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软环境建设的调查报告(专业20篇)

时间:2023-12-01 14:05:37 作者:BW笔侠

编写调查报告不仅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工作,还要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论证和阐述。这里有一些调查报告的实例,可以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校园环境建设的调查报告

引导语:环境建设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保障和重要内容,是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的基础。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校园环境建设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无疑给现代社会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环境优美是实现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这正成了我们的一种共识。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其环境的优美程度自然也是现代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校园的环境当中,校园环境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为营造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越来显示其独特的一席之地。

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我市老年贫困人口的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阜新市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严峻。于19底进入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xx年,阜新市总人口1,920,844人,60岁以上老年人22.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1.6%。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16,034人,90岁以上老年人2,766人,百岁以上老年人24人。

据调查统计。全市现有贫困老人11,715户,贫困老人15,457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6.9%。其中:男性7,931人,女性7,526人。

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些老年人致贫的主要原因是:

1、阜新市是由资源兴起的城市,产业单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随着煤碳资源的枯竭,多数煤矿经济效益不景气,拖欠职工工资,加上近几年来几个煤矿的相继破产,大量中青年下岗、放假、经济困难。致使一些子女无力支付老人赡养费或不愿意支付老人赡养费,有的还要靠老人的养老金来维持生活,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窘迫。据调查这类现象的'贫困老人所占的比重很大。

2、贫困老人中丧偶女性较多,这部分人无工作,没有养老金,仅靠遗属费或低保金生活。

3、贫困老人中70岁以上老人占贫困老人的4496以上。这些老人年高又多数体弱多病,其中一些老年人有的还没有养老金,生活更加困难。

4、由于阜新市连续几年干旱,使靠天吃饭的农民生活十分拮据。子女对老人的赡养责任互相推诿,家庭矛盾日益突出。农村老人没有低保金。

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关心老年人特别是贫困老年人的生活。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老龄工作,制定了(阜新市老年人优惠优待规定》、《阜新市委阜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阜新市扶贫帮困工作实施方案》等具体措施;市领导率先垂范,每年的重大节日,特别是春节和重阳节,都亲自到困难老年人家走访慰问。在近年来全市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扶贫帮困活动中,都把老党员、老红军、老劳模等困难老年人作为重要走访帮扶对象。特别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以来,我市城镇的贫困老年人的生活有了保障。目前已有4346位老年人享受这一制度,约占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居民总人数的2.496,占全市困难老年人的2.8%。

各级老龄部门十分重视贫困老年人的问题,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具体措施,常抓不懈。

1660亩,其中耕地1310亩,成林240亩,幼林110亩。年养老基金11,206元,解决特困老年人疾病、生产、生活等问题45户,老年人51人。东梁镇东五道桥子村,建立养老基地210亩,每年收承包费8000余元,主要用于为特困老人发生活补贴,保障老人们的生活。

发放标准是70—79岁每人每年60元,80—89岁每人每年80元,90—99岁每人每年100元。对老复员军人、老共产党员还多增加20元。目前,全市农村共有养老基地2万多亩,积累积金100多万元。

的开局之年,市老龄委于3月初举办了“阜新经济转型报告会”,让广大老年人了解阜新经济转型的重大意义。6月份,组织各界老年人代表到市国家高科技园区等地实地参观,让老同志亲眼看看经济转型给阜新带来的变化和美好前景。9月份,组织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跟踪报道彰武县养成鸡致富老人刘德祥等7位老有所为致富典型,为全市老年人树立了榜样。现在,我市低龄健康老人老有所为,以为促养之风已经兴起。全市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的有37,800多人。

如阜新县东梁镇东五道桥子村,xx年,低龄健康老人从事种植业的有24人,养殖业11人,庭院经济4人。

三是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向老年人献一份爱心,伸出一双手,办一件实事好事,号召全社会关注贫困老人,帮助贫困老人解决困难。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贫困老人则更是弱视的群体,需要全民的关怀和社会的支持。为引起全社会对贫困老年人的关注,市老龄委抓住国际老人节和重阳节等各种有利契机,下发文件,发表倡议书,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三个一”活动。几年来,市老龄委先后开展了春耕帮扶、重阳助听、春节救勘贫困老人活动。每年都专门下发(关于广泛开展助老解困活动的通知》文件。据xx年末统计;全市救助贫困老人21,104户,救助金314万元,米面等如万斤,衣物等10.32万件。这项活动得到了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开展“一助一”、“多助一”活动,帮助贫困老年人解决生活问题。xx年,仅阜新县各级团组织组织青年团员于重阳节期间慰问贫困老人50多人次,各学校组织学生为老人做好事xx余件。市博麒电信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张雷、新华眼镜店经理陈智等我市部分民营企业家纷纷开展帮扶救助贫困老人活动。

我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小编整理了一篇关于我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和辽北现代化小都市步伐。我于2005年8月在文化局领导的陪同下,对我市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听取了文化局领导的情况汇报,深入文化基层单位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文化建设由宣传部指导,文化局主抓,文化局及各乡镇所属文化站21个,图书馆2个,文化馆1个,书店1个,电影院2个,文化室16个,从业人员230人;现有音像、书刊、娱乐、电子游戏、网吧等文化经营业户300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

随着开原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文化的职能和作用越来越大,文化在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实现辽北现代化小都市"文化繁荣"建设目标,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为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市基层文化建设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态势。

1、以争创先进为动力,推动文化建设

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积极争取省、市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且主动协调乡镇党委、政府,卓有成效地开展省级乡镇"文化中心"、"文化先进村"创建工作,到目前,已建成省级"文化中心"2个,省级文化先进乡镇3个,省级文化先进村5个。此项工作成绩显著,排在铁岭市前列。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工作实践中,全市掀起了城乡共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热潮。通过开展城乡共建活动,基层的文化设施、设备明显改善;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开展文化活动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农村文化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2、全市文化活动走向市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工作逐渐向社会化、市场化迈进。我市举办的一些大型演出活动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部实现商务动作,为我市文化活动提供了资金保证。全市民营文艺演出团体及音像、书刊、娱乐场所、电子游戏、网吧等个体文化经营户有了新的发展。各乡镇通过互相沟通,加大了改革力度,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把乡镇文化事业推向文化产业运作的新路子,并已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庆云镇文化中心通过产业化经营,年创收2.5万元,不仅解决了文化活动资金问题,减轻了乡镇政府的经费负担,而且促进了全镇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为解决全市农村文化站活动经费不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3、以精品创作为重点,大力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

今年,我市已举办大型文化活动20多次,而且多次组织人员参加中央、省、市举办的大奖赛,分别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辽宁省及辽宁电视台举办的比赛中,获金奖9人次、银奖10人次、铜奖2人次,文化局获优秀组织奖。文化局创研室两部二人转作品获铁岭市参赛奖。随着《马大帅》一、二部的热播,今年赵本山又在开原拍摄了《乡村爱情》电视剧及正在筹折《马大帅》第三部,这必将进一步增加开原的文化艺术品位,推动开原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更提高了开原的知名度。

从调查中看到我市文化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基层文化建设仍有不到位之处。一是发展不平衡,市区内与广大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差距在拉大,农村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差距也在拉大。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5个省级文化先进村都集中在西部,东部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呈逐年下滑趋势。二是资金匮乏,农村文化场所被挤占、卖掉的现象十分普遍,文化站站长几乎全是兼职,农村文化阵地破坏严重,市内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培养人才工作也因资金、场地限制难以开展,目前开原的文艺人才已出现青黄不接、难以为继的局面,这与铁岭建设文化名城,开原建设小都市的要求很难适应。

2、基础设施仍有不健全之处。全国文化先进县对硬件设施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备五个以上大型封闭文化娱乐场所,而我市却没有相应配套设施。此外,还有一些文化站舍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已不能使用。文化设备短缺,陈旧落后,文化馆、站、室均缺少用于工作和开展活动的必要设备。有些乡、村图书室,至今还在书架上摆放着相当数量的80年代的中小学辅导教材及不符合当前形势的政治性图书和没有利用价值的图书,以充当图书册数。

3、文化市场监管仍有不到位之处。从目前调查的情况和群众反映的情况来看,对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不到位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是网吧吸纳未成年人进入和超时营业两个问题虽然经过多次集中专项整治,但仍然存在并且比较突出。在每天中午休息,晚上放学的高峰期内,全市70家网吧几乎个个爆满,每天上网的中小学生不少于1000人次。"未成年人养活网吧"已经成为业内心照不宣、家长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市内销售的音像制品、书籍盗版严重,有的产品盗版率高达50%以上。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三是歌厅、茶社噪音扰民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市内投入资金装备了隔音板的歌厅、茶社不多,大部分都存在噪音超标问题,受到噪音影响的`群众意见很大。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个别乡镇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仍然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要,不检查时不要的现象。定期研究、部署、检查基层文化工作不够,帮助文化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少,影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由于经济欠发达,市乡两级财政对文化投入的资金总量偏少,比例偏低,未能达到国家关于"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规定。必要的文化活动经费及人员开支难以保证。困扰、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3、陈规陋习改变难。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穷不思变,富不思文",思想守旧落后,对文化和科技不求学、不求用,仍然是走东家串西家,个别地方仍存在搞封建迷信或以打麻将为主要的娱乐形式。这种陈规陋习一时还难以转变,这给基层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校园环境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1、3月9日那天,将你观察到的环境问题细致地写出来。

触觉:刚刚擦拭不久的桌面落了一层尘土。

眼观:天地昏黄一片,多少米之外看不清物体。沙尘中冬天的枯叶、纸片、塑料袋……。

嗅觉:呼吸时鼻子的感受,嗓子的感受。

视觉:风沙中眼睛睁不开,眯眼看路。

身体的感受:灰头土脸,全身落满了灰尘。

2、运用数字说明环境污染严重。资料4、5段。

3、写出建议与思考。

环境恶化的'原因。

题目:《环境与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保从身边做起》。

想象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

开头:开门见山描写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写出人们已经觉察到环境在恶化。比如:

小区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

街道上随处可见的粪便(人或动物的)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

在具体描写环境的特点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运用对比、拟人、比喻、列数字等表现形式来描写。比如,走了多少米见了几处粪便或几次乱丢垃圾的现象,垃圾桶周围垃圾是否丢进桶里,垃圾有没有分类存放等)。

中间:从几个方面来想象家乡的环境,运用对比的手法。

(街道是什么样子;草坪有什么变化;空气、河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结尾:写出自己的思考。

同学们,朋友们做到低碳环保只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一起去建立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行动,就一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低碳环保,从而让我们共同的地球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我市老年贫困人口的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阜新市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严峻。于底进入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阜新市总人口1,920,844人,60岁以上老年人22.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1.6%。

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16,034人,90岁以上老年人2,766人,百岁以上老年人24人。我市贫困老年人基本情况:据调查统计。全市现有贫困老人11,71素质,引导老年人克服干一辈子该享清福的思想,经常组织形势任务报告会,使老年人融于社会,与时俱进。如,阜新经济转型的开局之年,市老龄委于3月初举办了“阜新经济转型报告会”,让广大老年人了解阜新经济转型的重大意义。6月份,组织各界老年人代表到市国家高科技园区等地实地参观,让老同志亲眼看看经济转型给阜新带来的.变化和美好前景。

9月份,组织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跟踪报道彰武县养成鸡致富老人刘德祥等7位老有所为致富典型,为全市老年人树立了榜样。现在,我市低龄健康老人老有所为,以为促养之风已经兴起。全市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的有37,800多人。如阜新县东梁镇东五道桥子村,20,低龄健康老人从事种植业的有24人,养殖业11人,庭院经济4人。三是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向老年人献一份爱心,伸出一双手,办一件实事好事,号召全社会关注贫困老人,帮助贫困老人解决困难。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贫困老人则更是弱视的群体,需要全民的关怀和社会的支持。为引起全社会对贫困老年人的关注,市老龄委抓住国际老人节和重阳节等各种有利契机,下发文件,发表倡议书,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三个一”活动。

几年来,市老龄委先后开展了春耕帮扶、重阳助听、春节救勘贫困老人活动。每年都专门下发(关于广泛开展助老解困活动的通知》文件。据年末统计;全市救助贫困老人21,104户,救助金314万元,米面等如万斤,衣物等10.32万件。这项活动得到了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开展“一助一”、“多助一”活动,帮助贫困老年人解决生活问题。2002年,仅阜新县各级团组织组织青年团员于重阳节期间慰问贫困老人50多人次,各学校组织学生为老人做好事余件。市博麒电信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张雷、新华眼镜店经理陈智等我市部分民营企业家纷纷开展帮扶救助贫困老人活动。面对我市老年贫困人口问题,总体上来说,政府重视,老龄部门工作努力,全社会参与旷但是我市在全省是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作为弱势群体的老年人他们的问题就更为突出,形势严峻。

今后,我们将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按照“党政主导,全民关怀,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认真解决好老年贫困人口问题,让广大老年人过上幸福愉快的生活,实现“六个老有”的目标。

我市老年贫困人口的调查报告

由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组织执行、中国人民大学数据与调查中心实施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在北京公布。调查报告指出,目前我国老龄化仍呈现低龄老龄化特征,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0.02岁。超过8成老年人生活自理,但7成多老年人自报患有慢性病。其中约1/4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独居老年人的孤独感较为严重。

我国老龄化仍呈低龄老龄化特征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0.02岁。

目前我国老龄化仍呈现低龄老龄化特征,1/3以上老年人具有初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0.02岁,70-79岁老人占32.13%,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比例为13.84%,老年人口中以低龄老年人(60-69岁)居多,但高龄化特征逐渐显现。绝大多数老年人接受过正规教育,其中35.31%的老年人具有初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老年人有配偶和无配偶的比例分别为74.68%和25.32%,丧偶老年人以女性居多。

超过8成老年人生活自理7成多老年人患慢性病。

老年人整体生活自理能力良好,但重度失能老人绝对数量不容忽视,且老年人患慢性病比例较高。全国87.46%的老年人日常生活完全自理,10.54%的老年人为轻度和中度失能,2%的老年人为重度失能。根据底2.22亿老年人口规模推测,全国共有重度失能老人约444万,这些老人需要家庭和社会提供长期照护服务。75.23%的老年人自报患有慢性疾病,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颈/腰椎病、关节炎、糖尿病和类风湿等是城乡老年人患病比例较高的五类慢性疾病。

约1/4老年人有不同程度孤独感。

老年人整体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好,约1/4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独居老年人的孤独感较为严重。我国老年人约有23.8%存在明显认知衰退风险,可能存在患老年痴呆的风险,女性比例是男性的两倍,受教育水平是影响老年女性认知水平的重要因素。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整体社会适应能力逐渐降低,社会价值感逐渐下降,但是老年人较好地适应社会变化,能够接受新的`社会观点。24.78%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其中1.4%老年人有严重孤独感,独居老人中有严重孤独感的比例高达5.12%。健康状况越差的老年人孤独感越强烈。

据了解,本次调查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旨在全面了解老年人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及经济状况,重点把握当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资源状况、养老观念及规划、代际关系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信息,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老龄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概率抽样方法,调查样本分布在全国134个县、区,462个村、居,最终获得11511份个人问卷有效样本,462份社区调查问卷。本次基线调查数据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汇总结果进行了加权处理,可以推论调查时点我国大陆地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总体状况的估值。

我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张景涛。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和辽北现代化小都市步伐。我于2005年8月在文化局领导的陪同下,对我市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听取了文化局领导的情况汇报,深入文化基层单位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文化建设由宣传部指导,文化局主抓,文化局及各乡镇所属文化站21个,图书馆2个,文化馆1个,书店1个,电影院2个,文化室16个,从业人员230人;现有音像、书刊、娱乐、电子游戏、网吧等文化经营业户300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

随着开原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文化的职能和作用越来越大,文化在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实现辽北现代化小都市"文化繁荣"建设目标,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为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市基层文化建设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态势。

1、以争创先进为动力,推动文化建设。

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积极争取省、市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且主动协调乡镇党委、政府,卓有成效地开展省级乡镇"文化中心"、"文化先进村"创建工作,到目前,已建成省级"文化中心"2个,省级文化先进乡镇3个,省级文化先进村5个。此项工作成绩显著,排在铁岭市前列。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工作实践中,全市掀起了城乡共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热潮。通过开展城乡共建活动,基层的文化设施、设备明显改善;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开展文化活动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农村文化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2、全市文化活动走向市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工作逐渐向社会化、市场化迈进。我市举办的一些大型演出活动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部实现商务动作,为我市文化活动提供了资金保证。全市民营文艺演出团体及音像、书刊、娱乐场所、电子游戏、网吧等个体文化经营户有了新的发展。各乡镇通过互相沟通,加大了改革力度,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把乡镇文化事业推向文化产业运作的新路子,并已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庆云镇文化中心通过产业化经营,年创收2.5万元,不仅解决了文化活动资金问题,减轻了乡镇政府的经费负担,而且促进了全镇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为解决全市农村文化站活动经费不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3、以精品创作为重点,大力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

今年,我市已举办大型文化活动20多次,而且多次组织人员参加中央、省、市举办的大奖赛,分别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辽宁省及辽宁电视台举办的比赛中,获金奖9人次、银奖10人次、铜奖2人次,文化局获优秀组织奖。文化局创研室两部二人转作品获铁岭市参赛奖。随着《马大帅》一、二部的热播,今年赵本山又在开原拍摄了《乡村爱情》电视剧及正在筹折《马大帅》第三部,这必将进一步增加开原的文化艺术品位,推动开原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更提高了开原的知名度。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基层文化建设仍有不到位之处。一是发展不平衡,市区内与广大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差距在拉大,农村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差距也在拉大。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5个省级文化先进村都集中在西部,东部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呈逐年下滑趋势。二是资金匮乏,农村文化场所被挤占、卖掉的现象十分普遍,文化站站长几乎全是兼职,农村文化阵地破坏严重,市内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培养人才工作也因资金、场地限制难以开展,目前开原的文艺人才已出现青黄不接、难以为继的局面,这与铁岭建设文化名城,开原建设小都市的要求很难适应。

2、基础设施仍有不健全之处。全国文化先进县对硬件设施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备五个以上大型封闭文化娱乐场所,而我市却没有相应配套设施。此外,还有一些文化站舍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已不能使用。文化设备短缺,陈旧落后,文化馆、站、室均缺少用于工作和开展活动的必要设备。有些乡、村图书室,至今还在书架上摆放着相当数量的80年代的中小学辅导教材及不符合当前形势的政治性图书和没有利用价值的图书,以充当图书册数。

3、文化市场监管仍有不到位之处。从目前调查的情况和群众反映的情况来看,对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不到位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是网吧吸纳未成年人进入和超时营业两个问题虽然经过多次集中专项整治,但仍然存在并且比较突出。在每天中午休息,晚上放学的高峰期内,全市70家网吧几乎个个爆满,每天上网的中小学生不少于1000人次。"未成年人养活网吧"已经成为业内心照不宣、家长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市内销售的音像制品、书籍盗版严重,有的产品盗版率高达50%以上。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三是歌厅、茶社噪音扰民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市内投入资金装备了隔音板的歌厅、茶社不多,大部分都存在噪音超标问题,受到噪音影响的群众意见很大。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个别乡镇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仍然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要,不检查时不要的现象。定期研究、部署、检查基层文化工作不够,帮助文化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少,影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由于经济欠发达,市乡两级财政对文化投入的资金总量偏少,比例偏低,未能达到国家关于"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规定。必要的文化活动经费及人员开支难以保证。困扰、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3、陈规陋习改变难。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穷不思变,富不思文",思想守旧落后,对文化和科技不求学、不求用,仍然是走东家串西家,个别地方仍存在搞封建迷信或以打麻将为主要的娱乐形式。这种陈规陋习一时还难以转变,这给基层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市党委、政府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全市的文化建设,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对文化事业的认识。党委、政府要站在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继续提高对我市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加大领导力度,把我市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当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我市文化建设不断上质量、上水平。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和个人兴建、管理、经营文化设施。国家与集体、个人相结合、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格局、实行目标与实效相结合,不断提升我市文化建设水平。

2、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按照国家规定的"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在财政支出中确定对文化投入的具体比例,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建立以奖代拨的投资机制。鼓励创建文化先进县、先进乡镇、先进村、先进社区及建设乡镇文化中心、标准文化广场,保证有影响的重大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保证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文化单位的日常工作经费,保证专职文化工作干部开支,保证文化干部培训经费,加快我市文化设施建设步伐。

3、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强对网吧监管,争取上级文化部门支持,尽快落实终端统一控制接线时间,安装过滤软件等技术性措施,解决超时营业和黄色网页问题。加大巡查、抽检、处罚力度,严肃查处吸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违规经营行为。积极与工商、公安、电信、消防等部门沟通,加大联合整治力度,推进综合执法。

4、大力发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部署,组织开展好各类群众性大型文化活动。深入研究活动方式,不断创新,大力推行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等。继续打好"赵本山艺术"品牌,依托艺术团等团体,引进和培养高素质文艺人才,活跃城乡文化市场,创。

作文。

艺精品,创出有开原特色的文艺品牌。

开原市政协。

2005年9月20日。

校园环境建设调查报告

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无疑给现代社会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环境优美是实现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这正成了我们的一种共识,关于校园环境建设的调查报告。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其环境的优美程度自然也是现代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校园的环境当中,校园环境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为营造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越来显示其独特的一席之地。

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调查报告《关于校园环境建设的调查报告》。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2、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校园环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缺少这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并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校园环境文化在学校思想教育中表现出以下几种功能:1凝聚功能。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树立群体的共同价值观,通过它的影响力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学生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之上,从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励功能。不同的校园环境文化会将教育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产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必然会出现“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校风,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内心节办,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比起千遍万遍地说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熏陶功能。学校按照审美的要求去加强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这对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具有无形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般地说,丰富良好的环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进智力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能的提高,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提高。

以上功能的发挥中显出,学校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的极好阵地,必须加强重视和强化建设。

3、创设校园环境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极好舞台。

创设校园环境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极好舞台。校园环境文化阵地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才华,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改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其置身于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境地,可以使学习在一种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中健康地成长。总之,从整个校园环境文化的创设过程中,离不开学生与老师的参与。

我市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和辽北现代化小都市步伐。我于8月在文化局领导的陪同下,对我市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听取了文化局领导的情况汇报,深入文化基层单位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我市文化建设由宣传部指导,文化局主抓,文化局及各乡镇所属文化站21个,图书馆2个,文化馆1个,书店1个,电影院2个,文化室16个,从业人员230人;现有音像、书刊、娱乐、电子游戏、网吧等文化经营业户300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

随着开原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文化的职能和作用越来越大,文化在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实现辽北现代化小都市“文化繁荣”建设目标,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为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市基层文化建设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态势。

1、以争创先进为动力,推动文化建设。

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积极争取省、市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且主动协调乡镇党委、政府,卓有成效地开展省级乡镇“文化中心”、“文化先进村”创建工作,到目前,已建成省级“文化中心”2个,省级文化先进乡镇3个,省级文化先进村5个。此项工作成绩显著,排在铁岭市前列。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工作实践中,全市掀起了城乡共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热潮。通过开展城乡共建活动,基层的文化设施、设备明显改善;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开展文化活动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农村文化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2、全市文化活动走向市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工作逐渐向社会化、市场化迈进。我市举办的一些大型演出活动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部实现商务动作,为我市文化活动提供了资金保证。全市民营文艺演出团体及音像、书刊、娱乐场所、电子游戏、网吧等个体文化经营户有了新的发展。各乡镇通过互相沟通,加大了改革力度,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把乡镇文化事业推向文化产业运作的新路子,并已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庆云镇文化中心通过产业化经营,年创收2.5万元,不仅解决了文化活动资金问题,减轻了乡镇政府的经费负担,而且促进了全镇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为解决全市农村文化站活动经费不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3、以精品创作为重点,大力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

今年,我市已举办大型文化活动20多次,而且多次组织人员参加中央、省、市举办的大奖赛,分别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辽宁省及辽宁电视台举办的比赛中,获金奖9人次、银奖10人次、铜奖2人次,文化局获优秀组织奖。文化局创研室两部二人转作品获铁岭市参赛奖。随着《马大帅》一、二部的热播,今年赵本山又在开原拍摄了《乡村爱情》电视剧及正在筹折《马大帅》第三部,这必将进一步增加开原的文化艺术品位,推动开原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更提高了开原的知名度。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中看到我市文化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基层文化建设仍有不到位之处。一是发展不平衡,市区内与广大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差距在拉大,农村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差距也在拉大。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5个省级文化先进村都集中在西部,东部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呈逐年下滑趋势。二是资金匮乏,农村文化场所被挤占、卖掉的现象十分普遍,文化站站长几乎全是兼职,农村文化阵地破坏严重,市内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培养人才工作也因资金、场地限制难以开展,目前开原的文艺人才已出现青黄不接、难以为继的局面,这与铁岭建设文化名城,开原建设小都市的要求很难适应。

2、基础设施仍有不健全之处。全国文化先进县对硬件设施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备五个以上大型封闭文化娱乐场所,而我市却没有相应配套设施。此外,还有一些文化站舍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已不能使用。文化设备短缺,陈旧落后,文化馆、站、室均缺少用于工作和开展活动的必要设备。有些乡、村图书室,至今还在书架上摆放着相当数量的80年代的中小学辅导教材及不符合当前形势的政治性图书和没有利用价值的图书,以充当图书册数。

3、文化市场监管仍有不到位之处。从目前调查的情况和群众反映的情况来看,对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不到位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是网吧吸纳未成年人进入和超时营业两个问题虽然经过多次集中专项整治,但仍然存在并且比较突出。在每天中午休息,晚上放学的高峰期内,全市70家网吧几乎个个爆满,每天上网的中小学生不少于1000人次。“未成年人养活网吧”已经成为业内心照不宣、家长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市内销售的音像制品、书籍盗版严重,有的产品盗版率高达50%以上。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三是歌厅、茶社噪音扰民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市内投入资金装备了隔音板的歌厅、茶社不多,大部分都存在噪音超标问题,受到噪音影响的群众意见很大。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个别乡镇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仍然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要,不检查时不要的现象。定期研究、部署、检查基层文化工作不够,帮助文化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少,影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由于经济欠发达,市乡两级财政对文化投入的资金总量偏少,比例偏低,未能达到国家关于“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规定。必要的文化活动经费及人员开支难以保证。困扰、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3、陈规陋习改变难。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穷不思变,富不思文”,思想守旧落后,对文化和科技不求学、不求用,仍然是走东家串西家,个别地方仍存在搞封建迷信或以打麻将为主要的娱乐形式。这种陈规陋习一时还难以转变,这给基层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三、对加强我市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我市食品工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李东风。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也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长青产业。食品工业现代化和饮食水平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食品工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关联农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食品工业作为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在农产品加工中占最大比重,因而对推动农业产业化作用巨大。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对实现强市富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今年初,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着力建设"两大基地"、重点培育"五大主导产业"的战略部署,在经委的安排下,对全市食品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情况分析如下,仅供参考。

我市食品工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壮大起来的,起步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经过"七五"、"八五"时期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依靠开展全民招商引资的牵动,伴随农业产业化的加快推进,充分发挥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食品工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九五"以来,我市食品工业产值以年均递增2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较多,既能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能力的产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工业企业数量众多,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份额较大。2004年全市食品加工企业及个体加工厂点发展到1353家,实现产值60亿元,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达185万吨。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到66家,拥有资产36.4亿元,实现工业产值33.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20.4%,占规模以上地方工业企业产值的35.8%,是我市地方工业的第一大产业。全市有30家食品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其中有11家超亿元,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食品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14亿元,占全市出口交货值的31%,列全市九个出口行业首位;在出口交货值500万元以上的21家企业中,食品工业企业有11家,成为我市出口创汇的骨干力量。

食品工业涉及行业面广,支柱产业初步形成。目前我市食品工业已拥有粮油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蔬菜水果加工、乳制品、调味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啤酒、白酒、葡萄酒、饮料制造等20多个行业,生产加工企业除主要分布在乡镇以外,在商业、粮食、农业等系统中也有一些食品工业企业。从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的结构看,主要分布在肉禽加工、生猪加工、肉牛加工、乳制品加工、粮油加工、冷饮制品、调味品七个行业。畜牧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我市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占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产值的7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15.07%。其中,肉鸡、肉鸭、肉鹅加工企业15家,加工能力16万吨,实现产值19.6亿元,占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的57.9%。规模最大的大成牧业年加工能力3.4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出口创汇4000万元。肉猪、肉牛屠宰及熟食制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1户,实现产值5.4亿元,占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的 16%。开原福润公司具有年屠宰生猪60万头的生产能力,去年实际屠宰生猪20多万头,为其配套的雨润公司熟肉制品年加工能力6000万吨,这两家企业去年实现产值2.65亿元,利税2092万元。清河宏福肉类公司具有屠宰肉牛3万头、羊1万头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4636万元。此外,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10家、冷饮企业11家、制酒企业3家、乳制品企业2家、调味品企业2家,实现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的3.5%、8.1%、7.6%、1.5%和0.5%。

发挥集聚效应,涌现出一些食品工业产业集群。亮中酒业集团聚集20家白酒酿造企业,年生产白酒3万吨,加工转化粮食4万吨,实现产值1.6亿元,利税1360万元。在国家食品协会等6部门开展的百强白酒企业评选中列第88位。昌图八面城镇以形成盛德、曙光、东泉、宝祥等四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肉禽加工企业,年加工肉禽2500万只,产值4.5亿元。近年来,开原、清河城区又相继兴起了冷饮产业,先后建起了天淇、富康、李飞、帅兴、五洲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冷饮企业20多家,其中有的企业投资规模已接近亿元,冷饮行业至少可实现产值7亿元。

依靠招商引资牵动,食品工业在大项目建设上实现了突破。一是在玉米加工上,沈阳万顺达集团投资兴建的昌图万顺达玉米淀粉加工项目,总投资4.3亿元,新建两条年产20万吨淀粉生产线和一座自备电厂,一期工程年产20万吨淀粉生产车间一座,10万吨麦芽糖车间一座。该项目达产后年加工转化玉米60万吨,占全市玉米总产量的30%。二是在乳品加工上,近年来我市相继开工建设了依露、羊森、冰山、东羽、大牛等5家乳品加工企业,加工能力13.8万吨。铁岭依露乳业总投资1.7亿元,日处理鲜奶400吨,年产各种乳制品10万吨,年产值3亿元,税金2000万元。该项目已于2004年7月投入生产。羊森牧业总投资3000万元,日加工鲜奶50吨。三是在冻干食品加工上,北绿集团投资1.9亿元建设的冻干食品项目已列入辽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项目,年产冻干食品1200吨,产值1.5亿,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该项目投产后将成为中国东北第一家以冻干食品为主的现代化企业。四是在特色产品加工上,山东青岛长寿食品有限公司在昌图付家镇投资3000万元建设花生深加工项目,主要生产花生油、花生蛋白及花生蛋白食品,预计明年10月份投入生产。还有兴建于2003年的开原圣亚食品有限公司在推进蔬菜加工和出口上取得了新进展。近年来,我市食品工业新上投资超千万元项目近30个。随着这些项目的投产达产,蕴藏着我市食品工业后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食品工业企业在争创名牌产品和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方面进展较快。全市食品工业已争创省名牌产品6个,省名优食品12个,市名牌产品6个,获省著名商标13枚,市著名商标20枚,涌现出"天淇"冷饮、"豆中宝"调味品、"东首"面粉、"北绿"啤酒等省内知名品牌。全市已获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20个。北绿山野菜2000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北绿葡萄、葡萄酒、大米、生物有机肥于2001年通过欧盟ecocert有机食品认证,2004年北绿、岛城两大系列8个品种的啤酒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是省内首家啤酒企业获此殊荣。最近北绿在黑龙江的树莓、蓝莓和红小豆基地获得美国nop有机食品认证。2003年北绿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国际食品安全认证。继北绿集团之后,铁岭县建起以"方兴"牌为主的绿色稻米加工企业3家,形成日加工100吨的生产能力。开原市先后建起开原米业、鹤采谷业2家绿色大米加工企业,其中鹤采谷业生产的产品有7个品种、12个规格,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以"开清"牌大米为原料的盒饭系列产品已打入日本市场,年销售2000多吨。"昌绿"牌绿色猪肉也已获得中国绿色食品标志,并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食品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依露乳业主要设备从德国、瑞士、丹麦进口,采用德国西门子中央控制系统,生产线65台套,价值8000万元,是目前国内单体生产能力最大的一条生产线,该企业与法国科研部门开发的益生菌奶和睡前奶填补了国内空白。大牛乳业拥有国内较先进的奶粉、鲜奶、长效奶、酸奶及酸奶饮料4条生产线。北绿冻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冻干设备是引进丹麦阿特拉斯技术制造的,该生产线可用于冻干草莓、蓝莓、树莓、胡罗卜、甜玉米、蘑菇、山野菜及果蔬、肉类、汤料等冻干食品。川顺食品有限公司拥有日本原装新含气烹饪杀菌锅、新含气包装机、新含气制氮机、多功能消毒机、传感式消毒机等先进设备,速冻产品和软包装产品达20种。

食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食品工业企业绝大部分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村种养业发展,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公司、基地、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初步形成。食品企业采取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面联结种养业基地,带动农户26万户,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产业化基地140多个,基地面积300万亩,其中定单农业面积达到210万亩,农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链条中获得的纯收入达到12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4.5%。

1、食品工业结构不够合理。从行业结构上看,食物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食品产业链延伸不够;从企业规模结构上看,食品加工企业大的少,小的多;从产品结构上看,产品品种少、档次低、包装差,更新换代慢,产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2、食品企业生产集中度不高。突出表现在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没有达到合理的经济规模。如,国内粮油加工企业合理的经济规模为面粉400-600吨/日、稻谷加工200-400吨/日,而我市东首面粉公司为日加工能力120吨,铁岭县"方兴"等三家稻谷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总计也仅有100吨。啤酒生产企业合理的经济规模为20万吨/年,而我市北绿集团啤酒生产能力仅有10万吨。

3、食品工业企业与农业资源不够协调。一是有资源、没龙头。目前我市保护地蔬菜21万亩,昌图中部马铃薯专业区种植规模已达15万亩。这两项产业基本没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牵动。二是资源多、企业小。我市水稻种植面积90万亩,年产优质大米35万吨,但是水稻加工企业仅有5家,且规模很小,最大的鹤彩加工能力仅有3万吨。水果产业基地仅有西丰御林一家小型果汁加工厂。再如畜牧业,全市肉牛屠宰量仅为2.7万头,只占全市肉牛出栏量72万头的3.75%,全市屠宰加工生猪45.7万头,占生猪出栏量223.7万头的20.4%。三是企业大,资源少。如,依露乳业设计年加工能力10万吨,需要3万头奶牛供奶,而全市奶牛饲养量3.3万头,产奶的1.6万头,产奶量只有6.5万吨,远远不能满足一家企业的需求。

4、品种品牌少,资源综合利用不够。突出表现在畜禽加工上,我市肉鸡加工只有200多个品种,肉牛加工也仅有30多个品种,而且只能进行简单的分割,未能在骨、血、皮、鞭和内脏等方面搞综合开发。而美国仅肉鸡加工品种就已达2000种。加之又没有自己的品牌,导致出口创汇能力低,许多肉鸡加工企业挂靠外省市企业的包装后出口。

5、食品企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还很差,质量安全问题隐患仍然存在。许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很小,加工设备简陋,环境条件很差,技术力量薄弱,质量意识淡薄,难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2004年5月,清河红果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山葡萄酒因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不合格,被中央电视台和多家媒体曝光。同年11月,清河区亨鑫冷饮厂生产的雪糕,因卫生部抽检产品质量不合格,也被多家媒体曝光,各食品网站同时登载。食品安全问题仍引起调度重视。

1、建立全市统一、高效的协调机构,着力培养食品工业这一主导产业。食品工业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目前管理职能又分属不同部门,扶持其发展的政策无法互动,不利于做大做强企业;同时食品工业的发展又与农业的种植、养殖紧密结合不可分割。建议市政府成立推进食品工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规划、综合协调、监督、指导重大项目的实施和政策的落实。树立大工业、大食品、大市场、大发展的观念,着力培养一批有竞争力的食品工业骨干企业。

2、加强"产学研"联合协作,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协作、合作。与大连轻工学院食品系、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渤海大学食品学院、辽宁食品科研所等单位紧密合作,组织骨干食品企业与有关院校进行对接。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产品,引进人才,进行难题攻关,共同开发新产品,提高自主研制能力。要围绕资源进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3、实施名牌战略,建设食品名城。宣传市政府争创名牌产品的奖励政策,增强企业创名牌的积极性、主动性。肉品加工企业要争创省名牌和国家名牌产品。大力宣传知名食品企业和优秀食品企业家,进一步提高优秀企业家在全国的知名度。重视著名商标的评比和宣传。下大力气建设一个食品工业园区和几个食品名乡(镇)。通过实施名牌战略,评选著名商标,培育知名企业,宣传知名企业家,打造知名食品园区,建设食品名乡、名县,争取用5至10年的时间,把铁岭建设成食品名城。

4、从食品加工源头抓起,确保食品安全。要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贯彻iso9000和haccp等质量管理系列标准;要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 》、《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原辅材料质量的产前管理,严格设备管理,严格生产工艺规程要求,严格产品出厂检验,从生产加工各个环节上加强质量把关,严禁不合格食品出厂销售,认真抓好食品安全(qs)市场准入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市经委。

我市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报告

我市食品工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壮大起来的,起步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经过“七五”、“八五”时期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依靠开展全民招商引资的牵动,伴随农业产业化的加快推进,充分发挥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食品工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九五”以来,我市食品工业产值以年均递增2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较多,既能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能力的产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工业企业数量众多,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份额较大。全市食品加工企业及个体加工厂点发展到1353家,实现产值60亿元,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达185万吨。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到66家,拥有资产36.4亿元,实现工业产值33.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20.4%,占规模以上地方工业企业产值的35.8%,是我市地方工业的第一大产业。全市有30家食品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其中有11家超亿元,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食品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14亿元,占全市出口交货值的31%,列全市九个出口行业首位;在出口交货值500万元以上的21家企业中,食品工业企业有11家,成为我市出口创汇的骨干力量。

食品工业涉及行业面广,支柱产业初步形成。目前我市食品工业已拥有粮油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蔬菜水果加工、乳制品、调味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啤酒、白酒、葡萄酒、饮料制造等20多个行业,生产加工企业除主要分布在乡镇以外,在商业、粮食、农业等系统中也有一些食品工业企业。从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的结构看,主要分布在肉禽加工、生猪加工、肉牛加工、乳制品加工、粮油加工、冷饮制品、调味品七个行业。畜牧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我市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占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产值的7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15.07%。其中,肉鸡、肉鸭、肉鹅加工企业15家,加工能力16万吨,实现产值19.6亿元,占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的57.9%。规模最大的大成牧业年加工能力3.4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出口创汇4000万元。肉猪、肉牛屠宰及熟食制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1户,实现产值5.4亿元,占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的16%。开原福润公司具有年屠宰生猪60万头的生产能力,去年实际屠宰生猪20多万头,为其配套的雨润公司熟肉制品年加工能力6000万吨,这两家企业去年实现产值2.65亿元,利税2092万元。清河宏福肉类公司具有屠宰肉牛3万头、羊1万头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4636万元。此外,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10家、冷饮企业11家、制酒企业3家、乳制品企业2家、调味品企业2家,实现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的3.5%、8.1%、7.6%、1.5%和0.5%。

发挥集聚效应,涌现出一些食品工业产业集群。亮中酒业集团聚集20家白酒酿造企业,年生产白酒3万吨,加工转化粮食4万吨,实现产值1.6亿元,利税1360万元。在国家食品协会等6部门开展的百强白酒企业评选中列第88位。昌图八面城镇以形成盛德、曙光、东泉、宝祥等四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肉禽加工企业,年加工肉禽2500万只,产值4.5亿元。近年来,开原、清河城区又相继兴起了冷饮产业,先后建起了天淇、富康、李飞、帅兴、五洲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冷饮企业20多家,其中有的企业投资规模已接近亿元,冷饮行业至少可实现产值7亿元。

依靠招商引资牵动,食品工业在大项目建设上实现了突破。一是在玉米加工上,沈阳万顺达集团投资兴建的昌图万顺达玉米淀粉加工项目,总投资4.3亿元,新建两条年产20万吨淀粉生产线和一座自备电厂,一期工程年产20万吨淀粉生产车间一座,10万吨麦芽糖车间一座。该项目达产后年加工转化玉米60万吨,占全市玉米总产量的30%。二是在乳品加工上,近年来我市相继开工建设了依露、羊森、冰山、东羽、大牛等5家乳品加工企业,加工能力13.8万吨。铁岭依露乳业总投资1.7亿元,日处理鲜奶400吨,年产各种乳制品10万吨,年产值3亿元,税金万元。该项目已于207月投入生产。羊森牧业总投资3000万元,日加工鲜奶50吨。三是在冻干食品加工上,北绿集团投资1.9亿元建设的冻干食品项目已列入辽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项目,年产冻干食品1200吨,产值1.5亿,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该项目投产后将成为中国东北第一家以冻干食品为主的现代化企业。四是在特色产品加工上,山东青岛长寿食品有限公司在昌图付家镇投资3000万元建设花生深加工项目,主要生产花生油、花生蛋白及花生蛋白食品,预计明年10月份投入生产。还有兴建于的开原圣亚食品有限公司在推进蔬菜加工和出口上取得了新进展。近年来,我市食品工业新上投资超千万元项目近30个。随着这些项目的投产达产,蕴藏着我市食品工业后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食品工业企业在争创名牌产品和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方面进展较快。全市食品工业已争创省名牌产品6个,省名优食品12个,市名牌产品6个,获省著名商标13枚,市著名商标20枚,涌现出“天淇”冷饮、“豆中宝”调味品、“东首”面粉、“北绿”啤酒等省内知名品牌。全市已获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20个。北绿山野菜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北绿葡萄、葡萄酒、大米、生物有机肥于通过欧盟ecocert有机食品认证,年北绿、岛城两大系列8个品种的啤酒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是省内首家啤酒企业获此殊荣。最近北绿在黑龙江的树莓、蓝莓和红小豆基地获得美国nop有机食品认证。20北绿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国际食品安全认证。继北绿集团之后,铁岭县建起以“方兴”牌为主的绿色稻米加工企业3家,形成日加工100吨的生产能力。开原市先后建起开原米业、鹤采谷业2家绿色大米加工企业,其中鹤采谷业生产的产品有7个品种、12个规格,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以“开清”牌大米为原料的盒饭系列产品已打入日本市场,年销售2000多吨。“昌绿”牌绿色猪肉也已获得中国绿色食品标志,并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我市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报告

目前据我们了解体罚学生手段包括粗略统计:

1、罚站、罚跑、罚跪、罚下蹲、罚晒、罚做府卧撑、罚静力练习、面壁、罚抄写、罚款;。

2、以打击为主的有揪耳朵、扇耳光、脚踢、教鞭抽;。

3、以语言暴力为主的有威胁、呵斥、讽刺、挖苦、辱骂、刁难、侮辱谩骂学生……。

为反醒、反思;讽刺、挖苦等语言为主的——名为“心理疗法”……。

二、体罚的危害性。

教师总以为自己在校园的绝对权威不容冒,而他们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处罚,则是因为学生的行为妨碍了自己预设程序的进行,所以他们就在课堂内外频频实施体罚,给教育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危害性极大。

1、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这种体罚与变相体罚显得相对无效。

2、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

3、体罚与变相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严重的会使学生的人格尊严、身体健康权、受教育权等等受到侵害。

4、体罚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这既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

三、体罚的原因。

我认为导致教师师德失落而产生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教师法制观念淡薄。

《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也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但是,这些法律条款并没有受到重视。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法制观念非常淡薄。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第一,不学法、不懂法。很多教师反映,从没认真学习过教育法规,也不认为自己体罚学生是一种违法行为。有的教师说:“这样打一下有什么关系?又没有把他们打得怎么样?”有的教师说:“体罚一下学生还不是为他们好,为他们今后能更好地成长,这是关心,怎么叫违法呢?”。第二,对“法”的认识存在偏差。个别教师认为违反《刑法》是违法,而违反《教育法》则不算违法。教师们只强调自己的良好愿望,而忽视了体罚行为本身已违背了教育法规,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观念的陈旧、落后。

体罚现象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农村广泛存在,一方面反映教师素质不高,另一方面也是传统的中国教育思想“严师出高徒”的表现。多少年来,“戒尺底下出人才”一直作为信条而为许多人所接受。受封建残余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中小学教师把体罚这一旧学校中流行的对待学生的非人道的处罚方法作为管教学生的主要手段,认为体罚学生是教师理所当然的权力。有的教师直言不讳地说:“不打,哪能教育”、“打人也是一种教育”、“不打不成器”、“不打何已成规矩”。尤其是农村中的一些中小学,有部分教师至今信奉古训“黄荆条子出好人”,“不打不成材”的陈旧思想和观念。“我打他是为了他好”这是在帮助他,他的父母还要感谢我。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反差:身在二十一世纪,网络现代化、知识一体化的今天。传授着现代文明的科学知识,却信奉着十几世纪甚至几十个世纪前的教育观。很难想象一个在“黄荆条子”鞭策下的少年还能成长为具有优良品德的劳动者吗!

3、工作上的压力。

班主任在工作中承受着层层压力:学校对你说,学校把五六十人学生交给你,你要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习规范》变成学生行为;总务处对你说,要管理好桌椅、门窗……你班损坏特别严重;教务处对你说,你班的学习成绩下降,你怎么管理的;政教处对你说,你班学生迟到、早退、旷课、打架、赌博……;团委对你说,你班的公共卫生、寝室卫生、纪律,三操一活动的开展怎么差,是什么原因……。面对这些属于常规性的压力,没有正确对待,心理上发生偏差。当学生作出“管而不服,说而不听”或极为恶劣的行径时,老师可能会“火冒三丈”,把工作压力发泄在学生身上,其实教师这样“教训”学生,它的危险性更高,更容易给学生造成危害。

4、教师缺乏良好的师德。

除了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外,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的师德,素质不高也是产生体罚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中小学教师对本职工作不甚热爱,缺少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学生缺乏起码的爱心和耐心,尤其是对一些“差生”。有的教师教育水平低下,教育思想陈旧,在学生管理方面常常以“罚”代教。认为这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教育手段。

5、升学考试的压力。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认然是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因为社会都把它作为衡量学校与教师的标准。君不见一但高考、中考结束铺天盖地的广告、电视的点歌、家长的颂歌、学校的庆功会、上级部门的表彰会向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的宣传。在此背景下,学校为了生存只能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将这一重担压在教师身上,并将之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连。

6家长的支持和孩子的赞成。

一些父母,总是觉得现在依然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时候,所以将老师对学生的打骂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是他们成才路上所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只要不会有大的身体上的伤害,除了默许,甚至还有些许的鼓励,至于心理上他们则很少有人会去关注。更有甚者,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也赞成老师对他们体罚,因为在他们,他们则将这个理解为一种鞭策,不然他们也不会时时地将学习记挂在心上,当然,也就不会有他们如今的成绩。

四、教师应该实施有效的教育。

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一名教师,我总觉得作为教师应有一种奉献精神,以“护花者”来对待学生,不要以什么“不打不成材”的观念来对待学生。工作中,不妨采用以下几招:“软方法”处理、表扬式教育、即兴教育等。而实践也证明,每个同学都会犯错误,但希望老师用科学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材。而我在实习的时候甚至就有学生来给我道歉,让我再接下来的日子里平添了一种成就感!

就让我用摘抄来得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这篇文章:“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中,他就学会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同时也用这段话来自勉,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时时记得并自觉地贯穿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我市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报告

别于一般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材培育系统。

的人,因材施教,培育其成为社会需求的不一样种类的高级特意人材,不单要教授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且要培育其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建性思想能力和对科技成就转变的贡献能力。

素质特意人材的需要。所以,在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同时,特别要更为重视。

的社会名誉。

寒假校园环境建设实习调查报告

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无疑给现代社会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环境优美是实现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这正成了我们的一种共识。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其环境的优美程度自然也是现代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校园的环境当中,校园环境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为营造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越来显示其独特的一席之地。

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校园环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缺少这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并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校园环境文化在学校思想教育中表现出以下几种功能:1凝聚功能。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树立群体的共同价值观,通过它的影响力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学生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之上,从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励功能。不同的校园环境文化会将教育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产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必然会出现“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校风,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内心节办,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比起千遍万遍地说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熏陶功能。学校按照审美的要求去加强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这对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具有无形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般地说,丰富良好的环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进智力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能的提高,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提高。

以上功能的发挥中显出,学校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的极好阵地,必须加强重视和强化建设。

创设校园环境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极好舞台。校园环境文化阵地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才华,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改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其置身于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境地,可以使学习在一种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中健康地成长。总之,从整个校园环境文化的创设过程中,离不开学生与老师的参与。

今年一月十八日下午开始,我在美佳物业伟柏花园进行了物业管理实习工作。在实习期间,我依次对设施管理、事务管理、保安管理进行了实习。在实习中,我在管理处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下,积极参与物业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物业管理理论,探求物业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物业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

我所实习的美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隶属于香港沿海绿色家园集团。目前,该公司拥有员工近1500人,在深圳、厦门、福州、上海、武汉、鞍山、北京、大连、长沙等大中城市均有物业管理的项目。管理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管理项目类别有大型住宅区、高层商住大厦、商场、公寓、别墅、酒店、高等院校等物业。伟柏花园是其所管辖的物业管理项目之一。伟柏花园由2栋19层高的塔楼组合而成,小区面积约29000平方米,居住270户,居住人口近一千人,管理处员工26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伟柏花园管理处的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管理处开展物业管理有关工作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管理处的设施管理、事务管理、保安管理有了初步了解。

严把员工招聘关。美佳物业在招聘管理人员须毕业于物业管理专业;招聘维修人员须具备相关技术条件的多面手,并持有《上岗证》;招聘安保人员须属退伍军人,对其身高、体能、知识、品格、心理素质等都进行严格考核挑选。

做好员工的入职、在职培训工作。美佳物业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相关培训工作,使员工对小区的基本情况、应开展的工作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知识、技能的不断更新,对在职员工提供各类专业性的培训机会。美佳物业提倡“工作就是学习,工作就是创新”,每位员工都争做“学习型、创新型”员工,员工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比帮赶超的竞争氛围。从而,使员工个人素质得以提高,管理处的管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益得以提高,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从实际出发,管理处严格参照ls09000质量体系运作,制定了严格的。

规章制度。

和岗位规程、工作标准、考核标准。管理处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制定全方位的上级、平级、下级的360度考核办法;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实行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增强了考核的可操作性,减少考核时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避免了考核走过场的现象,通过考核机制的建立,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促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实习中,我看到一套由沿海集团、易建科技、美佳物业合作自行设计开发的“一站式物业管理资迅系统”物业管理服务软件。该软件包括:“一站式客户服务、一站式资迅管理、一站式数码社区”三大体系,是一个利用网络、电子商务、科技手段来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效地开发、整合、利用客户资源的资迅系统。管理处全面提倡“一站式服务”、“最佳保安”的特色管理服务。从而,实现了高效的管理运作,解决了业主的奔波之苦,创造了一种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提升了服务效率,提高了业主满意度,提升了物业管理服务的水平和服务质量,最终提升了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1937年以前;新疆的工业以民间手工业为主,主要有丝绸、毡毯、棉纺、皮革、玉石加工、刀具、马具、酿酒等;政府经营的有用机器制造钱币、军械物品、修配枪、纺织棉布、电灯厂、提炼石油和编织毛织物(如手套、围巾、毛袜等)的工艺厂,还有官商合办的皮革厂等。

无论是民营的手工业,还是官办的工业,均规模小,技术落后,产量很低[1]。

工业方面有以下项目:1.发电厂。

这期间在迪化、塔城、伊犁。

绥来、乌什、阿山、喀什、吐鲁番等地开办了以照明为主的电灯厂。

其中,1937年建成投产的有塔城电厂,为官商合办,装机容量为150千瓦;迪化电厂,由新光电灯公司投资主办,装机容量为250千瓦,后来改装为500千瓦;伊犁电厂,由伊犁第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装机容量为25千瓦;绥来电厂,系商办。

次年建成投产的有乌什电厂和阿山电厂。

1939年建成投产的有喀什噶尔电厂,招商集资承办,装机容量为250千瓦。

吐鲁番电厂是迪化新光电灯厂将一台旧发电机移去安装的。

2.印刷业。

这一时期。

新疆建成1个印刷厂、6个印刷所。

于1937年建成的有伊犁印刷所、塔城印刷所、弗可山印刷所。

均为政府主办,购买美国机器。

配有铅字铜模、石印、装订机等。

次年建成的有迪化第一印刷厂,由《新疆日报》社承办,有印刷、装订、裁纸等机器,4吨多铅字;迪化第二印刷所,由新疆反帝总会承办,有印刷、装订等机器,7吨多铅字;喀什噶尔印刷所、何克苏印刷所,均为政府主办,用美国机器[2]。

3.机器修理业。

1939年6月,建成塔城五金器件修理厂,由商会集股承办;次年6月建成迪化汽车修配总厂,官商合办。

伊犁汽车修配厂,由伊犁第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4.食品加工工业。

1939年还建成迪化面粉厂,商办,日加工量14吨。

伊犁面粉厂,由伊犁第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日加工量105吨。

伊犁食油加工厂,商办。

伊犁酿酒厂,出产啤酒、汽水等。

绥定面粉厂,商办。

昌吉食品包装纸厂,商办。

1938年建成迪化食油加工厂,商办。

塔城面粉厂,商办,日加工量10吨。

伊犁水磨面粉厂,商办。

次年建成喀什噶尔食油加工厂,商办。

迪化奶酪厂,商办,加工牛奶制酪。

迪化糖果厂,商办。

迪化自来水公司,官商合办。

伊犁奶酪厂,商办,制黄油、牛乳饼等。

5.纺织工业。

1939年年底,全省所建纺织厂拥有棉织机6.6万锭,毛织机1万锭。

在和阗、洛浦两县建了毡毯织厂。

先为官办,后改为官商合办,产品质精纹美,畅销区内外。

6.其他工业。

1937年6月建成加工木材的迪化第一、第二锯木厂。

第一锯木厂由工程委员会承办/第二锯木厂为商办。

伊犁锯木厂,商办。

均购买罗克米比例锯木机。

伊犁肥皂厂,系商民集资承办。

7.采矿业。

第一个三年建设计划,制定出开采矿业的各项章程,实行矿业注册,颁发矿业执照,鼓励私人采矿等。

阿山成立了金矿局,购买机器采矿,由政府经营。

1937年1产金1500两。

两年后“可谓开采金矿的鼎盛时期,金夫曾达三千余人”。

私人开采者达102户。

石油开采和提炼,主要在独山子油矿。

机器、人员均由苏联人主管。

职工100多人,每日可提炼原油150吨。

二、实施第二个三年建设计划(1940―1942)。

结果,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在原有基础上均有所发展。

1.矿业。

煤矿开采,1940年迪化建成宫办煤矿,甩畜力马拉起重出煤。

年产原煤1.5―2万吨,并修筑通往煤矿的公路。

次年建成迪化六道湾第二煤矿,购置提升机械出煤,年产原煤9―12万吨建成伊犁煤矿,年产原煤5万吨。

并对哈密、喀什噶尔、阿山等地煤矿资源进行勘探,政府对私人采煤在财政和技术上给予一定协助。

1942年建成塔城煤矿,年产原煤1.5万吨。

官办煤矿,政府加大投入,增购机械设备扩大生产,并继续修筑通往煤矿的公路。

据统计,该年全省原煤产量达18万吨。

采煤技术已由土法逐渐过渡到半机械化[3]。

哈密三道岭露天无烟煤,储量丰富,煤质极佳。

(2)铁矿及有色金属。

1942年对孚远县(吉木萨尔)水西沟铁矿进行土法开采,年产1万吨。

经过勘探,伊犁、塔城、拜城、库车、昌吉及迪化八道湾、头屯河等地,均有铁矿;温宿、库车、拜城、莎车、伊犁、巩哈(尼勒克)及迪化柴窝堡均有铜矿;焉耆、乌什、伽师、乌苏、阿山均有铅矿,并有小量开采。

温泉县阿拉套山钨矿未列入三年计划,1938年苏联派人勘探,1941年苏方探采并进,有工程人员60余名,矿工3000余名,至1943年停采。

开采先后二年有半,共采去钨砂50余吨。

(3)金矿。

1940年阿山哈萨克牧民**,反抗盛世才统治,政府采金受到影响。

两年后千余名矿工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开采阿山小东沟沙金,规定公私三七分成,即由公家提供给养和工具,产金70%归公,30%归工人,但实施半年未见成效,后改为私人开采。

西岔河子保持官营,公私对半分成。

从1936―1943年总计政府收购、征课、自采等,共有黄金约五六万两。

金夫最多时达万余人。

除此之外,伊犁、塔城、奇台、乌苏、昌吉、镇西(巴里坤)、吐鲁番、和阗等地均有金矿。

伊犁设金矿局,开采伊宁附近金矿。

和阗也设金矿局。

总管于阗、且末等地金矿。

于阗。

且末二地以往由乡约包采,年产金沙3750两。

万疋。

还有和阗桑皮纸、牛皮箱、玉石加工,南北疆各地擀毡、毛皮产品,伊犁、阿山等地的日用品生产,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第三个三年建设计划从1943年起。

此时期由于盛世才投靠国民政府,苏联对新疆政策发生了变化,苏联的进口(包括机器、技术、人员等),均已断绝,计划未能正常实施。

概而言之,这一时期,由建设厅筹建金属冶制厂。

制酸厂、天山化工厂、新丰纱厂等。

金属冶制厂和制酸厂建在迪化水磨沟6天山化工厂由省府与天原厂合办,天原出机器技术人员,省方负责建筑费用。

新丰纱厂由豫丰纱厂与省府合办,豫丰厂拆移纺织机5000锭,织布机250台,出技术人员,省方负责建筑[4]。

此外,由省营商业银行筹建明新玻璃厂、陶瓷工厂、新民工艺厂等。

“新民工艺厂制造肥皂业已出货。

明新厂亦于民国三十二年开工制造玻璃,每、日产一千平方公尺。

陶瓷则约于民国三十三年春季可以大量出货[5]。

自苏联撤出新疆后,苏联专家的推出导致“许多关节等于瘫痪”[6]新疆工业经济进入停顿徘徊期。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知,民国时期新疆工业的发展之所以会呈现出鲜明的`时段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一是新疆主政者、政府的政策,二是新疆的政局,三是苏联的影响。

我们发现,当新疆当局积极支持工业的发展、新疆政通人和、苏联与新疆的关系相对和睦的时候,也正是新疆工业稳步前进或发展较快的时候;反之,则新疆工业发展趋缓甚至遭受严重的挫折。

这其中的内在联系生动地展现了政治与经济间的辩证逻辑关系。

参考文献:

[6]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m]第11册.兰溪出版社,1980:640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新化乡今年1-6月份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乡共有工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62户,其中:工业企业2户、个体工商户160户,从业人员465人。截止6月底,完成工业总产值294万元,比上年同期289万元增1.73%;完成增加值165万元,比上年同期157万元增5.1%;上缴税金11万元,比上年同期10万元增10%。其中: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7万元,完成增加值28万元,生产红砖108.6万块;生产红米18吨。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狠抓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为核心,坚持提高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提高效益为目的,购进先进适用设备对原有的旧设备进行改造、更新。指导新化光辉红砖厂先后购进破碎机、振动筛等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更新电机、挤泥机、电瓶车等提高生产能力;新化振昌红米加工厂投入20余万元对厂房进行扩建、改造,购进新设备剥壳机(碾米机)提高红米质量和加大生产能力。

二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的扶持,支持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各种项目扶持资金;加强与信用社的联系、沟通、协调,做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政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解决“融资难”牵线搭桥,服务企业。新平瑞科食品加工厂在融资方面,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共融资25万余元,3月份乡政府还拨给新平瑞科食品加工厂贷款贴息款2万元,帮助企业缓解还贷压力;在厂房标准化建设方面,积极主动与市、县相关部门联系、对接,邀请专业人员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建设技术上的难题;在办理证照方面,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到省卫生厅办理企业标准相关手续,该标准已在3月份通过了专家评审。完成昆钢大**500万吨扩能复线项目管线新化地段土地征占用及地上附着物认定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做好企业招商、产业招商、资源招商等工作。

四是进一步做好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统计工作。加强对新化光辉红砖厂和新化振昌红米加工厂两户企业的统计指导,按时完成月报、季报、年报的上报工作。新平瑞科食品加工厂已取得营业执照,将在7月份纳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范畴。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新化乡是典型的农业大乡,工业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不明显,基础薄,起点低,给发展工业带来极大难度。

二是新化乡现有工业企业基础薄弱,大都属资源型、粗放型小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是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招商引资项目难以入驻,给我乡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发挥乡内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

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工业投入,确保工业投资增长。协调服务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做好大**管道公司扩产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强对现有企业的跟踪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用足用活县上的扶持奖励政策,支持创办工业企业;抓好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争取县级支持,开发光头山、老五斗大风丫口片区风力发电项目,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落实工业发展政策,强化帮扶措施。

全力支持好新化光辉红砖厂、新平瑞科食品加工厂、新化振昌红米加工厂等现有企业的发展和重点项目的建设。通过与企业面对面协调、沟通、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随时了解工业运行态势,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解决项目和企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乡内出台的鼓励和扶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巩固和深化“四个一”帮办成果,继续实施帮扶措施。()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乡级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有效工作机制和完善“一个项目、挂钩一名乡级领导、选定一名直联干部”的帮办制度,建立健全对企业、项目的责任服务,完善对企业和项目发展情况的不定期调研制度,对工业企业和工业项目进行协调服务。

(三)加大小、微企业发展力度,突出培育后续工业经济增长点。

努力培育壮大现有企业。一是完善鼓励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二是鼓励和支持以“农业资源化、资源工业化、资源市场化”为导向,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着力培育“专、精、特、新”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做好肉类、野生菌、大蒜、辣椒等加工,培育后续工业基础,以带动非公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工业经济。

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要求,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开展清洁生产,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一是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营造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节能减排活动。二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工艺或产能。三是配合上级环保部门严格执行环评、节能评估审查和“三同时”制度。四是督促企业的“三废”治理和降低能耗工作,大力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

我市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报告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也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长青产业。食品工业现代化和饮食水平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食品工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关联农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食品工业作为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在农产品加工中占最大比重,因而对推动农业产业化作用巨大。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对实现强市富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今年初,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着力建设“两大基地”、重点培育“五大主导产业”的战略部署,在经委的安排下,对全市食品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情况分析如下,仅供参考。

一、食品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市食品工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壮大起来的,起步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经过“七五”、“八五”时期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依靠开展全民招商引资的牵动,伴随农业产业化的加快推进,充分发挥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食品工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九五”以来,我市食品工业产值以年均递增2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较多,既能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能力的产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工业企业数量众多,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份额较大。全市食品加工企业及个体加工厂点发展到1353家,实现产值60亿元,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达185万吨。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到66家,拥有资产36.4亿元,实现工业产值33.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20.4%,占规模以上地方工业企业产值的35.8%,是我市地方工业的第一大产业。全市有30家食品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其中有11家超亿元,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食品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14亿元,占全市出口交货值的31%,列全市九个出口行业首位;在出口交货值500万元以上的21家企业中,食品工业企业有11家,成为我市出口创汇的骨干力量。

食品工业涉及行业面广,支柱产业初步形成。目前我市食品工业已拥有粮油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蔬菜水果加工、乳制品、调味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啤酒、白酒、葡萄酒、饮料制造等20多个行业,生产加工企业除主要分布在乡镇以外,在商业、粮食、农业等系统中也有一些食品工业企业。从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的结构看,主要分布在肉禽加工、生猪加工、肉牛加工、乳制品加工、粮油加工、冷饮制品、调味品七个行业。畜牧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我市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占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产值的7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15.07%。其中,肉鸡、肉鸭、肉鹅加工企业15家,加工能力16万吨,实现产值19.6亿元,占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的57.9%。规模最大的大成牧业年加工能力3.4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出口创汇4000万元。肉猪、肉牛屠宰及熟食制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1户,实现产值5.4亿元,占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的 16%。开原福润公司具有年屠宰生猪60万头的生产能力,去年实际屠宰生猪20多万头,为其配套的雨润公司熟肉制品年加工能力6000万吨,这两家企业去年实现产值2.65亿元,利税2092万元。清河宏福肉类公司具有屠宰肉牛3万头、羊1万头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4636万元。此外,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10家、冷饮企业11家、制酒企业3家、乳制品企业2家、调味品企业2家,实现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的3.5%、8.1%、7.6%、1.5%和0.5%。

发挥集聚效应,涌现出一些食品工业产业集群。亮中酒业集团聚集20家白酒酿造企业,年生产白酒3万吨,加工转化粮食4万吨,实现产值1.6亿元,利税1360万元。在国家食品协会等6部门开展的百强白酒企业评选中列第88位。昌图八面城镇以形成盛德、曙光、东泉、宝祥等四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肉禽加工企业,年加工肉禽2500万只,产值4.5亿元。近年来,开原、清河城区又相继兴起了冷饮产业,先后建起了天淇、富康、李飞、帅兴、五洲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冷饮企业20多家,其中有的企业投资规模已接近亿元,冷饮行业至少可实现产值7亿元。

依靠招商引资牵动,食品工业在大项目建设上实现了突破。一是在玉米加工上,沈阳万顺达集团投资兴建的昌图万顺达玉米淀粉加工项目,总投资4.3亿元,新建两条年产20万吨淀粉生产线和一座自备电厂,一期工程年产20万吨淀粉生产车间一座,10万吨麦芽糖车间一座。该项目达产后年加工转化玉米60万吨,占全市玉米总产量的30%。二是在乳品加工上,近年来我市相继开工建设了依露、羊森、冰山、东羽、大牛等5家乳品加工企业,加工能力13.8万吨。铁岭依露乳业总投资1.7亿元,日处理鲜奶400吨,年产各种乳制品10万吨,年产值3亿元,税金万元。该项目已于207月投入生产。羊森牧业总投资3000万元,日加工鲜奶50吨。三是在冻干食品加工上,北绿集团投资1.9亿元建设的冻干食品项目已列入辽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项目,年产冻干食品1200吨,产值1.5亿,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该项目投产后将成为中国东北第一家以冻干食品为主的现代化企业。四是在特色产品加工上,山东青岛长寿食品有限公司在昌图付家镇投资3000万元建设花生深加工项目,主要生产花生油、花生蛋白及花生蛋白食品,预计明年10月份投入生产。还有兴建于的开原圣亚食品有限公司在推进蔬菜加工和出口上取得了新进展。近年来,我市食品工业新上投资超千万元项目近30个。随着这些项目的.投产达产,蕴藏着我市食品工业后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食品工业企业在争创名牌产品和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方面进展较快。全市食品工业已争创省名牌产品6个,省名优食品12个,市名牌产品6个,获省著名商标13枚,市著名商标20枚,涌现出“天淇”冷饮、“豆中宝”调味品、“东首”面粉、“北绿”啤酒等省内知名品牌。全市已获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20个。北绿山野菜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北绿葡萄、葡萄酒、大米、生物有机肥于通过欧盟ecocert有机食品认证,年北绿、岛城两大系列8个品种的啤酒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是省内首家啤酒企业获此殊荣。最近北绿在黑龙江的树莓、蓝莓和红小豆基地获得美国nop有机食品认证。20北绿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国际食品安全认证。继北绿集团之后,铁岭县建起以“方兴”牌为主的绿色稻米加工企业3家,形成日加工100吨的生产能力。开原市先后建起开原米业、鹤采谷业2家绿色大米加工企业,其中鹤采谷业生产的产品有7个品种、12个规格,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以“开清”牌大米为原料的盒饭系列产品已打入日本市场,年销售2000多吨。“昌绿”牌绿色猪肉也已获得中国绿色食品标志,并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食品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依露乳业主要设备从德国、瑞士、丹麦进口,采用德国西门子中央控制系统,生产线65台套,价值8000万元,是目前国内单体生产能力最大的一条生产线,该企业与法国科研部门开发的益生菌奶和睡前奶填补了国内空白。大牛乳业拥有国内较先进的奶粉、鲜奶、长效奶、酸奶及酸奶饮料4条生产线。北绿冻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冻干设备是引进丹麦阿特拉斯技术制造的,该生产线可用于冻干草莓、蓝莓、树莓、胡罗卜、甜玉米、蘑菇、山野菜及果蔬、肉类、汤料等冻干食品。川顺食品有限公司拥有日本原装新含气烹饪杀菌锅、新含气包装机、新含气制氮机、多功能消毒机、传感式消毒机等先进设备,速冻产品和软包装产品达20种。

食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食品工业企业绝大部分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村种养业发展,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公司、基地、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初步形成。食品企业采取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面联结种养业基地,带动农户26万户,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产业化基地140多个,基地面积300万亩,其中定单农业面积达到210万亩,农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链条中获得的纯收入达到12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4.5%。

二、食品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食品工业结构不够合理。从行业结构上看,食物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食品产业链延伸不够;从企业规模结构上看,食品加工企业大的少,小的多;从产品结构上看,产品品种少、档次低、包装差,更新换代慢,产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2、食品企业生产集中度不高。突出表现在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没有达到合理的经济规模。如,国内粮油加工企业合理的经济规模为面粉400-600吨/日、稻谷加工200-400吨/日,而我市东首面粉公司为日加工能力120吨,铁岭县“方兴”等三家稻谷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总计也仅有100吨。啤酒生产企业合理的经济规模为20万吨/年,而我市北绿集团啤酒生产能力仅有10万吨。

3、食品工业企业与农业资源不够协调。一是有资源、没龙头。目前我市保护地蔬菜21万亩,昌图中部马铃薯专业区种植规模已达15万亩。这两项产业基本没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牵动。二是资源多、企业小。我市水稻种植面积90万亩,年产优质大米35万吨,但是水稻加工企业仅有5家,且规模很小,最大的鹤彩加工能力仅有3万吨。水果产业基地仅有西丰御林一家小型果汁加工厂。再如畜牧业,全市肉牛屠宰量仅为2.7万头,只占全市肉牛出栏量72万头的3.75%,全市屠宰加工生猪45.7万头,占生猪出栏量223.7万头的20.4%。三是企业大,资源少。如,依露乳业设计年加工能力10万吨,需要3万头奶牛供奶,而全市奶牛饲养量3.3万头,产奶的1.6万头,产奶量只有6.5万吨,远远不能满足一家企业的需求。

4、品种品牌少,资源综合利用不够。突出表现在畜禽加工上,我市肉鸡加工只有200多个品种,肉牛加工也仅有30多个品种,而且只能进行简单的分割,未能在骨、血、皮、鞭和内脏等方面搞综合开发。而美国仅肉鸡加工品种就已达2000种。加之又没有自己的品牌,导致出口创汇能力低,许多肉鸡加工企业挂靠外省市企业的包装后出口。

5、食品企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还很差,质量安全问题隐患仍然存在。许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很小,加工设备简陋,环境条件很差,技术力量薄弱,质量意识淡薄,难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2004年5月,清河红果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山葡萄酒因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不合格,被中央电视台和多家媒体曝光。同年11月,清河区亨鑫冷饮厂生产的雪糕,因卫生部抽检产品质量不合格,也被多家媒体曝光,各食品网站同时登载。食品安全问题仍引起调度重视。

三、解决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建立全市统一、高效的协调机构,着力培养食品工业这一主导产业。食品工业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目前管理职能又分属不同部门,扶持其发展的政策无法互动,不利于做大做强企业;同时食品工业的发展又与农业的种植、养殖紧密结合不可分割。建议市政府成立推进食品工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规划、综合协调、监督、指导重大项目的实施和政策的落实。树立大工业、大食品、大市场、大发展的观念,着力培养一批有竞争力的食品工业骨干企业。

2、加强“产学研”联合协作,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协作、合作。与大连轻工学院食品系、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渤海大学食品学院、辽宁食品科研所等单位紧密合作,组织骨干食品企业与有关院校进行对接。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引进产品,引进人才,进行难题攻关,共同开发新产品,提高自主研制能力。要围绕资源进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3、实施名牌战略,建设食品名城。宣传市政府争创名牌产品的奖励政策,增强企业创名牌的积极性、主动性。肉品加工企业要争创省名牌和国家名牌产品。大力宣传知名食品企业和优秀食品企业家,进一步提高优秀企业家在全国的知名度。重视著名商标的评比和宣传。下大力气建设一个食品工业园区和几个食品名乡(镇)。通过实施名牌战略,评选著名商标,培育知名企业,宣传知名企业家,打造知名食品园区,建设食品名乡、名县,争取用5至的时间,把铁岭建设成食品名城。

4、从食品加工源头抓起,确保食品安全。要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贯彻iso9000和haccp等质量管理系列标准;要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 》、《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原辅材料质量的产前管理,严格设备管理,严格生产工艺规程要求,严格产品出厂检验,从生产加工各个环节上加强质量把关,严禁不合格食品出厂销售,认真抓好食品安全(qs)市场准入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市经委。

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摘要:民国初期,新疆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长期处在封闭落后的状态。

盛世才执政期间,制定了三期三年建设计划,前两期三年建设计划是有所成就的,尤其是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由于外有苏联援助,内有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努力工作,因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我市食品工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5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带领人事代表工委的同志,对我市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先后听取了市人事局有关情况介绍,召开了人才相对集中的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外籍人才代表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全市工作大局,开拓创新,扎实推进,通过营造和优化人才环境、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大力引进急需人才、积极对现有人才进行培养与使用等一系列工作,进一步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调动了广大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尊才氛围初步形成。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人才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把人才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体系,市四套班子31位领导还分别与18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科技示范园区的70多位优秀人才建立了服务联系制度。机关、企事业等用人单位也逐渐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价值,能够珍惜人才拥有,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宣传媒体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有重点地开展了人才政策和先进典型的报道,全市尊才、惜才、爱才的氛围初步形成。

二、组织有力,引才渠道更为拓宽。

近年来,人事部门通过发函鼓励**籍毕业生回家乡工作、组织企事业单位赴外地招聘、举办不同类型的人才市场等办法,为我市引进了众多的人才,全市人才总量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开始尝试赴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效果明显。自主建立的**人才网站,日点击率达500多人次,成功实现了一些网上招聘,构筑了企业和人才之间的供需平台。主动接轨上海,实施人才资源合作互动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为两地人才交流提供了便利。同时,通过借用、兼职、聘用、实习等“柔性”流动方式,引进了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智力。三年来,共有20多位外国专家和40多位清华大学博士生来我市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等企业还与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研发中心,形成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

三、政策优惠,留才措施不断强化。

一是制定了我市人才高地建设的行动纲领,市委、市政府于207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具体规划了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完善了对优秀人才的各种保障、激励措施。二是设立了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的专项人才开发资金,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实行工资和住房补贴。三是开展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对为全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兴市功臣进行重金奖励;对为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由市委、市政府授予金银铜牌企业家荣誉称号。每年科技节期间,还由市总工会、劳动局组织生产一线的人才开展技能大比武,对优胜者进行表彰奖励。四是加强感情联络,经常与人才进行沟通交流,定期组织“家在**”外地人才联谊活动,使人才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重视。

四、改革深入,用人机制日渐激活。

逐步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机关进人实行凡进必考,中层干部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市级机关大力实施干部交流换岗,镇乡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市级机关负责人通过公推直选、公推公选产生,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事业单位实行公开招聘和评聘分开,创新收入分配办法,建立绩效工资机制,真正体现优胜劣汰,实现了人才队伍的良性循环,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立足实际,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市政府有关部门以提高公务员从政能力、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企业经营者管理能力、乡土人才推广能力为目标,采取短期培训、专题讲座、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利用党校、职校、电大、农干校等培训基地,切实加强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三年来,共培训各类干部和技术人才3万多人次。同时,积极配合抓好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全市共有近百名人才被确定为省、市科技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市人事部门还经常与培养对象取得联系,全面掌握他们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业务成果,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科研经费、科研设施等方面的困难。通过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育计划,有效地提高了我市人才队伍的素质。

(二)。

近年来,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逐步把工作重点从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调整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上来,创新思路,突出重点,使我市的人才工作在省内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但应当清醒地看到,面对时代发展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面对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我市的人才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人才总量相对不足。截至20底,全市人才总量为53729人,其中,公务员2484人,专业技术人员36451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8787人,其他人才6007人,全市每百人拥有人才量为4.74人,远低于苏南8%的人才拥有水平。我市人才的总体规模较小,人才密度偏低,在目前全市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的大背景下,这样的人才拥有量与城市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明显不配套不协调,人才匮乏越来越成为阻碍城市不断成长和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人才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从我市人才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知识结构及行业分布、地区分布来看,传统型人才较多,高新技术人才少;普通型人才较多,产业化人才少;继承型人才较多,创新型人才少。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区和机关事业单位,城区人才所占的比例非常高,教育、卫生、农林等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27.1%;重点发展产业的人才比较少,一些民营企业人才奇缺。

三、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全市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人才总数的25%,其中,研究生46人,占人才总数的0.09%。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829人,仅占人才总数的1.54%,远远低于2.8%的平均水平,高层次人才的匮乏已严重制约我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不仅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偏少,高层次经济人才、城乡规划人才奇缺,而且非常缺乏能搏击市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有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缺乏农村实用人才。总体来讲,我市人才的学历层次偏低、中高级专业人才比例过小、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偏少,并且有一部分人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少数人达不到任职条件,知识老化、更新缓慢的现象比较普遍。

四、人才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许多用人单位没有做到人岗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用非所愿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部分人才因为专业不对口而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长期“为己所不欲为”的无奈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部分人才虽然能做好本职工作,但典型示范作用不明显,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一般。人才作用发挥不佳,利用效率不够充分,造成一方面事业发展急需人才,一方面人才无用武之地。由于配置不尽合理,人才资源不足与浪费的`现象同时存在。

五、人才引进难、易流失的现象比较突出。虽然市人事部门不断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在人才市场建设和赴外招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难的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如我市连续几年物色、招聘城市规划方面的人才、英语专业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但效果都不够理想。全市国际贸易、计算机、外语、生物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但引进的难度相当之大。而另一方面,人才流失日益严重,“孔雀东南飞”现象已经成为我市人才工作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以来,仅教育系统就流失了200多位拥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民营企业新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平均流失率更是高达40%左右。

引起上述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气候的关系,又有小环境的影响;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我市大部分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重要意义的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这一观念,在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激励等方面,往往侧重于考虑投入的成本,而忽视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后所产生的效益。注重的是人才使用的短期行为,大学生一进单位,就希望他们是“全能冠军”,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对人才的培训进修和继续再教育不以为然,不愿支付人才培养的有关费用;而现实学历教育和学术性培训费用的快速增长使相关人员个人难以应付高昂的学费,导致人才后续提高比较困难。政府在引才、留才方面的措施还不够有力。以教育系统为例,前几年由于财力紧张,不少乡镇教师工资无法按时足额发放,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仅直接导致许多在职教师不安心工作,想方设法外流,师范类毕业生不愿来我市就业,师资力量逐步削弱,而且使得教师的从业意愿大为降低,师范毕业生改行的比较多,报考师范类院校的生源严重不足,并且这种倾向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变。据统计,我市高中教师本科率仅为68.4%,而海安为90.2%、海门89.7%、如皋88.8%、如东87.7%、通州83.7%,差距如此之大,令人忧心忡忡。

二是人才的待遇偏低。我市人才的薪酬水平普遍较低,目前在我市企业就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月平均工资在1200元左右,机关、事业单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在1400元左右,而全国大学生工资水平一般在1000―4000元之间,我市接近最低水平。相当一部分企业只为引进的人才交纳基本的社会保险,而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等大多没有落实,住房公积金更是极少办理。就是在这样一个较低的工资水平下,不少用人单位还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工作强度等手段,变相克扣人才应享受的待遇。平时加班不支付任何酬劳已经成为企业的普遍做法,有的企业没有法定节假日的概念,过年休假都要扣去相应工资。相当多的企业没有或很少有奖金,人才的收入与业绩挂不起钩来,大大降低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经济待遇是人才去留的直接动因,虽然政府也比较重视这个问题,针对我市人才报价偏低的现实情况专门出台了办法,对年7月以后进入我市工业企业的大学本科生,给予每月500元的补贴,但政府补贴的期限为三年,三年之后,用人单位能否垫补上这个差额还未为可知。如果到时人才的待遇反而不如现在,那么又将面临人才流失的窘境。

三、人才的生存成本大幅提高。我市的人才定价低,可消费水平却不低,物价水平、消费指数都紧随上海、苏南,所以在我市生活所花的基本费用相对较高。尤其近几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才的生存成本也水涨船高。在小的方面,以“吃”为例,我市的副食品价格已与上海、苏南接轨;以“行”为例,在我们这样一个县级市,出租车的起步价高达7元,和地级市城市相当。在大的方面,以“住”为例,近两年,我市房价急速膨胀,腾空翻了番,原本一对大学毕业生夫妇工作十多年可以用积蓄购买到一套普通商品房,现在一下子得用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拥有容身之处。物价尤其是房价不断攀高,而工资水平却没有同比例跟上,使得人才在我市的生存成本大幅度增加。没有住房,就如没有根的浮萍,许多有心在我市安家落户的人才难承其担,只能望房兴叹,不得不考虑另谋出路。

四、集聚人才的综合环境不理想。综合环境差是除了经济收入之外影响人才去留的最重要因素。在产业环境上,我市规模大、实力强、成长快的企业很少,大多为传统产业,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总量偏小,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狭窄,吸纳和集聚人才的能力不强。在城市基础环境上,崇启大桥的区位优势还未凸现,交通神经末梢的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城市特色还不甚明晰,功能不够完善丰富,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网络体系等设施比较落后,人才学习、研究、交流的环境不佳。在人文环境上,部分领导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重视不够,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确立,既要马儿快快跑,又要马儿少吃草,不关心人才发展、不尊重人才利益、不宽容人才失败。在具体职位安排和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方面仍然重资历、轻业绩,重文凭、轻水平,不少民营企业还是小作坊、家族式管理模式,对外来人员不放心、不放手,使人才难以施展才华。舆论对科技和人才工作的宣传不够,群众对人才工作和人才政策知之甚少,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不浓。

五、人才自身存在一些不足。勿容置疑,一些知识分子自身存在弱点,以为读过几本书,接受了高等教育,就理应高人一等,待遇要高、生活要轻,不愿去车间操作,“君子动口不动手”,沾染上追求白相、追求省力、追求报酬高有外快的陋习,不愿学习进取,不愿钻研提高,不愿做艰苦工作。相当一部分人才自我完善的意识不强,平时忽视对原有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对当前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和人才竞争的形势估计不足、了解不深,压力感、危机感不强,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特别是一些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认为从此进入了保险箱,得过且过混日子,对工作懒散应付,不求上进。更有一些人才,害怕挫折失败,不敢尝试创新,缺乏追求事业、追求人生价值体现的精神。另一方面,我市不少大中专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比较高,向往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和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特别是重点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几乎都选择留在待遇较高、工作环境较好的大中城市,多年来本地籍的大学本科生回市率仅20%左右,本地基础教育培养的优秀人才从源头上大量流失。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人才,自视过高,对企业要求先下车间锻炼的做法不理解,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直接坐办公室从事设计、研究工作,感到企业大才小用,自己不受重视,从而产生跳槽想法。此外,很多外地人才反映我市缺少适合青年知识分子学习交流和休闲娱乐的场所,工作之余生活单调乏味,加上本身社交圈小,交友空间有限,个人问题无人关心无法解决,难以在我市成家落户。

(三)。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问题是事关我市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问题。为进一步构筑我市人才高地,促进人才强市,我们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强化人才意识,树立科学人才观念。

人才是兴业之本、发展之源、富民之策,是一个地方最可宝贵的资源。当今社会的各项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大量的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优势,把握主动权。因此,做好人才工作,政府、用人单位甚至普通大众,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科学人才观。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位,努力营造人才辈出、各得其所的生动局面。要不断加强对人才政策、人才工作的宣传,市级领导要利用各种会议各类场合大力呼吁,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二、整合人才资源,促进综合开发利用。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着眼于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努力发掘其潜能,最终达到促进人才总量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同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人才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相适应的目的。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用事业留人,想方设法为各类人才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展示他们的个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用感情留人,主动与人才加强交流,建立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在人才的职务晋升、学术活动等方面给予特殊的照顾和支持;用适当的待遇留人,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现有的财力、物力,一方面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经济待遇和身体健康状况,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关心他们的政治生活,在入党、提拔等方面予以倾斜,优秀人才还可考虑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二是重视二次人才资源的开发使用。离退休人才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投入少、产出多,对缓解我市人才缺乏的矛盾能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要对不同专业的离退休人才进行梳理、分类,为离退休人才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加强他们与年轻优秀人才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建立人才结对帮扶制度,为离退休人员提供用武之地,让他们“金秋再创业,夕阳更辉煌”。

三、实施引才工程,壮大充实人才队伍。

从我市的人才需求情况看,单靠自我挖掘和自我培养是不够的,还必须大力引进外地人才或智力。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跨地域的人才观,通过“借脑生财”来不断壮大我市人才队伍实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一是“刚性”与“柔性”并用。刚性引进要放开准入限制,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可不受编制和人才结构比例的限制。柔性引进可以采取兼职聘用、项目招聘、短期聘用、学术交流等形式,使人才虽身在彼地而智为我所用;二是数量与质量并重。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顾数量和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在当前应着重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问题,确保引进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应有的价值;三是实用与创新并举。我们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因此,对具有创新技术的人才要给予政策倾斜,重点引进。另外,要加快区域性信息网络建设,主动融入上海人才流动中介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工作网站和数据库建设,把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人才工作中去。

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内在潜力。

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我们要在竞争中取得人才优势,就必须大力进行人才体制改革,努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制订各类人才不同的培训规划,以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提高相结合,切实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识人是正确用人的前提,要逐步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要按照党政人才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分别构建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努力做到客观看人、公正评人、准确识人。三要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传统习惯,建立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机制。在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任用上,要依据成果、贡献和能力,确定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健全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废除职称终身制,使确有真才实学者脱颖而出。四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和实行有效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多元化分配政策,使人才价值在拉开分配档次中得到体现。对专业技术人才,要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以此激发各类人才的潜能,促进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优化人才环境,打造拴心留人之地。

“水深才能养大鱼”,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政府部门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担负着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等重要职能,应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使之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养人才的“摇篮”,各类人才施展才干的“舞台”。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个地区的人才政策是否完备、配套、具有吸引力,是能否更有效地吸引人才的关键。我们要像改善投资软环境一样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既要抓好原有各项制度和政策的落实,又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地好的政策措施,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奖励、流动、保障等整体配套的人才队伍建设体制;二是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良好的用人环境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和发挥人才的功效,因此,我们必须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上进行创新。要创造条件,使各类人才的潜能在公平竞争中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从而使我市成为各类优秀人才向往的地方;三是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好才能使人才安心干事创业,消除后顾之忧。要关心人才特别是外地单身青年人才的生活,政府有关部门与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可经常开展人才联谊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为他们搭建交友平台,鼓励他们在我市成家立业。要积极解决引进人才住房问题,对于市级紧缺人才、外地来启落户人才,应制订相应购房、租房优惠政策,并在职称评定、各项保险费落实、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使他们能够扎根我市;四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能激励人才的情感,建议定期开展“人才宣传周”活动,通过宣传优秀人才,树立典型人才等手段,在整个社会营造浓厚的尊才爱才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发人才干大事业的良好环境;五是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对于人才工作,事业是感召力、环境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我们应把人才工作的重点更多地放到搞好服务上来,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才身心健康、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的需求。政府人事部门要以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把提供优质的服务放到人才引进的首位,急人才之所急,想人才之所想,坚持一切从有利于引进优秀人才的实际出发,努力创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环境,让人才顺心、舒心、安心。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围绕全州打造“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目标,我县始终坚定生态经济升级发展战略,落实扶持政策,探索发展方式,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目前,全县登记注册各类企业564户,注册资本215382.31万元,从业人员1421人;登记注册农民专合社728户,出资78846.5万元,成员5304人;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2833户,注册资本23823.34万元,从业2780人。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1.3%。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基础保障,促进民营经济政策落实。

认真贯彻落实省、州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力促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领导机构,由县长牵头主抓,分管副县长具体抓,配齐34个县级部门协同抓的工作团队,明确工作内容、具体职责,细化责任落实,为民营经济工作有力落实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强化基础保障。抓深抓实前期工作,政、企集中座谈学习讨论省、州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有关政策,深入研读川办发〔〕72号、阿委发〔2014〕10号等文件,召集60户民营企业集中商议,集思广益,委派2个工作组深入调研,收集整理并汇总形成《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三是强化政策保障。科学制定《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意见》《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意见》《专项基金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结合全县工业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出台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11项优惠政策意见。设立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账户,自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门用于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已有2户企业获得商标奖励,9户获得诚信守法企业奖励。

探索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新机制、新途径,将民营经济与精准脱贫结合起来,实现协调发展。一是突出银企结合。由政府牵头协调县内金融机构,积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助力企业融资2.6亿元。开发小微企业投融资产品,构建高低搭配、体系健全模式,确保民营经济贷款增速、增量“两个不低于”。同时,强化市场主体诚信建设,企业年报率为92.25%、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公示率为100%、个体工商户年报率均为99.18%。二是突出校企结合。主动探索校企联姻发展新模式,与西南民大、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课题争取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实现合作。邀请专家及教授开展企业管理、农科等知识培训10余次,进一步促进理念提升、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三是突出社企结合。组织企业参加西博会、农博会等推销活动,大力推行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销售新模式。发展“互联网+”“电商+”等新业态,建成21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加快推进“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形成线上线下销售新格局。

坚持求真务实,主动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速发展。一是全面优化服务。打造服务、效率、阳光型政务服务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合理规划,加紧规建县工业孵化园、县电商孵化园,即将进入基础建设阶段,为企业集群、链式发展搭建载体。建立县投资服务中心,专门负责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工作。截止目前招商引资中国内省外资金累计17968万元。二是夯实制度保障。将民营企业建设纳入重点项目督办范围,由分管副县长牵头跟进落实,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建立县政府民营经济发展研讨制,根据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听取民营企业发展等实际情况,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策”等方式,精准施策,认真研究民营经济发展实举。,新增规上企业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9户。三是推进品牌战略。实施民营经济品牌战略,纳入产业发展“六化”进程,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展参评,“松茸”、“苹果”获国家地标证明商标,神沟九寨红葡萄酒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四姑娘山天然沙棘获得“省著名商标”。出台《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组织民营企业积极申报技术创新、研发和专利等科技项目,对科技创新成果给予专项奖励。三是创新创业高地。加快县工业孵化园、县电商孵化园规建,为企业集群、链式发展搭建载体。我县高效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仓储物流相继试运营,已有15家企业入驻。

二、存在问题和差距不足。

纵向对比近五年情况,可以说我县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横向对比先进城市,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仍有较大差距:

(一)在总量、规模、创新方面差距明显。

从总量看,虽然近五年我县民营市场主体翻了一番,但和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然差距明显。从规模看,我县“大块头”的`民营企业较少。截止20规上企业仅9户。从科技含量看,我县民营企业中科研和技术服务类企业仅16户,显现出我县民企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较弱的差距。

(二)融资难、招工难、用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

大部分的企业反映有融资需求,66%的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张;77%的企业反映存在用工短缺。在融资方面主要是贷款门槛高、融资成本高、贷款渠道少、小额贷款手续繁杂等;在用工方面主要是招工难、缺少技工、人员跳槽频繁等;在用地方面主要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用地指标进一步压缩,民营企业难以获得相应的指标等等。

(三)扶持措施知晓度低,政策受益面有待拓宽。

虽然我县在简政放权、减免收费以及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都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由于政策措施相对分散,信息共享机制还不健全,宣传力度不够,民营企业对扶持政策的知晓度相对较低;一些政策措施在执行层面上存在着不及时、不连续、不完善、不到位等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叠加效应,政策受益面有待进一步拓宽。

三、需上级主管部门解决的问题。

提供平台,搭建载体。一是适时组织融资需求座谈会、对接签约会等,搭建银企沟通合作的“桥梁”,解决企业融资需求。二是组织对政府部门服务人员、民营企业家和大学生创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创业大讲堂等方式,为企业家和创业者提供实用有效的培训与管理咨询解决方案,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创新素质,增强发展后劲。

四、下步打算和相关措施。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涉及部门多、政策性强、覆盖面广,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密切合作,形成推进合力。下一步,政府将充分发挥好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促进发展中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督查考核、实施决策等重要职责,全力推进全县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统筹协调,聚集合力推动发展。

组织召开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议事规则,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议事协调机制。强化全县工作统筹,加强信息共享,定期议事协商,做好各类民营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配套衔接,形成密切配合、纵横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动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政策研究,聚焦方向推动发展。

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发展方向、行业类型、宏观战略引导。引导民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鼓励和支持“走出去”,扩大交流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民企强化科技支撑,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成长性强、带动力大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聚集发展,推动民营经济调结构、转方式、提层次。

(三)优化市场环境,聚力服务推动发展。

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设障的要求,积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为小微企业免费提供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开拓、标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减负、提速、增效。

(四)强化督导考核,聚汇机制推动发展。

进一步健全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构建民营经济发展考核有指标、推进有抓手的工作格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