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实用19篇)

时间:2023-11-28 06:49:39 作者:曼珠

在各种重要场合,人们常常需要撰写讲话稿,以确保演讲内容的连贯性和有效性。阅读以下范文,你会发现不同讲话稿的魅力所在,也能为你的写作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式。

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又是一年丰收时,依然含笑看粮仓”。在今年高考喜获丰收之际,县委、政府秉承重视教育与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在这里召开表彰大会,表彰我县20xx年高考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教师。我们衷心感谢县委、政府对教育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高尚情怀。借此机会,我作三点汇报。

一、回顾成绩,共同勉励。

20xx年我县人才培养工作再次取得骄人成绩,教育质量在高位运行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

一是高考综合成绩继续领跑娄底。在连续9年夺得全市第一的基础上,今年高考又获佳绩。据市教育考试院统计的数据,今年全县5055名纯文化考生(不含艺体专业生、职高对口升学考生)参加高考,一本上线737人,上线率14.58%;二本上线2162人,上线率42.77%;三本上线3039人,上线率60.12%。二本上线率连续20xx年居全市第一。600分以上高分考生102人,也是全市第一名。今年高考我县人均文化成绩分别为:文科类406.4分,理科类426.82分。与全市平均比较,文科高19.5分,理科高15.3分;与全省平均比较,文科高8.21分,理科高11.02分,本科上线率高于全省平均数12.8个百分比,实现了我县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从高位运行到高位突破的华丽转身。

二是优质生源培养效果显著。今年,我县多措并举狠抓优质生源培养,取得理想效果。全县共录取清华、北大学生5名,录取飞行员6名。其中,双峰一中理科考生吴冶君,674分,获全县理科总分第一名,考取北京大学;双峰一中理科考生江宇骄,总分674分,理科综合成绩300分,成为该科全省唯一的满分得主,考取清华大学;双峰一中理科考生向思鲁,674分,考取清华大学;双峰一中理科考生罗蓉672分,蔡婷663分,考取北京大学。双峰一中文科考生阳敏,607分,县文科总分第一名,考取中国政法大学。此外,双峰一中毛亚奇、阳星考取空军航空大学;双峰二中谭振宇考取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双峰二中尹忠杰、欧阳超挺,双峰七中曹兴茂等3人考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实现了我县招飞工作新的突破。

三是高中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全县各高中学校都脚踏实地、创新思路,不断挖潜扩能,办学水平普遍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一中以“文化引领,教师当家,法治护航,建设至美一中”为指针,坚持“严、实、细、亲、畅”五字原则,构建了年级组宏观管理、班主任具体管理、任课教师参与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的全员管理模式,营造了良好的复习氛围,既保证了一般生源稳中有升,又确保了优质生源脱颖而出。二中以落实备考计划为前提,以提升应试成绩为目标,以督导备考环节为手段,以凝聚合力为支撑,精诚合作,成绩突出。三中、四中着力落实培优、辅中、转差的备考策略,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五中所有行政人员率先垂范,到所蹲点的班级进行备考动员与指导,与帮扶对象进行思想交流,取得明显效果。七中紧紧抓住“管理、课堂、信息”三个关键因素,早作谋划,狠抓常规,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效果显著。八中围绕“以人为本,激发潜能”的备考理念,坚持文理并重、艺体并举、全面备考、多元发展的策略,着重抓好艺术教育。在艺术类高考多次荣获娄底市第一、第二名的基础上,今年又喜获丰收。该校24名艺术类专业生参考,4人过重本线,19人过二本线,续写了农村高中学校艺术类专业生高考的新传奇。国藩学校弘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努力挖掘学生潜能,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文正学校实行“目标到人、高效到位”的备考策略,凸显人文关怀,以爱心感动和激励学生,成效明显。树人学校潜研考纲,聚焦课堂,因材施教,关注全体,补习教育在娄底市声名鹊起。职业中专狠抓职业技能教育,集中优秀教师负责高考班的教学管理,高考对口升学成绩实现了新突破。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广大教师奋力拼搏、广大学子勤学苦练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教育局向在座的各位领导、校长、老师、家长,并通过你们向社会各界和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全体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对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二、总结经验,凝聚共识。

连续20xx年,我县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名次在全市处于绝对优势,在全省也处于领先位置,“双峰教育”品牌已声名远播。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我认为离不开以下三个因素。

一是县委政府搭建了人才成长“好平台”。历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确保“教育经费优先投入,教育议题优先研究,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多次召开县委会、政府常务会和书记、县长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办学条件改善、城区大班额化解、校车安全管理、教育基金筹集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县四大家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学校调研指导,靠前指挥,有效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在全县财力匮乏的情况下加大教育投入,一中新校区全面建成只待年底使用;每年列支500万元用于落实偏远学校教师特岗津贴,列支80万元用于落实名师津贴;最近,每人200-500元的乡镇教师工作补贴也发放到位。这些举措,有效优化了教育发展环境,构建了人才成长的摇篮。

二是部门联动铺就了人才成长“快车道”。多年来,我县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各。

相关职能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县组织部、人社局、编委办等部门为特岗教师招聘、教师公开考录、教师队伍清理整顿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财政局在教师工资、校舍改造建设及有关专项教育经费方面,尽最大努力多方筹集资金,确保了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师待遇逐年提高。国土局、住建局、规划局等部门在教育用地、危房改造等方面科学规划、认真审核、严格标准,保证了新建校舍安全适用。县综治办、公安局、文化局、信访局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及维护教育系统大局稳定方面为教育排扰解难、积极作为,营造了安定和谐的教育环境。在高考、学考、中考期间,公安、交警、城管、电力等20多个部门全力以赴,营造了良好的考试环境,确保了考试万无一失。与此同时,社会各界爱心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助教,有力破解教育发展资金瓶颈,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凝聚了助推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全体教育人励精图治按下了人才成长“快进键”。为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县教育局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全力构建“五个教育”,即“平安教育、法治教育、和谐教育、应时教育、优质教育”,全县教育工作者围绕目标,倾力付出,教育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近期来,全县各学校围绕“平安、法治、和谐”下功夫,全力优化教育环境,让教师能尽心育人,学生能安心学习,为人才培养奠定了一个好基础,营造了一个好氛围。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三教师紧扣“应时、优质”发力,精心钻研高考动态与规律,与时俱进科学备考,加上全体学子孜孜以求、顽强拼搏,确保了我县“三考”取得重大胜利。

三、精准施策,谋划未来。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最为关键。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下一个较长时期内,将继续按照“平安教育、法治教育、和谐教育、应时教育、优质教育”——五个教育的发展思路,励精图治,努力培养出更好更优的人才,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县教育局全力协调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各县直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形成尊师重教良好氛围。抢抓标准化学校建设契机,千方百计争取教育项目,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不断推进全县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的建设。今年,全县已新建、维修改造校舍5万平方米,改造学校77所;即将全面完成农村教师公租房项目10个,省级合格学校28所、农村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2所。同时,继续强力推进全面改薄,稳步推进化解城区大班额“四年行动计划”,力争完成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二是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切实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继续实施农村偏远山区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和乡镇工作补贴,充分发挥县教育基金会的作用,奖励优秀教师、扶助困难教师群体。继续推行教师补充长效机制,通过招聘考录等方式不断充实师资力量。进一步整合优化培训资源,抓实师训工作,充分发挥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切实提高师资水平。

三是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扎实抓好德育序列化教育、养成教育,艺体教育,培养品德高尚的新时代学生。坚持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进一步增强各级各类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继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探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坚定不移抓课堂教学改革,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确保高、中、学考成绩来年有新突破。

各位领导、各位学子、同志们,“今朝花开胜往昔,但愿明日花更红”,作为教育人,我们永远在路上,教育质量只能进不能退。因此,我们深感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我们将不断努力,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开创双峰教育事业新局面,为“五个率先”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为全面建设双峰教育品牌,实现教育强县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改革开放以来的2x年,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应当说,上述成就的取得,我各级干部奋发有为,各条战线人才辈出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们面对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我们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和艰巨,人才队伍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也更为紧迫。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自觉性。

(一)要把握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大趋势,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以重视和开发。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两大引擎,而创新所依靠的就是各类高素质的人才。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不仅仅是文字提法的改变,更多地体现了人才理念的升华。知识经济时代,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资本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人才走。有了人才,就能吸引更多的项目,引来更多的资本,就能更充分地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出来。当,我们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急需一大批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带头人,急需一大批有开拓能力的经营管理者,急需一大批眼界开阔、胸襟开阔的优秀党政干部,同时也急需一大批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农村实用人才。我们一定要顺时应势,立足全局,把经济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努力以“第一资源”来支撑和促进“第一要务”。

(二)要认清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白热化的大背景,把人才优势作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加以构筑和放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推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从主要依靠物力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世界各地对资源的争夺从以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以人力资源为主。从我情况看,虽然近年来人才工作有了较大的突破,但与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实现率先发展的目标相比,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全人才总量还不够充足,人才分布还不够平衡,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人才不足与浪费并存,人才引进与流失并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竞争的严峻态势,坚决冲破一切妨碍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人才发展的做法,使真正成为集才的“磁潮、创业的“乐园”、优秀人才向往的“热土”,使人才优势成为我最重要的竞争品牌。

(三)要围绕建设具有最佳人居环境和最佳创业环境的四川经济强、全国文化强的大目标,把人才作为“兴之本”加以培育和集聚。实现“两最”、“两强”奋斗目标,是战略定位和上级领导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其核心是加快发展,而加快发展的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才,关键在干部。人才是建设经济强和文化强的“加速器”,哪个地方人才总量大,优秀人才多,作用发挥好,哪个地方投资环境就优,发展后劲就足。干部是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是事业发展的领头雁。哪个地方领导班子强,干部谋划水平高,那个地方的发展就有活力,老百姓就有干劲;哪个地方的干部作风好,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艰苦奋斗,执政为民,那个地方的凝聚力就强,群众的满意度就高。我在快速发展中所取得的每一项成果,每一次历史机遇的把握,都是各类人才特别是广大干部充分发挥作用的结果。当,我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抢抓机遇,应对挑战,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释放各类人才的创业能量,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队伍的内在活力。我们一定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兴之根本,作为长远发展之大计,始终抓紧、抓实,把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推进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来。

二、把握重点,强化人才“五支队伍”建设。

人才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既具有紧迫性又具有长期性。根据中央、盛成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实际,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着力抓好人才“五支队伍”建设。

(一)着力加强以公务员队伍为重点的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树立公务员是重要人才资源的理念,把公务员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政府机关面向社会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新途径,提高公务员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工资和职务晋升挂钩。要完善公务员队伍终身学习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抓好公务员初任、任职培训和专门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加强依法行政、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提高依法行政、公共服务、科学决策、调查研究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树高效廉洁机关,创优良投资环境”活动和公务员行为规范的教育实践活动,评选表彰“人民满意公务员”,使公务员的精神面貌有较大改观、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工作业绩更加突出。

(二)着力加强以企业家培育、激励和保障为重点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要大力抓好懂经营、善管理、有绩效的企业家的培育、激励和保障,健全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长效机制。以xx人才场为依托,加快培育我企业经营者人才场,健全完善人事代理业务、人才评价和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事人才服务,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场化、职业化进程,促进不同企业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优秀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坚持企业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者以及经营者依法行使用相结合,充分发挥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完善企业经营者和其他管理人员的聘用制和契约化管理,依法维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围绕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努力造就一支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三)着力加强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做好学术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的选拔,充分发挥人才选拔制度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开展面向全社会的人才评价工作,建立社会化人才评价体系,拓展人才评价内涵和范围,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和手段,使人才评价向以考试和评审结合为主、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运用的方向发展;加强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推进专业技术职务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和完善“按岗聘任、竞争择优”的聘任机制;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评聘分开工作,改进评审方式,加强对实施执业资格制的监督指导和规范管理;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每年选送急需人才到高等院校进修培训。今年,我们还要按照上级部署,在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各级各部门既要充分认识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又要充分认识到这项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把改革的阶段性和发展的连续性统一起来,注意研究论证,稳妥推进改革,确保这项改革取得成功。

(四)着力加强以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树立“高技能工人也是人才”的人才观,给予有突出贡献的技工应有的社会地位。以培养壮大职工队伍和各行业中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的学习培训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技能竞赛等活动。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努力构建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体系。全面推进技师社会化考评体系建设,实行以能定评,破格晋升,向低学历但技术精能力强的一线工人开“绿灯”,激励更多的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加大高技能人才选拔奖励力度,在分配上进一步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实行以岗定薪,以能力定工资,以贡献定报酬,激励一线员工埋头学技术、做贡献,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工人中的比例,努力建设一支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五)着力加强以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的乡土人才队伍建设。xx7人口居住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全的现代化。我们要围绕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把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中心任务,通过系统培训、专业比武、知识竞赛、能手评癣项目招标、科技承包等方式,大力培养选拔致富能力强、掌握多种实用技术、在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实用人才。建立优秀农村人才使用制度,在职称评定、创办企业、社会保障、项目承包、子女就学、继续教育等方面提供服务。逐步建立覆盖全的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指导五位一体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介服务和转移培训中心。要在去年对500农民技术人员进行职称评定的基础上,通过5年的努力,培养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力争用20xx年左右时间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农民。

这里,我特别要强调一点,是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又确立了“两最”、“两强”的奋斗目标,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育文化人才队伍十分重要。这样一支队伍直接关系到我发展后劲的强弱和建设全国文化强的成败,因此,我们要将教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教兴和文化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以培养拔尖人才为重点,积极推进教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大胆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一批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和文化能人名人,加紧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造诣深,具有级领先水平,并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文化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规划,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加大教育文化人才开发培养的力度。要重点围绕壮大文化支柱产业培养文化人才,通过文化人才作用的创造性发挥,把我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资源转化为富有场吸引力和商业价值的文化精品,把文化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放大我的文化价值。

三、转变职能,争创人才工作实效。

人才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切实转变职能,积极探索规律,加大资金投入,把人才工作作为牵动全局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人事职能,建立人才开发的宏观调控机制。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和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政府人事职能重心要从微观向宏观转变,通过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宏观调控。实现政府人事管理间接化,场能办到的交给场,社会能办到的交给社会。把原来由政府承担的宏观管理职能与事务执行性的办理职能区分开来,分别由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授权的事业单位承担,促进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向场主体转变,真正从“办潮转向“管潮。积极发展人才中介机构和行业管理协会,不断推出场监管的新方式,加强规范化管理,维护良好的人才场秩序。

(二)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和把握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工作的客观规律。人才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这个规律,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要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总结和推广新鲜经验,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和方法。要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机制,积极推动社会听证和专家咨询等制度建设,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充分发挥专家的参谋咨询作用。党委、政府在人才工作方面作出重大决策,要通过各种形式,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针对性。

(三)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为建设宏大的人才队伍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树立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逐步提高发展性投入中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比例。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金融信贷为支撑,企事业用人单位投入、社会投资、国(境)外投资和捐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实现人才开发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和场化。在保证政府对人才开发必要投入的同时,突出企业在人才投入上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强人才开发机构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落实科技人才继续教育经费,为人才开发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对人才投入的积极性,鼓励境内外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人才开发事业,建立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为营造一流的人才环境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

同志们,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抓住机遇,奋发努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发展新跨越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刚才,**同志传达了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并安排部署了我县“双争双创”活动,**同志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命名“县级拔尖人才”、“县级乡土拔尖人才”和“企业精英”的决定,**镇和县交通局就如何发挥退居二线干部作用发了言。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深化人才工作认识。

“国以人立、政以人治、业以人兴”。人才是强国之本,固国之基。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超强的竞争力。去年以来,我们实施了人才工作“四百”计划(即力争用两年时间,选拔100名优秀年轻干部、造就100名企业精英、培养100名拔尖人才、引进100名优秀大学生),人才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人才总量不足、实用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紧缺、现有人才资源流失严重等问题在我县还客观存在。据统计,当前我县人才总量只有4.2万人,每万人中拥有人才数量仅396人,比全国平均少234人,比全省、全市少32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gg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20**年我县的人均gdp只有2521元,仅为全国的1/5,全省的1/3,全市的1/2。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要全面实现“两年大变化”的发展目标,要在落后的情况下赶超别人,就必须重视人才,就必须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各个层面的优秀人才聚集到加快我县发展的宏伟事业中来,促进全县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把握关键,突出人才工作重点。

1、突出人才开发重点。当前,我们必须突出三个方面抓人才工作:一是要加紧引进急需人才。近年来,我们克服条件艰苦的劣势,从中、省、市相关部门和高等院校引进了一大批人才来我县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今后,我们必须扭住引进人才这个重点不放松,充分利用中、省、市重视gg、发展gg这个契机,围绕9件大事,大力引进各类人才,特别是要抓好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工作。二是要大力造就拔尖人才。要认真落实人才工作“四百”计划和“双争双创”活动要求,大力造就拔尖人才。今天,我们已命名了30名县级拔尖人才、50名县级乡土拔尖人才和40名企业精英。对县级拔尖人才,县委、政府每人每月将给予100元的政府津贴,并由所在单位提供国际互联网上网费用。同时,配偶系两地分居的拔尖人才,优先办理调迁手续;符合提拔领导干部条件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拔尖人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可不受本单位指标限制。对县级乡土拔尖人才,县委、政府每人每月将给予50元的政府津贴。对企业精英,县委、政府在公开命名、颁证的基础上,每年将从中精选10名特别优秀的予以重奖,并对企业精英所在的企业实行政府挂牌保护,由县级干部和县级涉企执法部门主要领导进行联系,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困难。同时,从今年起,县委还将每两年评选县级人才开发示范单位15个,优秀人才示范岗位30个,进行表彰奖励。三是要全面开发乡土人才。奋力奔小康,农村是关键。大力开发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村乡土人才,是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关键所在。工作中,必须要培育技术型种养大户,带动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要发展专业型营销大户,把产品变现、增加产品附加值;要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协会,积聚各类实有人才,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

2、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良好的机制是激发人才内在活力、培养造就人才的治本之策,也是抓好人才工作的关键所在。一是要创新用人机制。要进一步拓宽知人、识人视野,因事设岗,按岗选人,重视使用、及时使用、大胆使用优秀人才,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对党政领导人才,坚持群众公认;对企业经营人才,坚持市场公认;对专业技术人才,坚持学术公认;对乡土人才,坚持社会公认。二是要创新分配机制。要进一步落实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让创造了较大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人才享有优厚待遇,让人才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要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推进职称评定社会化,特别要搞好各类实有人才的职称评定工作。要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重奖,授予各种社会荣誉,确立人才令人羡慕的经济社会地位。三是要创新服务机制。对各类人才来说,事业是内动力,环境是吸引力,服务是凝聚力。各地各部门要把为人才服好务作为抓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加快人才库建设,并积极为他们铺路搭桥、穿针引线。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及人才中介服务,运用现代资讯手段,整合人才信息资源。要规范服务程序,加强法制管理,形成政府宏观调控、主体双向选择、市场调节供求、中介提供服务的市场机制。通过优质服务,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

3、搭建人才使用平台。事业平台是人才资源的聚集地和人才资本的再生地。没有事业的发展,培养、引进再多再好的人才也无法使用。要围绕发展建平台,建好平台聚人才,让各类人才在事业平台上大显身手。一是要在竞争中使用人才。要建立和完善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在政治上重使用,让人才有“奔头”;经济上重奖励,让人才有“想头”;舆论上重引导,使人才有“干头”;学习上强培训,使人才有“劲头”。通过竞争,充分释放人才潜能,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有为有位有绩。二是要在重点工程主战场使用人才。旧县城迁建、文物保护与修缮、人饮工程、“五路三桥”、扶贫开发建设、劳务开发、××水库渠系配套工程和乡村公路建设是gg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9件大事,这为吸引、聚集各类优秀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要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到重点工程主战场创业。三是要在农村建设一线使用人才。作为农业大县,要立足走“产业化+人才化”的发展路子,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到依靠人才、智力轨道上来。要通过县级乡土拔尖人才的遴选,带动一大批人才到农村一线施展才干。今后,在评定县级人才开发示范单位和优秀人才示范岗时,要向重点工程以及农村一线倾斜。

(三)加强领导,强化人才工作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抓好人才工作,关键在领导。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工作责任,明确人才工作目标,做到“三纳入”:一是把人才工作纳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做到人才工作与经济工作、党建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树立“一盘棋”思想。二是把人才工作纳入组织部门重点工作。县人才办归口组织部管理,由1名副部长具体负责,落实配备专职干部,负责全县人才工作的信息资料、政策调研、综合协调和督查督办,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库。三是把人才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要将人才工作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逗硬考核,严格奖惩。

2、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已经设立了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对拔尖人才的津贴以及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的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各单位也要安排足额经费用于人才工作。同时,要加快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资源开发多元投入机制,使人才开发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人才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强化舆论导向。要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县委、政府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今天命名的拔尖人才和企业精英的典型事迹,发挥典型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进一步在全县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关于发挥退居二线干部作用的问题。

(一)要充分认识发挥退居二线干部作用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不断加大,我县有一批领导干部退出了领导岗位,这些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工作,为gg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功不可没;在干部调整中,他们表现出让位荐贤的高尚品德、宽容大度的思想境界,值得肯定和学习;他们受党教育培养多年,政治坚定,作风扎实,业务熟悉,经验丰富,身体健康,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我县实现发展目标和跨越式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县交通局通过切实保障退居二线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合理安排具体工作,充分发挥退居二线干部作用;××镇通过“用真诚换心、用责任拴心、用真情暖心、用实绩服心”,将退居二线干部凝聚在一起,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有一大批退居二线干部围绕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勤奋敬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原县人事局长××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一直坚持在单位上班,单位安排他写局志,他提前高质量完成,安排他到××管理单位房屋建修,他每天都扎根在工地,毫无怨言。原××乡人大主席××退居二线后,到××镇负责獭兔发展,他天天进村入户,不怕苦不怕累。还有刚才发言材料中提到的×××、×××等和前次干部调整谈话时我提到的××、×××、×××以及××等同志,他们高风亮节、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但也不得不指出,我县在发挥退居二线干部作用方面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表现为部分单位认识不到位,对退居二线干部不明确具体岗位,不安排具体工作,使退居二线干部无事可做;另一方面少数新班子成员认识有偏差,有的单位新班子成员认为与退居二线的老领导关系较难处理,有怕干扰、怕麻烦的思想顾虑,不重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个别调整后的新领导认为原老领导不来上班,不过问工作反而有利于新班子工作的开展,甚至认为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就是组织上安排他耍。与此同时,少数退居二线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工作不主动,作息时间不遵守,甚至长年不上班,在干部群众中造成较为不好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县委在出台了《退居二线领导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基础上,近日又专门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退居二线干部作用的通知》,其目的就是想充分发挥退居二线干部的作用,让他们为全县跨越式发展献计出力。

(二)要积极拓展发挥退居二线干部作用的途径。

退居二线干部虽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但还是单位在岗职工,虽不再承担领导职责,不作领导分工,但还是要承担一定的具体工作。各单位要本着个人自愿与组织决定、因人制宜与工作需要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其身体条件、年龄因素、精神状态等具体情况,将退居二线干部安排到具体岗位,明确其具体职责和具体工作任务,多措并举,充分发挥退居二线干部作用。

1、发挥参谋作用。要充分发挥退居二线干部经验丰富的优势,通过组建顾问团、咨询组或其他组织,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坚持定期召开退居二线干部座谈会,坚持定期向退居二线干部通报全县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情况,坚持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征求退居二线干部意见。县委、县政府在重大工程立项、重要政策制定等方面组织专家咨询时,要邀请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社会声望的退居二线干部参加决策咨询,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各单位也要围绕全县和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重点工作任务和重大课题,安排退居二线干部开展综合性和专题性调查研究,并鼓励他们向县委、县政府和本单位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2、发挥监督作用。要充分利用退居二线干部在长期领导工作中积累的威信和经验,让他们承担巡视、督查、考评等工作。县委、县政府以及各级各部门在聘请组成执法评议、行风评议、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干部人事工作监督、经济发展环境监督等监督员队伍时,要吸收退居二线干部参加,发挥其对决策落实情况、干部队伍、党风廉政、社会治安、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监督作用。要吸收身体较好、文化程度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较强的退居二线干部参与县委、县政府和本单位中心工作或临时性工作,指导督促全县重点工作、重点工程的完成。

3、发挥桥梁作用。要充分发挥退居二线干部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长,让其配合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做好上下协调工作,并经常组织他们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同时,要充分发挥退居二线干部在社会稳定工作上的调节作用,以排查矛盾,化解纠纷,维护稳定。

4、发挥帮带作用。要充分发挥退居二线干部经验丰富、热心公益事业的优势,鼓励支持退居二线干部通过举办教育培训、技术咨询、科技扶贫等活动,从事科技普及、环境保护、倡导文明风范、关心下一代等公益事业,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要本着“家乡需要、本人志愿、组织批准”的原则,鼓励支持退居二线干部到村社任职,参与基层党建、农村经济发展等工作。

(三)要切实解决退居二线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

各单位要充分尊重、关心退居二线干部,既要对其统一要求,又要区别对待,并由单位领导干部具体联系,随时了解其工作、生活、思想情况。要保证其政治待遇,及时让他们阅读有关文件,参加有关会议,与其他在职职工一道参加学习,在重大事项决策前应听取他们的意见。要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定期不定期组织退居二线干部开展各种活动,优先满足其合理的用车需要。退居二线干部生活待遇(住房、工资、福利、奖金、津贴、医疗等)、差旅费报销等与其他在职干部一视同仁。对他们的困难要主动解决,对他们的成绩要表扬宣传,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让退居二线干部精神上舒心,工作上顺心,生活上开心。

同志们,人才问题是加快gg发展的关键问题,退居二线干部是推动gg“两年大变化”的重要力量,希望大家按照县委和会议的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谢谢大家!

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做好人才工作,繁荣人才事业。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复兴靠人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的是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听取市人才办2020年的工作汇报;二是研究讨论市人才办提出的六项议题;三是相互交流做好全市人才工作的一些思想。刚才,会议各项议程进展有序,达到了预期目的。借此机会,我谈几点认识,与大家一起交流。

2020年,全市人才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注重加强宏观指导、创新体制机制、实施重点工程、积极招才引智,可以说,硕果满枝、可圈可点。特别是,把破解基层民生难题作为人才工作的切入点,紧紧围绕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就学难、就医难等民生问题做文章,组织实施了“双千工程”,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系统引进了x名急需紧缺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推进了城乡教育、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此外,还大力实施人才“鸿雁计划”,建立x籍在外人才库,促成x多名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累计总投资超过x亿元;健全完善拔尖人才服务基层制度,先后组织x名市级拔尖人才,近千名县级拔尖人才帮助基层解决科技难题x个,等等。人才工作主要是大家做的,这些成绩的取得,可以说,和在座的各位领导、同志们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在此一并表达谢意!

推进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跨越,关键靠人才,希望在人才。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市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我想首先应弄明白四个问题:

1.目标是什么。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弄清楚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我市人才工作来说,目标就是实在、实际、实效。具体而言,实在就是应实实在在,制定人才政策、推进工作措施应有针对性,不讲空话套话,不搞形式主义,不整形象工程。应把人才工作说在嘴上、放在心里的同时,更落实在行动上。实际就是联系x实际,不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不提无法落实的指标,提的很高或者很大,x落实不了,等于前功尽弃。实效就是指务实重效,以结果为导向,做一些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打造人才惠民品牌,如去年的“双千工程”。

2.方向是什么。就国家层面来讲,为抢占未来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更注重引进世界级的顶尖科技领军人才;就x省来讲,同样需要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参与项目引进、重大课题攻关、重点产业发展等;但对于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x来说,既注重高端引领,更应注重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应围绕推进城乡事业均衡发展,大力引进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急需紧缺人才;应围绕我市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大力引进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新型建材等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围绕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大力引进茶叶、花卉、畜禽养殖等涉农急需紧缺人才,等等。总之,人才引进应量“需”而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3.方式是什么。科学的方式是确保人才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在人才工作方式上,既应发挥党委的引导作用,更要发挥用人单位的主导作用。现在,工作科目分得非常细,需要何种知识结构、性格气质、专业特长的人才,用人单位最清楚,企业最清楚。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党委则应主动摆正位置,发挥杠杆作用,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上下功夫;用人单位发挥主导作用,按照“谁受益、谁支付、谁用人”的原则,把真正适合需要的人才识别起来、引进赶来和培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推动人才工作的合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方法是什么。正确的方法是聚才、用才、留才的关键所在。一要注重服务。党委应最大限度的做好服务,就是出台政策。如,对激励各类人才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深化“双千工程”,其中,评审中级及以下职称,推荐优秀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等激励政策和措施,是市级能作主的,就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出台政策后就要抓好落实,不打折扣、不搞例外。同时,应多和人才交朋友,了解人才难在哪里、忧在何处,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满腔热情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如“双千工程”引进的都是年轻人,不能让他们满腔热血而来,失望而走,首先应解决好食宿等问题,帮助他们安心融入,发挥正能量,发挥好作用。二要注重持续。在制定人才工作长远规划和目标时,既要考虑近期需求,又要考虑x长远发展,应让出台的政策、制度、办法具有延续性,不仅适合今年用,明年、后年同样也能用。三要注重大局。应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x最大的大局就是工业发展、产业集聚区发展。我们应紧紧紧贴这一大局做文章、谋思路、定措施,积极引进各类急需紧缺实用型人才,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加油。四要注重激励。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应发挥好本土人才的作用。对优秀人才的突出贡献,结合项目进行公开奖励,不搞“撤胡椒面”、不摊大饼,确保优秀人才得到优厚待遇。

当前,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跨越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我认为,一要提升人才工作能力。各级党委应提升站位全局的能力,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组织部门应提升牵头抓总的能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各成员单位应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互相支持、齐心协力做好工作。二要激发聚才育才动力。应围绕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做文章,持续创新政策机制;围绕市委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实施;围绕人才队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三要增强识才用才魄力。应完善唯才是举的识用体系、练就伯乐相马的火眼金睛、彰显知人善任的胸襟气魄,使各类人才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用得其所。四要展示爱才励才魅力。应着力展示周到服务的情感魅力、待遇环境的政策魅力、事业平台的发展魅力,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帮助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干好事业。

同志们,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新的希望,大家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不断开创我市人才工作的崭新局面!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就实施《xx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1—2030年)》、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抢抓历史新机遇,构筑人才新高地,为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

刚刚过去的2020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人才强市作为事关xx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来抓,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招才引智的工作载体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环境更加优化,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截至2020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x万人,形成了新一轮人才集聚的良好局面。

刚才,我们对市智联院首批“首席专家”和参事颁发了聘书。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专家对xx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一,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必须以求贤若渴之心爱才惜才。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历史和实践表明,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xx正进入工业化加速、信息化升级、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关键时期,对照区域性国际城市发展目标,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人才问题,最大的危机是人才危机。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严重失调”,即人口总量与人才规模严重失调,财政供养人才与社会供养人才严重失调,党政人才与市场经济人才、社会管理人才严重失调。这极大地延缓了富民进程、制约了强市步伐。从一定意义上讲,地方政府抓经济工作,主要是抓五个层次的运作,即资源运作、产业运作、资本运作、技术运作、人才运作。其中,最高层次的运作是人才运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xx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1—2030年)》,提出了我市人才发展新的目标定位,明确要把xx建设成为人才特区和西部人才高地。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饱含爱才之心、求才之意、惜才之情,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人才工作,毫不动摇地培育好、开发好、利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让一切善于创造的潜能充分释放,让一切勇于创新的智慧竞相涌流,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智慧源泉,为事业兴旺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第二,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必须以伯乐相马之明识才选才。为政之要,在于得人。要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破除求全责备的错误观念,破除固步自封的保守观念,不唯资历、不唯年龄、不唯学历,敢于选用有锐气、有朝气、有勇气的“初生牛犊”,敢于选用本质优良、富有个性、术业专攻的“偏才专才”,以天下之才兴xx发展大业。在选用党政人才方面,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深化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选拔、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等办法,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在选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方面,要坚持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完善企业内部用人机制,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在选拔任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要按照政事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要求,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良好格局。

第三,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必须以海纳百川之怀引才育才。一个地区快速崛起的过程,往往也是人才迅速集聚的过程。要坚持高端引领与整体开发、自主培养与开放引才相结合,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动人才与经济社会的有效互动。要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打破国籍、户籍、身份、学历、年龄等限制,加大户籍、用人、分配、社保和职称等制度改革,建立对国内外人才更具有吸引力、更加开放灵活的人才政策体系,实现人才进入“零障碍”。要加快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借才引智工程”,着力引进在各领域有影响力的高端人才,引进掌握关键技术、能够带动新兴学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杰出人才,引进金融管理、企业经营等高层次专业人才。要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开发计划”、“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工程”、“万名六类人才素质提升工程”、“xx之星”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等项目,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政产学研战略联盟,推广“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在创新实践中集聚和培养一流人才。要全力支持在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xx学院,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建设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要紧紧抓住xx等区域合作开发的有利时机,深化区域间人才资源开发交流与合作,统筹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省外省内各种人才资源,形成“人才荟萃”的喜人局面。

第四,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必须以不拘一格之制励才用才。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必须探索建立一整套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机制,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知人特长、按才授岗,用其所长、容其所短,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创造效益。要大胆启用人才,放手使用人才,只要是群众公认的党政领导人才、市场公认的经营管理人才、学术公认的专业技术人才,都要大胆使用,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在重要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要改革和完善现行分配制度,采用年薪制、股权、期权等多种分配方式,研究鼓励知识、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办法,使一流的人才享受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得到一流的报酬,形成和强化正确的人才导向。要坚持物质激励与成就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大力表彰优秀人才,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增强优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要研究制定对非公经济组织中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表彰奖励办法,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办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第五,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必须以筑巢引凤之策聚才留才。“栽得梧桐树,自有凤来栖”。环境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决定人才去留的主要因素。全市上下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进得来、干得成、过得好、留得住。要加强各类开发园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加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载体建设,以良好的产业优势、一流的创新平台、完备的扶持机制集聚人才,使xx真正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养人才的“摇篮”、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学术无禁区的原则,尊重特点,形成鼓励创新创造、宽容失败失误的良好学术气氛,营造浓厚的学术自由空气,创造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要进一步改善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和医疗条件,切实提高福利待遇,尽可能帮助解决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各类人才进得“顺心”、干得“舒心”、活得“开心”、留得“安心”。要加大城市美化绿化和生态保护力度,繁荣城市文化,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强化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能力,满足人才创业发展的需要;全力打造“平安xx”,以一流的人居环境和治安环境吸引人才。要大力宣传我市的人才政策,大力宣传在引才、育才、用才方面的典型,大力宣传优秀人才、有突出贡献人才的业绩,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爱才、惜才、重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人才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人才强市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落实人才工作责任,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形成做好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市的强大合力。要着力构建人才工作社会化格局,不断完善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要把《xx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1—2030年)》与“十四五”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衔接起来,把人才发展“四优先”要求和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发展与其他产业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要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以资本优先投入促进人才优先发展,切实为吸引、培养、使用、激励人才提供资金保障。

大发展的xx渴望人才,大开放的xx呼唤人才,大开发的xx急需人才。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开创我市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xx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刚刚闭幕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充分表明了市委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人才工作在经济社会全局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现在,已接近岁尾年末,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大家都很忙,但再忙也要把这个会开好,开出成效。因为解决不好人才问题,我们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工业基地,加快赶超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裕、文明、生态、诚信”阳泉的目标,将失去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甚至一切都将成为空话。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积极推动在全市上下形成重视、关爱和珍惜人才的共识,大力营造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的氛围和环境,为赶超发展组织起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刚才,水生同志代表市委总结了近几年来全市人才工作的情况,深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今后一段时期的人才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同时还大张旗鼓地表彰了全市科技功臣和科技企业家,树起了榜样。这些都很好,并且我完全相信,以这次会议为起点,我市的人才工作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已成为全党上下的共识。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人才强国战略再一次提上了全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对人才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都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在讨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意见时,就明确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要求。刚刚闭幕的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对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又作了重点部署,写入了我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应该说,这几年我们在人才强市方面是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的。但是必须承认,我们的人才工作在许多方面做得并不十分到位,甚至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突破,牢固树立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中心,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利益、权利、价值和作用。只有通过人们自身利益、权利和价值的实现,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统一起来,才能不断提升人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热情和积极性,反过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人才观突出强调了人才的标准和本质,其核心也在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在开展各项工作中,始终要重视人、教育人、完善人、激励人,既要切实做好人才的教育、培养、引导工作,又要切实抓好人才的使用、关心、激励工作,让最活跃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让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我市的人力资源充裕,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向人才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的转化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用发展的理念统领人才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工作,真正做到促进人才总量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人才素质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适应,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适应。(二)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是统筹处理“第一要务”与“第一资源”的关系,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体系的现实选择。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在所有的社会资源中最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关键的生产力,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解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重大问题,几乎都要靠人才以及人才的创造性劳动。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下大力气培养、造就、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让人才来支撑发展、引领发展、推动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地方人才政策落实得好,人才作用发挥得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快。从阳泉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计划经济时期,一大批煤炭、冶金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云集我市,建造了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农民企业家创造了乡镇企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辉煌业绩。目前,我市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期,能不能延续这个好的发展势头,实现赶超发展战略目标,关键是要统筹处理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关系。一方面,要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要围绕发展来确立,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要根据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实际成效要用发展来检验,真正为“第一要务”配好“第一资源”,以“第一资源”来支撑“第一要务”;另一方面,要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谋划发展战略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发展计划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发展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发展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在发展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推进我市赶超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看似为教育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抢占了竞争的先机,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经济发达国家崛起的经验证明,每次成功的经济追赶都是人力资本的成功追赶,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用了***年和***年,而日本、巴西、亚洲“四小龙”只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靠得就是人才开发。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不培养人才这个核心竞争力,不强化人才这个强大推动力,是绝对不行的。从我们阳泉来看,这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快、效益好、活力强,显现了一种喜人的局面,今年上半年又取得了近年来同期的最好成绩。全市生产总值增幅同比提高*.*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增长和提高,大环境的影响占了相当的比重,经济布局和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走出资源型、粗放型的圈子,支柱产业单一、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含量低下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随着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大范围的结构调整和人才竞争,我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实再次警示我们,抓不住人才,做不好人才工作,我们就有掉队落伍的危险。但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现实:在阳泉,人才匮乏与人才浪费的问题并存,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尤其是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十分短缺;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分布很不合理,学非所用的现象还很普遍;人才环境不宽松,留不住人,引不进才,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人才管理机制不活,人才工作力度不大,等等。人才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和制约我市赶超发展的障碍和瓶颈。这些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发展大局,影响小康大业。现实选择和长远考虑,都要求我们尽快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环境,把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类人才的创造潜能激发出来,把更多的优秀人才聚集到赶超发展的各项事业中来。

二、适应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的要求,下大力创新创优人才环境人才环境是人才群体以外各种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的状态和相互关系,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深刻影响着人才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才环境就是感召力、吸引力、竞争力和凝聚力,人才的竞争就是环境的竞争。“人引人引不来,环境好人自来;人留人留不住,环境好人扎根”,“家有梧桐树,自有金凤来”,讲得就是环境的作用。阳泉能不能赶超发展,能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能不能把我们小康建设的蓝图变成现实,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看我们有没有一个适宜于人才成长的具有“团粒结构”的肥沃“土壤”。从眼下的情况看,这个环境还很不令人满意,还有许多的问题和差距。去年我们集中开展了创优环境的大讨论,多多少少解决了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但实实在在的动作还不多,力度也不大。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人才竞争,面对全国各地“人才高地”建设带来的挑战,面对我市赶超发展日益繁重的任务,创新创优人才环境,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讲创优人才环境,根本标志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总的要求是贯彻“三个留人”原则,为人才创造更优越的条件,提供更宽广的舞台,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让各类人才在阳泉这一方热土上尽情地施展才华、建功立业。首先,要创造一个宽松优惠、充满活力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我市的人才创新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比如,实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挂职锻炼、在职培训,发现和起用了一批优秀人才;将后备干部下派到企业任职,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到民营组织工作,为人才的合理流动起到了导向性作用;通过人才招聘的形式,从外地招揽急需人才有了新的突破,等等。但是,实事求是讲,在我们阳泉这个内陆城市,以人为本还远远没有落到实处,“以利为本”、“以位为本”、“以官为本”、“以权为本”、“以资历为本”的现象还客观存在,严重压制了人才的成长和人才作用的发挥,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政策上入手,着力优化我市的人才政策环境。政策是前提、是基础,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制度性保障。要重新审视、反思我们的人才政策,对现行政策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调整的尽快调整,尤其要下决心清除那些人为设置的障碍,疏通人才“绿色通道”。要加快研究制定以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政策措施,形成一个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既有宏观性又有操作性的人才政策体系。这次会议出台的实施意见,虽然是初步的,但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今后这方面的工作还要深化、细化,并且要转化到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次,要创造一个施展所长、成就事业的创业环境。人才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一个真正的人才,首先看重的是事业,是在创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能不能让各类人才在阳泉这个地方心情舒畅地工作,放开手脚地创业,就看我们是不是为人才提供了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发展的空间。这些年来,我们每年都要确定一批重点调产项目、重点建设工程,这些项目和工程都需要高科技的投入,都需要专业人才来引领攻关、带动创新。我们规划的六大支柱产业、五大基地建设,哪一个也离不开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即使是一个具体的企事业单位,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等也需要相应的人才。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多方为人才搭桥铺路,大胆地把人才放到重要的位置和关键的岗位上,让人才的创新潜能在创业平台上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要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加大财政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为鼓励人才创业立业提供物质保障。市政府已经决定建立人才基金,要管好用好这笔经费,发挥好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当然,要十分注意处理好事业留人与待遇留人的关系。我们强调靠事业留人,但也要尽可能地提高待遇。在阳泉这个经济欠发达城市,要拿出比发达地区更高更好的物质条件来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不现实、也是不客观的。而且单纯靠提供优厚待遇,吸引不来真正的人才,也不是真正的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我们只要千方百计地筑好事业之“巢”,就会引来人才之“凤”,这已被许多地方的经验所证明。第三,要创造一个功能健全、服务到位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人才既然是一种资源,也只有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才能实现合理的流动和最佳的配置。在人才市场,人才和用人单位这两个主体通过市场这个平台双向选择,拥有各自的自主权。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包括硬件的建设和软件的建设,为供需双方进入市场,并在其中实现“两个自主权”提供场所、提供服务。现在,我们不少的大中专毕业生学成回来后,不是找市场,而是找门子、找关系,想方设法往党政机关挤,往事业单位挤,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人们的就业观念需要更新,不能老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人才市场容量过小,功能单一,服务不到位。要下决心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市场规模,拓宽服务领域,健全服务功能,改进招聘活动,提高信息化水平,形成统一有序、功能健全、开放灵活的人才交流新机制。第四,要创造一个重才爱才、褒先树优的人文环境。要在全市倡导一种“爱护人才就是促进发展,浪费人才就是妨碍发展,刁难人才就是破坏发展”的理念。对人才要提倡“四个宽容”、“四个鼓励”,也就是宽容狂放、鼓励自信;宽容个性,鼓励和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宽容成功,鼓励进取。要十分关心人才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们尽可能提供一门心思干事业的后勤保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要重用重奖、重点激励,使投身阳泉建设的各类人才都能从内心感受到在这里有干头、有劲头、有甜头、有奔头,是大显身手、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场所。我们的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人才的创业事迹,张扬他们的创业精神,树立一批典型和样板,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羡慕人才、支持人才的良好风气。

三、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人才工作的几个关键环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必须突出重点,抓住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三个关键环节,精心谋划,全力推进。第一,必须从培养人才这个基础抓起。阳泉发展的百年大计靠什么?靠的就是培养一茬又一茬有本事、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人才。人才培养的投入是最有效的投入,培养人才就是积聚财富、就是培育发展后劲。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以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要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两大体系,继续强化基础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切实抓好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继续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要进一步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制定规划,确立目标,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培训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和农村适用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领导骨干、管理精英、学科带头人和技术能手,为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第二,必须在用好人才这个关键处抓实。人才是有时效性和层次性的。要坚持高效益用人的原则,强化“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耽误埋没人才也是过错”的意识,树立“人才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的观念,千方百计用好人才,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用在适宜的岗位。要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端正导向,匡正风气,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只要是群众公认的党政领导人才、市场公认的经营管理人才、学术公认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应当大胆起用,委以重任。当务之急是要发现、盘活和用好我们现有的、身边的人才,防止“墙内开花墙外香”。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民主,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氛围,使我们的人才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第三,必须在吸引人才这个重点上突破。解决急需人才、特殊人才短缺的问题,需要“眼睛向外”,广招人才。我们一定要以“孟尝君养食客三千”的远见卓识,以“刘备三顾茅庐”的求贤精神,以“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真心诚意,以“一方水土用八方人才”的宽广胸襟,敞开大门,聚才纳贤。要十分注意人才引进的针对性,从阳泉实际出发,重点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带项目、带资金来创业的人才以及其他紧缺人才。要把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引进项目结合起来,与重大课题攻关、重点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行人才引进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对外来人才采取“候鸟迁徙”式的人才流动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长住,但求常来,柔性流动,来去自由。四、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必须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党管人才的原则,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才资源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科学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人才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前提是要明确内容。党管人才,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人才工作统领起来,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重大方针和工作部署的领导,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党管人才管什么?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是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提供服务。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管好、管活人才,激发出创新创造的活力、赶超发展的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潜力。从眼下来看,当紧的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制定出一个既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既有宏观指导作用又便于实际操作,摆位高、力度大的人才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把它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来加以实施。这是人才强市战略的基础性、“龙头”性工作,也是我们抓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关键是要强化责任。党管人才,赋予各级党组织更加重要的时代责任。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履行这个责任,尽心竭力地落实这个责任。针对阳泉当前的人才现状,把握客观规律,面向未来发展,进一步加强人才发展规律、人才政策机制的研究,靠政策指导人才工作,靠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各级党委、政府都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抓紧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流动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并认认真真抓好落实。要用人才工作的成效来检验我们的领导水平,检验我们的执政能力。这里,特别需要强调两点:一是各级党政“一把手”都要牢固确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对人才工作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要像跑项目、筹资金那样,重视引进人才、聚集人才,要像重视优化发展环境那样,重视优化人才环境,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做人才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本领过硬的创新性人才。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有能力去“管人才”、用人才,才能当好“知贤”的先锋、称职的“伯乐”,才能在感情上贴近人才、在思想上重视人才、在实践中发现和用好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重点是要形成合力。党管人才,并没有改变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决不是人才工作的一切方面都要由党委来大包大揽,而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把各方面的力量聚集起来,协调动作,形成一种工作上的合力。按照人才工作新格局的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找准位置,主动配合,发挥作用。各级党委要实行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教育、科技、劳动、财政等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共同做好人才工作。要破除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对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割,充分发挥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在人才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市委已经成立人才工作领导组,并在组织部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定期研究人才工作的大政方略,协调工作部署,督查工作落实。各县区、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切实把人才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安排好、落实好。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阳泉渴望人才。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奋发有为的姿态、真抓实干的作风,切实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全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为我市赶超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这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是我市召开的第二次专题研究人才工作的会议,也是在“”开局、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经验,就落实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作出部署。

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在去年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就对贯彻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筹备工作,作出了部署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先后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会议,专门听取人才工作情况的报告,审定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加快我市人才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今天的会上,市政府周市长还要代表市委、市政府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围绕这次会议的任务,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近年来全市人才工作回顾。

20xx年7月,我市召开了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对全市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近年来,全市上下按照会议确定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机制逐步健全,人才环境明显优化,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素质有效提升,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地人才支撑。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增强。突出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积极探索抓好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促进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的形成。市、县(区)两级党委都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建立了各项,为充分发挥牵头抓总职责打下了良好基础。着力规范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和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重点工作进行讨论研究和协调安排。近年来先后有6次市委会,9次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人才工作,提高了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严格实行了人才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了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和人才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市财政每年列支人才工作经费都在100万元以上,保证了重点人才工程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二是坚持项目带动,重点人才工程进一步推进。坚持育引并举,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培训项目,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总体实力。以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为重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领域,市、县(区)两级共投入专项资金400多万元,实施重点农村人才培训项目48个,每年组织开展农业专家送科技下乡活动,有效培养和集聚了各类农村人才。重点实施了“民俗文化产业10万从业人员培训”和“乡村医疗卫生人员业务能力提升”两个人才项目,培训民俗文化产业从业人员9.8万人、乡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0名,实现了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提升一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的目标。启动实施了“工业强市战略人才促进工程”,着力培养造就适应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是坚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着眼于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大力加强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市委直接掌握联系的高层次人才库,确定了99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开展了领军人才选拔工作,选拔省、市级领军人才55名。建立了庆阳市专家咨询库,聘任全国能源化工等重点发展领域咨询专家49名。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出台了《庆阳市关于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意见》,启动实施了“321”引才工程,引进研究生151人、本科生886人,招考录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8万人,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北京大学等75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聘请各类人才120名。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了15个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和10项重点人才配套工程,采取办班培训、考察学习、学术交流、进修深造等方式,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18万人(次);以“银河工程”、“蓝色证书”培训等为载体,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26万人(次);新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2400人,技师和高级技师达到了400人以上,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四是坚持健全机制,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着眼于增强人才资源配置活力,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先后制定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庆阳市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等10多个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出台了《庆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定期组织开展“庆阳市青年科技奖”评选活动,对16名在剪纸、刺绣、皮影领域有显著成就的乡土能人评定了副高职称。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坚持每年组织开展“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在《陇东报》和庆阳电视台开辟了“科学发展、人才先行”专栏,不断创新宣传载体和方式,在全市上下营造了重视、支持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

回顾总结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对我们做好今后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各级领导重视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关键。近年来,我市人才工作之所以能够深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了重视人才的观念。市委、市政府把人才工作确定为重大战略,成为全力破解的“四大瓶颈”之一,在工作摆布上放在重要位置,在工作推进上给予大力支持;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步调一致抓工作,全力以赴抓落实;各县(区)根据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加强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这充分说明,只有认识到位,才有工作到位,才能取得明显工作成效。我们一定要深化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二)服务发展大局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年来,我们在抓人才工作中,始终牢牢把握了一条重要原则,就是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推进人才工作。比如,按照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部署,分年度确定“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和“工业强市战略人才促进工程”的重点工作和推进计划;围绕全市开发“红、黑、绿、黄”四大资源,启动实施了“民俗文化产业10万从业人员培训”、红色旅游人才“千人”培训项目和20万果业人才素质提升项目。通过这些措施,既加强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也发挥了人才在促进发展中的作用。实践证明,只有自觉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局中来谋划,在服务大局中来推进,才能充分发挥人才工作的效能。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才工作与中心任务的内在联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围绕大局做好人才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注重整体推进,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

(三)坚持重点带动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带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注重政策措施的完善,制定了引进、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的办法,实施了领军人才选拔工程和“321”引才工程;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专家咨询库等办法,创新高层次人才使用方式,充分发挥了高层次人才在我市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和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说明,抓住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就抓住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牛鼻子”。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注重培养,加强引进,在高层次人才的使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下大功夫,带动整体人才队伍建设。

(四)勇于探索创新是做好人才工作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我们着眼于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以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为突破口,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工作政策措施,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合理选拔使用人才,大力推行“人才+项目”、“人才+课题”、“人才+产业”培养开发模式,人才培养、选拔、评价、发现、激励、保障等机制逐步健全,有效解决了一些制约人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事实证明,只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人才、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实现人才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推动人才事业不断进步。

在回顾总结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困难问题:一是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需进一步提高。个别县(区)和部门对人才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统筹谋划和抓好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物质资源开发轻人才资源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问题。二是人才工作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等方面,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个别部门牵头实施的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进展比较缓慢,工作特色和成效还不够明显。三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我市共有各类人才96086人,占总人口的3.6%,每万人拥有人才375人,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才竞争力不强,特别是“红、黑、绿、黄”四大产业开发所亟需的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四是人才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在探索人才开发的新途径、新载体等方面研究思考不够,尚未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考核评价、奖惩激励、经费保障等长效机制,存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引进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特别是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实施,为人才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更高的站位、更准的定位、更宽的视野、更好的作风,推动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去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布了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全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按照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我们经过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研究讨论,制定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人才发展的意见》和《庆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必须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推进人才事业发展。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人才项目工程为支撑,以完善机制、鼓励创新、促进创业为突破,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着眼于增加总量和提升素质,着力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建设好各类人才队伍是人才工作的中心任务。一要突出培养重点。要着力培养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为重点,依托国家、省、市重大人才工程,培养领军人才,培育创新团队,造就一批中青年创新人才,形成衔接有序、梯次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链条。要大力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人才,按照我市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定位,下大力气加快石油化工、煤炭开发、农业发展、红色旅游、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重点经济领域人才培养,下大力气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管理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培养,适应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要统筹抓好各方面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确立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要拓宽培养渠道。重点人才项目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14个重点人才项目,基本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重点领域,要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要继续组织实施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工业强市战略人才促进工程”,组织实施好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和重点人才配套工程,确保发挥更大效益。要加快实施红色旅游人才“千人”培训、20万果业人才素质提升、能源化工人才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扶持等重点人才项目,使人才培养与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建设项目、重要工作布局紧密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贯彻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从各自的职能和发展需要出发,研究提出并积极实施人才工程项目,进一步为培养人才搭建有效平台。三要创新培养方式。要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创新人才培养的手段和形式,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采取上级调训、下派挂职、专家讲座、党校培训、外送跟班学习等方法,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才干。坚持在实践中培育人才的方法,通过牵头组织实施重点学科、重点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形式,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锤炼作风,提高干事创业本领。

(二)着眼于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着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破解我市人才不足的难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要在立足于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必须千方百计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开发利用好市内市外两类人才资源。一要实施好“321”引才工程。实施“321”引才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为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而提出的重大任务,也是为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人才而作出的重大举措。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坚决破除唯经济发展论、唯条件论等思想的禁锢,积极主动地抓好工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实施“321”引才工程,必须围绕我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优秀人才,发挥高层次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要结合本地实际,立足现有资源,讲求引进效率,以“有用”、“实用”为根本条件,注重实际贡献,不盲目攀比,达到引进适用人才、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目的。二要创新人才引进的方式。近年来,我市在引进人才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加强院地、地企协作,建立专家咨询库等,为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在继续采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实行人才柔性引进,通过兼职、定期服务、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科研合作、技术开发等多种形式,加快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鼓励全国各地高层次人才,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多种方式,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三要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坚持用产业聚集人才,用项目吸引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进一步完善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从工资、待遇、住房、职称、子女入学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以优惠的政策广纳良才。要认真抓好《庆阳市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的贯彻实施,以超常规的气魄和优厚的待遇,着力引进一批能够破解发展难题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要注重做好引进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千方百计创设良好的人文制度环境,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骨干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

(三)着眼于推进跨越式发展,着力提高人才使用效能。人才重在使用。要坚持以用为本,把发挥好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当务之急,在用好用活人才上下功夫。一要牢固确立人才“以用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树立人人可以成才、人才发展以用为本、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创优等理念,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克服人才培养开发中,学用脱节、培养与使用脱钩的现象,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二要充分发挥人才在服务发展中的作用。紧紧围绕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组织实施人才项目和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为重点,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工业集中区和产业一线聚集,向农村基层流动,支持他们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重点产业开发和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三要搭建多元化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围绕全市重点优势产业,加强产业开发区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面向市场和企业开展成果转化和自主创业,催生一批高成长性、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鼓励各类人才到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寻找科研课题,开展科技创业,加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协调联系,通过牵线搭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使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着眼于激发创造活力,着力健全人才工作机制。盘活人才资源,激发人才活力,最根本的是要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机制。要围绕大力培养人才、积极吸引人才、有效开发人才、真正用好人才,加强人才工作制度机制建设,促进人才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人才事业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一要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办法,建立和落实平时考核制度,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树立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的用人导向。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认真落实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和职称评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建立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做到客观看人、公正评人、准确识人,真正让群众信服,让人才诚服。二要健全开放的人才选拔机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大力推行竞争性选拔干部、差额选任制度,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首席专家、首席教授、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等高层次人才选拔使用制度,实现以人选人向制度选人转变,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三要健全有力的人才激励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科技研发扶持机制,改进科技评价和奖励方式。建立秩序规范、激发活力、注重公平、监管有力的工资奖励制度,提高科研、生产一线骨干人才的薪酬待遇。规范各类人才奖项设置,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建立产权激励制度,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加大对农村、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落实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努力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四要健全多渠道的人才投入机制。落实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政金融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引导鼓励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参与人才资源开发。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保障人才资源开发,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有所增加。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按规定提高培训经费提取比例,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要安排部分经费用于人才培训。要加强人才投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切实提高人才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着眼于提高整体水平,着力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要自觉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一要进一步建立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制度、例会制度、办事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议事协调职能。建立市县(区)党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人才工作汇报制度,认真落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和人才工作目标管理等制度,着力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考评机制、民主决策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重点要实行严格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之中,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正职政绩的重要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加强人才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各县(区)要以贯彻落实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为重点,抓紧制定各自的人才发展规划,使人才工作更好为经济中心服务,为本地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全力以赴,抓紧制定重点人才工程项目推进计划,抓紧制定人才培养、选拔、激励、引进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切实做到人才总量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人才素质提高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三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并要及时将一些成熟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聚集力和感召力。要广泛宣传全国、全省和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宣传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优秀人才典型和人才工作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人才是最具创造力的要素,也是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保障,人才工作事关全局、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我市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明天将召开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这次会议,是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人才强省战略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我省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性的人才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会前,省委进行了专门研究;省人才协调小组组织8个调研组,对全省人才和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会议学习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xx、xx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总结了工作,交流了经验,提出了我省加强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与会同志认真讨论了《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对如何贯彻好会议精神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初步设想。会后,我们将吸收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抓紧对《决定》进行修改,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后下发。会议还表彰了我省第二批省管专家和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xx同志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分析了我省人才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大意义和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富民兴黔事业新局面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我省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对坚持党管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xx同志着眼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对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了部署。两位领导的讲话既贯彻了中央精神,又切合xx实际,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我省推进人才工作的动员令,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文件。同志们说,这是一次振奋人心的会议,是开创我省人才工作新局面的一次动员会、鼓劲会,标志着我省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全面展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对于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我省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富民兴黔宏伟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的收获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锦涛同志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大家认识到: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推进富民兴黔事业,必须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人,我们只有贯彻中央的要求,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才能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才能牢牢抓住发展的主动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通过学习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克服了过去的一些模糊认识,在创新人才观念、方法、机制等方面开阔了思路,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致表示,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的精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我省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二)明确了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努力培养造就数百万高素质劳动者,上百万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一支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是根据xx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来的。我们要以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为基础,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三支队伍建设为主体,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推进人才资源开发。通过制定实施三支队伍建设规划和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使人才资源总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人才队伍的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各级各类人才的比例更加协调,分布更加合理,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本适应。

(三)总结交流了经验,讨论了贯彻意见。遵义市、南方汇通等单位介绍的经验,客观实在,可借鉴性强。许多单位和部门在讨论中介绍了自己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既沟通了思想、交流了看法,又深化了对人才工作规律的认识,拓宽了工作思路。通过讨论,大家对加强人才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用才环境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都有了新的认识。各地各部门还抓紧时间研究了回去后贯彻落实的意见,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打下了一个基础。

下面,我就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讲几点意见。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既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又是加快xx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根本指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全过程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各个方面,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及中央领导的讲话提出了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观点,我们要认真学习并贯彻到具体工作之中。

第一,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这一观点,要抓好两点:一是转变观念,改变只重视资金、项目而相对忽视人才的做法,做到既跑资金、跑项目,又同时跑人才、求人才;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重大项目的同时,制定人才支撑规划和配套措施;采取切实措施,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第一要务”、“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的关系。要加快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最根本的是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探索和建立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

第二,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锦涛同志讲,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关键在党。这次会议明确提出党管人才的原则,对于创新党的人才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是明确了责任,摆上了重要位置,就是把搞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明确到各级党委、政府身上。人才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二是明确了任务和具体方法,就是要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统筹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把人才管好用活,为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优良的服务,而不是党委包揽人才工作的一切方面。三是明确了党管人才的着力点,就是抓培养、使用、吸引三个环节,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四是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从思想上重视人才,从感情上贴近人才,从行动上服务人才,努力带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第三,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咸才的观念。这一观念的提出,其重大意义:一是为我们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原来我们分析省情的时候,更多的讲自然资源优势,而把人口多作为一个导致贫困的因素来认识。这一科学人才观的确立,既为我们加快发展增强了信心,也开阔了我们的思路,确实是“观念一变天地宽”。二是对我们怎样正确认识人才、怎样认识不同层次人才的作用提供了新视角。要求我们对人才工作要分类指导,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敖在首要位置,切实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各类、各层次人才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

第四,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这一观念最根本的就是要变。“管人”为服务,通过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去感召和凝聚各类人才,做到以真情待人、以真情留人、以真情吸引人。要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重要位置,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切实抓好教育、培养、引导人才的各项工作,又要切实抓好使用、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用其所长;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二)抓住重点,全面推进人才工作。

贯彻落实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在努力增加人才总量的前提下,提高质量,改善结构。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人才开发,特别是人才培养、使用、吸引规划,确定人才培养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变我省高层次人才,尤其是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重点产业人才较少等现状;解决人才不足与人才浪费并存,人才的非合理性流失严重等问题。要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建立教育培养同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机制。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

第二,要把加快xx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才也有个供求关系,而这个市场就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通过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在发展中促进人才成长,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xx同志在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力争在经济、科技的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九届四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振兴和发展电力、烟草、白酒、磷及磷化工、铝及铝钳工、煤及煤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用10年左右时间培育成功一批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左右的大企业集团。这一规划,完全符合xx实际,符合加快发展的要求。人才工作就要围绕这些产业,加快培养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第三,要以三支队伍建设为主体,促进各类人才的协调发展。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提高中高级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治党治政的中高级领导干部。要以提高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参与国际国内竞争能力和水平的优秀企业家。要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和国际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特别是中青年高级专家。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同时,要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农村适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抓好不同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要创新机制,开辟人才工作的新路子。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促进各类人才的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流动、配置和激励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一是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环节,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二是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引导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三是要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判断标准;四是要借鉴国内外人才资源开发的有益经验,探索有效的工作载体。当前,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全省人才基础信息库(党政领导干部信息库、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优秀专家信息库);搞好留学人员、高技能人才、乡土人才等各类人才信息库的建设工作,逐步建立规范的、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系统。

(三)当前要抓紧落实的几件事情。

第一,要迅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抓紧制定贯彻的具体意见。同志们回去后,要及时将会议精神向本地、本部门党委、党组作汇报。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研究贯彻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时,要做到三条:一是要深刻理解中央、省委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具体、易于操作;二是要在梳理、完善原来出台的一些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措施,在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上有新的突破;三是要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做到长远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下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措施相结合。

第二,要建立责任制,抓好督促检查工作。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党管人才的要求,抓好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省委成立了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与省知工领导小组合署办公,负责全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宏观管理和协调落实。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各市、州、地党委要尽快建立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其办公室至少要配备2名专职干部。各级党委、政府,各单位党组(党委)要把人才工作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实行党委“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制,做到谋划发展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同时考虑人才供求,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市、州、地和省直有关部门每年要将人才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及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报省人才协调小组,省人才协调小组将组织力量进行检查。要把人才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或者不重视的提出批评。

第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四个尊重”的浓厚氛围。要利用多种形式,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基层,在全社会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新闻媒体要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大张旗鼓地宣传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意义,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动力的观念。要大力宣传在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的奋斗业绩,特别是这次会上表彰的省管专家、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的事迹,弘扬他们在我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奉献精神,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各类人才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个问题,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为加快xx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过去的一年,全省各级党组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一是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在全省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干部培训工作大规模展开,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加强。在省委党校连续举办11期地厅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培训班,集中轮训了1280名在职地厅级领导干部;对近万名县处级干部进行了培训。二是圆满完成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及部分市、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力度加大。三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四是开展牢记“两个务必”教育和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活动,大力倡导和实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五是从体制和机制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反腐倡廉的制度,党委加强领导,纪检部门查处了一批重大案件,开展“五个一”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果。六是深入抓好《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抓好已出台改革措施的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今年是全面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以后,省委先后召开四次全会,集中研究部署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重大问题。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要着重抓好的六个方面作了安排。能否把今年的工作做好,千方百计保持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今年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主题,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切实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全省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胜利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服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富民兴黔事业提供坚强保证。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干部,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按照中央要求,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素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水平。

一是继续在“扩大覆盖面”和“深入”两方面下功夫,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要采取群众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形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区、学校、企业、农村,扩大覆盖面。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在“深入”上下功夫,要真正理解和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发展这个主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六大确定的任务上来,把注意力集聚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把学习贯彻的成效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要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富民兴黔伟大事业,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结合具体工作中碰到的情况和问题,结合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推动学习的进一步深化。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来检验学习的成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三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各级领导干部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又是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起好带头作用。要认真落实理论学习制度,采取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和专题研讨班等形式,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把学习掌握理论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是不是真学、真信、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标准。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的模范,同时抓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学习贯彻,努力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见成效。

四是继续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提出的5年内将全体在职干部轮训一遍的目标,分级负责,落实任务,认真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把业务知识培训和能力培训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机制、健全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要通过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和继续抓好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使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十六大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我们要结合xx实际和干部思想、工作实际,努力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要努力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正确判断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古人说:“何贵于道,贵合于时;何贵于时,贵顺于势”。因其时,顺其势,行其道,事半而功倍。正确判断形势,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全面观察和审视世界,既要善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观察和审视问题,又要密切注视当今世界、当代中国、今日xx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从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入研究这种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制定我们的正确战略。要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加快xx发展的规律。比如,如何正确认识和发挥我省的自然资源优势,如何正确认识我省的人口压力并使之转化为人力资源等,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实事求是地进行探索。只有正确地判断形势,掌握了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才能理清发展思路,采取正确的措施,增强克服困难和加快发展的信心。

二是要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正确的发展观,加大改革的力度,把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鼓励支持发展非公有经济。要学习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掌握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基本规律,自觉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则和要求来规范经济行为。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弱,学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尤为重要。比如,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怎样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融资,就需要我们以资源、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和投入;需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服务环境、诚信环境、生态环境,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国内外投资;需要大力发展虚拟经济,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在投资领域广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抱企业、部门和投资者的投融资活动推向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和渠道,发展多样化的新型投融资方式。

三是要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西方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一刻也没有放弃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大范围的深化改革正在展开,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繁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五个统筹”、“五个坚持”,善于把握大局,抓住主要矛盾,应对复杂局面。要妥善处理、化解和协调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研究各种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及时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稳定的问题及早做好预案,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对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要冷静处理,采取补救措施,避免造成更大范围内的损失。要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妥善处理社会稳定、非典疫情、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问题,掌握预防和处理这些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学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应对复杂局面,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四是要努力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又同时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活动。这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显著特点。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履行职责。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和处理好三者关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律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要加强法制建设,切实抓好普法教育、严格执法和执法监督三个环节,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是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要通过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动依法行政,推动法制政府建设。

五是要努力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所谓总揽全局,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各项工作,牢牢把握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党委要抓方向、议大事,出好思路、管好干部,总揽不包揽,协调不取代,有效地实施党在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要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通过人大党组把党的主张变为地方性法规,通过政府党组把党的主张变为政令政策和具体部署措施,通过政协党组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具体成果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共识。要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建立完善各级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增强党的观念,自觉维护党委的权威,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和同级党委的各项决策,从制度上保证党的领导。

庆红同志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能只讲一些抽象的、空洞的理论,而要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提高,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去提高,在解决复杂矛盾和突出问题的实践中去提高,在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实践中去提高。我们要认真贯彻这一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和富民兴黔事业中增长才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三)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要把全省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加快推进富民兴黔事业,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先进性的要求落实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广大党员的行动中去,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党员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先锋。

第一,以农村、国有企业和街道社区党建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要紧紧围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总要求,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完善“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具体途径和方法,继续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领导体制,完善党委参与重大决策程序。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负责领导本社区工作的职能,努力建设政治坚定、联系群众、熟悉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领导班子和工作者队伍,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体系,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要进一步做好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的党建工作。

第二,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以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为核心,以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高知识群体发展党员工作为重点,及时吸收工人、农民、知识分手、军人、干部中的先进分子入党,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为党的肌体增添新活力。要加大农村优秀青年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切实改变农村党员老化、文化程度低、党员比例低的现状。要按照“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要求,加大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力争经过三年努力,使学生党员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逐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要积极探索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努力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特别要做好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

第三,下大力气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确保试点任务的圆满完成。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经济、法律、管理、科技知识和致富能力的培训,是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创新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各地特别是试点地区,要在认真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坚持把科学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硬件、软件和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坚持把站点建设和使用、管护结合起来,切实抓好接收站点、.系统网络、教育资源库、专兼职技术人员队伍和有关工作制度建设等五项重点工作,确保今年试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非试点地区要借鉴试点地区的经验,参照试点地区的做法,加大工作力度,为20xx年建成覆盖全省农村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打下坚实基础。要充分运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加大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

第四,认真做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在全党开展保持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十六大作出的重大决策。从去年2月开始,中央在全国19个单位开展了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涉及12个省市、7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将于今年9月结束。之后,中央将在适当时候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今明两年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这里,我强调三点:一是在中央正式部署前,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抓紧做好调查研究、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培训骨干和建立领导工作机构等工作,为全面铺开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中央正式部署后,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迅速行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三是开展这项活动,要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

(四)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觉端正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落实“为民、务实二清廉”的重要体现。我们的干部是好的,有加快发展、迅速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这一点必须充分肯定。但是,有的同志没有把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极个别同志对政绩观缺乏正确的认识,工作的出发点不是为了造福人民、造福社会,而是为了给自己的升迁铺路,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这些问题与“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格格不入,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盲目攀比;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搞花架子;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为民”中得民心,在“务实”中求实效,在“清廉”中树形象。要坚持把加强干部主观世界的改造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为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思想上和制度上的保证。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党组织要加强教育,建立健全制度保证。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通过制度建设,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奋发有为、艰苦奋斗的浓厚风气,坚决克服和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二是干部要加强主观世界改造。世界观是“总开关”,决定着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紧密联系着科学的发展观。从干部自身来说,要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我省还是一个欠发达的省份,实现富民兴黔的目标需要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作长期的艰苦努力。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大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脚踏实地、排难前进的工作作风。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生产力实际出发,把科学态度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防止急于求成。

第二,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方。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要解决的两大历史课题之一,是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党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长期执政,并且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执政和市场经济的考验,还面临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挑战。拒腐防变、反腐倡廉的任务更为艰巨。我们一定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拒腐防变和反腐倡廉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大案要案、防止和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堵塞漏洞,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预防腐败体系。在刚刚召开的中纪委三次全会上,锦涛同志强调,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自觉性;抓好工作落实,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建立健全制度,为求真务实提供体制保证,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

第三,切实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下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和进村入户制度,是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的必然要求。春节临近,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扶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灾区,带着感情解决实际问题,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使人民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安定的节日。

(五)以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根据中央精神,省委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根据《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全委会、会、书记办公会会议制度和工作规则,建立了省委会向省委全会报告工作制度,修订完善了中心组学习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接待制度,以及领导活动新闻报道制度,进一步推进了省委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对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重要干部人事任免等坚持实行集体讨论决策,推进了省委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制度建设上也进行了积极的、富有创新的探索,如党委全委会投票表决制、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和党政机关内部中层职位竞争上岗制等。今年,要在抓好已有规章制度落实的同时,继续以改革的精神,积极稳妥推进民主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民主制度。认真执行党章的有关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基本权利得到落实。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健全候选人提名制度,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充分发挥全委会的作用,实行党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推行重要干部任免事项全委会票决制度。要在扩大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推行村党支部委员会成员由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产生的“两推一选”办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二是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抓好《干部任用条例》和省委《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贯彻落实,认真落实好省委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以落实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干部工作民主化进程,推进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根据中央的要求,完善人大、政府选举制度,探索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制及调整不称职干部等制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进一步完善党委全委会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进行表决的办法。积极探索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为重点,实行好巡视制度、干部述职制度和主要领导干部年度总结报告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双重管理体制。加大对《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行为。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相配套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

搞好领导班子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抓好党建工作的关键。关于领导班子建设,省委已召开会议作了部署。这里,我再强调两点: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会议精神,把xx同志在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上提出的总体要求和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落到实处,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二是要着眼于今后五年、十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全省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堪当重任的后备干部队伍。要抓紧做好地厅后备干部的补充调整工作,重点发现补充一批熟悉宏观经济管理、金融、工业、外经外贸、科技、法律、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优秀年轻干部。同时,继续抓好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

这些年来,全省组织部门紧紧围绕全省大局开展工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富民兴黔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去年,按照中组部的要求,全省组织系统开展了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受到群众好评。在新的一年里,各级组织部门要认真学习锦涛同志关于公道正派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高组工干部素质,努力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率部门。各级党委(党组)要一如既往地重视组织部门的建设,对组工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要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进步,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工作出色的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

同志们,今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狠抓落实。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领导下,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苦干实干,不断开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富民兴黔的宏伟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人才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既具有紧迫性又具有长期性。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同志们:

这次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经验,就落实《山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作出部署,动员全省紧紧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认真学习领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今年5月25日至26日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人才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会上,和温家宝、副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才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各类人才的亲切关怀,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次会议和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中央精神和部署要求上来,全面抓好贯彻落实。

一要深刻认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才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突出地位,充分阐明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把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开发人才、用好人才,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二要深刻认识建设人才强国的宏伟目标和重大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发出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号召,并作出一系列部署。明确了到20xx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就是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这一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意义重大而深远。要明确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要明确中央确定的“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24字人才工作指导方针。要按照提出的“五个坚持”要求,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统筹推进我省人才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全省人才工作水平。

三要深刻认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这是我们党对人才发展思想的重要创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才能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努力把人才优先发展的要求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体现在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

四要深刻认识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中央针对我国人才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人才事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确定了10项重大政策和12项重大人才工程,对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6类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完全符合当前人才工作实际,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为解决人才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结合我省实际,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抓好相关政策措施配套,切实把中央的政策措施把握好、运用好、贯彻好。

五要深刻认识党管人才的根本原则。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根本保证。我们一定要按照提出的“三个落实”的要求,坚持党管人才这一根本原则,落实党管人才责任,善于用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发展观点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把握好人才工作方向。落实好人才培养使用重大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落实好人才服务职能,处理好人才工作重大关系,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为各类人才成长、施展才干创造良好条件。

二、正确分析我省人才发展的阶段特征,明确今后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把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作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核心战略,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各类人才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各类人才达到975万人,人才总量居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门类较齐全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省。二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开发得到重视。实施了泰山学者、“万人计划”、创新团队、首席技师等一批重点人才工程,着力打造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鲁南煤化工研究院、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等一批科技创新战略平台,培养和聚集了一批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高层次人才群体。三是人才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全社会人才意识不断增强,一系列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得到落实,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取得初步成效。四是人才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省各类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一大批具有原创性、带动性、产业化前景广阔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各类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才是强国的根本。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全国各地都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竞相出台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和措施,强力聚集创新创业人才,以人才为支撑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尤其要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转型时期,实现由大到强新的历史跨越,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是现阶段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最急需、最紧缺、最关键的是人才。只有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打造新的发展优势,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我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较少,同一些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人才发展机制和投入机制不够完善,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在企业和生产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仅占15%。人才载体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国家在山东的高层次科研机构相对较少,人才创新创业的条件不够完善。人才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对人才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存在重物质投入轻智力投入、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现象。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我省在人才工作上存在的差距,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以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人才工作。

山东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人才强省的目标任务,到20xx年我省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形成山东人才竞争优势,进入人才强省前列”。实现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设人才强省,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自觉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人才工作服务大局。紧贴科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全省中心工作、紧跟重大决策部署和战略任务来谋划和发展,使人才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二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把人才优先发展体现在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之中,做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优先考虑人才保证,研究制定政策优先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优先考虑人才措施,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三是坚持人才以用为本。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只有使用才能创造价值。要把人才以用为本贯穿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各个环节,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真正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四是坚持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分类指导,统筹兼顾,促进人才队伍整体协调发展,注意统筹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经济和城乡间的人才协调发展,统筹各类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与职业道德素质协调发展。根据我省发展实际需要,以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为依托,以重点人才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为目标,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体现特色,努力形成我省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五是坚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解放思想,鼓励创新,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敢为人先的勇气,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创新人才发展的理念、途径和办法,努力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六是坚持探索遵循人才工作规律。深刻把握人才工作的内在规律,把人才工作同科技、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推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切实履行党管人才职责,努力开创我省人才工作新局面。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努力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突出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党委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自觉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重要职责,切实把人才优先发展部署落到实处。要总结运用好人才工作经验,把握人才工作规律,深入研究人才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人才工作具体规划。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构,要重点抓好全局性问题调研、综合性政策论证、跨部门工作统筹,形成统分结合、各方联动的人才工作协调机制。组织部门要在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上下功夫,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要在构建人才服务体系、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党政各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独特优势,主动配合、加强协作、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做好人才工作。

(二)把握人才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必须全面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着重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新产业的开拓者,是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要把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努力培养引进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把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结合起来,统筹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主动到国际人才市场招揽人才。二是注重实用能力建设。不论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还是引进人才、开发人才,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提高人才的使用效能。要注重提高各类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在“用”上下功夫,切实做到以用育才、以用识才、以用聚才。各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队伍。三是鼓励人才努力创业。人才只有在创业创造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和得到全面发展。要从市场准入、要素供应、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大力度,鼓励支持人才创业发展。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创业的文化环境,培育“崇尚创业、宽容失败,破除安逸、敢闯敢干”的创业文化,让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创业愿望得到尊重,创业活动得到支持,创业才能得到发挥,创业成果得到肯定。要坚持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要组织引导各类人才勇于到党和人民需要、任务繁重、条件艰苦、矛盾突出的地方去经受考验、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四是促进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年轻人才是人才资源中积极活跃和富有朝气的宝贵资源。拥有和培养高素质的青年科技人才,不仅关系着我省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和长远发展,也关系着全省科技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积极为青年人才拓宽发展空间,创造成才机会,鼓励青年人才到一线去锻炼,培养造就一批青年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创新团队。

(三)完善政策体系,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和机制创新。用好用活人才、提升人才工作效能取决于科学务实的政策和灵活先进的机制,这对于推进人才强省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一系列重要人才政策,各级党委、政府要围绕这些政策的落实,明确责任主体,扎实开展工作,努力建立起富有特色、符合实际、便于落实、有利于人才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在人才培养开发方面,要根据不同类别人才成长特点和规律,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措施,鼓励人才在干事创业中不断提升自我。在人才评价发现方面,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健全专业化的人才评价组织体系,明确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重点。在人才选拔任用方面,要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建立起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在人才流动配置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和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人才交流市场和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鲁创业发展,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布局。在人才激励保障方面,要重点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创意设计、市场开拓、管理能力、个人品牌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各级政府要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切实做到人才投资优先保证。要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社会力量参与人才投资的积极性,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

(四)强化平台载体建设,为吸引凝聚人才夯实基础创造条件。以科研教学机构、科研项目、创新基地等为主体的各类平台载体,是吸引、培养、用好人才的主要依托和重要支撑。要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适度超前、配套建设的原则,适应重点人才工程和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实施。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着眼于突破关键技术,率先打造一批立足区域、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高位平台。要把泰山学者、“万人计划”、创新团队等重点人才工程和国家、省、市级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打造成为吸引凝聚人才、发现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要重视平台载体的配套化、系统化建设,着力构建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信息服务、融资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要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增强平台载体的公益性和开放性,加强公共研发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更多的人才提供相关服务,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我省研究开发,多出成果。要打破部门、机构界限,采取共建联建、整合提升等多种形式,提高平台载体整体水平。要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知名研究院所的合作,依托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更多地组建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

(五)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努力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做好人才服务工作,着力在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上下功夫,努力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各类人才受到尊重,使渴望成才、努力成才成为社会风尚。要鼓励创新、探索和超越,使各类人才的创新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要切实关心和不断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解决好他们在学习培训、医疗保健、居住、子女就学、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要健全完善人才发现和使用机制,加大公开竞争选拔力度,规范人才工作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识才爱才用才,以宽广胸怀、民主作风、科学方法,带头做好培养、发现和使用人才的工作,使自己真正成为善于识别、培养、使用人才的人才。要大力表彰和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着力营造关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的人才规划,尽快建立衔接配套的全省人才规划体系。要研究制定人才规划纲要分工方案和详细实施计划,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做到领导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工作力度到位。要建立人才工作专项考核制度,制定人才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健全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今年适当时候,将对人才规划纲要分工方案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促检查。

同志们,建设人才强省任务繁重,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为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建设,在齐鲁大地上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和资本竞相汇聚,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自觉性。

改革开放以来的2x年,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应当说,上述成就的取得,我各级干部奋发有为,各条战线人才辈出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们面对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我们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和艰巨,人才队伍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也更为紧迫。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自觉性。

(一)要把握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大趋势,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以重视和开发。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两大引擎,而创新所依靠的就是各类高素质的人才。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不仅仅是文字提法的改变,更多地体现了人才理念的升华。知识经济时代,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资本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人才走。有了人才,就能吸引更多的项目,引来更多的资本,就能更充分地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出来。当,我们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急需一大批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带头人,急需一大批有开拓能力的经营管理者,急需一大批眼界开阔、胸襟开阔的优秀党政干部,同时也急需一大批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农村实用人才。我们一定要顺时应势,立足全局,把经济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努力以“第一资源”来支撑和促进“第一要务”。

(二)要认清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白热化的大背景,把人才优势作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加以构筑和放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推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从主要依靠物力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世界各地对资源的争夺从以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以人力资源为主。从我情况看,虽然近年来人才工作有了较大的突破,但与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实现率先发展的目标相比,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全人才总量还不够充足,人才分布还不够平衡,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人才不足与浪费并存,人才引进与流失并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竞争的严峻态势,坚决冲破一切妨碍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人才发展的做法,使xx真正成为集才的“磁潮、创业的“乐园”、优秀人才向往的“热土”,使人才优势成为我最重要的竞争品牌。

(三)要围绕建设具有最佳人居环境和最佳创业环境的四川经济强、全国文化强的大目标,把人才作为“兴之本”加以培育和集聚。实现“两最”、“两强”奋斗目标,是xx的战略定位和上级领导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其核心是加快发展,而加快发展的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才,关键在干部。人才是建设经济强和文化强的“加速器”,哪个地方人才总量大,优秀人才多,作用发挥好,哪个地方投资环境就优,发展后劲就足。干部是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是事业发展的领头雁。哪个地方领导班子强,干部谋划水平高,那个地方的发展就有活力,老百姓就有干劲;哪个地方的干部作风好,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艰苦奋斗,执政为民,那个地方的凝聚力就强,群众的满意度就高。我在快速发展中所取得的每一项成果,每一次历史机遇的把握,都是各类人才特别是广大干部充分发挥作用的结果。当,我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抢抓机遇,应对挑战,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释放各类人才的创业能量,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队伍的内在活力。我们一定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兴之根本,作为长远发展之大计,始终抓紧、抓实,把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推进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来。

二、把握重点,强化人才“五支队伍”建设。

人才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既具有紧迫性又具有长期性。根据中央、盛成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实际,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着力抓好人才“五支队伍”建设。

(一)着力加强以公务员队伍为重点的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树立公务员是重要人才资源的理念,把公务员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政府机关面向社会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新途径,提高公务员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工资和职务晋升挂钩。要完善公务员队伍终身学习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抓好公务员初任、任职培训和专门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加强依法行政、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提高依法行政、公共服务、科学决策、调查研究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树高效廉洁机关,创优良投资环境”活动和公务员行为规范的教育实践活动,评选表彰“人民满意公务员”,使公务员的精神面貌有较大改观、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工作业绩更加突出。

(二)着力加强以企业家培育、激励和保障为重点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要大力抓好懂经营、善管理、有绩效的企业家的培育、激励和保障,健全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长效机制。以xx人才场为依托,加快培育我企业经营者人才场,健全完善人事代理业务、人才评价和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事人才服务,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场化、职业化进程,促进不同企业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优秀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坚持企业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者以及经营者依法行使用相结合,充分发挥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完善企业经营者和其他管理人员的聘用制和契约化管理,依法维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围绕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努力造就一支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三)着力加强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做好学术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的选拔,充分发挥人才选拔制度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开展面向全社会的人才评价工作,建立社会化人才评价体系,拓展人才评价内涵和范围,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和手段,使人才评价向以考试和评审结合为主、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运用的方向发展;加强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推进专业技术职务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和完善“按岗聘任、竞争择优”的聘任机制;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评聘分开工作,改进评审方式,加强对实施执业资格制的监督指导和规范管理;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每年选送急需人才到高等院校进修培训。今年,我们还要按照上级部署,在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各级各部门既要充分认识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又要充分认识到这项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把改革的阶段性和发展的连续性统一起来,注意研究论证,稳妥推进改革,确保这项改革取得成功。

(四)着力加强以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树立“高技能工人也是人才”的人才观,给予有突出贡献的技工应有的社会地位。以培养壮大职工队伍和各行业中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的学习培训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技能竞赛等活动。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努力构建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体系。全面推进技师社会化考评体系建设,实行以能定评,破格晋升,向低学历但技术精能力强的一线工人开“绿灯”,激励更多的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加大高技能人才选拔奖励力度,在分配上进一步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实行以岗定薪,以能力定工资,以贡献定报酬,激励一线员工埋头学技术、做贡献,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工人中的比例,努力建设一支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五)着力加强以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的乡土人才队伍建设。xx7人口居住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全的现代化。我们要围绕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把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中心任务,通过系统培训、专业比武、知识竞赛、能手评癣项目招标、科技承包等方式,大力培养选拔致富能力强、掌握多种实用技术、在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实用人才。建立优秀农村人才使用制度,在职称评定、创办企业、社会保障、项目承包、子女就学、继续教育等方面提供服务。逐步建立覆盖全的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指导五位一体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介服务和转移培训中心。要在去年对500农民技术人员进行职称评定的基础上,通过5年的努力,培养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力争用20xx年左右时间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农民。

这里,我特别要强调一点,xx是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又确立了“两最”、“两强”的奋斗目标,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育文化人才队伍十分重要。这样一支队伍直接关系到我发展后劲的强弱和建设全国文化强的成败,因此,我们要将教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教兴和文化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以培养拔尖人才为重点,积极推进教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大胆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一批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和文化能人名人,加紧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造诣深,具有级领先水平,并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文化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规划,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加大教育文化人才开发培养的力度。要重点围绕壮大文化支柱产业培养文化人才,通过文化人才作用的创造性发挥,把我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资源转化为富有场吸引力和商业价值的文化精品,把文化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放大我的文化价值。

三、转变职能,争创人才工作实效。

人才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切实转变职能,积极探索规律,加大资金投入,把人才工作作为牵动全局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人事职能,建立人才开发的宏观调控机制。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和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政府人事职能重心要从微观向宏观转变,通过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宏观调控。实现政府人事管理间接化,场能办到的交给场,社会能办到的交给社会。把原来由政府承担的宏观管理职能与事务执行性的办理职能区分开来,分别由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授权的事业单位承担,促进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向场主体转变,真正从“办潮转向“管潮。积极发展人才中介机构和行业管理协会,不断推出场监管的新方式,加强规范化管理,维护良好的人才场秩序。

(二)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和把握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工作的客观规律。人才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这个规律,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要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总结和推广新鲜经验,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和方法。要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机制,积极推动社会听证和专家咨询等制度建设,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充分发挥专家的参谋咨询作用。党委、政府在人才工作方面作出重大决策,要通过各种形式,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针对性。

(三)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为建设宏大的人才队伍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树立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逐步提高发展性投入中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比例。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金融信贷为支撑,企事业用人单位投入、社会投资、国(境)外投资和捐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实现人才开发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和场化。在保证政府对人才开发必要投入的同时,突出企业在人才投入上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强人才开发机构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落实科技人才继续教育经费,为人才开发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对人才投入的积极性,鼓励境内外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人才开发事业,建立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为营造一流的人才环境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

同志们,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抓住机遇,奋发努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xx发展新跨越作出更大的贡献。

各位领导,同志们:

“又是一年丰收时,依然含笑看粮仓”。在今年高考喜获丰收之际,县委、政府秉承重视教育与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在这里召开表彰大会,表彰我县20xx年高考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教师。我们衷心感谢县委、政府对教育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高尚情怀。借此机会,我作三点汇报。

一、回顾成绩,共同勉励。

20xx年我县人才培养工作再次取得骄人成绩,教育质量在高位运行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

一是高考综合成绩继续领跑娄底。在连续9年夺得全市第一的基础上,今年高考又获佳绩。据市教育考试院统计的数据,今年全县5055名纯文化考生(不含艺体专业生、职高对口升学考生)参加高考,一本上线737人,上线率14.58%;二本上线2162人,上线率42.77%;三本上线3039人,上线率60.12%。二本上线率连续20xx年居全市第一。600分以上高分考生102人,也是全市第一名。今年高考我县人均文化成绩分别为:文科类406.4分,理科类426.82分。与全市平均比较,文科高19.5分,理科高15.3分;与全省平均比较,文科高8.21分,理科高11.02分,本科上线率高于全省平均数12.8个百分比,实现了我县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从高位运行到高位突破的华丽转身。

二是优质生源培养效果显著。今年,我县多措并举狠抓优质生源培养,取得理想效果。全县共录取清华、北大学生5名,录取飞行员6名。其中,双峰一中理科考生吴冶君,674分,获全县理科总分第一名,考取北京大学;双峰一中理科考生江宇骄,总分674分,理科综合成绩300分,成为该科全省唯一的满分得主,考取清华大学;双峰一中理科考生向思鲁,674分,考取清华大学;双峰一中理科考生罗蓉672分,蔡婷663分,考取北京大学。双峰一中文科考生阳敏,607分,县文科总分第一名,考取中国政法大学。此外,双峰一中毛亚奇、阳星考取空军航空大学;双峰二中谭振宇考取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双峰二中尹忠杰、欧阳超挺,双峰七中曹兴茂等3人考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实现了我县招飞工作新的突破。

三是高中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全县各高中学校都脚踏实地、创新思路,不断挖潜扩能,办学水平普遍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一中以“文化引领,教师当家,法治护航,建设至美一中”为指针,坚持“严、实、细、亲、畅”五字原则,构建了年级组宏观管理、班主任具体管理、任课教师参与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的全员管理模式,营造了良好的复习氛围,既保证了一般生源稳中有升,又确保了优质生源脱颖而出。二中以落实备考计划为前提,以提升应试成绩为目标,以督导备考环节为手段,以凝聚合力为支撑,精诚合作,成绩突出。三中、四中着力落实培优、辅中、转差的备考策略,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五中所有行政人员率先垂范,到所蹲点的班级进行备考动员与指导,与帮扶对象进行思想交流,取得明显效果。七中紧紧抓住“管理、课堂、信息”三个关键因素,早作谋划,狠抓常规,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效果显著。八中围绕“以人为本,激发潜能”的备考理念,坚持文理并重、艺体并举、全面备考、多元发展的策略,着重抓好艺术教育。在艺术类高考多次荣获娄底市第一、第二名的基础上,今年又喜获丰收。该校24名艺术类专业生参考,4人过重本线,19人过二本线,续写了农村高中学校艺术类专业生高考的新传奇。国藩学校弘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努力挖掘学生潜能,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文正学校实行“目标到人、高效到位”的备考策略,凸显人文关怀,以爱心感动和激励学生,成效明显。树人学校潜研考纲,聚焦课堂,因材施教,关注全体,补习教育在娄底市声名鹊起。职业中专狠抓职业技能教育,集中优秀教师负责高考班的教学管理,高考对口升学成绩实现了新突破。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广大教师奋力拼搏、广大学子勤学苦练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教育局向在座的各位领导、校长、老师、家长,并通过你们向社会各界和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全体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对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二、总结经验,凝聚共识。

连续20xx年,我县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名次在全市处于绝对优势,在全省也处于领先位置,“双峰教育”品牌已声名远播。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我认为离不开以下三个因素。

一是县委政府搭建了人才成长“好平台”。历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确保“教育经费优先投入,教育议题优先研究,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多次召开县委会、政府常务会和书记、县长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办学条件改善、城区大班额化解、校车安全管理、教育基金筹集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县四大家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学校调研指导,靠前指挥,有效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在全县财力匮乏的情况下加大教育投入,一中新校区全面建成只待年底使用;每年列支500万元用于落实偏远学校教师特岗津贴,列支80万元用于落实名师津贴;最近,每人200-500元的乡镇教师工作补贴也发放到位。这些举措,有效优化了教育发展环境,构建了人才成长的摇篮。

二是部门联动铺就了人才成长“快车道”。多年来,我县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各。

相关职能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县组织部、人社局、编委办等部门为特岗教师招聘、教师公开考录、教师队伍清理整顿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财政局在教师工资、校舍改造建设及有关专项教育经费方面,尽最大努力多方筹集资金,确保了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师待遇逐年提高。国土局、住建局、规划局等部门在教育用地、危房改造等方面科学规划、认真审核、严格标准,保证了新建校舍安全适用。县综治办、公安局、文化局、信访局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及维护教育系统大局稳定方面为教育排扰解难、积极作为,营造了安定和谐的教育环境。在高考、学考、中考期间,公安、交警、城管、电力等20多个部门全力以赴,营造了良好的考试环境,确保了考试万无一失。与此同时,社会各界爱心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助教,有力破解教育发展资金瓶颈,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凝聚了助推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全体教育人励精图治按下了人才成长“快进键”。为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县教育局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全力构建“五个教育”,即“平安教育、法治教育、和谐教育、应时教育、优质教育”,全县教育工作者围绕目标,倾力付出,教育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近期来,全县各学校围绕“平安、法治、和谐”下功夫,全力优化教育环境,让教师能尽心育人,学生能安心学习,为人才培养奠定了一个好基础,营造了一个好氛围。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三教师紧扣“应时、优质”发力,精心钻研高考动态与规律,与时俱进科学备考,加上全体学子孜孜以求、顽强拼搏,确保了我县“三考”取得重大胜利。

三、精准施策,谋划未来。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最为关键。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下一个较长时期内,将继续按照“平安教育、法治教育、和谐教育、应时教育、优质教育”——五个教育的发展思路,励精图治,努力培养出更好更优的人才,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县教育局全力协调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各县直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形成尊师重教良好氛围。抢抓标准化学校建设契机,千方百计争取教育项目,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不断推进全县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的建设。今年,全县已新建、维修改造校舍5万平方米,改造学校77所;即将全面完成农村教师公租房项目10个,省级合格学校28所、农村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2所。同时,继续强力推进全面改薄,稳步推进化解城区大班额“四年行动计划”,力争完成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二是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切实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继续实施农村偏远山区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和乡镇工作补贴,充分发挥县教育基金会的作用,奖励优秀教师、扶助困难教师群体。继续推行教师补充长效机制,通过招聘考录等方式不断充实师资力量。进一步整合优化培训资源,抓实师训工作,充分发挥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切实提高师资水平。

三是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扎实抓好德育序列化教育、养成教育,艺体教育,培养品德高尚的新时代学生。坚持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进一步增强各级各类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继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探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坚定不移抓课堂教学改革,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确保高、中、学考成绩来年有新突破。

各位领导、各位学子、同志们,“今朝花开胜往昔,但愿明日花更红”,作为教育人,我们永远在路上,教育质量只能进不能退。因此,我们深感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我们将不断努力,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开创双峰教育事业新局面,为“五个率先”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为全面建设双峰教育品牌,实现教育强县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经验,就落实《山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作出部署,动员全省紧紧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认真学习领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今年5月25日至26日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人才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会上,胡锦涛和温家宝、副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才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各类人才的亲切关怀,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次会议和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中央精神和部署要求上来,全面抓好贯彻落实。

一要深刻认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胡锦涛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才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突出地位,充分阐明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把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开发人才、用好人才,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二要深刻认识建设人才强国的宏伟目标和重大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发出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号召,并作出一系列部署。明确了到20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就是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这一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意义重大而深远。要明确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要明确中央确定的“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24字人才工作指导方针。要按照胡锦涛提出的“五个坚持”要求,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统筹推进我省人才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全省人才工作水平。

三要深刻认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这是我们党对人才发展思想的重要创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才能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努力把人才优先发展的要求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体现在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

四要深刻认识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中央针对我国人才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人才事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确定了10项重大政策和12项重大人才工程,对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6类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完全符合当前人才工作实际,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为解决人才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结合我省实际,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抓好相关政策措施配套,切实把中央的政策措施把握好、运用好、贯彻好。

五要深刻认识党管人才的根本原则。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根本保证。我们一定要按照胡锦涛提出的“三个落实”的要求,坚持党管人才这一根本原则,落实党管人才责任,善于用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发展观点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把握好人才工作方向。落实好人才培养使用重大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落实好人才服务职能,处理好人才工作重大关系,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为各类人才成长、施展才干创造良好条件。

二、正确分析我省人才发展的阶段特征,明确今后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把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作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核心战略,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各类人才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各类人才达到975万人,人才总量居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门类较齐全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省。二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开发得到重视。实施了泰山学者、“万人计划”、创新团队、首席技师等一批重点人才工程,着力打造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鲁南煤化工研究院、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等一批科技创新战略平台,培养和聚集了一批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高层次人才群体。三是人才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全社会人才意识不断增强,一系列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得到落实,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取得初步成效。四是人才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省各类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一大批具有原创性、带动性、产业化前景广阔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各类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才是强国的根本。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全国各地都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竞相出台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和措施,强力聚集创新创业人才,以人才为支撑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尤其要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转型时期,实现由大到强新的历史跨越,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是现阶段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最急需、最紧缺、最关键的是人才。只有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打造新的发展优势,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我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较少,同一些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人才发展机制和投入机制不够完善,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在企业和生产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仅占15%。人才载体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国家在山东的高层次科研机构相对较少,人才创新创业的条件不够完善。人才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对人才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存在重物质投入轻智力投入、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现象。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我省在人才工作上存在的差距,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以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人才工作。

山东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人才强省的目标任务,到年我省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形成山东人才竞争优势,进入人才强省前列”。实现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设人才强省,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自觉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人才工作服务大局。紧贴科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全省中心工作、紧跟重大决策部署和战略任务来谋划和发展,使人才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二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把人才优先发展体现在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之中,做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优先考虑人才保证,研究制定政策优先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优先考虑人才措施,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三是坚持人才以用为本。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只有使用才能创造价值。要把人才以用为本贯穿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各个环节,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真正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四是坚持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分类指导,统筹兼顾,促进人才队伍整体协调发展,注意统筹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经济和城乡间的人才协调发展,统筹各类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与职业道德素质协调发展。根据我省发展实际需要,以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为依托,以重点人才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为目标,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体现特色,努力形成我省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五是坚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解放思想,鼓励创新,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敢为人先的勇气,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创新人才发展的理念、途径和办法,努力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六是坚持探索遵循人才工作规律。深刻把握人才工作的内在规律,把人才工作同科技、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推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切实履行党管人才职责,努力开创我省人才工作新局面。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努力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突出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党委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自觉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重要职责,切实把人才优先发展部署落到实处。要总结运用好人才工作经验,把握人才工作规律,深入研究人才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人才工作具体规划。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构,要重点抓好全局性问题调研、综合性政策论证、跨部门工作统筹,形成统分结合、各方联动的人才工作协调机制。组织部门要在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上下功夫,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要在构建人才服务体系、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党政各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独特优势,主动配合、加强协作、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做好人才工作。

(二)把握人才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必须全面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着重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新产业的开拓者,是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要把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努力培养引进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把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结合起来,统筹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主动到国际人才市场招揽人才。二是注重实用能力建设。不论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还是引进人才、开发人才,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提高人才的使用效能。要注重提高各类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在“用”上下功夫,切实做到以用育才、以用识才、以用聚才。各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队伍。三是鼓励人才努力创业。人才只有在创业创造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和得到全面发展。要从市场准入、要素供应、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大力度,鼓励支持人才创业发展。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创业的文化环境,培育“崇尚创业、宽容失败,破除安逸、敢闯敢干”的创业文化,让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创业愿望得到尊重,创业活动得到支持,创业才能得到发挥,创业成果得到肯定。要坚持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要组织引导各类人才勇于到党和人民需要、任务繁重、条件艰苦、矛盾突出的地方去经受考验、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四是促进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年轻人才是人才资源中积极活跃和富有朝气的宝贵资源。拥有和培养高素质的青年科技人才,不仅关系着我省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和长远发展,也关系着全省科技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积极为青年人才拓宽发展空间,创造成才机会,鼓励青年人才到一线去锻炼,培养造就一批青年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创新团队。

(三)完善政策体系,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和机制创新。用好用活人才、提升人才工作效能取决于科学务实的政策和灵活先进的机制,这对于推进人才强省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一系列重要人才政策,各级党委、政府要围绕这些政策的落实,明确责任主体,扎实开展工作,努力建立起富有特色、符合实际、便于落实、有利于人才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在人才培养开发方面,要根据不同类别人才成长特点和规律,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措施,鼓励人才在干事创业中不断提升自我。在人才评价发现方面,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健全专业化的人才评价组织体系,明确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重点。在人才选拔任用方面,要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建立起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在人才流动配置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和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人才交流市场和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鲁创业发展,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布局。在人才激励保障方面,要重点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创意设计、市场开拓、管理能力、个人品牌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各级政府要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切实做到人才投资优先保证。要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社会力量参与人才投资的积极性,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

(四)强化平台载体建设,为吸引凝聚人才夯实基础创造条件。以科研教学机构、科研项目、创新基地等为主体的各类平台载体,是吸引、培养、用好人才的主要依托和重要支撑。要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适度超前、配套建设的原则,适应重点人才工程和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实施。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着眼于突破关键技术,率先打造一批立足区域、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高位平台。要把泰山学者、“万人计划”、创新团队等重点人才工程和国家、省、市级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打造成为吸引凝聚人才、发现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要重视平台载体的配套化、系统化建设,着力构建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信息服务、融资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要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增强平台载体的公益性和开放性,加强公共研发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更多的人才提供相关服务,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我省研究开发,多出成果。要打破部门、机构界限,采取共建联建、整合提升等多种形式,提高平台载体整体水平。要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知名研究院所的合作,依托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更多地组建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

(五)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努力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做好人才服务工作,着力在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上下功夫,努力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各类人才受到尊重,使渴望成才、努力成才成为社会风尚。要鼓励创新、探索和超越,使各类人才的创新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要切实关心和不断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解决好他们在学习培训、医疗保健、居住、子女就学、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要健全完善人才发现和使用机制,加大公开竞争选拔力度,规范人才工作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识才爱才用才,以宽广胸怀、民主作风、科学方法,带头做好培养、发现和使用人才的工作,使自己真正成为善于识别、培养、使用人才的人才。要大力表彰和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着力营造关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的人才规划,尽快建立衔接配套的全省人才规划体系。要研究制定人才规划纲要分工方案和详细实施计划,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做到领导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工作力度到位。要建立人才工作专项考核制度,制定人才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健全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今年适当时候,将对人才规划纲要分工方案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促检查。

同志们,建设人才强省任务繁重,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建设,在齐鲁大地上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和资本竞相汇聚,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在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要素。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突出位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我们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全面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推进新时代全市人才工作,为加快建设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全市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刚才,会议通报了2022年度全市*英才入选名单,为**英才颁发了荣誉证书,其中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同志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市领取英才证书,全市院士在全市设立了院士工作站,为**地区冰冻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代表市委向**院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位英才表示祝贺,希望大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素养,踔厉奋发、再攀高峰,引领带动各界人才为全市*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下面,我就抓好全市人才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坚定用以统揽全市人才事业发展。

去年9月,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成就,深入分析我国人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部署规划了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强调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坚持”深刻概括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即: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这“八个坚持”明确了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重大战略、目标方向、重点任务、重要保障、基本要求、社会条件、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标志着我们党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省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着眼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作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的部署,明确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的目标,强调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源源不断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到新时代社会发展事业中来,为我们做好全市人才工作指明了具体路径。

近年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理念,人才数量不断增加、人才效能不断增强、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才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截至2021年底,人才资源总量达到9.2万人,拥有省级及以上重大人才计划10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人、全市级高层次人才261人,争创1个省级、3个全市*级人才工作先行区。但也要清醒看到,全市人才发展还存在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人才质量不高,复合型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教育、卫生、文化、旅游、企业管理、规划建设、农牧农业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十分紧缺。二是人才平台缺乏,自身科研院所少,产业比较薄弱,大型企业不多,缺乏集聚人才创新创造的载体,难以提供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三是引不进留不住现象突出,受发展水平、自然环境、工作条件等因素影响,2015年以来就流失各类人才1019名,高层次人才21名。这些问题,都是制约全市人才发展的现实挑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站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领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要求,深刻领会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大举措,进一步明确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重点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上来,不断开创全市人才工作新局面。

二、围绕中心大局,建设适应全市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取向。

现阶段,全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负重奋进、创新突破的关键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各领域的杰出人物、领军人物和青年才俊,紧扣市委总体工作格局,坚决做到重大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各方智慧力量,就能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赢得先发优势和长远主动,加快实现建设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要大力培育战略人才力量。战略人才在各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号召力,往往一个人就能聚拢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开拓一个领域。要树立长远眼光,紧扣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人才,要围绕横断山脉和雪域高原特点,基于高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清洁能源、文物文化等资源领域,依托省高能级平台,加快培养更多战略性、引领性人才,集聚更多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从实用性上,围绕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培养一批搞专业、懂技术、具有全市特色的牧业队伍;围绕创建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培养一批专业型、专家型、安全型的能源开发、运营维护等人才队伍;围绕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培养一批懂管理、善经营、会服务的旅游从业人员;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培养一批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公认的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军人才;围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培养一批能扎根、水平高、能力强的教育卫生人才队伍。

要深度推进产才融合发展。产业发展靠人才。当前,全市*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创新能力不强、开放程度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往往是由于缺少人才。要明确主攻方向,聚焦做强现有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按照我全市*重点产业集群编制核心人才库和紧缺人才清单,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加快推进“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文化+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以人才链的强来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要突出园区引领,充分发挥产业园区集聚人才的主力军作用,支持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团队入园创新创业,鼓励园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结对共建,深入推进校地校企合作,以园区带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发展转移转化。要推进数字化发展,围绕构建“1+5+1”数字全市建设体系,突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研究制定与数字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数字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引进集聚一批顶尖数字人才、数字创客、数字工匠等,优化数字人才供给结构,引领支撑数字党政、数字服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建设。

要优化人才发展区域布局。人才流向既是区域当前发展水平的反映,又受区域未来发展潜力的影响。要聚焦产业布局,突出功能定位,形成全市*人才发展的梯次格局。要以**为中心,**为副中心,发挥鼎力支撑、示范带动作用,以建设人才先行区为目标,聚集各类人才,形成全市*人才高地。其他地方要鲜明绿色生态主题,发挥地方资源和优势,聚集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清洁能源、优秀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培养人才,促进区域内人才协同发展。各地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积极探索区域共同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人才资格互认、人才统计标准、人才服务保障等政策贯通,共育共享人才成果。

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实施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依托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企业培训中心和职业院校等,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全市劳动力技能素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加强与省内外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合作,培养一批面向本土的复合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要深入实施贡嘎工匠项目,打造全市“工匠杯”竞赛品牌,鼓励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国家、省级技能大赛,培树一批工匠型高技能人才。

三、坚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全环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要聚焦堵点难点和瓶颈制约精准施策,不断拓展改革深度与广度,用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好的环境,吸引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用好人才,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新格局。

要立足实际引才。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坚持“缺什么人才就引进什么人才”的原则,积极开展“广纳英才·智荟**”招才活动,主动赴省内外知名高校招才引智,深入实施“硕博人才进全市行动”等重大人才工程和教师医生“骨干计划”,柔性引进“候鸟型”人才、“周末工程师”,大力引进携带技术、项目、资金,能够促进特色产业、高新技术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全面启动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工作,认真贯彻《全市*因地制宜探索区域人才发展新路建设人才工作先行区的实施方案》,先行区县(市)按程序备案后均可大胆创新、先行先试。

要搭建平台育才。深化拓展全市*校(院、企)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学院重要作用,支持在全市*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切实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舞台。推进全市*农科所、畜科所等科研院所改革,健全吸引科研人才机制,盘活现有人才,促进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畅通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流动渠道,完善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真正让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实施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产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建好用好人才培训基地,加大本土创新型人才培养。

要围绕中心用才。当前,全市迎来了创新发展的窗口期、绿色发展的黄金期、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各方智慧力量来团结奋斗、服务大局。要落实好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十七条措施,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和“军令状”制度,健全重大人才计划科学遴选、评价、考核和退出机制,落实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政策,真正让那些埋头钻研、拼搏实干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要优化服务留才。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要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落实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注重从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积极支持优秀专家人才参加各级决策咨询会议。要落实好高层次人才疗养休假等制度,解决人才安居、医疗待遇、子女入学等人才普遍关心的问题,向列入“人才小站”的餐饮、零售、住宿等企业发放人才资金补助,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要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短期奖励与长效激励相统一的激励体系,开展杰出人才评选,支持人才干事创业。

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更好推动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效。

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站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坚持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构建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切实把战略资源摆在战略位置来抓,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满腔热忱做好人才工作。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定期通报、跟踪督查等制度,确保各项任务部署落地落实。

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人才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抓实人才工作。组织部门要精心做好人才规划编制、人才政策统筹、人才计划实施、人才活动举办,强化对人才的服务保障,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之家。人社、科技、发改、教育、卫生、国资等部门要主动扛起主管部门责任,具体抓好本系统本领域重大人才工程实施、相关人才政策和工作任务落实。各县(市)要优化完善本级人才计划,推出一批拿得出、叫得响、实效好的人才工作品牌,推动形成上下贯通、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强大合力。

要加强人才投入保障。认真落实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全市*、县财政分级全力保障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重大工程实施和重大平台建设需要,切实发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及各类产业扶持资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创投基金,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格局。坚持和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完善高层次人才就医、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举措,持续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千方百计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要注重优化良好环境。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落实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坚持理论培训、实践锻炼、表彰激励相结合,引导广大人才心怀“国之大者”,注重从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积极推荐高层次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增强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完善和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深入挖掘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典型,加大宣传表彰奖励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贤重才的浓厚氛围,让天下英才在全市大地尽情施展才华、成就辉煌事业。

同志们,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以更有效的工作、更完善的制度、更广阔的舞台,把广大人才集聚到全市的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事业中来,为加快建设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汇聚宏大的人才生力军。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划,讨论制定“两支人才队伍”选拔管理办法,总结06年人才工作并部署07年工作。刚才人才科、某部长对这几个材料作了详细的说明,大家在会前已经做了一些思考,刚才又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后,请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根据今天会议的意见,对人才规划、两个选拔管理办法进一步修改,提交两办审定下发。07年的工作要点也要在修改后尽快实施。下面,我就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的人才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

2014年全县的人才工作,可以说是全面展开、亮点较多、反响较好。全面展开,就是在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队伍建设、政策完善和制度建设等方方面面,都有了比较系统的考虑,全县人才工作的环境更加改善,工作层次逐步得到提高。亮点较多,就是这一年,人才工作也有一些创新,比如启动实施“兴企强县”企业人才培养工程,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培养统筹抓起来了;创建了黑莓产业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去加强了人才的培养。反响较好,就是我们的人才工作在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科技局、科协筹备召开了全县科技创新大会,人事局开展了有成效的引才引智工作和大型人才招聘会活动,劳保局对农村劳动力和技能人才的“培训券”制度,以及人才办与县委宣传部等部门开展的“人才强县”宣传月活动等,都在更大范围宣传了人才和人才工作,调动了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当然,我们的人才工作还处在发展进程之中,工作还不是很平衡,对新形势下县域人才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也还在探索中,很多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提高,面对“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人才工作的有关精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首先,做好人才工作是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人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管理型、创新型、创业型、实用型人才的积极参与,需要他们发挥作用。最近,中组部专门出台意见,要求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意见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好组织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和组织落实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一是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大规模开展农村适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农技专家、能工巧匠等实用人才,重点培养一大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善于创业、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加快培养发展现代农业急需的科技人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从发展现代农业角度推进新农村建设。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我们要努力建设一支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较高素质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三是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方面人才下乡进村直接为新农村建设服务,鼓励和引导外出经商务工流动党员,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回原籍村发挥作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干事创业。

引智,下功夫把人才工作搞上去。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提高我县人才工作的水平。

做好07年的人才工作,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按照溧水新一轮发展对干部、人才队伍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溧水”的总要求,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全面提高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着眼于固本强基、提高能力,培育人才。一是要抓好党政人才的教育培训。某某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干部的积极参与。我们的干部要带头谋发展,我们的各项工作要围绕促进发展来进行。我们对党政人才的教育培训,也要围绕增强各级干部的发展意识、执政意识,围绕提高各级党政干部的发展本领、综合素质来进行。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干部教育条例》,改进党政干部人才教育培训的模式,进一步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重点抓好县管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的培训,继续在县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中深入开展“读、研、创”活动。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培训,加大各类干部政策法规、业务能力培训力度,突出增强干部开展经济工作、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全面实施公务员“5x”能力培训工程,促进我县公务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二是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我们目前正在实施的“兴企强县企业人才培训工程”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坚持下去,坚持个几年,做点实事,对我县经济发展肯定有好处。可以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或者选送经营管理人员到上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参加国家组织的基地培训和境外培训,也可利用我县现有的培训基地,请一些域外优秀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来溧讲课。发改局、党校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精心安排,确保每年的培训任务能完成,推动全县民营企业的大发展,促进民营企业人才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三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近年来,我们在建设农村实用人才行业协会,发挥协会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想了一些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06年我们在白马镇创建了黑莓产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基地建成后,发挥的培训、技术推广和服务的效益是非常好的,06年黑莓集团成立了,黑莓产业面临着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机遇。但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内挖外拓”的力度,继续创建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继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阳光工程”和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不断改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结构。四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要点中列出了要实施“高专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对全县各行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带动、提高全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个想法不错。现实中,一些专业技术人才拿到高级职称以后,认为到头了,进取心就逐渐减退了。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个工程的实施,推动这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继续发挥创新创优、示范引导和“传帮带”的作用,打造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群体。五是要认真实施好“蓝领人才”培训工程。近年来,我们劳保局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工人培训考证考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我们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推动地方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的大的工程去做,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认识,要会同组织部、教育局等部门,精心研究、规划部署,不断推动我县技能人才的提档升级。也要努力推动企业、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扩大技能人才的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进一步拓宽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

第二,着眼于为我所用、求真求实,引进人才。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要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一方面,要了解市场,把握人才走向,结合我县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急需的紧缺人才,制定能够吸引人才来溧创业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树立“双向选择、来去自由、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思想,不论是长期来溧投资,还是短期来溧创业,也不论是项目聘用还是做兼职服务,只要他们的创造性劳动能够促进溧水发展,我们就要一视同仁,就要为他们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就要举双手欢迎。要通过政策引才、事业引才、感情引才。此外,我们更要重点做好人才引进后的配套工作。从适应我县经济社会的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这一客观实际看,我们引才工作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投入还不够多,政策还不够优惠,机制还不够灵活。我们要正视人才价值的市场化,要舍得花本钱,去妥善解决引进人才的工资、住房、保险、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身到溧水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第三,着眼于谋划发展、繁荣经济,用好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充分调动人才献智兴业的重要保证。达到这一点我们既要寻求人才使用上的新途径,同时也要在机制上求创新。有效的机制和良好的环境,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机制和环境就是吸引力和凝聚力,就是竞争力和生产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机制和环境,社会就会培养造就什么样的人才。要遵循人才工作的客观规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作用的培养机制、评价机制、选用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流动机制、投入机制和服务机制。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学术环境、人际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尊重人才的个性、习惯,珍惜人才的创新成果,宽容人才的不足、失误,激发人才的创新热情。人才工作的机制和环境建设,要着眼于提升整个人才队伍的综合竞争力,体现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增强人才工作的活力。根据现阶段我县人才工作实际,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要打破传统的人才评定标准。本着重实绩、看效益,坚持“四个不唯”(即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原则,树立只要能搞活一方经济,促进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就是人才的思想,不拘一格用人才。二是要继续深化干部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人才,推行公开选拔、干部辞职等干部选任制度,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切实提高识人用人水平。三是要健全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信息、资产等领域按贡献与收益分配的具体办法和途径,尤其要建立利益分配向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切实把报酬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及成果转化挂钩,对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人才实行重奖,确保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获得一流报酬。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人才强县战略的顺利实施。

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说到底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更不是一个办公室的事,需要我们各成员部门乃至全县的力量来共同工作,为了使各成员部门更好地明确职责,发挥作用,我们在04年以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印发《某某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希望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各成员单位按照分工要求,积极负责,找准位置,努力工作,同时,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我县人才工作。

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组织部要负起牵头抓总、创新机制的重任,切实发挥宏观指导、参谋服务、综合协调、督促落实的作用;人事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人才资源规划、开发工作,做好人才引进、人才市场建设工作,会同组织部实施好“高专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宣传部门要制定人才工作宣传计划,大力宣传我县人才政策和优秀人才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财政局要从实际出发保障好人才工作经费,尤其是今年这个新的“两支人才队伍”选拔管理办法实施后,所需经费要能确保及时到位;发改局、劳保局、科技局要切实负责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农林局、农工办要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宣传、统战、老干部等部门和工青妇组织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宣传贯彻好党的人才政策,做好意识形态人才、民主党派人才、青年和妇女=人才队伍建设以及老年人才“二次开发”工作。各企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加大投入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其他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也要对照本单位的职责分工,不等不靠,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从总体上讲,就是要形成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机制。

同志们,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希望大家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创新思维,扎实工作,使各类人才工作能安心、创业有热心、发展增信心、付出不寒心,使我县成为人才辈出之地、人才聚集之地、人才创业之地,为我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公司首届人才工作会议暨科技大会,贯彻集团公司人才工作会议暨科技大会精神,表彰公司人才与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单位、优秀人才,检阅公司成立三来所取得的科技进步成果,规划部署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司人才和科技工作,动员各类人才积极投身到公司加快发展的宏伟事业中去。首先,我代表公司党委、公司,向即将受到表彰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的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全体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诚挚的敬意!

实施人才强企、科技兴企战略,是公司党委、公司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实现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保证矿区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认真规划好未来几的人才和科技工作,努力提高人才工作服务大局的能力,提高科技进步水平,对于加快公司建设发战伐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面,我就公司的人才与科技工作谈四点意见。

公司人才与科技工作在积极探索中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推动了公司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公司成立三多来,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有关人才和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分析公司人才队伍现状,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健全人才工作机制,根据人才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需要,努力引进各类大中专毕业生;加大了对中层干部和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选派优秀管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成长;全面开展了管技人员考核工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新途径,提高了人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开始了全公司人才资源的整合工作,积极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充分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与科技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和改进,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大力推进农林业的科技进步,较好地发挥了“科学技术是一生产力”的作用。围绕发展战略、种业经营、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大力开展规划制定、新品种开发、新技术引进吸收和科技推广。近三,累计投入多万元专项资金,对公司发展规划、皖麦、大棚蔬菜、食用菌等许多项目进行了技术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创新,提高了创新成果的科技含量。有两项成果通过了市级鉴定,并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今天,将要受到奖励的科技成果凝聚了公司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智慧和汗水,提高了科技进步对公司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良种化及开发”对种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食用菌新品种筛选与推广”促进了柳湖的产业结构调整,小桂庄积极引进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为职工群众劳动致富探索了一条稳妥有效的道路。以上成果和技术等,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公司的生产和经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些成绩是公司各类人才与企业同呼吸、命运,勇于向困难挑战,经过不懈努力而得来的。特别是今天将要受到表彰各类优秀人才,他们继承和发扬了**矿业人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了公司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扎根矿区农林业、敬业奉献的优秀品质;他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艰苦创新业、开拓争一流”的企业精神,激励着自己用模范的行动和突出的业绩,推动着公司不断谱写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

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人才工作会议讲话稿》的内容,具体内容:人才工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一):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人才工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

(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培养方针。在《纲要》刚刚颁布实施不久,市南区在这儿隆重召开这次人才大会,作为一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我非常兴奋,也倍受鼓舞!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科学的人才观正逐步确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市南教育作为市南的一个窗口,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佳绩。市南教育局为优秀人才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举措促进人才发展,为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我区先后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培训,到华师大、北师大等高等学府进修,到全国知名中小学挂职,将著名专家请到我区示范、指导,与中国教育学会、知名高等学院联手建立教师发展联合体、开放名师课堂锤炼名师、进行名师交流等等,由于领导高度重视和实施的一系列培养措施,在市南这片沃土上成长起了许多优秀人才。在领导的培养下,我也由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了一名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全国百位语文名师、全国优秀教研员、副校长等,并被聘为了青岛大学讲座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主编、参编教材、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前不久还成为了全国著名核心期刊的封面人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更得益于市南教育、市南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得益于市南区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大环境。在此,我代表区专业人才,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指导、辛勤培育我们成长的各级领导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领导对我们的成长所做出的努力!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全国、省、市的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市南教育局也确定了率先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区的目标,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专业人才,任重道远。

首先,作为一名市南教育的拔尖人才,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与研究,掌握先进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广博的知识充实自己,树立"创先争优"的意识,在。

教学。

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工作中追求一流、勇攀高峰,为构建学习型组织贡献力量。

其次,要在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二十一世纪,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而创新所依靠的就是高素质人才。作为专业人才,要敢于承担建设首善之区的重大研究课题,潜心研究、不断创新,努力通过创新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市南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智慧。

再其次,要在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当好表率。作为一名学术带头人,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当学习、研究的表率;争当提高教学质量的表率;争当多出工作成果的表率。同时,要起到传帮带作用,帮助带动区内更多的教师尽快成长与成才;促进市南教育快速全面和富有特色的发展。

最后,要立足本职,无私奉献。我们从事各项工作,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就难有建树、难攀高峰。我们不仅要成为业务带头人,也要成为政治坚定、情操高尚、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的楷模,更要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多出佳绩、勇攀高峰的表率。在探索中寻求科学的真谛,在创新中创出更多的效益,在工作中提升生命的价值,使自己真正成为政治思想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创新能力一流、社会贡献突出的拔尖人才,为市南的发展,为国家的腾飞,贡献聪明才智。

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区一定会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优秀人才队伍,为建设国际化的首善市南增光添彩。

最后,再次感谢各级领导和同事们对我们的关心、厚爱和帮助!(二):

同志们:

5月25-26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温家宝、同志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人才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明确了我国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攀登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24字方针,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强调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的重点任务、重要政策和重大工程,为建设人才强国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会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论断,准确把握了人才发展的战略方位和时代需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人才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5月27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召开座谈会,李源潮同志对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天,我们召开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规划纲要》,对新形势下更好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进行具体部署。

刚才,一汽集团等4家企业先后作了交流发言,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本企业人才工作经验,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代表国资委、国资委党委讲三点意见。

业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国资委重点抓战略规划、宏观指导、政策研究、协调服务,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等指导性文件,推动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按照国资委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走人才强企之路,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到做强做大主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去谋划、去推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人才选聘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国资委一成立,就与中组部一起积极探索市场化选人用人新机制,连续6年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了111名央企高管。特别是2008年第一次公开招聘2名中央管理的总经理,实现了招聘工作新的重大突破,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被聘用的同志年富力强、充满活力,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同志已经走上了正职领导岗位,部分同志成为企业的正职后备人选。为推动中央企业加大市场化选聘工作力度,2004年国资委专门印发了《中央企业公开招聘经营管理者工作指南》、《中央企业内部竞争上岗工作指南》。截至2009年底,中央企业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市场化方式选聘的各级经营管理人才,从2004年的33.4万人增加到了52.1万人,增长了56%。通过市场化选聘,一方面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实现了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保证了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另一方面,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他们的新知识、新理念在实践中正逐步转化为改革的新动力、竞争的新优势,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上水平。

新。一是积极探索有别于党政领导干部、充分体现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新办法,会同中组部研究制定了《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2009年11月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这是我国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制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总规章,有力推进了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适应中央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会同中组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董事会选聘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的指导意见》、《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董事会、董事评价办法》,探索了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有效途径,建立了出资人选派和管理董事会、董事会选聘和监督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的分层分类管理体制。三是着眼于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在强化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基础上,会同中组部联合印发了《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形成了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与领导人员薪酬激励挂钩、综合考评结果与领导人员培养使用挂钩的考核评价体系。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按照中组部、国资委党委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也普遍制定了体现本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办法。这些基础规章的建立,为建设高素质的领导人员队伍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证。

(三)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2008年中央部署"千人计划"以来,国资委党委和中央企业党委(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引进了一批企业急需特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现已引进海外人才近400名,其中92人已列入中央"千人计划",成为国家特聘专家。这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专业特长正在得到有效发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领军作用逐步显现。国资委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动中央企业建设国家级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目前,中央已经批准23家中央企业建设人才基地,其中神华集团等14家企业在北京集中建设未来科技城。中国石油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人才基地。基地既集中了大飞机、智能电网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又集中了低碳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体现了新一轮世界科技变革的潮流,代表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未来,对中央企业乃至我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提升、赢得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动权,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四)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形成。国资委始终坚持业绩导向和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中央企业逐级建立以经营业绩考核为基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我们首先从规范收入分配入手,通过健全薪酬制度、强化业绩考核,使领导人员的薪酬水平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紧密挂钩,实现了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在此基础上,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领导人员探索实施了股权激励。同时,国资委会同有关部委,对在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给予荣誉激励。2003年以来,中央企业共有46名杰出专家新增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两院院士已达到207人;26名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856名同志被国家授予全国劳动模范,1398名同志被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劳动模范。按照国资委的要求,各中央企业也都积极完善了"以岗定薪、按绩取酬、岗变薪变"的内部分配制度,部分企业还根据不同类别人才的特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并且普遍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对优秀人才的精神激励,有效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

(五)人才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紧密结合改革发展需要,广泛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工作,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高。对出资人代表,注重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战略决策能力,先后组织了450多人赴境外培训,实现了外部董事国际培训率达100%的工作目标。对经营管理人才和党群工作者,以提高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能力为重点,先后组织了374名企业领导人员到中央党校等国家级干部培训机构研修,近1600名中高级管理人员赴境外考察培训,2.8万人到中央党校国资委分校集中学习,有力促进了中央企业的管理创新。2005-2009年的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50.3%由中央企业获得。对科技人才,通过组织他们参与重大项目联合攻关、重大工程技术改造,着力提升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2005-2009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3.3%由中央企业获得;2006-2009年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部由中央企业获得。对技能人才,重点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提高他们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难题、掌握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2004年以来共有1683万人次参加了各类技能大赛和岗位练兵活动,128万人晋升了职业资格。

到2020年,中央企业人才发展总的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才、党群工作者、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人才规模合理增长,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重点培养造就100名左右战略企业家,复合型党群工作者达到95%以上,国家级和集团公司级科技人才从目前的3.4万人增加到8万人以上,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人才的比例从目前的5.4%提高到9%以上;国际化人才在目前0.75万人的基础上翻两番;人才使用效能显著增强,对企业发展贡献度大幅提高,实现人均营业收入翻一番、累计有效专利翻两番;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8项工作任务。

(一)要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科学规划人才发展,是企业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目前,国资委按照中央的要求,正在研究制定《中央企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这次会后将印发各中央企业再次征求意见。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根据中央和国资委印发的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本企业未来十年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好人才规划,一要全面摸清家底,增强针对性。要对本企业人才资源状况进行全面盘点,找准薄弱环节,做到家底清、情况明,工作措施有的放矢。二要体现战略引领,增强导向性。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做强主业的要求,科学确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着力解决好主业发展的人才急需短缺问题。三要注重务实管用,增强实效性。要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使规划真正成为指导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

(二)要统筹推进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把培养高层次人才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一要以战略企业家为重点,培养一支有大局观念和战略思维、忠实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引领企业做强做大的出资人代表队伍,关键要培养造就优秀的董事长。二要以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大力推动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和经营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三要以优秀的党组织负责人为重点,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熟悉生产经营的党群工作者队伍,加快把国有企业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四要以科技领军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支能够站在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速企业科技进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五要以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门类齐全、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把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同时,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引才。我们现在需要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大多已经功成名就,要把这样的人才引进来,企业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亲自谈,一个一个做工作,让他们感到受重视、受尊重,坚定尽快回国的信心和决心,带动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加盟中央企业。二要加快人才基地建设步伐。建设人才基地,目的是"筑巢引凤",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事业发展空间。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对中央企业建设人才基地都很支持,我们要抓住这些有利条件,坚持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建设,确保中央已经批准的人才基地年内全面开工、2020年建成运营。国资委将重点推动未来科技城建设,各参建企业要按照中组部、国资委的要求加快推进建设工作。三要用好用活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而不用、大材小用,很容易挫伤人才的积极性。各中央企业要把用好人才与引进人才作为同等重要的大事来抓,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放手使用,让他们有责有职有权。要注意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采取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措施,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机制,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配置的重要方式。要提高考试测评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真正考出"干"的水平,同时要看竞聘者干过什么、干成过什么,提高市场化选聘的质量。二要不断强化市场化机制管人。按照市场化机制管人,关键要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当前最突出、最棘手的是如何解决好"下"的问题,这也是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中最难攻克的一个堡垒。破解这个难题,关键是要健全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对各类人才的绩效考核和考核结果的运用,对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及时予以调整。从今年开始,中组部、国资委将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实施年度和任期综合考评。希望各中央企业也按照这个办法的要求,抓好对各级领导人员的考核评价工作,通过强化考评结果的运用,在解决"下"的问题上实现新的重大突破。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能使各类人才进一步增强"无为则无位"的危机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优秀人才的进取精神和创业激情,中央企业也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励不是普涨工资,不能搞平衡照顾,更不能搞成高水平的"大锅饭",要重点保证对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实施激励。目前,国资委正在抓紧研究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任期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办法。各中央企业要按照国资委的要求,根据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水平和不同类别人才的岗位贡献,实行差别化激励,引导各类人才争创一流业绩。

(六)要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必须拥有一大批国际化人才。目前,中央企业国际化人才相对不足,已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建设国际化大公司产生了重要影响。各中央企业要在全面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把促进人才国际化发展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一要推进国际人才本土化。要按照中央"千人计划"的要求,在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同时,注重引进企业急需紧缺的骨干人才。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注意从国外知名院校接收应届毕业生,为国际化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奠定基础。二要重点推进本土人才国际化。推进人才国际化发展,立足点要放在自我培养上。要通过与国外跨国公司、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协作关系,进一步拓宽境外研修渠道,大力开展国际化培训。要有计划地选派国内优秀人才到境外合资合作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工作锻炼,让人才在跨国经营管理活动中加快成长。实现人才国际化发展,要坚持统筹推进,努力使企业在帅、将、兵各个层面,都形成与国际跨国公司竞争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七)要大力加强人才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建设,是形成良好体制机制、保障公司有效治理的关键。近年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在人才工作方面出台了不少规章,对推动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要在两个方面继续下功夫。一要在制度的科学性上下功夫。制度建设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科学性。衡量人才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关键看是否遵循了市场经济规律、企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是否充分体现了各类人才的特点,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各中央企业要按照这一要求,根据本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管理制度进行系统梳理、科学评估和修订完善,确保我们的制度在人才管理开发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科学性。二要在制度的执行上下功夫。制度完善了、科学了,虽然走出了一大步,但最重要的是要把制度落实好。我们有些企业的规章,与国际先进公司比毫不逊色,但实际效果差距不小,主要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提高制度执行力作为维护组织形象、提升管理效能、促进人才发展的一项持久性工作来抓。任何一项人才管理制度出台之后,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执行,带领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做到令行禁止、违规必究。要通过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形成促进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

事业的良好氛围。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对各类人才的人文关怀,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

三、

切实为人才强企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强保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是一项涉及企业改革发展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好各方力量、各种资源,为人才强企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强保证。

第一,企业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好领导人才工作的重要责任。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真正把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事关企业前途命运的大事来抓。党委(党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及时解决好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主要领导同志对本企业人才工作负总责,要担负起抓第一资源的第一责任,努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层层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确保人才强企战略的每一项举措都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落实到位。要注重把人才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筹来抓,确保各项工作互相支持、互相促进。

开发和管理模式,增强人才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央企业各职能部门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中也担负着重要责任,要对人才工作予以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做到在谋划、部署业务工作时同步考虑人才队伍建设,让人才工作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让业务工作为人才发展提供强大推力。

第三,要为人才强企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各中央企业在加大生产、科研投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人才发展和人才工作的投入。在人才投资上既要舍得花钱又要精打细算,合理安排人才开发项目,并对实施情况跟踪监控、定期评估,确保资金投向最能提高人才素质、最能发挥人才效能的领域。要为人才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大力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同志们,企以才治,业以才兴。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拥有世界一流人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加快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中央企业做强做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供坚强人才保证,为实现人才强国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在现实中,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不少单位作了相当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的单位还是不同程度地出现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情况,这将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流失原因何在?经济落后,发展速度缓慢,是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由于我县属山区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缺乏育才、引才的实力和舞台,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致使人才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偏低,满足不了人才的需要,因而外地的人才引不进,就是本地的人才也纷纷跳槽到待遇好的地方。

当然,以待遇引才聚才固然重要,但有的人才并不单单看重待遇,薪酬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决定人才的去留。有的单位花了大钱招来人才,给予人才较为优越的待遇,但对人才所需要的工作环境、条件却相对投入不足;有的单位把招来的人才当“花瓶”、当摆设,而不是真正重视他们的劳动,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真正把他们用在需要用的地方,以致他们感到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于是,“引来的凤凰又飞走了”。

忽视发挥本地现有人才的作用,往往也会造成人才的流失。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外部引进人才是必要的。但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切切不可忽视本地本单位现有人才,要立足对本地本单位人才的开发,善于发现和用好本地本单位人才。现实中,“外来和尚会念经”的传统偏见在某些人的潜意识中还十分强烈的存在着,他们眼睛只向外看、向远看,看不见、瞧不起身边的人才,对他们弃而不用,甚至进行压制。其结果往往是“请来了外地和尚气走了本地佛”,“找来了女婿气走了儿”,甚至“和尚”和“女婿”也不愿上门。因为他们对本单位人才的态度一旦传出去,足可以致使外面的人才寒心。

在用人导向上,有的单位还是搞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那一套。他们不是创造一个让人才公平竞争、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不是按“能力”、按“业绩”论英雄,而是搞论资排辈,致使人才只能等着、熬着、靠着,而等不及、熬不来、靠不上的人才只能“另攀高枝”;他们选人用人往往凭印象、凭关系,把一些真正有业绩、有才能、有本事的人排挤在外,使一些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因而只得“另找门户”;他们不尊重人才的个性,把人才的个性当缺点,把人才不唯上不唯书的求异思维说成是标新立异或“不尊重领导”,把人才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看成是“骄傲自满”或“不能团结人”,没有容才的环境,人才也只能“出走他乡”。

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务必要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留人在于留心。深信,只要能够坚持按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努力做到事业造就人才、环境凝聚人才、机制激励人才、法制保障人才,就能真正防止人才流失,就能真正留住人才。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当今世界,科技成果日新月异,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无论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还是区域经济实力的竞争,都日益体现为科技水平的竞争。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科技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稿。

仅供参考。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市科技奖励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我们接着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和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科技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的工作。刚才,市科技局肖局长总结了去年全市科技工作,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安排,讲得很好、很全面,我都同意,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就进一步做好全市科技工作,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科技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了新贡献。

20xx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和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迎难而上,科学应对,取得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可喜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条战线共同努力的结果,也饱含着全市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同样,我市的科技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以来,我市共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星火计划、863计划、成果推广、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软科学研究等科技项目342项,争取和投入经费2646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催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羚锐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热熔胶贴膏剂研究”、市农科所研发的“两系法超高产多抗杂交粳稻国审两优培粳选育与推广”、信阳农专研发的“蜂产品中抗生素残留的酶联免疫检测”等项目成果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二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我市围绕优势产业领域和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已初步建立了河南羚锐制药有限公司、河南维雪啤酒有限公司、信阳木工机械有限公司、光山白鲨针布公司、信阳方浩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创新主体。先后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组建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家,认证河南维雪啤酒有限公司等5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与河南农业大学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维雪啤酒有限公司在全省啤酒行业首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三是农业科技推广成效进一步凸显。通过实施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程,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三年累计推出120项涵盖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领域的优秀科技成果面向全市推广。市农科所培育的水稻新品种“特优2035”、“糯稻2072”、小麦新品种“信阳234”等在我市部分县区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使农民增收近2亿元。商城县推广种植了袁隆平院士培育的“y两优一号”超级杂交稻新品种,其中百亩示范区亩产达859.4公斤,创百亩核心区单产全国领先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科技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勇于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科技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长期支持科技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新突破。

20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完成“”、启动“”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尤为重要。我们要以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核心,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全力抓好生物制药、食品加工、非金属材料深加工、机械加工、特色农业等重点领域,在制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一)力争在完善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将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真正向企业倾斜,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综合运用财税金融、资助奖励、政府采购、成套设备(仪器)政府首购等手段,促进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二是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和科技条件,从解决好利益分配、产权归属、风险分担等核心问题入手,推进企业加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三是要总结、宣传、推广国内外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引导企业始终把创新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建立健全研发机构,充实研发队伍,大力研发企业急需的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要用足鼓励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路子。四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从我市实际出发,认定一批创新型企业,建立一批面向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建立一批产学研结合的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构架。

(二)力争在制造业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走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可持续的集约型发展路子。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努力攻克一批先进制造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要进一步推进传统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整合全市有效科技资源,围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下大力气研发一批先进制造技术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促进产业科学发展。市科技资金要加大对研发先进制造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培育如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鼎化工有限公司、亚洲新能源有限公司、世纪金源化工有限公司这样荣获“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

(三)力争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重在自主,贵在转化。我们在鼓励自主创新的同时,要下更大的力气,推进具有重大带动作用和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当前,科技工作的突出问题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太低、转化速度太慢,分散了科技资源,弱化了科技实力,20xx年全市技术。

合同。

交易额不足4000万元。今年,要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要特别注重发挥中央、省驻信科研院所的作用,他们实力强、水平高,在长期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一大批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实行专业化分工,实现产业化发展。

(四)力争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要全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千方百计为广大科技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落实引进博士的政治生活待遇。要抓紧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并以此为核心打造一批创新团队,培养造就规模较大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队伍。特别要注意培养一批创新意识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企业家队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实施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计划,吸引和集聚产业科技创新急需的人才。

(五)力争在创建全社会研发投入机制上取得新突破。推进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要靠加大投入,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和项目支持力度,建立一个增长性、有效性、多元性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市县(区)两级政府编制预算和预算执行中超收分配,都要体现科技投入法定增长的要求,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二是调整和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加大对重大科技专项、科研基地、科技队伍建设和科技基础条件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社会公益研究的支持,形成更加符合公共财政的投入结构。三是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和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采取贷款贴息、担保、信用体系等有效手段,鼓励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国际资本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科技投入水平。四是加强对政府科技投入的管理。建立科技项目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科技项目的信息管理、推荐、引进和监督等工作,对科技项目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要在落实科技为民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强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一是要加强涉及民生的关键技术攻关。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领域,重点研究突破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食品安全技术、建筑节能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重大公益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提升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二是要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工程。推广一批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把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三是要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力度。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选派一批优秀科技人员深入中小企业和农村,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服务。实施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组织开展经常性地送科技下乡活动,增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三、激励科技进步与创新要有新举措。

一要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本地的重要工作任务来抓,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加强科技进步目标考核。机构改革后的科技部门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科技综合管理职能作用。企业主管部门要研究制订企业经营者科技进步责任制,并实行严格考核。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从工作实际出发,研究制订推进科技进步工作的政策、办法和举措,努力形成推进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

二是努力构建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要用足用好国家、省有关政策,促进我市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抵扣、加速研发仪器设备折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等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各项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落实到位。要积极探索建立更加有利于科技进步,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积极性,有利于产学研结合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和新体制。通过深化改革,有效整合全市科技资源,逐步消除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促进交流与合作的科研环境。

三是切实发挥好科技对魅力信阳建设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加强社会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加大医学医疗、公共卫生、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减灾防灾、交通等公共领域先进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应用,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安全等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和保障,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实施百万市民科学素养提高工程、农民星火培训计划,建设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和设施,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科学文化素质。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对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力度,加快种养殖技术和新品种、农业深加工技术和产品的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发挥科技专家队伍优势,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通过专家咨询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将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和新产品送到广大农村,进入千家万户,让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同志们,新的形势和任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创新型信阳建设,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全面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求真务实,为繁荣发展全市科技事业,为魅力信阳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科技奖励大会等有关会议精神,总结部署科技创新创业工作,落实科教优先、创新驱动方针,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与产业的结合,更好地发挥科技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加快建设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会议结束时,杨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科技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围绕充分发挥南京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制定出台了科技创新“1+8”政策,最近又出台了科技创业“9条政策”,全市科技创新的氛围、科技创业的态势正在形成;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6%,较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完成近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1%;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申请专利28043件,同比增长45.5%;其中发明专利11597件,同比增长55.4%;全市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达44%;去年南京地区新当选“两院”院士6名,在宁的两院院士已达79名;新增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名(累计55名);首批“321”人才计划共有379名人才入选;市人大会制定了《南京市促进技术转移条例》和《南京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市法院、市检察院专门成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去年南京还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在前不久召开的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南京共有28个通用项目获奖,占全省(55个)一半以上,其中由东南大学尤肖虎教授领衔的通信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对全市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市委、市政府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是党的召开的喜庆之年,是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加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第一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全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科技工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新的一年中,全市科技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中心为目标,以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创新、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把科技创新更好地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深化产学研合作结合起来,与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全力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提升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提升城市科技服务功能,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人才和创业创新名城,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中,加速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的跨越。

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科技工作要更加聚焦关键、抓牢重点。

一是要鼓励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南京拥有丰富的科教人才优势,这是南京最为宝贵的资源,是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主体。科技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整合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人才,把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优势。要以认真落实科技创业“9条政策”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高校院所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浓厚“三创”氛围,倡导善于创新、崇尚竞争、开放包容、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让每一个有创新能力、创新意愿、创新成果的科技人员,都了解全市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更多地投身全市创新创业大潮。要更好的集聚整合各类创新资源,重点建设好一批国家级的实验室、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批产权交易等公共服务机构,全面增强城市科技服务功能。要全面加快科技创新特别社区、中国(南京)软件谷、麒麟生态科技城等创新载体建设,发挥“创新在校区、创业在园区”的“双创”模式示范效应,更好地集聚高端项目、高端客户、高端人才。要切实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科技投入机制,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新机制。要大力推动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促进科技创新资源、需求、成果和人才、设备有条件开放和共享共用,真正使全市科技创新资源能得到最大限度利用,科技创新要素能实现最自由的流动。

二是要鼓励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去年,南京地区科技研发成果就地转化率只有44%,大量的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

当前,我们要围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采取措施,务求取得实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产学研金介“六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拓展高校院所与地方、与企业合作的广度深度,继续面向南京本地高校院所、面向全国科研院所、面向国际创新机构,更多地集聚创新人才、创新成果,促进研发成果、实用技术与企业、与产业实现更紧密地对接。要鼓励科技领军型人才创办企业,鼓励科技成果以入股等多种形式在南京就地转化,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积极应用科技研发新成果,落实好企业科技研发、开发新产品、创建品牌等鼓励性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更加自觉地与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攻关,抓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的开发运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要切实保护好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类违法侵权行为,保护好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合法权益。

三是要鼓励推动科技人才集聚。南京人才济济,但人才布局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创业团队还远远不够。可以说,各路精英集聚南京之际,便是南京科技创新大发展、大跨越之时。要突出“人才引领、科技创业”,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人才规划与科技创新、产业规划相对接,坚持优化人才结构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统一,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以产业和载体平台建设集聚人才,特别是要围绕促进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现代服务业等的发展,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要继续实施好“紫金人才”计划和“321”人才计划,重点集聚“千人计划”人才,不惜重金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发明成果的拔尖人才,引进一批能够统领科技资源与生产要素配置的经营人才,引进一批善于组织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的人才团队,打造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要落实好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建设好人才公寓,帮助各类人才解决好生活休闲、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等后顾之忧,做到人才创新创业有平台、生活居住有条件,用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

四是要鼓励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着力推进企业创新中心建设。上个月,罗书记在省人代会南京团审议政府。

工作报告。

时要求,企业都要建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要全覆盖。去年,南京的本土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目标建有率是73.6%,今年的目标建有率是95%。我们要创新思路、创新政策、加大力度,切实将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引领企业技术革新的龙头,努力把企业研发中心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大力实施“千企升级”计划,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科技园区、共建研发机构、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共同开发新品,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落实好税收抵项、设备折旧、政府采购等政策,调动好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要进一步畅通高校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发布本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信息,定期发布企业科技研发、产品开发信息需求,组织好校企对接活动,更好地推动和服务企业自主创新。

同志们,科技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坚定不移走有南京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2

页,当前第。

1

1

2

考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各位老师、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高考刚过不久,中考就要举行了,为确保我乡中考工作顺利进行,确保万无一失。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乡中考考务工作会议,目的是要求大家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落实责任,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考务工作,确保我乡中考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借此机会,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对莅临我乡的各位老师表示忠心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下面,我讲几方面意见:

做好中考考务工作,事关上百考生、上百家庭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做好中考工作,对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公平,起着十分关键的基础性作用。

一是中考关系到学生及家长的切身利益。就家长而言,中考关系到其子女能否升入高中、升入什么高中等问题。就学生而言,中考是对其学业的一次正规检测,决定着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二是中考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发展。中考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一个地方教育质量的高低、各校教学工作的情况,是对九年义务教育的一次集中检阅,是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改进教学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为高中学校输送生源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正确对待中考,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三是中考关系到教育形象的好坏。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中考,如果中考考风端正、考纪严肃,能阳光、公平、平安地进行,人们就会体会到教育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从而进一步在人们心目中塑造教育的良好形象。四是中考关系到良好风气的形成。通过中考,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开展考风考纪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通过中考,坚决抵制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歪风,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中宣扬公正、公平的正气。因此,做好今年的中考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要以对党、对人民、对考生、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抓好中考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绝不可有丝毫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绪。

在坐的每位考务人员就是考试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大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考试工作的成败。为此,大家必须准确地掌握考务工作的操作规程,确保考试顺利进行,不出现任何考务差错。为此,我再强调几点。一是要严格遵守工作时间。我们考务人员要遵守的时间主要有领卷时间、分卷时间和监考教师进考室时间。试卷领早了不利于保管和保密,领迟了会造成考务工作的被动,甚至会耽误学生考试。同样的道理,分卷和监考教师领卷后进考室的时间也不宜过早,更不能推迟。二是要认真做好考务工作。要做好试卷的保管、保密工作,防火、防盗、防潮、防破损、防泄密等,确保试卷安全,万无一失。要处理好偶发事件和考生违纪事件,该签字的要签字,重大问题要立即报告,与领导小组、考点办公室共同处理。要做好中考后勤接待工作。三是要加强考风考纪建设。考风考纪是考试的生命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人民群众高度关注,作为考务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对待,严防各类违纪舞弊事件的发生,确保中考公平、公正。

中考工作任务繁重,既要安排好监考和考务工作,又要解决好师生的食宿问题;既要保证师生的交通、食宿等人身安全,又要确保整个中考工作安全运行,严防考务事故的发生。因此,加强中考的组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组织好我乡今年的中考,每位考务工作人员要在中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中考办公室的组织下,按照考务分工,各行其是,各尽其责,共同完成好中考工作。考务组要做好考前的准备及有关的组织工作,做好试卷的发放、清收工作。试卷保管组要做好试卷的保管、保密工作,轮班24小时看守试卷,防止试卷泄密、丢失和损坏。后勤接待组要购置中考所需物品,妥善安排好工作人员的就餐;安全保障组要主动与交通、城建等部门联系,治理和维护中考期间的交通秩序,保证师生的交通安全;要做好有关政策、规定的宣传,对考生、家长、教师及工作人员进行考风考纪教育,营造严肃、公正、公平、诚信的考试氛围。保卫组要负责押运试卷,做好各考点的门卫、保卫工作。电话值班人员要严守岗位,及时准确地接听和传达有关信息。巡视组要加强各考点的巡视,督促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加强各考点考风考纪的管理。在考点工作组中,各类人员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完成好本考点的各项考试组织工作,确保不发生任何考务事故。

各位老师、同志们,倍受关注的中考就要开始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将落在我们在坐的每个人的身上,我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扎实工作,我乡中考工作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稿

化作苗族彝族乡人民政府乡长熊绍伦。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乡一年一度的教育工作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总结。

一年来我乡教育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安排部署我乡2010年教育工作目标。过去的一年,是我省“两基”迎“国检”之年,在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下,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打造化作教育品牌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精心打造化作教育品牌,建设教育强乡,是我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李起鸿校长在报告中较为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新时期打造化作教育品牌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也提出了打造教育品牌的路径与举措。在化作教育发展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树立这样一个新目标,对于动员全乡人民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努力将其做大做强做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乡上下尤其是教育系统内部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

我乡是一个少数民族乡,由于受地域分布的限制,要打造化作教育品牌,我们的教育从教育理念、发展规模、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等诸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有的方面甚至差距很大。对此,大家要有清醒的头脑,既要认识到打造教育品牌的紧迫性、必要性,把已有的教育优势进一步发挥好,又要看到艰巨性,逐步缩小差距,使教育品牌建设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

推进化作教育品牌建设,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优质的教育,让化作的明。

1天发展得更好,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必须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集全乡之智,举全乡之力,形成强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当前,围绕打造教育品牌,必须注重抓好以下方面:

一是要加快发展。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教育的超前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和均衡发展。通过加快发展,加强薄弱环节,破解难点热点问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升全乡教育水平。

二是要强化管理。特色与质量,是教育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打造教育品牌的主要内容,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来创造,其中关键是要强化管理,在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上抓落实。目前,我乡优质教育资源匮缺,已成为打造教育品牌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进一步强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特色,使管理出品牌。

三是要加大投入。打造教育品牌,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我们要合理利用生均公用经费,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机制,使教育摆脱贫困的生存状态。同时各学校一定要认识到,在我们这样一个财力不足的地区,打造教育品牌,务必要科学规划、加强统筹、优化教育布局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探索教育品牌建设低成本、高效益之路。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认真完成全年教育工作任务。

对今年全乡教育工作抓什么,如何抓?我着重强调三点。

一是要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这是适应新形势,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切实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总的来说,我们的体制运行中存在着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的地方,必须在"继续推进"上出硬招,在"凸显特色"上去谋划:第一,政府要统筹决策,进一步明确乡、村、校的职责,合理确定和分解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指标,使农村义务教育真正转由政府来办。第二,认真抓好教育工作的督导考核,以此为抓手,推动教育投入政策的落实,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要求,使农村教育有新的发展。

二是要全面提升我乡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找准位置,抓住根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

1、办好高质量九年义务教育,不断提高基础教育。

教学。

水平。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这个时期是青少年一生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我们要从学前抓起,从小学生抓起,高标准打牢基础教育的根基。无论是中心校,还是中学,都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按照普九双高的标准,进一步加快硬件和软件建设,创设条件,加快发展,为今后的普九双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本。我们要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办好化作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必须以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要围绕育人目标,从根本上确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不动摇,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不改变,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成才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项教育工作都要始终围绕育人这个中心来谋划、来展开、来检验,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开展生动活泼的实践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人格和品德的健康、和谐发展。

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集聚一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教育品牌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当前,要结合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一手抓好校长、教师队伍的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让广大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另一手要大力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支持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用制和校长聘任制,落实好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扶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化作教育因人才而兴。

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要求,必须努力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观,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要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关键环节为重点,各单位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一个健康的环境,一个发展的环境,一个和谐的环境。

全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对安全工作要警钟长鸣,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及时整改安全隐患,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校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实现安全事故“零”目标,努力构建平安校园。

同志们,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事业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为实现化作教育和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公路工作会议上讲话稿

同志们:

全省高速公路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x年工作,分析形势,安排201x年工作,动员全省高速公路广大干部职工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努力实现我省高速公路事业新发展。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1x年工作回顾。

201x年,在交通运输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省高速公路广大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态势”的战略部署,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决战二季度、大干三季度、决胜四季度,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一)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投资拉动决策,年初,省厅主动分忧、自我加压,将高速公路投资计划由79亿元调增至148亿元,净增69亿元。调整后的计划是:续建项目8个,总里程549公里(含改扩建项目339公里),年投资计划增至65.5亿元;计划新开工投资计划增至82.5亿元。

面对高速公路新增投资量大,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厅党组明确分工,带队督导,确保进度、质量、安全、廉政同步推进。特别是针对新开工项目受前期工作手续多、周期长、协调任务重等因素的制约,进度不理想的状况,积极向省领导汇报,争取多方支持。10月22日,张大卫副省长带领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在我厅召开了现场办公会,查找原因,专题研究,制定对策。为落实好省领导指示精神,厅党组及时召开动员会,科学调整投资计划,调动一切资源,抓前期、解难题,掀起“大干90天,决胜四季度”高潮。各部门、各参建单位强化责任,科学组织,压茬作业,加强督导,整体推进,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实施进度日报和周报制度等措施,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加快新开工项目报批、招投标、土地勘界等工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截至201x年底,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49.59亿元,为年计划148亿元的101.08%,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新开工17个项目,全省高速公路在建项目达到26个,在建里程达到1745公里(其中改扩建里程1003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9公里,全省通车总里程达到4860公里,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二)安全生产再创佳绩。

各单位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网络。一是加大了安全生产经费投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确保了各项制度的落实。二是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检查了高墩大跨桥梁作业和保通任务重的改扩建项目,保证了重点部位的安全。三是严格落实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全年分两期对490余名桥梁养护从业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颁发了桥梁养护工程师上岗证书,提高了桥梁养护技术水平。四是组织开展了全省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全省共排查高速公路在建项目8个,在建桥梁307座;排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50个,运营桥梁5332座;没有发现危桥。全省高速公路安全生产自201x年以来,连续三年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创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历史新纪录,受到了原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工作认真、措施有力、成效明显”;1月19日,交通运输部质监总站专门发来贺电,对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佳绩表示祝贺,为全国交通运输建设安全管理工作树立了榜样。

(三)创建优质工程活动成效显著。

我们把创建优质工程贯穿建设过程的始终,推广创优经验,提升创优理念,高速公路建设整体质量稳步提高。一是多次召开创优工作现场观摩会。先后在焦桐高速泌阳段、京港澳高速郑漯、安新改扩建等项目进行观摩,通过现场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管理经验,有力促进了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大力推广施工工法。省厅专门下发文件,在全省推广了《先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梁预制施工》等13项系列施工工法,进一步促进了工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施工。三是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和样板工程评审制。制定了《河南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首件工程认可制和样板工程评审推广制实施办法》,各参建单位认真开展自评、复评、终评,通过不断评估、推广等工作,有效提高了施工质量。四是实行原材料准入和模板准入制度。各项目公司严把原材料和模板进场关,坚决杜绝不达标原材料和模板进入工地,从源头上保障了工程质量。五是狠抓工程建设质量通病的治理。通过科技攻关,提高了结构物外观质量;利用长杆贯入仪排查土方施工的薄弱部位,提高了路基整体强度和均匀性;推广采用振动成型法施工工艺,减少了底基层、基层的裂缝;推广采用了现浇混凝土盖板,提高了涵洞通道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

201x年省厅质量大检查结果显示,高速公路结构物强度、尺寸合格率、构件预制外观质量等技术指标明显提高,全省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保持在93%以上;已通过竣工验收的10个项目中,有9个项目被评为优良工程;济源至焦作高速公路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是继濮鹤高速项目后我省第二个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的项目。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督查组对我省高速公路质量安全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部质监总站李彦武站长指出:“河南省在公路项目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特别是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全国树立了好的典范,有许多东西值得在全国推广。”

(四)建设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规范有序的交通建设市场,是推进高速公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创建优质工程的前提。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不断加强建设和管理。一是大力推进工程招投标改革。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河南省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推出12项招投标管理新举措,通过公开招标人报价,实施有限低价法,资格预审不限制通过家数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招投标工作中的“围标”和“串标”问题。二是加强了项目建设单位从业人员管理。下发了《厅属单位组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公司从业管理规定》,由厅建管处、人劳处、驻厅监察室对项目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审查,引入了廉政评估制度,规范从业人员任职、变更备案手续及责任追究办法,切实加强了从业人员管理。三是建立完善了信用评价体系。对从业单位和人员的信用等级实行动态管理,把质量、进度、安全、合同管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情况与信用评价紧密结合,每月进行评定,每半年发布一次;把信用评价等级和招标办法挂钩,进一步增强从业单位的严格履约意识。结合河南省公路建设市场信用评价和“黑名单”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全年共处分13家单位和14名人员;其中,南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等2家单位被通报批评并降低信用等级;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等2家单位被黄牌警告;郑州市华信路桥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被列入从业单位“黑名单”,一年内不得参与我省交通建设市场活动;14名相关责任人全部被列入从业人员“黑名单”。四是加强了工程造价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造价审查制度。下发了《关于加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决算等审核管理工作的通知》,省厅成立了“工程决算和招标人报价审核复议工作委员会”,对招标人报价和工程决算进行审核复议,公布单位工程造价,建立了已竣工高速公路工程造价信息库,对同期建设项目的分项工程造价进行横向对比。先后完成了桃花峪黄河大桥等10个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审查;完成了11个项目的工程决算审查,其中济焦等5个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前工程决算公示;完成了郑民高速(开封境)土建工程等12个项目、60个标段的招标人报价审核与公示工作。五是切实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全面落实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公开举报投诉电话,加强日常监督管理。201x年,共受理高速公路拖欠信访件7件,协调解决涉及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309.8万元,涉及农民工约160人。因拖欠工程款引发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数量较往年明显减少。

(五)优化了项目建设环境。

一年来,省厅坚持从优化外部环境入手,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优化施工环境,为高速公路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一是配合省政府在漯河市召开了全省公路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通过积极争取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立了良好的路地合作共建关系,在全省形成了优化交通项目建设环境的良好氛围。二是与省监察厅、省优化办联合下发了《河南省优化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环境“零阻工”考核奖惩办法》,详细制定了环境优化工作的考核指标和奖惩办法,建立了追责问效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起沿线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制定下发了《河南省优化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环境奖励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环境奖励基金的设置、使用管理办法,确保了奖励基金足额到位、专款专用、落到实处。四是积极协调省优化办,将京港澳高速安新段和郑漯段、连霍高速郑洛段、郑新黄河大桥等4个项目列为全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重点建设项目,实行重点优化、挂牌督办,树立了优化建设环境的样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五是联合省优化办、省重点项目办、省公安厅开展了“重点项目环境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了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偷盗物资等破坏建设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努力杜绝阻工现象的发生,有力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建设,为各项目圆满完成年度质量、进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加强了养护管理。

认真贯彻养护管理新理念,以路面养护为中心、以桥梁隧道安全为重点,大力推进日常养护总承包,节约了养护成本,减少了养护施工点,通行能力大幅度提高。全省高速公路各运营管理单位全面推广应用了路面和桥梁管理系统,为养护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严把养护专项工程审批关,狠抓专项工程质量,重点加强专项工程验收。对全省高速公路平整度进行了全面检测,针对个别问题路段制订了科学的处理方案,从检测结果看,我省高速公路网的技术状况不断提高,技术状况指数mqi达到了95.56,国际平整度指数iri=1.386m/km,评价等级为优。对全省高速公路运营桥梁进行了检测和评价,全省无一座四类、五类桥梁,所有桥梁均处于安全运营的状态。开展了桥梁养护工程师培训和高级养护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了养护队伍素质。

(七)圆满完成了标志标牌整改。

按照国家新标准要求,全省高速公路共更换标志9771块,新增标志4624块,更换公里桩9720块,百米桩87490块。在标志标牌整改验收中,充分征求司乘人员和地方政府意见,整改后的标识设置合理,内容规范,标注清晰,指示准确,达到了“车行中原,一目了然”的效果。标志整改的成果经过整理后,还组织出版了《河南省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计指南》。在日前交通运输部召开的高速公路交通标志工作会议上,有关领导和专家用两句话评价我省高速公路交通标志整改工作,一是“搞得好”,二是“进展神速”。广东、黑龙江、湖北、内蒙古等多个兄弟省份也纷纷专程到我省考察学习,这项工作得到了各省同仁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

(八)联网收费工作稳步推进。

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管理部门积极工作,通过规范行业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加大了稽查力度,确保了应征不漏。全年累计完成通行费收入147.99亿元(含“绿色通道”减免通行费9.03亿元),占年度计划140亿元的105.72%。规范“绿色通道”治理,严厉打击假冒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全省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免费额同比下降24.81%。积极开展各种稽查活动,与军检部门、高速交警联合开展打击逃漏通行费专项治理活动,全年共治理各类逃漏通行费车辆6103余辆,配合公安部门拘留逃费人员60余人,挽回通行费损失500余万元。加强交通智能化基础建设,投资8711万元的省高速公路联网中心于201x年11月30日正式启用,联网服务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工作步入规范化、现代化管理轨道,为进一步加强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九)路政管理和治超工作成效显著。

积极完善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体制,做好全省征稽队伍转岗调研工作。深入推行路警联合,加强路面管控和巡逻力度,提高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切实做好京港澳、连霍改扩建路段和各类上跨施工的保通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任务的服务保障工作,先后完成了国庆60周年庆典彩车和烟火运输、全国“宇通杯”机动车驾驶员节能技能大赛、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试点移民搬迁、世界邮展、拜祖大典、“跨越-201x”军演、除雪保通等一系列重大服务保障任务,展示了交通人顾全大局、乐于奉献、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铁军”精神,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积极开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加强省际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开展专项行动,保持高压态势,同时借助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治理超限超载的舆论氛围,超限超载率始终控制在4%以下。

(十)服务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市场需求,全省服务区采取业主自营、租赁经营、承包经营、股份合作、bot建设运营等多种经营形式,形成良性竞争格局,有力推动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积极引入有良好市场信誉的专业化品牌,如“南仁湖”、“麦当劳”、“肯德基”、“思念”等品牌,促进了服务区经营管理的良性发展。服务区管理更加注重社会效应,在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国庆60周年彩车运输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中,免费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深入开展“星级服务区”创建,共创建五星级服务区9家,三星级以上服务区达到了70%,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展示了良好的窗口形象。

(十一)标准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201x年,我们在标准化管理、建章立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高管局出台了大量管理制度、办法、标准。修订了《河南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各种标准化手册,下发了《高速公路维修保养资格预审、招标范本》,《路政标准化管理工作细则》、《全省高速公路施工保通方案管理细则》等标准化手册。完成了《河南省高速公路收费服务规范》和《河南省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操作规范》地方性标准的编制工作,均已通过省标准化委员会专家的评审。通过组织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养护、征收、节约养护成本等现场观摩会,不仅推广和交流了先进的标准化管理经验,而且各观摩单位都制定了专题手册,今后还要把这些手册整理汇编成全省通行的管理标准。以京港澳、连霍两条国道主干线所辖服务区为试点,积极推动服务区iso9000国际标准化认证试点工作,目前已全面通过了认证机构的审核。

(十二)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积极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制定了《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了《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自查表》、《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自查问题专报表》等表格,围绕工程招投标、资金管理等17个方面,自查自纠,查办案件,建章立制,进一步提高我省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在全省推广应用了由交通运输部制定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手册》,以项目建设全过程为主线,针对每个廉政风险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明确了防控责任主体,实现了廉政监管的关口前移、超前防范,从源头上加大了对腐败的防控力度。

同志们!201x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省高速公路广大干部职工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厅党组表示衷心感谢!对受到表彰的高速公路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高速公路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利用国家投资拉动政策,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意识还不够强;二是安全生产任重道远,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安全生产“三年零事故”的好成绩,但各种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尤其是今年有不少建设项目位于山区,高墩桥梁、高边坡路基、隧道施工安全压力大,而且1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面临的保通安全任务更重;三是各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质量还不均衡;四是运营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需进一步加强,尽管联网中心硬件已经建好,但相配套的软件还没有跟上,还没有真正实现信息监控服务功能;五是高速公路信息化网络建设尚不完善,智能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六是违纪违法案件仍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明确任务,抢抓机遇,实现高速公路事业新发展。

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做出了推进交通运输事业新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了高速公路的发展任务:一是加快在建项目进度,确保年底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二是加快京港澳、连霍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加宽改造步伐,确保20xx年我省八车道高速公路超千公里,领跑全国。三是加快豫西高速通道等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确保20xx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00公里,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明确了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目标,要实现目标,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政策也会增加灵活性。对高速公路发展来讲,201x年,全国新上项目多,投资增长势头强,投资拉动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政策会不会微调,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发展目标能否按时顺利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快计划开工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才能避免因政策调整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今年计划开工的项目和去年比,前期工作要求的时间更紧、任务更重,大部分计划20xx年通车的项目投资主体还没有确定,工可还没有完成,设计还没有招标。我们要在不突破程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交通投资集团的主力军作用,还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项目建设,要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提供最优惠的条件和最宽松的环境,希望各市尽快确定项目法人,加快工可编制、评审和审批。在加快建设步伐的同时,运营管理方面也丝毫不能松懈,工作任务也十分繁重,201x年,交通运输部在全国要开展五年一次的干线公路大检查,这将是对我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的全面检验,上一次大检查我省取得了全国第六名的良好成绩,这次检查要确保实现进入全国前六名的目标,高速公路要为全省干线公路向上拉分,这还需要我们在方方面面做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

实现上述目标,虽然存在很多困难,但也有很多优势。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交通管理年”活动,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在养护管理、服务区管理、路政管理等多方面逐步跨入全国前列,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在建设方面,通过开展争创优质工程活动,全省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创优氛围,创优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已成为了全体建设者的共识;创优取得的成果也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近年来我省高速公路的建设中,锻炼了一支能打善战的“铁军”队伍,这支队伍,无论是从管理上、还是技术上都形成了一股精神,形成了开拓进取、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的好作风,为新一轮加快发展积蓄了强劲动力,打好了坚实基础。

在实现高速公路发展新目标中,还要注意把握好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个重在”要求。结合高速公路特点,具体要求是:重在持续,就是要认真总结以往建设、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经验,把好的思路、做法和措施以及制定的规范、制度和标准坚持下去,推广应用已经取得的成果。重在提升,就是要在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抓好优质工程创建,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继续提升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水平。重在统筹,就是要统筹竣工项目、在建项目、计划开工项目,尤其是对新开工项目,要压茬作业,整体推进,加快招投标、土地勘界等前期工作。重在为民,就是要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优化建设环境,多争取优惠政策,足额兑付征地拆迁款,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三、201x年工作目标和措施。

主要目标是:

1.建设目标:全年完成建设投资182亿元。确保焦桐高速泌阳段等5个项目建成通车,年底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京港澳高速郑州至漯河段、安阳至新乡段等改扩建项目建成通车。郑卢高速洛阳至洛宁段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在建里程超过20xx公里。

2.安全管理目标:工程建设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3.质量管理目标:全面开展优质工程创建活动;在建项目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3%以上;新通车项目沥青路面平整度标准差控制在0.8mm以内。

4.养护管理目标:全省高速公路路网的技术状况指数mqi大于95,技术状况为优等;路面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小于1.5m/km,行驶质量为优等。确保201x年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养护管理大检查进入前6名。

5.路政管理目标:全省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全省超限站实现联网,超载超限率控制在2%以内;路产案件结案率达到100%,路产索赔率达到95%以上。

6.收费管理目标:全年通行费征收完成152亿元,“绿色通道”免征额控制在10亿元以内;实现高速公路通行费漏征率基本为零。

7.信息化管理目标:全路网内交通机电设备完好率达到98%以上。省联网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初步完成高速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发挥联网中心的路网监测、协调管理和应急处置功能;逐步实现全车牌输入、信息共享、精确拆分和不停车收费。

8.服务区管理目标:全省高速公路“三星级”以上服务区保持在70%以上,三星级以上服务区全面实现iso9000国际标准化认证。

9.廉政建设目标:严格执行各项廉政纪律规定,不出现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努力实现廉政“零违纪”。

按照201x年工作的主要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前部署,周密安排,确保全面完成高速公路建设任务。

一是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再掀施工高潮。按照201x年建成通车的总体要求,加快大广高速冀豫界至南乐段、濮阳至范县、焦桐高速叶舞段和泌阳段、永登高速任庄至小新庄等项目建设,统筹做好路面、房建、绿化、机电、天桥等工程的施工组织工作,做到交叉施工、互不影响,全面推进,确保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5000公里目标。对郑民、洛嵩、桃花峪黄河大桥、鹤辉、新乡块村营至营盘、商周、巩登、林长、内邓等项目,继续大力推进用地手续和先行用地手续的报批力度,加大征地拆迁、电力电讯及地上附属物的拆迁工作力度。同时加快其它续建项目建设进度。要继续加强督导,确保3月份全面形成施工高潮。

二是加快推进连霍高速兰考至刘江段等6个改扩建项目的前期工作,继续加大项目报批力度,做好用地手续、工程招投标、征地拆迁等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一旦具备开工条件,要立即实质性开工建设。

三是做好计划新开工项目各项工作。按照省政府要求,各市要尽快明确业主单位,对还没有确定投资主体的计划新开工项目,交通投资集团要主动参与,加快完成项目工可编制和审批、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尽快排出工可、初设、土地等前期工作节点计划,确定开工时间,落实责任人,按期完成各节点目标。20xx年通车6000公里的计划开工项目,要在上半年全部开工。项目主管单位要充分利用好省政府实行的联审联批制度,加大项目前期工作指导、支持力度,出主意、想办法,确保按期实现开工目标。设计单位要将勘察、设计工作做细、做实,保证设计质量;同时要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合理选用设计标准等多种措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今年要重点抓好设计审批工作,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要在初步设计批复后五个月内完成审批,机电、房建、绿化等附属工程要在初步设计批复后半年内完成审批。开工后要尽可能减少设计变更,保证项目的顺利建设。各项目公司要紧紧依靠地方政府、优化办、重点项目办和各级协调部门,为项目开工建设做好环境协调工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帮助项目公司解决征地拆迁、施工环境等方面的难题,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开工后能够尽快形成施工高潮。

(二)继续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的良好态势。

201x年1月3日,昆明新机场建设工地一座在建桥梁发生垮塌,造成7人死亡、34人受伤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再次给安全生产工作敲响了警钟。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不足,没有满足”,确保安全生产“人员、资金、措施、责任”四到位,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保持安全生产的良好势头。

一是要坚持把对事故的“零容忍”落实在安全工作中。按照交通运输部对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的总体要求,在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施工安全监管体制建设,全面实施“五、四、三、二”安全监管措施(即“五项制度”、“四个严禁”、“三项措施”、“两项达标”),逐步建立“预案、预控、预报、预警”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消除施工现场重特大事故隐患,遏制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省厅于去年出台了《河南省公路水运工程复杂构造物设计和施工方案安全评审制度》,今年将重点加强对复杂构造物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安全评审工作,从项目实施前就要抓好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各单位也要加强对该制度的宣贯推广,认真贯彻执行。

二是抓住重点,加大事前检查预防力度。要把风险较大的高墩大跨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和边施工边保通的改扩建项目作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隧道和高边坡工程坍塌、桥梁支架垮塌、基础塌陷、爆破不当、高处坠落、吊装设备失稳等引发的事故。要继续针对施工现场特种设备和非标设备的安装拆除,一线施工人员“三违”行为治理,高空、临边部位的安全防护和警示标志设置,施工便道和便桥的布设,特种人员持证上岗等情况开展专项安全生产检查,加大督查频次,拓宽督查内容,对存在的安全问题要切实整改到位,坚决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要强化落实责任。对安全生产制度不落实、安全费用和人员落实不到位的单位,严格执行通报、整改、处罚、一票否决等处理措施。对忽视安全生产、有令不行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和相关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并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项目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追究;对管理不到位、督查失职的主要领导和项目负责人,要依法追究其领导责任。

(三)深入开展创建优质工程活动,全面提高工程质量。

要在已经取得创优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项目招投标、从业人员、工程造价、信用评价、建设环境、工程款拖欠等工作的管理力度,严格抓好相关制度、办法的落实。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设计工作,继续组织召开创优现场会,认真抓好施工工法的推广应用,继续坚持实行原材料和模板准入制度、首件工程认可和样板工程评审制度,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今年要开展工程造价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检查各项目设计变更、阶段性工程决算编制等情况。具体检查项目是否严格执行设计变更程序,是否肢解变更工程量以回避变更报批程序,是否严格审查变更后的工程量清单单价,是否及时进行阶段性工程决算编制等工作,检查结果将作为考核项目公司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

要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针对国家和省质量检查中合格率偏低的指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各项目要在钢筋保护层厚度、沥青混凝土所用石料、结构物外观尺寸、附属设施(包括标志、标线、泄水槽、隔离栅等)质量等方面狠下功夫,重点要在箱梁和空心板的预制质量、改扩建工程技术和施工质量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加强对项目竣工验收的管理是201x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竣工验收是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程序,同时也是申报优质工程的必要条件。我省201x年建成通车的项目,今年都要进行竣工验收,全省需要竣工验收的项目达30多个。为推进此项工作开展,省厅将与各项目公司签定竣工验收目标责任书,明确项目法人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第一责任人,明确验收时间和节点目标,确保按期完成竣工验收。

(四)以创建“文明示范路”为载体,全面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目前,我省“文明示范路”已达2257公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今后,要大力开展“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要把养护、路政、征收、服务区等高速公路管理的全部内容纳入“文明示范路”的评比范围。上半年,高管局要制定出台新的“文明示范路”评比办法;下半年,按照修订后的办法对已命名的“文明示范路”进行复核,并根据创建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办法,提高创建水平。这样,大家以后就可以记牢两句话:建设创优质工程,管理创“文明示范路”;内容又好记、又明确,实施起来也好把握。

一要抓好养护管理。围绕201x年交通运输部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进入前6名的目标要求,切实抓好路面平整度专项治理工作。积极开展养护管理示范路段评比活动。进一步完善各项养护管理规章制度,出台《养护工程监理招投标范本》、《专项工程施工图编制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总结养护总承包实施经验,修订高速公路日常维修保养工程费用标准。做好养护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信用评价工作。

二要加强路政管理和治超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路政体制改革,努力理顺路政管理体制。继续深入推行“路警四联合”,加强省路警联合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应急指挥救援体系,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加强与电台等媒体合作,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做好恶劣天气保通、改扩建路段保通以及养护施工保通等各项工作,提高全省高速公路通行能力。联合土地、公安、规划等部门开展对违章建筑、违章广告牌的专项治理,切实保护好路产路权。采取集中与流动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超限超载治理,超限站监控信息要汇集到联网中心,建立“黑名单”数据库,打造治超工作长效机制。

三要加强征收管理。积极开展“星级收费站”和“星级收费员”评比活动,不断提升文明窗口形象。积极开展专项稽查、联动稽查等活动,优化信息共享平台,深化路网稽查合作机制,堵漏增收,提高效益,确保完成年度通行费收入任务。

四要加强服务区管理。全省三星级以上服务区全面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化认证,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出台《河南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办法》等行业管理规章和标准。深入开展“星级服务区”创建活动,完善检查评比办法,重点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区监控信息要进入联网中心。对星级服务区实行动态管理,逐步优化服务区从业人员结构,强化人员培训,推行从业人员认证资格制度。规范服务区标志、标线等引导标志的设置,不断优化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开展特色经营,办出具有河南特色、在全国叫响的一流服务区。

(五)发挥省联网中心功能,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

充分发挥联网公司职能作用,完善联网中心各项功能,初步完成应急交通指挥平台建设,提高我省高速公路应急处置能力。全省应急交通指挥平台要利用省高速公路联网中心,整合已有的信息采集和通信网络设施设备资源,并加强与养护管理、收费管理、路政管理、服务区管理、交通调查等系统集成应用,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路网管理。各运营管理单位要确保在上半年完成监控等联网信息上传工作,逐步完善路网运行监测监控设施设备的布局,丰富数据采集内容,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路网管理平台间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

抓紧制定行业联网管理办法,如:《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办法》、《联网监控管理办法》、《信息报送管理办法》、《联网资源管理办法》、《联网机电系统维护管理办法》、《12122客服管理办法》等,进一步强化全省高速公路联网工作规范化管理。

完善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实施全车牌输入应用,提高联网收费稽查水平。加快推进我省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建立安全便捷的电子支付系统。开展路径识别与精确拆分研究,出台相关技术要求。

着力打造全省高速公路路网管理平台。依托全省高速公路联网中心建立的路网管理平台,逐步满足日常路网运行检测与协调管理、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和应急状态下的值班接警、信息处理、路网指挥调度等功能需求,全面加强我省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

(六)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去年,有几个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在廉政方面出了问题,已经受到司法追究,给高速公路事业带来了负面影响,给自己的人生和家庭生活带来了严重后果。这些事件的发生,再次警醒我们一定要筑牢廉洁自律防线,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权力观,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不该要的坚决不能要,不该得的坚决不能拿,管好自己,管好亲属,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在迎接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大建设、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项目主管单位要不断加强建设队伍的教育和学习,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思想觉悟、理论素养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进一步健全廉政保障机制,运用教育引导、制度制约、阳光行政、强化监督、惩戒警示等手段,继续推行廉政合同制,完善项目监督机制,派驻纪检特派员,继续抓住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资金拨付和设计变更等关键环节,加大项目审计监督力度。严格落实省厅“五条禁令”规定,领导干部不得违规干预和插手工程建设,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任务完成、干部不倒。

同志们!201x年高速公路工作目标已经明确,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对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建设创优质,管理争一流,服务创品牌,安全零事故,廉政零违纪”的目标,全面促进我省高速公路科学发展,为我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四十次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第二届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精神,研究审议“人才强盟”规划配套政策和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全盟人才工作重点任务。刚才,各牵头单位就各项人才配套政策和方案编制情况作了简要说明,大家结合各自实际,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请各牵头单位及时整理汇总,进一步修改完善。

今年以来,全盟人才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各类载体平台建设为抓手,以开发好、引进好、培养好、使用好各类人才为重点,全面推进“人才强盟”工程,取得较好成绩。

一是党管人才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成立“人才强盟”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盟“人才强盟”规划(20xx—20xx)》,明确全盟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主动将人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与全盟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其他25个规划有效衔接,做到人才队伍建设与全盟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同部署、同规划、同落实,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围绕细化分解和稳步推进人才强盟规划重点任务,印发了《锡林郭勒盟20xx年人才工作要点》和《锡林郭勒盟20xx年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组织动员各成员单位编制了xx个人才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和x项人才发展政策,成立xx个人才工作推进组,建立了信息报送、联席会议、督查通报三项制度,切实将人才队伍建设各项任务分解到具体单位,明确了责任人,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二是人才培养培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围绕我盟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突出抓好“一大平台、两个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意见》精神,通过引入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孵化器,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xx人,为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工业经济集约高效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积极引导和扶持重点企事业单位申报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和基地,20xx年我盟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创业基地x个、“草原英才”个人x名,争取专项补助资金xx万元。建立了全国首家“草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等11名草业专家高端人才,争取专家工作站补贴资金xx万元。充分发挥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与北京化工大学签订全面合作战略协议,我盟三所中学成为xx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开设xx大学·锡林浩特市工程硕士班,第一期培养工程硕士xx余人。推进京蒙对口支援医疗教育工作,x个旗县市(区)与北京市7家三级甲等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签订长期培训协议,今年共举办4期校长素养提升工程高级研究班,培训中小学校长540人次。三是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和践行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不断完善目标管理考核、从严管理人才等制度,加大治庸治懒力度,有效激发了人才工作活力。着眼于营造人才成长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盟里在创业就业扶持、人才培训培养、人才储备使用、县域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各旗县市(区)也制定了相应的具体措施,人才工作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待遇,广泛听取各类人才的意见建议,积极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集中建设了人才公寓,有效缓解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居无定所”的问题。加强人才工作宣传报道,在《锡林郭勒日报》和锡林郭勒广播电视台开辟了“推进人才工作,建设吉祥草原”、“锡林英才兴草原”等专栏,进一步营造了各类人才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盟人才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总量偏小。截至20xx年底,我盟人才总量仅为xx万人,而xx市为万、xx市万、xx市万,与呼包鄂地区相比,我盟人才总量确实偏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全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层次较低。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为6%,比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分别低6.5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20xx年我盟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仅有5个,而呼和浩特市有14个、鄂尔多斯市有25个、包头市有31个,全盟重点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还比较匮乏。三是分布不均。我盟大量人才分布在农牧业、教育、卫生等行业,工业经济、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人才紧缺,能源、化工、冶金、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开拓型、创新型、领军型人才短缺。四是环境不优。尽管这些年我盟对人才工作越来越重视,投入也不断增加,但由于基础薄弱、发展较晚、财力有限,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全社会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宽容人才的氛围还不浓厚,人才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还很弱。五是合力不强。个别单位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与相关部门单位协调沟通不够、推动人才工作不积极不主动等问题,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还不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完成“”规划目标的重要一年,也是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提升水平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全盟发展大局,细化分解、认真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各项任务,用好用足用活各类人才培养培育平台,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人才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下面,我就抓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全盟人才工作,讲三点意见。

第一,要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

前一段时间,对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学习贯彻好重要批示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6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主持召开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四十次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狠抓工作谋划和落实,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8月19日,自治区在鄂尔多斯市组织召开第二届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暨呼包鄂人才创新创业周活动,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白向群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大会以“聚焦‘8337’发展思路助推‘人才强区’工程”为主题,着眼于深化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在人才工作领域的实践,以全面推进“人才强区”工程和“创业就业”工作为重点,明确提出要突出提升“草原英才”工程品牌效应,搭建吸引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的平台,不断提升全区人才工作水平,为全面落实“8337”发展思路提供人才保障。

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四十次会议和第二届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人才工作的基本任务、根本要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党委和盟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进取、锐意改革,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全盟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第二,要扎实推进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今年以来,我们立足全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现实需要,在深入调研和多方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锡林郭勒盟“人才强盟”规划(20xx—20xx)》,刚刚又审议了16个配套政策方案,这些都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盟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各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好这些规划政策,以规划政策推动全盟人才工作整体上台阶、上水平。这里,我重点强调四点。

一要抓住“培养”这个基础。从目前来看,我盟一些产业急需一批技能型人才,农村牧区缺少科研技术人员、全科医师、有资质的老师,社会建设管理和文化旅游领域需要大量有知识、有见识的新生工作力量,其他行业和领域适用型人才紧缺的问题也很突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教育培养工作是基础。要坚持“谁使用、谁培养”、“培养与使用并举”的原则,采取急需人才委托培养、骨干人才重点培养、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实用人才实地培养、一般性人才常态化培养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实施好各类培训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培养工作。要发挥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抓实抓好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学前教育。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高质量就业和优化教育结构。重点要依托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人才实训基地、盟技工学校、非公有制企业“百名经理人”培育工程三大培训平台,切实抓好各级各类人才培训工作,努力改变我盟适用性人才短缺的状况。

二要抓住“引进”这个捷径。人才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必须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在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上,走“拿来主义”的捷径,积极引进我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急需的各类人才。要认真开展紧缺急需人才摸底调查工作,及时完善充实《锡林郭勒盟年度紧缺急需人才目录》,切实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按照《全盟20xx年急需紧缺人才需求信息汇编》,借助自治区人才引进政策的东风,围绕“五大基地”建设,特色支柱产业发展,采取产业引进、项目引进、课题引进、柔性引进等方式,在煤炭、电力、化工、冶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要紧紧盯住人才金字塔的“塔尖”部分,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特高压输变电通道建设的需要,抓紧引进高新技术研发、掌握核心知识产权的顶尖人才和团队。

三要抓住“使用”这个根本。人才以用为本,引进人才是前提,用好人才是关键,只有用得好,才能留得住。要加强对引进人才的后续服务和配套支持,为他们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确保引进的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方向。要打破各种界限,既要重视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更要把民营企业家、受聘于民营企业的专门人才纳入视野;既要高看引进的人才,也要用好身边的现有人才,最大程度地盘活人才存量。要积极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进城农牧民、复转军人等各类群体闯市场、办企业,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要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各项服务基层和边远地区的人才项目、计划,推进公务员、教师、医生、科技人员、文艺工作者等公职人员到基层服务的制度化、长效化。要在全盟大力倡导创业精神,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引导有本事的人施展才华、实现抱负。要整合政府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规范发展社会各类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建立统一开放、面向盟内外的人才资源市场体系。要建立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及时公开发布制度,深入推进工业园区“一大平台”和“草原英才”、“锡林郭勒英才”“两大工程”建设,推动人才开发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四要抓住“服务”这个关键。人才作为特殊资源,具有很强的环境选择性。在我盟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待遇保障等还处于弱势的现阶段,要想引进人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环境建设,把好的环境作为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切实发挥对内凝聚和推动、对外吸引和竞争的作用。各部门一定要增强人才意识和服务意识,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搞好服务上来,大力推进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要把这次会议研究的16个配套政策再完善、再细化,通过一套完备的办法措施,把各类人才吸引凝聚到全盟改革发展上来。特别是对于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要进一步研究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的具体办法,想方设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人才、关心人才、宽容人才、保护人才的良好风气,让人才进得“顺心”、干得“舒心”、留得“安心”。要突破传统观念,树立“大人才观”,坚持重学历而不唯学历,重职称而不唯职称,重资历而不唯资历,形成注重能力和实绩的人才评价导向。

第三,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人才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部门要坚持和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宏观指导和重点推动,不断增强推进人才强盟战略的整体合力。

一要落实工作责任。年初我盟印发了人才工作要点和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将全年各项重点工作分解到各部门。各部门“一把手”要强化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做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特别是各牵头部门要做到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三到位”,主动作为,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确保年度工作任务按时按要求完成。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发展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形成重视人才、服务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工作导向。

二要形成工作合力。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重点抓好全局性问题调研、综合性政策论证、跨部门工作统筹。组织部门要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独特优势,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做好人才工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等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人才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在人才统计、监测、联络等工作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其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为人才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服务。

三要创新工作方式。各部门要像抓发展一样抓人才工作,像抓项目建设一样抓人才队伍建设,像优化投资环境一样优化人才环境,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务实的态度推进人才工作发展。对于涉及人才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要加强宏观领导,编制好人才工作规划,制定好人才发展政策,处理好人才工作重大关系,总结运用好人才工作经验,配好配强人才工作力量,为人才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对于瞄准了的各类急需紧缺性人才,要突出重点推动,采取“点对点”、“人盯人”、“一对一”的办法,积极把人才引进来、留下来。要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和推广人才工作新鲜经验和有效做法,加强人才理论和重大问题研究,重视研究成果运用,提高成果转化率,推进人才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同志们,锡林郭勒是干事创业的热土,呼唤人才,也成就人才。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全盟人才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环保工作会议上讲话稿

近几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升温,已上升为全球性的、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环保工作会议上。

讲话稿。

仅供参考。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集团20xx年安全环保工作会,主要任务是: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集团20xx年工作会议战略部署,刘大山同志将作安全环保。

工作报告。

总结集团20xx年安全环保工作情况全面部署20xx年工作任务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xx年,在国资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集团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严格执行新《安全生产法》和新《环境保护法》,全年未发生一起人员死亡事故,为集团“保a稳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保持头脑清醒,严格依法履职,以最有力措施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1月6日,我参加了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传达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务院马凯副作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安全生产形势,部署当前和20xx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集团对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高度重视,迅即召集各单位安全生产负责人对会议精神进行传达部署;在1月14日的总经理办公会和1月19日的党组会上,组织集团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学习马凯副的讲话精神,研究安排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下发了《关于学习贯彻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集团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我注意到一些单位对集团的部署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会议学习并向下属企业做了传达。今年是国家“十三五”开局之年,集团各级单位要以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集团20xx年工作会议战略部署为指引,立足集团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在实现全集团年度工作总目标中的重要意义。

(一)正视工作成绩,继续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20xx年,集团安全生产工作在刘大山副总经理的分管领导下,各级单位认真贯彻落实集团部署,取得较好成绩。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集团行业领域多、设备设施多、建设工程多、劳务人员多,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和挑战,这是直接影响集团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坚决克服松懈情绪和麻痹思想,进一步提高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紧紧围绕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要求,以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和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始终是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各级领导班子要从维护广大职工根本利益出发,把尊重和保护人的生命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切实履行职责,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和制度,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执行力。

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这样的字句,彰显着重视,意味着担当,指引着方向。是党中央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对领导干部提出的严肃政治要求。完善和落实制度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就是攻坚克难、推动工作的过程。安全生产这副千钧重担必须人人上肩,齐抓共管。各级单位都必须清醒坚定、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章立制。必须按照新《安全生产法》和相关行政法规、制度,履行好安全生产职责。领导干部要与时俱进,站在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顾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在谋划企业发展思路时,要把安全生产纳入总体规划;在制定企业发展目标时,要把安全生产作为硬指标,加大考核权重,坚持一票否决;在推进企业项目进程中,要自觉调整和改变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安全生产,人命关天,一切工作要坚持“严”字当头,令必行、禁必止,不可心存侥幸有丝毫懈怠和半点疏忽。

(三)狠抓工作落实,努力保持集团安全生产平稳态势。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抓落实。抓落实是安全生产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有效手段,是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各级单位要多措并举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努力保持集团安全生产平稳态势。一要以思想认识提升促落实。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安全理念引导。在开展企业文化宣贯活动中,突出企业安全文化的教育和培训,有针对性地引领广大干部员工提升思想认识,指导安全生产行为,促进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二要以工作重心下移促落实。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领导干部要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走基层、下现场、查问题上,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基层安全生产重要岗位人员的选拔任用,鼓励最优秀的干部扎根基层、施展才华,把好安全生产前沿关口。重视班组长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抓住“关键的少数”,发挥班组在安全生产中的自主管理功能。三要以管理体制创新促落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强化层级管理,优化机构设置,简化工作流程,真正把好的。

规章制度。

和技术措施落实到工作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改进安全检查方式方法,完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管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进一步增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节能环保工作监管。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国家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集团也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经营管理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单位要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公司发展的基本途径,落实节能环保责任制,借鉴所在行业先进经验,抓住关键环节,推动各项管理措施切实落实到位,不能发生重大环保责任事故,影响央企的声誉和社会形象。一是着力推进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按照国资委关于以绿色发展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绿色央企建设,将绿色发展作为企业长远战略,力争做绿色发展的引领者。二是积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使用清洁能源,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优质低碳能源使用比例,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为社会节能减排多作贡献。三是新上项目要从战略管理着手,强化源头控制,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立项和投资,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品,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从根本上筑牢“绿色防线”。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力推进“三个高于”、“八个建成”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环保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环保工作情况,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任务,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市环保工作新局面。等一会,市委、副市长周国利同志将作重要讲话,同志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是邵阳环保事业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努力保障发展需求”的工作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在总量减排、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环境监管不断加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强化目标,落实责任,污染减排等刚性指标如期完成。

(二)加强监管,细化措施,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深入推进。

针对交织叠加的新、老环境问题,我们坚持标本兼治、治防并举,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取得突破:一是推进龙须塘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龙须塘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关闭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企业18家,停产(限期)治理11家,升级改造综合治理7家,对原市化工总厂内的企业,我局班子成员每人牵头负责一家,促其或整治或搬迁,富华化工经过认真整改,已经通过验收并恢复生产,其它9家企业均已关停,主要生产设备已经拆除。海纳兴业、宝兴科肥、立得皮革等重点企业正在抓紧进行环保治理工程建设。湘中制药、中南制药等企业的治理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区域内的主要遗留危废得到妥善处置。委托省环科院编制的《龙须塘老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方案》,经相关部门专家评审后,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正按计划组织实施。双清分局在龙须塘环境综合整治中,积极配合市局开展工作,工作扎实,措施有力。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饮用水源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设置饮用水源保护标牌和警示标志,加强河道综合管理及垃圾清理,加大对水污染企业的执法力度,督促江北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快进度,筹措资金130余万元,购置一批先进的监测设备,提高水质监测能力。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市区饮用水水源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三是大力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积极推动机动车尾气检测有关工作,正式启动新上牌机动车绿色环保标志发放工作。加大餐饮业污染治理力度,对市区规模餐饮企业进行摸底调查,督促41家酒店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减少油烟污染。同时,积极与城管、建工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对建筑渣土扬尘的综合治理,促进城区空气质量改善。

(三)创新举措,优化服务,环评审批进一步规范。

坚持从地区产业发展方向、环境承载能力和区域功能定位出发,严格把好环评前置审批关,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参与宏观调控和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中的作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对满足环境准入要求和保民生、促转型的项目,尽量简化环评审批程序,开辟“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加快项目审批速度;对高能耗、高排放以及产能过剩的项目从严把关,坚决管住新上项目,严格控制新的污染。同时,强化项目验收管理,确保“三同时”制度得到落实。20xx年,市本级共审批建设项目166个,有8个拟建项目由于不符合政策规定或选址不当等被否决。

(四)立足基础,突出重点,农村环保和生态建设协同推进。

洞口、北塔、邵阳县3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均顺利通过省环保厅验收。绥宁、邵阳、新宁、城步4县新纳入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到生态功能建设方面的大力支持。新宁、城步两县经省环保厅批复同意,正式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以及城步县大寨村、桃林村、隘上村的生态创建规划顺利通过省环保厅专家组评审,并申请考核验收。这是我市首批创建的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目前,全市已有新宁、绥宁、城步、隆回4个县以及65个乡镇、100个村分别被授予全国生态示范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示范村称号。在生态创建方面,城步县抓得比较紧、比较实,而且效果不错,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五)强化管理,严格执法,环境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有效防范”的要求,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强化环境执法监管。20xx年,全市先后开展百日安全大检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等6次环保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7000多人次,检查企业800多家次,重点检查尾矿库29座、涉危险化学品企业51家,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300余家,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同时,积极开展重点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建立企业诚信考核机制,对存在环境信用问题被评为“不良企业”的,在媒体曝光并责令其整改。同时,加大信访调处和人大政协建议提案的办理力度。20xx年我局共承办建议提案17件,均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毕。从反馈的情况看,很满意的10件,满意的7件,满意率为100%。全市共受理环境信访案件1200多起,其中市本级共受理批转各类环境信访案件213起,办结204起,办结率达到95%以上。

(六)夯实基础,构筑平台,环保基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坚持环保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按计划抓好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打造廉洁高效的环保工作队伍,提高环保依法行政能力。20xx年,市本级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53件,没有出现行政处罚错案、行政赔偿、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在全省环保案卷评审中,我市选送的4个案卷均获得优秀等次,我局也被评为全省优秀案卷单位。同时,在年度绩效考核中,我局被评为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积极推进环境监管、监测能力建设,武冈市、北塔区环境监察大队标准化建设达标通过省厅验收,邵阳、洞口县环境监测站通过标准化建设达标预验收。邵阳县环境监察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已完工,正计划投入使用,特别是投资4500万元、建筑面积达9000余平方米的市环境监察监测执法业务用房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市环保能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仍不容乐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污染减排压力日益加大。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展与环保的矛盾较突出。随着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染物排放的新增量在大幅增加,加之减排的空间在缩小、常规减排项目支撑不足等,实现减排目标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执法手段难以到位。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以及工作机制的局限性,环境保护工作相关职责不明确,问责乏力的问题比较突出,环保工作由环保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观。环保法律法规刚性不强,处罚手段不多,对违法排污企业震慑不够。三是新旧污染叠加,环境隐患较为突出。作为老工业城市,邵阳环保历史欠帐多,遗留问题多,整改难度大,且往往是旧的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治理,新的污染又接连出现。近几年,重金属、危险废物、化学品、电磁辐射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投诉呈上升趋势,pm2.5等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接连发生的雾霾天气更是将环保工作推向风口浪尖。四是环保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全市环保系统人员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奇缺等问题,个别县局只有1-2名专业技术人员,环保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所承担的职责以及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xx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元年”。今年环保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三个高于”、“八个建成”的决策部署,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隐患大排查,大力推进水、大气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控制排污总量,努力实现环境保护工作新突破。

(一)采取过硬措施,坚决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是省政府下达的刚性约束性指标,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20xx年,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减排任务是:在20xx年基础上,化学需氧量削减0.5%,氨氮削减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与上年持平。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加大工作力度,采取过硬措施。一要明确目标责任。进一步细化分解减排目标任务,通过采用绩效考核等倒逼机制,强化对县市区的考核力度,督促各级政府重视、支持污染减排工作。同时,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切实形成部门联动的良好格局。二要强化结构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抓好建设项目总量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等措施的落实,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淘汰落后产能,为高附加值、低污染的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环境容量。三要完善管理减排。推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预算管理制度,严控污染物新增量。抓好结构减排项目监管统计工作。加强减排工程的现场核查和定期监测,严肃查处偷排超排等违法排污行为。强化企业减排骨干的培训力度,建立企业环保骨干培养奖励机制,形成相对稳定的企业环保队伍。四是设立市排污权交易中心。按市场化模式控制排污总量。全市工业企业排污权初始核定工作已基本完成,按省环保厅要求,从20xx年元月1日起,我市对所有工业企业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因此,今年,我们要尽快设立排污权交易中心。

(二)强化环评审批服务,优化经济结构。

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控制闸”,是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调节器”,我们要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一要严格环境准入。按照“保底线、优布局、调结构、控规模、严标准”的总体思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转型。坚持将生态环境承载力作为准入的前提,污染物排放总量不突破、环境准入不降低,从而提升环评审批对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调整的作用。二要强化环境风险评价。从源头防范环境风险,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要坚持“四个严格”:即严格项目全过程环保监管、严格项目环保“三同时”监管、严格环保后续监管、严格查处擅自变更和不落实治污措施行为。要守住“三条底线”:即不违规环评审批、项目管理不出现环境污染、新批项目不留环境隐患。三要提高审批效率。要提前介入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支持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积极协调沟通,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供优质高效的环评审批服务,推动项目依法合规早落地、早建设、早见效。

2

页,当前第。

1

1

2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