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二年级语文朗读设计方案范文(13篇)

时间:2024-03-07 06:10:05 作者:笔尘

好的计划书应该包含清晰的目标和任务,具备可行性和可衡量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的脚步没有停歇,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总结过去是为了积累经验,计划将来是为了更好的工作。现将本学期担任的初二语文课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19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学习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认识80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动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育指定的课文。

6、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默读有一定速度,读后能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10.《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11.《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的思想家、教育家。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人教版语文教案

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礼物”。他就是纪伯伦。在他笔下,万物皆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第一首-----《浪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导入】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划线字注音。

炽热()祷词()执拗()。

俊俏()衷情()馈赠()。

憔悴()真谛()天穹()。

璀璨()镶嵌()。

翱翔()长吁短叹()。

千山万壑()。

【讲授】走进作者。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和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另三首是《花之歌》、《美之歌》、《幸福之歌》,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曾在诗《朦胧中的祖国》中,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活动】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并做填空:

————的浪如:一往情深的浪(如:热情洋溢\一往情深\无比忠诚\多情浪漫\温柔善良\痴情\缠绵\任性)。

【练习】朗读训练。

1、美读课文。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2、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

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节:人世间的守护神,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活动】讨论研析。

(1)、诗中的海浪形象是极为感人的,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试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海浪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具体体现在:

a、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

b、傍晚,她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

c、涨潮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

d、退潮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到情人的脚下。

(2)、面对海浪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怎样表现的?

明确:海岸是异常感激的。把海浪紧紧地抱在怀中,亲吻她,还容忍她的任性。

明确:我与礁石同席对饮,我同它嘻嘻哈哈。

(5)、礁石也爱屋及乌吗?它又是如何回报浪的?

明确:它竟纹丝不动,它竟面无笑容。

(6)、对于礁石的这种态度,浪是怎样表现的呢?它退缩了吗?

明确:对礁石的这种态度,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是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了海浪对爱情的无限忠诚。

(8)、再次听老师简介作者经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纪伯伦简介:纪伯伦虽然出生于黎巴嫩,具有阿拉伯血统,但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美国。他1883年出生,当时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所统治,12岁随母亲去美国谋生,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5岁被送回故国学习阿拉伯古典文学,同时进修绘画,18岁因思想激进、创办呼吁民间疾苦、被认为带有叛逆性的刊物《真理》而被驱逐出境,重新返回美国家中。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哥哥、小妹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25岁得到贵人相助,为他申请到赴巴黎深造的奖学金,学习绘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3年后再次返美,并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直到48岁英年早逝。他一生在黎巴嫩待过15年,在法国2年,在美国生活了共31年,他的祖国------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然而,这种因贫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相反,他爱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他除将海外流离的阿拉伯作家组织起来,共同为祖国独立和自由民主而抗争呼号,还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

明确:对山崖的这种态度,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是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了海浪对爱情的无限忠诚。

这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在这首散文诗中,作者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她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练习】拓展延伸。

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友谊的可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受童趣。

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童话王国中去。(老师板画:高山、小溪、花草)。看,从童话王国中来了两个小朋友,快点和他们打声招呼吧!(挂图展示松鼠和小熊的图片,学生向小动物问好)有一天,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个纸船和风筝的故事。板课题,读课题。(风筝的筝要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老师范读,一边听一边想,故事都写了些什么?听后交流:关于课文的内容(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在黑板上找到两个小动物的家,理解“山顶”和“山脚”。)。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划出难读的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课件出示:扎、坏、抓、莓、幸福、受、吵。

具体操作: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2)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随机正音。

三、学习课文1——6自然。

1、自由读课文2­­­——6自然段看看纸船和风筝是怎样使它们成为好朋友的。(学生回答问题,可引导他们从小熊和小松鼠是通过纸船和风筝互赠祝福话,互送自己喜爱的食物,来理解它们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当学生说的不完整、不全面时,鼓励学生相互补充。老师借机把纸船图贴在小溪上,将风筝图贴在天空中。)。

2、学习第3自然段。那咱们来看看小熊收到纸船时表情是怎样的?(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你们有“乐坏了”的时候吗?(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乐坏了”?)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小熊的快乐。

3、还有谁也乐坏了?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4、理解“飘”和“漂”。看黑板上的图,风筝是怎样上去的?纸船又是怎样下来的?

出示写有“飘”和“漂”的小纸片,指名学生把纸片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小溪上和天空中。并分别用这两个字说一句话。

5、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6、师: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乐坏了,那我们就在音乐中去体会快乐吧!挺起腰来,看谁读得最幸福、最快乐。生在音乐伴奏下齐读1——6自然段。

7、小结: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因为他们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老师拿掉黑板上的纸船和风筝)后来它们又是怎样和好的呢,咱们下节课来研究。

四、书写生字:扎、抓。写好左窄右宽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读读生字新词。

2、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小松鼠和小熊因为互赠礼物而成为了好朋友,可是有一次它们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二、学习7——11自然段。

1、读文深入。后来纸船和风筝又是怎样使它们和好的呢?自己读读7——11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小松鼠主动给小熊放一只纸船,并写了一句和好的话来理解它们是怎样和好的。)。

2、读中体验。

(1)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小松鼠再也受不了”等语句,体会小松鼠的心情。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假如生活中与好朋友吵架了,心情会如何呢?体验小松鼠的孤独与难受。

(2)汇报朗读。指名读第10自然段。(这只“小熊”听了“小松鼠”的朗读,会不会和它和好?如果学生读时体会得好,这只“小熊”就可以针对“小松鼠”读时态度不够真诚、心情不够迫切来拒绝与它和好,并让其他同学继续扮演小松鼠进行读文。)老师相机贴风筝,并用一根粉笔线连在小熊的手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指导读11自然段。

(3)此时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心里就会默默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人教版语文教案

教学要点:

1.串讲课文。

2.理清顺序、掌握结构。

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学步骤:

本课时不单独检查作业,将此过程溶入教学的相应环节中。

1.串讲课文并理清叙事顺序与结构。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照自然段的顺序来串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完整地叙述这个故事的。

教师串讲,遇到上节课列出的重点词语可提问学生,归纳时也先提问,后订正。

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秋天到了,枫叶红了,秋姑娘穿着美丽的衣裳来了。(出示秋姑娘图)来给秋姑娘打个招呼吧!(学生打招呼)瞧,秋姑娘正忙着摘下片片枫叶,给好朋友们写信呢!

2、过渡: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信中又写了些什么呢?咱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细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后说一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

师相机出示:大雁南飞图、青蛙冬眠图、松鼠玩耍图、山村孩子游戏图。

过渡:秋姑娘给大雁的信中写了些什么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哎哟!大雁在南去的路上遇到了困难。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会遇到哪些困难与危险?(指名讲)。

(4)指导朗读。

原来,大雁在南去的路上会遇到这么多困难与危险呀!怪不得秋姑娘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呢!谁来当秋姑娘关心关心大雁。(指名读)。

3、学生自学第三至五自然段。

(1)师: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请你选择一封信读两遍,体会一下秋姑娘是怎样关心好朋友的。再学着秋姑娘的样子给同桌读一读。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相机指导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a、指名读。

b、看图理解“冬眠”。指名说一说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冬眠。

c、提问:冬天冷不冷?你在哪里睡觉?暖和吗?

看青蛙冬眠图,说一说青蛙在哪儿睡觉?盖被子了吗?

谁来当秋姑娘提醒一下小青蛙。(指名说)。

d、指导朗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

a、看松鼠玩耍图,请学生说一说小松鼠在干什么。

b、谁来当秋姑娘催一催贪玩的松鼠。(指名说)。

相机指导理解“充足”(可让生做动作)。

c、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

a、指名读。

b、提问:老师不明白,为什么要给小树裹上“冬衣”呀?

(指名说)。

c、谁来当秋姑娘提醒提醒山村孩子。(指名说)。

d、指导朗读。

e、你们看,山村孩子已经给小树穿上“冬衣”了。

5、拓展训练。

(1)师:瞧,秋姑娘还在不断地写信呢!咱们小朋友都爱帮助别人,咱们也来帮秋姑娘写信吧。

(2)准备给谁写信呀?告诉他什么呢?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之。

间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说后评价(如:你真会关心人、我替×谢谢你。

等)。

6、学习第六至七自然段。

(1)师问: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生答)。

(2)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树上的枫叶不见了,冬爷爷也来到了,秋姑娘放心了,

高兴地走了,老师也想当秋姑娘和你们一起给好朋友送信,好吗?

2、指导学生看图背诵课文。

四、指导写字。

a、出示生字,认读。(指名读、齐读)。

b、学生按笔顺写字。教师巡视辅导。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采集几种落叶,观察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板书设计:

秋姑娘图。

7、秋姑娘的信。

枫树图。

大雁图青蛙图松鼠图山村孩子图枫叶信。

年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教案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

相等和不相等(《现代小学数学》第二册).。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关系.。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相等的量的变换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有趣的数学课.。

二、新授:

[1]引入相等和不相等概念。

1.出示[例1]图1。

提问:(1)图上有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摆学具.。

教师出示学生的摆法,并让学生比较哪种摆法较好.。

2.出示图2。

提问:(1)第一行与第二行是什么与什么比?

(2)比的结果怎么样?

板书:相等。

师:请同学们看第二行与第三行.。

提问:(1)第二行与第三行是什么与什么比?

(2)比的结果怎么样?

(3)它们的个数相等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板书:不相等。

提问:正方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动手摆学具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

(1)摆两行图形使它们的个数相等.。

学生活动、汇报反馈。

(2)摆两行图形使它们的个数不相等.。

学生活动、汇报反馈。

第一行摆了几个?

第二行摆了几个?

谁比谁多几个?(少几个?)。

追问:你摆的多的那一行图形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3]运用概念进行等量代换。

出示[例2]。

提问:(1)第一行有几个白皮球?

第二行有几个花皮球?

(2)这道题让我们求什么?

师请学生用三句话说清图意.。

追问:花皮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师:要想求出花皮球多出来的部分,怎样列式?

板书:9-5=4。

提问:(1)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9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出示84页猫图。

提问:(1)谁能用三句话说清图意?

(2)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学生活动:学生把算式写在写字板上,反馈。

(3)1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2.出示84页正方形图。

要求:(1)组内说清图意。

(2)列式计算。

(3)小组互相订正。

(4)表示什么?

课间休息-拍手操。

3.(不等变相等)出示84页第2题,用什么方法使两行纽扣的个数相等?

要求:小组讨论,看一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相等变不等)出示84页第3题,要使上行与下行的纽扣相差4个,怎么摆?

要求:小组讨论,看一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四、全课小结:

五、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人教版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两个古诗文小段。

2、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3、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第一部分写百年屈辱史的用意;。

2、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好处。

教具准备:

《祖国》录音带、小黑板(写六种方式、《祖国》歌词)。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情入景:

二(4)班的同学们给老师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首届艺术节中,我班荣获了第一名……这节课,希望同学们有好的表现。

2、材料分析:

(1)1842年8月,中英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烧毁了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4)20__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学生发言:中国,有着屈辱的历史,但如今,它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祖国能在国际上有着显赫的地位,是离不开一些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人。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在国防事业上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人——邓稼先。

二、初步理解课文。

1、简要介绍邓稼先及作者。

华侨、华裔的含义。

2、朗读课文,简要说说各个小标题部分分别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什么内容。

三、速读课文,深入内容。

你想提出一个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集中讨论:。

举例:

1、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年屈辱的历史:

既交待了邓稼先的成长背景,又突出他对民族复兴的贡献。

2、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照起来写?

突出了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3、文言文的语段的意思是什么?

4、引用的目的是什么?

二年级语文《葡萄沟》教学设计方案【】

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激发情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1、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师:“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吐鲁番吗?”出示地图,找出新疆、吐鲁番和葡萄沟的位置,并让学生大声读出这三个地方的名字。

师:“谁还能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既认清了地理位置,又认读了生词,还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

a师:“看完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b“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总结为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指导学生读出喜爱、赞叹的语气。

c师:“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出示“要是秋天你到葡萄沟去……让你吃个够”一段话,师范读。

d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学生分别面对小伙伴、老师和听课老师时不同的读法。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你想吃葡萄吗?如果你能清楚、正确地读出来,老师就奖励你一串葡萄!(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认字,尽量避免枯燥、单调)。

5、细读课文,感悟重点。

a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为什么喜欢,然后读一读,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b重点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分析发现其写法。

c出示几种水果的图片,有意识指导学生写法迁移。(如有时间,让学生进行仿说话练习)。

6、品尝葡萄干,说它的来历。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品尝劳动果实之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第三自然段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体会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激发对聪明的维吾尔族人民的敬佩之情。

7、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师生共读。

师:“文章写得很美,可是它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文章在你手上,老师相信,如果有一天你去了仙境一般的葡萄沟,肯定会写出更好的文章!”

8、实践活动。

话说新疆。

搜集有关新疆的资料:新疆的人,新疆的物产,新疆的自然风光和新疆的风俗习惯。

年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教案设计方案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1)看图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eq x(5),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eq x(7),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eq x(6),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eq x(8),eq x(10),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板书设计。

年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教案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新颖,生动有趣,故事性强,具有普遍的现实教育意义。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勤奋练功,另一只却十分懒惰,什么也不干。课文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应该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从而来告诉我们的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一直什么事都靠父母这一道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

教学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语文课程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是学。

生发展的“娱乐场”,学生饱满的情绪是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更要通过多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的学习从每个学生出发,运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续编故事等形式让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一次又一次激发。

2、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活动。本课的教学设计是通过挖掘重点词语,联系句子,看看插图、做做动作、反复诵读感悟,体验课文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勤学本领的好孩子。

3、注重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体验。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本课的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中,致力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想象扩大语文文本的空间,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

学习积累“懒洋洋”这一类的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识字、交流等多种形式熟练地认、写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扩展想象等加深对不同角色的理解,体会狮子妈妈的话。初步学会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喜欢阅读类似童话故事,愿意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通过学习,喜欢文中的勤狮子,为懒狮子担忧,希望他能改正缺点,刻苦学习,渴望自己也是刻苦的“勤狮子”,长大成为“真正的狮子”。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就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剪辑动画片《狮子王》片断。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知道“辛巴”是谁吗?

2、说说你对狮子的了解?

3、那今天我们要学习27课《两只小狮子》,看看这又是两只怎样的小狮子?

出示课题,随机学习“狮”的读音和字形。

(小孩子都有爱看动画片的特性,我从谈话是否爱看动画片入手,是否认识“辛巴”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更能引发学生的注意点,提升学生的兴奋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朋友用喜欢的符号画下来,

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遍。

2、4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每小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请小组长领着小伙伴学习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用“和狮子做朋友”的游戏检查字音。交流记字形的好办法。)。

(教师并没有先范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尝试自读,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这是尊重了学生的原有知识和体验,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方法识字,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这要比教师领着他们学,扎实牢固。同时,识字与游戏相结合,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也有了兴趣。)。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随机指导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

(读书不是盲目的,要思考,要解决问题,要讲究好方法,所以在安排让学生读课文时是有目的性的,如: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求边读边想,“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这是尊重了学生个体感受。)。

三、创设情景,朗读感悟1、2自然段。

1、出示图片,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图中两只小狮子的表现?

2、自由练读,读写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的句子。

指导读第一句: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1)指名读。

(3)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小狮子练功的情景。

(4)为什么这小狮子要整天练这些呢?

指导读第二句: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1)指名读。

(2)让学生演一演“懒洋洋”的样子,并把这个词贴到懒狮子的旁边。

(3)看着图,把它懒洋洋的样子读出来。

3、指名学生把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出来,其余小朋友配合着配上动作表演。

4、学到这儿,你想分别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些什么吗?

(第三板块的安排,我一开始就从图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建立了图与文字的联系,比较直观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通过一些动作的表演,使学生更能明白地知道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当学生真正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的生成了情感,这时让学生读,一定能读得有滋有味,要比老师先讲解如何读要好得多。接下来从你想对着两只小狮子说些什么呢?人与动物的沟通与对话,是情感的交流。)。

四、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用生字组词读。

2、游戏巩固生字。

(本课生字较多,用一课时解决,任务较重,学生识字快,忘得也快,必须把识字任务分散快,每课都识字,每课都巩固,这样就容易扎实的掌握。)。

3、指导书写“练、习”

学生先观察,说说注意点等。

教师范写,重点讲解“练”。学生描红,练写。

师生讲评。

(写字谦让学生观察很重要,通过他们自我分析、自我发现、自我归纳,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有重点的指导怎么写,其实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体现的是师生的合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朗读1、2自然段。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只小狮子》。

二、导读3--7自然段。

1、自由练读。

2、同桌合作读,可以分角色读。

3、指导读好小树和狮子的对话。

(1)小树看到了两只小狮子不同的表现会怎么想呢?

(2)读小树的话,要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3)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么读懒狮子的话。

4、引入情景,重点指导读狮子妈妈的话。

(1)我当懒狮子,小朋友当狮子妈妈,看谁能把狮子妈妈说的话读给我听,让我听了直点头。(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好狮子妈妈教育懒狮子时耐心的语气。)。

(2)我当狮子妈妈,小朋友当懒狮子,用你们的表情告诉大家,老师是否读得好,你们是否听懂了狮子妈妈的话。

(3)懒狮子们,听了妈妈的话后,你们在想些什么呢?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

(4)同桌互相说说,指名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结合前文勤狮子的表现理解“什么是生活的本领,什么是真正的狮子?”

(5)在刚才说话的基础上表演读懒狮子和狮子妈妈的对话。

(第二环节的设计,我是这样想的:所谓读有所想,读有所感,读到情深之处,必有真情的体验,那么让学生说出来,表演出来,顺其而教,可谓“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课堂教学就生动有趣了。另外,安排教师与学生合作读,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小朋友,把小朋友当成了朋友,学生兴趣倍增,相信他们一定会读得很投入。还有,孩子们不能直接体会到“什么是狮子的本领”,但生活中他们自己有这样的体验,联想到了自己,从而也就领悟了狮子,明白了狮子妈妈的话。)。

5、4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全文。

三、扩展训练,积累词语。

积累“懒洋洋”这一类的词语,教师提供图片或词语,再鼓励学生到课外书。

中搜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注重学生的积累,除了教师做引导之外,也注重了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从而扩大了阅读量,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四、指导书写。

(教法同第一教时的书写指导)。

五、联系生活实际,总结。

学生课文后,你觉得自己是一只怎样的小狮子呢?夸夸班级中的“勤狮子”。

(课文与实际联系,在这样的联系之中,学生的想象由文本转移到了人本,自然加深了对狮子妈妈的话的理解,对童话教育意义的领悟。)。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人教版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的的感人之处。

2、进一步学习人物的塑造方法,并训练初步赏析人物的能力。

3、认识战争的残酷性,从而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意义深刻的语句。学习结合情境分析人物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文章却是什么的感人,教学中可以抓住蜡烛这一条线索。结合环境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南斯拉夫老妇人的形象。同时也领略烛光的象征意义,启发学生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的思想。教学中对于二战中纳粹的暴行可以有适当的介绍,当有助于学生的认识。

课前准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是根据拼音写汉字:

贝尔格莱()德、(f)()晓、瓦(l)()、地(jio)()、(pf)()、衰()老、()()头、屏()障、颤(wiwi)()、(j)()躬、赞(y)()、绸(dun)()、(flng)()、惊(hi)、()、晨(x)()。

2、辨析下列多音字:

(1)散:散()文;散()步。

(2)削:削()去;剥削()。

(3)间:间()距;间()歇。

(4)迫:迫()击炮;急迫()。

(5)晃:晃()眼;摇晃()。

(6)堡:堡()垒;十里堡()。

(7)揣:揣()在怀里;揣()测;。

挣揣()。

3、辨析形似字:

(1)瓦砾();闪烁();众口铄()金。

(2)契()约;挈()带;锲()而不舍。

(3)地窖();窑()洞;窟()窿。

(4)枝柯();孟轲();坎坷();。

苛()刻;百舸争流()。

(5)揣()测;踹()开;喘()气;。

湍()急;祥瑞()。

4、词语积累。

(1)烧灼:烧、烫,使受伤(2)珍藏: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3)穿越:通过;穿过。(4)目睹:亲眼看到。(5)拂晓:天快亮的时候。(6)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7)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8)匍匐:爬行。(9)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竭,尽。(10)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11)耸立:高高地直立。(12)柔和:温和而不强烈。(13)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14)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15)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16)肃穆:严肃安静。(17)永垂不朽:(多指姓名、事业、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

5、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主要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俄罗斯问题》,诗集《友与敌》,长篇小说《日日夜夜》,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等。1949年访问中国,并于次年出版了描写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的《战斗的中国》一书。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方案人教版教案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作者在用文字介绍这幅画作的时候并没有从绘画技巧的角度作过多的介绍,而是扣住这幅画作所描绘的现实内容,将画作所表现的北宋时期汴梁都城的“繁华”尽量表现出来。这样的写作构思,可以帮助非美术专业的一般读者更好地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及画作的深层意义。

第一段介绍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从而引出本文要说明的对象。第二段介绍了画作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强调了这幅画作所要表现的是“梦回繁华”的主题,从而确定了本文介绍画作内容的重点:“繁华”。第三到五段,是对《清明上河图》的具体介绍。第三段介绍画作材质、着色和尺幅,并概括介绍画作的主要内容;第四段分三层介绍了画作的主体内容,三层均扣住“繁华”来介绍,语言典雅,富有文气;第五段总结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全文使用了逻辑顺序,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来展开,着重体现了画作的主题“梦回繁华”。

学情分析:

通过第五单元前面两篇教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这些学习重点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自读课文《蝉》属于文艺笔调的说明文,又使学生对说明文的多样性有了一些了解,同时学习该类自读课文课时已经指导了学生借助旁批和阅读提示的助读系统,运用快速阅读法的自读策略。不同的是,本课没有设置旁批,学生正好根据老师提出的任务,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看法写成旁批,养成随手写批注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浏览和细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养成圈点勾画批注的习惯。

2.理清课文思路,弄清说明顺序。

3.通过学习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准确而典雅的语言特点。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采用浏览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理清课文思路,弄清说明顺序。

2.指导学生细读课文,结合说明方法的学习体会准确而典雅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准确,以及说明方法对于语言特色的影响。

教学创意:

1.学生自己讨论学习目标和方法,确定学习方案。

2.反复使用浏览加细读的方法,随时进行勾画批注。

3.通过说明方法的学习来体会说明语言的特色。

教学流程:

一、欣赏图画,选择画作局部,口头说明内容。

(一)教师展示图画,介绍经历。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是我国绘画的无价之宝。在它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也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历经劫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代社会,体会一下《清明上河图》展现的宋代生活。

(二)学生选择局部,口头说明。

现在让我们来仔细看一下这幅图上有什么?选择一个局部,用自己的话对你看到的景象做出说明。

(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用图片将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试图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画作内容,可以和后面学习本文语言特点的时候作比较,让学生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准确典雅,条理清楚。)。

二、阅读“提示”,讨论学习目标,确定学习方法。

(一)学生浏览课文,明确说明对象特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用跳读法在文中筛选出主要信息。

(二)结合“阅读提示”和前面三课的学习经验,分组讨论,确定本课学习目标和方法。

明确:1.学习目标:弄清本文说明顺序,注意到说明方法的使用,注意作者的遣词造句即说明语言的特点;2.学习方法:浏览全文和细读课文;抓关键语句。

(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学生用快速浏览和勾画关键词句的方法,对说明对象有了整体把握,随后教师不必急着进入学习,建议首先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提示”,回忆过去三篇课文的学习,自己来确定学习目标和方法,这样有利于形成说明文成熟的阅读策略。)。

三、浏览课文,明确文章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一)学生用浏览的方法,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各段主要意思,进而理清说明顺序。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2:作者介绍了这幅画哪些方面的信息?在文中勾画批注: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主要意思。

学生勾画各段中心句及主要意思后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介绍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引出本文说明对象。第二段介绍了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强调了画作“梦回繁华”的主题。第三到五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二)学生判定全文说明顺序,并细读第四段,判断局部说明顺序。

学生明确:全文采用逻辑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各方面的情况,第四段采用空间顺序介绍画作的主要内容。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学生用浏览全文和勾画中心句的方法,对课文内容有了全局印象就能够理清说明顺序。由于第四段说明顺序的特殊性,学生对课文重点也有了关注意识,为下面提出细读任务作铺垫。)。

四、细读课文,学习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一)浏览全文,勾连文题,理解本文中心,确定阅读重点。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3:哪些内容是作者介绍的重点?作者是根据什么确定说明的重点的?读题,在文中勾画批注,找出与题目相呼应的句子。

学生明确:画面的内容是作者介绍的重点,即第四段。“梦回繁华”的意思是指这幅画表现了作者梦回故土,怀念繁华生活的心情,“繁华”即是这幅画的内容所表现的主题,也是本文说明画作的重点和灵魂。

(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教师继续提出任务,学生采用浏览课文和勾画关键句的方法,理解题目含义,明确课文重点,为下面的细读课文做准备。)。

(二)细读课文第四段,辨别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4:在书上批注第四段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学生明确:第四段主要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着力描摹画面的整体和细节,再现了它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使说明更形象更清楚。

学生明确:1.在说明卢沟桥的时候,也用到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通过描摹卢沟桥栏杆上千态万状的狮子,说明中国石拱桥“造型优美”的特点。2.恰当使用说明方法才会使说明更准确更清楚。无论是中国石拱桥造型的优美,还是《清明上河图》画面的繁华,用摹状貌才能使说明更形象清楚,所以说明方法的选择是由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的。3.摹状貌的方法给说明语言增添了生动性。

(三)浏览全文,辨别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学生明确:课文还用到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使说明稳妥准确,给读者以明确的印象;引用使说明更有性更可信;打比方使说明更通俗更形象。

(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判断说明方法及作用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同时为体味说明语言的生动性作铺垫。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方法,让学生结合具体句子进行练习不是难事。)。

(四)浏览全文,细读第四段,体会本文语言风格的不同,总结语言特色。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6:查看自己在书上关于说明方法的勾画批注,思考不同。

的说明方法使语言呈现出怎样不同的特色。

学生明确:本文语言既平实准确又生动典雅。例如列数据使说明更准确稳妥,使语言显得更准确、平实;打比方、引用和摹状貌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引用更使文章语言有底蕴有文气。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7:重点品读第四段,勾画: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了内容的“繁华”和语言的典雅?对照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介绍画面内容的语言体会。

学生明确:1.本文语言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即准确平实。例如用列数据举等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准确具体;2、本文语言也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如生动典雅。这主要体现在摹状貌和引用、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用上。打比方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引用古典文献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第四段为了说明画作内容表现的“繁华”,大量使用四字词语描摹画面内容,再现北宋时代的繁荣生活景象,更使得文章的语言生动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气息。而我们自己的语言一是缺乏条理,二是缺乏文气。

教师点拨:对于一幅中外闻名的古名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用富有古典文化气息的语言不仅增强了文章生动性,更是与说明对象相契合。

(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对学生来说,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结合说明方法的学习来体味语言的不同特点,学生学习语言就是由表及里,既直观又深刻的。既从表面上结合具体句子看到语言特色的不同,也从内在体会到为什么语言会呈现出这种不同,避免学生机械地记忆语言特点,不能学以致用。)。

五、课堂小结,布置阅读任务,进行课外拓展。

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所得:

1.本文扣住“繁华”,采用逻辑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作品内涵、整体情况和画面内容、艺术手法及文化价值。重点在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以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气息的说明语言为我们再现这幅画所表现的北宋时期空前繁荣的城市生活。

3.随时勾画批注,养成习惯。特别是要把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批注在书上相应位置,以供日后检索,常读常新。

《清明上河图》还有很多值得探究之处。建议学生课外阅读关于《清明上河图》的更多其它作品,如《清明上河图的故事》《解读清明上河图》《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等书,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通过小结反复强化说明文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说明文阅读策略。课外阅读拓展既是对课的内容进行拓展,也可以对课的方法进行检验。)。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