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案(优秀13篇)

时间:2023-12-24 11:44:28 作者:雅蕊

二年级教案的优化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教案范本,供大家参考借鉴。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学习群体的需求。

二年级数学《用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轻轻悄悄地又来了。小朋友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师:你们的春天真美!汪老师眼中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百花争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师在黑板上先摆一朵花。

师:瞧!黑板上现在就开了一朵花!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

生:5片。

(板书:5)。

师:老师再来摆几朵!

(2)师在第二行摆2朵。

师:看,第二行我摆了几朵花呢?

生:2朵。

师:第二行用了几片花瓣呢?

生:10片。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摆一朵花用5片花瓣,摆两朵花要用2个5片,就是10片。

师:2个5片是10片。(板书:2个5)。

师:10和5比,10是5的几倍呢?

生:2倍。

师:为什么呢?

生:10里面有2个5,所以10是5的2倍。(2倍,2个)。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试一试呢?

(板书:10是5的2倍)。

(请3~4个学生回答)。

(3)学生摆花。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能摆几朵呢?

生:3朵。

师:是吗?我们同桌合作摆一摆。

师: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们摆了几朵?

生:3朵。

师:没摆之前你们为什么快就知道是3朵呢?

生:3个5片,就是15片。

(板书:3个5)。

师:15和5比,你也能这么说吗?

生:15是5的3倍。

师:你真是聪明,谁还能再来说一说呢?

(请个学生回答)(齐说)。

师:那为什么15是5的3倍呢?

生:因为15里面有3个5,所以15是5的3倍。

(4)练习。

师:全体男同学来回答,28里面有()个4,28是4的()倍。

(5)学生摆花。

师:如果我有20片花瓣摆花,说说这样的花我能摆几朵呢?

生:4朵。

师:你是怎么想的啊?

预测1:

生:因为4个5是20,所以是4朵。

(板书:4个5)。

预测2: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因为20是5的4倍,所以是4朵。

师:现在20和5比,求20是5的几倍,你能列算式吗?在草纸上写一写。

(5)教学除法算式。

20÷5=4。

师:我请一位同学说说算式是怎么写的。

师:你们都是这么写的吗?那么20÷5=4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0里面有4个5;20是5的4倍!

师:真行!谁能把这两句话完整又流利地说一说!

(3~4个)。

师小结:求20是5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师:这里汪老师还要提醒一下,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4的后面倍不用写。

师:15是5的'3倍,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写在草稿纸上)。

生:15÷5=3。

师: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2个人)。

师:真不错!看来求10是5的几倍没问题了吧!我们一起来列算式!

(板书:10÷5=2)。

师:同桌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师:我想听听你们怎么说的,可以吗?

(5)小结。

师:同学们,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倍数问题,我们通常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下面跟随汪老师走进生活,去找找生活中这样的数学问题,去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

(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师:春天可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季节。

电脑出示运动图片。

师:瞧!这里可真热闹!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

生:拔河,跑步。

师:跑步有几人呢?拔河的有几人?

师:那么拔河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呢?谁来说一说?

生:4倍。

师: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列式:16÷4=4。

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生:16里面有4个4,16是4的4倍。

师:越说越好了!

(2)师:操场的这里也很热闹,你都看见了什么啊?

师:数一数,丢手绢的有几人,唱歌的有几人呢?

师: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

师: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师:异口同声告诉我算式。

师:这里有两个8,除号前的8表示什么?除号后的8表示什么?

师:解释得很清楚,求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列式时就得是丢手绢的人数去除以唱歌的人数。

三、巩固练习。

1、师:我们身边的倍数问题还有很多,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了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吗?

师:听清楚了吗?好,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在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2、统计图中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吗?认识吗?

生:统计图。

师:我也发现了,你们看!

小结:同样一张统计图,但随着同学们知识的增长,发现统计图中还有倍数关系。

3、师:好,下面咱们走出校园到郊外去看看!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些什么的数学问题呢?

师:同学们不仅问题提得好,回答的也不错,所以送你们几个灿烂的笑脸。

4、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师:白色的笑脸有几个?

师:下面拿出准备好的两支水彩笔,在笑脸上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学生涂色。

师:红色的笑脸有几个?绿色的笑脸有几个?他们存在什么倍数关系呢?

四、拓展延伸。

1、师: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啊?

生:4倍。

师:这么快怎么知道的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呢?

生:7倍。

师:你怎么算出来的呢?

3、师:在美好的春天,听着同学们这么精彩的发言,我感到特别的温暖。希望同学们趁着好季节多出去走走,去发现更多身边的数学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

(2)2x6+7=19。

(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

五、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

教学过程:

一、积累铺垫。

1.引入:刚才的游戏有意思吗?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课前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2.要求:刚刚我们根据比划来猜测是什么事物,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题目的意思。

4.从图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1.出示第二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40米。在扩建校园时,长增加了20米,这样操场面积就增加了600平方米。原来操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激需:你能想个办法让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题意顺利闯关呢?(画图)。

3.看谁能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都在图中表示出来?(1)学生画图,(2)对比交流:

4.现在图有了,你能根据图来求出原来操场的面积吗?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2)讨论交流:

5.小结:从开始审题我们觉得有点困难,至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画图能帮助我们思考……)。

三、再次体验。

2.审题后问:长方形操场是怎样变化的?(宽减少)你能把宽减少在图上表示出来吗?

3.学生画图,尝试解答后交流:把题意表示清楚了吗?能指着图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吗?(可能会有几种方法,重点指出宽减少了,长不变,减少的长方形的长就是现在长方形的长。)。

4.小结揭题:我们顺利闯过了第三关,你能谈谈画图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清楚地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板书)。

四、深入体验。

(一)第四关:

1.引入:应用画图的策略,我们来闯第四关。

2.分层出示:

(1)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图列式)。

(2)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图列式)。

学生猜测。先独立画图,再讨论验证。(得出不是增加1200平方米,应该大于1200平方米)。

到底增加了多少?学生解答后交流。(交流“整体”和“分块”两种思路)。

3.反思小结:从用经验猜测,到画图验证,最后到解决问题,你有什么启发吗?

(二)第五关:

1.引入:第四关我们都闯过了,下面我们要挑战――第五关!

(1)审题后问:与第四关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同时”,一个是“或者”)。

(2)学生画图解答后交流:(让学生指了图来说思路。重点交流长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宽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

五、全课总结。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7172页、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转化的多样性。增强解决问题时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揭示转化的策略。

1.出示。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都是l平方厘米。

如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54=20(平方厘米))。

2.出示。

师: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怎样思考?(把左边的三角形剪下来,平移到右边。

去,使原来的图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演示转化过程。(板书:转化)师:转化成的这个长方形与原来的图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面积相等)。

(评析:用较为简单的图形过渡,把它转化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孕伏转化的策略,使学生初步感受转化的作用)。

3.出示例1的两幅图,(作业纸)。

师:这两个图形你们学过吗?

(1)同桌讨论。(数方格,转化(割补))。

(2)动手操作?

(3)交流自己所用的转化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转化的方法:(如果有学生提出数方格,则提示他们进一步想想不完整的方格如何处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将两个图形转化成已学过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然后课件演示。

师:你是怎样进行转化的?

(第一幅图:先割下上面的半圆,再将这个半圆向下平移5格,就转化成了54的长方形了;第二幅图:先把下半部分凸出来的两个半圆割下来,再绕直径的上端旋转180度,补到图形上半部分凹进去的地方,于是这个图形也转化成54的长方形)。

师:转化后的两个图形的面积什么关系?(都等于20格)。

师:你怎么想到把图形分割后重新拼合进行转化的?(原图复杂,转化后的图形容易计算面积,而且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不变)(板书:复杂简单)。

(4)总结评价。

师小结:刚才我们为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先把它们转化成长方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析:转化的目的是为了把困难的问题化为容易的问题,或者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利用动画使转化的过程更加直观,更加便于理解,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转化的好处)。

二、回顾转化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

1.回顾以往转化的经验。

师:其实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多次运用过转化的策略,想一想,在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策略?(可适当提示不同领域的转化)。

生可能会说:

a、面积或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用过形的转化。(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

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圆柱长方体;圆锥圆柱)。

b、计算中用过数的转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整。

数乘除法;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c、简便计算中用过的式的转化。

2、初步感受转化的价值。

师: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陌生的新问题为熟悉的问题)。

板书:新问题熟悉的问题。

师:以后你再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你会怎样想呢?

(评析:学生曾经多次运用转化的策略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对这些过程进行回忆,从策略的`角度重建相关知识的联系,有利于他们理解转化的共同点)。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各位评委: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4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广播操、跑步、相册等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熟悉的广播操入手,通过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的,加深学生对行列的认识,同时也巩固了几个几。

从一个小方阵,很自然地呈现出书本的例题:三个大方阵,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题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再出示问题,形成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解答,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一题多解的思维。当然,此时的教师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此题的教学,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理解并能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题方法,而其余学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种方法即可。

这里我安排了三个练习,第一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第二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在反馈时重点让学生来说说是怎样想的,第三题安排了一题让学生自己来提问,并解决问题。

通过“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回顾,然后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来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这两类两步计算问题的不同有一个初步的比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

(1)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一要审数和符号,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看能否简算,然后再动手解题。

(2)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按格式书写,数位对齐,字迹工整、不潦草,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3)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

(4)强调检查。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5)合理使用草稿纸。在打草稿的时候,要从左往右,从上到下,有序的打下去。一张写完,再翻一张,估计位置不够不要随意下笔换一个空间大的地方打草稿。检查时,也可从草稿入手。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

(1)多读题,缓慢读题,读得顺畅、连贯,划出问题,圈出关键词句。

读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助于通过语言描述看到问题解决的契机。对于问题意义表征受阻的学困生,有必要指导他们从“指读”(用笔尖指着题目,眼睛看着所指的文字读)开始,逐步养成边读边思考,反复读几遍,直至读懂的习惯。进一步,还可以指导他们划出题中已知的数学信息和所求问题,并在句中圈出关键词。

(2)把“大数”化“小”。

例如,一本书共369页,平均每天看41页,多少天看完?对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将原题改为:一本书24页,平均每天看8页,多少天看完?他们往往能脱口而出“3天”。再用“小步子”进行追问: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从而使学生领悟到,两题都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3)联系生活,想象情境。

让学生想象自己是问题中的“小明”,进入情境,想象自己拿着20元钱去买票。从而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助于解决问题。以上三条策略,其实就是过去的读题、审题策略,现在依然非常实用。

(4)列表、画图。

表、图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简洁、明了、正确地表征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用比例知识解决正反比例的问题时,学困生往往不清楚量与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引导学生列表来帮助理解。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口算下面各题。

6+13。

12+4。

2.比多少。

小猫吃了18个,小猴吃了9个,谁吃得多?多几个?

教师提示: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

你能把小华的分成两部分吗?(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和比小雪多的部分)。

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6.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几个?怎样解答?

[小华和小雪套的圈相差几个?怎样解答?]。

7、小结:无论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还是求两个数相差几,都要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小林家养了15只白兔和9只羊,兔比羊多几只?羊比兔少几只?]。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

1、仔细观察的习惯。通过课堂上仔细观察情境图、操作的过程,发展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耻下问,随时表扬那些敢于、善于提问题的同学。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课堂上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3、多角度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要局限或拘泥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多个角度去探讨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

4、善于联想、猜想和假设的习惯。遇到问题,无从下手时,可以大胆去猜想、假设答案,然后再往前推理。尤其是在做那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时,可用这种方法。

如果学生养成了这几种好的习惯,学生的思维灵活度便会大大提高,理解能力也会跟着上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

(2)2x6+7=19。

(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

五、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3年级下册72页例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复习。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面积的相关知识,老师看看大家掌握的如何了?

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师:看来大家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利用面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民主导学。

(一)任务呈现。

2、生质疑,提条件。

3、(出示情境图)师:工人叔正在测量呢,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读条件。

4、教师课件出示示意图。照这样铺下去,多少块就铺满了呢?怎样解决呢?学生先初步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自主学习。

师:这样行吗?大家快来算一算吧!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三)展示交流。

1、请小组成员上台板演成果。全班交流。

2、验证。

师:谢谢大家替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但是这200块中到底算对了没有?怎样验证呢?

3、小结。

(1)师:再遇到这类问题,你会解决了吗?谁能总结一下?让学生明确两种方法分别是怎样解答。

(2)师: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4、练习。

师:老师的厨房也想铺上地砖。(课件出示题)你能发现给出的数据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吗?(让学生明确这次是直接给出了正方形地砖的面积而不是边长)到底需要多少块地砖呢?独立列式解答。

三、目标检测。

1、出示检测题。

2、结果反馈。请一个学生说正确答案,做对的给自己打3颗星。

3、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例题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学习的兴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