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模板20篇)

时间:2023-10-17 05:53:24 作者:BW笔侠 2023年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模板20篇)

通过写教师总结,我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进行自我提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一

近年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受启发,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五个观点,即小学语文课改的意义、新课改理念的引入、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语文课改具有深远的意义。语文课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小学语文课改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意识和语文能力,加强学生的语文修养。当学生能够自觉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自主思考,大胆表达时,他们的语文素养将得到有效提升。

其次,新课改理念的引入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传统的语文课程以课本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新课改理念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提倡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种理念的引入,使得小学语文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第三,小学语文课改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新的语文课改将学生视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参与性。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第四,小学语文课改注重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新的课改理念提倡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交流,激发思维,拓展思路。而教师则可以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改中愈发凸显出来。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堂,与课堂教学的衔接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连贯性至关重要。在新的课改理念中,强调学校和家庭的关联,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下延续学校教育。家长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总之,小学语文课改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改理念的引入、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受小学语文课改的启发,将继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为学生更好的语文教育付出努力。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二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深切体会到语文课的改革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亲身参与了小学语文课改的实施,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我有了一些关于小学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

首先,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点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语文素养已经不仅仅是了解汉字和语法规则,更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课改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供一系列的创意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能够理解文本、思考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首先,我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阅读材料。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讲解和推荐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最后,我还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阅读报告,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理解能力。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传统的语文课改过于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写作素材,并且进行多次写作实践,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反馈。

最后,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多样性。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官方的教材,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在小学语文课改中,我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讲解课、互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我还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动,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际运用能力。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改需要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多样化。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发现这种语文课改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学语文课改会有更大的进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三

语文课作为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课改也在稳步推进。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课改给语文教育带来的变化和提升。在课改中,我发现了一些可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语文课改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过去,小学语文课程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在新的课改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音频资料、视频资源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语文课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阅读,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这些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其次,语文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传统的语文教育注重词语的记忆和语句的默写,而忽略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在现代社会中,语言是一种交流和表达的工具,只有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才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因此,课改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与他人进行有效地交流。

再次,语文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过去,小学语文课程注重的是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在新的课改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还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和总结。

最后,语文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课作为一门涉及到语言、文学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新的课改中,我们注重学生对文化典籍的学习和理解,通过讲解文化知识、组织文学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改给我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心得体会。通过课改,语文教育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这些改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将继续努力,更好地融入课改理念,将这些心得体会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力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四

这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一班语文教学,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来说,优生特别适应教材的改编,注重了学生各方面的培养以及各方面的训练,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却加大了难度。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每篇课文都开辟了“我的词语库”这一栏。在课文的后面,把这篇课文中出现的一些优美的或常见的词语都摘录在其中,学生边学边积累,既理解了,又牢记了。有的还会运用。对孩子说句子,写短文大有好处。

语文园地将口语交际与习作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了双方互动的交流。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去兴趣。

语文书每课都有“我会写”这一栏。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并会书写这些生字。如果生字上面有拼音格,就方便学生正确书写拼音了。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五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课改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将自己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只有认清看透了新课改,才能谈得上较好地实施。所以,我熟悉了课程改革的目标,认识课程结构,了解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新课程中的核心理念。为实施积累一点理论指导,使自己在实施中有了方向、原则。为此,我和班级其他科任老师一起商量:将学生分为“白依米”、“黄依米”、“蓝依米”、“红依米”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为四个小组,按学生差异分配组员,选好组长。在上学期的基础上一如既往的做好捆绑式小组的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有了新的观念才有新的教学改革,因此,我积极参与学校听课、培训,反思或与同事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认识,强化自己的责任,从教师角色、教师行动、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改变自己以往的观念,使自己的观念与新课程的方向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力求他们会提问题,同时与同学合作,通过观察、做游戏、模拟等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说,在学习上,我灵活运用“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利用捆绑式小组,提倡一种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因为我相信,只有自己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记忆才会更犹新,只有亲身经历过、体验过,人才会有所收获。

低年级语文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高段语文时,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要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了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开放,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为创建高效课堂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六

随着《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校正式推开,新课改实施一年多来,我们学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校领导的全力指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活动。

应该说,新课改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经过辛勤的工作,大家对此次新课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现把我们实施新课改的具体工作做一总结。

1、教学理念发生了真正的转变。

记得新课改刚开始实施时,新课程教学理念对于我来说,是干巴巴的理论,是冷冰冰的文字,我无法理解它们的真义。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我才对这些新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理论也实实在在成为新课堂的指针,成了有血有肉的东西。比如对思想政治课中"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一课程理念,我在实践中通过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不断拓展教学空间;通过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引领学生动脑思考,又给学生提供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真正从台前退到幕后,做学生的台阶、引路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把体验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课改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首先由学生在自主自习独学、对学,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主动寻找答案、澄清概念、领会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在积极思维过程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观点,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升华情感。这样不仅轻松学到了知识,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融洽了人际关系,收到"一石三鸟"之功效。

4、课堂氛围真正做到了民主平等。

讲台的拆除,让老师真正从圣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之中,及时了解学情,把握簇展动态,并给予适当点拨。这样把师生的关系拉得更近,而学生也敢敞开自己,平等地与教师交流探讨,有利于深层次地解决、理解问题。

1、教学模式运用缺乏灵活性

一年来,我们一直在套用这种模式,无论什么样的课型,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必须按模式进行。学校在评价考核时也显得生硬教条。因此课堂千人一面,看不出较明显的特色。

2、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

做任何事情时,制订一套评价制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但起不到激人奋进的作用,反而产生消极影响。

回顾一年多来的课改工作,对课改的认识深刻了很多,现在我们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得更好的问题。也就是说课改观念已经真正深入人心并能做到常态化运用新模式,我们正在探索临帖之后的破帖之道,探索在新模式下如何让政治课堂能够大放光芒。为此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首先,要继续加强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理念和经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改培训,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新课改实验的探索、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和充实教学,为新课改实验的成功尽心尽力尽责。

其次,丰富课改的内涵。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不在于教学形式、手段如何新,而在于教法上如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维,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新知识。

最后,做到"勤反思"。反思教师,反思学生。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让每堂课尽可能多地闪出思想的火花。坚持写教学后记,让自己在实践中出经验,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七

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不断改革总结才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语文课改工作总结,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把新课程改革的推向深入?我以高潮的热情,本着 “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 “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语文知识擂台赛,故事会(《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上好新课程的语文课,要不断加强学习培训,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同时,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可以重点通过树立课程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开放语文课程、改变学习方式、关注课程评价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经过一段实践,我觉得语文课一定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应是“以读为主,讨论交流”,一节课大部分时间应是学生的读书交流活动。当然,这种读书活动决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教师应作为读书交流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有层次地安排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对话式的指导和讲解,使学生的读书交流活动有序、有质地推进。

把握课程目标,是上好新课程的语文课的关键。 很明显,新课程不是不要“双基”,但是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与传统教学的“双基”不同。

首先,传统教学老师传授的“双基”是系统的基础知识,而学生主要是接受、储存这种知识。这种“双基”知识的运用就需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尽管十几年来我们强调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但是这种知识为本的“双基”并未改变。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学应试的知识、练应试的技能、培养应试的心态成了时尚,“双基”成了升学的敲门砖。

新课程则不然。新课程需要的是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新的语文课程不再是系统的语文知识的教学内容和单纯的基本功训练。新课程的语文教育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这正是终身学习所需要的。

其次,“学习”这个词的本义不仅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更是学习者自己发现、探索的实践活动。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学习以书本为主、以认知为主、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尽管这种学习保证了人类文明高效率的继承和发展,功不可没,但是这种学习却是以牺牲个体的直接生长体验为代价的。学生在获得“浓缩果汁式”知识的同时,失去了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直接经历和体会,失去了人类发展取之不竭的动力——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失去的是生命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这种传统的学习已丧失了学习的基本内涵——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坚持学习的实践性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知主体的活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习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使我们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回归“学习”的本义,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仅用接受的方式学习,更多地是在发现、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学习生活的知识,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这也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国际委员会提出的终身学习的内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有定向、激励、调控作用。教师要善于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激起学生对达到预定目标的强烈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有教师预设的文本,而且有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生成的文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经验和需求是重要的。新课程不再是“学生适合教师的教学”,而是“教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因此,预设的教学目标不应是固定不定的,而应该是开放的、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经验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改变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新课程的语文课的核心任务。 传统教学主张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是“大批量”培养规格化人才的教育,强调的是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塑造和改变。对学生来讲,这种教育采用的是一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教育的教学忽视情感,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造就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语文,就应该是学生自己学习识字写字,自己学习读书,自己去进行口语交际,自己学习写作文。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有层次地读书,由“读通”到“读懂”再到“品读”。正如课程标准提倡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以前在学法指导上有两个偏向:一是具体情境下的学法指导多,一般情况下的学法指导少;二是教师教给学生统一的学法多,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法方法少。现在非常重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来进行合作学习,而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包括合作学习的组织及学习活动。学习任务要明确。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为完成共同的任务组织活动,积极交流、沟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还应有必要的让步。还要学会学习别人、赞赏别人,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评价。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探求是人类的本能,求知欲是人类本性中最大的驱动力之一。探究学习正是适应人类的探求本能、发展每个人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以学生的接受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这次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在已习惯的接受学习之外学会探究学习。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是探究学习的前提。天底下没有一个不爱求知的孩子。青少年为探究提出的任何问题和答案都是有他们的逻辑和道理的,有价值的,哪怕是“鸡毛蒜皮”的问题。

要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

要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自己获取新知能力的途径。这种“新知”可以是对所有的人都是新的,也可以只是对自己是新的,对别人并不新。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因此学生探究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可能是错误的。探索的经历和体验对学生的发展是有意义的,错误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意义的。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关键是“我经历了,我努力了”。

相信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我会探索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胡总乡中心校坚持以“向规范管理要质量,向课堂改革要效率”的办学理念,狠抓课堂教学改革。自xx年年5月观摩杜郎口教学后,我校的课改已经走过了“摸索试验阶段”“课堂教学改革回头看阶段”,本学期进入了“推广提高阶段”。课改不断推进、深入,教师也有原来的疑惑、抵触到现在的适应、坚定,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变。现就语文组在本阶段的课改工作作以小结。

一、语文组围绕课改所做的工作

1、认真抓好集体备课

做好集体备课是课改成功的前提。上学期,我们的集体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式主义,这学期,我们实行学科组长负责制,备课内容细节式,课堂展示同构式,教学反思研讨式。这样,基本上解决了集体备课中的形式主义,集体备课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2、对课改前两个阶段存在问题研讨分析

为了扎实做好课改工作,使课改真正得到提高推广,我们语文组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前两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认真分析,意见逐步取得一致:课堂教学只有改革,才能有出路。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是正常的,不改革,课堂教学也会存在很多问题。有问题是好事,它可以促进我们思考,问题的解决,又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所以,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

3、抓好公开课教学

公开课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器。语文组的公开课教学实行双线并进式:按年级顺序编排的公开课教学序列是一条线;随机拍门听课又是一条线。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公开课搞课改、常规课还原现象的发生。在评课中,本着激励、提高的原则,既要找出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要指出教师在本堂课中取得的成绩,以激发教师课改的能动性。

二、语文组在“课堂教学改革推广提高阶段”取得的成绩

1、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大幅提升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质量好起来”是我们教学改革初衷。检验一种教学改革是否成功,当然要看学生的变化。通过本期教学,学生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展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课堂展示,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浓郁的竞争氛围,学生为了不输于别人,投入的时间、精力更多,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都得到强化。学生的积累进一步丰厚,搜集信息的范围更广、渠道更多,语言表达更准确、精炼、流利,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别人的展示中,受到了启发,学会了思考。

2、教师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经过本期课改,教师由原来对新课堂的不适应到现在驾驭课堂得心应手,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新课堂中,教师讲的很少,但是备课任务却更重了,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了。以前只是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学生,而现在的课堂,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教师的知识积累、课堂应变、教学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习、研究已成为语文组的基本氛围。在我校对外展示的公开课中,语文组教师是最主要的生力军。截止到现在,语文组教师在对外交流中,已有32人次承担公开课教学任务。其中,在联片教研中,刘学成、李保义、郑丙林、许成中、程有坤、廉殿军六位教师的公开课,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县教研室葛维春主任听了李保义的公开课后褒奖:“胡总语文,教学长城”。

三、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处理得不够好

语文教学中,展示的学生多,展示面广,学生得到的信息多。可是由于展示的内容多,很多问题便不能够深入研讨,教学停留在浅层次上,不利于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如何正确把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是语文组下一个课改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

现在的课堂,教师讲的时间极为有限。教师只有把这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好,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点拨到位、提示精确、提问合理、评价恰切、应变及时,真正能对学生有引领、启发、激励作用,这是对语文教师的挑战。语文组教师会冷静思考,认真应对,把挑战变为提升自己的机遇,为自己、为学生、为学校,更为我们挚爱的语文。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八

经过三年的改进实施,课改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尤其是我校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回顾三年走过的路,虽艰辛却也颇感欣慰。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我尝试从低、变、多、勤这四个方面入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通过多种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能力;三是课堂教学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不仅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而且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相适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起步阶段,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扶”到“放”,从迈小步开始,做到先帮助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既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深入进去学会自主操作,并学会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使学生逐步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性,并最终完成由“接受式”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就是转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我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开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总是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在近三年的实验过程中,我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可操作尝试。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针对以往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于注重期末评价的弊端,在评价中,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了日常评价,体现了动态的评价管理。在评价内容上,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

2.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为避免传统评价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限性,在实验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评价中,结合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即是多活动,多参与,多评价,多开发。主要是课堂上突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合作与交流,体现分层优化,让不同类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去。突出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我常常激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在这种交流活动中快乐成长。

在教学中,我还积极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沟通课内外,实现由教材文本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联系,由语文学习中的读、说、思、做等到跨学科的多种能力训练的结合。当然,在引领活动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适时点拨,引导,可浅处深问,可静中得疑,可变中求新,层层深入,激起波澜。

即勤反思,教学反思虽然不是创新,却是创新的起点;虽然不是学习,却是学习动力的源泉。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客观的、深刻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我将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可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反思教学方案,反思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反思对教材与教法的把握,这些对上好每堂课都很重要。

教学中的反思可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让每堂课尽可能多地闪出思想的火花;教学后的反思,可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坚持写教后感,让自己在实践中出经验,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低、变、多、勤”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让我的课堂变了,课堂上再也不是教师乏味的讲解和师生间的机械对话,而是充满了争辩、充满了合作的'活跃性的艺术课堂。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九

胡总乡中心校坚持以“向规范管理要质量,向课堂改革要效率”的办学理念,狠抓课堂教学改革。自xx年年5月观摩杜郎口教学后,我校的课改已经走过了“摸索试验阶段”“课堂教学改革回头看阶段”,本学期进入了“推广提高阶段”。课改不断推进、深入,教师也有原来的疑惑、抵触到现在的适应、坚定,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变。现就语文组在本阶段的课改工作作以小结。

一、语文组围绕课改所做的工作

1、认真抓好集体备课

做好集体备课是课改成功的前提。上学期,我们的集体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式主义,这学期,我们实行学科组长负责制,备课内容细节式,课堂展示同构式,教学反思研讨式。这样,基本上解决了集体备课中的形式主义,集体备课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2、对课改前两个阶段存在问题研讨分析

为了扎实做好课改工作,使课改真正得到提高推广,我们语文组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前两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认真分析,意见逐步取得一致:课堂教学只有改革,才能有出路。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是正常的,不改革,课堂教学也会存在很多问题。有问题是好事,它可以促进我们思考,问题的解决,又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所以,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

3、抓好公开课教学

公开课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器。语文组的公开课教学实行双线并进式:按年级顺序编排的公开课教学序列是一条线;随机拍门听课又是一条线。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公开课搞课改、常规课还原现象的发生。在评课中,本着激励、提高的原则,既要找出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要指出教师在本堂课中取得的成绩,以激发教师课改的能动性。

二、语文组在“课堂教学改革推广提高阶段”取得的成绩

1、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大幅提升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质量好起来”是我们教学改革初衷。检验一种教学改革是否成功,当然要看学生的变化。通过本期教学,学生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展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课堂展示,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浓郁的竞争氛围,学生为了不输于别人,投入的时间、精力更多,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都得到强化。学生的积累进一步丰厚,搜集信息的范围更广、渠道更多,语言表达更准确、精炼、流利,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别人的展示中,受到了启发,学会了思考。

2、教师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经过本期课改,教师由原来对新课堂的不适应到现在驾驭课堂得心应手,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新课堂中,教师讲的很少,但是备课任务却更重了,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了。以前只是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学生,而现在的课堂,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教师的知识积累、课堂应变、教学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习、研究已成为语文组的基本氛围。在我校对外展示的公开课中,语文组教师是最主要的生力军。截止到现在,语文组教师在对外交流中,已有32人次承担公开课教学任务。其中,在联片教研中,刘学成、李保义、郑丙林、许成中、程有坤、廉殿军六位教师的公开课,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县教研室葛维春主任听了李保义的公开课后褒奖:“胡总语文,教学长城”。

三、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处理得不够好

语文教学中,展示的学生多,展示面广,学生得到的信息多。可是由于展示的内容多,很多问题便不能够深入研讨,教学停留在浅层次上,不利于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如何正确把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是语文组下一个课改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

现在的课堂,教师讲的时间极为有限。教师只有把这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好,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点拨到位、提示精确、提问合理、评价恰切、应变及时,真正能对学生有引领、启发、激励作用,这是对语文教师的挑战。语文组教师会冷静思考,认真应对,把挑战变为提升自己的机遇,为自己、为学生、为学校,更为我们挚爱的语文。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十

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的实施了多年,通过几年的实践,自己却也收获颇多,也颇有感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清实质。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其结果是老师累学生苦,教学效果低下。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是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状态。老师的角色应是学生的“伙伴”、是学习的引领者。

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3、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4、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并非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就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现在,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充分利用这些设施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还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可以让全班所有的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都写出来,然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抽调部分学生的作业,放在实物投影或投影仪上打出来,再进行评讲。这样口头发言和书面表达相结合,就可以较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避免“看客”的出现。

1、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2、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以及运用现在化教学手段的目的就是优化教学过程。所以在工作中我大胆尝试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积极参与学校的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改进教学评价体系,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把握重点认清实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上就是我校在新课改实施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做法,我知道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一定会虚心学习,认真钻研,真正领会和运用新课程标准的实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十一

美术课,一个以前一向不被人们注重的学科,现在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的试行,它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了。

美术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要以提高学生总体素质为目标,不能单纯地认为美术课仅仅是教学生绘画,教学生依葫芦画瓢,具体地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不同的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在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方面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浅谈如何上好美术课。

教师在备课前要先通读全课,初步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如果只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了。学生见多识广,小脑袋中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教师不能只有一桶水而是要有一口井,以备学生所需。因此,教师一定要多学习,多充实自己,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与本课有关联的内容。例如《旋转卡》一课,当卡片快速旋转起来后,卡片两面的图案融为一体,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什么呢?通过查找科技书,知道这种现象叫“视觉暂留”。我们的眼睛为什么会出现视觉暂留这种情况?科技书上没有详细的介绍,我在网上搜索后了解到:视觉暂留是人眼睛一个有趣的特性,就是能够把眼睛看到的东西在视网膜上保留一段时间。并且还了解到:一般视觉暂留的时间为1/12到1/16秒。动画片就是根据这一现象,来设定一分钟的动画需要多少张图片的。这样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又可以教给学生,让知识得到更广泛地传播。所以,要上好一节美术课,教师首先要充分地学习、了解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教师备课是一个准备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上课。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优化,即对教材的优化。在这节美术课上要教学生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教者心中要有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方面的技能,这就要备好课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不适合本地学生或深浅不太合适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删减,这就要备好课。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是什么样的学生,年龄、生理、心理各有什么特点,有所了解,你才能上好这节课,小学生有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他们活泼好学,注意持久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概括水平处于概括事物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阶段,儿童早期的绘画是天真烂漫的,在他们的想象中,我们既看不到细节,也看不到透视变形,只看到一种原始的大概的外部形状,画出的东西飘忽不定,不能准确地到达应有的位置,但他们也能用他们所认识的方法表达出物体的样子来,因此,课堂教学上,不要刻意去叫学生什么,怎么画,而是让他们发挥想象力随便画。其次,要准备好教具。美术课的目的在于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我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范画,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灵感,为下面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等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讲、多说、多谈感受,并作适当的引导与补充。教师教得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下的奴隶,难以挣脱,即使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师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学生为技艺不足而被挫折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所以,我认为,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准确的引导和补充,以预防学生绘画技巧的不足。

课堂教学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目的实施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事物感兴趣了,才会去注意观察与感受。有了感受,有了真情实感,才能画出动人的作品。快乐、轻松的课堂,能使学生处于最佳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让学生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使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给学生一种新奇有趣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可给学生一个当小老师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学活动是一种情感的互动过程,不是机械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一种充满情意的交流过程,充满浓郁的情感色彩。没有感情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而且感情是双方面的,要求学生有情感,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情感,对学生充满深厚的爱,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教学生。讲台上的学生尽力表达,下面的学生听得很认真,想找出不足自己上台去补充,也当一回小老师。此时,教师的作用就是给予肯定和补充不足,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产生发挥与表达的愿望,趁热打铁让学生作画,把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画出来。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基本技能较弱的学生,可以动手给他改一改,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改,久而久之就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使全体学生一起进步。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相信他们都能在各自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十二

课改,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今年九月很有幸,让我接触了长沙初中的课改教学,并在本学期让我担任八年级(1)班、九年级(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以三层四步为基本模式,以创新为动力,努力探索,认真履责,圆满完成本期的教学工作,尽自己所能稳步推进初中语文课改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以后更好地推进语文课改工作,现将我一学期以来语文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学校坚持推行课堂改革,由于经验欠缺,教学计划中的一些设想没有具体实施或者执行的很仓促,但整体上基本完成了这学期的教学任务。本学期知识性教学八年级主要侧重说明文,九年级侧重于议论文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能够把握说明文的特点,并能区别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专业性知识。情感能力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传统文化中的人生信念、爱国情操、个人修养等品质。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拓展知识面,同时联系实际生活和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

同时,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方面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课堂氛围也调动起来,课堂纪律慢慢好了起来,教学效果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一学期来,我积极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包括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语文新课程的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新课程常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使我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平常参加教研活动,听别人的高效课堂,也有很多收获,慢慢的也能基本按照四步走了。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改改变了一讲到底的习惯,把时间还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思考时间多了,主持的能力提高了,应该说各方面的能力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质疑、探究能力,焦里展示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和胆量,偶尔精彩的发言也出现在课堂上,使课堂更有吸引力,学生的干劲更足了。

3、分层辅导,让每人都有收获

课改,除了四步,还有三层,abc层,层层落实,层层辅导,层层都有收获。每个小组六个学生,分a、b、c三个等级,每组一个学科组长和副组长,我不定时的对学科代表及小组长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组员,在合作探究阶段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带动组员积极参与;在课后怎样对组员进行培训落实作业和听写,培养学生的小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1.理论与实际存在的差距。设计的导学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不能完全实施,因此,在今后备课时,留出足够的变通环节,导学案设计更应灵活,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使导学案更好的适应与教学。

2.课堂氛围对教学工作开展的影响。良好课堂氛围能够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把握这个度,甚至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这就要求在以后教学中,不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活跃课堂的效果。

3.学困生的学习问题,由于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有时会忽略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些学生易脱离学习主体,自己独立于集体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引导,多进行思想交流,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这也需要耐心细心的工作,坚持每天做工作,并及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继续探求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出适合学生的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一学期来的课改,回顾走过的路子审视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教学的可喜变化,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1、初见活泼的、开放性的课堂。由于教材的开放性,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式改变,课改后的课堂充满了激情、关怀,教师将自己融入对话式的课堂,与学生一起走进教材,一起学习语文。学生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改前的课堂,教师告诉得太多了,学生的体验、探究和感悟太少了,以致老师好心的告诉扼杀了学生的体验、探究、感悟和想象。课改后,在课程标准思想和人教版教材的引领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的课堂活动,课外资料的搜索,学生学得灵活,教师教得有趣。

(1)“猜字迷教学”“像丝线的田地”细,“洁白的小手”拍。

(2)儿歌识字法如“清”“请”“倩”“情”“晴”“睛”“蜻”“精”,这些字,学生难以分清,我给它们编了一首儿歌: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浓,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

(3)活动识字法通过比赛、游戏识字。

(4)生字卡片识字法自做生字卡片,互相交流。

(5)字族识字法

(6)生活识字法通过广告、招牌,

(7)比较识字法。还有教材中非常重视通过活动学习语文,所以,教师对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活动组织,等等,都必须提前安排。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经过一年的实验,最直接的体现是学生的变化。首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了,对学习语文有了比较高的兴趣。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方式上,还体现在学生在课外学习上。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需要。不仅学习了课内要求掌握的知识,还引进了许多课外资源,学习了许多课外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从中得到了许多实惠,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也应该加强联系.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十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内容也变得开放、灵活起来,教学手段开始先进、多样,学生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然而在新旧教学模式交替变革的过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深感到一些矫枉过正的倾向,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新课改的“变异”现象。

“种他人田,荒自家园”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但在实践中“,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如一位教师在教古诗《赠汪伦》时,让学生表演当时的情境,喜欢绘画的可以绘制图画,喜欢音乐的到电脑中点击表现送别的乐曲,最后全班合唱《朋友啊朋友》。这堂课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收获甚微,只是在教学形式上追求花样多,这就把语文课异化成各科杂烩的综合课。

“假民主、假自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在很多教师眼里就以为是新课改的唯一标志,似乎无之便不是新课程。于是,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喜欢说哪个就说哪个”等形式充斥着整个课堂,贯穿始终。有的教师不管“问题”的难度如何,是否有谈论的价值,一律交由学生讨论解决,课堂气氛倒是“活跃”了,但效果如何?还值得商榷。诚然,学生中不乏个别很有见地的发言,但更多的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教师却常常是缄默不语。我想,语文新课改的本意决不是把教师的“一言堂”改成学生的“一言堂”。

新课改名片下的“放羊式”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有的教师悄悄地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为了让学生自主,教师没了主见,教学无主次,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有的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有的跟在学生的后面,对学生百依百顺,有的甚至退出了教学的舞台,成了一名旁观者,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我名之为新课改名义下的“放羊式”教学。

“满汉全席筵”《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课程的开放、教材的开放和重新整合。提倡课堂教学既要立足教材又要向课外延伸。据此,不少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讨论;既有图片展示,又有课本剧表演等。一项项的活动犹如满汉全席般,被一盆盆、一盘盘地往上端。可怜的课文被弃之一旁,宝贵的时间在热热闹闹中被消磨。

“表演”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有着太多的疑问,存在着太多的问题需要研究,需要解决。然而,在教研课中,笔者看到的却是一节又一节“完美”的课。为了不出“问题”,只好全教研组一起出谋划策,集众人之力备好一节课,然后在不同的班里多次试教,把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解决,等到上课时,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许多教研课中看似生成了很多问题,实则上课的教师早已滚瓜烂熟。一个问题刚提出来,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美地解决。在一次教研课上,有个学生对“愚公移山”提出不同的看法及对策,但在评课时我们却发现该生座位里有一份详细的答案。

这样的教研课,我们看到的只是无聊的表演,没有创造性的交流。一个经过多次演练的“表演课”也就掩盖了现实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这样的语文课堂是对新课程的简单模仿、机械照搬;这样的语文教师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曲解,是被所谓“课改”的气氛所左右,以至于尚未思考便“吞下”,没有真正理解内化新理念而有效落实到教学行为上。

我觉得,教师要避免新课改中的“变异”现象,要履行“三问”。

首先,问自己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要坚持“课前问”,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向自己发问,例如,“这节语文课我想教学生什么?”“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还可以怎样上这堂课?”三思而行,定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坚持“课中问”,就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扪心自问,及时调控教学策略。这样,可以克服教学预设带来的机械呆板的弊病,让语文课堂教学随时产生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与活力。再要坚持“课后问”,就是在语文课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两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

其次,问学生教师要询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语文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怎样教学的愿望等,这样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方式可以兼顾个体,注重教学的多样化,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当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学过程,对待学生幼稚的意见,教师不要简单适从,要善于倾听意见,去伪存真,否则,反而会降低教学绩效。

最后,问同行教师应倾听语文同行和业务领导对所听或所了解到的有关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这是站在专家角度提出的观点,这种意见科学性强,便于自己长善救失,有利于教师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这种方式要求教师要有谦虚的品德,使同行愿意给你提看法,让大家坦诚交流,这种意见的含金量较高,教师要从善如流,为我所用。

总之,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一刻也不能停下改革的步伐。面对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浪潮,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思想,构建一套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角色,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发挥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同时,我们语文教师要在紧张的工作中,在新课改大潮的热情中,不妨随时静下来,想一想,问一问,总结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思考意识,锻炼自我反思能力。一定要深入领会语文新课改的精髓,确实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一生,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力求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使自己具有更多的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从而告别“华而不实”,实现既“活”又“实”的语文新课改教学。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十四

新一轮课改在我县实施几年了,乘着课改的东风我校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过努力,语文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教改初期,仍然走了不少弯路。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我们照搬杜郎口教学模式,以至于在一段时间里课堂上活动虽然很多,形式也丰富多彩,热闹是热闹了,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微乎甚微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其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分散了更多的注意力。锻炼的是部分尖子生,而中下同学处于被动或不动的状态。对于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字词标点、句子段落的具体分析,文学创作手法及规律的讲解在语文课堂上渐渐隐退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数不胜数,对于诗句的默写错字百出,他们甚至分不清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叫写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结构与顺序有什么区别,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现对我校在课改中的些做法总结如下:

教无定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此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上课流程。在讲读课中采用:情景创设新知学习学生调控优化练习小结与作业。在复习课时采用:知识的梳理与综合典型题目的讲与练作业、试卷的讲评。阅读课采用:初读精读再度读,作文课:作文课要在指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上下功夫作文的批改要讲究实效,批语应具体明确、通俗易懂,让学生读懂、领悟,从中受益作文的讲评要目的明确,要指导与讲评结合,讲评形式要注意多样性与趣味性。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

(一)、学生的学习理念不适应课改要求

学生语文能力的增强、人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课外阅读的积累和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四学段的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而实际上远远做不到这一点。农村初中客观上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图书室藏书甚少,加之投入管理不力,很少有学校向学生开放,因而常常是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学生家庭中愿意购买图书让孩子阅读的家长为数也不多,很多家长愿意购买练习题之类的书让孩子做,而对于孩子看课外读物常以影响学习、不务正业为由大加禁止。学校里教师对学生看课外书的态度也不相一致,文科教师大力提倡,理科教师则极力反对。学生在诸多因素的制约下,离课外书的距离越来越远,开始终日埋头于题海之中。于是出现了在学《紫藤萝瀑布》这课时,对于“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的理解,就得费上很多口舌;在学《背影》一文时,学生就会对父亲爬月台的姿势哄笑不止。

(三)教师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文教育的种种弊端,道出应试教育给师生带来的危害。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如故,搞不出什么新的名堂。有的教师试图让学生活动起来、自主起来,但终因能力有限,方法不妥,组织不力,学生仍就郁闷如牛,静观师变,到头来还是教师一人包办,把教学任务扛下来。至于学生到底懂了多少、会了多少,谁也说不清。还有教师为了表现他的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一味地迎合学生、迁就学生,对学生的回答不辨真伪,一股脑儿无原则地加以肯定、表扬,还美其名曰:“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凡此种种说明一点,教师的素质还不适应课改的要求,尽管广大教师在思想上明白课改的重要性,愿意接受新课程理念,但要把这种理念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外化为自觉的行动还需要有段脱胎换骨的过程。

(四)学校硬件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但在农村初中有多少所学校能够这样去做的呢?很多学校依然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课后搜集、查阅资料,学生能到哪里去找呢?上图书室,不开放且书也少得可怜;上网,这里穷乡僻壤也无网可上,即使有为数不多的计算机,学校也明令禁止学生上网(这也难怪,学校绝大学生确实把握不好);从自己仅有的几本教科书中能找到什么呢?因此布置学生去收集资料,那无疑是一句空话。教师面对学校简陋的设施,要想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也是勉为其难的事。

(五)教学评价机制还跟不上课改的要求

1、把预习、导读、复习、练习都纳入课堂。教师指引,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实践,教师的主导作用则画龙点睛地突显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与指导和解决,使整个学习过程能把握重点,易化难点,激发疑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让师生始终聚焦于教材,同时也节省了大量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时间,以便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2、要把握好课堂讨论。在近几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见“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时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得到什么?是对写作手法的了解?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阐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漫无目的的提问,随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劳动。因此,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此外教师面对学生的讨论时要注意适时调控。

3、朗读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朗读是品味文章的一个重要手段,好的朗读是建立在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语言和体会文章情感基础之上的,这些基础,只是反复朗读或空泛地评价朗读的好坏都是无效劳动。多问几个“这里应该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等,这样在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是我们在语文课改中的点滴感悟,从中不难发现,实行课改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思想、观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内容,它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而转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钻研新课程标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不断突破,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课改教师。我校课改实施两年来,单从农村初中语文课改来看,遇到的问题比较多,也许还有一些新问题会出现,但只要我们坚持学习,认真钻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努力工作,定能掀开语文课改崭新的一页。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十五

教改之春风吹绿了蓝山大地,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新课程标准》,通过了对课改内涵的把握,转变了教书育人的观念,树立了《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确立了“人文教育”的目标。每位教师对课程计划、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由过去单一的教学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立人”教学。在半年的课改实验中,以新理念、新思维、新结构、新方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他们的人格培养。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现对本期的课改小结如下:

我们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以及具体教学实践,逐步改变了传统的陈腐的教学模式,克服“满堂灌”、“填鸭式”的高耗低效教学现象,改变了原来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甚少,课堂缺乏情感交流,课程设计与教法“三中心”的被动局面。大家一致认为,教育是以“立人”为本,语言不单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和生存方式;语文教学是“人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听、读、说、写能力进行综合培养,最终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个性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取,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起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正是注重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收效甚大。三、让学生走出课堂,培养他们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行教改以来,教师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但充分利用了学校教学资源,而且还重视和加强了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起和激情。在感知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第二堂自主探究课,学生发言异常积极,一双双手争先恐后,情绪高昂,在激烈争论中产生共识,既开发了学生智力,又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积极性。

2.别开生面而富于乐趣的大作业,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大作业,反映了实行《新课程标准》以来教改实验中的累累硕果,艺术精品、知识结晶,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审美意识,增长了知识能力,陶冶了情操,也是最有实效的“人文”教育的成果。

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改实验中,也存在不少主观和客观上的问题,有不少困难和疑惑。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学段的起点不能适应现阶段七年级新生水平。以识字量为例,绝大多数初一新生并没有达到2500汉字的认、读、写程度,一般只有1500个字左右。

二、综合性活动安排较多,一单元都有一个“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活动,有的与本单元内容没多大联系,特别是大型综合性活动,要完成有很大困难,同时,活动的具体操作同样让处于探索阶段的教师耗费大量精力。

三、教学改革中,由于很多原因的限制,始终放不开手脚。当然,除了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思想观念应再解放一点外,客观因素也受一定限制。

四、对教师教学成绩的评定不能单独以一次考试而论,应从平时作业,课改教学效果,语文活动、实验、学生成果等多方面综合考评。这样也会更合理、更科学。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十六

一年一度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完成教学任务,为此,特作本学期的语文课改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首先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努力探索,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合作,关心他人,保护环境,热爱科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觉悟,体现了开放性和富有活力的教学方法。

本册教材识字、阅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引导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要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了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开放,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本学期我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十七

转眼间,在这新旧交替之际,一学期的工作也已接近尾声。回想这一学期的工作有欣喜、有感动、有收获也有着困惑和遗憾,这更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提高的过程。回顾反思我觉得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主要做法有:

(1)潜心读书的习惯。开学初,学生任务较轻、闲余时间相对较多。而我班学生男多女少,学生好动、活泼,喜欢看书。为此我让学生搜集家中的适宜读物进行整理,编订了“班级读书目录”,利用这段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同时结合语文课本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的“写读书笔记”这一内容让学生读书、写笔记。如果学生在读书课上纪律好我会适当延长他们的读书时间并引导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边读书边写读书笔记(摘抄好的词语、句子),而且家庭作业相应的布置为读书体会。这样一来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这些本来无书可读的学生也因为相互的交流不仅有书可读而且好书不少。那些向来喜欢吵吵闹闹不断的孩子一有空就会捧起书来读,班内纪律随之好了,一些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也改为了写读书笔记,效果颇好!

(2)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上,我首先从课堂上入手,对一些阅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读熟、读好,对内容的理解却不做深入地讲解,而只是抛给学生一些问题进行引领,让学生自己阅读、体验成功。课下我把自己收藏的一些儿童读本、向学校图书室借的阅读资料分批发给学生,无需我多言,回收上来的书、报中的阅读思考一类的练习总是被学生填的满满的,而且还有一些改动的痕迹。

(3)、自由表达的习惯。学生已进入高年级自然而然的开始沉默寡言,变得保守起来。我尽量的鼓励学生,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语言的肯定、赞许的眼神、表扬的`手势甚至是一朵小红花。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用小纸条和我交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因为喜欢我而喜欢语文、喜欢阅读。

(4)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这个班有个别学生不完成作业的习惯,为此我很是头疼。每次为了查阅哪些学生没交作业煞费苦心,也有一些是因自己的懒惰疏于管理而偷懒的学生。本学期,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小组长必须查清本组的作业方可上交,学习委员进行统计、上报。这样一来每天无需老师点名,对班内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一目了然,一些学生也因此而精心起来,按时完成作业。对于剩下的一些学生则通过个别谈心、动员家长等方法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务本、求实、创新”,一方面积极地参加各类学习,领悟其中新的理念、好的方法,结合自己班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设计,努力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十八

语文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实验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语文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一、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世纪宝鼎。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世纪宝鼎。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给奥运冠军的一封信》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冠军的崇敬表达出来。由此体会体育冠军的来之不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展示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如:在学习《詹天佑》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不细致。此时,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品读相关段落。然后通过动手画一画,自己讲解理解其含义。再如学习“人”字形线路的行车方法。我没有通过课件直接演示,而是自己堆了个“人”字形线路,让学生根据理解行车。学生通过演示,直观的理解了行车方法并发出了对詹天佑的赞叹。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十九

一学期来的课改,回顾走过的路子审视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教学的可喜变化,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1、初见活泼的、开放性的课堂。由于教材的开放性,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式改变,课改后的课堂充满了激情、关怀,教师将自己融入对话式的课堂,与学生一起走进教材,一起学习语文。学生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改前的课堂,教师告诉得太多了,学生的体验、探究和感悟太少了,以致老师好心的告诉扼杀了学生的体验、探究、感悟和想象。课改后,在课程标准思想和人教版教材的引领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的课堂活动,课外资料的搜索,学生学得灵活,教师教得有趣。

2、激活了教师的激情,创造了许多鲜活的方法。使用新教材前,有些教师十几年教同一本书,有些一辈子就教那一本书,对教材驾轻就熟,倒背如流,可以说有些老教师是不用备课就进入课堂的。虽说常教常新,但年年月月日日面对这样的老面孔,难免产生惰性。使用新教材后,由于教材编写思想、编写体例、教学内容和对学生要求有较大的变化,教师面对的是一本全新的教材,在教材的引领下,教师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得不改变陈旧的思想,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素养,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教材中有许多精典的课文片断,教师就得范读,要范读,就得读准字音,读出情味。这对一部分老教师是一大考验,也促使老教师学好普通话,提高自己的修养。再如识字教学,教材对识字量的'要求比较高,一篇课文要学会十几个字,有些要从一个字认识一类字,这就要讲究识字方法,老师就要创造性地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认识最多的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教师创造出了:

(1)“猜字迷教学”“像丝线的田地”细,“洁白的小手”拍。

(2)儿歌识字法如“清”“请”“倩”“情”“晴”“睛”“蜻”“精”,这些字,学生难以分清,我给它们编了一首儿歌: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浓,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

(3)活动识字法通过比赛、游戏识字。

(4)生字卡片识字法自做生字卡片,互相交流。

(5)字族识字法

(6)生活识字法通过广告、招牌

(7)比较识字法。

还有教材中非常重视通过活动学习语文,所以,教师对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活动组织,等等,都必须提前安排。

3、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经过一年的实验,最直接的体现是学生的变化。首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了,对学习语文有了比较高的兴趣。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方式上,还体现在学生在课外学习上。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需要。不仅学习了课内要求掌握的知识,还引进了许多课外资源,学习了许多课外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从中得到了许多实惠,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也应该加强联系.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与反思篇二十

胡总乡中心校坚持以“向规范管理要质量,向课堂改革要效率”的办学理念,狠抓课堂教学改革。自xx年年5月观摩杜郎口教学后,我校的课改已经走过了“摸索试验阶段”“课堂教学改革回头看阶段”,本学期进入了“推广提高阶段”。课改不断推进、深入,教师也有原来的疑惑、抵触到现在的适应、坚定,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变。现就语文组在本阶段的课改工作作以小结。

1、认真抓好集体备课

做好集体备课是课改成功的前提。上学期,我们的集体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式主义,这学期,我们实行学科组长负责制,备课内容细节式,课堂展示同构式,教学反思研讨式。这样,基本上解决了集体备课中的形式主义,集体备课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2、对课改前两个阶段存在问题研讨分析

为了扎实做好课改工作,使课改真正得到提高推广,我们语文组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前两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认真分析,意见逐步取得一致:课堂教学只有改革,才能有出路。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是正常的,不改革,课堂教学也会存在很多问题。有问题是好事,它可以促进我们思考,问题的解决,又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所以,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

3、抓好公开课教学

公开课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器。语文组的公开课教学实行双线并进式:按年级顺序编排的公开课教学序列是一条线;随机拍门听课又是一条线。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公开课搞课改、常规课还原现象的发生。在评课中,本着激励、提高的原则,既要找出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要指出教师在本堂课中取得的成绩,以激发教师课改的能动性。

1、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大幅提升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质量好起来”是我们教学改革初衷。检验一种教学改革是否成功,当然要看学生的变化。通过本期教学,学生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展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课堂展示,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浓郁的竞争氛围,学生为了不输于别人,投入的时间、精力更多,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都得到强化。学生的积累进一步丰厚,搜集信息的范围更广、渠道更多,语言表达更准确、精炼、流利,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别人的展示中,受到了启发,学会了思考。

2、教师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经过本期课改,教师由原来对新课堂的不适应到现在驾驭课堂得心应手,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新课堂中,教师讲的很少,但是备课任务却更重了,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了。以前只是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学生,而现在的课堂,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教师的知识积累、课堂应变、教学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习、研究已成为语文组的基本氛围。

在我校对外展示的公开课中,语文组教师是最主要的生力军。截止到现在,语文组教师在对外交流中,已有32人次承担公开课教学任务。其中,在联片教研中,刘学成、李保义、郑丙林、许成中、程有坤、廉殿军六位教师的公开课,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县教研室葛维春主任听了李保义的公开课后褒奖:“胡总语文,教学长城”。

1、对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处理得不够好。

语文教学中,展示的学生多,展示面广,学生得到的信息多。可是由于展示的内容多,很多问题便不能够深入研讨,教学停留在浅层次上,不利于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如何正确把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是语文组下一个课改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

现在的课堂,教师讲的时间极为有限。教师只有把这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好,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点拨到位、提示精确、提问合理、评价恰切、应变及时,真正能对学生有引领、启发、激励作用,这是对语文教师的挑战。语文组教师会冷静思考,认真应对,把挑战变为提升自己的机遇,为自己、为学生、为学校,更为我们挚爱的语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