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基层减负心得体会范文7篇

时间:2024-04-22 11:02:14 作者:CZJ2

减轻基层负担并转变检查考核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当基层干部从繁重的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他们将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更敢于担当责任,勇于创新工作方法。这种正向激励机制有助于建设一个高效、有活力、勇于创新的干部队伍,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4年基层减负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2024年基层减负心得体会范文1

总书记在xx考察时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干事创业的氛围如何,干部工作状态如何,关乎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就是要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负担,推动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近年来,根据党中央部署,各地各部门整治文山会海、规范考核督查、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取得显著成效。需要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彻底铲除任重道远。只有坚持常抓不懈、发扬钉钉子精神,只有强化标本兼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才能持续深化拓展减负成果,并将其不断地转化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民造福的真业绩。

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要从思想上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从近些年通报的一些案例看,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政绩工程,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功。这种错位的政绩观容易导致工作“脱实向虚”,给基层添负担,如不顾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盲目攀比、大干快上,使得基层干部无所适从,甚至被迫填表格、造数据,产生“数字政绩”;调研走马观花,不深不细不实,不仅没有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反而耗费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这些都是把狭隘的功利主义凌驾于发展大局之上,把“一时的政绩”变成基层“长期的包袱”。因此,为基层减负,根子在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抓工作突出一个“实”字,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带着基层干、干给基层看,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要从机制上破题,推动形成干的合力。基层工作本就千头万绪,但有的地方和部门习惯以“属地管理”为由,把本属自身职责范围之内的任务转嫁给基层,导致基层“小马拉大车”。鉴于此,为基层减负,

必须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把握各层级之间的关系,着力构建边界清晰、权责一致、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体系。一方面,进一步编制完善权责清单,让基层干部明明白白履职,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从制度上遏制“层层甩锅”。另一方面,减负不是减担当、减标准,而是增信心、强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推动更多资源下沉,为基层赋能,让基层干部更有底气;推出更多关心关爱举措,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求全责备,让基层干部更有干劲;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多到基层一线去,多和基层干部想在一处、干在一起,真正形成干的合力。

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只要实干担当、久久为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积小胜为大胜,为基层减负就一定能抓出实效,让基层充满干事动力、创业活力。

2024年基层减负心得体会范文2

在水土保持核心区搞“挖山造田”;组织开展“千分制”甚至“双千分制”“三千分制”综合考核;盲目举债上马“有轨电车”项目,造成巨大资金浪费日前,中央学习贯彻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释放出以主题教育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信号。

从整治文山会海、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到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工作简单化一刀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发力,解决了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但也要看到,当前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顽固多发,既有反弹回潮的老问题,也有隐形变异的“新马甲”,必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严抓不放、常抓不懈。

抓好“关键少数”,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无论是不顾客观实际蛮干硬干,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还是简单以“运动式”“命令式”开展工作,根源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注重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健全体制机制,让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明晰起来。基层一线任务繁重,矛盾问题集中,想要用好基层这根“针”,就要先整理好上面的“千条线”。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按照权责一致要求,建立健全责任清单,科学规范“属地管理”,才能切实防止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当前,一些地区用好数字化政务工作平台,将“千条线”织成“一张网”,减轻基层多头上报、重复上报的负担;一些地方出台厘清村级组织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的指导目录,确保权责归位,让基层干部履职有据可循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各级党组织应进一步结合实际,上下联动、综合施策,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正向激励,把松绑减负与关爱赋能结合起来。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既要做好松绑减负的减法,又要做好正向激励的加法。从实处着力解难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真正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对基层干部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求全责备;同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切实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在为干部干事创业划清底线红线的同时,健全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者提供广阔舞台。

为基层减负就是为实干撑腰。只要各地区各部门扎扎实实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基层干部就能更好地卸包袱、抓落实、促发展、创实绩,凝聚起新征程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

2024年基层减负心得体会范文3

日前,xx省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为基层减负赋能专题座谈会,强调要聚焦减负和赋能两个关键词持续发力,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实事干实事。这是xx省委重视基层、关心基层、赋能基层的鲜明信号,彰显了省委向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沉疴痼疾开刀的坚定决心。

这些年,为基层“减负”越来越成为一个困扰时代的新难题。开不完的会、填不完的表、迎不完的检查,越拉越多的群、没完没了的接龙、烦不胜烦的打卡……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负担重、压力大,陷于一些繁文缛节的无谓事务中。究其根本,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症结直指上级单位和部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言以蔽之,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头。有的脱离实际下任务,随意向基层摊派任务、层层加码;有的随意决策、机械执行,搞文山会海、过度留痕;有的过多过频地督查检查考核,动辄搞“一票否决”……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无法腾出时间和精力来谋实事干实事。

为此,为基层“减负”成为时代的声音。如何减?关键在减形式主义、减官僚主义、减层层加码。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改、带头治,深入检视剖析自身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偏差,紧紧扭住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大力度深入纠治,真正从根源上解决为基层减负的问题。特别是在制定政策、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实际、理解基层难处,设身处地为基层干部着想,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把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张嘴,下面一双腿;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基层干部感到负担重、压力大,除了事务复杂繁琐之外,还有一个显著问题就是“权责不匹配”。基层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量大,但在具体工作中,责任层层压实到了基层,相配套的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却往往没有跟进,让基层这个“有限权力”机构成了“无限责任”单位。

为基层“赋能”,如何赋?重在解决“权责不匹配”的问题。一方面要厘清不同层级、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建立健全责任清单,防止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另一方面要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一线倾斜,促进事和权相统一,让基层干部在为民办事、落实政策上有更大的主动权,在做群众工作时有更大的底气。正如这次座谈会上省委主要领导强调的,要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好事”多让他们去做、“好人”多让他们去当,让基层干部少一些“为难”、多一些资源,使他们在群众中更有号召力。

一手抓减负松绑,一手抓赋能增效,唯有“双管齐下”,才能打通基层治理的“痛点”“堵点”,解决基层干部头顶的重压、心中的烦恼。全省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为基层减负赋能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千方百计为基层干部谋实事干实事创造良好条件,以实实在在的减负赋能成效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2024年基层减负心得体会范文4

“坚决不开没有实际意义的会议!”“坚决不发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文件!”“坚决不搞不解决问题的调研!”“坚决不干脱离实际的项目!”今年自治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四个坚决”的表述,不仅振奋人心,更彰显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下大力气整治形式主义的坚强决心。更令人振奋的是,近日,自治区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发布公告,向广大干部群众征集形式主义加重基层负担突出问题线索,同时公布了反映问题线索的渠道和平台。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种通过征集线索,将报告中的表述转化为实际行动、真刀真枪干起来的做法,不仅能让一切形式主义无处藏身,同时也是治疗形式主义顽疾的一剂良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直面形式主义的危害。2020年9月,总书记在一份反映一些政务App变味走样,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的材料上作出了“要摈除形式主义”的重要批示。

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破坏党群血肉联系、阻碍群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病毒”,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

整治形式主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能否戒除形式主义,是检验一个干部是否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试金石。坚决克服自身存在的形式主义,不仅可以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工作质效,同时也能很好地树立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力戒形式主义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深刻认识形式主义的实质和根源,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的要求上来,聚精会神解决“重说轻做”“重痕轻效”“重旧轻新”“重加轻减”突出问题。

各部门要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一次排查起底,主动认账,立行立改,注重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切实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真正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推动实际工作和为民服务的事务中,凝心聚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xx篇章的壮丽画卷。

2024年基层减负心得体会范文5

“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3月19日,总书记在我市基层一线考察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情况,再次强调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释放了驰而不息为基层减负的强烈信号。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最形象的比喻,却也成为基层干部心中的隐痛。这根“针”重要吗?重要!能否跑好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取决于基层这根“针”能否引好千万条“群众线”。然而,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为应付形式主义花费的时间越多,真正投入实干的精力就越少,不办实事,老百姓的信任感就会降低,更别提在“一枝一叶总关情”中拥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事业发展的大敌。在党中央有力推动下,一系列为基层减负的举措落地见效。xx建立了市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并围绕“智”“治”作文章,在全省率先试点文会智治信息化平台建设,对文件、会议数量进行总量控制,设立违反“十二个不得”情形匿名举报窗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快速纠治。去年全市制发文件、召开会议同比减少xx.xx%、x.xx%;针对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明确具体任务、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从规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挂牌、清理整治违规借调基层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多方面着力,积极探索破解之道。

为基层减负,“减”要当先,但不止于“减”。在做“减法”减负的同时,更要注重做好“加法”赋能。

近几年,xx聚焦基层“减负”和“赋能”两个关键词发力,做了一系列有益探索。比如xxxx年上线的xx“云党建”平台在xx省率先让村级组织享受到了信息技术发展的红利,“云会议”“云培训”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让基层党员干部勤学习、少跑腿,去年更是促成省、市水稻专家与广大稻农展开一场又一场“云端论稻”,助力粮食丰产增收。xxxx年xx月开始,xx率先在xx省整市推进片组邻“三长制”,共推举选出邻长xx万多名,累计解决各类问题xx.x万余件,逐步形成了“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去年,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关于探索实施基层党组织骨干队伍“百千万”培优计划的工作方案》,意在通过x年左右的时间,集中培育xxx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xxxx名优秀党务工作者、xxxxx名优秀共产党员,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

减负与赋能实质上是辩证统一的,减负是基础,赋能是目标,二者相互促进。减负的核心要义在于为基层赋能松绑,让基层干部腾出手来,一心一意地为老百姓多做好事实事,而不能片面地将减负理解为减工作、减责任。给基层赋能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的能力水平等多方面入手。xx在积极探索“减负+赋能”这条道路上行稳致远,势必有更大作为。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总书记此次在xx再度强调“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为基层减负非一日之功,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很可能“一篙松劲退千寻”。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聚焦问题,从实际出发、从基层需求出发,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不图其形而求其实,我们相信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定能不负总书记殷殷嘱托,把文山会海减下去,让深入基层多起来;把表面文章减下去,让真抓实干强起来,在推动xx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干出新业绩、展现新作为。

2024年基层减负心得体会范文6

市委近日出台的《xx市进一步落实“七减”要求持续为基层减负的具体措施》,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系列重要论述和省委“十二个不得”要求的具体行动,是xx版的“八项规定”,释放了鲜明的信号、彰显了坚定的决心,就是要把为基层减负进行到底。

人民至上的政绩观是根本。形式主义的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官僚主义的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上要正本清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续写好新时代“半条被子”的故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行动上要求真务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摆脱只靠分解任务、考核排名、督查问责等“老套路”抓落实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作风上要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问题面前迎难而上,在困难危机面前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坚决回击。

动真碰硬的实措施是关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具有复杂性、反复性、顽固性,容易“按下葫芦浮起瓢”,必须下死决心、动真功夫、出硬措施。要聚焦顽瘴痼疾,对会议、文件、陪同、督查、考核、流程、群组等方面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再来一次“大起底”,给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再来一次“大扫除”。要厘清职责边界,明确乡镇(街道)、村(社区)具体负责事项,分别制定“事务清单”“责任清单”,清单之外一律不得层层摊派。要用好信息化手段,发挥重大决策部署网上督查平台和文会智治信息化平台作用,对发文开会、督检考实行“一张网”统筹管理,发现苗头及时预警、动态纠治。

令行禁止的真执行是保障。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离开了执行真章,停留于纸上谈兵,“七减”措施必将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要领导带头,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以上率下、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既不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受害者,更不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制造者。要严格执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出重拳、下猛药、去沉疴,对“七减”要求一步不让、一抓到底、无一例外。要强化监督,设置基层“七减”监测点,聘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监督员,公开举报电话,对发现的问题和典型案例及时通报曝光、形成震慑。

关爱基层的好导向是目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基层是联系服务人民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是桥梁纽带,工作累、任务重、压力大,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要关爱基层干部,足额保障工作经费,在绩效考核、提拔任用、工作表彰中加大倾斜力度,对表现突出、敢于作为的一批干部给予火线入党、火线记功、火线提拔。要坚持容错免责,正确运用好“三个区分开来”,建立“能上能下、容错纠错、鼓励激励”三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体系,大力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四敢”环境。要解决后顾之忧,严格落实体检、休假等福利制度,关注干部身心健康,保障合法权益。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全市上下要减负赋能、一马当先,以一当十、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在聚焦“四大定位”、创造“四敢”环境、打好“发展六仗”、全力“办会兴城”中再立新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团结奋斗!

2024年基层减负心得体会范文7

随着年底的到来,各种会议、检查、评比、材料上报接踵而至,给基层干部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过去,这些负担主要来自繁琐的文书工作,而现在,随着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各种工作群、APP里的要求也层出不穷,让基层干部应接不暇。

基层干部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许多基层干部经常面临超负荷工作的困境。为了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中央从解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等“四个着力”入手,提出措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轻装上阵、担当作为、不懈奋斗。

各级各地应当全面准确贯彻中央精神,能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少开会、开短会;能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慎发文、发管用的文;“减考核”,精细化安排督查、检查、考核,做到“少而精”“深而实”,切实为基层“瘦身”松绑,让各级干部真正轻装上阵,回归真抓实干。

同时,领导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立足基层角度思考问题、审视工作,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尺去衡量工作是否踏实、扎实、务实;要精简考核事项,创新考核机制,通过链接大数据等多种形式,减少处处留痕的台账要求,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群众沟通,掌握基层一线资料,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而不断增进干群感情,提升群众满意度。

只有将整治形式主义与为基层减负工作结合起来,破除形式主义的“怪圈”,持续为基层“松绑”,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地出台了不少减负措施,能否落实到位,考验着各地各部门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