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学想象力的培养(实用13篇)

时间:2023-12-23 03:42:03 作者:雨中梧

优秀的作文要遵循逻辑、通顺和有条理的结构,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理解和领悟。通过阅读以下优秀作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真情流露和对人生的思考。

浅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论文

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激活文字,形象创设。

对于我们的语文课本,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在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的时候,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境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境?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一幅秋天落蕊的图画,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又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二、架设桥梁,理解内涵。

我们所选教材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

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还用身边的例子来阐释此种深情。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象,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如此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拓开思路,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位学生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象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是错的,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象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象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象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

浅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论文

我们知道备课的重要性,要想上课,就要先备好课,我们要通过备课去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和高考大纲要求,也要体现学生的实际。因此要提高学生能力,贯彻高考能力立意的要求,备好课是关键所在。能力立意要首先从备课开始。

在现行的能力立意的要求下,如果教师不能改变传统的思路和方法,就不适应新的要求了,从而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因而后果很严重。所以我们现在备课不仅仅要背知识,要备知识的重点、难点,更要备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要备怎么样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方法、形式或途径。

从学科的知识结构出发,始终牢牢地把握学科主干知识,精心设计问题,这是备课的核心问题,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设计好问题,通过问题去强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能力。从而才能做到在课堂上讲清知识的本质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概括提炼出规律,注重和加强对方法和能力的指导,使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二、课堂教学要体现能力立意的原则。

备好课只能说明确了教学的内容和怎样教的问题,这只是一个开端。更为关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去落实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讲完这堂课,更应该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在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因为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活动过程。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特殊学习活动,教师工作的着力点是精心组织好这一特殊的学习活动,应该是建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有效教学。

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讲,主要应考虑帮助学生怎样学。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挥和体现在一个“导”字上,知识虽然能灌输,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要根据备课中所设计的方法和措施引导学生深入准确理解考点、知识点、重点、难点等理论知识,并要创设一定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思考怎样运用。但这些都不能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应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去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当旗帜鲜明地反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代学、以讲代练,搞一言堂和包办代替,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因为教师讲了不等于学生懂了,学生懂了不等于会做了。什么叫抓“落实”?只有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时才能说得上“落实”。才能说我们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认为该要学生记忆的内容课堂上就要让学生记,该要学生分析和理解的内容课堂上就要给时间让学生去分析理解,教师不能一讲了之。尤其是高三的复习课中,不能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而侵占学生实践和思考的时间。

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多长时间为最佳,则要依据学科内容,学生认知水平而定,一般来说,讲授新课时,教师讲的时间可稍微多一点,讲练的时间比可以大致为30:15。但作为复习课则应该保证到讲:练=25:20较为科学。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建立在教师充分备课和用精练的'讲授的基础上,方能克服低质低效,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三、编制训练题要体现能力立意的原则。

我们在编制训练题时应认真研究“两纲”及高考试题,从而领会精神,把握方向。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这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和维护了《考试大纲》的权威性。而同时,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也清楚地反映出其变化和发展的特点。通过研究考试大纲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弄清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知识点的考查方法和考查思路,弄清其变与不变的东西,从中寻找关于能力考查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式,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和复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使教学和复习备考有了正确的方向。

所以我们老师在选用别人的试题或自己编制试题的时候,应当始终在高考考纲和试题的指导下,着眼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要考虑到我们的学生能力在哪些方面比较欠缺,我用这道题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什么能力。

因此我们所选编的题目一定要具有典型性,不能贪多求大,也不能见题就做。我们应该多选做真题,应该选择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和一些重点中学的模拟试题作为平时训练的例题和训练题。我们要研究它们的解题方法、答题技巧,找出其中的规律,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从中得到启示,举一反三,从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审题、解题能力方面的欠缺程度。

四、试卷评讲时要坚持能力立意的原则。

练与讲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我们在给学生给出练习进行考查以后,要把学生在训练中所暴露的问题归纳起来,把典型的问题和错误集中起来,然后通过专门的练习讲评课进行解决。千万不能以练代讲或只练不讲。对练习的讲评一定认真细致,应把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错误都讲清楚,并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拓展。尤其是要在讲题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材料的习惯,从而培养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在评讲的过程中,要向学生说明通过这个具体的试题是要考查学生的什么能力,学生的丢分说明他在哪些能力的提高上要下功夫,以及怎样提高自己的这些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具体地感觉到什么是能力,怎样提高自己的能力。否则,脱离具体的问题去谈能力,那就是抽象的,学生是难以感觉和领悟到的,更不用说是提高了。

在讲评中,我们还要训练学生的科学规范地运用政治学科的术语进行表述的能力。因为在高考的能力要求中,要求学生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而且还要求考生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地进行论证。这都要求学生必须提高答案组织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因此我们在评讲试卷千万不能是给学生对答案,要学生自己做出最好的答案来,一次不行就做两次,两次不行就做三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或是仍用这个内容换个形式训练一次,或是仍用这个形式换个内容训练一次。

要树立学生自己做出的答案才有用的观念,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做的答案在高考中能够得分,老师的答案或资料上的答案都一分不值。除非这些将来是高考的原题,但这是不可能的。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的主阵地,我们一定要守好这方属于我们和学生的舞台。在高考重视学生能力要求的今天,落实常规教学的意义重大。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做好备、教、练、讲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我们就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高考要求。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摘要:想象力是可以培养的。知识是想象的沃土,正确的训练方法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想象力离不开生活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身心去体味生活,给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由此可见,语文写作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是举足轻重的。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语文写作教学中更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写作课上时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文思泉涌,左右逢源;有的学生文思枯竭,写来干瘪无味。推究分析,跟作文素材的积累多少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有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忽视,就是想象力的发挥。因此,要充分张扬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就应随着高考需要更新教学理念,革新作文教学。

一、关注考点,延伸话题。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是一种考试趋势。像1993年的话题作文:“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这个话题就是有关想象的。从新老树皮想象到新陈代谢的过程,既称赞了老树皮的无私,也表明新生事物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此可知,作文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高考话题作文:“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唯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它是唯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它是唯一非对称性的。”(附图)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每个人人生阅历不同,看法就不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挥想象力,对这几个图形进行理性思考和形象思维,能让他们从中找到合乎情理的感知点,有效地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训练,可以落实到日常专题教学中。如在赏析《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时,先放了一段《春江花月夜》的名曲,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朦胧的月光中,漫步在恬静的春江边,那让人沉醉的春江、春花、春月、春夜,还有在月楼上盼君归的多情少妇,给你带来怎样的奇思妙想?优美的乐曲激发了学生想象的热情,生活体验、个性不同,想法各有不同。现摘录如下:

(1)我感受到了一种温暖,由内而外,让我体味到妈妈温暖而满含慈爱的双眼。

(2)我体味到文人伤春的感觉,美好的风景,美好的人生,可是要转瞬即逝。

(3)我好像看到了一对热恋中的情人,面对此前美景,却有着不得不分离的悲苦和无奈。

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把听到的乐曲和看到的文字在大脑中进行再创造,想象出不同的意象情态,用“再造想象”拓展了自己的情感,丰富了自己的内蕴。(语文教学论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体会、鉴赏、分析,来积累丰富的载体,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既充实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要语一束,合理想象。

发挥作文的想象作用,古人也给我们留下深切体会。如陆机《文赋》中的“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又如: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的“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从所引文字可知,想象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nextpage]。

在写作中,我们要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开展想象应选择不定向的、跳跃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不受限制的思考。

例如:从真理的光芒四射的镜面上,欢乐对着探求者含笑相迎。她给他指点殉教者的道路,领他到美德的险峻的山顶。在阳光闪烁的信仰的山头,可以看到欢乐的大旗飘动,就是从裂开的棺材缝里,也见到她站在天使的合唱队中。(《欢乐颂》第5节)。

诗人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以炽热的感情,通过想象尽情地抒发了对自由和欢乐的追求与赞美。

第二,想象的内容与眼前的实景要注意衔接,自然巧妙不能脱节。也就是说,要注意把眼前景过渡到想象景,又要把想象景过渡回眼前景,像摆渡一样,这样才能很好地衔接起来。

例如:面对小草,白居易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面对落花,龚自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面对蜡烛,李商隐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利用事物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根据作者己有的经验和认识,对现实和未来进行想象。诗中寓情寓理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正如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想象是需要以生活和知识作为基础的。像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就充分发挥了想象。现实中猴子是机智勇敢的,猪是好吃懒做的。生活中有正气,也有邪恶。结合生活,作者创造出降妖除魔的孙悟空,诡计多端的白骨精等。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愈强,其真实性、现实意义、感染力就愈强。

想象的天地无限宽广。我们要培养高尚的情操,要满腔热忱地对待周围的事物,事事动心动情,还要注意从书中和生活中不断汲取养料。

三、想象探究,策略培养。

1.示例一:教学内容:标点符号的想象。

(导入)师板书“,。?!……”等标点符号。

学生异常兴奋:行!

师:好!现在我们来做想象句子――标点符号的想象。

学生忙于凝神思考。

师:等等。为了提高大家的协作能力,咱们采用接力赛形式,任选4个标点,四组各派4人出马。要求:每句不超过30字,富有意蕴,有文采。

学生摩拳擦掌,争相参与。

师生点评,判定成绩。结果两组旗鼓相当,不分胜负。另两组各有两个句子语法不合格。

2.示例二:教学课题:几何图形的断想。

(导入)童话、科幻作品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想象的魅力,今天我们继续让思想插上翅膀。师板书:“绘画两个图形……”

学生惊讶:语文课怎么讲上了数学?!

学生齐呼:能!

学生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各抒己见:

(1)两点之间形成线,线的特征含蓄表达了气韵和情感,直线是刚,是正直,是原则,是一条光明的大道。

(2)圆在任何文化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人源于宇宙,天体的形状是圆形,地球围绕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其运行轨迹是圆形。(在此摘录经典的例句)。

师总结:想象是按表象的自身规律“重新组合”,受思维活动的控制、调节、支配,与敏锐的观察力密不可分。只有把外物和内在感情连接起来,睹物生情才能产生印象深刻的感受。

师启发第二步,请同学拼图想象:给出三组图形(附图,大小形式可以变化),让学生联系实际组合,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绘出并取名作简要的陈述。

下面以学生的作品为例,让我们进一步的理解想象的魔力给写作带来的妙处。

师启发话题论说:青山绿水长相依,潺潺流水流不息,山流水水漫山,山山水水紧相连,千般柔情似水流;多少儿女的真情漫遍三山五岳,曾经为那无数的青山绿水赞叹过,赞风景如画,赞青春年华。

[nextpage]。

师点评:作者能把眼中的自然风光化作简单的线条,又能由想象景渡回眼前景,使原本简单的东西更充实更具有灵性具有人的思想,达到了人景合一的效果。运用想象通过语言的表达提高丰富的想象水平。如《枫桥夜泊》,有同学描绘:明月渐渐西落,秋霜弥满青天,几声乌啼于山前;江上点点渔火,映红满山枫树,愁绪扰我难眠……所以说语言表达的过程就是再造想象的过程。

师启发话题论说:到过大海便懂得人需要开阔,看过扬帆便懂得心需要远航。荡起小船驶向你的港湾,我仿佛听到了潮声,听到了那边的呼喊……梦想终究会实现,我乘坐它前行。

学生自述:(1)理想是船,信念是帆,只有扬帆远航才能追上东方的启明星。

(2)放飞的是希望,只有劈波斩浪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师点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乐于思考的心,你就会时时的发现美,你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就像点点的白帆永远快乐的遨游在海天的怀抱……学生的热情沸腾了,情绪激昂了,在游戏中度过了快乐的时光。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想象,甚至创设情境,提供联想线索,促进学生想象。

采用直观教具可操作性强,让学生有了参与的空间。学生对事物的表象有了感受,要把感性思维转化为理性思维,这就要求在想的过程中动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知识的积累来丰富学生的表象,通过语言训练增强学生想象的表达力。具体如下(附图):

(1)锤炼语言,生动表述。在诗歌教学中,通过炼字,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语言艺术的非凡魅力。如赏析王维的《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个“咽”字和“冷”字就写出了泉水从石上流过的声音和日光照在阴暗树林中的色彩,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又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明显运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精读诗文,丰富内心。在教学中,注重课内外的有机联系,用鲜活的素材充实表象,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如学了描写月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别时茫茫江浸月”“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清月近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整体认识月这个意象,充实自已的内心,用想象去体味里面蕴涵的不同情感。

除此之外,写作教学策略强调情意取向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自主拟题……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可以看出,这里重点强调的是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情感的激发策略。

想象是人类的瑰宝。因为有了想象,人类才会由此及彼,找到生活与想象的触发点,放开自由的心灵,用形象化的语言装饰自己的理性思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神采飞扬的形象。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思维灵活、联想丰富,是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最有效的方法。

纵观那些优美的华章,联想和想象的做法屡见不鲜。好的思想给人启迪,好的文章让人回味。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的花朵都是想象的结晶,我们要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把文明这个传家宝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从而在语言的灿烂星空里发出最炫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霍益萍,查尔明,陈百尧。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九高级中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的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为“问题意识”。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theonerealobjectofeducationistohaveamanintheconditionofcontinuallyasking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将问题贯串数学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才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营造民主氛围――敢问。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存在无疑可问,即使有疑也不敢问,或者更本就没有机会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我认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等,还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同时还应该具有一份童真、童趣,从内心到外表与学生融为一体,神形合一。这样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享其师信其师道而乐其业。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如:有学生提问时,立刻为他大声喝彩:“问得好!”或者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笑容满面的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同学们自然会争先恐后的发表意见。当学生充分发表了看法后,教师再作适当的评价。但要注意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思想观念,生活经历和个体特征,不要因为他们不符合自己预设的答案或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轻易否定。一定要宽容学生的幼稚及胡思乱想,“海阔纵鱼跃,天空任鸟飞”,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这种敢问问题的精神要小心翼翼的加以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

创设问题情景――想问。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找准“最近发展区”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才是好的教学,教育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根据他的理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该尽量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准确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努力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不断转化,才能真正使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做到发展有度,发展适度,也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生活化导入。

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部分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形中,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时,我就给学生创设了我们班开学布置教室展示台的情景,让同学们自己设计。看有什么困难。他们就用手比要多长的花边,要多大的装饰纸……可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达。于是我就导入课题。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

制造认知冲突。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一是利用数学知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导入,同样能满足儿童希望自己是研究者,探索者的学习本能。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利用教材中主题图“游乐场”创设了很多相同加数求和的情景,使学生感受乘法的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那么多相同加数连加很麻烦,也容易出错。这样制造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想探索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老师用恰当的导语同样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空间。如:你已经知道了关于今天话题的那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这样的课堂用语,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鼓励质疑问难――会问。

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是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干的好办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让学生警觉问题时时处处都存在,提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由不敢质疑到敢于质疑,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会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敏锐地建立一些疑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例如:我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二年级上册《估算》时,我出示的探究例子中,故意没出现个位数字是5的数,当学生通过探究,知道了接近整十数的数就估成整十数计算。我故意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于是就有一个学生提出:如果这个数是45是估成40呢?还是50?我大声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啊!怎么老师没想的呀!”同学们开始有点困惑了。但看得出,个个都在动脑筋。一个怀疑的学生说:“我想是看成40算!”又有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地站起来说:“我认为可以当40,也可以当50。”还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看50比较合理。因为我们买东西时经常就是那样算的。”这时有更多的学生就小声议论了。我妈妈说过的,我哪次买东西……后来又有一位学生说:“我妈妈教过我要看成50算!因为要4舍5入!”最后我说:同学们说得对,按照人们的习惯是“四舍五入”,一般就看成50来计算。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质疑,互相启发与争辩,最后成功释疑,这样既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又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适时评价------善问。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充分的,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各自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有的学生比较善于提问,有的却会提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提供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质疑水平的提高。其次,让学生评价,如学生在评价时可根据前面同学不同的说法作不同的评价:前面同学说得好,学生就说:“我非常赞成(欣赏)他的想法!”说得不完整的,学生会说:“我可以给他补充吗?”或者说:“我给他提个建议!……”如果前面学生说错了,就说:“我对他的说法有意见……"这样学生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后,还要建立学生提问记录册,在学生小组中进行评价,组长专门有一项是记录组员的提问情况,每个学生记录自己提问的问题与次数,与学期总结评价挂钩。

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长期以来,人们倡导“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等理念,期望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事实上这是人为将学习过程支解成一个个机械的学习环节,并未把学习看作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这种观念一定要改变,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携问号离开数学课堂。如:我在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后,有学生提出: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比直角大的叫什么角?还有两个边平了,还是角吗?由于下课铃已经响了。我就说:“同学们,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下来后我们再继续研究,好吗?”我就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出了课堂。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让学生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探索更多的未知的问题,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总之,“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陶行知也言:“发明千千,起点一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为重要,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让我们从每一个四十分钟做起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数学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在导入新课之前,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地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问题,享受学习的乐趣。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例如,在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讲解“可能性”这一课的时候,作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掷色子的游戏,选出三个学生分别掷色子,教师针对色子最上面的数字,进行提问:“这三个色子的数字分别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小学生会争抢着回答。这时,教师可以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继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看到这三位学生掷色子所显示的数字,同学们会不会有什么疑问呢?大家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多种多样。例如,“为什么这三个数字不一样呢?为什么这三个数字一样呢?为什么有两个数字是一样的,而另一个不一样呢?”等。当学生对这些问题充满好奇的.时候,就会积极进行思考和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时,教师可以知道学生进行思考并有步骤地对问题进行解决,最后教师可以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性的叙述。这对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驱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作为教师,必须积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在讲台上对知识进行讲解,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有效地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许多小学生在课堂上害怕提问题,羞于提问,其重要的原因是小学生刚入学不久,比较害怕老师,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自己学习的伙伴,认为提问题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语言和行为上,教师要和蔼、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小学生,呵护他们,鼓励他们,使小学生消除害怕的心理,感受到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进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课堂充满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这不仅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还增加了他们提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对“年、月、日”这一课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讲故事导入教学内容:有一天,小梅的爸爸正在看书,突然小梅哭哭啼啼地跑过来说“爸爸,人家小丽每年都过生日,我都12岁了,为什么才过了3个生日?”爸爸听后笑着说“:傻孩子,不是爸爸妈妈不给你过生日,而是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的。”讲完这个故事,很多同学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不是每年都能过生日呢?教师再通过问题进行引导:“为什么小梅4年才过一次生日呢?是不是小梅过生日的那一天有几年在日历上没出现?”这时,学生会给出各种猜想,积极地讨论并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只有经常鼓励学生才能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互相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去积极地对问题进行发现和探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完整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可以提问题,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地集中注意力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不断地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在课后还要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寻找一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师要给学生机会,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只有学生自己学会思考,才会产生问题。能够提问的学生,更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创造机会,不仅让学生能够解答课堂中的问题,更要自己提出问题,积极思考。

(一)进行小组讨论,找出学习过程“重难点”,进行提问。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对课堂中的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梳理总结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认识问题中的矛盾点,经过学习、思考所产生新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要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很容易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比如短跑比赛中,为什么用时短的运动员可以得奖,用时长的反而不得奖呢?又如,班级组织野炊活动,预算是有限的,要让学生合理安排食材,既保证营养均衡和不同人的口味,又要控制预算,让学生们分组拟订采购计划。

浅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论文

摘要:想象力属于人所特有的高级认识的过程,想象力是人将头脑中已有的客观事物形象重新组合成某种事物新形象的过程。而幼儿期是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想象力的特点是:主要以无意想象为主,内容简单、结构单一,一般都是自己生活的翻版,记忆的成分多想象的成分少,并且想象和行动相结合受情景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各方面来引导发展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玩教具、讲故事、创设环境等方面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轻松的学习中思维空间更大,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大有潜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大有可为。

关键词:幼儿;想象力;培养。

引言: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世界就没有前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

对于幼儿来说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丰富,但想象的内容还是浅显的,有非常强的可塑性,通过培养和发展使幼儿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活跃,是对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幼儿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1、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仅能感知新的事物遇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需要,还能对头脑里保留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某种没有经历过的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形象。比如在幼儿园绘画《未来的汽车》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各种新型的汽车图画,有的幼儿会把轮船、飞机、火箭还有看过动画片中的内容联合在一起画出来的汽车,这种汽车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改造画出来的,这就属于想象。

2、想象和发明创造紧密相联在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起着重要作用。马克思曾称:想象力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无一不是想象的结晶,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

3、想想在幼儿的学习、活动、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在游戏、绘画、听故事等方面都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幼儿在过家家的游戏中会把自己当成爸爸或妈妈,布娃娃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孩子饿了他们会给孩子喂饭,生病了会给孩子喂药和打针。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了游戏中的重要角色,这就是幼儿的想象力。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关系到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关系到幼儿新知识的学习。我们应特别强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多接触生活不断积累经验,使幼儿的头脑中储备丰富的形象为幼儿的想象提供条件。

二、幼儿想象力的培养的途径与策略(一)通过游戏活动的探索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并不是凭空臆想,他需要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如果我们观察不难发现幼儿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幼儿的游戏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通过游戏幼儿会学到很多知识,对幼儿的想象力的培养也起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开火车》中,幼儿把小凳子当做小火车,骑在小凳子上嘴里边唱着:“笛笛…..嘟嘟….,一列火车长又长,运粮运煤忙又忙,钻山洞、过大桥。呜——到站了。”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已经置身于与想象中把自己想象成了一名列车员,通过让幼儿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有效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园中应该经常开展此类模仿性的游戏,把幼儿的思维调动起来,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二)玩教具在幼儿想象力培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离不开玩教具,对于幼儿来说,玩教具的价值不在于它的价钱是否昂贵,重要的是看它是否满足幼儿想象力发展的需要。也许人们觉得简单的玩具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幼儿园中最常见的就是积木,虽然看似简单的积木在幼儿的手中却能变换的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停车场、高楼、学校等,每次摆的造型都不同这些都是幼儿通过现实再头脑中想象摆出来的。通过摆弄积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对幼儿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儿童时期幼儿还不具备阅读能力,他们很喜欢听别人讲故事,有时对自己非常熟悉的故事,幼儿会把基本的内容说出来。儿童故事是具备浓厚幻想色彩的,非常贴近幼儿的心理特点,有丰富的想象力其想象具有夸张性和多变性。在幼儿听故事时其中的人物、情景、情节都能很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幼稚的心灵,唤起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展开丰富的联想。如在讲故事的时候一篇故事不一定都要讲完,可以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幼儿自己去填充,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这样幼儿不会受到局限说出自己的想法,是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如《狼和小羊》的故事,故事中可以讲到狼向小羊扑去就停止,不再继续把明显的结果说出来,留下给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幼儿动脑去想象结果会是怎样的。幼儿会想出不同的结果,有的会把动画片或漫画书中的内容加进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还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兴趣更好的提高幼儿想象的积极性。

教师或家长还可以选择一些优美动听、活泼生动、内容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充满丰富想象的诗歌、话剧等文学作品让幼儿欣赏,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想象,对于培养发展幼儿想象力有很大帮助。

(四)创设情境,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环境激发幼儿宝贵的好奇心,让幼儿在课堂和生活中启发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扩大儿童的视野,丰富幼儿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引发幼儿无穷的想象,激发幼儿宝贵的好奇心。想象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这种新的形象的形成也是在过去已有的记忆表象加工而成的,取决于表象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多少。

了抽出了小嫩芽,花朵上开出了小的花骨朵,草坪上的小草钻出了地面·····有的幼儿指着花坛喊:“老师,好漂亮的迎春花。”还有的幼儿指着天空大声喊:“天空那么蓝天上的白云像是老爷爷放的绵羊。”“我也看到了,白云好像我在公园里吃的棉花糖。”另一个幼儿也更这叫了起来。他们对大自然中的事情充满了好奇,他们会用眼睛观察用头脑想象,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这些都是幼儿的好奇心所致。利用这次的观察让幼儿把观察到的内容讲出来或者用画笔画出来,有的幼儿会问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呢?这样就不要限制幼儿的想象,告诉幼儿你自己觉得是什么颜色就画什么颜色,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不能直接否定或拒绝,这样会打消幼儿想象的积极性,阻止幼儿的好奇心。对于幼儿的问题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幼儿提问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回答是用比较简单易懂的话语回答。

因此,创设情境,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想象条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尊重幼儿的天性和心理特点,使幼儿敢于想象、乐于想象。

(五)注重从艺术方面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是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1、在幼儿园中开展一系列的艺术活动对于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具有一定作用。在美术方面来说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能力训练,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作画自由充满夸张,在画中增长知识在画中求乐。有时我们会见过这样的情景:孩子拿着自己引以为豪的作品让爸爸、妈妈看,听到的只是一句指责:“你这是画的什么呀?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人的胳膊与这么长吗?”儿童听到家长这样说后会非常失落,没有了自信心。画的“像与不像”不能作为儿童画的评价标准,儿童的画想象力强而写实性差,充满了童真和稚气,表达了可爱的童心。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原则是肯定,人和儿童拿起画笔开始画画他的创造性思维就开始启动了,不管画的什么都应给与鼓励和表扬的。在幼儿平时的绘画过程中教师或家长不要给幼儿代拟绘画的主体和内容,也不要有示范画,让幼儿在头脑中想象到什么就画什么,把自己想象的内容画出来。例如,画小鸟会联想到鸟妈妈和鸟爸爸,画汽车时会联想到飞机、火箭等,在幼儿的绘画中还会看到各种不同的联想。每一副儿童画都有儿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存在,我们要寻找幼儿绘画中的独特想象力,对于独特的想象给予表扬鼓励,使幼儿想象充分发挥。

2、在幼儿园美术角活动区内我们还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橡皮泥、画笔、彩色折纸、剪刀等手工用具,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捏、折、叠、剪等表达出各种不同的形状。这些动手操作的技能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夸大和美化,让他们感受自我表现的极大乐趣,从而提高幼儿的想象水平。幼儿会用橡皮泥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用剪刀剪出各种的图形,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也动脑。

3、在艺术领域中音乐舞蹈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一大重要素材。音乐舞蹈可以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眼睛看、耳朵听、身体动。幼儿可以通过音乐舞蹈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老师放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让幼儿自由的舞蹈,幼儿会根据音乐挑一些比较舒缓的动作,而音乐变得强劲有力的时候,幼儿的动作会换成另一种形式。这样在幼儿自由舞蹈的时候老师及时给与指导,引导幼儿想象的意境领会其中的美,在不知不觉的轻松意境中不断发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三、思考与总结。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论述,对于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但很多家长却认为孩子还那么小培养想象力没有太大用处,等他们站放大后自然会明白了。家长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正应该从幼儿时期抓起,幼儿时期的孩子心灵受社会的影响比较小自己想象的空间丰富多彩。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受社会的影响,在幼儿的头脑中很多的事情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很难再改变,即使有想像那么空间范围也很小。因此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不容忽视的,况且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我们长时间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敢于尝试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异想天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不要认为是胡思乱想,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使幼儿的想象丰富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

特别是做一名幼儿园教师,更应该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内容,在将来的工作中及时发现幼儿的想象并且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因为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但决定心理发展的是环境和教育,需要注意幼儿周围的环境,丰富多彩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生活都是促进和发展幼儿想象力的因素。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注意放开手,鼓励幼儿独立思考给幼儿自由想象的机会和空间,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成果要多角度体会,多给予鼓励性评价。这样对幼儿今后整个思维发展都有所帮助。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把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想象力是幼儿知识发展的基础,能引发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变化,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对幼儿智力发展乃至未来人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和光荣,希望那个自己可以为人才的培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如何在高师歌曲伴奏编配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论文

想象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跨越时空的创造性的高级思维活动,想象在人的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想象是创新的钥匙,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只要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就有助于他将来去解决科学未解之谜。想象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后,能使人学得生动活泼,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而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一直是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的原因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初中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了一些尝试。

一、介绍科学史实,展现想象的威力。

许多科学规律的发现靠的就是著名科学家伟大的想象力。如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个常见的现象中展开了广阔的想象:树上的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面而不飞上天;苹果树长得再高,苹果也会落下,因此苹果落地与树的高度无关;如果苹果树高过月球,苹果是否会从月球上落下来呢?牛顿的想象出现了暂时的中断。随着实践的扩大他又从炮弹发射这类现象中继续设想;如果在山顶上把一颗炮弹平射出去,发射速度的大小与落地的距离成正比;如果发射速度非常大,那么炮弹就会绕过大半个地球;如果发射速度再加大,炮弹就可能绕过地球飞转,甚至永远不会落下来了,这样的炮弹多像月亮!炮弹和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离心力使他们不至落在地球表层,可是它们又为什么不飞离地球呢?一定是它们和地球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吸引的力量。正是用想象的力量把地上的运动同天上的运动打成一片,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再如,在创立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在实验的基础上,伽利略就想象了如果摩擦越来越小,小车的`速度将减少得更慢,进而想象,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小车的速度将不变,后来牛顿在总结伽利略等人成果的基础上才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通过介绍科学史实使学生体会到丰富想象力在科学理论、规律的形成,在创造发明中起重大作用,激励、启发学生敢于大胆想象。

二、利用“假设”,进行想象力训练。

通过“假设”可创设想象情景,教学中还可以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想象。如想象地球中有个穿过地心的洞,一个小球落入这个洞后将如何运动。

学过摩擦后,让学生想象“没有摩擦的世界”;学过重力后又让学生想象“没有重力的世界”;学过磁场后假设人变成强磁体又会怎样;了解了月球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想象“人类今后如何开发月球”;知道了月相、日食、月食形成的原因后,让学生想象如果人类登上月球,在月球上可看到哪些天体现象(地食――仅地偏食和地环食,无地全食,日食――仅日全食和日偏食,无日环食)及其相应的地相;学过溶解性后让学生想象,如果有一种溶剂什么物质都易溶将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思维活跃,有成就感同时想象力也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反思标准化,让答案多样化。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有两句名言:“一件事情有一百种做法”,“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同样在同学们的学习中,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答案。

1.反思标准答案,使学生敢于想象。

例如,学过熔点后问学生“真金不怕火炼”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本来期望学生回答“金的熔点高”,却没想到一个学生答出这一答案后,另一个学生却说:“不会吧?铁的熔点都比金高,我们怎么不说真铁不怕火炼呢?”我顺着学生的思路问:“是啊,那又如何解释呢?”后来同学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和争论后得出“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金的熔点高,二是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我对提出不同观点的同学给予了表扬,后来这位同学学习科学就更自信、更积极思考了。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已有试题及其标准答案进行反思,这既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信心更足,同时也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2.设计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多想。

支持力、压强等7个量。通过开放性题目的解答,既可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对其整理使其系统化,又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

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答,这些训练并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多“思”,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只要我们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想象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创造机会进行想象力训练,学生就能放飞想象的翅膀,让想象的精灵在蔚蓝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浅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论文

摘要:语文课程作为当今初中教育一项重要的课程,愈发受到社会、学校和学生的重视,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识字的学习,还是宝贵的思想文化和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完整的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和品格。同时,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得到丰富和完善,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和部分。在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该着重考虑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如何做到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帮助学生树立思维方式并且采用正确的策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是本文所要讨论和研究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想象力;培养策略。

想象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们初中学生而言,想象力更是一笔无比重要的财富,拥有想象力,就好比插上了一双思维的翅膀,可以在广阔的时间空间内翱翔,自由的驰骋在宇宙之内。其中,我们需要了解,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就是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思考和想象的能力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是包括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内的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尤其注重。

1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我们所注重的应试性的教学内容,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接受着相同的`教学内容,树立相同的教育规范,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对于学生的想象力来说,这无疑是一剂毒药,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应该得到和其个性相一致的教育方法的教育。传统教育中教师不断用各种各样的规范约束和打磨学生,使学生日益符合教育的要求的同时也削减了学生的个性能力,使学生的想象能力被成人世界的教育所扼杀。对此,我们应该大力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兴趣爱好,发扬学生的个性,解放被束缚的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有着很大的益处。同时,在自身兴趣的刺激之下,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又会得到更好的锻炼。所以反战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很重要的影响。对于想象力的培养来说,一尘不变的固化思想是最大的敌人,鼓励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兴趣的发展道路,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推动自身的发展,切忌形而上学、照搬照用,这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有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都应该是围绕着学生来进行的。但是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学校和教育机构要求学生逐步符合教育,而不是督促教育符合学生的要求。于是出现了各种压抑学生个性和能力的现象,“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仍然是当今语文课程教育的主流教育方式,主张学生大量记忆诗词,课文等,通过背诵和默写来达到记忆的教育目的,显而易见,这种方式是非常传统且效率低下的,不仅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还会使学生逐步对学习失去兴趣,对于长期受到学习压力的学生来说,甚至会导致学生对于学习活动完全失去信心,更不要说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初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最多的时间就是在和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学习活动中进行的,为中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对于其有终身的意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求我们关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实践,使学生在创造力和想象力相结合的教育环境下学习。我们之前的教育出现简单化、机械化和固态化的弊端,强调学生都应该整齐划一,强调学生的整体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校表现出超出年龄的乖巧老实,走向社会后缺乏各种能力,多了一个遵纪守法的乖孩子,而丢失了一个可以打破常规创造奇迹的天才。而这一切,都是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造成的。

3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中心。

有了学习的兴趣爱好动力,学生还需要一个学习的中心:即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处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往往不具备这种寻找学习中心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师帮助其确立一个正确有效的学习中心。举个例子,有的学生兴趣爱好在于阅读有关史实的书籍,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就应该帮助其确立偏向于文科方面有关于政治历史方面的学习内容;又比如,有的学生对于太空、自然感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帮助学生学习有关于理科物理化学方面的内容。帮助确立一个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中心点,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这样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教育内容本身得到高效的开展,还锻炼了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想象能力。同时我们不但要在精神方面支持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还应该在物质方面使他们得到满足,购买更好的学习设备和仪器,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设施等教学手段,通过视频音频等丰富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了解和感受,促进学习内容进入到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满足学生梦进世界文化上下五千年,跨越时间空间,在太空海洋里穿梭,在自己的想象空间里使思维插上翱翔的翅膀。

4结语。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生作为一切学习活动的主体,应该全面了解和掌控自己学习的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深刻了解,不感兴趣的浅尝辄止。教师应在全面的多媒体设施等设备辅助之下,开展各种手段,挖掘学生最深层的潜力资源,也就是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自身兴趣和爱好的动力鼓舞之下,发扬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想的桎梏,为学生带来更多更有益的思想和方法,大力培养想象力,将书本上的内容带入学生的身边和实际,破除应试教育对学生身心的伤害,用符合学生发展的手段创造出拥有出色想象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凤悟.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有效培养[j].新课程(中学),,11:89.

浅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论文

一、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起到规定、限制的作用,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想象空间,让幼儿在玩中展开想象。如:大班游戏“运报纸”,游戏规则是把报纸从起点到终点,在这个过程中双手不能碰报纸。幼儿根据规则,大胆想象,最后想出了许多办法,如用双腿夹住报纸,像小兔跳一样将报纸运到终点;把报纸夹在两个幼儿中间、像小螃蟹横着走将报纸运到终点;将报纸放在胸前,快速跑将报纸运到终点……此外,我们不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制定游戏规则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幼儿逐步了解游戏规则的作用及特点后,我们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制定出合适、恰当的游戏规则,并有意义的遵守这些规则。

二、利用游戏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我们根据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组织安排了一些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游戏。如我们结合语言活动中的读编故事、看图讲述等内容,在班里的“图书城”区域中创办了图书加工厂,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编出自己的故事,并利用废旧图书、报纸等做出自己的图书。此类游戏积极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利用玩具和幼儿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玩具和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孩子们往往在玩中产生联想,幼儿手中的玩具和幼儿游戏材料,就像变魔术一样,不时地随着幼儿的想象变换着,因此,在投放玩具和游戏材料时、要考虑到该物品是否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能力等,如在开展工艺品加工厂游戏后,考虑到我班是大班,男孩较多及幼儿的能力差异等,我多投放细铁丝、一次性纸杯、筷子、各种纸盒、易拉罐等一些操作性强,想象空间大的材料,也准备了一些半成品和辅助材料。幼儿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材料,大胆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工艺品。

浅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论文

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作者:蔺志红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县北罗中学,河北,唐县,072350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18)分类号:g633.33关键词:阅读教学想象力

浅谈如何在高师歌曲伴奏编配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论文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般具有超强想象力的人都具有较强的创造力,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有更多的创新能力。当今社会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这样的人才。从儿童时期就重视想象力的培养,对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而言意义非同小可,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1.在唱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唱游课,是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运用最普遍的教学方式,同时它也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唱游课的教学中应该大胆地把孩子们放开,让他们自己去大胆地设计、创造、想象出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东西,给孩子们一片自由创作的天地。教师再进行诱导,逐步统一动作,这才是孩子们喜欢的唱游课。

唱游课通常会结合舞蹈来进行。舞蹈表演是音乐想象的拓展。音乐、美术、舞蹈等作为姐妹艺术,向来是紧密相关的。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如果在音乐教学中,能做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例如:学习《我是少年阿凡提》时,展示新疆舞的特点给学生,再让学生自己编舞,自唱自跳,再把所体验到的情感到歌曲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舞和曲结合紧密、妥贴,展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助人为乐的生动画面,有助于学生“音乐想象”的进一步展开。且不管学生的动作是否千奇百怪,我们都不予限制和约束,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机会。

2.在唱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在唱歌课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力,对音乐作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歌词教学是音乐想象的基础,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小学音乐课本里的歌曲的歌词大都比较鲜明生动,是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歌词,体会歌词,吟诵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学唱歌曲,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展开音乐想象。例如:在学习《摇篮曲》(中国乐曲)时,有两句歌词是:“晚风婆婆轻轻吹,月亮姐姐笑微微”,两句拟人化的歌词,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引导性的描述:“慈祥的晚风婆婆温柔地抚摸着大地,漂亮的月亮姐姐露出迷人的微笑”,接着让学生轻柔地朗诵,在脑中形成一副温柔、美好的画面,去体验歌曲的情感,再把情绪带进歌曲中演唱,发现学生较好地把握住了歌曲所要表现的情绪情感。由此可见,借助歌词、旋律等感染学生,启发学生想象力的效果是很明显,也是最直观的。

简介歌曲创作背景是音乐想象的先导。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有些歌曲还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单地介绍给学生,可能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然后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里。(音乐教学论文)例如:还是在学习《我是少年阿凡提》中,笔者的做法是先借助课本插图,找学生讲故事。然后,在笔者的带领下读歌词,歌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活泼,既叙事、又抒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很快地了解到,阿凡提是个聪明机智、热心、爱护自然的少年。在读歌词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始小声地在下边展开自己的想象,发展阿凡提的故事情节了。此时,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叫了一个学生上台继续讲述他自己编得精彩的阿凡提的故事,同学们很感兴趣,听得非常认真,随之笔者自然地问大家想不想学这首歌曲,孩子们都很兴奋地回答“想”,尤其是那个编故事的孩子。通过歌词,学生好像看到一个少年保护自然生态的优良行为,想象阿凡提爱护大自然的画面,引起了他们感情上的共鸣。这让学生在开展丰富的音乐想象的`同时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3.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想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我们要依靠听觉感受音乐形象和获得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音乐欣赏课能给孩子们带来美的享受,在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课本插图是“音乐想象”的凭借。“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从内心地感受到形象的过程。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如果只从“听”的方面去感受、理解音乐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景,使学生听与看、听与想、听与表演结合起来。如结动画、电影、图片进行欣赏,使得欣赏更引人入胜。课本插图是最直观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视觉形象地表现出来,符合儿童对形象事物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认识特点。在儿童音乐思维形象化中,插图起到了催化作用,直接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4.在创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创作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开动脑筋,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不同的乐器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效果。同一个音乐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把学过的歌曲让学生分组演奏,或分别用不同节奏来表现音乐主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仍不同程度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老师包讲、学生包练的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中,而是要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来设计适合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来不断激发兴趣,挖掘学习的动力。

一、引言。

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的心理倾向。兴趣常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佳,害怕数学,对数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浓.究其原因,主要与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有直接关系,当然也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关.

1、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兴趣的影响。

在学习中,只有兴趣,没有动机,学习活动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并且会使兴趣减弱甚至消失;意志不坚定,就会半途而废,进而影响兴趣,比如,对于一道难题,如果有顽强的意志,就会坚持不懈的把它作出来,进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提高兴趣。反之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就可能因为困难而放弃,多次这样的经历,就会陷入失败--自卑--畏惧--厌恶的恶性循环中,进而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障碍平时在学校可发现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求知欲弱;学习兴趣不浓,不想读书,认为读书太苦、太难;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完成,或者是敷衍了事,一抄了之;有些学生的意志品质薄弱,学习热情时高时低,不能持之以恒,遇到困难挫折就放弃,或采取回避的态度;一些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常演算出错或解不下去;不愿多动笔,课外作业不认真完成,甚至不做作业,作业的质和量都不能保证.做题前不深入思考,照搬硬套,做题后不反思,不求甚解;学习习惯不好.有些学生上课不能围绕学习内容积极主动地思考,有时甚至开小差。

2、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也是导致学生害怕学数学的一个原因。一部分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数学成绩突出,而到了中高年级由于数学计算的复杂而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不求甚解,理解停留在表面上;不重视基础.

3、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有些老师上课只是照本宣科,不会将数学融入生活,赋予趣味性的色彩,使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不浓。

(一)、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来培养。

1、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自信心。

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当学生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从事那一活动。“自我效能感”是产生动机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培养途径:

(1)、创设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体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不断的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

(2)、树立成功的榜样。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看到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人遭遇了失败,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也不会有取得成功的希望。

(3)、言语说服。在学生的学习中,老师的鼓励性的语言,实质上就是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2、动机的培养。

动机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方向、加强学生的努力程度。

首先,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其次,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研究结果证明,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具有坚持完成学习的毅力。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良,学习动机低下及不能克服困难保持主动学习是主要原因。

3、情感、意志和性格。

从情感角度,鼓励同学之间进行数学交流,相互帮助。注意师生之间交流,激励学生有信心、有勇气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增加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数学,拉近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学习过程中,教育学生敢于正视困难,向困难挑战,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学习动机是学习者的主要动力,而动机的内驱力就是兴趣;相反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自我效能感是自信心的内驱力,而自信心有助于兴趣的加强和巩固。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创新。

1、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引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除了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乃至穿着无不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教师必须做到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展现给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灵活多变,保持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新鲜感。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抓住学生认知矛盾设疑,能迅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一方面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单纯以“批评”论事,对学生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绝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敌对意识,产生逆反心理,加深厌学情绪。而应以“鼓励”为主,寻根问底,找出病源,对症下药。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其实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学习碰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鼓励,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对于这一类学生,尤其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鼓励。他们一有进步,教师应及时表扬。要知道,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的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与顽强毅力作为支撑,良好的兴趣也不会长久。

总之,要想让学生学有兴趣,教师的教学就要有活力和乐趣,多一点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优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书目:

1、柯汉林,《教与学》、中央民族出版社。

2、柳海平,《教育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李维,《小学儿童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云南教育》、2003年2月第4期,作者,罗立,《关于名数的改写》。2003年6月第16期,作者,何蕾,《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在高师歌曲伴奏编配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论文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三年的实验研究中,从概念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这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就在进行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时,所要遵循的创造性教学的教学原则,可以采用的创造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要完成的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目标作一简要论述。

小学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是指教师结合所要教学的数学概念,遵循创造性教学原则,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下面就小学数学概念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谈点儿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小学数学概念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目标,是教学的根本。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首先要完成一般的教学目标,如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等一些有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完成这些基本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础上,还要完成以下几项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而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发现是创造的一种重要形式。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也是一种发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一个人的创造力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如果一个人不想去创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创造力再高,一切也都等于零;而如果他具有愿意为科学和人类进步献身的高尚品德,那就会给他的创造力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他就可能会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因此,在进行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要学的新概念、新知识感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大胆进行联想和猜测,以培养学生的挑战性和冒险性;通过思想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使学生树立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优良品质等。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 [2] [3]。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