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产业发展规划(汇总20篇)

时间:2023-12-06 10:06:03 作者:雅蕊

一个明确的规划计划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愿景。这份规划计划范文展示了一个成功者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为进一步提升茶叶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引导促进茶叶产业科学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

以打造“”品牌为主线,以市场建设、现代茶叶园区建设为重点,优化龙井茶、高山云雾茶、名优白茶优势区域布局,实施“六个一”提升工程,打造成为全国龙井茶生产、加工、贸易、文化中心和茶产品集散中心。

总体目标:

叶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总产值达20亿元。

四、优势区域布局。

根据我县茶叶生产现状与发展潜力,重点建设一条示范带和三大优势产区。茶树优势品种为龙井43、安吉白茶、鸠坑种、浙农113和迎霜等。茶叶优势产品为大佛龙井、云雾茶等名优茶。

1、城西北茶叶销、加、旅示范观光带。区域包括、、个镇(乡)街道。主要内容包含五星级市场创建和4a级景区建设,加工展示中心建设,示范茶厂建设,出口茶厂、出口茶叶加工项目建设,观光茶园建设。

2、中部名优早茶产区。

本区位于县境中部,包括4个镇(乡)、街道。本区地势低平,光热条件为全县最优,可利用产茶季节早的优势,重点发展龙井43等早生优质良种,开发早茶生产。本区邻近城关,交通便利,可利用全县最具特色的三大茶场:,发展现代示范茶业。

3、西南部精品茶产区。

本区位于县境西南部,包括4个乡镇。本区土地类型多样,以高丘台地为主,昼夜温差大,劳动力资源丰富,茶农加工技术水平高,可重点发展安吉白茶、鸠坑种等中迟生良种,发展白茶龙井、精品龙井茶生产。

4、东部山区多茶类名茶产区。

本区地处我县东部,包括5个乡镇。本区地势高,降水丰沛,热量不足,生产季节相对偏迟,茶叶生产多以大户承包为主,可重点种植产量高、抗冻性强的优质茶树良种,以中生种为主。重点发展龙井茶、云雾茶等多茶类名茶生产。

五、主要建设任务。

茶叶以“低碳茶业”为理念,从基地、加工、产品、市场、品牌及主体提升入手,引导产业转型,切实推进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建设现代茶叶示范基地。建设10个现代茶叶示范园区,其中三个省级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园区,三个省级茶叶精品示范园区。园区内茶园喷滴灌、防霜冻设施以及杀虫灯等病虫害物理防治设施的安装配套。引导茶园向路沟渠、防护林、机械化等基础设施与生态保护技术措施等标准化配套发展。切实提高茶产业防灾减灾、优质高效的保障能力。

新扩建无性系良种茶园2万亩,逐步改造3万亩低产低效茶园,引导茶树品种选择从“早生”向优质转变,重点发展优质、高抗的无性系良种,逐步实现茶树早、中、晚生品种的合理搭配。

2、打造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加快商标的国际注册。在全县形成以“大佛”商标为龙头,企业商标为基础的“大佛龙井”品牌体系,培育若干个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品牌,摸索“母子品牌”双商标运作的成功经验,全面推广“大佛”、“龙井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坚持办好一年一度的大佛龙井品牌文化节和重点城市的品牌推介活动。

加大国内外市场推广力度,充分利用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制作一张的光盘,编印一本推广手册,扩大影响力。加强行业自律,有序推进在国内外的推广,逐步提高礼盒销售的比例,充分发挥品牌的增值效应,促进从原料输出向品牌销售转变。

3、创建示范茶厂。开展示范性茶厂创建活动,新建10家示范茶厂;要求厂房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具备1万公斤以上的名茶加工能力,生产设施先进,设备配置合理,管理规范科学,带动能力强。断续抓好100家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布局。全面改善茶叶加工环境,实现茶厂标准化、加工清洁化、产品无公害化。力争“”期末,60%以上分散农户向名茶厂集中加工。优化培育名茶厂加基地加农户生产加工模式,强化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集中加工、收青加工,让分散的农户集合成联合的生产主体。

规范提升加工技术,在做好精品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名优茶的机械化加工。坚持办好一年一届的茶王赛,着力营造重质量、学技术的良好氛围。

4、加快茶叶新产品开发生产。加快名茶多茶类生产,引导名优茶产品从注重外形向注重内质转变,着重扩大望海云雾等优质茶的生产,推进名优茶的大众化生产与消费。鼓励企业进行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工艺品等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生产,重视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有机产业发展规划

1、招3~4名大助(或助手)。

2、外边招4名人员。

5+1机器:峰博、团长、杜尧。

宁强、向阳、文杰。

sm机:战坤、勃涛。

新招员工:大助3800/月(26天为一月)。

二助3500/月。

每天开例会、安全检查会议记录每月总结大会(表彰某事件某个人)。

1、工资不变、调节产量制加工资、消耗、报废少。

2、分纸机定吨位、产量、消耗少。

3、覆膜机定大小活、产量加工资、消耗多少。

产业发展规划解读心得体会

产业发展规划是指利用政府的力量,通过对行业和企业的分析,为特定的区域或领域规划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以促进该区域或领域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其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产业发展规划已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在了解产业发展规划前,需要先了解产业。产业是指为生产和流通而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能力的总和。产业可以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等。了解产业后,就可以进一步了解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规划涵盖了产业发展方向、产业技术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其中,产业发展方向是核心内容,指导思想是为了实现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同时也要与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相符合。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可以在政策、资源和市场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为企业、地区等提供可靠保障。

学习产业发展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通过了解产业发展规划可以掌握政府对产业的政策方针和支持措施,企业可以根据规划合理进行生产和经营,同时也可以把握产业发展趋势,获得市场先机。其次,产业发展规划是政府对于国家产业政策全局性制定的指导性文件,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最后,良好的产业发展规划能够促进“资源要素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发展、品牌效应打造、市场竞争提升”等多个方面的有机协同,全面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学习产业发展规划时,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重点。首先,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行业的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重点要关注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其次,产业发展规划需要注意产业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促进产业与环保、安全、健康等多个方面的有机融合。最后,需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信和能源设施等,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第五段:总结。

产业发展规划不仅是政府对产业的指导方针,也是企业和地区发展的重要依据。通过深入了解产业发展规划,企业可以根据规划合理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而政府则可以从全局角度出发,为实现稳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应积极学习产业发展规划,把握产业发展趋势,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辽阳市房地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信用体系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它是以信用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用专业机构为主体,以合法有效的信用信息为基础,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加快建立全市社会信用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我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各项体制改革;有利于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企业发展,扩大社会消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打造“信用辽阳”形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更好地吸引国内外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汇聚辽阳,提升辽阳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发[2010]1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和《辽阳市全面推动“信用辽阳”建设工作方案》(辽市委办发[2010]2号)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自2005年8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辽政发[2005]21号)下发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1.“信用辽阳”建设成为我市的战略举措。2008年9月,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辽市政发[2008]33号),标志着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式启动。2010年1月中共辽阳市委办公室、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辽阳市全面推动“信用辽阳”建设工作方案》(辽市委办发[2010]2号),明确了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标志着市委、市政府把“信用辽阳”的建设工作摆到重要日程上来,从战略高度来规划和打造“信用辽阳”。

2.逐步完善组织机构。2008年9月,市政府已明确市发改委和市信息中心为我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政府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并成立了辽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框架基本搭建。2010年3月,市政府印发的《辽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明确在市发改委内部增设信用管理科,负责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综合管理工作。市政府机构改革后,小组成员变化较大,为了更好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0年5月,市编办下发了《关于调整辽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辽市编发[2010]37号),在原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新增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为小组成员单位。调整后的市社会信用体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市直47个部门组成。

3.初步建立征信平台。2007年11月,由市信息中心组织实施的辽阳诚信信息平台一期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了市发改委的批复。2010年8月,省发改委对辽阳市信用数据交换中心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批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信用数据交换平台;企业信用数据库、个人信用数据库、数据备份库;“信用辽阳”网站。总投资226万元。市信息中心多次去省内外考察平台建设情况,完善建设方案,利用市信息中心现有机房进行改造建设。对机房的安全级别和保密性进行升级,购置了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屏蔽机柜等设备以及诚信信息平台系统软件,目前部分设备已经完成安装调试,可以与省信用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交换。

4.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征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征信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大,建设时间长,市场培育难,社会影响大,需要政府为信用行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008-2010年间,省财力先后两次安排资金合计100万元,市财力两次安排资金合计130万元,总计资金达到230万元用于征信平台的建设。

5.征信工作有序开展。从2009-2010年,我市先后开展了4次征信活动。到质监、劳动保障、物价、电业、环保、烟草专卖、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科技局、交通局、国税、地税、工商、住建委、供暖公司、供热公司、煤气公司等20家单位征集信用信息,着重征集诚信信息和不良信息以及部分基本信息,共征集信用数据14.2万条。

6.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清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加强政府守信工程建设,树立政府信用形象,2009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下决心率先解决政府自身失信问题,集中整治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和债务拖欠。我市按照省要求,摸清了全市政府直接贷款、担保贷款和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等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的底数,研究制定了清收工作方案,采取各种方式,认真清理国有企业呆帐、坏账等历史遗留问题,配合金融机构依法采取各类有效方式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化解不良贷款风险,解决抵债资产处置难问题。2010年,我市基本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清理任务。

7.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初步确立。按照省政府的部署,2010年,市发改委等12个部门联合开展了辽宁省诚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我市9家企业入选2010年辽宁省诚信示范企业,受到省政府命名表彰。我市入选企业的数量仅次于沈阳、大连、鞍山,位列全省中小城市之首。省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等18个部门专门为诚信示范企业制定了24条优惠政策,对诚信示范企业进行鼓励和奖励;全省2010年曝光了15起典型失信案件,其中1起案件涉及我市企业。在曝光后得到执行。通过曝光对全社会失信行为起到威慑和惩戒作用。

8.培育公民诚信意识和信用人才。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使广大民众认识到信用的价值,珍惜和重视信用。特别是市信息中心建设了“信用辽阳”网站(试运行),开辟信用公示专栏。采取“守信公示”和“失信曝光”的形式,鼓励诚实守信行为,加大失信成本,使广大民众认识到信用的价值,珍惜和重视信用,公民的诚信意识得到加强。我市先后两次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省信用管理师培训和考试,6人获得辽宁省信用管理师证书。

9.信用产品开始应用。2007年市十四届人大代表和十二届政协委员换届选举、2008年公开选拔200名副县级后备干部、2009年确定优秀人大代表人选时,通过人民银行个人基础数据库,核查相关人员是否存在拖欠银行债务行为,作为选举、提拔、评优的重要参考条件;从2010年6月1日始,我市在省重点项目招标投标领域使用信用报告制度。

(二)“十一五”时期辽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信用文化尚未形成。西方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已百余年,而我市才刚起步。由于缺乏特殊的历史进程,信用文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关系、信用关系和信用意识在全社会没有充分形成,社会整体的信用意识水平较低,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

2.信用信息平台尚不完善。市级信用信息平台正在建设,有待完善。县级平台尚未建立。部门和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人力和物力投入不足,信息整合整体推进速度不快。信用数据的征集还停留在有什么就用什么,不能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不能完全满足信用信息征集、整合、更新和应用工作的要求。

3.信用市场有待建立。信用服务市场供求双重不足。一方面机构规模普遍偏小,专业人才匮乏。另一方面,社会普遍缺乏使用信用产品的理念,除非有强制性规定,一般企业和个人不主动接受信用服务。另外,信用服务市场规模有限。截止“十一五”期末,在省发改委审核备案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已达23家,我市暂时还没有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我市仅有6人取得信用管理职业资格证书,且都分布在机关和事业单位。

4.金融类和非金融类信用信息有待整合。目前,人民银行掌握金融类信息,地方政府掌握非金融类信息。二者没有实现有效整合,征信基础平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十二五”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来看,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由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信用危机,直至波及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体现出美国征信服务体系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信用危机对全球金融的重大影响,引起了各国监管当局的重视,纷纷加大了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力度,加强了对征信服务机构、人员、业务流程和惩戒机制等方面的监管。美国政府从利益冲突、信息披露、内部管理以及商业惯例等方面对征信服务机构进行规范,并根据最新制定的法规要求进行重新注册管理。欧盟也提出旨在建立“信用评级机构新规则”,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提案,建议征信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登记注册,以获得经营许可,并由各成员国监管部门负责监管,从而结束了征信服务机构长期游离于欧盟金融监管体系之外的局面。

从国内来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发[2010]17号)提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国市场法规和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区)开展了本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专门成立了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已经完成或正在建设地方联合征信数据交换平台,20个省区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或相关规划。各地级市先后出台了80余部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征信行业规范相关的地方性法规。

但是,各地区、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是缺少法律支持和保障。信用行业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公民个人隐私和国家机密,属于特许经营行业,需要明确的法律规范,但我国除一些地区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外,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尚属空白;二是部门职责分工还不够明确,影响了工作的统一推进和有效监管;三是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的信息未能有效整合和共享;四是全社会信用意识淡薄,信用交易发展滞后;五是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失信成本低、失信代价小,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良性发展。

三、“十二五”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整合各类信用信息资源、实现信用信息共享为基础,以完善法制和信用制度为保障,以政府信用建设、金融信用建设和司法环境建设为重点,建立与现代市场体系相适应的社会信用环境,确立信用秩序,构建信用文化,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基本构建“一个支撑、两个保障、两个平台、三大体系”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即以弘扬信用文化为支撑;以法律法规和失信惩戒为保障;构筑信用体系的信用信息基础平台和服务平台;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全社会基本形成文明守信的良好风尚,初步建立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投资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中小企业、县域经济融资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2011年,基本建成辽阳市信用信息基础平台和服务平台。

2012年,初步实现信用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共享,部分信用数据实时更新。

2013年,信用产品在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2014年,初步建立与经济生活各环节密切相关的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

2015年,信用制度全面规范,信用服务健康发展,信用意识显著增强,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三)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形成合力。各级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发挥政府在宣传引导、政策协调、标准制定、市场监管等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力。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五年内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并加以推进。

3.重点突破,培育市场。在政府行政、金融服务、司法环境等方面强化信用建设,树立“信用辽阳”形象。发挥市场在信用产品开发、流通、使用和信用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改善外部环境,促进竞争和创新。

4.加强监管,强化应用。采取政府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在政府的行政行为中率先应用信用信息,对信用产品的使用做出制度性安排。逐步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

四、“十二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打造阳光政府,推进政府信用建设。

加强政府守信示范工程建设,树立政府信用形象。一是率先解决政府自身失信问题,集中整治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和债务拖欠,与金融机构联手,清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银行不良贷款和保险机构应收账款,进一步加强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化建设;二是巩固完善政府政务公开制度,提高行政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坚持依法行政尤其是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三是加强完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评议考核和投诉制度,将公务员诚信状况列为干部任用、评优的重要内容,塑造政府诚信形象。

(二)加快企业信用建设。

各级政府监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档案,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推进在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纳税、信贷、食品药品安全、物价、环保、建设、房产、交通、卫生医疗、教育、商业、会计等方面增强信用意识。深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与银行的长期信用合作关系,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环境。

(三)开展个人信用建设。

适时启动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建设工作,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管理管理系统。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分征后整合、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思路,完善个人消费信用机制,探索个人信用体系运行模式,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多数城镇居民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全方位构建区域性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形成企业到个人的社会信用联防体系,依法征集和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征集和披露个人信用信息,属公益事业,应不以赢利为目的。

(四)维护金融安全,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加强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长期合作。政府部门、央行驻我市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和各类金融机构要开展联合治理行动,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支持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尊重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权,帮助银行清收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协调配合金融机构清理国有企业遗留的拖欠银行贷款问题,支持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债权,严厉打击金融欺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制售假保单等行为。支持金融机构整合金融类信用信息,建立包括信贷、证券、保险等信用信息在内的金融数据库,逐步完善金融业征信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企业贷款中使用非金融信息资源,全面评估企业信用状况,有效化解金融风险,逐步形成非金融类信用信息与金融类信用数据资源共享机制。

(五)推动司法环境建设,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依照司法公开原则,实行审务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出台各部类案件质量标准和案件流程管理办法与细则,制定错案、瑕疵案件责任追究办法,保证司法公正、公平。法院要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提高判决执行率、降低案件改判率,着力解决案件调解与判决执行难问题,推进执行案件信息公开。检察院、公安系统要继续推进“阳光办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司法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执行案件信息查询制度,并与银行、工商、税务、监察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和对不守信者的威慑机制。

(六)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完善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企业和重点人群信用信息全部纳入信用信息征集交换系统,并依法进行披露和查询等服务。构建县(市)区信用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市和县(市)区之间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全面整合政府政务监管信用信息等全社会非金融信用信息,建立以身份证号为统一标识的公务员及重点人群信用档案。逐步实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全覆盖。依法推动部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部分行业、部门的信用数据实现实时更新,保证信用数据全面、及时、准确、公正。开通“信用辽阳”网站,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十二五”期末,实现政府和人民银行及省市信用信息数据平台之间的交换与共享,为全社会提供信息完整、功能齐全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七)培育信用市场,实现信用服务领域多元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我市信用服务机构,实现政府特许的、具有专业资质的各类信用机构从事信用调查、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等信用信息增值服务。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开展信用制度建设创新工作,研究制定和出台信用产品使用的管理办法、制度和规定,并带头使用信用产品。积极引导各行业扩大信用需求,发展信用交易,扩大信用经济规模,鼓励私营服务机构的发展和良性竞争,实现信用服务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要大力发展征信服务业,鼓励发展以信用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管理咨询、商账催收为主要业务的信用中介服务业,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性、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到“十二五”期末,争取在我市培育1-2家信用服务机构。

(八)发展信用交易,建立奖惩联动机制。

扩大信用信息的应用范围。在行政许可、资质认定、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政府投资安排以及债券发行、企业上市、股权投资等环节,以及公务员的录用、干部任用、评优等领域适时建立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制度。积极引导各行业扩大信用需求、发展信用交易,扩大信用经济规模。鼓励与表彰守信行为,对信用优良的企业和个人,在信贷、工商注册、税收等方面,依法给予优先、便利或一定形式的奖励。限制和制裁失信行为,对有严重失信记录的企业和个人设定准入限制。各行政部门要应用信用信息提升本部门、本行业监管能力,在加强自身诚信形象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与表彰守信行为,限制和制裁失信行为。通过公共媒体加大依法披露失信行为和黑名单力度,提高失信成本,促进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社会环境。

(九)加强信用监管,增强中介执业操守。

培育信用服务机构,规范信用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加快培养和引进信用专业人才。强化对信用服务机构经营活动和服务质量的监督与管理,规范其执业行为,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公信度。严格中介机构市场准入;制定和完善中介机构诚信评价标准,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日常经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力度,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及信用产品的公信度;建立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日常监管、违规处罚和退出机制,严厉打击唯利是图、弄虚作假行为。“十二五”期末,使中介机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信用度明显提高,中介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十)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诚信良好氛围。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广大公民的信用意识和道德水平。宣传文化部门要把信用文化宣传作为一项长期重点任务。组织市内各类宣传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方式,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影响力。借助“信用辽阳”网站这一平台,开辟专栏、专题节目,强化广大公民的信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其它各种宣传媒体,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普及有关信用知识;广泛宣传我市入选2010年辽宁省诚信示范企业,树立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重信守诺的良好氛围。加大我市诚信教育建设力度,在全市教育系统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诚实守信”普及教育活动,在教职工开展诚信师德教育。要将信用专业人才列入我市“急需人才”目录,培养更多高层次信用人才。到“十二五”期末,全社会基本形成文明守信的良好风气,知信守信观念得到加强。

五、“十二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织落实。

建立市县两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设专门领导机构主管该项工作,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政府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制定本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负责辖区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标顺利实现。各成员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认真制定具体方案和工作措施,切实担负起本部门的责任,加强配合,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立辽阳市信用协会,发动群团力量,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工作。

(二)明确责任,加强督查考核。

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要将信用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程,一把手亲自抓,明确责任领导,确定工作部门,建立责任制度。将“信用辽阳”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内容,督促市直相关部门和两县(市)根据“信用辽阳”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和责任,制定实施方案,分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在全市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信用辽宁”建设成效突出的地区、部门和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

(三)资金支持,确保及时足额到位。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作用。对于信用信息征集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的各县区、重点部门、重点机构的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属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投资建设,逐步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同时,安排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市、县区财政部门要保障信用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费用支出,确保全省社会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四)构建平台,为信用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是构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有效实施信用信息监管和实现社会信用信息依法公开的重要保障。2011年,建成并完善市级信用信息数据平台。各部门、各县(市)区、各行业、各领域要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建立相应的信用信息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信用信息数据平台之间的交换与共享,形成政府、企业、个人信用监控网络,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五)法制保障,完善信用规范体系。

《辽宁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办法》、《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和《辽阳市全面推动“信用辽阳”建设工作方案》是我市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十二五”期间,适时出台我市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等具体办法,加快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服务行业的标准化,建立信用信息平台运行系统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信用规范体系,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法制保障。

年度产业发展规划年

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实现构建美丽幸福村,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总体目标。

在现有产业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上下功夫,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立筑牢防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发展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围绕产业兴旺,全面发展到户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发展以柴胡、猪苓、天麻等中药材为主导产业,以干杂果、食用菌、养殖业为骨干项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着力培育长中短结合、可持续增收的到户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种植柴胡1000亩,天麻60000窝,养殖生猪1200头,累计发展核桃600亩、板栗320亩,猪苓18000窝,养殖中蜂1500箱,实现农户收入稳中有升;二是建成的新型经营主体徐香猕猴桃示范园300亩,今年已挂果,预计产量近6000斤,积极协调帮参扶单位,待猕猴桃成熟后帮助销售,发挥帮扶干部消费扶贫的作用,实现猕猴桃种植农户稳步增收。三是扩大高山坪中药材种植项目规模,稳步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发挥支部书记带头发展产业的模范作用,落实支部书记种植柴胡10亩。

(二)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农户厕所改造提升为整治内容,扎实推进“八清一改”,广泛动员群众清理“三堆”、治理“三乱”、实施“三改”和美化“三口”。全力实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黑山沟示范点,并有效带动周围村庄提升干净整洁度;加快安置点污水处理站施工进度,使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常态化开展垃圾治理和清洁行动,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制定《村规民约》和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不断强化村民环保意识,倡导良好生活习惯,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量。持续开展各项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村庄和庭院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激励和引导农民群众主动爱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我村无害化厕所改造。

(三)改善和提升村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争取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村域内道路项目建设,力争本年度实施大路口至大块地7公里通组水泥路建设。二是加强村域内设施管护,落实公益岗位、村民小组长管护责任,加强对村域内砂石道路、水泥路、路灯、水利设施、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公厕、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建立、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四)加大帮扶力度,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力量,建立全村预警监测体系,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了以联村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村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为成员,中心护长、网格员、信息员直接参与的防返贫动态监测体制,按照省、市、县防返贫动态监测“2531”工作要求,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形成互为补充、互相协同的方式,通过日常排查、重点排查、集中排查的工作机制,对排查的问题、风险隐患每周召开会议研究,建立台账,对“三类人群”按要求启动监测识别认定程序,并根据风险点,针对性的落实帮扶措施开展帮扶工作。

(五)持续推进“两业”增收项目,落实后续保障政策。实行“农村基层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骨干项目和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同步推进贫困人口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家庭劳动力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在引导群众做大做强柴胡、天麻、猪苓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以中蜂、猕猴桃、嫁接板栗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转移就业500人以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稳步增收。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组织上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镇村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巩固衔接期内工作。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以农业、传统花炮产业、花木业、纺织业、食品业为主导,工业低产出、高耗能、高污染,农业管理经营落后,第三产业缺乏,未发挥区位优势联动周边长株潭园区集约发展)。

(一)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根据__镇原有纺织、食品、花木、油茶、机械制造、花炮以及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商贸、休闲旅游业进行分析。在__镇规划期内,选择花炮花木、机械制造、休闲旅游作为主导产业。

1、农业富民。

(1)着重发展花木及其配套产业:__镇将以绿色健康为主题,发展以油茶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目前__已引入湖南粮食集团在园区食品工业基地成立了湖南金霞油茶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8-10亿元打造油茶生态文化博览园。同时,__拟依托电子市场建设的良好条件,做强做大花木种植、交易、集散产业,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推进规模经营。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做精做细,发展赏花,看花,木雕,精油等相关配套产业,将__镇建设成为“中国花木之乡”。

(2)加强区域协作:依托柏加镇的花木发展的辐射优势、__镇电子交易市场及较好的交通条件,将浏阳市百里花木走廊的花木资源交易集中到__镇,不断促进资源的积聚和影响范围的扩大。

(3)跨行业发展:加大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合作,确定农业在食品工业、旅游业产业链中的地位。

2、工业强镇。

(1)环保科技示范园建设:浏阳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浏阳市环保科技示范园。园区实现产业定位转型,退出印染产业,定位为以汽车零配件、机械制造、医疗器械、油茶综合开发、大型食品企业为主的综合型园区,形成一园二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和食品工业基地)的格局。机械制造基地争取引入整体实力较强、创新能力较强、与区域关联度较强的企业,及与区域大型企业合作能力较强的零部件生产企业。食品工业基地则争取依托当地特色菜肴发展熟食加工,如黑山羊制品,湘未蒸菜等,打造独具品牌,同时在巩固现有食品工业的基础上,将生物技术、有机食品以及食品饮料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打造知名品牌,做强入园企业。

(2)对接长株潭产业:长株潭产业的基本特点为以产业园为依托集聚发展,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已经基本形成,产业逐渐向“两型”方向发展。__镇将以明星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要对接对象,改变高端产品不足而低端产品相对过剩的局面。

(3)从区域产业带为重点:区域产业带经济主要以贯穿__镇的岳汝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南横线为依托形成,因此__镇产业将与经济带上产业对接,对接中强调差异化发展,以填补产业带上产业的空白。

3、旅游兴区。

旅游业将以__镇区和北星社区为主。

集镇区主要发展油茶生态游,风情小镇体验游。依托油茶生态园,发展观光、采摘、休闲体验、餐饮聚会、滨水游戏为主的生态旅游。加快改造镇区风貌,建设独具特色的酒吧、旅店等服务设施。

北星社区主要发展佛教疗养游、休闲农家乐。以钟佛寺为依托,发展佛教参观、疗养、禅修等活动。在北星社区重点发展互动式农家乐,依托当地特色优势,发展踏春、农耕、探险等休闲娱乐活动,面向长株潭范围内短期度假游。

(二)产业空间发展策略。

__镇拟遵循“一心、三片”的产业空间发展模式。“一心”指中心镇区,将重点发展食品、机械制造、休闲旅游。“三片”指北部交通服务片区、中部综合发展片区、南部休闲旅游片区。北部交通服务片区包括跃龙村、双桥村、金牌村,主要发展花木油茶种植,交通互通口配套设施。中部综合发展片区包括甘棠村、金田村、田坪社区、连山村、涧口f村、土桥村,主要发展食品工业,花木油茶种植集散、休闲旅游业。南部休闲旅游片区包括北星社区、柏树村、南门村、江东村,主要发展花木种植和休闲旅游业。

(三)区域联动战略。

1.区域联动的空间结构。

规划联动柏加镇,共建花木产业发展带;土桥陈昌故居,北星钟佛寺联动云龙示范区形成南部旅游经济圈,同时依托211省道形成贯穿区域南北的经济发展带,与区域北部的岳汝高速发展带及北部休闲路旅游发展带形成互动发展关系。

2.区域联动的交通框架。

规划建设的南横线、长攸高速以及现状岳汝高速、沪昆高速构成__镇便捷的区域高快速交通网络。__连接线连接岳汝高速和南横线;绕城线连接岳汝高速和长攸高速。

通过对现有村道提质拓宽,加强__镇与接株洲云龙示范区的对接;通过对020县道拓宽,实现与黄江公路、南三环东延线的良好对接,加强与长沙城区、工业新城及浏阳城区的联系。

产业发展规划解读心得体会

产业发展规划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未来一段时间内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的指导性文件,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产业发展规划学习活动,深入了解了产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和意义。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了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对其解读和体会进行了总结。

在学习产业发展规划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内容,包括国家产业结构、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特别是在前沿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产业发展规划涉及许多方面,包括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激励等。我认为,学习产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就是深入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产业,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前景和政策支持,从而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产业发展规划是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而制定的,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产业发展规划还可以通过增加就业,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来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即使在个人层面,了解产业发展规划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将为我们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

产业发展规划不仅对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有指导作用,对于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学习产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支持,从而了解了个人所在领域的发展前景,并明确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此外,产业发展规划还提出了培养和吸引人才的政策,这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方向。

第五段:结论。

综上所述,学习产业发展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产业发展规划不仅对国家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还对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和发展动向,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方向,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同时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为了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现结合××村实际,制定《××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概况。

××村位于××镇西南,与便仓镇、盐都大冈镇毗邻。全村5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563户,人口1703人,劳动力940人。全村总面积3130亩,耕地面积2900亩,水稻种植面积2050亩,其中杂交稻制种1500亩,棉花380亩,其他经济作物470亩。生猪出栏4400头,家禽出栏11万只。农业总产值1100万元,其中林牧渔总产值400万元。工业以生产加工长毛绒玩具为主,“双带”玩具厂吸纳全镇近千名农村妇女从事玩具加工,吸纳村民160多人就业,年销售200万元,利税25万元。全村实现一二三产业增加值1400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9:48:13,人均纯收入4562元。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和率先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工业,快步发展服务业,突出发展玩具加工、服装加工及水稻制种、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促进全村经济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及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围绕“以工兴村快突破、以农富民快调整、二三产业并举促增收”的发展道路,全力实施“二一二一”工程(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每年新办2家企业,工业销售1亿元),大力度招商引资,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发展。到20,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0万元,年均增幅20%,其中二产增加值预期达万元,三产增加值预期达950万元,人均gdp2.6万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1:59:20。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元(1000美元),年均增幅12.7%,可支配村级集体积累总额500万元。

1、工业:以玩具加工业为主导,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向左右扩展,引进服装、轻工、电子等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5-10家。实现增加值2000万元,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700万元,利润400万元。

2、农业: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导,稳定发展水稻制种面积,大力发展家畜饲养量,积极发展油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实现农业增加值730万元;农业总产值1500万元,其中林牧渔业产值800万元。

3、建筑、服务业:以在外务工的瓦工、木工、油漆工等600多人的服务人员为主体,组建外出人员中心;围绕中心村建设,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新建现代化的农民服务中心。

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重抓集中区建设,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办好工业集中区是促进村级经济快速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加速推进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把玩具加工作为××村的支柱产业来抓,以现有的××村“双带”玩具厂为龙头,建设一个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合理的工业集中区。工业集中区的建设要坚持“四个结合、一个统一”,的原则,即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交通建设规划相结合,与环境保护规划相结合,与开发本地资源和产品优势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在此基础上,一是大力推进工业招商。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引资渠道,大力引进玩具加工配套企业、电子玩具企业、服装加工业和轻工业等劳动密集企业。加大对玩具加工业的引入力度,开发引进电子玩具、智能玩具、宠物玩具等,着力拉长产业链,注重吸引与本村产业有关联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来××落户。力争每年新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2家以上,项目达产新增销售2000万元以上。二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变企业在产品工艺、内部管理、信息沟通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促进企业在质量控制能力、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工艺等方面上台阶,达到扩大总量、提高效益要求。三是重点培植销售收入过千万骨干企业,在熟练劳动力、短期周转资金等生产要素方面村里给予优先扶持和帮助,进一步增强支柱企业的'发展能力。到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700万元。

2、重抓农业结构调整,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传统的优势产业,做大规模化产业基地:一是依靠本村传统的水稻制种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大力与农技、科研单位合作,扩大抗病稻、抗虫稻等示范区面积,高度重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把绿色食品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建立2000亩水稻制种基地。组建××水稻种子服务公司,注册“××”商标,提高水稻良种的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巩固畜禽饲养基地。在农民分散饲养母猪繁育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品种、提高品质,鼓励养殖能人建设百头母猪繁育饲养场,全村建设1000头母猪繁育基地,实现销售100万元;建设大型养鸡场1个,年出栏量80万只以上,实现销售400万元。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基地,新上肉鸡食品加工厂,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四是推广现代农业信息技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积极发展网上农业工程,全面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和生产情况,正确引导农业生产。力争在2009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00万元。

3、重抓市场载体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按照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全面调整和确定村庄居住区规划的思路及定位,既考虑现在村庄沿袭了多年的住房布局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实际因素,又要充分体现现代化村庄在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建成一个富有现代气息、功能齐全的农民住宅集中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小康社会的美好,同时也为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通过3-5年的建设,开发农民别墅100套,实现销售1000万元,建设中心村农贸市场1个,实现销售2000万元。并力争通过4-5年的努力,新建一个现代化的农民服务中心,为广大村民提供科技咨询、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便利的场所。将××建成全区优美、舒适、卫生、安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不仅在城镇功能定位、社会事业上与城市接轨,更在社会文明程度、群众综合素质上尽快与城市接轨。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逐步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群众的整体素质。

4、重抓产业发展组织建设,确保产业发展坚实的领导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富民是第一目标。始终紧扣发展和富民这个主题,把加快发展、加快富民、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作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富农民、富裕农村,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建设一支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带民创业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干部队伍,是农村发展之所急、群众之所盼。要积极扶持引导各界人士带资金、带技术入股,兴办农副产品加工及运销民营企业,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资金,创办独资、合资、合作及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企业,为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把思想素质高、会创业、能致富的能人选拔、吸纳到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中来,带领全村人民共同走上富裕小康之路。

年度产业发展规划年

一、基本情况:

沙阳河村是地处赤岩镇最边远,自然条件较差的一个贫困村,现有十个村民小组,423户,1418人,由原蒿坪、金坪山、付家坡、低房、岭沟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与白河县相连,南与双河口村接壤,西至天宝寨、马保村,北与金寨镇交界。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经济发展滞后,是首批被省确定的贫困村之一。目前全村有贫困户203户,561人,通村水泥路沿河而过,现已修通三条到组路,都是土路,一遇风雪天气就无法通行。低压网改,只改到各组的中心点,边远村庄院落未改到位。饮水工程,近几年靠老百姓投资投劳,水利局扶持水质,修了两处小型水塔,沿河道解决了近百余户饮水问题,全村还有20%农户饮水问题尚未解决。村主要经济来源,以劳务输出、烟草、蚕桑、畜牧,粮食生产为主。截止20xx年底,全村种粮面积2450亩,产量412吨,劳务输出约300余人,收入近600万元,种烟350亩,产值25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

二、产业布局。

通不便,导致肩挑背驮的实际困难,至今未能解决烟草路,该组农户纷纷放弃种烟,致使近年来烟草面积不断下滑。

(二)蚕桑生产分布三、四、七、九组,在20xx-2012年发展量高达300多张,但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整户外出,放弃了桑园管理,造成发种量有所下滑。

(三)劳务输出,因受自然条件影响,部分组基本上都以外出务工为主,劳务输出全村约300余人,收入近600万元。

(四)畜牧养殖业,在20xx-2009年间,我村有6户建立了养猪场,但近年来由于市场价格起伏不稳定,造成现在无专业户。但是我村发展畜牧养殖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对猪、牛、羊、鸡的大力发展有一定潜力,有待进一步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技术培训,扩大规模。

(五)茶园建设,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以五、六、七组每组连片100亩,全村达到500亩。

(六)中药材,计划在两年内以一组、三组、八组为主,发展丹参和其他中药材,面积达200亩,基本形成组组有产业、样样有规模。

三、当前群众所期盼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

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恢复。由于受毁坏的程度大,资金不到位,造成了水泥路断板、裂缝、塌陷,导致大小车辆无法通行和无法维修的现状。

2、十组的烟路又是与白河接通的跨县路,里程4公里,四组的道路2公里,总计6公里需要硬化,保证雨雪天正常通行。

3、通组路,我村二组是全村发展烟草最适宜的组之一,烟草面积能达到150亩以上,群众积极性很高。近几年来群众多次提出强烈要求解决通组路,由于资金问题无法解决,有待尽快落实。里程2公里,预计资金20万元左右。

4、便民桥,三组农户分布在一河两岸,阴坡居住的农户占40%,一遇河坝上水,学生无法上学,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初步预计资金4万元左右。八组要求解决通组路心切,自行组织筹劳筹资已修通1.5公里道路,但由于道路便民桥工程量较大,预计资金约6万元左右,现在是路、桥不通,已修的无通用价值。

5、移民搬迁已实施数年,根据国家整体推进原则,能人进镇、富人下山的思路,我村已有30%的农户改善了居住条件。但近年来由于到镇集中安臵房价地基昂贵,价格太高,农民又不愿意远离土地,制约群众想改善居住条件又无法解决。现农户强烈要求、期盼在本村范围内解决移民开发点的问题,根据本村实际,加强力度,尽快解决。

6、低压网改,十个中心组基本都整改组中心点,由于山大人稀边远院落,全村大约有10公里未改到位。原金坪山、付家坡、低房三点变压器需要更换100伏安以上,有待进一步协调,以解决边远农户电力不足问题。

7、饮水工程,近几年全村仅在沿河道建了两座小型水塔,水利部门只解决扶持水质,农户投劳投资,解决了近100余户饮水问题。山上组、院落饮水问题应及时地进一步规划、分期实施群众饮水难的实际问题。

四、我村扶贫工作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明显,大多数群众思想比较开放,发展产业各组都有自己的潜力和基础,能积极主动地配合镇村工作,盼望脱贫致富的愿望较强。

2、劣势也是村上工作面临的困难。由于受各项惠农政策的影响,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意勤劳干活的人增多,本来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要靠上面的扶持,种地干活的人也少了,讲吃喝、贪图享乐的人多了,特别是个别好逸恶劳的户享受低保和得到各种扶持,产业啥都不抓。本来比较勤劳的人看到此类情况,也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地制约了我村的经济发展。其次是技术资金缺乏,比如在养殖业方面等,还有部分居住在高山的贫困户,投入大量资金修路是不符合现实的,如何引导下山居住,靠什么方式生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问题。

五、抓好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以本次扶贫工作未契机,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一次教育,并加大宣传力度,治贫先治愚,教育贫困户拜托等、靠、要的懒惰行为,让他们懂得现实真正的脱贫致富,单靠国家的扶持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改变思想观念,致富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

2、结合本村实际建立相应的扶贫机制,使每户扶贫户都有一个相应的包抓帮扶人,至少要有一个脱贫致富项目,由帮扶包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资金,用扶贫致富事例引导群众进行发展。

3、村委会要定期召集贫困户到村上接受农技知识培训,请求帮扶单位邀请相关技术人员授课,并到户到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使每个农户真正掌握一至两门农业科技知识,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促使经济快速发展。

村产业发展规划

xx乡xx新村聚居点位于xx乡xx村七组境内,是xx乡唯一一个xx地震集中安置点。该聚居点由民福村2-8组,47户161名村民村民组成。该聚居点在建设时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较为完善。为了巩固提升地震灾后重建成果,以让农民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为核心取向,以依托产业建新村、建好新村兴产业为基本原则,以连片、整体、全面推进为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灾后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目标、实施战略和空间布局,使民福新村聚居点呈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景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聚居点实际,制定本方案。

xx乡民xx村聚居点地理位置优越,距xx山农业公园直线距离3.5公里,同时处于县上果蔬产业、林竹产业、茶产业的交汇地带,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建设要做到将产业重建与新村聚居点建设、特色农业、农旅结合“无缝对接”实现农民生活有改善、农村面貌换新颜,农业发展大提升,努力让受灾群众“不仅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

(1)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民福新村聚居点在前期在规划建设上,充分考虑到以后产业发展布局,前期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新村功能和农旅结合功能,基础设施投入大,路网建设布局合理。

(2)xx山农业公园建设在民福二组建设100亩绿色蔬菜采摘园。让到xx公园游玩的游客能有地方体验田园农业游,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统筹考虑新村功能和旅游功能,主动融入农村旅游发展需要,增强产品竞争力、改善乡村旅游氛围、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3)以县上茶产业链打造为契机,通过“公司+农户”、农户“土地入股”等方式种好、管理好现有茶园,总体提高区域内茶园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单位产值,充分发挥已有茶园的产能。在民福村1、7、8组连片发展优质茶标准化茶园500亩。让聚居点居民能就近实现务工,使聚居点少一些“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空巢老人”让标准的“70后”、“80后”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零花钱”。

(4)夯实前期产业结构发展成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20xx年民福村1组建成年出栏10万只鸡的标准化养鸡场—光宏养鸡场,今年民福村8组总投入1500万元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现代化养猪场—民福养猪场也将建成投产。我乡将深挖潜力,充分发挥大项目在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服务力度,最大限度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1)灾后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三个时间节点”和“三个一批”的重建要求,把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加强组织领导。以乡长任大春为组长、分管农业和民福村联系村领导为副组长、民福村驻村第一书记、村五职、新村聚居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为成员的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主体责任,明确分工职责,强化责任管理,形成“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的发展氛围,做到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目标不动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为切实抓好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建立“领导直接联线(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新机制。派驻驻村农技员,负责产业重建日常技术指导工作,并协调与县农业局专家技术团联系,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为项目规划、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加强技术培训,举办专题讲座、现场培训等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技术培训,关键技术实行现场示范,提升新村聚居点农民科学种植水平,使农业科技成果入户率、到位率、覆盖率等得到不断提高。

(3)按照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重建任务安排,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建立完善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奖惩激励机制,定期不定期对工作推动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对工作得力、项目推进情况好、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对工作推动不力的严格依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

村产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推动我居产业富民工作,促进我居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按照上级要求,制定我居经济发展规划。

有个xx自然庄,xx个村民小组,xx人口数,耕地面积亩,我村主要产业有蔬菜,桃园,梨园,木板厂房等。养殖业主要有温室鸡,小型猪场。

努力发展扶贫厂房等,我居打算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打造我村的一个特色产业,在扩大产业经济的同时,我们也为农民供给科学的种养殖技术,提高收入成效。鼓励农民进取投身于扶贫厂房的建设队伍,提高农民进取性及觉悟性,鼓励农民把产业做大做强。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村人才,土地,环境地理优势,合理引导农户改变发展思路,经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提高,加大扶贫厂房的发展力度,扩大知名度,做大做强果林园,木板厂,扶贫厂房等产业。做到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今年,在原先的扶贫厂房建设上,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建,将扶贫厂房的墙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同时,我居计划今年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壮大团体经济,提升村团体经济收入。此外,争取项目,对于我居的环境整治和小广场建设,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加大劳务技术培训输入,以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上级领导部门,加大职业技术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扶持工程力度,确保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种致富门路,实现靠自身脱贫致富。

村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xx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月一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纪要》[]1号文件精神,7月份为全县产业发展推进月。为使xx村产业帮扶更上一个台阶,我帮扶工作队认真对照《关于推进龙头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扶贫行动的服务态度通知》和《关于开展贫困村项目覆盖“清零”行动的通知》主动联系乡党委政府,向牵头单位汇报xx村目前产业发展的情景,根据xx村产业发展的实际展开如下工作。

一、严格落实移民局“家庭副业精准扶持”项目。

“家庭副业精准扶持”项目是移民局在古楼乡烈溪村整村推进的产业扶持项目,当时投资15万元对烈溪村新养的畜类、禽类和新种的中药材、小水果进行补助,此项目主要是根据群众种、养的规模进行奖补,主要目的是提高群众发展产业的动力,鼓励贫困户勤劳致富。烈溪村与三青村和蒙棋村合并为xx村后,按照原方案移民局又相继投资20万元对三青片和蒙棋片实施“家庭副业精准扶持”项目,此项目共补助受益贫困户70余户170余人,最高补助4000元,最低补助200元。

二、迅速跟进村团体经济收入“光伏发电”项目。

xx村是20退出村,去年纳入“光伏发电”序列,年底也有了5万元的团体经济收入,但我工作队在侧面了解到“光伏发电”收停的消息,我工作队立即前往发改局和扶贫局咨询情景。扶贫局表示光伏发电已并网,正准备验收,发电产生效益后根据产生的效益分红。

三、根据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精神,与党委政府研究“扶贫车间”项目落实。

我工作队收到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xx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月一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纪要》[2018]1号文件后,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并及时与政府沟通,向牵头单位汇报,牵头单位移民局表示支持村“荷馨生态种养合作社”成立扶贫车间,带动部分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和务工的形式增加收入;另外,乡党委政府已对xx村进行了扶贫车间务工人员的摸底,准备引进外来企业在xx村建立扶贫车间,具体由政府和村委实施,xx村已报名47人其中贫困户13人。

四、与党委政府一齐研究落实“产业清零”行动项目。

在产业“清零”行动中,我工作队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政府表示已向县产业扶贫办提出了设想、制定了规划、拿出了方案,其想法是依托坐落在古楼乡的“湖南省龙马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对xx村贫困户进行全覆盖式委托帮扶,期望能够得到上级的支持。如果项目得到批复,将彻底完成xx村97户300人的产业扶持目标。此项目由政府主体实施。

五、开展产业扶贫宣传。

政府与帮扶工作队以上门宣传、展板、产业扶贫基地展示牌和立碑的形式加强产业扶贫宣传工作,确保产业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经得起上级的检查和验收。

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到,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机器人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达到8万小时;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以下简称《规划》),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我国连续三年是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需求旺盛。

伴随着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都将大幅增长。

“受相关政策扶持,以及工业转型升级的带动,我国机器人产业近两年迎来高速发展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说,自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54%,两倍于全球增幅。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21.7%。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增幅为19.9%。

即便如此,我国20的机器人密度(平均每万名工人对应的机器人保有量)只有36,仅为全球平均水平62的近一半,与年韩国478、德国292的机器人密度,更是相去甚远。《规划》明确提出,到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机器人达到5万台以上,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伴随着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都将大幅增长。

“制造业只是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领域之一,麦肯锡发布的一份预测称,医疗、国防安全、服务生活领域将催生出数万亿美元的机器人市场。”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宋晓刚告诉记者,我国服务机器人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已经研制出一系列代表性产品并实现应用。

宋晓刚说,我国服务机器人从需求上基本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帮助人们解决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社会问题;二是满足救灾、抢险、海底勘探、科学考察、国防等国家重大需求;三是满足居民教育娱乐以及智能居家等需求。《规划》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面向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方面的需求,明确要重点突破的十大标志性产品中,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面向的就是这个大市场。

高增长难掩工业机器人产业软肋。

2014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7万台,较上年增长78%。20,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2257台,同比增长31.3%。然而,在高速成长的同时,我国机器人产业核心部件空心化、应用低端化、主流市场边缘化“三化”风险却引起了行业的高度重视。

“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包括核心部件设计技术、编程程序技术、控制技术、应用作业技术;关键部件有驱动器、伺服系统、高精度的减速器等。”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指出,从市场角度看,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软肋有三:一是技术复杂的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占据约90%的份额。二是作业难度大、国际应用最广泛的焊接领域,国外机器人占了84%。三是高端应用集中的汽车行业,国外公司占了90%份额。我国企业生产的大多是搬运、码垛机器人,应用也大多集中在家电、金属制造等领域。

辛国斌认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一是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虽然有所突破,但是高端产品还较缺乏,目前,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价值量约占工业机器人70%的关键部件仍然依赖跨国公司。二是部分产品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三是各地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隐患逐步显现。四是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但是小、散、弱等问题仍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五是第三方检测机构虽然已经建立,但是机器人的标准、检测认证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认为,目前,我国较大的机器人产业开发区、园区已超过40个,其中不乏重招商引资、轻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现象;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企业超过百家,与机器人有关的大小企业有800家,其中,200家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但大部分以组装、代加工为主,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

《规划》开出“营养食谱”,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为规避高端产业低端化风险,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规划》列出了五大针对性任务。”宋晓刚说,《规划》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开出有针对性的“营养食谱”。

辛国斌指出,实现《规划》提出的“两突破”“三提升”目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主要有6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广机器人租赁模式。四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制定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研究制订机器人认证采信制度。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六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李东补充说,集政、产、学、研、用、融为一体的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加快组建,将围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为标志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技术进行前瞻研究。与此同时,旨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的机器人行业协会也在抓紧成立中。

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xx河村是一个贫困村庄,位于赤岩镇最偏远的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有10个村民小组,423户,1418人。它是由原来的浩平、金平山、福家坡、低屋和灵沟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连白河县,南连双河口村,西连天宝村、马宝村,北连金寨镇。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滞后的制约,是全省首批确定的贫困村之一。目前,全村有贫困户203户,561人。通往村庄的水泥路沿河而过。现在已经修建了三条支祖路,都是土路。如果是风雪天气,他们就不能通过。低压电网仅改为每个组的中心点,偏远村庄的庭院未改到位。近年来,饮用水项目依赖于人民的投资和劳动。水利局支持水质,修建了两座小水塔,解决了沿河近百户居民的饮用水问题。村里20%的农民的饮用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劳务输出、烟草、蚕桑、畜牧业和粮食生产。截至20xx年底,全村粮食种植面积2450亩,产量412吨,劳务输出约300人,收入近600万元,烟草种植面积350亩,产值25万元,人均纯收入约3000元。

(1)四个组和十个组是烟草的主要组,两个组补充,每年种植350多亩烟草,收入近800000元,其中两组烟草具有独特的条件,它们的视觉、气候、土壤质量和技术基础适合于烟草的发展。o、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很难扛在肩上。到目前为止,烟草之路还没有解决。这批农民已经放弃种植烟草,导致近8000万元的烟草种植面积逐年下降。

(二)蚕桑生产分三、四、七、九组分布,20xx-20xx年发展规模超过300家。然而,近年来,农民工整体外出,放弃了桑园管理,导致种子产量下降。

(3)受自然条件影响,部分群体以农民工为主,全村劳务输出约300人,收入近600万元。

(4)畜牧业:我村从20xx户到20xx,6户建立了猪场,但是近年来由于市场价格不稳,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农户,但我们村的畜牧业发展仍有必要的基础,这对维戈有着必然的发展潜力。猪、牛、羊和鸡的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规划,逐步实施,增加技术培训,扩大规模。

(五)未来三年,计划分五、六、七个组团建设茶园100亩,全村达到500亩。

(六)中药。计划在两年内以一组、三组、八组为主,开发丹参等中药,占地200亩,基本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集团。

三目前,人们期待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桐村水泥路。20xx年夏天,由于我村遭受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桐村水泥路部分路段遭到破坏性破坏,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报上级部门,恢复原状。由于损坏程度大,资金不足,水泥路出现断裂、开裂、坍塌,造成目前大小车辆无法通行和维修的局面。

2.10组烟路为与白河相连的.跨县公路,里程4km。第4组道路长2km,共6km。它需要硬化,以确保雨雪天的正常交通。

3.桐梓路。我们村的第二组是全村最适合烟草发展的群体之一。烟草面积可达150多亩,群众创业精神强。近年来,群众对解决道路通行问题一再提出强烈要求。由于资金问题无法解决,需要尽快实施。里程2公里,预计资金约20万元。

4.在便桥上,三组农民分布在河流两岸,40%的农民生活在阴坡上。一旦大坝被淹,学生们就不能上学了,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初步估算资金约4万元。这八个小组急于解决连接道路的问题。他们自己组织劳动力和资金,修建了1.5公里的道路。但是,由于道路便桥数量巨大,估计资金约为6万元。目前,道路和桥梁被堵塞,修复后的道路和桥梁没有普遍价值。

5.移民安置已经实施了几年。按照国家整体推进的原则和进城富民下山的思路,我们村30%的农民改善了生活条件。然而,近年来,由于城镇住房价格高、基础高,农民不愿离开土地,这就限制了广大群众的生活条件的改善。目前,农民强烈要求并期望解决该村范围内的移民安置发展点问题,并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尽快解决。

6.低压电网改造方面,十个中心组已基本完成了中心点的整改。由于缺乏偏远的庭院,整个村庄大约10公里的地方没有改变。金平山、富士坡、低屋原有三点变压器需更换为100va以上,需进一步协调解决偏远农户用电紧张问题。

7.饮用水项目。近几年,全村只在河边建了两座小水塔。水利部门只支持水质和农民投资,解决了近百户的饮水问题。山区群体和庭院的饮用水问题应进一步规划,并分阶段及时实施。

四、我村扶贫优劣势分析。

1。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人思想相对开放。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发展潜力和基础,可以积极配合村镇的工作,并有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

2.缺点也是村上春树作品面临的困难。由于各种农业优惠政策的影响,一些人有严重的等待,依赖,索取思想,不愿努力工作。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取决于高层的支持,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人越来越少,谈论饮食和娱乐的人越来越多。唯一的例外是,喜欢休闲和讨厌工作的个体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得到各种支持,而行业对任何事情都不重视。看到这种情况的勤劳的人们也滋生了等待、依赖和匮乏的思想,这严重制约了我们村的经济发展。第二是缺乏技术资金,如水产养殖,以及一些生活在高山上的贫困家庭。投资大量资金修建道路是不现实的。如何引导他们下山,如何生存,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问题。

五、关于做好扶贫工作的思考。

1.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以这次扶贫工作为契机,教育全村贫困户,加强宣传,把贫困放在第一位,把愚人当作第一位,教育贫困户请等、靠、懒,让他们了解现实,真正脱贫致富,仅仅依靠国家的支持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改变观念,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

2.结合全村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扶贫机制,使每个贫困户都有相应的帮手,至少有一个扶贫致富项目。帮手负责技术指导和资金,用扶贫致富的例子引导群众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村产业发展规划

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扩大基地规模,做大做强薯类加工产业,培育地方优势产品品牌,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以甘薯为主的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产量达到6000万斤,产值达到3000万元,种植户收入达到2400万元。加工转化400万斤,生产粉条、粉丝100万斤,增加值达到200万元,利润达到100万元。

薯类种植以xx镇为重点,辐射带动xx镇、xx镇等地薯类产业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旗里成立薯类产业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推进工作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各重点苏木镇要把薯类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成立领导组织或产业协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依靠行政、政策和技术手段统筹推进,形成薯类产业开发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产业化项目,扶持薯类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协调支农资金和贷款向产业基地倾斜,推动龙头企业和基地同步发展,促进全旗薯类产业上规模、上档次。

(三)搞好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开展好薯类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以及加工环节的技术服务,通过技术咨询、科技培训、新品种试验示范等技术服务,提高产品质量。

(四)培育龙头企业。以xx镇为核心,规划建设甘薯加工小区,整合民间生产资源,组建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升“xx粉条”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改善生产加工工艺,提高产品品质。依托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外地客商参与薯类产业的发展,尽快做大做强。

村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转型,实现我村“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实现富民强村”总体目标,我村将集中精力,加大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礼貌提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强禽畜、攻林特、带旅游、兴工贸”发展思路,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某某村位于xx镇北部,距离镇政府x公里,东临xx河,西接xx村,南与本镇xx村交界,北与本镇xx村接壤。全村版图面积x平方公里,现有x个村民小组,x户,农业人口x人,主要居住在x个自然湾,劳动力x人。共有耕地x亩,其中:水田x亩,旱地x亩,山林面积x亩,水面x亩。xx年度农村经济总收入x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元。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按照“产业化富民”战略要求,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化水平,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本村特点,从本村实际出发,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的重要手段,加强规划,分类指导,实现产业富民,科技兴村,生态和谐,全面发展。

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品。

3、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原则。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核心,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做精做细特色产业,拓展农村内部的增收空间。同时,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技术、经验和项目返乡创业,增强自我发展本事。

4、科技为先,合作经济带动的原则。切实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根本途径。按照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经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引进示范和推广动植物新品种,品种改良、节本增效、产后加工增值、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重点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以带动力强的专业合作社对本村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强化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的服务功能。

5、整合资源,重点突破的原则。统筹安排,优化资源配置,适度整合项目资金,适当集中物力财力,向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倾斜,努力实现投资与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使优势特色产业得到突破性发展。

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到20xx年基本实现主导产业构成规模,特色种植,规模养殖两大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全村农业经济总收入到达2200万元,农民人年均纯收入11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5%。

——主导种植业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进取引进优良品种,稳定优质水稻、优质“双低”油菜等主导产业作物的种植面积,到20xx年优质水稻和优质“双低”油菜分别为x和x亩。

——养殖产业不断做强禽畜产业,按照政策扶持、能人带动、转变饲养方式,新建土鸡养殖基地1个,新建养殖水面150亩,到20xx年使全村土(肉)鸡、蛋鸡年养殖规模到达80000只。开发沿河荒滩发展水产养殖,水产品养殖面积到达300亩以上,并逐步实施猪-渔循环养殖模式。

——特色产业进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本村农民有多年种植xx历史的优势,经过某某村xx专业合作社的带动,逐年扩大优质xx面积,到20xx年种植面积突破600亩。

——劳务产业认真组织实施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每年培训农民300人次,不断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做到户均有1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年输出劳动力380人,实现劳务收入380万元。

——合作经济围绕特色种植、养殖、主导产业和劳务产业,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综合配套服务。采取典型引路、分类指导的方法,鼓励支持能人,依托市场、基地,多形式、多领域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培植种养植业和劳务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硬化组-组共2.5公里的生产道路,解决以上x个组群众。

生产条件差的实际困难问题。

2、新建机耕桥座,其中xx湾1座、xx湾1座、xx湾1座、xx湾1座,为产业发展供给便利。

3、新建送水渠共2500米,为畜牧业、种植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争取项目投资整修优质水稻、油菜生产面积所需的排、灌两用水沟6000米。确保沿河5个组750亩耕地抗旱和防汛安全。

5、扩大建设土鸡养殖基地20亩,配套建设300米道路和低压线路、整平地基、挖通600米排水沟、建1500米围墙、接通自来水管等。

(二)甘蔗基地配套设施建设资料。

从20xx年开始,5年之内将我村xx基地种植规模发展到600亩,配套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

1、兴建装机22kva的电力提(排)水泵站1座;

3.基地内2.5m宽水泥生产道路2500m;

4、通往基地的低压电力线路800米和相关配电设施;

5、机动防治病虫害器械20台套;

6、电力喷灌设备20台套;

7、用于值班照管的房屋及xx产业合作社办公用房共120㎡;

8、用于贮藏xx的混凝土调温地窖20口,每口容积为60m3;

9、育苗专用塑膜大棚600㎡。

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全文

为进一步加快村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我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规划为龙头,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体,实行因地制宜,突出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把我村建设为经济繁荣、村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美好乡村。

二、产业概况。

以黄牛、寒羊、驴等养殖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我村产业建设。

2、坚持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

要根据客观情况,因势利导,抓好示范带动,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2、创业资金缺乏。

目前投入产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农民自身收入,生产性支出非常有限,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规模壮大。

五、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强投入。

我村在资金筹措方面,将采取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业务部门扶持,发挥龙头企业合作,信用社贷款支持,群众自筹等多方渠道加大对我村产业的投入。

六、产业定位。

(一)黑豆产业。

(三)畜牧产业。

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初步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新建一个养驴2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

村产业发展规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工作队深刻领会、吃透、把准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结合本村实际和驻村工作队职责,特定如下工作计划。

xx村东至xx,西至xx村,南至xx村,北至xx,离镇府驻地4公里,美丽的锦江河自西向东傍村而过,面积约6.2平方公里。主要经济农作物为水稻、柑橘、油菜。全村12个村民小组,381户,1288人,长期外出务工人约670人,主要在贵州、广东、深圳等地打工就业。全村党员29人,其中长期外出务工党员6人。全村有山塘4座,水库1座,地灾点二个。

20xx年以来,新修村级公路18公里,实现组组通水泥路;修建入户便道2.3公里,村民出行方便。全村已完成农网改造,20xx年9月份安装了路灯80盏,村民生活、生产用电均有保障。

20xx年新修了村部,实行坐班制,村民办事方便;20xx年7月完成了村级服务大楼前平台硬化;20xx年新修了村级文化广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配有标准化村卫生室,有村医生1名,群众看病方便。

20xx年,村级环境卫生推行整合“五员合一”,共有人员12人,其中村级保洁员5名,特岗保洁员2名,生态护林员2名,养路人员1名。通过开展环境卫生“五员合一”整合工作,明确了责任意识,村级环境卫生明细改善。

(一)细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

认真研究乡村振兴相关材料,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对照目标任务,制定本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工作标准,把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干部,实现各项工作有人牵头、有成员参与、有目标要求、有完成时限,做到工作量化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定期召开村乡村振兴工作周例会,按照责任分工,逐人汇报所分包工作开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一起讨论乡村振兴工推进方法。同时制定倒排工期表,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二)着眼生活富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加快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围绕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提高基层干部农村基层工作的本领及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推选道德模范、乡贤成立村民议事会,实行由支部会议“提”、村民议事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定”的村级事务决策机制,确保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巩固农村环境干净整洁。

建设规划更加科学。结合村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村庄改造、产业布局等因素,高标准、高起点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坚持把道路建设、环境治理、小型文化活动中心等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环保工作,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庄“清洁家园”行动。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落实环境保洁全域覆盖要求。重点对辖区内道路进行洒水降尘,清理道路两侧水沟渠道的堆积秸秆和生活、建筑垃圾,清除农户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进一步提升村庄整体环境。

(一)是推动区域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在科学谋划产业项目的基础上,围绕柑橘园管护,以盘活柑橘种植项目为目的,环环相扣,有机连结,使各个项目互利共生、协调发展。一是实施塘库水产养殖,为柑橘园管护提供便利;二是推进塘库治理,为水产养殖奠定基础;三打造铜矿小镇精品民宿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提高当地经济收入。以此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深入开展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从规范组织党内生活入手,做到了组织生活有“计划”、有“内容”、有“总结”、有“亮点”;狠抓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党建各项工作制度和各项章程,确保每项党内工作都在制度内运行。

(一)强化组织领导。聚焦巩固脱贫成果,坚持“四不摘”原则,坚持支部书记、村主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齐抓推进,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重要政策和工作举措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推动。村支部书记要立足本村实际,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确保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二)注重舆论引导。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包户责任人等要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决策部署、政策举措,要送政策上门入户,同时要引导农户围绕政策谋发展,依靠政策抓生产,享受政策得收益。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自主自强意识,依靠自身努力增收致富。

(三)坚持党建保障。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干部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转作风、结对子、促提升、真帮扶、促发展,使广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增长才干、提高本领,实现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工作的互促共进。

(四)营造浓厚氛围。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深入宣传九曲湾20xx年工作谋划,生动报道乡村振兴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创新创造和丰富实践,聚集人气、激发活力。

辽阳市房地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建设小康社会、加速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从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研究谋划“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领域取得可喜成就:

1.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居民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5%,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为1.46万人,就业率达到99%以上。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实现了每乡(镇)1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农村校舍改造面积达到113990平方米,完成总投资8023万元。“人才强市”成效显著。全市各级各类人才达到14609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6%。全市共安置毕业生12000人就业;引进外国专家91人次;选派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出境培训240人次。

2.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就业与社保能力迅速拓展。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460万元,年均增长14.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40元,年均增长14.6%。全市7个县(市)区与125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城区和社区标准。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万余人、普惠制培训15万人、累计安置城镇就业27.7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控制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数50.5万人,医疗保险参保总数7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总数21万人,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总数分别为22.7万人和12.2万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总数分别为7.9和5.5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分别为6.34%和5.02%,累计发放低保金33584.45万元。

3.控制人口生育质量,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截止到“十一五”末,全市总人口达到185.0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13‰。出生率控制在5.52‰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7以内。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621个,卫生技术人8903人,床9684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83人、床位5.25张;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5.3岁。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6.32/10万和6.37‰。城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个服务站全部达标。新改扩建3所县级医院和36所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用房达到88000平方米;农村自来水与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为68%、5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90.8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常住人口参合率99.5%。全市人均卫生资源和衡量人口健康状况主要指标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4.文体与旅游事业繁荣,群众生活内容日益丰富。“十一五”期间,完成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建立了市、县(市)、乡、村四级文化活动网络。完成了20户以上自然村屯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覆盖率100%。相继推出了《辽阳史论集萃》、《王尔烈寿屏图录解读》等一批系列宣传辽阳的历史文化丛书。“辽阳鼓乐”和千山白酒酿造技艺纳入国家和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现代评剧《杨大嫂当官记》及《火红的秧歌》等作品荣获省级奖项。全市投资5190万元新建全民健身设施共1572处,新增4.2万平方米的群众健身场地,安装健身路径(苑)角67个,标准体育场8个、标准体育馆5个、标准游泳馆12个。体育人口已达86万人,占总人口的48%;我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荣获得金牌19枚,银牌3枚,铜牌2枚。“十一五”期间,接待入境旅游者9.3万人次,年平均递增16.4%,旅游业总收入433.6亿元,年平均递增27.8%。全市有国家a级上以旅游景区9处。其中,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4处。旅行社33家,星级宾馆饭店9家、旅游定点餐馆15家。

5.社会福利逐步提高,特殊群体得到救助。社会福利事业实现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城市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初步形成。全市有居家养老服务老人0.2万人,城市国办社会福利机构4家,床位360张,养老服务中介组织10家,农村敬老院33家。“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3700万元,建设了一批高水准的社区服务中心(站)。残疾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有近10万余人次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4%以上。近5000名残疾人接受职业培训,近1万名贫困残疾人得到扶持。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对贫困残疾人已实现全覆盖。1500余户贫困残疾人享受到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和城市廉租房政策。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在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城乡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幼教设施严重不足;优质基础教育过度集中在几所学校。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到2010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突破30万人,占总人口的16.2%,超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预计全市老龄人口总数将达到42.3万人。快速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将给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供给带来巨大压力。三是社会事业资金投入缺乏统筹管理。由于缺乏投资管理机制,社会事业发展筹资的渠道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严重影响社会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重点和目标。

为解决“十一五”期间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问题,保障在“十二五”期间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重点和目标方面确定全市社会事业的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纳入全市经济发展全局统筹考虑。以提高人人享有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建立与现代化建设需要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把全市社会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加强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计划生育以及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与机会均等。

二是坚持统筹规划,实现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规划为指导,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分清轻重缓急,加速八个新城新市镇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及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推进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是坚持保障服务,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充分考虑社会事业的不同属性,确立政府在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正确处理公益性社会事业和经营性社会服务产业间协调发展关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三)发展重点。

“十二五”时期,全市社会事业从“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的总体要求出发,重点加快建设七大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培养能力不断增强,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建设支撑老工业基地加速振兴和“四座新城四座新市镇”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

二是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保障权益,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和区域医疗卫生中心。

三是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发展格局和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发展体系。

四是以承办十二届全运会为契机,建设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五是构建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网络,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援助和社会保障及社区服务体系。

六是建成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和东北亚旅游热点地区,形成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服务能力,同沈阳经济区各市资源共享的旅游一体化发展体系。

七是加强社会管理,形成有利于构建和谐辽阳的公共安全防护与保障体系。

(四)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社会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人口、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政等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国民素质大幅度提高,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发展。

到2015年,全市人口总数预计达到190万人,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5.34‰和0.95‰以内,年平均出生人口为1万人。

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2年。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标准化幼儿园达到75%以上,省级示范园达到3%;完成建设1所国家示范中等职业学校,2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所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16个专业实训基地。

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人、床位5.3张。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3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2/10万以下,婴儿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省先进水平。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检测率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以上。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体质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0%和85%以上,重大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率达到医疗门诊总量的25%以上。扎实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基本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全市开展习练“太极拳”活动,经常参加各类体育锻炼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0%以上。

到201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3033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达到15670元以上。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8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组建创业基地和创业市场25个,培训创业带头人3000人,带动就业1.8万人;扶持创业带头人1万人。

到2015年,全市养老保险参保总量达到5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总量达到24.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总量达到13.5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率可达95%。全市农保覆盖面达到5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退休人员档案集中管理率达到100%。

实施《辽阳市2009-2018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到2015年,接待游客达到28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404亿元,年均增长25%。将辽阳打造成以辽金及前清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新兴的旅游热点区域,自然生态、温泉养生、运动康体旅游目的地,以及东北地区的休闲度假中心。把辽阳逐步建设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之城。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

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和人口政策,普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实施出生缺陷干预等服务,重点抓好农村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县(市)、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力度,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县级服务站全部完成省级示范站达标建设;乡级计划生育服务示范所建设60%以上达标。全面落实城镇夫妻双方均无工作单位人员独生子女奖励待遇,逐步兑现破产改制企业职工独生子女退休补助费。综合治理“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与人工终止妊娠”工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人口属地化管理,促进人口合理流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强化社区和居家养老功能,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

(二)教育事业。

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社区为依托,发展幼教和普及学前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技能型人才、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用技术与成人继续教育培训“四大工程”。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普及中小学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教育。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强化督学;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制度。加快公办学校改革步伐,探索创新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鼓励非义务教育吸收社会资源办学,促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开展全方位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到2015年,全市人才总量预计达到21万人以上。大力培养行业或学科领军人才;培育5个具有国内、10个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团队;建设5个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培养博士后40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吸引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海外学子创业。按照区域协调发展要求,重点引导人才向新城新市镇以及重点产业集聚。

(三)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快速推进,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保障与管理水平。二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合理使用与优先选择基本药物。三是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市第四人民医院病房楼等建设项目。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充分保障所需经费。做好结核病、职业病、碘缺乏症及重点地方病等疾病防治工作。组织好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用水工程改造。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提升城镇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水平,到2015年,每个县(市)至少有一家县级医院达到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建设标准,3所中心乡镇医院实现标准化配置,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一所标准化卫生室。提高医学科技和医院管理水平,实施“1213”工程,全市培养100名市级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引进和培养200名医学硕士、博士生,争取国家、省(部)级科研立项和创建省级重点专科10项(个),争取国家、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和开展医学科技创新项目30项。

(四)就业、社保及收入分配。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与就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建立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促进下岗失业人员稳定就业、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普惠制就业再就业培训工程”。

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实现省内各市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加快农村社保制度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城镇社保制度参保衔接办法,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保工作。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教育、医疗、取暖等专项救助制度,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调整政府、企业、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幅度,努力使劳动报酬增长不低于企业收入增长幅度,逐步缓解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五)文化广电、体育、旅游事业。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新建和改造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与400个村文化室的目标。全面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基本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公益性服务目标。继续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创作3部优秀剧目,上演一部历史题材的舞台剧,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完成图书馆新馆配套设施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各项工作,力争完成辽阳汉墓保护规划的制定工作,启动汉墓保护规划的外环境整治工程。完成东京城、东京陵、燕州城山城保护规划的制定工作;依托彭公馆古民居资源,力争完成辽阳民俗馆整体改建工程并对外开放;筹建灯塔市民俗博物馆和辽阳县民俗博物馆。做强做大辽阳有线电视网络,推进城镇数字化影院建设与河东大剧院等建设工程,加快“三网”融合进程。

(六)体育、旅游事业。

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进程,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辽阳市民健身大厦、青少年户外活动基地和体育主体公园等服务城乡居民的体育休闲健身设施;全面开展习练“太极拳”创建“太极拳城”的活动,改革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加强体育市场的规范管理,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俱乐部发展。开发旅游资源,重点建设旅游道路、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成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5a级景区,7个国家4a级景区,6个国家3a级景区和培育10个专项旅游基地;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

(七)民政、妇儿与残疾人工作。

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保障、法律服务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完成市、县(市)区两级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健全孤儿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完成辽阳市福利院、儿童福利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项目。完善城乡老年人社会保障机制,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工作体系。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城乡居民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到“十二五”末期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加强老年人文化体育工作,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少数民族事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水平,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中贫困问题,稳步提升少数民族社会福利水平。

(八)公共安全保障。

全市建立统分结合、职责明确、功能全面、灵敏高效的生产安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预警和应急体系,提高对公共安全危机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有效预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加强防震、防洪、防涝、防旱等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辽阳”创建活动,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基层政法组织的建设,拓展公证机构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构建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民间调解为主题的调解体系,及时化解社会矛盾,预防群体事件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四、保障措施。

为实现“十二五”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把公平正义、便民惠民的原则贯穿始终,提高社会和谐水平。增强人才对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作用,把社会事业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实现均衡发展。强化医疗卫生对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作用,注重社会保障和调节收入分配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社会管理对构建和谐辽阳的促进作用,提高社会事业对老工业基地加速振兴的贡献率。

(二)推进公共服务制度发展创新。

推进社会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按照公益性、非营利性和盈利性三种类型,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管理和运行模式,满足不同市场、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深化社会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建立新型的社会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产权制度。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管理者聘任制和全体职员竞争上岗的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制度。逐步有序扩大社会事业领域对外开放,培育在文化、旅游、体育和高级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产业领域的服务品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培育社会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制定社会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社会服务产业健康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推动社会服务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社会服务产业化进程,培育市场主体,产权多元化,加快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社会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扶持中小型社会服务企业发展,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着力改善社会服务产业消费环境,从政策引导、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改善公众消费预期。

(四)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与服务。

按照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大力培育包括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志愿团体等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运用社会资源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强城乡基层组织自治管理,重心向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下移,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程度,发挥城乡基层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构建信访、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防控体系,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五)提高解决和应对重大问题能力。

研究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动态监测制度体系,建立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统计部门支撑、有关部门相互协作参与的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制度。研究制定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向新城新区转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思路和办法,为城镇化进程提供强有力支撑,实现互促共进。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城乡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提出的要求,探索多渠道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和鼓励政策。加强与省内省外社会事业领域的交流,推动人才开发、就业服务、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村产业发展规划

xx河村是一个贫困村庄,位于赤岩镇最偏远的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有10个村民小组,423户,1418人。它是由原来的浩平、金平山、福家坡、低屋和灵沟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连白河县,南连双河口村,西连天宝村、马宝村,北连金寨镇。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滞后的制约,是全省首批确定的贫困村之一。目前,全村有贫困户203户,561人。通往村庄的水泥路沿河而过。现在已经修建了三条支祖路,都是土路。如果是风雪天气,他们就不能通过。低压电网仅改为每个组的中心点,偏远村庄的庭院未改到位。近年来,饮用水项目依赖于人民的投资和劳动。水利局支持水质,修建了两座小水塔,解决了沿河近百户居民的饮用水问题。村里20%的农民的饮用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劳务输出、烟草、蚕桑、畜牧业和粮食生产。截至20xx年底,全村粮食种植面积2450亩,产量412吨,劳务输出约300人,收入近600万元,烟草种植面积350亩,产值25万元,人均纯收入约3000元。

(1)四个组和十个组是烟草的主要组,两个组补充,每年种植350多亩烟草,收入近800000元,其中两组烟草具有独特的条件,它们的视觉、气候、土壤质量和技术基础适合于烟草的'发展。o、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很难扛在肩上。到目前为止,烟草之路还没有解决。这批农民已经放弃种植烟草,导致近8000万元的烟草种植面积逐年下降。

(二)蚕桑生产分三、四、七、九组分布,20xx-20xx年发展规模超过300家。然而,近年来,农民工整体外出,放弃了桑园管理,导致种子产量下降。

(3)受自然条件影响,部分群体以农民工为主,全村劳务输出约300人,收入近600万元。

(4)畜牧业:我村从20xx户到20xx,6户建立了猪场,但是近年来由于市场价格不稳,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农户,但我们村的畜牧业发展仍有必要的基础,这对维戈有着必然的发展潜力。猪、牛、羊和鸡的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规划,逐步实施,增加技术培训,扩大规模。

(五)未来三年,计划分五、六、七个组团建设茶园100亩,全村达到500亩。

(六)中药。计划在两年内以一组、三组、八组为主,开发丹参等中药,占地200亩,基本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集团。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桐村水泥路。20xx年夏天,由于我村遭受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桐村水泥路部分路段遭到破坏性破坏,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报上级部门,恢复原状。由于损坏程度大,资金不足,水泥路出现断裂、开裂、坍塌,造成目前大小车辆无法通行和维修的局面。

2.10组烟路为与白河相连的跨县公路,里程4km。第4组道路长2km,共6km。它需要硬化,以确保雨雪天的正常交通。

3.桐梓路。我们村的第二组是全村最适合烟草发展的群体之一。烟草面积可达150多亩,群众创业精神强。近年来,群众对解决道路通行问题一再提出强烈要求。由于资金问题无法解决,需要尽快实施。里程2公里,预计资金约20万元。

4.在便桥上,三组农民分布在河流两岸,40%的农民生活在阴坡上。一旦大坝被淹,学生们就不能上学了,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初步估算资金约4万元。这八个小组急于解决连接道路的问题。他们自己组织劳动力和资金,修建了1.5公里的道路。但是,由于道路便桥数量巨大,估计资金约为6万元。目前,道路和桥梁被堵塞,修复后的道路和桥梁没有普遍价值。

5.移民安置已经实施了几年。按照国家整体推进的原则和进城富民下山的思路,我们村30%的农民改善了生活条件。然而,近年来,由于城镇住房价格高、基础高,农民不愿离开土地,这就限制了广大群众的生活条件的改善。目前,农民强烈要求并期望解决该村范围内的移民安置发展点问题,并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尽快解决。

6.低压电网改造方面,十个中心组已基本完成了中心点的整改。由于缺乏偏远的庭院,整个村庄大约10公里的地方没有改变。金平山、富士坡、低屋原有三点变压器需更换为100va以上,需进一步协调解决偏远农户用电紧张问题。

7.饮用水项目。近几年,全村只在河边建了两座小水塔。水利部门只支持水质和农民投资,解决了近百户的饮水问题。山区群体和庭院的饮用水问题应进一步规划,并分阶段及时实施。

1。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人思想相对开放。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发展潜力和基础,可以积极配合村镇的工作,并有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

2.缺点也是村上春树作品面临的困难。由于各种农业优惠政策的影响,一些人有严重的等待,依赖,索取思想,不愿努力工作。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取决于高层的支持,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人越来越少,谈论饮食和娱乐的人越来越多。唯一的例外是,喜欢休闲和讨厌工作的个体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得到各种支持,而行业对任何事情都不重视。看到这种情况的勤劳的人们也滋生了等待、依赖和匮乏的思想,这严重制约了我们村的经济发展。第二是缺乏技术资金,如水产养殖,以及一些生活在高山上的贫困家庭。投资大量资金修建道路是不现实的。如何引导他们下山,如何生存,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问题。

1.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以这次扶贫工作为契机,教育全村贫困户,加强宣传,把贫困放在第一位,把愚人当作第一位,教育贫困户请等、靠、懒,让他们了解现实,真正脱贫致富,仅仅依靠国家的支持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改变观念,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

2.结合全村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扶贫机制,使每个贫困户都有相应的帮手,至少有一个扶贫致富项目。帮手负责技术指导和资金,用扶贫致富的例子引导群众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