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18篇)

时间:2023-11-20 14:23:38 作者:翰墨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18篇)

六年级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设计和实际检验的六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进度。

周次授课内容课时。

一位置、分数的乘法5。

二分数的乘法、解决问题5。

三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中秋放假1天)4。

四整理和复习、分数的除法5。

五国庆节放假5。

六分数的除法、解决问题5。

七比和比的运用5。

八整理和复习、认识圆5。

九圆的周长、圆的面积5。

十整理复习、确定起跑线5。

十一期中复习考试5。

十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5。

十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5。

十四用百分数解决问题5。

十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5。

十六扇形统计图、合理存款5。

十七数学广角、总复习5。

十八总复习5。

十九期末复习5。

二十期末复习。

学习对象分析:本班学生上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同时,本班同学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只有少数学困生学习上仍有惰性,完成作业比较应付。

全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点。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3)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6)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7)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教学方法:

(1)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

(2)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有关系列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3)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5)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专题落实措施:

(1)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2)结合整理与复习,设计系统性较强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

(3)课后作业尽量做到分层练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四、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五、班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本班共计54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9人。

2.“双基”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3.学生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4.学困生情况: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

六、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七、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今年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六年级是小学的最后一个年级,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的教育十分重要,为了使本人的教学工作能做的更好,现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多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从去年一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学习习惯较差,困此必须对其进行培养。另外,还有少数学生的家长到外地打工或开饮食店等,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看,这样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1、20÷5=(20×10)÷(×)=()。

2、

想一想:什么叫商不变的规律?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3、我们学过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第,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重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数化为最简分数。(课件出示题目)。

4/86/3012/1814/56。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2、六二班共有学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数为46,总人数与出勤人数的比是多少?(课件出示题目,点名学生回答)。

3、师: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引出新课。

师:为了使数量间的关系更明确,我们经常要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师: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最简单的整数比?

引导学生联系最简分数的概念,讨论什么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指名学生举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最后教师将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3题。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20、22、14、+8844.4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2、-30、-10、-15、-155…。

教学内容:

学会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第12页的例5。

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230×50%=115(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第12页做一做。

四、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教材分析:

本课知识强调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沟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间的联系,使学生自主建构数学关系,发展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认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在逐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理财方案和方法。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理财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理财的重要性,培养科学、合理理财的观念。

教学重点:

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

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理财吧!让我们也学会理财,回家也能帮助爸爸妈妈。

出示课题:学会理财。

二、新授。

(一)存钱计划。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读图和文字,了解有关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提出帮聪聪计算每月收入是多少元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计算交流计算的结果。

3.让学生读支出项目表,了解聪聪家每月支出的项目和大约钱数,提出帮聪聪家做存钱计划的要求,启发学生从实际出发,合理提出存钱建议,并算一算到期能回收多少钱。

4.交流学生做的计划,一方面要求学生说明怎样做计划的理由,另一方面,关注计算是否正确。

(二)存钱方案。

1.教师口述聪聪爸爸获得奖金并计划存钱的事情,提出小组合作做三个存钱方案的要求,鼓励学生小组内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2.交流各小组做的方案,重点说一说是怎样考虑的,这样存钱有什么好处等。

3.提出计算每种存钱方案获得的利息的要求,学生计算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三)议一议。

教师提出:哪种存钱方式好,为什么?

重点关注学生是如何阐述理由的。能否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说服力的说明。

三、总结。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都具备了一定的理财能力,回家后把你做的理财计划给爸爸妈妈看,请他们做出评价。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1/2-1/35/9×3/52÷1/21/4÷4。

18÷1/218×1/20÷2/51-3/41÷4/7。

21×3/710/7÷1521÷3/71/2×1/35/6×36。

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观察与探究”(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课件出示)

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师:明确了目标,请同学们借助自学指导来完成目标。

自学指导:自学课本27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先自学4分钟,然后小组交流1分钟。)

(一)学生自学:(先学)

师:好,开始。先自学2分钟,然后小组交流3分钟。

(二)汇报交流:(后教)

小组汇报,全班总结。

(一)学生自学:(先学)

(1)长方形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这节课我们用图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用x、y表示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1.观察表格,根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这8个长方形。

2.把图中的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起来。

3.长和宽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长扩大,宽缩小,相对应的长和宽的乘积是24。

(二)交流订正:(后教)

1.更正

师:学完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有错的在小组中说错的原因,不会的优生讲解。)

2.讨论

集体订正。(学困生先说,优生纠正,学困生再说)

师:同学们这节课已接近尾声,回顾本节课,你有什收获?

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案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

本单元通过对圆的研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教材注重实践和探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圆的曲线特征,认识圆的基本特征及对称性,介绍圆周率的历史,应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利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圆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直观认识了圆,学习了直线图形及其面积的计算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圆的认识(一)(2课时)。

画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圆的认识(二)(1课时)。

探究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体会圆的对称性。

欣赏与设计(1课时)。

欣赏由圆组成的美丽图案;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圆周率的历史(1课时)。

阅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

圆的周长(2课时)。

圆的面积(一)(1课时)。

圆的面积的意义;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圆的面积(二)(1课时)。

体会圆的半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借助周围的圆形物体画圆和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公式的应用。能正确地计算圆及圆形物体的周长与面积。

4.能利用圆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采用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2.经历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思想方法,体现了符号化思想。

3.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采用割补、拼组等方法,体现了转化和极限思想。

4.经历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明确运用转化的方法可以将新知转化为以前学过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利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经历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体会圆周率的发展历史。

3.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

1.理解圆的特征及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

1.理解圆的周长及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课本第57——58页“扇形统计图“。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课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电脑课件呈现下表。

种类摄入量/克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类50。

奶类和豆类450。

鱼、禽、肉、蛋等类600。

蔬菜和水果类900。

谷类1800。

2、电脑课件呈现统计图(或以学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什么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呢?

2、了解扇形统计图特点。

3、即时练习。

完成课后的“说一说”。

(1)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扇形统计图,读一凑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说信息,并计算各种成分的百分比。

汇报计算结果,订正。

学生发言、交流。

学生汇报: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食物的摄入量。

观察,说出获得的信息。

根据教师引导说出发现。

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

观察数据,发现,说出不同,说出自己的看法。

进行计算,订正。

三、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揭题,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出示课件一边呈现扇形统计图,一边进行简要讲解,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

四、巩固升华。

完成课后“试一试”。

1、比较各项活动时间,说一说有什么不同。提出数学问题。

2、总时间是多少?各项活动时间可以怎么计算?

3、参照题目,画一个扇形统计图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五、全课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六年级小学数学教案

运用比解决问题。(教材第54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方法,发展分析、概括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比的意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比是什么。

2、一盒糖果有50颗,平均分给甲、乙两人,甲、乙两人各得多少颗糖果?他们所得糖果数的比是多少?(课件出示题目)。

点名学生回答,回顾平均分的特点。

3、引出新课。

师:这是一道平均分的问题,生活中,很多问题运用到了平均分,但有时为了分配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分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应用。(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54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例2)。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最后教师将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3题。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20、22、14、+8844.4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2、-30、-10、-15、-15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1/2-1/35/9×3/52÷1/21/4÷4。

18÷1/218×1/20÷2/51-3/41÷4/7。

21×3/710/7÷1521÷3/71/2×1/35/6×36。

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教材分析:

本课知识强调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沟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间的联系,使学生自主建构数学关系,发展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认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在逐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理财方案和方法。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理财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理财的重要性,培养科学、合理理财的观念。

教学重点:

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

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理财吧!让我们也学会理财,回家也能帮助爸爸妈妈。

出示课题:学会理财。

二、新授。

(一)存钱计划。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读图和文字,了解有关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提出帮聪聪计算每月收入是多少元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计算交流计算的结果。

3.让学生读支出项目表,了解聪聪家每月支出的项目和大约钱数,提出帮聪聪家做存钱计划的要求,启发学生从实际出发,合理提出存钱建议,并算一算到期能回收多少钱。

4.交流学生做的计划,一方面要求学生说明怎样做计划的理由,另一方面,关注计算是否正确。

(二)存钱方案。

1.教师口述聪聪爸爸获得奖金并计划存钱的事情,提出小组合作做三个存钱方案的要求,鼓励学生小组内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2.交流各小组做的方案,重点说一说是怎样考虑的,这样存钱有什么好处等。

3.提出计算每种存钱方案获得的利息的要求,学生计算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三)议一议。

教师提出:哪种存钱方式好,为什么?

重点关注学生是如何阐述理由的。能否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说服力的说明。

三、总结。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都具备了一定的理财能力,回家后把你做的理财计划给爸爸妈妈看,请他们做出评价。

教学内容:

学会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第12页的例5。

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230×50%=115(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第12页做一做。

四、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活动目的:

1、巩固已掌握的小数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2、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购物,使学生学会购物,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想出多种不同的付钱方法或多种找钱方法,寻求多种解法,发散和拓展学生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活动重点: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解决问题。

活动用具: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超市购物情景图。

提问:你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出示:超市购物。

提问:你去超市购过物吗?说说你的购物经历。

教具:超市购物情景图。

形式:指名、同座互说。

二、提出思考。

师:罗列部分文化用品、部分食品和部分儿童玩具的单价。

投影出示问题:

1、任选三样物品,算一算应付多少元?

2、给你20元人民币。开学前买文化用品,你想买哪几样,

共用多少钱?

3、你最喜欢的玩具是几种?买回家一共要多少元?

4、购方便面8包、饼于1包、锦菜5瓶、铅笔10枝,带50元够不够?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具:物品的单价。

形式:小组学习、集体讨论。

三、实践活动:

1、谈话导入:如果你到商店买东西。如果你是售货员,应该怎样付钱、找钱呢?

2、模拟:两人在讲台前演示付钱和找钱情况的。

3、说明:假设只有5元、10元、20元的整钱。

4、记录:将交易情况模拟超市小票简单记录。如:物品名称、价格、支付多少钱、找多少钱。

教具:学生准备实物。

形式:小组内学生互相模拟付钱和找钱。

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我们学习超市购物,但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乱购物,要根据生活需要节约用钱。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最后教师将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3题。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20、22、14、+8844.4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2、-30、-10、-15、-155…。

教材分析:

本课知识强调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沟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间的联系,使学生自主建构数学关系,发展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认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在逐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理财方案和方法。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理财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理财的重要性,培养科学、合理理财的观念。

教学重点:

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

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理财吧!让我们也学会理财,回家也能帮助爸爸妈妈。

出示课题:学会理财。

二、新授。

(一)存钱计划。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读图和文字,了解有关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提出帮聪聪计算每月收入是多少元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计算交流计算的结果。

3.让学生读支出项目表,了解聪聪家每月支出的项目和大约钱数,提出帮聪聪家做存钱计划的要求,启发学生从实际出发,合理提出存钱建议,并算一算到期能回收多少钱。

4.交流学生做的计划,一方面要求学生说明怎样做计划的理由,另一方面,关注计算是否正确。

(二)存钱方案。

1.教师口述聪聪爸爸获得奖金并计划存钱的事情,提出小组合作做三个存钱方案的要求,鼓励学生小组内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2.交流各小组做的方案,重点说一说是怎样考虑的,这样存钱有什么好处等。

3.提出计算每种存钱方案获得的利息的要求,学生计算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三)议一议。

教师提出:哪种存钱方式好,为什么?

重点关注学生是如何阐述理由的。能否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说服力的说明。

三、总结。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都具备了一定的理财能力,回家后把你做的理财计划给爸爸妈妈看,请他们做出评价。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1/2-1/35/9×3/52÷1/21/4÷4。

18÷1/218×1/20÷2/51-3/41÷4/7。

21×3/710/7÷1521÷3/71/2×1/35/6×36。

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内容:

学会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第12页的例5。

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230×50%=115(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第12页做一做。

四、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72、7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收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点难点:

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对,这个餐厅知法、守法,开发票对谁有好处?

开发票减少了餐厅的利润,但却增加了国家的税收,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纳税意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板书:纳税。

二、了解纳税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纳税的知识?

2.那今天这节课你还想学习哪些纳税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怎样纳税?……)。

3.要想更多更准确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或途径来学习呢?

(看书、查资料、上网、去税务局或向税务局的亲戚朋友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4、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纳税意识,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5、说得很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纳税,为什么纳税,可作为小学生,光了解这些还不够,还应争当小纳税人,学会怎样纳税!

教师介绍上网查询内容,纳税有哪几个步骤?()。

在这几个步骤中,哪个与数学密切相关?要运用到哪部分数学知识?

(百分数、百分数的计算)。

究竟怎样运用这部分知识呢?谁知道如何纳税?怎样计算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板书公式: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简单的说就是指什么?(应交的税款)。

各种收入呢?是一定的吗?税率是一定的吗?你了解哪些税率(不同的税率)。

那我选这个3%的来还!为什么不行?(根据税种选择税率来还。)。

那你会哪种税种的计算方法?(消费税、营业税……)。

都会算了吗?看这道题会算吗?(例1)。

板书:230×5%=11.5(万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可能说,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

师:谁能帮助他?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

师:对,只要有工资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个人所得税!

(出示:个人所得税图表)。

能看懂吗?什么意思?

帮我算算好吗?(猜猜我的工资收入?)。

480×5%=24(元)。

谢谢大家,我一定会依法纳税的!

三、练一练。

练一练1—4题。

四、总结。

如果没有,那老师这有几个话题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主题。

1.你能为自觉纳税设计一句广告语吗?

2.如果我是税务稽查员,如何防止偷税、漏税行为?

3.我们能为纳税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纳税。

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230×5%=11.5(万元)。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有趣的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而改变。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麦当劳的广告。

师:刚在看广告的时候,很多人都笑了,你们为什么笑?

生:坐在摇椅上摇,一会儿能看到麦当劳的标志,一会儿又看不到。

师:那他什么时候能看到,什么时候又看不到呢

生:当摇椅摇在高处的时候,他看得到,当摇椅摇在低处的时候,他就看不到,因为他的视线被墙壁挡住了。

师:恩,这位同学讲得真好。是的,在刚才广告中,摇椅摇在低处时,宝宝的视线受到了墙壁的阻挡,所以他就看不见麦当劳的标志,而当摇椅摇到高处的时候,视线没有受到阻挡,宝宝就能看见麦当劳的标志了。看来我们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一天,住在一楼的淘气来到窗前,他想看看外面的停车场,他能看到吗?

生:不能。他的视线被墙挡住了。

师:那墙就是一个障碍物,对吧?

师:可是淘气真的很想看见外面的停车场,他应该怎么办?

生:爬楼

师:聪明的淘气也想到了,他赶紧爬上去,他总算能看见外面了,那他到底都能看见墙外的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鼓励学生到图上指一指)

师指墙角边的那辆车:这个位置三楼的淘气能看见吗?为什么?

生:不能看见,因为他的视线受到了墙壁的遮挡。

师:那他到底能够看到多大的范围呢?我们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自己在练习纸上试一试,同桌之间也可以交流一下。

这其实就是淘气的一条视线,眼睛就是观察点,围墙上的一点就是障碍点,是虚线。

学生充分发言后(边说便在图上标注出来并指出可观察的范围)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找到淘气的观察范围的?

生:

师:我们把淘气的眼睛作为观察点,围墙的右上端作为障碍点,把两点用虚线连接起来并延长,这条视线的右边就是淘气的观察范围。

师:可是淘气还想看到剩下的这几辆车,他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自己画一画,找找四楼五楼淘气的观察范围。

指名画,并说出画法(发现三条视线的观察点不同,障碍点不变),找出可以看到的范围。

师:观察三条淘气的视线及淘气的观察范围,你发现了什么?

生:淘气站得越高,他看到的车子越多,他的观察范围越大。

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淘气的观察范围和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谁能试着总结一下。

生: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

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师:原来观察的范围会随着观察点的高低变化而变化,也难怪唐代诗人王之涣留下了这样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解决了淘气的难题之后,我们一起到科技馆看看。

科技馆就在左边的大楼上,你们看见了吗?

我们坐车来到来到一这个地方,能看见科技馆。

生:能。

师:大家都说能,怎么证明呢?

生:画淘气的视线。

师:好,请一位同学说,老师来画。

我们的车缓缓向科技馆驶进,来到位置二的地方,我们还能看见科技馆吗?谁能来说一说。

师:好,谁能来描述一下,车从一开到二,我们看到的科技馆大楼是如何变化的?

师:那你能看出来,在这道题中,我们的观察范围又和什么有关呢?有怎样的关系?

生:观察的范围与观察点的远近有关,观察点越近,观察的范围越小,观察点越远,观察的范围越大。

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生:

师:是不是一下长一下短的呢?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研究了下面这道题,你就会明白了。

独立完成

师:指名画,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灯泡是观察点,……

师:那影子在什么地方?

师:为什么影子在这里?而不在那里

生:影子应该是光线到不了的地方,是盲区。

师:恩,真棒。

师:

那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的距离与所形成的影子有什么关系,你们得到结论没有,把结论读出来。

生: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

师;反之,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不仅能解决路灯下影子变化的现象,还能解决发生在太空的现象,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很有名的日蚀现象。

(课件演示)大家都知道猫和老鼠是一对天敌,有只小老鼠躲在一堵墙的后面,有只猫在墙的前面吃食,小老鼠在哪个位置是安全的呢?(生试着指一指)那么小老鼠的安全活动区域是哪些范围呢?你们能帮助老鼠画出它的安全活动范围吗?动手画在答题纸上。

展示汇报。

那小猫稍微移动了自己的位置,这范围还是安全的吗?看来猫鼠大战又将掀开精彩的一页了。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本节课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大,看在太空中我们也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呢。(课件出示月食日食现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继续研究,里面的奥秘会让你喜欢上的。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二)口答应用题。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

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师提问。

1、分谁?(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统计表。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

【重点难点】。

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整理归纳】。

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学生可能回答:

(1)身高、体重。

(2)姓名、性别。

(3)兴趣爱好。

为了清楚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个个人情况调查表。

课件展示:

为了帮助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六(2)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

组织学生完善调查表,怎样调查?怎样记录数据?调查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再集体评议。

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以小组形式展开调查,先由每个小组整理数据,再由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填好统计表。

【课堂作业】。

教材第96页例3。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1)。

(1)统计表。

(2)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