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专业13篇)

时间:2023-12-07 09:53:55 作者:MJ笔神

教学计划是为了有效组织教学过程,明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而制定的一种计划。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提高。接下来是一些教学计划的案例分享,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但愿人长久》四年级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的《但愿人长久》四年级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2课时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 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 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 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形影不离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 、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

2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

昨晚,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声反复的将《水调歌头》吟诵。这首词中,我似乎窥到了侠骨柔情的文豪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块,似乎感受到苏轼超然中却洋溢着的婉约柔情。

今晨,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出示课题齐读,猜猜课题的意思。我诵读《水调歌头》全篇。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印证自己的猜测。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语。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念亲人及热爱生活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节中的古文。

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小黑板;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即兴简笔画(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跟月亮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师述:但愿人长久,是苏轼的千古名词《水调歌头》中的一句。

3、出示词句指名读赛读齐读。

4、过渡: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水调歌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怎样一中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词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读全文,教师巡视。

2、出示生词自由练读指名读。

苏轼朝廷苏辙婵娟皓月当空宽慰玩耍吟诵。

躺下埋怨眼睁睁时隐时现观赏品尝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屈指算来。

3、过渡:生字词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你们的朗读情况了,再给你们一分钟。谁愿意来表现一下?勇敢点!

4、开火车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读错再读。

三、初读1、2、3。

1、指名读: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呆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2、交流:读明白了什么?简介苏辙。

3、哪个次写出了苏轼特殊的心情?(心绪不宁)。

4、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指名说师小结。

四、初读4、5。

1、指名读,思考:与诗有什么关系?(写出了诗句的意境)。

五、齐读6。

交流: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小结:在呆会的课上我们继续具体看课文,下面我们抄写生词。

七、作业。

1、抄词。

(1、读生词。

(2、强调字形。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2、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自由发问。

3、提得真好,真会动脑筋!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穿越时空,走近苏轼的身边!

二、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小结:中秋佳节,那是团圆的日子,人们都举家品尝着月饼瓜果,观赏着明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而我们苏轼的心情却是?用一个词来概括。(心绪不宁)。

(1)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2)他们兄弟感情怎样?你能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吗?(非同一般)。

(3)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3、指导朗读。

(2)老师体会到了其中的感情,可离非同一般还差点,谁再来试试?指名读同学点评。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月亮慢慢西沉了,月亮的银光透过窗子洒到苏轼的床前,思念在心中叫他久久没能入眠!仰望天空,他不禁?(埋怨)他是怎样埋怨的?谁来当个小苏轼?全班一起埋怨!

2、一般人赞美月亮,而苏轼去埋怨月亮,这是为什么啊?

3、然而,他又转念一想,

(1)(出示小黑板)自由读指读。

(2)范读齐读:有人已经走进了苏轼的心中,有些还在门外徘徊,谁想走进去?

震撼了老师,老师还想听听你们优美的声音!

4、想到这,他的心情又发生了变化?(宽慰)于是,苏轼低声吟诵起来!齐读。

四、释疑。

1、到现在为止,这首诗的意思你懂了吗?指名说。

2、刚才提问的同学,你们的疑问解开了吗?

五、知识拓展。

1、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作业。

1、写出反义词。

悲离()阴()圆()。

美()亮()远()留()。

2、比一比,再组词。

耍()赏()陪()偏()。

要()尝()倍()遍()。

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作者邮箱:gaotian111981@.资料提供者: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文章不是无情物”,课文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有时作者将这种情感蕴藏在字里行间,有时作者将这种情感欲言又止,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空白。我们只有挖掘出这个空白,把情感点激化出来,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钱老师在教学《但愿人长久》一课,在品读“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这段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想像苏轼兄弟俩小时候读书、玩耍的情景,然后进行情感诱发:“他们兄弟俩手足情深,还会在一起干什么?有的学生说:“他们一起去踏春……”有的学生说:他们也许会一起去河边垂钓……”有的学生说:他们也许会一起来吟诗作对”……此时,教师已经让学生沉浸在角色的环境中了,从而进入“使我之心即入乎唐人之心,而又使唐人心,即为我之心”的境地。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刘继英&id=908。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1、写作背景。

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的自幼形影不离,手足情深。踏上官宦仕途之路后,兄弟二人的命运更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政治见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极谏。当兄长被一贬再贬时,弟弟也因为受牵连日子很不好过,但做弟弟的从未有过丝毫怨言。

1074年,苏轼由繁华的杭州调到荒凉的密州(今山东诸城),目的就是为了能与弟弟相距更近一些。当时的苏辙在济南为官。原以为到了密州就能接近弟弟,哪知,苏轼来到密州时,面对的是长期干旱、蝗虫遍野的惨淡景象。凭借文人的良知,他已无暇去探望想念已久的兄弟。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之夜,他触景生情,情动辞发,挥笔写就《水调歌头》,一泄思亲的惆怅与伤怀。

2、教材分析。

全文共6个自然段,1-3节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第4节写苏轼写作的心理状态,第5-6节写苏轼心理的变化,同时引出他的词作。全文紧扣“思念”,转而“埋怨”,进而“转念”,最后“宽慰”,以一条清晰的情感线索串连起苏轼撰写《明月几时有》这一名篇的心理背景。

3、教材处理。

对于这篇教材的处理本人确实感到非常为难。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间都遵循着文章的情感线索来组织学习,在第一次试上的时候,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上下来之后却发现这样处理教材太过平实,而且比较拖踏。无法突出教学的重点。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我决定“删繁就简”,从教材中跳出来看教材,从纷繁的思路中跳出来看教材,最终决定从文中的插图入手,引出1-4节的学习,再由第4节的“埋怨”引出第6节的词作,最后再引出第5节对诗句的解读。这样,指导朗读和背诵的重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到4-6节上来,真正把时间用在了刀口上。

4、重点难点及媒体的运用。

本课教学的重点我放在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上,通过学生的朗读去体会苏轼内心情感的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他们综合素养。在朗读材料的选择上,我重点选择了文章的4-6自然段,尤其是第4和第6自然段。

本节课的教学,我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电子灯片来辅助自己的教学。在做课件的过程中,我从网上找到了一些媒体素材,如课文插图、有关月亮的背景图片及《但愿人长久》的flash动画和mp3音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选择了一些和文本内在情感相一致的背景音乐,以起到一定的渲染作用。

总的来说,本课的教学力求做到“简简单单学语文”,以本为本,以人为本,做到目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整堂课的教学以读背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朗读去体味,通过背诵去积累,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细细品读,体味领悟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古典音乐《出水莲》。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线索提携,回顾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中秋这天的苏轼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为什么他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

二.读悟“心绪不宁”,感知手足深情。

1.抓“心绪不宁”,理清脉络。

师:先请大家读读课文2、3小节。想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自由读)。

生:交流,苏轼是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2.抓“心绪不宁”,品悟原因。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生: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师:为什么在这么美好的中秋之夜苏轼会心绪不宁呢?

生:因为苏轼看到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看到别人团团圆圆,而他自己却只有一个人,非常孤独,所以就更加思念弟弟,心绪不宁!

师: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两句读一读。(生读)。

师:苏轼思念着弟弟心绪不宁,他在想些什么呢?

生:弟弟你在哪里啊!我是多么思念你啊!

生:如果能和弟弟一起度过这个中秋节,那该有多好啊!

生:不知道弟弟现在是胖了还是瘦了,身体好吗?

生:弟弟你在那里过得好吗?有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呢?

师:为什么他如此苦苦地思念着弟弟呢?请同学们读读下面一节。

3.感“手足情深,”回归主题。

生:因为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师:什么是手足情深?

生:亲兄弟之间的感情深?

师: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哪里感受到他们的手足情深?

生: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师:形影不离的兄弟俩已经分别七个年头了!在他们分离的七个年头里,一定时刻思念着对方,其实,在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苏轼的父母、妻子都已经去世了,这世界上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就只剩下弟弟了。所以他如此苦苦思念着弟弟,如此心绪不宁!

三.读悟“埋怨”,咀嚼词味。

过渡:此时此刻——师范读第四节(播放背景音乐)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这一节找一找,哪个词可以概括他这时的心情。

生:读读找找——埋怨。

师:读读这个词(埋怨、埋怨)埋怨是什么意思呢?

生:抱怨、指责的意思(教师可点拨)。

师:苏轼埋怨谁?(月亮)他为什么要埋怨月亮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来理解。

1.抓偏偏,体会月亮的无情。

生:因为月亮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所以苏轼要埋怨月亮。

师:请你来埋怨月亮。(生读句子)(你真是个小苏轼,埋怨的语气表现得那么好)。

师:注意这个词——“偏偏”(点击出示),偏偏也可以说(故意,有意的)。

师:那么换个说法这句话可以怎么说?

生:月亮是故意在我和弟弟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

生:在我和弟弟分离的时候就这么圆这么亮;我和弟弟不分离的时候又不圆不亮了。

师:是啊!月亮真是无情,请你来埋怨月亮(生读句子)(你真是苏轼的知音,能体会到苏轼此时此刻的心情)。

师:月亮这么无情,苏轼只能(引读:出示句子:眼睁睁------埋怨)。

师: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时的苏轼心里很(无奈、无可奈何)。

师:请你无奈地读一读(出示句子读)。

师:他埋怨:

2.多诵读,体会苏轼的埋怨。

师:看着这明媚的月光,思念着弟弟,想到不能和他团聚共度中秋,苏轼不禁埋怨起来——(生再读这句。)。

师:别人合家团圆,品尝瓜果,共享天伦,苏轼却思念着弟弟心绪不宁,望着这圆圆的月亮,苏轼想到月圆人不圆,他怎能不心生埋怨——(生三读这句。)。

3.巧补白,感悟文本的深意。

师:读完这句,这后面有个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你觉得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省略号表示苏轼还在埋怨,还想了很多。

师:假如你就是苏轼,你还会想些什么呢?

生:弟弟啊!为什么中秋之夜,我们就不能相聚在一起呢?

生:月亮啊!你为什么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生:弟弟,我是多想见你一面啊!为什么我们总是分离呢?

四.读悟“宽慰”,品味理趣。

1.自读理解,抓关键词,会词意。

生:不是的。

师:你从哪个词语里知道的?(转念)。

师:这个词什么意思?

生:就是改变了想法。

师:苏轼怎么想的?

生: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2.劝慰苏轼,诵中心句,悟哲理。

师:看来苏轼是想通了,同学们想通了没有?现在老师就是埋怨着月亮的苏轼,请你来劝解我。

生:苏轼啊,(你不要埋怨月亮了)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师:那我和弟弟为什么分离得多,悲伤的多,总是悲,总是离呢?

生: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不会十全十美的,你和弟弟分离是很正常的,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有合总会有离的,你和弟弟分开了,总会有见面的那一天的!)。

师:哦,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哪)”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师:谢谢你!谢谢你的劝解,我现在觉得好多了!宽慰很多!所谓(出示引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师:读读课文,这篇课文哪几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生: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师:这样诗词和句子对照的课文,同学们觉不觉得很亲切?(是的,这样的课文叫“文包诗”)这里出现的是词,可以把这样的课文叫作(文包词)。

生:不是,他宽慰了许多。

五.读悟“祝愿”,升华情感。

过渡:师:他不仅自己心里宽慰了,还要送给别人美好的祝福:(指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1.品读祝福。

师:这就是:(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那么婵娟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月亮/美满的月光。

师:你理解得很对请你把这婵娟之美读出来(生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师:人不能相聚,但美满的月色可以共享,这是一份多么美好的祝福!让我们一起把这份祝福的美好读出来(生读: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师:这句祝福是苏轼送给弟弟的,更是他送给谁的?

生:送给所有人,分别的,团聚的。

师:我们一起送出这份饱含深情的祝福(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一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苏轼低声吟诵起来。

师生齐: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千里共婵娟!)。

师:我们大声朗诵起来。

师生齐: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千里共婵娟!

2.拓展延伸。

师:这首词还有上面的部分,它省略了,同学们想不想听朱老师把它完整地吟诵出来?(点击出示全词)(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生:我要把它送给……。

师:谢谢同学们的祝福。

3.点题收尾。

师:让我们回到课文,为什么课文要以这句词为题呢?

生:因为它是词中最有名的一句。

生:因为它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愿。

师:只要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人,都会知道这句话,都会把它作为一份祝福送给亲人、朋友和其他需要关心的人。让我们收藏好这个故事,也收藏好这份祝福:(指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六.作业:

1.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2.抄写词(人有……)。

3.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附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网友来稿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语。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念亲人及热爱生活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节中的古文。

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小黑板;字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即兴简笔画(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跟月亮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师述:但愿人长久,是苏轼的千古名词《水调歌头》中的一句。

3、出示词句指名读赛读齐读。

4、过渡: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水调歌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怎样一中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词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读全文,教师巡视。

2、出示生词自由练读指名读。

苏轼朝廷苏辙婵娟皓月当空宽慰玩耍吟诵。

躺下埋怨眼睁睁时隐时现观赏品尝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屈指算来。

3、过渡:生字词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你们的朗读情况了,再给你们一分钟。谁愿意来表现一下?勇敢点!

4、开火车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读错再读。

三、初读1、2、3。

1、指名读: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呆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2、交流:读明白了什么?简介苏辙。

3、哪个次写出了苏轼特殊的心情?(心绪不宁)。

4、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指名说师小结。

四、初读4、5。

1、指名读,思考:与诗有什么关系?(写出了诗句的意境)。

五、齐读6。

交流: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小结:在呆会的课上我们继续具体看课文,下面我们抄写生词。

七、作业。

1、抄词。

(1、读生词。

(2、强调字形。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2、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自由发问。

3、提得真好,真会动脑筋!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穿越时空,走近苏轼的身边!

二、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小结:中秋佳节,那是团圆的日子,人们都举家品尝着月饼瓜果,观赏着明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而我们苏轼的心情却是?用一个词来概括。(心绪不宁)。

(1)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2)他们兄弟感情怎样?你能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吗?(非同一般)。

(3)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3、指导朗读。

(2)老师体会到了其中的感情,可离非同一般还差点,谁再来试试?指名读同学点评。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月亮慢慢西沉了,月亮的银光透过窗子洒到苏轼的床前,思念在心中叫他久久没能入眠!仰望天空,他不禁?(埋怨)他是怎样埋怨的?谁来当个小苏轼?全班一起埋怨!

2、一般人赞美月亮,而苏轼去埋怨月亮,这是为什么啊?

3、然而,他又转念一想,

(1)(出示小黑板)自由读指读。

(2)范读齐读:有人已经走进了苏轼的心中,有些还在门外徘徊,谁想走进去?

震撼了老师,老师还想听听你们优美的声音!

4、想到这,他的心情又发生了变化?(宽慰)于是,苏轼低声吟诵起来!齐读。

四、释疑。

1、到现在为止,这首诗的意思你懂了吗?指名说。

2、刚才提问的同学,你们的疑问解开了吗?

五、知识拓展。

1、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作业。

1、写出反义词。

悲离()阴()圆()。

美()亮()远()留()。

2、比一比,再组词。

耍()赏()陪()偏()。

要()尝()倍()遍()。

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作者邮箱:gaotian111981@.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第一课,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重点: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一、朗读词文,整体感知;二、借月抒情,走进词境;

三、名句重读,读懂词情;四、拓展体悟,读透词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与文本对话]。

师:中秋八月,月圆情浓。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苏轼笔下的《但愿人长久》(板书课题)。

诗仙李白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张九龄曾笔下生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若虚曾感叹“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师:跨越古代,穿越时空,月亮依旧高挂于天际。吟诵着这些诗句,你发现刚才诗人笔下的月亮踪迹分别出现了什么地方?(学生汇报并且出示课件山中月、海中月、江中月)。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思考,苏轼笔下月亮的踪迹出现在哪呢?

生:可能回答中秋月,诗中月或者心中月(副板书心中月)。

师:请找到书中描写中秋月圆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生1:从“欢欢喜喜”体会到大家都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中秋节的到来。从“只有”和“心绪不宁”体会到苏轼的孤独和思念亲人的难过、悲伤的情绪。

生2:从“皓月当空和万里无云”体会到写的是中秋的月,是一轮美好的圆月,只有作者在孤独中度过中秋。他已经和弟弟分别七年了,特别思念家人。

[与作者对话]。

1、分析“手足情深”

师:你能用书中的词语形容一下这是怎样的一对兄弟么?生: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师: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

生:说明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非常要好,特别亲密。

(课件出示补充)苏辙说苏轼:“抚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说苏辙:“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师:在课前查找的资料中,谁搜集到了关于他们兄弟之间情谊的故事?

生1:苏轼的父亲共生有三男三女,后来因为之前的四个孩子生病去世,只有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活了下来,他们相依为命地长大。苏轼的父亲苏洵就是他们的老师,每天教他们学习诗文。

生2:苏轼和苏辙不但从小玩到大,连学习也是每天都在一起。两个人的感情特别深厚,直到长大当官后就分开了,但仍然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据说,保留下来的他们之间的书信就有几百封。

生3:苏轼21岁母亲去世了,29岁时妻子去世了,30岁时父亲也过逝了。可以说,只有弟弟是他唯一的亲人和感情的寄托。

师:苏轼、苏辙兄弟手足情深,所以苏轼将这种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感情,贯注于词作之中,如汩汩清泉喷涌出世。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生:指名读。

师:此时苏轼的心情是怎样的?生:低沉的、孤独的、无奈的、思念的等等。

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诗人的感情?(渐渐、睡不着、眼睁睁、埋怨)。

师:再次引导用上述的语气去读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多么迷人的月色、多么难以入眠的苏轼,让我们饱含深情背诵下来吧!

出示“月亮()()西沉,透过窗子把()()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他()()()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起来:()()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的时候变得这么()、这么()呢?……”

师:引导学生背诵(前两句可以指名背,第三句齐背或者以组为单位分句背诵)。

师:出示全词,体会写作意图(是否可用书画作品代表课件展示)。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大家是不是也想读一读?我们配合一下。题目与小记大家齐读,男生读词的上阙,女生读词的下阙。

师:整整七年了,2600个日夜,62400个小时的分别,苏轼的内心在反复地焦着和期盼。于是在内心中矛盾与痛楚交织。

2、分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课件出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生:指名读句子并且谈感受。

出示:世上本来就是有()也有()、有()也有()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也有()、有()也有()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生:试背诵。

师:古人凝炼的语句特别的传神,苏轼是用怎样的诗句表达的?

(课件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课件出示)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生:齐读。

师:(课件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只要人在,希望就会在。

生2:只要心里有美好的愿望,就会实现。

生3:只要盼望与家人团聚,这个美好的时刻总会到来。

生4:只希望人能够健康而乐观地生活下去,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无限的美好。

师:千言万语说不尽,这正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千愁万绪难落笔,这正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师:再次出示全词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找男女生各一名领背全词。

师:请大家再次地默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些什么?

生1:从一个“兼”字或者“寒”字我体会到诗人此时的心情特别想为国家效力。

生3:我体会到作者是非常憧憬美好的未来的,他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师:引导男生、女生、老师融入,齐背全词。

师:苏轼的一生起落浮沉,在政治上曾经是位高权重,也曾多次被贬至他乡漂泊。几经政治的浮浮沉沉,苏轼仍然怀揣着水调歌头的乐观和和豪放。所以这首词才成为了“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师:相信大家在平日的积累中也背诵过许多关于苏轼的诗词佳句,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听?

生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生4: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生5: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生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生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生8: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师:苏轼满腔的思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都化作了这千百篇的诗句被代代地传诵。于是李白笔下的月是孤寂的(课件出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张九龄曾笔下的月是想念的(课件出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看到的月是惆怅的(课件出示)“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而苏轼眼中的月是美好的(课件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睹明月、思亲人,苏轼眼中的这句千古名句,已经不再单纯是兄弟之情。尊敬的李教授即将踏上返程的列车,我们将奉上最衷心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各位在座的听课教师,即将踏上回家的路途,我们也将奉上最真诚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万水千山,我们期待下一次的重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c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作业。

1背诵第4~6自然段2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课后反思:

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

昨晚,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声反复的将《水调歌头》吟诵。这首词中,我似乎窥到了侠骨柔情的文豪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块,似乎感受到苏轼超然中却洋溢着的婉约柔情。

今晨,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出示课题齐读,猜猜课题的意思。我诵读《水调歌头》全篇。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印证自己的猜测。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

为使学生能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我请有与亲人分别经验的孩子谈谈他的亲身感受,然后将7年换成3000个日日夜夜,通过时间这一概念,增强了对孩子们的情感冲击。而后再回首自己中秋的快乐,体会苏轼的孤独。再补充苏轼被贬后在牢中写下的诗,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兄弟情深。这样多角度的体验,使学生能感同身受。

在体会埋怨的原由时,我引入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最后在理解词句思想时,我引入了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及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后我和学生在古筝的伴奏下,齐读《水调歌头》将古诗情韵推向高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

教学过程 :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苏轼。

3、基础性诊断练习,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苏轼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词。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交待了苏轼创作的原因。

(2)中秋节,各家团圆,而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客”,你还联想到什么诗句?

(3)苏轼与弟弟感情如何?你从哪个词看出的?

3、指导朗读。

(二)学习4-5自然段。

1、诗人为什么睡不着?

2、诗人为什么埋怨月亮?从那些词看出他的思亲之情?

(1)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读诗句,用第五段中的句子理解诗句。

2、介绍古典诗词及《水调歌头》。

3、听课文录音。练习朗读。

四、总结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总结全文。

2、背诵《水调歌头》。

五、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收集有关古典诗词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2、开展背诵“古典诗词”活动,将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能力。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三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苏轼的《水调歌头》。

2、高出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激趣导入。

1、看美图,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词作,以及它的创作过程。(板书:但愿人长久)。

3、交流关于苏轼的情况。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生字、词。

3、课件出示生字词。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准、读好。

4、学生默读课文,组织讨论每自然段主要内容。

(1)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并在讨论中了解这段内容。(板书:思念)。

(3)中秋之夜,苏轼为何会如此思念弟弟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并讨论本节的主要内容。

(4)真是手足情深,苏轼后来是怎样度过这个夜晚的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并通过讨论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板书:埋怨)。

(5)苏轼转念又想??指名读第5自然段,并通过讨论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板书:宽慰)。

(6)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7)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并根据板书,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度感悟。

1、指导读2、3自然段,感悟“思念”。

(1)理解“皓月当空”。

(2)家家户户热闹非凡,触景生情。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并引入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手足情探,分别已久。

2、自主学习第4自然段,感悟“埋怨”。

(1)过渡:面对明月,苏轼思念弟弟的情感日益强烈。月亮渐渐西沉,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抬头看着这明月,作者又滋生出另一种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文章内涵。

(2)组织交流:理解“眼睁睁”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看着这轮皎洁的圊月,自己却没有办法和弟弟相聚,一种无奈和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观察文中插图,在这样的月夜,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明白省略号的意思,想想他还会说些什么?

如:想当初,我和弟弟形影不离,手足情深,可如今,却天各一方,无法相聚。

虽然面对同一轮圆月,可我们却天各一方,彼此分离。7年了,我多么想在这团聚的时刻和我的弟弟举杯同饮呀!

(3)指导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感悟“宽慰”。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找找文中的几组反义词,体会“十全十美”的意思。

(3)自由读读苏轼写下的词,联系第5自然段,理解词的意思。

(在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尝试配乐朗读)。

(四)课堂总结。

1、分享自己的收获。

2、这首词中,有两句被人们千古传诵,并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你知道是哪两句吗?

3、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圆之际,还有许多人因为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时。

(五)拓展延伸。

搜集“咏月”的诗词名句,下次课举办一次以“咏月”为主题的诗词交流会。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个头》的创作经过。故事是此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有通情达理的情怀。本文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们介绍了古典诗词——《水调歌头》创作的经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并熟记生字组成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图片,卡片,小黑板,磁带。

2.网络搜集苏轼资料,了解苏轼生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交流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2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c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1背诵第4~6自然段2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c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1、背诵第4~6自然段2、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