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舞龙灯(热门22篇)

时间:2023-11-25 23:55:02 作者:XY字客

优秀的作文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和学习。

舞龙灯作文

工历正月十五日,是中邦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节日的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舞龙灯,合家团圆、其乐融融。

尔的故乡固然是一个名不睹经传的小县城然而一到元宵节这地,新昌乡城,舞龙运动各具特点,大市聚后梁村的“盘龙灯”最背盛名,以其范围巨大、声势壮观替齐县之冠。

昔年元宵节那天,我末于有幸一见其庐山实点纲。

夜幕来临像变魔术似的己们从五湖四海集合去到处三三两两,热烈不凡。

时光到了,刹那锣瘪震天,由“夜明珠”启讲,一条二百多米长的巨龙浮现在人们面前。英武雄浑的.龙头由一个硬朗的大汉高高举伏,龙嘴一弛一折,龙眼一闪一闪,龙身由当时筹备恶的、花色各异的灯板拼成,透光的棉纸罩上皆画有山水、花鸟、仕父,题写着吉庆词句。跟着锣声饱点的节奏变更,长龙还会舞没“火龙圈”、“剪刀箍”、“臭烟虫”等诸多变化,博得了等待未久的观众的阵阵欢呼。“火龙”所到之处,店展商野鞭炮全抬,人我把手中的烟花射向“夜亮珠”取龙头以讨彩头。越是这样,舞龙者越愉快。由于官谚云:“龙头越弹越吉祥,龙灯盘得越长越讨喜”。

夜深了,我们流连忘返地分开了大市聚。明年的元宵节,我必定还来!

舞龙灯作文

元宵节吃元宵、放鞭炮、看晚会……但我认为最有趣的莫过于看龙灯。

元宵节那天,我随着爸爸妈妈来到外婆家,外公他们刚好要开始舞龙灯,还是我小舅舅组织的呢!长这么大,我还没见过现实中的舞龙灯今天有幸遇到,我二话不说就跟着外公和舅舅一起去。

期盼了很久,龙灯终于开始舞动起来了,这里人群涌动,好热闹哦!看,那红通通的龙珠不停地转动着,龙身紧随着它,好象要吞掉整颗龙珠,龙头不停地左右摇摆,带动着整个龙身舞着。啊!最精彩的镜头,两龙抢珠出现了!瞧,两条龙夹逼着那颗最亮最耀眼的龙珠。龙珠晃动着似乎想要躲闪,但又不知该往哪儿躲。就这样,两龙为着那颗龙珠不停地扭动身躯,跑来跑去,最有劲的还数龙尾,由于龙身的带动,龙尾不由自主地摆来摆去。有时候,由于龙头的带动力度过大,龙尾会像一阵旋风“呼”的一下从这边摆到了那边,真是好看极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那么短暂,元宵节的晚上就这样在看龙灯中度过了,但我会永远记住这快乐的一晚。

舞龙灯作文

今天,是新安江艺术节的舞龙大会。我们随着观舞龙灯的人群,来到了观舞龙灯最好的地方——市一医院路口。

龙还没有来,可是市一医院路口早已人山人海。我们找了个位子,耐心地等待。

十点左右,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锣鼓声和喧闹声。旁边的人兴奋地喊:“龙来喽,龙来喽!”人群顿时人声鼎沸。我们听到喊叫声,连忙踮起脚,昂首东望。

只见远处出现了一个亮晶晶的小黄点,接着黄点越来越大,越来越亮,人群也越来越多。过了几分钟,一条完整无损的龙来到了市一医院路口。金黄色的.龙鳞,土黄色的龙身,一个大龙头,上面有一双闪闪发光的大眼睛,嘴巴张的老大老大,锋利的牙齿被露了出来,鲜红的龙角像梅花鹿的角似的,看上去威风极了。随着锣鼓声“咚咚锵、锵锵锵、咚咚咚”,那条龙舞动了起来,时而在空中飞舞,时而绕着地面盘旋,时而把龙身贴在地面的积水里,好像在洗刷着自己的身子。舞龙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前忽后,好像在神气地说:我真不愧为“中华第一龙”呀!锣声渐渐变輕,龙渐渐停了下来,慢慢地缠绕了起来,人群中立刻响起了阵阵掌声。

“中华第一龙”走了,新安江街道的两条龙登场了,它们也随着龙珠舞动了起来,在玩双龙戏珠呢!紧接着,威风的龙将军——枚登龙来了,如清水般的龙小姐——水龙来了……,绿色的,红色的,蓝色的,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其中,让我最喜欢的还是水龙了。那条水龙时而在水里游动,时而在空中飞腾,时而变成龙舟,在水面上划行,惟妙惟肖,看舞龙灯的人赞叹不已!

突然,人声轻了许多,原来是舞龙大会结束了。虽然锣声停了,龙走了,但龙的身影不会在我的脑海里消失,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我希望我们的家乡也像龙一样腾飞!

文档为doc格式。

舞龙灯作文

谁敢与狮子子共舞?我敢!不信有照片为证。五岁的我坐在威猛的狮子子身上,狮子子张着血盆大口,还有四只非常锋利的爪子。你们是不是非常佩服我的胆量呢?不过,我要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其实这是一只假狮子子。

那一年,我随爷爷、奶奶到北京旅游。对小朋友来讲,到北京不去著名的北京动物园那将是遗憾的事。

进了动物园的大门,一只狮子子闯入了我的眼帘,我一见到它就被它的凶猛的气势吓的大叫起来,情不自禁的往爷爷身后躲。妈呀!狮子子从笼子里跑出来了!赶快跑啊!爷爷看见我的样子大笑起来,告诉我别怕,那是一只假狮子子,只不过做的逼真一些。爷爷让我坐上去照张相留个纪念。我心里想,虽然是假的但也是够吓人的,我看还是不坐上去为妙。可我那当兵的爷爷最讨厌胆小的人,他以首长命令士兵的口气命令我必须坐上去,我见命令没有改变的余地,也就只好硬着头皮、闭着眼睛爬了上去。就是在爬的'过程中,我依然是非常紧张,两腿发软、眉头紧皱、直冒冷汗。我真担心他是一只熟睡的狮子子,万一醒来啦可就惨了!等到真正坐在狮子子身上时,什么也没有发生,感觉还真的挺好的。就在我得意洋洋的为征服雄狮子而高兴时,爷爷不失时机的按动了照相机的快门,为我留下了这张让我感到骄傲的照片。

照完像,爷爷告诉我,世界上的任何困难和胆怯都要想办法去战胜,有时只需要咬咬牙就能挺过去。我记住了爷爷的话,每当我胆小时,我就拿出这张珍贵的照片来,鼓励自己战胜自我。

家乡的舞龙灯作文

耍龙灯也叫“舞龙”,每年过年表演的“龙灯舞”是老百姓们最爱看的节目。

耍龙灯是一项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节,我国的城市乃至乡村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

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有许多节,因为以单数吉利,所以每逢春节、便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达二十九节龙。当然二十九节龙是极少数。

据老人们说,在夜晚时还会有一种“火龙”。所谓的火龙,就是全身红彤彤,像着了火的龙。先用竹篾编成一个大小适宜的圆筒,形成笼子,再糊上一层透明、漂亮的龙衣,里面点上蜡烛或油灯,夜间那龙仿佛活了过来,灵活地游走在街道上,穿梭在人群中。舞龙人显然孔武有力,舞了好久也不累,反而动作越发娴熟,引得围观群众连连称赞。火龙仿佛要脱离地面,龙头朝天,飞向天空,显然不甘心居于地面。引得围观的小孩想去摸一摸,大人想去舞一舞,就连八旬老人也凑上前去,想去干点什么。

这种风俗真是有趣而使人难以忘怀啊!

舞龙灯作文

在丰山镇,每到元宵节的时间,都市耍龙灯,街上非常热烈。

夜幕到临的时间,我闻声远处敲响着锣鼓声,突然,有一条条“巨龙”涌现在街上。巨龙的`身材很长,我数了数,一共有32节,哇,龙灯真长啊!它们身材火红火红的,龙的头很大,眼睛也很大,嘴边上长着长长的髯毛。你看,有的龙高低飞翔着,有的龙在扭转,另有的龙在互相环绕纠缠,出色极了。

龙灯一向玩到晚上十二点才竣事,可我一点睡意也没有,还想接着看,我喜好看龙灯,舞龙灯真风趣。

舞龙灯作文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来了。打我记事起,在我的老家———金华兰溪,每逢正月,乡亲们都会举办各种舞龙灯,用来祈福新的一年里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正月初八那天下午5点左右,我在房间里正专心致志地做着作业,突然听到村头那边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三步并着两步迅速跑到窗边,看到大家都往村头方向跑去,猜想着估计是龙灯来了,便再也按耐不住,也跟着大伙儿一起狂奔起来。

突然,一个很大的龙头从拐角处窜了出来,真的是龙灯!我兴奋极了,手舞足蹈的看着浩浩荡荡的龙灯队由远及近,慢慢地向我舞了过来。

近了,近了,伴随着响彻天际的锣鼓声,那条巨龙舞动着它庞大却又灵活的身躯到了我的面前。我仔细地打量着它,斗大的龙头上一对龙角金光灿灿,一双龙眼瞪得铜铃般大,龙身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布编织起来的,龙鳞由很多块红黄相间的布交叉着缝起来,看起来特别精神,特别喜庆。它时而在空中窜来窜去,时而向下俯冲,绕着地面盘旋,一圈一圈的舞着,仿佛真的是一条龙在飞翔,那威风凛凛霸气十足的样子使我着迷,深深的映在我的脑子里。

舞龙灯是我们村正月里最热闹的,每当这个时候,全村人都会聚集在一起开开心心的,我也希望这项习俗能一直这么传下去。

于舞龙灯的作文

元宵节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大街上去看龙灯。今年的龙灯是不是跟往年的一样呢?我走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心里想着。元宵节的大街比往常热闹了很多,街上的人们有的拿着礼花,有的拿着漂亮的小灯笼,还有的拿着气球,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神情。文峰广场的上空飘荡着许多闪亮的“星星”,那是人们放飞的孔明灯,它们寄托着人们的愿望。夜幕下,整个县城被不时燃放的礼花点缀得流光溢彩,处处充满着喜庆、和谐、欢乐的节日气氛。

人武部门前的广场上,围满了等待看龙灯的人们。不一会儿,在喧闹的锣鼓声中,龙灯来了!长长的板凳龙、灵活的布龙轮番上阵。它们有的蜿蜒起舞,威风凛凛;有的悠然自得,仿佛在闲庭信步。其中有一条龙灯前还有演员扮演《西游记》和《八仙过海》中的人物,这些活灵活现的神话人物引来了小孩一阵阵快乐的`尖叫。

祥龙闹常山,歌舞庆太平。元宵节的龙灯舞出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盼,祝愿我们的家乡——柚都石城更加美丽、富饶!

舞龙灯作文

今年是龙年,正月十三,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去奶奶家观看舞龙表演。

夜幕降临,一条巨龙从远处向我们走来,龙头上挂着许多银光闪闪的灯笼,是那么的雄伟;龙的身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彩旗,是那么的光彩夺目;舞龙的叔叔个个都身强体壮,他们身穿黄色对襟衣,灯笼裤,腰扎红色绸带,头裹黄布,高举舞龙杆,兴高采烈地舞动着。在那一刻间,烟花炮竹轰轰作响,打破了宁静的夜晚,成了烟花的海洋,炮竹的世界。

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来迎接龙的到来,这时龙跳起了欢乐的舞曲,频频点头向老人祝福身体健康,向叔叔、阿姨祝福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小朋友快快长大,认真学习,天天向上。

大街上人如潮流,热闹非凡:有的举着香拜龙灯爷爷,有的敲锣打鼓迎接着龙灯,我们一群孩子则是手提灯笼跟着龙灯到处欢呼着:“龙灯爷爷来了,龙灯爷爷来了。”

在密集的鞭炮声和绚烂无比的烟花中,龙灯舞得更欢了,时而翻飞,时而转圈,时而蜻蜓点水,它们舞出各式花样,赢得大家一片赞叹!舞龙灯真好看啊!明年正月我一定还要来看舞龙灯。

舞龙灯作文

正月十七的晚上,我随爸爸妈妈到山下村看龙灯。

我来到舞龙灯的地方,这里早已人满为患,用人山人海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起,天空绽放着绚丽的烟花,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小蝌蚪,还有调皮的笑脸,五颜六色,多姿多彩。咚咚咚,随着一阵紧锣密鼓声,一条张牙舞爪、威风凛凛的'“火龙”舞动起来了。你瞧,它那双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嘴里含着一颗金光闪闪的龙珠。伴随着人们的欢呼声,龙灯一会儿变成“之”字形,一会儿变成“弓”字形,一会儿变成“8“字形,真是好看。

时间过得飞快,正当我看得入了迷,爸爸说已经9点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要是每天都过节,都有龙灯看,那该多好呀!期望2011的春节早点到来,可以看到更精彩的龙灯!

舞龙灯【】

人人都过年,但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过年方式,有的地方赛龙舟,有的地方吃年糕,在我的家乡是用龙来迎接新年的。

在我家乡,最让人期待的不是可以收到多少压岁钱,也不是过年的鞭炮,而是那一年一度的舞龙灯表演。

每在过年的前一天的夜晚,我家乡里的那两条龙就会从村东头和村西头出现,经过每家每户最后来到最热闹的村中心,那里早就已经在日记两边的房子上挂满了灯笼,就像是挂着一颗颗太阳一样,把整个村子照的,比白天还要更亮一些。

这时只听见隆隆的几声,两边的鞭炮响了起来,街道周围的火花四起,两条龙在万点万花之中汇集到了一起,片刻之后,两条龙突然一跃而起,摇着头,摇着尾巴,影城烟火,两条龙好像遨游在霞光云海之中,又像在东海翻起滔滔巨浪。过了片刻后两条龙几乎同时将龙身如旋涡似的卷了起来,如平地而起的龙卷风,又像是海下的漩涡,好不壮观。突然一个叔叔拿着颗龙珠,小跑来到了中央,只听一声锣响,那叔叔手中的龙珠,一会儿在空中盘旋,一会儿又落了下来,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两条龙也跟着那叔叔手中的龙珠,一会儿头往上,一会儿头往下,一会儿往左摆尾,一会儿往右摆尾,一会儿随着龙珠穿过龙身,一会儿又跟着龙珠越过龙身。就这样两条龙在那边抢夺那颗龙珠,可龙珠一直在跑谁都不给吃。突然又听鼓声一响,两条龙一起喷出了火焰一一(龙嘴里的烟花)就这样,舞龙灯结束了。

随着表演的结束,我看见那几个表演的叔叔个个都是满头大汗,可见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他们为了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表演,是有多么的努力和辛苦。我们不可以只把新年的祝福送给自己的亲戚朋友,我们更应该把祝福送给那些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的人们。

作文:舞龙灯

临近元宵,随处可见的小摊上便挂满了五彩缤纷的花灯。看着这栩栩如生的金鱼灯,形象逼真的荷花灯,古朴典雅的宫灯……谁不心动,何况是孩子。一群孩子提着各种造型的花灯,雀跃着、蹦跳着,斑斓的色彩,追逐的欢笑,牵着思绪回到我遥远的童年。

枫树李家是一个有由十四个生产队,千余户人家的大姓村庄。在那远远近近的地方,每逢向陌生人介绍,一句我是枫树李家,足能让你牛气冲天。年节一过,村长就会号召舞龙灯的老把式去山里砍竹子,聚集在大队部里破竹篾,用粗细有致的篾竹扎成龙首、龙身、龙尾,上面糊纸,再画上色彩。这些侍弄田地的粗手大脚扎龙灯竟然如此细腻灵巧:龙虬冲天翘,眼似铜铃照,龙舌鲜如血,龙身似云飘。

正月十二开始,龙灯队就会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去表演。百节龙只有枫树李家能拉得出,玩龙灯的队伍足有一里多长,村里人要的就是这远近独一无二龙的强势和霸气。龙灯队绝不允许有女人参加,我只能远远偷窥。

回到家,我便吵着嚷着要灯笼耍。爸爸挑选了几根韧性强的青竹枝,弯曲成小南瓜的模样,然后糊上红红绿绿的花纸,南瓜的上下各留了一个大口子,分别绑上一块木板,下面的木板上钉了钉子,用来插蜡烛,上面的木板上装了一根长竹棍。为了便于更换蜡烛,爸爸还在南瓜灯旁边开了个小窗子,用红纸做帘子。提着爸爸亲手做的南瓜灯笼,喜得我又是蹦又是跳。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百节龙也好,小灯笼也罢,到了晚上更是壮观,灯火在房前屋后、山间田野游动,张彩声、附和声、嬉笑声把一个个寂寞的山村闹腾得彻夜难眠。外面喧闹声让我也磨拳擦掌,匆匆忙忙吃上几口饭,就提着南瓜灯,穿上新花棉袄,拉着弟弟就出门了。

那时的我一点也不懂羞涩,每到一户人家门口,就大声喊:灯来,门开!弟弟跟着附和:好啊!门吱呀一声打开。龙灯龙灯到你家,好啊!你家生个小娃娃,好啊!……龙须龙须,笑嘻嘻,好啊!生个儿子在朝里,好啊!……得到祝愿的人家笑逐颜开,乐滋滋地捧出一大把红香给我们,回赠祝福。

转悠了几户人家,弟弟就嚷嚷:哇塞,姐,太多了,我拿不下了!看着被香染得满脸红彤彤的弟弟,妈妈眯缝着眼,接过大捧的红香,虔诚地放入竹篮,也把一年的希望憧憬装进了小竹篮。

超出了玩小灯笼年龄的大男孩用稻草扎成草龙。宋代吴自牧《梦粱录》曾记载: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我回家尚未坐定,草龙就舞进了我的家。妈妈激动地喊:老倌,快,快,放爆竹接龙!爸爸赶忙点起了一挂鞭炮。龙头在大厅盘旋,后面的一节跟着一节卷起来,草龙随锣鼓有节奏舞动,几分钟后,龙身依次松开,龙头出门。妈妈早拿出了让我们馋得直流口水的蜜枣,原来龙灯队后面还有两个壮实的大男孩抬着一个大大的竹箩,装满了冰糖、蜜枣,依稀还能看见几包庐山牌香烟。

我和弟弟一路尾随,草龙队从村头舞到村尾。夜渐渐深了,闪烁的花灯渐渐稀了,草龙队的锣鼓也不敲了,舞龙者这才向村外走去,渐渐消失在田野中,紧接着一阵火光冲天,火烧草龙的浓烟如一条灰色的龙,映着火光,昂首奔腾,直冲云霄……。

长大了,我客居在小城里,小城的元宵节远没有“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的繁荣,更没有乡野群龙狂舞、灯火如潮的热闹。纸糊灯笼已嫌繁琐,塑料灯、跑马灯、音乐灯粉墨登场。小城偶尔举办一次灯展,花样繁多,灯楼、灯雕,金光璀璨,颇为壮观,但也远远没有乡下窜出几条龙灯更吸引人气。

今夜又是元宵节,五光十色的.“魔术弹”,发着笑,闪着光,飞上天;五颜六色的“鸳鸯蛋”乐颠颠,地上滚,路中翻,大地上栽满了童话般的故事。在儿子的鼓动下,带着几分怀旧,提着莲花灯笼出门。小城的夜色更胜从前,然而绚烂的霓虹灯下却找不到舞灯人的踪迹,偌大的广场寻不着一盏红灯笼。耳边飘过是舞厅旋转的音乐、网吧放肆的游戏机嘶鸣……更不见郊外草龙窜上街来,撕碎这满街的沉静,我怅然若失。

元宵节游动的是灯,流动的却是人气,是人文情怀。一个人淡出元宵,心尚如此寂寞,一个时代淡出传统文化,更会让心与心之间隔膜、暗淡。但愿根植在我们心中的传统文化能一代代传承,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笼,把我们的心永远照亮。

春节为要舞龙灯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_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早在汉代(公元前205——公元219),就有杂记记载了这样的壮观场面:为了祈雨,人们身穿各色彩衣,舞起各色大龙。渐渐地,舞“龙”成为了人们表达良好祝愿、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形式,尤其是在喜庆的节日里,人们更是手舞长“龙”,宣泄着欢快的情绪。

全国的舞龙有上百种,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发展,表现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舞龙能受到如此的喜爱,与它的群众性、娱乐性是分不开的,民间传说:“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岁耍小龙,青年壮年舞大龙”。

耍龙的时候,少则一两个人,多则上百人舞一条大龙。最为普遍的叫“火龙”,舞火龙的时候,常常伴有数十盏云灯相随,并常常在夜里舞,所以“火龙”又有一个名称叫“龙灯”。

耍龙灯的时候,有几十个大汉举着巨龙在云灯里上下穿行,时而腾起,时而俯冲,变化万千,间或还有鞭炮、焰火,大有腾云驾雾之势!下面簇拥着成百上千狂欢的人们,锣鼓齐鸣,蔚为壮观,好不热闹!

这种气势雄伟的场面,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情绪,振奋和鼓舞了人心,因此,舞“龙”成为了维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乐章,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无往不胜的豪迈气概。

舞龙灯的传说:

相传很古的时候,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有一年,天下突然灾难降临,在很多的城内,洪水泛滥,淹没了不少民房,溺死了许多百姓;在城外呢,却发生了从来没有过的干旱,田地开裂,阳春冒烟,弄得人们。真是活不下去了。有一条居住在一座大山里的青龙,心地非常善良。它看到天地间这样的惨景,很可怜受苦受难的人们。它决定去上界打听个究竟。

一天,狂风呼呼,大雨哗哗,青龙腾云驾雾去到上界。它扬身一变,变做个阎王模样,假装说有事要找玉帝便顺利地。通过南天门。就这样,青龙乔装打扮,巧妙地撞过了一关又一关,在上界仔细打听四处查访,终于弄清了民间发生水灾和旱灾的原因:原来西天王母娘娘邀请玉帝赴宴;王帝很喜欢喝酒,连连喝了许多碗又香又可口的琼浆,喝得酩酊大醉,天旋地转。宴会后,玉帝回宫中办事,照样头昏眼花,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来应该是城内下三分雨,城外降五分雨。玉帝却弄成了城内降五分雨,城外降三分雨。城内降雨五分,雨水太多;城外降雨三分,雨水太少。这样,就弄得城内洪水涛涛,城外天干地裂了。青龙得知这个原因,便偷偷地溜到天宫里,改了雨簿:改成城内降雨三分城外降雨五分,这样,世上又才慢慢地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察觉自己点错了雨簿,本想改正,又生怕众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说话不算数,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雨簿被改动了,不由心中大怒:是谁胆大妄为,竟敢违背我的旨意,随便改动雨簿?于是他便指令天兵天将到处追查,同时又派人下凡问去查访。后来查出是青龙干的事,玉帝就指派他身边的丞相下凡来惩治青龙。

丞相奉玉帝差遣来到凡间,找到了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天上玉帝派来的使者,不敢轻慢,立即摆出山珍海味款待丞相。饭后,皇帝和丞相在花园里下棋。不一会儿,只见丞相低着头,打起鼾来。皇帝不敢惊动他,只好站在一旁伺候。又过了一会儿,丞相脸上豆大的汗珠一颗一颗地往下滴。皇帝有些奇怪:这时节是正月间天气还有些寒凉,怎么丞相坐着竟汗流满面呢?于是叫宫娥拿出扇子来给丞相扇凉。扇了一会儿,丞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醒过来了,丞相感激他说:“谢谢你帮了我的大忙。”

“谢谢我?我帮了你什么大忙?”皇帝感到莫名其妙。

“嗯,你帮助我杀了青龙。”

“什么?我帮助你杀了青龙?”皇帝更是吃了一惊。

“是的。”

丞相这时才给皇帝解开了谜底。原来,丞相虚留了一个形体在花园里坐着,实体却去与青龙交战去了。丞相武艺虽然高强,但青龙也是修炼过的,双方正在斗得非常紧张激烈、胜负难分的时候,皇帝的宫娥扇了阵风。就是这儿阵风袭击着战场,给丞相大大地助了威。顿时,精神大振,力气倍增,厮杀了一阵,青龙抵敌不过,躲闪不开就被丞相斩杀。青龙被丞相斩杀以后,变作一只神鸟,整天在玉帝殿外啼叫,向玉帝喊冤。玉帝天天听着,心中感到非常惭愧,自己写错了雨簿反而杀了青龙,觉得过意不去,便下书到人间要皇帝向老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造福的青龙。于是,每年正月,老百姓就用竹蔑扎成青龙,用纸、绸糊上,照着青龙的模样,用彩笔描画把纸龙绘得活灵活现,十分威武雄壮。到了正月十五(青龙被杀的日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扛着青龙游街串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欢欣鼓舞,以表示老百姓对青龙的感激和怀念。从此,每到正月间,就要耍龙,这个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作文:舞龙灯

我的家乡是六横,六横是一个非常美丽,拥有许多风景线的小镇。正月初一舞龙灯便是这其中能让人驻足痴望的风景线之一了。

正月初一早上“咚咚当当”的一阵敲锣打鼓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穿好衣服来到楼下原来是在舞龙灯。只见金黄的龙头特别精致,整条龙是由无数个“鳞片”组成五彩斑斓的好看极了,我突然发现两条龙的尾巴上都分别写着:一帆风顺和喜迎春节,不一会儿奶奶下来了她问我:“你知道龙有几节吗?”我认真地数了起来:“一、二、三……两条龙共有二十四节。”奶奶点了点头。

这时舞龙的队伍往广场去了,我跟奶奶也来到了广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群都围成了一个圈,两条龙在中间不停地表演着,一会儿是双龙戏珠、一会儿是黄龙卷蓝龙、一会儿又是波浪翻滚。仔细看可以瞧见领头的阿姨头上冒出了许许多多的汗珠,因为所有的动作都是她在带头,龙头又特别重,所以很是吃力。忽然一个身穿黄大褂,手拿大扇子的大头和尚来到了我面前,立刻我就躲到了奶奶身后,因为我怕大头和尚,不一会儿大头和尚就离开了,我就问奶奶:“为什么要有大头和尚呢?大头和尚好恐怖哦!”奶奶回答我说:“因为大头和尚能为我们带来欢乐,如果没有他,那舞龙灯就没意思了。”

龙灯远去了,人群离去了,我跟奶奶也回家了。舞龙灯虽不是六横独有的特色,但它却给我们的春节增添了不少欢乐和色彩。

作文:舞龙灯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咚锵!”咦?这是什么声音呢?原来是农村里又迎来了民间一年一度的舞龙灯。正月初三的夜晚,青田铺村的舞龙队来我们村舞龙灯。

我们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迎接舞龙队的到来。快要轮到我家的时候,爸爸包了一个红包放在正堂上面,走出门口,放起鞭炮,迎接龙灯。

过了一会儿,只见金光闪闪的龙珠滚滚而来,龙珠后面紧随着节节金光闪闪的青龙飞腾而来,龙珠上下左右滚动,青龙盯住龙珠,紧追不舍。青龙也上下左右的翻腾,真是一场十分壮观的青龙戏珠啊!手持龙身和龙尾的每个人,都紧随龙头上下扭动龙身,真是一条栩栩如生的青龙。

农村舞龙灯是为了图个吉利,保佑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牛气冲天。

作文:舞龙灯

说起“迎龙灯”,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是农村的习俗,今年和往年一样,我们村也里迎龙灯。

锣声,鼓声由远而近。“龙灯来了!”我大声叫喊着,并仔细观察着龙灯。龙灯头上上下下由好几盏红通通的灯笼装饰着,金灿灿的“身体”装点的更加气派,豪华,龙身当然是那千千万万盏红通通的灯笼连接而成。一共有好几百米长呢!

龙灯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我家门口,那一刹那,“啪啪……”一阵鞭炮声响了。这声音仿佛正在热烈的迎接龙灯队伍的到来。又是一阵噼里啪啦的炮响声,一朵朵硕大的“菊花”在空中开放。瞧!又一朵艳丽的菊花在枝头开放了!这朵“菊花”呈橘黄色,闪着金光,花瓣细长,开放是还发出“叫声”,似乎要让人们知道――我要开放了!凋谢是时发出沙啦啦的声音,似乎在向人们恭贺新年的祥和。

春节为要舞龙灯

舞龙运动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路,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把“龙”作为吉祥之物,在节庆、贺喜、祝福、驱邪、祭神、庙会等期间,都有舞“龙”的习俗。

起源介绍。

龙乃中国四灵之首,(龙、凤、麒麟、龟乃中国四灵)中国人对之敬而且畏。在我们的心目中,龙是祥瑞的灵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也是狂涛骇浪的破坏者;它的力量,就连最凶猛的野兽也不能匹敌。龙既是水中的主宰,在中国沿海一带,渔民皆立庙祭祀,以求风调雨顺,而龙在沿海一带的神话亦特别多。

似因生似果,夜来满身大舞龙是中国极富民族色彩的民间艺术之一。逢有大节日,大庆典,及出会巡游等,必有舞龙助庆。至于舞龙始自何时,已无可稽考。但上古时代,如遇水旱瘟疫,妖孽凶灾之时,舞龙祈雨的仪式风俗,是可以意想得到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便相信龙是风雨的主宰,有呼风唤雨的无边法力,故此逢旱便逢涝则求它开恩庇佑。

在仪式的巫师术士,模做龙的活动姿态,回旋舞动,以“似因生似果”的法术原理,以求达至祈雨祈晴的效果,这就是舞龙的原始起源。由这种祭会上的仪式的玩艺,而演变成娱乐助庆式的玩艺,则是后事的事。由东京梦华录纪宋时之宵百戏的起戏:“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转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龙、草上密置灯烛万盛,望之蜿蜓,如双龙飞走”,便可知舞龙灯(舞火龙)之风俗,已于中古时代已盛行了。近世,中国南北各省,皆流行舞龙的风俗,新年春节,迎神赛会,皆少不了以金龙银龙助阵,比舞狮更热闹和生色。

“龙”为图腾的强大氏族,由西方(甘、峡)移向东方而入中原,这就是后来的“夏”。伏羲和女娲氏,是中国的先式里是有名的人物。传说他们是兄妹,也有人说他们是夫妇。在汉代的石刻和砖画中,常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的画像。这些画像的伏羲和女娲,腰身以上成人形,穿袍,戴冠帽,腰身以下则是蛇躯(偶有作龙身),两条尾巴紧紧地缠绕着;两身的面孔或正向或背向,当时的人从传说中竟认他们为始祖神,而且又成保护神,故此古人祠墓多刻有他的画像,就是取其保护死者,以能安享地下快乐之意。

“夏”朝是伏义的时代,所以夏代开国第一位君主-禹,与龙的关系的传说就多了。据传说禹本身就是龙,而他治水得成功亦是得龙的协助。就是禹的儿子启,也是耳朵挂着两条青龙,驾两条龙的。夏朝的文化是中国真正文化本位,心致历朝的皇帝都认是龙的化身,穿的衣服称“龙袍”,睡的床称“龙床”,皇后怀胎的胎亦叫“龙胎”,因此龙就成为中国一种神圣而尊贵的“生物”了。

龙在中国是极富民族色彩和神秘的神物;当然,这里所指的龙是“中国式龙”,而不是原始时代是恐龙。“中国式龙”是否存在或者曾经存在?这是一个“天晓得”的问题,这一种连化石也没有的“动物”,能在图画中见到了!

但中国人确始终相信龙是真的神秘灵物,连上古时代精研变易哲理的玄学家,也深信宇宙间必然有神龙出殁于天地火三界。易经就时常讲及龙,并且以龙出现的地方和踪迹,来占卜吉凶贞祥。

舞龙习俗。

舞龙(dragondance)的“龙”,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

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

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可知春节的“开灯”,就是代表“春祭”。所以,“舞龙”最初应是一种祭祀,而非娱乐,成为助庆娱乐应是汉唐以后的事。

湘潭舞龙灯

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作文:舞龙灯

元宵节的前两天晚上,爸爸带我到街上去看龙灯。虽然以前也看过龙灯,但总觉得印象不深。一路上,爸爸向我详细介绍了“板龙灯”的一些知识,“接灯”、“拔灯”、“团灯”、“拔龙须”……很多名词还是第一次听说,让我对今年的龙灯表演又充满了新的神秘感。我们加快步伐,朝市政府方向快步走去。

来到市政府门口的大街上,只见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很多人都围着四五辆花车,真正的龙灯还没现身。每辆花车上,都坐着两个打扮得很漂亮的“童男童女”,十分可爱。在第一辆花车前面,有人高高举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标语。爸爸告诉我,这是人们对来年生活的一种向往和祝愿。

等了十几分钟,正当我点心急的时候,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漫天的烟花,一条栩栩如生的“火龙”正由河西方向朝我们缓缓游来。“来了,来了!”我高兴地叫了起来,跟着人流迎着板龙灯跑呀跑。只见板龙灯的龙头张牙舞爪,威风凛凛;嘴里还有一个金色的珠子,闪闪发光。龙的眼睛特别大,像两颗星星。

龙身却不同,它是由三或四个灯笼固定在一条长约4米的板凳上,每节龙灯由五六个青壮年抬着,然后一节一节连接而成的。灯笼上面画有花鸟山水,里面点蜡烛,十分漂亮。龙尾则由一只猛虎构成,高高翘起,活灵活现,远远望去好像是真龙下凡。我一时看花了眼,忘了数数龙有多少节,“不算龙头龙尾,少说也有50来节,120多米长吧。”“啊,我的天啦,那么长呀!”

龙灯每到一处,路边的家家户户和街边店铺的老板的都不停地放鞭炮和烟花来庆贺。浓浓的鞭炮声中,在天空中绽放的一朵朵礼花,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游龙,有的像海螺,有的像闪闪发亮的圣诞树,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爸爸,这些鞭炮和礼花,都是迎接板龙灯的吧!”“对,这是人们向龙神祈福的一种表达方式,希望龙神保佑在新的一年里全家吉祥,一切顺利。”

走着走着,“游龙”慢了下来,上百米长的龙身在笔直的路上“一”字儿摆开。驮灯的人们一部分使劲往龙灯方向拔,一部分使劲住龙尾方向拉。

我们追着板龙灯跑呀跑,不知不觉到了九点多。“儿子,别追啦,该回去了。”爸爸叫住了我。我意犹未尽地说:“我还要看‘团灯’,要‘拔龙须’呢!”爸爸说:“太晚了,下次再看吧!”我们停住了脚步,依依不舍地往回走。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要是每天都过节,都有龙灯看,那该多好呀!期望20xx的春节早点到来,可以看到更精彩的龙灯!

春节舞龙灯

青岛崂山区素有“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的美名,故其龙灯舞也久负盛名。崂山区北宅镇五龙村的龙灯舞始于清同治九年(1870),龙身9节,全长11米,龙身为深灰色,每年春节除在各村演出外,必到即墨县城表演,其串龙、大小五花、滚龙等表演程式,方圆百里内都有名气。中韩镇孙家下庄于光绪年间办起舞龙灯的同乐会,所舞之龙身长40米,晚间龙身内点燃蜡烛,光彩夺目,赫然壮观。

作文:舞龙灯

大年初五的晚上,妈妈带我去广场看舞龙灯表演。广场真是人山人海呀!把广场围得个水泄不通。我和妈妈找了一个最高的位置,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向里面望去。

接着,响起一阵阵的锣鼓声,舞龙灯表演终于开始了。前面一下子跳出来好几条“火龙”,有的摇头摆尾,有的满地打滚,有的跳上跳下,还有的来了个海底捞月。特别是中间那两条红通通的“火龙”显得威风凛凛,神气十足,一双铜玲般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前方。突然,只见那长长的“火龙”扑向前方的龙珠,好像想把它一口吞掉,只见那个拿龙珠的.壮汉把龙珠从左手敏捷地换到了右手。“火龙”扑了个空,它似乎没有放弃,继续向龙珠扑去。

这时只见壮汉来了个左右上下穿花,“火龙”也跟着龙珠穿起花来,火红的龙珠上下飞舞,“火龙’不断地飞呀,扑呀,抢呀,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次,看的我眼花缭乱,精彩到了极点,好啊!只听见观众的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

随着掌声的安静,表演也结束了,我揣着高兴的心情期待明年的表演。

舞龙灯作文

初五下午,我们全家和亲朋好友一起去河上镇溪头村观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上龙灯胜会”开光大典。

到了现场,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了。有穿着大红袄的村民们在敲锣打鼓,有拿着彩色扇子的村民们在跳扇子舞,还有腰鼓队、马灯队在表演。我和余诺姐姐穿过人群,钻到了舞台下面的栅栏外。栅栏里面有许多又大又粗的蜡烛,栅栏上的舞台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龙头,它色彩缤纷,威武霸气。

典礼开始了,村民们先点香燃烛,祭祀祈福,然后师傅们为板龙开光点睛。开完光,村民们放起了礼花,巡游开始啦!村民们把台上的大龙头抬了下来,把龙头、龙身、龙尾连接起来,开始舞龙了。舞龙队伍的前面是三支高照和三匹彩纸扎的大马。高照是一支很长很长的毛竹,毛竹两边挂着两排灯笼,象征“褔星高照”。大家都围着看舞龙,连外国人也来看热闹了,天上还有三架无人机在飞来飞去地拍摄。

典礼结束后,我和余诺姐姐看到门口有卖棉花糖的,妈妈给我们每人买了一朵棉花糖,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呵呵,今天真是又过了眼瘾又过了嘴瘾!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