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和反思心得(专业16篇)

时间:2023-12-03 20:06:35 作者:XY字客

读书心得是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思考、疑惑和感受的文字记录,也是对作者意图的理解和传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筛选的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范文,这些范文包含了作者的真实感受和思考,相信对大家撰写读书心得会有所帮助。

教师读书心得笔记

很久以前,著名作家萧乾说过:“人生就是一次不带地图的旅行。”阅读何尝又不是呢?没有船只能像书一样,带我们领略人间万象。《堂吉诃德》教了我如何充实自己的人生。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一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的延长自己的生命。”这是库尔茨说过的一句话,我想《堂吉诃德》无疑昭释了这样的一个真理。唐吉柯德因迷恋古代骑士小说,从而走上了荒诞的骑士道路,做了许多无趣的事,直到最后明悟又有什么用呢?这无疑是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教训,让我们能深刻的感受到人生的时间虽然有限,但是如果你合理的将他运用到有意义的事情中,那么生命的价值将会被你无限的放大,甚至成倍,有一句古话叫:“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不错,每一个人的生命的价值并不是都一样的,它是以后天应诉决定的,并非以别人为你做了多少事情而衡量,而是以你为别人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艰辛而计量的。有的人觉得,只要别人能记住我就好了,可我们再仔细想一想,这难道不是自私的行为吗?再者说,事实并非如此,古语有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些觉得帮助别人是很平常的事的人,往往会被人民铭记在心,流芳百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作为教师,按理说应该是读书人。但是,倘若没有培养读书习惯,根本就不算是读书人。最近读《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些话虽然不是第一次读到,但仍旧有很多共鸣。正如本书里所说的,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看完本书后,更是同样的感受。现摘录几点感受与心得:

没有了解,就没有有效沟通,没有有效沟通,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用柔软的眼睛看待孩子,愿意为了孩子而改变,找出任何一种和他深层对话的可能,那么你会发现你身边的孩子,正在开始学会微笑,那潜藏在内心的热情,也即将会大大地发光,大大地发热。教师和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互相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成人只有放下架子,怀一颗真诚的心,才能走进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教师蹲下身子,就像一堵墙,为学生遮挡风雨;教师弯下腰来,就像一座桥,引领学生走向智慧彼岸;教师挺直腰板儿,就像一把梯子,引导学生攀登科学高峰。

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能力有问题,而是尚未培养出思想上的韧性,以及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克服苦难的精神。我们常常将学生成绩的不尽人意归结于学生的无能,事实上,这些孩子并不是智商低,而是情商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最主要的取决于情商而不是智商。情商培养应该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目前急功急利的教育忽视了对孩子情商的关注与培养。

只有学生自愿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无论是整个学期的教学,还是每节课的学习,在开始之前老师都要给学生一张清晰的“地图”,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在哪里,要达到的位置在那里。学科教学应该有宏观目标与规划,中观计划与策略和微观的课堂设计与活动。每学年、每学期、每节课,学生都应该明确知道本学科对自己的预期目标是什么。课堂教学应该以学习为中心的。导入部分,不仅要唤醒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让他们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也应该激发对新知的学习欲望,明确自己要去什么地方。

身在教育前线的教师会发现,儿童正逐渐丢失羞耻心,变得无所畏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铺天盖地、泛滥成灾的信息资源占据了儿童的时间,良莠不齐的知识进入他们的大脑,儿童成人化日趋严重。没有羞耻心和敬畏感、没有思考力,儿童犯罪屡见不鲜。若干年后,今日的儿童将会成为世界的公民,可想而知那时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在物欲膨胀、信仰缺失的时代,社会呼吁道德重建、教育转型、尊重个性。让孩子远离轻浮喧嚣的环境,家庭和学校应该有所作为。

老师们常常奇怪为什么自己反复讲的东西学生总是记不住,原来是这大脑的自我系统在作怪。得不到学生自我系统的关注,无论老师讲得怎么卖力,知识如何重要,老师所讲的根本没有进入他们的认知系统。

由此可见,激发动机、培养兴趣是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充满情趣的授课方式比学科和教材内容重要。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两个方向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方向是向内,不断探索自己的内心,尝试正确地认识自己。另一个方向是向外,不断探索与自己生活、工作相关的领域,建构起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其实,阅读应该像吃饭穿衣一样,成为我们生活的方式。一个好读书的民族,幸福指数高,社会问题少。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当然,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黄金屋”和“颜如玉”,但书籍确实能给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和内在的精神享受,也就是说,阅读能够让我们活得更好。心理学研究和大量的事实还证明了阅读是一剂医治心灵的灵丹妙药。除此之外,独立思考的能力离不开批判性阅读。阅读是最重要的课程,阅读不是科目而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只读教科书上的东西,未来的人生只能走进死胡同。

阅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政府、社会、学校应该联合大力鼓励、倡导读书运动,形成亲子阅读、师生共读、全民阅读的环境。相信那时很多青少年和成年所出现的问题都会大大减少。想起了那句“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我们要给自己阅读的时间,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个阅读是深度的,而非微信、网络、报纸的阅读,那些阅读是浅层的信息的浏览,充其量增加了许多莫名的烦恼。只有深层的阅读,让灵魂完全与哲人对话,精神交融,而非功利性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是精神的滋养与洗礼,让自己不断的获得丢弃再获得再丢弃的过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教师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本学期我外出听了近十节课,并且参加了“贫困地区教师免费培训”活动,学到了很多,感受很深,收获很多,感受如下:

1、我感受最深的是每一位老师的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课堂追求花样,华而不实。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

2、例题设计精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作业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每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要承但起这一重任,首要的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备课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老师写教案,设计课更多的是照搬人家设计精彩的环节,精彩的习题。而没有更多的去考虑:为什么教材编写者要以这样的方式呈现这个内容;学生之前的认知程度;教材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明白孩子在学习这个知识的过程中的软肋。

2、教材概念的呈现形式。

(1)学生容易理解的一些概念,采取定义的方式出现。

(2)当有些概念以定义的方式出现时,学生不好理解,采取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的方式出现。

3、怎样找到学生学习认知和数学知识增长之间的连接点。

首先,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中知识点之间本质的联系,站在一个整体联系的层次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

其次,学生要学会联系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他们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这次外出学习,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在各方面不断地深入钻研,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教育是通过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让孩子从能力幼稚、一无无知的状态,转变为身心能力完全发展、知识上得以丰满的状态。因此,教师成功地掌握教学工作的规律,就能成功的教育孩童。

教学是知识的交流,是教师帮助学生在他们头脑中再生出教师头脑中的知识,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共同拥有。教学过程具有七大要素,包括两个个体要素,即教师和学生;两个脑力要素,共同交流媒介和需要交流的主题;三个功能性过程,即教学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和复习的过程。这七个要素各自都有其运行的规律,它们加在一起的时候就构成了教学的七大定律。下面,我们将为大家来分享这七大定律背后的核心观点。

1、教师定律。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定律要求教师必须要数知他所要教授的内容。教师必须对他所教授的科目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换句话说,教师需要对某些事实或真相真理的方方面面都有清晰和深刻的认识,能认识该真理的全貌、了解其外延、内涵及其应用、能与其他真理进行融会贯通、彻底掌握了该真理与其他真理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学科保持有增无减的热情和热爱,从而他心中才会燃起与学生分享和交流的烈火,激发着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和渴望。同时,教师彻底掌握和通晓某些真理,会让他在课堂上的教学游刃有余,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从黑暗进入光明。

因此,教师需要制作教学计划、阅读经典书目,定期更新自己的知识,运用相似性和关联性的教学方式,彻底透彻、有序清楚地讲述某些真理。相反,教师不要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工作,他们不需要了解学生、尽全力的准备课程,甚至可以糊弄学生、在课堂上吹牛消磨时间。

2、学习者定律。

针对学生,教学定律要求学生必须怀着兴趣投入到对事实或真理的学习当中。怀着兴趣学习的学生,必然因着渴望集中他的注意力,快乐地对所学之物投向急切的眼光、清醒的意识、浓烈的情感和专注的思想。与被强迫的注意力不同,这种注意力是自愿自发、生动而活泼的、它具有持久性。

相反,学生没有注意力的时候,学习注定会失败的。因为只有当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他才能调动他的身心技巧,开始动用大脑重新思考和认识老师所传递的知识,实现真正的学习。如果注意力来自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呢。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有很多,老师的脸部表情、手势和声调的变动、新观点和问题提出,都可以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引起他们的注意。

因为学生的大脑有其独特的爱好,喜欢专注于某些逻辑或问题的探索;而且,兴趣会随着年龄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兴趣和能力,设计不同形式的课程,运用眼睛、面部表情、手势和声调的变化,来激发、吸引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尽量关注负面的因素,避免让孩子分心。

3、语言使用定律。

针对语言,教学规律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必须公用一套双方都能理解的语言。语言作为一套符号系统,如果要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良好的沟通,那么沟通双方都必须对这些符号拥有相同的理解。

语言既是知识传播的通道,也是知识的载体和存储器。换句话说,语言是思想的最终呈现形式,是真理的捕捉器。语言是在思维的加工下,使思维更加具体化。老师通过语言表达真理,学生则通过语言来重述真理,理解和掌握真理。而且,语言并不局限于口头语言,它也包括手势表情等身体语言。智慧的教师总是交叉着使用各种类型的语言,来帮助自己传递真理。

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使用的语言系统,使用学生的语言,来传递真理;使用各种类型的语言,重复或简单清晰的表达真理,弥补和完善学生思想的不足,帮助他们清楚的表达他们所要表达的思想。

4、课程定律。

需要教导的真理必须通过已有的真理来学习。学生通过已经掌握和熟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旧有的知识被用来解释新的、未知的知识。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已知的旧知识之上,否则学生就完全不理解他们所学的东西,因为知识总是彼此相似,互相关联的。因此,学习是在新旧知识之间进行比较和判断,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如果基础没有打牢,高级的学习就无法进行。

未知的事物无法解释未知的事物。只有当我们的头脑中存在一些知识时,我们才能运用这些知识所承载的语言去理解新知识。不过,大脑只偏重于那些最清晰最熟悉的知识,形成了一些专业人士只对专业问题感兴趣的局面。而且,人类的知识都不完全,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在理解范围之内的清晰准确的思考和认识。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他们清楚的阐述和整理已有的知识,运用真理彼此相似和关联的特征,配合熟悉的例子来教导新的知识。

5、教学过程定律。

激发和引导学习者的自发行活动,学习者自己会学的部分,老师不再告诉他。这个定律要求老师唤醒学习者的头脑和思想,唤起他的自发活动,让他们自发去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没有老师在场,我们自己也可以学习。而且,自己探究和挖掘出来的知识,不仅保留时间最长,用起来也得心应手。那么,教师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只是在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中,充当学生的向导和帮助学生学习,避免混淆真理和谬误。故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自发主动的思考和探索。学生只有在受到外在或内在刺激后,才会获得自发或自愿的力量,提升其心智的能力并能娴熟地运用这种能力。

消极的层面来说,自愿自发的心智行动受限于个体已有知识的情况,因为个体任何的心智思考活动都离不开她知识的库存,婴儿之所以兴趣广泛也是因为他缺乏基本的知识。积极层面上来说,心智自愿之力的源头来自于对知识的喜爱和渴望。一方面,智力总是活跃在道德范围之内,因为个体对某些知识要么喜好或要么厌恶,学习者之所以拥有持续强烈的动力,是因为他们对真理的热爱与盼望,激发了他们崇高的道德情感。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和喜好来设置课程,激起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思考、问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自我探索。

6、学习过程定律。

学习者必须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生出要学的真理。这个定律要求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的脑海中用自己的语言,重现这堂课完整而真实的概念、观点,包括各个概念和观点彼此间的联系、证据和应用。

学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和记忆。真正的学习不是对真理的重复,而是对真理的重新发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对他所学真理有自己独特的补充、整理和诠释;学习者对一些观点会问为什么,对一些观点开始实践并应用。所以,彻底的学习包括理解某些真理的字面意思、某些话语的确切含义、自我的重述和表达该真理、反思这些观点的原因,以及应用自己接纳的观点。

不过,不同年龄的人,在以上学习阶段中的能力有所不同;各个不同的学科中,寻求证据和应用的问题也有所差异。

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明白基本字句字面意义和隐藏含义,理解深层的原因,鼓励他们应用所学的真理。

7、复习定律。

教学的完成、检验和证实必须通过复习来实现。这条定律要求教学的过程需要经过复习,因为复习可以帮助我们完善我们所学的知识、证实我们所学的知识,并学以致用。

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对一种思想的重新思考。复习按照其涉及的范围和深入的程度,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因为人大脑的有限性,复习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一些真理,在头脑中运用这样的真理,甚至发现新的收获。就如同你重复地阅读圣经一样,你如果对某段经文越来越熟悉并牢记于心,每次阅读时你都在头脑中运用这段经文,甚至可能每次都会有新的亮光和收获。

只有懂得复习的人,才能得心应手的应用他所学的真理。比如,当我们反复应用圣经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我们就等于在复习圣经的教导,越来越体会到真理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复习前一堂课的内容,在课中和课后总结和回顾所学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适当地开展不同程度、方式的复习,巩固学生的所学。相反,要杜绝不复习、不充分的复习、复习不及时、复习只是机械的复习。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波的学术专著。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极坚实的进步”。

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

美国教育崇尚创造性,不注重对儿童的规定和限制,特别是不重视作为社会的或规范那样一些工具性知识;我国的传统教育崇尚循序渐进,强调对儿童的规范,不注重儿童天性的发挥。

我们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使人回归自然的教育。

教学方式“自然的,也是最好的,自然的,也是最美的”。

教师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课堂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术为本”。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教学与科研如同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激发科研的灵感,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我自己研究的课题有些就是来自备课、上课、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需求成为推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所教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把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技能,才能适应和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对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的传播和验证,也是教师科研动力激发的过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科研工作带来启发;科研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品位。只有教师是创造性人才,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这几年参与我课题研究的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和考研方向的选择也多受此影响。

“用爱点燃爱”。爱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用爱点燃爱,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历史学是基础学科,历史学专业的生源和就业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许多学生一开始有着“所学非所爱”的迷茫,想打退堂鼓,或者想转专业。如何通过入学教育、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教师的现身说法来确立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几年下来,历史教师的感觉是树立学生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付出真爱,用爱点燃爱,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育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文化,多途径为学生考研、就业服务,就会让学生明白专业没好坏,关键在于你能否学好。逐年好起来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就是教师付出真爱,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真爱的说明。在培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享受到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实现的欢乐。爱是彼此成全,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仅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让绝大多数的教师感到比较头疼的就是如何处理后进生的问题,比较听话的还好,虽然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业还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对于作业经常拖拉不做的,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联系家长,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后进生谈话,刚开始还是能收到必须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长听惯了孩子在学校的“不好表现”,也会对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则会认为自己在教师的眼里就是一个差生,就更不想学习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这样的情景:他的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他立刻想到了和他的家长联系,但都没能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他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但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一样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得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十分高兴,表示要教师对他的孩子必须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十分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回家必须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读完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回想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也是把孩子的不好表现直截了当地告诉家长,而孩子表现好的方面就很少会去告之家长了。

还记得去年任教六年级时,我也碰到过类似的学生,打电话给家长告诉她孩子经常不做作业,家长直接跟我说;“我管不了她,我都放弃她了,教师你也别管她了。”之后再打电话她就再也没接过。如果那时我也象克拉克先生一样,先让家长了解孩子优秀的一面,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一样的处理方法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优秀是教出来的,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围,唤起他们的学习活力,让他们享受学习的欢乐和成功。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更优秀。

教师读书心得笔记

最近,在我们学校教师圈里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全校开展了同读一本《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的活动。全书分为6辑,精选了其中67篇文章汇集成册,由于我刚刚生完小孩,迫于时间的压力,只是细细品读了其中几篇,但足以让我对教师这项职业改变了看法。我始终觉得,我选取教师这项职业是因为喜欢和热爱。我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我所教学的课程。但也许诗意的生活,是源于灵魂,更是源于我对生活的热爱,懂得怎样样享受人生,享受职业带给我的存在感与幸福感。

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人生的全部好处就在于付出自我的爱”。成功学中有一句话是:“爱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秘密”。那么就是说对学生就应包含满满的爱,学生就会欢乐,反正我也会欢乐,这样,做起教师来不是更加简单。我们身边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眼睛缺少发现。我们能够拿这样的话来劝慰我们的学生,但我们自我有没有做到呢我们要对学生的过错多一份宽容,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对我们的学生只要犯了错误,对有些惯犯那更是深恶痛绝,只要一犯错,我们立刻就把他们的老底给抖落出来,批评后,学生表面温顺了,但心里也是鼓鼓的。那么我们欢乐了吗,动了肝火还不是要老几岁想想我们班四十几个学生,每一天都有人犯错,那做教师的不是要累死。想想吧,我们把眼睛看往何处,我们的心态就会是什么样的,看到鲜花我们会心旷神怡,看到垃圾我们会恶心呕吐。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多看看学生的优点会让我们更公正的看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也同样会使我们更乐。

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天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在未来的每一天发生巨大的变化——只要你愿意。如果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你能够去尝试的话,你会拥有健康、欢乐的人生,诗意的生活着,会获得健康、财富、幸福和欢乐。

《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读书笔记

今年暑假,由于身体不适,学校没有安排我外出学习培训,一直在家静休。静休生闲,同事一句话提醒了我,不妨利用此机会读一些教育理论。于是,我有机会拜读了肖川主编的《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一书。读完之后,收获颇丰,感触良深。

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这是一位母亲在目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后,向学校、向教师、向社会、向历史,说出这句人类所有的母亲源自内心的问话。这句话敲打着我的心灵。是啊,作为教育的实施者,面对特殊的服务对象,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这些教师是“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我一直觉得,我还缺少些什么。即使在我进行本科自学深造时,我感觉我那个空缺还没有被填补。今天,从肖川先生的《序言》中我高兴地发现,我找到了答案。我缺少的正是当前教师普遍缺少的一种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言以蔽之,缺乏“思想”。

如何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呢?肖川在给我们找出问题症结的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那就是:广泛阅读、仔细咀嚼;深入探索、自觉反思。

“广泛阅读、仔细咀嚼”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我们不仅要大量阅读文学名著,还要多读教育名著。不光要读,还要品,要思。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位,培养教师的读书人气质。在指导学生多读书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静下心来,多读一些书?学生读书后思维异常活跃,上课时那咄咄逼人的追问可曾让你汗颜?我们不禁感叹,我们的书读得太少了。

“深入探索,自觉反思”是教师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只有同时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过程。教育的过程是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注意,学生是不完美的,教师也是不完美的。我们往往只注意了前者,忽略了后者。因而,我们只知道争取把更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却不能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反思自己传授的知识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有没有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遮目树叶。

于是,作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即使在当今极为功利化的教育环境中,对待每一名学生也应像龙应台女士一样,用坚定执著耐心的赏识目光回应天底下每一位母亲那穿透时空的疑虑的眼神:“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教师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体会

假期里,读了人民教育编辑部《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读完后使我感受颇多。在自己平日的听课过程中,面对一节好课,总是不由自主的赞叹:他怎么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设计,学生怎能学得如此自然……,而自己的教学总是那么平淡,谈不上激情,也说不上有什么效率,就算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入自己的课堂,却还是感到课堂的苍白、学生的无神,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缺了自然而然的知识生成。读了这本书,体会到:一节好课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独到的解读,在于对学生精准的理解,在于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给我们指出了我们在数学这条道路上,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些问题:数学是什么、我们应当思考的几个数学问题、我们应当有怎样的专业素养、我们应当关注什么。书中用鲜活的实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数学的思考,其中提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并也在不断思考,讨论的话题。数学家张景中《感受数学的力量》,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数学思想的魅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解决问题就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这就是策略。这种策略无不受到数学思想的影响和支配。数学思想指导着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非常强化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而简化甚至忽略一些过程性的东西,直接给出答案、方法,学生反复练习,机械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我们不必给学生讲这是集合,这是函数等概念,但老师首先要有函数等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潜移默化,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但收效甚微,我们也在不断思考,他们为什么学不好数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怎样的帮助才是有效的?在读了俞正强老师对学困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之后,自己也似找到了新的方向。有的学困生,面对某个知识点,无论你怎样教,总是掌握不好,但过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发现这个知识点他也掌握了,自己也会感到奇怪,原来这是学生的“成熟”。有些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由学生暂时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着急,给他成熟的时间,自然他就会了,这也是对生命的等候。《圣经》中有句话:“治一个人的病,先抚摩他的心”,对于学困生,如果自己不能改变他的学习状态,使他进步,那我不能伤害他,要给他持之以恒的关怀与守侯,让他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等着可以改变他的人出现。

对于技能教学,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性的是把总结出来的规则教给学生,认为这样学生不易出错,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在读了可否给技能教学来一次革命后,我对文章中提出的"相机诱导"有所感触,文章中说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象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弗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罪恶,而"相机诱导"也并不是一时半刻就会的,需要我们有深厚的功底。对于课的处理,离不开教师个人的见识,而要形成见识,则要靠数学的功底,更要靠教师的使命感、职业意识和责任心。我们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让学生在对概念与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学习技能,而不是单纯的记忆与模仿。

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做为老师我一直在努力,通过对名师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于是在读书中,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一天天感受着教育的神圣。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一直不太爱读课外书籍,没想到新的环境却让我享受到了读书的幸福。细数近一年来读书的故事,真是历历在目。

刚到学校不久,就接到任务,学校近期要参加一个全国“中华诵”的大型活动,活动主题就是吟诵《大学》。于是,学校下达任务,10·1假开学前,所有语文老师都要背会《大学》,初听这消息,内心泛寒,早就感觉自己记忆力已严重下降,记一些教育理论都困难,更别说多字的古文了。还好,作为新任老师,那种不甘人后的信心在支撑着我,背!于是,白天工作忙,很难静下心来背,晚上下班后,就在宿舍大声朗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小段一天一段,大段两天一段。关上灯,就开始默记刚背过的古文。早上踩单车上班,边走边再背昨天背过的。一周下来,倒也背了一小半。不过却也惹得阿月没少说我嗓门太大,吵得她看不进书,逮着朋友就要说我天天“之乎者也”像发神经。转眼10·1假期,要回家了,带上《大学》回到了老家,白天带孩子,晚上孩子睡了,又拿出书来小声背诵。呵呵,那时居然有种欲罢不能之感。一天晚上,孩子闹夜,怎么哄都不肯睡,我又急着想背《大学》,干脆从阿月手中抱过孩子,对孩子说:“小梦,别哭!听老爸给你朗诵一段《大学》”。“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哎,小家伙居然睡着了。后来两天,天天给她诵读,她总是听着听着就睡熟了。呵呵,无心插柳柳成荫。10·1假结束,我也终于完成了背诵,虽辛苦,却很有成就。

第二本读的是高效课堂改革的首倡者李炳亭的《高效课堂22条》。因为是理论性书,读起来枯燥,再加上之前有过两年课改的经历,所以就粗略地读了一遍,但给自己留下的感受就是我读理论书也可以。

第三本就比较有意思了。因为要家长开放日了,学校要求所有语文老师要准备一节“亲子共读”指导课,班上学生要统一读一本书,经过商定,我们四年级指导家长和孩子共读黄倍佳的儿童名著《我要做个好孩子》。工作需要,我也买了一本来读。当读完这本书之后,却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孩子的童心是那么天真,他们对快乐的追求以及对应试教育的反抗令我深深反思。于是,我写了《我们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多少》这篇感想,并时常鞭策我在面对学生时,要多换位思考,多为他们创造快乐宽松的课堂环境。

韩兴娥的《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是学校为了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而下发的,这本书让我领略到了语文教学的另一番天地。中低年级一个月上完一本教材,高段则是两周学完一本教材。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韩兴娥老师做到了。期末考试,成绩比同课头的老师还好。字词归类集中解决,课堂上只对课文做一些阅读,完成老师设置的几个问题即可。一学期节省出来的大量时间则是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读不同题材的书籍,但一定是符合学生认知的。字词在大量阅读中高频再现,从而得到复习和巩固,书读得多了,孩子理解和认知也自然提高。看似语文教学课堂上对学生的要求过于简单,其实是大量阅读使语文教学形成了良性循环,踏上了语文教学的快车道。曾和一位特级教师交流过高效课堂,这位前辈告诉我高效课堂并不是追求课堂教学形式,而是在有限的课堂上生成学生最大化的收获。韩兴娥老师高效课堂的诀窍就是通过课堂引领学生喜爱阅读、会阅读、大量阅读,从而生成了学生的深刻认知能力,使学生受益终生。

春节长假,学校给每一位班主任发了一本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作为寒假作业。整个假期,我潜心地研读了这本理论书籍。白天依旧带孩子,晚上静下心来抱着这本书读读画画。翻至尾页,我能深刻地感受到李镇西老师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者、思想者。他对于班级管理的做法和想法总是体现学生的民主,让我受益匪浅。随后,深入地谈了自己读后的感受,为我新学期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思路。我还将这本书推荐给了几位班主任工作非常出色的朋友,将收获跟他们分享,也使自己感受到幸福。在这本书中,还多次提到了李镇西老师的另一本作品《做最好的家长》,让我很是向往,开学后就买来读。书中李老师是以一个父亲教育自己女儿的角度,讲述了作为家长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有理论、有实践,为我近期写的《教育随笔——家庭教育》做了积淀。

为了创设更为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在特级教师——学校张主任的建议下,我又开始读全国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的《为了儿童的学习——情景课程的实验与架构》。书中我明白了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亲近自然,亲近生活,使学习融入生活,用情境引领学生。李吉林老师还在书中提到,小学生从小学低年就应该“识字、阅读、作文”三线同时起步。所以,在这学期的语文教学上,我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和日记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这中间,我还读了罗曼·w·皮尔的《态度决定一切》,使我对每一天的工作都充满愉悦和信心。读了《小鹿斑比》,使我更具童心。读了《小王子》使我内心沉静……每读完一本书,总有或多或少的感触,这些感触都成为我写作和教学管理思考的源泉,让我受益匪浅。

读书让我们零距离接触到大家们的心灵深处,学习和借鉴成功者的思想和经验,还可以让想成功的人少走弯路;让心浮气躁的人洗涤心灵;让前途渺茫的人获得方向和力量。不让读书成为一种任务,忙碌之余幸福享受读书的快乐。

《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读书笔记

我觉得一个人若是不看书,他的思想便不会前进,对许多事物也不会有太多的想法。“广泛阅读、仔细咀嚼”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我们不仅要大量阅读文学作品,还要多读教育教学名著。不光要读,还要品,要思。读书的过程就是与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位,培养教师的气质。在没有看《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之前,有许多问题,我虽然也会一闪而过,但不会有太多的深思,觉得似乎就应该如此,但在看了书之后,往往就会引起我的共鸣。把我潜意识里的想法都唤醒,呼之欲出了。

在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给孩子加上了很多的枷锁:上课不准说闲话、不准做小动作、回答问题要先举手、上课不能趴着……这些对于上课的规矩应该还有理由可言,毕竟上课时候是一个集体,要有一定的秩序。但是下课呢?由于很多时候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不得不对孩子的课间活动做一些限制,特别是在孩子由于玩耍而受伤的时候,往往很多时候其他孩子就会因此而有所牺牲:若是某同学在课间玩跨步的时候骨折了,一次也许不会,但可以保证事故出现的次数多了,老师肯定会禁止孩子们玩这种游戏;因为其他学校出现的溺水的事故多了,便更是禁止孩子们游泳,不过有一点还好,要是有大人陪伴是允许的,记得小时候的时间都是在水中度过的:捉螃蟹、抓小鱼、游泳、玩水,真是没法比啊,似乎更喜欢自己的童年;由于现在班级人数都很多,所以是不允许在班级里追跑打闹的……似乎不允许做的事太多了,老师的口头禅似乎就是“不准、不允许、不可以”。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渐渐长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丢失了什么呢?我们做老师的难道不应该有所反思吗?有,我反思了,结果是不得而终:安全和快乐,站在老师的立场肯定会选择安全。

今年暑假,由于身体不适,学校没有安排我外出学习培训,一直在家静休。静休生闲,同事一句话提醒了我,不妨利用此机会读一些教育理论。于是,我有机会拜读了肖川主编的《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一书。读完之后,收获颇丰,感触良深。

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这是一位母亲在目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后,向学校、向教师、向社会、向历史,说出这句人类所有的母亲源自内心的问话。这句话敲打着我的心灵。是啊,作为教育的实施者,面对特殊的服务对象,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这些教师是“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我一直觉得,我还缺少些什么。即使在我进行本科自学深造时,我感觉我那个空缺还没有被填补。今天,从肖川先生的《序言》中我高兴地发现,我找到了答案。我缺少的正是当前教师普遍缺少的一种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言以蔽之,缺乏“思想”。

如何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呢?肖川在给我们找出问题症结的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那就是:广泛阅读、仔细咀嚼;深入探索、自觉反思。

“广泛阅读、仔细咀嚼”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我们不仅要大量阅读文学名著,还要多读教育名著。不光要读,还要品,要思。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位,培养教师的读书人气质。在指导学生多读书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静下心来,多读一些书?学生读书后思维异常活跃,上课时那咄咄逼人的追问可曾让你汗颜?我们不禁感叹,我们的书读得太少了。

“深入探索,自觉反思”是教师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只有同时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过程。教育的过程是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注意,学生是不完美的,教师也是不完美的。我们往往只注意了前者,忽略了后者。因而,我们只知道争取把更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却不能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反思自己传授的知识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有没有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遮目树叶。

于是,作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即使在当今极为功利化的教育环境中,对待每一名学生也应像龙应台女士一样,用坚定执著耐心的赏识目光回应天底下每一位母亲那穿透时空的疑虑的眼神:“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读书心得反思笔记

以前,我最厌恶读外国小说,尤其是长长的名子,令人越读越糊涂,《漂亮朋友》读后感600字。但我读过《漂亮朋友》之后,却有了新的认识。

《漂亮朋友》是莫泊桑于1885年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有直接针对性的、政治性很强的作品。文章经过一个乡下小酒馆老板的儿子—杜洛华。从一贫如洗的铁路局职员到辉煌腾达的上流人物杜。洛华。德。康泰乐。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变化,却是由一些女人来完成的。正是这些女人的出轨让杜洛华走向上流社会更加容易。她们一个个地被伤害,却无法言语。在他的情妇与妻子中的任何一位都可是是他通往目标的助推力与阶梯。

他没有任何才能,不具备任何真材实学。他唯靠自我那年轻的美貌来获取自我的地位,能够说他有着一身招摇撞骗的本领和取悦、勾引女人的特长。他的虚伪是他前进的步伐。

在当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代政治黑暗,社会腐败,上流人物堕落,谁丧尽天良就能飞黄腾达,根本无需真材实料。

杜洛华利用女人的单纯,善良来满足梦想。华尔特夫是最悲残的一位情妇,在被杜洛华抛弃之后,竟成了他的岳母,这一切都都是在痛苦中经受忍耐的。她却不知自我只是杜洛华向上攀爬的阶梯而已。

在这部小说中莫泊桑赤裸裸地暴露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暑期资产阶级政客的卑鄙无耻,资本主本政治的肮脏腐朽和为了到达个人目的不异一切代价的无耻勾当。只要有利益,贪婪、自私的存在,就会有“漂亮朋友”的存在,表面光鲜,漂亮动人的背后定有肮脏,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我生活中的朋友永远都是重情义。我和朋友之间坦诚相待。没有利用,仅有真诚。朋友遇到困难,我热心帮忙;我遇到挫折,朋友给予慰抚。我生活中的朋友,没有向“漂亮朋友”类似令人唾弃与憎恶的人。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12年前我就在书本中读过这句话,从教12年后,我对这句话才有了更深层、更具体的理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经教过一个叫芳芳的小朋友,聪明伶俐,但由于长辈的溺爱,从小养成了好动、蛮横的坏习惯,有点偏执。在课堂上坐不住,一点不满意就大哭大闹,让老师无法上课,更不会和同学们交往,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可怜。刚开学时连笔也不会拿,坐的歪歪扭扭,捏着笔尖,写的字就像螃蟹爪,弯弯曲曲,毛毛刺刺的,书包里乱七八糟,连一支能用的铅笔都没有,崭新的课本角都蜷了,上面画的满满的,连田字格里的生字都看不清了。

她的爸爸激动地告诉老师,是良好的写字习惯改变了孩子的性格,也改善了孩子的生活。

由此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

人生仿佛是一场好习惯和坏习惯的拉锯战,假如没有好习惯,你将很难成功 。习惯是选择出来的,不是天生养成的,当你改变自己的习惯时,你改变的是你自己的人生。

新教师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晚上好!

今天能在这里参加我校教师读书活动的汇报座谈,着实是因为我作为一名非语文教师却对读书还残留着一点喜欢而博得的.领导的“错爱”。所以心里倍感荣幸的同时,还有一丝惭愧,但更多的是一股强大的鼓舞!

从2000年毕业分配到我镇偏远小学工作至2004年春来到二中的3年半的时间里,作为一名刚走上讲台的农村小学教师来说,对教学工作除了激情之外,大概只剩下迷茫了。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的读书生活几乎几乎是一片空白。除了教科书和林林总总的教辅资料外,也许只有那被压在校长箱子底下的几本《河南教育》了。所以来二中之前的我对李镇西、窦桂梅、任小艾等我们同行中的这些名人是一无所知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于我的真正的专业成长的阅读,算来应该是从07年,在刘校长对教师读书的要求和我校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以后的事情了。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位大师对话。我要说:坚持读好书,就是在走向卓越,突破平庸!读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让我浮躁的心灵得以宁静,迷茫的日子得以充实,肤浅的灵魂趋向高贵,功利的人生也能有浪漫的幻想!读书,也许无法延长我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增加我生命的厚度,引领我更饱满的成长!由被要求读书到随心情读书,到现在读书已经成为我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似乎看到了我正在被书本、被先行者们的智慧托起!在以后的日子里,读书会成为我生活中美丽的一部分!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一颗幼苗都有成长的渴望,每一粒种子都有发芽的可能,但他们需要阳光雨露!虽然身为农村教师,但在我们中间,也有很大一批人喜欢读书,渴望成长。但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可以帮助我们成长的好书却很少很少。像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等这样的教育专著,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因为不畅销、利润少,在书店都找不到。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是无书可读的饥渴。所以,斗胆恳请孟老师下次来的时候能给我们带来一批好书。相信到那时候,我们一定不会吝惜腰包里的钞票。请孟老师相信我们:只需你为我们引来一点儿源头活水,我们一定会回报您一渠清泉!

教师读书心得笔记模板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以书为友,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这学期开学,学校安排我们读一本书:《做卓越的教师》。

翻开书目,我就被吸引了,从目录上看,似乎是一部做卓越教师的“兵法全书”:“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每一个题目都让我想尽快了解里面的内容,于是静下心来,慢慢翻阅、品味。

要培养卓越的学生就要做卓越的教师。如何做卓越的教师?作者引用了一个个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进行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如开发潜能,爱岗敬业,勇于实践、善于反思、博览群书、加强研究等。其中对我思想触及最大的是第二项修炼“爱我所选终不悔”。回想自己从教20年的经历,虽然有过跳槽的念头,也曾多次抱怨工作的辛苦,但我始终没有离开教育岗位,而且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凭的是什么?还不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啊!既然不能“选我所爱”,那就干脆“爱我所驯,因为“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美好的职业;是一种不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内在的尊严与欢乐的职业。”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直到自己职业生涯的结束。

本书最吸引我的还是第二辑“做幸福的教师”。作者用轻松活泼的笔调,生动流畅的语言,巧妙地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融入其中,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调适,如何学做幸福的教师。如作者说:“不是你面对的东西决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对的方式决定你的幸福”。作者教给我们的方法有:学会阳光思考,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开心工作,学会开心生活,尤其是如何学会开心地工作对我们的指导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重复着许多相同的工作,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难免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我们将本职工作当做一门艺术去研究,去追求,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工作是那么的快乐!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承受冷落,学会历经磨难,学会创新工作,我们就能体会“工作着是快乐的!”的内涵。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福”

有同行说:“读《做卓越的教师》,如同听一位富有思想又极其有演讲水平的朋友的演讲,一会儿激-情澎湃,一会儿娓娓细语,一会儿谆谆教诲,一会儿促膝谈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这次“全校同读一本书”的机会,好好研读,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不断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