,只要你坚持,你就一定会收获!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设计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意义,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懂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个人发展终身有益,并能坚持,最终形成习惯。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些科学家的话、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就要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今天要讲的(板书课题:自主修改作文)。

二、引导学生看课本第一页插图,明白本课学习的内容是——要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并自主理解插图及文字的意义,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请同学说说自己对文字及插图的理解,并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梳理。

(一)学生说说自己对文字及插图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但不能替代学生思考)。

1、文字方面:

(2)“小花猫……小花猫每天都要洗两次脸……”——文章出现了词语多余、缺少词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句序颠倒、别字等问题,使用合适的修改符号对文章进行修改,使文章语句更加通顺,表达得意思更为清楚明白。

2、插图方面:

(3)插图一,教师在讲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4)插图二,同学们正在认真地修改作文,他们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书本、文具盒摆放整齐。

(二)梳理问题。

1、为什么要自主修改作文?

2、怎样进行自主修改作文?(有哪些基本的方法?)。

3、怎样才能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4、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与其它学习习惯的关系?

四、就梳理的问题展开讨论,统一认识。

(一)为什么要自主修改作文?

根据学生讨论,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1、事例。

例1: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最初选取的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例2:唐代僧齐已《早梅》一诗中有这样一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认为数枝不能算早,改为“一枝”才是“早梅”,所以被称为“一字师”。

例3:苦吟诗人贾岛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谁来讲讲贾岛改诗的故事(五年级上册学过的《推敲》等)。

2、名人名言。

“我想应当把不必要的话、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删去,像农人锄草那样。”(老舍)。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写作材料拉成小说。”(鲁迅)。

“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契可夫)。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何其芳)。

“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托尔斯泰)。

3、引导学生小结。

我们小学生学习作文的时间不长,我们的作文称为习作,肯定存在不少问题,

当然需要进行反复的修改了。

(二)怎样进行自主修改作文?(有哪些基本的方法?)。

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并补充出以下几点:

1、自己读自己的习作。当学生完成自己的习作后,自己静下心来,细细地把文章读一读,最好出声读,因为不出声读,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可能会一带而过,不易发现,可以等训练一段时间再默读。一路读下来,学生会发现自己习作的疏漏之处,简单的可以及时修改,一时拿不准的可以先做上记号,等想好了再进行修改。张中行先生说:“我的经验,写文章,写了一些,尤其中间停一会的时候,继续写常常要念念前面的,以期意思和语气能够顺下来。念,会发现一些小的不妥,要随发现随改。”可见,习作写好后自己先读一读是个好方法。

2、对照每次习作要求,从选材、中心、段落、内容、结构等方面找问题,检查自己是否能用通顺的语句、清晰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当鲜活的语言真实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想,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4、把自己的习作放置一段时间再修改。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习作,可以让你更为客观地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5、欣赏同学的佳作或教材提供的范文,这样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

6、对自己修改后的作文要反复朗读,品尝自己劳动的果实,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树立修改习作的自信。

最后,以本班一个学生的习作为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用正确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略)。

(三)怎样才能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习作实践谈体会,交流经验,最后归纳出以下几点:

第一,要循序渐进,说到做到。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

第二,学会约束自己。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要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制定适合自己的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步骤,严格执行。不因为外界的诱惑少做一步两步。

(四)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与其它学习习惯的关系。

五、归纳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多种渠道学语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说说通常你所认为的“语文”是在哪里学的?

1、强调语文课堂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2、在生活中寻找学习语文的渠道。

三、引导学生看图思考回答:书上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1、课堂上。

2、参观工厂。

3、同学们认真地听辅导员讲解飞机模型。

4、同学们参观军事基地,听解放军讲解。

5、同学们到田间学做农活。

6、同学们可以借助电脑检索。

7、同学们在图书室选书。

8、同学们在阅览室读书。

9、在家里同学们收看电视讲座。

10、同学们做现场采访、摄像。

11、同学们在教室里开讨论会。

五、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得要清楚、明白,并分类归纳:

(一)学校内:

(二)家里:

看电视、听广播、阅读课外书籍、和家人交流、学做家务……。

(三)校外:

参观工厂、军事基地、深入农村学做农活、采访、访问、调查、旅游、与人交流……。

学生汇报时一定要结合实际事例来谈。教师可以根据平时积累的资料,适当地向学生介绍:

例1:我觉得收听收看广告是一个语文学习的途径。比如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广告——“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一语双关,告诉大家平时你要参加保险,每次交的费用不多,一旦有困难时就会有大的回报。

例2:同学们学习语文各有各的高招,有的喜欢借助电脑,有的喜欢旅游,我最喜欢静静地看书。我觉得看书学习语文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通过看书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妈妈告诉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进行对话。有一次老师第二天要讲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刚刚读过介绍唐朝诗人的书,对李白和孟浩然的生平和诗歌有一些了解,回到家我又认真看了看,并且把相关的内容摘抄在课本上。第二天上课,听到我的侃侃而谈,同学羡慕,老师夸奖,可把我给乐坏了。从此,我更喜欢读课外书了!

例4:我觉得参加学校活动也是语文学习的一条渠道。上次学校举行演讲比赛,要求稿子必须自己写,内容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我不仅查阅了很多资料,还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中间做了小调查,经过我的精心准备,最后参加比赛,评委一致认为内容真实,注重实际,语言流畅,富有激情,给了最高分。我也觉得通过这次比赛,收获很大,锻炼了胆量,语文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也变得更加自信。

六、总结。

有一句话,我想同学们一定听说过——“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养成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你的语文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有句话说得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同学们,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两天的工夫,它需要我们有耐心、信心、恒心,有的时候,你甚至会觉得枯燥,但是,只要你坚持,你就一定会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