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分数除法应用二教学设计(专业20篇)

时间:2023-12-06 06:44:54 作者:ZS文王

教学计划应当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效果。教学计划的编写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圆片dvd。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二)教学实施1、学习教材第65页利用例1。

(1)dvd出示例题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2)请同学读题。

(3)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4)指名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我解答这道题的列式是13,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就是把1个蛋糕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1/3来表示,1块的1/3就是1/3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1/3)。

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3和1/3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2、学习教材第65页的例2。

(1)板书例题。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4老师: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3块月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得到4个1/4,3块月饼共157=0.60.5=2.14+0.6=12-3.6=1.50.3=得到12个1/4,平均分给4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1/4,合在一起是3/4块月饼。方法二:可以把3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3/4块月饼,所以每人分得3/4块。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教学设计。

(三)课堂作业。

1、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x,分母。

2、要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出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五)家庭作业练习十二1.2.3。

1.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2.《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3.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4.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5.小学四年级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6.《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8.百分数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分数除法应用二教学设计

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介绍该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地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我想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有破度有层次地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案还精心设计了练习题,通过看图,找等量关系,巩固了学生的分析思路;通过三类题的对比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三类题的异同点,增强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对于学生分析和解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无论遇到什么题,都会做到:抓住特点,学而不乱。

人教版分数除法应用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课件1]。

5÷614÷2512÷12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课件2]。

12÷35=()/()()÷()=4/7。

()÷()=a/b8÷()=()/9。

()÷17=7/()1÷()=()/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课件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课件4]。

30分米=()米180分=()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例4:(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怎样计算。

板书:3÷10=3/10(米)。

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怎样求得。

板书:17÷60=17/60(时)。

※p91.做一做。

2,教学p92.例5: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1)提问:a,用谁作标准该怎样计算。

b,与复习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2)归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p92.做一做。

习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1,p93.4。

§要求说说题目的思路和单位之间的进率.

2,p93.6。

提问:这两个问题中的标准量相同吗请说说标准量分别是什么。

3,p93.7。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五,家作.

p93.5,8。

人教版分数除法二教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1)4/7÷2(2)4/7÷3。

=4/7×1/2。

=2/7。

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一)》是学生初次接触分数除法,本节课是学生今后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对算法的探索就显得格外重要。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

课堂上省去了旧知的复习,设计简单的知识情景,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学生有效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探索数学。

数学课不应只让学生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应让学生在具体地操作、观察、实践中得出结论。因此,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探索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把知识单纯的传授给学生,做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

三、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应用数学。

学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数学。在新课结束后,我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应用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分数除法二教学设计

上坝小学邵玉萍教学内容分析:

(一)》是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就是把4/7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想法)自主学习提示。

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2.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2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三交流释疑。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拿出图。

(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2、初探算法。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大家在图。

(二)的上面涂一涂。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4/5÷3。

1/3÷5指生口算。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学生口述算法后)。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9/10÷30。

15/16÷20。

14/15÷21。

8/9÷6。

5/6÷15。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学生独立在书上第26页填一填,想一想。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卫生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卫生区的卫生,老师想卫生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卫生区的几分之几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指生汇报完成情况。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22页练一练。

分数除法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以及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将来学习数除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几个小朋友有关分饼的问题,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人吃1/2块饼,4个人共吃多少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了多少块饼?

(3)有2块饼,分给每人1/2块,可分给几个人?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7。

师: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4/7÷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7÷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师:对这种做法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儿是除法怎么变成了乘法?

师:老师也有这个疑问,你能讲讲吗?

师:谁能结合图来讲一讲呢?

师:很好!把除法转化成乘法,问题迎刃而解,你真棒!……。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7÷3=4/7×1/3=4/21。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7÷3”表示把4/7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7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7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7的1/3是4/21。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那像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一般可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小组活动,说算法。

师:通过研讨我们知道了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子除以整数,但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商,所以通常转化为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的方法来计算。

出示: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生:有,除数不能为0。

师:谁能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完善算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那象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约分!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掌握运用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或用圆与圆交点个数来确定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方法.

(2)了解切线、割线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探索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数量关系揭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利用圆与圆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学法。

教法的设计情境创设设疑启发引导交流探索创新。

学法的设计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创新。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

1.情境引入。

2.合作探究。

3.得出结论。

4.巩固新知。

5综合拓展。

6布置作业。

1.情境引入。

同学们会各抒己见,老师不要过早的下结论,而是让同学们在下一环节继续探究。

2.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让同学们拿出事先做好的圆,让他们小组合作探究圆和圆之间到底有几种位置关系。

老师巡回指导。

3.得出结论。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在这里我又引导同学们从焦点个数对两圆位置关系进行分类。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圆心之间的距离在五中位置关系中和两圆半径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我在这里设计了五种动画课件,教师演示让同学们进行归纳。

4巩固新知。

为了巩固以上知识,我在这里设计了三个简单的练习题,只是简单的应用五种位置关系中圆心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为了提高同学的能力,只是简单应用还不够,于是我又设计了例题。因为例题有难度所以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5综合拓展。

为了巩固以上学习的内容我在这里设计一个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独立完成。

为了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环节,争当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既能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提高同学们的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同时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同学们能够学着乐乐着学。

6布置作业。

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我的说课到此就结束了。

人教版分数除法二教学设计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的一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重要方法。

2学情分析。

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倒数的认识。所以本课旨在以活动为载体,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操作,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以旧引新,做好铺垫1.分数的意义,操作。2.除法的意义,列式。

这样的除法算式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除法。活动2【活动】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出示幻灯片涂一涂、算一算(1)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1。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5。

师: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5÷2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5÷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分子里的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5,也就是2/5。

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5÷3=4/5×1/3=4/15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师:“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展示学生的分法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5的多少?通过直观图理解4/5的1/3是4/15(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活动4【讲授】数学故事,情感教育。

分数除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公元263年,我国数学家刘徽注释《九章算术》时说:分数除法就是将除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与被除数相乘。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分数运算法则,而欧洲直到1489年,才由维特曼提出相似的法则,已比刘徽晚了1200多年!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掌握运用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或用圆与圆交点个数来确定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方法.

(2)了解切线、割线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探索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数量关系揭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利用圆与圆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学法。

教法的设计情境创设设疑启发引导交流探索创新。

学法的设计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创新。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

1.情境引入。

2.合作探究。

3.得出结论。

4.巩固新知。

5综合拓展。

6布置作业。

1.情境引入。

同学们会各抒己见,老师不要过早的下结论,而是让同学们在下一环节继续探究。

2.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让同学们拿出事先做好的圆,让他们小组合作探究圆和圆之间到底有几种位置关系。

老师巡回指导。

3.得出结论。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在这里我又引导同学们从焦点个数对两圆位置关系进行分类。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圆心之间的距离在五中位置关系中和两圆半径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我在这里设计了五种动画课件,教师演示让同学们进行归纳。

4巩固新知。

为了巩固以上知识,我在这里设计了三个简单的练习题,只是简单的应用五种位置关系中圆心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为了提高同学的能力,只是简单应用还不够,于是我又设计了例题。因为例题有难度所以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5综合拓展。

为了巩固以上学习的内容我在这里设计一个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独立完成。

为了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环节,争当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既能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提高同学们的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同时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同学们能够学着乐乐着学。

6布置作业。

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我的说课到此就结束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练习,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会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的学习习惯,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踊跃发言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学生收集一些用统计图或分数表示的信息。30根小棒或火柴,形如。

的框,今年的月历卡一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谈话引入通过谈话,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价值,并揭示课题。1.谈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曾经提出过哪些数学问题?哪些问题你已经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了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板书课题:应用广角。

学生自由发言。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能与其他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但有一部分学生在审题方面还不够仔细,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综合应用。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和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用统计方法和分数描述交流信息的意识。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规律的过程中加深对有关数学规律的理解。

通过“个案探索===举例验证---归纳规律”的过程探索并发现以某个整数为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存在于分数及其计算中的奥秘,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通过练习体会数对表示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研究物体作成圆形的好处,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圆的特征的理解。

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探索取胜的方法。

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完成第25题。

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指名汇报并说说从数据中看出了什么?了解了哪些情况?

2.完成第26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只能横着框。

组织汇报交流,操作情况。

3.指导完成第27题。

让学生集体说出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有哪些?它们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每人选两个整数,写出用这个整数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并求出和。

组织汇报交流,适当板书。

教师追问:你有什么发现?

得出结论:任何一个比2大的整数,用它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一定是整数。

4.完成第28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离校近的学生的作业,进行集体评价。

5.完成第29题。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表述。

6.完成第31题。

学生游戏结束后追问:谁有必剩的策略?说说你的想法。

要想取胜,可以倒过来推想:自己最后一次取之前应该留几根给对手?

让学生再做两次游戏,两人各先取一次完成后让学生说说取胜的策略。

7.课后分组完成第30题。

学生将收集到的用统计图或分数表示的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在小组进行操作,尝试完成。

学生齐答。

学生任选两个整数进行尝试。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自己的作业,说说自己家的位置。

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理解题意后尝试做几次游戏。

学生思考后明白每次取完后留下的火柴根数必须是4的倍数。

学生同桌再次进行游戏,体会取胜的策略,说说自己的想法。

自我。

评价。

通过逐项对照作出自我评价,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使学生得到帮助,从而激励学生的自信,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1.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每项指标的意义。

2.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组织交流,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学习中的优点及不足。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对每项指标的理解。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

设计应用广角。

1/8+3/8+5/8+7/8=2。

1/3+2/3=1。

1/5+2/5+3/5+4/5=2。

任何一个比2大的整数,用它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一定是整数。

人教版分数除法例三教学设计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的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诵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2、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三、教学难点。

1.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掌握全文比喻和对比论证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结合书后思考练习题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1、解读第一段(7分钟)。

1)回忆上个课时的内容并结合学生自主预习的结果,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学习不可以停止)。

2)齐背诵第一段后,提问:

a.请问本段论述了什么内容?

b.运用什么方法论述的?

d.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e.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

f.“金就砺”“木受绳”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

g.此句与本段哪句相照应?

(问题层层递进,学生回答一个接一个问题时思考,本段的主旨即学习的意义为何?)。

3)教师总结。

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的思想,认为只有用教育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把这种生而具有的“恶”转变为“善”。这里作者运用5个比喻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人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停止地学习,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会不断地增进、提高,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2、解读第二段(7分钟)。

1)同学们一起背诵第二自然段。

2)提问:

本段写了几层内容?

第一层阐明什么内容?

第二层与第三层是什么关系?

由此看来,第二层用什么方法阐述学习的重要性?

用哪几个比喻?

(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自主剖析第二段的层次和主旨--学习的重要性)。

3)教师总结。

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的比喻,从各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阐释,使论点既鲜明又生动。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处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

3、解读第三段(7分钟)。

1)引导学生仿照第二段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第三段(本段主要论述什么问题?分几层?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论述问题的?每一层的两个比喻句是什么关系?本段的三层内容都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这样的写法什么好处?)。

4、请同学们拿出纸来,按要求作练习。要求:每人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比喻要恰当。

5、布置作业: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论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适当运用比喻论证法。

刘里。

[劝学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分数除法例三教学设计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初步掌握用“四舍”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自主尝试、讨论的学习方式经历调商的过程。

3、在学习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是掌握试商和调商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调商的方法。

二、本节课是在《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设计了两组复习题,口算和笔算,为学习新知巧埋伏笔。在探索新知时,我主要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试商和调商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

我觉得以下三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情境图是文具专柜的一角,把情境图用三个问题串连起来,第一个问题要解决的是试商。学生据题意列式为84÷21,并让学生比较与复习题的除数的不同,接着讨论把21看做几试商?并请学生发表意见。之后,再让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完成竖式计算,初步体验试商的方法。最后出示两题练习巩固试商方法。第二个问题要解决的是调商。学生据题意列式,接着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学生解说计算的过程,老师板演,通过汇报交流,认识到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突出对算理的理解。最后出示问题三,目的是强化调商方法。三个问题揉和在一起,但又“各司其职”,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练习的处理上,而是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层次,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第一题,()里最大能填几?训练、提高学生的试商速度;第2题,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的商,训练学生的调商方法;第三题,商是几?比一比谁试商的速度快?综合强化学生试商和调商的方法;第4题,解决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和调商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三、在课件制作和教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

课件制作上,有两处遗憾,第一,口算得数打错,第二,练习题的第3题的第(1)小题,动画设计出错。

教学中,首先,开始时由于有些紧张,受学生的学习会在原有的试商方法上产生认知冲突的影响,所以在订正84÷21的竖式时,余数没有及时的订正,得数没有搬到横式后面。其次,在试商和调商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充分讨论和说算理。我意识到,对于计算教学,如果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强,就会直接影响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所以今后应该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另外,在请部分同学板演时,应该让其他同学注意计算过程,发现他们的不足,以便反思自己。在共同检查时,不要我自己一个人说,应该点名请别的同学来指出不足,让同学们共同梳理,找到易错处。这时,老师在说这些重点之处时,应该放慢语速,引导同学们一起说,让他们通过说,巩固重点,减少出错率。第三,数学课堂语言不够精准,简洁。感觉有点啰嗦。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期望得到上级领导多指导!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第一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具准备:例2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2×1043×30=12×40=31×20=17×20=21×3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的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境是什么。(小红的妈妈带着小红去书店买书,小红要买一套12本,每本24元的书,她在想一共要付多少钱。)。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展示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4×12=24024×10=24024×2=28240×28=288。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24×10,再用2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有些学生会想到用笔算乘法。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老师家以指导。

老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把每步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例1:24×12=288(24×10=24024×2=48240+48=288)。

24。

×12。

4824×2的积。

2424×10的积。

288(个位的0可不写)。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乘了两层,因为第二因数是两位数,2和24乘完后,1和24还要乘,把两层乘得的结果相加。)。

(3)十位上的1和2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因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个位的0可以省略不写。)。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需要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做前4题,板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后4题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应该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应注意的是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乘得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和个位乘得的积错开一位。)。

第二课时两位数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2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

多个南瓜形算式卡片(每张上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相遇问题/分数或百分数应用题

吴兴区学校(幼儿园)具体课时备课表(成熟型教师用)。

单元(章)主题百分数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利息第9课时/共9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一、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二、新课。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题,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小丽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税后利息: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小丽实际得到的1.8元是税后利息。国债的利息不纳税。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p99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方法:

按照书上的利率,如果李奶奶的1000元钱存整取两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3)两年后取款,李奶奶能得到93.6元利息吗?为什么?

(4)学生计算后回答,教师板书:。

1000×4.68%×2=93.6(元)1000×4.68%×2=93.6(元)。

93.6-93.6×5%=88.92(元)93.6×(1-5%)=88.92(元)。

比较两种方法?

加上她存入本金1000元,到期时她可以实际取回多少元?

5.练习。

1、完成二十三的第6题,学生读题后,提问:贝贝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利率是多少?存期是多少?然后由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2、完成100页做一做。

3、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

三、小结: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

设计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1000×4.68%×2=93.6(元)1000×4.68%×2=93.6(元)。

93.6-93.6×5%=88.92(元)93.6×(1-5%)=88.92(元)。

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自学103页什么是成数?说说自己对成数的了解。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求一个树比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

3.经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发现和探讨问题,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灵活解答。

教学过程:

一.巧设铺垫,激趣导入。

1.创设情景: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兵,谁呢?(请出小记者)现在我们来做个现场采访:在前面所的知识中,你感觉哪部分知识比较难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与小记者产生共鸣,从而引出“应用题”)。

2.设疑:小记者请求大家来帮助他如何理解、掌握应用题?

3.小记者设问探讨:解答前面所学的分数应用题关键在哪?(学生自由探讨,发表意见,引出找关键句、找单位“1”及数量关系,也可画线段图理解关系)。

4.小记者示题:说出下面各题的单位“1”及数量关系。

(1)一些奖状,发了3/5。

(2)已经看了全书的1/8。

(3)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7。

(学生自由口述,选择喜欢的题目解答)。

引出“刚刚的3句话,在应用题中是作为什么部分?(关键句)。

5.示问:除了刚刚的几句关键句,你能找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过类似的话?又如何找出单位“1”及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探讨,根据学生回答选择适当的关键句写在黑板上,为后面服务)。

二.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一)自由构建新知。

1.设疑:一道完整的应用题除了关键句,还需要什么部分?(学生交流,引出“条件、问题“)。

2.编题:那你能否选择自己喜欢的关键句,补充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并思考如何解决?我们分小组比赛,看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有新意,可邀请我们的小记者和老师一并参与(分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设计意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入蓄势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行云流水般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全无例行公事、思路闭所,空间狭小之嫌。正所谓“灵感总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往往提出一个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为有意义。这一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通过动脑编题——动手写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作比赛,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了发现、掌握新知的方法。

(二)探讨交流新知。

1.交流展示成果:选一些小组向全班交流。

根据小组的汇报,选出一些典型的题目(多媒体)适时展示,全班共同交流。

例如:一些奖状共15张,发了3/5,还剩几张?(发了几张?)(发了的的比剩下的少几张?发了的比剩下的少几分之几?)。

示问:对刚刚那小组的成果(题目),你们会帮忙解答吗?(全班尝试解答,请部分学生板演)。

2.交流:“还剩几张”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介绍方法:

(1)根据数量关系,总共的—发了的=剩下的,总共的×3/5=运走的。

15—15×3/5。

=15—9。

=6(张)。

(2)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分析:结合线段图理解“把什么看作单位“!”,运走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各是哪部分?怎么表示的?)。

15×(1—3/5)。

=15×2/5。

=6(张)。

整个方法介绍过程中,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群策群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拨。

3.小结:刚刚由于全班的共同努力,我们自己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了,真是聪明!看来我们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解答刚刚那一小组的题目的,说说你比较喜欢那种。(自由发言)。

那对于刚刚的方法还有什么困惑的吗?提出来大家共同解答。

(三)灵活运用新知。

2.学生解答剩余的题目,拓展、巩固对新知的理解。(自由发言、交流)。

4.小记者兴致昂然,想展示一下自己学到的本领,请其余同学出题来考他。(学生出题,视平台展示)。

4.创设情景:小记者解答有困难(数量关系出错,对应分率出错)请同学们帮助解答。

突出强调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理清数量关系,理清对应分率)。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表现颁发奖状,与我们的例题浑然一体,学生兴趣昂然激发了学生后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设立小记者遇到困难,突出强调今天所学的知识的重点。这一活动,还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再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了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

三.巩固应用。

小记者出题:看同学们表现那么棒,考官做的那么溜,也想当会考官,你们敢不敢应战?(多媒体演示出题)。

[总体设想]:

1.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课一开始,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说说学习方面比较困惑的知识话题导入新课,从“解答应用题关键所在”来切入主题。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切感,他们被浓浓的生活气息所感动,兴致勃勃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2.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小组自由选择喜欢的关键句编题并思考如何解答。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交流,得出解答的方法。从自己质疑——解疑问——汇报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双基训练扎实。教学中设置了许多开放性问题,拓宽了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学习的课程渠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3.注重学习的开放性,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整个学习过程,从问题导入,引出新知,到自由探讨新知,解决问题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形成,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参与其中,从而引导和辅助。学生是整节课引发的一环有一环,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性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

相遇问题/分数或百分数应用题

吴兴区学校(幼儿园)具体课时备课表(成熟型教师用)。

单元(章)主题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整理和复习(一)第课时/共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写法。

2.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熟练解答求一个数是(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以及百分比应用题。

重点:熟练解答求一个数是(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以及百分比应用题。

难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下面表格。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小数0.16。

分数。

百分数24.5%0.9%。

2.只列式,不计算。

(1)40占50的几分之几?(2)50是40的百分之几?

(3)5比8少百分之几?(4)8比5多百分之几?

二、知识梳理。

1.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百分数写法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甲数是200,乙数是150。

(1)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2)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3)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4)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三、深化练习:

1.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其中合格率是95%,这里的95%表示什么?

2.一条水渠已修的比未修的长25%,这里的25%表示什么?未修的比已修的短百。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分之几?

四、小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

板书。

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p104第1、2、3题。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浙教版第十一册第103页例1例2,练习十七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求一个数与它的几分之几的差(和)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4、渗透环保观念和终身学习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1、寻求所求问题对应的几分之几。2、弄清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教学关键:1、确定单位“1”。2、找出所求问题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找单位“1”

(1)一本书,已经看了1/4,还剩几分之几?

(2)实际投资是计划投资的4/5。

(3)男生25人,占全班人数的5/9。

2、口答:

(1)一堆煤,运走了3/5,还剩几分之几?

(2)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3,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占()的1/3。

(3)白兔比黑兔少1/4,白兔是黑兔的几分之几?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你们喜欢鸟吗?鸟类种数减少了,就意味着许多美丽的鸟类从此就永远消失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由于人类的这些行为,有的鸟类灭绝了,还有一些鸟类,尽管还存在,但数量已经很少了,如果再不加以保护,也将很快灭绝掉。丹顶鹤就是这样的一种鸟类。丹顶鹤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特产鸟类,群居黑龙江省的扎龙,丹顶鹤生活特别有规律,它体姿优美文雅、风貌优秀、翩翩起舞可与孔雀开屏媲美,是长寿动物与龟并称,古人将它作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所以特别受中国人的钟爱。

2、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条有关丹顶鹤的信息。

出示信息1: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01年全世界约有2000只,我国占其中的1/4。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算出2001年我国约有多少只丹顶鹤吗?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2000×1/4=500(只),求2000只的1/4是多少?)。

3、如果我们把我国约有多少只?这个问题去掉,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外国约有多少只?)。

出示信息2(例4):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探讨的问题“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三、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把信息2表达的'意思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展示并口述画的线段图。

2、是把什么看着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1/4)表示谁占谁的几分之几呢?怎样解答这道题呢?请同学们根据线段图列出算式。(先独立解答,师巡视,再交流)。

3、两名学生板演两种解法。

4、你怎样想的?能说出解题思路吗?(学生口述思路,教师在线段图上展示)。

方法一:把全世界的丹顶鹤的只数看着单位“1”,先求出我国的只数,再用总只数减去我国的只数,剩下的就是其他国家的只数。

5、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1〉相同点:单位“1”相同。

〈2〉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用总只数减去我国的只数算出其它国家的。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其他国家的只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总只数乘这个几分之几,就算出其他国家有多少只。

四、再次探索。

1、教师引言:正如前面所说:丹顶鹤是“长寿和幸福”的象征,人们称它为仙鹤,因此我国在扎龙专门设立自然保护区又誉为“鹤的乐园”。在人们的得力保护下,近两年来,丹顶鹤的数量逐年增多,请看下面信息:

2、请同学们默读信息3,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理解哪一句话对解题最有帮助?怎样理解2007年我国丹鹤的只数比2001年的只数多呢?(把2001年500只丹顶鹤看作单位“1”,2007年比2001年多的只数是2001年只数的4/5)。

3、(师生齐画线段图)这道题有几个不同的数量相比,画几条线段图更好表示?(用两条线段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2001年的线段,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余到此为下部分,一人板演。(巡视)。

4、展示线段图并叙述。

指线段图引导分析:我们把什么看着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把2007年的只数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一部分与2001年同样多,另一部分比2001年多2/5。)。

5、请同学们根据线段图列出算式。(师巡视,指名板演两种代表性的解法)。

6、你能说出解题思路吗?

(第一种解法:先求多的只数+2001年的只数=2007的只数,第二种解法:先求出2007年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2007年是2001年的(1+4/5)倍,再求2007年的只数;也就是求500只的(1+4/5)倍是多少)。

五、回顾小结。

1、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以上问题,现在我们一起研究信息2和信息3这两问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信息2把总数2000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我国的只数,另一部分是其它国家的只数。信息3是把2007年和2001年相比,把2007年的只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2001年的只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比2001的只数多2/5。

2、相同点:

单位“1”的数量都是已知的。

3、没有直接告诉所求问题占单位“1”量的几分之几,解题时需要用单位“1”的量减去或加上它的几分之几,或者先算出要求的数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的量乘这个几分之几。)。

4、指导学生看书例题5,完成课本内容并质疑问难。

用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6、“练一练”、练习四的第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

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地列方程解决问题。

2、重视方程后检验方法的交流。

教学重点:

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识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题意。

问:十月份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20%,这里的2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九月份用水量的20%是哪个数量?

让学生画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3个问题。

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关数量。

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用水量。

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检验。

可以用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除以九月份,看是不是20%;也可以用九月份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看是不是440立方米。

二、教学“练一练”

1、做第1题,先审题。

问:比舞蹈组人数多20%应该怎么理解。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解答。

2、做第2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比原价降价15%的意思及等量关系。

再让学生解答。

三、巩固练习。

对比练习:

1、练习四的第8题:先解答;交流比较;小结:虽然一个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相同,但。

由于另一个条件不同,表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2、练习四第9题:引导学生画图;分析写出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练习四的第10~16题。

教学目标:

1、强化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让学生对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能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思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0题。

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说一说形如的方程的解法。

2.做练习四的第11题。

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画出的线段图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要求解出所列方程;提醒学生检验;

3.做练习四的第12题。

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口头列方程;解出方程并检验。

4.做练习四的第13题。

要求学生画图后,写出数量关系,再对照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检验方程。

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将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结合起来想,认识到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其实也是分数应用题,只是分数呈现的形式不同)。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4题。

这道题目中还有百分数吗?画出线段图,比较两小题的线段图有什么不同?

从线段图(或关键句)中你找到了什么相等的数量关系?

追问:应设谁为。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做练习四的第15题。

两个分数各是什么意思?哪个是具体量,哪个是分率?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从线段图中你找到了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设谁为?降价部分怎样表示?

你会列方程吗?提醒学生检验。

3、做练习四的第16题。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从线段图中你找到了怎样的对应关系?数量关系式是什么?你会列方程吗?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人教版分数除法例三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得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原来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的。在多种方的对比中,体会用分数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和描述活动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会认、会读、会写分数,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本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数的概念和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一些困难,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逐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及。

解决措施。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及。

解决措施。

教学流程。

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分苹果。

二、活动—建构。

(一)建构二分之一。

1、初步感知。

活动一:画一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一半的意思。

2、深化认识。

活动二:涂一涂。

(二)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读写及表示的意义。

观看微课。

(三)探索几分之几。

活动三:折一折。

请拿出准备好的纸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

(1)、学生独立折纸。

(2)、上台展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创造分数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分数?

图:法国国旗(1/3)巧克力(1/8)。

四、总结质疑、完善认识。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什么问题吗?

“三三式教学,

创建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渗透及表现。

活动一:画一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一半的意思。

(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互惠互助的学习模式)。

(三)探索几分之几。

活动三:折一折。

请拿出准备好的纸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互惠互助的学习模式;学生倾听,教师串联、反刍)。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分苹果、练习等。

中等。

ppt。

图文展示。

激发兴趣。

认识分数。

中等。

微课。

视频播放。

容易掌握。

分数的表示过程等。

中等。

数字故事。

播放。

直观感受。

用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的例5、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地列方程解决问题。

2.重视方程后检验方法的交流。

教学重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识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不在于教师教会学生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教师需树立“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的观念,因此教学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画线段图,找数量关系,列方程等方法来解决相关的类似的题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情促思。

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已掌握了不少百分数的知识,今天给大家呈现的是一种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想不想攻克它。

要攻克它,我们首先要了解它,分析它,师出示例题。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评价总结。

2.从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板书有意义的信息,教师适当引导):

男生人数×80%=女生人数。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36人。

引导学生将上面的关系式进行综合后老师板书:男生人数+男生人数×80%=36人。使学生用方程解答成为一种迫切的内因。

下面你会求男生人数了吗?怎样求?

3.这个方程你会解吗?女生人数怎样求?你解得对吗?

板书学生的方程,解读学生的方程。

追问:你是怎样检验的?

追问:你为什么设男生为?为什么不设女生为呢?(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设单位“1”为较为合理。

怎样确保自己的正确率?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思考:数量关系在哪句话中,是什么?应该把谁看作,另一个量怎样表示?

你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会解这个方程吗?你怎样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3.做练习四的第1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4.做练习四的第2、3两题。

先说一说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5.做练习四的第4题。

说说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画线段图。

学生讨论后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得到综合后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把男生人数设为列出方程。

学生解方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引导学生计算20+16是否等于36。

学生思索比较。

学生可能会说两种答案:“美术组有36人”和“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后者说的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用来解设更为方便。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列出方程。

解方程。

检验。

学生口答。

列方程并解答。

检验。

学生练习,尽量口算,集体订正。

学生说数量关系。

列方程解答。

集体检验。

学生口答。

列方程解答。

检验。

引导学生讨论得到:两个关键句中梨树都是1份数,桃树都是3份数,虽然单位“1”不同了,但倍比关系并未改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