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大全(19篇)

时间:2023-12-05 17:13:52 作者:温柔雨

一年级语文教案的评价应以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主要指标。这些教案的实施效果良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3.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故事导入。

画面: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声音: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猴妈妈拿出13个桃,对小白兔说)“小白兔,欢迎你到我这儿来买水果,不过我想出个问题考考你,看看你数学学得怎么样?”

启发:小朋友们,请你猜猜猴妈妈会向小白兔提出什么问题呢?

2.筛选出有效信息。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指名回答: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好呢?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说明: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摆一摆、算一算。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13-9。(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盒中的小棒、圆片等进行计算。对独立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2.说一说、听一听。

提出要求: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并认真听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教师请每个小组推荐1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方法。

3.评一评、比一比。

4.活动小结。

要求: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团结协作,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5.试一试。

计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题)。

(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2.“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

3.“想想做做”第4题(小蚂蚁送信)。

课前准备1号、2号、3号……9号、10号信箱。

要求:请几位小朋友来扮演小蚂蚁,戴上头饰,把这些信(卡片上写着算式)送到信箱里去,其他小朋友注意看看他们有没有把信送错地方。

12-9=10-9=14-9=。

11-9=19-9=。

16-9=13-9=。

17-9=15-9=。

在“小小邮递员”的音乐声中,“小蚂蚁”把信送往相应的信箱。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评选“优秀邮递员”。

4.“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算一算,再比一比、议一议,让学生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请大家帮忙解决。

要求: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个数学故事,并试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挂图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1)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强调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指出谜语图)。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学生b:4+9=。

五、游戏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二、课堂作业设计。

1、做一做第1、2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好又快。

3、练习二的第3题。

三、思维训练。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有20条字谜,小朋友们已经猜中了15条,没猜中有几条?

八、课学小结:这节课学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十几减9可以这样想,见到减法想加法,用“破十法”算也可以连续减……十几减9的差,要比被数个位数多1。

教学板书:十几减9。

有15个气球,卖9个,还有几个?

15-9=6。

有14个圈,套中9个,有几个没套中?比较算式。

14-9=5。

例1、12-9怎样想想9+(3)=12。

12-9=(3)。

12-9=3。

21010-9=1。

11+(2)=3。

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加和减(二)》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日常生活过程中抽象数的过程,了解加减法的关系,掌握十几减9的运算技能。

2.能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9这一数学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学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5.在他人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故事导入:春天到了,天气暖洋洋的,鹦鹉弟弟一大早就挎着小篮子上街去了,走着,走着,正好白云姐姐经过,白云姐姐说:“鹦鹉弟弟,你到哪里去呀?”鹦鹉弟弟对着天空说:“白云姐姐,今天是马戏团的小丑刺猬哥哥过生日,我去给小刺猬买礼物呢!”说完,就继续往前走,鹦鹉弟弟来到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红的苹果,开心极了,就对蓝猫先生说:“蓝猫先生,我想买一些苹果。”蓝猫先生说:“可爱的鹦鹉,我只剩下一箱苹果和这3个苹果了。你想买几个苹果呀!”鹦鹉弟弟说:“蓝猫先生,我想买9个苹果。”(教师边讲故事,边演示故事情节)。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9。

继续提问:那么13-9等于几呢?该怎样计算呢?

二、主动探索知识。体会形成过程。

第一层次:个体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操作:先摆10个苹果,再摆3个苹果。

2.教师提问:在13个苹果中去掉9个苹果,该怎么算呢?你能为蓝猫先生想想办法吗?看谁想的方法最多。

3.学生独立开始动手操作。

第二层次:同桌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同桌开始交流,边操作边说出13个苹果中减去9个的操作过程。

第三层次:师生交流,寻求各种解决方法。

教师提问:你为蓝猫先生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呢?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呢?(边说边演示)。

此时,学生感情投入,积极性很高,教师抓住机会,指几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边说边演示操作过程,若学生操作过程说得不完整,教师可作引导。

在学生的回答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

想法一:从13个苹果里一个一个地去减,1、2、3……9,最后还剩4个。

想法二:先从10个苹果里减去9个苹果,还剩1个苹果,再把1个苹果和箱子外面的3个苹果合起来是4个苹果。

(10和3),板书:13-9=4。

/\。

103。

先算几减几呢?再算几加几呢?完成板书:13-9=4。

/\。

103。

那么13-9等于几?

老师了解一下,有哪些学生是用这种方法算的,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想法很好,从13个苹果中减去9个苹果,可以先从10个苹果中减去9个苹果,还剩1个,再把1个苹果和箱子外面的3个苹果合起来是4个苹果,所以13-9可以这样想,把13分成10和3,先算10-9=1,再算1+3=4(边说边演示)。

想法三:箱子外面有3个苹果,因此先减去3个苹果,然后减去箱子里面6个苹果,这样一共减去9个苹果,最后还剩4个苹果。

也就是把9分成几和几?(3和6)板书:

13-9=4。

/\。

36。

为什么要把9分成3和6呢?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那么13-9等于几呢?完成板书:

13-9=4。

/\。

36。

想法四:把13个苹果分成9个苹果和4个苹果,因为9个苹果和4个苹果是13个苹果,所以13个苹果减去9个苹果等于4个苹果。

教师。

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内容: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出示口算: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鱼缸内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

2、同学们发现左边小猫嘴边有“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同时右边小猫嘴边也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我们发现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简便。

板书设计:十几减几。

例213-8=(5)条13-5=(8)条。

310310。

25。

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在参与探索与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老师跟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课件出示小兔和妈妈对话的场景)小兔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星期天,我想到集市上去买点东西。好吗?”妈妈说:“好的,买了东西早点回来。”(课件出示例题情境中小猴卖桃图)集市上可热闹了。瞧,一只小猴在卖桃呢,多么鲜美的桃子啊!(把例题情境图出完整)小兔看到这么多又大又红的桃子,心想买点桃子回去吧。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提问:怎样求还剩几个桃呢?你会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9)。

揭示课题:像这样(指“13-9”)十几减9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十几减9)。

二、自主探究,确认算法。

1.自主探究。

谈话:你有办法算出13-9等于几吗?先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并按自己的想法算一算;再把你的算法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指导。

2.交流算法。

反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时,根据需要让学生边说边用学具摆一摆。教师及时用课件再演示,相机板书。

学生可能用下面的几种方法计算:

3.比较算法。

谈话: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13-9的方法。请小朋友比较这些不同的算法,看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

4.教学“试一试”。

出示:12-9=□。

16-9=□。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十几减9的算式,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活动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优化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说拿小棒的过程,并提出“还剩多少根”的问题。

(2)提问:你能列式并算出还剩多少根小棒吗?

学生列式,算出得数,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谈话:你能自己摆小棒算一算16-9等于多少吗?

反馈:你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让学生边说边在实物展台上摆)。

(4)还想算十几减9吗?自己想一个十几减9的算式,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课件出示左边的方块图。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可以怎样列式?

再问:怎样计算15-9?

(2)课件出示右边的丝瓜图。

谈话:这道题你会列式计算吗?先跟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再算一算。

学生计算后,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并让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2)反馈:你是怎样算的?

交流算法时,适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课件出示题目。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个“小蚂蚁出题,小朋友算得数”的游戏,好吗?小蚂蚁把方块推到哪个数的下面,就表示用这个方块上面的数减9。谁最先算出得数,就大声地说出来。

(2)课件演示,学生抢答。

(3)谈话:你想出题让别的小朋友算吗?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合作,一个说十几减9的算式,另一个说得数。

5.“想想做做”第5题。

(1)课件出示:11-9=、12-9=、……、17-9=、18-9=(排成一竖排)。

(2)提问:你能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

根据学生回答,填写每道题的得数。

(3)谈话: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学生可能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十几减9的算式;从上往下看,减号前面的数总比前面一题多1,得数也比前面一题多1”,等等。

四、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的表现怎样?

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1、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

2、在具体到情景与活动中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3、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并会在减法算式后面填写得数。

二、预计教学时间:1节。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四、教学活动。

(一)复习巩固。

1、对口令,师生对,同桌对。

3可以分成1和几?

4可以分成2和几?

5可以分成1和几?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3245。

12。

()1()()2。

(二)故事导入,学习新课。

1、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带上兔子的头饰)兔妈妈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起大家帮帮忙,它现在一共有几根胡萝卜?(兔妈妈左手拿2根胡萝卜,右手拿1根胡萝卜)。

生:一共3根。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2=3或2+1=3。

师:你真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孩子!谢谢你!(把右手的胡萝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兔妈妈送了1根胡萝卜给小朋友,她还剩下几根呢?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学生汇报:原来有3根胡萝卜,拿走1根,还剩下2根。

2、揭示课题:

(1)教师:象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画像中文数字“一”,叫做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

(2)带领全班读算式2遍。

(3)解释: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了1个,“=”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三)运用减法计算的模型,自主探究。

1、出示书第25页纸鹤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的意思是什么?请在小组内交流。

预设1:桌上一共有3只纸鹤,拿走了1个,还剩下2个。

预设2:有3个小朋友,后来走了1个,还剩下2个。

2、提问:

(1)“走了”是什么意思?(强调“去掉或少了)。

(2)你会用减法算式表示吗?

(3)算式了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学习书第25页例2气球图。

(1)同桌交流后汇报。

(2)教师板书:4-2=2。

(3)指名学生解释算式的含义,然后全班齐读算式2遍。

(4)教师质疑:算式中有2个”2”,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书第25页做一做,教师在黑板出示情景1的图,解释图意:这里有3朵花,拿走了2朵,可是在黑板上拿不走,我们就用虚线框把它框起来,表示拿走了。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个别学生上黑板做,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时既要评是否正确,又要评书写情况。

2、完成书第26页第1,独立完成,讲评时要先讲讲图意。

3、完成书第26页第2,独立完成。

4、算一算。

1、你能帮信鸽送信吗?

【提高练习】。

【拓展练习】。

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2、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10-9=11+5=6。

(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

(4)、9+6=15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3、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板书:买铅笔。

(1)15-9=6(2)15-9=6(3)15-9。

因为9+6=。

10-9=115-5=10所以15-9=6。

1+5=610-4=6……。

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一、复习。

举例:“11-7”,说说计算方法。

二、二、基本练习。

1、指导第1题。

(1)、先独立计算。

(2)、观察算式,说说每一竖算式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规律。

2、指导第6题:(方法同上)。

三、三、变式练习。

1、指导第2题。

先计算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第3题。

(1)、先观察图,理解图,弄清题意。

(2)、学生连线后交流结果。

(3)、说说“谁钓的最多”?“多几条”?

3、指导第7题:

(1)、观察图,理解题材意。

(2)、连线,交流结果。

4、指导第4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四、四、发展练习(第五题)。

1、观察图画,说说图意。

2、填空。

3、说说一共有13个和还剩8个是怎样做出来的?

五、五、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时间》单元教学建议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看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四、单元知识点列表。

编号知识点内容。

第38页例1。

五、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1、让学生观察例1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明确横向条形统计图的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品牌。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时,让学生看清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并规范作图,最好要求都用铅笔作图。

3、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决策,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要点1、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或提出简单的问题。

评价样例a级(易):教材第38页例1。

b级(中):无。

c级(难):无。

教学建议1、让学生先弄明白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好处;

3、规范作图,建议用铅笔作图;

4、让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如可以发现谁最高,谁最矮,谁最胖,比较两名学生的身高、体重相差多少。然后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中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可以方便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上还是以下,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加强锻炼)。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评价样例a级(易):教材第38页例2。

b级(中):教材第41页第3题。

分析:因为除了起始格表示90个单位以为,其他格表示多少个单位需学生通过李明和王鹏的游泳成绩来确定,从而确定纵轴上每格的数值,最后确定其他学生的游泳成绩。

存在问题:出现半格数时,学生比较容易把半格表示的数当做是1格表示的数。

解决对策:通过其它格子呈现的数据作对比。如左图中,可用130~150之间是两格,即1格就是10秒而不是5秒。

c级(难):无。

2、区别平均数与平均分的不同意义,让学生明白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数量,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

评价要点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评价样例a级(易):第42页例1。

b级(中):

判断题。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米20厘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

2、利民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3、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可能是156厘米。()。

c级(难):

2、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份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评价要点1、学生能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2、学生能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评价样例a级(易):教材第42页例2。

b级(中):某足球队想引进一个前锋。最近5个赛季进球率。

运动员甲:23,17,18,24,23。

运动员乙:/,/,26,22,24。

运动员丙:30,12,/,26,20。

“/”表示这个赛季没参加比赛。这个足球队该引进哪个运动员?

主要存在问题:

1、计算总和时出错。

2、求一组数的平均数时,把数字的个数看成是总份数。

典型错例:

(15+13+7+9)4=11(个)。

解决对策:

1、加强连加的计算;根据平均数在这组数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来估计与验算;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验算。

2、根据题意对比练习,找准总份数。

aieiui

教学目标:

1、认识“商、场、包、奶”等12个生字,会写“巾、牙、尺、毛”四个生字。认识二个偏旁“女、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购物的人们带来的方便。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课前准备:

商品、ppt、生字卡片课前布置学生去自选商场买东西,把商品包装收集起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去过自选商场吗?(板书:商场)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地方?这是超市,也叫--自选商场(出示课题)。

2、指名读;“商场”都是翘舌音(用折叠词卡出示)你在哪里还见到过这两个字?齐读。

3、自选商场和别的商场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自选”并解释;读准“自”平舌音)。

4、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词语。

昨天,沈老师去了一趟自选商场,买了许多东西,想知道我买了什么吗?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翻到92页,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认读带拼音的词语(按书中顺序出示)。

指名认读;齐读,并适时点拨。

教学“奶”女字旁,找跟独体字女的区别(一横变成一提)在哪些字中见过女字旁。

教学“笔”竹字头,为什么?(出示毛笔图,笔杆是竹子,笔头是毛)。

毛巾:“巾”前鼻音。

洗衣粉:“粉”前鼻音。

尺子:翘舌音。

作业本:“作”平舌音“本”前鼻音。

火腿肠:“肠”翘舌音。

3、去掉拼音读(指名分行读)。

4、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分类。

1、为了人们买东西方便,自选商场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分类陈放的,老师这个货架上的商品你能帮忙分分类吗?(请一个小朋友分类)。

(准备词卡)。

2、为什么这么分?(吃的;日用品;学习用品)。

3、同意吗?出示类别名称。

a)食品类生活用品类学习用品类。

b)男女生朗读不同类的商品。

4、小朋友们你们看,自选商场里有食品类的、生活用品类的东西,学习用品类的东西,还有那些种类的东西啊?(自由回答,总结出示图片:服装类、劳动工具类……)。

5、商场里不仅有我们分类的东西,还有那么多别的类型的东西,自选商场里的东西--出示: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

a)谁来读读这句话?正音“东西”的“西”是轻声。(出示词卡)。

自选商场的东西也可以叫商品。

b停顿: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

c)指导朗读,重点“真”“多”。(评价语:老师觉得你的朗读里自选商场里的东西还不够多,能再试试吗?……)。

6、用刚才读过的词语说话: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有(),有(),还有()。

7、齐读第一句话。

四、巩固生字。

1,其实老师还买了好多东西呢!出示商标,如:黑妹牙膏(要涉及到本课的生字)。

2、写生字:毛巾。

仔细观察,“毛“,看看横中线上是哪笔?老师示范,强调平撇,竖弯钩要长,超出横。

仔细观察,“巾”,形象记忆,先写好毛巾架(第1、2笔),再把毛巾挂上去(悬针竖),老师示范,强调左右均等。

四、板书设计。

自选商场的东西真多。

面包牛奶火腿肠。

牙膏毛巾洗衣粉。

铅笔尺子作业本。

一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1.出示小鸟,引出第一句。

师:有一天小鸟正在外面捉虫,突然哗啦哗啦下雨了。小鸟的羽毛要是淋湿了它就飞不动了,也会感冒的,小鸟没有伞。可是它很聪明,自己会找伞,你们猜他会把什么当做伞,它看到大树是怎么过去的?你能用动作做做看吗?小鸟躲在大树下非常高兴,他还给这棵大树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大树伞。

师:小鸟找伞的故事听完了,为了使小朋友们记得方便,老师把这个故事用一句很好听的话说出来: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鸟飞到大树下,大树伞!(边说边出示句卡,引导幼儿学说第一句)师:你们会说吗?看着卡片我们一起说说吧!

2.观察第二幅画面,引出第二句。

师:大树真是一把特别的伞!这又是一把什么特别的伞?(出示第二幅画面,呈现蘑菇图)师:什么动物在蘑菇下躲雨呢?你们想一想小蚂蚁是怎么来的呀?一起来学学吧!

师:小蚂蚁找伞的故事我们也可以用一句好听的话说出来一起说一说吧:"哗啦哗啦,下雨啦,小蚂蚁跑到蘑菇下,蘑菇伞!"(出示句卡,引导幼儿学说。)。

3.观察第三幅画面,引出第三句。

师:小鸟和小蚂蚁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伞,真高兴。小青蛙也在找伞,小青蛙会把什么当做伞?怎样到伞下的呢(呈现青蛙和荷叶背景图)师:谁能看着卡片用以句好听的话把这个故事完整的说出来?(出示句卡,模仿讲述:哗啦哗啦,下雨了,青蛙跳到荷叶下,荷叶伞!)。

4.观察第四幅画面,引出第四句。

师:青蛙找到荷叶当伞真聪明,看看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师:你能看着卡片用好听的话完整的说一说吗?(看句卡尝试讲述:哗啦哗啦,下雨啦,小蚂蚁爬到树叶下,树叶伞!)。

三、问题讨论。

2.师:小蚂蚁为什么找蘑菇当伞?(依次类推)。

四、完整欣赏师。

我们已经把小动物们找伞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伞,现在就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下吧!

五、情境表演儿歌。

师:你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这首儿歌,我们又会编,又会念,真了不起,那我们把这首儿歌表演出来给大家看吧!(八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鸟、小白兔、小青蛙等角色,其他小朋友看句卡说儿歌)。

六、创编儿歌。

师:哗啦哗啦,雨还在不停的下,还有这么多小动物没有找到合适的伞躲雨呢!请你们帮忙啦,下课后,请你选择一个动物朋友,然后把你们的话和编的句子放在一起,又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有关'伞'的儿歌啦!

一年级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1.了解小刺猬从“想摘果子”到“想办法摘到果子”的整个情节过程。

2.学着仔细观察图片,愿意说说小刺猬和小猴的对话,体验同伴间互帮互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1.大苹果树一棵,树上长满苹果;框子一个。

2.大图书或ppt;小猴头饰或手偶一个;小刺猬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以刺猬妈妈的口吻导入:小刺猬们,妈妈带你们去草地上玩吧!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进入活动室。(小刺猬,刺儿多,草地上,背果果。香果果,甜果果,啊呜啊呜吃果果。)。

二.游戏:摘果子。

1、 出示大苹果树。“小刺猬,看看前边有什么呀?”引导幼儿数一数苹果树上的苹果,并学说:苹果树上有许多苹果。

重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说:苹果树上有许多苹果。

2、 引导幼儿想办法摘苹果。

树上有这么多苹果,你们想不想去摘呀?那去摘摘看吧!

提问:(1)、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来摘苹果的?你摘到了吗?

(2)、你为什么摘不到苹果呢?请谁来帮忙好呢?

(可提示幼儿有一种小动物爬树很厉害,可以很容易的摘到树上的苹果。)。

3、出示小猴的家。引导幼儿有礼貌的请小猴帮忙。学说:小猴,你能帮我摘苹果吗?

4、和小猴一起摘苹果,并将苹果放到框子里。

提问:小猴是怎么摘苹果的啊?我们和小猴一起说:一个一个摘下来。

重点:提醒幼儿,要谢谢小猴的帮忙。

三.阅读大图书。

1、 小刺猬们喜欢摘果子吗?老师把摘果子这件事写在了一本图书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图书。

(1)、(出示第一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小刺猬发现苹果树会怎么做。

重点:丰富幼儿词汇,如高高的,大大的等。

(2)、(出示第二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刺猬在干什么,从哪里看出来小刺猬摘不到苹果,小刺猬为什么摘不到苹果,让幼儿模仿小刺猬垫脚的动作,体验够不着的感受。

(3)、(出示第三幅图片)小刺猬在干什么呀?从哪里看出来的?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动线,知道小刺猬在很快的跑步。

(4)、(出示第四幅图片)小刺猬去请小猴帮忙,它会对小猴说什么呢?

重点:鼓励幼儿想象小刺猬和小猴之间的对话,如:“小猴,你能帮我摘苹果吗?”、“好的,小刺猬,我来帮助你。”等。

(5)、(出示第五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猴是怎么帮助小刺猬摘苹果的。

重点:学说:一个一个摘下来。

四.结束环节。

1、(出示封底图片)小刺猬又要去哪里呢?原来森林里下了一场大雨,很多果子都掉到地上了,小动物们想要请小刺猬去帮他们背果子,小刺猬就急忙跑去帮助小动物了。我们小刺猬也出发去帮助小动物们吧。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1、借助拼音读懂谜语,学习猜谜语。

2、学习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开、子、门”。

3、增强对“手”和“眼”的了解与认识及懂得如何保护。

4、熟读《小孩儿不小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汉字家园(二)的第3课《谜语》,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课题。(生齐读课题)。

2、《谜语》顾名思义一定藏着小秘密,你能在学习中把秘密找出来吗?(学生马上会很兴奋)。

3、让我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寻找“秘密”吧!(生大声读文)。

二、读文讨论,情境识字。

1、读完课文,谁找到谜底了?

2、同学们真能干,真聪明,有这么多的谜底到底谁的对呢?让我们赶快揭秘吧!

3、师出示“手”和“眼”的图片和字。(猜对的同学每人奖励一颗智慧星)。

4、下面请猜对的同学带领大家读一读谜语吧!

5、没猜中的同学敢不敢向他们挑战,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虽然没猜中可读课文决不认输!(指名竞赛读)。

a指名读。

b领读。

c开火车读。

d竞赛读。

7、学习“开、子、门、五”这几个要求会写的字,其中“子”“门”进行字理识字,“开”与“井”进行对比识字,并扩词,练习说话。“五”字用“丑”字减一笔来识记。

三、指导书写。

1、随教师在虚空格中书空写,注意笔顺。

2、在书中生字表中描红后,在本上写2个。

3、子:三笔组成,第一笔是横撇,第二笔是竖钩。

四、借助拼音读儿歌《小孩儿不小歌》。

1、借助拼音读儿歌。

2、在儿歌中画出新结识的生字朋友。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说一说,通过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把今天学的谜语回家后,讲给父母听,让他们猜一猜。

一年级数学教案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律动,能按音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

2.加深对秋天的认识,体验水果丰收的喜悦。

三、教学准备:

秋天丰收的图片、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按音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

难点:创编动作。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示范法、图示法等。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出示图片。

图片上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认真的欣赏图片,说说自己的理解。引导幼儿感受图片,并能将自己的观察发现表达出来。二、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1.教师:请你们听一听,听到这段音乐,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2.教师:那么你们听到这段音乐想做些什么事情呢?认真的倾听音乐,说说自己的理解。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并能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三、引导幼儿理解音乐。

教师:那么你们听了这段音乐,你是怎么摘果子的呢?

2.因为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叔叔阿姨们来不及摘果子,想请你们来帮忙摘果子,听摘果子的音乐响起来啦,你们想不想一起和老师来边听音乐边摘果子?先猜测一下为什么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会很开心。通过猜测活动以及老师讲述自己的感受,引导孩子更好的理解音乐。四、听音乐学习律动。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如:手腕的转动、踵趾步等。

2.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表现果园丰收景象。(幼儿随音乐在座位旁边练习踵趾小跑步,教师适时地给予语言提示。)幼儿随音乐练习摘果子的动作。

能手脚协调地随音乐做动作。尝试创编动作。采用教师讲解、示范的方法让幼儿学习摘果子动作,并鼓励幼儿自己创编。五、结束活动。

一年级劳动教育教案教学设计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公益劳动,怎样正确对待公益劳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热爱公益事业、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一切的劳动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并体此刻日常生活中。

二.会前准备:

歌曲《劳动最光荣》。

小品、名人故事、诗歌朗诵、拼字游戏、倡议书。

三.班会过程:

(一)引言:达.芬奇以往说过:劳动一日可得一天的安眠,劳动一世可得幸福的长眠。的确,仅有亲自参加劳动的人,才能尊重劳动人民,才会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才会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就更应当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呢“五一”是国际劳动节,那让我们为这个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唱出劳动的赞歌吧。

(二)全班齐声合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三)小品表演。

1.请杨黎明、王紫薇、葛梦倩、刘文博同学表演:小品《一件小事》。

2.主持人点拨:确实,在我们之中还有些同学对公益劳动的认识还是不够的。

像小品中的小良同学因为怕苦、怕累、怕脏,怕给人笑话、看着处在危险中的盲人也不敢或者说不愿意去做。这一点又说明了什么呢请学生讨论、发言。

(四)学生讲话助人为乐的故事。

1.请王兰兰同学讲《毛泽东助人为乐的故事》。

2.主持人点拨,是学生明确:

以上的故事告诉我们:就连我们的伟大毛泽东同志也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公益劳动,乐于助人的好习惯,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的学生,是不是更应当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呢我们应当怎样做呢我们班也有些同学平时也很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3.表扬部分同学。

(五)献给劳动者一首诗。

请高腊玲同学配乐诗朗诵我国诗人艾青的诗歌《给乌兰诺娃》。

(六)小品表演。

1.请徐逸凡、吴思怡、豆军、计豪、甘蜜同学。

表演小品《粒粒皆辛苦》。

2.主持人点拨:一粒饭,掉了真的不算什么吗劳动成果真的是随手可得吗学生讨论、发言。(指出部分同学不尊重父母、教师、同学--------等等的劳动成果的坏习惯,要求同学们改正)。

(七)拼字游戏。

分组参与拼“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游戏,看谁拼得快。

(八)主持人小结。

1.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是每一位有劳动本事的公民的光荣职责。

2.一切劳动都是艰苦的,仅有尝到劳动的艰辛,才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九)班长宣读“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倡议书。倡议同学们:从此刻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体此刻日常的生活中吧!

(十)“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签名活动。让同学们将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立志体此刻实际的行动中。

一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查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2个。

3、能讲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的小故事。

4、明白不能一味追求金钱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喜欢看那些动画片?

2、你们看过《唐老鸭》的故事吗?

板书课题:唐老鸭新传。

二:出读课文,学习生字。

1、边听录音,边标上小节号。说说课文有几小节?

2、学习第一节。

(1)唐老鸭为什么要卖鸭毛?用______划出有关句子。

(2)出示句子,学习生字。

a.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买卖)。

买卖。

妈妈给我()了一只文具盒。

商店里()出了许多空调。

b.比较:衔假。

(3).齐读有关句子。

(4)卖掉了鸭毛结果怎样?出示“这是沉下去”。

a.学习生字:而沉。

b.说出“沉”的反义词?

3、唐老鸭为什么会这样的?你想对唐老鸭说些什么?(说话训练)。

4、出示句子:你失去了珍贵的羽毛,也就没有了足够的浮力。

a.指名读。

b.学习“珍贵”

c.齐读句子。

5、第4节。

学习生字:悔钱。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6、读课文。

三: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合作学,积极思考,共同提高。所有的教学活动能紧扣目标进行,所有的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彼此衔接,过渡自然。识字、阅读和学习语言做到了很好的结合,课堂教学有实效。总体来看,这堂课有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1、“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识字方法,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其中3个生字出现在最后一节,我就把最后一小节放到一开始学掉,其余有5个生字出现在第一节,剩下还有两个生字,我重新组织了语言,把它们设计在一段文字里学完,这样可以突破生字多、难以接受这样一个难点,使识字的节奏、有效性都得到了体现。

2、在阅读中识字。

识字和人见面一样,一回生两回熟。对小朋友来说,创造与生字见面对最好的机会就是在阅读中识字。比如说在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我首先是让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让小朋友借助拼音来学一学生字,让他们同桌交流一下是怎么记住的,然后把生字请出来,由小老师来带学,学到每一个生字的时候,我都会有侧重的提问或者进行训练,如:卖和买的区分运用,街的书写等,学完了生字放回课文,指导朗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注意把识字和课文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小朋友不知不觉记住了生字。

1、经历分类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与实际生活联系中,体验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1、师生问好,并导入。

带学生逛超市出示各种实物(水,苹果,火腿肠……)让学生当售货员,整理这些商品,通过整理,让学生会按种分商品,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苹果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分一分,引导学生可以按大小和颜色进行分类,

3师:我从超市买了一些气球,想分给大家,我们来一起分一分吧,你想怎样分?

(按颜色分,分为3类,按形状分,分为3类)。

(记录并整理到表格中)。

4、“当当当,”什么声音?原来是邮递员来送信,我们4人一组看看信里是什么呀?小组讨论这些图片可以怎么分……(按颜色分为3类,按形状分为2类)每组一张表格,然后记录,教师个别辅导,找一组到黑板上演示,说说他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的(让学生说完整话我是按颜色分的,分为3种,红色的有3个,黄色的有4个,绿色的有2个……)。

5、学生参与,找几个男生几个女生,让大家看一看该怎么分一分类。

(1)可以按男女分。

(2)可以按长短头发分。

(3)可以按带不带眼镜分。

(4)可以按个子高矮分......

充分发挥孩子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提升。

6、总结本节课:学了分类与整理,你都知道了什么?

7、布置作业:课下我们思考一下,可以怎样把我们班全体学生进行分类,课下多多交流。

一年级防艾滋病教学设计一年级预防艾滋病教案

一、教学任务。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学生的预防艾滋病意识和自觉抵制毒品侵袭与预防艾滋病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舜帝复旦示范初中已把预防艾滋病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德育教学计划之中。舜帝复旦示范初中确定以环境教育为核心,法制教育为龙头,将预防艾滋病教育和预防毒品教育工作融入其中,给预防艾滋病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预防艾滋病教育目的和要求。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对艾滋病毒有一个基本的整体的认识。并通过他们对全社会形成预防艾滋病的宣传进而使全社会形成预防艾滋病的共识。

三、学情分析。

舜帝复旦示范初中共有18个班,1000多个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知之甚少。特别是他们年龄小,学生对艾滋病的严重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四、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预计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使预防艾滋病教育深入开展,具体计划如下:

1、每周一节预防艾滋病知识课,以期把预防艾滋病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2、定期举办预防艾滋病教育宣传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在校园内张贴宣传画与科普知识信息;在学校宣传栏制作预防艾滋病专题板报等。

3、学校将继续利用班会课、思品课、校会、广播等途径,广泛开展宣传预防艾滋病预防知识;广泛征订适合学生阅读的预防艾滋病系列丛书用各类宣传教育报刊、杂志用各种宣传资料,包括各种宣传挂画、教育挂图和预防艾滋病科普vcd等,并举办校内相关的图片、诗歌、征文、禁毒知识竞赛,以期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4、,组织学生进行“读一本禁毒书籍,看一场毒品预防教育专题片,听一场毒品预防教育专题报告,写一篇禁毒感想的文章”的活动,为提高广大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增强自觉抵御毒品的能力,使校园内形成一个人人防毒、拒毒的良好氛围。

5、为丰富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平台,学校将联系并组织学生观看展览。

6、注重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协作的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预防艾滋病教育。

一年级数学教案

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是练习原地纵跳触物,获得一定的纵跳能力。并且学习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创作游戏场景工作。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是幼儿能在摘果子的过程中感受纵跳的动作技能,了解助跑起跳的基本动作。学会下蹲摆臂起跳来摘果子。

本次活动我为幼儿准备了磁性“水果”若干,障碍物若干,保护垫一块。结合实际活动,进行如下反思。

一、活动准备。

1、提前准备活动材料,并摆放在合适位置。

2、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活动环境。

活动前考虑到幼儿需要助跑纵身起跳摘物,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决定在隔壁空教室进行本次活动。将磁性“水果”置于黑板上,黑板前方放一块保护垫,防止幼儿摘物时与墙面发生正面碰撞。

二、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应充分有效,有一定趣味性。

结合活动内容纵跳,主要发展腿部力量。所以在热身活动时我着重腿部热身,用车轮跑、深蹲起跳等方式进行热身,在达到热身目的的同时提高了幼儿运动的热情。

2、尊重循序渐进原则,由易到难的原则。

通过设置障碍物、提高“水果”高度来体现活动的层次性。

3、注重课堂常规的培养。

体育活动中幼儿非常容易兴奋,从而出现在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听从教师的命令。教师在活动中应时刻抓好常规这一环节,引导幼儿遵守课堂纪律,才能使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4、安全前提下的动作发展。

在活动中,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安全范围内充分发挥幼儿的兴趣及信心,带领他们完成动作,学习完整的动作技能。强调纵跳动作的深蹲和摆臂。

5、师幼互动,共同领会动作技能。

教师让幼儿自己讲述动作技能,及时提醒并帮助其改正。利用示范法和分解法帮助幼儿理解动作,共同努力达到学习技能的目标。

6、重视放松活动。

放松活动是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应该重视每一次的放松活动。本次活动最后让幼儿品尝自己摘下的果子,在放松的同时得到满足感。

三、个人评析和收获 。

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应该投其所好,在注重习惯和常规培养的同时,把握好核心技能,分层次地锻炼幼儿的技能,这样,幼儿就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体育活动的魅力,从而全身心得到满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