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事迹材料医生事迹材料(模板14篇)

时间:2023-12-06 14:00:53 作者:LZ文人

通过事迹材料,我们可以对一个人或团体的行动和成就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请大家参考以下事迹材料范文,来了解不同人物和团体的表现和成就。

医生事迹材料范文

在井冈山脚下的青原区,方圆几十里内,有一个没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他全心全意为农民健康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他被誉为农村居民健康的守护神。他就叫李。

——李,男,46岁,本科学历,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共党员,青原区富滩镇宋溪村卫生所乡村医生。其从事乡村医生工作26年来,曾先后多次荣获省、市、县(区)各级优秀乡村医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政协委员、优秀人才奖和十大群众满意服务员等称号,尤其是20xx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

李立志从医,笃学医术,决心为父老乡亲们解除病痛。高中毕业那年,他放弃了升学,跟随外公(原县医院中医师)学医。在外公的悉心指教下,他熟读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等经典医学著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通过不懈努力,于19xx年8月,如愿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在工作中他还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函授学习,并取得了可喜进步,增长了医学见识,20xx年开始,他先后获得大专、成人大学本科文凭。20xx年获得中西医执业医师证。

李xx26年如一日坚持立足乡村,笃厚惠民,为乡亲们作奉献,一门心思扑在医疗工作中,扎根农村,爱岗敬业,医术上精益求精,对患者体贴入微,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对特困户、烈军属、孤寡老人及残疾人看病只收成本费,有时连成本也给贴上。26年来他免收、减收各类费用达12万元。医疗工作中,严格按照医疗常规,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到诊断正确、治疗及时、处理得当、看病有门诊日志,用药有处方。对危重病人,疑难病人,做到及时转诊。实行日夜值班,以保证病人随时就诊。他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从不开大处方,不给大剂量,不“搭车”售药,农民到他卫生所来,带上十元、几元就可看病,有的无钱也给看。社山村刘国源,其参加过工农红军,年龄90多岁,刘大爷患肺心病多年,身体虚弱,行走不便,家中只有80多岁的老伴,亲人都在外地务工,老伴亦步履艰难,刘大爷一到冬天病情反复发作。不管三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不论酷暑严冬,只要他老伴一个电话,李医师便立即赶去。有一个冬天的晚上,雨风交加,吹打到身上刺骨寒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他,他快速披衣起床,当得知老大爷病情突然加重,不顾一切立即赶到老大爷家,发现老人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生命垂危,他立即为其进行吸痰等抢救处理,并立即联系救护车,连夜护送到市医院抢救治疗,还先为老人垫付壹仟多元医疗费,一夜陪护在老人床边,直到老人脱离危险,并及时将病情告诉老人的子女。一星期后,老人康复回家,老人和子女非常感激,特地送一面锦旗表示感谢,象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富滩镇敬老院有四十多位孤寡老人,李十分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每年定期免费为老人们检查身体,这一工作他坚持了十多年。平时不管哪位老人有个头痛脑热,他随叫随到,为老人看病只收药物成本费或免掉药费。数年来,李为敬老院老人减免医药费达7.8万元以上。李还经常向老人们传授卫生保健知识,老人们觉得越活越年轻了,他们倍感人间温暖、亲切,赞扬李不是亲人胜是亲人。

从医以来,李一直担负着全村村民的医疗保健、计划免疫、疾病监测、地方病防治、妇幼保健、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等任务。平时他发现疫情及时报告上级,积极配合镇医院工作,免费为本村儿童及时接种疫苗,做到准确无误,无漏,并协助医院宣传艾滋病、肺结核病、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坚持督导结核病人按时服药,定期检查。他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把这一工作做得扎扎实实,而又稳稳妥妥。各次评比检查名列市、区前茅。前几年,非典和禽流感疫情先后席卷城乡。由于这几类传染病来势猛,传染快。这时候,李负责的地域镇政府所在地圩场,交通便利,过往人多,这给工作增添了诸多难处,白天要走村串户,宣传抗非典知识,特别是宋溪村外出务工人员多,流动量大,但他不畏艰难,不嫌麻烦。他一发现务工人员返乡,就跟踪义务测量体温,发现发热人员及时送镇卫生院隔离点观察,每天坚持24小时值班,填写好相关档案,及时向上报告。他和从疫区返乡人员零距离接触,从未畏葸害怕过,动摇过。通过努力,确保了一方百姓平安,确保了当地社会的稳定。

李紧紧围绕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为中心,去年区里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宋溪村列为试点村,在签约服务试点启动工作中,由于宋溪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较多,村民们刚开始对签约服务不理解,不肯接受,部分村民认为签约服务是形式,是骗取医疗费。因此,李在和群众签约时,请当地村干部配合,他走村串户向村民们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宣传医疗卫生政策,让他们从根本上消除对签约服务的误解。签约率达86%,在家居民签约率达100%。宋溪九组有一对青年夫妇,他们觉得自己年轻力壮,可不需签约服务,经李再三上门劝解后才同意签约,就在签约不久,其妻子因不明原因突然腹痛,电话告知李出诊上门服务,李得知后立即骑摩托车赶往他家,经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后,诊断为宫外孕病,病情十分危急,李赶紧为其联系救护车帮助转诊,经上级医院手术和输血等抢救,才转危为安。其妻感动的流泪说:“要不是签约服务,我的性命就丢掉了,这要感谢党的政策好,更要感谢李医生视村民为父母,技术高明,工作认真负责,挽救了我的生命”。

20xx年,鉴于李突出的业绩,较大的社会影响,较好的当地声誉,受到省卫生厅的高度重视,推选他作为最基层的村卫生所医生代表(全国乡村医生代表仅3人,而江西只有他一名),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乡村卫生机构公共医疗绩效评价的专家研讨会,与高层领导和专家共商农村医疗卫生大事。会上,李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亲自体会,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意见,例如村卫生室对重点寄生虫病防治与控制工作这一内容,评价指标原来只有上报服药不良反应的要求,他认为不全面,乡村医生还应督导病人规范服药;又如对危急重症病人的院前急救的要求,他提出要加上如何正确处理的要求。他还对其他内容也提出了修改意见,都被会议秘书处采纳,受到卫生部领导专家的高度赞扬。

李所在的宋溪村卫生所辖地共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80户,总服务人口1260人。李以其精湛的医疗技术和热情的服务态度,践行构建和谐的乡村医患关系,赢得了广大干群的信任,当地村民称他是家门口居民健康的守门神。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有一种追求,看似平凡无奇,它却成就着不凡的业绩;有一种追求,看似朴实无华,它却辉煌着一个人的一生,那就是:热爱中医,甘于奉献。作为一名40岁左右中医门诊医生,他看上去还那么年轻,但是他的中药却是远近闻名,他就是中医院医生周道春。

说到中医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人们印象中中医中药在养生保健方面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治病救人方面似乎西医要来得快些。但是前不久因为一些事,让人着实领教到中医中药的神奇,也让笔者真正近距离认识了周医生。一位朋友长期从事伏案工作,因为颈椎病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她原本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长期吃激素类药物,西药这方面是不能考虑了,很多理疗项目也不能做,除了针灸。无奈神经压迫症状太严重了,而且朋友也不能耐受针炙,治疗效果自然不明显,症状越发严重。她让笔者带她找周道春医生看看,据说这位医生素有“周半仙”之称。笔者以前只是听说,从没接触过周医生,碍于朋友请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周医生。虽然中药没有副作用适合养生保健,但是在治病除痛方面笔者还是侧重于西医。看了检查单,周医生详细四诊之后开了五副中药,笔者看了下也就几味中药,也没开西药。

他只是将中药煎服法详细告知患者,先吃吃看吧,不行再想其它办法吧!这是周医生的原话。老实说,当时也就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所谓病急乱投医,笔者只是希望能帮朋友做些事,至于效果自然要看吃药后才能确定。在陪朋友就诊全过程里,至始至终周医生都是面带微笑心平气和,这样的医生有时本身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朋友回家就开始煎中药喝,第一天没有什么变化,到第三天早晨打电话给笔者,电话那头她兴奋告诉笔者,感觉疼痛好些了,上肢能抬高而且好像也没有之前那样僵硬了。笔者听了之后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就几味中药,有那么神奇嘛?朋友吃了五副中药之后,迫不及待的让笔者带她再去找周医生,去时病人很多,就陪朋友在一边等,一边看他给病人看病。周医生看病那才叫四平八稳,无论病人如何多,始终坚持认真耐心,有时候遇到老人家,看上去状态不好的,都是亲自搀扶病人就座。后来听朋友说她又去复诊几次,最后一次去时,周医生说不用吃药了,只要按照他教的方法坚持颈部活动就可以了。至今朋友颈椎病没再复发过。

也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次笔者先生同事到他办公室玩,谈及脸上患有激素性皮炎痛苦不堪,西药是不敢吃也不能涂,但是脸部痒痛症状却很明显。曾经如花似玉容颜现在变得红一块白一块的,到了夏季更是痛苦不堪。之前看了不少地方始终不见效果,先生就建议她试试吃中药调理,反正中药也没多少副作用,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如果说上次笔者是半信半疑,这次找周医生则有点想挑战的意思。周医生在详细四诊之后还是只开五副中药,依然谦逊地说回家吃吃看吧,如果感觉皮肤不痛不痒症状好些就再来。几天过去没有接到电话复诊,想必这中药也没有那么神奇,也就没再多问。没想到后来笔者先生告诉她说同事吃了中药效果很好,脸部感觉舒服多了,因为不好意思麻烦笔者,她自己找周医生又开了中药,还一直在吃呢。为了美她打算坚持吃一段时间中药,最重要的是她从周医生那里懂得一个道理,像她这样的皮肤毛病更多的需要内调而非外治。这以后遇到难缠的问题都喜欢让病人找周医生,他都是只开五剂中药先吃吃看,这句话已成了他谦虚待人的口头禅。

作为一名医生,他总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理解病人的困难,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尽力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能用中药解决的尽量不开西药,能不用检查的就不检查。在病人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病人之间口口相传,慕名前来的病人越来越多,以至于他每天都不能按时下班,有时候病人实在太多了,就让家人将饭送到单位,简单吃点再接着看病人。因为有很多病人很多来自农村,难得上来看病,不忍心让病人等太久。即使节假日休息,只要有病人打电话,他就到医院来上班。他经常说的一句话:“生病也不能分节假日,人家也是没办法。”朴实的话语里透露出周医生满满的责任心和爱心。

医生事迹材料医生事迹材料

赵纯清,现任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山西村卫生室主任。1992年,他从淮北卫校毕业后,顺利进入濉溪县一家公立医院上班,很快成为医院骨干。但工作几年后,他听从内心深处的召唤,不顾领导和同事的再三挽留,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古饶镇山西村,利用家里的3间破瓦房办起了村卫生室,看病、治疗、出诊都是他一个人。虽然环境跟县里医院没法比,而且工作没日没夜,但他始终坚守初心——“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瞧得上病”,而且一干就是20多年。多年来,他还通过拜师学艺和刻苦钻研,熟练掌握了中医治病、推拿按摩、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等医术,努力提升服务村民的本领。

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有钱没钱,只要病人有需要,他就随叫随到。赵纯清说,多年来他最担心的是有村民突发疾病。在上世纪90年代,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发生的两件事让他刻骨铭心:一件是一名村民农药中毒,因道路不畅未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最终不幸去世;另一件是一名村民突发脑溢血,同样由于道路不畅,救护车未能及时赶到,耽误了治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从那时起,他立志一定要把路铺平修好,打通一条生命通道。20多年来,赵纯清先后挤出6万多元用于修路。

“做人讲人品,做医生就要树医德。”这是赵纯清多年来的.行医宗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纯清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安徽好人”和“安徽省优秀医生”,并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赵纯清常常说:“作为一名时代乡村医生,在我心里,乡亲们恢复健康后那句真诚的‘谢谢’,还有他们脸上舒心的笑容,才是我最大的成就和收获。”

医生事迹材料医生事迹材料

庞建奎,家住阜南县龙王乡槐寨村曹郢村民组,是槐寨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

自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学医,后来又随多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及专家学习医术。一晃40多年过去了,他为解除患者的痛苦,走村串户,哪里有病痛去哪里,为病人排忧解难、医治疾病,犹如雪中送炭,温暖着人心。

在行医生涯中,有几件事令庞建奎终身难忘。一次是20多年前一个腊月的夜里,有村民得了急性病,他毫不犹豫出诊。由于大雪下了一天,路途非常艰难,他有好几次差点掉到沟里。到了病人家中后,他诊断患者得了急性胃炎,经过对症处理,病情得以缓解。

回来时大雪纷飞,但他的心却是暖暖的。还有一次,在出诊回家的路上,他发现路旁躺着一位乞讨的`老人,上前查看发现老人是急性胃肠炎发作,情况十分危险。庞建奎想也没想把老人搀扶到家中,将老人安置好,立即对症下药,一直照顾到康复,又给老人准备了回家的路费。老人回家后,写来一封感谢信,他才知道老人叫张万清,家住太和县。

以前人们对艾滋病不大了解,不愿意与患者接触,不同桌用餐,甚至连医生也不愿意救治。庞建奎发现有不少艾滋病患者由于得不到有效救治,病情加重夺走生命。于是,他下定决心,认真学习相关知识,通过对艾滋病知识的学习,掌握了艾滋病传播三大途径,懂得了预防措施,便主动给艾滋病患者打针、打点滴,还督导他们按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并上门随访,让当地艾滋病患者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医生事迹材料

李亚安,女,1958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主任中医师。1976年高中毕业后作为知青被组织上分派到峰峰矿区青年林场下乡2年,后考入河北医学院中医系学习,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市中医院工作至今。现任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医师。

李亚安大夫从医近30年,曾先后在医院针灸科、内二科和脑科担任临床医师和门诊医师。她为人谦恭低调,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待病人满腔热忱。2011年初,单位组织职工体检时查出肺部有肿块,被确诊为肺癌,后到天津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后,刘大夫立即回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继续默默无闻的投入到门诊医师工作中,她没有向单位和组织提出任何的照顾要求。

当朋友和同事们得知情况后都劝慰她提前退休治病,因为按照年龄明年就可以正式办理退休手续了,跟医院领导和组织上提出来也并不为过,然而刘大夫却说:“作为一名医生,为患者诊病治病是我的职责所在,每天能够见到病人,为他们打开心结,解除病痛,我心里才踏实。虽然自己身体有恙,我有信心战胜它。来医院工作30年,对单位同事们和患者存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和眷恋,我有一些信得过我的患者群体,他们需要我,单位也需要我。

是党和国家培养我这么多年,使我从一名下乡知青成为一名人人敬仰的高级知识分子,这点病痛不算什么。我要用乐观向上的心态,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去挑战病魔,感染身边人,给所有病人和患者作出榜样,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只要是身体情况允许,我就会多尽自己的一份力,多位社会做一点贡献”。朴实的话语中透露着z大夫对生活、对工作的热爱,传递出一名医务工作者勇于面对病魔、战胜病魔的信心和毅力。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z大夫仍坚持每周一到周五上午到诊室出诊,耐心接待每一位患者,悉心为病人诊治。在全省卫生系统大力倡导实践“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的今天,我院z大夫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市中医院党委号召全院干部职工向李亚安同志学习,她就是我们的“最美医生”。

医生事迹材料

我叫程,19xx年出生,安徽黄山市屯溪区人,初中文化,中共党员,于19xx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40余年的老乡村医生,先后被评为“安徽省赤脚医生先进个人”,原“徽州地区赤脚医生先进个人”,原“屯溪镇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多次被原砚忠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现依然坚守在村卫生室从事基层医疗工作。

60年代末,农村实行合作医疗,经过村里推荐我于19xx年到乡卫生院学习,跟老中医朱民槐学习中医知识传统医学和临床实践,并兼学西医解剖及其他知识。当时我毫无医学基础知识,学习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我想过放弃,但一想起村民对我的信任和期待,我咬牙坚持了下来。当时卫生院西医知识也不是丰富,我自己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利用晚上时间挑灯夜读,拼命地汲取医学知识。19xx年回到本村傍霞担任赤脚医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担负起傍霞村930余村民的防病治病工作。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病人随叫随到。当时参合资金每人每年5元。为了节约药费开支,能用针灸医治的尽量用针灸,能用中草药医治的尽量用中草药,我一有空就会上山挖集中草药,晾晒、烘制、制作,免费给村民使用。当时40%病人都用针灸和中草药治疗。在办合作医疗10余年中,因我用针灸和中草药为主给病人医治,所以在有限的参合资金里保证了病人有药用及合作医疗资金的正常运转。那时农村里牛、猪、鸡等牲畜还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旦发生意外会给家庭带来不小的损失,为此村里决定还让我出去学习兽医。19xx年9月我外出学习,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我顺利完成了学业并还获得原安徽省农学院阜阳分院畜牧兽医系学员结业证书,为我村的畜牧医疗事业保驾护航。随着医疗科学的发展,必需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我在1986年先后2次自费到屯溪区医院及黄山市人民医院进修西医内科。通过这2次的进修学习,提高了临床医疗水平,更好更有效的解决了病人的许多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又是一名中共普通党员,我时刻把职业道德铭记在心,天天惦记着周围群众的身体健康问题。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非典”期间,在防治“非典”工作中,我服从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按排,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对外出归来人员进行随防工作,及时为群众测量体温、宣传防治知识,打消群众的恐慌心理,经常忙到深夜,一连几个月都没有休息。那时村卫生室已由我私人承包,业务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家里人很不理解,都在埋怨我说我傻,但是我心里非常清楚:在这重大疫情来临之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怎么能做视不管呢?作为一名老党员怎么能对得起这个称号呢?经过我的耐心解释与说服,家里的人终于被说服了,还积极地配合参与这“防非抗非”的“群众战争”中来,支持我做好“防非”工作。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县的有关政策要求,我市加强了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拓展,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虽然一体化后会影响到我个人利益,但我觉得这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能把我们农村卫生事业做优做强。当时因新卫生室还未选址动工,我便出资几万元把自己的卫生室按照上级要求改造布置作为新农合的医务室,家里人一时难以理解,认为这是卫生院的事,我说现在都因党的政策好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帮助政府解决下临时困难有什么不可以呢。而且后来政府对我卫生室的改造资金也给予了补助,所以我相信政府相信党不会让老百姓吃亏的。

本村产妇杨金花,产后患上关节病,四肢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剧烈,在上级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疗效不明显加上经济困难只好放弃治疗。回家后产妇不能活动只能整天卧床,加之营养不良产妇无奶水,只好将几十天的婴儿托付她的姑妈代养。丈夫束手无策十分着急,如果治疗不好妻子的病,家庭将会变成怎样真是不敢想象。困急中他找到了我,我听后立即赶往他家中,通过和病人的沟通并对她进行了仔细检查,决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通过2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比较科学的护理,使她的病得以完全康复。当时农村农民收入低,生活困难加上她家是特别困难户,我没有收她一分钱和物品。如今党的政策好,她全家都健康幸福的生活着。

现年86岁的老党员程桃仙患高血压脑梗卧床已近4年不能下地生活不能自理,家里只有一个未成家的儿子。程桃仙因需常年服药,且又缺乏科学饮食调理,消化系统疾病时常发生。因不能运动经常大便秘结,有时需要用手掏,我给家属做示范并指导家属运作,并隔三差五上门去指导家属怎样调理饮食,减轻患者痛苦。患者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又要常年服药,村卫生室有符合她可用的药,我也经常免费给她。有一次我上门复诊时发现近期患者因经济问题饮食不好,影响了病情,我便拿了200元给她家属临时改善营养之用。去年患者有一次突然剧烈腹痛,家属赶来叫我,经仔细查诊确定为阑尾炎,便立即会同家属送往上级医院动手术,因送诊及时未发生并发症且术后恢复较快。

现年83岁老人程桂,因患风湿病不能行走卧床3年了,今年3月份臀部发生褥疮三块,从4月份起隔天换一次药,中途患者感冒因身体虚弱需输液治疗,家中儿媳患宫颈癌,治疗费用要10余万元,孙女读高三面临高考,家庭确实困难。按规定患者从4月份到现在几个月的材料费及感冒期间的几天输液费至少得2019多元,我也是分文未收。我觉得我是一名老党员,要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把党的关怀送到需要关心的的病人,使他们感受到共产党的好,社会主义政策好,从而树立战胜疾病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念和信心。

以上是我列举的从事农村医疗工作40余年来所做的一些微不足道的份内职责的几件小事,离党及群众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在这里我还是要感谢党的培养、各级政府和上级各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对我工作中的大力支持。我虽已步入老年人行列,但40余年的基层医疗工作,扎根在家乡的热土上,能为父老乡亲服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我自己的真心付出,善德善行,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乡村医生的基本道德,党和村民需要我的时候,我会鞠躬精粹发挥余热。

十佳医生事迹材料

“好啊,我们医院也能建成这么大气的中医馆,真是不容易呀!”听着医院退休老职工发自肺腑的感叹,不由得想赞赞他——xx。

他,中等身材,胖乎乎的国字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的微笑,1999年7月,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分在xx中心医院工作,凭着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专业一丝不苟,刻苦钻研,对病人热情周到,不厌其烦,工作突出的他于20xx年被提拔为副院长。20xx年1月调到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任业务副院长职务。

刚到医院的他,发现我们社区常住人口少,现有的基本医疗项目远远不能跟上医院发展步伐,于是“走出去,引进来”作为业务院长的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聘请中医药高专的中医教授来院长期坐诊,以点带面,先后派医院的两名大夫到外地进行雷火灸的学习,经过多方努力,中医馆在我们医院风风火火地开展开来。高超的医术,热情的服务,广大患者一传十,十传百的宣传,医院的患者越来越多,随之又面临房屋短缺的难题,当即立断,改造房屋。到局里汇报实情,跑政府申请资金,招标找建筑工程队等一系列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终于在20xx年6月筹划已久的`改造规程终于破土动工了。

“噼里啪啦”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20xx年10月11日,医院的中医馆顺利搬迁新屋了。“走出去,打出自己的品牌,”张院长又提出充分发挥中医大夫的优势,成立集针灸推拿雷火灸于一体的“雷火神针”小组。目前,我们中心开展的简.便.效.廉的中医适宜技术包括雷火灸.针灸.推拿.按摩,放血疗法等。优雅的就医环境,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外地患者络绎不绝,享誉牟平及周边市区。

“拼搏成就梦想”他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得到同事及领导的好评,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多次受到区委、区政府嘉奖表彰,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女农民乡村医生1951年出生于x乡1968年中学毕业在她的简历上注明的就是这样简单。真正的转折就是在1968这一年里目睹了家乡姐妹年级轻轻就因难产而死立志想当一名合格的接生员于是在大队党支部和群众的推荐下她勇敢的走进了卫生学校两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县城里的多家医院都瞅准了她但她毅然做出了到期盼她、信赖她的家乡村卫生所去的选择她从一名普通医生干起从一名乡村接生员做起。1970年北京医疗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派x乡以她年轻好学、基础扎实赢得医疗队的欣赏医疗队的同志手把手传她接生技术教她内科、外科、妇科知识与经验很快便成了一方知名的全科大夫。从此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雨雪只要有病人的呼唤有接生的需要她就送医送药到家田里埂头荒山野郊到处都飘扬着她的身影她把自己的青春、热情都奉献给了她的家乡农民她以一腔爱民之心受到了乡亲的交口称赞。她就像一粒能生根开花的种子用自己的默默奉献改变着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经她接生的父子两代人在比比皆是如今走到乡间大部分人都尊称她为刘姥姥。她在乡村一干就是35年,三十五个春夏秋冬里,她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热情为农民服务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任劳任怨靠她那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操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的痛苦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

“人不能忘本,是党培养的我,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我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把工作做好”

1971年,当来到x镇x村卫生所工作时,面对两间低矮、破旧的危房,仅有的“老三件”诊疗设备,也有过失落和彷徨。但当她看到农民群众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时,她暗暗下定决心:硬件不足软件补,要用精湛的医术赢得病人的信任。她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把北京医疗队专家的经验有机地和临床结合起来,开展了接生、危重病人抢救等业务,过去许多想都不敢想的外伤、急症抢救,在努力下开展起来了。她潜心钻研,奋发向上,使自己由一个乡村医生成长为一名妇产科主治医师。

一个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口耳相传的。她深深知道,做农民的好医生,仅有良好的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医德。她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她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村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她的村卫生所里她就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费10-20%;一时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对于特困群众免费治疗,每年减免费用达3000多余元。别人问原因的时候,她是这样说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钱眼上,何况我又是党员。这些年我总是想,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是党培养的我。我不能事事算计自己的得失要把工作做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群众可以为证。

她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好医生,更是一位工作泼辣的好院长。

作为村卫生所的负责人,村卫生所的良性发展,一直是工作之余思考的问题,村卫生所不能走个体化路子,于是当区卫生行政部门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模式时,她就积极响应,在她的发动和带领下,乡村医生都加入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统一整合,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得到了充实,农民群众无不为此改革拍手称好。为了改善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她又反复奔走,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委会的支持下,通过卫生院支持一点、村委会支持一点、自己拿一点的办法,修建了120平方米的卫生所,彻底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今年,区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老早就认为这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大好事,可部分村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就是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保障作用,于是又一次发挥了乡村医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农民家中,比方比圆解释,她还亲自为几家贫困户,捐助了合作医疗基金,又一次受到了村民的赞誉。

她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在乡村医疗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尽管她的岗位非常平凡,尽管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一个人做了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她的,自担任卫生院院长以来,医院连续十年被评为x区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她个也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医务工作者,20xx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xx年1月她代表乡村医生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受到了卫生部高强部长的接见,她的先进事迹被广为流传。

普通医生事迹材料

感谢院领导给我的这次进修学习机会,通过这次进修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我的眼界、增强了自己的业务能力,认清了我院与国内大型高级别医院专业技术上存在的差距,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军总医院是全军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是国家重要保健基地之一,负责中央、军委和总部的医疗保健工作,承担全军各军区、军兵种疑难病的诊治,医院同时也收治来自全国的地方病人。全院共展开床位4000余张,共设临床、医技科室150余个。

医院年门诊量250万人次,收容病人8万多人次,开展各种手术近4万例。同时,医院每年开展多项新业务、新技术,形成了明显的技术特色和优势,使许多疑难病得到有效诊治,许多复杂手术和重大抢救获得成功,一些诊断治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先进术的技术配合。

在解放军总医院为期7个月的进修学习期间,在总医院广大医生护士的关怀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各组的轮转工作。通过学习已能够独立完成骨科的四肢内固定、颈椎前后入路内固定、胸腰椎内固定、经皮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汽化术的手术配合;普外科的门腔分流、直肠癌根治、全胃切除、腹膜后肿瘤;胸外科的食道、肺手术以及食道三切口;神经外科的颈椎前后入路内固定、口鼻垂体瘤、脑膜瘤、颈动脉瘤夹闭、听神经瘤切除术等大手术的手术配合。

二、先进仪器设备。

此次前往解放军总医院进修学习,见到并亲手操作了很多先进的仪器。例如超声刀、温毯机、回路电极、骨科和神经外科的导航系统、神经外科开颅电钻和气钻、神经电刺激仪、快速消毒锅、低温消毒锅、器械超声清洗锅、环氧乙烷消毒锅。

总医院手术室已经淘汰了戊二醛浸泡和甲醛重蒸两次化学灭菌法,他们通常选择高压灭菌、环氧乙烷灭菌法、低温灭菌法,所以消毒锅的种类也很齐全、操作方便安全,既保证了器械灭菌要求,也大大节约了接台手术的时间。神经组运用先进的导航系统配合手术,通过导航能够准确的定位优势可以判断出占位病变的位置、大小、术中切除是否彻底,大大提高了手术质量。骨科在作脊椎内固定手术时使用导航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钉子是否在锥体内,有无损伤神经等,增加了手术安全系数。

三、手术室的管理。

解放军总医院的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器械管理、高值物品的保管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优点,科室印有收费项目明细表,每台手术完毕由收费员统一查对、录帐,当天费用当天结,杜绝了拖欠、漏费。器械时乎时负责第二天所有手术要用常规器械和特殊器械,还要保证急症手术器械供应,手术完毕后负责清洗、保养器械并打包送消毒。总医院对新进护士以及进修生的带教上非常严格规范,由一名教学组长统一管理培训。为避免进修人员杜绝盲目上台,首先组织进修人员学习院内手术室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为进修人员的后期顺利配合手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一项操作都是经过统一训练,杜绝了手术中的个人习惯。采取一带一的带教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员通过言传身教,让全体学员能够了解每台手术的配合过程,习惯术者的习惯,术中注意事项等,使全体学员获益非浅。

四、个人浅谈。

通过进修期间的对比,发现我们与解放军总医院即存在差距也有我们的优势。例如外院在手术通知单上会注明术中的手术体位、特殊用品、是否需要自体血回收仪表,病人有无特殊感染等以便于护士长安排手术;我院在器械清洗、保养消毒这一环节中做得非常细致,对于器械维护我院也做得非常到位,基本上杜绝了术中器械的罢工现象。

儿科医生事迹材料

从古至今,大医精诚就是医者的最高境界。在县中医院内科,就有这样一位医生,在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心目中都留下很好的口碑和印象,他就是县中医院内儿科副主任、主治医师xx。

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医院8:00上班,郑医生总是提前到达办公室,整理病历资料,交班之后进入病房查房,除了管理住院病人还要接诊门诊病人,还有讨论疑难危重病例,协助管理科室事务。作为科室副主任,仍然参与病区值晚班。他常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医生,半点马虎不得。”每次看病和查房,对于那些危重病人,他总是反复观察,仔细询问,生怕有半点闪失。常常因为工作繁忙推迟下班,半夜因为病人而起床处理。当他看到病人那双深深凹陷的双眼流露出的尽是对生命的渴求,他的心被深深的触动了,那份“收一个病人,就要尽自己最大能力让病人满意”的信念和责任在心头暗潮涌动。

和蔼可亲,用心服务。

不是亲人胜亲人,对待患者和蔼可亲,耐心的问诊和检查。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在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医患关系、同事关系十分和谐。

医术精湛,传道授业。

许多的病人都是远道而来,特别是农村的病人,许多危重和疑难病例到这里都迎刃而解,尤其是在重症医学学科上。考虑问题全面,具有敏锐的诊断思维,及时发现和诊断,合理用药,药到病除。郑医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执着的敬业精神,重视知识的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作为科室副主任,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他以身作则、学而不厌,为科内年轻医师起到榜样的作用。平时带领他们参加各种危重病人的病因分析、治疗方案制定及抢救工作和和疑难病例的讨论,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学习,提高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要告诉年轻医生,避免他们走弯路。”

医德高尚,大医精诚。

细节方面,无不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他常说“一个医生,只有从内心里尊重病人,才能对病人有耐心。”。“廉洁是医生的本分,贪财图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当医生。”“饱满的谷穗永远低着头,而空虚的毛毛草却翘着头。人要做沉甸甸的谷子,不要做轻飘飘的毛毛草。”从来不收病人的红包,心中装满“救死扶伤”。在长年的行医过程中,郑医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冬天为病人查体时,他总是先搓热双手,焐热听诊器,尽量少暴露病人的身体;查房时,他站在病床前,眼睛看着患者讲话,和颜悦色,低声细气,耐心地解答病人的每一个问题,认真地记下病人的每一个细小变化。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无不折射出郑医生高尚的医德和对病人的深情关爱。

医生事迹材料范文

××市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连续多年被××××市汉留镇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多次被该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78年底,由群众一致推荐,应村党支部的召唤,在××××水利局当通讯员网的他怀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向往和热爱,回到京汉村当了一名赤脚医生,负责合作医疗(村卫生室)筹建工作。毫无医学基础的他,工作热情虽高,但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他也曾经踌躇过、彷徨过,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选择了坚持,他说绝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期望。为了尽快掌握医药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工作,一边在乡卫生院学习中医传统医学并参加临床实践,他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利用晚上时间挑灯夜读,拼命地汲取医学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他顺利通过市卫生主管部门考核,取得了“赤脚医生证书”,1986年参加江苏省乡村医生统一考试,取得“江苏省乡村保健医生证书”。××××和许许多多扎根农村的赤脚医生一样,虽然“白手起家”,但是不断自我挑战,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不断克服困难,逐渐担当起了“乡村医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

京汉村是××××市汉留镇最大的行政村,村民分散,居住在32个自然村庄,全村村民近3000人,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近3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京汉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巷道。村民朱留党因患慢性胆囊炎、胃病多年,每次病情发作,都请××××出诊,他从不厌烦,每次都及时赶到,为病人进行治疗,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能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稳定,他还要再嘱咐几句,才放心地回家。虽然是多次出诊服务,但从未收过出诊费和注射费。病人为了感谢他,给他送去了家禽和鸡蛋,他也总是婉言谢绝。

近30年来,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村民们的病痛是××××最挂心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哪家有人病了,一个电话过来,他立即上门诊疗,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站救治,有时碰到疑难杂症自己无法救治,他会想方设法帮助病人转到镇医院。腊月的一个夜晚,村民袁梅红因剧烈腹痛,到卫生站急诊,恰逢××××值班,病人刚到就出现了休克症状,根据多年行医经验,他判断可能是异位妊娠引起的内出血。时间就是生命,他当机立断,立即安排病人转镇卫生院治疗,他一边联系镇卫生院做好准备工作,一边联系车辆,并陪护病人一同前往。经上级医生诊断,病人因黄体破裂,出血量达ml,如不及时手术,极有可能有生命危险。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病人转危为安,他悬着的一颗心安然放下,默默地离开卫生院,回到家已是凌晨2点多。在医疗工作中,××××同志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京汉村孙吴组两位五保老人,朱扬开患老慢支、肺心病,老伴张俭英患高血压、脑梗塞,长年无人照顾,连基本生活也不能自理,××××就定期免费送医送药上门,长达5年之久,从无怨言;村民张素珍,多年前因结扎留下了后遗症,身体一直不好,“屋漏偏逢连阴雨”,家境本来就不好的她,82年丈夫又患胃癌不幸去世,留下了两个未成年子女,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知道情况后,多次登门劝说、开导,并给孩子和她带去了营养品,鼓励她重新树起生活的信心,并为她垫付了几千元医药费。说起这样的事情干部群众如数家珍,不胜枚举。多年来,他累计为当地群众减免医疗费用数万元。同时他还坚持对军烈属重点关照,每逢他们有了病痛,都主动上门,送医送药。他说,人都有个病痛,军属家庭孩子不在身边,我做好他们的保健医生是应该的。

垫付,孩子家长感激不已,最终接受了预防接种。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村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都达到了100%。在计划免疫工作中,××××还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率先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儿童出生登记,流动儿童管理登记本,使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就在他日夜为百姓求医问药解除病痛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又把他推到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防治“非典”工作中他负责疫情排查和宣教工作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外出返乡人员情况他走村入户跟群众沟通了解宣传非典防治知识在防治非典的数十个日日夜夜他没睡过一次安稳觉不知疲倦地奋斗在一线××××消瘦了累病了人黑了但他无怨无悔。他经常与当地群众谈心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动员村民进行改水改厕现在京汉村自来水和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近几年他每年都能筛查上报疑似结核病人2至3例全程督导结核病人1—2例。在督导病人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他尽自己所能为公共卫生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多年来参加培训学习达30多次,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基层医生的各类医学书籍,并记了大量笔记,遇到难题更是从不放过。他坚持向镇卫生院资深医师、大医院专家虚心请教,在业务上力求精益求精。1992年他还参加了××××市卫生局举办的中医知识培训班,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中医结业证书。通过自学和理论联系实践,他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使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得心应手,一般的疾病不用去大医院,在他这里都能得到解决,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成为了当地群众信得过的好医生。

德艺双馨是××××的一贯品德。××××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他从不为金钱所动,为钱丧德,从医30年来,他从不做违规违纪之事,从不接受吃请,不拿病人“红包”,进药也严格把关,几十年来从未因用药而发生医疗事故。他还积极参与献血等公益活动,几年来,先后无偿献血6次,仅一年就献血2次,可以说,他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县的有关政策要求,××××市加强了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拓展,面对新的形势,××××思想活跃,有创新精神,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积极投身于卫生改革中,献计献策,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他率先主动出资5000元给卫生院,帮助卫生站建设,他的所为,一时让人难以理解,甚至遭到了少数人的反对,认为这是卫生院的事,一体化后还会影响个人利益,而他不但不为所动,反而耐心说服其他乡村医生,“乡村一体化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是为了把我们农村卫生事业做优做强,不但群众受益,我们的事业也会越来越有发展啊!”。在他的影响下,其他乡村医生也积极筹资,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的开展。目前,汉留镇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乡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普通医生事迹材料

小辉家庭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待人热情有礼。该同志日常业务工作繁忙,应酬较多,但他从来不饮酒、不抽烟,积极践行“烟头革命”,廉洁奉公、依法从政,从不参与黄、赌、毒等违法活动。妻子身为单位会计,业务精炼,积极为单位管好帐、理好财,积极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孩子热爱学习,志向远大,经常在学校参加攀岩、滑板、街舞等文体活动。

小辉家庭生活方式文明科学,能够勤俭持家,合理消费。注重环保,能自觉净化、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夫妻二人经常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晚饭后散步,放松心情、沟通感情。节假日经常到附近爬山、放风筝等。疫情期间,主动配合社区做好核酸检测,甘做社区志愿者。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xx,男,汉族,民权县人,1963年10月生,中专文化,全科医师合格证,1983年至今担任伯党乡乡双楼村卫生员,30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983年刚毕业,xx就在双楼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双楼村人口一千余人,双楼村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商丘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xx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xx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五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乡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一天上门就诊的病人十分多,并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1997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xx刚刚睡觉。突然间,邻村的两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村有人服了农药,xx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景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最终,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xx来说真的是太多了。三十年来,xx共接诊病人四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费用数十万元。这三十年来,xx跑遍本村和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简便愉快的节日。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2010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一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我的岗位上,进取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我。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使姜荣显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的信任,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我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他拥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他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开发扶贫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病毒我不怕你,你快给我走开!”1月29日,余琳欢在日记中给自己加油。从这天起,她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浙江支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医疗队队员。

凌晨3点上班,上午9点下班,连续工作10多天,这个25岁的姑娘声音略显疲惫。“疫情发生后,我每天都刷微博、看新闻,眼瞅着确诊人数不断增加,心里又急又难过,当时就报名来支援。”没过多久,余琳欢便被选中。

入院后,余琳欢与另外两名护士照顾40多名患者。定时巡视病房、观察生命体征、上药抽血补液……十几天奋战下来,如今的余琳欢心里有底、手下不慌。“戴着两层手套,也能快速摸到静脉抽血;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也不影响倒水送饭。”余琳欢说。

2月14日,余琳欢护理的两名患者治愈出院,她非常兴奋:“特别开心,这是我们团队战斗的成果。”

最近几天,余琳欢明显感觉许多患者变得更积极乐观。“前两天给一位大叔送药,他突然说了句,你们都来了十几天了,想家吧?等疫情过去,再来武汉我给你们当导游。”余琳欢鼻子一酸,却还是露出微笑:“当然想家,但这里更需要我!”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