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发言稿(优质19篇)

时间:2023-12-11 09:24:43 作者:念青松

发言稿的语言应该简练明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难以理解的术语,以便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了解到成功的发言稿构成、内容编排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技巧。

评课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按教研组要求观看了xx温州市优质课评比其中一节课堂时录,让我感受破深,给我一些课堂口语教学的启示。

方睿老师以往承担低段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老师们一致地认可和欣赏。她热情大方的教态,悦耳动听的韵律歌,活泼有趣的游戏以及美观新颖的教具都成为她英语课堂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法宝。而这次听方睿老师的课,同样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堂课里,我感觉方睿老师随着她的学生年龄的增长,变换了教学模式和方法,增添了些许成熟优雅,师生情感和谐发展。比如,课前的歌曲由儿歌变成了同学们喜欢的流行歌video欣赏;教学设计中少了机械操作的游戏,更多地引导学生连贯流利地用英语表达他们的思想。

该老师的这堂课给我以清晰实在的印象。这堂课教学步骤并不多:歌曲之后老师引导学生谈论,whatcanyousee?接着引出学生不能说的新授单词,再着说说whatdoyoulike?why?然后再引入课文。但是,老师却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口语表达的机会。在她的课堂上,更多地听到的是学生的声音,而不是老师的声音;更多地听到的是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声音,而不是机械齐读的声音。在同学们的口语表达中,也感受到了她的学生有着丰富的词汇量。这与方睿老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她平时扎实的教学是分不开的。

色彩鲜艳,新颖美观的教具是方睿老师吸引学生的法宝之一;而这堂课,方睿老师一个课件一张嘴,同样也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着学生大量地进行口语表达。我想,此中不仅体现了她有着较高的教学艺术,也反映了她的学生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试想一个听课如天书的学生,是很难在一个没有游戏,没有五颜六色的图片的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我随手翻看了两、三个学生的课本,每课都记着老师补充的同类词汇,每课都有学生回家朗读背诵的家长签字。因为有着每天一步一个阶梯的艰辛,才能享受明天登上峰顶欣赏美景的喜悦。

评课发言稿

为深入推进新课改,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上学期末,我校提出了“构建和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研究课题,就新课程环境下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展开研讨。下面我就结合今天两节课的教学设计,把我们组的讨论意见与大家交流,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这两节课构思新颖别致,教学过程教师均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及不同的生活场景为学生搭建参与探究的平台,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更为学生自主研究性的学习提供了一片沃土。我们认为,这两节课都突出体现了“三有”:

一、有情,方能润物细无声。课堂教学是一种认知和情感两条主线同时发展的活动,积极的情感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联想、主动探究。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设计者,教学时,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更应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今天两位教者在这方面都非常重视,而且处理得也不错。

验,在每个环节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和谐发展。例如第一节课的林老师在总结时的“把你们今天学到的回去跟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一说,行吗?”

第二节课陈老师在总结时问:“这节课你认为自己学得最成功的是在什么地方?”这样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尝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渴望。

二、有趣,方能激起千层浪。这两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今天两位教者都能在“趣”字上下功夫,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如:第一节课林老师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蓝猫”贯穿始终,又来到鸡大婶家,最后带着学生遨游太空,不仅有引生入胜的“序幕”,更有扣生心弦的“情节”,把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引向深入,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9加几的知识,而丝毫不会有“累”的感觉。第二节课陈老师也以“趣”字入手,导入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听、猜一猜,就给学生带来了神秘感,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良好基础。课中,陈老师又充分利用多媒体,把游戏“捉迷藏”引入课堂,设计了“与调皮时钟捉迷藏”的练习,虽然只有很少的几个“调皮”钟面,但我们发现,学生在这时个个聚精会神、跃跃欲试,这样的练习,寓教于趣,寓学于趣,趣在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课后,陈老师让孩子们当一个小小设计师,自己安排自己的星期天。可以说,“趣”是这两节课共同的一大亮点,取得了“课伊始、趣已生,课虽终、趣犹存”的效果,更让学生觉得:学习原来也可以是“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三、有效,方能天高任鸟飞。体现在:

1、教师能活用教材内容,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空间。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说: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思维活动水平、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和掌握教材上的质量,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教学。陈老师在教学《认识钟面》这一内容时,就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大胆对教材进行重组,在认识钟面后,放弃了课本的情境图,先让学生尝试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几名学生汇报后再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认识几时的方法。这样的设计不是随意拔高教材难度,而是根据城区学生大多已经会看几时这个基础为知识的生长点,设计既让学生容易理解又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么问题?学生列出算式后不急着给答案,老师说:“9加4等于几?怎样算呢?又说:”看谁最聪明,想出的方法最多!”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动手用小圆片摆一摆、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进而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从而获得“9加几”的多种算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更为丰富多姿,也使学生在获取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凸显师生智慧。

在智慧的老师才能上出有智慧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的学生。两位老师能深入浅出地把《9加几》,《认识钟表》,这种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的课,上得有“味”,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课堂上学生意外精彩的回答,大家有目共睹,相信大家也都能感受到,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当然,在设计研讨过程中,我们发现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想和大家一起商榷:一是在大力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今天,如何从低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有效学习,而不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变成追求热闹的“花架子”。

二是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克服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见物不见人”的功利主义影响,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构建自然和谐、人文的课堂,重视学生身心自然、和谐的发展。

三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如何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自身的教学感染力,以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去影响学生,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度依赖师生单向交往方式的状况,积极实施师生双向交往、生生多向交往的方式,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评课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xx月xx日,非常荣幸地听了xx小学林xx老师的一节群文阅读指导课《正面和侧面描写》,在这一节课上,林老师对课堂巧妙的设计,精准的指导和自身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一节精彩的优质课堂上,我有了许多的启发。

众所周知,群文阅读指导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短,阅读量大”。在这一节课上,林老师把三篇文档定为“一精二略”,恰当处理了群文阅读指导课上阅读文本多、阅读量大的教学难题,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了开发了文的使用价值。

个人认为,群文阅读的教学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学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最终达到运用的程度。林老师在这节课上,采用了“一扶二放”的教学设计,首先结合文本的处理,在第一篇文章精读时恰如其份地渗透阅读方法、表达方法的学习,在后两篇文章的阅读时,马上进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强化训练学到的方法。充份体现了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在初步感知获得知识后,通过具体环境的实践运用,最后形成自己特有的能力。

群文阅读学生主体性更加突出,如何准确引导学生进行“读、说、写”,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因素。在这节课上,林老师紧紧围绕三个问题:“为什么叫刷子李(泥人张、快手刘)?”“哪些地方看出来技艺高超?”“还写了谁?”学生也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阅读,在文本中去体会,去感悟。把一个人物正面和侧面描写的基本方法悟透。

这一节课是《正面和侧面描写》,个人认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应该处于同等位置。在这一节课中,老师对感悟正面描写的引导过多,而对感悟侧面描写的引导过少,容易让学生出现选择性遗忘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在这一节课上,可能更多的记忆了下面描写的表达方法,而侧面描写则忽视了。

评课发言稿

尊敬的xx:

刘老师整堂课设计大气,课堂上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把学和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注重评价和提高。紧紧抓住科普性说明文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理解感悟能力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提问题,会提问题,实效性很强。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学习寻找答案。同时让学生明白“学贵有疑”,质疑是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这个班的孩子很善于质疑,说明老师平时非常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第一遍读课文,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为了降低难度,老师给了学生一根有力的拐杖,温馨提示,让学生找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的句子概括。拐杖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依赖,而是为了让学生走得更加稳当,以便在适当的时候丢弃拐杖。

表格式练习能直接提供给学生动笔练习的机会,科普性说明文选择这样的边读边练的方法非常有效。另外,老师要求学生填写的时候要用简练的词语概括,训练了学生概括的'能力,实效性很强。立足教材,从学生发展的基点及需要出发,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知识理解和语言习得、人文熏陶的整合。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不能自觉发现感悟的东西。点拨学生进行语言的概括,并充分肯定学生不同的表达。这节课的指导思路是: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所以在学习课文的四部分时,我紧紧围绕本文的写作特点入手,通过反复诵读,静心默读;品词品句,咬文嚼字;圈点批注,删减对比;课外扩展,迁移写作这四种教法,感受课文的写作特点,品味科普性短文的语文味。

本课第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仿生学的知识,该科学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因此在教学本文内容后,老师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例如,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根据海蜇的游动,发明了风暴预测仪;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使学生对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有了更深的了解。老师的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评课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本月一共听了四位老师的公开课,受益良多,感受颇深。方xx老师的甜美的语言风格,让人心旷神怡;张xx老师的循循善诱,发人深省;吴xx老师的激情澎湃,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黄xx老师的复沓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作为语文老师,带给学生的应该是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个性的发展。针对这四节课,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不能以教师的描述性语言代替学生的思考,当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抛出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因为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有一个过程,即从接触文本到情感的输出,是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以往的经验等加工分析,最后才会形成相对完整的情感体验。如,在吴xx老师《与象共舞》一课中,当老师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泰国,人和象有没有距离?学生在没有充分研读文本,在没有真正走进字里行间去体会的前提下,教师急于给出了答案,并且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让学生在“人”字边上写“象”字,其实,这个环节设计的很好,只可惜上一环节没有落到实处,这个环节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从教育目标达成性的角度来说,学生情感体验没有很好达成。课堂上,教师适当地等待,或许学生会给你一个惊喜。

新课标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关键句,通过对它们的体会来达到对整篇课文情感的理解、感悟,这就是所谓的“聚焦”教学。它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既感受得深,又能提高课堂效率。怎么抓课堂的重点,突破难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方xx老师《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中,对于居里夫人坚持不懈的精神,可以聚焦到“可能”一词,从成功和不成功两方面创设情境体验,相信学生的感悟会更深,对于后文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对于阅读课的教学,切忌泛泛而谈,泛泛而读,切忌面面俱到,没有取舍这样既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学到最后感觉这课不上,我也能懂。

也许正如吴xx老师的发的说说那样,教学,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要学的还有很多,只有不断地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积极汲取他人优秀的做法,加之理论上的指导,我想,终有一天,会修成正果的。

评课发言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今天上午,和大家一起,如痴如醉地聆听了武xx、盛xx两位名家的课堂教学,感到时光太匆匆。她们温婉优雅的风度,幽默智慧的语言,带来了名师的气度,更带来了深度研究的多元语文。听她们的课,用受益匪浅这个词,已经不足以表达我满满地收获。此刻,占用几分钟时间,用四个词语,和大家交流一点我的听课心得。

两位老师在课堂开始之前,都和学生有一段情感交流的对话,这段对话的目的我想是通过对话这种方式,了解学生语言表达与思维认识的基本情况,并通过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两位老师甜美而有质感的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特别是和学生交流的话题是立足学生最贴心的实际生活的,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就有话可说了。这样的交流,是敞开心扉的,也是平等对话的,就如《石头汤》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我伸出我的手,我露出我的笑,我敞开我的真心,我们的快乐就多了,我们收获也就多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便是幸福课堂的开始,是心灵交流的开始。而这种平等的姿态,延伸在了课堂的每一处对话之中,值的每一个人细细回味。

萧伯纳说:用一个苹果和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思想,你有一个思想,我们用思想和思想进行交换,就拥有了两种思想。真正的阅读是有思想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两位老师的课堂,交流的是对文本的感悟,对人物的认识;交换的却是学生的思想,是思维的碰撞。这里,不得不赞叹名师就是名师,那不露痕迹的点拨和引导,将学生的阅读引向纵深。像武xx老师讲到“妇人拿出胡萝卜”一幅图画时,师提出的问题由表及里“这次变化的又是谁?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让她有个这样的改变?”盛新风老师课堂上步步紧扣的“找景物、谈感受、体会情感、用自己的话写意象”,都是为了向学生介绍诗词学习的重要元素——意象,这样的引导,将阅读延伸到了心灵深处,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兴趣油然而生了。此时的课堂,学生的小手高举了,表达流畅自信了,眼睛发光发亮了,声音响亮激动了……此时,生本课堂的活力充分彰显了,在生本课堂的获利中,学生从阅读中升华的思想得到了碰撞和提升。

两位老师对文本的深度研析,对内容的多元解读,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引导,以及读写结合的作法,都是多元语文的一种表现。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进行了两次读写结合的练写。这种让学生带着思考、带着理解、带着自己的想法进行的读写结合,正是语文能力在时间中形成的过程。还有武xx老师从图画中引导学生发现中国元素(皮影戏、发饰、服饰、灯笼等等),盛xx老师结课时将书法作品与唱腔完美结合的展示,都是多元语文的一种表现。如果两位老师没有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关注,对教材的深度研析和多元解读,我们是看不到今天这样精彩的课堂的。

一个月前,我有幸参加了省厅组织的素质教育域外高级研修班的考察学习,对“从学生需要出发”的教育理念深有感触。今天,我在这里,同样感受到了“从学生需要出发”的教育理念。两位老师都是从学生的感受出发,让学生爱上文本,爱上文本中的人与故事,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这是心理的暗示,也是心理的需要;从学生生活实践出发,让学生演绎故事,辨析道理,置身情景,触动心灵,这是情感的流露,也是成长的需要。阅读是会上瘾的,只有引导学生融入情景、融入生活,学生才会爱上阅读,学会思考。我们也才能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在书香中得到滋养,才能使这种要营养的阅读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需要。

玫瑰绽放,满园飘香。当我们从这众多的玫瑰中汲取芳香的时候,当我们从名师之路这座玫瑰园中汲取营养的时候,正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这座玫瑰园中生根发芽,含苞待放的时刻。

那么,老师们,就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吧!

最后,说一句感谢!感谢吴教授带给我们的教育思想,感谢两位老师带给我们的精彩课堂,感谢名师之路给我们提供的成长机会!

谢谢!

评课发言稿

今天,按教研组要求观看了xx温州市优质课评比其中一节课堂时录,让我感受破深,给我一些课堂口语教学的启示。

方睿老师以往承担低段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老师们一致地认可和欣赏。她热情大方的教态,悦耳动听的韵律歌,活泼有趣的游戏以及美观新颖的教具都成为她英语课堂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法宝。而这次听方睿老师的课,同样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堂课里,我感觉方睿老师随着她的学生年龄的增长,变换了教学模式和方法,增添了些许成熟优雅,师生情感和谐发展。比如,课前的歌曲由儿歌变成了同学们喜欢的'流行歌video欣赏;教学设计中少了机械操作的游戏,更多地引导学生连贯流利地用英语表达他们的思想。

该老师的这堂课给我以清晰实在的印象。这堂课教学步骤并不多:歌曲之后老师引导学生谈论,whatcanyousee?接着引出学生不能说的新授单词,再着说说whatdoyoulike?why?然后再引入课文。但是,老师却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口语表达的机会。在她的课堂上,更多地听到的是学生的声音,而不是老师的声音;更多地听到的是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声音,而不是机械齐读的声音。在同学们的口语表达中,也感受到了她的学生有着丰富的词汇量。这与方睿老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她平时扎实的教学是分不开的。

色彩鲜艳,新颖美观的教具是方睿老师吸引学生的法宝之一;而这堂课,方睿老师一个课件一张嘴,同样也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着学生大量地进行口语表达。我想,此中不仅体现了她有着较高的教学艺术,也反映了她的学生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试想一个听课如天书的学生,是很难在一个没有游戏,没有五颜六色的图片的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我随手翻看了两、三个学生的课本,每课都记着老师补充的同类词汇,每课都有学生回家朗读背诵的家长签字。因为有着每天一步一个阶梯的艰辛,才能享受明天登上峰顶欣赏美景的喜悦。

评课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在这里非常的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在今天早上能来听我的课,在里我向大家很衷心地说声谢谢!说句非常实在也不怕大家见笑的话,十三年了,用多媒体上课的我只有上过三节,应该算是媒体盲吧!

在今天的这节课上,根据本人的总结,在没有意识的过程中意识到了是一节失败的课,我上的是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习作!在整个过程中就本组的大自然的启示这课文中进行汇报,本人把它界定为汇报课,在备课过程中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导入,导入这部分主要是以回顾前面所教过的课,巩固学生的掌握能力和消化能力,让学知道什么是大自然的启示,大自然启示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感受大自然和生活的息息相关,怎样去悟大自然之道的“道”。在上课过程中就以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和一系列的图片让同学们悟启示悟其悟道,知道了飞机装上雷达是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第二部分出示范文,出示范文是通过观察图片得出的启示,让学生去发现和老师的点评,由发现到了解到掌握。第三部分就是让学生尝试完成口头习作,教师指导。

另外就是在界定这堂课时出有些懊恼,造成了在备课上面不够充分,就像导入我没有点明这堂课的课题是什么?就直接进入了……还有就是在上课过程中觉得有点乱!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课堂氛围,另外就是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时不够到点到位,解析得不够清楚,没有中心没有重点,课堂安排不当,时间显得比较紧,课上得比较赶,应该算是流水线型课堂吧!

有句话说得很对教师不能只固定自己只是一桶水,而是要像一条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不断地传授给学生,为学生释疑解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会更加的虚心,更加的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的素养与能力,希望能把自己最好的教学态度面对学生,用最好的能力去传授给学生,用最好的知识感动学生,让学生学有所成。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领导和语文组的全体老师以及听了今天课的老师们对我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潘少梅老师、教研组长邱静双老师在本人备课过程中的指导。同时,本人非常的虚心恳请和聆听同事对这堂课的点评和指教!发言完毕!

评课发言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能代表听课教师在这里发言,我很荣幸,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大家的支持。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些话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有心人”,“留心”人,换成现代的文字内涵,就是认真。所以,根据这些年自己的一些教学及听课经验,总结了自己在听评课活动中的一点感悟和心得,现在给大家汇报如下。

作为听课教师,做好听课活动的根本就是“听”,但仅是泛泛的听还远远不够,还要认真听。只有认真听了,才能在听课过程中做到对信息接收的最全面和最大化,能听出重点,能悟出真经,这能为听评课活动的下面环节打好扎实的基础。

“记”这里指的是,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因为认真记是认真听的必要补充。俗语说的好,“好记性不如赖笔头”,翔实做好听课记录,能为我们课后乃至为以后较长一段时间的教研实践和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最直接和第一手的教研材料。

评课是听评课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十分重要。通过对授课教师的课评,集思广益,既能总结出授课教师的讲课优点,找出亮点,还能看到授课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借鉴、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又可以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与突破。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教师只有经过认真反思,教师的xx教学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教师的教学水准才能上升,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从实际教学也可以感受到,课后反思确实是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教师自身发展。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的发言完毕,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今天有幸参加了“海门市幼儿兴趣课堂名师工作室”活动,作为一名乡镇幼儿园的工作者,每次参加观摩研讨活动都是以学习者的身份,所以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这次也不例外,而且收获颇丰。

在上午的活动中,有个环节就是上课教师的说课,很欣赏东洲幼儿园黄瑾主任的说课方式,不用稿子拿起话筒脱口开讲:讲大班孩子绘本阅读的目标,目前孩子的已有阅读水平;讲读到绘本《月亮先生》时触发的教学知识点;讲如何捕捉绘本的重点;讲怎样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透过黄主任看似信手拈来的话题,真切感受到黄主任对于本次活动的前期准备有多充足,包括对孩子、对绘本、对大班年龄段科学领域目标的把握等等,一切的一切都了然于心。所以,虽然活动中有关月相图这个知识点有点难度,但活动整体效果还是相当不错。

当然这次活动的亮点还有很多:比如丁娟老师的科学绘本《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中,四个人合作一张记录单。在孩子记录的过程中,有个孩子说,该我记啦,我听到旁边的听课老师说,对啊,应该每个孩子一张记录单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了。结合后面的活动环节我们发现:这才是丁老师设计的巧妙,正是让四个孩子合作记录一张记录单,才有积极讨论、并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如果每个人一张记录表,自己思考自己记录,这个目标就达不到了。

感谢“海门市幼儿兴趣课堂名师工作室”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评课发言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们基层的语文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高层次、最实用的学习机会。

说是“高层次”,本次执教的教师都是语文教研员,他们都是我们市内语文界颇有影响的语文学科带头人,他们的课堂教学代表了了我们连云港市语文教学的最高水平。说是“最实用”,因为执教的教研员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指导者,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者,是平时语文考试的命题人,更是语文中考的命题成员库的人员。他们的语文教学代表了他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通过这样的听课,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他们对语文课堂知识的把握,了解我市语文考试的新动向。这对于我们基层的语文教师来说是“最实用”。

由于忙于会务安排,我听了今天三节课中的两节,在这两节课中,我最大的感觉是受到了“心灵的震憾”。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四点收获:

第一、老师生动的讲。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老师的“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课堂上要讲语言、讲文学、讲写作,而不是去讲思想道德、讲国际风云等等。今天的课堂上,两位老师都的“讲”都很生动。

东海县教研室张法庄老师的课堂上,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教师情感表达细腻,语言有文采,深深的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其中一位女生和教师进行对话时,感动的泪流满面,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样打动学生心灵的课堂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生动的语文课。

新浦区教研员张永春老师在课堂上语言幽默,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始终面带微笑,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教师睿智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如坐春风,这样的也是我所说的生动的语文课。再有营养的饭食要好吃才能下咽,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好吃的饭菜不会打动人们的胃口的。所以语文课堂首先要生动。

第二、学生高声的读。读书是感悟语文的重要途径,出声朗读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两位教研员的课堂上,我们都多次听到了学生饱含感情的读书声,教师还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寻找独特的感悟。

东海县教研室张法庄老师在课堂上注重朗读、齐读、散读,不拘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很快的融入文本的氛围里。新浦区教研员张永春老师也把学生的朗读运用的恰如其分,达到了“读”的目的。

第三、学生思考的“深”。授课教师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比如张法庄老师让学生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并围绕所找到的句子进行深入挖掘,启发学生多元思维。张永春老师抓住重点段落进行反复诵读,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样的深入的思考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第四、学生练的“实”。也许有的老师说:今天的语文课上没看到教师出什么题目给学生做啊,怎么能说练的“实”呢?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师对新课程观照下的语文测试练习的一种误读,在传统的语文考试中,总是把“知识点”作为考试训练的重点,但是,今天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我们的语文训练必须从“知识点”转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训练上,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今天语文考试的要点。

在两个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还有专门的书面表达,比如张永春老师就专门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感悟写出来,这样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训练,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们通常的知识点训练,这是我们要深入领会的。

除了收获,还有几点疑问提出来向专家请教,并和同仁一起交流。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说的不对的地方请专家、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上午听了顾老师的课后,我觉得有这几点值得我学习:

从精美的挂图和头饰中,不难看出顾老师为这节公开课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这些直观教具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节课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很多,但并没有因为板书内容多,而字迹潦草。工整的板书与课文的挂图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为一节阅读课,这节课既有上节课字词教学内容上的回顾,又有故事内涵上的挖掘;既有课文的分析理解,又有课本剧的表演;既有学生与文本的接触,又有师生思维的碰撞;既分析了文中两种动物的'形象,又教育了学生。

顾老师以其扎实地教学基本功,敬业的工作态度,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课堂教学,始终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工程。如果想要精益求精,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完美,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仍要努力改进。

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师生合作把该问题解决了,但确切地说是老师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告诉了学生。这样做剥夺了学生认真思维、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权利,放弃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如果是我,我会按“读——思——说——评”的环节,组织教学。

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分别说了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设计,没有思考的价值。它是帮助教师把一篇完整的生动的故事分解得支离破碎的罪魁祸首。如果我是教者我会设计这样两个问题统率这节课的教学: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和乌鸦?你想对这只狐狸和乌鸦分别说什么?放手让学生阅读、讨论、交流,这样做至少避免了老师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的错误倾向。

否则,这样的表演,就会显得很仓促、很呆板。不但会让表演者显得很窘迫,而且也很难赢得观众的喝彩和掌声。另外,我觉得语文姓语,不姓演,没有特别的需要,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高耗低效的所谓课本剧的表演上。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文本中受到震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心灵体验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要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乌鸦肉被骗走后的情,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此时的乌鸦会是什么心情?它会吸取什么教训?努力实现“课虽终,但意无穷”的效果,让“读、想象、体验、表达”延伸到课外,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

评课发言稿

感谢**小学的领导精心组织这次教学交流活动,这个活动搭建了教研交流的平台、教师展示的舞台,也搭建了两校友谊的桥梁。下面我就两节公开课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殷老师的课,课如其人,清新灵秀。整个教学快慢适宜、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老师依据文本特质和学生实际,适当取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适度拓展课外资料,恰当营造教学情境,与学生共同构建了一个真实、朴实、灵动的语文课堂,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一谈观课的感受。

时下我们的语文课堂缺少的不是热闹,而是静默。语文课早就该还给学生一片静默的时空。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意义和情味,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能就是这样一种情境,而这种情境的体会,需要孩子们静思默想。殷老师在教学本课第一自然段时,出示四个方面的自读要求,让孩子们静静地默读。这是让孩子们倾听文本声音、触摸人物心灵的内心体验,是孩子们静心涵咏、潜心会文的过程。从孩子们的读后反馈看,他们与文本产生了情感的碰撞,实现了灵性的启迪。这便是课堂静默产生的静水深流的效果。

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老师们经常使用默读这种方式,却往往只注重默读的内容,缺乏对默读方法的指导。比如,指导学生默读时,在重点词句上停留、品味、揣摩,在疑难处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把自己的疑问及时记录下来,在有感触的地方写写批注等。另外还应有默读习惯的培养,比如默读时各自潜心静读,不交头接耳,不窃窃私语等。只有从内容、方法、态度、习惯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和要求,课堂才能形成一段灵敏的寂静。另外教师要给足静默的时间,要多一些等待。相信耐心的等待过后,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

我们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要清楚我们的课要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这么教。我们每一位听课的老师也要想想这节课老师教了什么,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么教。语文老师一定要清楚语文课是干什么的,要清楚自己每一节课想要什么。我们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找准理解、欣赏、积累语言的训练点;要熟悉作者的语言风格,以便恰当地指导朗读;要揣摩文章的写法,找准让学生了解、借鉴的重点;要细读文本,反复品味,清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编者的编排意图。

在具体的课堂实施环节,要注意几点:一、语文课,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要引导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地读书,读出情感、情境、情趣,读出语言的风格和味道,读出作者表达的个性和精妙。一篇情感性非常强的文章,如何引导学生体味课文情感?答案一定是读书!而不是叠加过多的资料,老师一味地煽情和简单的告诉。二、要精简目标,聚焦重点,多层推进,一课一得。课堂40分钟的时间是个限值,要想教得扎实深入,就必须直奔重点,精准发力,舍弃不必要的枝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个取舍的艺术,需要教师精心解读文本,读出“这一篇”与其他篇不同的地方,最值得教的地方,然后朝着一个核心目标,在关键处重锤敲打。有的课目标分散,老师要的太多,为了赶流程,只得这里一下,那里一下,看似教得完整,实则处处走过场,倒不如集中某一个点深挖。“教得完整”不如“学得充分”。

第二节课,张老师的绘本阅读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多姿多彩、别有情趣的学习之窗。选取的绘本特别富有童真童趣,特别契合儿童的心灵。老师精心挑选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打破教材的局限,把一本好书带到孩子们面前,这本身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本节课,在优美的意境中,在丰富的想象中,在老师精心的留白里,孩子们在津津有味地读故事,在具体情境中学语言。老师带领孩子们在童话世界里遨游,让孩子的灵性在童话世界里放飞,语言在童话世界里生长,思维在童话世界里提升,情感在童话世界里滋养。我希望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也能在自己的课堂中引入绘本阅读和写作,尝试自主开发课程,努力构建更加丰富、多元的语文课堂。

今天听取了两位年轻的、富有钻研精神和教研热情的老师的课,我们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启迪,更感觉到了一种力量,那是一种奋发向上积极探寻的力量,那是一种勇往直前坚定行走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生长。

评课发言稿

各位同仁:

美观、精细。课如其人。这一特色在有序的教学流程、亲切的教态和授课语言、美观精细的板书布局等方面表现的尤其突出。

《草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既没有激荡的故事情节,更没有典型的人物形象,适合反复吟诵,在诵读中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而作为一堂公开课来讲,的确很有难度。但是,授课老师还是凭借自己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有序的流程安排,顺利而较圆满的完成了这堂课的教学任务。

1、读文章的过程中不要随意儿化。因为儿化音和本音,他们在表达的意思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要严格按文章本来的面目去读,以准确体现文章的原意。

2、在朗读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用自己的声音表现要适度,不要过(用刻意追求的夸张的语气去读),不要刻意去表演。正确的做法是:以自己的本音(平实说话时的声音)为基础,适度表现文章的情感(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基调,比如抒情散文和说明性的文章其基调就很不同,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

3、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读破词、读破句,也不要失字、丢字。要准确判断标点符号在文中的作用,朗读时准确表现。

4、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气息的运用(正确运用呼吸方法,腹腔、胸腔、颅腔整体配合),找自己真实的声音(平时说话时的音),不要憋着气读。

6、老师对全文边读边问,显得支离破碎,目的不明确。整节课学生读得有气无力。有的学生读得结巴不流利,未重视单个学生朗读过关。这是三个较严重的问题。

关于语文教学,我还有几点想法,与大家共勉。

语文老师应追求什么样的本真的语文课呢?我认为:

1、本真的课堂是真实的。即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是真实的;老师提的问题是真实的,这样的问题是基于学生学习的需要、源于学生生活的问题。

2、本真的课堂要朴实。要运用最经济的手段去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3、本真的课堂要扎实。

4、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有营造浓浓语文味的意识。浓浓的语文味体现在圈、点、画、批、读、思中,体现在品词析句中,体现在对文章的赏读中。

5、老师上课要潜入语言文字之中,不能浮光掠影。

6、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考虑能否在课堂上扎实的落实,不要贪多,以免使每个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都得不到扎实的落实。

说的不成系统,想到哪说到哪,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谢谢!

评课发言稿

三天来,五位老师精神饱满,神采飞扬,为我们展示了一节节教学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使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代表三年级组对本周的五节课做评课发言。

1、课件制作精美,直观,讲解清晰透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题型设计由易到难,有梯度,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得到提高。

3、整堂课既有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又有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等,课堂参与方式不仅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促进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1、一开始就创设了“小猴子下山”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情景,导入新课,趣味性强。接着通过摸球游戏来验证“一定”“不可能”“可能”等问题,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提出猜想-动手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的探索过程。

2、整节课给学生创设了积极思维、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氛围,始终以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使课堂教学结构严谨,一环紧扣一环,师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3、课中的律动,贴切自然,事半功倍。

4、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学以致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习惯。

1、讨论部分占用时间过多,对显而易见的问题不需要进行讨论,应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

2、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浓,不能自主的质疑、发问,表达不同的意见,这也是这几节课的共性问题,也是我们教者今后要改进的地方。

评课发言稿

各位同仁:

20xx年10月15日,我有幸聆听了塔耳小学焦宗琛老师的科学课《找拱形》,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下面,就《找拱形》这节课,我作肤浅的点评,希望能起到共同学习、交流、提高的作用。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焦宗琛老师根据小学科学课标要求,设计并执教了六年级科学《找拱形》。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探究中感悟、探究中创新,较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找拱形》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四课内容。在第三课“拱形的力量”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研究认识拱形受力的特点。本课则把对拱形的认识范围扩展到圆顶形、球形、多样的弧形,试图引导学生在经历“解释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特点”、“推理塑料饮料瓶形状设计中的科学道理”、“寻找生物体中的拱形”等探究活动中用已有知识解读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的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节课优点很多,有以下三点特别值得借鉴:

疑问是激起学生进行思维的原始动力。焦老师在导入时,通过提问,问:我们身边见过哪些拱形?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着手,认识拱形。师又追问:为什么在桥的设计建筑中拱形比正方形、三角形形用的更多呢?那么拱形到底有什么优势呢?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的动力,为本节课确立了探究的主题。

我们强调在让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动脑”,最终内化成一种固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猜测后,让学生想办法,从球形入手,并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乒乓球半球做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球形结构抗压能力的大小。一次次的往球形结构上增添的重压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潮,掀起本次课的高潮。后面对于塑料瓶瓶身结构抗压的结构研究,用各种问题作为引导,同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述才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发展。焦老师在课上十分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表述。如让学说生活中什么地球见到过球形、拱形结构,塑料瓶身使用到的关于拱形的什么特点等等,这些不是一次课能积累出来的科学素养,而是在平时科学教学中日积月累的。

本节课,焦老师从找拱形--索身边拱形结构的特点、优势--用实验证明拱形的承压特点--分析拱形承压原因--总结拱形的优势,见识拱形建筑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解释塑料瓶瓶身利用的拱形特点,一步步深入到学生资助探究,并自己得出科学知识,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证意识。

焦老师的课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很多,如果要说建议,有以下两点,仅作参考:

1.实验器材的选择,与材料有关:焦老师选择用乒乓球的半球作为球形结构的探索材料,很好用,这里涉及到关于器材材料的问题,有同学会想到,如果是鸡蛋壳的半壳,恐怕就不能承受两堆作业的重量了。

2.课的延伸拓展处:探索塑料瓶使用的拱形特点。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晰、进一步加深对拱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提前带一个塑料瓶到课堂上,每个人就能更明了。

综上所述,整堂课,学生积极性较高,参与面较大,动手动脑,细心观察,乐于探究,教师深度参与,及时鼓励,全程评价,教学效果较好。充分体现了典型的科学探究课的课型特点。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总之,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一节课,对于科学课的学习、研究很有帮助,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大脑,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样深化了我的科学素养、科学研究的态度。

评课发言稿

5月26日,武平实验小学向大禾中心学校第二次捐赠仪式暨送教下乡观摩活动在大禾中心学校举行。实验小学继去年向我校捐赠学生餐桌椅之后,这次又向我校捐赠了价值3万7千多元的讲台、课桌椅,同时还不辞辛苦,为我们送上了精彩纷呈的6节示范课。其中练瑞英老师在五(1)班上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

听这么优秀的老师上课,上的又是这么美的一篇课文,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花美、人美、课更美!

一是结构美。这篇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先生是美学大师,连老师的这节课也把季先生的这一作品以很美的结构方式呈现给了大家。整节课思路清晰,线条简洁,从德国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开始,让学生欣赏了德国奇丽的景色,再引领他们认识了德国这个奇特的民族,从而体悟到“人认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并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最后用一首小诗《给予》作为全课的结束,给人一种余音绕梁之感。由“花美”到“人美”,由“读”到“写”,从整个教学设计的外在形态来看,呈现出一种建筑之美;从其内在的结构来看,则表现出一种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渐入佳境的层次之美。从中体现出练老师在教学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二是情境美。课文记叙的是作者两次赴德的见闻和感受,文中洋溢着一种浓浓的异国风情。课堂上,练老师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把教材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如在课前互动时就让学生交流自己养花的体会,还在课堂上让他们说说自己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练老师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练老师用优美的朗读把学生带到了德国,带进了一个花的世界,不仅让学生看到了鲜花,还让他们闻到了花香,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生活宝藏,强化了他们的体验,增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引发了他们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共鸣,真正体会到了“花美,人更美”的美好境界。

人看的。又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练老师让他们进入德国人的角色,自己对他们进行采访“请问小姐,你家养花吗?”“你家呢?”??在交流互动当中,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进入了文本,理解了语义。同时,练老师不仅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还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习表达。不但让他们积累教材中的优美词语、句子和段落,让学生把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当堂做到熟读成诵,还重视课外积累,如在学习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后,让学生积累了“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等描写花的词语。特别是与课文密切相联系的“我做了一个花的梦??”“我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的小练笔设计,既练习了表达,又升华了情感,让人感觉眼前一亮。整节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同时又体现出语言美与哲理美的相互交融。

当然,除了结构美,情境美,语言美,这节课还有太多的亮点,太多的美。如节奏美、生成美、板书美等等。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我无法进行一一阐述。总之,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白了——原来语文课是可以上得这么美的!

感谢实小的练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这么美的一节语文课,感谢所有的这次送教的老师。你们辛苦了!(蓝兴启)。

评课发言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

教研组今天的教学研究活动,全体数学老师聆听了朱建平老师的新授课《圆的认识》,朱老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四大理念:

1、数学生活化使教学更加有效:结合生活创设情境——牛吃草,在了解了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在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首先采用牛吃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圆是由无数的点围城的曲线图形,然后在了解学生已有对圆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各部分名称。

2、利用学生动觉智能来促进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使教学更加有效。

这个理念在教师的本堂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圆的对折;测量直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画圆等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学习和了解圆的相关知识,学习兴趣浓厚,感性认识增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积极主动的建构。首先让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去自主探索和发现。然后开展交流讨论。交流分两层次:第一层是,全班讨论圆的特征;第二层是,与古人的“圆,一中同长也。”进行交流。如此,进一步明晰圆的特征,并且渗透了思想教育。

3、在画圆的技能培养过程上,采取学生先尝试,再交流总结画法,然后在教师示范和学生的练习中初步掌握画圆的方法。

4、强调知识的实践运用。引用生活中学生喜欢的投圈游戏,让学生解释围成圆形能使游戏更公平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价值。而且引导画游戏中的这个圆,进一步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本堂课的建议:

圆的单元我们班学生已经学完,根据学生学习结果反馈,感觉圆的特征、直径和半径的数量关系等基本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整堂课效果反馈下来学生也掌握得非常好,朱老师是不是可以在以下方面再强化一点。

1、学生作图的规范性。对于有数据要求的画圆,标出o,写上r=厘米。

2、圆的部分特征要强调在同圆和等圆中。

3、新课拓展方面:用好课本的做一做,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圆的特征来探究怎么在现成的圆中、圆内外最大和最小的正方形,来找圆心,直径。

评课发言稿

首先,非常感谢主办和承办单位的各位领导,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一起分享经验和想法。20xx年11月24日至26日,我有幸参加了赛点设置在威宁县第四中学的“大面积”优质课评比活动,并担任体育评课组组长,通过这次活动的参与,首先我感受到县教育局对于新课程改革的重视,同时感谢学校领导对我们体育组工作的大力支持。通过这次听了来自全县不同学校优秀体育教师的17节课,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本次评比活动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从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和参加的人员来看,可以说是一次重要的体育盛会。各学校先组织听课评选,然后挑选出优秀的教师推到县优质课的评选中来,他们代表我们全县的最高水平。

第二、在这次优质课评选中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选题方式,其他地方是将提前准备好的课反复练上几遍了再来“表演”,而我们这次活动是在上课的前一天进行抽课,然后来设计安排好课,直接在第二天上抽到的内容,这样的形式加大了上课的难度和对课堂的充分主宰,更有利的锻炼了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三天紧张地听评课中,每位参赛教师克服了场地不佳、器材不全、气候恶劣的困难,精心设计教学,努力达成教学目标,把课堂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这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敢于直面困难、勇于突破的精神。第三、是我在这次听评课过程中我的一些建议:

1、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是有效上课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并且,高中生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放手开发学生的这一特性,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能达到技能互补的目的。通过相互提问与讨论、合作与交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到全面掌控,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能使教师有时间解决学生们存在的普遍问题。

2、一堂好的体育课不在于你拥有大量的内容和无比花哨的表现手法,而在于这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怎样的条件?使学生学到了怎样的技能?达到了怎样的目标?能否体验快乐体育?是否学习到了想学的技能?这也是本次评选活动中,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内容虽然很好,但实际的效益不好,从而导致成绩不佳的原因。

3、一个流畅,细腻的课堂程序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你在课堂常规时都不清点好学生人数,那么你不了解学生干什么去了,即便课顺利的完成了,也是失败的,因为学生出现了意外谁能负责呢?学生的一切就是你的一切。

体育课是每个学校的“窗口”,可以直接体现一个学校的学风、教风,这就是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通过本次活动,我深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拥有优秀的教学智慧是多么地重要。我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和各位同志一起,通过各种学习渠道,努力钻研新课改的精神,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自己的教学智慧。做一名合格的素质教育先锋。

评课发言稿

侯春平老师讲的是八年级上杜甫的名诗《石壕吏》,对于这样一篇老课文能讲出新意难度是很大的,但侯老师确上出了自己的风格。我从教学过程、课件制作、我的一点小建议三个方面加以评价。

1、侯老师备课精心、设计尽心、辅导也不嫌费心。整节课思路清晰,两条线索贯穿课堂——读、演、写学生学习一条线,导、点、讲、评教师授课一条线。用对联导课,“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点出了杜甫的影响之深远,“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告诉后人杜甫的诗作内容,既把学生带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又巧妙的与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串词连贯流畅、过渡自然,问题设计能突出重点,扣住主要内容。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文本进行,反复训练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读这一环节反复进行了5遍,演本身就是解读文本的展示,合作探究中问题设计依然是紧扣文本,如有一个问题是思考文章围绕哪两个字来写,学生在探究中再次对文本进行解读,直到最后对文章主题的概括,始终没有脱离教材。时间分配合理。学生活动充分。

2、课件匠心独运、制作精美。开篇图片是月下民宅,院外一队官兵提着长矛向大门冲去,院内,老太太已走到门口迂身弓背、侧耳啼听,老翁则费力的趴在后墙上,半个身子露了出来,一条腿努力的压着墙顶,满脸愁容,很显然,他在拼命的往外逃。我想学生看到这副图片时,心中一定充满了对凶残的官吏的仇恨,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在理解文意的过程中时,插入一段长2分52秒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3、两点建议。朗读课文,感知文意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3.读出语气4.读出感情,侯老师按着要求让学生读了四遍,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第二遍要求读出节奏第三遍要求读出语气第四遍要求读出感情,理论设计上是层曾递进的,但实际操作中这四点是杂糅在一起的。建议不必按层进式来训练阅读。

本节课的拓展延伸处有个小练笔,学了本诗以后,你一定对战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请就“战争与和平”写一句话。老师强调让学生写一句格言,我觉的要求太高,况且当时下课铃已经响起。建议要求学生扣着主题写个精练的句子,或课下练习写格言。

瑕不掩瑜,侯老师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一个老语文教师端正的教学态度、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学科底蕴,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徐清华老师作课题目是《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这是九年级上的一节综合性活动课,是一种新型课题,第八次语文课改中才出现。它问世三年来,一直是语文教师胸口的痛,许多老师不知怎么才能上好这种课(包括我),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什么现成的可借鉴的'内容和可套用的模式。而且这种课必须两周之前就让学生搜集材料,然后依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沟通交流,如果学生搜集材料的基础没有打好,课的质量将无法得到保障。搜集材料的过程不好组织,但徐清华老师组织的相当成功,现在,教学楼下还在展出三一班同学办以“谈孔说孟”为主题办的手抄报,相当精彩。它又是新的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容忽视,所以许多语文老师痛并探索着,徐清华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它不容忽视,但它可以回避,可是,徐清华老师不仅没有回避,反而把它拿到公开课上展示,这充分体现了这位年轻教师敬业和乐业的精神。这是徐清华老师本节课中所体现出来的第一大特点。

第二.课堂引进竞争机制。男女pk贯穿始终,始终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老师亲和力强,没有高高在上的摆架子,气氛民主、随和,体现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三,三维目标尽得体现。从课的内容上来说,我以为本节课由五个知识板块构成:一为孔孟简历和思想核心、二为后人对孔孟的纪念,三为学生积累的相关格言,四为孔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五为儒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的冷遇和亵渎。做为一节课,容量很大,相对于孔孟文化肯定很肤浅。我一直仰视孔孟。我觉的,如果把孔孟比做一片浩淼大海,那么这节课来到了海边,拣了几枚五彩贝壳;如果把孔孟比做一座巍峨殿堂,那么这节课打开了一条门缝,看见了满室精华。但是这节课在学生中飘溢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古香,引发了他们研读孔孟的兴趣。更难能可贵的是徐清华老师把眼光放在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拯救上,列举了关于孔子的4件大事:1、雕塑家金峰在博客上恶搞的网络互动作品《孔子哭了!》;2、“孔子不如章子怡”的实惠论言论;3、“大学女生‘亵渎’孔庙”的网络报道;()4、韩国人已经在准备拿祭孔大典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下一步就是把孔子彻彻底底的变成韩国人”的网络消息,又喊出捍卫民族文化,义不容辞的口号,直搞的学生义愤填膺,对亵渎传统文化深恶痛绝,激发了他们捍卫民族文化爱国热情。我想这节课的现实意义也就得到很好的落实。

第四,我的两点建议。

一、五大知识板块调整顺序,二调到4之后:一为孔孟简历和思想核心、二为学生积累的相关格言,三为孔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四为后人对孔孟的纪念,五为儒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的冷遇和亵渎。因为这样可以把三者有机结合,既可节省时间,又可避免环节太多给人造成眼花缭乱条理不清的感觉。

第二,讲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实践者,提到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我以为当学生回答陆游时不宜否定学生,不应该只是回答杜甫为对。

(三)。

综合性活动课本身就是一种挑战,魏丽丽老师的学生入学才三个月,七年级的小娃娃上这种课更需要勇气。魏丽丽老师本节课精心设计了4个大环节:1、必答、2、抢答、3、赛讲月亮故事、4、赛说月亮文化。“赛说月亮文化”又包括了月亮雅称知多少、月亮词语知多少、月亮诗词知多少、赛诵读月亮小诗、赛唱月亮歌曲5个环节,各环节衔接紧密,容量又大,展现了一个年轻语文老师的渊博学识和厚重的积淀。

放手交给学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而两个主持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不管是执行既定方案,还是临场发挥,都显得从容镇定,在这种场合下能比较流畅的主持下来,是难能可贵的。至于他们因紧张而语速加快,以至使整节课都给人一种八路军打仗急着往前冲的感觉,乃至于最后还节省出七分钟的时间,我觉着完全可以理解和谅解。本次活动课使许多学生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打开了学生学习的一个崭新局面,还是很有意义的。可以看得出学生整体上还是训练有素的,也可以感觉到魏老师幕后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

两点建议。第一,合并环节为两大块:一为探索月球的自然现象,一为交流相关的月亮文化。简化环节会使这节课上的更轻松一些。第二,教师在延伸环节向学生推荐了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学生活动结束后,还有七分钟时间,教师可在此时引导学生多读几遍或简要赏析一下此诗。

虽说文史不分家,但俗话说的好“隔行如隔山”,语文老师评价历史课毕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我就以一个外行的眼光来说一下我的感受。

许卫老师讲的是七年级历史11课《秦的暴政》,本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泱泱大国在15年内走向灭亡的原因。本节课由两大知识板块构成:一是秦的暴政,一是秦末农民起义。各板块又分成了两部分,第一块是秦始皇暴政和秦二世暴政,第二块是大泽乡起义和项羽、刘邦起义,许卫老师以小短剧的形式分两次诠释了本课的重点。授课形式灵活多样,学生活动充分。在参与中轻松快乐的掌握了知识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