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音乐说课稿万能(模板23篇)

时间:2023-11-14 18:44:29 作者:FS文字使者

教案模板的完善和更新是一个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模板样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高中音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乐。乐曲速度稍快,表达演奏者愉悦的心情。乐曲开始的前半部分和结尾部分是以小号为主的爵士乐队演奏,当中穿插一段演唱。《不知为何》是诺拉·琼斯的经典爵士乐代表作品,在80年代的爵士乐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一首歌。旋律柔和,已被收纳到高中音乐课程必修。

通过本节课歌曲的学习与感受,学生能够感受爵士乐音乐特点,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教学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感受、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了解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逐步对爵士乐产生兴趣。

2.通过体验、对比、小组合作等方式感受爵士乐的音乐特点,通过改编乐曲提升审美创造力。

3.认识爵士乐,了解它的发展和音乐特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欣赏,了解爵士乐的风格特点。难点是掌握爵士乐的节奏特点,并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新课教授——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分别播放民歌《茉莉花》和爵士乐《茉莉花》请学生感受音乐的不同,从而顺势导入到本课《爵士乐》的学习。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新课教授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会针对学生身心的特点,利用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学生发先歌曲的特点、体会情绪,并能够通过进一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走进爵士乐,介绍爵士乐的相关内容,了解“布鲁斯”“拉格泰姆”音乐形式,并了解爵士乐的音乐特点。

其次,我会带领学生聆听《南部之子》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及演奏乐器。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之美。同时,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在完成基本的授课内容以后,适当地拓展课程之外的内容,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我会将学生分为四小组,将乐曲改编成带有爵士风格的《小星星》。

(1)学生小组讨论,根据爵士乐的特点进行创编,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演奏。

这样设计,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四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会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并请同学们搜集关于“爵士乐”的材料。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通过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花城出版社《音乐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必修教材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中多彩中华夏之音(民歌篇)的内容,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七个方面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教学设计。

教材在章节开头就写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冼星海说过这样一句话: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最丰富的源泉。在教材中编者用这些精炼的语言特别强调了民歌意义。这一小节中,编者共纳入了的5首不同地区的民歌(《槐花几时开》、《拔根芦柴花》、《上去高山望平川》、《猜花》、《对花》、《噶吉呦》),学生通过聆听、鉴赏可以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源于生活的道理。由于高中音乐课时较少,所以教师必须从教材中筛选部分内容,进行教材的整合处理。我就选择了这首仅有四句歌词、经典传神的《槐花几时开》。

《槐花几时开》这首四川宜宾山歌,就是在川南“神歌”的基础上,几经演变,精雕细刻而成的四川民歌珍品。这首歌的歌词只有短短的四句: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活脱脱地托现在我们眼前,其语言纯朴、生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听起来格外亲切、甜美。由喻祖荣所改编的《槐花几时开》保留了《神歌》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如一开始就出现全曲的最高音“i”,这就抓住了《神歌》与一般山歌不同的特点。再如在该曲保留了《神歌》从“6”大跳10度到“i”,这富有个性的旋律跳进在风格上也葆有《神歌》感情醇厚,表情细腻、自如的特色等。——这些《神歌》“神韵”的传承,不仅仅是辨明其“沿革”关系的要点,而且是它富有“生命力”的因素之一。

同时,喻祖荣在改编时,也注重了对该民歌进行深层结构的改编,而不是表层结构的变异。如第十二小节的一个二分音符衬腔,是原《神歌》中所没有的,这里添此一音,结合衬词“哎”便可看出,它妙如点睛地把歌中“望郎”的少女,在回答“娘”的盘问时之寻思、羞涩、机智的神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天衣无缝地切合了歌词所表现的情景。

《槐花几时开》是继承民歌优秀传统,创造性地进行改编的结果,该曲作为民歌走向艺术歌曲发展的走向,值得肯定。

首先我分析一下学生的认知现状:13—20岁是个体审美发展的“危机阶段”,中学生音乐审美发展趣味在这一阶段中表现为热衷于流行音乐,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了解不多。鉴于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但是尚不能较全面规范的分析曲目理解曲目,需要老师做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3、在情感上,通过分析、学唱《槐花几时开》体会浓郁的地方色彩,感受民歌丰富的`表现力和来自于生活的道理,以及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

重点:学唱曲目时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民歌风格。

鉴于学生:

(1)对山歌这一体裁的陌生,学唱时不够自信

(2)对四川方言不熟悉,难于准确把握方言特点演唱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分析、引导,自信地演唱歌曲、准确的表达歌曲情感。

学生接受音乐的途径:诉诸于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知觉

音乐教师执教的原则:审美的原则、直观的原则、模仿的原则、启发的原则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情景——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引导——发现模式

学法:感性和理性结合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

高中音乐说课稿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为: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学习并逐步掌握乐器的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演奏形式实践,并能进行互动式的排练。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积极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我们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2、在音乐欣赏和乐器练习中,让学生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互相讨论,

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演奏水平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目的。

本节课属于自编教材〈〈演奏〉〉中的一节起始课,包括三方面内容:初步认识扬琴;介绍扬琴起源发展及音色;学生掌握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上好这堂课,有利于〈〈演奏〉〉这一模块的更好开展。

1、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和欣赏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于身边的事物,创设情景。

3、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教法:导学法激励法。

学法:体验法探究法。

教师活动:演奏扬琴曲〈〈龙船〉〉。

学生活动:a.采用日常生活中熟悉声音的节奏型来练习击弦。

b、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当作道具(大小不同的碗,装水的酒瓶),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1、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各种方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扬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多媒体课件扬琴一台琴竹60副大小不同的碗和酒瓶四组。

1、导课:这一环节我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

a、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阿拉木汗〉〉,引出民族乐器的话题,再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走近扬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什么组合?(女子十二乐坊)。

演奏了哪些民族乐器?(古筝.二胡.笛子.扬琴等等)。

感受到了什么?(音乐的魅力)。

(板书课题)叮咚世界——扬琴。

2、分节教学:

在这一教学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采用听,想练结合的程序来体会.

a、多媒体展示: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b、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1)借助多媒体把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来,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课桌当成扬琴进行练习,通过观察发现在模仿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手腕不放松,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确,夹臂等常见的毛病。

(2)借助实物扬琴示范,详细介绍正确的持竹方法:将琴竹的四分之一处放在自然弯曲的食指的第一关节上,大拇指自然弯曲,用指肚偏上一点压力在琴竹上,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两手轮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键敲击琴弦发音.踺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弹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并针对学生出现的夹臂、手腕不放松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导。(敲扬琴就像拿菜刀剁猪肉,全靠手腕上下挥动)。

(3)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声音,创建节奏型,巩固扬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练习)。

马蹄声|xxxxxx|。

哒哒哒哒哒哒。

钟表声|xxxx|。

滴哒滴哒。

知了声|x.xx.x|。

知了知了。

鸟叫声|xxxxxxxx︳。

豌豆八哥豌豆八哥。

(4)老师讲述故事,学生按不同场景,击出不同节奏型。

一名军官骑着马从远方奔驰过来|xxxxxx|,他看了看怀表,

心情很激动|xxxx|,因为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亲人,他已经忘记了炎热,哪怕知了在不厌其烦的鸣叫|x.xx.x|,他仿佛看到了家门前那棵大榕树上的小鸟在嘻闹|xxxxxxxx︳似乎在欢迎他的归来。

3、达标测评:

a、学生分为八组,每组一套碗(瓶),探讨不同大小的碗(瓶)通过敲击发出不同音高,给乐器按音高排序。

b、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闪烁的小星〉〉。

11|55|66|5—|44|33|22|1—|。

55|44|33|2—|55|44|33|2—|。

11|55|66|5—|44|33|22|1—||。

〈〈两只老虎〉〉。

12|31|12|31|34|5—|34|5—|。

5654|31|5654|31|15|1—|15|1&。

高中音乐说课稿

本节课是高一年级选修课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即第一,二课时中国流行音乐概述之后的内容,它所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更是从学生兴趣出发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走近自己喜欢的音乐,更加了解这些音乐本质的文化。

以校本课程标准为依据,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兴趣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从音乐本身入手,初步感受这三种音乐的风格;。

2)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辨析,来培养学生的思,辨潜能;。

3)通过对这三种风格的欣赏与了解,体会流行音乐的一些内在特点;。

教学重点:三种风格的把握。

教学难点;三种风格的辨析。

校本教学,以学生兴趣出发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和把握知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学生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

(一)组织教学:

学生进入教室,同时欣赏作品“串烧”;。

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由此引出下一个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告诉学生讲此课的原因即他们给我的一张纸条;。

2)请同学们做一道连线题。

(三)内容讲授。

(1)说唱。

1)先听琴猜作品,由此引出第一个内容。

2)得出作品名称《听妈妈的话》。

3)请一个学生演唱几句。

4)全班跟琴演唱此歌。

5)小思何为说唱(rap)。

6)欣赏一则说唱(rap)动漫。

7)请学生谈何为动漫。

8)欣赏此音乐类型中一些领军人物的作品。

9)小结说唱(rap)。

(2)嘻哈。

1)通过一则广告,请学生感性认识嘻哈音乐(hip-hop)。

2)请学生初谈对嘻哈音乐(hip-hop)的理解。

3)教师谈何为嘻哈音乐(hip-hop)。

4)认识欣赏此音乐类型中一些领军人物的作品。

5)小结嘻哈音乐(hip-hop)。

(3)摇滚。

1)先听一首作品《远航》。

2)介绍两位代表人物。

3)通过欣赏体会摇滚(punk)这种音乐形式。

4)再欣赏一遍。

5)请学生初谈何为摇滚(punk)。

6)介绍一下概念中的相关知识点,并小结。

(四)拓展与巩固。

通过欣赏几首代表歌曲片段,对它们所属类型进行比较分类,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高中音乐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铁蹄下的歌女》,接下来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教学设想。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铁蹄下的歌女》是花城版高中音乐全一册第三单元第1课的一节鉴赏课。全曲旋律悲痛、深情,但又富于强烈的戏剧性。整个作品蕴含着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被誉为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抒情歌曲的典范之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作品创作特点,感受聂耳表达对旧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铁蹄下的歌女》,激发爱国热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的赏析以及对《风云儿女》片段欣赏,体会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歌女的凄楚生活。

知识与技能: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体会歌曲旋律特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作品《铁蹄下的歌女》,激发爱国热情。

难点是了解歌曲创作背景,通过学习作品《铁蹄下的歌女》,激发爱国热情。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多媒体演示法、提问法、探究法。

学法:聆听法、讨论法。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整体感知、分段赏析、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通过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目的在于通过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做良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是整体感知环节。

通过学生自由回答,我总结得出音乐情绪是非常悲痛的。接着我会简单介绍电影《风云儿女》。其次,再次播放全曲,请学生们为全曲划分段落,最后得出共分为三个部分。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将作品从整体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本首作品。

第三环节是分段赏析环节。

对于作品细致、精准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的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播放歌曲第一部分,提问大家的感受,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什么样的内容?通过学生回答。我进行总结:第一段前两句为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们不甘痛苦生活的心情;后两句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们心中的不平和对黑暗社会的质询。

其次,我播放音乐第二部分,提问歌曲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又有哪些不同,它又表达了什么?让分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学生回答我进行总结: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第二段转入字字血泪的叙述,音调中充满了辛酸与凄楚。这一段的音乐处理刚好和第一段相反,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挪前,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移后,使“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远的.漂流”两句更为突出,更为感人。

接着,我会请学生根据前两段欣赏步骤总结第三段。通过学生的回答我进行补充总结:第三段综合了前两段的音调和节奏的因素,前两句仍是不平的呐喊,随后,节奏突然拉长,音乐到达了最激动人心的高潮,表现了“被鞭挞得遍体鳞伤”的歌女不可抑制的愤懑之情。

最后我会播放全曲,请学生说一说整首歌曲它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通过学生自由回答,我总结:这首歌的语音、声调、语气和情绪的变化,同音调、节奏的结合非常贴切,音乐的处理与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装饰音的运用富于女性的特点,乐句从弱拍上起的手法,突出了部分歌词的内容及柔中带刚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弱者不平的呐喊。通过这样的设计,巧妙地围绕本节课重难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同时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思考及探究能力。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播放《风云儿女》电影片段,提问:大家通过这段影片以及歌曲,谈一谈聂耳创作这首歌曲对社会的影响。这样做这样有利于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也能够引发学生的深思,激发爱国情怀。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小结时我会提问学生通过这一节课所得到的收获。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让学生们课后观看《风云儿女》整部电影,然后相互交流观后感。

通过这样方式,不仅回扣本节课知识点,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激发爱国情感。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环节,着重的体现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情绪、情感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板书直观的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为: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学习并逐步掌握乐器的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演奏形式实践,并能进行互动式的排练。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积极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我们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2、在音乐欣赏和乐器练习中,让学生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互相讨论,

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演奏水平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目的。

本节课属于自编教材〈〈演奏〉〉中的一节起始课,包括三方面内容:初步认识扬琴;介绍扬琴起源发展及音色;学生掌握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上好这堂课,有利于〈〈演奏〉〉这一模块的更好开展。

1、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和欣赏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于身边的事物,创设情景。

3、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教法:导学法激励法。

学法:体验法探究法。

教师活动:演奏扬琴曲〈〈龙船〉〉。

学生活动:a.采用日常生活中熟悉声音的节奏型来练习击弦。

b、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当作道具(大小不同的碗,装水的酒瓶),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1、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各种方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扬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多媒体课件扬琴一台琴竹60副大小不同的碗和酒瓶四组。

1、导课:这一环节我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

a、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阿拉木汗〉〉,引出民族乐器的话题,再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走近扬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什么组合?(女子十二乐坊)。

演奏了哪些民族乐器?(古筝.二胡.笛子.扬琴等等)。

感受到了什么?(音乐的魅力)。

(板书课题)叮咚世界——扬琴。

2、分节教学:

在这一教学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采用听,想练结合的程序来体会.

a、多媒体展示: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b、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1)借助多媒体把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来,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课桌当成扬琴进行练习,通过观察发现在模仿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手腕不放松,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确,夹臂等常见的毛病。

(2)借助实物扬琴示范,详细介绍正确的持竹方法:将琴竹的四分之一处放在自然弯曲的食指的第一关节上,大拇指自然弯曲,用指肚偏上一点压力在琴竹上,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两手轮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键敲击琴弦发音.踺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弹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并针对学生出现的夹臂、手腕不放松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导。(敲扬琴就像拿菜刀剁猪肉,全靠手腕上下挥动)。

(3)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声音,创建节奏型,巩固扬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练习)。

马蹄声|xxxxxx|。

哒哒哒哒哒哒。

钟表声|xxxx|。

滴哒滴哒。

知了声|x.xx.x|。

知了知了。

鸟叫声|xxxxxxxx︳。

豌豆八哥豌豆八哥。

(4)老师讲述故事,学生按不同场景,击出不同节奏型。

一名军官骑着马从远方奔驰过来|xxxxxx|,他看了看怀表,

心情很激动|xxxx|,因为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亲人,他已经忘记了炎热,哪怕知了在不厌其烦的鸣叫|x.xx.x|,他仿佛看到了家门前那棵大榕树上的小鸟在嘻闹|xxxxxxxx︳似乎在欢迎他的归来。

3、达标测评:

a、学生分为八组,每组一套碗(瓶),探讨不同大小的碗(瓶)通过敲击发出不同音高,给乐器按音高排序。

b、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闪烁的小星〉〉。

〈〈两只老虎〉〉。

高中音乐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本课教学设计以“了解古典乐派风格及大师贝多芬”为指导思想。

(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都提到音乐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在弘扬民族音乐同时还应开阔视野,理解尊重世界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模块中第八单元第十五节“贝多芬”中的《第九交响曲》。

在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要求欣赏两首乐曲《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钢琴杰作之一,学生曾问贝多芬:这首乐曲表达的内容?他答:你去读一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由此可见,此曲是一首思想性高、斗争性很强的乐曲。

《第九交响曲》在他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是他在交响领域中伟大成就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作者引导听众通过阴暗和绝望痛苦和沉思、冲突和斗争,走向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第九交响曲》孕育很长时间(自1808-1822年)直到1824年完成写作。首演后取得巨大成功。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县一所重点中学高中一年级(1)班的学生,全班46人。这些学生大都来县城几所初中校,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古典主义音乐不了解,都知道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对《第九》交响曲不太熟悉,只知道《欢乐颂》的简单旋律。

2.有个别是招收来的艺术特长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视唱能力,同学都有较强的求知欲。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导入新课环节——引导法直接进入主题。

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生平以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为学生进一步进行探讨性学习古典主因音乐风格做好铺垫。

2.新授环节——体验、分析法。

本节课以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为重点内容,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自主分析和理解音乐内容。演唱《欢乐颂》主题。了解《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产生的影响。

3.拓展环节——比较、讨论法。

学生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让他们用感受、体验、分析作品的`能力来探究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四)技术准备。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利用教材及配套课件,和师生搜集的视频资料,充分认识贝多芬及音乐风格。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学生在初中教材中,已经初步接触过贝多芬及他的作品。如《第五命运交响曲》。也通过其他学科,了解了一些贝多芬的相关信息。本节课是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认识、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因此,教师课前对学生的引导和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要注意,不能过高或过大,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引导和激发学生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及《第九交响曲》。

第四乐章,体会“自由、平等、博爱”敢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在古典主义音乐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懂得古典时期重要的音乐体裁-奏鸣曲、交响曲及奏鸣曲式。

2.分析欧洲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对作品的理性分析,感受《第九交响曲》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

(二)教学难点。

聆听《第九交响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认识、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聆听《第二十三热情奏鸣曲》引出作者贝多芬。

简单介绍这首曲子,通过欣赏使学生掌握奏鸣曲相关知识。

(二)新授。

(1)介绍贝多芬生平。(投影短片介绍)。

(2)介绍《合唱》交响曲创作背景。(投影短片介绍)。

(3)学生演唱《欢乐颂》主题片段。

1)听《欢乐颂》主题片段。

2)学生跟伴奏演唱歌曲。

(4)欣赏《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

1.旋律、节奏的特点?

2.从乐队演奏到人声合唱,音色的转换,对音乐的情绪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3.为什么贝多芬把人声加入交响曲中,人声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三)总结。

通过欣赏学生总结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特征:

继承德奥民间优良传统,确立了主调音乐风格,在音乐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古典类型的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和歌剧的规范。他们的创作以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为特征,构成了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

(四)扩展。

课后作业。

写一片听后感,巩固学习成果,鼓励继续探究。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自评安排在完成分类依据的选择和分类结果的确定之后。

(二)评价量规。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这节课是一节以合唱为主的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依托合作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引起兴趣,并深入认识。让学生参与熟悉主旋律,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共鸣,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艺术享受。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鉴赏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了讲授、体验、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鉴赏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艺术享受。

由于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还有差距,因而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足。另外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方法方面还有待于多加思考。

高中音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内容来自人音版八年级第三单元《浪漫旋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的变奏曲式,舒伯特运用器乐的各种特点与手法,将原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与描述。《a大调钢琴五重奏》又称其为《鳟鱼五重奏》,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会被奸诈和邪恶所害,同时借助于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其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典型的寓意深刻的作品。

1、引领学生了解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及特点,懂得黑暗终将过去,善良永存的真理。

2、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能初步了解室内乐、变奏曲式的音乐知识,尝试用所学的变奏手法进行变奏练习。

1、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运用所学变奏手法进行简单的变奏编创。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只喜欢流行音乐,而对古典音乐却不知如何去欣赏,所以教师的引领很重要。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接形象地了解作品,帮助学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感受变奏曲、五重奏的知识,在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实行五多,即多听、多看、多唱、多思、多辨。具体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展示五种乐器的图片,让学生对这些乐器有初步的印象,熟悉各乐器的音色,为后边的听辨音乐作好铺垫。

2、多媒体辅助----视听结合法: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首变奏曲的了解与记忆,我利用电脑课件和教学平台,把几个变奏分别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们讨论其变奏手法,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后边加入听辨音乐的环节,打乱变奏顺序,提高了学生的听辨能力。

本课为专题欣赏课《鳟鱼》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的内容是认识歌曲之王—舒伯特,了解什么叫艺术歌曲,学唱歌曲《鳟鱼》。本节课作为第一节课的延伸,重点是了解室内乐及变奏曲的相关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去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并能用所学的变奏手法进行变奏练习。

提问:你知道这首曲子的名称么?你能听出它采用的什么曲式结构么?

用这首曲子导入是因为它是一首通俗的钢琴曲,大家较熟悉,能够拉进古典音乐与学生间得距离。同时它也是一首变奏曲,能为后边变奏曲的学习做好铺垫。

1、首先复习歌曲《鳟鱼》,让学生随伴奏唱词,引出课题。熟悉音乐的旋律,为后边听辨几个变奏作准备。

2、介绍室内乐的音乐知识并出示乐器图片,介绍钢琴五重奏里的五样乐器: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了解其声音特征。

(室内乐:又称之为重奏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近代室内乐指每一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声部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乐器分为“铜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弦乐四重奏,分别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

3、简介作品后分段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1)结合书本,了解乐曲结构及各乐段主奏乐器。

(2)播放主题,学生按照课件打出的谱例,跟随主奏小提琴哼唱主题旋律。

(3)欣赏变奏一至变奏五。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各自完成老师提前布置的任务。(问题提前下发)

教师作为向导提示引领学生欣赏,听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回答问题。

变奏一:主奏钢琴使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在和钢琴对话?钢琴和小提琴是怎样造出欢快、跳跃的情绪的?(音乐情绪变得欢快、跳跃。像是小提琴在和钢琴对话。钢琴音色明亮、主题移高八度、小提琴演奏三连音。)

变奏二:谁叫醒了你的耳朵?主奏大提琴营造了什么意境?(小提琴的演奏最为清晰,大提琴使人感到安详、惬意。)

变奏三:教师提示:请你跟唱主题,别让它溜走!主题的情绪变得怎样?(阴沉、有些压抑)哪件乐器促成了这种情绪?(低音提琴)是谁拉扯着你离开主题?它表达了怎样的心情?(是钢琴,快速的演奏,显得很焦急。)

变奏四:将你的心贴紧音乐,你联想到了什么?找出造成恐惧情绪的要素。(我仿佛看到了渔夫拼命搅浑河水,而小提琴的演奏像小鳟鱼在逃。ff的强音六连音造成的紧迫感d小调)

变奏五:说说你此刻的心情,音乐是怎么告诉你的?(伤感)

4、欣赏结束段,体会作者的创作初衷。

教师:虽然歌曲中叙述的故事已经讲完了,但舒伯特还是意犹未尽地写下了结束段。他想借助结束段的情绪告诉我们什么呢?(黑暗终将过去,善良永存的真理)

5、复听:变奏一、变奏四,体验音乐要素的变化在变奏中的作用。

(1)听变奏一,请学生用手势及图形谱的方式表现情绪中的跳跃性,感受音乐要素的改变为乐曲带来的变化。(主题移高八度、钢琴明亮的音色,弦乐器六连音的琶音伴奏)

(2)听变奏四,请学生用动作表现强音的节奏。(由d大调转为同名小调d小调,强力度,节奏上有较大的变动。)

6、师生共同总结:此作品所使用的基本变奏手法。归纳“变奏”的概念。

(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变奏中最初的呈现并作为以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结构图式为a+a1+a2+a3+…常见变奏手法:改变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种装饰音;改变音色、速度、力度、节奏、调号等。)

7、完整欣赏由巴伦博伊姆——帕尔曼——祖克曼——杜普蕾——梅塔五位大师演绎的全曲。(出生在以色列的帕尔曼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是被公认为“小提琴的帕瓦罗蒂”、“轮椅上的小提琴家”,获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曲正是帕尔曼配乐的。)

师打乱顺序播放《鳟鱼》的五个变奏片段,让学生判断当前播放的音乐是变奏几,考察学生的记忆力。

学习了变奏曲,你能用改变节奏、节拍的方法将下面的旋律写成一条变奏曲吗?试试吧。(学生提前分好的五个小组创编两个小变奏,学生写完后教师作简要点评,指出优缺点以便以后改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c

115 5│665—│

先请学生自由发言谈本课的收获。

教师:舒伯特—音乐是生命之声,音乐是生活之源。

在今天的这堂课中,我们初步感受了“变奏”,探索了音乐要素在变奏中是如何展现魔力的。如果说舒伯特总是带给我们幻想,那么这些神奇的变奏则为幻想插上了翅膀。愿你用实践丰满你的羽翼,我期待着与大家共同分享!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曲、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历史背景及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精品的审美,评价能力。

2.通过古曲、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对比欣赏,研究诗乐《春江花月夜》在艺术表现上的异同之处。

1、教师:

1、*初步欣赏《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相关音响作品(全曲欣赏、片断欣赏),找出《春江花月夜》主题旋律。初步了解十个片断。

*《春江花月夜》唐诗参考资料预读,解决生字难字。

*《春江花月夜》乐谱对照音乐初步欣赏。

*中国民族音乐“鱼咬尾”、“换头合尾”的含义?

艺术实践任务:

全班同学分成5个小组,建议以不同角色角度完成《春江花月夜》艺术实践,也可另定艺术形式。上课时由课代表主持,进行15分钟的交流(其中部分小组表演时可合在一起)。

文学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唐诗朗诵或吟唱(3分钟以内)。

音乐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创作歌词配《春江花月夜》主旋律演唱或演奏(3分钟以内)。

书画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创作《春江花月夜》或《夕阳箫鼓》书画作品3副(上课时带来)以上,上课时请一位同学即时书写“春江花月夜”五个大字(3分钟以内)。

舞蹈家小组:

完成创编一段《春江花月夜》舞蹈(3分钟以内)。

历史学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创作静态造型“春、江、花、月、夜”五组造型,可用道具(3分钟以内)。活动策划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其他创意(3分钟以内)。

教师:(音乐起)同学们,对于诗乐作品《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比较到此暂告一段落,从大家展开的热烈探讨中,可见同学们对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欣赏和研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作品创意、艺术实践交流板块,请各组同学做好准备。欢迎**同学上台主持。

*各组同学交流《春江花月夜》相关艺术实践、创作交流。

*老师也自己所作的的《春江花月夜》音乐图画与同学交流。

*最后师生全体在《春江花月夜》音乐声中

齐声朗诵唐张若虚诗《春江花月夜》前十六句或齐唱主旋律。

学习小结:课堂师生学习小结,课余音乐学习安排。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同学们艺术实践表演的成功。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是在积极主动、互相协作、实践创新、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的,大家从两部《春江花月夜》作品中感受到诗含乐韵,乐融诗情的音乐文化特点。也更加认识到中国音乐特有的韵律美,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及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老师今天也受益匪浅。对于《春江花月夜》,对于中国音乐,值得欣赏学习研究的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余的音乐学习总结能够更加成功。

高中音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喜剧美》。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的情感体验,培养兴趣爱好,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2.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新意识。设定适当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

1、《音乐的喜剧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和悲剧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选材上,作品包括歌剧《洪湖赤卫队》的一个唱段,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跳蚤之歌》。使学生从中获得轻松愉快、活泼诙谐的感受。

高中生他们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増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但欣赏能力仍停留在感性欣赏的层面,课堂的主动参与性不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我将视听、演唱结合,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1、知识目标:欣赏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这一战打得真漂亮》,歌曲《跳蚤之歌》等,了解音乐要素在喜剧美音乐中的作用,掌握喜剧美的音乐特点。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中体验喜剧美的韵味与愉悦感。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喜剧美在音乐中的体现。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欣赏。

辨析具有喜剧风格的音乐。

总结喜剧美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课前先播放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电影,是卓别林试演一个理发师在为客人刮胡子的片段。第一遍欣赏时是无声视频,然后加上音乐再次欣赏,学生思考:这段音乐与卓别林夸张、可爱的画面相结合有什么特点?引出喜剧的内涵:夸张、滑稽、幽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共鸣,学生从中体验到喜剧美的特点通过音乐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来。

二、欣赏。

1、介绍创作背景:在欣赏《这一仗打的真漂亮》和讽刺歌曲《跳蚤之歌》两首作品时,首先是我了解学生课前搜集材料的情况,熟悉剧情。教师用精炼的语言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中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2、播放作品,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作品,然后师生一起探讨:(20分)。

这部分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师生交流,运用合作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将想象、辨析、比较的方法贯穿在教学中。

(1)笑声的对比。如《跳蚤之歌》中多次笑声,加强了歌曲的戏剧性,每一次的笑声有什么不用呢?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学生学唱进行体会。

(2)通过表格的形式,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学生通过体验,对比《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跳蚤之歌》的音乐风格的异同。

设计意图:运用辨析比较法,将探究性学习贯穿在欣赏过程中。体验喜剧美的诙谐的情韵及作品中说唱音乐的风格特点。

4、再次聆听作品。

这一环节重点强调学生听得意识,学生在理解了音乐内涵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音乐中感受快乐。

5、学生学唱音乐部分主题,重视音乐实践。

设计意图:通过练唱,积累音乐素材,学生亲身体验,感知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三、拓展欣赏。

1、欣赏鲍元恺的《看秧歌》和河北吹歌《小放驴》片段。感受喜剧美带来的快乐。

2、通过聆听看秧歌主题,师生一起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作品的欢快诙谐的情绪。

设计意图:体现师生互动、和谐课堂。

辨析具有喜剧风格的音乐。

1、看《猫和老鼠》片段,分析音乐的表现形式。

2、听《江河水》《渔舟唱晚》《山村来了售货员》《举杯吧朋友》片段,辨析哪一首是喜剧美。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五、总结喜剧美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喜剧美。

作品。

表现手法。

拍子。

演唱形式。

旋律。

《这一仗打的真漂亮》。

诙谐、幽默。

四二拍。

领唱、齐唱。

旋律轻松活泼。

说唱音乐风格。

《跳蚤之歌》。

讽刺、拟人。

四四拍。

独唱。

旋律不和谐,半朗诵半歌唱曲调。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但教学中一味的依靠视频影像,虽然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力,但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同时,由于流行歌曲的影响,学生对课本上的音乐还是抵触,对音乐的深入理解有难度,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根据实际合理设计、安排,教学方法上突出合作教学。

高中音乐说课稿

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中阶段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现状和教材的分析我设立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感受体验不同国家合唱作品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合唱的类型和编制。

能力目标:在学习合唱知识的同时,继续学习和巩固歌唱的基本要素,能尽量达到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演唱重唱或二声部音乐作品的一个声部,并与其他声部融合。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演唱合唱作品,培养学生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歌唱模块中的第四单元世界之光中的一节,本单元在整册书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在巩固和学习其他单元的时候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单元的内容要点是:(1)本单元要选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唱作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各自不同的风格;(2)对比欣赏混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童声合唱的不同,归纳总结各自的合唱编制;(3)“实践”一直是整个歌唱模块的重心,本单元要实践的是歌唱艺术中的“重唱”,也可采用二声部合唱训练;(4)本单元还涉及到了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声区和音色的统一,这一知识专业性很强,我们只作常识介绍,同时继续深化前三单元的歌唱基本要素。根据本单元的内容要点,我将本单元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完成前三个内容要点,第二课完成第四个内容要点,第三课排练一首歌曲《含苞欲放的花》,今天我要上的是第一课世界之光——合唱艺术,根据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设立如下:

重点:合唱的种类和编制。

难点:独立完成重唱或二声部合唱的一个声部。

关键:熟练掌握歌唱的基本要素。

三、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1、比较法:在导入环节里,让学生通过听辩比较四首来自不同国家的合唱歌曲,完成一道连线题,并感受体验各自的风格。

2、探究法:在合唱的种类和编制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书和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知识的探究,并结合比较法,归纳总结合唱的种类和编制,并亲身参与混声合唱的编制。

3、讲授法:讲授法虽然是比较传统的授课方法,但是对于歌唱的要素和歌曲的排练过程中有很多专业知识,这些必须通过讲授传达正确的教育信息,让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并结合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学法模仿来完成歌曲学唱这一环节。

理论依据: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的要求:

1、体验。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要启发学生在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比较。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势、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3、探究。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合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四、说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新课堂、新学法,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听辨导入。

2、欣赏与探讨。

3、音乐实践。

4、才艺展示。

小学音乐面试万能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彩云追月》。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面向小学四年级学生,所用教材是湘教版新编教材民乐合奏《彩云追月》。《彩云追月》是一首国乐精曲。整个乐曲以富于中华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曲调悠扬而抒情。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听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意韵。

2.熟悉音乐主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主题的演奏活动。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整首乐曲的情感体验。有效的组织好学生参与演奏活动。

学法指导: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的教学设计是以听为本,重情感、美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自由发挥,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

整堂课以“皓空美景”为情境背景展开。其环节包括“初步感受——主题欣赏——参与快乐的小乐队——拓展欣赏”。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安排,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主动的学习音乐,并从中使自己的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初步感受。轻快的音乐,让人轻松充满遐想。巧妙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两幅图,一静一动。教师提问;“你觉得刚才播放的音乐更适合表现哪幅图?为什么?”音乐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教师出示课件,两幅图对比明显,学生能轻易的感受出不同,为听赏奠定一个基调。再次聆听音乐,听辨主奏乐器及了解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听辨出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的音色是音乐欣赏课一个内容,而运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在听辨主奏乐器后,要求学生模仿演奏。这个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乐器的了解;另一方面为后面的律动做好准备。最后一个环节是为音乐取名。由于前面的铺垫,学生能把握住音乐的基本意境。同时音乐具有不确定性,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化的理解。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自然的引出本课的课题。总的来说,第一部分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选图画、说音乐;听辨主奏乐器及演奏形式;取名字三个环节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设计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加深对音乐的印象,使学生通过音乐描绘的情景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而完成对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及认识。达到这一部分的教学目的。

第二部分,主题欣赏。为了完成好教学任务我做以下设计:唱熟主题后引导学生找出旋律的特点(既民族五声调试);找出节奏上的特点(即切分节奏)。并用这个节奏型随音乐律动。通过前面的铺垫,学生能轻易地并背唱音乐主题,并为后面的音乐活动做好准备。通过主题音乐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及认识。

第三部分:参与快乐的小乐队。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主题的演奏活动。乐队的组建对一般的四年级教学班来说是一个困难。本设计另辟奚境,从打击乐入手,降低了学生演奏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首先,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乐曲设计伴奏。通过这一环节,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一种节奏型练习,为乐曲伴奏。最后,演一演。老师或有器乐特长的学生演奏主旋律,其他同学节奏伴奏。这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整个欣赏活动中去,尽情地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最后一部分:拓展。欣赏多种版本的《彩云追月》。同一个音乐素材,通过不同的修饰手法展现出了别样风情。通过这一环节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又折服于中华民族音乐悠长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自豪感。

以上是我对歌曲《彩云追月》的教学设计和理解。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

在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中有三个主要的教学内容:一是欣赏作品《卡门》序曲;二是讲解音乐知识回旋曲和序曲;三是进行有关的知识测试。

而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回旋曲”和“序曲”;二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的了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在整节课来说,教学重难点并不多,主要是对音乐作品《卡门》序曲的曲式结构的辨别。

《卡门》序曲是歌剧《卡门》开场前的一首管弦乐曲。歌剧《卡门》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故事梗概是:卫队下级军官唐·霍赛钟情于烟草女工卡门,并且参与了卡门的私运活动。而卡门对唐·霍赛越来越冷淡,并与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热恋起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侯,唐·霍赛杀死了卡门,他自己也自杀身亡。

这部歌剧的主旨是:表现未受资产阶级市侩思想影响的纯朴农村青年——霍赛——向往过温暖的家庭生活。可是,与大胆、泼辣,酷爱自由的卡门那种追求自由的个性相冲突。两个主人公悲剧性的结局,是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难以调和的矛盾造成的。透过它,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有人这样说:“《卡门》的必然结局并不是抽象的宿命论性质的。他们两人的必然死亡是因为在那不让感情遵循逻辑发展的社会里,是不能抱着真实的情感活下去的。”也就是说:卡门只能以死来保全她的自由,霍赛也只能以死来为他纯朴的感情献身。

《卡门》序曲为回旋曲式结构。乐曲的主部主题是一首节日进行曲。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气氛热烈欢快。把人们带入西班牙斗牛场那喧闹狂热的意境之中。这段主题为a大调,2/4拍子。

乐曲的第一插部是妇女、儿童在斗牛场上欢唱、跳跃的旋律。#f小调。2/4拍,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

主部主题第二次出现之后,引出了乐曲的第二插部。这个旋律来自第二幕中埃斯卡米洛的咏叹调《斗牛士之歌》。它第一次呈现时。由弦乐组奏主旋律,抒情细腻、感情真挚。它第二次呈现时,不仅将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还加进了木管乐器奏主旋律,其情绪威武、雄壮,带有胜利凯旋的气质,表现了斗牛士气宇轩昂、英姿勃勃的形象。

这段旋律为f大调,具有进行曲特点。

当第三次重现主部主题后,音乐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乐曲作者。

曲作者比捷是法国著名作曲家。他于1838年生于巴黎。9岁时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马蒙泰尔、古诺及阿莱维,1857年获罗马大奖并到意大利进修三年。1861年回巴黎从事作曲。1875年6月3日逝世。

他的代表作有歌剧《卡门》、《采珍珠者》等;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等。

回旋曲是音乐作品中的一种结构形式。它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曲。

回旋曲包括一个多次重复的段落(主部主题a)及若干个与之穿插对比的段落(插部)一般主部主题至少出现三次。形成a+b+a+c+a的结构形式。如果插部很多,即形成a+b+a+c+a+d+……+a的结构形式。

序曲原指歌剧、清唱剧、芭蕾舞剧、话剧等戏剧于演出前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它带有暗示剧情的意义,人们把这类序曲统称为“歌剧序曲”。

近代,产生了专门为音乐会而创作的与戏剧无关的序曲,人们称为“音乐会序曲”。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而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他们对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也有了初步的理解,对音乐已经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力。因此,在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中,不能象在小学初中那样采用主要由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方式进行授课;而应该更多地指导学生主动对音乐进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有以下的优点。

优学(能更好地辅助学生掌握知识)。

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观看影像、一边还能看到影像下面各乐段同步出现的解说文字。而且在课件制作中采用了各种颜色、各种字体、各种图片、各种动态效果,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让学生看荧幕上提供的问题,选择荧幕上的答案,教师用鼠标点一下学生选择的答案,荧幕上就可以弹出相应的判断。使得课堂提问更加生动有趣。

欣赏音乐的时候,在课件中制作一个简谱的卡拉ok,学生一边看着荧幕上同步出现提示的简谱,一边对音乐进行欣赏。让学生更形象、更清晰地理解了音乐。

优教(有利于教师使用)。

例如在分段欣赏音乐的时候,以前要靠手工对放音设备进行操作,稍不注意就放过头了,还得再倒回来,非常麻烦。现在我们在课件中制作好了之后,上课时想要播放那一段音乐,只需要点一下,播完了就自动停止。想再播放一遍就再点一下。非常方便。

即将上课的时候,学生陆陆续续地进入教室。有的学生在聊天说话、有的学生在玩耍、有的学生在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在外面玩耍。按照这样的情况,上课的时候必须要过三分钟左右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的学习。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一个课前的课件片段。优美动人的背景音乐是圣桑的“天鹅”,教室的大屏幕上流动着一个个音乐家的头像:舒曼、舒伯特、肖邦、贝多芬……。有的学生不再说话,他们在欣赏动人的音乐、有的学生不再玩耍,他们看着头像在分析这是那位大师……,通过这个课件片段,不但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放松。也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

(2分钟)。

传统的教学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说一声“上课”,值日生说一声“起立、坐下”就开始了。

而这节课我在课件中做了一个“上课页”,开始上课的时候播出。先是出现一句短暂激昂的音乐,然后在屏幕上出现闪烁的“上课啦!”的字样,一下子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进行起立、坐下、检查人数。使到这个千篇一律的上课程序变得有趣起来。

(6分钟)。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世界语言。在素质、性格、知识程度、爱好等等方面的不同和差异的人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如果一开始就由教师对音乐作品进行详细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欣赏音乐,那是不可取的,而且还会扼杀学生的现象力。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并不对音乐作品作任何讲解。直接让学生对音乐进行感受,并让部分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后讲出对音乐的感受。

6分钟)。

向学生讲出作品的名称《卡门》序曲及其是来自歌剧《卡门》的。并对歌剧《卡门》的作品概括和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现象进行讲解。在这个环节中由于考虑到本环节不是主要内容,而且“板书”太多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所以在课件中只出现了主要人物表。

(15分钟)。

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难点也是要点,是对学生自主欣赏辨别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欣赏并记住三个乐段(abc),然后听全曲辨别出乐曲的结构。具体步骤如下:

1、听记三个音乐片段。每段音乐让学生听两遍,中间教师对音乐片段进行讲解(具体讲解和乐谱请参看教材分析)。

我在课件中做了各自的简谱卡拉ok。欣赏音乐的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了音乐的主要乐谱,而且随着音乐的进行,乐谱也进行相应的变化。使到学生更形象清楚地理解记忆这些音乐片段。

2、听全曲进行曲式辨别。

让学生欣赏全曲并对音乐中各段音乐出现的顺序进行辨别。并提问部分学生把结果打到屏幕上。然后再通过课件向学生播放出正确答案。在这里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这样一个过程:在音乐播放的同时,相应的段落代号在屏幕上闪烁。最终在屏幕上出现了回旋曲的曲式结构图示。使到学生清楚形象地记住了回旋曲的结构并为等一下对回旋曲的补充介绍提供了一个图示。

3、对回旋曲进行补充介绍。

(5分钟)。

这个环节对作者的生平及其代表作进行了。

简单的介绍,为了提高讲解的吸引力,采。

用了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着重介绍作者的坎坷人生及对艺术的不懈努力,使学生得到教育。

(3分钟)。

简单对序曲的来源、歌剧序曲和音乐会序曲的分别进行讲解。

(3分钟)。

在这个环节我在课件中使录像资料播放的同时同步出现音乐作品各个部分的解说文字。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5分钟)。

这个环节通过对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选择题方式的测试,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一共提供了八道选择题:

1、曲作者比捷是那个国家的著名音乐家。

德国法国英国。

2、歌剧等戏剧演出前所演奏的序曲,带有暗示剧情的意义,人们统称为______。

歌剧序曲开场序曲剧情序曲。

3、回旋曲适于表现______情绪。

抒情温柔悲愤痛苦热烈欢腾。

4、回旋曲包含一个多次重复的音乐部分,是________。

第一主题主部主题重复主题。

5、《卡门》序曲的体裁是________。

回旋曲序曲进行曲。

6、旋曲起源于欧洲民间的________。

轮舞曲圆舞曲回舞曲。

7、这段音乐是《卡门》序曲中的________(播放音乐)。

主部主题第一插部第二插部。

8、下面那一部音乐作品不是比捷创作的。

卡门天鹅湖采珍珠者。

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一个问题选择的自动判断。

个“x”,电脑还会说“不要太大意嘛”,对的话就出现一个笑脸和一个“ˇ”,电脑会说“耶!好嗄”。使到这个测试更有趣、更富吸引力。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课件运用的音乐欣赏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节省了教师板书和传统播放音乐进带倒带的时间,教学内容紧凑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也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尝试。肯定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希望在今后的努力和学习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中音乐说课稿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高中音乐课本》中,马思聪的《思乡曲》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优秀代表。引导学生对这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的了解,有助于欣赏他的作品。从而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从内容、风格上进行官能、情感、理智的欣赏。该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作为中学生很有必要去欣赏它,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思乡曲》,学习了解其演奏乐器——小提琴:曲作者马思聪;作品的曲式与风格——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思乡曲》,使学生从情感上愿意聆听,并有进一步学习和了解马思聪其他作品的情绪,培养学生的思乡情和爱国情。

3)德育目标: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使学生在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能正确地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

确立依据:

(1)以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教参为指导。

(2)注意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发展学生智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3)正确认识我国民族音乐,落实德育教育。

3、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a、重点:通过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音乐情感上的变化。

b、难点: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评价。

确立依据:《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独奏曲,通过一把琵琶把战争的整个过程描述的非常形象。从列营、吹打到得胜回营每一情节都极具写实性。音乐艺术主要是通过聆听来获得感官上的欣赏,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变化。此曲为标题性音乐,易于被学生理解和参与。

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已有所了解,但对这首作品的风格和创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课前以给学生布置下作业,阅读课本,查阅资料。根据以往课堂情况分析,有85%的学生能付诸行动,但这其中只能有30%的学生对这首作品作到较全面的了解,而50%的学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轶闻趣事,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一无所知。基于以上情况我确定了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材的`加工重组及补充拓展:

a、重点难点的调整:

重点方面除教材原有的内容以外,又增加了一点学生更深层次了解曲作者爱国之情、思乡之切的可贵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培养的青年学生所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正符合我校德育实验四情之一的爱国情教育。

b、补充、拓展教材:

《思乡曲》的创作素材取材于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甚至乐曲的第一大部分直接采用《城墙上跑马》的旋律作主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首歌作为提高学生视唱能力的一个手段,即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拓展了知识。

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和校园网查找作曲家的相关资料,在教师引导下采用记者答辩会的形式来介绍曲作者的生平,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和拓展。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已有所了解,但对这首作品的风格和创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课前以给学生布置下作业,阅读课本,查阅资料。根据以往课堂情况分析,有85%的学生能付诸行动,但这其中只能有30%的学生对这首作品作到较全面的了解,而50%的学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轶闻趣事,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一无所知。基于以上情况我确定了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本课所使用的教学模式是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程序是:情感唤起阶段,以爱美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情感深入阶段,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高尚健美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

理论分析:以学生主动参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活动的过程是情感、认知和行为协调的过程,是学生身心协调成长、发展各种能力、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过程。

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音乐欣赏法;

(2)演示法;

(3)练习法。

教学流程;

(1)导入:教师拿一把小提琴。设置的问题是谁愿意上来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持琴、演奏?(激发兴趣,唤起参与愿望)。

(2)放一段音乐。问题是听了这段音乐有何感受?

(3)同一旋律,音区不同,力度不同,听后会有何感受?学生反馈。

(4)教师运用力度对比演唱此旋律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师声互动。

(5)点出课题《思乡曲》以上部分给学生提供多种参与情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体验愿望的机会。

(6)简介作品:

1)乐曲以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为基本素材,具有浓郁的民间音乐风格。

2)此曲采用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写成。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变奏手法。可谓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成功尝试。

(7)学习小提琴。由学生结合实际介绍小提琴的定弦及音色特点。教师归纳补充。

(8)学唱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知识拓展,通过练习评价总结等活动,深化情感体验,知识技能迁移。

(9)介绍曲作者;先由一位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向学生介绍,然后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来介绍马思聪,教师补充。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0)完整欣赏《思乡曲》通过聆听,分析作品曲式。要求学生用手势(食指)表示第一变奏,用两个手指表示第二变奏,用三个手指表示第三变奏,学生专着的听,并做出相应的反映,最终通过对比学生明确乐曲的曲式。

本课教学手段将采用课件和录像。现代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视听结合,形象直观,如实地传输、保存和再现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作用,使音乐教育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小学音乐面试万能说课稿

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晚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指导学生以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声部。

3.认识拍号6/8拍,懂得它的含义、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唱会歌曲的第一声部。

2.难点:注意每句的弱起拍,唱准歌曲的节奏。

四、教学准备。

电子琴、三用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清晨》。要求随着歌曲的录音伴奏演唱。

(二)学习新课。

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并谈谈听后的感受。

3.复习已学过的三种音符:xxx.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它们分别唱半拍、一拍、一拍半;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它们分别唱一拍、两拍、三拍。

4.全体跟唱第一声部歌谱,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5.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设问:哪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7.随着录音范唱轻声地学唱。

8.再学唱一遍,请找出难唱的地方。

9.请会唱的同学或老师帮助教唱难唱之处。

10.教师指挥,随着录音伴奏,全体唱一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三)课堂评价。

请学生评价演唱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学了这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回去复习这节课所学的内容,预习第二声部的演唱。

小学音乐面试万能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2、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能把握好各乐句的音准,完整演绎歌曲并能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在聆听过程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能够把握好两句音准,唱好两句“啦啦啦啦啦”,能掌握休止符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

导入。

播放《动物说话》a、你们听到了哪些小动物在跟我们打招呼?(鸡、鸭)。

b、谁能来模仿它们的叫声?

c、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模仿其他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汪汪、喵喵、咩咩、呱呱)。

小朋友的生活经验真丰富,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游戏“我变你也变”游戏的玩法是要根据我的声音力度来回答,我来问,你来答。

(小鸡说话叽叽叽、小鸭说话嘎嘎嘎、小猫说话喵喵喵、青蛙说话呱呱呱、小羊说话咩咩咩、小狗说话汪汪汪)。

新授。

初听(播放歌曲)a、老师这儿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你听谁在叫?

b、好的让我们大家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学着叫吧!(课件2)。

教师教学一遍——师生合作一遍,边叫边用手打击节奏××(小猫喵喵、小鸡叽叽、小鸭嘎嘎、小猪嘟嘟)。

c、学生学完叫声,教师随后加唱“啦啦----”,教师用手势划节奏线(课件3)。

(听到小朋友优美的叫声,我都忍不住唱起来了)。

d、师生合作。

学生叫动物的声音,教师唱“啦----”

你们想不想跟着琴声学老师唱一唱。

e、教师弹琴,学生跟唱前半部分。

f、师生合作唱----男女生合作。

2、复听(录音机)。

b、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上的歌词(课件4、5)。

c、一句一句解决念清楚,解决附点问题,逐句念完整,

学生跟念——师前生后合作念——师后生前合作念。

d、逐句跟琴唱后半部分(课件6)。

e、解决难点。

你最喜欢哪个叫声后的故事?你能来唱唱吗?

3、再听一遍录音,听听那部分唱了2遍(课件7)。

(出示反复记号让学生认识,讲讲作用)。

4、请小朋友完整的跟琴唱(课件8)。

5、跟录音唱(让我们跟录音里的小朋友赛一赛看谁唱的更动听)。

6、师生合作唱——男女生合作唱。

三、创编活动(课件3)。

b、小组表演。

四、小结(课件9)。

小学音乐面试万能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节课,我讲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第九册第二课的歌曲《苹果丰收》。这是一首朝鲜族民歌,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二、说教法。

这是在我校开展小班化教学以来,我首次以小班化教学模式来完成的一节公开课,整节课,我都采用了小班化的流程来进行,如,交流前置性作业,我通过苹果梨的学习导入本课,互助探究,我通过组内对个体学习能力的分析,为自己制定学习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由我来进行检查,并指导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提高,达到这节课的基本学习要求。分层提高,通过学生对自己在组内的角色进行分析,选择学习任务,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总结归纳,通过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上的表现,为自己做一个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一个综合的评估,为自己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制定怎样的学习任务形成一个标准。巩固检测、布置前置性作业,在本课的最后,我为学生布置了前置性作业,为下节课学习歌曲《雨花石》做准备。

三、说学法。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自学来完成歌曲的学习,虽然不是很陌生,因为这样的学习小组很早以前就存在了,但是小班化教学模式,对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内的角色和对自己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也使学生产生一种“使命感”和“任务感”就像很多人喜欢打游戏,急着完成任务升级过完一样。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结合时事政治,即州庆导入本课,完成前置性作业,过渡到歌曲的教学,再通过分组合作,完成更高的学习目标,之后,引导学生为自己提出更高的学习任务,然后,再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最后布置性作业,结束本课。

小学音乐面试万能说课稿

首先,我简单说一说我对于教材的理解。《月亮》是湘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七课的一首教唱歌曲。这是一首3/4拍,中速,情绪优美的朝鲜族童谣。学生通过学唱这首歌曲,能够体会3/4拍的节奏特点,感受童真童趣,并与此同时加深对音乐的兴趣。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知识有着较强的兴趣,对新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但是,他们对于音阶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掌握不足,并且自制力不够,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强,所以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多引导多关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度的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律动等活动,学生能够乐于学习,并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加深对音乐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月亮》,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增加对朝鲜族儿歌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地表现歌曲并提升音乐表现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完整地边演唱歌曲边律动。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是能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是能够唱准大跳音程并在演唱过程中配合节奏的击打。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聆听法、表现法、合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情境导入——感受体验——学唱歌曲——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法,教师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一同演唱童谣《丢手绢》并提问学生这首歌是什么类型的歌曲,通过学生的回答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的、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感受体验环节。

感受体验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地播放一遍歌曲《月亮》,并提问同学们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说出大致的情绪和速度特点。随后复听歌曲并继续提出问题:歌曲描述的是怎样的画面?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对学生进行总结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随后简单介绍歌曲。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歌曲学唱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学唱歌曲环节。

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首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发声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

其次是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琴小声哼唱,边唱边感受音乐的旋律进行特点。之后,我会利用钢琴弹伴奏的方式教会学生演唱曲谱,到旋律大跳部分我会通过柯尔文手势配合钢琴引导学生唱准音高,随后带领学生练习击打三拍子的节奏,并引导学生尝试将节奏击打与曲谱的演唱配合起来。之后我会带领学生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情绪。

最后我将弹琴带领学生跟着伴奏将歌词代入曲谱完整演唱歌曲。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的歌曲,并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更快速地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组成四人一组的小组,给同学们留5分钟的时间,为所学的歌曲加入身体律动,之后请同学上台进行展示,对于展示成果我将首先请同学们互相给予评价,之后我会对其进行总结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这样做同学们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也能够加深对3/4拍节奏律动的体会。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总结部分我会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本节课的收获,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请同学们将所学的歌曲唱给自己的家长听,把欢乐的情绪传播给更多的人。

小学音乐面试万能说课稿

本课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三册第五课《劳动歌》中的“不再麻烦好妈妈”。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不再麻烦好妈妈》这首儿童歌曲,采用2/4拍,六声c宫调式,六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歌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道出了小朋友的心理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麻烦妈妈了。歌曲按语言的节奏一气呵成,旋律亲切、流畅,歌词真挚、感人,到出了小朋友的心理话,表达了懂事的小朋友对妈妈的爱与感激。

2、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律动等形式感受轻松的氛围,体会劳动的快乐。

(2)联系实际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在自由的歌唱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3、教学重点。

体会长辈的辛劳,参与创编和表演。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出发点,根据二年级的年龄特点,以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白雪公主》中七个小矮人的劳动及自己在家里的表现作为音乐素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采用了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感受体验歌曲,以情景教学为主线,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表现的学习空间,同时教师充分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感和音乐风格,发挥教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用教师的情感火花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进一步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表现愿望。

学法: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劳动素材和相关的音乐素材,学习、探究、表现歌曲情感内容。通过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音乐实践的活动中,有效地提高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及合作创新的精神,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主动探究的学习歌曲,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解决问题,并且学会搜集生活素材,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为歌曲进行多种形式的创编表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思维能力及团结合作的学习精神。

四、说过程。

1、课前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生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力量,引入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欲望和情感。所以课前我安排了听音乐进教室,之后有利用聆听《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个好听又有趣的童话故事,直接引领学生进入本课的第一个环节,聆听动画片《白雪公主》中《劳动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2、体验模仿。

在21世纪的今天,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处。教师在教育中就要充分地为学生创设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可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实践、去探索。

这个环节我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和内容,提取自己生活中的实际歌词,鼓励学生的创作激情。如:一开始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学校和家里都会干什么,然后再出示四句歌词“自己穿衣服呀、自己穿鞋袜呀、自己叠被子呀、自己梳头发呀”,通过按节奏读歌词、听琴模唱歌词唱熟这四句歌词,同时又通过找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旋律的不同,培养了学生的听觉能力。紧接着我又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和内容,提取自己生活中的实例并创作出新的歌词,鼓励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也为本课歌曲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实践体验,学习歌曲。

(1)我利用谈话的方法导入新课的学习:你们会做这么多事情,你们的爸爸妈妈一定会感到非常欣慰,他门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你们应该说点什么呢?”

(2)学生们即兴发言,充分表达出自己与爸爸妈妈的真挚情感。

(3)聆听歌曲范唱。

教师用音乐激起学生内心对妈妈的爱,用环境的熏陶引导学生将内心的爱用语言表达出来,再将这些真情实感化作一首歌曲献给妈妈。本课的引入部分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唤起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将他们带入了情感世界。

(4)学生认读歌词,明确已经学会的乐句和没有学会的乐句。

(5)听琴模唱学习歌词。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及时纠正听唱时学生自己出现的错误,这样更能让学生加深印象。

(6)演唱创编歌词。

(7)完整的演唱歌曲。

在这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演唱歌曲时,先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的关键歌词,让学生甜甜地叫声“妈妈”,亲切地对妈妈说“您歇会儿吧”,体会自己会做好多事时的自豪感觉,疼爱地对妈妈说“不在麻烦您了,亲爱地好妈妈”。教师紧紧抓住了“情”字,引导学生将这些感情带到歌声中,让他们有表情、深情地演唱歌曲,表现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

另外,我又要求学生在演唱第一段时按照书中的歌词演唱,第二段演唱自己创编的新歌词。让学生对歌曲有了进一步的感受,从而达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亲切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了对妈妈的一片深情这一教学目的。同时学生也会感到能演唱自己创编的歌词心里有一种自豪感,更体验到了成功创作的乐趣。

(8)情绪处理:情感体验。

为了进一步激起学生内心的真挚情感,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唱的非常好听,如果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到了一定会非常高兴,可现在你们的爸爸妈妈不在这里,那让我来扮演你们的妈妈,好吗?让我来感受一下,谁唱的最动听、最感人!”这时学生们会尽情的演唱歌曲,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4、小结下课。

教师听完学生的演唱,发自内心的对学生说:“我太感动了、太幸福了,真羡慕你们的妈妈,有你们这样懂事、可爱的孩子,老师也希望你们都能做关心别人、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在此,老师也要为世界上所有的妈妈献上一首诗。”这时教师在《烛光里的妈妈》的伴奏音乐下朗诵《献给妈妈的爱》再次抒发出对妈妈的爱。

小学音乐面试万能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森林水车》,感受乐曲主部与插部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记忆乐曲主部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3.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重、难点:

1.聆听乐曲,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2.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以水车图片及乐曲前奏中的水车音响引入乐曲《森林水车》。

2.如果班里有农村的学生,可请他们介绍水车的作用。

二、听赏乐曲主部主题a。

1.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学生感受主题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黑板或投影上有主题曲谱)。

教师提问:

(1)主题a的节奏是舒缓的还是密集的?(比较密集)。

(2)主题a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小提琴)。

2.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并提问:主题a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3.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

三、欣赏乐曲。

1.初次完整聆听乐曲。

完整播放《森林水车》乐曲,并提问: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三次)。

乐曲《森林水车》中,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三次。除主题a外,乐曲还有序奏、两个插部(分别用b、c来表示)和一个尾声构成。下面我们先听序奏部分。

2.听赏乐曲序奏。

播放乐曲《森林水车》序奏部分,学生感受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

小学音乐面试万能说课稿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二、接着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然后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四、最后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3、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教师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一、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其实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高中音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下面我按照以下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之《萧友梅与黄自》,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问》及《鱼阳鼙鼓动起来》的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和生理日渐成熟,求知欲望很强,所以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作品生平及主要贡献,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并初步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过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通过多媒体视频聆听感受法、探索讨论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利用流行元素的导入本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讨论,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ppt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声像合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

一、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影响下,专业音乐活动开始兴起,一些音乐社团,音乐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出现了一批著名的音乐家,萧友梅.黄自等人。

二、新课。

(一)音乐作品《问》。

1、作者简介:萧友梅(1884—1940)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字思鹤,又字雪朋,广东香山人。1927年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后改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2、作品赏析:艺术歌曲《问》易韦斋词萧友梅曲。

(1)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从速度情绪上可以把音乐分成几部分?

作者以“问”的口气向人们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问题,耐人寻味。

(2)曲式结构:两段体(单二部曲式)。

副歌部分,点明了问的主题,表现出对于当时军阀混战,山河残破,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这也是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

(3)学唱《问》并集体演唱。

(二)音乐作品《渔阳鼙鼓动地来》。

1、作者简介: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介绍了西洋近代音乐理论,造就了大批专业音乐人才。代表作品:清唱剧《长恨歌》;抗战歌曲《旗正飘飘》、《抗敌歌》等。

2、作品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清唱剧《长恨歌》选曲。

(1)作品简介:《长恨歌》原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1932年词曲作者根据此诗及元曲《长生殿》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共十个乐章。

(2)创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向华北地区进犯,而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因而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不满。1932年,作者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以讽刺时政。

(3)音乐体裁形式——清唱剧:是一种介于歌剧、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它包括了独唱、重唱及合唱,用管弦乐队作伴奏,各乐章间的歌词有较强的连贯性。清唱剧与歌剧相比,它没有布景,不需要歌剧演出时的服装、道具,也不需要戏剧式的表演,清唱剧多在音乐会上演出。清唱剧与康塔塔相比,它的篇幅较大,人物众多;而康塔塔则篇幅较小故事内容较简单。

(三)拓展与探究。

在了解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黄自四位音乐家生平简介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探究他们各自的作品风格及对社会的主要贡献。

主要代表作品音乐风格对社会主要贡献。

沈心工:

李叔同:

萧友梅:

黄自文:

高中音乐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是选自人音版教材高中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这是一节鉴赏课,通过听赏音乐作品,理解音乐要素、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等知识,学生能够领会情感表达。

学生在鉴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了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乐曲,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对比欣赏,感受音乐各要素在音乐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知识与技能:聆听乐曲,运用音乐各要素进行编创。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欣赏乐曲,感受音乐各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艺术作用。

难点是运用乐曲中的音乐各要素进行编创。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多媒体。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巩固提升——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会用音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两首乐曲的异同问题,我会引导学生理解,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乐曲《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并提问同学们这首乐曲的情绪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乐曲的情绪是沉重的。随后我会向同学们介绍乐曲的作者、背景等的相关知识,辅助学生从宏观角度来整体的了解乐曲。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在这一环节我会针对学生身心的特点,利用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作品曲式结构、体会情绪变化,并能够通过进一步分析音乐本体,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首先我会为同学们播放乐曲并提问,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通过聆听作品,学生可以发现作品可以分为三部曲式,接下来我会引领同学们分主题聆听,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在反复聆听以后,学生会发现第一个音乐主题之间在情绪上呈现出了层层推进的形态,接下来我会提问同学们“这样的情绪变化你们是怎样听出来的呢?”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谱例,相信同学们可以捕捉到描述出节奏、力度、速度、歌词、曲调等方面的变化。

接下来,我会请同学们结合我的讲解想象第二音乐主题所展示的画面是什么。

由此就可以将音乐本体和情感表现进行一种有机地结合,使知识形成网络,学以致用。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创编旋律的方式来对本课进行巩固,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在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展示,最终选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在作业的设置上,我会请同学们课下可以寻找相似的音乐作品,并学习演奏。

最后,这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图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铁树老师面试辅导,喜马拉雅app-zhubo-教师面试大杂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