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浅探的论文(精选18篇)

时间:2023-12-11 08:24:09 作者:曼珠

学习是一种终身的过程,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不断地学习、探索和成长。以下是一些学习总结的实用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浅探的论文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促使他们的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育者,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一、打好语言训练的基础。

1、多读好书。阅读是说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说”,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只有丰富的“吸收”,学生才会尽情的“倾吐”。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说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指导学生“多读、乐读”,是关键所在。读书,读好书,多读好书,这是“读”的取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把名言警句、哲理语句、精彩片断多朗读并且背诵,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增强语感,而且也能锻炼学生记忆力,增强其词汇量。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部分中外名著、诗歌、散文、杂文等。

2、摘抄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准备一些读书卡片,按人物、地理、景物、警句、俗语、格言等分类摘抄,并可根据个人的不同喜好和习惯继续分小类,例如人物这一栏,又可分帝王、丞相、天文家、诗从、企业家、作家等等,最后装订,使学生拥有一部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自编词典。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无形之中巩固了学生的记忆,为“说”提供了必要的储备库。

3、叙写感受。学生每读完一本好书,就要前前后后仔细思考,写点自己内心的感受,不要求篇幅的长短,但要叙述的真实,如能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则更好。重点写出自己对这些文章的看法,日积月累,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且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为日后的“辩论”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只有把“说”的基础打好,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增长了自己的见闻,才能够随口道来,“说”得得心应手。

二、利用教材,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画面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想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出示形象生动的插图,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教学课文前,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插图内容,然后再朗读原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叙述的,最后比较自己表述的和课文写的有什么不同,最终讨论哪种描述更好。如在教学《石榴》:课前笔者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石榴花图,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图中的石榴花,学生刚开始只是简单说出石榴花的花形和花色,在教师的提醒和引导下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石榴花的外在特点。但是,在朗读郭沫若的《石榴》原文后,学生明白了郭沫若写得比自己好,是因为他能把石榴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以及自己对石榴的喜爱融合在对石榴的描写中。这种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把联想的内容表达出来,并和原文进行比较的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表达的机会,还让学生学习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三、创设情境,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训练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口说话,这是语言表达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骆驼寻宝记》中,笔者就让学生根据骆驼的特点做合理的.想象,推想寻到宝回到沙漠后,骆驼会做些什么样的事,然后请几位学生介绍自己的推想。在教学《卖油翁》时,请两位学生表演课文内容,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把原文的情景再现到生活中,最后再要求观看的同学从小品表演是否到位,从陈康肃和卖油翁的人物形象两个方面来谈观后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既让学生之间有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组织活动,强化语言表达训练。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一些语言比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如举行“我有一个梦想”演讲比赛,《乡愁》朗诵比赛,“严师对初中生的成长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模仿同学竞猜赛等,学生为了参加比赛,要做充分准备,从准备到参加比赛的过程,不仅丰富了语文知识,而且提高了语文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实践,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回归到实践。因此,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笔者针对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不再愿意主动和大人交流思想的特点,给他们布置了小组采访任务。四位学生成一组,各小组讨论出中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并列举出来,然后集合各小组的问题,列举出中学生最关注的十大问题,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教师、家长和同学进行采访,最终总结出不同身份代表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也让学生多一次倾听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提高表达的要求,明确“指标”。

1、表达要动情。

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训练方法就是以学过的重点课文为本,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某个人物,从而进入角色,充满感情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或沉着有力,或洪亮激昂,或委婉凄恻……这样长久的锻炼,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音色美感,而且理清了作者的思路,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内涵。

2、要学会应变。

就是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或说错了话等能机智应变。训练之法有很多,比如老师进行快速提问,学生必须立即做出回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这种练习,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能力,而且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3、表达要精辟。

语言精辟就是“说”得要精致,要简明扼要,概括力强,要有“点睛”之语。另外还要注意音韵美、节奏美、整齐美,说起来琅琅上口,让人听了过耳难忘。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所做的尝试。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提高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意识,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成为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增长点。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论文

一、以校本教研为先导,提升教师研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果教师仅凭过去的教学经验已经很难应付,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大,“教师即研究者”也已经成为时代对每一位教师的起码要求。我们要积极扩大与兄弟学校的交流,组织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当中去,取长补短,在教研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借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培养的经验。

二、反思及展望。

1.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取得了一些喜人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反思着:课题研究坚决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在行动上,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有高水平的专业指导是保障,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大胆实践是核心,领导群体的高度重视是关键。

2.对课题研究的展望:作为九江市庐山区的一所普通中学,我们的研究成果应该有着一定的辐射性,我们将对今后的教学改革研究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更加充分地调动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教研课题研究逐步深化。我们也诚恳地希望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继续深入进行对中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研究与指导的实践研究,争取能够取得较大的成果,顺利完成这项研究工作。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论文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综合性学习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水平的提升。因而在当前日益注重信息技术的今天,在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中,需要确保信息技术得到灵活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因而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优化中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对策。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环节的优化,需要教师对信息及时进行灵活地应用,才能更好地与教学环节相互渗透,促进综合性学习的优化,并创设出基于学生为核心的人文互动课程,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以及合作交流之中,达到打造高效优质课堂的目的。

一、加强资源开发,丰富学习内容。

为了更好地达到优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信息技术灵活应用过程中,需要教师注重综合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才能更好地确保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得到不断地丰富。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对综合性学习课程中的教材与案例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综合性的应用,注重信息技术的开发,强化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拓展,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空间拓展,创设出良好的语文学习实践环境。因而必须对信息技术进行深度整合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从传统的学习方式中给学生构建出良好而又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层面和多渠道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探索月球奥秘》时,为了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对教材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和优化,就需要教师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来搜集和整理月球知识方面的资料,并利用图形图像和音视频处理软件强化对其的加工处理和汇总,并制作为精美ppt,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实践课堂。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深刻地体会其主题思想,深刻领悟故事中蕴含的艺术美,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养成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知未来世界的兴趣,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和教学主题的升华。

二、开放学习空间,拓展学习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大语文教学观念的树立,并对信息技术进行巧妙应用,促进综合性学习空间的开放,提升语文和实践社会生活之间的关联,使其感受到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的理念,将语文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以及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和实践性与综合性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在教学《说不尽的桥》的内容时,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对有关桥的知识进行搜集,掌握中外名桥和家乡的大小桥以及桥的相关故事与传输进行探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网络资源来查找筛选和分析讨论,并将其上传到网页平台上,这样就能更便捷的相互分享有关的信息,最后由教师汇总将其做成ppt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样就能有效的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效的提升,提高学生在分析和整理以及资料整合中的信息技术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与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确保综合性学习成效得到有效提升。

信息技术在整个教学中主要是辅助作用,而加强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学生创新精神进行培养的同时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学生良好语文文化素养的养成。基于此,教师需要注重信息技术整合效率的`提升,对学习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探索,促进信息资源和学习资源分享的同时,将语文学习世界得到有效的拓展,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合作和分享,促进良好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比如在教学《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时,引领学生结合文言文的学习来领略历史巨人的风采,并通过信息技术将伟人千古风采还原出来,学习伟人丰功伟绩与伟大精神,培养学生养成拼搏进取和坚毅不拔的精神。而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家乡历史名人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家乡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认知,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促进综合性学习成效的提升。

四、合理应用技术,做到画龙点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综合性学习成效的优化,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要做到科学合理,才能给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信息技术的整合误区,经常出现画蛇添足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在信息技术整合方面有着较高的水平,并在不断地实践中加强学习,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并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打造出开放性较强的人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而在此基础上,就需要用多渠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不断地强化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加工以及合成等方面的意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教师自身则需要做到主动积极的反思,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切实强化对其的改进和优化,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将其主题和基本框架进行展示,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相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任务。最后围绕主题提出其设计的核心,有效的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让学生写一条公益广告促进“限塑令”的推广,就可以在课件中将其要求提出来,做到紧扣主题,又要新颖独特,以简洁的语言进行生动而又形象的展示。最后学生在围绕主题的基础上,采取比喻和拟人以及对偶等修辞法来完成任务。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教师切实注重上述四个方面工作的开展,并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做到合理性和巧妙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效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样章探讨论文

漫游语文世界就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尝试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从而开发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搜集社会生活中新鲜语汇和不规范现象,注意街头语文和广告语言的表现形式,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写作中学会观察生活。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为此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写作《语文与生活》。

作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下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此次作文的结果是内容空洞,无话可说,懵懵懂懂,一桶浆糊。老师看得也是一头雾水,不明不白。其实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地留心生活,感受生活,走进生活,更谈不上了解生活和语文的联系了,在他们的印象中语文永远都是游离在生活之外的。老师在了解到学生语文学习与生活的严重割裂的现状后,适时地开展了下面的活动。

二、举行专题讲座,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

主要内容列举如下:

欢渡(度)春节(街头标语错别字)。

乐(yue)乐(yao)乐(le)(易读错的人名)。

白事可乐,即中即奖(广告语中的书面语)。

一字之错,损失惨重一字之改,换回一命(语文典故)。

他的歌见证过你的青春(罗大佑深圳演唱会广告词中亮点)。

这次讲座使同学们突然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只是我们在不经意间与它擦肩而过了。接下来就可以顺利地进行下面的活动,走进生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三、开展搜集公益广告、新词汇、错别字、精彩店名的活动,选择一个主题,分组完成。

1.公益广告集锦(搜集、分类、评价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新词汇(搜集新词、新流行语、新外来语,感受社会与生活的变化)。

3.错别字门诊(搜集街头匾额、标语、广告、报刊等用语中存在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正视大众生活用语中语言的不规范现象,懂得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4.精彩店名举偶(搜集、分类、评价)。

四、走上街头,走近荧屏,走到图书馆,走进网络,搜集资料,筛选,分类,编排,编帧设计,制作成手抄报。

五、交流,评价,评选优秀作品,公布张贴,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分享活动的快乐。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精心策划、制作,合作交流,气氛空前热烈。透过他们的作品,你可以欣喜地发现,每一篇作品都闪烁着同学们智慧的结晶、合作的愉悦和分享的快乐。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培养了语文实践的能力。更令人高兴的是,有的同学还主动在随笔中写下了参与活动的心得体会,如汪知笛同学的《新新词汇发现记》,林敏儿的《寻找错别字》等等。这在无形之中又主动、自觉地实现了第六个步骤写作活动后记。文中写到:在今天下午,我几乎沉浸在寻找错别字的活动中它培养了我的观察能力,还有耐心这次活动使我惊奇地发现时代的飞速发展,生活的巨大变化锻炼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增长了知识这些都是发自肺腑的话语,都是真切的体会,可以说他们在实践中悟出来了。语文实践和写作、口语交际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学生何需恐惧作文,何愁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这不正说明了写作、口语交际是生活的`一部分?从语文和生活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隔膜,到和语文发生第一次、第二次亲密的接触,学生和教师的心中都流露出一种惊喜、一种振奋,那就是语文的亲切,它不再是永远端坐在语文书上的老先生,板着冷酷的面孔,没完没了地讲着不变的话题,还有就是生活中的语文是如此的新鲜生动、丰富多彩。

两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切实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氛围下,我们将开辟一片新的语文学习生活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探究与反思论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课堂上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正确关系。”语文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堂也变得更加开放而丰富多彩。

1、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強调学科之间的联系”。

2、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強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由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宰者、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要敢于“放手”,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自主实践的过程。

3、个体主动性,整体互动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逐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进行研究与实践,继而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

3、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运用语文知识完成自己的课题。

综合性学习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的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注意课前准备。

(二)注意分工合作,共同参与。

(三)注意活动的反馈与评价。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种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悟语文乐趣。现根据近几年来,本人将实施过程中尝试过的几种有效途径归纳如下:

(一)开展知识竞赛。

在教学《探索月球奥秘》这部分内容时,我指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己出题,分必答题、抢答题。学生分四个小组,按出题答题各半计分。出题按质量数量综合评比记分,答题计分方法:答对一题记十分。

(二)举办朗诵会。

《黄河,母亲河》这部分内容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针对这一点,这次活动的.重心就放在爱国诗歌朗诵上。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好一首爱国诗读熟,先组内预赛,再每组各选出两名同学参加班上决赛。

(三)制作手抄报。

制作手抄报工作量大,我们要求学生按兴趣自由结组,并由学生自告奋勇担任各组的“总编辑”,全面负责分工。

(四)开展辩论赛。

“追星”是青少年热衷的话题,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追星”,并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就最近发生的“香港艳照事件”,我组织了一场辩论赛《我也“追星”》。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学生都对追星有了新的认识,不再盲目追星了,也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能力。

(五)适时进行校外实践。

《戏剧大舞台》这部分内容中,为了探究生活中的语文,感受时时处处有语文,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长大后建设家乡,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走进乡村认识“曲艺之乡”文化,访问地方曲艺社,写《民间曲艺之乡—社戏、排灯、花儿》调查报告。

(六)公益广告标语比赛。

公益广告语、标语的拟写,不仅训练学生语文表达能力,还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进行公益广告比赛,评选优秀或具创意的广告标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定期举办学习成果综合展示活动。

围绕某个主题,学生搜集材料,形成研究成果(可以是文章、报告、课件、手抄报、图片等),最后进行成果展示,汇报交流,评选出优秀的作文报告、手抄报、文字图片等张贴展览。通过主题展览,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以新课程专列的“综合性学习”为目标,拓宽了语文学习渠道,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素养。

(八)设计综合题型练习巩固。

搜集各类综合性活动的新题型,设计相关练习,课后作为学生作业,也是活动的一种巩固和延伸。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不但要自始至终贯穿于语文课堂的学习之中,而且要渗透到语文学习的全部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与魅力。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让语文学习走出课堂,走近自然,走向社会。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开发自然、社会、生活中的语文资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勇于创新,获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浅探的论文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体验情感、拓展思维与想象空间的主要阵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能够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更主动地参与交流与讨论,大胆表达个人见解,从而主动获取、整合相关学习信息,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同时,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判断标准也是以学生知识获取量和主体参与性为主的。

近几年来,伴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然充斥课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未能积极参与互动与交流,不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也不能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大胆质疑。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屡见不鲜,初中生的主体参与性呈现明显下降状态,语文课堂比较沉闷、压抑,教学效果没有显著地提升。而现代教育提倡的是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交流和讨论、敢于和老师对话且大胆质疑的一种学习状体。因此,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充分发挥主动参与性,主动探究、自我发展,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民主性、参与性、开放性及多维互动性,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其终身学习与发展。

1.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教师可一改单一的板书授课方式,借助多媒体等设备辅助教学,从而更加直观、形象、立体地将枯燥的文字知识展现于学生眼前,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主动参与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其更加身临其境地进入课文内容之中,把握文本主题,体会作者情感。比如:在《热爱生命》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让学生通过震撼的画面效果更直接地感受到人与自然抗争的激烈和残酷,进而让学生在更加形象、生动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

2.精心设计并提出相关问题。

俗语说:响鼓还需重锤!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的精心安排,并精心设计、合理提出问题,从而以浑厚、激越的一槌敲出“响鼓”,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调动其主动参与性,从而更具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新颖性地引入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皇帝的新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首先引导学生以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事件,即: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这时,教师可设计疑问:皇帝受骗的原因是什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由此引出并分析皇帝、大臣、骗子、老百姓等人物形象。再比如:在《变色龙》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递进式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善变”的特征表现?他善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宗”指什么?促使其一变再变的因素是什么?奥楚蔑洛夫到将军家后的态度又会怎样变化……合理的问题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问题的精心设计与合理提出,从而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与探索。

3.善于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与情境。

一定的教学氛围与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激发其学习与参与的热情,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参与交流、讨论、探究,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愚公移山》的教学前,教师可巧妙借助流行歌曲“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梁压弯……”的优美旋律,让学生感受一下“望望头上天外天,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的老人形象,从而更加深入、真切地感受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心。再比如: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教师可在课前播放歌曲《乡愁四韵》——据说歌手罗大佑在当年台湾的现场演唱中,曾让在场观众热泪潸然。以这首歌带入浓浓的思乡情感,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作者——离开大陆三十多年诗人的“乡愁”,理解其独特的视角、平实的语言和满含深情的表达方式,深化对其企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浓浓思乡之情以及深刻的时代烙印。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应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教师应灵活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热情,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留有足够的思考与探索空间,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戈玉丽.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j].教育教学论坛,(12):132.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浅探的论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确立的四大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也是义务教育四个学段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与识字、阅读、写作等课程目标并列等重。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老师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因此,综合性学习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广大语文老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应试教育之风依然盛行,很多老师没有把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在人的发展这个基本点上,没有真正进入综合性学习的广阔空间,没有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没有真正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来认识综合性学习,把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当做了“规定”、当做了“任务”,有的老师干脆把作文当作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终极目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为了写作收集资料、积累素材。

第二,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基础参差不齐。综合性学习活动提倡学生人人参与,让不同的个体能在综合性活动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既展示自己的特长,又在合作和探索中发展自己的学识、胆识。但是综合性活动是一个灵活、开放的活动,许多同学由于缺少老师的督促,常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或者干脆直接越过活动的准备探究阶段从网上下载,剪贴一下就算是自己的活动成绩。

第三,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手段尚需研究。目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更多是注重于学习结果,注重于完美,评价过于粗放,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没有与整个语文学习的评价结合起来,影响了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

面对这些教学现状,我认为摆脱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率低、质量差的状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在新世纪,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人才的素质核心,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蓬勃兴起的,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背景,读懂《课程标准》的精髓,领悟其宗旨,明确培养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还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宗旨、特点及实践的意义,调动他们的参与欲望。

二、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利用教师群体力量和现代信息技术等一切投入整合综合性学习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涉及科学、人文、自然、社会等各个领域,单纯依靠语文教师,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充分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智慧,发挥教师群体的力量,在资源开发上才会有新的生成。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所有课程体系的基本要素,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学习资源、不断提高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已经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通过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可以不断拓宽视野,转变思想观念,学习更为广博的.知识,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利用,也可以解决与其他课程整合和跨学科老师合作难的问题。

课前准备活动是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提,它决定着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成效。通常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到三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收集资料,使学生逐步掌握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流、社会生活、大自然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教师自己也应多收集,用于补充学生资料中的残缺或空白,以保证活动正常、有效地进行。

学习的准备过程结束后,还要及时总结、交流、分享体会和成果。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感受、体验成功和收获的乐趣,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一方面博取众长,补己之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另一方面又锻炼了胆量,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成果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字及图片展示、情境表演、游戏、讲故事、辩论、演讲、朗诵、问答竞赛等。参加展示的人员可人人参与,也可毛遂自荐,还可小组选派代表。

写作是语文学科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如果教师对写作教学环节随意或忽略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就是残缺的实践活动教学课,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紧跟活动课之后精心组织学生写作文。

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还应构建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这是综合性学习顺利开展的保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评价,应当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教师教学的改善,遵循尊重学习主体、重视学习过程、关注情感态度和表现等基本原则,着眼优点,看进步,关注活动过程中确定目标、实施过程中新奇独特的思路方法以及相关的意识等重点,构建良好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有效评价机制。

综合性学习的每一次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评价对象也是学生,教师除了自己的评价外,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体会、谈收获、谈不足。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评价时,还应指导学生,从态度,参与情况、合作精神、学习成果的水平等方面对同学进行评价。.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浅探的论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行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综合性学习,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进步的表现。综合性学习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全面性与发散性,可以帮助教师完善教学内容,构建起高效、合理、有序、轻松的语文课堂。但日益凸显的教学问题也引起各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如何解决重点问题、改进综合性学习中的不足,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成为当前语文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还未完全摆脱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忽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依旧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达到提升升学率的目的,使学生沦为学习的机器,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其产生懈怠心理,不利于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

(二)理论脱离实际,照本宣科现象比比皆是。

许多年纪较大的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难以完全转换自身角色,依旧时刻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立足于讲台之上,通过照本宣科的方式局限学生的思维,限制其创造力,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严重脱离实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师生间缺乏最基本的交流,对综合性学习的开展造成阻碍。

(三)缺乏新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过于陈旧也是综合性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难以推行的关键问题。部分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教学习惯与模式,即便新课改后融入新的内容与教学目标,依旧难以于第一时间打破他们教学的常规习惯,不能根据课程需求选择最佳教学模式、引进新奇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四)还未建立起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当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还沿袭传统的单一式评价方法,即教师根据学生的最终成绩对其该阶段学习成果进行评分。这类评价模式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与偶然性,不能完全代表该学生这一学段的整体水平与能力,缺乏必要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各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进一步提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综合性学习对初中语文课堂的积极影响,明白在教学中融入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大幅度添加综合性学习内容,()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逐渐成长为勤动手、乐思考,具备信息收集、分类、整合、良好交流协作能力的优秀青年,为后续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开展创造条件。

(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摆脱教材的束缚。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实践领略其独特魅力。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排演话剧、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一味依赖课本的局面,使初中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轻松自然。学生在课下还可以向教师提出感兴趣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以此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全身心投入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大大提升语文课堂效率与质量,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构建新颖的教学模式,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与探索欲旺盛的年龄,面对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易产生懈怠感,不利于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对此,语文教师应当及时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构建新颖奇特的教学模式,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带给学生新奇的课堂体验,以此吸引其注意力,提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

(四)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除了传统的单一式评价标准外,教师还应当增加学生自评与互评环节,打破教师根据期末成绩判断学生学习成果的局面,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合理、有效。这种评价模式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肯定其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还能使其对前期的教学成果进行公证评价,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改进不足之处,为后续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的拟定创造条件。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进综合性学习方法既是新课改的需求,也是语文教育进步的体现。但教师在推行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现许多突出问题,如部分教师忽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严重依赖教材教学、缺乏新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未建立起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等,严重阻碍学生语文综合实力的提高,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此,各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不断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构建新颖的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综合性学习对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积极影响,为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悟奠定基础。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体会的论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行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综合性学习,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进步的表现。综合性学习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全面性与发散性,可以帮助教师完善教学内容,构建起高效、合理、有序、轻松的语文课堂。但日益凸显的教学问题也引起各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如何解决重点问题、改进综合性学习中的不足,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成为当前语文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

(一)严重忽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还未完全摆脱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忽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依旧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达到提升升学率的目的,使学生沦为学习的机器,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其产生懈怠心理,不利于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

(二)理论脱离实际,照本宣科现象比比皆是。

许多年纪较大的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难以完全转换自身角色,依旧时刻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立足于讲台之上,通过照本宣科的方式局限学生的思维,限制其创造力,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严重脱离实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师生间缺乏最基本的交流,对综合性学习的开展造成阻碍。

(三)缺乏新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过于陈旧也是综合性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难以推行的关键问题。部分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教学习惯与模式,即便新课改后融入新的内容与教学目标,依旧难以于第一时间打破他们教学的常规习惯,不能根据课程需求选择最佳教学模式、引进新奇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四)还未建立起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当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还沿袭传统的单一式评价方法,即教师根据学生的最终成绩对其该阶段学习成果进行评分。这类评价模式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与偶然性,不能完全代表该学生这一学段的整体水平与能力,缺乏必要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各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进一步提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综合性学习对初中语文课堂的积极影响,明白在教学中融入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大幅度添加综合性学习内容,()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逐渐成长为勤动手、乐思考,具备信息收集、分类、整合、良好交流协作能力的优秀青年,为后续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开展创造条件。

(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摆脱教材的束缚。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实践领略其独特魅力。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排演话剧、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一味依赖课本的局面,使初中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轻松自然。学生在课下还可以向教师提出感兴趣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以此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全身心投入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大大提升语文课堂效率与质量,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构建新颖的教学模式,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与探索欲旺盛的年龄,面对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易产生懈怠感,不利于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对此,语文教师应当及时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构建新颖奇特的教学模式,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带给学生新奇的课堂体验,以此吸引其注意力,提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

(四)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除了传统的单一式评价标准外,教师还应当增加学生自评与互评环节,打破教师根据期末成绩判断学生学习成果的局面,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合理、有效。这种评价模式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肯定其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还能使其对前期的教学成果进行公证评价,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改进不足之处,为后续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的拟定创造条件。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随笔

本学期,学校加强了课题研究的力度,各教研组热火朝天地开展了课题研究与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我们小学部的语文组也开始了课题研究。经过潜心研究,不断讨论,最终确定课题:“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课题,这是经过全面分析学生当前存在的现状而得出的结论,只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才能带动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相信只要学生扩大阅读量,才能提高写作能力。课题确定后,我们便开始了研究工作。现将本学期来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小结如下:

一、全面调查,了解学生阅读现状。

我们精心设计了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学生没有自觉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懂得如何选择有益的课外书,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这些都明显地影响到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调查完毕,我们都形成共识,只有迅速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期中考试后,我们马上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说明了这一厉害关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二、发动家长,添置班级阅读图书。

经过我们详尽地介绍,家长们都非常支持我们的课题研究,马上慷慨解囊,为班级建立图书角出力。经过一番捐资,我们筹集到一笔丰厚的资金,我们把捐资家长的芳名整理打印,公布在学校的宣传栏,广而告之,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关心学生成长的行列来。

三、鼓励学生,加入书籍阅读行列。

经过我们几位语文老师的精心收集,终于出炉了一份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书目。在货比三家后,我们把这些书目送往书店,让他们帮忙配书。经过一两周的时间,我们终于购置了一千多本的图书,新书到位后,我们马上进行核对整理,分门别类,编号上架。前期工作一步到位,成立了班级图书角,并建立了出借制度,每天写字课与放学后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间一到,马上归还。等到周五下午才让学生借书回家,这样才能确保书不会容易损坏。

四、指导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为了保证课外阅读质量,我们定于每周五早读课为课外阅读课,专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间关系,这学期期中过后才开始上课,本学期我们班只上过5次指导课。主题分别为:《如何填写读书登记卡》、《如何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用心别致的康乃馨》、《如何选择好书》、《如何交流读书心得》,这些都是入门课,为学生将来打基础,谈不上很正规。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着种种问题,不懂得如何摘抄好词佳句,不懂得如何运用。摘抄时只是依样画葫芦,专门挑四个字的,aabb式或abb式的常见词组。而且很多都是没教过的生字,不懂得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词意,当然就不能运用自如了。

总之,在课题研究这个新领域里,我们起步晚,缺少经验,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是难免的,只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们才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体会的论文

一般说来,综合性学习似乎不能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而且不能作为教学目标,只能算是一种学习方式。可是(语文课程标准)却把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的五个板块之一,这是基于这样一些认识。

——它是综合性课程。它沟通了听说读写,沟通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了课内课外,沟通了校内校外,沟通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是一种综合化了的课程。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它是生活化的课程。它开放了语文课程,使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上走出来,走向了生活和家庭,走向了自然和社会,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它与传统的教学不同,每次学习的目标、过程、结果都是开放的。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会学到比课上更多、更珍贵的东西。

——它是经验性的课程。与阅读、写作等传统意义上学术课程不同,它是一种经验性课程。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人的经验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知识。综合性学习大多以“问题—解决”和“活动—探究”为载体。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阅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生成新的知识。学生情意态度方面的发展,组织、协调、合作等能力的发展,将会比在学术性课程中更为显著。也许这种课程让学生得到的大多是隐性的,不像知识性课程那样能有显著的收获,但常常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叹,而且经验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是终生受益的。

——它是个性化的课程。综合性学习不再是标准化、模式化的学习,也许每一个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会不一样,因为它是一种充满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活动,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题、探究、活动、创造与表现。

二、学习方式。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要求,语文综合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问题一解决。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收集资料,共同讨论。(1—2年级)。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3—4年级)。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报告。(5—6年级)。

“问题一解决”的学习方式,一般都是围绕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这些问题应该由学生去发现,能提出问题也是一个能力。然后,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多种多样的,有身边的,有自然的,有生活的,有社会的,有家庭的小事,也有学校、社区、国家的大事。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等方法去解决;可以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展示研究成果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2.观察一表达。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1—2级)。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4年级)。

这种学习方式主要安排在低中年级,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活动一探究。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1—2年级)。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3—4年级)。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主题演讲,非善恶。(5-6年级)。

语文活动中充满了探究,充满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这在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中开展得很普遍。可以借鉴以往的这些课外活动方式,使语文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语文活动应逐步发展到由学生来自主组织,组织活动的过程也应成为学习语文的过程,如制订活动计划、学写活动总结等等。

三、组织与指导。

——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与交流,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重视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倡导学生和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综合学习活动。参加新课程设计和实验的老师们有很多新颖的设计和创造。

——根据动画故事的精彩片断,制作简单道具,进行表演。

——参观考察本地的山水风光、动植物资源,说出见闻和感受。

——展示、观摩自己的手工和图画作品,介绍作品和制作心得。

——参加社会用字的调查活动,展示调查结果。

——调查方音、方言、谚语、俗语。

——开展专题性阅读,收集各种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举办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小话剧表演等活动。

——组织书法比赛、展览活动。

——选编自己或别人的习作,装订成册,展示交流。

——组织郊游、参观访问(如博物馆、风景名胜、古迹等),写出参观访问记。

——调查并整理民俗风情、民间传说。

——调查考察并描述当地建设新貌。

——调查家庭改革开放前后的发展变化,结果。用图文展示调查。

——调查当地劳模、企业家等名人,并为他们撰写传记。

——调查了解乡镇街道工厂发展史。

——组织字谜、成语等方面的文字游戏活动。

——调查考察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写出调查报告。

——探究各学科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收集资料,写出研究报告,举办研讨交流会。

——编辑学校社团活动,写出活动计划书。

——开展读书讨论、电影电视欣赏、文学创作等活动。

——给合适的报刊投稿。

——组织计算机文字编辑、版面设计比赛活动。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通过此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开题论证会和名著导读教学展示课的学习,我感触颇多收获颇丰,开题论证会的精心组织和选手们的精彩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耳濡目染,如沐春风,这次活动是对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一次全新洗礼,让我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了重新的认识,以此,我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了新的定位,将自己的几点收获和感受表述如下:

一、关注学生经验,探究学生心理,制定名著导读方案。

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之前,对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包括阅读的兴趣、爱好、知识面、阅读的深度等)作一个全面的调查,例如:在今天的名著导读教学展示课中的刘慧君老师在《水浒传》的教学中,课前对学生阅读水浒传做了一个摸底调查,并且还制定了表格。这种先调查后教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只有把课前的功夫做足了,才能把握学生最感兴趣和最想研究的东西,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有所作为。同时,通过这种问卷调查的形式,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即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同时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教师引导,明目标。

列弗游记》中,教师点拨阅读方法,泛读资料中的部分内容,讲你最喜欢的故事。

三、活动操作,规范指导,方法引领。

1)资料收集,教师既要挖掘书本上的学习资源,更要结合本校、本地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的设计、收集课外学习资源。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2)资料的整理归纳,分门别类

3)合作交流,展示成果,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形成结果和结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作报告、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诠释他们自己对名著的理解与认识。

4)最后我们在开放性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认识,用笔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同时也作为一种作文积累的素材。

一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观念,更新了自己的对《新课标》的认识。现将此次学习的收获总结为以下几点:

重新认识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明白了教师应处于什么样的角色。

1、在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首先合作者要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能使合作者形成合力执著的去追求。合作者集思广益——凝成合力的智力支持,合作者积极参与——凝成合力的行为保证,合作者相互体谅——凝成合力的情绪协调。如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要用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来指引,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准确定位,让师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

为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而且与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起到培养初中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新课标明确综合性学习是为了拓宽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探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着力于研究更加切合初中学生的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本来颇具魅力较为完美的一件艺术品的教学,变成了一次冷冰冰的解剖,使学生得不到艺术的享受和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兴致索然。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注意用教师的“导”,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适当的时候引入竞争机制。在竞赛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限度的调动,大家都在“其乐无穷”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随笔

我们如果要想让学生能“行万里路”,那“读万卷书”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身边资源丰富,不仅有课内资源,更有广阔的课外资源值得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阅读,也有利于积累语文学习的素材。在教学实践中,我把教材中“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网上读写与交流”等语文活动进行整合,设计成“好书伴我成长”的综合性学习。在活动中要求每人走进图书馆自选好书阅读,同学们有的忙于计算机检索图书或浏览图书,有的忙于借古今名著、名人故事、作文书等,大家通过“走进图书馆”这个活动,不仅阅读到了一本本好书,更全面提高了学生检索、阅读、选择、整理和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除此之外,我们班级还长期设立班级图书角,有文学名著,时文选粹,名人故事以及各种作文书等,每周规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教师指导阅读方法,阅读后可以进行美文推荐,阅读心得体会交流等活动。一个多学期下来,我发现学生阅读水平提高了,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课外阅读中,自我选择、自主阅读,为他们提供了一片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的“文化原野”,学生通过广采博收,尽情吸收各种文化滋养,保证其个性和创造性的成长发展。既让学生爱上了语文阅读,又增强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二、咬定“自主”不放松,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自主学习,重实践,重参与,在活动中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切实保证和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我整合“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保护家乡水资源”等语文活动,设计了“热爱家乡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分组活动,或查找资料,或调查访问,或实地考察,在活动中学生的思想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绽放,他们的表现真的很精彩,给他们一个杠杆,他们真能撬起整个地球!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但能够增强语言文字对学生的感染作用,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关心和热爱文化、珍惜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思想感情。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人,他们的自主意识更强,兴趣更浓厚,更能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的综合素养。

三、万紫千红总是“春”,帮助学生体验成功。

语文综合性学习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有做人的道理、情感的升华。比如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收获了很多很多。记得那一次,我组织学生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收集了“感恩”的诗句,学会了《感恩的心》等歌曲,有的学生亲自创作了感恩诗歌送给家人,或绘制了图文并茂的手抄报送给老师,或做了一次家务等。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渐渐学会了理解,懂得了感恩,活动后,餐桌上多了一双双感恩的筷子;问候里,多了一句句感恩的声音;清茶中,多了一份份亲情的甜蜜;欢笑中,感恩的真情在涌动。通过感恩系列活动,学生情感上收到了一次次洗礼,更收到了一次次来自于父母、亲人、老师、同伴的称赞,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语文综合性学习也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他们才会更乐于参与,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形成万紫千红欣欣向荣的景象。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语文学习的空间极其广阔,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愿学,善说,不仅能学到语文的渊博,更能展现它的风采。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管窥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教材的改编,我们的新教材上新增加了一项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在教材中的各个单元,并且是与阅读课文平行,是独立的一条线,贯穿于整个教材中。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向我们阐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也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教学的的丰富性,学习内容的内涵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定义综合性学习,如何进行教学,日常教学中存在那些不足,教学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现就日常工作中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提出几点拙见,供大家指正。

一、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特点。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素养,培养学习兴趣,积极唱到主动、探索、创新的学习方式,建设一个开放式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质、学习素质、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目前,综合性学习是并列于以往的“听说读写”的教学目标,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教学目的,形成了新的语文教学的五大块教学内容,目的就是要以语文课程为基础,通过联系,将其他学科知识应用与语文学习中,充分体现学以致用,与生活紧密联系,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将现实生活融入到学习中,以学致用,以用促学,通过学用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学习素质的提高。

二、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方法

1.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文学习的同时,理解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可以让教师乐教,让学生乐学。 在日常教学的时候,要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将涉及的相关知识引入教学中,使学生拓展视野,并逐步学会联想,将各科知识有机的结合一起,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2.灵活的教学手段。

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将情景、趣味问答、竞猜、辩论、小品、板报、制作教具等形式引入到教学中,将各种门类的知识、技能以生动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其中。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将各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系统的,寓教于乐的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具体的问题或课程提出鲜明的主题,并设立主题特色,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学中注意要全员调动,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都能够扮演相应的角色,都能够获得对综合性学习的体验。逐步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学习资源,华为自身的学习经验。

3.引导的教学思路。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对于课程能够通过合作,研究探索并依靠自身或团队的力量来完成任务,教师应该多让学生自己组织,成为活动的主任,而教师则扮演裁判、引路人的角色,参与或者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或完成任务,积极引导,使师生双方更加信任,互相尊重。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活动容易陷入无目标的状态,或者活动偏离主题。一是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的目标。制定目标要注意目标不要过高,力求跷跷脚即可够到,目标不宜过深,过深则涉及面较广,学生不宜把握,目标的设定应当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综合能力来设定学习目标,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不宜操之过急,更不宜揠苗助长。二是任何活动要制定详细的执行措施及执行计划。制定详细的执行措施,以确保活动的顺利执行,将每项措施落实到每名学生身上,要求每名学生能够完成自身的任务目标,通过全员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目标,在活动安排方面,要制定推进时间,按照具体的时间段,分配的执行措施或者推进程度,以确保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并且让每名学生能够明确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达到什么效果,取得什么成绩,在活动中要注意灵活性,要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不能增加学生负担。

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并不是单指知识或技能水平的提高,也不是单纯的素质拓展,而是通过活动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结果固然重要,但是综合性学习主要强调的是对过程的体会,通过对过程的把控、体会,追求通过过程的体会,改变学生的学习素质。同时对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结果,而且关注学习的过程。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管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随笔

“综合性学习”是现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它对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教师对于如何上好这一课题深感棘手,在教学中往往是事倍功半,有时甚至徒劳无功。本人也曾经因此感到过迷茫,后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才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束手无策的被动局面。我认为:语文教师要想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取得实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对于每个语文教师来说,“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全新而陌生的课题。我们对它就好比一个骑士对新买的一匹跑马一样,如果不对它的特点进行全面了解便匆忙“驾驭”,自己劳心劳力不说,学生一旦厌倦可就难以挽回。因此,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之前了解它的特点对我们教师显得十分重要。

“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在“综合性”三个字上,即该课题的教学内容、形式以及目标等都不是单一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二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三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四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只有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我们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找准切入点。

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1、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4、有利于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认识了这些意义,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活动的目标、重点、难点。

三、教师开展好活动须掌控的重要环节。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开展活动。根据主题确定活动目标。

目标是活动过程的指针,一般包括三维目标,其中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目标尤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每次活动的主题,正确确立活动目标。例如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主题活动时,我们应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活动主题来确立活动目标。其具体目标可这样确立:(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文化,体会其在中国文化中的丰富;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和运用资料的能力;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和创新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工与合作方式搞好资料收集、整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朗诵、讲故事、成果展示等形式参与并完成课堂活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黄河文明,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学后感

通过此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开题论证会和名著导读教学展示课的学习,我感触颇多收获颇丰,开题论证会的精心组织和选手们的精彩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耳濡目染,如沐春风,这次活动是对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一次全新洗礼,让我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了重新的认识,以此,我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了新的定位,将自己的几点收获和感受表述如下:

一、关注学生经验,探究学生心理,制定名著导读方案。

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之前,对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包括阅读的兴趣、爱好、知识面、阅读的深度等)作一个全面的调查,例如:在今天的名著导读教学展示课中的刘慧君老师在《水浒传》的教学中,课前对学生阅读水浒传做了一个摸底调查,并且还制定了表格。这种先调查后教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只有把课前的功夫做足了,才能把握学生最感兴趣和最想研究的东西,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有所作为。同时,通过这种问卷调查的形式,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即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同时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教师引导,明目标。

列弗游记》中,教师点拨阅读方法,泛读资料中的部分内容,讲你最喜欢的故事。

三、活动操作,规范指导,方法引领。

1)资料收集,教师既要挖掘书本上的学习资源,更要结合本校、本地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的设计、收集课外学习资源。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2)资料的整理归纳,分门别类

3)合作交流,展示成果,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形成结果和结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作报告、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诠释他们自己对名著的理解与认识。

4)最后我们在开放性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认识,用笔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同时也作为一种作文积累的素材。

一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观念,更新了自己的对《新课标》的认识。现将此次学习的收获总结为以下几点:

重新认识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明白了教师应处于什么样的角色。

1、在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首先合作者要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能使合作者形成合力执著的去追求。合作者集思广益——凝成合力的智力支持,合作者积极参与——凝成合力的行为保证,合作者相互体谅——凝成合力的情绪协调。如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要用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来指引,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准确定位,让师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

为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而且与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起到培养初中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新课标明确综合性学习是为了拓宽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探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着力于研究更加切合初中学生的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本来颇具魅力较为完美的一件艺术品的教学,变成了一次冷冰冰的解剖,使学生得不到艺术的享受和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兴致索然。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注意用教师的“导”,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适当的时候引入竞争机制。在竞赛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限度的调动,大家都在“其乐无穷”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学后感》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体会的论文

语文教学是一项整体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我们所实施的一切语文教学活动,都是一种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各个因素互载、互动、互为的“可持续发展行为”。而评价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强的时候也并非把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一一分割开,一般是将这四种能力进行整体评价。由此可见,语文能力的表现一般是呈整体性的,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时候,也不能违背这一规律,尽可能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地作整体性培养。语文学科的这种综合性特点为开展综合性学习奠定了前提基础。《语文课程标准》适时地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这是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通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新型语文课。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

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教法,也是一种学法,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方面意义是十分深远的。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先生在《我的语文观》一文中所认为的: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应树立开阔的语文观,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课堂上狭义的语文知识,必须打开广阔的视野,着力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钟院士由于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和良好的语文素养,才使他的医学研究事业能受益匪浅。在“非典”肆虐期间,他凭借着精湛的医术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为控制“非典”的继续蔓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经验之谈,正好印证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当前,面对学生读书少,做题多,缺乏语文第二课堂的现状,把这种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更有其开展的必要性。语文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有了明确的认识,才会重视综合性学习,也才不会把这种活动视为可有可无的一种点缀。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传统的文本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集中体现在教学内涵的扩展,教师教的作用的逐步消解。传统教育中的教学指的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强调的是教师手把手地教,是一种基于“成品”――精选的优美的范文的剖析式学习,侧重于语言学得。而综合性学习并非如此。它是由“非成品”向“成品”的生成性学习,侧重于语言习得。在综合性活动中,教师应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开展活动或研究的平等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推荐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教师要做一个热情的支持者,要在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要做一个朋友般的监督者,监督学生自觉完成相应研究内容,以一个“首席朋友”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关心学生,鞭策学生,让他们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所以,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教不是有形的教,而是无形的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旁敲侧击式的引;学生的学习也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而是侧重于习,在习中学。

教学内涵的扩展要求教师教的策略与学生学的策略也应发生变化。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最大可能地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呢?那就是要求老师得亲自参加到学生的整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去,这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过程中,笔者首先和学生一起确定了两个主题:月亮的真相及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把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再自由组合成小组,由小组长负责本组的.一切活动,笔者随时询问小组长该组的进展情况。在此过程中,笔者提供给他们一些选材的线索、方向和范围。如关于月亮的民风民俗侧重于潮汕地区,兼顾其他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关于赏月的风景名胜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目的是能积极地挖掘本土资源,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作基础,也就有了亲切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渠道收集了大量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成了幻灯片。为了使资料更有序,更能突出代表性,笔者为第二个主题设计了六个板块作为示范,包括:神话传说,民风民俗,赏月揽胜,古典诗词,昔日歌谣,借月抒怀。各个小组根据本组负责的板块进行筛选,笔者再把相关的资料进行编辑,制作成了既详略结合、赏心悦目又能起到线索作用的幻灯片。笔者认为,多媒体只是起辅助作用,过多的依赖多媒体只会在无形中限制和束缚师生们的思考力和行动力。

在展示课上,笔者除了从旁引导、适时点拨和即时评价学生外,还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像在“昔日歌谣”这个板块,笔者用潮汕话流利地背出小时候的一首童谣“月娘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庵堂…e”,赢得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这个板块中的童谣,像《小小的船》、广州亚运会闭幕式主题歌《月光光》等,让人产生时光倒流之感,自然勾起对已逝童年的美好回忆。此时此刻,笔者的思绪已完全和这些纯洁、善良、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融合在一起,怎不叫人童心大发、快乐无比呢?笔者的积极参与使学生的热情高涨,将这节课推向了高潮。

从课程设置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听说读写四种语用行为的整合,它通常选定有“项目”,围绕这一项目的实施,综合性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将听说读写四种语用行为整合在一起的可能,它既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情景,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的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真正在综合性学习中实现课内外的衔接、科内外的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开展“探索月球奥秘之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活动中,与培养听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听班里的同学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民风民俗、赏月的风景名胜;在全班或者分组讨论交流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观点,并从中筛选、记下有用的信息。与培养说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在班上讲述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分男女两组比赛背诵咏月的古典诗词、选择恰当的诗词描述同学创作的图画;探究“为什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依然喜欢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在讨论交流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培养读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搜集神话故事时需要广泛阅读资料;查找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背诵咏月的古典诗词等,同样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这就无形中对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与培养写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是最后一个板块“借月抒怀”。笔者特地选了潮语歌曲《一壶好茶一壶月》作为背景音乐,既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又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与此同时要求学生把参加本次活动的感想写下来。石客学写到:曾经不喜欢月,它是那样的冷清,纤尘不染,又是那样高傲,遥远,可望而不可即……这次综合性学习改变了我对月的看法:月还是那个月,但它在我眼里不再是冷清、遥远的星球,而是善感、多情、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她的感想也可以成为本次活动所要探究的问题的结论。

以上这些内容只是活动过程中一些最基本的部分。其实,在综合性学习中听说读写是没有这种明确的分工的,往往是杂糅在一起交错进行。只有在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才是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做法。围绕“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这一话题,学生与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项目设计”“过程实施”与“成果展示”等活动中尽可能多地通过正确地运用听说读写等语用行为,培养语感,练就语文能力,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将语文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进行相互融合,如音乐、美术、体育等;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释放语文综合性特点,学生从生活本身和已取得的语用经验出发参与到项目设计、过程实施与成果展示中去,通过创设语境,在一定语境中恰当地实施语用行为,培养语感、获得语文知识、练就语文能力。

语文论文:浅谈综合性学习教学

一、综合性学习是“基于项目的聚会”

《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同等列为语文学习的目标,具有法定性,是每一个学生必修的课程内容,而不是为语文教学作“装饰”用的插花,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添头”。综合性学习在教学形式上有着其独特性,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也是有系统的,教材对这一块内容的编写仍然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师生在共同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时必须经历项目设计、过程实施与成果展示三个阶段。语言交际场教学理论认为综合性学习是“基于项目的聚会”,师生为了完成这一项目,必须拟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按拟定的计划进行探究,没有计划的综合性学习不是项目学习,忽视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语文教学。

二、综合性学习姓“语”而不姓“杂”

综合性本是综合性学习最本质的特点。《课程标准》提出“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是从综合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方面加以界定,说明综合性学习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但其中的“联系”也表明,它仍以语文的学科特性为主。实践中许多教师曲解了这一宗旨,导致在具体实施中滥用或夸大了“跨学科”性,把综合性学习课上成了非驴非马的怪课。如“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时却用大量的时间倡导“环保意识”;“戏曲大舞台”大谈戏曲的种类、特点;“探索月球奥秘”却在讨论天文台的建筑特点,事实上这些并非绝不能谈,但如果舍本逐末,把好端端的语文课上成了“地理课”“政治课”“历史课”,这不是综合性学习设置的初衷。而它的跨学科特性,归根结底应服务于语文,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服务,切实做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姓“语”而不姓“杂”。

三、学习材料是学生亲历参与和实践体验的引子和基础。

课程改革到来之后,教材仅仅作为一种资源而存在。语文交际场理论认为,综合性学习与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有很大的区别。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即为我们通常所指的课堂教学,它以文本为载体,侧重于语言的学得。

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围绕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实现语用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语文知识的积累,形成并发展语文素养。而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则不同,它侧重于语言的习得,提供的内容仅仅是项目的引子,而不是项目的全部。有时综合性学习仅仅是为教学确定了一个主题,为聚会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甚至为如何开展这些活动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这些对学习行为和目标起导引作用的课程资源并不是课文文本,所以不应当作课文来教。

四、主题活动的出发点应落在探究、交流上。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的集体活动,而“在做中学”“玩中学”不可避免地使语文化综合性学习带有娱乐性的色彩。但如何把握娱乐度,却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七年级上册《戏曲大舞台》,有教师进行了一场“学唱地方戏”的主题活动,播放戏曲,学生学唱,并谈谈对戏曲的认识,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嘻嘻哈哈中一节课过去了,许多学生在喧闹的氛围里并无更多的收获。事实上,开展主题活动的出发点应落在探究、交流上,不应当仅满足于知道某物“是什么”“怎么样”,更多的应落在“做什么”“怎么做”,同样是关于“地方戏”的主题活动,应当把关注的重点落在引导学生怎样查找相关的信息,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如何进行鉴赏,这才不至于削减综合性学习的学科特征。

五、在整合过程中释放语文的综合性特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通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新型语文课。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中,与培养听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听同学讲人类起源的.神话,并从中筛选下有用信息;与培养说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在班上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培养读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搜集神话故事时需要广泛阅读资料,这就无形中对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与培养写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填写人类起源、进化表时需要用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整理成文。在这里,听说读写是没有明确的分工的,往往是杂糅在一起进行的。

六、教师应以语文交际者的身份参与整个聚会过程。

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角色的转换。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以语文交际者的身份参与整个聚会过程,学生是主体,学生从生活本身和已取得的经验、已有的语文知识出发,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过程中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教师仅仅作为“积极的旁观者、热情的支持者和朋友般的监督者”角色出现于项目实施过程之中。

实践告诉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一方面要靠教师积极科学的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我们的课程建设。总之,从失误中反思,从反思中前进,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将会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

相关范文推荐