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当小鼓教案(优质19篇)

时间:2023-12-13 07:22:09 作者:笔尘

教学工作计划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位教师在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了解一种合理的安排方式。

《小鼓手》大班教案

1、通过观察图片,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根据副歌节奏,创编不同的敲鼓动作;重点学习副歌部分,唱出强弱变化。

3、在活动中努力使自己的歌声与他人歌声及与琴声协调一致。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1、《小鼓手》音乐磁带、录音机。

2、大鼓一面。

3、已看过幼儿用书:《小鼓手》。

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敲鼓游戏,探索不同的鼓声节奏。

教师出示大鼓,请个别幼儿敲鼓探索节奏。

教师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不同的鼓声节奏。

师:刚才某某小朋友敲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我们一起用嘴巴学学看!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副歌部分。

教师演唱副歌部分,幼儿倾听副歌中鼓声的节奏。

师:现在我来唱一段歌曲,你们听一听歌曲中鼓的节奏是怎样的。

教师引导幼儿在周围寻找可以当鼓的替代物,练习敲副歌节奏。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敲鼓动作,随琴声敲出副歌节奏。

师:还可以做哪些敲敲的动作?我们这次跟着琴声完整地进行表演。

幼儿边敲边唱出副歌,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表现出鼓声由弱到强的变化。

师:请你们边唱边想,小鼓越敲越高兴时声音会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小鼓手》。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看过的《小鼓手》图片,同时欣赏歌曲,熟悉并记忆歌词。

教师引导幼儿按歌词顺序讲述图片内容。

师:谁在敲鼓?鼓声被谁先听到?谁后听到?我们来帮助他们排排队。(小鼓手、太阳、花、小鸟、小朋友)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回忆图中的情境,一边随琴声轻声学唱歌曲。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记忆歌词的不同方法。

幼儿边自由表演,边演唱歌曲(分集体、小组、个别练习演唱几遍)。

这是一首表现小鼓手的歌曲,鼓声的'变化这部分显然是较难的,因此,我首先通过敲鼓游戏,引导幼儿探索节奏,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绪。最后在幼儿熟悉歌曲的情况下,再要求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并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此活动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小鼓手》大班教案

(一)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感受鼓声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的变化。

(二)启发幼儿能根据歌词内容,与同伴合作分角色表演歌曲。

(三)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歌曲中事物的高兴与快乐,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快乐体验。

(一)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老师出示一面鼓,问幼儿:“你会打鼓吗?”引起幼儿的兴趣。

3.再出示一只大熊(头饰)“大熊也来打鼓啦。”××××︱××××︱鼓声敲得又强又重。“他们鼓打得一样吗?”通过小老鼠和大熊身体大小、力量强弱的强烈对比,让幼儿直观形象地感受到鼓声的高低强弱变化。

4.“小老鼠和大熊一起打鼓了。”××0︱××0︱××××︱×——︱

(二)第二环节欣赏歌曲,熟悉歌词,把握歌词前后顺序。

2.欣赏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歌词内容。提问:歌曲唱了什么?(教师出示相应图片,顺序不对的)

3.欣赏把握歌词前后顺序。“我们再仔细听一遍,看一看顺序如何?如果顺序不对请幼儿改过来。

4.按节奏来和老师一起念歌词,进一步熟悉歌曲

5.分组演唱歌曲

(三)熟悉歌曲,表现歌曲

创编简单的动作分角色合作表演。请幼儿自由选择伙伴五人一组尝试为歌曲配上简单的动作和表情。

(四)结束

和老师一起去按照节奏敲鼓吧。

《小鼓手》大班教案

1、通过观察图片,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能观察图谱,学习副歌部分,表现出鼓声的强弱变化。

3、会根据歌曲节奏,利用身体和生活乐器,创编不同的敲鼓动作。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1、大鼓一个。

2、ppt课件。

一、通过敲鼓游戏,探索不同的鼓声节奏。5′左右

1、教师出示大鼓,请个别幼儿敲鼓探索节奏。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谁?谁想当小鼓手,来敲出好听的声音?

2、请幼儿用声音模仿不同的敲鼓节奏。

师:刚才xx小朋友敲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我们来用嘴巴学学看!

二、学习副歌部分。8′左右

1、教师敲鼓,请幼儿欣赏节奏。

2、教师出示图谱。

师:大鼓的歌声除了节奏不一样,声音的大小也可以不一样。看着这个图谱,你们能告诉我这一小节鼓的声音是大还是小?这一小节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请幼儿跟随琴声利用周围可以当鼓的替代物表现出大鼓声音的强弱变化。)

3、教师敲击大鼓

师:大鼓又要唱歌了,你们听!大鼓是怎么唱歌的?和刚刚的声音又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出示图谱。

师:原来这次鼓声有了停顿。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幼儿跟随琴声利用周围可以当鼓的替代物表现出大鼓声音的强弱变化。)

5、请幼儿跟随将副歌部分完整练唱。

三、完整地学唱歌曲。15′左右

1、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师:我们小鼓手敲鼓的声音真好听。你们听,谁听到了我们的鼓声?

2、引导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提问:我们的鼓声被谁最先听到了?后来又有谁听到了?

3、学唱歌曲。

用图片遮挡法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4、提出演唱要求。

师:小鼓手敲鼓的心情怎么样?

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听到好听的鼓声心情怎么样?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5、完整表演歌曲。

这是一首表现小鼓手的歌曲,鼓声的变化这部分显然是较难的,因此,我首先通过敲鼓游戏,引导幼儿探索节奏,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鼓声的不同节奏和强弱变化。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情绪。最后在幼儿熟悉歌曲的情况下,再要求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并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此活动同时也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大鼓与小鼓》教案

1区分音的强弱。

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1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1小朋友敲击大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大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4用节奏乐器演奏,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此次活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强弱,通过学唱歌曲辨别强弱,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声音的强弱,从而发展了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小鼓手》教案

1、学唱《我是小鼓手》,继续感受进行曲的特色,体验“小鼓手”的自豪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情绪。

1、通过参与队列操,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意识,在活动中享受表演的快乐和创作成功的喜悦。

1、《我是小鼓手》是一首充满童趣的d小调歌曲,表现了小鼓手神气、自豪、喜悦之情。

2、音乐游戏“队列操”是一个有关节奏、音色听辨的游戏活动,旨在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让学生熟悉大鼓、小军鼓、大镲的音色。

通过各类音乐活动,感悟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责任感。

根据不同的节奏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大鼓、小军鼓、大镲。

一、学习新歌。

1、导入:上堂课我们当了一回小鼓手,那大家想不想听一首表现小鼓手的歌曲呢?谁听出了歌曲中的鼓点声?模仿一下。

2、听老师范唱。

3、播放录音范唱,请几位学生上台画出旋律线。

4、教师“以琴带唱”法让学生学唱歌曲。

5、教师用表情、动作指挥学生演唱。

6、师:这首歌怎么演唱才能更加活泼轻快?怎样才能表现出“小鼓手”的自豪情绪。

(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唱,还可以在“咚咚”处拍手、敲打乐器,边走边唱。

7、采用领唱、齐唱形式演唱一遍歌曲。8、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出示谱例:

大鼓:x—|xx‖。

大镲:x—|x—‖。

小军鼓:xx|xxx‖。

学生视谱练习,没有乐器的同学徒手敲击。选择合适的'乐句用鼓声伴奏。(第一、二乐句和补充乐句)。

9、一半学生演唱,一半学生演奏。

10、边走边唱。

二、音乐游戏:队列操。

1、列队:学生排成一个小方阵,选三个同学分别演奏三件乐器。

2、乐器分别敲打出固定的节奏。(节奏谱如上)。

3、游戏规则:每条节奏对应一种方向或动作——。

大镲表示原地踏步,小军鼓表示向右转走,大鼓表示向左转走。

方阵中的学生听到什么乐器演奏就按照相应的方向走,行走时要有节奏感,可模仿相应乐器演奏的动作。

三、课堂小结,下课。

《小鼓手》教案

1.初步学唱歌曲《小鼓手》,感受歌曲欢快的特点,体验“小鼓手”的自豪情绪。

2.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情绪。

钢琴、自制图片(小鼓手、太阳、花、鸟、小朋友)。

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特点。

愿意与同伴一起演绎小鼓手神气自豪的样子。

一、直接引题: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

(1)幼儿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出示图片,按歌曲顺序排列。

2.再次示范唱,鼓励幼儿回忆,填补空缺,将图片排列完整。

三、歌曲学唱。

1.清唱跟唱。教师放慢速度,结合图片跟唱歌曲。

2.教师配合琴声一起学唱歌曲。

3.演唱歌曲。请部分幼儿表现出小鼓手神气自豪的样子进行演唱,其他幼儿伴唱。

四、鼓点表现。

根据歌曲用时弱、时强、特强的表现方式来演绎歌曲。

《身体当小鼓》教案

1、初步感受固定节拍xxxx。

2、让幼儿乐于参与游戏,体验愉快的情绪。

音乐《小手拍拍》;小鼓棒11对;鼓一只。

1、引出——今天,我们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啊,我们先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吧。

2、暖身活动: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入场。

3、师请幼儿听一听、猜一猜,是谁发出的声音?

(1)师神秘出示“小鼓”,并以小鼓的口吻像小朋友问好:“小朋友好!”

师:这是什么呀?

(2)让幼儿亲自感受敲击小鼓发出声音的乐趣。

师:哦,是一个小鼓,这个小鼓还会唱歌呢。谁能让小鼓唱起歌?(请3-4名幼儿尝试让小鼓“唱歌”)。

4、师引导激发幼儿用身体各部分当小鼓,并体验和小鼓做游戏的`乐趣;

幼:肩膀肩膀可以当小鼓咚咚咚咚(xxxx)。

师:小鼓今天来和我们的身体做朋友的,想一想身体哪里还可以当小鼓呢?

小头小头可以当小鼓咚咚咚咚(xxxx)。

肚子肚子可以当小鼓咚咚咚咚(xxxx)。

胳膊胳膊可以当小鼓咚咚咚咚(xxxx)。

(2)师:看看赵老师的后背还可以当小鼓呢(后背用手够不着,可累了,可不可以找一个小朋友来帮忙啊?)。

(3)幼儿用小伙伴的后背当小鼓,敲出节拍xxxx;。

(4)两个小伙伴交换一下(师:两个小伙伴拥抱一下,给小伙伴说一句:“谢谢你,你辛苦了!)。

5、集体表演游戏:

6、师带领幼儿和小鼓一起律动(游戏结束)。

小朋友,小朋友,快快走。

一二一二。

咚咚咚咚。

xxxx。

《小鼓手》大班教案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学习正确表现音乐的情感,并创编新的歌词。

3.初步掌握轮唱中遇到的新的合作方式。

教具:大鼓、鼓锤、节奏、图片,敲鼓与唱歌的标记。

学具:小鼓、鼓锤、画夹和水彩笔人手一份。

一、导入课题。

幼儿自由敲小鼓,引起活动兴趣。

(评析:让幼儿自己在探索中获得感性经验,又适合幼儿好动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副歌节奏。

1.幼儿模仿老师敲鼓:

×× ××︱×× ××︱×× ××︱×× ××︱

2.出示小猫、小鹿卡片,引导幼儿注意敲出上述节奏从弱到强的变化。

3.老师按×× 0 ︱×× 0 ︱×× ××︱× 0 ‖的节奏敲鼓。

提问:鼓声有什么变化?

你们会唱出这样的节奏吗?

4.出示袋鼠卡片,提醒幼儿注意休止符;出示大象的卡片,帮助幼儿理解“riten.”(突慢)的意思。

5.幼儿完整演奏副歌节奏。

(评析:借助动物们走路脚步的轻重,帮助幼儿理解节奏的强弱,效果很好。)

三、学唱歌曲。

1.老师随琴声有感情地范唱。

提问:歌里唱了些什么?谁听到了我的鼓声?

幼儿回答后,老师出示相应图片。

2.老师清唱一遍,帮助幼儿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3.幼儿看图片轻声学唱。

4.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学唱。老师注意提醒小朋友:前奏敲鼓,最后部分唱出鼓声。

5.师生对口形练唱。

6.幼儿一边唱一边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7.分组轮唱的方式练唱歌曲。

四、创编歌曲。

1.幼儿讨论:“除了太阳、花儿、小鸟和小朋友,还有谁会听到鼓声?它们听了鼓声会怎么做?”

2.小朋友将自己想到的画在纸上。

3.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把自己画的内容编到歌里去,用轮唱的方式演唱。

4.教师请幼儿把自己编的歌唱给大家听。

5.小朋友分组到客人老师面前表演。

托班《身体当小鼓》教案

1、初步感受固定节拍xxxx。

2、让幼儿乐于参与游戏,体验愉快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1、智慧树音乐《小手拍拍》;

2、小鼓棒11对;

3、鼓一只。

三、活动过程。

1、引出。

师:今天,我们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啊,我们先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吧。

2、暖身活动: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入场。

3、师请幼儿听一听、猜一猜,是谁发出的声音?

(1)师神秘出示“小鼓”,并以小鼓的口吻像小朋友问好:“小朋友好!”

师:这是什么呀?

(2)让幼儿亲自感受敲击小鼓发出声音的乐趣。

师:哦,是一个小鼓,这个小鼓还会唱歌呢。谁能让小鼓唱起歌?(请3-4名幼儿尝试让小鼓“唱歌”)。

4、师引导激发幼儿用身体各部分当小鼓,并体验和小鼓做游戏的乐趣;

幼:肩膀肩膀可以当小鼓咚咚咚咚(xxxx);

师:小鼓今天来和我们的.身体做朋友的,想一想身体哪里还可以当小鼓呢?

小头小头可以当小鼓咚咚咚咚(xxxx);

肚子肚子可以当小鼓咚咚咚咚(xxxx);

胳膊胳膊可以当小鼓咚咚咚咚(xxxx)。

(2)师:看看赵老师的后背还可以当小鼓呢(后背用手够不着,可累了,可不可以找一个小朋友来帮忙啊?)。

(3)幼儿用小伙伴的后背当小鼓,敲出节拍xxxx;。

(4)两个小伙伴交换一下(师:两个小伙伴拥抱一下,给小伙伴说一句:“谢谢你,你辛苦了!)。

5、集体表演游戏:

6、师带领幼儿和小鼓一起律动(游戏结束)。

小朋友,小朋友,快快走。

一二一二。

咚咚咚咚。

xxxx。

我的身体教案

1、初步懂得要注意一些保护自己的简单常识,知道不做危险事情。

2、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3、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幻灯片等活动过程:

二、用一个故事导入在家里什么东西是危险,并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拓展。

1、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1)师:它怎么会受伤的?

2)师:你们受伤过的?能不能告诉小熊你是怎么受伤的?(请幼儿详细描述自己受伤的过程)师:所以小朋友要小心桌子的角,小朋友之间互相玩的时候要特别当心--让幼儿阐述自己受伤的地方和过程,由小熊的故事联系到幼儿本身。

3)教师总结:(对着维尼说:)你下次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了,现在,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吧。

2、出示幻灯片,幼儿仔细观察师:看,这是唐老师的家,请你们找一找,我们家里有哪些东西,小朋友要特别注意,不能随意乱碰师:我们在家里能不能拿了尖尖的东西乱跑幼:不能,师:我们千万要小心,不能向红红一样乱跑,不然,会弄伤自己的。师:门的后面,我们要小心,不然会维尼一样受伤的。 热水瓶小朋友不能碰,如果热水烫在身上,可疼了。

师:刚才,小朋友在我家里发现那么多要特别注意,不能随便乱碰的东西,(总结小朋友说过的几处危险的地方)小朋友,你们在自己的家里一定要小心,不要变成邦迪小朋友,好吗。那除了这些事情之外,还有没有哪些事情我们也要特别小心的?比如;马路上,公园里,幼儿园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和维尼一起学了很多本领,还知道很多事情是危险的,危险的事情能做吗,我们要做一个健康安全的好宝宝。

布置情景,引导幼儿判断正确与否

在活动中,师幼互动有一定的不协调,教师应根据幼儿情况在调整教学。

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教师还有待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鼓手中班教案

1、初步学唱歌曲,,体验用不同方法尝试记忆歌词的快乐。

2、创编不同的敲鼓动作,唱出鼓点节奏的强弱变化以及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图片四幅(太阳、花、小鸟、小朋友)、鼓。

1、玩敲鼓游戏,探索不同的敲鼓节奏。

(1)个别幼儿探索敲鼓的节奏。

(2)集体模仿不同的鼓声。

2、学习副歌部分:

(1)倾听副歌的鼓声节奏。

(2)创编不同的`敲击方法,敲击副歌节奏。

(3)边敲边唱出副歌节奏,尝试唱出由强到弱的变化。

3、完整地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一遍,提问:谁听到了鼓声?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

谁先听到,谁后听到?帮助图片排队。

(2)随琴声学唱歌曲。

(3)教师隐藏部分图片,讨论记忆歌词的不同方法。

4、边唱边自由表演歌曲。

我的身体教案

1.初步认识身体外部主要部位,知道头、手、脚的主要作用。

2.积极参加活动,能用相应的身体部位做动作。

3.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

活动准备:歌曲《我的身体》、课件一组、机器人玩具若干。

1.音乐律动《我的身体》,与幼儿一起做律动,激发孩子对身体的兴趣。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认识身体的各部位,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3.引导幼儿观察的时候,教师提醒幼儿按顺序地观察,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整体到局部。如人体分为头、躯干、胳膊、腿。头部有耳朵、眼睛、鼻子、嘴。

4.讨论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引导幼儿讨论身体部位以及五官的作用,请幼儿找一找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它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如:腿可以帮助我们跑步。

5.创编儿歌并做动作:引导幼儿利用身体部位,五官以及相应的动作编儿歌,例:“我的小手拍拍拍,我的小脚踏踏踏,我的眼睛看一看,我的耳朵听一听”等。

6.(点击课件)展示小动物受伤图片,让幼儿说说怎么才使自己不受伤?

7.让幼儿自由回答;

小手要保持干净,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跑步时要注意脚下的小石子等不被绊倒;玩耍时要注意安全,不磕着碰着等等。

请幼儿玩机器人玩具,让机器人做出各种动作,进一步巩固认识身体各部位名称。

大鼓小鼓教案

1.区分音的强弱。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1.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1)小朋友敲击大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大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4.用节奏乐器演奏,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此次活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强弱,通过学唱歌曲辨别强弱,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声音的强弱,从而发展了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小鼓的教案

2.课件:有小雨点`小青蛙。

复习歌曲《小树苗快长大》。

二、展??

1.体验我和小鼓玩得真开心。

(1)出示一只布娃娃,引导幼儿与娃娃打招呼。

(2)老师敲鼓。

幼儿敲几下,小鼓就响几声,表示小鼓真听话。

(3)个别幼儿敲鼓。

请名幼儿带有节奏变化的敲鼓,在敲上打出不同节奏。

(4)幼儿欣赏歌曲第一段。

(5)幼儿再自由玩鼓。

(6)老师引导幼儿共同敲鼓。

老师敲鼓,幼儿听着老师发出了指令敲鼓,可以带有节奏的变化。

(7)欣赏儿歌第一段或跟着念。

2.体验理解关心小妹妹的思想情感。

(1)放娃娃的哭声。

引导幼儿猜猜讲讲娃娃为什么会哭?

(2)幼儿自由讲述,引导幼儿讲出是小娃娃要睡觉了。

(3)哄娃娃睡觉,师生共同唱"摇篮曲"。

(4)师生共同把小娃娃送到小床上睡下。

从而理解小妹妹睡觉了,我们不能影响她的思想情感。

(5)欣赏儿歌第二段。

3.幼儿与小鼓说悄悄话。例:小鼓你别响了,小妹妹睡觉了等等。

引导幼儿轻轻走,轻轻地用儿歌第二段的内容与小鼓说悄悄话,让小鼓别再响了,把对儿歌的理解化为具体的行动。

4.老师完整念儿歌,幼儿跟念。

5.幼儿轻轻走出活动室。

教师:小妹妹睡觉了,我们去操场上玩吧,幼儿模仿小猫走轻轻离开。

三、结束。

引导幼儿在午睡时,同伴可以引导幼儿用关心他人,不影响他人的正确行为来表现。

我的身体教案

1.在游戏中初步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2.学跳律动《我的身体》,体验其中的乐趣。

3.乐于参与集体性韵律活动。

1、教师材料挂图:我的身体、节奏卡(xxi)律动视频《我的身体》。

2、讲椅子摆成马蹄形,每把椅子下面放操作单页以及相应的贴纸。

3、音乐《谁能跟我这样做》

(一)、预备导入:

1、放音乐《谁能跟我这样做》,让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做,动动头,甩甩胳膊,扭扭屁股。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活动了一下,现在呢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活动了一下身体都活动了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

幼儿回答。

小朋友们说的真棒我们的身体有这么多部位,哪刘老师跟小朋友呢再来做一个游戏吧!

2、游戏二”在哪里”

谁来告诉我你的肩膀在哪里?

还有你的胳膊在哪里?

你的膝盖在哪里?

3、引导幼儿完成老师的操作单页,叫一两个小朋友来完成。

(二)、感知体验

1、今天我们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我的身体》。

2、播放律动《我的身体》中的音乐,引导幼儿完整欣赏两边,第一遍可以让幼儿完整倾听,第二遍教师随音乐表演动作。

3、出示节奏卡xxi,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拍节奏。

(三)、音乐表现

1、播放律动视频《我的身体》中的音乐,幼儿听音乐跟唱歌曲。

2、难句跟唱。

3、教师播放律动视频《我的身体》,并整体师范律动动作,幼儿模仿动作。

4、师幼共同做两边。

小朋友再见,老师再见!

小班幼儿刚入园,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探索世界不妨从幼儿自身开始。身体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去仔细观察它,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感受,在游戏中萌发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我的身体》是一首幼儿歌曲,旋律活泼有趣,歌词生动形象,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歌曲具有很强的游戏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此活动在通过动作表演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曲内容,并达到手眼协调、一一对应的感觉综合的协调发展。此活动是在认识身体部位的基础上学跳律动,跟随音乐进行表演。

我的身体教案

1、初步懂得要注意一些保护自己的简单常识,知道不做危险事情。

2、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3、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幻灯片等

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出示xx维尼,引起幼儿的兴趣:今天唐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xx维尼(xx维尼)

2)引导幼儿与xx维尼打招呼

3)师:维尼它怎么了,怎么身上有那么多的创可贴?幼:维尼受伤了。师:维尼哪里受伤了?,提问让幼儿发散思维,尝试着幼:可能被人欺负了,师:有可能的。幼:可能摔跤了:(师转向维尼;你摔跤了吗,)被妈妈爸爸批评了(我也这样想)

4)我们来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用一个故事导入在家里什么东西是危险,并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拓展。

1、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师:它怎么会受伤的?

2)师:你们受伤过的?能不能告诉xx维尼你是怎么受伤的?(请幼儿详细描述自己受伤的过程)师:所以小朋友要小心桌子的角,小朋友之间互相玩的时候要特别当心——让幼儿阐述自己受伤的地方和过程,由xx维尼的故事联系到幼儿本身。

3)教师总结:(对着维尼说:)你下次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了,现在,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吧。

2、出示幻灯片,幼儿仔细观察

师:我们在家里能不能拿了尖尖的东西乱跑幼:不能,师:我们千万要小心,不能向红红一样乱跑,不然,会弄伤自己的。师:门的后面,我们要小心,不然会维尼一样受伤的。热水瓶小朋友不能碰,如果热水烫在身上,可疼了。

三、活动的延伸

布置情景,引导幼儿判断正确与否

师:图片上的'这几个小朋友做的对不对?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和维尼一起学了很多本领,还知道很多事情是危险的,危险的事情能做吗,我们要做一个健康安全的好宝宝。

在活动中,师幼互动有一定的不协调,教师应根据幼儿情况在调整教学。

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教师还有待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鼓的教案

本节活动分三个环节。在学习童谣环节中,教师创设幼儿喜爱的“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童谣。幼儿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快乐地完成了仿编学习。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小百科: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

大鼓小鼓教案

1、感知乐曲中的强弱关系。

2、尝试够用多种方式表现出乐曲中的强和弱。

3、感受快乐的情绪。

1.认识鼓。

2.小军鼓5个、音乐图谱。

一、大胆猜想,认识礼物。

1、神秘礼物。

2、揭开谜底。

请一个小朋友揭开红布,展示鼓,告诉幼儿:这是鼓。

二、尝试敲鼓,感受声音。

1、感受鼓声。

请个别幼儿来前面试着敲一敲,感受鼓的声音。

2、敲出大声。

比比谁能敲的更大声,并提问:“你是怎样敲出大鼓的声音的?”

师边总结边出示大鼓图片:用力敲,就能敲出大鼓的声音。

3、敲出小声。

出示小鼓图片,问:“谁能敲出小鼓的声音?”幼儿尝试敲出小鼓的声音。

师总结:轻轻敲,就能敲出小鼓的声音。

三、师幼游戏,猜猜声音。

请幼儿猜猜看,并请个别幼儿及全体幼儿一起来模仿敲大鼓和敲小鼓的动作。

师总结:用力敲就能敲出大鼓的声音,轻轻敲就能敲出小鼓的声音,

四、欣赏歌曲,模拟声音。

请大家一起欣赏教师演唱《大鼓小鼓》的歌曲,感受歌曲中的强弱。

1、欣赏表演。

教师根据图谱表演《大鼓小鼓》,幼儿变看图谱边安静倾听。

2、再次感受。

教师再次表演将歌曲的强弱关系体现得更明显一些,让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够感受出来。

3、语言表达。

师:“我再表演一遍,请小朋友们注意听一听,说说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你来试着唱一唱大鼓的声音和小鼓的声音?”

五、师幼合作,表现声音。

1、师幼合作。

2、家幼合作。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合作表演,家长唱前半句,幼儿表现鼓声,也可互换。

3、全班表演。

全班一起表现歌曲,要明显的展现强弱。

六、创编动作,替代声音。

教师启发幼儿利用各种方式模拟歌曲中的强弱,比如拍手、敲打桌子、跺脚等,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歌曲中的大鼓和小鼓,并注意启发幼儿在选择表现方式的时候注意声音的强弱。教师鼓励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表现方式。

七、集体表演,对比声音。

把家长和幼儿分组,分成演唱组、演奏组、肢体动作表演组,一起合奏,达到活动高潮。

小鼓的教案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击打身体,感知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3、幼儿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节奏音乐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