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有趣的钟表(汇总13篇)

时间:2023-12-16 20:32:12 作者:QJ墨客

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大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钟表

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

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进入活动室。

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

3、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钟表,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369)。

二、认识整点:

1、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分针都指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让幼儿注意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指到数字“1”上),提问幼儿是几点,这样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12“上,时针指到数字几上就是几点整。

2、出示小动物时钟模型,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早上7:00起床;中午12:00吃饭;晚上8:00睡觉。

三、放歌曲《小时钟》:

教育幼儿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四、认识半点:

1、放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和分针都指到数字“12”上,然后将分针转半圈,指到数字“6”上,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间)。提问幼儿是几点?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6”上,时针指到两个数的中间,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2、出示小动物钟模型,让幼儿拨出作息时间:

上午8:30上课;下午3:30做游戏;下午5:30放学。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重点说明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表的用途)。

2、教师归纳: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表,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表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表的用处可大啦。

六、表演游戏:(结束)。

小朋友戴头饰围成一圈,师说:“小钟表呀表盘圆,12个数字围一圈,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带着时针转。小朋友们仔细看,现在时间是几点:8:00;2:00;9:30;11:30游戏反复进行,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大班有趣的教案

1、通过粘知了,了解知了的生活习惯及外形特征。

2、在粘知了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做事认真仔细的态度,增强自制力。

3、在粘知了的整个过程中充分体验粘知了的乐趣及分享的快乐。

1、将幼儿带到户外,找树。、

2、幼儿自由组合粘知了。

幼儿1:快过来,这里有一只。

幼儿2:轻点,别让它听见了。

幼儿3:知了是聋子,听不见,伸杆里别碰树枝就行了。

(孩子们开始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细心和耐心,并能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实际的操作活动中。)

(孩子们在粘知了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知了能叫,有的知了不能叫。)

幼儿1:知了嗓子哑了就不能叫。

幼儿2:不对,会叫的是公知了,不会叫的是母知了,这是我爷爷说的。

教师:等一会我们粘到知了就知道了。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了孩子们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经验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迫不及待的希望粘住更多的知了,得到正确的答案。因此活动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幼儿1:我粘住了,我粘住了。

众幼儿:让我看看,让我看看。你是怎样粘住的?(孩子们兴奋地围过来)

幼儿1:我用的是面筋,知了粘住就飞不了。

(有了成功的经验,经过反复实验,孩子们发现面筋的效果最好,于是大家调整了自己的工具终于又收获了几只知了。)

教师:你们看看所有的知了都一样吗?

幼儿1:翅膀都是透明的。

幼儿2:它们头下面都有一根长管。

幼儿3:这个细管是它的嘴。

教师:你们猜猜它吃什么?是益虫还是害虫?

幼儿1:它吃树叶,是害虫。

幼儿2:我猜它吸树杆里的水,你看它的嘴多象吸管,它是个大坏蛋。

教师:那为什么有的知了叫?有的不叫?(幼儿认真比较)

幼儿1:有的肚子上有两个半圆;有的没有。

幼儿2:我看见半圆在动。

幼儿3:有一点点麻的感觉,教师你来试试。(幼儿将手放在上面)

教师:这个半圆叫发声器。

幼儿:我知道有发声器的才能叫,是公知了;没有的不叫,是母的。

(在自由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孩子的支持者与引导着,通过开放式的提问时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对知了的特征及生活习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后面的活动中,孩子们会不时的说:“我粘住了一只公知了”、“我粘住了一只母知了”……言语中透着成功的喜悦)

(这次活动就在这喜悦的气氛中持续了一个星期,活动场地也由园内扩展到了小区)

1、制作标本。

2、手工制作,折纸“知了”。

3、绘画,“粘知了”。

在“粘知了真有趣”这个活动中,教师顺应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趋势,在平等、自主的活动氛围中师生共同完成了学习活动。也让我们感到,在将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此兴趣点是否是孩子们真正所关注的,是否能使幼儿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是否具有可延伸性。此生成活动真正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提出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认识钟表》大班教案

1、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

2、知道时针、分针及其表示时间的关系。

3、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声音:钟表的秒针。

一、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压低声音:请小朋友安静,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钟表的声音,请幼儿听。

(滴答滴答响)。

(1)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2)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重点认识几个数字位置12、3、6、9)。

(3)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

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

1、教师演示课件,幼儿说出时间。

请幼儿观察后说出是几点。

1点,4点,8点.。

4点,2点,7点,10点。

2、教师操作,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1)观察时间为12点钟表。

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

仔细看!把分针拨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一格)。

(2)教师再次操作,让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变化。

小结:当分针走1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1、看看12点、1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

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对比时间为12点半、1点半钟表。

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6)。

小结:当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半点。

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分针指6,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2、总结: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涂色:钟表。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钟表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钟表,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下学期的孩子面临上小学,认识记录时间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与部分幼儿家长和小学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遇到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认识钟表这一环节,由于不认识钟表而耽误了上课时间。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特意设计了《有趣的钟表》这一节课。

1、通过猜谜语引出《有趣的钟表》、知道钟表上时针、分针的名称以及运转规律,从而使幼儿学会看整点、半点。

2、引导幼儿拨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作息时间。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1、自制课件、录音磁带

2、数字头饰、动物头饰

3、大钟表一个、幼儿每人一个可拨动的小动物钟表模型

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

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进入活动室。

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

3、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钟表,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369)

二、认识整点:

1、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分针都指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让幼儿注意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指到数字“1”上),提问幼儿是几点,这样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12“上,时针指到数字几上就是几点整。

2、出示小动物时钟模型,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早上7:00起床;中午12:00吃饭;晚上8:00睡觉。

三、放歌曲《小时钟》:

教育幼儿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四、认识半点:

1、放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和分针都指到数字“12”上,然后将分针转半圈,指到数字“6”上,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间)。提问幼儿是几点?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6”上,时针指到两个数的中间,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2、出示小动物钟模型,让幼儿拨出作息时间:

上午8:30上课;下午3:30做游戏;下午5:30放学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重点说明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表的用途)

2、教师归纳: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表,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表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表的用处可大啦。

六、表演游戏:(结束)

小朋友戴头饰围成一圈,师说:“小钟表呀表盘圆,12个数字围一圈,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带着时针转。小朋友们仔细看,现在时间是几点:8:00;2:00;9:30;11:30游戏反复进行,结束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做小主人,让幼儿有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展示自我的愿望,让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多样的活动形式,彻底打破了以往单一技能的训练,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课件背景音乐的播放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乐曲中钟表形象。

大班《有趣的》教案

1、让幼儿知道制陶的一些基本术语,掌握新的捏陶的技法。

2、运用用多种形式制作杯子,拓宽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构思创意、选材,独立设计制作,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1、经验的准备:了解陶艺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2种以上技巧。

2、材料的准备:背景音乐、数码相机、电脑、幕布、欣赏课件、幼儿的工作服、陶泥、木板、雕刻刀、收集的生活物品等。

一、幼儿听音乐做小泥巴变身的律动进入活动室。

1、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跟小泥巴去做游戏大家高不高兴?我们现在就是好玩的小泥巴了我们跟着音乐进去吧!(变高了、变矮了、卷起来、变成小面条了、变成泥巴球滚进去了)。小泥巴坐到我身边来。

二、教师演示,讲解新的技法引出主题。

1、出示泥团演示新的技法,引导幼儿想象。这是什么?我们已经学会搓大汤圆了。我们再来搓一搓,“我搓我搓我搓搓搓”。

3、躺在小泥板上的小树叶说我也要玩变身,怎么办呢?有了我用泥刀把它裁下来。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好吗?我裁我裁我裁裁裁,小树叶出来了。它也想变成一只有趣的杯子呀变好了啊呀他们急着变身,忘记穿漂亮的衣服了那我们帮它打扮打扮吧!好不好玩,漂亮吗?给他们拍拍手。

三、观看各种杯子的.课件,启发创作。

1、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杯子,冯老师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有高的、矮的、长的、胖的、小的杯子;有水果形状、小动物形状小人形状的杯子:两个奇怪的杯子,它的边上有小鸡一样的嘴巴,它还有脚。除了这些还有许多的有趣的杯子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看谁做的跟别人是不一样的。

四、幼儿独立操作。

1、自己拿泥,构思作品。现在想好的小朋友可以自己去了,需要多少自己拿。

2、教师鼓励幼儿创新。看谁做的跟别人是不一样的杯子。我要把他拍下来。

3、老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讲评。

1、教师进行讲评。

2、幼儿自评互评。

大班有趣的教案

对称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是许多幼儿平时没有注意,为了激发幼儿的观察欲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设计本课。

1、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记忆形象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幼儿设计各种新型楼房。

3、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1、认识物体的对称性。

2、 画出对称物体的另一半。

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常见的动物)、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

一、导入

猜一猜(分别出示几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是什么图案。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活动

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或小朋友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运动练习

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说一说

对称图案有什么特点?

五、范画

边讲边画。

六、练习

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七、评讲

表扬表现好的

八、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九、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对称的?记下来说给小朋友听。

在活动过程中,“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尾巴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总的来说,我对本节课还是比较满意,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大班有趣的教案

《指南》从身体素质的角度提出了幼儿在大肌肉动作方面要“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的发展目标,而平衡能力是完成各种身体动作的前提,也是实现自我保护的最基本的能力。大班幼儿肢体动作发展更加灵活、协调,能够控制或转换某些动作。在大人看来不起眼的梅花桩,却是锻炼孩子平衡能力的最好器械。本活动用游戏贯穿始终,趣味性强,教师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大胆参与,探索出梅花桩的多种玩法,并掌握在直线形、s形梅花桩上行走的动作技能,发展平衡能力。

1、学习双脚交替在直线形、s形梅花桩上走,保持身体平衡。

2、能大胆尝试梅花桩的多种玩法。

3、敢于在高低不同的梅花桩上走过,体验梅花桩游戏的快乐。

1、提前和幼儿回顾孙悟空的动作和本领,熟悉儿歌《唐僧骑马咚哩个咚》。

2、用各种易拉罐儿、奶粉罐儿、啤酒桶等制成的梅花桩若干。

3、布置“猴王争霸赛”游戏场地。

4、猴王王冠若干。

1、创设“孙悟空72变”的游戏情境,带领幼儿进行热身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2、玩儿梅花桩,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梅花桩的多种玩法,学习双脚交替平衡走梅花桩的动作技能。

(1)尝试个人玩梅花桩。

提问:自己一个人玩梅花桩,可以怎样玩儿?鼓励幼儿大胆探索,玩出新玩法。

分享交流:你是怎样玩儿的'?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

(2)玩游戏“腾云驾雾”,练习站梅花桩。

引导幼儿听信号迅速作出反应。规则:请幼儿每人拿一个梅花桩,选择一个地方,绕自己的梅花桩走或者是跑,当听到信号“腾云驾雾”时迅速单脚站立在梅花桩上,保持身体平衡,看谁坚持时间长。

(3)请幼儿自由组合,尝试两个人或者两人以上合作玩梅花桩,教师巡回指导。

(4)集中练习走梅花桩,引导幼儿学习并掌握双脚交替平衡走梅花桩的动作技能。

将幼儿分成4组,进入场地进行游戏。幼儿根据场地自主摆放独木桥。幼儿鱼贯练习走直线梅花桩,巩固保持身体平衡的动作技巧。

小结动作要点:两脚交替走,一只脚站稳了另一只脚再向前走,不慌也不忙。可以双手侧平举,辅助身体的.平衡。

3、闯关游戏“猴王争霸赛”,练习在直线形、s形、高矮不同的梅花桩上走,并保持身体平衡。

游戏情景:花果山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猴王争霸赛”,谁能闯过三关,得到猴王王冠,谁就有资格当猴王!

“石头”,从右边跑回,站到队伍的最后,第一个人走过“独木桥”之后第二个人开始游戏。

第二关“绕过盘丝洞”,将直线型梅花桩改为s形,指导幼儿练习连续走s形梅花桩的技能。

第三关“奔向水帘洞”,在第二关基础上,增加粗细、高矮不同的梅花桩随意摆放的“梅花桩林”,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设计路线,走到终点。

4、根据儿歌《唐僧骑马咚哩个咚》内容做动作,引导幼儿做放松运动,并收拾场地。

幼儿随着儿歌做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动作,让全身的肌肉放松,并调整呼吸。

有趣的钟表教案

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例2和第108页相关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3?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的多媒体课件(画面中设计有8时8分的钟面)或图片。

2?实物钟面教具1个,每个学生1个实物时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多。

媒体演示: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仪式场景。(场景中有一个显示8时8分的钟面)。

教师: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些什么?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

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老师简要介绍:这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仪式的场面,在20xx年8月8日晚8时8分,北京举办了盛大的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这是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日子,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

教师:刚才我们从哪里知道开幕仪式是在8时8分进行的呢?(画面的钟面上)。

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面。板书:认识钟表。

二、依托学生经验,感知钟面。

1?提问。

关于钟面,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2?观察钟面,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观察出示钟面。

(1)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秒针,(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板书:秒针)引导学生看一看自己的钟面,指一指秒针是哪根。

(3)教师: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秒针外,还有些什么?(数字和格子)。

(4)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及其关系。

3?分别说一说。

分针走1小格和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各是多少?

4?拨一拨,看一看,说一说。

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正好走了多少?(1圈)是多少小格?(60小格)。

就是多少分?(60分)。

思考讨论:1时等于多少分?

板书:1时=60分。

老师介绍:如何用字母表示时、分?(时可用字母h表示,分用min表示)并引导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这些字母。

5?完成第106页的填空内容。

三、联系生活,构建1分的时间概念。

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知道1分的时间有多长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学生分组活动1:

(1)1分大约从1能数到几?

(2)1分脉搏大约能跳多少次?

(3)1分大约呼吸多少下?

学生分组活动2:

(1)1分大约击掌多少次?

(2)1分大约跳多少下?

(3)1分大约写多少个字?

汇报交流活动情况。

四、活动拓展。

(1)用1分(老师看时间)读一段话,看看读了多少个字。

(2)完成教科书第109页第3题。你能在1分内完成吗?

(3)要求学生自学完成第108页第1题,读一首你喜欢的儿歌,看大约用了多少时间。

五、总结回顾。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有趣的钟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语引出《有趣的钟表》、知道钟表上时针、分针的名称以及运转规律,从而使幼儿学会看整点、半点。

2、引导幼儿拨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作息时间。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录音磁带。

2、数字头饰、动物头饰。

3、大钟表一个、幼儿每人一个可拨动的小动物钟表模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

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进入活动室。

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

3、观察活动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钟表,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369)。

二、认识整点:

1、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分针都指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让幼儿注意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指到数字“1”上),提问幼儿是几点,这样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12“上,时针指到数字几上就是几点整。

2、出示小动物时钟模型,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早上7:00起床;中午12:00吃饭;晚上8:00睡觉。

三、放歌曲《小时钟》:

教育幼儿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四、认识半点:

1、放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和分针都指到数字“12”上,然后将分针转半圈,指到数字“6”上,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间)。提问幼儿是几点?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6”上,时针指到两个数的中间,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2、出示小动物钟模型,让幼儿拨出作息时间:

上午8:30上课;下午3:30做游戏;下午5:30放学。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重点说明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表的用途)。

2、教师归纳: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表,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表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表的用处可大啦。

六、表演游戏:(结束)小朋友戴头饰围成一圈,师说:“小钟表呀表盘圆,12个数字围一圈,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带着时针转。小朋友们仔细看,现在时间是几点:8:00;2:00;9:30;11:30游戏反复进行,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做小主人,让幼儿有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展示自我的愿望,让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多样的活动形式,彻底打破了以往单一技能的训练,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课件背景音乐的播放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乐曲中钟表形象。

有趣的大班教案

怎样让孩子们懂得和了解惯性的秘密及原理,在阳光和空气充足的户外场地上,孩子们“坐”感受惯性、自己动手制作陀螺和旋转的纸盘、操作溜溜球、木块等活动来“找惯性”、通过做做玩玩发现问题,与老师和小伙伴一起“说惯性”。从而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激发幼儿自由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萌发幼儿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决心。

1、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满足好奇心,萌发在活动中认真思考,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成功的快乐。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提高幼儿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感知惯性现象,懂得不受外力影响,任何物体都保持原状不变。

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5、体验游戏的快乐。

1、场地:一楼户外操坪,能感受惯性现象的体育器械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瓶盖、小木棍、扑克牌、小木块、扣子、免洗纸盘、卫生纸卷芯、

3、玩具车、溜溜球若干;。

1、感受惯性:全体幼儿实地坐车感受开车、刹车带来的身体变化;下车谈感受:开车时我的身体怎么变化?刹车时我的身体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初步了解什么是惯性。

2、发现惯性。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育为切入口,尝试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使生活成为课程资源,让教育融入生活之中。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一直遵循三中原则:

一、观察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科学内容。

二、通过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幼儿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幼儿的一日生活小环节渗透科学教育。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幼儿操作练习的丰富、开放性的材料,这些材料来源于幼儿身边的.小玩具,有积木、饮料瓶盖、硬纸片、雪花片、鸡蛋壳、呼啦圈等等,让幼儿在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方面的知识经验。

在交流中,我采用自由交流和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描绘他们亲自经历的、丰富而有意义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但是在交流中,我只是一味的问幼儿你是怎么把它转动起来的,却忽视了该物体转动的有趣现象,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让幼儿自由操作材料的环节,我说的太多,孩子们玩的时间太短,让他们探索的不够,还有在活动中我的语言不够简洁,显得啰嗦。整个活动下来幼儿的转动经验拓展不够。

在“身体转动”的环节,通过小结幼儿操作材料转动的方法,最后介绍呼啦圈,引出了身体的转动,这个环节幼儿能够大胆说出身体的哪些部位能转动,如:眼睛、头、肩、手腕、胯等等,都说的很好,我出示了儿童身体图,在幼儿找到的部位贴上字卡,认识汉字,还准备了轻音乐带着幼儿转动这些部位,我原本以为这是我这个活动的亮点,但在专家评课的时候,却说我的内容太多,可以删掉这一部分,在最后让幼儿观看光碟的环节应该再细一点,引导幼儿多说,并用完整的话表达。课后好好的反思了这次活动,真的是内容有点多,如果我再次开展此活动,身体的转动可以在第二课时开展,活动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大班有趣的教案

孩子们进入班下学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并要求我们的活动内容能来自于孩子的生活,并是孩子所熟悉的。那我们更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将我们学习的生活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31天,总共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是用来查看日期的工具,掌握日历查看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2、各种挂历,台历,月历等。

一、出示数字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就来先认一认,读一读这些数字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学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幼儿仔细观察,问幼儿发现了什么,房子里面有什么鼓励幼儿胆发言。你们真能干发现了它们的秘密,请问你们想知道吗,那老师就告诉你们吧。

2、教师利用字卡讲述故事,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回答问题。

三、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1、现在老师指日期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号

2、老师说日期小朋友上来把它找出来。今天是几月几号请小朋友找出来。

3、前几天小朋友带来了挂历,请小朋友在上面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告诉老师与同伴,再来找一找节日,如五一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等。

数学《有趣的数学》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让幼儿来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为幼儿创造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孩子懂得生活就是学习的数学课堂,这次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每一环节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说要与数学朋友做游戏,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集中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学,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扩展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的房子里做游戏,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了年月日的关系。掌握了一年有12个月,有30天一个月的,有31天一个月的,二月才28天,一年一共是365天。然后活动的延伸更使小朋友乐透了。最重要的是通过这节课创设情境的教学激发了小朋友去探究去发现。加深了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有趣的钟表教案

一、谈话导入:

由班里的一名同学照片进行导入,以学生的妈妈送学生钟表引入课题。

(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运用媒体演示,借助同学的形象,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认识钟面。

1.小组合作学习,观察钟面: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钟面,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2.汇报结果使学生了解到钟面上比较长的针叫分针、比较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2个数。

(观看课件:钟表的自述)。

三、认识整时,几时半。

1.观看课件,说说xxx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

2.教师把六个钟面帖在黑板上,让有能力的同学认一认,引导学生分类并整理六个钟面。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并结合学过的分类`整理的相关知识把钟面分成两类:一类:整时另一类:是几时半。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发现整时和半时的区别)。

3.小组讨论:整时和几时半时针与分针的特点。

分针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四、活动。

1.游戏:装钟表。

(以竞赛`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

2.老师还知道他喜欢看的几个电视节目的时间,它们是:

听录音,这是什么节目?(生:大风车)每天下午5时30分准时收看大风车节目,用你手中的钟拨出5时30分来,相互检查。

听录音,这是什么节目?(生:动画城)每天下午6时准时收看动画城节目,用你手中的钟拨出时来,相互检查。

听录音,这是什么节目?(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天下午7时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用你们手中的钟拨播出7时来,相互检查。

4.刚才我们了解了xxx的一些生活情况,老师也很想知道你们的一些情况。谁来说说你每天起床,上学,睡觉的时间,到前面来拨一拨,其他同在下面拨。

五、结束。

关于钟面上和时间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信心学好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有趣的教案

1、积极参与观察,体验动手动脑的作画乐趣。

2、通过观察欣赏各种有趣的面具,了解面具的主要特点,能尝试利用设计由有关联的常见物组成的面具,感受面具的趣味性。

3、会运用已有经验及有关绘画步骤图等绘画知识想象设计有趣的面具激发求新异的创造力,巩固绘画的能力。

一、欢迎小朋友参观面具王国,了解面具的共同特点。

教师戴唐老鸭面具,以唐老鸭的身份带领幼儿随音乐参观面具王国,并让幼儿带着面具感知面具的主要特点:

面具中眼睛部分是挖空的;因此带了面具后我们仍然可以看见各种物体;

二、逐步出示步骤图,让幼儿想象老师会设计怎样的面具,幼儿回答,激发幼儿想象力;

1、幼儿欣赏所设计的其他趣味面具,并了解面具的趣味性;

(1)餐桌面具:头发是桌布,眉毛是筷子,眼是两个碗,嘴是一个锅;

(2)绿化面具:头发是梯形屋顶;眼睛是两扇窗户,鼻子是五角星,嘴是一扇门;

小结面具趣味性:每个面具的组成都是由有联系的东西组成的,因此面具很奇特、很有趣。

2、请幼儿动动脑筋,构想一个有意思的与别人不同的面具,鼓励幼儿大胆的谈论自己的构想。

师:小朋友,你喜欢这些面具吗?是不是很奇特、很有趣呢!请你们动动脑筋,也说说一个有意思的与别人不同的面具!

四、教师交待设计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有联系的东西构想有趣的面具——勾外型——五官——涂色;

(2)作画,外型要画大一些,用黑笔勾线并涂上漂亮的色彩;

(3)每个小朋友设计2副与老师不一样有趣的`面具;

(4)注意书写画的正确姿势;

五、教师小结:展示幼儿作品“有趣的面具设计展示会”。

下次课中可以准备材料让幼儿将自己所设计的面具制作出来。

有一个小朋友带了一个面具来园,其他孩子都围了过来讨论起来。突然听见一个孩子说:“我找到一个录音机面具,录音机的喇叭是他的眼睛,磁带箱是嘴巴”。引起其他小朋友都找自己所发现的趣味面具,孩子们各抒己见。针对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幼儿整体的获取这些经验,对身边的事和物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并运用认知和图象记录将平时所积累的零碎的表象加以梳理,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清晰而有条理。通过对材料的组合运用,创造性的加以表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