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精选14篇)

时间:2023-12-06 11:40:52 作者:QJ墨客

调研报告通常包括背景介绍、研究方法、调查结果和结论等内容,以呈现完整的调研过程和分析。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调研报告范文,我们希望能够给你的写作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

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根据枣园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核桃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2、大力扶持核桃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我县棣花、商镇学习参观通过核桃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核桃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优惠政策:对核桃建园示范户以及核桃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10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xx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200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枣园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枣园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研报告

东城镇位于望城区北端,南邻铜官窑,北抵湘阴,西临湘水,全镇呈半丘陵区半垸区(苏蓼垸)分布,是八百里洞庭的边缘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距市区只有22公里,现辖7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5593户,总人口1962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1360元,有水田1490公顷,旱土260公顷,林地1551公顷,水面面积1733.33公顷。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紧紧围绕东城镇发展的长远目标,努力提升东城农业整体水平,致力于建设“高效、生态、服务性”的现代农业。20__年,全镇完成水稻种植面积近42000亩,优质稻34000亩,实现水产养殖4800亩。

一、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农业规模化经营形势喜人。我镇农业规模化经营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思路中的“四基地”(精品粮油基地、名特水产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突出高档优质稻、名特水产、休闲农业、蔬菜四大主导产业,着力推进百里水产走廊建设,致力于打造农业休闲品牌,通过大力实施办企业、建基地、树品牌、带农户的战略,引进了东城生态农业、高家庄特种水产养殖、绿辰科技及泽伟农家乐为典型的规模化经营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纷纷涌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__年底,共有家庭农场总数55个,其中50亩以下的只有一个,家庭农场经营耕地总面积1.3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31%,全年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为1952万元,共吸纳劳动力总数206人。截止目前,我镇已有农业专业合作社24家,农业公司4家,带动农户20__余户。

2.生态农业品牌不断彰显。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我镇注重农业品牌化经营,重点打造东城“花园式村庄、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了以“生态稻、生态油、生态椒”为特色的生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培育出了享誉三湘的东城生态椒等省内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条产品质量与品牌包装相结合的成功之路。做活“稻”字文章,着力建立苏蓼垸的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与金霞米业等粮食企业结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灯文大米进入省农博会。做活“山”字文章,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基地共建万亩油茶基地,并成功引进雪峰山油茶,雪峰山油茶嫁接新技术获林业部科技司认证。做活“水”字文章,突出特种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了黄龙河、夹河、铁炉湖等几个特色鲜明、品种多样、竞争力强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如今,东成生态、金丰科技、湘立农业、群英蔬菜、隆平粮社等一批代表性的生态休闲农业品牌成了东城现代农业的新亮点。

3.科技支农成效显著。我镇通过积极开展科普示范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平台功能,配合区农业局、科技局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支农活动,让农民在助农专家和企业的指导下,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东城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镇农技站的帮助下,利用科技助农直通车专家讲座和“科技下乡、服务企业”活动,引进了“无公害早熟辣椒”栽培技术,并采用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有了较大提高。20__年,我镇早熟辣椒栽培达1000多亩,仅通过农户掌握早熟辣椒栽培一项技术,全年解决相关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栽培示范户每亩增收达4000元,户增收达2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我镇农业的投入总量虽然有所增加,但由于镇域经济尚不发达、财力有限,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与农民对政府的期望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水利设施方面,东城粮渔主产区为湘江环绕,常年面临洪涝灾害,水利基础设施和物资技术储备的不完善,增大了扩大投入增加生产的风险,制约了现代规模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全镇路网建设还也欠完善,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拉大了与主流消费人群的距离感,不利于现代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的推广与发展。

2.农业产业化进程比较缓慢。从产业规模上看,全镇家庭农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统计情况显示,1000亩以上规模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分别只有1家,500亩以下占绝大多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连接关系不够紧密,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规模化以从事种、养殖业等初级原料生产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不具规模,全镇农业产业化整体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在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各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收入大多在10—50万元之间,整体效益不高。

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一是组织程度高、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好的骨干企业还为数不多,全镇100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只有1个,除“雪峰山油茶”“东城生态椒”等少部分规模化农业企业(合作社)形成了品牌外,绝大部分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停留在本村本组的小打小闹阶段,知名度不高,辐射力不够;二是生产技术先进、转化力强、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全镇的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户仅200户左右,还没有真正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4.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存在思维误区。东城属长沙市区近郊,全镇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长沙市区经商打工,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对于发展规模化农业存在着劳力、管理及科技因素的制约,全镇农业生产者尤其是农业技术人才严重欠缺。加上受传统思维误区的影响,群众普遍存在重进场务工、轻在乡农耕的思想,个别农户甚至直接将土地抛荒,发展现代农业的社会氛围和思想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主要措施及建议意见。

1.建立现代农业管理服务机制。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首要地位,对各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庄和合作社在政策扶持、财政支持上予以倾斜,建立健全政府管理服务机制。一是改善行政管理职能,增强服务功能,加强行政公共服务,积极倡导“一线工作法”,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强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与服务,着力推动农产品的市场推广,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农产品物流配套系统。三是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与服务,着力建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渠道广泛的信息网络体系,规范信息传递制度,确保有质量的信息能准确、快速传递,尽快在农业生产及流通中发挥作用。

2.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重点建设好四个基地,即油茶基地、蔬菜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优质稻生产基地,重点推进“三品”的开发,一类是以鱼、蟹、虾等为主的特色产品,重点抓好苏蓼垸中各村发展此项产业,使高家庄等水产养殖基地的辐射作用不断加强,争取健康养殖达到5000亩以上。二类是以有机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绿色产品,把东城生态椒、东城红薯粉、浅池莲藕等品牌打出去,争创特色产品注册品牌3个以上,1个以上省级品牌。三是以优质稻米、良种油茶、有机蔬菜为主的高附加值产品,力争成为全省一个知名度较高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创建一个规模较大的良种油茶种苗基地,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4000亩。

3.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利用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平台,积极与湖南农大、中南林科大等高等院校开展对口技术合作,建立建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例如对东城生态椒除进行鲜椒出售、整椒包装外,同时制作辣椒红素、辣味素、辣子油、以及辣椒营养粉等深层次产品。重点扶持雪峰山油茶基地,加大油茶种苗研究、开发及生产力度,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建成一个500亩左右的油茶种苗基地,一个10000亩的油茶种植基地,建设好一个油茶加工厂,形成毛油提炼、茶壳、茶粕综合利用的油茶深加工体系。

4.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围绕我镇的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扶持和社会资金投入,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推动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技术上重点扶持、政策上重点倾斜、人才上重点照顾”等优惠措施,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民农业生产风险,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

5.加快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充分利用我镇“山”、“水”资源优势,建设好苏蓼垸的“五纵十二横”水利景观建设,加大对黄龙河、铁炉湖、夹河的开发力度,逐步实施以“广种树、多栽花、不露黄”为主要内容的“百千万绿色愿景工程”(绿化百条乡村公路、千里河港堤岸、万户农家庭院),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精心打造省会长沙旅游度假的新亮点,将东城打造为“人在林中、房在绿中”的河东绿色明珠。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工作报告

一、塔城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塔城地区位于祖国西北部,总面积十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宜耕种土地约1200万亩,已耕种约600万亩,并有9000万亩天然牧场.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好,连年获得丰收.全地区农村经济正朝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农村产业已在向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迈进.

作者:居中元沈晓红作者单位:中共塔城地委党校刊名:实事求是英文刊名:seektruthfromfacts年,卷(期):“”(3)分类号:f2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研报告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__”,让这一概念走入公众视野。20__年5月19日,《中国制造20__》正式公布,对于中国来说,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述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经过近5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规格、规模的卧式车床制造企业,中国大型数控车床、精密轧辊磨床的主导生产企业。目前在全国机床工具行业的5000余家企业中,被中国机床工具协会评为综合效益第15强,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风电、石化、铁路、军工、冶金等众多领域,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拥有企业技术中心1所、境外研发中心3所,先后承担了多项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共申请专利212项,其中发明专利72项,实用新型专利140项,授权专利共172项。此外,星火机床同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多家公司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出了数十种新产品,特别是数控大型卧式车床技术在国际上属于水平。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星火机床就制定了《计算机应用系统初步设计》方案,建立了企业内部局域网,相续又实施了cad甩图板工程和办公自动化oa项目,基本实现了电子化工作流程;从20__年开始,企业又陆续实施了3d设计工程和plm项目,为两化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20__年法国研发中心开始研制“spark++”简易数控系统,部分功能在普及型数控机床中已经得到应用,为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20__年,星火机床率先在机床工具行业“客户个体化定制”方面,通过互联网+机床,开始建设“星火乐高”项目。

一、“星火乐高”项目定义及实施背景。

1、“星火乐高”项目的定义。

(1)乐高起源于丹麦,是英文“lego”的译音,是一种利用不同颜色的塑胶积木,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拼插出变化无穷造型的玩具,也被称为“魔术积木”。

(2)“星火乐高”是星火机床依据“魔术积木”原理,结合机床结构特点,深度挖掘客户对机床要求的模糊语言及显性语言,对其进行数据化转换,通过对原有模块的进一步数据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定制的系统平台,开启中国机床行业互联网+时代。

2、“星火乐高”项目的实施背景。

在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时代背景的前提下,传统的销售和制造模式已无法适应客户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和同业企业间的市场竞争。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制造业薄利时代的到来,星火机床依据企业自身特点,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互联网思维,研究具有时代和行业特色的“基于机床企业个性化产品定制系统”,利用大数据云平台将冷冰冰的机床与沸沸扬扬的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使销售与设计两端同时触网,形成开放式的客户参与“设计+分享”的个性化定制与批量生产,按产品系列和零部件类型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交易,打造一个引领时代的全球工业服务数字平台,以此达到大营销、大服务的目的。

二、“星火乐高”项目实施基础及内容。

1、“星火乐高”项目的实施基础。

产品数字化、模块化是企业实现个性化产品定制的重要途径,星火机床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实施了以图文档管理为手段的“按方抓药、缺药补药”的药匣子工程,经过数十年的数据积累和专利转化,梳理出了数十个产品系列和上百个产品模块,具备满足客户网络化个性定制的基础。

2、“星火乐高”项目的实施内容。

“星火乐高”项目以客户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结合车床“一圆一直”的结构特点,从加工范围、长度、重量、精度等显性数据入手,充分挖掘机床的隐形数据、相对数据和绝对数据,利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和产品配置理论,将产品模块按规则划分为共享型、替换型、量体裁衣型、组合型、拼接型等五大系列,以此梳理出以“圆”为基础的树状拼凑魔方架构,形成尽可能多的柔性化变型产品。根据产品零部件清单和产品结构树,建立既有迅速查询、存取浏览功能,又能确保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的个性化定制平台。

“星火乐高”项目通过三层b/s结构、动态网页、三维可视化插件、数据库连接等技术组合集成,使其具备以下功能特点:

(1)能够使非机床专业人士的选择,达到专业化设计水准的结果;。

(2)能够满足客户选择自己希望实现功能的结构模块;。

(4)能够使客户选择的产品进行一系列的性能评估,测试产品是否能够达到客户的需求;。

(5)能够使客户确认产品后,迅速形成产品零部件清单和产品结构树图。

三、“星火乐高”项目实施作用。

1、应用作用。

(1)经营模式的转变。为企业注入客户驱动制造、敏捷制造等新的生产经营理念,将传统的“调查—设计—制造—渠道—服务”链条跨越到“订单+客户参与的产品定制+电商平台”的新链条,实现企业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龙头”的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

(2)增加市场份额。打破了产品的“订、产、供、展、销”的时间、地域限制,采用主动式客户服务,使企业争取到了更大的市场和客户,增加了销售收入。

(3)降低运营成本。以定单为核心的生产模式将大幅度压缩供应链和库存,降低采购、销售及相关业务流程的成本,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4)快速响应市场。在“需、产、供”一条龙服务中,减少信息反馈环节,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对市场和客户需求信息的了解,迅速提高了企业响应市场的敏捷能力。

(5)增强客户满意度。产品按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同时客户直接参与设计方案的确定,并能跟踪定单的执行情况,提高了客户的产品服务满意程度。

2、示范作用。

(1)引领带动。“星火乐高”项目的实施将率先打破我国机床制造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引领我国机床行业进入互联网时代,通过系列配套措施和两化深度融合,带领中国机床企业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智造”。

(2)承接国家战略。“星火乐高”项目的实施必然会促使以“关天经济区”为中心的中西部企业加快两化深度融合进程,借助甘肃在陆上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优势,承接国家“一路一带”发展战略,组团向西延伸发展,为西部崛起做出新贡献。

(3)联动效应。“星火乐高”项目的实施必然会影响到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和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协调机制,为使社会化链条和资源有机统一的协同发展,通过渠道整合和项目延伸,“星火乐高”项目将以打造“全球工业服务数字平台”为契机,推动机床相关配套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化发展。

四、“星火乐高”项目预期效益。

项目完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新增税金1800万元,新增利润45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1、直接效益分析。

(1)刺激消费——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通过引导需求想象力,吸引潜在的消费群体,刺激连带性消费的产生。由于个性化的产品满足了客户特定的需求,即使企业不进行市场的细分,也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因此能够提高产品的销量。

(2)扩大市场——利用打破了产品销售的时间和地域限制,实现了产品全球24小时销售服务一体化,从而增加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收入。

(3)降低成本——据中国制造协助网调查,从具体的历史经验数据来看,个性化产品定制系统的好处表现为:减少库存50%以上;降低订货成本50%以上;缩短产品生产周期50%;增加销售收入15%—20%;降低产品成本15%—20%;缩短业务周期50%—70%。

2、间接效益分析。

(1)一方面以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包括产品数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以及对外协作管理等方面,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地位,增强了品牌效应。

(2)另一方面通过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五、“星火乐高”项目未来展望。

“星火乐高”项目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具有产品展示、订购交易功能的选型平台,更是一个与客户联系交流的口碑桥梁。“星火乐高”项目的实施,将会进一步促进网上产品三维动画展示、自主推介咨询、在线视频培训、远程诊断等功能的拓展,从而构建以客户为中心集市场发展、产品发展、销售服务、客户供应、客户培训为一体的工业服务体系,打造“全球工业服务数字平台”,提供包括机床回收、再制造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由传统机床制造商向现代工业服务商的业务模式拓展。最终,构建一个“自由设计、中国智造、全球服务”的新型经营模式。

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__年上半年,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星火机床生产经营环境严峻,工业生产、产品销售、企业效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导致新产品开发和信息化项目资金投入不足,“星火乐高”项目受制于资金困难,进展缓慢,严重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希望能在项目研发经费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打造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查工作报告

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能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社会稳定、保证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为了贯彻实施“三个代表”,掀起学习“三个代表”的新高潮,省委和省委宣传部组织了“双百”活动.作为其中的一个小组,我们就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课题调查了新罗区、武平县、长汀县、连城县、上杭县及其下属9个乡镇,包括新罗的红坊,武平的中堡、中山,长汀的新桥,连城的`林坊、庙前、莲峰,上杭的才溪、古田等,进行了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农户的调查,对龙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调整方式、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及相应的对策.

作者:徐维群刘吴陈琳吴盛汉李崧作者单位:刊名:龙岩师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longyanteacherscollege年,卷(期):200422(2)分类号:f32关键词:农村产业结构农产品农民收入劳动力转移

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根据镇人大主席团2016年工作要点和主席团会议的安排2016年6月1日早,在镇人大主席敖菲同志的带领下,对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辣椒生产。

2016年全镇共种植辣椒20000亩,品种主要以“长虹”、“足法”、“甜杂一号”等品种为主。辣椒育苗在3月20日结束,大田移栽在5月30日结束。

2、万寿菊生产。

××镇在2016年共种植万寿菊9000余亩。技术人员在各村委会负责好技术指导,按规格移栽,已结束。

3、南瓜生产。

古城村委会根据自身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等有利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16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寻找新的突破口,找准市场,由村委会租地200亩,发展南瓜新型产业。5月20日移栽结束。

4、浅水藕生产。

浅水藕生产2016年的生产分别在淑足、海晏2个村委会,种植面积为200亩,3月25日种植结束。

5、水稻抛摆秧生产。

2016年分别在大堵、长桥、大同、捏龙4个村委会完成水稻抛摆秧5000余亩,在4月29日日移栽结束。此项技术能使每亩水稻比常规育苗增产30至100公斤。

1、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使部分农民得到一定得实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增强。糯白村委会的山外村民小组,前几年在甜椒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的农户种植甜椒的亩产值超过了烤烟,极大地增强了农户种植甜椒的积极性。今年群众自发种植“甜杂一号”品种400余亩,在市场中寻求生存,形成一定的品牌,每年甜椒收获季节都有一些老板到村子里收购。

2、村委会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转变,有的干部对闯市场充满了自信心。特别是古城村委会干部,根据村委会土地少的现实情况,努力发展高效农业,并身先士卒,首先自己租地200亩种植南瓜,自发地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形成了一定得品牌,吸引了部分老板落户××。这两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集中力量发展辣椒产业,形成了辣椒品牌,老板张友清在长桥村委会建厂,到我镇发展辣椒产业;今年曲靖的老板也积极到××签订2000亩辣椒合同。

三、

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群众的整体素质弱,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对市场认识不足,对政府依赖心较强。我镇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部分群众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缓慢,满足于传统的小农经济,缺乏大市场意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持怀疑、观望态度,就是在村组干部的劝导下,种植万寿菊、青刀豆等产业,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吃亏;还有的农户,今年种植辣椒得到实惠,如果明年种植辣椒吃亏,就对辣椒产业持否定态度,接受不了市场变化,害怕失败,没有闯市场的意念;再者,在哪一个村委会发展新兴产业时,农户最希望的就是种子钱免费,机耕费用由政府部门埋单,对政府的依赖心理较强,种出来的东西希望政府负责收购并付货款。

2、群众的短期盲目性种植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阻。去年烤烟市场较好,使栽烟户得到了实惠,今年绝大多数种植户种植烤烟的面积比往年多了许多,而对于其他种植产品态度冷淡了不少,而忽视了市场的变化,不遵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生产。这期间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3/5会自发地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卖。还有的老板,恶意拖欠群众的货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特别是蔬菜产业,对水的需求很高,在种植的时候缺水,水库的水又不下来,没水浇灌,雨水多时水又排不出去,菜地被淹。

5、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技术落后。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艺发展的趋势,而现在各家各户在各自的承包田内,各种各的,不能进行产业布局,没有形成产品竞争力。农户的观念依然是传统农业观念,生产技术上也还习惯传统的耕作方法,如抛摆秧推广了十多年了,今年政府部门没有补助,有的农户又重新回到了水育秧的传统技术。发生病虫害了,没有群防群治的观念,也没有综合防治的观念,你打你的农药,我施我的化肥,最终造成土地越来越瘦,病虫越来越难防治,生产承办提高了,但产品的品质、产量却没有得到提高。

四、整改措施。

1、围绕现代农业生产,逐步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寻找产业发展突破点。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而土地集约化、操作机械化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积极引导农户组成生产合作组织来发展产业,推广新科技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并形成特有的品牌。

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量争取资金支持,可以发展田间地窖,同时和水库部门联系,协调解决生产用水问题。

3、争取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水平,加强农民对市场的认知。

5/5。

农村水产产业的调研报告

根据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我县召开的**州核桃产业发展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及县委领导的安排,为加快我县核桃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对全县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一次专题调研。为搞好专题调研,县政协由经科委牵头于5月30日召集了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专题讨论确定了调研提纲。并以政协办发(xx)13号文件,向有关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发送了《通知》和《调研提纲》。并组成了专题调研组,于6月10—30日对我县的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了专题调研,本次主要调研了河西镇、太平乡、龙潭乡,随机抽查了9个村、21个社、37个核桃生产农户、3个核桃加工企业。并走访了县级各有关部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全县核桃产业现状据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对县境内出土的核桃化石的鉴定表明,早在公元前16世纪漾江流域就有大量核桃生长,漾濞是核桃原产地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历届县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把培育核桃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培植支柱财源的大事来抓,在全县上下已基本形成了“发展经济和脱贫致富的潜力在山,希望在山,优势在林果,重点是核桃”的共识,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在20多年的核桃产业发展进程中,有坦途也有曲折。在调查中群众反映,群众积极性最高,种植数量最多的是三个时期:一是1981年至1982年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到户时期;二是1991年至1992年县、乡村大办以核桃为主的林果基地时期;三是xx年由于核桃嫁接苗滞销和偷采滥购核桃枝条得到扼制,核桃价格最高时期。1995年以后,随着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兴办以核桃为主的绿色企业,核桃嫁接苗的市场需求量巨增。加之管理工作跟不上,群众性的盲目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xx年仅县内生产嫁接苗就达1000万株左右),致使河谷和半山区的很多核桃树林遭到严重破坏,这是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劫难”。因此,虽然全县核桃面积和株数都在逐年递增,但核桃产量却增长甚微。根据核桃普查数据:全县11个乡(镇)都有核桃分布,65个村中种植核桃的有64个村,占65个村的98%(现65个村都已有核桃种植)。种植核桃的农业生产合作社588个,占全县636个生产合作社的92.5%,种植核桃的农业户有14788户,占全县农业户xx9户的73.7%,全县有泡核桃17.26万亩(172.6万株)。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到xx年底,根据统计全县共有泡核桃24.86万亩(248.6万株),占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466.7万亩的5.3%,占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70万亩的35.5%,人均占有25株.在248.6万株漾濞大泡核桃中,幼树204.3万株,占82.2%,初果树26.4万株,占10.6%,盛果树12.3万株,占4.9%,老树5.6万株,占2.3%。据县统计局的统计:xx年全县泡核桃产量224.6万公斤,产值2276万元(纯收入2234万元)。占农业产值16848万元的13.5%,占林业产值2796万元的81.4%。

3、经济收入据调查的37个核桃种植农户,销售核桃总收入226120元,户均6111元,人均1362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元的108.1%。核桃收入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49%(详见表5)。其中,太平乡核桃销售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的有6户,人均达4205元,最高的人均达到5000元。龙潭乡核桃销售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的有3户,人均达2400元,最高的人均达到7500元。河西镇核桃销售收入最高的人均达到4000元。据调查的三个乡(镇)自报,6491个农户(含没有核桃的农户),销售核桃总收入6470514元,户均997元,人均235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元的18.65%。核桃收入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13.54%(详见表6)。

5、加工现状全县核桃初级加工企业已发展到45户,年加工5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5户,100—500吨的10户,100吨以下的30户。全县年加工干果7000吨以上,除本县自产的以外,还有来自楚雄、保山、思茅、临沧等地州及州内宾川、云龙、永平、巍山等县的核桃。漾濞已初步成为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核桃加工贸易集散地。仅核桃仁加工一项,每年就解决了近1万人4个月左右的就业问题,使全县城乡居民劳务收入增加近1600万元。大理漾濞核桃有限公司现有职工47人,xx年生产“漾宝牌”核桃乳400多吨,开发并上市纸盒装核桃花生乳、袋装鲜核桃乳、核桃牛奶等新包装产品,月销售核桃乳等产品50吨左右,年实现利润10万多元,上缴税收8万多元,在原料加工中请临时工100多人,付工时费11万元。今年1-4月份预计可实现利润13万元,上缴税收10万元。

二、核桃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前景。

1、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144900公倾,占77.7%,(在林业用地中无林地6221公倾,占林业用地的4.3%);农业用地33904公倾,占18.2%,牧业用地3126公倾,占1.7%;其它用地4518公倾,占2.4%。据县森林分类经营区划调查,公益林面积103249公倾,占林业用地的71.4%,商品林41429公倾,占林业用地的28.6%。据县退耕还林规划,全县退耕还林还草面积61600亩,其中还林面积为43000亩。特别是在加入wto后,由于粮食价格下降,山区农民宁愿把常耕地拿出来种植核桃。在调查的37户农户中,就有25户在常耕地内种植了核桃,还有12户年内也准备在201亩常耕地内种植核桃,此外,这37户有981亩荒山荒坡可以种植核桃。2、生产潜力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核桃价格一直是稳中有升,群众种植核桃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据调查分析,现有核桃树龄结构是老树和盛果树少,幼树和初果树多。如对核桃园进行科学管理,增加核桃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大技术和肥料投入,26.4万株初果树在3—5年内产量将增长1.5倍。204.6万株幼树将有一半以上挂果,12.3万株盛果树产量将增加三分之一,到“十五”期末实现全县的核桃产量产值翻番将是指日可待。

(二)市场前景。

我国核桃(包括山核桃)种植面积达1376.3万亩,2亿株左右,其中结果树约6000多万株,1990年以来年平均产量15—17万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云南省核桃产量3.4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22.7%。漾濞核桃产量为4700吨(政府对外交流数),占全国核桃产量274246吨的1.7%,占全省60452吨的7.8%(全国和云南省的核桃产量参考杨源编著的《云南核桃》一书中的统计数)。近几年全国核桃生产发展很快,如以每年5%的递增率计算,xx年后我国核桃产量将达到44.67万吨。核桃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出口商品。1990年以来,年出口核桃果4000—5000吨,核桃仁8000吨。漾濞大泡核桃,主产区在大理州,每年出口量在3000吨以上,占云南省核桃出口总量的70%,我县每年出口核桃xx吨以上,占大理州核桃出口量的67%。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核桃保健、医疗价值的认识,核桃加工业将不断兴起,国内外对核桃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再过xx年,国际市场上核桃需求量将上升到100万吨左右,中国的消费量将上升到24万吨。在创漾濞核桃品牌方面,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主已作了极大的努力。如伊斯兰侨茂食品有限公司申请了“漾濞核桃”包装专利,团山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团山牌”核桃商标。漾濞核桃品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是漾濞人民的宝贵财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制约我县核桃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是关键所在。据调查分析,其差距主要是:(一)满足现状,发展缓慢。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在漾濞培植核桃支柱产业,由于气候资源优越,种植经验丰富,已不成问题,领导可抓可不抓,群众自己会发展。致使各级政领导对培植核桃产业重视不够,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跟不上,发展缓慢。(二)重造轻管,效益不佳。一些干部群众只顾完成当年上级下达的项目和计划种植任务,忽视了种植后的扶育管理,致使新种植的核桃如同“猴子搬包谷”,得的少,失的多;(三)短期行为,无长远打算。部分干部群众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认为种植核桃周期长、见效慢,是前人栽花后人享福,常常是一般号召多,真抓实干少;(四)创业精神差,发展不平衡。仅就一些核桃适宜区范围内的农户而言,有艰苦创业精神,能吃苦耐劳的农户,种植核桃千株以上。反之,有的农户就没有新发展一片或几株象样的核桃树,甚至连集体承包的盛果树也尚未管理好,形成极大的反差,发展不平衡。

2、现有核桃园经营管理粗放,核桃生产技术推广滞后。多年来,虽然山区群众种植核桃的积极性高,但由于肥料和资金投入跟不上,缺乏科学管理技术,种植10多年的核桃树还不结果,或结果很少,造成了广种薄收。在调查的37户农户中,98%以上的农户没有对核桃树进行常规的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导致核桃产量低、质量差。根据实地调查,漾濞大泡核桃进行规范化管理的7年生产量为5公斤/株,生的8.3公斤/株,50年生以上的可达500公斤/株。以规范化管理三个年龄段的平均产量171公斤/株计算,全县12.3万株盛果树,应产核桃2103万公斤。而根据本次到乡的调查数据,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只有5.07公斤;到户调查按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只有5.91公斤。按常规管理水平,xx年生的产量为2.3公斤/株,生的产量为4.2公斤/株,50年生以上的262.9公斤/株,以常规管理三个年龄段的平均产量89.8公斤/株计算,全县12.3万株盛果树,应产核桃1104万公斤。根据云南省林科院漾濞核桃研究站的测定:生漾濞大泡核桃在只耕作不施肥的园地里单株结实量为119个(1.32kg),进行施肥的单株结实量1605个(17.8kg),不耕作不施肥的只有6个(0.07kg),在耕作施肥的基础上进行修剪整形的单株结实量为2300个(25.6kg),不经修剪整形的单株结实量只有170个(1.9kg)。由此可见,经科学管理的漾濞大泡核桃结实量是未进行科学管理的365.7倍。据秀岭地区的实测:经科学管理6年生漾濞大泡核桃单株产量可达400个(4.4kg)。如对我县的现有核桃低产林进行技术改造,漾濞的核桃年产量可以翻一番。

3、加工水平低下,产品品种单一,增值不明显。漾濞核桃绝大部分主要是加工成核桃仁销售,精加工的产品不多,科技含量不高,资金投入不足,市场营销跟不上。如,“傻哥”牌核桃系列食品、团山牌系列食品,虽然风味较好,但因包装及市场营销问题,始终上不了规模,上不了档次。

4、核桃市场混乱,经营效益不佳。由于缺乏统一的营销系统,尽管漾濞核桃品质优良,但因缺乏信息和科学的市场预测,中间商多,造成抢购抢销的混乱局面,导致抗市场风险能力低,没有体现出最佳效益。

5、扶持政策的落实兑现和税收征管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调查中反映,近年来核桃生产扶持资金由于财政困难,未能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户手中。核桃特产税由于征收基数不稳定,群众有顾虑,导致统计上报的核桃株数、产量不实、加工销售环节税收流失,难以做到应收尽收。

6、核桃掠青现象普遍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核桃的产量和质量。调查中反映,正常年境,核桃的收打时节在白露前后10天左右,但是,为防止偷盗和降低守护成本,采收过早,既影响当年的质量又影响来年产量。导致很多地区核桃产品质量差,商品价值低。

7、多数群众不乐意种植嫁接苗,倾向于先植实生苗再嫁接的传统方法,延长了核桃挂果周期。种植核桃嫁接苗有种植规范,便于管理,树型好,早实、丰产的特点。但是,嫁接苗的培育,有很多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把握,无论哪个环节把握不好,都会直接影响嫁接苗的质量及种植成活率。其次,因嫁接苗的嫁接部位较低,如栽种时栽得过深,会使嫁接口经常遭受病虫害的危害。加之嫁接苗有早实的特点,因结实后肥料跟不上会导致树体衰弱,变成小老树。由于这些问题存在,在群众中造成负面影响,致使很多群众不信任嫁接苗,而采用点播铁核桃果或实生苗移植后2—3年再进行方块芽接,认为这样做核桃树生长快、寿命长,但却没有意识到结实晚,延误了几个结果年头。嫁接苗移栽,如管理得好,5年已开始挂果,7年可产200多个,但实生苗移植后嫁接的还没有挂果。经调查光明核桃林场栽种的嫁接苗,与同年栽种的实生苗移植后第二年采用方块芽嫁接的核桃进行比较:用嫁接苗种植的平均单株产量为112个,实生苗移植后嫁接的平均单株产量为44个。

8、核桃烘烤质量亟待提高,我县90%以上的核桃产区用传统的办法烘烤核桃,一是烘烤的数量有限,不适应种植大户所需;二是烘烤时间较长且危险,容易变质和发生火灾。造成核桃品质等级低,销价低,使核桃的商品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9、培育核桃嫁接苗过滥,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发展。一度时期,由于核桃嫁接苗生产管理失控,致使一部分地区近来种植的核桃树,中、幼龄树被过度采枝,甚至个别的被拦腰砍断或整株砍倒采枝。既破坏了漾濞核桃种质资源,损害了群众利益,又影响了漾濞核桃产量、质量和声誉。

三、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对策针对全县核桃产业培植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建议在今后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树立培强做大核桃产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县自然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十分适宜核桃生长。漾濞核桃早在1979年全国核桃技术协作会议上,荣获“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全国县级人均占有量第一”的荣誉,1995年又被xx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核桃之乡”。这些殊荣的`获得使漾濞核桃如同锦上添花,为培植核桃产业和创造漾濞核桃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漾濞核桃又将面临新的挑战,周围的地、州、县市又大有赶超之势和取而代之的可能。因此,我们全县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县经济工作始终坚持着力培植核桃、畜牧、烤烟、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四大支柱,大力发展水电、矿冶、旅游、食品四大产业,把漾濞建成绿色经济强县”的战略思路,把培植核桃产业作为德政工程来抓,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农村稳定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常抓不懈。要树立漾濞核桃的品牌意识,举全县之力维护品牌信誉,利用品牌优势,发挥品牌效益。

2、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县、乡(镇)应将原设立的核桃生产基地领导组,改设为核桃产业培植工作领导组,并由政府一名主要领导任组长(能设专职核桃副县长、副乡(镇)长更好),专门负责抓好此项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林业局、农业局、生物开发办、扶贫办抽出得力干部和技术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类似培植烤烟和苦良姜产业一样培植核桃产业,由过去的只管“造”不管“效”变为对核桃造林、抚育管理、产品加工销售全面负责。加快林业科技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二是要加大投入,购置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药械等;三是要在劳保、出差、下乡补助等方面与同行部门一视同仁;四是有天保工作站的乡(镇),林业站的工作任务应以培植核桃产业为主。

3、进一步清理和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核桃产业的培植力度。(1)继续巩固和加强对圃育核桃嫁接苗木生产的监督管理,持之以恒地坚决打击盗采、滥购、倒卖泡核桃枝条的破坏行为,确保核桃生产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2)制定《漾濞核桃产业培植奖励办法》,鼓励招商引资或自筹资金兴办核桃系列绿色企业或加工企业。利用每年核桃农副产品交易会的契机,公开进行兑现奖励。奖励范围:一是自筹资金创办核桃系列绿色企业、种植大户、加工企业和加工大户;二是各级党政领导、林业科技人员、税务干部以及维护林区治安的林业公安干警、护林人员中有特殊贡献者。奖励方法是:对兴办绿色企业主和种植大户实行年终产量、质量达标奖;加工企业和加工大户实行上缴税利达标奖。(3)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核桃子芽嫁接苗。坚决杜绝子芽嫁接苗用于核桃基地造林。(4)对近几年来核桃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作一次全面的检查,坚决按扶持政策将扶持资金落实兑现到户。(5)发挥我县宣传工作优势,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大理日报·漾濞版》应开设《漾濞核桃专栏》。

4、注重加强对现有核桃树的抚育管理和技术改造,重点抓好核桃果园新技术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全县核桃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全县现有的12.3万株盛果大树中,有50%左右由于立地条件差和管理粗放等原因导致核桃产量低,品质差。还有204.3万株幼树还没有结果,26.4万株初果树还未进入盛果期,增产的潜力很大。因此,抚育管理好现有核桃树是加快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在近期内快速提质增效,实现核桃产业富民富县的最佳捷径。各级各部门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现有核桃树的抚育管理和技术改造,增加经费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核桃生产技术规程,在幼树抚育、老树复苏、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时期等关键技术环节上,既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又要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必要时采用行政干预来规范果农行为,向管理要产量,向管理要效益,以确保核桃产品的产量增加,质量提高。

5、实现优质品种化栽培,建立优质核桃生产基地。60年代以前,我国是世界上传统的核桃出口大国,70年代开始,美国、土耳其等国家实行了核桃的品种化栽培,产量和产品质量都有了飞跃性提高,以强大的优势挤占了国际核桃市场,一跃成为核桃出口大国。而我国的出口量则下降到世界贸易总量的20%—30%,价格也比美国低30%以上,因此,品种化栽培是大势所趋。实行核桃品种化栽培,就是要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实行区域化种植,不断更新改造劣杂品种,走基地化生产的道路。

6、坚持实地适树原则,实行分类指导管理。培植核桃产业要讲求实地适树的原则,不同的海拔地区栽种不同的适生品种。首先必须妥善处理好退耕还林,保护生态与发展核桃的关系。把发展核桃同旅游景点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其次是要针对山区气候多样性特点,把握好宏观决策,做好统一规划,采取多层次利用,建立综合农业立体开发模式。注意保护上层、建设中层、开发下层。建议在不宜耕作的地块和不宜种植泡核桃的无林地(2400米以上),大力发展抗逆性强,生长快,木质优良的铁核桃林。在中海拔地区,大力提倡用坡坎田或常耕地种植优质大泡核桃。低海拔干热地区(1500米以下)种植美国山核桃。7、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我县应有计划地鼓励和支持核桃种植(加工)大户购买热风炉烘烤核桃,逐步改善和淘汰一家一户传统的烟醺火烤法,严把核桃产品的第一道质量关。二是鼓励和支持核桃种植大户种草养畜,走果、草、畜、菜综合发展的道路。三是县财政每年应从农林特产税收中安排10%的资金,用于核桃生产、烘烤及包装等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推广工作,逐步增强核桃产业的发展后劲。

8、建立集中统一的核桃加工经营机制,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在核桃产品的生产经营上,我县应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建立不同程度的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目前,我县应尽快组织核桃生产户、加工户、绿色企业和加工企业,成立《漾濞核桃行业协会》或《漾濞核桃集团公司》,在县核桃产业培植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帮助、信息服务下,重点组织和协调好核桃加工经营工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注册《漾濞核桃》商标,并进行市场营销,直接进入较高级别的市场(如上海等国内市场),或直接打入国际市场。使核桃商品直接销售到消费者手中,以获取最佳效益。因此,县级有关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应有作用,规范县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畅通核桃产销渠道,避免无序竞争,提高竞争能力,利用本县的资源优势和漾濞核桃品牌效应,不断培强做大漾濞核桃产业。9、规范税收制度,把核桃产业真正培植成为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政府要明确向农民承诺,核桃农林特产税在19核定的基础上不再增加,让农民安心、放心发展。将核桃农林特产税的征收环节后移,征收的重点放在流通环节和核桃加工企业及加工大户。总之,我们坚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加大核桃发展的力度,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漾濞的核桃产业这根“支柱”必将在“十五”期末,充分显现出它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强大的“支撑”作用。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县19个乡镇、18.1309万户、58.0297万人,拥有耕地总面积60.095万亩,其中旱地20.7597万亩,水田39.3308万亩。主要农作物布局情况分别为:柑橘44.05万亩、年产值4.5亿元以上,蔬菜10万亩、年产值2亿元左右,油菜39万亩、年产值1.5亿元左右,水稻总播面65万亩,粮食作物总播面95.55万亩、棉花3万亩,茶叶9.8万亩。养殖产业尤其是生猪、家禽养殖在我县农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纵观全县的农业产业,无论是从覆盖面、生产基础、对全县农村经济的影响力、产值、投入产出比、为农民增收的潜力等方面权衡,柑橘产业以成为我县农业种植业的第一大优势产业。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不尽人意的因素已凸显。至使该优势产业在国内乃至出口市场出现了严重危急。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随着鲜活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新的水果品种不断缓季涌现、并充实市场,同季内各种不同季节的时令水果大量上市抢占市场,让消费者迎接不暇,增强了消费者对鲜食水果的选择灵活性。如北方生产的桃、葡萄、香梨、梨枣,南方生产的荔枝、龙眼、砂糖柑等,诸多鲜食果品冲刺市场,使有限的市场得到了无限的充实,大大削减了消费者对柑橘鲜果的依赖性。

二是全国柑橘主产区的不断延伸,产业势力的不断扩张,同类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氛围。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柑橘适宜产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全国每年以数十万亩的速度递增,特别是与我省邻近的湖北、四川、江西、本省湘南地区、邻近县市的慈利、澧县、临澧、桃源等省、地区和县市大量发展柑橘产业,并逐年受益,使我县的特色产业逐年失色,日趋平庸。

三是存旧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给我县的柑橘产业戴上了沉重的枷锁。由于我县柑橘生产起步较早,当时的产业发展没有固定的生产技术规范和生产模式。因此,难免出现在建园上时的种种缺限;比如,建园标准差、规划起点低。主要表现在:令人头痛的密植园多、品种布局与结构的杂而乱、生产配套设施不完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混乱等等,严重的影响了产品品质。在产品经营方面虽然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大量的补救措施,如:举办柑橘节,承办全国柑橘学会年会和各种以柑橘为主题的联宜会、组建柑橘调运指挥部等一系列措施,但终究无法抵御来自市场的无情打击。

四是较大规模的产业阵容与不适应的栽培管理模式,已生产不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就生产规模而言,我县44万亩柑橘已经够具规模了,但在栽培管理技术上众说纷纭,尤其是在修剪、病虫防治、施肥与地力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因而导致产品品质连年下降。

五是地力严重下降,已不具备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条件。由于化肥工业的日益发达和橘农对化肥的依赖性的日益增强,以及对三要素肥料迷信成度的加强,化肥用量连年递增,尤其是近几年来化肥生产企业,高养份肥料竞相投放市场,造成橘园土壤的严重破坏。据县土肥站土壤化验室两年来的化验结果显示,全县近60%的橘园土壤ph值小于4.5,明显酸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从而使土壤板结,通透性降低,导致诸多养份固定,特别是中、微量元素养份的大量固定,使树体表现出种种缺素症状。从而造成树体未老先衰、产量和品质连年下降的结局。

六是检疫性病虫害严重威胁着产业的安全。严重威胁我县柑橘产业的检疫性病虫害主要有柑橘溃疡病和柑橘大实蝇,这“一虫一病”,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由于我县缺乏对产业的保护力度,苗木滥引乱调,趋于无政府状,使柑橘溃疡病在我县脐橙、柚类柑橘品种中大量传播流行,虽然通过多种控制手段使该病受到了最大限度的遏制,但终究没有得到根治,依然严重威胁着产业安全。对于柑橘大实蝇的防控,县委、县政府虽然耗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但该有害生物种群在我县与日具增,已形式成南北夹攻的趋势,成为威胁我县柑橘产业的命运大敌。

七是市场大幅波动,严重影响了橘农的生产情绪。去年,我县柑橘在鲜果销售环节上出现了暂时滞销现象,全县产地平均每公斤售价下滑0.3元左右,严重措伤了橘农的生产积极性,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统计,全县采后培管农户不足10%,春节清园率不足30%,春肥施用量不足正常年份的40%,橘农在培管上的瞻前顾后,势必将导致该产业产量和品质的再度滑坡,成为该产业发展的新的障碍。

二、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前景展望。

经过两代人的艰辛努力,我县柑橘产业已揭取了“全国早熟蜜柑第一县”的贵冠。而且,已经拥有了44万亩种植规模、柑农生产经营具备了较好基础,有较强的可塑性。同时,我县柑橘生产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摸索,能够总结出一整套符合产业发展要求、适合市场规律的生产经营模式。此外,几十年的生产实践造就了成千上万的能够较快接受生产新技术的橘农,和有较强技术素质、较高业务水平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全县各柑橘主产乡镇农技站,都有一个受个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据县农业局相关资料显示,全县乡镇农技站具有农艺师职称的就有13个,有技术员和助理农艺师职称的就有18个,他们真可谓是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精英。另外,全县培育了几千个柑橘生产专业户,秀坪、龙凤两个5000亩以上的专业生产基地,近千个流通大户,几百个固定的外来客户都是我县柑橘产业发展的优良资源。近几年来,我县大力提倡并全面实施的“分期采收,分级包装,分级销售,扩大加工,扩大出口”的三分两扩经营理念,为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与抢占市场份额提出新的要求和符合市规律的经营路线。我县柑橘鲜果产后商化加工,已由__年前的仅出口果品的商化加工,延伸到目前的所有内销、边贸、出口果品一律商品化处理加工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一是__年以前全县仅有的十几条落后存旧出口商化加工设备,已全部更新为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新设备。二是高品位的产后商化处理生产线五年内翻了三翻,从__年的两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加工生产线发展到目前的几十条,涌现出了“金湘源”果蔬初加工、贮藏与出口的专门企业。三是从包装材料上来年,从竹篓裸果上市,逐步向精美纸箱、塑料筐套袋上市的良好商品形象转化。四是鲜果出口量逐年增加,全县出口量从__年的3万吨,逐步增加到__年的9万吨。所有这一切,为我县做强、做优、做大柑橘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展望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的未来我们应有实足的自信心。因为,除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外,目前,县委、县政府为了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向全县人民提出了打造有机产业,营造畅销氛产业发展目标。把我县的柑橘产业引向从“全国早熟蜜柑第一县”向“全国早熟蜜柑品质第一县”的发展轨道上来,将给我县这一优势产业带来无限生机和风光。

在权衡我县柑橘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危机、优势与美好前景的同时,笔者清醒的认识到,只有进一步完善以下七条产业建设措施,才能确保我县优势产业立于不败之地:

1、更进一步的探索柑橘鲜果保鲜技术,最大限度的延长鲜果市场持有期,尽可能的缩短时令水果的季节差异,满足市场需求,开拓柑橘鲜果季产年销的新格局。

2、加大品种更新换代力度,寻求抢占市场的品种优势。面对全国各柑橘适宜产区的挑战,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已拥有的早熟的优势、市场份额的优势、规模优势和较成熟的生产技术基础优势。在不影响当年产量,有利于平衡橘农和产业当年收入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要统筹全县,有计划、有步逐、划区域引导橘农搞好品种更新换代工作。并下大力气搞好密植园的密改稀工作。

3、认真总结经验,大力引进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为提升产品品质夯实基础。县委、县政府,应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为重,抽调专门的技术骨干,吸纳先进技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柑橘生产技术规范,组织、创建一支专门的产业建设专家队伍,不懈的为产业建设服务。

4、规范技术传播途径,彻底改变多流派、多层次、多载体的技术传播方式,优化技术传播渠道。由于市场机制的转换,农业技术、农业投入品、农产品流通秩序一时出现混乱。尤其是,不少农资经销商,为了抢占农资经销市场,采取道听途说、涅造实事、以段乱真、欺蒙哄骗等手段扰乱实用技术的正常推广。笔者认为,要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与漫延,县委、县政府要清理整顿技术传播渠道,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认定。目前,国家大力支持民间经济合作组织壮大与发展,但我们不能忽视对民间组织的技能培训与职业道德、技术规范教育,使之真正成为有利于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但从目前的状况看来,却实令人忧心忡忡。

5、加强地力培养,改善柑橘土壤环境。土壤是作物生存的根本,也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培肥地力和较好的克服当前橘园土壤普遍存在的土壤严重偏酸,作物缺素症状凸显等现象。同时,加大生态种植力度,全面推广“猪—沼—果”生产模式,促进产从地力到产品品质的共同提高。

6、采取有力措施,围歼检疫性病虫害,却保产业安全。从目前我县“一虫一病”南北夹击的发展态势来看,却实不容每一个石门人的乐观。笔者认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主要措施就是要提高每一个基层干部和橘农的认识,强化干部工作责任,把每一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只有形成人人皆兵的强大合力才能真正实现围而歼之的目的。

7、创办柑橘鲜果深加工企业,打消橘农卖难的顾虑。目前,我县柑橘95%以上鲜食,贮藏量和深加量很少,这不仅只是该产业产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造成市场波动较大的重要原因。为此笔者认为,县委县、政府应把产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兴办产品深加工企业上,只有当产品的市场负荷减轻到最低限制的时候,产业的发展才有质的飞跃。

总之,居于我县种植业类优势产业之首的柑橘产业,目前正处于危机与前景并存的特殊时期,只要产业建设方针正确、工作措施得当就会前途光明,继续成为全县人民的经济支柱。否则,产业将会失去应有的光彩,成为全县人民的负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0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一、枣园村基本概况、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0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

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农村水产产业的调研报告

工作全面上水平、上质量,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红旗街在开展“创优”活动中要着力抓好几方面重点工作:

三是加强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技术服务机构年审达标率要达到90%以上。

五是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做到同服务同管理;

六,加快推进村(居)民自治管理体制的建立,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组织及会员的作用。

七、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提高创建水平。

在开展“创优”活动中要加强免费“三送”服务建设;扩大药具服务工程;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通过不断赋予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新内容,促进“创优”活动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并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探索。

一、现阶段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

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作为我们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构想,坚定不移地抓下去。

2、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提高基层党员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学习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党是执政党,各级党组织担负着管理党和国家事务的重要职能,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方面,负有重大责任,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起着协调各方的枢纽作用。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党的威信。当前,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党员队伍还存在一些不足。提高党员队伍文化层次、改善党员队伍素质结构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而其根本途径之一就在于强化对党员的学习、教育和管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对于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增强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增强党组织的学习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点要求。

1、抓认识,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面对十分繁重的任务,一定要真正认识到,要有对知识需求的饥饿感,对本领欠缺的恐慌感,对形势不适应的危机感。我们讲忧患意识,既要忧国忧民,又要忧自己,今天的学习,不再单纯是为了获取知识或掌握技能,而是把学习变成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个人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要使自觉学习、终身学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观念深入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心中。

2、抓计划,制订具体的实施目标。认真规划,是有序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要结合各部门的实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创造建学习型党组织近期和一段时期的创建计划和主要目标。同时,每个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己个人的情况,根据不同需要、不同爱好、不同兴趣、不同业务领域和技能水平,制订自己的近期和长远的计划目标。使每个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促进活动的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一蹴而就,把创建活动简单化、形式化,把长远规划和阶段性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着眼创新,不断抓好学习,持之以恒,年年有进步,经过长期努力,使学习成为机关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并以此来确保机关的生机和活力。

3、抓教育,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各部门党组织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和舆论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要求和理念,使机关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建设活动的意义,掌握创建活动的内容、方法,营造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社会氛围,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供强大舆论支持。只有使每个党组织、每个部门、每个党员干部都成为学习单元,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才有坚实的基础。

活动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行动更加具体化,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

农村产业化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全面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县政府研究室近日会同县政府农业科利用两周时间,深入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开展走访调查,了解和掌握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抓手,立足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实施“特色立农,工业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强力推进基地建设,积极培育骨干龙头企业,逐步建立完善销售体系,全县农业产业化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产业基地规模持续扩大。种植业方面,全县发展蔬菜面积13.6万亩,300亩以上蔬菜种植基地达到8个,建有国家级蔬菜示范标准园区1个、规模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1个、特色种植生产基地5个。养殖业方面,现有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养殖场47户,建成规模养殖小区4个、规模养殖场20个。

(二)龙头带动作用逐步显现。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达到1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宜采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已建成300亩设施蔬菜基地,可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沃隆公司通过实施“农超对接”及在邢台市开设直销店,销售额不断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达到60万吨,交易额6亿多元,可带动全县350个农产品运输专业户和周边10万亩农产品基地农户生产。

(三)农业品牌建设扎实推进。目前,全县已注册康泰祥、洁利达、甘寨绿等农产品品牌商标20个,高脚白大葱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宜采园”、“沃隆”2个品牌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认证面积达5万亩,认证绿色蔬菜品种11个、无公害品种8个。

(四)新兴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宜采现代农业观光园、汇昌汇昌大型生态农业观光园2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集采摘、观光、餐饮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综合示范园,一个以休闲观光为主的新兴产业正在我县加速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名牌产品少,与先进地区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

(二)龙头企业带动增收的能力不强。当前我县“农字号”龙头企业大都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小,装备差,科技含量低,缺乏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包装差,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

(三)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截至目前,全县仅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7家,总数在全市占第12位,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农户之间没有利益关系、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缺乏组织能力强、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有限。

(四)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相对较低。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对于山东寿光等全国知名的农业大县、农业强县来说,我们的品牌多是一些区域性品牌,对外知名度不高,难以形成大的规模带动效应。

(五)企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严重。从企业本身来看,大部分农业产业化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差,有效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单笔成本也比较高,致使银行对规模相对较小的“农字号”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

三、对策与建议

(一)推进农业发展理念转变。要不断加大对发展农业产业化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形式,是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有效途径。引导广大农民要破除传统观念,克服因循守旧思想、改变耕种模式,以经营工业的方式经营农业。按照市场的导向和要求,组织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村产业化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0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枣园村基本概况: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0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枣园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

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10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xx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200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枣园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枣园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1.题页题页点明报告的主题。包括委托客户的单位名称、市场调查的单位名称和报告日期。调查报告的题目应尽可能贴切,而又概括地表明调查项目的性质。

2.目录表。

3.调查结果和有关建议的概要这是整个报告的核心,匝简短,切中要害。使阅读者既可以从中大致了解调查的结果,又可从后面的本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关建议的概要部分则包括必要的背景、信息、重要发现和结论,有时根据阅读者之需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本文主体部分包括整个市场调查的详细内容,含调查使用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对调查方法的描述要尽量讲清是使用何种方法,并提供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在本文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应是数字、表格,以及对这些的解释、分析,要用最准确、恰当的语句对分析作出描述,结构要严谨,推理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对自己在调查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说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将不足之处对调查报告的准确性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分析清楚,以提高整个市场调查活动的可信度。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近日,深入宏村镇木坑竹海景区、金家岭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打鼓岭景区和洪星乡长春村长坑村民组等地,考察了解农业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旅结合的情况,同乡村干部、县乡人大代表、农林部门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认真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做好下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做强做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农业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要求,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旅结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7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5万亩,桑园面积3.6万亩,茶园面积3.2万亩,其中经认证的优质无公害茶园面积2.63万亩;果园面积0.4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11万亩,有林地面积95万亩;生猪饲养量9.4万头,家禽36.8万羽;农村经济总收入28.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9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3135元,工资性收入2467元,各项惠农政策转移性收入438元。

1、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县突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托蚕桑,茶叶、木竹、果蔬、生态养殖等特色资源优势,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主要有五里为中心的3000亩水蜜桃基地;以五溪山为中心的2800亩有机茶基地,以黄姑为中心的l200亩的生态茶园基地;以碧东、叶村为中心的千亩高效桑园基地;以洪星为中心的47000亩竹木制品原料基地;金家岭、同川村的50000羽蛋鸡基地,碧山村60000羽肉鸡基地,柯村乡皖南花猪和黄山黑鸡保种养殖基地。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种养植专业示范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黄姑村、宏潭乡宏潭村及碧阳镇五里村荣获省级特色专业示范村。

效地带动了我县蚕桑、茶叶、粮食和木竹生产基地的建设和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已在蚕桑、茶叶、木竹、蔬菜、养殖、土特产品等行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6家,其中蚕桑类14家、茶叶类15家、木竹类20家、果蔬类4家、畜牧类9家、粮食加工类3家、其他类11家,入社农户约占全县农户的12%。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培训,种子、苗木、肥料的统一采购,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解决了广大农民在单一经营生产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黟县碧东漳溪蚕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4、农旅结合有了新突破,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前景喜人。开发了木坑竹海、塔川秋色、西递鸳鸯谷、美溪打鼓岭、黄姑小桂林、柯村油菜花等一批以农业生态观光休闲为基础的乡村旅游景点,涌现了“竹海人家”、“五里农庄”、“秀里农庄”等一批乡村旅游“农家乐”示范户;宏村镇星光村木坑组过半数农户利用本地的“竹海”资源开办“农家乐”,从事住宿和餐饮等旅游服务,户均年收入达十万元以上。农旅结合还带动了竹笋、茶叶、香榧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推动了黟县民间徽菜技艺的提高和传承,广大农民在参与乡村旅游服务中得到诸多实惠和效益。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