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培训总结小学(热门21篇)

时间:2023-11-18 16:25:42 作者:文轩 最新新课标培训总结小学(热门21篇)

培训工作总结应该突出培训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估培训成果的有效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培训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总结

教师职业注定就是要终身学习。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培训,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全面了解了课标的整体修订情况,更加明晰了当前的数学教育的发展形势以及肩上的责任,下面我就对本次培训学习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都包括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领域没有变化。但是,为了更好地适用于四基的教学,或者进一步说更好地适用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这次课标修订有个总体趋势是这样:在数与代数中要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并且把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去;在图形与几何中,更加强调几何直观,这样的话就增加了尺规作图的内容。增加尺规作图就是在小学数学中要增加一些操作;让学生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本质,感悟数学这个概念对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史教授一开始就重点强调了新课标中将“数学核心素养”集中到“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解读了核心素养的一致性、阶段性和发展性。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学生参与其中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后数学的教学过程紧扣新课标。还重点分析了新课标中的变化,整体的领域没有变化,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形式上基于抽象结构,理念上更强调核心素养,这些都需要结合后期教学实践去理解。

1、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理解。

数学不仅只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的三大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数学研究过程是通过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结论,通过模型搭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而数学核心素养可以表述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眼光的内核是数学抽象,它体现了数学的一般性;数学思维的内核是逻辑推理,它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数学语言的内核是数学模型,它体现了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应该贯穿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也是数学思想培养的过程,这也许在一节课的教育中实现不了,但应当作为教师数学教育的“魂”,这将为学生提供正视和探究世界的方法。

2、在课程标准引领下落实核心素养。

提到“数学核心素养”其实我们并不陌生,近几年“核心素养”一直是各类教研培训的热门话题。在此之前我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这六个方面以及10个关键词。“核心素养”的概念在我头脑中还是很空泛的。听了史宁中教授的解读,我才明白数学核心素养是在学生本人参与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的。这就完全颠覆了传统课堂,比如《乘法分配律》用一节计算课的集训就能提升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应用。但核心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要求老师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展开。这次新课标的修订就是要让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

本次课标修订的两大要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

数学绝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为各门学科尤其是理工科方向的学科奠基。有些孩子排斥数学学科主要是因为传统数学课主要局限在教室里,虽然教材中也有综合实践课,但真正落实的或者说有效落实的并不是很多。如何以新课标为依据设计出既凸显数学本质又能学科融合的主题式学习课程将成为老师们思考的重点方向。未来数学课程将会聚焦于学科育人和跨学科教学,也是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应当致力于研究的大方向。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我们应该注意到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在课程内容结构化调整的基础上把握好每个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同时,新课标对各个内容领域都进了细微调整,最大的变化在于增加了“代数推理”,增强了“几何直观”。如何基于两个代数基本事实,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代数推理?如何设计“尺规作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于图形的直觉?也是亟待思考的命题。

通过本次学习,我不仅了解了新课程标准修改的内容、修改的教学要求等,还明确了修改的目的与意图,更感受到了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的便捷性与指导性,新版课程方案和标准体现了当下教育改革的风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更深刻的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宗旨和内涵,力求在我的教学中无限放大它的实际存在性,力求让我的课堂也充满着浓浓的新课程情怀。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总结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好,就要学习、反思、和总结。要想在教学上能进步,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的教学。因此我参加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总结如下:

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搜集和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的要求。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学习。

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应倡导、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的认识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修养。

教师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语言交流,也可以表情、动作来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了综合性学习的。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自主性地要注重和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也有很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并在课堂上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几个。看完新课程标准,阅读和写作的体会颇有感触。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的途径。读或读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总结精选

学习了新课标,使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使我感受到新课标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而这次教育课程的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首先,开阔了我的视野。平时在。

教学。

第一线,忙于应付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因此,视野相对比较狭窄。其次,进一步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应该承认,对于目前仍然还在盛行的“应试教育”我们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对于课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上我们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套上了旧观念的枷锁,而且这种“枷锁,’制约着我们的教改。最后,丰富了我对全册课标知识的认识。我已经有了二十几年的教龄,平时繁忙的教学任务几乎使我们不可能有上较集中的时间来更新知识,另一方面,我对新课标又有了新的体会。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学;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准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另外,在具体内容和表述方式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总体说内容难度降低了。“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课标“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标,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走近新课标,我已经明显的感受到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老师、乃至每一个家长身上所发生的可喜的变化。但我认为还是不够,真心的希望我们现在的教师能多一点创新,多一点务实,多一点奉献,多一点眼光,多一点执着,多一点激情,让教改之路更坚实、更宽阔、更精彩!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总结

在20xx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的小学语文国培远程培训。我带着一颗渴望而又真诚的心参加培训。在这次培训的过程中,我利用工作之余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生动、形象而有精彩的讲座。他们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把许多教育理论让我们能够轻松地接受。各位名师的展示课启发了我,让我心智的点点火花也如满天繁星,在我的心际闪烁。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教学中。现将此次培训总结于后:

因为机会难得,所以我非常珍惜,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听每一个讲座,看名师的每一个课堂实录。各位专家、名师为我们的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鲜水源。给我们带来了启迪、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难得的文化大餐。通过培训,让我认识到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以及如何珍视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我明白了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写作,如何让学生的习作贴近生活、让习作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获得习作的成功,等等。我明白了在综合型教学中,如何结合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语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在每一次的交流讨论中,学员们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出自己的主题帖,谈出自己的体会。每一个话题都会引发热议,每天都有不小的收获。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使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掌握了更多的教学技能。我将学到的、感悟到的应用于实践,感慨良多。三、积极参与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两个多月的课余学习,虽然辛苦劳累,但是让我获得了快乐。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进步,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

此次国培,让我感受到“活到老,学到老”的重要性。“活到老,学到老”。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国培”顺应时代要求,给广大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的教师的久旱的心田下了一场及时雨。我们在教学的困惑中得到指点,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和难题。细数研修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收获了快乐。

从这次的学习中,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艺都能有一次革新和飞跃,让我对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让我感受到学习的路还很长,但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虽然培训即将结束,但终身的学习会继续。这次培训,就像冬日里一抹浓浓的绿意,带给我无限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处处以身示范,与学校其它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培训总结

多年的语文教学,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也让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已形成了定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做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教学理念,才能跟进时代的步伐,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在这次培训中,每天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观看培训视频,阅读参培同仁们的研修日志、教学故事,参与论坛讨论,让我不但深入了解了新课标的理念,而且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教育教学方法。现将本次培训的几点收获总结如下: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真正意识到语文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停留在语文课本里,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不应该只停留在试卷上。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总结精选

开学前,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感到收获甚多。现就这次的培训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

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得心应手地驾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践行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小学新课标培训工作总结

我镇按照相关要求,暑期期间,组织我镇中小学及幼教全体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进行培训学习,在学习中,严格要求,人人参与,分科学习,认真记录,认真总结。现将我镇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20xx年中小学及幼教教师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暑期培训方案》和区研训中心的有关培训指示精神,使教师继续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以学习、研究和推进新课程改革为核心,努力探索和创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师资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学习和在线研讨的培训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培训质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突出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重点,提高广大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了解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在广大一线教师学习新课标、把握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手段方法的学科培训基础上,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和实际问题,引导学校和教师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学校和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建立新课程标准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亲自挂帅,统一部署培训工作,召开动员会、培训领导小组专题会等。组员由教务主任、各教研组长组成,负责课程标准培训工作的具体落实和资料收集。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落实、职责到人,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具体抓的格局。

本次培训我镇每个学校的在职教师必须都要参加培训学习,分类分科,可以说是全校教师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形成了空前的“学习热”现象。

在学习期间,学员们能够严格遵守时间,认真听取讲座,看视频,认真阅读教材,积极交流研讨,每天对新课标都能有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们对过去的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了新的教学理念,而且对新课标中提出的教育要求兴趣极高,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热情;每位学员都能认真完成作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出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对即将面临的新课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出现了很多优秀作业;并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研讨,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方式,给学员们提供了极为便利的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各地的学员通过网络可以交流意见和看法,在交流探讨中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认识和对新课标的理解,同时学员借此机会,和专家们进行研讨,向他们讨教。认真、热情的学习态度使每位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使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通过这次新课标培训学习,老师们的收获颇丰,在新学期到来之际,正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生的到来。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总结[精选多篇]

8月25日,我参加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在这个活动中,我的体会颇多,2012版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有如下几点重要的变化:

新课标修改后最大的变化是: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

1.《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新教材无论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材都没有明显的算法倾向,主张各种算法具有平等的地位,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教材重新整合知识内容,体现数学学习内容之间、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

新研究和整合。如新教材整合了加减法的关系,在教材中做到有合有分:5以内的加减法是分开安排的,6到10的加减法是合起来安排的,这样的“合”有助于学生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加减问题,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又如:学生生活在三维空间,所以新教材几何内容从“认识物体”开始,而不是先认识“平面图形”,这也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建立空间观念。再如:统计的重心放在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新教材根据教材实验结果和教师们的普遍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如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大幅减少,部分内容移到第二学段。如一年级上册“时间”这一单元,将原来的“教学整时和半时”改为只教学“整时”。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愉快的学数学,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2年9月9日星期日。

小学新课标培训工作总结字模板

本学期,我xxx学校的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课改现场会为契机,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加强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学习落实新课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质量。

1.加强学习,锐意进取。

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力求在学习中得到提高,工作中能有成效;其中,通过外出听课学习,校内组织教研活动等,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再是,通过全员继续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实施新课标的能力。

2.开展校本培训,着力把课改工作落到实处。

本学期我们把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关注教学行为和学习状态作为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位教师做好“一听”、“二评”、“三实践”的工作。平时继续开展“小请客”活动,教师人人参与,校级教研课月月有,明确研究重点,反复研究,多次试上,集体备课,扩大教研工作的'参与面,有利于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设课程。

2.课堂教改,注重实效。本学期教导处继续规范“教学大认真”,抓好学校的各项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本学期,对各同志的计划、备课(即课前思考与调整,教后评价为重点)共检查了两次,优秀率达95%以上,对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也进行调研,同时还查看了全体同志的听课记录及教师的教育摘记。我们还重抓中午练字,并在学期末进行写字调研,通过调研总结,促进了学生写字基本功的训练。

3.加强各科竞赛辅导,努力发展学生的特长。我们认真抓好各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重点抓好“文艺比赛”、“乒乓球训练”、“小语阅读知识竞赛”。其中xxx获县语文竞赛二等奖,有1人参加诗歌朗诵竞赛,在比赛中获二等奖。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总结[精选多篇]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2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总结(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了新课标,使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使我感受到新课标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而这次教育课程的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首先,开阔了我的视野。平时在教学第一线,忙于应付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因此,视野相对比较狭窄。其次,进一步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应该承认,对于目前仍然还在盛行的“应试教育”我们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对于课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上我们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套上了旧观念的枷锁,而且这种“枷锁,’制约着我们的教改。最后,丰富了我对全册课标知识的认识。我已经有了二十几年的教龄,平时繁忙的教学任务几乎使我们不可能有上较集中的时间来更新知识,另一方面,我对新课标又有了新的体会。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学;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准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另外,在具体内容和表述方式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总体说内容难度降低了。“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课标“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标,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走近新课标,我已经明显的感受到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老师、乃至每一个家长身上所发生的可喜的变化。但我认为还是不够,真心的希望我们现在的教师能多一点创新,多一点务实,多一点奉献,多一点眼光,多一点执着,多一点激情,让教改之路更坚实、更宽阔、更精彩!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触最深的是新课标课程目标的变化,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进行抽象概括。

因为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数学。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解读,使我进一步了解学习了新课标。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新课标数学教学的特点,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要更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所以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培养学习兴趣的优质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教师共同探求的一个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有趣的情境,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感兴趣的东西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让学生产生一种新奇的感觉,从而产生一种主动探索的欲望。

玩是人的天性,更是儿童的最爱。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育的成功在于活动,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实践也证明:通常自己读过的能记住10%,自己听过的能记住20%,自己看过的能记住30%,自己说过的能记住70%,而自己做过的能记住90%。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活动,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每个人都愿意听到别人的赞扬,渴望获得成功,小学生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表扬学生,让其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对学习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特别是对学困生,老师必须想方设法,使他(她)有成功的可能,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是一句赞扬的话,也可以是同学的掌声或是一朵小红花,都能让他(她)获得成功的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其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尽管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但学生往往把学习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分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自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那么他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负担,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

开学前,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感到收获甚多。现就这次的培训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得心应手地驾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践行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也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一个长16米、宽12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荒地面积的一半,给出你的设计。”这是在讲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的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设计出许多不同形状的花园(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例如,“字母表示数”中的第一课“a能表示什么”没有直接向学生呈现“代数式”的含义及相关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动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游戏中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体会“为什么要学习代数式”,“代数式是怎样产生的”,通过活动去获得代数式的基本含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又如“用刀切去正方体的一个角得到的切口图形是什么?”这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然后探究出结论。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例如,我曾经布置这样的作业,“用一张正方形纸片,你能做成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的盒子吗?自己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在学生交的作业中,我发现平时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做盒子时非常认真,也很漂亮,尽管在所编的问题中有些错误。可成绩好的一些学生虽然解题正确,可是做出的盒子却是敷衍了事。为此,我及时表扬了制作认真的学生,同时也暗示制作不认真的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4、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后,当学生交上自己用圆规和直尺所画的精美图案时,又是对几何图形特点的感悟和对图形实用价值的领会;当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图案,自取名字时,当学生知道和了解许多的数学史话、数学家的故事时,你不能不说,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5、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

我听过一些新课程的数学课,在有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课堂气氛也很好,甚至还有表演,我觉得这些对于学生来讲,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是我们必需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刻意追求课堂形式的“活泼”,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质。数学课不能忽略数学的特点,“双基”的教学是中国的特色和传统。新课程数学教学中要不要“双基”?我认为不是不要“双基”,但是新课程下的“知识与技能”与传统教学的“双基”要有所不同。

1、传统教学的“双基”特点。

传统教学的“双基”是以知识为本的。老师传授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接受、存储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就需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近十几年来,尽管我们强调了培养能力、发展智,但是这种知识为本的“双基”并未改变。过分强调系统性、科学性,内容庞杂、专业性强,而且脱离生活,就像搞专门研究似的。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学应试的知识、练应试的技能、培养应试的心态成了时尚,“双基”成了升学的敲门砖。

2、新课程下的“双基”特点。

新课程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需要的是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这里,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前面有个定语“适应终身学习”,这就和传统教学的“双基”区别开来了。实施新课程,要用是否“适应终身学习”来衡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原则地说,凡是终身学习需要的,我们就要让学生学好、练好,否则就可以忽略,甚至可以暂时不学,等以后在适当的时间去学习。我们看到,新的数学课程不再有脱离生活的繁琐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题,因为它们不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这正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

“学习”这个词的本义不仅仅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更是学习者自己发现、探索的实践活动。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使我们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回归“学习”的本义,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仅用接受的方式学习,更多地是在发现、探究的实践活动,学习生活的知识,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这也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国际委员会提出的终身学习的内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3、新课程理念下“双基”学习本身决不是单纯的学知识和练技能。

任何一个学习过程总会有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价值观这些因素,任何一种学习过程中总伴随着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监控等学习策略。因此,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双基”学习是不存在的。过去,我们也强调思想教育,但是往往把思想教育游离于双基的学习之外,一说到学习情感就会把它狭窄地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处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总是从怎么“渗透”来考虑,岂不知教学本身就包含着思想教育,一个“渗透”怎能包含得住?结果是学生学了数学不爱数学。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学习过程和方法之类的学习策略。所以,过去的“双基”把学习的内容窄化了,只剩下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是一种全面的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们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要求我们要整体地把握和实施三维的课程目标。因此,新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必须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融为一体,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特点,实施新课程决不能忽视“双基”。我们坚持实施新课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不仅对学生有益,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都将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总结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濮阳市西湖小学全体语文老师积极行动,离校不离研,云端相聚,共同学习、研读和领会课标精神,了解、把握新课标实质和主要变化,把新课标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双减”赋能。

5月10日下午,濮阳市西湖小学全体语文教师跟随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一起学习语文新课标。吴教授采用对比学习的方式,分章节交流了新课标在结构和内容上的变化。吴教授解读了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背景、修订思路、总体目标等内容。老师们明确了本次新课标修订方向,进一步强化了育人导向,决心要为党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月10日晚上7:30,西湖小学全体语文教师认真聆听了温儒敏教授主讲的“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的专题讲座。

温教授为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和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总主编,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他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语文新课标的课改精神,助力老师们用好统编教材,将为老师们在新课改的大潮流中指明前行方向。

在培训活动中,老师们专心听讲,认真笔记,生怕遗漏一个知识点。

通过本次的新课标培训,老师们进一步领会了新课标课程理念和学科“核心素养”,结合自己的课堂进行深刻反思,并对下一步的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新课标培训总结

在11月-12月份,我参加了xx区的本次新课标培训,有一些收获、感触,现简单小结如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我要做的首先就是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我,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课程期待着我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

新课标培训总结

通过这次小学英语新课标学习,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会有一个新的转变。我的总结有以下几点: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英语属于英语启蒙教育,学生通过听、说、读、演、唱、玩等方式获得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而获得初步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语感。由于小学生天性爱玩的特点,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到英语很好学,也很乐学,帮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们套用,只有教师潜心学习,精心钻研,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的课来。

总之,这次远程培训,为我们教师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的传统教学模式,更给我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我相信远程教育将是不断探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永远研修平台。培训虽然即将结束,但学习和思考并没有停止,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搞好英语教学,勇敢迎接更多挑战。

新课标培训总结

8月25日,我参加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在这个活动中,我的体会颇多,2012版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有如下几点重要的变化:

新课标修改后最大的变化是: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

1、《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新教材无论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材都没有明显的算法倾向,主张各种算法具有平等的地位,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教材重新整合知识内容,体现数学学习内容之间、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

过去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新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研究和整合。如新教材整合了加减法的关系,在教材中做到有合有分:5以内的加减法是分开安排的,6到10的加减法是合起来安排的,这样的“合”有助于学生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加减问题,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又如:学生生活在三维空间,所以新教材几何内容从“认识物体”开始,而不是先认识“平面图形”,这也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建立空间观念。再如:统计的重心放在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新教材根据教材实验结果和教师们的普遍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如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大幅减少,部分内容移到第二学段。如一年级上册“时间”这一单元,将原来的“教学整时和半时”改为只教学“整时”。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愉快的学数学,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课标培训总结

10月15日上午,学校高一至高三72名语文老师很荣幸参加了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xx)网络培训会,聆听了培训专家,来自北京五中的语文特级教师、新教材编委会成员梁捷老师的培训课程。此次培训会开展地非常顺利,所有老师都能按时签到、按序就坐、遵守会场秩序,并认真做了学习笔记,参会状态良好。通过参加本次培训,我们收获良多,现总结如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本次课程标准培训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在《课程标准》(20xx)(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进行‘二次提升’”,而这个核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梁老师认为,教育是在不变与变中进行,不变的是教育本质,也就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而变的是课程、课堂与技术。教育的本质自古以来就是立德树人,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遵循教育本质的前提下,我们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始于孔子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其实也源于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思想;而经典的《论语》篇目《侍坐章》描述的教学方式就是我们《课程标准》提到的“特定情境下的任务群学习”。而正是孔子这种创设情境、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正所谓教育质量的根本是人的质量,是生命的质量。一个好老师,就是一门好课程,一门好课程成就一批好学生。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18个学习任务群,而这18个任务群里边出现了21次“整合”这个词语,这个“整合”包括“为什么整合”“整合什么”“怎么整合”“怎样评价整合”。这里梁老师举了一个她亲身经历的例子,清华大学核研究院邀请梁捷老师去办一个“古琴与中国文化”的讲座,在我们看来,核研究院的人员都是专业人才,每天的工作都是进行核研究,但是他们却喜欢中国文化,而且他们非常有仪式感,参加讲座的当天女士统一着汉服,男士统一着中式服装。讲座结束后,核研究院的人员还赠送给梁老师一本诗集,因为他们有一个“虎峪清风”诗社,已经出版多本诗集。梁老师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真正优秀的人才是一个“整合”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同时,《课程标准》中也出现了20次“活动”,学生的学习需要活动,需要分享成果,例如老师不应该成为学生作文的“忠实读者”,应该让学生互相分享作文,分享习作,也就是,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任务是“提出目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和平等参与”。

20xx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也说明我们的《课程标准》实践已经在路上。为确保20xx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健全新课程实施机制,二是规范课程教学管理,三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梁老师重点解读了《指导意见》中关于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的要求,这里有一个变化值得老师们关注,那就是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促进教考有效衔接。这其实也向我们明确了高中的教育关注的综合素质的评价,高考关注的也是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思维方法的提升。这些都说明,我们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已经在路上。

在这一方面,梁老师给我们举了很多示范引领的例子,例如山东的二七一教育集团,他们做了一个题为“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整体学习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研究”,这个课题对我们就有很大的启发,我们也可以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研究单元、主题教学。再有,梁老师的一个徒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实践,这个徒弟带领高一学生背诵了72篇《古文观止》和全篇的《论语》,读书笔记可以与身齐,并且围绕《论语》出了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齐头并进。梁老师还展示了她的徒弟说过的一句话“高中三年1000节课,可以认真落实《课程标准》‘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让语文成绩自然而然的作为一个副产品出现”这也充分说明了该老师在践行《课程标准》,做到了与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的明确目的相结合。

以上就是我们学习参加本次培训课程的收获体会,我们一中全体语文老师也会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以践行先驱为榜样,落实《课程标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整合”的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新课标培训总结

20xx年9月至11月,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绵阳市义务教育新课标远程培训小学思品课标的远程学习活动。本次学习的课标内容包括:基于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品德与生活(社会)中地理与环境内容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除;品德与生活(社会)中科学素养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品德与生活(社会)中历史与文化内容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品德与生活(社会)中全球发展与国际意识内容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师德与师爱。

本次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专家讲座视频、文本学习,与学友交流教学小故事,发表学习日志主题帖、跟帖、回帖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学习期间,听了专家们的讲座、辅导老师以及其他兄弟学校教师的经验交流等活动,通过与大家的交流、探讨互动,收获很大。下面我就谈一下这次培训的一些收获:

首先是理论上的提升。听了专家的讲座后我认识到了开设此门课程的重要性。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兴旺,靠的是我们每一位公民。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科技越来越发达,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条件很优越。社会进入网络时代!大家的生活富足了,可精神却越来越空虚,在社会上发生的许多事,折射出国人道德素质低下!这些事件折射出教育的责任之重大,教师责任之重大!

国家的希望在孩子。我们要关注每位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当前,农村学校里有大批留守儿童,他们的品德教育、心理健康、习惯培养,更是我们教师的重要工作;另外网络、社会环境、独子、成人世界的影响,让很多孩子心理脆弱,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与批评,漠视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不时发生令人唏嘘的事件,这成了我们老师们的责任与压力!

其次是实践中的应用。据我所知,在我附近的乡村学校,这门课程根本没有得到重视。一个学期结束,可能有的班级只上一两节品德课,即便是上了,也是十分钟的照本宣科,其余时间就是语文、数学与科学的作业时间,这样的课程开设实在令人担忧。

再回想过去自己的品德课教学,不是把品德课上成了语文课,就是把品德课上成了东拉西扯课。课堂教学没有实效性。通过这次培训,听了这么多专家的讲座,觉得自己的内疚之情油然而生,提升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当务之急。这次的学习也给了我很好的指导作用。

这次培训,也让我了解到了学生、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优化课堂结构。

这次培训让我感觉付出很多,收获也不错。特别是通过发帖、跟帖、回帖和学友们交流,觉得心情很愉悦,既认识了新朋友,又增长了认识。

新课标培训总结

20xx年8月19日到20日,全省135名初中物理骨干教师汇集在省电教馆,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紧接着8月24日到26日,这群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回到各市县、各单位,开展了全省初中物理全员培训活动,26日下午就培训内容,在省中学物理教研博客上举行了一次有关培训的在线研讨,参与人数多,讨论发帖多,发帖质量高是物理研讨史上罕见的,为本次培训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次培训共有来自海南各市县初中骨干物理教师以及教研员共计135人参加培训,分别由罗基鸣老师,徐建华老师,吴革老师主持。8月19日上午8:30,由罗基鸣老师主持了简短的开班仪式,黄恕伯老师,徐建华老师,吴革老师作为嘉宾出席。开班仪式上,罗老师强调了本次培训的目的与意义,并要求各位培训老师能够借助本次培训深刻认识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领会新修订教材的特点,认真做好新课标,新教材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的转变。

先后进行了来自江西省特级教师,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成员黄恕伯老师关于《学习新课程,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专题报告、海南中学徐建华老师《新教材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罗基鸣老师《细细品味,积极反思、科学评价》的报告,以及各个培训小组进行了“关于修订后课标和教材的主要变化及在教学的中的基本对策”的小组研讨等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8月24日到8月26日,参加集中培训的各地骨干老师,对当地全体初中物理老师做了集中培训,他们分别通过观看视频、骨干专题讲座、集中讨论、完成作业等方式,对新课标新教材修订进行了专项研究性学习。儋州市、三亚、海口等地的活动在网络上有详细的呈现。

8月26日下午15点到18点,省课程团队在中学物理教研网上组织了在线研讨。除了正在进行集中培训的海口市之外,其余各市县老师踊跃参与研讨活动,在三个小时时间内发帖2780,后来跟进发帖3200多条。老师们发帖紧扣研讨问题,表达了自己在本次培训中成长的喜悦,是历史上最为热烈的一次研讨活动。

黄恕伯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习新课程,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报告。在上午的报告中,他介绍了新的课程标准修订的相关背景、进程;重点论述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问题。黄老师介绍,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对部分内容的删减以及降低教学要求的层次,从而达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目的;通过明确认知领域的三个层次,将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明确教学要求,以及明确对科学探究的知识要求,使教师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三维目标的优化;科学探究的实施;学生学习的评价等方面的变化做了详细的说明。

尤其让老师们耳目一新的是,黄恕伯老师现场示范,通过声现象中用废弃物品做乐器的活动,展示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他通过一根根看似平常的吸管,饮料瓶,通过层层分析和探究,制作出一件件乐器,折服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使大家对于新课程的物理教学大受启发。他的展示和讲解,让现场老师非常感兴趣,大家不再强调学校的客观条件不足,而是知道如何创造条件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落实情感态度目标。

过去,很多老师总是把作业、考试与新课程和实施对立起来。针对这种情况,黄恕伯老师介绍新教材中课后作业的修订原则、修订过程、修订目标、修订结果,并从修订后课后习题的形式,难度,以及怎样对待教科书上的练习题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大家对如何对待课后作业,如何处理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最后黄恕伯老师和在座了老师进行了简短的提问交流,及时的帮助老师解决了培训中的困惑,提升了培训的效果。

20日上午的培训,由吴革老师进行主持,海南中学徐建华老师进行了《新教材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的报告。在报告中,徐老师首先介绍了如何准确的编写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分别从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通过向大家剖析《光的反射》的教学设计案例,为大家的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借鉴。其后,为了让各位培训的老师提高对本次培训的认识和收获,各个小组进行了小组讨论,讨论期间各位老师,针对新课标,新教材下,物理教学策略的改变,各抒己见,发言踊跃。

20日下午的培训,由徐建华老师进行主持,罗基鸣老师结合海南实际,作了题为《细细品味积极反思科学评价》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他着重强调,课标和教材的调整,不是走回头路,而是“坚持课改方向,巩固课改成果;深入分析和积极回应发现的问题;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全面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统一了认识。罗老师还就新课程实施以来,海南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在老师方面、学生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出很有效的建议。最后,罗老师就如何进行全员培训作了具体指导和安排。

8月19号到8月20日两天的骨干培训,三场讲座,两小时的分组讨论,大家都积极参与。在讲座的现场,老师们通过摄像、拍照、笔记等方式进行记录,讨论的时间即紧扣培训内容又联系实际,热烈而又有效。骨干们回到市县,就紧锣密鼓地准备全员培训,他们通过海南初中物理qq群、及各市县学科教研网,相互联系,交流培训方案、分享培训资源、使培训影响最大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6日下午的在线研讨,参与老师多、发帖数量多、发帖质量高,充分反应了学习的收获和参与的热情。

培训的效果是明显的,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如集中培训时间较短,在和黄恕伯这样的专家面对面的同时,却是接收信息的时间多,交流的时间少或几乎没有,大家讨论交流因为时间的关系也不是很充分。还有,在线研讨发帖多,交流少,每个人都急于表达自己,少有人关注别人的表达,并主动和别人进行交流。团队的引领很快淹没在蜂涌的评论中,得不到反响,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研讨的质量。

新课标培训总结

8月25日,我参加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在这个活动中,我的体会颇多,版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有如下几点重要的变化:

新课标修改后最大的变化是: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

1、《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新教材无论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材都没有明显的算法倾向,主张各种算法具有平等的地位,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教材重新整合知识内容,体现数学学习内容之间、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

过去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新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研究和整合。如新教材整合了加减法的关系,在教材中做到有合有分:5以内的加减法是分开安排的,6到10的加减法是合起来安排的,这样的“合”有助于学生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加减问题,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又如:学生生活在三维空间,所以新教材几何内容从“认识物体”开始,而不是先认识“平面图形”,这也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建立空间观念。再如:统计的重心放在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新教材根据教材实验结果和教师们的普遍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如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大幅减少,部分内容移到第二学段。如一年级上册“时间”这一单元,将原来的“教学整时和半时”改为只教学“整时”。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愉快的学数学,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课标培训总结

这个暑假,是收获与成长的季节,因为我在网上参加了双流县20xxx年义务教育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培训学习,在这过程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以下是我培训所得与感悟:

(一)、知识体系的缩减与改进。

新英语新课标将教材按知识划块的方法编写,组成英语的各项能力要求。这种编排体系体现了划整为零的思想,同时也更便于操作,有利于分步学习,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选择,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地逐步学好英语。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科学地控制课程容量,降低了各个等级的难度,化繁为简,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新课程最大的亮点。

英语,众所周知,是种语言,用于交流,具有“工具性”,而新课标的修订,明确了英语学科和语文一样,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外国文化风俗及中外不同的风土人情、传播中国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三)、课程理念的修订。

1、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学生的这些经历、情感、思想和认识,从而激活他们的这些实践经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旧课堂的“要我学”变为新课堂的“我要学”,适时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

2、分级课程体系更细致具体,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整体设计的英语课程,将英语课程的目标按能力水平设计为五个级别。级别的设定既与年级有一定的联系,又不完全等同于各个年级。

3、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新课标强调以能力为主线,关注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learningbydoing”不再是句空话。以往我们关注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和技能块,而不是一个面的累积。往往注重整体式词句文为一体的教学,而忽略了句文境合并呈现的语境式教学。

4、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体现“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并重”的基本理念。

(一)、改变教学方式:转换教师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为学生创设可能的情景模式。根据新课标适当调整教材,做到根据班级情况实际需要合理分配课程内容和资源。

(二)、改变评价方式:由以前的单一批改模式转换为多体制、多方法、多接触学生的评价方式,使用激励体制,让学生能够从评价中有所得。

当然,新课标的精神远非以上本人所能言尽,相信有更多的精神和要求等待进一步的学习与领悟。我将以更加认真积极的态度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去渗透新课标的精神,引导学生互动、自主学习,达成思考、民主、创新的新课堂文化,成为一名“用英语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的老师!

新课标培训总结

8月25日,我参加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在这个活动中,我的体会颇多,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有如下几点重要的变化:

新课标修改后最大的变化是: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

1.《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新教材无论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材都没有明显的算法倾向,主张各种算法具有平等的地位,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教材重新整合知识内容,体现数学学习内容之间、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

过去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新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研究和整合。如新教材整合了加减法的关系,在教材中做到有合有分:5以内的加减法是分开安排的,6到10的加减法是合起来安排的,这样的“合”有助于学生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加减问题,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又如:学生生活在三维空间,所以新教材几何内容从“认识物体”开始,而不是先认识“平面图形”,这也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建立空间观念。再如:统计的重心放在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新教材根据教材实验结果和教师们的普遍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如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大幅减少,部分内容移到第二学段。如一年级上册“时间”这一单元,将原来的“教学整时和半时”改为只教学“整时”。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愉快的学数学,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课标培训总结

根据中心学校的安排,我校于20xx年10月26日举办了“新课标培训”。学校对这次培训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来我校参加培训的有光映村小学、大坪坦完小、官庄小学的全体教师。全体教师紧密配合,使培训工作得以正常进行,取得了圆满成功。整个培训过程分两步进行,12点到14点,由数学学科骨干教师杨继飞老师向全体老师培训了数学学科;15点20分到17点20分由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张字萍老师向全体老师培训了语文学科。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培训。培训过程中,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了两位骨干教师对新课标工作的总结和意见的报告,虚心听取了兄弟学校课改经验介绍和本校教师的典型发言,仔细领会了有关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培训期间,组织了两场座谈会,教师们就学习内容和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理论越学越清晰,问题越辩越透彻,大家都认为通过学习培训,明确了课改方向,提振了课改信心,深化了课改理念。

杨继飞和张字萍两位老师培训,深入分析了学校新课改两年来的基本状况、全面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剖析了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新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老师认识到新课改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回头只能是死路一条,咬牙挺过去一片光明。领导的讲话,坚定了我们坚持新课改的信心,鼓起了我们深化新课改的干劲。

培训过程中,参加过培训的骨干老师分别就语文、数学等课程的新课标作了详尽的解读。几位教师对各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教学建议作出了深入的讲解,特别对新课标的内容、目标、评价等方面的改变作出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新课标的有关概念和内涵,掌握了新课标的特点和核心理念,有利于教师们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培训期间,还听取了几所兄弟学校的课改经验介绍。全体教师对本次培训都觉得受益匪浅。

培训时间虽然不长,却专门安排了两次座谈会。在讨论中,兄弟学校的经验介绍、骨干教师的课标解读、优秀教师的典型发言,都引发了教师们极大的热情。围绕新课改,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总结经验体会,有的提出问题困惑,有的为发展建言献策……,这一刻,座谈会热闹非凡,教师们热血沸腾。整个场面,充分展现了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新课改精神和团结奋进、勇于拼搏的教师风采。回首过去,我们的付出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我们的课改前程似锦!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