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模板23篇)

时间:2023-12-09 14:37:26 作者:FS文字使者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类别中具有典型性和指导性作用的范例材料。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的指南,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指向性,要想学好地理学科,必须树立体系化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欠缺的,恰恰是对空间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高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必要条件,是高中生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空间思维是一种联想力,是基于虚拟状态下的辨别力,具备了空间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头脑中就会生成一种确定的“影像”与“模型”,从而将地理知识具象化,让高中生积极定位空间信息,并且进行详细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难题。

一、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地理早已经告别死记硬背的时代,地理学科考查的重点也不再是扁平化的知识,而是那种以丰富的图表信息为主要载体的知识,学生只通过调动已掌握的知识,有时很难解决问题。而要顺利解答疑问,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加明白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将其进行空间排列、准确定位,并生成动态的地理“要素群”,促使学生快速找准图表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并在细致分析与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找出解答试题的答案。此外,由于较强的逻辑性与空间性,使得地理学科知识较难掌握,培养学生强大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追踪地理信息,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如何有效拓展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1.简易图表绘制,增强空间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图表的作用,让课堂成为展示各类图表的乐园。如利用各种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等类型地图,促使高中生在头脑之中增强地理信息的“空间”印记,显著提升空间思维的活跃度,并基于此,促使高中生能够锻炼绘制一些简易图表的能力,从亲手绘制过程中掌握空间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探究的能力。在学习区域地理模块经纬度、气候、地形、植被、资源等情况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通过描摹、填绘和仿绘等多种形式绘制地图,在绘制及信息填涂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认为这是个浪费时间的环节,而要懂得这其实是锻炼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又如,在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地球自(公)转、晨昏线、洋流分布、气压带风带分布等内容的时候,教师也应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记忆,有针对性地开展绘图活动。那么,很多地理知识就逐渐丰富起来,改变了以往知识点的扁平化特征,使得知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化空间图景,高中生就能够结合学习需要,有侧重地进行空间分析,随时随地调取空间信息,促使文字知识转化成板图教学,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2.加强直观演示,转化抽象内容。通常来看,高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难的并不是背记地理知识,而是进行消化理解。因为很多地理事物的抽象性非常强,不是仅仅依靠视觉感知就能够顺利解决问题的。所以,地理教师必须尽全力“点化”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呈现出直观性特点来,从而让高中生在思想深处形成空间概念,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空间模拟、动态演示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抽象内容,对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十分有效。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演示”知识,如自(公)转、大气环流、正午太阳高度等动态演示,便能够让动态取代静态,促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使得原本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地理知识迎刃而解。当然,对地理知识进行直观演示,不能够只依靠多媒体,很多问题只用简单亲手演示就能够实现教学目的。如对地质构造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就“褶皱”内容,教师可利用教科书当水平岩层,通过双手给予挤压的力量,进行相向的施力,形成波状弯曲变形,如此一来背斜与向斜就得到了很好演示;就“断层”内容,可用一根粉笔表示岩层,那么用手施力,“岩层”受力超限,断裂便会形成,然后在进行断裂面的移位,断层过程就模拟出来了。通过直观演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便会得到明显拓展。

3.倡导启发思维,开拓空间维度。地理事物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空间联系也是如此,通过一个“空间点”能够引发一连串的知识连锁反应,促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断发生裂变反应,让各种地理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更清晰地呈现出地理事物的各种关系。如针对“黄土高原”知识点,地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方式,用图片将黄土高原四季地形地貌特点展示出来,并以此为主线,结合气候、地形与植被等情况,提出诸如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为何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等问题,在逐层追问,不断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促使高中生能够增强理解地理知识的时空联系,逐渐开拓学生地理空间维度。

4.注重逆向思维,加深空间理解。逆向思维是思维的一个重要类型,这是一种创新性很强的思维能力,有利于自主探究难题,主要通过质疑—假设—释疑的思维过程,促使高中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并且高效调动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具体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积极性,对一些问题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促使学生在解答疑问中更好的认识地理知识。如,五带形成的原因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这一交角变化(大小),五带范围怎么变化?在学习“三圈环流”的时候,可假设地球不自转,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不公转只自传,三圈环流还会像现在一样吗?一般来说,西亚气候是干燥少雨的,但有没有相对多雨的特殊地带,如何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因为逆向思维的存在,促使高中生能够充分将大脑空间思维区域激活,促使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更清晰的呈现出来。总而言之,对高中生来说,地理学习中必须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是分析和解决学习难点问题的金钥匙。地理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充分借助多种有效手段,让高中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不断取得更好地成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科学教学内容不够完善。就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教育整体来看,尽管我国高中地理教育范围内容得到了相应的扩大,但就某些方面来说,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为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在地理学习中老师还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相较于其他主要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来说,学校还未认识到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地理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严重影响着其教学质量。其次,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也是影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变,国际上地理教学内容及教育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纵观我国高中地理教育,其教学内容相较于其他国家,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对国际教育形式的不了解,导致我国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相对落后,其教育内容也较为单一,没有紧跟国际教育发展潮流。最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在我国高中教育中,教育模式多为集体式授课,在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单方面进行知识的'灌输,老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学生需要学什么,仅注重知识理论的灌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学习仅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加之,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影响其地理教学质量。制约着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

(一)改革创新科学教育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国教育主要分为文科类和理科类。地理教育按其教学内容被划分为文科。在传统的教学中,文科类教学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地理内容僵硬化、教条化。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地理教学产生厌恶,缺乏学习兴趣。降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老师应积极改善地理教学方法。如举行一些地理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所需,有针对的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二)充分挖掘地理学科优势,结合现代先进教学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地理学科是一门充满时空广远性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所处环境不断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地理学科作用。高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地理教学中多穿插一些奇异事物或者奇异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学习。

(三)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所需,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内容。情境教学法是当今教学的主流。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应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所需。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学习情境,在地理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根据学生问题进行解答分析。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真正目的。

(四)充分结合当前先进信息技术,扩大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达。在各行各业中信息技术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教学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从而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注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高中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特别是高中地理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制约着高中地理的发展教育。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充分结合现代化先进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注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从而科学合理的进行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生地理的教学论文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学什么科目,只要对一门科目有了兴趣,那么即使是再难学的科目也会有着攻破困难的决心,鼓励自身一步一步地往前进。但是兴趣,也并不是说培养就能够培养出来的,还需要教师一点一点地引导,以及学生自身对于地理看法的转变,我们明白高中地理不一样于初中地理的学习,所涉及到的方面很广,需要了解的知识也很多,给出一道图,就需要学生从图中看出该地区的建设、经济发展等等。而这些往往一下子就击溃了学生想要学好地理的决心。

度的高低,学习了大气环境后,就能够利用大气自身的逆辐射具有保湿的作用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能够防霜冻。不怕地理难学,就怕自身对地理没有兴趣,没有了兴趣的指引,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会感到吃力。因此,地理兴趣的培养很重要,其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

2、倡导自我学习,反馈学习的学习方式。

学习策略,并能够用这些学习策略解决。

3、要充分理解课本,掌握课本知识。

那就耐着性子把它看下去。不懂的就请教老师、同学多做题、勤复习遇见困难解决后记下不断地总结经验把容易错的知识点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这样有助于提醒有助于自我进行不断地反思。其实高中地理的学习不一样于初中地理初中地理更多的是讲究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的地理学习则是更多地在强调为什么。因此对于刚刚从初中步入到高中的学生来说需要转换当初学习地理的观念多问些为什么。我们要重视高中地理课本其是多位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的经验其对我们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忙。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我们要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倡导自我学习并找到适合自我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潜力。

高中生地理的教学论文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引趣教学”作为吸引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初中阶段居副科地位的地理科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顺利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现就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引趣法作一简单介绍:

一、故事引趣。

很多学生喜欢听故事,地理老师讲课时能联系课文讲一个故事给学生听,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洋流”一节内容时,就采用了下面一段开场白:1489年,航海家哥伦布在航行途中遇到意外:一艘帆船沉没,另一艘帆船上的船员又不听指挥,航行遇到极大困难。于是他向西班牙国王写信汇报一切。他把这封信装入椰子壳,外面涂满沥青加以密封再投入海里漂流他急盼这封信能尽快漂到西班牙,让国王火速派人来增援他,帮他渡过难关。可是这只椰子壳漂呀漂,竟被漂到大西洋比斯开湾一个荒滩上,一搁就是358年,直到1856年才被遭遇风暴而停泊到那里的船员们发现。椰子壳怎么会漂到比斯开湾呢?在海洋中传递“邮件”的信使是谁?他不是别人,而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洋流”。学生听了这一开场白,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设疑引趣。

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若干有趣的问题作为引子提出,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地图概念”时(容易讲得枯燥无味),我首先问学生“你在哪里见过地图呢?”马上就会有近半数学生争先恐后地相继举手回答:家里的书房、动物园、公园、车站、机场、电影、电视、书刊、报纸等等,表扬了他们记性好见识广之后我再问:“你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呢?”同学们答的更起劲了。再问:“那么什么是地图呢?”这时候学生全盯着我,等待我的点拨。于是我拿出一张准备好的照片,要学生比较:“地图与普通的照片有什么异同?”(都有方向、都缩小,但地图上有符号、有注记,于是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知识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掀起了高潮。又比如在讲“地形的变化”一课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顶的岩石中发现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而在台湾海峡海底却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而学生若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上完了,问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

三、诗歌引趣。

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从而转入新课的教学。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内蒙古草原的辽阔富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形容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解长江时,可吟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四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丽风光一览无余。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又把学生领进了寂静、美丽、辽阔的俄罗斯。

四、谜语引趣。

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如:“一张纸,不太大,整个世界容得下;看方位查距离,不需再用测量仪”(地图)。“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纳,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没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颗星,万颗星,北天星星数它明,有它给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灯”(北极星)。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些谜语。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然后开始讲新课,效果不错。讲课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地理谜语,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船出长江口——上海;“空中码头”——连云港;“用圆规画圆”——太原;“大言不惭”——海口;“银河渡口”——天津等等。

五、歌诀、谚语、顺口溜引趣。

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高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我国海运条件优越,沿海多优良港湾,需要记的开放海港城市有十四个,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借助歌诀记忆较好:“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

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

六、时事引趣。

世界上不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使它成为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迫切性。比如:中东海湾战争就是学习“西亚和北非”这一区域地理极好的引子。而在学习“我国的降水变化”时,可联系当前我国的水、旱灾害进行导入。

总之,教无定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多样,老师要尽可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堂难忘的野外实习课、生动的电教课,甚至任课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讲课的幽默风趣等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问题导学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1.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存在讲解差异。

在高中地理中,由于课时需要,往往被划分为几个必修模块和其他的选修模块,尽管这些模块之间各具特色,但很多老师迫于教学进度和高考复习等影响,将上课的很大比重都放在了必修模块上,选修模块的知识只是简单地概述一下,甚至让学生自己课下预习和了解,导致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仅仅在考试卷上出现过的内容,很多的延伸内容都被忽视和遗忘,让学生没有真正的掌握高中地理这门学科,仅仅只是培养了很多的考试机器。

2.预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多时候,尽管一部分老师在上课前会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并要求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实际上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将整个课堂掌握在自己手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前进,无视了学生的预习成果,也没有及时的解决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和见解,这样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反感情绪,导致了学生不再认真预习,使得上课听不下而厌学地理。很多老师无视了学生的真正上课需求,机械化的教学,尽管素质教育一再被要求贯彻落实到各个学校,但很多时候学生还是没能真正地落实到主体地位。

二、解决地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1.准确落实上课目标,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发展。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不单单要指导学生掌握地理中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技巧,同时也要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个人发展相互结合,重视学生的自主推导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让他们真正(上接第158页)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精神。通过激发和鼓励学生利用测试过关和游戏过关,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都快乐掌握必要知识。

2.优困互动。

新课改理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互动的重要指导思想。要牢牢把握新课改精神,树立大课程观,树立学习化课程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树立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树立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的知识观,将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优化,形成小组学生优困合作学习互动策略。利用学校开展学生合作小组的资源优势,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习惯、数学技能,加强学生的教育引导,将教师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以优秀学生帮助学困生,建立优困一帮一,并签订协议,落实责任,落实考核,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建立学困生个体档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学困生大致分为智力型学困生、情绪型学困生、基础型学困生、混合型学困生,统计数据表明:其中智力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5.6%;情绪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66.6%;基础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16.7%;混合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11.1%。加强对学困生过程跟踪调查、反馈信息、增添措施,将每一次的验收成绩记录、分析,及时调整方向,以对学困生的心理疏导作为重点。

3.家长激励。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召开班级家长会,向家长们阐述目的和作用,与家长签订开展期间的教育协议,为活动的有序开展取得了良好的舆论支持。家长对子女在定期取得的进步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激励,调动学困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家访和家长会,家长们对课题的开展较为满意,对子女的表现特别是心理上的变化感触较大;教师对学生参与情况普遍较好,取得初步的成效。

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探究论文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传统教育方式逐渐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情景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在知网上以“情景教学”为主题进行搜索,从-,共找到9,694条结果,而从-20,搜索结果就达到了5216条,这说明情景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高中地理采用情景教学具有优势。高中地理知识面广,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情景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平台,将高中地理逻辑性强,内容多的特点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接受,并达到喜欢实用性十足的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模式。开展高中地理情景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层次的学生,情景教学应该有所区别,量身定制具体可行的情景开展有效教学,这样既有利于地理素养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也能激发起地理素养欠缺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地理情景教学的优势,使学生达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情景教学存在局限性。情景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内容,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时,要将情景教学与其他的教学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运用情景教学,如果千篇一律,不考虑实际情况,这样很容易导致课堂的重难点不分,情景教学就会应付了事,形式化严重。开展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情景教学的开展过程要做好学生的有效评价,及时的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断的做出调整,使得参与讨论的学生得到鼓励与提高,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真正的由被动学转变成主动学。

作者:高峰熙单位:山东省莒县文心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赖汉林.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10):65.

[2]白兴华.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4]陈兵.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景设置[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1):83.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探析论文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涵盖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内容广泛,体系庞大,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多挑战。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要在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上不断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要通过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培养高中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文从提升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整体素质和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两方面来探析,希望能对提高教师地理课程教学水平起到一定效果。

引言。

现如今,许多高中学生都觉得地理课难学,一上地理课就感到头疼,甚至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听不问,严重影响了高中阶段学科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科学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地理知识层面上积极丰富自己,不断积累经验,科学地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掌握学生的理解力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快乐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从而既可实现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教师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他们的身边,这些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对提升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高中学生地理课学习兴趣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1、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和鼓励学生。要想让高中学生认真学习地理知识,就要让他们懂得学好地理课对以后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从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钻研地理知识,提升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找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疑惑,按照课堂教程有序地提出,由地理教师进行详解。针对学生的求知难点,地理教师要先易后难,分批解惑答疑。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集体讨论分析,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角,由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完成当堂教学任务。

2、丰富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地理教师要通过提升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模式,科学地融入地理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地学习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进步。要不断地鼓励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要大胆地采用提问法、启发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多元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模式,把这些教学模式、方法灵活巧妙地运用到现实中进行分析,在实践中提炼出适合学生的最佳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思维兴趣,让学生在提问中感受到地理课的学习快乐。

3、合理利用时间。地理教师要运用好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到更多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地理教师在研讨教学内容时,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互动。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地理教师要予以耐心的解答。课堂上,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勤提问、广思考、多交流,让学生科学地利用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根本上减轻地理学科的学习压力。

多媒体设备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它不但可以保存下来所学习的内容,方便学生交流,还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设备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的形式各不相同,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多媒体工具,切实发挥多媒体工具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课前导入是一个关键的教学步骤,好的导入,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地理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手段,全面介入课前导入,将有效提升地理课的教学品位。比如,在地理课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用视频故事的方式,将要学习的课程引入进来。这种导入方法,必然激起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掌握了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师授课过程中,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还可以把关于地理的一些抽象的原理、技能、概念以及地理的分布、景观和发展经过等一些现实中很难理解的问题,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变得简单直观化,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加条理清晰。这不但有利于高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使得教师更加顺畅地实施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多媒体授课,对高中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

地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交流互动,课堂教与学才会和谐有序。同时,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地理教师要多角度从社会层面寻找教学资源,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实践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地理教学不仅仅在三尺讲台,大自然也是最好的教学场所。作为地理教师,要放开思路,开阔眼界,结合课本多策划户外主题活动,将课堂教学和自然体验融为一体,带学生到野外或感兴趣的地方实地研究考察。通过这种室外情景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扎实,提高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真正达到了地理教学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实施地理教学新课改的必由之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的深入改革,而且有利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深入研究和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促进自身实力水平的提升,使地理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的效果,让高中地理教学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晓丽.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xx,09:40.

[2]许君.浅析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xx,36:188.

[3]王文珍.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xx,26:119.

高中生地理的教学论文

1.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保护学生的回答不会受到批评和嘲笑,告诉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这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真实表述观点的安全教学环境。根据师生之间的自由甲流,老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老师教学中应该面带微笑,以优雅的姿态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老师和蔼可亲的姿态可以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学习情绪。同时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是人的一种潜能,必须神让他挖掘其潜能,让好奇心变成超强的学习动力。学习中的好奇心可以引发一连串的思维活动,这一情况若得到老师的鼓励和正确引导,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持久,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2.给予合理的辅导。

那些学习地理知识能力不佳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应认真分析其学习障碍,与其他学科的学习障碍区别对待。可以把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划分为两类,一种学生智力水平高,数理化成绩非常优秀,但地理学习效果不佳,另一种是其他各科学习能力平常,地理学习能力也较低。基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相对应的措施。一是要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教会学生观察、记忆地理图表、规律等重点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掌握必要的理论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偏科的学生进步很快,学习一般的学习也有明显的进步,总体来看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3.制定合理的学习策略。

学生地理课上学习效率不高,学习过程困难重重,在一定程度上是因没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引起的。学生可以根据黎世法总结的八个阶段论,来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他的八个阶段论贯穿整个地理学习过程,日常学习、阶段复习、巩固旧知学习新知等与之有着紧密的联系。以此种方法让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例如:学生会在地理课前阅读将要讲述的内容,复习已经学习的知识点。对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和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开学之初老师要针对性的做好导言课,让学生更加清楚为什么学习地理;平常授课时注意与其它相关联学科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培养良好性格。

拥有良好的性格也是消除学习地理学科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老师可以采用疏导、合理引导、疏导等不同方式,改变学习地理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策略。例如:有些学生活泼好动、放纵自我,可以给予相应的疏导措施,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情趣入手,不断规范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那些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因其学习过程中不善于与老师、同学交流,致使无法获取更多的地理学习知识。老师可以给予正确的引导,课堂讨论中多给这类学生一些发言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对那些破罐破摔、态度消极的学生进行教导,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认真学习地理知识,探索地理规律,把所学的地理知识与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探索,探寻合理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整体效果。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入手,分析高中生地理教学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介绍了改善高中生地理教学中心理问题的对策。

高中生地理的教学论文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资料有目的的将学生引入到自我精心设计的环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到达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提出一个巧妙的地理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关注,也可带给一个解题思路参考资料,将学生引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我正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困惑、惊奇的心理,从而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积极思考。如,在学习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为何交通灯要以红色灯表示禁止、停止,而用绿色灯表示安全通行,以黄色灯表示有危险呢?进而透过学习大气对不一样光谱的散射与折射,从而逐渐解答问题,学习知识。

二、巧用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领土广阔,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众多,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超多的名句,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将课本上的地理知识与名诗、名词相结合,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气候时,用不一样的诗句来描述不一样的季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讲述气候的垂直分异规律时,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讲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

三、巧用民谣谚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谣谚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如果在地理教学中能恰当的运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相关系列知识的理解掌握。如在讲述我国内陆地区气候温差大时,可借用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染力。在讲述生态平衡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时,可借用谚语一山不容二虎,不仅仅言简意赅,且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在讲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时,可引用抢季节、不违农时等谚语。在讲述草原地区的地理特征时,可利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方马儿跑,让学生理解到草原的壮丽与辽阔。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可穿插一些搞笑的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地球在宇宙中一课时,学生常常对宇宙的概念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透过一些趣味故事。

五、利用爱国情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地理教学应透过更加宽泛的概念向说学生说明我国领土、领海管辖区域,地理教学要承担起让学生熟知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专属经济区、毗连区、专属探矿区大陆架等,从而使学生更加爱国,自觉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论文

对于学校实验而言,就近原则是十分重要的,从实验需要的器材到实验的整体设计、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的具体操作等,都需要遵守就近原则,让学生能够进行就近取材,方便进行实验具体操作,深入理解实验的原理,同时也让实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热力环流”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开展相关实验观察:实验开展条件为橱房的门处于虚掩状态,炉上水煮沸的时候,学生需站在橱房与客厅之间,且手举一支已燃的蜡烛,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观察,一种情况为把点燃的蜡烛举过头顶,另一种情况为把蜡烛放低,使其贴近地面,对烛火飘向进行观察。该实验不会受到家庭条件限制,只需注意防火安全,学生可轻松完成该实验[1]。

1.2安全原则。

在对地理实验进行设计时,需要将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不管是实验的使用器材还是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学生的安全都不能忽视,因此,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研究之前,教师需要对实验使用的器材进行把关,并提前尝试一次实验,以确保学生的安全。以“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为例,在该实验中,一般采用的实验方法为重铬酸铵引燃,这样的实验方法从实验出现的现象角度来看,具有十分逼真的效果,然而该实验却有着危险性,其中采用的重铬酸铵也属于十分危险的药品,因此,可以将重铬酸铵换成番茄酱或者面粉,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1.3趣味原则。

添加地理实验教学,最根本的原因是可以通过其中的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以“月相变化”为例,教师可在教学开展前准备一个半黑半白的篮球表示月球,黑半球为月球背对太阳一面,白半球为月球面朝着太阳一面。对学生座位进行适当的改变,让学生们手挽着手,背对背的围成一个圆模拟地球,教师托住上色的篮球绕着学生围成的圆进行运动,同时选一位学生在一边当“太阳”,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到新月、上弦月、满月以及下弦月四个不同位置时,月相出现的不同变化,并且可以容易的辨别出上弦月亮面和下弦月亮面之间的差别。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探析论文

摘要:为了让高中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扎实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其自身修养,高中地理教学不断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在不断的改革实践中,他们提出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探究者去学习。改变其传统教学,采用创新教学,让学生作为主体去主动学习。就高中地理教学探究性分析展开讨论,主要涉及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将探究性学习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两个方面。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应用。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不仅来自高考,还来自于课程本身。枯燥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开始让这些新世纪已开始成熟的青少年疲惫不堪,难度大的地理课程更是让这些学生叫苦连连。在新课标的推行下,国家倡导教师采用探究性的方式教导学生,让学生居于主体地位,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增加地理知识的储备。下面主要讲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的应用。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传统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加上高中地理本身的难度性,时常让学生感到厌烦。而探究性学习本身的特点却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创设了探究性学习后,可以明显了解到学生的变化。例如,学生会因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疑惑,而主动地学习知识,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到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下面对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具体展开论述。

1.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教学,极易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主动地、自愿地独立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探究性学习也更能促进高中生学习的持久性。其教学效果远好于传统教学。这就是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的魅力。

2.探究性学习的动手性、实践性。

高中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的侧重点主要是书本知识的获得,这对于那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但探究性学习突破了这一瓶颈。探究性学习主要锻炼学生去获得某些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新的思维,动态呈现地图。

3.探究性学习的生疑性、问题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建设性、挑战性,同时还能吸引到学生时,高中生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主动学习。这就是探究性学习的生疑性、问题性。

4.探究性学习的体验性、过程性。

高中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其传统教育不能体会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对于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来说,又是可以起极大的推动作用的。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增长知识。

上面已经了解到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我们就应该探究性学习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上去。为了更好地发挥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中产生的作用,下面主要针对将探究性学习运用到高中地理的方法展开论述。

1.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在探究性学习中,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掌握高中生的心理情况下,善于提出与教学相关的问题,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环境,增加学习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学到地理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关,否则,只能是浪费高中生宝贵的时间来做争论。另外,所提问题难度必须合理。太简单不易激发学生兴趣,太难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所以,问题的难度设置很重要。

2.支持和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的想象对于地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想象不仅证明学生在自主地学习,还能对学生地理的学习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接受到问题后,进行想象,动手实践,查阅资料,了解规律,在不断探索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经由学生自由想象所获得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停留更久。例如,在学习地球一章的时候,可以将地球仪交给学生自己,另其自己动手研究,让学生自己想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问题,以及自转和公转分别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这些学生自己想象的结果无论是正确与否,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3.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

在课堂上开展课堂讨论,不仅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调动每一个参与讨论的学生的积极性,发现学生内心的想法,发现错误思想时及时纠正,发现有创造性的想法加以表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强烈建议让学生们学会合作的,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作也是我国新课改的要求。而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很好的合作方式。学生们在开展课堂讨论时,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学习交流,让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有了解学习好的学生的想法的机会,让他们有了一次次的提升空间。这种让学生从多处利用学习资源的方式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开展课堂讨论,容易拉近同学们之间的距离。

三、结束语。

地理的学习对高中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学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高中生一生的命运。而探究性学习对于高中生地理的学习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认识事物的角度和深度有所改变。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对于高中地理是有积极影响的。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探析论文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新课改的实际情况,对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的有效性教学要求教师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融入多学科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运用多学科的思维进行创新性学习,相信一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真正让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现实,影音播放、动画模拟等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活动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在教学中可借助地理模型、地球仪、地理挂图等直观教具,尤其可借助投影、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时,可以播放《追踪变化的气候》、电影《后天》、视屏片段,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现代时期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几个方面,配以图片和视屏的展示,在这种情况下导入课程,能激发学生的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怀,进而再教学生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相信这样的课程会让学生终身难忘。

二、改变历史认识,重塑学习信心。

在学习评价方式上,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评价模式,注重科学性与有效性。要改变过去只让学生关心地理成绩而不注重地理学习过程的看法,要融入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进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可采取全程性评价的等级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震逃生知识、旅游安全知识、环境保护等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使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感与行为与教学相融通,注重对学生的激励,特别是对后进学生,综合对学生地理学习活动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形成等方面进行评价,重塑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三、设置教学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课程目标又分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两种。教师通过教学目标设计、学生生情分析要让学生明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将会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教案中要花功夫,整个学习的流程、活动的设计、数据的应用、信息的播放、问题的设置等都要经过思考,明确编写的目的性。在讲授下节课前,可先将学习目标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的预习中先了解,在课堂讲授后可以检查学习目标,这样的导向性学习和总结性小结可让学生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学案中给出的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可设置悬念、布置问题、捕捉生活常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注重延伸教学,培育创新精神。

创新教学、创新学习也是新课程对地理教学的内在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知识,并不断提高,同时也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另外,在教学中,要注重延伸性教学,尽可能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道理让学生明白,尽量收集一些时事热点和生活中的地理小窍门,收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进行突破性教学;同时也要强化教师对知识内容进行再次探索,达到“点、线、面、体”的统一,以便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讲授“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相对比较枯燥的课程时,如果照本宣科就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师要结合生情,发散思维,综合概括,并合理利用一多媒体信息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面,通过数据分析和图表演示让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五、开展第二课堂,强化社会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可成立课外活动小组,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把学生带出校园到临近的工厂参观,注重开展第二课堂,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讲授《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时,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入手,事先按不同任务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观测一天内沙子和水在早、中、晚三个时段的气温,通过仔细观察沙子和水的温差变化,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为教学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设下铺垫,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六、结束语。

当前,不少学生抱怨高中地理难学、不容易学会,细究原因,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手段落后,教师不注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理念陈旧,教学方法无趣,造成了学生内心深处排斥地理,掌握地理教学知识费时费劲;另一部分是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差异性,认为学地理难学,也认为学地理没用,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新课标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师要适应新的要求,需要重新定位,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和教学技能,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研究新形势下的多样化学习思维和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周立叶.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学研究,2012,(9).

[2]翟成蕾.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j].教育科学,,(3).

高中地理小论文水高中地理小论文

新课程改革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对地理课程的教育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以及工作中,所以学好地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相比于其他版本的地理教材具有浓重的地域气息,也正是这一点对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鲁教版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做出了一些分析,希望能够对地理教学中所存在一些困惑做出指引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鲁教版;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对于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社会的实践与生活,对人地关系的发展和协调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教材上的很多内容都是贴近真实生活的,还有一些实际的事例,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由于地理所涉及概念性的问题较多,仅仅通过阅读很难进行深入的理解,了解到的只能是浅显的知识,如果遇到相似的问题也很难去正确的判断。鲁教版的地理教材很重视实践的内容,相比于其他教材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去了解地理。

一、鲁教版地理教学资源的含义。

对于鲁教版地理教学资源的研究能够从了解教材的内容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高中地理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也很容易接受这种直观、形象的信息展示。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从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来看能够分为文字资源、语音资源、视频资源。文字资源就是文字表达的教材内容,就是地理书,这是学生在学习中应用最广泛、方便实用的教材资源;语音资源包括录音、广播等通过声音能了解到的内容。还包括视频教学资源,比如,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的地理课程教学课件,课件当中含有图片和视频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思维意识,还包括视频教学资源,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

二、对地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运用。

针对鲁教版地理教材特征来讲,教学方法的探索应随着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来变化和革新。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主要还是从教材当中获得,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正确阅读教材的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提升学习效率。

(一)运用地理模型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针对学习和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运用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进行类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识点。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例如,运用地球仪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公转以及经线和纬线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通过对地球仪模型的观察,在大脑中形成三维立体化的图像,继而帮助学生更容易的去理解相关知识。同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让学生随着地球仪的转动学生也在进行思考,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好的衔接和融合,为接下来知识的讲授做好导入。当向学生讲解地形图相关知识的时候,还可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各个国家的不同颜色,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构造等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地理学习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

进行辅助教学。近些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革新与发展,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结合地理教材内容精心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原本抽象、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和概念变成直观生动的文字图片、图表、动画或视频的形式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更加容易的去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对多媒体课件合理设计和实际运用,与其他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相比鲁教版对于地理知识的说明更加详细和深入,和实际联系的更加密切,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所以这就需要采用更加有效的地理教学手段和更加优化的地理教学资源来突破这一瓶颈。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地理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切实的解决这一问题。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课前转备好的图片、视频等优化的地理教学资源,有效加强地理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三)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图表进行地理教学。

在目前所使用鲁教版地理教材中图表的设置和布局非常合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实践教学中应对图表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运用。图表对于学生学习地理来说作用是非常大的,图表能够将知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地理知识。对于鲁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来说,图表的作用被很好的体现出来,图表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的结合为学生所展示的内容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在为学生解答时能够围绕教材中的图表进行,学生会根据这种形象的概念展示找到用图的方法,学生会用图,就表明学生的地理学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结语。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育者来说是教育改革之后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高中地理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引导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兴趣,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创新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7.

[2]李羽然.浅析高中地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当代教育201411.

高中地理论文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教材中所隐含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样就使得高中生只是单纯地学习地理知识,无法通过此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强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地理老师应该对教学进行重新认识,深入挖掘教材中潜藏的心理健康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地理教学相结合,以此来实现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中地理老师想要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首先老师就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老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老师的思想观念对其教学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老师具备了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之后,老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会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反之,老师则会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因此,老师要从自身入手,树立心理健康理念。其次,老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行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具有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之后,就能够积极地配合老师,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对其中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挖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成绩,同时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比如说,当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地球上的水》这一课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知识讲解,一方面是讲解地理知识,对地球上的水资源组成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地表水、地下水的区别,之后老师可以通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一思想的引入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水的重要性,然后渗透节约用水的观念,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师想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地理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以教材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若是老师脱离教材,引用课外资料来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就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老师必须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懂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学生地理知识,附带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老师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心理教育知识。

比如说,当老师想要为学生讲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这一课内容的时候,老师首先要从地理知识入手,为学生讲解在旅游开发中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如何保护环境,当老师讲解完地理知识,老师就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为学生讲解一下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旅游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等,然后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旅游过程中对环境进行保护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以后旅游过程中就会自觉地不乱扔垃圾,不在景观建筑上乱写乱画,进行文明旅游。

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因为地理知识较为抽象,所以老师在进行知识讲解过程中会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够促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习得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外实践是比较常见的,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理性的认识来影响学生感性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心理也能够健康发展。结合课外实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以教材中的活动探究课题为基础,老师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在探究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是老师将学生带入到自然环境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切身的感受来了解自然,清楚自然和人类社会和谐相处的意义,以及如何和谐相处。同时通过野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比如说,当老师想要为学生讲解《环境污染与防治》这一课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城市垃圾清理情况进行调查。当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之后,学生就能够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乱扔垃圾,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对环境进行保护。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垃圾清理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知晓任何一件工作都有其难处,想要做好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以此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探究论文

目前,新课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往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机械的课堂,已经不能适应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更多的一线高中地理老师逐渐意识到情景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部分教师开始付诸实践,但是有些创设的教学情境并不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使得情景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很多教师在没有弄明白什么是情景教学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地在教学中流于形式地表演,教学还是“换汤不换药”,从而失去了情景教学的意义,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总结起来,目前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情景创设策略过于单一。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高中地理教学更加趋于多样化,但是如果将多媒体素材,图片、视频等进行简单的重复,那么情景创设就会千篇一律,甚至无论学习任何内容都习惯性地使用多媒体,忽略教学内容,那么创设的教学情景就会降低学生的体验,降低课堂效率,偏离重点难点,回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老路子上来。因此,教学中,创设的情景要因课堂内知识的不同而做出有效的调整,进行“因材施教”,多样化情景化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每节课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2情景创设重视形式轻视内容。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景创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在实际的应用中,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新颖,情景创设往往被作为“时髦”的方式方法引入地理教学中,所以,情景创设极尽花样,无论课堂导入还是知识内容的教授都凸显情景的新颖,但往往却容易偏离教学的主体,教学中情景创设的活动,成为了一种形式化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重点难点,淡化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华而不实。所以情景创设要适度,能体现教学的目标,使得情景的作用更加实用,更有价值。

2.3情景教学的开展缺乏经验。

情景教学目前还主要存在于理论阶段,教师在开展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更多靠不断的自我摸索前进,所以情景教学经验的缺乏使得情景教学的开展面临挑战,一方面,我们的一线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思想转变困难,教学中缺乏对情景教学的热情,或者在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时照猫画虎,对情景教学理解不够深入,出现课堂导入采用情景创设导入,但是在教授实际知识内容时,却按照传统教学思路来,换汤不换药。另一方面,教师忽略学生的感受,还是以“我”为主,不重视学生的情绪的变化,忽视课堂情景气氛的渲染,再加上教师语言表达的不准确,使学生缺乏真切的感受,这些情景教学经验的缺失,使得教师在开展情景教学时只得流于形式,而不能深入引导学生学习。2.4情景教学在课后练习阶段的欠缺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比较注重情景教学在导入阶段和合作探究阶段的应用,而更多的会忽略了在课后练习阶段的作用,上课前情景氛围的语言或者图片视频的渲染,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气氛,而完成课上教学目标以后,学生课下的巩固与练习没有改变,还是以往的传统模式,这样便会减弱课上情景教学的效果,因为课后练习是学生在课上所学内容的消化和提高的阶段,通过情景式引导型题目的训练,更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皮亚杰的知识结构理论表明,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和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知识的。我国传统地理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点的掌握,而忽略了知识跟实际生活的联系,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冷锋过境的时候,可利用冬春季节冷锋过境时,给人带来的不同直接感受,让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有同学会说天冷了,家长会叮嘱多穿衣服,说明气温降了,有的会说下雪或者下雨了,有的还会说会有大风,往往是西北风,甚至有的学生还能够比较起来过境前、过境时和之后的天气状况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直接观察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有利于学生回忆起很多日常身边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3.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

现代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地理情景越来越受到一线地理教师的追捧,相比语言文字的描述,图片、音视频的客观展示更加直接,有效的凸显教学情景,学生感受也更加强烈,既避免了文字语言描述的不准确,也能解决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将一个个地理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尽可能多地调动了学生各种感知器官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探究的热情。

3.3引入地理实验创设情景。

地理实验跟物理化学实验一样,通过实验既能验证巩固所学知识,也能调动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地理实验包括课上的模拟实验也包括野外考察等活动方式,通过实验,学生学会在“做中学”,不再像以前一样死记硬背地理知识,而是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例如: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过程:夏季,取两个烧杯,一杯放水(代表海洋),一杯放等量的细砂(代表陆地),在两个烧杯中均插入一支温度计。把两个烧杯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定时间后,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再把两个烧杯移入室内,过一定时间后,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3.4利用地理游戏创设情景目前,将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已经是一种趋势,尤其是近年来rpg(roleplaygame)网络游戏的流行,能够结合游戏和地理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在网络游戏中学习知识,既能寓教于乐,也能使学生乐于学习,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网络游戏开展角色扮演会受到条件限制,而采取真人角色扮演,采用课堂辩论等方式创设情景则更加有效方便。例如: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必修三就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开展一场角色扮演的辩论会,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了解我国天然气目前开发状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角色:输出地当地居民、输入地当地居民,政府官员、油气开发商、环保组织官员等角色,从自己承担角色的利益考虑,讨论就是否应该进行天然气的'跨区域调配,阐明自己代表一方观点的理由。

高中地理小论文水高中地理小论文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过程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体现了教学情境的和谐性,教学设计的创造性、教学过程的直观性等特点。它让学生从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获取足够的信息,以声、文、图、画相结合的形式,能声情并茂、形象直观地处理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1: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路。

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教学过程互为因果关系,可以促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

地理学习兴趣的状态,则是地理教学成功的可靠标志。

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只决定于学习的成功。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兴趣的培养是教育家作为对教学艺术的高层次追求而被倡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有效助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直接、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现在知识更新换代非常迅速,学生不可能只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工作、生活一辈子,因此学校必须做到“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丰富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地理学习兴趣培养与成功的教学过程,互为因果关系,可以促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

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养成则是地理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状态,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

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用真挚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心灵触碰的过程。

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促进产生共鸣效应,是教学过程中的催化剂。

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

这进一步验证了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绝不是单纯的靠一次次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融合的情感而实现的。

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培养真挚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学贵有疑”,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

“问题情境”是指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习愿望的情境。

“问题情境”由问题背景、问题系列、体系共同构成。

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明确学生认识活动的目标,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向前发展。

第一,重视绪论课。

绪论课是地理学科的第一节课,对地理课程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地理课程中最重要的一课。

绪论课为学生的学习既创设出问题情境,又为良好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用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创设涵盖每一课题的问题情境,善于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处处有地理知识,不断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

第三,要注重提出“用方法”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对地理学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意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学习。

第四,把创设问题情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做既为教学提供更加切实的问题情境,而且还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兴趣培养。

第五,注重合作、探究教学。

为学生创设讨论、交流、辩论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辩论中找寻问题的答案。

在准备参与讨论、交流、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已有的知识、搜集资料,发挥创造思维和想象力,这个过程对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合适的教学方法是上好课的保障,上好每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中地理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地理课,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

首先,在讲新课时,要善于借助教具,例如合理使用教学挂图,让学生带着思维去阅读课本上的文字,对照大挂图对比学习,把知识点落实在地图上来记忆,这样很直观,也符合地理事物的真实性。

其次,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

德国教育家第斯得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有着促进情感交流、营造教学氛围的作用。

再次,合理的课堂结构。

教师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可以有效把课外知识和地理知识有机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去进行知识讲解,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教会学生学习技巧,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直观教学,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约翰•洛克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

”所以,要想让学生长时间的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直观、动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会让我们的课堂极变得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

地理教学直观手段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挂图、仪器等教具,使直观教学变得更加的形象、直观、具体,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

特别是多媒体媒体的使用,以其声、光、形、色、吐等多种功能,化抽象为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动态的、连续的过程,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可以够极大的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内部动力。

每位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

“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只有“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2]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17).

[3]如何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学.

[4]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中学文科,2012,(12).

[5]论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中学地理参考,2010,(4).

第2:高中地理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体现了教学情境的和谐性,教学设计的创造性、教学过程的直观性等特点。

它让学生从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获取足够的信息,以声、文、图、画相结合的形式,能声情并茂、形象直观地处理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运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多媒体信息技术溶入到课堂活动中,体现了教学情境的和谐性,教学设计的创造性、教学过程的直观性等鲜明特点。

让学生从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获取足够的信息,充分展现教师课堂的掌控力和表达力。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过程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声、文、图、画相结合的形式,能声情并茂、形象直观地处理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

因此,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利用媒体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才会有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兴趣”的激发,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声、形、图、色等表现形式的形象直观,让学生见其形、闻其声,从而促进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的优势中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实现了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让教学内容更富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真正的掌握知识。

我在讲授《地壳运动》时,先以“的汶川大地震”导入课堂,在课件上展示相关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引申到地壳运动,将“向斜成山,背斜成谷”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水平岩层在巨大的内力作用下变形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快,最终形成“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画面。

动态模拟演示使不易理解的地壳运动的现象变得形象、具体、生动,让学生便于掌握知识。

多媒体教学的合理使用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掌握学习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易于突破地理教学中重、难点,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传统教学模式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由于某些内容过于抽象,教师讲解再三,学生却兴趣不高,甚至产生疲劳感和厌学情绪。

现代教育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优点。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形象、具体、直观的呈现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

有效实现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讲授在《地球的公转》一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我改变以往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利用各种地理素材,制作flash课件。

上课时在大屏幕上,直接展示黄赤交角,再模拟演示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通过多次flash动画的演示,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在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

高中地理论文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根据“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时刻体现地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不仅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来更好地应用和服务于生活。

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向学生阐述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乐于接受地理、学习地理、应用地理。

关键词:地理知识生活现象分析能力生活。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地理教学要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地理知识来进行解释和说明,激发学生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从而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促进了课堂教学。

如讲“日界线”时,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讲一个故事:有个孕妇乘坐海轮由西向东航行,在接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女婴,越过日界线后又生下了一个女婴。

先出世的当然是姐姐,这一天正好是xx年元月1日,而后出世的妹妹是在日界线东侧出世的,日期是xx年12月31日,于是妹妹的年龄就比姐姐大一岁。

在讲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

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列举其他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教学中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的学习内容,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例如,教室里贴的课程表及一个学期变动几次的作息时间表,其实也是很好的教材,从“月相”的讲解,联系校历表中的“星期”,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

例如,当学校更换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在课堂中问学生:“上个学期18点30分上晚自习,天已暗下来了,而现在为什么19点30分上晚自习,天仍大亮”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中国教育过于重视动脑,而比较不重视动手实践,虽然思维活跃了,但是接受的知识都是死的,除非用于实际的运用中。

让学生学习地理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地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阐述一些生活现象,使地理这门学科的实践性有所增强。

因此,应结合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课堂运用实例,在课堂上动手绘制学校的平面图,以培养绘图能力(地图基础知识);肯德基分布调查(商业网点的布局);暑期夏令营的考察方案,包括目的、路线、景点概况、预算等,以培养考察能力(旅游活动);提供相关素材,让学生为不同企业布局,培养地理评价与决策能力等。

三、结合乡土地理资源和经济发展策略,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生活,让学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地理就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例如,冬季北方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和哈尔冰城市中的冰雕,夏季热带海南三亚的度假胜地。

以此为对比,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而使学生明确气候和农业的密切关系,学会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生产。

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农业在地区间、部门间虽然差别很大,但都离不开当地一定的地理环境,而农业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说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是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流,赣州市各区县的“猪-沼-果”工程,既是江南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改善红壤地区的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

通过实施这一工程,赣南的山水变绿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而且赣南还成为我国重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产生了全国甜柚之乡-南康,脐橙之乡-信丰,这一切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把乡土教材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里,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人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总之,让高中地理课堂与生活接轨,使得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成绩。

高中地理论文

杜桥中学何林林。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使地理课堂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浪潮,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效载体。主要涉及民主氛围的营造,课堂情境的创设,生活中地理知识的挖掘和应用,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希望通过此次初浅的探讨,能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课堂形式提供参考,为实现新课程目标服务。

[关键词]:新课程;民主合作;焕发活力;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呢?笔者以为:

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一)师生平等,民主合作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

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不断的激励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那么教师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独特的地理语言,逐步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比如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了临海医药化工招投标的具体材料,分组让同学们作为各乡镇代表来投标,提出自己承办这一项目的优点,并明确自己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客观指出对方的不足。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讨论。当然我事先提供了学生该思考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讨论的范围太多太大,离题太远。这可以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再比如在知识疑难处进行交流,在知识辨析时与人交流,可以更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清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文我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让人类成为被告,其他生物作为原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这些角色展开辩论,这些别开生面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激情得以释放,思维的灵光不断闪现。

三、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我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

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一)生活实例融入地理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城市的高楼,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家乡的小河,农民的菜地,以及阳光雨露等等,如此亲切,如此触手可及,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二)地理问题回归生活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又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中,提前一周让学生去了解临海灵湖湿地的相关情况,同时撰写保护湿地的倡议书,并在上课时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教材中的观点后再修改自己的倡议书,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四、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活力的有力保证。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比如: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你认为今天课堂上有什么收获?你在课堂上哪些方面有了提高?

(2)、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哪一环节感到最满意,哪一环节感到最不满意?为什么?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及原因,回顾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客观地评价这一节课的得失,使学生正确地看待学习。

五、总结。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思想》、苏立康主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

2、《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3、《创新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创新》、湖南省特级教师蓝忠武、2005年;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教育部颁发。

高中地理论文

平遥县第三中学校。

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对许多高中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共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感叹于基础知识记住了,就是考试不会答题或是得不了高分。经过我个人的经验之谈,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2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2.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3.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

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又比如在一幅经纬网的地图上,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地点准确的经纬度。

二、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中文科生而言,由于终将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加强诱导启发,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

3.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总之,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养成的好坏。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同时,可以降低他们对地理恐惧的心理,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高中地理论文

摘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地理思维欠缺。

1引言。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到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2.2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2.3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

3.1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3.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

3.3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养成的好坏。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对高三学生来说,可以降低他们对地理恐惧的心理,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从而更有利于高三整个阶段地理复习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地理论文

地图是地理信息浓缩、直观的表现形式,读图是地理学习一项基本、重要的能力。读图能力的培养,对地理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考试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发挥持久的作用。本文尝试从地图的特征、高中生读图能力现状分析、读图基本能力的训练、良好读图习惯的培养、考试中的读图技巧等多方面阐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学生;读图能力;培养。

《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表图形在二维或者三维介质上的精练描绘,是地理信息浓缩而直观的表达形式。地图,可以将零散的地理信息系统、直观地归纳在一个整体之中,可以清晰地呈现出相关信息的规律性、联系性和总体特征,并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读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地理学习的成败。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分类,地图可以分为:世界地图、国家地图;自然区域图、经济区域图;平面地图、立体地图、数字地图等等。不论是怎样的地图,都有一定的数学法则,经过高度概括,利用一系列的符号系统表现大量的地理信息。因为地图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注意力和观察力;因为地图的概括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判断力、思考力、记忆力。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形象思维培养与抽象思维培养相结合、图文相结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地理地图的制图过程,从而让学生对地图的学习从简单的识记,上升到领会、运用。

一是畏难心理严重。高中地理学习更加深入,涉及到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看到图例繁多、内容较陌生的地图,或者新图、变图时,感觉到需识记的概念、符号太多,就觉得太难,耐不住性子仔细观察、寻找规律、理清头绪,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二是个人性格的影响。男生一般比女生更容易找到信心,建立兴趣,爱好旅游、向往异域风情,日常生活中有过读图经验的学生更加容易对读图产生兴趣。

三是学习能力的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有区别,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差别也直接对读图能力产生影响。有的学生能够迅速在复杂的地图中找到读图方法,有的则只能看懂老师教过的地图,稍加变化就无从下手了。

四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每个地理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人格魅力,在教学中对于相关知识的不同强调,对于地图的利用和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习惯的培养,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读图能力。平时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班级,学生会对读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遇到较复杂的图表时,也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

首先是掌握地图的基本特征,增进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地理书上的图像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其中的地图不同于统一图、景观图等,要让学生理解它严格法则、高度概括、符号表现、承载信息的特征,从而建立起基本的地图概念,通过对不同形式、不同难易程度的地图的阅读,树立起感性认识,从而为基本读图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其次是加强基本名词、典型概念、符号系统的识记和理解。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的基本名词和典型概念,虽然离现实生活很近,但是比较抽象,容易遗忘、混淆,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加强识记和理解。比如气候和天气、高气压和低气压、地方时、北京时间、区时、时区、国际标准时间、震级和烈度等等名词,内陆气候、海洋气候、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基本概念,是读图的基础,需要学生识记、领会。地图中的符号系统往往承载着地理信息,对于这些符号的掌握,是读图的基本要求。比如等高线图形、设色地形图中海拔高度、地形特征、植被分布、人口密度等表现方式。

再次是从易到难,从典型到变化,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根据学习的规律,人对于知识、能力的掌握总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读图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先从简单、直观、典型、涵括内容较少的地图开始,让学生掌握后,再过渡到复杂、非典型、涵括内容较多的地图。老师教学的方法,也从详细讲解、具体指导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最后是运用归纳,建立知识结构体系。从识记、领会到归纳,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可以通过读新图、填图、画图的方式,进行读图能力的巩固;可以通过概念地图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总结,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所有的地理信息囊括在结构体系里,并以此为索引,进行全面复习、加强。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充分掌握并了解学生的读图能力与水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为培养更多人才而不懈努力。

[1]杨春玲.浅谈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9).

[2]刘艳婷.地理教学中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4).

高中地理论文

摘要: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力的高与低。人才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手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如此课堂效果可大有改观。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本文希望从地理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手段。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1.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2.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第二.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首先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其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3.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4.课后及时总结。

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问题导学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何为探究式教学,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采用探究为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一般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带领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或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的独立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地、不依靠旁人地、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地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分析。探究式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要在课堂中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紧密结合课堂所教授的知识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或单独思考解决问题,最终由教师对问题的探究和分析情况进行总结,并得出全面的、客观的探究结果,通过多次这样的锻炼,逐渐实现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在探究式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各自定位。对于教师来说,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定位是引导者、问题提出者、探究路径导向者以及最终的问题总结者,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课堂主导地位,改为引导,通过科学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独立分析潜力,保证通过课堂问题探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定位是主导者,是探究分析的主体,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最终得出问题解答的结论,通过这样一套完善的探究流程,学生可以锻炼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力以及小组协作能力等。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应当遵照科学、可行、有规律的流程进行,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此才能将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在此,通过对当前探究式教学的运用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总结如下:

(一)创设氛围、提出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根据课堂内容,创设一种探究式的氛围,即通过播放影像资料或者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创设探究式的课堂氛围。然后,教师顺势提出一个具有足够的探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在一些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适当启发学生的思路。例如,在讲授《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宇宙星体视频资料,并向学生提问诸如“银河系有多少颗星体”的类似问题,构建出探究式的课堂氛围,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再提出供学生探究的问题“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至此,探究式教学中的供学生探究的问题即提出,接下来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即可。

(二)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在问题提出以后,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这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的关键环节,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供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思考结束之后,邀请学生进行发言,了解学生的思考情况。在发言结束之后,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及教学计划,适当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最终总结出一个完善的答案,并在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对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阐述。这样的探究式问题分析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自主解决分析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协作分析及总结能力,可以说这样的探究方式是最佳的、最合理的。

(三)小组发言、教师总结。

在小组讨论和总结之后,即进入小组发言环节。同样以“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的探究为例,在小组讨论后,教师应当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对“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进行总结。在每个小组总结之后,教师应当对小组代表总结的内容进行适当点评,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思路新颖和观点鲜明的`地方进行适当表扬,使小组讨论的结果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在所有的小组发言结束后,教师应当综合各个小组的套路结果,对“地球在宇宙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一问题的答案进行客观、科学的总结,全面地分析这个问题,让学生从教师的总结之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学习到分析问题的合理方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地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方法是非常值得提倡的。相信通过正确应用探究式教学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一定会得到显著提升。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