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以内数的连加教案(实用17篇)

时间:2023-12-13 05:54:23 作者:GZ才子

在大班教案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下面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有效大班教案,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

1、认识相邻数,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感受10以内的自然数例中三者之间的等差关系(及多1和少1的关系)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1、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

2、ppt

1、创设情景,呈现已有经验。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小朋友就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2)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教师: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教师出示房子和数字图卡请小朋友来给数字宝宝搬家,并找邻居。幼儿操作,教师记录。

2、探索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1)请你仔细看一看,邻居和中间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

(2)前面的比中间的数要怎么样?后面的呢?

教师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前一个数比中间的小1,是它的小邻居,后面的一个数比中间的大1,是它的大邻居,前后两个数就是中间这个数的相邻数。

3、实际操作,让幼儿运用新经验为数字(3、5、7、)找邻居。

(1)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为3、5、7、这些数字宝宝找小邻居和大邻居。

(2)分组讨论,(引导幼儿同伴交流)

4:拓展:为相邻数找共同的邻居。

(1)教师出示两张数卡提问:谁是5的邻居,又是7的邻居呢?

(2)幼儿操作,举卡回答。

教师小结:6是他们的共同邻居。它是5的大邻居,7的小邻居。

5: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引导幼儿填空。

教师:是相邻数的西瓜娃娃手拉手才是好朋友,请在空白框里写上数字使它们成为好朋友。

(2)幼儿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用游戏主导课堂,用游戏的`口吻营造课堂情境,用丰富多变的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

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

2.感知从1到10,按顺序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及可传递性。

3.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楼梯图片、数字卡片、小青蛙头饰、荷叶数字卡。

1.开火车数数。

请幼儿一个接一个进行1-10的顺数。

2.数字阶梯。

(1)出示楼梯图片请幼儿给阶梯配上相应的数字,给阶梯图排上相应的数字后练习按顺序数、倒数。

(2)小猴爬楼梯:引导幼儿发现顺着数时每一个数都比它后面的数少1,倒着数时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多1。

3.分组游戏“送小青蛙回家”

(1)请部分幼儿扮演小青蛙,其中一人在地板上放置按照顺数或倒数方式摆放数字荷叶,送小青蛙回家。

(2)教师隔空摆放荷叶,请幼儿把空的荷叶按照顺数或倒数的方式摆放好荷叶让小青蛙回家。

完成幼儿用书p24页“小兔跳跳板”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能在教师创设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操作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提高幼儿的心算能力和归类能力,发展幼儿的灵敏性。

小猫家、小溪、超市等环境布置;加减算式题若干,音乐磁带。

难点:根据数字或分合式四人合作列出四道相关的加减法算式。

1、游戏:碰球,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加减。

2、提出做客要求:每人到河里捉一条鱼送给小猫,小猫家的门牌号是小鱼身上算式的答案。

1、捉鱼:要求幼儿捉到一条鱼后迅速找到一块得数是10的鹅卵石站好休息。

2、鳄鱼来了游戏:教师以鳄鱼的身份在鹅卵石中间来回穿梭,检查幼儿否站对。

3、幼儿根据算式上的得数找到相应的小猫家后四人一组围坐在一起,互相检查是否算对答案了。

1、幼儿认真观察纸张上提供的数字或分合式,互相商量怎样利用这几个数字列出四道相关的加减法算式。

2、每组推选一位组长,将自己组上的小朋友列的四道题念一下。

3、评出前3名的组别。

1、超市服务员的推选,要求为顾客算好帐,找好零钱。

2、幼儿每人从小篮子里取一袋“人民币”。

3、幼儿自由购物,师巡视指导。

整节课我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由于场地的原因,河里的鹅卵石和小鱼摆放得太挤了,孩子过河排队走花了较多的时间,如果将小河的场景布置在室外,效果会更好。最后的游戏超市购物环节,孩子们特别感兴趣,都能根据各种物品的价格算好钱。

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反思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活动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

1、学习10以内的连加,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守恒关系。

2、尝试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并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知识经验:幼儿已掌握10的组成。

物质材料:图片,钥匙题卡,门。

一、玩一玩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看一看,学习10的加法。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小白兔家的门终于开了。咦!小白兔在家吗?(不在)看,桌上有一张纸条,原来啊是灰太狼留下的,它说小兔被它抓走了,想要救小兔,去狼村找!我们一起出发吧!

师:你们看前面山有蝴蝶,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这幅画的意思?(图,先2有只蝴蝶在草地上,在来了3只、后面有来了5只蝴蝶,一共有10只蝴蝶)

师:谁能列一道连加算式题?(2+3+5=10)

师:我们一起到前面去看看吧!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鸭子这幅图的意思?(图,有2只蓝色的鸭子河里,有6只黄色的鸭子草地,后面有来了2只大鸭子,图上一共有10只鸭子)

师:谁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2+6+2=10)

师:走的好累呀,我们到树底休息一会吧!看,苹果呀!有三棵苹果树、左边有苹果树有3个、中间4个右边有3个。

师:谁能列一道算式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3+4+3=10)

三、游戏活动:送数字宝宝回家

师:看,是灰太狼,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呢?想要进去,先回答我的问题!我这儿有些数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请你们送他们回家!

师:你们愿意接受灰太狼的挑战吗?

四、玩一玩游戏,复习10连加。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

1.在掌握10以内的加法基础上,学会10以内连加的设计方法和运算顺序。

2.能看图,用四句话把图意表达清楚。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3.喜欢计算,体验成功的喜悦。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ppt磁性教具。

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看图表达图意。

一、复习:口算:1+3,4+2,3+4,7+2,2+2,4+3,3+3,6+3。

二、学习新内容。

(一)出图引出新课。

问:谁能看着图把图意说一说?

生:左边有1朵花,右边有3朵花。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回答。即:说出两个部分数量,提一个问题,求总数量。)。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3=4。

还可以:3+1=4。

问:1和3在图中表示什么数量?

目的:使幼儿清楚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复习旧知识,为学习连加做好铺垫。

(二)揭示新课。

1.出图。

师引导幼儿观察,这幅图与刚才复习的那幅图有什么不同?

2.提问:

[1]这幅图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2]谁能用四句话把图意说一说?

生:左边有一朵花,中间有三朵花,右边有两朵花,一共有几朵花?

请2~3名同学说图意。

(幼儿看图说,老师检查幼儿表达是否完整,对说得好的幼儿,老师要给予表扬。)。

3.师:要求一共有几朵花,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生:用加法计算,因为是把三部分的数量合起来,求总数量。

师强调说明:把三部分数量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怎样列式?

1+3+2。

问:还可以怎样列?

这时教师启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教师把幼儿说出的不同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3+1+23+2+11+2+32+1+32+3+1。

请幼儿观察。

问:[1]这几道题中每一道都有几个加数?

[2]这三个加数都是表示图中的什么数量?

[3]说明是几部分的数量合起来的?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观察,使幼儿初步感知到:连加是由三部分数合起来的)。

5.请幼儿再观察。

问:把三个加数合起来需要几个加号?

生:把三个加数合起来需要两个加号。

教师小结:凡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并且只有加号的算式,我们就叫它连加算式。

(三)宣布课题讲连加读、算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知识就是三个数的连加算式。

师:

1.连加算式怎样读呢?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记。)。

第一道:1+3+2读作1加3再加2。

第二道:1+2+3读作1加2再加3。

下面几道题由学生依次读出。

2.连加算式怎样计算呢?

师讲计算过程:

[1]连加要分两步计算: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边讲边画),再用得数与第3个加数相加,老师完整地把这算式的计算过程说一遍。

[2]问:谁能把老师说的计算过程说一遍?

(师可以检查出幼儿是否认真听了。)。

[3]依次让幼儿说几道题的计算过程。

(师重点听幼儿说题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3.总结连加运算顺序:

[1]先让幼儿根据板书的计算题,自己总结出连加的运算的顺序。

[2]老师再归纳:求三个数的和用连加计算,计算时,按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按学生自己总结的运算顺序记。

这是连加的基本顺序。等我们将来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以后,我们就知道还可以有其它的顺序。

(通过教学,使幼儿知道三个数相加叫连加法,连加要按顺序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出示磁性教具。

(通过本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加算式和运算顺序。)。

步骤:

[1]请大家先观察教具。

[2]两人用四句话互相说图意。

[3]指名请幼儿说图意。

[4]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幼儿在黑板上列算式:(幼儿可以根据图的先后顺序列式。)。

3+4+2。

4+3+2。

3+2+4。

2+3+4。

2+4+3。

4+2+3。

[6]集体检查对与错。

2.出示活动卡片,口说计算过程,检查幼儿掌握情况。

3+1+5=93+3+1=7。

2+2+4=82+1+2=5。

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10以内数的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幼儿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2、幼儿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ppt课件、操作学具、笔和橡皮擦。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加法是怎么算的吗?教师与幼儿一起作答算式答案,可以以个别提问的方式进行。

二、情景导入。

ppt展示:小朋友们,大家看看这是谁啊?他们在做什么?

三、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2、幼儿探索计算,教师展示计算方法4+2+1=?

3、教师讲述计算方法,计算答案。

像这样在一个算式中不止一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做连加。连加首先计算前面两个数字加起来是多少,然后用这个加起来的数继续和后面的数字相加。

教师要求幼儿算出答案,并展示答案,表扬计算正确的幼儿。

4、继续ppt展示。他们摘了南瓜以后,正当准备继续去玩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喂小鸡呢!

教师:草丛中有5只小鸡,跑来了1只,后面又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教师继续ppt展示5+1+2=8的计算方法。

5、大家玩得很累了,他们去过很多的地方,准备回家的时候,美羊羊大声的叫道,"你们看,小鸟!"。

教师:大家看到树上有几只小鸟?飞来了3只,后面又飞来了3只,那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呢?我们怎么列式计算?让我们一起来看ppt。

4+3+3=10播放ppt计算过程。

三、幼儿操作(学具2张)。

分组练习看图写算式并正确计算。

1、看图列式计算。

2、帮小鸡找妈妈—连线题。

四、小结。

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反思

1、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探索、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2、学习用语言表述"x比x多1,x比x少1"。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1、可以挂在幼儿胸前的卡片若干,卡片正面分别画有1-10个实物,反面标有相应的数字,每种数字的卡片数量相等。

2、多媒体音乐3、教学ppt。

1、小朋友好(老师好),我想问一下小朋友,谁能告诉我他是谁?(出示爸爸去哪儿中村长的扮演者李锐)。

2、原来是村长呀,他来干什么呢?我来问问。哦,原来他想邀请我们班小朋友去参加《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啊,你们高兴吗?(高兴)。那我们一起出发吧,闭上眼睛。

3、出示ppt,进行讲解。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在幼儿园已有初步的接触,接受起来不是很困难。但学生大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教学的重点就要落在“为什么是这样的”,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弄清比较大小的方法,真正会比较数的大小。另外,大于号、小于号的运用也是个难点,学生容易混淆,所以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儿歌形式教学,便于学生记忆,从而降低难度,正确应用。另外,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

(1)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2)谁最大?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每个学生用“。

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

1、认识相邻数,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感受10以内的自然数例中三者之间的等差关系(及多1和少1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1、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

2、ppt

1、创设情景,呈现已有经验。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小朋友就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2)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教师: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教师出示房子和数字图卡请小朋友来给数字宝宝搬家,并找邻居。幼儿操作,教师记录。

2、探索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1)请你仔细看一看,邻居和中间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

(2)前面的比中间的数要怎么样?后面的呢?

教师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前一个数比中间的小1,是它的小邻居,后面的一个数比中间的大1,是它的大邻居,前后两个数就是中间这个数的相邻数。

3、实际操作,让幼儿运用新经验为数字(3、5、7、)找邻居。

(1)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为3、5、7、这些数字宝宝找小邻居和大邻居。

(2)分组讨论,(引导幼儿同伴交流)

4:拓展:为相邻数找共同的邻居。

(1)教师出示两张数卡提问:谁是5的邻居,又是7的邻居呢?

(2)幼儿操作,举卡回答。

教师小结:6是他们的共同邻居。它是5的大邻居,7的小邻居。

5: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引导幼儿填空。

教师:是相邻数的西瓜娃娃手拉手才是好朋友,请在空白框里写上数字使它们成为好朋友。

(2)幼儿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用游戏主导课堂,用游戏的口吻营造课堂情境,用丰富多变的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大班数学10以内数序教案

活动目标:1、能找出5以内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即某数比前一数大1,比后一数小1。

2、要求幼儿认真思考,积极探索。

重难点:找出5以内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基础:对1~10有一定概念。

人手15片雪花片,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一、供给每人15片雪花片,让幼儿操作,找出5以内各数之间的关系。

二、手指游戏,巩固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

引导策略。

有效提问。

1、供给每人15片雪花片,按数字在空格里放上相应的雪花片。

2、放好后进行观察,让幼儿找出规律。

3、出示范例图进行小结:当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每一个数都比前一数大1,比后一数小1。

4、手指游戏巩固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

游戏开始,教师说,找找找,找邻居,2的邻居是几和几?(边说边伸2个手指头)幼儿就左手伸1个手指,右手伸3个手指,并说:老师告诉你,2的邻居是1和3,或教师说:找找找,找邻居,谁是2和4的邻居,幼儿边伸3个手指,边说:3是2和4的邻居.

1、上图每个空格的下面有什么数字?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

2、把每一行雪花片的数量与前一行和后一行比一比,发现了什么?

3、猫的邻居是谁和谁?它比小兔大几岁?比小狗小几岁?

文档为doc格式。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连加教案

2、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表格、卡片。

一、激发兴趣。

1、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以前学习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1、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9+2、9+6、9+9。

生:一个加数都是9。

师:另一个加数有怎样的变化?你能说说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师:第2列算式分别是什么?生:8+4……8+9。

师:观察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加数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个加数又逐渐多1。

2、师:它们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和也逐渐多)共同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1:9+2=9+3=9+4=9+5=9+6=9+7=9+8=9+9=。

3:6+5=6+6=6+7=6+8=6+9=5+6=5+7=5+8=5+9=。

4:4+7=4+8=4+9=3+8=3+9=2+9=。

3、观察表格、发现规律,教师小结。

三、幼儿操作。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作业批改。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

大班数学5以内减法教案

1、继续学习10的组成和10以内数的加减。

2、能用分合式、算式等不同的方式记录自己购物的过程。

3、能灵活、多角度地思考和解答购物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1、10以内算式题,礼品商店图(见教学挂图2)。

2、算式接龙卡、笔每人1份,幼儿用书第40页(看图列算式2)的操作材料。

一、游戏“开火车”,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

1、教师出示算式题,幼儿快速说出火车几点开(即算式)的'答案。

2、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的形式进行练习。

二、教师出示礼品商店图,引导幼儿进行购物猜测,复习10以内的加减。

2、请幼儿列式说明理由。(10—8=2或8+2=10)。

师:谁愿意把自己猜的结果告诉大家?你能把自己是怎样想的说给大家听吗?

3、请1名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让同伴猜测。

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后,请全班幼儿猜测并列出算式,再请几名有着不同猜测结果的幼儿介绍自己的猜测过程。

三、根据所提供的购物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推理练习。

1、师:买两件相同的礼物,花了6元钱,猜猜买了什么(如玩具狗)?为什么?(因为玩具狗3元钱1个,3和3合起来是6)。

请幼儿列出算式进行解答。(3+3=6)。

2、师:买了玩具狗和另外1件礼物,用了8元钱,猜猜买了什么?为什么?(因为3和5合起来是8,8减去3等于5)。

请幼儿列出算式进行解答。(3+5=8或8—3=5)。

3、师:买两件相同的礼物,花了8元钱,猜猜买了什么(如xx)?为什么?(因为xx4元钱1个,4和4合起来是8)。

四、幼儿进行操作练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

1、提供幼儿用书第40页(看图列算式2)的操作材料,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看图列算式”的练习。

2、卡片归类。

请幼儿将接龙卡片按得数进行归类,分别放在分类盒里。

开展“礼品商店”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进行10以内的加减练习。

大班数学10以内序数教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者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晰的自己所处的位置,通过本节课能让幼儿动口,动脑,从而轻松的掌握序数的概念,特此设置本节课。

1、学习按一定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能用数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2、初步体会序数与基数的区别,了解序数的含义。

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ppt课件。

1.认识序数先让小朋友们从数到十,然后展示ppt引诱幼儿观察动物以及动物排列的位置,并按顺序说出每只动物的位置。

a小动物王国要召开运动会,瞧!小动物排好队进场了,看看图上有什么小动物?有几只小动物?带领幼儿从1数到10。

b1.从左往右数,老鼠陪在第几个呢,

2.从左到右,小马排在第几个呢,

3.从左往右数,谁排在第三位呢,

4.从左往右数,小狐狸排在第几位呢,

5.从右往左数,谁排在第一个呢,以此类推。

2.动物赛跑。

2、为获得名次的动物颁发奖状,是谁站在最高领奖台?是谁站在最低领奖台。

3.运动会结束运动会结束了,动物要回家了请帮助小动物们回家,你们看小鸡的房子在7号房间,请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7号在哪里吗?我们请小朋友上来带小鸡回家好吗?..小鸡送回家了,接下来我们该送山羊、老鼠回家以此类推。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学习了10以内的序数,能从不同的方向辨别10以内的序数。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乘火车。

游戏方法: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2列火车第5节车厢就写2-5,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编号快速找到号码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火车开开》出活动室。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学中,我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如:

1.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纵向排的,

3.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哪个物体排第几?

4.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如确定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也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学习10以内的连加数学教案

1.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

2.看图列式计算。【演示课件“加减法含义”下载】。

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又走来几只小鸡?求一共有几只小鸡?怎样列式计算?

出示:

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就要把吃米的3只小鸡和又走来的2只小鸡含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在吃米,走了几只?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计算?

出示:

为什么要用减法?(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整体5只里面去掉走了的2只小鸡,所以用减法计算。)。

同学们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要应用它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1.教学连加。

(1)理解连加的意义【分步演示课件“连加”下载】。

有几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几只?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3加2等于5)又走来1只,现在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5加1等于6)。

如果把这幅图连起来看,应该怎样叙述它的`意思呢?(引导学生叙述题意:有3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2只小鸡,又走来了一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有和他想法不一样的吗?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板书:

教师范读算式:3加2再加1等于几。

学生齐读算式。

说明: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叫连加。(板书:连加)。

连加的算式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2)研究算法:

能直接算出结果吗?结合这道题的意思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先算再算。

板书:

学生自己叙述的计算过程。

(3)练习:(出示“做一做”中的第一道题)。

学生摆学具并列式计算。

订正时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算的?

2.教学连减。

(1)理解连减的意义。

一共有几颗星星?剪去了几颗?还剩几颗?你是怎么想的?(8减3等于5)又剪去了几颗?现在还剩几颗?你是怎么算的?(5减1等于4)。

如果把这幅图连起来看,就是有8颗五角星,先剪去了3颗,又剪去了1颗,求还剩几颗?

谁能自己再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在学生独立叙述的基础上指名叙述图意。)。

要求还剩几颗?怎样列式?

板书:

(2)研究算法。

结合题意,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在学生讨论的基础理论上归纳出:先算,再算。

板书:

学生练习说的计算过程。

(3)练习。(出示“做一做”的第二题)。

学生摆学具并列式计算。

订正时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算的?

1.看算式摆学具:

出示:

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这两道题,要求边摆边叙述题意。

2.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题和第7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连加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10以内数的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幼儿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幼儿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ppt课件、操作练习、笔和橡皮擦。

一、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ppt展示算式《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吗?》。

教师与幼儿一起作答算式答案,可以以个别提问的方式进行。

二、情景导入。

ppt展示:小朋友们,大家看看这是谁啊?他们在做什么?

2、幼儿探索计算,教师展示计算方法4+2+1=?

3、教师讲述计算方法,计算答案。

像这样在一个算式中不止一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做连加。连加首先计算前面两个数字加起来是多少,然后用这个加起来的数继续和后面的数字相加。

教师要求幼儿算出答案,并展示答案,表扬计算正确的幼儿。

4、继续ppt展示。他们摘了南瓜以后,正当准备继续去玩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喂小鸡呢!

教师:草丛中有5只小鸡,跑来了1只,后面又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教师继续ppt展示5+1+2=8的计算方法。

5、大家玩得很累了,他们去过很多的地方,准备回家的时候,美羊羊大声的叫道,"你们看,小鸟!"教师:大家看到树上有几只小鸟?飞来了3只,后面又飞来了3只,那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呢?我们怎么列式计算?让我们一起来看动画。

4+3+3=10动画播放计算过程。

分组练习看图写算式并正确计算。

1、看图列式计算;2、看看你们记住了吗--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3、计算号列车--直接写出得数;4、帮动物找家--连线题。

幼儿园大班《学习10以内的连加》教案

2、尝试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并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知识经验:幼儿已掌握10的组成。

物质材料:图片,钥匙题卡,门。

一、玩一玩游戏,复习10的组成。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小白兔家的'门终于开了。咦!小白兔在家吗?(不在)看,桌上有一张纸条,原来啊是灰太狼留下的,它说小兔被它抓走了,想要救小兔,去狼村找!我们一起出发吧!

师:你们看前面山有蝴蝶,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这幅画的意思?(图,先2有只蝴蝶在草地上,在来了3只、后面有来了5只蝴蝶,一共有10只蝴蝶)。

师:谁能列一道连加算式题?(2+3+5=10)。

师:我们一起到前面去看看吧!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鸭子这幅图的意思?(图,有2只蓝色的鸭子河里,有6只黄色的鸭子草地,后面有来了2只大鸭子,图上一共有10只鸭子)。

师:谁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2+6+2=10)。

师:走的好累呀,我们到树底休息一会吧!看,苹果呀!有三棵苹果树、左边有苹果树有3个、中间4个右边有3个。

师:谁能列一道算式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3+4+3=10)。

三、游戏活动:送数字宝宝回家。

师:看,是灰太狼,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呢?想要进去,先回答我的问题!我这儿有些数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请你们送他们回家!

师:你们愿意接受灰太狼的挑战吗?

四、玩一玩游戏,复习10连加。

大班数学10以内序数教案

1、培养幼儿学习序数的兴趣,让幼儿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2、提高幼儿正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从不同方向区分10以内的序数,能够在教师协助下尝试正确说出观察结果。

能用序数词表示物体排列次序。

能从不同方向用序数词表述物体的次序。

物质:白板、贴绒教具(若干)、1-10数字卡片、果盘。

知识:幼儿已有的序数经验。

集体教学,集体和个体相结合。

一、导入。

游戏"排排座坐火车",随着游戏音乐,教师将小椅子纵向一字排列,一组9把椅子组成一列火车,贴有火车头标志。提问:"你坐在第几个座位上面?"让幼儿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序数知识。

二、展开。

(1)教师出示台阶和花朵贴绒,请幼儿数一数有几级台阶,几朵花。接着把各种花逐个放上不同的台阶,请几名幼儿从下面开始数,说说10朵不同颜色的花分别在第几级台阶。

(2)请10名幼儿上来每人拿一贴绒,放在不同的台阶上,分别说一说自身摆放的是什颜色的花,从下面开始数,摆在第几台阶,其他幼儿评判说得对不对。

2、区分基数和序数。

(1)教师出示贴绒图片,请几名幼儿数一数有几个盘子,再说一说从左到右(或说从右到左开始数)每个盘子的顺序。幼儿数对以后,教师再请几名幼儿数一数,每盘有几朵花,引导幼儿发现盘子里有几朵花和盘子在第几个是不一样的。教师提问,有几朵和第几个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小结:有几个和第几个不一样,一个是说有几件东西,一个是说排在第几。

(2)教师请幼儿两人一组,轮流用手里的图片任意排队,互相说各个果盘的次序,并数一数各个盘中水果的有几个,进一步明确有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3、活动延伸:游戏"跳格子"教师把幼儿分成10人一组,玩跳格子的游戏。教师先在地上画几组10个连续的大格子,从1到10标上数字。各组幼儿按顺序在数字卡片中抽一张数字卡片,说出自身抽到的是什么数,然后按卡片上的数,一次一格,单脚或双脚跳到相应的格子里,直到组里所有的幼儿都跳进格子里。(户外活动进行)。

三、结束。

教师小结,对活动过程中回答问题好的幼儿提出褒扬,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动脑。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学中,我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如:

1.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纵向排的,

3.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哪个物体排第几?

4.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如确定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也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